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职业规划的总结

时间:2022-12-28 17:02:01

导语:在职业规划的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职业规划的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职业规划;就业交流;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中途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085-02

1 概述

为了帮助在校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读书期间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自身定位及学习方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以及大学生们之间特别是校友之间的就业交流,为了大学生在找工前能够了解就业的知识,熟悉就业的流程并且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开发了职业规划与就业交流系统,系统为在校大学生获取职业规划和就业交流方面的知识提供了信息化平台。

2 系统使用流程分析

管理员使用系统前需要验证身份,合法管理员可以发表公告和修改信息等功能,其流程如图1所示。

普通用户通过注册获取到系统账号,其流程如图2所示。

普通用户和管理员一样,使用系统前必须登录系统,验证身份,合法用户才能浏览和查询信息,其流程如图3所示。

3 业务流程分析

会员登录以及使用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内容包括浏览信息、下载资料、查询信息、用户交流、观看视频和自我测试等各个环节。

管理员登录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5所示。

4 系统功能设计

为了促进会员们的自我认识,增加了自我测试功能,使得会员更能认识自我。职业规划与就业交流系统是在对一个学生团体的操作和后台管理员操作两大模块:前台、自我测试,以及站内交流等操作,本系统的详细功能模块如图6所示。

后台管理员操功能模块如图7所示。

5 总结

本文是对职业规划和就业交流系统开发的总结。为了帮助安阳工学院在校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为其找工作提供信息平台,收集和参考了大量文献并进行了充分的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机专业优势,分析和设计了职业规划和就业交流系统,并且在实现后在学校内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动了我校学生的就业,实现了设计预期,同时系统的技术指标也符合需求。本系统实现了模块化编程,对于以后的系统扩展提供极大的方便。本系统达到预期的各项技术指标,实现了预期的各种功能,效果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 邓文达.中文版Dreamweaver8网站设计制作入门与提高[M]. 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6.

[2] 柏松. 中文版 Photoshop cs2 标准培训教程[M].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第2篇

近几年,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许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些职业院校的初次就业率虽然很高,但能找到长期固定工作的学生并不多。据统计,毕业生在一年之内跳槽的达到50%,两年之内跳槽的有75%。笔者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职校生在校学习期间普遍缺乏职业规划。

有数据表明,虽然90%以上的职业院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工作部门,但80%以上还仅停留在毕业前简单地开几场就业讲座上。而且这些讲授式的就业指导,着眼点多是教学生如何面试,如何写简历之类的自我推销术,或者是关于就业形势的空话套话。这种简单的就业指导,要么使学生很短视,只顾及到眼前的就业,要么感觉离自己很远,很难激起他们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进一步思考。正是由于在校期间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教育,缺乏自我认知以及确定的职业方向,许多学生在毕业离校后,要么自视过高,要么妄自菲簿,形成了在社会上不断碰壁、不断摸索、不断跳槽的局面。

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广泛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职业院校应尽快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纳入到常规教学计划之中,并形成系统的、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这方面,高等院校的一些举措值得借鉴。2001年起,湖南大学就开始把职业生涯辅导纳入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向全校推广。该校从大一开始就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有一个理性的自我认识,清晰的自我定位,从而合理规划人生。每逢大学新生报到,该校就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和心理测试,让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准确定位。该校给每个年级配一名导师或特聘专家教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导师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心理倾向,帮助学生选择成才方向。在该校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每一位同学从大一开始就要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并两周上一次职业生涯辅导课。此外,该学院还多方聘请企业界、金融界的成功人士担任“职业导航师”,通过这些成功人士与大学生座谈成功经历,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使湖南大学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赢得了先机。据统计,该校这几年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前列。

尽管职教与高教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笔者认为,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方面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不妨对类似于湖南大学这样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从而探索出一种专门针对职校生,更符合职业院校实际情况的职业规划教育模式。

第3篇

[关键词]高职 职业规划 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刘晓哲(1975- ),男,内蒙古海拉尔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大学生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何方(1975-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北京 10004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082-03

