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时间:2022-03-08 07:19:24

导语:在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第1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及意义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为了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方式,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需求,在传统教学上做出一定的改变,旨在提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水平,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就变得十分必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整个教学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则是以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为主,除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完善对于课程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运用科学合理的现代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完善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探讨,总结出以下三点完善措施。

1.提高教学课程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学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提高教学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动向,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设计教学方案。如,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还可以通过场景的设置来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另外,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师生应当共同发展,而不应当只是教师在控制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展示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

2.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应当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首先应当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其制定应当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完善和修改。例如,教材的修订会影响数学教学的进度,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还不能与教学计划冲突。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任务,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完善措施。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58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气氛,促进学生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来看,虽然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但其有效性比较欠缺,主要问题如下:

(一)提问太过简单

通常这些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很多老师会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处理提问,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

(二)提问方式僵化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提问方式。新课标指出,应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以老师为中心的一成不变的提问方式,应该多多启发学生去提问,这样他们的探索精神才能被完全激发。

(三)问题思考时间不足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一种状况,就是老师的思路太快,学生无法跟上,导致提出的问题没时间思考,最终不是连环问题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就是无疾而终,由老师代数回答,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四)盲目提问,让学生无从回答

有很多时候教师不经过思考随口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注重问但不注重讲,对启发式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表面看,提问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气氛热烈,但实际上并无实效与长效,时间长了会让学生养成轻浮的态度与懒惰的思想。

二、详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

(一)问题要精心设计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要紧扣关键词句,抓住文本空白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咀嚼有味”,这样才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要处理好问题大小、多少的关系,注意问题的切入角度,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迁移运用。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来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难度较大的问题,如果直接提问,学生大多回答不上来,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对这些问题进行设计,使之具有提示性与启发性。当然启发也要有度,紧紧抓住问题的关键。设计的问题最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针对古诗文教学可以一反常态,改变传统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常规方法,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发挥其自主性,让其自主看预习提示发现问题,让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启发作用。

(三)提出的问题目的性要明确

课堂提问有如射箭打靶要瞄准一样,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来设计。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这样也就抓住了方向,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如教学《大禹治水》一文,教者在出示课题后就立刻启发学生寻找题眼,抓住题眼“治”字设置疑问: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怎样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由于一下子就抓住了题眼发问,学生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

(四)根据教学需要,把握提问时机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讨论;有效性

具有实效性的课堂讨论是在教师充分认识课堂讨论目的的前提下进行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学习、启发,产生思维碰撞,共同分享探究成果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缺陷

1. 讨论的问题深度不够,讨论的价值不大。

讨论的问题要有艺术性、科学性,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开展讨论,要有的放矢,要为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服务,但在平时的听课评课活动中,部分教师的课堂讨论成了求热闹的摆设。

2. 讨论的时间不够,留于形式主义。

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往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是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唤醒和发展,但有些教师只是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点缀。学生讨论刚刚开始不久,有时甚至才发表了一个意见,其他同学还没来得及发言,教师就匆匆收场。这时,学生的思维尚未碰撞、激活,讨论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而且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学生未完全弄懂,在学生“讨论”正浓时突然打断,往往使听课者和学生大惑不解。

3. 讨论只涉及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并无来往。

普遍的语文课上小组合作大多即使安排了,由于事先缺乏合理的分工,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侃侃而谈,其他人无所事事甚至说闲话,不参与问题的讨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种课堂讨论是不利于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只会形成“话语”、“霸权”。因此,在课堂讨论时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

二、呼唤有效的课堂讨论

1. 精心准备,培养习惯。

(1)要确定有价值的讨论题,并准确表述讨论的主题。一般来说,一堂课真正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进行合作讨论探究的问题并不太多,只有那些涉及文本核心的问题,或者课堂的主问题。所以,在课堂上切忌动不动就要学生合作讨论,课堂上多而滥的所谓讨论,尽管表面上热热闹闹,他一言,你一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实质并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相反,长此以往,养成了学生遇到问题不善于进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因此,在备课中,教师一定要慎重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而且要以精准的表达,让学生明确讨论的方向。

(2)要认真分析班级的学情,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讨论的小组。

(3)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习惯。比如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努力与他人沟通达成一致的习惯等;4. 在讨论前,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在讨论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任务,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讨论中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

2. 精心选择讨论内容。

选择讨论内容必须遵循两点:一是讨论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二是讨论的问题应是学生个人在规定时间内难以解决。那么如何选择设计好讨论题呢?

