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04:00:24
导语:在特殊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教学特殊性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合性教育模式。作为特教学生来说,教学特殊性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每一个特教学生,使每一个特教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每一个特教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教学特殊性只有最大限度的适应特教学生差异,满足各类特教学生的教育需要,才能使特教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
2、教学特殊性是特教改革的发展趋势特教改革中提出:“时展,从教育科学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现状的比较来看,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建设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殊要求,不能适应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进而也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基于如此,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的以特教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单调的集体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特教改革的需要,开展特殊性教学方式是特教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原则特殊性
特教学生特殊之处在于自身条件限定了他们各种特殊需要,所以特教老师在教学原则上存在以下特殊性:
1、耐心原则特教老师比普教老师更要有耐心。现在孩子难交是普遍问题,可是针对特教孩子,更需要加倍的耐心才能将教学工作做好。特教学生由于其先天或后天事故,生理或心理处于一种病态的反复之中。比如:自闭症孩子就需要不断进行重复性训练。因此,特教老师要拿出比普教老师多得多的耐心去理解、关心和呵护他们。并不是简单的以生为本就能解决教学问题的,因为特教对象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心理世界,而不变的坚守和超常的耐心成为我们拉近与他们之间距离的基石。
2、宽容原则宽容包含尊严,而不单单只是同情。作为特教学生来说,先天的不幸已经很痛苦,你强加的同情心会让他们觉得是在怜悯自己,让他们极易产生自卑、自闭、丧失信心、厌学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可能做也伤己伤人的极端事情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宽容他们的不足,宽容他们的错误,在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3、爱心原则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份爱心事业。而相较普教老师,特教老师需要在教学上付出更多的爱心。只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感才能真正设身处地为特教学生着想,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支撑起每一个特教学生学习的信念和动力。
三、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实践特殊性
特殊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结构流程与普通教育有很大不同,所以在教学实践上存在以下特殊性:
1、教学践行更细由于特教学生相较普通学生心思更敏感、更脆弱,所以需要特教老师观察更细。需要从他们面部表情、行为举止,乃至一个小手势的细微变化,来观察学习效果好坏,以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每个特教学生都存在行为差异性,不能照本宣科,学,需要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特教学生心理需要,帮助特教学生塑造并完善人格。
2、教学践行更微特教学生也有优点,对于特教学生长处,作为特教老师要给予褒赞和勉励,对于特教学生缺点不可放大看,更需要缩小比例看,因为其缺点有可能是其先天造成。所以在教学上特教老师要对于特教学生身上缺点要比普教学生看得更微不足道,这样可以保证积极健康的心态给予特教学生更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环境。
首先,要求教师要注重学前儿童内在美。学前特殊教育观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发现学生内在美,而不是仅仅追求学生的外在表现。传统的学前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成绩和儿童个体提醒等方面的情况更加重视,而忽视儿童心理追求和思想变化方面的情况,使得儿童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于是很容易造成儿童心理问题。而蒙台梭利教育观要求教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深入学前儿童心理,关心和关爱学生。学前特殊教育观念要求教师要发掘儿童心理和心灵变化需求,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让儿童能及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认知观。教师要发挥传统美德,将教育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并且决定着自己事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教师要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二、蒙台梭利学前特殊教育观念教师要充分开发幼儿“内在生命力”
(一)发现学生内在潜能
蒙台梭利特殊学前教育观念,对当代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着当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长久发展。针对蒙台梭利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内在美,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全面帮助幼儿认识自己。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由于幼儿长期被家长关心和呵护着,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很容易被奴化,并且儿童自主活动时间少,自主意识差。因其自动性和创造性都被压抑,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心理和心灵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且对未来儿童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发现当前幼儿心灵世界存在的“美”,尤其是特殊儿童其他方面存在的特长。著名的周婷婷博士,一岁时因为发高烧而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导致其双耳失聪,成为重度听力残疾儿童。但是她的父亲却没有放弃婷婷,反而下定决心帮助婷婷树立自信心,让婷婷再次树立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父亲周弘从来没有放弃,失聪前期,周弘帮助婷婷进行语言训练和智力开发,只要周弘发现女儿有一点反应就会很高兴,并且决心也更大。最终在周弘的努力下,婷婷渐渐恢复一点听力,并且在婷婷三岁时,意外的开口说了一句话,并且学习了很多汉字。后来婷婷能和同龄人一样健康成长,接受教育,走上博士之路。由此可见,蒙台梭利的“教育治疗”就是要坚持培养每一个儿童,不管其是否正常,即使身体有疾病,教师也应该让特殊儿童得到基本的尊重。良好的引导教育对儿童成长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开发学生内在潜能,让儿童看到生活的希望。
(二)积极鼓励学前儿童
