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美术教学改革

时间:2022-05-03 13:00:56

导语:在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美术教学改革

第1篇

美术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人们抒发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相对于其他文化课程而言,美术教学具有其自身非常独特的教育功能,对于完善个人人格,提高个人的全面综合素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高校非常有必要设置美术课程。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教学现状并不理想,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学方法老旧、落后,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不利于高校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现代社会对于美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高校美术教育只会和现代社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加快高校美术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高校美术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没有明确美术教学目标

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制定明确美术教学目标,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于高校美术教学而言,最主要的目标并非为了培养专业的画家,而且希望向学生们传授一些美术绘画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启发学生的智力,开放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向学生们传授专业的绘画技能,忽视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很多高校美术教学现阶段仍然将教学重心投放在绘画技能上,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和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钩。虽然美术有很多专业,但是每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重视不同专业之前的差异,这样会导致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浪费大量的教学资源。同时,高校美术教学的教材更新速度很慢,美术教材中的内容比较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导致高校美术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

(三)高校美术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美术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一刀切”、“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统一采用相同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因材施教”的观念比较欠缺。其次,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不断涌现了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但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和其他学科之间缺乏联系

美是相互相通的,艺术并没有界限,不同的艺术门类,如舞蹈、美术、音乐等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都是追求内容、节奏、形式美以及韵律。实际上不仅是艺术门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美术和哲学、科学等文化课程也具有一定的联系。然而当前高校美术教学中并没有注重美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仅仅讲授某个学科的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建议

(一)明确美术教学目标,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只有确定明确的美术教学目标,才可以有效确保美术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高校美术教学应该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以防学生只有熟练的技巧,但是缺乏美术创造力。同时,美术教学目的不能定位于培养学生成为著名画家,应该培养学生养成乐观、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以及心理素质。同时,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训练,通过美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学生的美术情操,最终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比如,色彩静物写生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临摹静物,让学生学会正确利用色彩功能后,使学生能够自由搭配色彩,全新的搭配静物色彩,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合理设置高校美术教学课程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美术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应该适当调整高校美术教育课程。高校美术教学课程一定要充分考虑本专业的特点,结合高校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要求合理安排美术理论教学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课程,而且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素质。

首先应该加强基础课程,只有学习好基础课程知识,才可以为美术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学生不仅应该加强学习色彩、素描等传统美术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同时应该加强学习美术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规律,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美术知识。同时,应该进一步巩固专业课程教学,准确把握好主修、辅修之间的关系。高校美术专业主要包括艺术设计、美术学、综合类等多门专业,通常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性强的美术人才。然而因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不会当美术教师,综合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也不会进设计公司。因此,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设置主修、辅修课程,尽可能完善专业课程学习。比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以选修一些美术学课程,美术学专业学生也可以选修艺术设计类课程。

其次,应该注重增加美学、心理学、中外文艺理论选读、中国思想史、哲学、艺术创作心理、中外美术史等人文修养类的课程。增加这些课程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修养,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另外,应该设置多样化的专业课程,提高专业课程的社会性,使美术教学课程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丰富高校美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高校美术教学水平,目前,高校美术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上比较被动,导致高校美术教学成效低下。高校美术教师应该尽可能丰富高校美术教学方法,不仅应用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应该积极应用现代先进的高科技教学手段,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画种。

教师可以采用流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协作式教学法、互动性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明确学生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正确处理好教学的双边关系,教师一定要尽可能找出学习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多引导、鼓励学生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生动、形象、直观的艺术资源资料,使美术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知识。比如,素描教学中的“透视规律”概念很难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化,将“透视规律”直观地表达出来。

(四)加强美术实践教学环节

第2篇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告、动漫、艺术设计等行业对具有扎实美术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美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美术成为高校和社会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美术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后的成长发展并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美术专业的在校生数量迅速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深化美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1.教学拘泥于传统形式,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近年来随着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是总体来说,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社会形势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质量需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美术理论教学仍以绘画技能的讲授为主,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教材内容比较陈旧,没能紧跟社会发展形势和需要;教学中忽视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同学生之间的特殊性。二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美术教育不在于培养出多少画家和艺术家,主要是在教会学生美术绘画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认知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很多高校在美术教学中却没能抓住这个目标,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三是部分高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不足。如,很多高校多媒体教室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是板书教学,只有少数教师能用多媒体教学。

