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9 00:19:04
导语:在产品质量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律师尽职调查报告这种文件形式是最近十年逐渐传入中国,现在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公司并购、股权或项目转让、资产或债务重组、证券上市、不良资产买卖以及其他的重大经济活动当中。据报告,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在决定进入中国投资之前,所花费的尽职调查费用高达1亿美元。
什么是律师尽职调查报告?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在双方达成交易之前,一方委托律师对交易双方背景、交易标的合法性以及交易模式和程序进行调查和了解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供交易一方参考。尽职调查是努力将交易信息从不对称到对称的过程(当然,也存在制造新的信息不对称的可能),从而有效减少或最大限度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交易双方所造成的风险。因此,尽职调查的结果对双方是否最终达成交易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尽职调查是交易双方博弈的重要环节。买方聘请律师进行尽职调查,就是要通过律师的专业眼光,发现交易当中的瑕疵、风险和不完美之处,因此买方更愿意尽可能多了解卖方的情况尤其是负面信息。对于卖方而言,配合律师进行尽职调查是促使交易成功的前提条件,但是,卖方必须在尽量提供足够多的信息和尽量少提供负面信息之间进行权衡,若信息提供过于全面,则可能导致买方将来的法律索赔诉讼,卖方会有心理顾虑;若过份夸大负面信息,则买卖双方都可能临阵退却。所以,律师在进行尽职调查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买卖双方的心理不同、期望差异和顾虑,对于卖方关键材料提供不足之处,应当穷追猛打,锲而不舍,如此才真正显示出律师的作用;对于次要问题,则应当在提醒买方存在风险的前提下灵活处理,避免成为交易杀手。
二、律师尽职调查报怎么写
1、封面
尽职调查报告一般需要制作独立的封面,以表示庄重。封面形式各间律所风格不一,不需统一要求。
2、前言
主要分为如下五个部分进行陈述:
委托来源、委托事项和具体要求;
调查手段和调查工作概要;
出具报告的前提;
报告使用方法和用途;
导入语。
如下是一份关于银行委托某律师事务所进行贷款债权及其附属权益进行调查分析的《法律尽职调查报告》前言部分的样本:
根据**银行**支行(下称“**银行”)与**律师事务所(下称“本所”)签订的《项目尽职调查委托合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所接受**银行的委托,作为整体处置**公司(下称“主债务人”)项目(下称“本项目”)的专项法律顾问,就本项目的债权及担保债权权益有关事宜(下称“本项债权”),出具本尽职调查报告。
为出具本法律意见书,本所律师审阅了**银行提供的与本项债权相关的法律文件的复印件,走访了相关的政府部门,并就有关事实向**银行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听取了有关人员的陈述和说明。
本法律意见书基于以下前提作出:有关文件副本或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其原件及其上的签字和印章均属真实;有关文件及陈述和说明是完整和有效的,并无任何重大遗漏或误导性陈述;且无任何应披露而未向本所披露,但对本项债权的合法成立、存续、数额等有重大影响的事实。
在本法律意见书中,本所仅根据本法律意见书出具日前已经发生或存在的事实及本所对该等事实的了解和本所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理解发表法律意见。对于没有完整书面文件支持的事实,本所依据政府部门提供的文件、专业经验和常识进行了一定的假设并基于该等假设进行法律分析和作出结论,而该等假设可能与事实存在差异或不符。
本法律意见书的任何使用人应当清楚:尽管本所律师已尽力对所掌握的事实和文件进行专业分析并作出结论,但鉴于各个法律从业者对特定事实的认定和对法律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且法律理论与实践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因此司法实践结果可能与本法律意见的判断存在差异。本法律意见书所认定的事实以及得出的法律结论仅为本律师作出的客观陈述及独立法律判断,不构成对相关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效力或其他法律属性的最终确认、保证或承诺。使用人针对本项债权的任何决定均只能被理解为是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而非本法律意见作出。
本所在此同意,**银行可以将本法律意见书作为本项目的附属文件,供有关各方参考使用,除此之外,不得被任何人用于其他任何目的和用途。
本所律师按照中国律师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和勤勉尽责精神,出具尽职调查报告如下:
三、正文
以一份某企业并购项目当中的律师尽职调查报告为例,正文由如下部分组成:
并购主体必须调查交易主体设立的程序、资格、条件、方式等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包括交易主体设立过程中有关资产评估、验资等是否履行了必要程序,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涉及国有资产时是否取得有关批准。此外,还要调查交易主体现时是否合法存续,是否存在持续经营的法律障碍,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其未来的存续是否存在限制性因素等等。
组织结构主要调查企业的组织机构图、规章制度、历次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的决议、会议记录等。对在有关部门备案的文件,应当到有关部门去核查验证。
关联方主要调查与并购主体存在法律上的关联关系的各方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控股股东、控股子公司、实际控制人、债权人、债务人、消费者、监管部门等。同时视乎客户的委托要求,有可能对其核心成员的道德信用也纳入调查范围,因为道德风险可能会引发其他诸如经营、法律、财务等风险。当然,鉴于中国目前的信用体系并不完善,这方面的有效调查手段很少,因此在实际调查当中这方面的调查多数流于形式。
主要财产调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权属查证。有形财产如土地使用权、房产、设备等,无形财产如商标、专利、著作权或特许经营权等,主要审查财产以及已经取得完备的权属证书,若未取得,还需调查取得这些权属证书是否存在法律障碍;其次,权利限制。调查财产是否存在权利被限制例如抵押、质押等情况,调查财产是否存在产权纠纷或潜在纠纷;第三,现场核实。调查财产是否存在租赁情况以及租赁的合法有效性等问题。