高职教育的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在当前严峻就业压力之下,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显重要。 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与教学模式,加快推进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建设进程。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应时代潮流,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生涯设计,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内外在条件进行测评、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社会特点,根据自身职业倾向,确定最佳职业目标,并为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

在社会形势、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快速发展与变化的今天,对正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的规划与选择对他们今后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建立职业理想;能够使其学会运用科学的手段和工具,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步骤来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增加成功的机会,从而实现个人职业目标与职业理想。

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和学生择业、就业后面临的种种焦虑和困惑,高职院校要从多方面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系统地辅导学生清醒而全面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

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

高职教育在崇尚专业知识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指导学生借助科学的工具对自己做全面的分析和认知,引导学生以社会需求调整就业期望,主动增强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多为十几个学时的短期集中授课,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流于形式、不具针对性,效果十分不理想。也有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咨询活动,但大多停留在经验介绍的层面,极少触及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现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着诸多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规划课程设置缺失。目前专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高职院校很少,即使有相关教育,也仅仅是涵盖在毕业前夕集中授课十几学时的就业指导课程当中。学生在大一、大二学年学校并没有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课程。教学形式也主要是单纯的讲授方式,有些院校偶尔会安排一、二次讲座,或邀请专家作一场报告,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职业规划教育流于形式,难以给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指导。在做论文前期调研时,我们对北京做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几家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普遍反应:学校在职业规划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感觉浮于表面,不能从整个大学阶段统筹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当初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完全理解职业与专业的区别,因此选择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在大学期间,学生不掌握职业设计理论,所以不能有效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准备。

2.学生缺乏对职业规划的意识。职业规划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自我,这在客观上要求学生能自主根据所学专业、所处环境,审视自我,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规划,积极主动地做好知识、技能、心理诸方面的准备,努力去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目前许多学生虽然通过讲座、课程、网络、书籍、活动等媒介知道了“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名词,但大多数学生并未主动去深入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调研数据表明只有三成的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有规划,七成的学生没有规划或者不知道怎么规划。

3.专业化、专职化的师资力量匮乏。目前,职业规划师资队伍专业化、专职化程度不高。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指导,通常都是由从事政治工作和“两课”的人员担任,或由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各系部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兼任,失去了专业性特征。目前大部分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提供招聘信息服务、组织招聘活动、政策解说、应聘技巧的指导以及就业手续的办理等方面,而对学生择业观教育、择业技巧的培训和择业心理的调适等方面存在不足。由于教师缺乏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知识,不掌握先进、科学的指导测评工具,其效果可想而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方伟表示:师资欠缺、学生认识不足、工作量大、人手不够是许多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4.专业化、科学化的职业测评工具缺乏。职业测评是自我认知的重要手段,目前许多学校花费大量的财力从西方引进测评工具,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测评问题的设置有些与我国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导致测评结果缺乏准确性,测评效果并不理想。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路

高职人才培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中心。高职院校应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放在与职业技能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多管齐下,为学生就业打造坚实基础(如图1所示)。

1.合理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分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职业市场变化,科学合理地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需求,分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大学一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导入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让其了解大学与中学的差异,增加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树立规划意识,为制定职业目标打好基础,为每名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档案,记录学生的特点、兴趣、职业能力倾向等方面内容,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二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期。这一阶段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沟通、组织、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对自身的职业技能进一步培养,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通过与社会的接触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地进行修整和完善。大学三年级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期。学生临近毕业,焦点是就业。就业政策、就业环境、求职技巧、就业压力疏导是该阶段重点。这一阶段需要让学生对前两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就业准备是否充分。除了毕业前的就业指导课程外,学校也应引入讲座、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多种元素。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为学生讲解各行业人才要求,组织学生参加招聘活动,进行模拟面试,强化求职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清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韩威介绍过清华的“北斗计划”,该计划囊括了职业课程、职业教练、就业实践、朋辈教育等7个层次的项目,辅以选修课、一对一咨询、职业能力拓展训练等多种方式,利用院校师资的同时,也引入行业资深人士。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在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也列举了学生生涯发展辅导师项目,包括了职业发展研究会、职业生涯促进会等各类学生社团,这些均值得参考借鉴。

