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实习成绩

时间:2022-06-29 09:38:01

导语:在大学生实习成绩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实习成绩

第1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的人才,除应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进步的思想意识之外,还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日益突出,给大学生成长带来愈来愈多的消极影响。笔者从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入手,分析了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各种人生观、价值观的抉择,一些在校大学生出现了困惑、孤独等心理障碍。而一个合格的大学生,除了应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进步的思想意识之外,还必须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心理障碍日益突出和明显,给大学生成长带来愈来愈多的消极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就十分必要,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现代人的良好素质,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心理障碍,是一种对环境适应不良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在多方面:

学习上的持久紧张感与竞争压力感,造成心理负担过重。大学生们从中学到考上大学,持续多年的紧张学习,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放松,进入大学后,强中更有强中手。有的学生失去了学习上原有的优势,在心理上产生了竞争压力。学习上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和压力并不要紧,它对一个人成才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但当这种紧张和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使大脑持久处于高度疲惫状态,从而导致心理功能失调。

人际关系不良及社会交往恐惧。这在大学生中表现得比较普遍。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个体会产生极大的心理作用。人际关系不良多见于性格具封闭性和攻击性的大学生。这两类学生在集体中往往不合群,使自己很容易在同学中处于不被理解,被排斥、受冷落的境地,久而久之,便产生一种精神压力。同学间相互关心不够,一遇到问题影响情绪时,便无以寄托,无所支持,无处抒发,便只能压抑。也有些性格孤僻,自卑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总是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经验多,从而把自已的交往面局限在很小范围,以与身边的人交往为满足,而害怕与不熟悉的人交往,尤其害怕与权威、长者、名人交往,从而产生社会交往恐惧感。

性压抑与性敏感。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已经性成熟、性的欲望与冲动十分强烈。但由于社会道德、法律和理智的约束,这种欲望受到限制和压抑。通常情况下通过学习、工作、娱乐等途径使生理能量得到正常释放,这样可以减弱,抑制性的生理冲击力。但各人程度不同,有不少仍有一定程度的性压抑,有的甚至比较严重,直接表现出性敏感病态,过分热衷于性的引诱,沉洒于性的想象,个别的甚至还有异装癖(偷穿异性内衣裤)、恋物癖(贪恋异性日常用品)和窥阴癖等。由于被原始所控制,性心理失去平衡,情绪经常过份激动,消耗精力,造成精神不振,使学习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业,甚至出现性错误和性犯罪。

思乡想家及环境适应性不良。这种情况多见于一年级新生,在女生中尤为突出。他们一般是独生子女,或家庭中宠儿,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新的生活环境,没有独立生活和离家在外的经验,面对社会化的大学生活,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一旦遇到困难就情不自禁地想家。此外由于娇生惯养长大,受不得半点委屈,心理特别易受挫折。在环境适应不良时,个体就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当其又未能找到适当的渲泄解脱这种不安和焦虑心理的途径时,就容易产生一种空虚,压抑紧张、无所适从的感觉。

恋爱受挫与单相思。近年来大学生恋爱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年轻人的爱情,不管是成功、失败、失恋还是单相思,从心理卫生角度来讲,都是一种应激,需要动用大量的精神能量,其强度不亚于紧张的学习。如果学习与恋爱交织在一起,并产生各自和交叉的冲突时便可能造成心理危机。尤其是失恋和单相思,往往在精神上蒙受痛苦,有的将深情隐藏心理,形成一种痛苦的自我折磨,造成心理失调。

专业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学习动力。这种情况往往与高考时填报志愿失误与服从统一分配有关。在高考时填报志愿时,通常根据分数线,以确保入学为主,很少考虑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兴趣爱好。一些学生进入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后,又不愿在专业学习中积极调整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对本专业产生抵触情绪。于是这些学生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去对待学习,以致心理矛盾辈出。

心理素质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打击。在特定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以往生活中的顺利与受宠形成了他们的心理定势,在生活中他们事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就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有的学生连老师、辅导员的批评也不能忍受,心胸狭隘,怨天优人;对失败常常耿耿于怀,不善于自省。有的学生因偶然失误,便能认为自己在老师、同学面前失去了面子,自尊心受挫,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变得孤僻、自卑、心灰意冷、萎靡不振,个别甚至轻生,走上绝路。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心理障碍是人类个体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一定结果。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既不能离开对大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素质的分析,也不能忽略对大学生生活社会背景的研究。因此,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社会发展,社会变革来看,转型期的社会必然更多地产生心理冲突,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种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的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中,它要求人们变革传统观念,加快生活工作节奏,采用新的生活方式,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作为青年殊群体,对社会变化发展十分敏感。他们喜欢这种变化,但又对其中某些变化迷惘不解,产生某些认识上的混乱,价值观念的颠倒,心理上的困惑与压抑,行为选择上的无所适从等等。各种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现象呈现在心理素质还不是很强的大学生面前,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加之他们缺乏生活磨炼,心理承受能力差,因而极可能发生严重的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心理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心理需要还会更加迫切,伴之而来的各种心理障碍也会愈加突出。譬如,改革开放中的心理失衡,人生追求中的思维障碍;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舆论环境中的逆反心理;历史变革中的心理困惑;恋爱求偶中的人格变态等等。