激发儿童的内在潜能的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特长,增强学生自信心,积极鼓励儿童进行自主创造和发挥其想象力是全面发掘和展现儿童特长的最有效途径。儿童教师要正确学习和掌握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观念,吸收“教育治疗”中的精华,并且结合时下儿童发展特点,将教育与天性相结合,全面发展儿童阶段的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天性,每一个儿童都会有其与生俱来的天性,这主要是受到DNA遗传因子的影响,但是儿童成长的后天环境和所接触到的人,对儿童成长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儿童阶段学生都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接受一些外界事物,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搭积木;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有的学生喜欢画画等等。并且儿童阶段的学生还具有另一个特点,根据对某学校调查发现,只要课堂上有一个学生回答出正确的问题,其他学生就会应声附和,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学前教师主要以游戏为中心,教学场地不是在教室内,因此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儿童完成游戏任务,并且让儿童画自己学习,鼓励和提升自主性,让学生能达到独立自主和自我管理意识,逐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并且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全面激发学生潜能。
(三)帮助构建心理和心灵世界
学前儿童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深受所接触的人和事影响,在家中,家长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港湾,要坚持正确的引导,多鼓励和帮助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但是家长不能一味的满足儿童提出的任何要求,要严格要求孩子,并且做到以身作则,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感染儿童,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校教师要发挥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尤其是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传统美德,关心、关爱每一个儿童,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儿童身上具有的气质和特长,并且为儿童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利用游戏让儿童更好的理解团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懂得关心和关爱身边其他的同学。家长和教师都要为儿童营造一种和谐的成长氛围,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一改传统学前教学的面貌,使得学前教育走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结束语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合性教育模式。作为特教学生来说,教学特殊性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每一个特教学生,使每一个特教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每一个特教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教学特殊性只有最大限度的适应特教学生差异,满足各类特教学生的教育需要,才能使特教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
特教改革中提出:“时展,从教育科学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现状的比较来看,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建设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殊要求,不能适应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进而也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基于如此,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的以特教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单调的集体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特教改革的需要,开展特殊性教学方式是特教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原则特殊性
特教学生特殊之处在于自身条件限定了他们各种特殊需要,所以特教老师在教学原则上存在以下特殊性:
1、耐心原则特教老师比普教老师更要有耐心。现在孩子难交是普遍问题,可是针对特教孩子,更需要加倍的耐心才能将教学工作做好。特教学生由于其先天或后天事故,生理或心理处于一种病态的反复之中。比如:自闭症孩子就需要不断进行重复性训练。因此,特教老师要拿出比普教老师多得多的耐心去理解、关心和呵护他们。并不是简单的以生为本就能解决教学问题的,因为特教对象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心理世界,而不变的坚守和超常的耐心成为我们拉近与他们之间距离的基石。
2、宽容原则宽容包含尊严,而不单单只是同情。作为特教学生来说,先天的不幸已经很痛苦,你强加的同情心会让他们觉得是在怜悯自己,让他们极易产生自卑、自闭、丧失信心、厌学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可能做也伤己伤人的极端事情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宽容他们的不足,宽容他们的错误,在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3、爱心原则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份爱心事业。而相较普教老师,特教老师需要在教学上付出更多的爱心。只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感才能真正设身处地为特教学生着想,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支撑起每一个特教学生学习的信念和动力。
三、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实践特殊性
特殊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结构流程与普通教育有很大不同,所以在教学实践上存在以下特殊性:
1、教学践行更细由于特教学生相较普通学生心思更敏感、更脆弱,所以需要特教老师观察更细。需要从他们面部表情、行为举止,乃至一个小手势的细微变化,来观察学习效果好坏,以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每个特教学生都存在行为差异性,不能照本宣科,学,需要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特教学生心理需要,帮助特教学生塑造并完善人格。
2、教学践行更微特教学生也有优点,对于特教学生长处,作为特教老师要给予褒赞和勉励,对于特教学生缺点不可放大看,更需要缩小比例看,因为其缺点有可能是其先天造成。所以在教学上特教老师要对于特教学生身上缺点要比普教学生看得更微不足道,这样可以保证积极健康的心态给予特教学生更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环境。
美国残障学生所获得特殊教育服务,需要经过个别化教育方案(IEP)工作小组的测评。美国已经建成IEP测评体系,有明确的测评流程和方法。这对我国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特殊教育;测评体系;测评流程和方法
众所周知,要满足残障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首先应对残障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进行测评。美国是如何对残障学生进行特殊教育服务测评的?测评机构有哪些?测评的流程是怎样的?美国特殊教育服务测评体系有何值得借鉴之处?考察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一、美国特殊教育服务的测评机构
