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0 17:48:19
导语:在英语学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学术论文;认知立场副词;态度立场副词;方式立场副词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138-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37
1 . 引言
传统观念认为学术论文是对外部客观现实的报道,传达的是“客观硬事实(cold hard facts)”(Bernhardt, 1985: 163)。然而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学术论文具有丰富的人际性,学术论文并不总是以客观的、不涉及个人态度及情感的方式传递信息的,而是作者参与其中,与读者互动协商并取得感情认同的过程(Swales, 1990; Hyland, 2005)。学术论文的人际性是由立场、评价、参与标签下的模糊语、增强语、代词、引用等语言资源实现的(Hyland, 2000);其中立场(stance)作为最常见的实现手段,是学术论文人际性和交互性的重要保证,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Thompson, 2001)。立场是指作者对于命题内容的态度、情感、价值判断、责任的词汇或句法的表达(Biber & Finegan, 1989: 93),一般通过立场标记语实现。立场标记语是标识作者态度立场的词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英文单词,如important、in fact、according to等(徐宏亮,2011)。立场标记语的使用能更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态度和立场(Biber et al., 1999)。立场标记语的典型语言表达手段主要包括状语(如certainly、evidently、significantly等),形容词(如happy、important、strange等),动词(如prefer、fail、confirm等)和名词(如success、failure、fact等)等。根据Biber等(1999: 862)的研究,立场副词是立场状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言表达手段。到目前为止,立场副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语、新闻报刊、政治话语、医学论文等方面,对应用语言学类的学术论文关注不够。所以,本研究着重探讨应用语言学学术论文中立场副词的使用情况。
2 . 学术论文中立场研究的回顾
2 . 1 立场的界定
立场是指作者或说话者对于命题内容的态度、情感、价值判断和责任的词汇或句法的表达(Biber & Finegan, 1989: 93)。Hyland(2005: 178)认为学术论文中的立场是指作者对命题的正确性或可靠性的评价,反映作者对命题正确性或可靠性的承诺或对实体、命题或读者的态度。标识立场的语言表达手段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多词表达式等形式,如important、in fact、according to等;这些标识立场的语言表达式又被称作立场标记语(徐宏亮,2011)。其中,立场副词(stance adverbs)是表示作者对命题内容及命题陈述方式的态度和评价的副词性语言表述(Biber et al., 1999),是立场标记语中最主要、最常见的语言实现形式。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学术论文中立场副词的使用情况。
2 . 2 立场的分类
学者对立场的分类看法不一,B i b e r等(1999: 972-975)从语义范畴上将其分为认知立场(epistemic stance)、态度立场(attitudinal stance)、方式立场(style of speaking stance)三类。Hyland(2005: 178)将立场标记语划分为模糊语(hedges)、确定表达语(boosters)、态度标记语(attitude markers)和自我提及(self-mentions)。Quirk等(1985)将评论附加语(comment adjuncts)分为内容外加语和文体外加语。赵晓临和卫乃兴(2010)指出Biber等(1999)将态度立场单独分为一类,比Quirk等(1985)将态度立场和方式立场归于内容外加语一类更加精细。近年来,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赵晓临、卫乃兴,2010;徐宏亮,2011)都基于Biber等(1999)的分类。因此,本文将延续现有研究的范式,将立场副词分为认知立场、态度立场、方式立场。
2 . 3 立场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研究者对学术论文中的立场特点和使用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如对比分析专家和学生所写的英语论文中的立场标记语特征(Wu, 2006);对比分析跨学科论文中立场标记语的特点(Hyland & Tse, 2004);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学术语篇中使用立场标记语的不同特点(赵晓临、卫乃兴,2010);对比中国学生在汉语和英语同题语篇中立场标记使用的不同特征(龙满英、许家金,2010);对比口语和笔语中立场使用的异同(Biber et al., 1999)。还有研究涉及对单个立场词汇的集中研究,包括名词(Charles, 2007)、动词(刘世铸,2009)、状语(Quirk et al., 1985)等。也有学者探讨话语立标词块的使用情况(何安平,2011),考察汉语学术论文中的立场标记语(吴格奇、潘春雷,2010)。但是针对立场副词的相关研究却不是很多。
3 . 立场副词
立场副词是指作者对命题内容和陈述方式的态度和评价的副词性语言表述(Biber et al., 1999)。本研究主要采纳Biber等(1999)对立场的分类,同时借鉴Hyland(2005)的分类方式,将立场副词分为三类:认知立场副词(epistemic stance adverbs)、态度立场副词(attitude stance adverbs)、方式立场副词(style stance adverbs)。
3 . 1 认知立场副词
认知立场副词涉及作者对命题中信息真值的认知,包括对命题的确定性、事实性、局限性、言据性的判断和态度。尽管Biber等(1999)对认知立场副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分类,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该分类过于精细,个别范畴之间存在较大重合。所以,后来的研究都对Biber等(1999)的分类进行了调整。鉴于此,本文将综合Biber(1999)、Hyland(2005)、徐宏亮(2011)等的分类,将认知立场副词分为三类:确定性副词(certainty)、模糊性副词(hedging)、言据性副词(evidentiality)。
3.1.1 确定性副词
确定性副词是指作者用以表达对陈述命题确信程度的副词,主要通过definitely、certainly、undoubtedly等词实现,如例(1)。
(1) In addition to its informative nature abstracts are actually highly evaluative…
例(1)中actually和highly表明作者对陈述的命题内容持充足肯定的态度,即作者将摘要除了具备信息本质,还具有评价性这一命题作为一个既定事实,而不是一个观点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对论点的关注以及共鸣。如果本句中没有使用actually和highly,则此命题就不能反映作者肯定的立场和态度;同时表明此命题还存在不确定性,但这一点不符合摘要具有评价性这一既定事实,不符合学术论文的修辞规范。
3.1.2 模糊性副词
模糊性副词是指作者对命题有所保留的承诺,信息作为一个观点而不是一个已经确认的事实传递给读者,主要包括表示可靠性的模糊副词和表示精确度的模糊副词(吴格奇、潘春雷,2010)。模糊性副词主要通过probably、possibly、perhaps等词实现,如例(2)。
(2) This existing gap between North Korean English education and South Korean one can possibly cause frustration and even give-up when North Korean refugee students learn English in South Korea.
