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2 06:02:19
导语: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物理;欧姆定律;问题;解题思路
欧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的重难点内容,同时欧姆定律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因此要多用时间将这块知识进行巩固,以取得更高的分数。
1在欧姆定律的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
1.1欧姆定律的使用范围问题
在电路的实验过程中,我会出现忽略导线,电子元件与电源自身的电阻,将整个电路视为纯电阻电路的问题。而欧姆定律通常只适用于导电金属和导电液体,对于气体、半导体、超导体等特殊电路元器件不适用,但我们知道,白炽灯泡的灯丝是金属材料钨制成的,也就是说线性材料钨制成的灯丝应是线性元件,但实践告诉我们灯丝显然不是线性元件,因此这里的表述就不正确,本人为了弄清这里的问题,向老师进行了请教并查阅了相关资料,许多资料上说欧姆定律的应用有“同时性”与“欧姆定律不适用于非线性元件,但对于各状态下是适合的”。但我自身总觉得这样的解释难以接受,有牵强之意,即个人理解为既然各个状态下都是适合的,那就是适合整个过程。
1.2线性元件的存在问题
通过物理学习我们会发现材料的电阻率ρ会随其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温度),从而导致导体的电阻实际上不可能是稳定不变的,也就是说理想的线性元件并不存在。而在实际问题中,当通电导体的电阻随工作条件变化很小时,可以近似看作线性元件,但这也是在电压变化范围较小的情况下才成立,例如常用的炭膜定值电阻,其额定电流一般较小,功率变化范围较小。
1.3电流,电压与电阻使用的问题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单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是最基础的概念,也是我最容易混淆的内容。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而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是基本的电学测量仪器,另外,欧姆定律只是用来研究电路内部系统,不包括电源内部的电阻、电流等,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电子元器件的影响常常是不考虑在内的,而对于欧姆定律的公式I=UR,I、U、R这三个物理量,则要求必须是在同一电路系统中,且是同一时刻的数值。
2欧姆定律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本人在基于电学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解题方式进行分析,个人认为我们需掌握以下内容:了解产生电流的条件;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I=q/t,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明确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范围,并能用欧姆定律解决相关的电路问题;知道什么是导体的伏安特性,什么是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知道电阻的定义和定义式R=U/I;能综合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计算实际问题;需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能根据实验分析、计算、统计物理规律,并能运用公式法和图像法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3欧姆定律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3.1加深对欧姆定律内容的理解
在欧姆定律例题分析中,我们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多个变量的问题,以我自身为例,由于物理理解水平有限,且电压、电流、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学习难度较大,但我通过相关教学短片的学习,将电阻比喻成“阻碍电流通行的路障,电阻越大路越不好走,电阻越小通过速度则快”的方式,明白了电阻是导体自身的特有属性,其大小是受温度、导体的材料、长度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的,与其两端的电压跟电流的大小无关,并且明白了电阻不会随着电流或者电压的大小改变而改变。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对于不同的习题,解决步骤都是不相同的,虽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但总是离不开欧姆定律这个框架。因此对于一些与电学有关的知识,我一般会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电生磁现象与电功率计算问题。例如:某人做验时把两盏电灯串联起来,灯丝电阻分别为R1=30Ω,R2=24Ω,电流表的读数为0.2A,那么加在R1和R2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我可以根据两灯串联这一关建条件,与U=IR得出:U1=IR1=0.2A×30Ω=6V,U2=IR2=0.2A×24Ω=4.8V,故R1和R2两端电压分别为6V、4.8V的结论。
3.2利用电路图进行进行计算
在解有关欧姆定律的题时,以前直接把不同导体上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代入表达式I=U/R及导出式U=IR和R=U/I进行计算,并把同一导体不同时刻、不同情况下的电流、电压和电阻都代入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导出式进行计算,因此经常混淆,不便于分析问题。通过后期老师给予我的建议,在解题前我都会先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明确需分析的是哪一部分电路,这部分电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以抓住电流、电压、电阻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特征进行解题。同时,我还会注意开关通断引起电路结构的变化情况,并且回给“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的I、U、R加上同一种脚标,其中需注意单位的统一与电流表、电压表在电路中的连接情况,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情况。
3.3利用电阻进行知识拓展
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我们可从一个电阻的问题进行计算,再扩展到两个电阻、三个电阻,逐渐拓宽我们的思路,让自己找到学习的目标以及方法。比如遇到当定值电阻接在电源两端后电压由U1变为U2,电路中的电流由I1增大到I2,这个定值电阻是多少的问题时,我们可利用欧姆定律的概念ΔU=ΔI・R得到电阻的值,而当难度增加由一个电阻变为两个电阻时,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电压表V1的变化量为ΔU1,电压表V2的变化量为ΔU2,电流表的示数为ΔI,在这样的问题上可将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固定的关系之间的数值,就可简化许多变量问题的计算。当变量变为三个电阻时难度会进一步的增大,我起初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放弃了这类题,而在经过询问成绩优秀的同学时,才知道可将三个电阻尽量化为两个电阻,通过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位置将电阻进行合并,以此简化题目。
4总结
简言之,欧姆定律是物理教材中最为重要的电学定律之一,是电学内容的重要知识,也是我们学习电磁学最基础的知识。当然,对于欧姆定律的学习与解题方法,自然不止以上所述方法,因而在具体的学习中,我们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方法的选取,突破重难点知识,以找到更好的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高飞.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技巧[J].才智,2009(27)
该学科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九五期间,该学科始终关注国际上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领域的前沿,并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网络理论分析与电力信息分析、现代电磁测量、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基础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该学科积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除了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外,与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等国的大学和有关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学者访问学习、进修和讲学,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并聘请了多名本学科的国外知名专家为本学科的顾问教授。
一、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
(一)直流电路
1. 电路的定义:就是电流通过的途径;
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电源、负载、导线、开关组成
内电路:负载、导线、开关
外电路:电源内部的一段电路
2. 负载:所有电器
3.电源: 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
4.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动势,电阻