美国1973年《康复法案》(RehabilitationActof1973)第504条规定,残障学生有资格获得课堂上的调整。家长可以向学区或学校提出按照第504条规定对孩子进行测评的要求。1975年通过的《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也明确要求“确保所有残障儿童都能获得免费与合适的公立教育,免费与合适的公立教育必须向残障儿童提供能够满足其独特需要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如果学生需要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则由学校组织个别化教育方案(IEP)工作小组对学生进行正式测评。什么是IEP呢?在美国,学校会为每一个被认定具备接受特殊教育资格的学生制订一份针对其残疾情况的教育方案,简称IEP,其全称是IndividualizedEducationProgram,字面意思为“个人教育方案”。IEP只有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才有,普通学生没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美国也有专门的医疗机构对残障学生进行残疾等级的鉴定,但具体到残障学生在学校能接受怎样的特殊教育,则需要IEP工作小组来确定。我们在美国多所学校进行参访时,学校相关负责人也都无一例外强调了IEP工作小组在评定学生所能接受到的特殊教育服务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IEP工作小组并非一个官方的机构。IEP小组的成员可能包括:测评学生的家长、至少一名普通教师(如果该学生在普通班就读)、至少一名特教教师或能够提供特殊教育的人员、一位学校行政人员、地方教育主管机构的代表;一名能解释说明鉴定和评测结果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的专业人员、由家长或校方指定的具备特殊专业知识的人员,如需要,被测评学生也可加入测评小组。其中,地方教育主管机构的代表,通常也就是学区相关负责人,往往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参加该会议。
二、美国特殊教育服务的测评流程
在美国,孩子是否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接受何种特殊教育,需要经过IEP工作小组的测评。我们在洛杉矶参访当地学校时,有机会接触到洛杉矶联合学区负责特殊教育的官员,他们向我们介绍了洛杉矶联合学区实施特殊教育服务所遵循的流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的步骤:提出测评要求;测评;制订并实施个人教育方案(IEP);IEP复评。
(一)提出测评要求
家长、监护人、老师、其他校方人员及社区人员如认为某个孩子需要特殊教育服务,可以要求对孩子做特殊教育的测评。要求应以书面的形式交送学校的校长。学校收到测评要求之后,须在15天之内给予回应。如果学区决定孩子适宜做测评将会下发通知,如果学区认为孩子不适宜做测评,也会下发通知。家长可以决定是否对学区的决定提出上诉。如家长同意对孩子进行测评,学校将在家长签名后的60天内完成测评并举行IEP会议。如果家长拒绝签名同意或不予回应,学区可要求一次法律听证来向法官要求取得许可举行一次非家长同意的初步测评。不过,根据学校和学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学校都会尽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二)测评
测评工作包括对个人的测验,对孩子在学校的观察,访问孩子和在学校接触的校方人员,复阅学校的记录、报告和功课采样等。测评的过程会考虑多种因素,如:要对测评对象被怀疑有残障的有关方面全部加以测评,测评小组中至少会包括一位熟悉测评对象的残障领域的专家,测评的语言和方式要和孩子相适应,必要时会请一位合格的翻译人员来协助测评、测评所使用的材料和程序要不含有种族、文化和性别上的歧视等。此外,父母也可以自费使用学区以外的合格的测评人员(独立测评人),将测评结果提交IEP会议加以考虑。父母如对学区的测评不同意,也有权利要求学区来支付对其孩子进行独立测评的费用,但学区也可以同意或举行法律听证来表示原来的测评是正确的从而不承担此项费用。
(三)IEP的制订和实施
测评对象经过测评后,将会召开一次IEP会议。如果IEP小组的成员缺席会议,还需要有家长的书面同意。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将会产生针对测评对象的一份个人教育方案(IEP),该计划是一份书面文件,内容包括测评对象在学业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所需要的特殊教育服务等。在决定测评对象的分班时,IEP小组需要确定分班是最少限制环境下的分班,即尽最大可能让孩子与非残障儿童一同接受普通课堂的教育。除非其残障十分严重以致在普通课堂里即便使用各种辅助服务也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才会将其分配到独立教室(特别班级)或是别的学校。按限制从低到高来分,学校可以分为普通教育学校中的普通班级、普通学校中的独立教室(特别班级)、特殊教育学校或中心、非公立学校、家中或医院。
(四)IEP复评
对正在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学生来说,每年至少要举行一次IEP会议以决定IEP是否符合该生的需要。此外,根据需要每三年还要举行一次复评。应家长书面要求,学校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举行复评。除非经学区同意,复评每年不得超过一次。
三、美国特殊教育服务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坚实的法律保障
美国在1975年《所有残障儿童教育法》的基础上,于1990年通过的《残疾人教育法》以及之后在1997年通过的《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和2004年的《残疾人教育促进法》,都为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法律要求各州要为3至21岁的残疾人提供免费与合适的公立教育。美国将特殊教育对象分为13类:学习障碍、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听觉障碍、肢体障碍、视觉障碍、聋—盲障碍、自闭症、创伤性脑损伤、发展迟缓以及其他健康损害。相比较于英国在《残疾学生及特殊学校规则》中规定的10种以及我国在《残疾人分类及分级》中提出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7种残疾,美国对残疾人的分类更细,更具体。最重要的是,美国这种借助法律干预推动教育发展的做法,对其残疾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有学者指出,我国教育活动中众多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最终都可以还原为政策和制度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缺乏法律措施对相关部门、组织、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有关。美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的相关立法无疑对我国制定并颁布《特殊教育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细致周到的特殊教育服务提供方式
拥有健全的法律保障是美国特殊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美国在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具体实施层面,其人性化的、细致周到的设计也非常值得借鉴。美国教育部2015年向国会提交的《残疾人教育法实施情况第37次报告》就将“禁止歧视”的要求放在了报告的首页。各个地区也在提供特殊教育服务方面进行了非常人性化的安排。比如我们接触到的洛杉矶联合学区就有专门为家长提供的非常详细的《特殊教育服务家长指南》,对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周密的解答。我们了解到,每个学区内的学校往往建有种类和数量不同的资源教室或独立教室来为学区内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服务,有的学校会专门为自闭症或是有听障的学生建立独立教室并配备专业教师。这种分配特殊教育资源的方式既能满足不同类型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学生的需要,又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如果一个孩子在学前被认定有残疾,这个孩子就可以到专门的特殊教育中心接受免费的指导和介入服务;如果是在学龄段被认定有残疾,其所在学区就会根据其残疾类型和情况将其划分到学区内可以为其提供合适教育的学校。如果有残疾学生在学区内的公立学校无法得到合适的教育,学区有义务为其在学区内或学区外找到能提供合适教育的公立或非公立学校并支付相应的费用。如果学区不履行义务,家长还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要求学区履责。美国特殊教育服务在具体操作方面的设计,考虑到了很多的细节和情形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三)专业、敬业的特殊教育从业人员
美国教育机构对于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和专业人员有严格要求,专业技能资格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州颁发或承认的证书、执照。在我们所参访的学校,我们注意到每一个有IEP的学生都有一份表格,每天其任课教师、特殊教育教师都会根据其IEP对该学生相关方面的表现进行记录和打分,工作非常细致。教师在对待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方面也都表现出极强的耐心和爱心,这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经过了解,在美国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比普通教师的收入虽然高一些,但也高之有限,这也更凸显出他们的可敬之处。在我们与学校和地方学区的交流过程中,他们也会提到配备足够的专业特殊教育人员和辅助人员对他们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就我们所观察到的情形来看,我们所参访的学校都是按照要求来配备专业特殊教育人员和相应的资源教室的。对比之下,能否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的特教从业人员,对我们即将开展的随班就读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不断增加的经费保障