2.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基于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的问题,高职院校可借助学生社团组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宣传,开办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等,不断丰富校园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在校园的传播,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可以考虑在这些活动中加入体验环节,增加实践活动,将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一些好的方式,如小型工作坊、团体辅导、社团活动、课程实践环节、学长经验交流会等都可能更加促进学生参与并真正理解。

3.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目前高职院校几乎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而专职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人员数量也很少。北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曾在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高校从事生涯教育的教师被学生质疑最多的便是缺乏社会经验和职场阅历。外聘企业人士指导,又可能存在对学校情况、学生信息缺乏深入了解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北森研究院首席职业规划师朱伦指出:可以加大投入、增加师资力量,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提升现有的师资水平,让他们逐渐发展成为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家,引领学校其他部门、教学单位的教师共同推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机构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规划的系统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不断向专业化发展;另外,通过引进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构建系统化指导体系。个性化、一对一的辅导和咨询是最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方式。职业规划专业度很高,尤其是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但由于资源有限,当前高职院校不可能过多依赖这种方式。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构建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北森生涯研发产品经理、全球职业规划师彭勃指出:各种形式都有优势,但也有局限性。讲座较为松散,缺乏系统性、结构性;课程覆盖面广,有较好的时间和资源保障,能较为系统地传达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理念,但小部分学校只开设选修课,甚至无法进行课程教育;一对一的辅导和咨询是较为恰当的指导方式,但只能针对少数学生在较小范围内开展;职业规划大赛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辐射面大;此外,在线职业规划系统也日益成为关注的教育途径,其优点在于普及面广,学生能自助,解决了教师一部分基础工作。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如图2所示:

5.科学选择测评工具。目前有很多版本的测评工具,在职业测评工具的选择方面,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帮助学生从性格特点、气质类型、职业倾向等各方面对自己加以审视,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了解自身的劣势与不足。这是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

建立系统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高职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前瞻性对策。高职院校推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世界共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高职教育应当采取有效举措,深入研究与实践科学系统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陈良和.高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9).

[2]丁翠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

[3]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5).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通过对主客观条件进行检测、分析、总结和研究来谈规划,是对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个人职业倾向进行目标决策,从而确定出合理的职业目标,并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安排。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能够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正确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困难和阻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二、辅导员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优势及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更是思想教育的主力军。其特点是将管理、服务、教育和引导等多种功能集于一身,其与学生最贴近,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辅导员可以说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佳人选。

1.高校辅导员存在的优势及作用。辅导员是大学生成才路程上重要的引导人。他们通过自身对社会的感悟、思想道德教育经验来教导学生,教会学生为人处事,是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其很容易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惑,作为辅导员通常会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实际情况,从而排忧解难。

2.将职业规划融入日常学生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渗透到每一个教育细节。辅导员需要把大学生面对的职业规划和择业、就业问题融入到思想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职业规划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得到普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其职业规划也逐渐受到教育相关部门以及高校的重视,但其实际普及面还不够广。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相当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常针对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咨询服务工作都设有专业的机构。

(2)缺乏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专业人员。目前,尽管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具备一定专业功底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更谈不上资深的职业生涯规划师。

(3)职业生涯规划安排过程不合理、不规范。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只停留在开设一两门课程、开几场讲座的层次上,往往到学生要毕业时才仓促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2.辅导员参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系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为背景,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还要具备丰富的咨询与辅导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指导学科。

(2)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不足。很多辅导员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仅限于口头传递或者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讲座,职业规划工作开展的力度不够。

3.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主体意识淡泊,自我目标缺失。在高中时期受到应试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教师与父母的指导与建议之下选择了学校、专业,学生很少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或考虑自身的需要。

