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17:22:47
导语:在大一上学期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为适应和促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各大高校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一种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活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社保问题的能力。另外,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增强社保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当成为当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特色内容。所以,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社保专业课程设置中,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课程不可或缺。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有利于学生发展原则
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应紧紧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有利于增强学生升学或就业能力,并适合于学生成长阶段的最终目标而展开,而不应为实践而实践,或为面子工程或其他目的而实践。实践教学,既要起到丰富学生大学生活的作用,又要真正起到教育启迪、锻炼磨砺的作用。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视野开阔,所以,实践教学课程应力求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形式应较灵活,内容应有一定趣味和挑战性,使得学生愿意参加,乐于参加,并让其体会到专业成就感。
(二)安全健康保障原则
由于实践教学内容与现实紧密相连,开展实践活动,可能要与各种实务部门或各种身份的人物进行联系,活动场地既可能在校内,也可能在校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要本着对学生、家长及学校高度负责的精神态度,时时刻刻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对各种实践活动做到事前周密规划,事中紧密监控,事后总结完善,尽可能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安全健康风险,能在校内进行的尽量在校内进行,必要时,还应为师生购买以意外伤害保险为主体的责任保险,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体系合理完整原则
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活的课程,应循序渐进,并力求做到“全程全员”。所谓“全程”,是指从大一上学期到大四下学期共八个学期,每学期都应有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内容贯穿其中,所谓“全员”是指力争全部学生和全部教师都应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应起到组织、指导、督促等作用,提醒学生各种注意事项,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而积极参与。在实践课程内容设置上,从大一到大四,应注意根据各个学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使其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合理体系。
(四)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原则
要使实践教学课程起到更好的作用,还应与专业理论教学做到有机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理论教学避免空洞说教的教条色彩,增强学生对理论教学课程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实践教学有可靠的理论指导,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专业特长。
(五)控制成本原则
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实务操作,有时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有时需要制作各种道具图片等,还有各种交通费用等等,实践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在可能条件下,应建立实践教学专项资金和会计核算制度,同时,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注意控制成本,避免铺张浪费和各种不必要的支出。
二、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结合社保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实践课程设置原则,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可初步设计一套社保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大一上学期,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对一切充满好奇和些许的不适应,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专业感知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为大一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包括社保专业介绍、教师简介、如何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大学生活事前提醒等,使学生尽快进入大学生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并对社保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
在大一下学期,学生进入大学已有一年的时间,结合理论基础课教学内容,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社保民生调研(一)”,课程内容可以是在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以分散形式,围绕某一社保民生主题,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镇或农村低保制度设计调研问卷,然后通过电话调研、网络调研或近距离的实地调研,以对该问题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有初步实际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理性认识和思考,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其以带着问题探究的心态进行以后各学期的学习。
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比较具体的感受,但也有学生可能会产生松懈迷茫的精神状态,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社保学业规划训练”和“职业人物访谈”等课程。课程内容是结合职业人物访谈,逐步使学生思考和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初步进行职业规划,从而进行更完善的学业规划,使学生对将来有较明确的奋斗方向。职业人物访谈可邀请已毕业的相关学生和实践基地的相关领导和人员以及各种代表性人物围绕职业生涯发展及相关要求做访谈式讲座沟通。
在大二下学期,学生的大学生涯处于四个学年的中点,对理论课程处于集中大量学习阶段,此时,可设置实践课程“社保民生调研(二)”,课程内容是在大一民生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保民生问题进行更理性、深入的调研或将自己所学的社保专业知识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编排成小品、戏剧、宣传手册等各种形式,深入群众或各种社会机构(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儿童福利院等)进行回馈社会活动。这样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知。