5.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全电路欧姆定律
6.电路的连接:串连、并连、混连
7.电功
8.电流的热效应、短路
(二)交流电路
1.单相交流电路
2.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比较: 输送方便、使用安全,价格便宜。
3.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纯电阻电路
纯电感电路
纯电容电路
4.三相交流电路
①三相交流电的定义
②三相交流电的特点
③电源的连接(在实际连接中)
④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
(三)电磁和电磁感应
1.磁的基本知识
2.磁场
3.磁材料
4.电流的磁效应
磁效应的作用
5.电磁感应
(四)常用电工仪表和测试的认识及应用
1.电工仪表的基本原理
2.常用的测量仪表
(五)互感器的选用
1.选用穿互感器的匝数必须满足母线电流,小于允许电流;
2.购买配套仪表:例如选用1匝150/5,则选用150/5仪表
二、电子设备现状与发展
“十二五”期间,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市场迅速增长、新兴增长点不断涌现、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为我国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政策支持。但全球经济形势存在的不确定性、国产设备仪器推广应用难度的加大,也使产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随着我国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大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量大面广的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将为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产业也面临着制造企业对于采购本地设备仪器的积极性不高,在采购本土设备时需要面对工艺与设备的融合,新工艺开发缺乏技术支持等一系列问题。为本地开发的专用设备仪器提供良好的市场销售环境和政策支持,进一步降低国产设备仪器的使用成本,提升本土产品的配套率,提升本土产品的竞争优势,提振用户对国产设备仪器信心,是“十二五”期间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和献身科学事业教育
科学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例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神舟”飞船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科学课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科学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科学的教学过释中,把学到的科学规律,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科学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科学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1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又艰苦又愉快。
2创设科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想想议议、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等带趣味性的科学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
3注重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鼓励性提问,注重对学生作业、测试作业适时肯定,成立科学兴趣小组,使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
五、采用探究教学模式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欧姆定律教学为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科学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有关系。这样就确定研究方向。
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
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在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5反思应用迁移
一、老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老师奉献真理,好的教师让学生发现真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生要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是知识拥有者的象征,学生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师不断向“容器”中灌输的是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学会”。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自己的选择,不能向传统的理论提出异议。新课标使单一的学习方式变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探究、动手操作,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没有教学改革的课程最终的结果只能局限于教科书的更换。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更新,仍然以原有的思想和教学模式来对待新教材,用旧的观念对待新的课程观念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将远大于旧观念对待旧课程观的危害。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用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对待教与学,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的事情。
例如在讲“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旧的教学模式无非是教师画好电路图,设置三个点,把电流表依次接入测量三点电流,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如果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让学生猜想,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采取多种不同的点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最后相互交流,共同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操作,对实验结论深信不疑。两种教学模式,前者是对知识机械性重复和模仿,学生成功体验的概率减少,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后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贯彻新课标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二、营造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在新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知识,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和感染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讲解“欧姆定律”时要开展探究式学习,前提首先是让学生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根据实际应用提出:如何改变电流的大小,引导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学生在问题提出后,先进行猜想与假设,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从实验数据得出欧姆定律,并在应用中加以巩固和深化,研究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灵活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各种问题。在规律的应用和深化过程中,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点,设计程序性问题,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能力的提高。
三、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在探究过程中,个体学生得到的数据或结论往往是片面的,让学生相互交流或分工协作,可以加强学生间的向心力和友好相处的心态,对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探究,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取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如进行实验探究时,不要一人一组,最好是两人一组,可以互相协作,便于讨论,各组设计不同的实验在课堂中交流,遇到难题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请教、补充。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建立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养成其克服困难的精神,开发智力。