(2)缺乏职业感性认识。当前,大学生对职业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同学、老师和家长口头的传达,或是互联网、大众媒体等间接渠道,学生无法体会职场的真实形态,缺乏对职业的感性认识。

(3)自我评价与职业期望不符。很多同学求职往往关注用人单位的大小、地域的优劣、薪金与福利待遇好坏的等因素,而不考虑是否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否具备职业发展前景,能否实现人生价值。

四、发挥辅导员的角色优势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引导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与职业目标,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与职业目标。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深刻认识,帮助大学生寻找个人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技能和价值观进行充分了解;帮助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树立职业理想、目标,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观念。

2.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辅导员应在校园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建立激励机制,充分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3.充分发挥第一和第二课堂的作用。辅导员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时要重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作用,为学生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发展平台。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基本要求,更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高校应当充分重视辅导员的作用,将其育人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孟聚才.地方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现状调查[J].职业, 2010, (11x).

第5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素质教育 大学生

一、职业规划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人格、能力、价值观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所处时代和环境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准备时期,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尤为重要。内蒙古财经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就业率,而且可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大学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是教育本体的回归,其本质是塑造大学生的自由个性与独立人格,养成文化自觉,实现完满之人生。素质教育首先应满足大学生本性成长的内在需要,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是获得自我提升的满足感和满意感的过程,是一种愉悦的自我建构的过程,是一个超越与创新的过程。

全面提升个体能力的素质教育必然包括个体宏观把握社会、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及成就自我的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职业成功、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实现作为“人”的幸福与自由,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新时期内蒙古财经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蒙古财经大学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

1.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内蒙古财经大学一直以来都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工作很重视。学校成立专门的就业领导小组,领导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学校的素质教育选修课中也开设了职业发展的相关课程。在学生日常管理上由二级学院和招就处具体负责学生职业指导和咨询工作。从2009年开始,按照教育厅要求,学校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2015年 9月开始,由二级教学单位工商管理学院具体负责《大学生职业生涯和发展规划》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由校招就处具体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教学上使用了新修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和发展规划》课程教材,突出实用性、应用性、可操作性,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主性不强。通过对内蒙古财经大学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和生涯定位,这种情况新生中更为明显。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环节有自我认知、认识工作世界、职业生涯目标决策、制定规划实施方案、评估与反馈等环节。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通过对自我兴趣、性格、气质、能力、价值观的认识,正确评价和定位自己。大部分在校大学生不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模糊,对今后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适合怎样的岗位等认识不够清晰,这些都不利于其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受自己所学专业的影响,而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导致他们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也往往随波逐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树立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但一过程主要依靠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随着相关课程的结束,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热情也明显降低。而让学生主动发展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也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过分依赖,自我成长意识和动力缺乏,影响学生主动发展,也会直接影响高校素质教育的结果。

(2)忽视个性化辅导,与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要求相脱节。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强调个性化教育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职业生涯规划以对多样化个性心理特征作为前提,其本身就是个性化的。学校虽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教育形式单一。低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高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都是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而且多为大班授课,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际操作和调研内容少,更缺乏“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咨询服务。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目前职业规划课无法安排多个课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和方法非常有限,需要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补充。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后,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而且不同特点的学生对指导的需求也各有不同,而学校现有相关指导与服务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3)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对学生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而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求高校要形成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全面系统的推进各项工作。内蒙古财经大学在这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碎片化和衔接不良的问题。虽然学校目前在大一上学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是课程只涉及两个学期,其他阶段出现空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讲座和活动非常少,相关的创业大赛等比赛活动因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生具体实践活动相脱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规划教育的连续性。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要联系学生所学专业,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来进行。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往往是专业教育专注于专业知识理论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关注和指导;学校则比较关注就业率,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轻视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如何将所学专业和自身职业发展有效结合方面,学生能够得到的指导有限。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是高校全体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党政部门、教辅部门、教学部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在工作实际中因缺乏协调机制,导致各部门所做的具体工作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尽管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仍然相对薄弱,亟需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各二级教学部门的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辅导员。因教师数量有限,他们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与所教学生的专业并不完全相符,缺乏系统的职业发展、人才测评、心理咨询等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尚不能为学生提供非常规范的指导。2015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在校生21164人,其中本科生18091人,而从事就业指导的少数老师面对如此数量众多的学生,也无法提供优质的职业规划教育服务。

