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个人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时间:2022-08-06 09:29:15

导语:在个人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个人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第1篇

一、农村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河北省多个县、乡属学校的初中教师电话调查,我们发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下列问题。

(一)大部分教师已经在岗多年,学历层次偏低、学科分布不均、年龄结构偏大,对课程的教授有了一定的思路和模式,所以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

(二)通过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培训需求也不同。共性的培训内容和个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很突出。在培训方式上,他们希望是有直接作用的专业指导,而并非理论性的报告。如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以典型的示范课为例,进行现场的分析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三)许多教师反映课程教授时间和学习时间也有突出矛盾,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和解决。

二、开展网络环境下农村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国外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培训的经验

从近年来各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主要是重视培训教师实际能力,以存在的问题为中心开展培训,在培训时渗透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强调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计算机通讯网络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自我进修的需要。

(二)开展网络培训的可行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进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显示了网络教育在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交互式的教学形式、群体化的协作教学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优势。而且各学校都配备了电脑、多媒体,并连接了网络。从而使得这一教学手段成为可能的继续教育的平台。

(三)开展网络培训的必要性

这种培训模式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支持下,为教师提供学习指导,让教师在明确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且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的教学过程。它是以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局域网)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资源,学习者通过访问有关的网站或局域网虚拟网站,按照主持教授的提示,展开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果,通过BBS、Netmeeting等各种手段展示报告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讨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主持教授总结归纳的教师培训模式。

与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这种培训模式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突出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受训者的自主性、差异性、过程性和综合性学习,可以合理安排大家的学习时间,与教授课程的时间冲突迎刃而解;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通过设计的案例、教学设计、录制的经典课和同步远程课堂,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地完成自主学习,激发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热情。同时也解决了培训师资力量薄弱、经费短缺的问题。

三、网络环境下农村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的探究形式

通过简单的探究,我们将几个市级学校和县级学校建成了联谊校,开展了以下几种形式的探索。

(一)建立骨干教师的个人主页

骨干教师在QQ空间里建立了个人网页,包括专题讲座、备课讲座、教学案例、教学经验及反思、研训活动信息等,通过静态网页和动态论坛两种形式展示课程的相关资源和最新进展。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骨干教师个人网页的浏览量逐月上升,深受广大教师喜爱。

(二)利用QQ聊天的形式建立教研平台

因为QQ聊天可以两人或多人语聊,所以在大家协定的时间里就一个阶段的上课内容进行沟通交流,把对讲过课题中课堂呈现的问题做及时的沟通,对教案的修改达成统一;或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甚至教学习题作一交流,达到案,又各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建立教学题库

把平时常用的习题统一整理成电子文稿,按课程设四级库,简单题、提高题、精练题和尖子生挑战题,可按多种要求组成测试卷,并给予评价。供教师在教学时灵活应用,有的放矢。

(四)参与网上讨论

个别教师在集体教研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可以参与网上讨论,就事论事,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或进行更好的改进交流。使得大家继续教育的热情不断高涨,不同层次的教师通过培训都有所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对继续教育成果的整理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大教研更适合现代农村的继续教育。此外还有很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模式有待开发,比如,第一,建立远程进修;第二,利用局域网建立资源库;第三,建立教育网站(包括校园网站);第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当然,对于网络环境下教师继续教育这个培训的新形式,我们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是首先从理性上感觉到我们应该探索加强管理,实行科学评价的方法,然后还会在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中提升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水平。

最后,我们认为自主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实现教学民主化才是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教师继续教育属于成人教育,中学骨干教师具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与其实际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以此作为评价课程教学的依据,他们会克服各种困难,表现出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带领大家一起成长,不断完善。即使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员也会有不同的学习经验,因此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资源。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继续教育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输的优势,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为教师的终身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让我们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成长,逐步形成和完善这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系。这是我们对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继续教育的初步认识和探索,期待今后有更好的发展。

第2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实践能力

收稿日期:2006―09―20

项目来源: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作者简介:张桂凤(1979―),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北京市海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专业教研室,硕士,主要从事专业学科教科研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步入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新阶段。尤其是即将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仅旅游饭店服务业每年就要新增4~5万从业人员,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各类学校(含高职院校)加起来也只能提供1万人,缺口达3万。以上情况说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中职人才有大量需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要求。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增强劳动者竞争能力的根本保证,如何针对职教系统专业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则是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法宝。

一、存在问题

1.专业设置的“宽领域”。各区县职教系统专业庞杂且跨度大。如海淀区专业设置涵盖计算机网络管理、幼儿教育、金融财会、中餐烹饪等37个专业,涉及9大类;东城区专业涵盖金融事务、服装设计、汽车维修、烹饪等40多个专业;西城区设置美术、旅游饭店服务、计算机、航空服务、汽车维修、法律、等39个专业;崇文区职业教育包括烹饪、统计、电子商务、医药商品经营、调酒等8大类36个专业;朝阳区有9大门类35个专业;石景山区中等职业学校也开设了24个专业等等。各区县专业设置的“宽领域”给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专业教师的多层次。职教系统中的专业教师队伍像一个大“拼盘”,有年龄大小之分,有专职兼职之别,有基础层次的不同,也有行政任教的差异。继续教育培训中既要统揽全局,也要兼顾个体。拳头既要抓全也要抓牢。同时又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给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3.教师与实践的“脱钩”。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是社会实践。职业教育姓“职”,体现方式就是专业。旧的培训模式往往重视理论培养而忽视技能操作,对于专业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差,对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知之甚少。

二、解决方法――“手抓物”培训法

1.在教育对象上。坚持“张开手掌”的原则。手指集中并拢抓实物的效果远不如张开手掌抓的多、抓的牢。每个区县专业教师的专业跨度大,范围广,数量多,如果培训部门以提高专业针对性为出发点,只能分专业分学科进行培训,每个学期至少要举办几十个门目繁多的专业培训班,且有些专业属于小学科,教师数量有限,这样开展培训耗时耗力也不现实,如手指数量有限。如果把所有专业教师集中统一进行培训,针对性不强,学科的个性没有得到体现,如手指收拢。如果按照类别把专业统一划分为几大组,选派区级专业教研员作为专业大组的组长,负责安排每一学期继教培训内容。把工作量合理的分配给专业教研员,使专业活动和继教学分结合起来,培训部门起监督和管理的作用。这样既增强了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又提高了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2.在层次把握上。坚持“长短不一”的原则。手指有长有短,就像教师的层次迥异一样。无论是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还是资历丰富的年老教师,无论是在一线打拼的专职教师,还是行政部门的职员,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分层次地开展培训工作,更贴近教师的实际需求。有集中培训(如教学理念培训)和分散培训(如各专业学科的针对性培训);有部分培训(如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培训)和全员培训;有特殊培训(如教学校长、教学主任培训)和普通培训;有补偿性培训(年轻教师培训)和基础培训等等。不论是哪种层次的培训,都要求各具水平的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向着更高层次发展。虽然手指有长有短,但要努力延展,才能抓到更多。