经营状况主要包括行业发展的来龙去脉、产业政策的演变、对外签订的合作协议、管理咨询协议、研究和开发协议;供货商的情况;主要购货合同和供货合同以及价格确定、相关条件及特许权规定;市场开拓、销售、特许经营、委托、以及独立销售商的名单;消费者的清单;有关存货管理程序的情况;主要竞争者的名单;产品销售模式及其配套文件等;作出的有关产品质量保证文件;有关广告、公共关系的书面协议等等。债权债务企业的债权债务对未来的权益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又难以仅从表面文件发现,所以往往是陷阱所在。因此,对于企业的应收应付款项应当重点调查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在调查将要履行、正在履行以及虽已履行完毕但可能存在潜在纠纷的重大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和诉讼时效的同时,核查其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在调查企业对外或有负债情况时,应着重对抵押、质押、保证以及其他保证和承诺的风险进行核查。此外,对于企业经营过程当中常见的因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劳动安全等原因产生的侵权之债也应当纳入债权债务的调查范围之内逐一予以核实。
环境保护应当调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已经投资和拟投资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否具有相关的环境评测报告和证书。
产品质量企业产品是否符合有关产品质量和技术监督标准,是否具有相关的产品质量证书。
财务调查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基于避税或其他原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数据往往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并不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因此,有必要对财务数据作必要的调查,这类调查一般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市场开拓情况;研发的投入与收益情况;原始财务报表;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采用新的会计准则与原有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所产生的影响;会计政策可选择条件的不同选择所产生的影响,等等。
人力资源在这方面应调查的信息资料需包括以下内容:主要人才的个人档案;聘用合同资料;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员工福利规定的文件;保密协议;知识产权协议;竞业禁止协议;经营管理者和关键人员的年薪和待遇历史情况与现状;员工利益的未来安排,如退休金、股票期权、奖金、利益分享、保险、丧失劳动能力补助、储蓄、离职、节假日、度假和因病离职的待遇等;人才流动的具体情况;员工纠纷的具体情况,等等。
保险调查的范围主要是保险合同、保险证明和保险单,险种主要是一般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火险或其他灾害险、董事或经营管理者的责任险,以及雇员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
诉讼或处罚针对企业可能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案件,以走访相关部门的形式予以调查核实。另外,还应当调查企业高级管理层如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管理层人员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案件。
优惠政策由于我国存在名目繁多且行政级别不同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如果并购主体存在享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情形,则要对相应的政策是否合法、合规、真实、有效予以特别关注,在某些情形下,这些政策是企业生存和赢利的关键。
地方政策鉴于我国地域情况差别很大,我国法律的规定仅仅是原则性的,各地区的行政规章在理解和执行上往往有很大差异,例如报批时间上的不同和报批文件制作要求的差异等,这些差异将对交易双方的成本核算构成直接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影响交易结构。因此,在尽职调查报告当中加入此部分调查非常有必要。主要包括两类内容,一是地方政府、部门针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业的普遍规定,如行业投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反不正当竞争、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一类是针特定行业或范围企业的特殊政策,如:审批程序、审批条件和各类许可证等。:
上述尽职调查内容和结论将会对并购当事人未来的利益、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就是“去脉”,而依据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一一“来龙”。调查就是要理清其中的来龙去脉,进而对从政策、产业、行业、财务、法律、人员等等诸多方面的风险、收益进行整体评估。整体评估的结果将构成并购的基础。
四、尾部
格式如下:
本报告仅供参考,不作证据或其他用途。
**律师事务所
被告人王宗达,男,1957年8月6日出生,原系浙江省丽水市碧湖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因涉嫌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于1999年8月24日被逮捕。2000年2月2日被取保候审。
浙江省缮云县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王宗达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向缙云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被告人王宗达对起诉指控的主要事实没有异议,但辩称自己不是完全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要求法庭据实依法认定其行为的性质,做出公正判处。
缙云县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
1999年6月底至7月初,浙江仙都啤酒发展公司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县、地区卫生防疫部门对该疫情及时进行了调查,并于7月30日作出了《缙云县仙都啤酒厂感染性腹泻疫情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该报告对疫情的范围、程度、防治效果、发生原因等做了客观的记载和分析,认为基本可排除细菌感染之致病原因,病人感染途径有关致病因子经呼吸道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疫情与一线生产工人及产品质量无关。