例(2)中的possibly体现了作者对命题内容的确定性没有十足的把握,朝鲜和南韩英语教育之间的差距会使在南韩学英语的朝鲜难民学生感到沮丧甚至会放弃,这只是作者自己的判断,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事实,所以作者使用possibly来减少对命题的承诺,同时使命题变得更加客观。如果本句没有使用possibly,则此命题就会变为事实;一旦与事实不符,作者会因此而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规避此责任,作者使用possibly来标识自己对命题内容的不确定性。
3.1.3 言据性副词
本研究中言据性副词主要是指命题中信息的来源,主要通过apparently、evidently、accordingly等词实现,如例(3)。
(3) Accordingly, team/group work has become a common instructional practice in many Englishmedium business school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as well as to become accustomed to working in a group environment that emulates the work place.
例(3)中的accordingly体现了此句中命题信息的来源。即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环境的商业学校,团队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指导,来帮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并适应团队工作环境。此命题是有理有据的,体现了学术论文的客观性。如果本句没有accordingly这个词,则此命题就不能体现出命题的来源,因而缺乏了说服力和客观性。
3 . 2 态度立场副词
态度立场副词指的是作者对于命题内容或相关研究者或其研究成果的评价、价值判断以及情感表达。本研究将态度立场副词大体分为两类:情感型和评价型态度立场副词。前者主要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后者体现作者对于陈述内容的评价和价值判断(Hunston & Thompson, 2001)。
3.2.1 情感型态度副词
情感型态度副词主要涉及评价命题是否符合心理预期,主要通过surprisingly、unbelievably、preferably等词实现,如例(4)。
(4) Surprisingly, it is found that certainty epistemic meanings are expressed more commonly than likelihood meanings.
例(4)中的surprisingly体现了所述的命题内容不符合作者的心理预期,即在书面语中,作者更频繁地使用确定的意义而不是可能的意义,这一发现不符合作者心理的预期,所以作者使用surprisingly来表示自己惊讶的态度,同时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如果本句中没有使用surprisingly,则此命题只是陈述了一个发现,不能体现出作者惊讶的情感态度,达不到与读者互动的效果。
3.2.2 评价型态度副词
评价型态度副词主要涉及对命题陈述内容是否幸运、是否符合规范或是否重要等方面的评估,主要通过fortunately、appropriately、inappropriately等词实现,如例(5)。
(5) Generally, the tendency to present an inappropriately subjective persona is a characteristic of both L2 and L1 student writers.
例(5)中inappropriately是指作者对此命题中信息的态度和评价;作者对命题中呈现主观形象这一信息进行了评价,即这一主观形象是不得体的,以此引起读者的关注。如果本句中没有使用inappropriately,此命题只是陈述了一个发现,而不包含作者任何的态度和立场,不能体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
3 . 3 方式立场副词
方式立场副词是指作者对命题陈述方式的评价,主要通过frankly, confidentially, strictly, generally等词实现,如例(6)。
(6) Generally, explicit engagement is a feature of the soft disciplines, where writers are less able to rely on the explanatory value of accepted procedures.
例(6)中的generally体现了作者对命题陈述方式的评价。一般来说,明确的介入是软学科的特征,在软学科中作者不太能依赖公认程序的解释价值;此命题中的generally表明作者是在一般情况下或者总体情况下来陈述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整个命题的限制作用,同时增强了此命题内容的真值,并且留给读者判断的空间。如果本句没有使用generally,则此命题就不能体现作者说话的方式以及作者的立场态度;同时命题就会作为一个既定的事实传递给作者,而缺乏客观性。
4 . 结语
学术论文既需要向读者传达客观的学术信息,报告最新研究成果,又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读者互动协商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定义。立场作为学术论文人际性的重要语言资源实现手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议题。本研究主要基于现有文献,将立场副词分为认知立场副词、态度立场副词和方式立场副词。其中认知立场副词分为确定性副词、模糊性副词和言据性副词;态度立场副词分为情感型副词和评价型副词。本研究通过举例,深入分析了立场副词的使用特点及作用,并对中国语境下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和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Bernhardt, S. A. The writer, the reader, and the scientific text[J]. Journal of Technical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1985(15): 163-174.
Biber, D. et al. The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99.
Charles, M. Argument or evidence? Disciplinary variation in the use of the Noun that pattern in stance construction[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7(26): 203-218.
Hunston, S. & G. Thompson.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Hyland, 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 London: Longman, 2000.
Hyland, K. 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J]. Discourse Studies, 2005(2): 173-192.
Hyland, K. & P. Tse. 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 A Reappraisal[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4(2): 156-77.
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85.
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Thompson, G.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Learning to Argue with the Reader[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1): 58C78.
Wu, R. Stance in Talk: A Conversation Analysis of Mandarin Final Particle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4.
何安平.语料库视角的英语口语“立标语块”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25-31.
刘世铸.基于语料库的情感评价意义构型研究[J].外语教学,2009(2):22-25.
龙满英、许家金.大学生英汉同题议论文中立场标记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21-24.
吴格奇、潘春雷.汉语学术论文中作者立场标记语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3):91-96.