在普通学校实施融合教育,为需要特殊教育服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教学支持,为学校配备具备特殊教育师资以及相应的资源教室,所有这些都需要充实的经费保障。在美国,特殊学生在学校接受特殊教育所需要的费用,通常由学区来承担。当然,联邦或州政府也会有专门的经费下拨,如我们这次参访的费城的一所州特许学校,其经费就是由州政府直接下拨的。我们还了解到,很多学校,特别是接纳残疾症状比较重的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来自学区或州政府的拨款并不足以保障支出,这时学校或机构就会通过募捐或慈善机构自行筹措所需的资金。事实上,这些年来美国对特殊教育的投入一直在增长,美国教育部的IDEADataCenter网站上公布的历年来美国各州在特殊教育方面的投入数据也都可以印证这一点。即便是在向学校拨付特殊教育相关经费时,美国也保持着其一贯的“斤斤计较”的特点。通常的做法是,学校需要对学生接受特殊教育的具体项目和具体时长进行详细的记录,而学区则依据记录拨付相应费用。每个学生的IEP不同,学区为其支付的费用也会不同,具体拨付的费用常常会精确到小数点以后,这种既增加保障力度、又细化拨款要求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五)来自学区的服务和支持
美国的学区大都下设负责特殊教育的部门,其职责主要是为学校提供特殊教育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如学校有时会因为与家长沟通困难寻求学区的帮助,或因为学校提供特殊教育的设施或师资问题需要学区的支持等。就特殊教育而言,学区最主要的职责是将接受特殊教育学生所需的经费及时拨付到学生所在的学校或机构。当然,如果学区对学校提交的报告存疑,学区也会要求学校进行解释或作进一步调查。此外,美国以立法的形式具体规定了从事特殊教育职业的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资格,专业人员及辅助人员必须具有州政府颁发或承认的证书、执照或登记在案能满足从事教育服务所要求的其他条件。学区一方面会要求学校为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配备符合要求的专业教师和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也会为这些人员提供所需的专业训练。
作者:刘振 周秋红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督导室 江苏省南京市聋人学校
参考文献:
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懂知识,会运用,动手操作能力强,善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此,很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校内校外实习等社会实践的方法来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育人的角度来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思考实践育人品牌的塑造。
关键词:
应用型;实践育人;品牌塑造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众多高职院校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各自的专业设置和办学特点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具体实施办法。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的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既懂专业又擅长实际操作的专门人才。十报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特殊教育队伍建设。《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16]47号)的第三部分提出,要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包括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接受教育的需求,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以上这些是特殊教育、残疾人事业发展相关专业发展的机遇。据统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开设儿童康复专业的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郑州师范学院、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开设康复治疗学的有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100多所高校。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儿童康复专业为例
(一)儿童康复专业的特点
儿童康复专业具有教康结合以及医教结合的特点,即教育和康复相结合,医学和教育相结合。通俗点讲,也就是毕业生通过3年到4年的学习,熟练掌握教育学、医学、康复学等方面的知识,应用所学的相关技能,服务特殊儿童,让特殊儿童逐渐康复。因此,为学好儿童康复专业,并在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该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残疾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该专业毕业生需要有较强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康复专业的毕业生还需要具有人文精神,懂得人文关怀,具有大爱情怀,善于理解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需要,并经过努力满足其需求。
(二)儿童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成绩
儿童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十多年来,坚持医教结合、立足儿童康复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教师+治疗师”的人才培养定位,取得江苏省品牌专业项目、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江苏省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等专业建设成效。
三、实践育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四大职能之一。实践育人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是育人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育人为创新教学方式变提供借鉴和启发。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落伍。跨学科人才培养需要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实践教学对于儿童康复专业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儿童康复工作者应该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学习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有的时候可以作为第一课堂来开展,有的时候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学生只有动手操作了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碰到的问题。实践育人过程是学以致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残疾人康复主要包括有教育康复、医学康复、社会康复三种形式。教育康复是通过教学帮助特殊儿童逐渐康复的有效方法。在特殊儿童康复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应到医学方面的知识。单纯靠课堂学习医学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文科的学生更需要课外的实践操作才能理解并掌握医学方面的知识。残疾人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融入社会,能够正常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社会康复。