1999年7月中旬,时任浙江碧湖啤酒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被告人王宗达闻知有关卫生防疫部门对浙江仙都啤酒发展公司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后,认为是在啤酒销售市场打败仙都啤酒、提高本单位经济效益及本人在公司地位的好机会,遂向丽水地区防疫站干部杜某了解情况,并从杜某处得到一份《调查报告》,然后根据需要对报告内容进行修改、增减,编造一份题为《缙云县仙都啤酒发展公司发生群体感染性腹泻疫情》的传单。宣称仙都啤酒发展公司职工不断出现疫情,病例发展既快又猛,引起恐慌;并谎称江苏某地发生类似疫情,10万余人身受感染。传单还提醒仙都啤酒消费者千万小心,以防受感染。尔后,王宗达经周密策划,将从电话簿上抄录下来的有关单位地址及编写的传单进行打印,又将地区防疫站往年所发文件上的公章剪贴、套印到《调查报告》的复印件上,以江西省南昌市经济信息中心的名义,于8月初在叶如锦的帮助下从武汉、杭州等地将600余份传单单独或附上《调查报告》邮寄给丽水、金华地区有关仙都啤酒消费者。同时,王宗达还打电话给金华啤酒厂领导应某,提出在啤酒市场联手打败仙都啤酒,从而导致金华、永康等市场上有大量的由王宗达编写的传单被散发,该传单在丽水市场上则被广为张贴和投递。王宗达的行为给浙江仙都啤酒发展公司的企业形象和商品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导致该公司的产品销售量急剧下降,遭受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290万元。
1999年3月12日,被告人王宗达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其后陆续交代了主要犯罪事实。
二、判决
缙云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王宗达为在商品市场上打败竞争对手,故意编造对竞争对手不利的事实,恶意歪曲竞争对手的商业和商品形象,并将由其编造、歪曲的事实在社会上进行散布,严重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给受害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其行为符合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主客观特征,已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王宗达犯罪后能主动投案并在归案后陆续交代主要犯罪事实,具有自首情节。王宗达能当庭表明悔改之意,对其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依法对其适用缓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二、三款之规定,于2000年2月21日判决如下:
关键词:偏差处理;生产质量控制;预防措施;变更控制
当前,我国98版的GMP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硬件设施较为注重。这样就会让我国的药品通过国际化市场中的品质带来严峻的挑战。在cGMP中,偏差调查以及变更控制是主要的两个因素。因此,应当对偏差调查以及变更控制引起重视,从而说明这两种因素在质量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 实施偏差和变更控制的必要性
从2004年的7月份开始,我国相关药品企业已经获得了GMP的认可。然而,某些事件的发生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质疑。尽管事件调查表明,是因为生产企业没有遵守相关制度而引起的,但是由于实行98版的GMP还存在些不足之处,和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管理系统更为严谨。因为国内GMP起始阶段较短,所以我国更加关注硬件设施。然而,国外的GMP实行了很久,在管理当中会总结很多经验,他们更偏向软件的发展。在生产质量当中有以下两方面很重要:一方面是偏差调查;另一方面是变更控制。然而,我国质量管理中这两方面是较为薄弱的。因此,我国药品一定要提高产品整体质量,确保用药时没有危险性并且早日与国际化市场接轨,在生产当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加强偏差和变更的能力。
2 偏差调查
偏差是指药品在生产、包装、测试、储存或其他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环节中出现和规定的程序不符的情况或着意料之外的情况。它可以包括文件差错、原辅料过复验期、校验失败或超标;实验室差错、常规生产中环境控样超限度、人为差错、操作失误、设备运转异常,中间体和成品失败或不合格;以及任何导致停产潜在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等。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型制药公司都已经将偏差调查的过程电子化,按照符合GMP要求的一套软件系统来记录整个调查过程,最终生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整个过程都使用电子签名,符合FDA的要求。使用电子流程的好处很多,首先,调查过程更规范。在电子流程中,调查员必须按照设定的程序去调查,否则流程就进行不下去。只要流程的设计完全符合GMP的要求,整个调查过程就会符合GMP的要求,不会出现文件要求是一套,而实际做法是另一套的情况。其次,调查更加及时。在电子流程中,对调查的每一步都有时间限制,系统会在定期通过邮件提醒你及时完成,如果在规定的时间你没有完成,系统会通过邮件通知你的上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调查的效率,及时完成调查。再次,便于对CAPA进行跟踪。对于每个重大的偏差,都应该有相应的cAPA与之相对应。
采取预防的形式可以避免偏差的情况发生。通过电子流程的方式能够较好的将偏差与相关的cAPA之间连接起来,能够对整改部门起到提示的作用并且能够及时的进行修改。相关质量部门能够查看CAPA的进度情况。最后,根据相关信息进行统计。通过采取软件系统的方式能够提供多种分析工具,可以针对偏差的发展进行合理研究。比如:能够清楚的了解每个月发生偏差的整体情况进行比较、完成比例的情况、是否发生重复偏差的现象,是否给企业管理部门在生产时带来不利的影响。FDA与欧盟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融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对偏差进行仔细评估,能够看到潜在隐患。与此同时,应当采取C加A的方式进行分析。倘若出现重复发生偏差的情况,就应当检查cAPA是否存在有效性等原因。依据相关的结果可以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下一步的措施。
3 变更控制