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乐于模仿,接受能力强,但他们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持久性与自学性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注意品质和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多方面的能力。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以交际功能教学为主线,着重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通过有实际意义的、饶有趣味的、与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活动进行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英语交际情景与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生动、活泼地学习,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时,可利用水果、钢笔、帽子、鸡蛋,以及面包、水等具体物体进行形象直观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很快便理解可数与不可数、单数与复数的区别与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时,可以请几组学生上讲台比高低、比胖瘦。此时学生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上讲台表演、回答问题。在教学问路、指路的交际英语时,教师可让学生绘制本地区的小地图,结合实际用英语问答回家的路线;学过天气预报的交际语后,让值日生每天汇报当天的天气情况;教学“Ann/sbirthday”这一内容后,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和表演竞赛。在教学“看病”这一交际英语时,师生扮演角色,创设情境。教师穿上医生的白工作服,挂着听诊器,身挎药箱,一进入教室就能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交际情境,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饱满的学习热情,为学习语言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人物对话的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做演员,让他们扮演内容中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情景中,既复习介绍用语又学会了问候用语,从而达到运用语言进行初步交际的目的。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还可以活化课文插图,设置情景,将课本的插图活化,一般用于看图叙述。
看图叙述时,教师要运用精要简明地配上英语解说词(必要时可配音乐),先介绍景物,再介绍主要内容,然后叙述景物之间或情景之间的关系,从中引出所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通过看图、听图了解所学内容的背景知识,并对所学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避免教师的照本宣科。巧妙的情景设置中,教师可进行即兴表演。课堂上的即兴表演,往往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到亲切与自然,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Thepartsofthe-body”时,教师可一边唱英语歌曲Head,shoulders,kneesandtoes,一边在身上比划,通过这种即兴的表演,学生很自然地从老师的动作和歌词中猜出表示身体各部分的词汇语音和词义,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再现生活情景的做法,应该说是英语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再现生活情景主要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表象和想象再现语言或自然场景,把学生带入与所学英语知识相关的特定情境之中。再现情景可采用下列方式:1.课外活动,再现情景。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使一些语言材料得到再现和巩固,比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校外活动,让他们从亲身的劳动中学习相关内容,并在实践中运用英语知识。2.命题作文,再现情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可精心安排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文命题作文,比如,值日报告、周记、故事、英语广播稿、演讲稿等形式多样的短文。学生在构思这些命题时,脑中便能再现一种语言情景,诱发学生进入某一情景,进入命题所涉及的情景中。例如,命题作文myfriend’sbusyday,学生在构思这篇作文时,必定会在大脑中出现朋友做饭、洗衣、购物等场景,正是通过这些场景的再现,让学生对情景中的语言材料进行了必要的复习巩固。3.言语诱发,再现情景。运用言语诱导,可再现某种语言环境。如在新学期的第一天,通过师生问好,便可再现“Nicetoseeyouagain”“Welcomebacktoschcol”等场景,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此外,还可利用第二课堂,召开英语晚会,让学生自编短剧,自制场景、道具;办英语小报、墙报、英语角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才能,使他们体验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进一步的学习动机。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合理适当地运用教学艺术,使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统一,既可达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发展其智力,培养其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又可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作者:刘飞单位:泗洪县归仁中学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课
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拥有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扩大信息来源,展示各样的呈现形式,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节约教学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解释“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如果教师直接绘制相关的几何图形,教学时间将大大浪费,而且缺乏视觉效果。为了更好地优化授课形式,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Flas让直线运动起来,呈现出直线与已知圆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形结合的相关概念,由圆的半径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推出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总结出相应的规律,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培养
在几何教学中很多图形是变化的,如线路的变化、角度的旋转、面的旋转,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显示,画面可进行暂停控制,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并帮助其消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老师可以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突破,还可以设计情境让学生进行探讨,指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探索能力。
例如,在进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讲授时,通过一次函数y=kx+b为例进行研究。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往常教学只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也只是简单地记住了结论,却并不能真正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深层概念,更无从谈论学生主动探索了,同时传授这方面的知识也是非常耗时的。为此,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特点,设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二维动画,以表格的形式将所需数据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分析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这样,有机地将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学会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问题,并自觉养成探索的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
3.科学整合现代教育资源,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高中数学知识绝大多数是很抽象的,不易理解的,例如各类概念、公式推理、图形变换、分段运动等。教师可以利用Flash展示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地传授数学概念和规律等,从而轻松解决教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教学;文化背景;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16)03-0116-02
前言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这段时间内,我国外语教学研究领域逐渐意识到语言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融合方面已形成共识。大学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增强,其中现实交际能力是最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基础内容中已经融入社会文化因素。因此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以及社会文化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英语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以社会发展状况为依据,主要目标是致力于培育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不过目前的国内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缺失。虽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包含了读、听、写、说等各个方面,但是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没有详细的说明,这就导致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无纲可依。第二,大学英语教学队伍的文化素质良莠不齐。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老师依然只重视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忽视文化背景的渗透。第三,当前的英语教科书内容较为单一和片面,没有呈现出多样化,导致整个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文化教学,而忽视交际文化的渗透,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是了解几个或者某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却不能全方位了解多元化的、世界性的西方文化。把交际和文化无形隔开,导致学生就算具备很高的文化素质,也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准确运用英语,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难免会有交际用语的错误。
改进文化教学的策略
(1)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已意识到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现今为止仍旧没有一本较为完善的文化教学大纲。虽然在1998年大学英语教学修订本中对文化教学提出了要求,但没有详细的操作法和评价措施作依托,进而导致英语教师在开展文化教学无大纲可依。在修正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时,应当修改其文化教学观,在教学目标中应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含义、构成以及培养目的明确列出,例如应当明确在何种情境下运用何种语篇、语言功能、交际措施等;还应当在原有的四六级词汇大纲中添加对外交际常用词语和学术研究词汇,在词语解释中把部分实用性强的词汇添加进去,把目的语和母语文化中有相异联想意义的习语、词语和言语等注释上联想含义和文化寓意。(2)强化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教材建设近段时间,外语教育界把英语教学由“以内容为中心”代替“语言为中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充分证实了现有教材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人文教育,显然以语法构建脉络编写而成的“语言中心”教材,不能顺应时展的需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材革新应快速开展。“内容为中心”是将文化教育视作英语教学的中心,其中文化不是狭义上的文化,而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精髓。不管教材怎样改革,都应当把是否突出文化视点、是否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否能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等作为评价教材的主要标准。只有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够编写出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英语教材。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以满足实际应用为中心,尽可能选用真实的语言资料,在内容上不但要追求“名人名篇”,而且要符合实际状况。英语文化的渗透是文化教育中应给予重视的环节,所以英语教师在对大学生展开英语教学时,应当重视英语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的讲解,可以通过播放西方影视片段等各种方法来分析作品的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全方位深入地了解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宗族制度、地理历史、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例如,明确知晓东西方文化篇章有差异性,即西方是直线式,东方是迂回式;西方是逆潮式,东方是起承转合式等等。(3)提高对英语老师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交际教学法,不但对语言知识进行传授,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正确掌握语法结构后,可以在合理的语法和恰当的场所使用英语展开交际,这为获取准确率较高的信息、降低交际失误、增强双方了解奠定基础。由于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所以不能做到全程用英语教授课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大一开始英语老师为了与全球外语走势的immersion相结合,应当在课堂上充分应用纯正英语口语进行教学,逐渐地将学生引入到英语文化和环境当中。营造恰当的英语口语环境,学生经过耳濡目染就能接受西方文化的陶冶,进而增强他们感受和接受西方文化的能力。英语老师在平常课堂上应尽最大可能使用纯正的英语与学生沟通,并且拿出一段时间来专门展开纯正英语的教学。通常可以结合听力练习,让学生感知何为纯正的英语,为英语口语练习奠定基础。老师还可以展开情景式教学,创设出相应的环境,让学生展开模拟训练,促使其英语口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对西方文化做到充分的了解,并且熟悉博大精深的西方文化,能准确判别在哪些教学内容中添加文化背景,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因此英语教师应当通过进修或者“跨文化交际”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文化差异敏锐度和英语文化修养,进而能尽最大可能在课堂上渗透文化教学,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步提高。(4)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融合在英语和汉语中,部分词语在定义、含义上看起来是相对应的,不过这些词汇在特定的区间内,表述程度以及隐含的寓意等均有所差别。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词语教学时,着重对词语的文化背景含义进行诠释,并且把英语词语与相对应的汉语词语展开比较,如果教学需要还应当将外国的风俗习惯作相应的补充等。在挖掘词语含义的文化要素时,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采用词源法、语境法、对比法和搭配法等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比如,moon在我国通常会与嫦娥奔月相联系,而在美国则会联想到太空飞行。又如看到南瓜(pumpkin)西方人会想到万圣节,我们却只是把南瓜当做吃的一种蔬菜。而非语言交际是应给予重视的交际方式之一,它主要指在指定的语境和情境中应用非语言(肢体)语言等行为展开交流,并能够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背景方面差异较大,所以非语言文化的内涵也各不相同。例如,英美国家通常走路都是昂首挺胸、高视阔步,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可一世,这时老师应当向学生解释清楚。又如,西方英语国家通常在工作或交际场合避免下蹲和跑步,如果是做出此类动作就会觉得不雅观。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应当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英语老师不但肩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重任,还应当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升其文化理念,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培养,这样才能为国家输出复合型人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庆芳,韩荣,王博.试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2):86-88.