四、充分体现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开展教学,引用学生熟知的事物现象去分析、实验、探究,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学生接受起来也较容易。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妙趣横生,因此,物理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要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探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改
1.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的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教育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神舟号”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2.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把学到的物理规律,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物理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例如: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但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可多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解释,如冬天用热水泡脚,能的转移;双手相互摩擦做功,双手觉得暖和,能的转化;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煤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1)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和谐充分发展,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既艰苦又愉快。注重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等带趣味性的物理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
(3) 鼓励性提问,注重对学生作业、测试作业适时肯定,成立物理兴趣小组,使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要感情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一体验一内化一外延”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欧姆定律”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有关系。这样就确定了研究方向。
(2) 引导讨论,设计方案。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 学生操作,实施方案。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在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一、电磁学教材的整体结构
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真分析教材.
1.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
整个电磁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场”和“路”两个途径进行,这两种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体现出来.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场的方法是研究电磁学的一般方法.场是物质,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学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完全可用场的概念统帅起来,静电尝恒定电尝恒定磁尝静磁尝似稳电磁尝迅变电磁场等,组成一个关于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学物理电学部分的各章内容.
“路”是“场”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学教材以“路”为线的大骨架可理顺为:静电路、直流电路、磁路、交流电路、振荡电路等.
“场”和“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麦克斯韦方程是电磁场的普遍规律,是以“场”为基础的.“场”是电磁运动的实质,因此可以说“场”是实质,“路”是方法.
2.物理知识规律物
理知识的规律体现为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物理定律是在对物理现象做了反复观察和多次实验,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实之后,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物理定律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定律总是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因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册第一章“电潮重要的物理规律是库仑定律.库仑定律的实验是在空气中做的,其结果跟在真空中相差很小.其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几何线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
“恒定电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规律有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适用,但对气体导电是不适用的.欧姆定律的运用有对应关系.电阻是电路的物理性质,适用于温度不变时的金属导体.
“磁场”这一章阐明了磁与电现象的统一性,用研究电场的方法进行类比,可以较好地解决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电磁感应”这一章,重要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在这部分知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将各知识点串起来的主线.本章以电流、磁场为基础,它揭示了电与磁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重要方面,是进一步研究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重点和核心是感应电动势.运用楞次定律不仅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能量是守恒的.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是在电场和磁场的基础上结合电磁感应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出电磁振荡形成统一的电磁场,对场的认识又上升了一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总结了电磁场的规律,同时也把波动理论从机械波推进到电磁波而对物质的波动性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3.通过电磁场在各方面表现的物质属性,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
电现象和磁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实验证明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每个带电粒子都被电场包围着.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位于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运动电荷的周围除了电场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唱—磁场.磁体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于其中的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和广泛的生产实践完全肯定了场的观点,并证明电磁场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独立存在,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其它运动的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之间是通过磁场而发生作用的.麦克斯韦用场的观点分析了电磁现象,得出结论:任何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任何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按照这个理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从场的观点来阐述路.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产生电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二是存在电场.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总是沿着电场的方向,从高电势处指向低电势处.导体中的电流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例,即导体中形成电流时,它的本身要形成电场又要提供自由电荷.当导体中电势差不存在时,电流也随之而终止.