2.美术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高校美术教师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虽然美术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一是大多数高校由于基本建设任务繁重、建设资金紧张,对美术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在教学硬件建设、教师队伍培训资金上投入不多,导致学生实践教学分组率不高,实践教学效果不好。二是美术教师队伍知识结构老化。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美术教学改革必须紧跟形势。但是部分教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很少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法,只是在教学和工作中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美术教师专业知识老化,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甚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三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广泛涉猎与美术专业相关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3.忽视文化课程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目前我国教育考试制度还是“严进宽出”,这就造成了高考就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势,家长和考生面临高考的激烈竞争和巨大压力,有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选择美术或者音乐,但是自己并不喜欢美术或音乐这类专业。另外,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是对艺术考生放宽上线分数,艺术生相对于普通考生更容易考上理想的大学。在这种制度和观念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高校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忽视了文化课的重要性,学生自己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认为只要把美术专业课学好了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事实上,美术的内涵和精神只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能理解,美术的创造力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只有绘画技巧而没有文化内涵和底蕴的人不是新形势下需要的人才,这样的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美术教育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和训练,但是有些高校缺乏美术实践教学基地和设备,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4.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美术学习兴趣不浓。当前,大多数高校把办学效益放在首位,单纯追求办学规模的扩大,不断扩大招生数量,忽视生源的综合素质和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下降。而且,受到社会功利性和浮夸之风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90后”学生的非主流思想的广泛存在,导致很多美术专业学生只追求另类和独特,忽略培养扎实的绘画功底,不能体会真正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内涵。高校美术教师很多时候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对学生的个人内涵、品德和思想养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学生学风不好,学习兴趣不浓,如课堂上使用手机玩游戏、沉迷网络等现象目前已经成为共性问题,高校和教师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不断提高美术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新形势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方式在完善人格、提升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同样需要在教育发展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顺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是保证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一是教学思想的改革。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教学思想的改革要求师生首先要共同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美术家,而不是只会照葫芦画瓢的“美术匠”。如在进行色彩的静物写生训练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先让学生对静物进行临摹,学生能熟练搭配色彩后再进行全新的色彩搭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高校在确定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紧跟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开展调查研究,邀请行业、企业的技师和工程师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同时,邀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为学生授课或者做学术讲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实践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要想提高美术学生培养质量,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通过国内外研修和项目支撑,培养国内知名的美术专业领军人物;二是通过选送美术专业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轮训、实训和顶岗,提高教师美术教学实践能力;三是实施校外美术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校内专任美术教师“结对子”,兼职教师全程参与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以上三点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使美术教师成为具备深厚艺术知识底蕴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传授者,并使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传道授业中渗透人文精神,使教师可以借助美术教育帮助学生净化心灵,从而使学生的自我人格得以升华。

3.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培养实际的美术专业教学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一是高校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和美术专业基本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设美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理论素质。二是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学生课程较多、学校设计的课时量是有限的,教师的授课内容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决不能泛泛而讲,要学有所用;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因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三是在教学手段上要不断创新,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要结合专业发展和学生实际,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种媒介,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广泛涉猎相关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充分备课,扩大课堂的知识面和内容含量,授课内容既丰富多彩又重点突出,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4.提升学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专业学生由于从小就侧重艺术理论和专业课学习,忽视文化基础课学习,导致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基础不好。但是,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对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涵盖历史、文化、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感受领会高雅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寓意,才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汇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因此,高校在做好美术学生专业课教学的同时,要有重点加强学生文化国学等课程教学,切实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而且,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启迪、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想象力,这是教师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

第3篇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现状;创新途径;探究

一、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教学拘泥于传统形式,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素描+色彩+专业课程(油画、国画、版画等)=总课时量,这一课程设置模式是目前高师美术教育的普遍教育模式。只重视传统美术技法科目的教学,忽视手工制作(如陶艺、剪纸、折纸等)、书法篆刻、民间传统技艺等项目的技能训练。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社会形势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质量需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重技艺、轻学理”。专业性过强,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理论水平薄弱,无法顺利参与教育教学实践,难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三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当前高校艺术教育以传统的教育模式为主,缺乏新观念、新方法。材内容比较陈旧,美术理论教学仍以绘画技能的讲授为主,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四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美术教育不在于培养出多少画家和艺术家,主要是在教会学生美术绘画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认知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很多高校在美术教学中却没能抓住这个目标,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忽视文化课程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五是部分高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不足。如,很多高校多媒体教室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是板书教学,只有少数教师能用多媒体教学。六是美术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广泛涉猎与美术专业相关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二、新形势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途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课程设置不合理,建议增加理论课程的课时量,开设与绘画艺术相关的横向学科的教学研究。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调整教学模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一是高校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设美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理论素质。二是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学生课程较多,教师的授课内容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要学有所用;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三是在教学手段上要不断创新。要结合专业发展和学生实际,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种媒介,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广泛涉猎相关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充分备课,扩大课堂的知识面和内容含量,授课内容既丰富多彩又重点突出,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综合化,教学内容实用化