[2]王琦.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3(3):56.
关键词:情感艺术;情感交流;情感因素
传统教学往往存在以学科为本位———重认知轻情感的倾向,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使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接受,而往往忽略了学生接受时的情感状态如何。
新课程对过去30年的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呼吁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学的方式和学的过程,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英语学科的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明确地定位于五个部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此,新课程倡导优化师生关系,建立温馨、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为教学活动提供动力源泉。
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幼稚天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并且喜欢联想,反感成人式的说教,厌倦呆板、枯燥的生活。在英语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性,通过创设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使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经过十年来的教学磨练,在周围教师的点拨指导下,笔者认识到情感艺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凝神聚气理内功,观六路亦听八方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三要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交流者和管理者。
1.备好课。
讲课的质量如何,首先取决于备课的质量。我们首先通过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地进行钻研,多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做到把握它的主题思想,吃透它的精神实质,弄清它提出的各项要求和重点,理解它所引用的资料和素材。掌握它所涉及的有关知识。
其次是拓宽知识面。一方面涉猎相关学科,学习诸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知识,搜集一些英、美国家有关的地理、历史知识,多方积累素材,提高对英语语言环境、俚语及习惯用语的理解和掌握,增强驾驭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大量借鉴成功经验。我们可以订阅《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和《名家英语教学经验介绍》——“三位一体教学法”、“张思忠集中教学法”、“姚氏教学法”等。向身边的老师多请教,多参加市教委及校方组织的公开教学观摩,多与学生们谈心,多层次征求学生的意见,丰富教学经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最后要精心设计教案。为达到教案内容完整、中心突出、举例恰当、形成直观的目的,对于每一节课,教师都要认真设计教案,不能因为是曾经讲过的内容就敷衍了事,而是要重新设计、布局,进一步修改对话,完善简笔画,搞好板书布局,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听、说、读、写及图形认识的兴奋点。
2.保持良好的心境。
我们进行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具备和保持良好的心境,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因为心境具有扩散性,所以一切事物,在具有愉快心境的人看来,都好像染上了快乐的色彩,甚至平时不怎么喜欢的事物也能使他高兴;相反,一切事物在烦恼的人来看,都好像染上了可恶的色彩,甚至平时喜欢的事物,也能使他厌烦。
讲课也不例外。老师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的气氛,为调节、保持良好的心境,首先要正确认识老师自身的职责和地位,把自己的工作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从平凡的工作里看到培养人才的重大意义,把讲台看成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其次排除个人杂念,只要走上讲台,就应除去和课堂教学无关的感情冲突,以一名老师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效地实现心理净化,“教学就是一切,一切为了教学”。同时,教师自身还要经常用良好的心理,积极的心境,愉快的心情鼓舞自己,在学生面前永远保持高昂的情绪,充沛的精力和奋进的斗志。实践告诉我们,热爱教育工作是培养良好心境的前提,提高自信力是培养良好心境的关键,勤于实践是培养良好心境的方法。
通过个人业务素质地不断培养和提高,来逐步形成自身的“名师效应”,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笔者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与入学时相比,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较大的提高,优秀率提高到80%。由此可见,老师的业务素质对教学的影响之大。
二、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一项需要多种技能配合的复杂劳动,善于分配注意力是对老师的一项职业要求,也是衡量老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实践告诉我们,加强注意力分配便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人们在注意状态下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是认真听讲,注意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会有相应的外部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既能够判断学生是否在专心听讲,又能够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主要是受外部事物的刺激作用不自觉地产生的,它缺乏目的性,又不需要意志努力,常会导致学生上课分心,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这是无意注意在教学中的消极作用。但无意注意在教学中也有积极作用,那就是通过对某些服从于教学要求的刺激物的有意识的控制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教学活动服务。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尽量防止那些足以使学生离开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其次,教师也可以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总之,教师应该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加强教学过程,避免无意注意的消极影响。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外部无关刺激的干扰,应该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教学环境,要尽量防止那些足以使学生离开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
(2)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新颖性和活动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发挥无意注意的积极作用,就应努力在讲演、板书和教具使用中施加这些影响。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板书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和脉络,解决疑难,另一方面,也是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板书应该做到运用有度、重点突出、清晰醒目。必要时还要用彩色粉笔和图、表格加以强调。
许多学科的教学还需要借助教具作为辅助手段,尤其在低幼儿童的教学中,合理使用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具应该新颖直观,能够很好地说明问题。使用教具时教师还要有言语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观察,避免学生只关注表面现象,忽略实际问题。
(3)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个体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学生更愿意关注与自己知识经验有联系的事物。这就需要教师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结构的结合点,提供具体的实例,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另外,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饱满的情绪状态和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讲解和板书之外,还应穿插使用教具演示、个别提问、角色扮演、集体讨论以及动手操作等教学形式。