二、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
1.场的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是电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第一章“电潮是学好电磁学的基础和关键.电场强度、电势、磁尝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电、磁场是物质的实质性概念.电场线,磁感线是形象地描述场分布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力线的共性和区别以加强对场的理解.
2.电磁场的重要特性是对在其中的电荷、运动的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场和受场作用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场不是力,电势不是能等.场中不同位置场的强弱不同,可用受场力者受场力的大小(方向)跟其特征物理量的比值来描述场的强弱程度.在电场中用电场力做功,说明场具有能量.通常说“电荷的电势能”是指电荷与电场共同具有的电势能,离开了电场就谈不上电荷的电势能了.
3.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潮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把各种实验做好,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也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中来发展思维能力.从物理学的特点与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体系上.
一、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事业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1星”和“神舟号”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物理课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切中他们的脉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的亲身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把学到的物理规律,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物理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1.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1)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和谐充分发展,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2)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又艰苦又愉快。注重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想想议议、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带趣味性的物理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
3.注重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鼓励性提问,注重对学生作业、测试作业适时肯定。成立物理兴趣小组,使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
四、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前主席焦塞姆说:“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着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下面以欧姆定律教学为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有关系。这样就确定研究方向。
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地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5.反思应用迁移。用1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的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理清思维线索。
关键词:减负;最近发展区;差异教学;层次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0-0025-03
教育部提出的“减负”,得民心,顺民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名目繁多的课程、考试、作业、补课等,使学生幼小的心灵承受了沉重的压力,致使学生怕老师、怕上课、怕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民族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边远高寒和经济相对滞后的山区,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受教育程度、知识面等参差不齐,学生个体差异十分明显。过重的学业负担让他们虽进得来,但学不好、留不住。
“减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没有作业,不是单纯地降低学习要求,更不是要取消考试。在新课程下,如何把“减负”与提高教学质量统一下起来,做到“减负”不减质,是摆在教师面前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新的教研课题。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民族学校学生基础较差、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差异教学”理论和分层教学理论,我们可以从备课、授课、课后作业、检测评价等几个环节入手来实施,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其中差异教学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在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时,使之与学生的情况相匹配,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层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一、备课环节
1.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制定多样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好,避免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了。因此,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情况把学生进行分层,或三层或四层。比如说把他们分为三层:层次一为学困生,层次二为中等生,层次三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例如,在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人教版)“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课中,可以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分解为:
目标一:识记欧姆定律及其公式。
目标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目标三:知道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知道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目标四:知道串联电阻是增长了电阻的长度,并联电阻是增大了电阻的横截面积。
目标五:能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
目标六:能用R=R1+R2和■=■+■进行计算。
其中,目标一、目标三和目标四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和原理,属于层次一。在此基础上层次二的中等生就要求增加目标二,层次三的优秀学生则要求能顺利掌握和运用目标五和目标六。层次三要求学生对所学能进行迁移和运用,包括数学知识,此层次是一个高层次的目标,对学生成绩较好和基础好的学生做出要求,没必要对所有学生都要求。
多样性的教学目标允许学生表现出应有的学习结果,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取得进步,而不是整齐划一全优的结果,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结果。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基本理论认为: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需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已达到的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学生独立活动所达到的水平和借助教师帮助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和活动水平。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组织教学活动,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与调整,使学生突破最近发展区,每个学生感觉到自己努力后取得的成果,可以很好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们不能强求层次一的学生达到层次三的学生的高度,这样层次一的学生会不堪重负。也不能用层次一来要求层次三的学生,他们会觉得吃不饱。