3.在内容安排上。坚持“适宜适度”的原则。既然是用手抓物品就要考虑适宜,不能伤及到手抓不了物品,同时还要考虑适度,物品太多,手掌难以掌控,造成浪费。因此要根据职教系统专业教师的实际需求适度地安排培训内容。另一方面,还要保证继续教育学科内容即物品的多样性,既要有共性内容,又要有体现学科个性的内容,在保证教师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形成教师个人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的同时,又保证教师整体队伍得到全面地提高。属于共性类中的某些内容,比如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方法、教研教改、心理健康等先定位在公共课要求上,达标后,再向相关专业提升,属于提高性的个性类内容,比如美术专业的外出写生、财经专业的实训基地参观、计算机专业的生产一线学习、花卉专业的花市考察等等。

4.在模式制定上。坚持“能屈能伸”的原则。手要能屈能伸必须有灵活的关节做保证,关节就像社会实践,实践的越多,关节就越灵活,手就越有活力,物品抓得才会更多。因此要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要求专业教师上生产第一线,学习新技术,了解新动向,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紧密结合。

(1)加强社会实践的目的

首先,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打破原有专业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增强改革意识,实现向能力教育模式的转变。通过社会实践所拿到的一手资料,高标准的进行新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设计,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性。

其次,通过社会实践,确立能力培养为主线、素质教育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全面构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模块,彻底改变脱离实际、教非所需、学非所用的课程体系。

再者,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对教材进行改革。适当删减教材中脱离学生实际的部分,增加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课程,多渠道开发校本教材体系,按照就业方向性课程编写学校的校本教材,使其紧密联系生产岗位实际、融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于一体,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改革都源于社会实践,源于生产第一线。

(2)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模式

在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要建立一个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社会需求的新的培训模式。

1)职业教育理论学习阶段。通过自学、报告、讲座等形式,使教师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促进教师形成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教学课题研究阶段。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与研究,探讨教学过程重遇到的困惑问题,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3)教学研究与实践阶段。这阶段包括两个模块:课堂教学和岗位实践。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是通过研究课的准备、实践、说课和集体评课,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培养是通过专业教师到社会或用人单位进行实践,了解生产一线对教学要求的最新信息和用人标准,及时改革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培养专业人才。4)总结提升阶段。通过对理论学习的体会、教学实践的反思、论文的交流,使教师观念得到更新,建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认识和水平得到提升。

每个模块都需要明确任务,设定“最小元素、基本内容”,落实每个模块的工作,保证整个过程的连贯,最终形成完善的培训系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时要建立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本着整体性、发展性、实践性、反馈性的原则,针对专业教师培训的特点,从全局上、时间上、行动上以及思维上对老师进行培训。

三、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途径

1.自学。培训部门拟定学习提纲,写出提示和要求,让学员自己学习。培训班负责人进行检查指导,一般技能等知识都可以采用此法进行学习。

2.整体培训。(1)举办报告讲座。聘请专家学者作报告和讲座,集中培训促进教师更快的形成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举办区级研究课。教师们在合作交流中优化教育教学行为,在说课、评课中提高自己剖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驾驭教材、教法和研究学生的能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3.部分培训。(1)开展“纵向”教研活动。局限于同一专业同一学科,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讨,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专业教师的教研能力。(2)开展“横向”教研活动。

不同专业的教师开展研究课活动。学科之间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立足于本学科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科的潜力与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

4.个人培训。在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推行“下线”进修制度,每学期要求专业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深入企业进行锻炼,时间不少于1周。专业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根据专业特点和服务范围,每学期自行安排实践时间,每学期末上交实践证明和材料。

四、应用结果

1.课堂教学能力。本学期有27位教师做了区级研究课,156位教师做了校级研究课,区级研究课听课人数累计477人次,给部分教师创造了展示的机会,给大部分教师创造了交流提高的机会。

2.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学员根据确立的课题进行研究,共收到论文183篇,有近三分之一的优秀论文刊登在海淀区“十五”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中。论文从先前的不懂格式到现在格式规范,论文内容的质量较之先前也有了全面提高。

3.专业技能。2005―2006学年举办的学生专业技能比赛中,7名获得一等奖,17名获得二等奖,26名获得三等奖,获奖率为53%。学生专业技能比赛不仅强化了职业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4.培训效率。这一学期开展专业活动7次,包括研究课3次、参观花市1次、财经研讨1次、美术写生1次、烹饪实地调查1次。较之上一学期开展的研究课1次,参观供销学校1次、参观华旗1次,美术研讨1次的专业活动在专业覆盖面、活动次数上都有所提高。

职教系统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方法是统筹全局、分支细流、共汇入江、总结提升。对于每个支流要做到责权明确、各尽其责。专业教师培训就像“手抓物”一样,最后尽可能多的抓到物品才叫成功。经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效果,较之以往的培训方法,该方法更加灵活,有针对性,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为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3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目前财会人员继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高

当前,我国还是有很多单位和财务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一再忽视它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差距。一方面,大部分领导认为财务会计人员现在具备的只是已经完全可以应对岗位工作,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肯定会影响工作的进度,即使是新的会计知识、会计内容,通过财务会计人员的自学也可以应付。另一方面,一部分财务会计人员没有较高的积极性,通常都认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只会增添自身的负担和压力,但是却因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需要与国家规定相联系,只能硬着头皮去学习,做做表面功夫,没有较强的主动性,有的甚至也只是报名却从来不参加培训,这样的话,财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就只能是表面形式,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二)效果不明显

进行培训只是希望在工作中有更出色的表现,并不是针对去过关而进行的。没有明显的效果其实就是因为内容过于陈旧,还是针对会计法教育、会计制度和准则以及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进行重要教育的。这样的培训内容,必定不会引起老会计的认可,也不能激发其培训的兴趣。内容在效果提升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将一些新的理论穿插于其中,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并且还要加入一些新的融资理财知识,只有这样,提升效果才能实现。

(三)少选择,单形式

“时间不够”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参加过培训人员中的,因为财务会计人员对于一个单位来讲,真的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一刻都不能缺少。面对时间和地点都是规定的培训,很多单位更是觉得力不从心,无法参加。财会人员的培训究竟该由谁来负责,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财政局需要及时进行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在教师的选择上,也要有很高的要求。