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文的熟读、同一类题的反复练习活动,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4)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兴趣的东西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点,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尤其如此。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对短些,外界的刺激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色彩丰富的形象和活动画面的刺激,以及操作活动,有利于降低和消除学生的疲劳感,维持较长时间的注意。
(5)拓展学习的活动性,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学生能保持持久的注意力,教师必须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改进单纯的教育方法,始终保特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活动中感受,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注意力,循序渐进地把他们引入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南.以情激学以境导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张杰.情感策略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张燕军.初中英语教学情感策略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读者意识薄弱,经营形式单一
大多数学术期刊更多考虑如何经营版面为作者服务,使之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少考虑读者的需求。虽建起了自已的网站,贴上了网络化、信息化的标签,但大部分期刊社网站信息简单、陈旧,几乎由纸质的“千刊一面”转变成“千网一面”,无重点、无特色、个性理念、读者定位等宣传不到位。多数已建网站、网页的征订设计形同虚设,支持在线订阅、在线支付的网站凤毛麟角。如王景周、黄建军对广东省36种科技核心期刊网站互动性现状进行调查发现,36种具有稿件远程处理系统的广东省科技核心期刊只有《护理学报》设有“期刊论坛”版块,但是点击其论坛后无法链接,其他期刊网站中没有发现论坛或BBS模块。李若溪等以CNKI收录我国学术期刊8169种进行抽样调查,抽出205种期刊样本,通过样本调查发现,自建网站的比例2012年为59.5%,大多数网页内容贫乏、页面空置,更谈不上服务功能了。刘锦宏等2013年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收录的1982种核心期刊进行调查发现,建有独立网站的核心期刊约占核心期刊总数的64.5%,占61%的核心期刊采用了在线编审系统,64%的核心期刊提供免费摘要;自科类期刊有25%提供免费全文阅读下载,社科类只有3%;其中社科类期刊均没有在相关网站在线销售数字版,自科类期刊数字版在线销售也较少,价格相对便宜。大部分期刊出版的周期过长也严重制约了科研成果的及时传播,同时又严重影响了期刊出版发行的良性发展,最终使期刊的受众极不稳定。与大型数据库合作纸质翻版型仍是大多数,还处于“媒体搬家”形式。
1.2互动功能弱,传播功能缺失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技术使生产方式和传播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传播渠道向受众传递着海量信息资源,学术成果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学术期刊的核心地位受到挑战。目前学术期刊分散经营、单打独斗、无序竞争、产业发展环境混乱等都阻碍着期刊产业的发展,部分学术期刊内容支离破碎,对于学科前沿和概貌呈现方面还非常欠缺,学术传播功能缺失。学术期刊的网站点击率低、资源整合能力差;各种信息反馈不及时;缺乏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直接沟通的窗口;缺乏个性化服务信息平台和窗口;缺少与其他媒体对接与互动的能力。
1.3出版盈利模式老套,观念落后
学术期刊大多数通过邮局发行,多至不过千册或者更少,如此少的发行量,广告收入也很少量;部分学术期刊向作者收取一定数量的版面费为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有些刊物有一定的赞助,但也很微薄;与大型数据库合作,收入甚微,甚至是白送。网络技术的变革,网上支付手段逐渐走向成熟,这是网络营销具有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无疑提供了新的盈利和发展空间,如点击付费、下载付费、网络广告和网上订购、信息检索等,而且范围广泛,受众面宽。
2学术期刊网络营销与4R整合营销理论的契合
2.1网络营销与4R营销理论
期刊网络营销是把互联网作为基础手段营造网上经营活动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传统学术期刊往往注重“内容为王”,而忽视传播渠道,根据“短板理论”,数字变革时代,学术期刊内容的板块和营销渠道的板块应该完美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竞争力,“内容”和“渠道”两者缺一不可,哪一板块短了都不行。网络营销不但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而且覆盖面广、便捷、即时、交互和多样化,期刊网络营销的优势和巨大潜力需要发挥出来。唐•舒尔茨(DonE.Schuhz)在4C整合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4R营销理论,4R理论的营销四要素:关系(Relationship)、反应(Reaction)、关联(Relevancy)、报酬(Reward),该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4R营销提出了如何建立关系、以关系营销为核心,注重企业和客户关系的长期互动,重在建立顾客忠诚,长期拥有客户、保证长期利益的具体操作方式,这是关系营销史上的一个很大的进步。根据4R营销理论,学术期刊为了获得和消费者双赢和互动,运用优化和系统的思想去整合网络营销,通过关联、关系、反应等形式与消费者形成独特的关系,与消费者的沟通中,统一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不同的传播工具在每一阶段发挥出最佳的、统一的、集中的作业,目的是协助品牌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关系。以成本的最小化,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回报,以快速地树立自身的产品品牌形象,达到营销目的。
2.2与4R营销理论的契合
网络传播环境下,学术期刊营销的产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读者的需求已趋向多元,营销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更新层出不穷,如何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并与之进行有效沟通及与其它媒体互动以更有效地传播,是学术期刊面对的重要课题。如果不能持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便很难生存与发展,解决学术期刊面临的这一难题,整合营销理论十分适用。首先,整合营销理论为弥合学术期刊与读者需求之间的间隙提供了可能。我国学术期刊长期以来依托于高校和一些科研机构,着重于其社会效益,不参与市场竞争,不以营利为目的,为我国学术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目前,由于计划思维的原因,编辑在充当组织者角色时,市场的色彩淡化了,许多学术期刊仍然封闭式办刊,致使“同质化”严重。读者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淡薄,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随着学术期刊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读者定位创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整合营销理论为弥合它们之间的间隙提供了可能。期刊可以通过顾客市场调研,获得数据统计,并关注期刊与顾客的关联度,与读者及时互动,注重关系营销,运用网络营销战略和手段。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期刊需要开展分众化经营,这就要求期刊通过网络技术,有意识地运用选题策划等手段,随时随地挖掘创新性的选题,发现并选择营销服务信息,生产出符合读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并对内容进行优化和组合,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和保持有效沟通,满足读者需求。其次,期刊的发行模式契合整合营销理论。现代市场中的学术期刊营销不单单是将期刊销售出去、获取利润的过程,还要将读者置于中心地位,考虑是否能通过延长产品价值链降低读者的付出成本及其是否给读者提供了最大便利、提供最好的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为实施网络营销提供了技术支持,期刊存在的意义在于传播科技成果,期刊具有知识特征,这种产品更易于电子化。通过网络,客户可以方便、快捷的阅读,并下载相关材料。网络的手段有助于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服务,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传播与转化,总之,这些特点适宜于实施网络营销。