2.教学内容的梯度化和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已有的知识参差不齐,为了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接受所学的知识,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学内容应该由浅入深,有一定的梯度,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对于学习成绩好、基础好的学生,要求的层次就可高一点,可补充一些高层次的内容,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的层次就要低一点,一些偏难的内容可不做要求。如前面提到的“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课中。目标一、目标三、目标四可算是基本要求,目标六是教师增加的内容,这是对层次高的学生的要求,不强求层次一的学习困难学生掌握。
二、教学模式:选择性和差异性
一种教学模式可能对应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同一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决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教学任务的最佳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进行灵活组合。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导致一个班级中学生分层,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促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而传统的“一刀切”教育模式无法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必须开展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教学。
例一:“设疑导思”差异教学模式。该模式就是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要有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不同的认知平台,引导完成知识的建构,并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难度大的可以找基础好的学生回答,难度小的可以找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积极思考与正确回答的机会。比如,人教版八年级初中物理第四章第二节习题:“有人说,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提问学生时,可让层次一的学生回答“熔化”的概念,让层次二的学生回答是“吸热还是放热”,让层次三的学生进行综合回答。
例二:“合作学习”差异教学模式。此模式是教师根据学生性别、成绩、能力、兴趣等因素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组员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学习,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助互学。在学习小组中,学生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交流协作,完成任务,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助不仅可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提高学业水平,也能使提供帮助的学生得到锻炼。在这样的合作环境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不完全是受助者,有时也是助人者,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又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安排学习小组时,每组中应包含有各层次的学生。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电功率(人教版)课后习题第六小题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共同完成,而且要求合作小组亲自实践,效果会更好。
例三:“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差异教学模式。此模式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独立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角色由被动变为主动,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在教师的协助下进行学习,并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比如,在布置物理假期作业时,作业1:归纳写出学期所学的物理概念。作业2:帮助老师出几套综合测试试卷。对于层次一的学生可选作业1来完成,层次二的学生可选作业2来完成,层次三的学生可全选。
三、课后作业:分层化和量力化
在学习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不留超量作业、随意性作业、惩罚性作业。布置作业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水平层次,让学困生吃得了,让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很好训练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坚决消除机械性作业、重复性作业,无论哪个层次的作业,要尽量达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效果。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作业进行分层,如对照前面的学生分层情况也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的内容是巩固课内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性作业是在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配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发展性作业是基础性作业和综合性的题目均有。对实验作业和课外兴趣实验作业也应该分别分层要求,分层作业可以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来做,学习困难学生选择完成基础性作业,以减轻他们的压力,也减少作业抄袭现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层次较高的练习,以提高综合能力和素养。教师在批阅作业时也要注意给予学生鼓励,尤其鼓励他们挑战更高层次的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四、评价环节:过程化和多样化
传统的考试对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出题者绞尽脑汁,出一些偏题、怪题、难题去为难学生。教师为了对付考试,不惜挤占学生已经很少的休息时间,增加课时,加大课业量,搞“题海战术”,学生因完不成繁重课业任务而受罚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学生厌学现象十分严重。新课程强调考试不是以选拔为目标,而是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部也一再强调,“减负”并不是取消考试,而是改革考试内容、标准和方式,强调评价的过程化和多样化。因此教师应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教师应向不同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水平的试卷,即评价标准多样化,以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每次的试卷内容都要有一些来自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就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进步。这样,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一个努力的目标。
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除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考核外,还有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现在通行的成长记录袋就是以加强过程考核的一种方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平时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评价。
总之,“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要明确“减负”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减负”要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和社会、领导和教师都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关于“减负”的有关政策,对于处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应按照“减负”的有关政策去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在教改上下功夫,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王诣婧,王后雄.中学化学差异教学实施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0,(11).