(5)缺乏对毕业生职业发展回访和总结。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评价上,学生在毕业时能否顺利就业最受关注。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学生的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高低。但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考量不应该以初次就业率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在关注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其就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从这些方面更能反映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长期效果,体现出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

高校进行的素质教育实施于全体学生的整个高等教育学习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理念上也应充分体现全面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活,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培养其自我发展规划的意识,在大二、大三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职业探索经历和体验,在大四阶段与具体就业指导相结合,形成连贯性和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在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式和课内外实践上要相辅相成,丰富多彩,注意加强课程教学效果。在对学生的指导上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辅导,使之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2.整合教育资源,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近几年随着内蒙古财经大学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将原本较为分散的各级各类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已具备成熟条件。在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制度建设方面,校内各部门机构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协调一致。如学校所掌握的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情况就可以作为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考。同时还应该积极利用和开发校外资源,丰富教育形式、拓展教育平台,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学生在进入职场后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体现,将其作为改进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参考。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是实现职业规划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学校需要加大资金、设备、人员和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广泛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教育水平和效果。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心不仅仅是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它是以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为目标,职业规划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内蒙古财经大学对学生的教育也将实现从职业规划――就业模式到职业规划――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正江,马成.论大学素质教育的异化和归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于佳,石浩旭.职业规划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第6篇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加强对自我的分析,使他们更加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让他们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方向,总之,职业规划对于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教师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必须要将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引入会计教学课堂,要科学引导会计专业学生规划他们的未来,将职业生涯规划与会计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中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由于会计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实用性也比较强,而且相对比较容易就业,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学生倾向于选择会计专业。而随着我国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数量在逐年增长,我国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这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

(一)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缺乏学习主动性

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数在初中学习中,文化基础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他们在进入中职院校选择专业的时候具有盲目性。中职院校学生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很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会计专业比较容易就业,有一些学生是遵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会计专业,个别学生是不明白自己的喜好随便选择这个专业。在他们进入中职院校之后,他们对这个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自己并不喜欢,因此,在学习上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必须要在教师的监督之下才能完成学习。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专业的学习上十分被动,无心向学,为了混一张毕业文凭采用的是应付式学习,使得中职会计教学效果不高。

三、职业规划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一)职业规划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我的分析和认识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我,只有了解和认识自我,学生才能够制定出明确的奋斗目标,针对自身知识的薄弱点进行加强学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开设的各项课程中,促进学生全方位提升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会计专业学生为了实现奋斗目标,不仅会主动采取各种手段去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地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他们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以便能从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更加清晰,并且会想方设法全方位地提升自我,使自己的奋斗目标更快实现。

(二)职业规划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增添动力

对于部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他们不愿意花心思在学习上,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和教师,学习态度不端正,严重影响了中职会计教学效果。而做好职业规划的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为谁在学习,就能够在目标的驱使之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尽管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去克服战胜这些困难。

(三)职业规划有利于学生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前社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我国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拔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且认真实施学习计划,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机制所淘汰。

(四)职业规划能够增强学生的考证意识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为了实现个人的目标和证实自身实力,学生就会积极考取会计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考证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会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通过考取不同等级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使得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五)职业规划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中职会计教学当中,能够改变传统会计教学中教师填鸭式进行教学,学生机械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清楚自身会计技能跟企业的实际要求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亲自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中职会计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得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中职会计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

清晰地认识自我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进行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扬长避短;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后,教师还要帮助和鼓励学生掌握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备的两个内容。学生初入中职院校的时候对未来都会感觉很迷茫,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走出迷茫,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如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各类会计证书,为长期目标的实现做好扎实的基础准备;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要让他们明确毕业之后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前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长期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努力奋斗。