3学术期刊的整合网路营销策略
从整合4R营销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素来看,学术期刊首先应把满足顾客放在首位;通过关联、关系、反应、回报等形式建立与客户独特的关系,与顾客保持互动,长期拥有客户。学术期刊编辑应以学术为根本,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开拓营销途径,使编辑从信息整合者向用户整合者转变,使信息资源深度开发。
3.1以读者为中心,通过关系营销
首先,加强关系营销,明确读者定位。学术期刊的内外部环境由多重要素构成,营销是通过这些要素关系相互作用而产生,其中“消费者市场”是广大的读者;“供应商市场”是广大的作者;“分销商市场”是一些检索机构和收录机构等;“内部市场”是编辑部内部和编委会等;“影响者市场”是上级管理部门和各学术协会和团体;“竞争者市场”是其他期刊。这6个“市场”当中,读者、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之间的关系是学术期刊的主要关系,其中读者关系即消费者市场是核心关系,应加强关系营销,努力满足各方需求。明确读者定位,读者的需求是营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读者的需求来决定期刊的选题、组稿和策划等一系列工作,生产出适应读者有用“精神食粮”,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品牌,并发展与读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其次,利用网络加强期刊网站数据库建设,细分期刊读者市场,从读者被动适应期刊的单一的生产和营销模式,转向使读者主动参与到生产和营销过程中来。注重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利用微博、微信、读者邮箱、读者论坛等了解读者对产品的评价及意见,建立读者数据库。完善服务数据库等相关期刊信息数据库,如科研信息、审稿人、作者、读者及他们的反馈意见等信息,这是实施生产和网络营销的第一手资料。
3.2降低读者成本,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首先,完善网络出版,开发数字集群产品,提升多媒体信息整合能力。完善纸质期刊网络版的,通过期刊网站免费或者点击付费,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发展电子期刊,对传统期刊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整合,开发数字集群产品。并寻求合作平台,拓展传播渠道,打破传统的信息加工模式。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海量的信息汹涌而至,读者更需要简约精要的信息产品,以使更加经济节省,更加富有效率去了解信息。因此,根据多种媒体的特征,加强内容的深度开发,不但为有显性需求的读者服务,而且也能够激活更多潜在读者的需求,注重用户体验式需求,根据受众的信息需要和信息接受特点制定相应的网络营销形式,变“编辑体验”为“用户体验”。如根据用户阅读时间、习惯、方式,以及其对信息内容与媒介形式诉求,有目标地对信息进行筛选与定向投放。对于浅阅读的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简短的信息推送,有深阅读需求的读者群则可以通过微博、邮件、按需出版等方式服务。其次,延长产业价值链以降低成本。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媒体环境中,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系统化地整理零散碎片化的信息,增强学术期刊的网络报道和信息推送功能,确保学术期刊创新信息能及时搭载传播媒介推向社会,降低读者的付出成本及给读者提供最大便利。在网络浅阅读或者深阅读背后提供一系列的解析和导读,从多个角度展示新的理论思维,展现新产品。学术不应该是少数文化精英的专利,应该把学术研究与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之间架设起一座桥,传承、沟通、弘扬、普及,让学术更好地走向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对于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方位开发,充分利用不同终端的优势,实现内容增值,延伸传统出版的价值链。期刊延长产业价值链应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系列化延伸模式。这是指在同一媒介层次上延伸。这种延伸模式以有效利用原有的优势资源为基础,可以迅速扩张规模,满足细分市场需求。二是跨媒体延伸模式。这是指向其它媒体进行延伸与整合。跨媒体延伸是媒体融合趋势下迅速扩大媒介经营范围和规模、多渠道销售媒介产品的主要路径。三是跨行业延伸模式。这是指媒介企业资源联结已经超出了行业本身,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有助于做大做强的机会与资源。从而找到降低读者成本的途径。如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主张不但要发表最好的学术论文和报道最新科学信息,还要帮助青年科技人员了解今后10年的科学发展动向,通过与其他媒体互补来增加内容附加值。
3.3提供多元的服务,实现双赢
首先,对网站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为读者提供多样化服务,如开通引文链接、文献检索、各种查询等功能。设置期刊导航,巩固期刊与客户的关系。如“互助”式链接,也应创造条件与关注度较高的商业网站建立“扶贫”式链接。通过网站之间的链接,实现资源互补、相互宣传,共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关注其他媒介的新闻,链接各个重要研究领域的网站和行业技术网站等,及时链接、摘抄、转载相关的专业科研信息,定期通过网站或其他传播路径与期刊相关信息。4R理论从着眼于短期利益转向重视长期利益,从管理营销组合转向管理企业与顾客的互动关系,学术期刊通过导航来展示期刊的内容、传递最新的行业资讯,让客户借助网络新媒体这个免费平台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以吸引客户关注。再次,提供专业信息资讯。传统的学术期刊,以“专业学术”为核心内容,其内容的新闻性、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资料性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而且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很难开发出其价值链,国际上大的出版机构如斯普林格等都是通过不断地提高内容的附加值而取得发展空间。所以编辑要善于凭借自身的信息分析,将具有前瞻性、探索性和先导性的学术信息进行整理,及时通过网络等媒体为读者导向性的学术信息,提供深层次的专业信息资讯。通过网络平台找准内容定位,加强资讯功能建设,资讯平台建设应力求符合科研工作和实践领域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力推科研信息的微传播,引领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
3.4与消费者互动的沟通
要想掌握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简单的事情。在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下,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很难形成的。面对新环境、新教材,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数学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增强自身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提问、解问的能力和水平;从实际出发,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结合学生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知识来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数学中享受生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亲切感,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2将实际的问题引入概念教学,挖掘其教学的背景
数学概念都是实际的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大部分的数学概念都有着学生熟悉的背景[1]。中学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具体的问题中得到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抽象化的知识,再将抽象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在经过亲身体验之后,增强了他们应用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映射的概念”的内容时,开始学生会对映射的问题感觉比较抽象,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如纽扣的对应:衬衫前的纽扣,每个纽扣配一个扣眼,这样的实际就类似于数学上的函数,完全符合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两个袖子上各有两个纽扣,扣眼只有一个,这就类似于对应中的多对一的关系。又如将概率时,可以这样的设置问题:全班有52位同学,请问有没有同一天生日的?抽象的问题直接变得亲切易懂,给学生形成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这些例子都直接与同学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面对这样常见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新的知识也很容易在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从而使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学习。再如同学们在思考“三垂线定理”时,说:“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上的一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线垂直”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它并没有说这条线是否在射影所在的那个α平面内,如若不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结论就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在α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是和这条斜线相垂直。