二、财会人员继续教育方式的创新

(一)网上培训方式应该大力推广

网络资源成为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最佳方式,它可以将传统的模式进行创新,互联网的发展在现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受和运用,对于培训,特别是财会人员的培训也应该将其网络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首先学习网站需要在主管部门中建立起来,或者是财政部门的门户网站或者就是职业的专门财会培训网站。通过网上缴费获得学习权限后,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层次和学习内容,完成自己必学和选学内容,完成要求的学时,顺利完成网络考核,就可以完成本次继续教育任务。

(二)多层次培训

网络不能够成为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唯一途径,因为事物中存在的不仅有共性,而且还存在各自的个性。分类进行培训也是很有必然性的,因为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中,对于会计进行培训也会存在不一样的内容,就算是在企业中的制造业会计和服务业会计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也需要不同地进行对待,避免不进行充分地了解,就将问题一体化。对于级别的确定,是需要通过年龄、职称、学历进行分类的。若是进行比较简单的分类,那么就有三种:

第一,培训最终结合考试完成,针对那些完全没有职称参加培训的人们,要能够使其获得会计员或者助理会计师的资格。这样一来,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而且对于各类社会举办的培训班的参加也较为积极。

第二,针对一些已经有初级资格的参培人员,一定要与其他分开进行培训,记学分的模式,就可以作为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模式。针对中级以上会计师的培训项目也要进行与其他级别区别开来,利用网站的形式,让其自己进行时间的选择。

第三,针对会计师中的精英,高级会计师可以自行安排时间,安排一定层次的研讨会,让其参与其中,将参与之后的经验总结作为学分,这样一来,也就是可以在继续教育中接受考核。

(三)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知识的重要性对于人们而言也越来越被重视,知识和人才之间永远都是存在必然联系的,人才可以将知识全面体现出来,而对于人才而言,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现代的财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技能的提升才会得到有效地实现,会计的继续教育所需要的并不是短短几天或者几十个小时的学习就可以达到一定程度和水平的,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将学习作为终身事业,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成为知识的富有者和财务管理的创新者。

三、结语

在会计工作中,财会人员是参与的主体,他们的个人素质对于整体工作而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财会人员对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加强继续教育形式的创新,可以使会计人员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娜.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2(19).

[2]刘军航,赵惠芳,徐军.会计继续教育的实践调研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09).

[3]罗平.论新形势下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9).

[4]齐敏江.终身教育观对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启示[J].煤炭经济研究,2008(03).

第4篇

农业继续教育是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农业发展中起着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培训基地进入了一个误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轻视或忽视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就必须在培训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作者通过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和实际参与,认为用“有效教学理念”来指导农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关键词:

农业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有效教学;培训效果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是对农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参与,甚至英国、美国、法国等众多国家开始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强有力地推动这一工程,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行业继续教育工程的范围、对象、要求和方式。上世纪6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邀请各国专家成立了“继续教育工程国际专家工作组”,对各国继续教育工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讨和论证,并介绍和推广了先进经验。此后,我国也相继开始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工程。农业系统自1979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在抓好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此可见,农业继续教育在农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很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作为继续教育实施主体的培训机构进入了一个误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教学形式单一,双师型教师匮乏,部分课堂气氛死板,轻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培训基地如何在操作层面保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参训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就必须在培训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里,通过我本人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和实际参与,认为用“有效教学理念”来指导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1基本概念

1.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其具备三种特征: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1.2有效教学培训与传统继续教育培训

传统的农业继续教育培训一般采用直接的教授式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有着课堂上的绝对权威性,属于知识传递型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培训一般采用构建问题情境、学员自我探索、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以学员学习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相对传统而发言较轻松活泼,属于知识建构型的培训方式。

2有效教学理念下继续教育培训的前期筹备

2.1农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设计

农业继续教育教学设计应根据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确定教学培训目标,细化到各个知识点,培训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适度性和实用性。包括创设情境模式、学员自主探索、协同学习、评价效果等。例如:《番茄无土栽培技术》课程讲授中,分组创设栽培中各个环节的情境,利用道具让学员自己参与模拟栽培全过程;《果树的修剪技巧》课程讲授中,在理论知识讲授结束之后,开设田间实践,让学员通过理论教学内容自己做枝条修剪,相互检查和评价,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最后做课堂效果评价,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2农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设计原则

在农业继续教育的教学设计中,有以下3个原则需要遵循:一是注重人际关系与教学环境的融洽性。大家知道,在课堂教学中,若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造欲望和创新才能。同时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情、学生信任,可以导致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相反,不和谐的、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易酿成消极的、沉闷的课堂气氛。二是教学的要素要适应学员需求。教学要素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影响要素。即: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影响要素———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与指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内容主要是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教学目的反应的是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环境是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条件。我们做农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员需求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的,选择适合学员需求的老师,设置符合实际的教学课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构建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员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才能收到好的培训效果。三是学员是学习的主体。学员是继续教育培训教学中的学习主体,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决定着继续教育培训的成效。作为继续教育基地等培训机构在设计各项教学活动时,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学员参与平台,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3有效教学下继续教育培训的学员分析

2.3.1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情分析

包括学习的起点状态和潜在状态两个部分的分析。起点状态分析包括3个方面。①知识上:学员的认知基础。如:预防兽医课程的难易程度要针对上课对象是否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②技能上:学员已有的学习能力程度,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③素质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专业技术人员均为成人,一般地学习态度较为端正,教学工作重点要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潜在状态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和可能性。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能参与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状态,适宜于采取哪种教学方法完成学习。如:学员对某一问题可能会怎么反应,教师应该怎样应对。

2.3.2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分析

一般地技术人员都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学习中带有指向明确的动机,同时其对过往的经验有很强的信心和依赖,有着很强的速成学习心理。

2.3.3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特性分析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一般是在全年的工作过程中完成的,主要表现为插曲式、问题式、即用性、结果式等学习形式。

2.4教学素材使用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压缩、实践内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介,一般地倾向于充分调动学员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其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如在《蔬菜嫁接技术》中的多媒体课件中添加操作技术视频,在实践课程中设置嫁接手操课程,增强学员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2.5教学模式选择

教学模式主要分正规教学模式、非正规教学模式和高适应性教学模式3种。正规教学模式主要有课堂讲授模式、开放课堂模式和模拟教学模式;非正规教学模式包括实训式模式、研修式的培训模式;高适应性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专题讲座模式,讨论交流模式,互助学习模式,活动学习模式,竞争比赛模式,才艺展示模式等。一般农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应多采用高适应性的教学模式。从近年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发现,采取“专题讲座+讨论交流+活动学习/互助学习”或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效果显著。