传统的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也比较纯粹,就是为社会培养美术专业的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目标逐步综合化,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开始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新的历史时期,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目标在于教会学生认识美术艺术的现代性,使学生能在欣赏、解读艺术现象的时候,不仅关注作品的内容、形式,而且也知道认识材料、技巧、科技与作品的关系。教学内容是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美术教学课程规定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影响着美术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我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内容必须进一步实用化,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环境,将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与市场发展环境联系起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社会和市场紧缺的现代化美工人才,促进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比如,将家居美工装饰、市容美工装饰、服装美工装饰等细分开来,以满足不同行业及不同市场的需求。

(三)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美术教学用具除了笔、墨、纸、石膏等常规教具外,最常用的手段是挂图、录像。在信息化的今天,多媒体技法辅助教学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多媒体的使用,有省时、省力、直观、快捷、灵活等优点,它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在素描教学中,透视规律一向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会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地将透视规律呈现出来,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授《中国美术史》时,结合生动有趣的历史知识和美术典故,用讲故事的方法,生动有趣的灌输美术史理论知识,把中国历史典故和美术典故加进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采用一些幻灯片把生动的中国历代美术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利用美术欣赏的方式边欣赏边讲解美术史论,学生一定会在生动的讲故事当中欣然接受美术史知识的熏陶,从而不自觉的喜欢美术史的学习。同时,应增加社会实践内容。美术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种有实质教学作用与深远意义的美术学的学科,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能深刻了解到课堂上的实际美术运用与美术教学之间的区别与关联,这能让学生们学以致用,真正体现美术教学的客观作用。

(四)突出“研究性”教学,以课题式教学引导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是指探究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传统美术教育以事物的普遍规律和造型规律为研究对象,很少触及深层次的艺术问题。课题式教育以微观的局部问题为出发点,意在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文化内涵。通过课题式教育着力发挥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参与课题讨论与研究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又增强了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当前美术教育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五)改革美术考核制度

如何考出学生的真实成绩,这是值得美术教师深思的课题。美术教师在考核学生成绩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平时的出勤率、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考试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等等,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期末考试成绩。当然,为了更加公平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划分不同的百分比,如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三十,期末成绩占百分之七十。

【参考文献】

[1]贾霞.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浅谈[J].美术教育研究,2013(10).

[2]孟春艳.高校美术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中国美术教育,2013(06).

第4篇

关键词:电脑美术设计专业;高职学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是顺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兴专业,是艺术设计理论、技艺与电脑操作技术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势必成为设计教育之举足轻重的专业。高职学院电脑美术设计应根据高职学院的教学要求及市场需求,对专业建设和教学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充实、改革、提高。

1.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专业的特点,作为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入校学生自身艺术水平良莠不齐,面对一门全新基础设计课程,存在着很大的思维转换适应性,最困难的转换过程,即从一般常人所具有的互相思维转换到设计所需要的抽象思维上,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有的学生能较快领会适应且思路正确,有的则反映相对迟钝,显得力不从心,加之整个构成课程需要设计平面,色彩,立构三个领域,表面内容庞杂,重复性较小,但实则内部联系紧密,层层相扣,造成有些学生直至课程结束,仍然云里雾里,不太清楚自己学习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没有起到培养基础设计能力的作用,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埋下了隐患。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补上艺术修养课,提高学生对形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非常重要。构成作为一种造型概念,是将不同或相同的形态单元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形象,赋予视觉感受上新的形态形象。它自产生之日起,就广泛地被用于各类设计学科的基础设计教学中,各类设计可按照本专业的特点,有所侧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将其引入,作为一门基础设计课程,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构成教学模式,由教师课堂授课,学生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手工实践,最终以作业形式表现出来,由教师课程品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手工绘制工具的熟练掌握,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由于手工制作的费时性,造成教学时间拖拉 长,一部分学生把精力放在了画面的精工细作上,忽略了对造型的研究与探讨,是一张作业虽也随谈经历了较长的绘制时间,而结果却不十分理想,一旦完成,改动困难,造成教学上的遗憾。电脑美术辅助构成教学模式与之相比,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节省制作时间,扩大学习范围,有效地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与造型训练上,而这正是构成课程的宗旨所在。

2.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2.1顺应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紧密的专业,以市场为导向,该专业以从事艺术设计的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各相应行业培养设计师和电脑设计制作人员。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外装饰、广告专业、印刷业及各种商业宣传、社会宣传以及部分互联网与影视行业的专业需要。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①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以适应现代特性,并为将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②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运用所学解决工作上的实际问题。③掌握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艺术设计,并达到相关行业中级技工以上的技能要求,同时做到一专多能。④具备较强的转岗适应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或转产对职工的转岗要求。⑤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审美修养,以适应现代艺术设计既是“技术”又是“艺术”的特点。⑥掌握相关行业标准,熟悉广告、建筑、装饰等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