(1)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的途径。

(2)针对一个问题,存在多种看法,甚至是绝然相反的意见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 要做到面向全体。

这是讨论的基础,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知识基础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观察、操作后的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而小组讨论正好可以让学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来弥补这一差异。所以讨论时,应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都能体验到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

4. 要留有足够的讨论时间。

要想真枪实弹地发挥讨论的主体和合作功能,讨论的时间就必须充分。如果讨论的时间太短,学生的讨论尚未展开就草草收场,不同的意见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表,就无法引起争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课堂上也不能出现生动活泼的情景。

5. 及时总结,不断推进。

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讨论的结果做及时的总结,归纳学生围绕讨论主题达成的共识或围绕问题寻找到的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把通过讨论获取的新知识帮助学生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成为学习的新的增长点,并做适当的迁移,形成学生的能力。同时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将面临的新的问题,为后面的讨论和其他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必须做好讨论前的准备,讨论过程中的引导和讨论后的总结,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叶娟,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探讨[J],教师,2013年10期

第4篇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是否富有生机,关系着教学的成败。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限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大量存在。于是出现了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局面,而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有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少慢差费的低效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一)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问题下来就发动学生“讨论”,你一言,他一语,十分热闹,其中有些环节学生缺乏深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结果只能是浮于表面形式主义的作“秀”,不少“热闹”和“活跃”是以阻碍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的发展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学生的依赖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被扼杀。

(二)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而把他们当作是有待修剪的“花草”、等待灌装的空瓶和需要加工的“器物”,于是出现了另一种现象:浅而无聊的讨论和言说充斥课堂,课堂教学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说”、“满堂问”。课堂教学“滑向读者(学生)的独白篡位”,“无节制地放纵学生的‘你的理解’‘你的理由’‘你的生命体验’‘你的看法’” 从表面上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活跃热闹,热闹过后,我们却感到空虚。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没有探究的意义,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或者对学生的问答不置可否,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被忽视,对有些学生的“误读”也不给予纠正,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

(三)课堂教学片面追求教学的形式化

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钟启泉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余文森授认为: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让学生获得了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了更加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孙传远教授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综上所述,我认为“有效性课堂教学”应该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以促进学生较好成长的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仅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但同时,这种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能压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教学不仅要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三、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一)发挥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性

语文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求教师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例如:《雷雨》一课的学习,我曾见过一位老师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由学生自主推荐男女同学各一名,其中推选出来的这名男同学恰巧参加过学校的话剧社,在剧中曾担任过周朴园这一角色,另一名女同学选择过校本课程“影视欣赏与评论”,两位同学都有比较好的表演功底。教师给学生两到三天的时间熟悉剧本,适当指导学生话剧表演技巧,在那节课上,学生多次为两位同学的表演才华所折服,曾多次自发地热烈鼓掌,可以说,学生亲身的表演比教师再精彩的讲解都有效。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自然就高了。课堂的高效是因为学生认真地研读了课文,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在实施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正确、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扮演“导游”的角色,带领学生领悟文学的魅力,欣赏无尽的风光美景,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不放任学生随意发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和点拨学生,使教学活动符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胸有成竹,学生欣然往返,受益无穷。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日渐普及,多媒体教学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并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钻研文本,吃透教材,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语文教科书是教学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要想将一堂语文课上的高效精彩,教师就必须先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来说,研究文本,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通过研究文本了解文章的基本框架和编排特点。对文本中的字词能够准确认读和理解,每段、每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都能说清楚,能用简要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能提炼出理解全文必须要解决的几个要点问题。

吃透教材的目的不完全在于为了讲清楚教材内容,而在于如何利用好教材。实际上先“模拟”学生阅读,后依托教师独立阅读后的体会,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教师备课时经历这样的过程所得到的收获,是任何“教参”都无法提供的。而这种功夫,对于教师来说,是非下不可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在考虑如何“教”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中、在接受这个训练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思路的走向会是怎样的,如何“学”是最有效的。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经验、好恶去考虑,就很难有理想的效果。所以一次好的课堂教学是在充分研究文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二、精心设计,完美演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积极、快乐地走进文本,吸取文本的精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有效导入、有效提问、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等都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内容的活动性。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方式将文本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含义外延,用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参与其中。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构建对话的平台,完美地演绎了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本的对话和交流,从而达到了“教师走下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语言艺术性,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知识正确有效的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充满激情。生动的教学口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好学的热情。通过语言教师获得了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教师才能用艺术化的语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鼓励评价,通过正确的引导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要及时利用和把握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把握思维,发展智力,完成有效课堂教学目标

有效的课堂教学部仅仅教给学生们读懂文本,理解文本。为了不使学生在教师说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提高学生从思想到行为的主动性,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不同学生的多种思维,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如默读、查疑解难、旁批、分配时间等方法。只有学生具备了这些自主学习的技巧和能力,才能真正的发展学生的潜在智力,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结束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者们不断地学习和完善的重要课题,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量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教学不断砥砺和不断的探究,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第6篇