变更控制可以理解为无论哪种已经验证过的设施、资料等的变更都是在执行以前应当通过记载、评估。在变更的初期阶段,应当通过相关评估方式来判断变更是否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具体要求通过以下几点体现:第一,是不是药品监督部门的要求?第二,是不是会对员工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三,是不是符合法规的相关要求?第四,是不是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整体水平?倘若以上四点的内容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应当可以发起变更。相反,就不需要进行变更。在发起变更过程中,发起人应当提交相关资料,其内容要完整并且准确,清楚明了的说清现在所处的情况、做好准备工作和为何变更的原因,同时做好适当的评估。为了能够提高变更控制整个流程更加严谨,许多大型制药企通过电子化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变更的发起阶段、初审,操作直至最后得到认可等环节,都是通过相关软件设备进行管理的,并且满足相关发展需要。这样能够提高变更控制的整体水平,促进高效率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根据国家法规的要求,如有必要,要将需要的变更送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如果变更得到了批准,就需要完成执行审核过程中各部门要求的各项工作。一旦所有要求的工作都已经完成,生产或工程变更发起人要完成变更实施报告,进行变更的总结并附上验证报告或支持性文件,同时签名确认。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变更已经结束。此时,必须确认这个变更最先影响的产品的批号。这个批号的产品可能需要纳入的常规的稳定性考察计划中来进一步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 偏差调查和变更控制的关系
在生产实践中,对一个偏差的调查结果最终往往需要对过程或程序做出调整,做出改变,这就会和变更控制产生密切联系。如果这个改变是暂时性医药工程设计的,仅仅是针对某一个偏差的整改行动,那就不需要发起变更申请。如果这个改变是永久性的,以后都需要按照这个改变来做,那就需要对这个改变提交变更申请,对这个变更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所以我们说偏差调查和变更控制都是对于变化的管理,前者是对意外变化的管理,而后者是对有目的,有计划的变化的管理。
结束语
在生产药品时,发生偏差以及变更的情况在所难免,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在GMP中对偏差以及变更就有了一定的要求。它是一项很精确的系统,只有相关人员对这种情况引起重视,并且在实践操作时能够仔细、严格监督,准确,正确的记载,同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就能够让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安全性得到很好的提升。我国制药企业GMP的发展会逐渐与国际接轨,争取早日迈向国际化市场。
参考文献
[1]袁彦稳,张文慧.浅析制药企业实施变更控制保证产品质量[J].中国医药指南,2012(1).
[2]张文云,齐景瑞,李恒宁,王霞.浅谈药品生产的变更控制流程[J].天津科技,2015(6).
[3]姬杰玮,梁毅.探讨制药企业中关于偏差处理和变更控制的管理[J].现代商业,2015(2).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称,在消费者最常喝的茶叶里检测出农药残留,“根源就在茶叶种植环节上,甚至是整个茶叶供应链出现问题”,茶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这些茶企有足够的资源通过建立追溯体系等方式从源头控制茶叶上的农药使用,但其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要解决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就不能仅靠茶叶上市之前相关质检部门的检测,更要靠茶企在茶叶种植以及生产过程中对农药进行控制。
真不知我们每天是在“喝茶”,还是在“喝农药”。希望茶企能够多多关心消费者的健康,在茶叶种植以及生产过程中自觉对农药进行控制。但事实表明,指望企业或商家“自律”,几乎就等于让企业“想怎样就怎样”。没有严格的他律,我们恐怕还得继续“喝农药”。
官方监测显示,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是安全的,但农药使用不当、农药残留超标也是较为普遍性的问题。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测算,2009年农药产量约105万吨,农药有效利用率仅为35%。可见,过度用药比较严重。更要命的是,在一些地方,有不少人就没把农药真当成“药”,农药监管自然也就成了软肋。按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农药实行了严格管理,不仅要登记许可、销售许可,用药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而在我国很多地方,农药用多少、怎么用,基本上都是“跟着感觉走”,茶叶被查出农药残留超标也就必然了。
王哲:爱德曼信任度调查报告已经做了13年,第一次展开调查是在1999年。我们做这个调查报告要追溯到WTO在西雅图的会议,NGO成员与少数积极分子及消费者中间产生了非常大的冲突,体现出那时候信任并不存在,这样爱德曼有了做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的想法。
今年的报告是我们在26个国家进行了线上调查,主要人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识公众,也就是其所年龄组收入在前25%的人群,他们往往也更关注商业财经新闻,也对社会的发展更关注。另一部分是普通大众,访问了31,000名受访者完成的。回顾过去12年的报告发现,首先发现非政府组织的受信度是崛起的,随着网络重要性的提升和社交媒体的壮大,信任度也就更加民主化。也就是说,人们现在不只信任所谓的权威,而且更多的信任像你和我一样的人。“领导力信任危机”便是今年的一个主题。
《国际公关》:现在总部设置在中国的公司在海外的信任度并不足很高,甚至排在总部设在巴西和印度之后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对中国的企业有什么影响?
Brain:中国的企业现在还没有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联想、华为、中兴在海外还是比较知名的,但是与韩国、日本的品牌相比,的确在海外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因此,民众的熟悉度可能是由于现在来自于中国的企业界或者政府,还是没有做出非常多的努力,没有在海外宣传中国的品牌,或为中国的企业造势。日本这种奠定质量的高度信誉度在海外市场是花了很多年的。中国至少没有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海外宣传的活动。
它可能产生的影响:一是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达成交易变得更为困难,成本更为高昂,找到合作伙伴更艰辛。这是一个比较糟糕的局面,需要进行一些改善,在企业层面和公司方面都要进行。二是刚才说的,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沟通方面的任务,而且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现在联想就在做很多的事情,就像当年韩国的三星做的一样。
《国际公关》:所以,您认为这更多是一个沟通环节的挑战?