3创设情境,实现数学问题的应用价值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应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式-解释-应用于拓展”的模式进行展开[2],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与作用;对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发展其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信心。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时,可引入相关银行的利息(单利、复利),通过对学生创设的现实情境,使学生感觉到置身其中,立足于现状去寻求知识,并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又如集合与简易逻辑以运动会的参赛人数的计算问题进行引入;函数的引入:以某个细胞在分裂时由一个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在分裂了x次之后,所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的函数的关系式。结合课教每章后面所设计的研究性的课题和材料,例如数列中的研究性的课题是与分期付款中的相关计算是有关的,以及阅读材料是和储蓄的计算有关等,这些设计主要为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再如,在讲“向量的加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足球的爱好进行引导学习,在讲桌上画上一个三角形,在三个点A、B、C上分别放三支粉笔,将足球分别从点A滚动到点B和从点A滚动到点C,学生再到点B观察足球从点A到点C,再到点B的效果与从点A直接到点B是一样的,紧接着老师再用向量进行解释,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并更好的进行新课的教学。
4重视检测的多样形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意识
随着教学的不断更新,学生的作业,甚至是检测的手段也越来越生活化、多元化。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培养学生主动的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探索,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意识。例如讲等比数列,利用象棋盘进行设计问题:在第一个格子放1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放2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放4颗麦粒,在第四个格子放8颗麦粒,这样以此类推,在每个格子里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一直到最后一个格子,请问一共有多少麦粒呢?创设如此有趣的问题,使学生对等比数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之后的教学中也轻松了许多。讲完等比数列之后,还可以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某个人打算买一套房子,想要分期付款的方式贷款30万。在经了解之后,目前的贷款方式有两种,商业贷款和住房公积金,并且每种又有等额的本金和等额的本息两种方式。该人的月收入为5000左右,如果每月该人还贷不超过收入的70%,那么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分期付款,并且贷款多少年比较合算?”这样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讨论,先了解两种贷款方式的利率,再提出问题并进行数学的探究。虽然这样合作式的讨论活动讨论出的结果不一定精确,但是这样的协作活动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清楚怎样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其应用意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培养。
问卷发放的对象主要是英语专业的维吾尔族,一共发放7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3份。调查问卷由个人基本信息、母语文化认同问卷、英语文化认同问卷和文化认同情况对比等四组信息组成:第一组,是受侧试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年级、学英语年限等;第二组。是母语文化认同调查信息,主要了解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身份;第三组,英语文化认同调查信息,主要了解学习者的英语文化身份;第四组,是母语与英语文化认同对比。母语文化认同的调查信息和英语文化认同调查信息的的内容均一一对应,包括19个题目,分8类,涉及习俗和禁忌(题目10~12);饮食习惯(题目1)、服饰的选择(题目8~9);的态度(题目2-3);婚姻观(题目6~7);节日的态度(题目4~5);语言学习的态度(题目17~19);文化认同(题目13~16)。在统计问卷的基础上,对母语文化认同、英语文化认同及文化认同对比情况的结果主要反映在如下表中(1~3):从上述3个表所显示的数据来看,这些英语专业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母语文化认同。在学了数年英语之后,英语文化的渗透对其母语文化认同的各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宗教方面,学生对于母语宗教和英语国家宗教的认同度差异非常大,高达82.5%的受测试者认同母语文化,而只有10%左右的受测试者认同英语国家宗教。由于调查对象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因为受到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仍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信仰和民间习俗。由于受测试者中没有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他们对于英语国家的宗教的了解很少。从宗教认同调查来看,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外来宗教的接受度不高,这与学生们学习掌握的关于英语国家宗教文化方面的信息较少的缘故,这也与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有很大关系。第二,在服饰方面,只有34.6%的受测试者认同本民族的服饰,而有高达76.3%的受测试者认同英语国家的着装品味。从以往研究看,通常民族服饰是民族的文明结晶,可以体现了国家、民族的人文精神、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穿着民族服饰有助于增强民族及文化的认同感。从测试结果看,少数民族大学生也高度认同西方英语国家人们的着装品味。实际上,根据近几年的教学观察和对受测试学生的访谈,民族传统服饰已不再是民族生活的主流服饰,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对服饰的需求也趋于潮流化,这表明英语文化对母语文化具有较大的影响。第三,在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方面,受测试者对母语和英语文化的认同度都很高。有64.2%的受测试者表示他们喜欢并愿意学习自己的民族歌曲和舞蹈;90.2%认为自己的民族语言很美并愿意学习自己本民族的语言;95.6%认为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很重要。相比较而言,66.2%喜欢西方歌舞和音乐。86.8%认为英语是很美的语言,喜欢学习英语;88.4%认为了解学习和掌握西方文化非常重要。第四,在习俗礼仪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上比较信奉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过也在逐步接受西方习俗礼仪。