1.政治课堂教学上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

在生活与教学中,否定的最直接表达就是“不”,教学中不合理地使用“不”,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我经常会在课堂提问中用“很好”和“有创意”等肯定词汇来评价学生的回答,同时也经常用“?”来代替“×”来批改学生的作业。如此一来,就可以传递给学生期待,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肯定,获得进步。

2.政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学生的自强和自信多是通过老师的肯定获取的,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和发奋图强的精神。以我们班的一名学生为例,他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唱歌却非常好,还获取了校歌唱比赛的奖励。我经常会对他的这一特长进行积极的肯定,并对他的学习成绩提出期望,希望他能发奋学习,在学习成绩上也取的好成绩。结果这名学生开始努力学习,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好的教师是兴趣。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理论性强和抽象概念较多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特点,并且该课程的教材也比较的枯燥乏味,对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只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和乏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丰富的教学环境中来,主动学习是保证政治课程鲜活的有效措施。课堂老师投入教学的精神是否饱满,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出来是首要要求,用表情、语言、手势、教态和眼神来感动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除此之外,教师要将“乐学”的情景有意识地渗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电视、计算机、录音、幻灯投影灯形式直观的将影视、书法、音乐、漫画、图片、诗歌和绘画等内容展示出来,通过这种声音、语言、色彩、画面等情景使学生的感官得到刺激,从而展现给学生全新的境界,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使其以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探求更多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三、丰富案例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思维活跃和自我表现意识强是初中生的显著特点,因此,如何将学生的这些特点充分的利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是老师教学的关键。我们可以在政治课堂中加入辩论、演讲等活动,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认知观点,加强对教材知识的认知。并且这一举措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得以充分展现,这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激情和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并且这种多样化的教学,还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氛围更加轻松。例如,我们将“人生当自强”这一话题作为题目在课堂中展开讨论,让学生对身边自强的人进行描述,陈述自己自强的认识。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政治课学习的热情,都可以通过这样类似的讨论得以加强和激发,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快速地提升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从而使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大大的提升。

四、精心设计教学实践活动,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抽象的、无法理解的、难以记住的概念贯穿思想政治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这就要求老师要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精心准备,使学生在课堂上调动起最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参与中体验、活动中发展”,是课堂教学建立在以学生为实践主题的基础上。以我初一时讲的一堂“自觉磨砺意志”课程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交流培养坚强意志的认识,我将“意志薄弱病的诊断与治疗”这样一个活动放在了新知识内容讲解之后。过程是:首先,由学生扮演的“意志薄弱者”自己说出自己的“病情”;其次,由学生扮演的“心理专家”对上述患者进行诊断并提出治疗措施;再次,让学生对上述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做出补充和评价;最后,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如此一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都在这个活动中得到了激发,并且使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使学生的技能与智力得到双重发展。初二的政治内容以法律知识为主,我经常会将一些讨论或座谈等形式的“问题辩论”“模拟法庭”“今日说法”等活动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成了开发和创造思维的氛围。因为学生在这种活动课上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创新,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五、小结

第7篇

一、精心备课,保障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精心的备课。从大的方面讲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三个方面。针对教学实际,要把备课重点细化,以精心的备课来保障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1、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2、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新教材给了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了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教师在备古诗《赠汪伦》时,可搜集以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抓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资源。如教师在备《花名歌》时,要先抓住城市绿化的扩建,设置花卉名称悬念,引出问题;然后大量展示生活中的花卉及对应的名称。第三是网络资源。网络把整个世界缩小了,在课堂里轻点鼠标,就可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如教师在备《海底世界》时,可在搜集到的众多海底生物、矿产图片或课件中精选一部分,使得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见过大海的学生也会激起美好回忆。

3、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在备课中考虑的问题生成主要还是预设性的,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真心做到“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4、教学方式、方法灵活选择。教无定法,贵在变通。倡导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二、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就是求知欲,来源于知识本身。间接动机来源于与学习相关的外部,教学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如:在作文教学中,同学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没什么可写,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负担,视作文是一件无用的苦差事。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息。”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农村生活,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此可带学生野外踏青,让学生用眼晴观察春天的美景,用耳朵倾听大自然和谐的乐章,这样学生作文就会有话可说,不仅踏青的过程会叙述完整,而且也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春天美景进行描写,有情可抒,他们或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或感慨此次踏青的收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会认识到:作文是记录生活、交流生活的重要手段,只要认真去体会,多观察,用心去写,就会化难为易。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只有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带着兴趣去学习,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如在教学《矛与盾》一课时,可通过分角色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学生喜欢哪个角色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效果很好。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四、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提高师生友好互动的有效性

第8篇

关键词:高考语文;有效性;策略

一、调整好心态

越临近考试,学生越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好心态,不要让不良情绪影响到学习,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要心态平和,坦然面对。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学习计划,并以此为中心进行复习,避免产生焦虑情绪,转移注意力。比如,以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为蓝本,巩固复习考试各个考点,以名句默写为例,合理安排考前时间,把考试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至少过两遍,尤其是重点句子,尽可能在考试拿满分。