Brain:其实沟通和质量这两个问题同时存在。我成长在英国,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日本当时也走了同样的路。曾经有一个俗语叫做“日本垃圾”,指的日本制造都是质量非常低的。后来日本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而且他们也进行了很多造势活动,比如说日本的制造等于质量,然后创新性也不断加强。现在中国走的路也非常类似,从原来的模仿向创造型转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沟通一定要跟得上,我现在在中国还没有见到很多沟通的活动,中国政府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弥补这样一种差距。
《国际公关》:中国企业要在国外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需要做哪些努力?知名的大企业与无名的小企业在做法上有何不同?
Brain:对于前期的活动他们需要做的应该是比较类似的,如果希望一个国家或者某个人相信你,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企业,都应该做以下下这样的事情。首先是所谓的意识,一般人对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东西基本是不会信任的。第二是价值观。比如,这个企业是如何对待你的员工的,对产品质量有什么样的承诺,对服务又有什么样的承诺。第三是情感区别化。比如,我买了这样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让我感觉到脸上有光。我了解到,韩国有四个大品牌:现代、三星、LG和起亚,改善了世界对韩国的商业认知。新加坡只用一家企业就做到了这一点,就是新加坡航空公司。在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广告里,他们的航空小姐着装非常美丽,而且在情感上也非常打动人心,改变了人们对新加坡以往呆板、保守的感觉。一个小国家只用一个公司就改变了人们对整个国家的印象,我觉得中国也应该这样做。
王哲:大企业与小公司的差别,在很多情况下树立形象的几个步骤是一致的。但唯一的不同,像海尔、联想、中兴这样的企业,它的行业是相对比较特殊的:或者是你的产品是大多数人都去买的,或者是具有某种战略意义的企业。小的企业,更多的是说在某一个行业里,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不同,只需要了解那个行业所面临的受众,他们消费者的习惯是什么,哪些人对你的品牌更加关注。从这一点上来讲,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做法可能会有些不同。小企业可能更多的从行业相关的群体开始做自己的宣传和品牌的打造,但对于海尔这样的企业,可能会通过从上至下、从大至小的方式,打造整体的品牌形象。
《国际公关》: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印象比较差,是不是跟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现在不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设立党支部这样的机构。
Brain:也可能有这样的原因,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世界一直熟悉或者适应单边美国独大的局面,将来世界就会更加变得多极化。例如欧洲有经济体出现。因此,主要的是意识的问题,他是否对你有充分的了解,认识到中国企业带来的价值,中国的产品以及背后的企业带来的这种观点是怎样的,人们是否能够接受。
最主要的原因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一是公司能不能有透明度。二是是否合规经营。三是这个公司能不能非常全面地跟大家沟通。我举一个例子,之前我跟美国的客户沟通,他们根本搞不清楚我们的团、党、少先队之间的关系,我们很难告诉他说这其实是一回事,但意识形态的问题还没有到达阻碍我们沟通的程度,我们需要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我们经营的理念,就是以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跟大家沟通。
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在德国,中资企业想购买德国企业的话,董事会成员中一定包括员工代表,如果工会认为中资企业没有体现出对员工充分的尊重,这个购买也就不能成功。如果一家中资企业希望购买伦敦股市上一家上市公司的话,这家公司将会要求中资企业把财务报表等完全透明化,否则这些股东不会接受买卖,或者使整个买卖的交易成本提高。这就是两个面临挑战的例子。
这不只是针对中国,像印度、韩国、巴西,这些国家的公司如果想做同样的事情,也会有同样的挑战。所以,这并不是意识形态上的问题,或者种族歧视,或者对外来人口的恐惧。可以看到,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希望达到发达国家的话,都会遭遇同样的挑战。
如果美国的企业想在中国建立一家大厂,他也一定要适应中国的文化,跟中国的政府保持很好的关系。但是在法国就不这样,所以,进入海外的市场就要适应当地的文化。一家中资企业到海外,它应该了解当地的文化、商界的操作方式哪些需要合规,以及给当地能带来什么价值。这是我们要努力思考的。
《国际公关》:对2013年的信任度调查报告,您有哪些体会和总结?