3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继续教育培训的后期实施

3.1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作为培训方要构建一种和谐、轻松、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取讲解式、对话式、讨论式、发现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员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3.2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中一般分为学员评价和教师评价。

4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农业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不同于一般性学校的师资队伍,在构成上较为复杂,有双师型的专职教师,又有农业行业的技术专家;有大专院校的教授学者,也有田间地头的“土专家”,他们的学习经历和实践经验各不相同,师范类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为了能更好地让教师队伍掌握好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更好的开展各项培训工作,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应该启动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培训工作,不断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为农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力地智力支撑。第一,提高学校现有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方式有计划地选送系统内骨干教师到省内外高等院校接受再教育,加速知识更新,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第二,邀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涉农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培训服务工作。通过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开发、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活动,增强专业教师队伍力量。第三,发挥乡镇涉农干部、农机农业大户、农民科技能手等基层人员的实践技术优势,通过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如何才能达到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效教学,作为培训机构,需从这几个方面下功夫,开展学情分析,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构建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选择高适应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学员自动学习,进行适时的教学效果评价,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作者:李闻珠 单位:四川省达州市农广校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倪才培,高阿惠.浅谈农业教育与农业现代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1,(12):39.

[3]李军靠,李延.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42.

第5篇

关键词:地勘单位 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 措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得到来和实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因此,分析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此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显得日益重要。只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合理的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才能确保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分析

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分析如下:

1、操作技术人员对本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隔行如隔山,这些极大限制了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面,加之新工艺、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广泛而深度运用,使专业技术人员面对变化难以适应,力不从心。

2、从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素质来看,应用型人才多,管理型、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层次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较差。

3、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深度不够,人才队伍中缺乏具有全国地勘行业知名度的大师级人才,没有直接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的人才,影响到我局地勘走出国门战略的实施。

4、技术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我局目前拥有的管理人才中,既熟悉地勘管理又懂技术、经济、法律的人才短缺;外语水平较高且能熟练地进行对外工作交流的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人才短缺;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人员短缺。

二、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制度规章欠缺,管理不够到位

自1999年出台我局“1999—2001年职工教育培训规划”之后,未再随形势的发展变化相应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没有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贯彻落实不够到位。党校举办的管理人员(党政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抓的紧,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经济、会计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多年来未接受继续教育,以致影响到专业技术职称的晋级评审。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工作能力难以提升。

2、教学内容老套,培训形式单一

教学的内容往往局限于理论上的内容,例如介绍相关法律的制定修改、国内外的先进做法,缺乏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能很好地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同时,教学形式也较为单一,多以授课为主,实行的是你讲我听,你读我记,上面讲讲,下面听听,记记笔记,写写心得的“灌输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产学结合、职工教育、跨国培训、逐层选拔、远程教育的继续教育形式还不是太了解,对互联网的利用也不够。

3、反馈评价缺失,总结考核不力

一些单位只注重培训的人数,不够重视培训的质量,满足于完成培训任务,忽视继续教育结果的反馈,忽视衡量培训效果的评价考核制度的建立,从而无法有效控制培训过程出现的各种降低培训效果的状况,进而使学习培训与工作能力的提重“脱节”。

三、加强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1、可以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继续教育可以增强一个单位的凝聚力。一个单位的管理者,首先必须是一位优秀的培训师,不仅重视培训,而且善于通过培训言传身教,把单位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价值取向、文化氛围等带给每一位职工,培养团队精神,让大家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勇往直前。只有这样,一个单位才会永葆青春活力,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可以提高职工履职能力

现代社会职业的流动性和地勘单位内的竞争环境使专业技术人员认识到充电的重要性,换岗、晋职主要依赖于自身能力的高低,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技能、具备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培训,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纠正错误和不良的工作习惯,其直接结果必然是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措施

1、编制教育规划,健全规章制度

首先,地勘单位领导要转变继续教育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观念,树立起继续教育是单位的一种投资行为,是可以使单位获得长期综合收益的行为,其重要性比单位看的见得固定投资更为重要。

要结合地勘单位实际,编制中长期10年、短期3—5年的继续教育规划,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规章制度。岗位培训是继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各单位人事教育部门要制定培训政策、确定各专业培训需求,制定培训目标和计划,有计划的对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培训,确保每一位继续教育对象每2年至少有一次或更新知识,或提升能力,或提高素质的学习培训机会。财务部门则要安排好继续教育资金,确保培训资金及时到位。

2、选好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式

在明确了培训的目标之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要根据参加培训者的专业技术类别,选择对口的学习内容施教。同时要根据受训者的“职能”与预期的“职务”选择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对于管理者往往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以更新受训者的知识,提高受训者的素质;而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受训者的操作水平、工作能力。要将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以期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

3、加大培训投入,做好内部培训

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内部培训为主,既要办好内部培训,也要搞好外部培训。内部培训方面,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改变我局职工培训中心有名无实的现状,配备必要的教学场地(教室、会议室、工作场所)和仪器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音响器材等,添置必要的图书资料。二要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培训师(兼职)可以是单位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即要在组织内部选拔一些优秀的经营管理者,以及在专业理论知识上造旨较深、工作经验丰富的各专业技术带头人,作为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外部培训方面,一要完成各专业继续教育机构举办培训班的参培任务,克服该培不培,不该培“顶替”代培的现象;二是要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4、开展评估总结,深化培训考核

要建立培训后续跟踪、评估制度,使地勘单位的继续教育结果得到及时反馈。要为受训者提供新技能使用的支持性工作环境,使得受训者能够将学习到得新技能运用于实际。

绩效考核的结果是个人获得报酬的主要依据,因此,要把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与继续教育培训考核统一起来,绩效考核的结果就是继续教育培训的结果,绩效考核不合格则意味着培训成绩不合格。要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单位领导班子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促其努力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任务。

总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技术与管理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生命周期很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对地勘单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事关地勘单位的战略步骤的实施,事关远景目标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在地勘单位面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大环境下,必须对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重视起来,要把它搞活搞好,为保障我局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继续教;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贯彻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国各教育部门都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可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虽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己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但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大多情况下依然在传统的道路上跋涉,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又可以采用什么措施加以应对?在此,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训教师存在模糊认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许多参训教师认为在师范院校学过的知识完全能应付目前的常规教学,满足于“一张文凭吃到老”,特别是一些教龄长,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学习培训的效果持怀疑态度,甚至把继续教育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即使是受训的教师,大多数人也认为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与任教学科的联系程度不紧密,学科以外的教育对他们没什么作用,只是因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规定,才不得不参加培训。因此,大多数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不高。