章节内容:透镜及其应用;整合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仪;眼睛与眼镜;整合方式与方法:模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配合;动静变化;实践与“STS”整合;整合举例:先实际操作课本3.3-1的实验,然后采用动静变化的多媒体方法模拟展示实验过程及其成像规律变化。章节内容:物态变化;整合点:水的三态变化;人工降雨等;整合方式与方法:时空压缩,加快过程;与“STS”整合;整合举例:学完全章之后应用多媒体整合复习,以“水的三态”为例,用动画展示水随春夏秋冬气温变化的物态变化。章节内容:物态变化;整合点:物态变化;整合方式与方法:时空压缩,加快过程;与“STS”整合;整合举例:学完全章之后应用多媒体整合复习,以“水的三态”为例,用动画展示水随春夏秋冬气温变化的物态变化。章节内容:电流和电路;整合点:电荷原子结构;电流的形成;整合方式与方法:微观放大;过程放慢;整合举例:电荷原子结构,电流等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应用多媒体制作简单的动画,即可显示客观物质世界。
章节内容:欧姆定律;整合点:简化电路,电源短路;整合方式与方法:部分遮掩,变化还原,多媒体演示;整合举例:电路图中部分短路时,如伏特表具有电阻非常大的特点,视为电流不通,可采用多媒体技法遮掩后,整理简化电路;可利用多媒体技法使电路图“旋转”、“放大”和“压缩”,使电路简化。章节内容:电功率;整合点:电能;电和热;安全用电;整合方式与方法:网络学习;与“STS”整合;整合举例:收集展示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发电设备、电热设备等;利用网络总结前几章中有关安全用电的科学知识,观察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找出不安全因素,向有关部门提出书面和口头建议。章节内容:电与磁;整合点:磁场、磁感应现象;电生磁、磁生电;电动机;整合方式与方法:实物投影与真实实验配合;动静结合等;整合举例:①磁场、地磁场、磁感应线,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传统实验;用细铁屑代替无数的小磁针来描述磁场的分布;②应用多媒体与发电机模型演示结合起来,利用动静变化、方向变化探究电流的方向及直流发电机原理。章节内容:信息的传递;整合点:电磁波的概念;宽阔的信息之路;整合方式与方法:仿真模拟;网络资料收集等;整合举例:①多媒体展示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与接收以及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过程;②网络收集各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章节内容:多彩的物质世界;整合点:宇宙和微观世界;密度与社会生活;整合方式与方法:网络图片及视频;微观放大;宏观缩小;整合举例:利用网络图片和视频播放宇宙空间物质世界,使广阔无垠的宇宙缩小,同时可利用动画、物质的三态微观模型来认识运动的微观世界。
章节内容:运动和力;整合点:运动的描述;牛顿第一定律;整合方式与方法:动静变化;时空变换;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结合;整合举例:①学习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利用多媒体动画,采用动静变化的方式理解“参照物”、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等知识;②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自然界不受力作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做完真实实验后,采用时空变换,虚拟“无阻力”环境,探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章节内容:力和机械;整合点:万有引力与航天;重力、摩擦力;杠杆;整合方式与方法:宏观缩小;动静变化;动画模拟;整合举例:①探究万有引力的存在,先实验模拟引力,手拉绳作圆周运动,感受物体作圆周运动需要绳的拉力,然后多媒体演示若拉绳断了,物体沿直线飞出,在此基础上,再用课件展示本章“科学世界”栏中“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相关视频资料;②利用多媒体演示假如没有摩擦力的有趣世界。章节内容:压强与浮力;整合点:连通器与船闸;大气压(托里折利实验);浮力及物体的浮沉;整合方式与方法:与“STS”整合;动静结合;视频演示实验,动画与视频资料整合;类比模拟;整合举例:①应用多媒体展示三峡工程及葛洲坝船闸资料;②因水银有毒,教材不提供做实验,只能播放演示实验的视频;③先后分别模拟传统“曹冲称象”和现代版“利用弹簧称象”的故事,从中体验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故事中的科学原理;④模拟鱼类动物自身体积变化类比潜水艇在水中实现浮沉。章节内容:功和机械能;整合点: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及其转化;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整合方式与方法:仿真类比;播放资料图片;模拟与真实实验配合探究;整合举例:①利用多媒体设计理想状态下的“永动机”,类比生活中的各种玩具;②满载游客的过山车;水利发电;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动画;③由于实验中很难用手匀速拉动使物体沿斜面上升,从而影响实验结论,因此,多媒体模拟(匀速运动)实验,配合真实实验,探究其规律。
章节内容:热和能;整合点:分子热运动;热机;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整合方式与方法:微观放大,模拟分子运动;时空变换;图片及视频资料;动静结合;整合举例:①多媒体模拟固体、气体、液体,无规则运动的模型,结合直接感知的现象,通过模型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②利用多媒体手段压缩时空,显示固体物质间的扩散现象;③多媒体模拟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通过动静结合学习热机原理;④动画模拟火箭的发射。章节内容: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整合点:能源家族;可持续发展战略;整合方式与方法:网络学习;虚拟实验或播放视频资料;与“STS”整合;整合举例:①网络收集世界及我国的能源状况等资料;新能源及发展前景;②虚拟(或播放录像)我国原子弹、氢弹模拟实验;③日本2011年的核电站事故的资料。
作者:殷亚林 单位:江汉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