因此,儿童专业学生还需要学习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懂得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事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从广的意义上讲属于残疾人社会工作,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就需要熟悉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有些是相通的,可以从书本上学习,但是理论知识需要实践的检验,社会工作作为国外的舶来品专业,其理论知识更需要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仅靠书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亲自去实践操作才行。除了以上所说的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知识,在实践中还能学到将来从事工作所必须的心理学、管理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实践育人过程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加深了解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过程。美国大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学习之余参与社会实践本身就是受教育的过程。学生到特殊学校和康复中心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一方面可以直接接触到残疾小朋友,另一方面可以用所学知识,所具备的能力为他们服务。活动的过程还会感知残疾人生活的艰辛,耳濡目染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博爱精神。总之,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和弱势群体打开了一扇窗,可以说每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说是活生生的励志教育课。实践育人可以将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并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培育新时期“好学生”。除了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之外,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实践育人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和教师双方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收获,或者是自身技能的提升,或者是理论假设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或者是丰富观察问题的视角。指导老师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努力,争取机会带着学生一起进行志愿服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和成长导师。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育人品牌塑造的探索
(一)“殊博汇”:关注特殊人群、传承博爱精神、汇聚正能量
“殊博汇”是康复科学学院多年来实践育人的成果的凝练,也是志愿服务的特色和品牌。“殊博汇”由康复科学学院团组织实施专为特殊人群汇聚博爱能量的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高校专业和人才优势,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暑期及每周固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特殊人群提供志愿服务,为地方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专业支持。以实现残疾人社会融合为目标,将地方组织力量与高校专业优势相结合以形成联动机制,青年志愿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新老志愿者接力、与助残对象结对”的服务模式,深入社区残疾人家庭,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功能评定、康复计划制定与实施训练等系列专业服务。
(二)“暖阳公益”:送知识,送服务,送教育,以实际行动推进融合教育
暖阳公益是南京特教学院一支由学生自发组成、非盈利性质的公益团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暖阳公益一直致力于推广平等、博爱、融合的特殊教育理念,培训专业志愿者,通过暑期夏令营、宣讲会、体验日等方式宣传特殊教育知识,推广融合教育理念,让当地特殊儿童走进普通小学,走进日常的课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宣传特殊教育精神与正确的残疾人观,达到推进当地融合教育的效果。
(三)品牌塑造的过程及意义
实践育人品牌是育人的成果的总结和凝练,有助于实践育人成果项目化,品牌化,从而有助于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育人品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过程,是培养懂社情、国情、民情,做人做事接地气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高飞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莫玉婉.大学跨学科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4(2).
国家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讲,残疾人群与普通人群在教育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还是在教育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1特殊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特教学校分布城乡差异比较大。目前,我国乡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但乡村地区特教学校数量仅占5.50%,50%以上的特教学校集中在大城市地区,特教资源基本聚集在大城市地区。农村残疾学生去特教学校上学,则大多需要住宿。尽管大多数残疾儿童也享受国家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但远远不足以支付残疾学生上学所需支付的费用,不少家庭因贫困无力支付学生的教科书费(例如盲文、大字版教材成本都很高)、辅助用具费(盲版、盲笔、盲杖、盲文打字机等)生活费、住宿费、交通费等,造成一部分残疾儿童因贫失学。中西部特教学校建设仍难以满足残疾学生需求。2007年,国家实施的“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基本保障了30万以上人口的县有1所独立设置或综合类的特殊教育学校,但目前仍有589个人口在30万以下的县没有特殊教育学校,属于特殊教育资源“空白县”,这些地区的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面临很大的困难。随班就读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不足。目前至少有一半在校残疾学生是在普通学校就读,但由于我国特殊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基本上投向特教学校,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严重缺乏经费。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学生,其教师需要培训,教育教学环境需要适当改造,需要建设提供教学干预和康复的资源教室等,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此外,随班就读普通学校特殊教育教师资源极为缺乏,很多普通学校无法配备具备特教知识和技能的特教教师,且缺乏相关专业支持。
1.2特教教师数量少,负担重,待遇低国家至今没有制定特教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许多特教学校教师教学负担重,且严重缺编。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75.6%的特殊教育学校提出教职工数量无法满足日常教育教学需要,导致有些学校不能开足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的课程。当前,特教学校招收的学生残疾程度越来越重,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相应的待遇却未提高。1956年,《全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事业工资改革的指示》提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享受“基础工资+职务工资”15%的特教津贴。直到上世纪80年代,特教津贴工资可以占到教师工资总额的12%左右,对稳定特教师队伍起到很大作用。但该项政策50余年未做调整。2006年教师工资结构改革后,教师的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所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下降,15%的特教津贴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也降至4-6%左右,特教教师平均每月仅能增加200-400元左右,远不能体现出特教教师付出的辛劳。此外,大量在普通学校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未得到相应津贴或补助。