(三)中职院校要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

要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就必须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机构,让学生在迷茫时能够有专门的求助机构;其次,学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师资建设,为学生提高更加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最后,学校还要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职业规划工作有计划、有条理、有系统地开展,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加规范。

五、总结

第7篇

关键词:中职生 生涯规划 问题 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我国国内较早进行该领域探索研究的尤敬党、吴大同对生涯规划的定义为:生涯规划是指能让人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确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避免人生的陷阱,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快乐。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众所周知,近年来,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薄以及人才使用一味追求高学历,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缺乏吸引力,多数学生不甘心轻弃考大学的机会,不愿意就读职校,导致生源不但在数量而且在质量方面都出现了较大滑坡,即使在读的中职生虽然就业率居高不下,但就就业质量而言,令人不敢妄言。

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面临时代的变迁和市场进行的不断推进,新的问题不断涌现:

第一、中等职业教育面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不断出现生源短缺现象。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加上我国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考上大学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积压了进入中等教育的生源空间。生源人数的减少,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将变得不可避免,如何保持生源将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第二、中等教育的办学和宣传模式正在被动地作响社会化,走出去将成为新的尝试。

我国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于毕业生传统的就业出路不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走出去的动力和宣传创新性以及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变迁,如何实现现有职业教育的提升和创新,将是中等院校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第三、中等职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欠缺将是系统教学中的一大损失和挑战。

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和推进是不需要遵循现有教学体系,因为现有教学体系大纲与现实需要已经有了很大的距离和脱节。而构成人才培育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对人才结构的培育远远要大于当前应试教育的知识构成体系,作为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规划教育的落伍或缺失不应该被遗忘。职业规划意识引导的重要性远远要大于专业课程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生崖规划课程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培养结果,是知识与人格的完整统一的过程,是教学者与被学者相互作用的过程。职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意识培养的课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生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个人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职生作为直接面向工作岗位接受系统教育的低龄人才,在个人发展方面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对当前只注重技能培养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和必要的补充,有利于中职生的个人规划和职业调整,也是完善现行职业教育的必然。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是突破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就业观念的探索和尝试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没错,任何教育在一定程度或在终极结果来说都是就业教育。所以,就业教育的观念影响了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构成,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结构的架设和教育,教育没有体现人性化,没有照顾中职生作为个体因素的体现,他们同样是整个社会人才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具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同样有权利被关注人生发展全程,所以职业规划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

个人建议:

笔者通过多年在中职教育的工作经历,对职业教育发展,贴别是职业规划的引入有个人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第一、职业规划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尽快纳入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安排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师进行讲授。目前,国家有关职业规划课程主要研究在大学层面,那么如何针对中职生进行开设和研究,也将是新的挑战和课题。

第二、职业规划课程纳入学管内容,职业规划作为一门引导性课程,实践性比较强,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班级和学生管理中不断进行引导和跟进,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这样就要求班主任同样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第三、职业规划作为一门专业性强的课程,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有计划安排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

第8篇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一新生进校后就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方法,课本还是提出了比中学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当然这也是高校该课程有了更多内容和更深的深度所决定的。课程提出了这四个方法:注重学习学科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这四个要求反映了学习高校思修课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方法。结合该课程的要求和学习方法,本文将其与职业规划的要求和发展规律进行基本的思考和探讨。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与思政教育及本课程的关系已经在另文中进行了阐述,本文将不再论述。