(二)培训模式僵化,实效性不强

在目前的培训机构所使用的培训模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面授,并且面授又多采用几十甚至几百人大会的形式,一讲到底。教师培训中最令人不满意的首选问题就是培训模式比较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

现有的教师培训往往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的同时,却采用了与这种观念不符,甚至是相悖的培训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培训者讲,参训者听”的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不仅不能有效地转变教师的观念,反而成为强化教师错误教育观念的"榜样",而且,由于观念没有更新,即使培训中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教师也不会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自觉地运用,更不可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工学矛盾影响教师安心听课

工学矛盾也是听课教师无法安心听课的-个原因。现在的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要竞争,否则就会使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校更不满意,就有优胜劣汰的危险。教师们普遍认为,现在当教师除了教学要求,还有科研的要求,参加继续教育的要求,家访的要求等,这是他们工作学习不能两全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基本上属于一种“粗放式”培训方式,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单-化,方法手段传统化,仍停留在"补偿式"继续教育状况中,与教师所需要的多种培训模式相背离,在一定情况下教师素质的全面性培养被忽视。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建立激励机制,确保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作为教师,如不注意终身学习和更新知识,就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教师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使广大教师乐于参加师资培训,努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根据教育部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制定和完善提高继续教育的工作规范和评估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过硬的政策措施,把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列入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班子总体目标和政绩考核指标;把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作为晋升职称、评选先进、提拔的必要条件,使参加培训成为各校在职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教师进修院校要狠抓施训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一是聘请实践经验丰富、政策理论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二是花大力气抓好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注意解决教师进修院校教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不够熟悉,指导中小学教师能力不够强等问题,可通过下派教师到中小学锻炼或兼课,建立教学实践和调研制度,积累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加强进修院校间的横向联系,学习先进的师训经验。

此外,教师一面从事教学,一面又要参加学习,困难较多,只有继续教育形式多样性,才能使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出成果,学得进,不半途而废。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是成人,有一定的教育经验,有些甚至是骨干教师。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继续教育应突破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从成人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出发,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总结以往经验,根据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做到集中听课、参观学习、个人自学等相结合,面授时间尽量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减少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同时必须突出“校本培训”,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在岗自学,结合短期脱产培训。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最现实途径,它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又可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还可以节省费用,多样兼顾、事半功倍。而且校本培训还有利于同事间的共同切磋、相互促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应该把校本培训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这种培训方式的作用。另外,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进入了培训领域,以往面对面的培训方式和单一的培训手段,应该被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中心的网络化培训所替代。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关于中小学继续教育的思考[J].教育评论,1998,(05).

第7篇

一、培训对象

1、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副经理。

2、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

3、施工一线全体参战人员。

4、涉爆人员。

二、培训组织形式

公司级安全教育由指挥部安全总监或安质部部长负责教育,项目部和班组级的安全教育由本项目安质部负责教育,专项安全教育由相关部门进行教育。

三、培训内容

(一)公司级安全教育

1、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政策。

2、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及安全纪律。

3、重大事故教训,事故案例剖析。

(二)项目部级安全教育

1、现场施工安全知识、制度、规定及必须遵守事项。

2、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防火、消毒、防尘、防爆知识及紧急情况安全处理和应急预案。

4、防护用品的使用。

5、地铁施工安全知识。

(三)班组(岗位)级安全教育

1、本班组作业特点及安全操作规程。

2、班组安全活动制度及纪律。

3、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4、地铁施工安全知识。

四、培训要求

1、每位员工进场后必须接受公司、项目部和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2、对员工进行岗前、工中、季节性等安全教育培训。

3、特殊工种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不合格需继续教育培训。

4、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再教育培训。

5、开展民工夜校平台,组织观看安全教育影片。

6、全体员工经过16课时以上的安全教育后,由项目部安质部组织进行安全考试,考试合格颁发“上岗卡”,不合格需继续教育,合格后上岗。

五、培训资料归档

安全教育培训资料由安质部负责统一归档管理,并及时做好台帐;其资料内容包括:“三级安全教育登记表”,安全教育签到表、安全教育人员统计表、各级安全教育资料、安全考试试卷等。

第8篇

际工作中提炼出继续教育的专业化,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关系,与校内教学科研事业的关系,继续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与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对其加以解析,提出自己的观点:继续教育应在坚守教育性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继续教育能牵引、倒逼、反推高校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继续教育应与其他教育类型融合发展;重视继续教育的专业化建设;用信息技术推动继续教育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更好服务社会。

关键词: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关系辨析;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正在面临转型,在其发展中有一些关系需要认真梳理。从教育理论界看,成人教育学和继续教育理论尚不够成熟,重大研究成果不多。继续教育缺少理论引领,很多时候都是在实践经验梳理和挫折教训总结过程中摸索行进,步履维艰。本文从理论层面和实际工作层面,尝试就继续教育发展中的几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概念与属性的不同

在“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概念辨析、继续教育的“教育属性与市场属性”、“继续教育与高校职能”的关系等方面,理论界尚有不少犹疑,笔者观点如下:

(一)高校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

高校成人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相联系、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主要是利用高校资源为社会上的成年人提供学历教育服务,后来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非学历的教育培训服务。高校成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学历补偿”。

高校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理论出现以后的一个概念,它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强调在接受过一定层次的学校教育之后,继续接受其他后续教育,这类教育的目的,或者为了提升职业能力,或者为了转岗发展,或者是为了提升个人素质和品质,可以在中等教育以后接受继续教育,更多的是在高等教育以后,可以在职前,更多的是在职中、职后接受继续教育。它包含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的内容,而在形式上可以是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自学、函授或者学校教育。

可以看出,高校成人教育与高校继续教育是两个维度、两个层面的概念,他们的内容和形式多有交叉和交融,但谁也不能完全包含对方。他们的本质区别是教育理念的不同。很多人并不清楚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甚至认为他们只是一个概念在不同时期的两个名称而已。如果高校决策者不能从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来深入思考和科学谋划,不能从社会发展需要来考虑高校如何主动服务社会,那么高校继续教育的决策、定位和规划的科学性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从高校成人教育转型到高校继续教育”也就难以实现。

(二)高校继续教育的教育属性与市场属性

高校继续教育究竟是该面向市场还是该坚守公益性?其本质是职业教育还是终身教育?这些问题一直令高校决策者困惑不已。高校继续教育同时具有教育属性和市场属性,或者说继续教育类型可以初步划分为公益型和效益型。只要是教育事业,必然具备教育的属性;但继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服务社会,它必然要面向市场,按市场规律、用市场手段来办学,所以它也具备市场的性质。高校继续教育的公益型成分多一点,而社会教育机构的效益型成分多一些。