2.2改革电脑美术专业教研室的运作模式

结合专业课教学的实际需要,尝试将电脑美术教研室对内为实训工作室,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践及培训任务;对外为设计工作室,采用公司运作模式,通过与相关企业开展业务往来,并将有关设计与教学紧密结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走向社会的练兵场,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了岗位,而且搭建了电脑美术专业教研室对内、对外开展教学研究与技术合作的平台。

2.3电脑美术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的结合

新世纪是一个技术化的时代,谁都不能否认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好处,电脑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普及,作为一种高级的设计工具,它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劳动时间的缩少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更有着创作方式的改变,甚或是创作思想的改变。同时伴随着的是制作工艺和材料的变革,或者说是设计实现手段的变革。以平面设计为例,可以说一部平面设计史伴随着的是一部印刷史,伴随着的是印刷工艺的发展与变革;从铅版刻印到数码彩印,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几乎已经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发挥。技术与艺术并重,未来经典设计应具有的又一特点。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电脑美术是传统设计的延伸和升华,它更有赖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所以,电脑美工需要电脑技术与艺术创意的完美结合。电脑技术是表现手法,比起传统的手绘表现方法来得快、精、准、美、特;只有精通电脑设计软件的操作,熟练技巧,才能很好的表现设计艺术。电脑美术设计有别于纯艺术,一些效果用电脑技术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技法、甚至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4尊重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拓宽学生发散思维

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观察生活、博览群书、日积月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突发其想、出其不意。要在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洞察和感染能力,特别是在最富活力和表现欲的青少年时期,抓住眼前的机会启发和鼓励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创造性的成长就开始了。人的主体性或说是个形是与生俱来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对人作为创造性个体的肯定与欣赏。在电脑美术教学中要力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而学生越是觉得他们是自己的,就越能激发起个人的成就感。因此,尊重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个“提出丰富问题”所需的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艺术创新性思维是有益的。特别是在电脑美术教学中,本身就是一个以科技为载体的事物,留有很大的独立思考,想象的空间,比如一个电脑美术实例,会有多种操作方法做出多种视觉效果。鼓励学生这种艺术表现,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是设计的生命、是致胜的法宝,它贯穿于设计艺术的整体脉搏,不论是传统设计还是现代设计都一样。

2.5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电脑美术设计是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教师想给学生一瓢水,那么首先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脑美术教师,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走在学生的前面。教师平时要注意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不断地进行充电。在工作之余广泛阅读专业书籍,从多种渠道收集整理资料,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与美术知识紧密联系。目前,很多的中职学校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以前都不是美术专业毕业,这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美术专业知识水平,要加强相关的学习,把美术与电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科学有效的电脑美术设计教学。

3.结语

电脑美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面对一种新型的教育途径,迫使教师重新拟定新的教学目标,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为主的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超越学术上的技能,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满足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海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8(1):45-46.

[2]张品,张晓凡.浅谈艺术设计教育[J].中国轻工教育,2008(3):12-13.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美术课程 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很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我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

一.针对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对于新技术技能和创新思维的高要求,我们在传统美术课堂中增加电脑美术课程,打破了美术课即是“绘画与手工制作”的基本格局。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以“教师讲授示范,学生操作练习”为主,所注重的技能也是以“绘画”和“手工制作”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美术教师的技能掌握能够更加的多元化,尤其是在艺术设计和电脑美术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设计软件和艺术设计技巧。我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就把电脑美术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让学生进行学习。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越来越感受兴趣,思维得到了拓展,了解到图画并不是只能够通过各种画笔等常规工具来完成,运用鼠标也可以制作出漂亮的图案。除此之外,在学生的见习过程中还发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都设有机房,电脑教育也普及到了学前阶段,学生可以运动自己掌握的电脑美术技能可以又快又好的制作出节日邀请函、节目单、海报和各类宣传板,自信心和自豪感都得到了提升。

二.“项目导入”搭台,“技能操作”唱戏。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拓展该课程的实用性,教师和学生深入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调研。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通过听公开课、访谈、设计问卷、回收问卷、分析问卷等多种方法,对各类用人单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了一个突出的需求点―“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各类学前教育机构都希望能够树立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特色,赢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些需求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展现出来:

首先,企业形象的创立使要通过“CIS”战略系统来实现操作的,“CIS”被称为“企业识别系统”就是一个企业内部外部认可该企业的统一性内容。“CIS”系统中又包括“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MI”、“企业的行为识别系统BI”和“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VI”。幼儿园教育理念、办园宗旨、教学思想、课程特色、文化特色、管理理念、培养目标、 园 训等都归属于MI这一部分;幼儿园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奖惩策略、教师守则、评价体系、管理规范、行为规范、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工作环境、福利制度、公益性、文化性活动、家长手册等一系列内容都归属与BI这一部分。

而企业的视觉识别VI系统是企业理念的具体化、视觉化、亦称为企业的脸面,是静态的识别符号。作为幼儿园的VI系统,一般应包含:幼儿园标志、幼儿园标准字体、幼儿园标准色彩、幼儿园吉祥物、各种办公用品、幼儿园园车外观、幼儿园服装服饰、符号标志等内容。