第二,从家庭、学校来看,家庭和学校中的教育缺陷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代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生于80年代初期,成长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从小学对中学一直是家庭中的重点保护对象。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父母的过分溺爱,不仅使他们自理自立能力差,也使他们对变化了的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及承受压力能力较低。而学校教育也不完善,在中学时,一些学生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出现心理压力过重,上了大学,心理压力并没有完全消失。同时由于对大学片面理想化的宣传,使不少中学生对大学期望值过高,一些大学新生因不能较快适应现实大学生活而苦闷。另外,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同学之间竞争激烈,不少新生常为学习成绩担心,加之缺乏科学的用脑方法,身心过于疲惫,心理压力过大。此外,高校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重视不够,一些学生产生了心理矛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及时有效的解决。

第三,从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发育来看,心理与生理成熟的差距带来诸多心理冲突与失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中晚期,大学生一般在这段时期内可以完成生理上成熟,但多数人不能同时达到心理的成熟,心理状态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有的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性格发展不够完善,过于内向孤僻,过于自卑或自尊,或者急躁冲动,或者偏激爱钻牛角尖。另外,这个时期是人生由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处在变动中的大学生一方面产生强烈的自主意识,且随着知识的逐渐丰富而逐渐成熟。同时,又因为一下子失去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第四,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不重视心理保健,缺乏心理卫生知识教育,也是大学生中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传统因素的影响,我们一直把健康教育理解为身体健康,而忽视了人们的心理健康。早应在中学时期进行的心理卫生教育对许多大学生还是个空白,以致他们在应付来自各方面的困扰,压力及过重的心理负担时,因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而导致心理上的异常、失常及行为偏差。就是迄今为止,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意义仍没有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三、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调适

针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应采取一系列调适措施。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是一个综合各方面努力的过程。既要求个体正确地认识内在心理矛盾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又要求学校加强管理,创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第五,适应社会、尊重现实,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我们正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只有顺应和适应这些变化,个体才能健康成一长。因此,我们的个人理想要与社会理想相和谐,相一致,并把这种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诚然,现实和理想是有矛盾的,为要实现理想,应必须正视现实,科学分析现实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采取正确的途径,实现自己理想。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才能正确对待周围环境以及所发生的事情,冷静地妥善地处理好事物。

第六,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确立恰当的价值目标孙子曾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承认自己,有自知之明。同时,又了解别人,了解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周围现实。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善于扬长避短,凡事量力而行。期望目标切合实际,不好高鹜远,往往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减轻心理压力,增加成功的机会。

第七,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生在世,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常常伴随着困难和挫折。解决心理障碍,保持身心健康,就要培养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抵抗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感情上遇到困难和挫折,都要头脑清醒,坚定信心,鼓足勇气,奋发努力,顽强拼搏,困难和挫折就一定会并踩在脚下。同时,还应掌握一些应付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技巧,如用“人生自古无直路。”“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名言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心理品质。

第八,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大学生在多种社会思潮,多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下,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心理矛盾,当被心理矛盾所困扰又不能及时解脱时,就要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对象可以是同龄人、同学、朋友,也可以是德高望重的名人、学者、专家。向他们倾诉内心矛盾,求得他们的帮助,达到启迪心灵、解决困惑,指点人生、激励志向的目的。心理障碍的及时解决,使人活泼乐观、轻松愉快,以新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从事工作和学习,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成本会计》课程实习,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检查的教学形式。这个旨在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的有关会计收获理论知识的课程实习,是通过学生对会计实习成本会计资料的演练和操作、熟悉成本会计核算实务的整个流程,包括了解实习案例单位的基本情况、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编制原始凭证、实习收获账簿、成本计算单的计算等,来增强建筑工程实习报告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成本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除此之外,通过模拟案例实习,可以使理论课上学到成本会计的知识应用到实习体会的实务中,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将学生置于会计职业的氛围中,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除上述的增强学生会计工作的实际参观心得体会技能,也为学生上岗和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总而言之,课程实习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分析和初三英语学习计划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就业能力。

二、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成本会计》课程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材料费用、工资与福利费、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由于本次课程实习的侧重方面为品种法的核算程序,产品成本计算及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按照品种法的步骤进行:

1.根据产品品种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并登记其期初余额。

2.根据各项会计实习发生的原始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汇总分配表,并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3.根据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

4.费用归集。根记据实习收获凭证逐笔登有关费用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

5.费用分配。根据有关费用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实习体会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

6.成本计算。根据有关费用的账簿记录,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计算各种产品生产党课培训心得。

三、实习的收获与会计体会

经过这五天的实训,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工作的收获体会。课堂上我们有题目本身提供给我们做习题的各种成文的资料,根本不知道取得原始凭证的流程以及在取得过程的艰辛。而在模拟的课程实习中,我们只能根据教学软件提供的背景资料或其他会计资料来发现数据的来源,并得不厌其烦的进行多次的填写某些数据,才能编制成一张完整正确的费用汇总表。然而正是由于体验到了成本会计工作的各种繁琐的细节,我才在此次的课程实习中才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一)09年校本培训计划和实际的结合,增强对会计知识的掌握