王哲:首先,中国的企业非常需要清楚地知道我们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在全球范围内眼中的自己是有一个巨大的落差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逐步缩小公众对于中国企业的信任度的差距,同时也缩小人们对我们的预期和我们现实表现之间的差距。
国际经验表明,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从源头治理到最终消费的监控体系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要,这是一个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全程控制体系。流通过程作为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中间环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农产品流通由农产品使用价值的运动、价值的运动和与之相关的信息组成,是一个涉及到多环节、多渠道、多主体的过程:流通环节包括一定的经营环节--批发和零售、业务环节--收购和销售、转运环节--贮存和运输;流通渠道也是多样化的,由多种不同的流通通道、途径或路线组成;同时,参与流通的主体也在日益走向多元化。因此,农产品流通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也就较为繁杂,流通体系中存在着诸多质量安全隐患。
一、传统思想意识和观念的影响
由于历史习惯的沿袭,在农产品领域里,我国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农产品生产者缺乏商品意识,经营者缺乏现代营销观念,流通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二、农产品处理不到位,增加了二次污染机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多是以自然形态运销、、散装、非冷藏状态下的流通,而且分级简单、粗糙,极不规范,包装简陋甚至根本没有,保鲜措施更是缺乏。这样不利于保持农产品特有的原色、原香、原味和营养价值,而且不利于延长保存时间、不便于运输,容易在运输、分销、零售以及多次装卸过程中增加二次污染机会。比如,一些上市的蔬菜还携带着泥土,不仅污染环境,还滋生细菌、繁殖蚊蝇,极易造成产品腐败变质。2005年7月30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的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研究开题研讨会上透漏,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每年有3.7万吨,可供养2亿人的生活。这些不能不说是令人震惊的消耗和浪费。
三、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差,难以保证农产品安全流通
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直销配送和超市经营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三边”市场(河边、墙边、路边)、个体工商户也为数不少,其影响不容忽视。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仍然是我国当前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市场类型,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我国的大多数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流通辅助设施落后,缺乏卫生、贮藏、保鲜等配套设施,跟不上交易的需求,更不能满足人们安全消费的需要。“三边”市场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个体工商户的质量安全意识与安全保障措施也都不尽如人意。据商务部2005年3月16日的《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只有4.45%通过了ISO9000等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8.56%建有冷库,43%配备了污物处理设备,24.79%建立了配送中心;27.11%设立了无公害产品专区,16.31%设立了绿色食品专区,6.14%设立了有机食品专区,三者相加还不到50%;全国2.6万家农贸市场配有垃圾处理设备的不足1‰。透过这些数字,我国农产品市场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可见一斑。
四、销售方式难以保障其交易中的质量安全
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后,国有和集体商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大批种养大户、个体运输户、销售大户等新的市场主体,农民个体是其中主要成分,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力量。很多农户在有组织的市场之外直接向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机关、居民销售农产品,也有大型连锁超市等企业、农贸市场的批发商等直接到田间地头向个体农民收购农产品的。由于这些小规模的经营者过于分散且为数颇多,通过这些渠道进入流通领域的农产品到底有多大规模尚且难以准确估算,要规范管理好其质量安全状况更是难上加难。
五、流通过程中的检验检测体系不够完善
流通过程是农产品进入消费领域的最后一道屏障,确保处于流通过程中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义尤显重大,检验检测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流通环节的检验检测工作,并建立了些许制度,采取了诸多措施,但从全国范围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总体需求来看,我国正在推广的市场准入制度、自检制度、在批发市场、超市建立速测点、推行速测技术等制度或措施还有待完善和普及,检验检测标准还严重不足,检验检测方式和手段急需改进,检验检测能力亟待提高。商务部于2005年11月的《2005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中表明,城市农贸市场中,26.68%配备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对蔬菜有机磷进行检测的占45.2%,对水产品甲醛进行检测的占33.9%,对面食及豆制品中的吊白块进行检测的占31.01%,对注水肉进行检测的占45.6%,对熟食品亚硝酸盐进行检测的占25.62%,检验检测比例均不足一半甚至低于1/3。检测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市场,其境况更是不容乐观。
六、农产品流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流通体系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流通硬件设施建设,还取决于良好的流通秩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健康有序运转必不可少的保障,而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清晰的层次和体系,只是散布于各相关法规之中,一些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已出台的部分法律法规因实施细则缺失而导致缺乏可操作性,降低了效力。因此,我国还不能够从法律层次上对流通体系做出切实的规范,造成流通行为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严重滞后。比如,虽然农业部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我国将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但时到今日,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准入法律制度仍不完善。
七、流通领域的监管混乱