在大三上学期,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比较充足,此时可开设实践课程“社保争鸣”,课程内容是以各种学生组织和院系刊物为依托,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或征文比赛的形式,就社保理论知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社保问题等进行讨论、辨析,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大三下学期,此时学生对将来的工作或考研等出路安排感到比较紧张迫切,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社保学术论坛”。课程内容可以是,首先请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课题研究或人生经历,轮流做一次学术讲座或经验交流(与所授课程内容不能相同),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如果条件允许,可邀请院内、校内或校外专家和研究生来做一些讲座。这样,能扩展大三学生的思维视角,有助于大三学生更好的进行考研或工作决策。
在大四上学期,根据学校整体安排,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即“毕业实习(职业体验)”,课程内容是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在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学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职业体验),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要求,使其对职场要求有初步认知。毕业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时也最长,需要做的具体工作纷繁复杂,既要维护好与毕业实习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健康,所以,此环节责任重大,需要重点对待。
在大四下学期,根据学校整体安排,需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需围绕毕业论文题目进行针对性实践调研,课程内容是在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使学生结合毕业论文写作内容,进行相关实践/文献调研。
综上所述,在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全员全程式实践教学能不断改善社保专业学生的社会认知,提高社保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力争使社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社保专业建设不断取得更大更快发展。
思想政治课实施自主性教学的策略
邢斯彤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以讲授法、问答法为模式的“满堂灌”的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倡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构建具有民主和谐气氛的课堂,创设生活化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与任务完成后真情反思使自主性教学的实施成为可能。
自主性教学反思意识创造力新课程改革给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存理念和生存方式发生了变化,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教育者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什么?这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控制型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知识的更新技能比传授大量的科学知识更有价值。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是德育课程,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比其他学科的作用更大,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水平
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所以,构建自主课堂时要有科学的原则和正确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强调显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缄默能力的开发。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意识,主动的确立学习目标,自主的制定学习计划,在迷惑中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在自主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2.公平性原则
人人生而平等。在思想政治的自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提倡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提出不同的观点。自主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如果教师不是公平的对待每个人,戴有色眼镜看待想法奇异的学生,那样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对其身心造成伤害,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资源紧限于教课书的知识,造成学生的思维狭隘,目标短浅,学习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要开阔眼界,拓宽教学资源的渠道,由于思想政治课就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所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大事的材料,拿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如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农民的收入问题和影响收入的因素,等等。
(二)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实施的策略
1.构建具有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自主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全面放松的状态下,思维才能更活跃,思考问题更全面而科学,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个性,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要信任每个同学,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呼吁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也是一种良好的隐性课程。
2.创设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创设学习情景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认知水平来选择一个恰当地学习课题。这一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困境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反思和自主评价。
3.启发诱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就是在自主探究中逐步获得的。在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教学中,学生在自主探究时遇到迷惑和困难,教师应当给予正确的指导。