从继续教育的内容看,其包含职业教育的成分多一些,从继续教育的着眼点看,其终身教育的理念强一些。在高校里,继续教育工作是最接近市场、最接近生产实际、最接近社会的,它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尊重市场规律,要讲成本、讲效益、讲经营、讲品牌。从目前来看,普通高校一般是事业单位性质,被人形容为计划体制的最后堡垒,高校的继续教育事业,市场性还远远不够,市场机制远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坚守教育性的基础上,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大力引入市场机制,以便更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高校必须在办学机制上有所创新,给予继续教育更多的自主办学权利,例如人员聘任、经费支出、工作量考核等。高校继续教育事业不同于其他教学科研育人等工作,它与社会联系更加密切,与市场需求更加契合,与生产结合更加紧密,更利于产学合作,更具市场性,应该区别对待,进行差别化管理,尤其在财经政策、人事制度等方面大胆引入市场理念和手段。

(三)高校继续教育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

目前对高校继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界定比较正面和新颖的论点是“服务社会论”,这个理论的基础是大学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大学的三项职能。大学利用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直接为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发展服务,是大学人尽共才、物尽其用、融入社会的进一步体现。高层次大学作为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理应充分利用优质资源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高水平服务,进一步成为社会服务中心。

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实现主要是以教学和研究活动为基础,但其服务内容却日益丰富,不断拓展,现今主要有:继续教育服务、决策咨询服务、社会批判与监督、科技推广服务、科技培训服务、资源共享服务、兴办知识企业等。

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发展,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校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赢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高校服务社会的各类途径中,继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实际上是一个进行资源整合的管理部门,它需要把相关院系的师资、专业、课程、场地设备等整合起来,让更多的社会人员共享,从而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高校继续教育通过教学来培养人才,它承担部分育人任务,也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它通过为社会直接培养人才和从事科技服务来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以往大家认为,继续教育只是片面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力量,而很少认识到继续教育事业也有“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继续教育发展还可以促进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也就是说,继续教育通过开展社会服务,能动地反作用于高校教学科研事业,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在实际工作中,理清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校内教学科研事业等方面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以上三点是对高校继续教育一些理论问题的探析。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就更多,比如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关系,与校内教学科研事业的关系,继续教育的专业化,继续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与市场、与企业的关系等。如果不理清这些关系,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思路就不会明确,继续教育就不会有长远的科学发展。

(一)高校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教育形式

一般来说,高校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业余大学和函授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也可以涵盖自学考试、第二学历教育、在职专业硕士培养、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另外,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企业教育、普通教育等也在形式和内容上与高校继续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普通教育是继续教育的基础,普通高等教育更是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依托。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出众多项目类型和形式,反映了它的广泛适应性和强大生命力,同时高校继续教育也从这些教育类型和形式中汲取营养,总结经验,寻求支持。

面对这些规格各异、形式多样、起点不同、生源多元的继续教育类型和形式,高校决策者不能眼花缭乱、盲目乐观,或者四处出击、茫然无措。该如何应对?是扩充非学历教育,是发展专业硕士培养,是转战网络教育,还是用职业教育取代继续教育?

其实,改造整合、互通融合是必由之路。也就是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成人教育;实行学分认证,打通各类教育,实现立交互通,逐步形成培养规格科学合理、各具特色的高校继续教育体系,并与其他继续教育体系相互联通,融合发展。表现在: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主动融合(学分互认、课程免修、课程冲抵、捆绑招生),各高校的继续教育办学逐步联合(继续教育联盟),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企业教育逐步融合。继续教育在办学领域、办学理念、媒介技术等方面的跨界发展,直接促进了不同教育形式、学习方式的融合,也激发了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技术、教学等多个方面的创新,多种教育形式的融合提升了继续教育跨界的广度与深度,孕育了多个领域协同创新的机会。

一是探索实施继续教育学分制、弹性学制、学分银行制,实现学分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各种教育类型之间、各类学校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科学、顺畅地认证、转换、积累。

二是以学分为基础,整合多种成人学历教育形式,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融合,使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在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企业教育之间构建起教育立交桥。

(二)高校继续教育与校内教学科研等事业的关系

对高校内部的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重新整合。教学部门主要承担培养人才(知识传承和传播)的职能,科研部门主要承担发展科技(知识生产和创造)的职能,那么社会服务(知识的应用和开发)的职能由谁承担呢?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也是为社会服务,但基本是间接服务。一般认为,当前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领域包括:继续教育、决策咨询、社会批判与监督、资源共享服务、科技推广、兴办知识型企业,涉及到继续教育部门、科技和产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信息文献管理部门。在“为当地经济社会进步和行业发展服务”的旗帜引领下,高校继续教育能把全校教学和科研力量很好地整合起来,在服务社会中更好地促进、带动高校教学科研发展。可以看出,继续教育并不仅仅是片面依托高校母体发展,实际上,它也可以而且常常是教学科研事业的重大牵引力量,甚至会利用社会服务的需求力量倒逼、反推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改革,促进高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目前普通高等教育普遍存在脱离实际、与生产劳动和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作为与市场联系最紧密的继续教育,完全可以成为高校服务社会水平的晴雨表,成为引领高校教学科研改革的市场引擎。可以这样说,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好坏,是高校服务社会能力强弱的体现,也是高校教学科研力量强弱的重要指针。

注解:反作用:整合教学、科研及其他资源,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牵引、促进教学科研发展,倒逼、反推教学科研改革。

(三)高校继续教育:事业、专业、职业

教育事业是指“当人们摆脱进行该活动的无计划、无组织状态,把教育活动从其他的社会活动中分离出来,划分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部门,并经由专人去进行时,这种活动便成了一种事业,即教育事业。”当教育活动成为一种事业以后,便有了完善的组织机构、活动规章、各项制度规则、人员责任等等,从而使其具有组织的严密性、活动的系统性、人员的规范性、评价的制度性和时间的秩序性。

高等教育,无疑是一项重要事业。但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高校的继续教育,不是“事业”,不是“专业”,也不是“职业”,而只是一项“工作”。“事业”是崇高的,是肩负使命和责任的,更多时候是非营利性的;“专业”是科学的、不可替代的,是需要学习才能拥有的;“职业”是需要特殊训练、有行业规范的,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只有“工作”是临时性的、事务性的、无特殊要求的、可替代的、非目标性的、非战略性的,它可以在任何一个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即能获得报酬的地方去找到。目前高校的继续教育,在高校里充其量只是一项次要的、边缘性的工作,而不是专门职业,其专业要求不高,更不敢奢求为崇高的事业。