2015年7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接到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可疑群体不良事件的报告,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同一批次眼用全氟丙烷气体(批号:1504000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有4名患者、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有7名患者出现可疑严重不良事件。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疑似产品质量问题。
事件发生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该产品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以及评价中心的意见,立即组织对该产品安全性风险进行研判。为控制风险,要求各地立即暂停销售和使用涉事企业生产的批号为15040001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并加强对该类产品的不良事件监测。
7月22日,评价中心对该不良事件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有45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有26例不良事件报告,该事件与使用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关联性明确。该批次产品销售地区涉及全国25个省(区、市),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外,另有其他82家医疗机构使用了该批号产品621盒,未发现不良事件的报告。为防控产品风险,涉事企业已于7月28日完成对2015年生产的两个批次(生产批号为:15040001、15040002)共计8 632盒眼用全氟丙烷气体的召回工作,产品已全部得到控制。
7月27日,中检院完成对涉事产品的检验,检验结果为不符合标准规定。
7月30日,总局《关于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可疑群体不良事件后续处置情况的通报》(食药监办械监〔2015〕114号),并责成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涉事企业立案调查,依法对该企业进行查处。
眼用全氟丙烷气体是什么
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属于Ⅲ类医疗器械,产品规格为15毫升。该产品为惰性气体,使色素上皮细胞与视网膜感觉层牢固粘连,可支撑视网膜复位,限制增生的细胞和生长因子的活性,主要用于玻璃体切割、视网膜脱离等眼科手术。
检验发现召回的产品均匀性差,既有合格品,也有不合格品,由于产品是气体的特征,在筛选出不合格品的同时,现有技术手段尚无法确认样品中杂质成分。此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专家对产品检验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专家认为,由于所剩样品过少,按现有检验技术,仍无法查清导致伤害的杂质成分。目前,中检院仍在组织专家进一步探索、研究可行的检验方法,同时要求企业进一步查明原因。
3月22日,首份分析中国农村家电市场基本状况和消费特征的报告在北京,对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民意调查”。
调查发现,农村消费能力呈现上升趋势,农村消费者开始对平板电视、空调、电脑、数码产品等表现出较大兴趣,对部分产品的心理承受价位甚至高于商务部的限价;但是,当前农村家电消费环境令人担忧,农村消费者的消费满意程度较低。
2008年10月,苏宁电器联合北京信索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启动“千乡万村”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400人调研团队重点在当时已经实施家电下乡的山东、河南、四川、辽宁、黑龙江、安徽等10个省份,走访了近150个镇、乡、村,采集有效样本1.2万份,经过两个月的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出台了本次《2009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报告》。
在受访者中,因家电下乡政策刺激确定购买家电的消费者有15%,有购买可能的消费者占59%,79%的消费者通过看电视获取相关政策信息。
然而,调查显示,目前政策的知晓度明显偏低,全国有39.2%的用户没有听说过家电下乡政策,35.6%的农村消费者对具体细节不清楚。各地区对政策的认识差异较大,广西70%的消费者没有听说过,山东省的政策知晓度最高,但仍有19.7%的消费者没有听说过该政策。
同时,家电下乡政策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是“补贴领取方式很麻烦”。41.3%的消费者认为这一因素制约政策刺激效果。调查指出,政策推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漏洞,导致农村居民的购买补贴无从落实,从这方面看,应加强补贴发放的监管,减少补贴的中间环节,或者采取发放消费券的方式让消费者购买下乡家电。
报告指出,全国农村家电市场在各产品之间差别较大,其中电视机和手机的百户拥有率最高,分别达到98.2%和80.3%,电脑和数码产品的消费近年来有所增加,消费者集中于年轻人,普及率分别为19.9%和14.8%。
目前,在收入和农民受教育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农村消费能力呈上升趋势,彩电、冰箱等普及率较高家电产品需求继续旺盛,同时,消费者对一些新兴产品表现出较大兴趣,尽管平板电视、空调、电脑、数码产品的普及率仍非常低,但近两年来需求开始凸显,在2009年的购买意向中呈现出极大潜力。
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表示,通过全面、科学的实地调查,得出的一些结论和此前的设想有区别,比如农村消费者心理承受价位超过预期,非常接近城市销售均价:农村居民对冰箱的需求档次集中于1501-2500元,64.3%的消费者愿意支付这一区间价格,而对挂机空调的支付意愿集中在1501-3000元,占今年计划购买空调的潜在消费者的74.3%,
在具有彩电购买意向的消费者中,购买平板电视者的比例高达71.2%,而对传统的CRT电视购买意愿仅为29.1%。报告预见,传统电视在城市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在农村市场也不容乐观,农村消费者对3500元左右的平板电视接受度较高。不过平板电视在家电下乡产品中所占比例非常小,而且商务部对家电下乡补贴产品设定了最高限价,彩电不超过2000元。
那么,相关政策可能因此而改变吗?对此,商务部综合司郑书伟处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家电下乡是一项雪中送炭的政策,应该更多考虑中低收入的农村消费者需求,现在可能有个别产品和农民的消费意愿有差别,但政策总体上满足了大部分消费需求,另外也应结合其他因素(如家电行业发展等问题)综合考虑。
今天的这份报告指出,相对于价格因素,农村消费者更强烈地关注产品质量。目前农村家电市场中杂牌产品较多,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问题颇为担忧。
数据还显示,一些主要消费因素如诚信导购、价格便宜、产品多样性、售后服务保障等满意度较低,都只在50%左右。目前的农村消费者对现有渠道表现出了极大的无奈和购买担忧,多数消费者表示,无法辨别产品是否合格,没有更多的产品选择比较。同时他们对服务概念非常模糊,对作为消费者应享有的权益了解很少,对渠道有不信任感。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caused by frequent disasters. It introduces a new type of muti-function backpack which combines the functions of backpacks, tents and stretchers into one. It also analyzes the market potential and the trends of development of the muti-function backpack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present backpack industry.