4.合作交流,共同进行自主性学习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开发,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与别人沟通的技能,造成学习效率低。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以小组共同学习的形式达到学习目标,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一个人的思维束缚,集合大家的观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必修三《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可以课前进行异质分组(成绩高、中、低的学生为一组),小组成员3到5人为最佳,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关于中华文化的资料。课堂上,小组成员内部先进行交流分享成果,经过讨论选出最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最美观的的作品展示给其他组的同学,这样小组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学生也可以了解更丰富的中华文化,使本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标。
5.反思评价,真情回馈,鼓励学生进行真实性回归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体系完整而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要真实的回归到学习过程中,找到阻碍学习发展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注重总结性评价还要重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学习过程、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结
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正是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思想政治的自主性教学的发展步伐还有待加快,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 引导式 管理
一、引导式管理的提出
(一)引导式管理必要性
传统的学生日常管理主要是利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纪律进行约束。主要包括各种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对学生有一个外部的约束作用,能促使学生端正自己的行为作风。传统的学生日常管理对学校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保障性的和推动性的作用。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身兼管理者与教育者的双重角色。[1]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学生不仅要做好“管理者”,更应当是一个“引导者”。不仅要重外部对学生进行约束,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再者,笔者认为大学也是学生品格、行为养成的一个重要阶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规章制度尽管能促进学生端正自己的行为,但是只有从学生自身着手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其根除陋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一种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引导式管理就变得十分有必要。
(二)引导式管理的重要性
引导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自觉的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合理的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式管理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合理的引导而让学生养成一种自觉。而缺乏自觉性是一些同学成长路上最大的拦路虎。自觉性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纪律,学习和生活。在纪律方面,迟到早退,不能保证课堂纪律,不遵守校纪校规。有些学生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且找各种客观理由。有些学生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记笔记、思考、回答问题、做课堂练习,而且在上课期间还看与上课无关的书籍,睡觉,使用手机、听MP3,吃东西等。并且有的学生下课后在走廊上打闹、追戏追赶。上课铃响时不能归位,回到教室,故意拖延或在教室外逗留。也有些学生,不遵守学校规定,有事不向老师请假,不向负责老师办理请假手续自行离开。有些学生甚至不遵守考试纪律,不尊重监考教师,不能服从指挥,不能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不能自觉维护考场秩序,不能保持考场安静。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进入考场,不能带齐必要的证件。甚至有些学生传抄、窃视他人答案,损卷、损稿纸、夹带、交头接耳。学习方面,学习无目标、无规划、无适合自己的方法,缺乏在学习困难面前的自我控制和激励,挫折感强。一些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和动力,学习十分被动。有一些学生对学习严重缺乏兴趣,厌学。情绪波动大,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学习。容易受家庭环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影响,受到一点干扰就轻易放弃。不能制定可行、具体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且不能进行自我督促和检查。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能制定作息时间表,不能将时间合理安排。不知道什么时间写作业、什么时间玩娱乐等。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比较依赖于老师和其他同学。生活方面,生活习惯较差,缺乏有效自理,消费无计划。经常睡懒觉、经常上网娱乐、打游戏、看电影、聊QQ等,喜欢上街闲逛,喜欢呆在宿舍闲聊、无聊,盲目谈恋爱,随意消费。引导式管理就要解决学生自觉性差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性。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的去遵守纪律、自觉的去学习、自觉的去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因此,引导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二、引导式管理的应用
(一)引导式管理在学风建设中的应用
作为学生而言,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尽管有些学生自身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确始终落实不到行动上。不能按规定上自习,偶尔还会有逃课的现象,对学习表现出一种逃避,畏难行为。按照传统的学生日常管理办法,教师往往会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其做出一定程度的处罚,以起到管理的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往往收效甚微,辅导员工作一放松,学生就又开始出现逃课,旷课等不好好学习的行为。和老师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甚至屡教不改和老师对抗起来。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其实,很多学生并不是由于自身的懒惰而不爱学习,相当部分学生是没有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合理的学习安排,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根本就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学。除了用规章制度对学生做相应惩处外,老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做一定的学习规划,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让学生觉得有事情可干。笔者曾经对所带班级的学风建设问题做过引导性管理的尝试,而且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管理系2011级会计102班是一个学习层次参差不齐的班级,大部分学生高考录取分数线都在二本以下,有十来个同学的成绩高考录取分数线超过了二本线。