二、需要熟悉考点

在备考阶段,学生一定要熟悉语文学科的考点,明白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比如,在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现代汉语不同的那些句式、用法:宾语前置、词类活用。在复习文言文的时候,学生要以考试大纲要求为基点,知道其中的采分点,特别是文言文翻译题。在做模拟试题的时候,都要清楚每道试题考查的是什么,回归考纲,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三、要学会归纳总结

在高考备考阶段,学会因题归类是非常关键的,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首要前提。以古诗鉴赏为例,需要复习的方面非常多,内容又繁杂。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对古诗分类,比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归纳出各类古诗考查的方面,比如,常见题型、答题模式。以咏史诗为例,鉴赏古诗的思想主旨是历年常考题型,学生可以对此进行归类,比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这样在考试过程中,便能灵活应多这些题型,采取多样化的方法,辨别错误选项,提高得分率。

四、要学会查漏补缺

在平时训练中,每做完一套试卷,每次模拟考试之后,都要求学生分析,自我反思,找到问题所在,加强训练。让学生仔细查看第一轮复习资料,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等,要多考查自己以前自己做错的地方,分析出错的原因,避免在考试中再次犯同样的错误。还要多看近几年高考真题,特别是新课标试卷,查漏补缺,避免在考试中丢分。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有效性

一、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育不再停留在教教材上,而是向用教材转变。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特点,灵活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环节”[1]。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致力于自主、互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逐渐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此外,课堂气氛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几乎听不到学生质疑的声音,课堂气氛沉闷。而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平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争论不休,这样整个课堂是互动的,气氛是活跃的。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教师怠于教学。一般来说,语文教师从走上教学岗位到退休大概有三十多年的时间,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具有稳定性。因此,在教师的个人教学生涯中,语文教学内容很少改变。虽然教学对象有所不同,但是教师仍然不可避免产生职业倦怠。②学生疲于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厌学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学手段陈旧、单调,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落后,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习效果不尽人意,远远没有理科学习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③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与交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成才。然而学生对此无法理解甚至不能接受时,师生之间容易出现沟通障碍,严重者会导致师生之间相互敌视。④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体现,也是教师怠于教学、学生疲于学习、师生缺少互动直接导致的结果,形成恶性循环。”[2]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有效备课

《礼记・中庸》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不备课,一定上不好课。因此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首先,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好重难点,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诗歌阅读教学不能过多采用讲授法,说明文阅读教学不宜过多运用朗读法。同时有效备课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选好切入点。同时要求教师广泛阅读、积累相关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为教材作适当的补充与拓展,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生物入侵者》的备课过程中,必须收集大量的生物入侵者方面的资料,如西欧当地的虾被北美病虾侵袭着;南美水葫芦使昆明滇池的面积大大减少;深圳西南海面上的“植物杀手”正在迅速蔓延等。这样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入侵者”这一概念,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和谐气氛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3]由此可知,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威尼斯的商人》一文是戏剧的题材,而“话剧是说的艺术”[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请不同的学生分角色朗读,扮演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亚等人,体会不同的人物关系与戏剧冲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引发了对真善美的思考。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多说鼓励的话、给予赞赏的眼神。这样课堂氛围越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越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

(三)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倘若教师能够创设恰当、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思考。如《老王》中的主人公老王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在学习该课文时,学生会感到有隔阂,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考虑通过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设计问题:老王的生活状况很差,如果老王的家是你的家,你会让外人知道吗?有人问你,你会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回答:“是的,这是我的家。”另一位学生反驳:“老王应该不是这样回答的,他十分自卑,他不想让外人知道自己的落魄,在他眼里他没有家,只有安身之所。”……在学生的激烈讨论中,同学们走进了老王的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他们对身边平凡的小人物也不再仅仅是同情,而是对社会、人生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获得了深层次的体验,实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学生来到学校,与同龄的伙伴一起学习,共同探讨,公平竞争,共同进步,这是其它学习方式无可比拟的,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教《论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有的学生表演,有的学生朗读。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可以尝试一个学生朗读,另两个学生拥抱来加深理解。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与过去的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张黑板的教学模式不同,它集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把抽象、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处于好奇、探索等心理凸显的时期,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可提高学习兴趣,这就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都德的《最后一课》,由于国家背景和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很难理解母语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巨大影响力。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放映出来,打破了时代与国家的界限,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明显提高。

四、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本文只是肤浅的尝试。它不仅需要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还需要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更需要借助现代教学技术。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不懈的追求。通过不断探索,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更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袁吉春.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三纲五常”[J].学校管理,2012(04).

[2]郭迎春.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导刊,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