虽然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会计专业课程,或者说课堂上的知识也掌握的挺不错的,但是实务毕竟是实务,让你一下子就去接触实务的各种资料,你肯定是跟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这次会计实验室的建成对我们这一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所提供的实习软件也是实务和理论二者的比较完美的结合。在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不断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点,比如模拟实习中公司外购动力费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比较小,不需要单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燃料费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选择会计收获消耗量;辅助生产费用在各受益单位之间可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进行分配等。

当然成本会计的知识并不是会计实习收获与体会存在的,还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紧密联系,在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中,本软件提供的厦门明光机械厂进行外购材料的经济业务,填制的记账凭证时我采用借记“物资采购”这个科目,经同学的提醒,才求职简历范文财务会计中有关的知识点,即若要求要计划成本入账,采用借记“材料采购”的会计体会。还有像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及个别计价法,该案例提供的老师个人总结背景要求用的是加权平均法。

第3篇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种多0.5天)

1/甲=1/乙+1/甲×0.5(因为前面的工作量都相等)

得到1/甲=1/乙×2

又因为1/乙=1/17

所以1/甲=2/17,甲等于17÷2=8.5天

5.师徒俩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当师傅完成了1/2时,徒弟完成了120个。当师傅完成了任务时,徒弟完成了4/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答案为300个

120÷(4/5÷2)=300个

可以这样想:师傅第一次完成了1/2,第二次也是1/2,两次一共全部完工,那么徒弟第二次后共完成了4/5,可以推算出第一次完成了4/5的一半是2/5,刚好是120个。

6.一批树苗,如果分给男女生栽,平均每人栽6棵;如果单份给女生栽,平均每人栽10棵。单份给男生栽,平均每人栽几棵?

答案是15棵

算式:1÷(1/6-1/10)=15棵

7.一个池上装有3根水管。甲管为进水管,乙管为出水管,2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丙管也是出水管,3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现在先打开甲管,当水池水刚溢出时,打开乙,丙两管用了18分钟放完,当打开甲管注满水是,再打开乙管,而不开丙管,多少分钟将水放完?

答案45分钟。

1÷(1/20+1/30)=12 表示乙丙合作将满池水放完需要的分钟数。

1/12*(18-12)=1/12*6=1/2 表示乙丙合作将漫池水放完后,还多放了6分钟的水,也就是甲18分钟进的水。

1/2÷18=1/36 表示甲每分钟进水

最后就是1÷(1/20-1/36)=45分钟。

8.某工程队需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若先由甲乙合作二天,再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问规定日期为几天?

答案为6天

解:

由“若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若先由甲乙合作二天,再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可知:乙做3天的工作量=甲2天的工作量

即: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3:2

甲、乙分别做全部的的工作时间比是2:3

时间比的差是1份

实际时间的差是3天

所以3÷(3-2)×2=6天,就是甲的时间,也就是规定日期

方程方法:

[1/x+1/(x+2)]×2+1/(x+2)×(x-2)=1

解得x=6

9.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点完一根粗蜡烛要2小时,而点完一根细蜡烛要1小时,一天晚上停电,小芳同时点燃了这两根蜡烛看书,若干分钟后来电了,小芳将两支蜡烛同时熄灭,发现粗蜡烛的长是细蜡烛的2倍,问:停电多少分钟?

答案为40分钟。

解:设停电了x分钟

根据题意列方程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观念;法律基础;法律意识

大学生“天之骄子”,很难与不懂法、违法犯罪等联系起来,但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不但存在,而且严重。当代大学生犯罪案件频发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法律观念薄弱。

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后来再其父母的陪同下投案。2013年4月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2004年2月,云南大学大二学生马加爵杀死舍友并且藏尸衣柜;成都某大学学生徐某,因女友许某移情本校在读博士周某,一怒之下刺了周某30多刀致其死亡;

这一系列的血案都映射出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有效地找到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了解大学生犯罪的心理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从内心中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以提高大学生的修养,减少大学生犯罪!

1 当代大学生法律观念现状

对地处甘肃张掖的河西学院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学生涉及学校所有专业,包括非法律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法学专业学生和不涉及法律专业的学生,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法律观念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 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高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显示,参与调查的同学中31%的同学对于法律问题非常关注,50%的同学关注度较为一般,有少数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虽然现在学校开设了法律教育课程,但是由于课时量小、学习时间短,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关注法律的意识。在统计同学们对法制宣传日的了解情况来看只有63%的同学能准确的认识到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其他37%的同学对我国的法制宣传日不甚了解,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学校以及社会媒体对于法制宣传做的还不是很完善,查阅相关数据也能说明近几年来的法制宣传确实让我们相当一部分的同学了解了我国的法制,在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只重视学生专业课,而对于公共课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只是靠临考前的突击。总结来说我校同学对于法律问题的关注度还是较高,但是大多数同学都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甚至还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