在大一上学期时大部分同学都表现出了比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到了大一下半学期,有部分同学就表现出逃课、旷课、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通过调查,许多同学觉得上了大学之后没人管了,除了看课本之外就不知道该学啥,十分迷茫,如是就养成了松弛懒惰等习惯,久而久之也影响了正常上课。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便引导他们进行自己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理想规划。例如,笔者引导他们对自己目前的课余时间做一个合理、详细的规划。不仅如此,笔者还让他们详细的制定三个阶段的规划。第一阶段,让学生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第二阶段,让学生有一定的职业规划,教导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第三阶段,让学生在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同时努力的去做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这种引导,很多学生都很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笔者对学生不断的强化引导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2012年6月全国英语四级的考试中,会计102班一次性四级通过率为35.3%,在大一学年的综合测评中,会计102班有20名同学全部获得奖学金,更有一名同学进入了管理系大类排名前十。整个会计102班的学风渐浓,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氛围是老师和同学们有目共睹的。这种引导式的管理在会计102班的学风建设上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二)引导式管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引导式管理对班级文化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窗口”和“名片”,能充分展示一个班级的价值取向、班风班貌,能给班级带来良好声誉,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和广泛的宣传效果,特色班级文化对于创建优良班风、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形成融洽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推动力。[2]然而,班级文化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制度就能促成的。它的形成需要全体班级成员的努力,形成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的班级目标、班级氛围、班风等意识形态,它是班集体成员追求的价值观念、作风和精神面貌的浓缩和反映。[3]但是,在一个班级形成之初,由于各个学生的思想观念等不一致,这种文化是不成形的,是碎散的。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起着一个引导者的作用,逐步引导班级学生形成适合班级的特色文化。因此,引导式管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例如,管理系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101班,在辅导员和班委的提议下设定了自己班级的品牌:“环保、爱心班”班级的每位同学都要从自己做起“爱护宿舍、爱护校园、爱护地球”。在大一的团日活动中,提出“低碳环保、爱我城院”的口号,看望享年92岁的翟传秀老人、协助西华门交警执勤等形式对班级的文化进行了充分的体现,此次活动也引起了西安媒体的广泛关(西安都市快报、零距离都报道了此次活动),翟传秀老人的女儿也送来了感谢信。管理系也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直到现在为止,人力101班的同学们会在闲暇时自发组成小组,慰问和看望翟传秀老人。再如,管理系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101和102班,在2012年3月20日开展了“种下一棵人力树”的活动,此次活动在辅导员与班干部的倡议下,全体同学积极参加并且自发凑钱买了两颗树苗,这两棵树不仅绿化了校园,更见证了学生们在城市学院的成长,本次活动让学生们在劳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这种引导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101班形成了一个以“环保、爱心”为自己特色文化的凝聚力极强的班级。
(三)引导式管理在舍风建设中的应用
宿舍是一个小家,许多同学上大学才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很多东西都得重新适应,人际关系、公共卫生等这些方面都要学生自己学会去处理,自己学会去面对。[4]因此,良好舍风的形成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正是鉴于此,引导式管理在舍风建设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辅导员可以引导同宿舍或者几个宿舍的人形成各种兴趣小组,爱心互帮小组等自治组织,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性,培养他们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例如,让每个宿舍由不同综合素质能力层次的同学搭配组合,组成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再如,二号公寓208宿舍,响应辅导员老师提出的“家”的主题宿舍活动,形成了本班同学反响较大的良好温馨的舍风。管理系女生宿舍二号公寓208宿舍是由管理系工商204班工商3名同学、201班2名同学及一名教改管201班的同学组成。在这个小集体中被她们亲切的称为“家”,不大的宿舍里,宿舍东西摆放的井然有序,视觉感观上要比其它宿舍显得大些,宿舍学习氛围较浓,宿舍之间关系也很融洽。在辅导员老师的每次走访中,宿舍里总是欢声笑语不断,每次的宿舍卫生检查成绩也都很优秀,该宿舍得到老师、同学和楼管阿姨的一致赞赏。正是辅导员老师通过积极的引导,使一些宿舍形成了优良的舍风。
三、结语
引导式管理不是终点,它只是良性管理的开始。引导式管理最终要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精神和独立意识。[5]这不仅是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阶段获得必要学科知识和基本生存能力的重要前提,更是步入社会后在人生事业方面有所发展的保障。一个自觉性差的学生和一个自觉性强的学生在踏入社会后,在对待自己的生活各方面的方式和态度等可能迥然大异。因此,引导式管理的意义不言而喻。同时,引导式管理也对辅导员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员老师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因材施教,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特性促其发展,还要求辅导员老师有广阔的思路,开阔的视野,能够引导学生走向一条自我发展,自觉发展的道路。借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此文的结束语:“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6]
[参考文献]
[1]喻旦辉.《简明管理学》.北京市:学苑出版社,2001.
[2]陈志刚.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当代教育论坛,2009(1).
[3]祝玉芳.构建高校和谐班级文化,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与职业,2007(7).
[4]聂风华.《学生公寓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清华大学为例》.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Lilly, B. & Tippins, M. J.Enhancing Student Motivation in Marketing Classes: Using Student Management Groups.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 24(3),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