因为有这样不合理的理解,高校决策层在办学规划、办学管理中,对继续教育必然极端轻视,重创收、轻投入,重规模、轻质量,重招生、轻管理,导致继续教育工作只能勉强应付运转,不能形成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因为有这样不合理的理解,高校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基本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甚至选老师可以“临时拼凑”,或者把上成教课只是当作上讲台前的“练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也无特别的培训,没有特别的从职要求,更无专业资格门槛,几乎人人都可以承担这个工作。也就是说,在高校里,继续教育离专业化的时代要求还很遥远。高校继续教育要成功转型并持续发展,必然要重视继续教育队伍的专业化问题。

(四)高校继续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现代社会。继续教育作为紧密联系社会的重要领域,绝对不能无视或漠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深刻影响。

学习媒介生态的变化对继续教育办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学习媒介突破了时空界限,促使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微型学习等实用学习模式进入继续教育领域,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形成。目前继续教育的学员主要是80、90后的新生代群体,新生代的学习特征有显著特点: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主探究学习,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热情不足;新生代员工深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喜欢大众文化、平民文化、网络文化,带有明显的“网络原住民”特征,互联网对于他们就像水和鱼的关系。信息时代新生代学员认知方式正在发生意义深远的改变,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已经成为其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

这就要求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媒介必须随之改变,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以满足学员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学习需要。目前移动互联网在突破时空界限上更有优势。所以,高校继续教育办学媒介需要从基于面授的多媒体教学、基于远程的网络教学向基于移动平台的泛在学习发展,通过无线网络传输,使用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轻松接收和传播信息,形成随时随地可以获取课程信息的学习环境,高校继续教育学习支持环境24小时在线将成为趋势。

目前很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都没有信息技术部等科室,教育技术人才匮乏,这需要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高校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而不能把信息技术仅仅看成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继续教育应该适时地把成熟的现代教育技术引进来,用信息技术加快对传统教育的改造,把“线下面授”与“线上自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五)强化校企合作:对继续教育与市场关系的现实抉择

继续教育就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的,继续教育要善于整合各类资源,包括企业资源。强化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是高校继续教育的应有之义。2012年2月,教育部了《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鼓励行业企业依托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联合共建专业化、综合化的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和产学研基地。

可以看出产学研和继续教育是紧密相关的,是相互促进的,需要协同发展。这就需要高校继续教育办学职权范围扩大,与产学研进行融合。目前高校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与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方面还力不从心,需要从学校层面出台相应的文件,设置专门机构,统筹、协调、组织和管理学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与继续教育培训。这样,高校继续教育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校需与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沟通机制,根据自身教学资源特色,与之形成伙伴关系。形成与地区经济社会的协同化发展机制,需要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摸清自身办学资源情况。对自身办学实力的认识是高校向外提供教育服务的基础。不同学校由于办学传统不同,会形成各自的优势学科,这是各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社会服务的学科基础。

二是加强社会调研和对继续教育规律的研究。目前,在成人学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大多缺乏社会调研的基础,成人学历教育与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去甚远,“订单式”教育在高校继续教育中应该占据主导地位;在培训项目实施中,更加缺乏培训需求分析和严格的培训流程管理。这就需要高校重视开展继续教育规律研究,更新从业者的知识、能力结构,为开展有效的教育服务活动奠定能力基础。

三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服务,与被服务方建立信任关系。在开展继续教育服务中,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关键。高校继续教育可以利用自身学科优势,采取“咨询式”培训的方式,与被服务方形成长期教育培训关系。“咨询式”培训是将培训、诊断、咨询进行了有机地组合,是培训的延伸与拓展。通过这样的培训方式,使高校教师长期跟踪服务对象,了解其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把握和分析,使得教育培训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郑玉双.社会转型发展与高校继续教育创新[J].职教通讯,2014,(1).

[2]卢美芬,孙立新.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功能的再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2013,(6).

[3]闫桂芝,王爱义.关于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J].成人教育,2012,(3).

第9篇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

一、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必然要求

(一)国家对于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要求

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2007年4月,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为了充分发挥我国部属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属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的通知》(教高[2007]9号),要求各校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充分认识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改革创新”的方针,正确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统筹管理,结合自身的定位、特色和学科优势,科学合理地确定办学类型、层次和专业,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开展业余形式的高中后和大学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

(二)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优势

研究型大学在向继续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强大的品牌感召力、雄厚的学科基础、一流的师资队伍以及良好的校园氛围等优越条件,开展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培训、从低端培训向高端培训的战略转型。

研究型大学具有雄厚的科研和优良的师资,这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关键。如科技论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我国高校科技论文、科研等都占有明显的优势。研究型大学具有一流的师资,这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基础。研究型大学学术大师云集,学者教授一堂。要充分发挥学术大师、创新团队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引领学科发展、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在基础科学和前沿高技术领域超前部署,为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储备。

研究型大学具有良好的品牌优势,这是继续教育面对市场办学的关键。研究型大学的品牌大多是该校历史文化的积淀及其对现实社会强大的影响力长久累积的结果,是研究型大学承担社会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良好的品牌一方面可以吸纳优秀的生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和知名企业开展强强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职业教育。

研究型大学具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这是开展继续教育的无形的引力。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投入,研究型大学大都具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置身其中,会油然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愉悦感。很多不能进入研究型大学进行全日制教育的学员会产生一种向往和期望,希望能在其中感受这种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而继续教育以其灵活的入学方式为渴望进人研究型大学学习的人提供了一条通途。

二、国内外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分析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

哈佛大学1910年创办继续教育学院,每年大约有2万多名学员,至今已有超过400000人参加过该院学习,学费总收入超过3亿美金。目前,哈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每年开设600多门课程,涉及66个专业,项目包括学历教育、学分课程以及非学分课程,其中有六分之一的课程提供在线学习。除继续教育学院自身课程外,还有近百门哈佛大学其他学院的课程通过继续教育学院的网络平台向全世界网络用户开放。每年13000人的招生量,遍布一百多个国家的传播范围,体现了哈佛大学对其继续教育学院近百年的定位“让每一个层次的学习者都能领略哈佛的精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继续教育学院(UC Berkeley Extension)是伯克利从事继续教育的主力军,依托大学的教学、科研资源,同时整合了产业界的资源和专业队伍,向社会提供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及终身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