1.2经费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有待完善特殊教育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但特殊教育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财政投入仅为0.46%,比例仍然偏低。我国台湾地区比例则达到4-5%,发达国家比例更高。2006年美国联邦政府拨给各州的特教教育资助从1977年的不足2.5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50亿美元,及至2006年的120亿美元,这些经费还不包括各州投入的特殊教育经费*2011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财政投入提高到76.7亿元,但特殊教育经费主要投入给了特殊教育学校,而接纳了52%在校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普通学校却没有获得相应特教经费支持,国家特教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
2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简称《提升计划》)。针对当前特殊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升计划》提出了三大重要任务,一是提高普及水平,特别是对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二是加强条件保障,重点是保障特教学校正常运转和提高办学水平;三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重点是建立完善的特教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随着《提升计划》的实施,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将会进一步扩大,县(区)级特教学校运转困难的问题上也可以得到解决或缓解,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必将会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的教育质量。此外,《提升计划》中设立的一系列项目如“医教结合”实验项目、对薄弱特教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等也能提高特殊学校招生能力,有效提高特殊教育的整体教育质量。因此,《提升计划》对整体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国家各个相关部门广泛沟通和协调后才能真正落实,因此还需要出台针对性政策或专项项目才能保障《提升计划》中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2.1设立国家级全纳教育实验改革基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要“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但缺乏政府层面推进全纳教育的具体举措和规划。全纳教育是特殊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世界上许多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大力推进全纳教育的发展,我国政府也签署了《残疾人权利公约》,承诺消除普通教育体系中对残疾儿童的教育歧视。但从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看,普通教育体系对残疾人的入学歧视仍然存在,近5年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人数比例也逐年下降。如果国家在不采取确实的行动,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人数还有可能继续下降,会严重影响基本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为了扩大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规模,提高质量,确保全纳教育在中国得以健康发展,国家应该适时设立国家全纳教育实验区。因此,建议选择2-3个县或区设立全纳教育实验改革区,推行无排斥、无歧视的全纳教育理念,加快构建普特融通的教育体系,以便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奠定基础,也可以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残疾人政策的一些指责,为世界全纳教育的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
2.2推进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制度残疾和贫困往往交织在一起,一个残疾孩子可以拖垮一个家庭。很多残疾学生来自于贫困家庭,这些家庭通常因为无法支付学生食宿费或交通费或教材费等不得不让残疾孩子辍学在家。因此,为更好地保障残疾人获得教育,有必要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分阶段实现残疾人免费教育的目标。首先,尽快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和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同等对待)教育全免费,即免学杂费、教科书费、文具费、食宿费、交通费等,适当补助残疾学生的辅助设备、用具等费用,以便减少残疾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为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所承担的经济负担。其次,残疾人高中教育已经被纳入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应逐步实施高中阶段残疾人教育全免费。第三,逐步实现残疾儿童学前阶段免保教费和食宿费。第四,逐步实现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加补助政策,即免学杂费、补助食宿费和就业保障费。第五,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免学费政策,并使残疾人大学生人人享有助学金。
2.3在特殊教育资源“空白”县设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2007年,国家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基本保障了30万以上人口的县有1所独立设置或综合类的特殊教育学校。但目前全国仍有589个人口在30万以下的县没有特殊教育学校,其中绝大多数位于中西部地区,是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最薄弱的地区,依靠本身的力量很难完成《提升计划》中规定的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0%,属于特殊教育资源“空白”县。为了推动该地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在这些地区改造普通学校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不仅可以接受中重度残疾儿童入学,还可以为当地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和随班就读教师提供咨询、指导、培训以及直接教学服务。
2.4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1956年《全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事业工资改革的指示》指出,“盲聋哑中、小学的员工,除按中、小学工资标准分别评定外,对教员、校长、教导主任还应按评定之等级工资,另外加发15%,以表示鼓励”。国家又于1989年重申,盲、聋哑学校的教师、校长、教导主任发给本人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的15%的特教津贴费。直至上世纪80年代,该项政策确实提高了特教教师的吸引力,15%附加工资可以占到教师工资总额的12%左右,对稳定特教师队伍起到很大作用。该项政策50多年未做调整。为了稳定特教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特教教师职业,建议提高特教教师津贴费由15%提高到50%以上。此外,建议为残疾人中职学校和残疾人高等特教学院特教教师提供专项补助;为普通学校承担特教岗位的教师提供专项补助;为送教上门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交通补贴。