学前教育机构可以通过VI设计实现品牌的确立。对内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资源整合,有控制的将企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通过视觉符码,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从而获得认同。

当一个学前教育机构走上正轨,CIS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中MI和BI是学前教育机构领导者要构建出来的,“VI”则是设计者基于“MI”和“BI”设计制作出来的。当今社会大量的学前教育机构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但是都没有开发“VI”,在已有“VI”系统的学前教育机构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VI质量低劣,无法反应幼儿园的真实水平,原因很简单,对于不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的设计者来说,设计只是“纸上谈兵”。

2.VI无法应用,很多幼儿园花了很多金钱投入到VI系统中,当VI系统完成后,却发现里面很多内容无法使用和执行,因为“VI”和“MI”“BI”相脱节。

3.VI缺乏独创性,创新性是VI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学前教育机构的LOGO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如运用颜色的单一性――都用七彩或绿色,运用元素的单一性――都运用花朵、太阳、幼苗等,造型的单一性――圆形、花朵状、曲线造型等等。

针对学前教育机构的需求,我们在电脑美术课程中运用“项目导入法”,即在该课程中针对一所学前教育机构进行“VI”系统的打造:

1.以项目导入为桥梁,在设计初期,学生和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者进行过几次谈话,完成了思想上的碰撞。在谈话过程中,逐渐明晰了该教育机构的“MI”和“BI”,这也将成为她们进行“VI”设计的基础。

2.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明确了自己不同时期的不同任务,制作出了完整的时间表,教师的指导也更加具有目的性,就是帮助学生完成在她脑海中的设计稿,为她们的电脑制作提供技术支持,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因此更加灵活了。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积极性也大幅度提高。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电脑设计技能与软件操作技术。

如: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corelDRAW和Photoshop两种视觉设计软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把软件的功能按照顺序进行逐一的讲解与操作,学生往往在学了一种新技能后就忘记了前面所学的技能。而运用“项目导入法”的课堂,在软件的讲解上往往是除了基本技能之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急需解决完善什么问题就先解决该项技能,技能的学习是为案例所服务,即是以常用的操作技能为基础,之后针对客户要求的不同效果进行不同特殊技能的讲解示范。学生在完成设计作品的同时,也了解了整个设计过程的每一道工序,对学生今后进行其他软件的学习有启迪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就变成了“活的技能“,而不是“刻板的操作”。

3.确保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及时与客户沟通,让客户了解进度情况,并且及时商讨修改意见,客户在提出修改意见之后,教师为学生在技能上的操作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完善自己的设计稿件,以达到客户的要求。学生在不断的修改过程中进一步熟悉软件,熟悉操作技能,也学会了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同时培养了她们的自信心,激发了她们的学习兴趣。

4.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在学期末,学生的成绩除了由教师提供一半之外,另外一半则有客户提供,客户也可以选择出最心仪的设计作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的作品在得到了肯定后,自信心也得以提升,毕竟,来自社会和来自教师的双重肯定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学生时期就做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三.将“VI”设计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头脑风暴法拓展学生思维,实现企业与教育机构的“双赢”。

在整个“VI”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的脑力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在该课程中,教师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寻找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等方法来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找到自己与其他人不同的创意,并且用这个创意来进行设计,用电脑软件来实现自己的设计。大家的创意进行相互的碰撞,又会产生出新的创意,就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为了不和社会上其他的设计作品有相似之处,学生经常会绞尽脑汁,但在课程结束之后,她们又很回味这种竭尽所能的感受。

企业也在参与学生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启示,在启示中不断完善管理和运营方式,可以说,“项目导入”让学校和企业都得到了宝贵的财富,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第6篇

关键词:高职美术设计 教学改革 认识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173-02

高职院校的美术设计专业要求美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在夯实学生美术综合素质基础上,注重专业表现和实践能力。美术设计教学需要为学生架起走向社会、创造实践的桥梁,旨在培养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有技术技能的多面手,而不是坚守片面的“只讲理论不讲实践”或是“职业和技能至上”的教学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艺术思潮、艺术样式在我国的出现和兴起,尤其是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教学模式逐渐向现代美术设计转变,高职院校也相继设立平面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与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相得益彰。应该说,高职美术设计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性美术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美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美术设计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吸纳新思想、新理念,通过教学改革来为高职美术设计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1 高职院校美术设计教学的特点分析

所谓“美术设计”,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它是以功能效用和美感体验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想创作,最终使之转化成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艺术形态和文化意味的实用品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美术设计的范畴涵盖人类生活的衣食住用行等各个方面。综观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美术设计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设计概论、中外工艺美术简史、广告设计、图案基础、字体构成、解剖与透视等。与本科教育重在培养高素质学术型研究人才不同,高职院校美术设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美术设计教学也具有自身一些独特的属性。