(二)香港大学的继续教育

1956年香港大学正式成立了专业进修学院(HKSpace),已发展成为拥有900余名教职工、2000余名兼职教师、年收入9亿港元的亚洲地区继续教育领跑者。据该院统计,2008年有118000人次就读HKSpace,其中包括6 000名全日制大专学生,而港大计划内学生仅为12000人。目前HK Space学院每年财政收入是港大其余九个学院学费收入总和的两倍,也是港大下属学院中唯一能为学校盈利的学院。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致力于连同香港大学各院系及其他学府合作办学,拓展终身学习机会,以帮助个人及事业的发展。为了配合社会资源发展的需要,提供优质课程,培育人才,在提倡终身学习的香港,为迈向学习型社会以及市民追求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三)国内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1985年,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向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全社会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培训项目。以“教育服务社会”为宗旨,坚持“多层次、多形式、高质量、高效益、精品化、国际化”的办学思想,依托清华大学优秀的教育资源、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合作关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努力为社会提供多层次、高质量、国际化的教育培训服务,促进社会整体知识水平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我国构建21世纪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始于1956年,坚持“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国际化”的继续教育办学基本方针,探索与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全面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趋势特征

(一)开放性

首先体现在继续教育的招生环节上。继续教育主要面对市场办学,不像传统的学历教育,采用高考、成人高考、自主考试等多种考试进行录取。继续教育目前面临仍然属于找市场、买方市场的阶段,因为更多的是采用报名则直接录取的模式,对于定制教育,则按照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的要求,直接为相关单位进行培训而忽略或者减少招生环节。其次开放式还体现在教学模式上,和学历教育向比较,教学的模式更加灵活,教学的内容更加实用,教学的环节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手段更加强调互动,教学的形式更加灵活,如拓展训练、参观实习,校内讲座、师生互动讨论、专题研究相结合的灵活 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得继续教育的课堂尽可能多的和实践相融合,和社会相接近,体现出开放式教学的特点。

(二)信息化

研究型大学开展培训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如哈佛大学利商学院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科技手段开展的培训项目,它以学习者利用媒体、互动的CD―ROM学习软件自学为主,同时学员可以与教师进行交互。该项目的目的之一是要使更多的管理人士能够获得学习提高的机会。目的之二则是进一步提高那些已经参加过面授培训的学员的知识运用能力,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以致用。又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教育学院除了开设传统的以面授为主要形式的继续教育课程和项目之外,还组建了一个虚拟的继续教育学院,即“伯克利继续教育在线”。在线教育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使学员能随时随地学学开设的课程或项目。“伯克利继续教育在线”整合了大学专业院系的课程,同时也将学院开发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在线教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三)国际化

中国研究型大学正在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冲刺,纷纷提出了“国际化”的定位。与此向适应,继续教育也必须走上国际化的轨道。在2007年10且31日至11月2日,由中国高校继续教育学会与美国大学继续教育学会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中美继续教育论坛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深化中美继续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主题,旨在为中美两国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为解决中美高校继续教育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契机,通过跨地区、跨文化、跨学科的交流和探讨,促进双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

(四)多元化

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学员背景、师资来源、课程内容多诸多方面。首先是体现在学员背景上,面向市场或社会招收的学员拥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工作经历和年龄层次,学员的多元化背景一方面有利于继续教育学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另一方面层次的多元化也为教授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调动每个学员的积极性对课程学习带来了挑战。其次多元化还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包括从课程体系设计、教授聘请等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不仅要考虑社会或企业需求,而且要考虑教师的特点,因此继续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学历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强调统一、标准。另外在教师聘请上,除了充分利用自身学校的师资优势外,也可以聘请行业、企业或社会上认可名师名家,以他们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树立学员的信任度,培养继续教育的美誉度。再次多元化还体现在课程的学制和学习时间上。继续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学历教育的单调的规定的学制和学习时间上,而是要根据培训的内容、学习的接受程度、企业或社会的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课程学习的时间。

四、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思考

(一)更新观念,明确规划,确立继续教育在研究型大学定位

研究型大学必须更新观念,破除继续教育作为研究型大学可有可无或成为一种负担或“鸡肋”的思想,提高对发展继续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树立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重要任务的观念。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明确继续教育的地位,把继续教育作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破除大学围墙,冲出象牙塔,把科研成果向企业、社会进行推介,推动高校科研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高端培训转变;二是内部向外部转变,在充分调动学校内部资源的前提下,努力拓展外部市场,寻找内部优质资料向外部辐射的结合点和落脚点,实现继续教育的生根、发芽;三是从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市场转变,从最初的国内小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的办学定位,实现国内和国外继续教育两头开花的局面。

(二)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提升继续教育的品牌和美誉度

作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或培训必须珍惜自身的荣誉,维护好研究型大学经过若干年塑造的品牌。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要求继续教育学院的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一是通过管理来保证继续教育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的品质要求;二是确保继续教育学院能充分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市场需求。

研究型大学在开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针对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的优势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中。同时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要规划管理,克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的误区,要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一方面必须加强管理,结合世界一流大学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管理模式上各有千秋,但是必须注重和自身本校的特点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特色,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市场运作,机制灵活,实现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型大学的传统的精英学历教育招生是事实上的“朝南坐”,竞争仅仅局限在层次类型差不多的高校之间进行。但是对于培训而言,市场相对不成熟,研究型大学开办培训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还处在积极探索的阶段。从国内几所研究型大学探索的历程来看,在学校或学员层面的质量控制和规范的同时,必须责权下放,充分调动各个办学实体或者项目组织面向市场的积极性,保证机制灵活,要实现自负盈亏,成本核算,实行项目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强化产值导向和效益导向,推动继续教育做大做强,赢得社会的认可,才能形成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市场的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培养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实践阅历的教授队伍,同时才能为企业量身定做教育培训,为企业内训提供个性化服务。也只有形成了市场机制的继续教育,相对而言具有很强的市场性和灵活性,依靠专业院系的学术支持,将继续教育项目推向市场,同时将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专业院系,从而共同开发推广满足市场需求的继续教育项目,同时也有利于研究型大学的专业学院适度开展有利于学科建设、增强与产业界联系、满足社会需求的培训。

(四)打造平台,加强研究,注重信息化在发展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为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基石,因为继续教育的对象大多为从业人员,工作压力大,为了工作的提升或者转换新的工作岗位进行充电,而又时间又相对紧张,如何利用不富裕的时间来进行学习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工作、家庭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远程教育为继续教育提供的机会,所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建立学习平台,加强互动手段,强化学习支持,克服网络教学存在的劣势,推动基于互联网与面授学习的混合型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斌.美国四所著名高校教育培训凋研报告.继续教育[J],2006(5).

[2]刁庆军,李建斌.深化中美继续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远程教育[J],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