本次实习工作为期三十五天,共分为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我们根据分好的四组下到各个部门各学习一天,第二阶段集中培训,第三阶段根据自己的意愿深入到部门学习,机构领导为我们考虑的很周全,这一时间上的分配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启蕊,了解特殊教育,能够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特长,完成实习工作。
第一阶段的实习工作让我感觉到很迷茫,因为我并不是一个特教专业的学生,对特教知识懂得太少,不知道从何去入手,在各个部门学习的时候感觉离我们社工太远了,不知道怎么去用社工知识和特教知识去结合运用。这个问题整整困惑了我一周,直到廖老师的那些话才解开了我的迷惑,感谢廖老师那些肺腑之言。
带着第一阶段实习中的问题进入了第二阶段的集中培训,把不懂的问题放在了这一阶段重点去学习,不仅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学到了很多很多的新知识,在这一阶段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比如什么是iep,iep的制定与实施,如何备课和听课,如何驾驭课堂,还有脑瘫的定义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对其的作用,等等一些模块的学习让我们逐步感觉离特教越来越近,虽说讲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但是这些离我们很近,都是最实用的,老师说过特殊教育不是一两天能够说清的,也不是一两个月能学会的,没错以后的路还很长,还靠自己的努力去学习,我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更加理解了特殊教育,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通过一周的学习,终于轮到把理论得到实践的时候了,我很有幸的在第三阶段被分到了职教部,在这里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和崔老师每天都负责带学生去社区,参加社区之家的活动,虽说每天都是重复的,但是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做人的道理,还是居家的方法。我觉得每天都在做同样的的事,但是能做好那才是最重要的,才是一种收获。在启蕊的一个多月里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带着同一个人,或许会有些单调,但是特殊教育不可能有太多的色彩,因为他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当培训结束后我的工作安排就一直固定没有改变过,早上八点到班级配合班主任老师给孩子测量体温,八点半出发带三个孩子去买菜,之后去社区之家教孩子们做饭,紧跟着就是会餐时间,看着大家辛苦做出的饭菜,每个人都是快乐的,吃完饭就陪他们午休,下午上一些体能课和个训课,就这样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看起来简单的一天,实际上会付出很多的,他们完全没有安全的意识,所以在切菜等等方面,都要多加小心和关注。
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应该普及到每一个公民。特殊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也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特殊的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他们应该在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
特殊教育;实践探索;孤残儿童
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对特殊儿童进行良好的教育,是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而这就需要对特殊儿童进行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用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对特殊儿童所进行的达到特殊的培养目标的教育。
一、特殊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大多数地方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特殊教育的特殊困难导致很多人不愿意选择特殊教育这一岗位,而特殊教育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没法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统筹交流,除此之外,教师经验不足,教师专业特长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更加突出。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教师培训和培养力度,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同时,学校要在管理和教学服务上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提高教学和服务水平。
(二)特殊儿童家庭抚育不足
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开展工作,却无法将工作的触角伸展到家庭或社会之中。家庭抚育工作也只能针对一些残疾程度较轻的儿童展开,一些重度残疾的儿童没法获得温暖、稳定的家庭关爱。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为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特殊儿童提供帮助,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个公民都能有尊严地活着。
(三)心理辅导不足
特殊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外在地表现为一些行为问题,需要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而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缺乏导致这些工作并不能做到位。解决了儿童的心理问题,教育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特殊教育发展和提高的措施
特殊教育作为守护社会弱者,为全社会平等温馨提供守护的福利事业,需要各方面做出努力促进其快速发展和提高。
(一)提高思想认识,引领认识方向,提高特殊儿童教育的社会认识
一直以来,特殊儿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呵护,很多特殊儿童不能按期入学,在社会各个层面并没有形成尊重弱者、呵护弱者的社会氛围,特殊儿童的教育在家庭教育投资上还没有得到重视,而社会关怀又明显不足。总之,从社会到家庭对特殊教育的认识需要再改进,再提高。只有认识达到应有的高度,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改变,才能让特殊儿童获得足够的尊重和更好的教育。
(二)把握良好机遇,加大硬件投资,适时推进特殊教育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全社会对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有了更加明确的期待,在此大背景下,要争取使特教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特教学校要以学校为基地,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广招社会志愿者,以特殊教育学校为基地,提高全社会的服务意识,对全社会进行“特殊教育”———让尊重残障人士,呵护弱势群体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同时,需要大力培养特殊教育人才,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培养便利,让特殊教育教师能够获得最新的特教知识和特教发展信息,掌握最新的特教方法。推进特教理念的传播,让全社会重视特教,支持特教。
(三)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模式,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要总结教育经验,为不同情况的特殊儿童提供符合实际情况的最佳教育规划,安排最佳的教学课程,争取让所有的儿童能够实现最佳补足,争取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建立自信,阳光成长。教师要把对每一个特殊儿童的教育进行登记、检测和评估,在教育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教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班分组,争取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在特殊教育实施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要尽可能查找区域内适龄的特殊儿童,动员家长把他们送到特教学校去学习。要在教育中尊重特殊儿童,培养他们的自信,唤醒他们心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们成长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