关键词: 旅游业;灾难事故;多功能背包;市场
Key words: tourism;disaster;multi-function backpack;market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024-02
0 引言
随着人们消费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品位也发生改变,对包的需求不断高涨。各式各样的背包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饰品,大家要求箱包产品不光在实用性上有所加强,装饰性也要有所扩展。同时在社会日新月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生存环境中,人们受到周围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的比照与影响,为追求自身的高品味生活,自我感觉生存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精神也变得极度紧张,这时人们就需要另一种生活去释放心里的那一份压力,于是乎人们对旅游的欲望也更加强烈。
在眼下这个推崇个性、流行自由的年代,人们已经不愿意把自己掺和进一大堆互不相识的人中间,或被导游的小旗每天赶着乱跑。从而使背包自助游、野游、刺激探险游、静态旅游、暴走一族、小说旅游、学艺旅游、劳务旅游、寻婚旅游、墓地旅游等各种个性的旅游方式不断的涌现,大量的背包客也就应运而生。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免会破坏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使自然灾害大规模地肆虐全球,在灾难降临时,及时的救援设备是很关键的。若背包客能携带合适的求援设备,可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从而对背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市场状况
无论是在旅游、探险、徒步旅行还是在防灾等方面,行李装备是当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人们开始加强了对日常生活用品从安全、方便、精简、坚固、实用、多功能等多角度考量的观念。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出去旅游带不了太多的东西而烦恼,因为背包过重行李过多而沮丧。探险、徒步旅行途中我们会因为没有合适的睡眠地方而抱怨;在灾难降临时,很多人在灾难面前往往不知所措,由于道路毁坏、信号中断等各种因素,不能第一时间取得外界的救援,在这种紧急关头,我们会因为没有合适、及时的救援装备而苦恼。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和贴近生活的包的种类大概有以下几种:挎包、拎包、钱包、腰包、休闲包、时装包、化妆包、公文包、旅行用包、宴会晚装包。这些背包的功能基本都是单一的装载功能,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能让人们享受优质愉快的旅游生活,解决灾难降临时救援设备紧缺的问题,这样一款集旅游、探险、救援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的背包便应运而生。
2 多功能包特点
2.1 背包功能 这款多功能背包就是集背包、帐篷、担架三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品。它采用轻巧的新型材料制作,在外观上灵活多样。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充当大容量背包,在旅行途中可以撑开作为帐篷使用,在危急时刻可以打开成为便捷式担架。
2.2 研发与改进 除了背包功能的独特之外,考虑到各类消费者需求的不同,将根据此背包衍生出居家族、学生族、旅游族、探险族、宿营类、救援类、急救类七个类型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基于高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新兴产品的追求热潮程度。背包在保持原有功能为主的基础上,主要立足于减轻产品质量、增大容量和改进产品技术。也可考虑在此背包腰带上配备娱乐设备(如MP3、DV)与照明设施。不断改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品的产业最精化、利益最大化。
3 市场潜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就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从国外品牌与外贸产品两极充斥的产业初期,到现在的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共舞、专业户外与泛户外并生,中国户外用品行业以跨越式的姿态在加速前进。中纺协户外用品分会(COCA)对外的调查报告中声称未来3到5年,中国户外用品行业仍将保持着过去十年的发展势头,2012产值已突破200亿元。因此,一个质量可靠的、多功能的、易于携带的户外用品定将会在这个物质时代占据一席之地。在未来的市场中,此背包的推广市场可分为高端市场、中端市场和低端市场。目前,在背包市场多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已经处于一个逐步清晰的状态。高端背包品牌针对的消费群体是一些专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或一些高收入的消费者。高端背包市场产品来源一般来自于户外用品,体育用品知名品牌的附属产品。背包行业的中端市场纷繁多彩,百花齐放,品牌繁多,数不胜数,是背包品牌化经营的初始阶段,是中小型背包经营者的投资阵地,生机勃勃但缺乏行业领军品牌。中端市场产品以学生包为主。背包的低端市场分布最为广泛,遍部城市乡村。产销量巨大,但利润微薄,是一个以量取胜的市场。20世纪以来,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各种灾难频发,人类的生存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我国每年约有3.5亿人因洪水、火灾、矿难、地震、旱灾、雪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而受伤。其中因现场救援不力而导致的死亡约有350万人。近年来,我国己进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危期,每年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高达GDP的6%,超过7000亿元。同时野外探险、户外休闲、登山漂流、商务及休闲旅游活动的增加,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知识和应急设备需求非常迫切。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表明,安全产业每年的市场容量能到1000亿元,包括连带的产业链年市场容量近4000亿元,相当于中国一些省份一年的GDP。专家称,在快速增长的急救产业中,急剧扩大的安全包市场,是当今市场环境下十分罕见的财富良机。
在欧美国家的安全产业远远超前中国。在美国超市、便利店都有售卖安全急救产品;美国政府立法规定:每一辆汽车出厂必须强制配备安全产品。在美国,在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每节车厢配备两个安全产品,定期维护。在日本的公共场所,覆盖密度超过了消防栓。每一个日本家庭、公司、旅馆、学校等都配有安全产品。中国上海市政府在2010年5月12日向市民发放25万个安全产品,大连政府也进行了防灾演习和安全产品的发放。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出国家鼓励扶持具有相应技术条件的企业研究开发用于救援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政府指出要“采取政府采购等办法,高危行业必须配置安全产品”。为大力发展安全产业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市场保障。在中国,这种具有急救功能的安全产品还是一个空白市场,而且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现如今,中国民众的安全意识已经迅速觉醒以及旅游方式的多样化,这种具有急救功能的背包的市场开始急剧扩大。同时,中国也是箱包生产的大国,国内已经形成广东花都、福建泉州、浙江省平湖和河北白沟四大PVC包袋生产制造基地。国际箱包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直接促进了中国箱包类产品的出口增长,使得箱包出口取得稳定增长良好势态。2007年全年中国箱包出口金额108.1亿美元,同期增长24.21%,出口数量77.79亿个,同比增长21.56%。多功能背包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未来的市场中,这种具有多功能的背包将起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利川.我国户外运动市场及发展经营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1(07).
[2]韩云钢.中国户外用品市场2008年度调查报告[J].江苏纺织,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