首先是多元性,画家陈逸飞在创立“逸飞工作室”时,曾经深入阐述过“大美术”、“大视觉”的理念:“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从现代生活理念出发,运用自己在造型艺术中得到的对美的积累,就像基因裂变一样,在各种载体中加以发展壮大。将经济的运作赋予更多、更新、更快的艺术倡导,把艺术与经济相合,使美学与生活相融。”。这种理念体现在高职美术设计学科上就是专业内容的多样态,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都离不开美术设计元素的存在:其次是市场导向性,美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碰撞,是纯美术概念的实用化发展,任何脱离产品和市场的设计往往会陷入空洞和虚无,这就要求高职美术设计教学要注重市场需求和消费导向;再次是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实践,而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实践。设计教育具有普遍的实践性特征,职业教育更是以技能培养为特色,重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和创作创新能力的美术设计人才。在美术设计课程中,任何时候理论都不能与实践相脱节,因为在艺术思维的表达上,不存在统一的标准,也不存在同一个概念或原理,不同的学生对“画面”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

2 当前高职院校美术设计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理论素养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这是客观事实,尤其是美术专业学生,一般来讲都是文化基础薄弱,知识积累不够扎实,对东西方优秀的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即便是美术专业领域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艺术思维,甚至有部分同学在入学前尚未经过系统的美术专门训练,对艺术技能课缺乏基本的掌握。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源于传统教学训练的影响,高考前的专业训练主要是为了应试的需要,侧重于技能技法,很少涉及理论和历史的学习,往往导致学生重技巧轻基础:另一方面则是与当前的招生机制有关,有相当多的美术专业考生选择美术设计,并非是出于兴趣和爱好,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艺术类考试对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加之一些高职院校为了争抢生源,不惜降低入学门槛,扩大招生计划,导致生源基础参差不齐,水平差距较大。

2.2 学科本位倾向严重,与实践相脱节

学科本位,是一种以本学科自身体系建设和发展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与综合协调,人为地分割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浪费了许多有效的课程资源。当前高职院校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科本位思想主要体现在美术教学课程科目繁多却缺乏整合,过分强调美术专业的逻辑体系而忽略学生的经验培养;割裂了美术设计与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自然学科之间原本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中国传统艺术持一种淡漠和肤浅理解的态度。等等。众所周知,教育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过分强调美术设计的学科中心性,很容易导致美术学习内容的繁、难、偏、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全面发展。美术设计是一门开放、融合的多元化学科,比如美术与文学的承接、与音乐的对照、与影视的互动、与戏曲的联系、与电脑的联姻等。如果没有这些学科和知识的支持,我们的美术设计教学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残缺的。

2.3 授课模式过于僵化,师生互动欠缺

当前高职院校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组织方式仍然比较单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亟需改革和完善。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过多地采用被动接受式授课模式,单纯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数年如一日地讲,学生机械式随堂听和模仿,个性教育的痕迹完全被忽略和抹煞,学生总是把学习重点和精力放在对某种表现形式和技巧方法的模仿上,而不是去吸收、转化、创新、创造。虽然有时也会根据需要配以部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但长期单一和僵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是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动探索求知欲的发展,教师片面注重知识理论体系的完善和系统化讲解,却忽视了学生自身兴趣点的挖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完成的作品类似于流水线制造,模仿痕迹严重,没有个性和创意:二是师生缺乏互动交流,课堂呆板没有生气,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美术设计教学而言,互动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美术欣赏情境和价值氛围。

3 对高职院校美术设计教学改革的现实思考

3.1 校企联合办学,探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一词滥觞于西方艺术创作领域的“作坊”,“工作室制”人才模式主要是指“以‘工作室’为活动平台,以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实践性专题或有现实生产价值的项目任务为主线,在一个导师或者技术专家(高手)的带领下,一线技术工人通过观

察、讨论、参与项目、反思等方式,获得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最后成为独立的生产者和探究者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呈现出日渐高涨的态势,在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人才供需两旺的发展形势下,加快推进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办学的发展思路,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高职美术设计教学发展与改革的关键环节。“工作室制”强调独立自主的教育精神和自我教育过程,在开放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工作,共同仓U作,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在“工作室制”模式下,美术设计教学才能真正走向产学一体化,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创作设计的目标、情境、方法,引导学生走向生产实践;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是以主体性身份参与建构,完成创作任务。如此,既为学生提供自学、创新的可能,也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提供空间,促使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切磋探讨的双向交互,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3.2 重视“双师型”师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培养和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教育,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强的显著特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关系到打破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学科型教学体系,构建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更直接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标的实现。在高职美术设计教学中,“双师型”教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职业大学要求并不相适应,整体而言,大多数教师在本专业或理论水平上具有明显优势,而普遍缺乏从事社会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相关职业的现实体验。对于如何在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制定长远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做到既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又要兼顾学校学科的专业发展;二是定期对在岗教师进行培训,鼓励进修提高;三是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顶岗,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工艺技术和设计理念。