1.2 对司法机关有一定的信任但对相关法律知识缺乏认识

在对司法机关的信任程度了解来看有83%的同学选择信任,这于最近几年国家重视法制建设,对于法治大力宣传的结果。也是同学们对法治中国建设的肯定。在我们问及公诉是谁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的问题时,有70%的同学明确知道公诉的含义但是仍有30%的同学不了解保护公民切身利益的公诉所代表的含义,对于法的价值辨别不明确使得同学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不能用最正确的方法去解决,也说明了同学们对于认识一些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犯罪是比较模糊的。在同学们对我国的立法机关的了解情况也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同学不清楚的时候,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不太了解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学校对于同学们的法制宣传是比较不到位的。在问及缓刑的执行和未满十四周岁的公民需负责任的情况时有45%的同学对于这些专业知识不甚了解,从侧面反映出我校的大学生对于专业的刑法知识了解较少,相反在对于我校法学专业学生的问卷中可以看出他们其中90%的同学对于这些较为基本的刑法法律知识较为了解,85%的同学对于较为生僻的法律知识较为了解。

1.3 对法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法律信仰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在我国由于历史上在法律意识方面的缺失,导致现在的大学生法律观念比较淡薄在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方面不够积极,甚至习惯于用不合法或者忍气吞声的方式来处理对自己不公平的人或事。

在调查中问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时有65%的同学了解法律的真正含义,至于其他的35%的同学对于涉及我们自身权益保护的法律的根本都不甚了解对于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也是比较薄弱。在对于法律知识进一步学习的问题有93%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但是却苦于没有开设专业的法律类的课程以及专业的限定使他们没有条件去深入学习法律知识;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以及身边的同学法律意识一般般。近60%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维权,不会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是发发牢骚、抱怨几句;同时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违规犯罪行为,超过45%的大学生选择视而不见、逃避,不愿理会制止;问及是否会在晚上或无人时闯红灯和购买来路不明的物品时,会与不会的比例却非常接近,令人堪忧。这种对法律“无所谓”的态度值得深思,需慎重采取相关举措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激发他们的法律潜意识,逐步推进我国校园法制进程。

2 当代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的原因

2.1 传统思想对当代法律观念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优秀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有着许多的优良传统,但是也有一部分糟粕,在我看来我国传统的一家一户自然经济的生活方式致使我国人与人之间经济的交流不是很紧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间隙很少,占据较大冲突数量的是家庭矛盾冲突,而且大多数的家庭纠纷也被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所解决,因此对于诉讼从心底的一种厌恶,对于小事不上公堂的思想甚是严重甚至古代公堂开始诉讼之前都会杖责原被告以示惩罚,这些做法让国人代代相传,导致有一部分现代大学生还是不能直视法律,古代“惧讼”的这些思想都对现代国人形成完善的法律观念产生了消极影响。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引导,法律观念慢慢在国人的脑海中出现、发展,但是这对于一个完善的法制体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领先于其他未经过系统教育的国人,但是这种思想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于大学生的法律思维仍然是一种很大的限制。

2.2 法制教育未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在我国来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没有对于法律专门开设的学习课程,没有将法制教育真正的加入到国民教育中去是的我国的公民在先天基础上就没有奠定很好的法律意识,其次现阶段我国的法制教育还处于应试阶段,学生忙禄于应付考试而不是真正的对于法律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我国开设的法律公开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法律知识仅占三分之一左右而且还涵盖了法理学、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且只是这些法律框架的基本罗列,对于法律知识的基本简介,根本上来说并没有多么大的作用,起不到培养学生法律观念、法制意识的目的,仅仅只是让学生能够知道我国有哪些基本法律可以保护公民的权利、公民该履行那些基本的法律义务而学生对这些权利和义务一知半解,这还远远达不到当代大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法律知识和需要达到的法律观念深度。

2.3 社会道德下降,不良现象影响着大学生

近年来“小悦悦”事件、扶老奶奶被讹、高发的碰瓷事件、以及QQ、微信和网络上流传的一系列片面的负面消息都对大学生有很深的影响。大学生虽然还未正真的踏入社会但是随着日渐发达的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现实之间出现了很大的断截面,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学生误把社会上很少发生的不公平事件认定为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使的大学生成为最怨天尤人的一类人。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正在完善的过程中,大学生对社会事务的理解不够透彻,现阶段的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容易沾惹不良嗜好,使其对事物的然是产生偏差,导致其无法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4 任课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法律课程不易引起学生兴趣

首先,在我校担任法律公共课教学的老师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老师任教,就其法律专业知识来说缺乏专业认识;其次法律本就枯燥无味对于法律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是如同嚼蜡,而公共课老师又使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使得学生一周一节的思修课上的更加索然无味,甚至一部分老师只是将书本知识简单讲解了事,更加让本来就很少的法律公开课起不到其该有的作用,课程效果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法律观念这一课程初衷的实现。

3 如何提高大学生法律观念

3.1 增设法律公共课程提高法律类社团的存在感

要积极组织和开展法律教育课程和法律意识培养的措施,活跃于校园内的有关法律的社团也应该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同学们的法律兴趣,活动开展要注意避免形式化、古板化,要让学生们去参与和配合中真正有所收获。用运较为宽松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了解法律知识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因此我们要尽量传播正能量为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建立起他们对法律的信仰度。