注重学习学科理论。教材指出:科学理念,就是的基本原理,就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是构建思修课的理论基础和贯穿课程的灵魂,也是学习本课程要把握的重点。课程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思想道德问题,运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解答。在学习中,既要求学生注意学习和掌握课本中的理论,更要着重把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来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认识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问题。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应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课本中的相关理论和观点也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思考和探索的必学和必备理论和相关知识体系。所以,注重学习学科理论,对于职业规划和课程有机结合同样具有重要指引意义。注重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课程包含丰富的人生哲学等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成果,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注意汲取和把握这些思想成果加强修养、培养素质、提高精神境界。还要求广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所以,与职业规划的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注重联系实际。理论学习只有联系实际,才会生动而具体。课程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的实际,密切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真正领会和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要积极主动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向英雄模范人物(身边榜样等)学习,从实际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职业规划就是联系实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要求必须从实际实践中的学习和探索,不断地完善调整深入,从而走出从容又精彩的人生,使人生实践和职业规划得以统一。注重学以致用。课程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把学习与遵守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课程要求和职业规划的实践都强调学以致用,都注重学以致用。也必须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落实课程的目的,真正实现职业规划的作用。

当然,职业规划的具体方法和实践也有其自身的特殊的方面。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按学习重点与心理特征的不同分成探索期、定向期、准备期、冲刺期阶段,并按照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成长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实施。探索期,目标: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可从三方面努力:转变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多向毕业生咨询就业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尽快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认真学习,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学习,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尽可能全面地锻炼自己。定向期,目标:初步确定就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从四方面努力: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职业规划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思考未来的就业方向,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在课余时间长时期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总结职业经验。增强英语口语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准备期,目标:掌握求职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应着手做好以下工作: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学习撰写简历、求职信,学习面试知识、求职礼仪,掌握求职技能。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加入校友网络,向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等。冲刺期,目标:成功就业。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毕业方向已经确定,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宜着手做好以下事情:审视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就业期望是否恰当,所作的准备是否充分。主动参加就业、创业讲座,积极参加模拟招聘,提高择业技巧。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精心设计制作求职材料,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主动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招聘信息,积极参加招聘活动,落实就业单位。大学生及早谋划,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不仅有利于大学学业的圆满完成,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更有利于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总之,在方法上,课程学习和职业规划的方法上是相通的,也并不存在万能的和绝对不变的方法。

作者简介:张锐(1970- ),男,重庆工商大学学院,研究方向:思政。

第9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对策

根据教育部门统计,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001年为114万人,到2012年达到680万人,2013年更是高达到699万人,12年间增幅达6.13倍多。就业难现象并非一朝一夕,我国毕业生基数大,以往年度的剩余劳动力积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非常严峻。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攻克就业难关,实现理想的关键。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学校长期健康发展、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维护社会繁荣稳定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得到了社会各界学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已经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自2006后,我国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关键字的论文数量大幅上升,研究视角也开始多样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大部分论文的视角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黄林楠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赵辉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等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他们强调个人职业规划不明确是阻碍他们就业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很好的对策。(2)张靖的《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朱福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等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他们指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3)张兴博的《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反思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刘晓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等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解决方案,他们指出大学生在校期间容易形成较高的期望值,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心里承受能力较弱,所以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心理辅导体系至关重要。(4)粟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及对策》,李华平《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困境与出路》等探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出路。

由此可见,我国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学科视域上看,主要集中在管理规划领域,学科视角不平衡,领域研究不够全面。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方法上看,理论研究比较零散,不能形成系统,实践性研究还是很缺乏的。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上看,主要是对国外职业生涯理论的简单介绍与研究,并未能结合中国高校的特色加以改造,起到的实质性作用很小。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在实证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指出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结合笔者自身及周围的实际,给出一个较为切实可行的对策,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早日解决。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明,规划意识淡薄

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689份,回收有效问卷7704份。数据显示超过50%以上的毕业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明,没有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定位,几乎没有做过职业规划或者缺少系统稳健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意识不明确。这一情况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忽视职业规划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也很少关心。绝大部分学生以为进了大学就万事无忧,不能对自己的性格和能力进行理性的评价,不知道自己的爱好、特长,优势,不重视职业实践,对职业缺乏深刻的理解,导致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2、大学生价值取向偏颇

从调查情况上看,本科生期望工作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占调查总人数的75.83%,西部地区只占本科生人数的3.81%;期望工作的单位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12.59%,15.47%和36.70%。