第7篇

高校美术课堂教学秉承教学育人,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和延伸的平台,促进者美术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改革。将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对接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建和谐校园文化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美术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的研究(编号:2015003)

高校美术教育是针对高等教育美术类专业设计进行的美学理论教学及艺术实践创作。由于其理论性较强,师生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范围内进行教授和实践。而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创作主体和内容,可以很好的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调动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积极性。将美术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有利于领悟新的教学理念,开发新的教学设计,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实现美术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对接,可以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动力,使之更加符合创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需求,服务于学生素质教育,服务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美术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

(一)美术课堂教学的特点

美术课堂教学是高校美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教师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讲解、演示、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静物模型、模特等教具,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美术课堂教学不仅是高校美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实践活动。[1][2]

(二)校园文化的定义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高校的所有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既存在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也存在于正式的课堂教学中[2]。由于大学生独有的思想观念,心里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使得高校校园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修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二、美术课堂教学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课堂教学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美术课堂教学,不论是传授理论知识或者进行艺术创作,都是艺术美学的探究和实践,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和传播。美术教学培养了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参与者和欣赏者。课堂教学,尤其是美术课堂教学,经常是在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情境下进行。如学生利用自己的作品美化宿舍、教学楼,在校园内制作冰雕雪雕雪画。既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创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又参与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美化了校园环境。这让美术专业的学生有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艺术和美的成就感,也使广大师生感受到校园内的艺术氛围,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了完备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法。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可以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

三、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但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不足。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习过程中师生缺少足够的交流。学生缺少进行自由艺术创作,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机会表达自身的理解和意见。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则可以扩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同时检验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了学以致用。实现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对接,把整个校园活动作为教学的平台,使高校美术教育突破了教室的狭小天地、拓宽了空间,同时也开扩了教师的视野,从多角度进行专业教育指导。针对校园文化活动中经常需要书写艺术字体,制作海报宣传板,冰雕雪雕等特定的美术创作实践,可以向广大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对美术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教授,使之成为专业特长,为就业创业服务。对非美术专业学生,可以组织美术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对学生进行授课,使之掌握一些简单技巧,激发欣赏美,创作美的热情。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导入发生在校园内外的时事新闻、学生关注的文化热点,集中学生听课精力的同时也将校园文化导入了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结合了身边文化现象的艺术创作,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生命力,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平台,也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学生既消化了课堂知识又检验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获得真实的信息,了解哪些教学内容是创作中确实需要的和对专业深造有帮助的,哪些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有效的,活动直接把课堂教学的效果反馈回课堂。通过教学反思,教师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方法,为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在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活动,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促进美术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进步,有巨大的作用,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5]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好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

结论

实践证明,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对接,一方面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教学思路;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艺术氛围。因此是实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创建和谐校园文化行之有效的途径。

作者:赵玉龙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志华、吴彦萍.五年制高师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刘妍静.浅谈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Oct.Vol.31No.5).

[3]杨明田.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J].理论与实践,2015,11.

第8篇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美术主要是通过手工、绘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单一的方式在新媒体的发展下逐渐暴露了诸多的弊端,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而新媒体在为教育不断提供支持的同时,也给教育教学改革拓宽了新的思路,以至于现有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结构和教学方法也开始逐渐适应不了时代教育的要求。首先,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美术教育的领域更加宽广,传统的单一性已经不复存在,新时代的美术教育融合了人文色彩和艺术的多重特征,拓展了美术教育中大美术的观念。其次,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技术、媒体设备等,还可以通过现代的软件技术对绘画进行后期处理,有更加惊艳的效果,美术教育的发展形式更加多样化。最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美术作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发生了改变,比如,互联网联通全球的特点使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艺术大师的作品,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在我们的课堂之上,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教学资源。通过这些平台,高校美术教师可以很轻易地了解世界艺术动向,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以及提高学生对当代艺术走向的把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1)树立创新的美术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高校美术教学方式产生了影响。教师在高校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明确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应成为限制学生发挥创造力的障碍,学生不能限于模仿的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体会创新才是美术的生命内涵。

(2)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今天的高校教育培养的是明天的人才,因此,新媒体时代下,前瞻性是新媒体时代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客观要求。必须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关键的思想,对高校美术专业进行认真调研,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三至五年内就业市场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做出调研和分析,以便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同时,根据新媒体时代对美术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在做好各类岗位人才素质要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发展的基本方案,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加强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用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强化人才岗位能力的培养,不断推动人才素质结构的更新。