3.2 加强法律宣传

改变往年来只在12月4日的法制宣传日大做宣传的模式,将法律宣传常规化,从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个层面进行法制宣传,让法律知识走进校园,走进宿舍,走进同学们的生活中去,让大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法律,使用法律,潜移默化的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3.3 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提升思路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离开了实践法律将失去他存在的根基和价值。因此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将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将大学生法律实际应用能力作为高校法制教育检验的标尺。并且大学生法制教育不能简单的局限于学校应当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具体应该有以下两个方法:一是,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组织学生向社会大众宣传法律知识,宣扬法律精神。二是,举办法学知识竞赛、辩论赛讲课堂向外延伸。

高校法律教育意义重大,在于在当今大学生犯罪频发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寻找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切实探索提高大学生法律观念的方法,让大学生成为对社会合格有用的人才,这需要多方面的工作也需要高校的努力,只有积极推进改进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才能更好的维护校园稳定。

【参考文献】

[1]罗将.当代大学生法律观念调查研究[J].学理论.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道德;存在问题

一、存在问题

1.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我国高素质群体的大学生来说,其中绝大多数人都能明白生活的目标。可是仍有个别不晓得人生价值目标的学生,这些人游手好闲,碌碌无为混日子,虚度光阴,内心空虚,没有理想和目标,甚至部分人对轻视生命的行为予以理解和赞同。

2.现在的许多大学生从小有家长的溺爱,缺乏磨炼,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遇到困难缺乏勇气、缩手缩脚,搞得自己心情烦躁、内心纠结,且因缺乏对人的信任而无处宣泄,久而久之心理无法承受,甚至崩溃,然后就开始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生命产生困惑抱无所谓的态度。

3.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生命道德的理解狭隘偏颇,重己轻人。具体表现为爱惜自己的生命却漠视他人、他物生命。同时,大学生涉世未深,又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大都心底善良,对生命突然降临和逝去的自然规律理解不深,接受较难。

4.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大有远离高校教育的趋势。由于高校生命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在高校没有完全推广开来。

二、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从个体来说,一方面,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后不再像高中时候那样紧张,他们思考自身及自身之外的问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心理上的空间;另一方面,缺乏应变能力及实践经验的大学生面对剧烈变化的当代社会时,挑战是很大的,非常容易导致认识波动。大学生错误生命观的形成多因其特有的情绪。如前所述,现在有许多大学生自命不凡,自我调节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差,情绪波动大,遇事不冷静,思想偏激,易走极端。在屡屡受挫之际,其中有些人开始猜疑政府、埋怨社会、甚至恨自己父母无能,进而导致他们神情沮丧,自甘堕落,完全失去了对生命的珍惜和爱护。同时,情感压力也是一大部分学生会面临的问题。研究及事实都反映了失恋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2.学生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生命道德观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贫困大学生除了要关注人际交往、生涯规划、毕业就业等问题外,还要承受更大的来自经济方面的巨大压力。在这种高压下,他们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其中一部人抗压能力强,通过争取奖学金、校内勤工俭学、校外打零工等方式,积极乐观,勇敢面对,最终坚持完成学业,他们人穷志坚,笑对人生,而且在艰苦的环境里练就了受益终身的顽强意志力品质;另一部分人却在贫困面前怨天尤人,自甘堕落,整天好逸恶劳并好吃懒做,精神颓废且不思进取,更有甚者干起违法乱纪的勾当,伤了人也害了己。

3.学校育人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教育仍深深被应试教育影响着。在我国,传统教育方法仍是当前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不重视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等素质教育,必然造成至少以下两种严重后果:一是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就认为自己脱离苦海,来到了天堂,再也不用挑灯夜战、低头苦读,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干自己像干的事情。二是面对一如既往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一部分人错误的认为大学教育方式既然如此,那么大学教育也应该是应试教育,只要继续高中时代的学习方式和生活,就可以成才。殊不知这种想法会使他们墨守成规,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不知变通而冲动为之,这种丧失理智的行为常常造成祸及自身或他人生命的严重后果。另外,一些不良的校园文化给大学生的生命观注入了不和谐因素。随着社会改革发展,客观存在的文化多元性和价值取向复杂化带来的消积作用使得大学校园也陆续出现了一些不积极不和谐现象,如正常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一些文体活动逐渐消失,许多学生社团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开展的有声有色的活动以吸引学生,人际交往利益最大化,同学之间在消费上盲目攀比……对于这种状况很多学生无所适从、烦躁不安,对周围的人际关系开始产生了怀疑,对生活感到无奈,内心孤独空虚,对学校对社会随之失望,甚至绝望,轻者愤世嫉俗、牢骚满腹,重者报复社会、结束生命。

第6篇

一是明确共青团思想育人的根本任务。该校通过将党的重大政治、理论主张学术化、思潮化、通俗化的方式,切实增强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性。形成了坚持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活动影响青年,坚持用辉煌成就凝聚青年,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坚持用榜样典型带动青年的“四个坚持”方针,通过五四主题团日、纪念日等主题活动,以团支部组织活动、专题讲座等为载体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学生。