(四)扩大特殊教育理念的影响,促进家庭抚育的发展
现阶段,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得不到重视,家庭抚育要从儿童早期开始,学校可以尝试做一些公益活动,让特殊儿童家庭认识到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向特殊儿童家庭提供一些有用的图书或者影像资料,帮助特殊家庭实施特殊教育。对大龄特殊人群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体验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感觉,使其找到自身的价值,体验自食其力的幸福,可以在学校建立专门的班级和机构,培训年龄已超过适学年龄的特殊人群掌握自谋生路的技术,为他们的创作或者劳动提供便利。注重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特殊儿童因为身体残疾带来的痛苦和自卑,再加上他们行动不便造成的生活单一和枯燥,导致他们在心理上有欠缺,学校要设置专门心理辅导部门,对所有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最大限度地实现儿童心理补足。学校要在教学中探讨家庭教育方式,让新型的教育理念贯穿儿童成长的每一个角落,让他们感受到每时每刻的尊重和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形成坚实的内心。
(五)不断改进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完美的教育
特殊儿童教育不同于普通儿童教育,需要根据残疾程度的差异进行详细分组,对他们的教育需要更加细化地设计与安排,这就需要更多的设备和教育教学工具来实现,这就需要政府和学校为这些儿童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辅助,需要加大投资,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材料和教学科目,争取为他们提供完美的教育和呵护。特殊学校要继续探索学校和家庭教育方法,并与各类社会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有学校课堂式的知识传授,有兴趣引导式的赏识与鼓励,有小组合作式的共同成长,有个案探究式的提升能力,还有专业志愿者、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的参与服务,特殊儿童将会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有尊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盛永进.略论基于“特殊需要”的特殊儿童观[J].现代特殊教育,2009(5):17-19.
一、音乐教学活动对特殊儿童的特殊影响
音乐教学是利用音乐的某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重在培养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获得感情方面上的愉快体验。相对于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它能够使特殊儿童通过音乐获得精神层面上的心理补偿,促进大脑的发展,最终能够融合在社会中,获得生存的技能。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社会的交往能力是特殊儿童的最大缺陷,这严重的影响他们今后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利用音乐教学的活动或者方式,让特殊儿童大声的朗读歌词,随意的对音乐的发挥,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活动,就可以使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发挥出了个人的潜能,获得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例如在“卖报歌”中一句“不等天明去卖报”,在对特殊儿童教学时,要告诉他们这是一种不惧风雨、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形成正确的社会行为
不正确的行为是当今特殊儿童的另一最大缺陷,特殊学校的设立能够为特殊儿童养成日常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规律,形成正确的社会行为。在音乐教学中,演唱、演奏等形式的出现,能够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遵守社会的规则。
(三)发展运动功能系统
由于智障方面的缺失,特殊儿童天生就失去了运动的能力,很多特殊儿童通过长期的训练才得以有一定水平的运动能力。通过音乐的教学,特别是钢琴的教学训练特殊儿童的手指运动功能,并给予他们自信,相信自己能有拥有更多的运动功能系统。
二、特殊教育的钢琴艺术教育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的偏差
对于钢琴艺术教育在特殊学生教学的情况下,会出现教育者和家长关键的偏差性问题。教育者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应该以特殊学生群体为主要方向,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目的,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特殊学生的家长也存在意识误区,他们不重视钢琴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说还没有意识到音乐对于特殊学生的影响。他们往往忽视了钢琴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的范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美妙的音乐当中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
(二)管理体制的弊端
现在对于特殊教育的合格的师资力量还不够,虽然社会上有很多的机构对老师有这方面的钢琴教育培训,但是他们的素质良莠不齐,很难选择教育学生的老师,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钢琴教育,不仅需要专业的技能,更需要熟悉心理方面的知识,耐心的教导学生。虽然这样的培训机构较多,但他们的教学管理机制都很不健全,大多趋向利益化和功利化。
(三)教学方法与内容匮乏
现在很多的钢琴教育模式传统、单一,没有创新性,吸引不了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特殊教育中学生,一旦教学放噶因循守旧,他们就会失去学习钢琴的兴趣。因此,要结合多种方法,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创新发展钢琴教育。
三、对特殊儿童进行钢琴教学的对策
(一)创新钢琴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
1.激发兴趣教学法。对于特殊学生的钢琴教学,要用新鲜的事物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一首新的曲子时,可以用色彩较浓重或者动画刻画人物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用讲童话故事的方式来讲述这首曲子其中包含的主要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集体互动教学法。有趣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使教学不再枯燥和乏味。在音乐教学中,对于钢琴曲的学习要先学习它的曲调,然后在试着理解音乐的内容。这种直观教具演示,能够让学生即兴发挥潜能,用表演的形式来演绎音乐的魅力。
(二)优化钢琴艺术教育的教师管理体制
对于特殊教育中的特殊学生,钢琴老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也要在多方面都有所涉猎,特别是心理方面的研究,注重特殊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结束语
特殊音乐教学不同于普通的音乐教学,需要教师能多的耐心和实践经验,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钢琴艺术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手指运动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乐曲中陶冶情操,欣赏艺术的美。
作者:赵静 单位:郑州市盲聋哑学校
参考文献:
[1]郭洁.钢琴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王君.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周冰洁.中学“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