(3)高校美术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实践意识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都很强的学科,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能力方面下足功夫,让学生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高校美术教育提供可靠的教学计划,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计划的制定,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学习计划来推行美术教学过程。

(4)注重网络美术资源的运用

运用网络资源可以为具体的美术教学课堂提供一个更加直观、更具有个性色彩的教学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此外,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由灌输学习变为参与学习。同时,借助网络资源,还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和评价,学生还可以借助网络美术资源完成自己的美术研究任务。

(5)注重高校美术教师素质的提高

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较为薄弱,很多高校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并不高,这无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而任何一种新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工具都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真正发挥效果,应该说,新媒体时代,计算机绘画与多媒体教学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也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总结

第9篇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与传承当地民间美术资源,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服务中办出美术教学特色,是地方高校应该积极思考的课题。如在民间美术教学中将民间美术造型观念与现代旅游艺术品设计相结合,即教学与产业结合,开发创新出既保持地方民间传统特色又融入现代生活内容的现代民间美术作品,不仅有助于挖掘、整理和保护当地民间美术资源,也为逐渐流失消亡的优秀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从而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总之,将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发展,地方高校创新美术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艺术人才,办出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特色,是地方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整合的措施

为了培养更多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使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必须对地方高校美术教学进行改革,建立规范的地方高校特色美术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土”味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使地方高校美术教学更具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创新性。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整合的措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传统式美术教学观念

转变对民间美术资源单纯鉴赏的传统式美术教学观念,积极尝试创新式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促进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利用,传承与创新,使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美术活动应以生活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中来,在生活中寻找艺术,欣赏艺术。对民间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鉴赏与评价,而是要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再现、提升和创作的实践活动。

(二)构建具有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

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利用、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要明确本校的艺术教育定位与办学思路,普及民间美术教学,调整教学内容,制定具有建立规范的地方高校本土化美术教学体系,体现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凸显“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特色。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通过普及教学的有效传播方式,可分为非美术专业与美术设计专业的民间美术学习。非美术专业学生美术造型基础相对较弱,可以开设公共课、限定性选修课课程,分阶段教学,先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对民间美术知识的认识了解,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转为限定性选修课课程,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手工实训实践活动。美术设计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应比其它专业学生有较高要求,将民间美术纳入课程体系,民间美术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民间美术理论教学可以通过公共必修课、讲座的方式向学生全面讲解,让学生更深层次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民间艺术文化以及地方本土艺术文化,让学生将当地民间美术资源与现代艺术设计创作相结合,将民间美术之中的精神元素融入到设计创作中,制作出具有本土文化的艺术作品。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精神与地方高校特色美术教学,使当地民间美术资源通过地方高校教育的方式得到不断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的改革,应创新教学方法,采取“三进”“三出”的方式。“三进”,即:进民间美术教材,进民间美术教师,进民间美术作品。近年来,已有不少专家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出版了相关的著述以及科研成果,各个地方的民间美术研究也或多或少出版了一些书籍资料,可以从中选择一些优秀的民间美术教材作为参考教材;同时也可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现场表演。“三出”,即:出外实地考察;出外美术实践;出民间美术作品。地方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师与学生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与民间艺人接触,虚心求教,从他们那里学习各种技艺,开发创新制作出更多的民间美术作品,使民间美术进一步发扬光大,振兴地方经济文化繁荣。

(四)课堂教学与科研、产业相结合

将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体系,以校内手工实训室或校外实践基地为教学载体,教师、民间艺人、学生共同设计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民间美术工艺品和旅游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艺术产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开发。从而为地方高校和学生带来经济效益,让学生学有所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力争以高校课堂教学为开端使当地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和旅游产品个性化、品牌化、高端化。将美术教学同地方艺术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和公民艺术素质的提升相结合,把民间美术开发创新的艺术产品推向市场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五)设立地方高校民间美术研究机构

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利用、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因此,它不仅是地方民间美术的教育中心,而且也应成为地方民间美术的研究中心。民间美术研究机构可由本校民间美术教师组成,吸收部分兄弟院校教师和民间艺人参加,其主要任务是:具体组织和实施民间美术教学工作;搜集、整理民间美术资料,包括各种文献、著作、图片以及民间美术品实物等;进行民间美术理论研究;举办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和专题讲座;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开发设计现代民间美术作品,促进当地艺术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另外,将当地民间美术资源作为科研、教研的重点,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强化教师对民间美术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地方高校可通过选派热爱民间美术专业、事业心强的教师前往进修,也可通过边学边教、实地考察与专题研究等方法来培养民间美术教师。另外,为了充实师资力量,聘请优秀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家、文化工作者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作技艺表演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情感和认同感,感受民间美术平凡中的神奇。通过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整合,能够有效摆脱地方高校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艺术人才,办出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特色,为振兴地方文化繁荣、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