二是明确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基本职能。该校一直坚持以青年者培养工程实施为切入点,以创新的精神推动青年者培养工程深入实施。成立了“西安科技大学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骨干培训的系统性、规律性、连续性。鼓励学生按照专业学科及个人爱好划分组成研究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入探索探索通过理论的框架性训练和能力的结构性训练相结合、参加社会实践与进行正确社会观察相结合、对学员的培养选拔与日后的观察、举荐、使用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院、校两级培养体系。

三是明确共青团科学发展长效机制的战略意义。共青团的发展必须以创新的精神抓好团的机制建设,基本实现团的基层组织有效覆盖全体青年。该校坚持对新生团干部实施集中理论培训与分散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从“源头”抓好团支部班子建设,开展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采取定期考评、逐步推进、不断提高、周期运行的方法,逐步优化团支部内部机制和工作体制。并积极推动社团建团、学生自组织建团,在三农学社、新空气环保协会、数码协会、自行车协会等8个学生社团中建立团支部。同时,探索利用电子邮箱、网络论坛、QQ等网络虚拟空间建立团组织或青年组织,进一步充实完善“共青团西安科技大学委员会”网站,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引导,扩大对青年的有效覆盖。

第7篇

1.日常言行缺乏诚信。谎话顺口就来,少数同学在学校骗老师,在家骗家长,同学之间也相互不够诚实,诚实守信,相互信任的基本做人准则已经没有了,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欺诈、虚伪狡猾等丑恶现象被部分同学奉为圣明,认为自己要有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社会成为别人看得起的人。

2.考试作弊。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从未作弊的学生比例非常少,很多学生认为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是自己的本事。作弊手段可谓形式多样,夹带纸条、交头接耳传递答案、通讯工具作弊、花钱雇用“”。

3.助学贷款到期不还。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放的一种贴息贷款,为不让一个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一部分同学在毕业离校后,便杳无音信。有同学的学杂费、住院医药费都是所在学校为其垫付的,毕业后也一走了之,再无消息。现在,国家银行实行贷款不还黑名单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杜绝贷款不还的手段。

4.为推优、入党、评先等采取言行不一,弄虚作假等手段,平常综合测评手册可以反映出来,对自己有利的便加分,减分项能不减就不减,以换取各种荣誉。

5.为了就业采取欺骗的手段制作自荐书、推荐信等,不真实地反映在校期间的情况,而是夸大其词,把自己包装成“优秀”的毕业生。有部分同学和就业单位签约后无故毁约,就业单位感到尴尬,也使高校的声誉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社会大环境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是社会的人,大学生亦是社会中的群体,同样受社会各种现象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2.现实社会中的失信之风被有些大学生所接受和效仿。在日常生活中,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一些单位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欺骗等,社会中的不诚信现象对大学生难免不受其影响。另外,大学生受到生活经验的“教育”,老实人吃亏,使遵循诚信法则的大学生不能不产生负面影响。

3.理性思辨意识的淡薄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动力。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他们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还不够,很容易使他们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规范。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措施

1.德育教育为先,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和接班人。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突出诚信教育。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因为身教重于言教,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诚信制度体系。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仅靠道德的内在约束力不可能有效约束失信行为,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构建有效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在高校中严格诚信方面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测评指标,培育良好的诚信秩序,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使诚信之风深入人心,不诚信的人受到制度的约束和相应的惩罚。

3.改革考试制度,注意发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在很多考试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多,应采取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考试方法,把平时的上课、作业和论文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增加理解和课堂个人能力的培养作为考核的内容,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着力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重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学生考前签《诚信考试保证书》,加大对考试作弊处罚力度。这都将有力地遏制考试作弊的发生,为高校建设好的学风,营造诚信氛围提供保障。

4.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指标;其次,确定能反映大学生诚信度要素的具体项目;第三,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进一步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

5.建设诚信教育的校园环境。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如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班级,实施无人监考、开展诚信论坛、评选“诚信先进个人”等。将宣传与活动并举,在高校校园里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校园氛围。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道德建设的网站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

6.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与国家教育部门学籍查询系统相配套的网上检索数据库系统,注意将大学生在高校期间的诚信表现作为推优、入党、就业、毕业的重要考察指标。使大学生诚信档案成为将来学习工作的一张有效“身份证”。对于诚信品质差的学生,则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惩罚措施,设立学生信用档案,可从走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开始。通过对个人诚信,如包括身份证、户籍、家庭情况、居住地、考试、图书借阅、日常行为、助学贷款、就业履历的写作、签约合同履行、工作单位、社会保险、信用简史、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基本经历、学习成绩等建立网络信息检索档案,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信用风险。

高校的诚信教育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是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我们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综合成绩 学习时间 秩和检验 R软件