由于受市场观念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当下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对自己职业规划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没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普遍认为只有经济发达的地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没有为基层为祖国服务的责任感,他们不愿意去小单位、小城市。在考虑是否进入一个企业时,首先考虑是否国企、事业单位,待遇如何、地域是否好等等。青睐“北上广”不去“新西兰”等等这些负面的声音也充斥在我们周围。他们内心有着很高的职业理想,做着天下任我行的美梦,职业规划期望很高,就业时急功近利,不管自身条件是否符合,只看重最好的岗位,盲目的加入“公考”大军。总之,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更倾向与务实主义和非理性的功利主义,很多大学生都不能理性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

3、高校提供的职业规划指导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据调查发现,约有44.15%的本科毕业生学院没有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这一现状说明,高校对学生进行的职业规划工作还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高校课程结构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指导严重滞后、指导形式单一,师资队伍水平低,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够重视。就业指导的满意度和有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虽说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但是机构工作人员很多只是考取资格而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表面形式,轻实际内容。同时我国现在的职业生涯辅导仍然侧重于就业安置,辅导工作主要是对毕业生进行突击教育,辅导的内容也很局限,主要就是指导同学了解就业信息,编写自荐材料,提高就业技巧等方面。这种快餐、促销式的职业辅导与“发展性的职业辅导”模式相差很远,只重短期效益,而轻全程规划。

4、不同学科间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差距较大,就业职位满意度低

通过分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职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情况调查显示,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不同学科间差距较大。全校共有20个学院参与问卷调查。紧密相关度最高学科门类为汽车工程学院(83.76%),紧密相关度最低学科门类为政治与行政学院(14.67%)。同时只有45.77%的本科毕业生对企业所提供的就业职位持满意态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人职匹配”。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高考后,未能对自己和周围环境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只要找到能录取的学校、科系、便草率的签下自己的一生,等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所学非所用,所乐非所适,所愿非所能”;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标准与学校的评价体系存在很多矛盾的地方。高等教育的办学现状未能及时公布,导致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不能很好的掌握数据,研究判断就业形势,从而很难实现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与职业对接。

三、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应树立职业理想,理性规划,提高职业规划的能力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所以大学生自身的改变至关重要,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清楚的认识自己,才有可能抓住机遇。

大学生首先要有一种规划意识,树立职业理想,进行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即通过相应的测评体系对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技能等进行测评,这也是一种自我剖析的过程,同时也要分析内外环境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影响,从而理性规划,设置合理的期望值,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其次制定行动计划,在大学期间我们要主动培养自身能力,打铁还需自生硬,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

2、高校要健全服务机构,发挥职业规划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对于高校,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服务水平是关键。目前有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只是起到“临阵磨枪”的装饰效果,因此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注重实际效果。现在几乎很多高校都只是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选修课程,众多专业一起教学,教学效果很不好。所以科学设置课程,加强学科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需要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的成功建设是这门课程很好开展的有力保证,所以打造师资队伍,实施专业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3、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高校首先应该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听取企业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毕业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意见,建立与企业评价体系一致的学生考核体系。同时企业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以岗位的实际需要设定招聘的门槛,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其次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与大学生就业适度挂钩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调整方法,避免高校专业重复设置和资源的浪费。

4、五位一体,多方合作,相互促进

政府层面,主要是从大的宏观环境出发,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制定有力政策,建立专业性组织,合理配置资源。用人单位也同样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高校联合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另外,家庭要转变观念,不能一切“包办”,学会放手为学生提供保障。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时代需要正能量,主流媒体应该对社会的现象给与客观的评价。

四、总结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个系统的工程中需要政府尽职,需要高校尽责,需要大学生转变观念、理性规划、提升能力,也学要企业的配合,家庭的参与,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同时也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向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尹成基.2012年就业和社保情况以及2013年工作安排[EB/OL].新华网.http:///fortune/2013-01/26/c_114506092

[2]李名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杨书良.大学生素质与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程社明.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

[6]文学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