一、引言

秩和检验(rank-sum test),是从两个非正态总体中所得到的两个样本之间的比较,其零假设为两个样本从同一总体中抽取的。秩和检验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它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类型,不以推断总体参数为目的,旨在检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观察变量的分布有无显著性差别,适用范围广泛。本文建立秩和检验模型,逐步深入地探究大学生的考试综合成绩和学习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在秩和检验的理论及应用方面,高尔生等(2001)系统的讲解了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配对比较的符号秩和检验、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并通过分析医学案例,清晰的展现出秩和检验的思路与方法。宛新荣等(2003)将秩和检验运用到动物生态学的研究中,大大加强了秩和检验的实用性。张俊辉等(2005)讨论了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在单向有序列联表应用上的比较,得出当检验效应有无差别时,更适合用秩和检验的结论。

本文重在对秩和检验进行应用。在对大学生考试综合成绩和学习时间关系分析中,文章从多样本入手,以周平均学习时间的均值作为衡量用时多少的标准对综合成绩进进行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进一步分析下,建立扩展了的t检验对多个样本进行两两之间的秩和检验,以推断哪两个总体的分布位置不同。最后,依据结论为大学生的学习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二、秩和检验理论

1.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可用Kruskal-Wallis法,是利用多个样本的秩和推断各样本分别代表的总体的位置有无差别(即个总体的变量值有无倾向性的不同)。它相当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非参数方法,此法适用于有序分类资料及不宜用参数检验(F检验)的数值变量资料,该法亦称为H检验。其基本步骤为:

(1)建立假设

H0:各组样本总体分布位置相同;H1:各组样本总体分布位置不全相同。显著性水平ɑ=0.05。

(2)多组混合编秩

假设s组样本的观察值的样本量分别为n1、n2、…、ns,总容量为n。先将多样本看成是单一样本,然后由小到大排列观察值,统一编秩。

(3)计算各组秩和

计算各组样本的秩和,令Wi代表第i组的秩和,且它们之间存在关系:

(4)利用Wi计算出检验统计量H

在s>3或者ni>5的大样本情况下,H近似服从自由度为s-1的的卡方分布。

(5)根据P值作出统计结论

如果H位于检验界值区间内,P>ɑ,则不拒绝H0;如果H位于检验界值区间外,P≤ɑ,则拒绝H0,接收H1,认为多组的总体分布位置不全相同。

2.多样本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

当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结论认为各个总体的分布位置不全相同时,常需进一步作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以推断哪两个总体的分布位置不同,哪两个总体间没有这种差别。本文建立扩展的t检验来解决两两比较的问题。

H0:A、B两组样本的总体分布位置相同;

H1:A、B两组样本的总体分布位置不相同。

显著性水平ɑ=0.05。

统计量t值的公式为:

式中: ;

nA和nB为A、B两组样本的容量;

S为处理组数;

H为统计量的H值;

N为总个数。

t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 的t分布。根据分布确定P值,判断结果。如果P>ɑ,则不拒绝H0;如果P≤ɑ,则拒绝H0,接收H1,认为A、B两组的总体分布位置不相同。对任两组样本做检验,得出结论。

三、实证分析

1.数据收集和描述

本文的调查单位取自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专业30名学生,调查这30名同学的综合考试成绩和周平均学习时间,我们对这30名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周平均学时做描述统计分析,见下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30个学生的综合成绩平均值为83.47分,中位数为84.5分,周均学时平均值为39.80时,中位数为43时。而且我们通过表1能够发现,学生的综合成绩与周均学时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下面我们就用秩和检验分析这种联系。

2.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我们在上一部分对30名大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周平均学时做了粗略的分析,下面我们将学习时间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将两样本扩充到多样本,更充分的给出给出两者关系的结论。

我们仍以周均学时作为划分样本的依据,周均学时不大于26小时(下四分位数为26)的学生认为是用时很少的学生,周均学时大于26小时不大于43小时(中位数为43)的学生认为是用时较少的学生,周均学时大于43小时不大于50小时(上四分位数为50)的学生认为是用时较多的学生,周均学时大于50小时的学生认为是用时很多的学生。处理后得到四组样本见下表2:

对四组样本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原假设为四组样本的成绩分布位置无差异,备择假设为四组样本的成绩分布位置不全相同。借助R软件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P值=0.000006,远小于ɑ=0.05,拒绝原假设,认为学习上用时间很多、学习上用时间较多、学习上用时间较少、学习上用时间很少四组样本的学习综合成绩总体分布位置显著地不会完全相同,学生综合成绩与学习时间具有显著关系。

得出了上述结论,我们希望能够弄清两两样本间的综合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更好的认识各个层次水平下学习时间的不同是否会显著影响学生的综合成绩,因此,我们进行多个样本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

第9篇

关键词: 大学生考试作弊 过程分析 应对策略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云南农业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具体为在笔者所任课的两个班级中随机抽取150名同学填写问卷,其中,男生82名、女生67名。

二、研究方法

在参考“作弊行为问卷”[3]的基础上,通过自编“大学生考试情况调查问卷”,在笔者所任课的两个班级中随机抽取150名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49份,回收率99.99%。同时,使用访谈法对相关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结构,找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教育管理策略。

三、研究结果分析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个体心理的过程主要包括认识过程(知)、情绪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三个部分,即认知、情感、意志,个体的行为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共同作用之后的结果。考试作弊的行为同样是作弊学生个体的知、情、意共同作用后的产物。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过程,主要表现如下:

(一)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现象的认知方面。

1.相当部分被调查的学生对考试作弊现象的性质缺乏明确的是非判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被调查的学生对考试作弊现象的性质有明确的是非判断;近一半左右被调查的学生对考试作弊现象的性质缺乏明确的是非判断。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对考试作弊现象的认知存在较严重的偏差。

调查显示:当让大学生进行换位,作为监考教师时,大学生总是严格要求别人,宽松对待自己。

(二)大学生在考试作弊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1.大学生在考试作弊前内心是充满矛盾的,产生作弊动机的诱因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考试作弊前内心通常都充满矛盾,具体表现为:学生考试时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的状况与教师通过考试题目对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4]

2.绝大多数作弊的大学生作弊时都感到较大的心理压力。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作弊的大学生作弊时都觉得心里紧张,感到心理压力较大。

3.多数考试作弊后的大学生都心存悔恨和羞愧,但有较强的侥幸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考试作弊后,感觉羞愧,少数大学生还表现得十分悔恨和羞愧。当考试作弊后未被发现时,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自己没被抓住,侥幸作弊成功,只有少数学生良心受谴责,还有一些学生觉得无所谓。学生考试作弊最大的心理障碍是害怕作弊时被监考教师发现,这样会受处分,面子不好过。但作弊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的念头,认为只要自己作弊隐蔽些,方法高明些,就不会被发现,对考试作弊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他们幻想既作弊又不被发现。

(三)就意志品质而言,大多数作弊的大学生都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方面,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觉得大学生作弊应该被处罚。因为作弊会使考试失去公平性;会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会形成不尊重知识的风气;不利于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树立等,如表1所示。

另一方面,自己的行为与认知不一致,缺乏自控能力,在考试中作弊。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有近一半左右的学生坦诚自己有过作弊的想法。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在考试过程中实施了作弊行为。

四、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教育管理策略

根据调查统计、分析的结果及当前高校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提出以下不同层面的教育管理策略。

(一)社会层面。

大学生考试作弊,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但是也与社会的考试制度等有关,因此,就社会层面讲,需要解决考试制度等不断完善的问题。主要是:

1.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制度具体涉及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方法等。就考试内容而言可就学科理论和学科理论的运用分别进行,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讲作弊的发生几率会少一些;就考试形式而言,可将笔试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进行;就考试方法而言,可就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实行分项考试。

2.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自然会反映在大学生的学业考试过程中。因此,必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成长,而且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二)学校层面。

学校是对大学生实施管理的具体职能机构,可通过完善和改进相关工作进一步解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这些工作主要包括:

1.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完善考试评价制度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唯分数论的倾向,对学生进行包括知识、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评价。这种综合评价可以把学生的学科考试期末总评成绩分为几个部分,如学习态度(含课堂的参与、问题回答、完成作业的情况等);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等,各部分成绩的比例,可结合学科情况而定。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如同调查结果中反映的一样,考试作弊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体道德品质低下的表现,因此,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价值观角度入手,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分数观”,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以诚信考试为荣,以不诚信考试为耻,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突出的问题,减少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3.严格监考制度,加大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在学科考试过程中,监考教师没能真正履行自己的监考职责,对作弊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作弊的歪风。因此,必须严格监考制度,加大对作弊学生的处罚力度,增加学生考试作弊的成本,加强对监考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对监考教师的督查。

(三)家庭层面。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应注重以下方面。

1.注重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个性发展,只有教养方式正确,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荣辱观、良好的言行举止,使其能在各种学业考试中始终守规则、讲诚信、不作弊,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2.注重言传身教。在大学生的成长中,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他们的子女有重要影响,父母的言行诚信与否,儿女能亲身感受到,耳濡目染到。因此,父母必须注重对自己子女的言传身教。

(四)大学生个体层面。

1.端正考试态度,对分数和评价有正确的认知。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考试态度,才能在考试前认真准备,考试中认真答题,诚信考试,考试后正确对待分数和评价,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争取在今后的考试中取得更大进步。

2.充分做好复习工作。大学生考试作弊更多发生在复习不到位,复习的内容与考试内容相差较大,考试可能失败的情况下。如果他们能应对试题中的问题,那么除了追求更高分数的考生外,一般学生是不会冒风险作弊的。要想考出好成绩,必须充分做好复习工作。

3.加强意志品质锻炼,提高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在对待作弊的问题方面,大学生的行为与认知不一致,加之缺乏自控能力,无法抵御不良的诱惑,因此,只有加强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锻炼,提高自身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才能降低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发生的几率。

4.做好应试心理的调适。要想考试获得好的成绩,除了复习对路、准备充分外,考试过程中的临场发挥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必须做好大学生个体的应试心理调适,尤其是有考试焦虑的同学,可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帮助自己解决考试焦虑的问题,以使自己的身心状态良好,考出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258.

[2]孙云鹏.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成因及预防[D].河北师范大学,2005:3.

[3]陈向丽.大学生学业作弊现状及相关心理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