首先,体现在饮食习惯上,调查结果显示,在饮食观点、规定和用餐方式等方面,信奉伊斯兰教的受试者十分遵守伊斯兰教的有关规定。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学生中,一方面,他们受到家庭和宗教习俗的影响,遵守伊斯兰教的就餐习俗;另一方面,受到英语文化的影响,逐步接受了西餐,调查发现有41.7%的少数民族学生是接受和欣赏西餐的,这也体现出英语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渗透。其次,在中西方节日了解上,少数民族现在依然传承者只过自己民族特色节日的传统,对于汉民族的主要节日诸如春节、英语国家的圣诞节、新年等节日基本是不过的。不过他们对于这些非本民族特色节日的了解还是逐步在加深的,在笔者所在高校,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诸如情人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以及圣诞节等节日来临时,同学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向自己的老师、家长和朋友送上温馨的祝福,由此可以看出,新疆少数民族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他们传承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第五,在婚姻价值上,维吾尔族习惯法中提倡男女平等,反对独身。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虽然依旧遵从本民族的婚姻价值观,但其婚姻观已经开始有了较大的变化。调查结果发现,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张自由恋爱;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向事业型倾斜;生育观开始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等。这些观念的改变与他们接受了英语国家婚恋观教育有不可分离的关系,这些改变与社会变迁导致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和相关观念的变化都有直接的关系。
总之,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通过信奉本民族的、礼仪、节日习俗等以此来维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他们在多年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本民族文化以外的某些英语文化规范,并且对英语文化有所了解,并受到一定的影响,对英语文化比较认同。这些都给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和政策的制定们提供了一些借鉴,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外语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归属感,还有利于他们接受新知识。
作者:高英单位:塔里木大学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员;网络信息咨询
图书馆员做得久了,二十多年里,我见证着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历史:从手工编目到计算机管理,从闭架借阅到全开放借阅,从传统图书到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并存共荣。我也曾经纳闷,网络时代还需要图书馆员吗?数据库的共享、自动化的管理,上上架、理理书、借借还还,这些事情终有一天将由读者自助完成。
近代图书馆学的管理体系,在方便文献管理的同时,也把对馆员素质的要求降低到只要会根据编号排架、理书就可以了。可是这些所谓的专业的技能,在全开架、全开放的环境下,聪明的读者不用多少时间自己就掌握了。我们开展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某种程度上强调的是读者,而不是馆员素质的提高。似乎馆员只要会找书服务就可以了,外界也以为,只要认得点字就可以做图书馆员了。所以,我们没有足够的权威来控制读者不文明的阅读行为,只好自己不停地在书架中穿梭忙碌整理乱架的图书。我们守着图书,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仔细阅读图书。我们下了班,相当一部分的人倦于再提起书,更不要说主动的读书了!唉,馆员自己脱离了读书人的阶层,或者说馆员自己遗忘了作为读书人的文化自觉,也就难怪读者不会从心底尊重我们了。
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一个藏阅厅里,尽管号称全开放、全开架、藏阅借咨一体化,然而除了上上架、理理书、守着门,几乎无事可做。我把配置不高的电脑运用得很好,等着人来咨询,然而更多的人却只要检索一下书目而已,这一点点事情旁边那台检索机就可以完成了。我们这样的图书馆馆员,可有可无!我的工作电脑连接着互联网,却没有合适的窗口,与我应该直接服务的读者——全校的师生们——在网络上互动联系。
如同纸本的图书一样,网络,也是一个信息的载体,只不过这个载体是虚拟的、无边界的。上网冲浪,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行为。有阅读能力的读书人,本身就拥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所以上网的读书人,他们从各种文献和彼此的交流中不断增长着见识,他们面对着网络世界缤纷变幻的信息冲击,始终保持着比较清醒的头脑。互联网让现实世界延伸到无限,虚拟的网络世界属于所有的网民,然而书香网络的世界,却也是读书人所独有的。如果说阅读纸本图书让读书人拥有了一份独有的宁静,那么书香网络,就架起了读友们心灵沟通的桥梁。在这个书香网络里,朋友们不曾轻视我的图书馆员身份。然而他们首先认同的,是我也跟他们一样:爱书如命。然后才注意到我无意间流露出来的职业习惯:文献检索的技巧,进而才认可了我的图书馆员身份。
所以,我不以为工作时间参与网络聊天影响了本职工作,相反,我以为这样的网聊,让我窥见了网络时代图书馆员延伸服务的途径:网络即时咨询服务。我以为主动积极地参与这样的网聊,是一个图书馆人自觉融入书香网络的职业本能。我以为这样的网络交往,终有一天会成为图书馆网络咨询馆员日常的工作内容。我以为这样的网络交往不仅仅是消磨时光,相反正是这些作为读书人的网友,让我找到了理想的答案:图书馆员,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可以说,我在网络上不自觉的寻觅中,自觉地回归到图书馆员社会角色的本位:读书人。
是的,网络时代正是图书馆员回归读书人本位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对图书管理程序的简化,不仅把我们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也给了我们解放思想的契机。当类分、编目等工作只需鼠标一点就可完成时,当图书排架、借借还还可以由读者自助完成时,我们的精力就可以从对图书类别的注意上,集中到图书内容的本身。这才是图书真正的价值所在!网络时代,消亡的不是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相反是图书馆员职业功能的强化。未来的图书馆员,不论是技术馆员还是咨询馆员,都将是能够重组信息和检索信息的读书人。
毫无疑问,网络时代的读书人,离不了网络,更离不了电脑,所以,网络时代图书馆员,不仅要掌握读书的方法,更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运用的技巧。我在网上里经常遇到这样的朋友:你给他找到所需的文献,压缩后传递给他,才知道他竟然不会解压文件。于是你自然得教会他电子文件压缩和解压的技术,还得教会他安装阅读器、打开文件,否则你对他的帮助就等于零。时间长了,不只是文件的编辑和排版,就连病毒处理、重装电脑系统的事都缠上你了。即便在这种时候,我在他们眼里也不是一个专业计算机工作者,事实上我也不是,程序编写等复杂技术统统不会。不可否认网络时代的读书人有着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但更多的读书人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电脑技能,他们只不过是需要用电脑来阅读信息、参与讨论、撰写论文、处理图片、编辑博客而已。他们除了用电脑来娱乐和工作外,主要还是寻求阅读的乐趣。所以,在他们眼里,我不过是一个掌握现代文献信息检索技巧的读书人。 转贴于
如果说现代文献检索技术和阅读的能力是图书馆员的基本技能,那么,读书人的素质和节操就是图书馆员的灵魂。只有回归读书人的本位,具备读书人所应有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图书馆员才有资格担负起知识海洋领航员的重任。纸本的图书和虚拟的信息数据,不过是知识的载体,不过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物质媒介。唯其图书馆员本身就是读书人,才能真正理解读者的所思所求,也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文献信息服务。可以说,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图书馆开展“以人为本”服务的根本。
我们不可能强求图书馆员穷尽所有的知识和信息,但我们应该要求图书馆员成为某一知识领域的专家,以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得到读者的认可。如果说藏书楼时代的读书人,他们所管理的图书只能为自己和少数人服务。那么,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员,他们将以自己对图书的热爱和信息检索的特长,为所有的读者服务。读书人手里整理的图书,不是死板的索书号,而是散发着知识光芒的珍宝。读书人重组的信息,不只是可以复制的节点和符号,而是网络上耀眼的阳光。
时下,《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等书的火爆,既显示了大众阅读行为的懒惰和盲目,也反映了大众对读书人阅读境界的向往。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人们的物质欲求得到起码的满足后,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精神生活的延伸和拓展。虽然不会有更多的人成为专家学者,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专家学者,但是更多的人都渴望在阅读行为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素质。人们创造了网络,网络本身却是一个难以控制的、无序的海量信息世界。网络让人们获得前所未有的快乐,也会让人们在无目的的漫游中迷失了航向。上网的读书人在无序的网络世界中,建构起书香网络的世界,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员责无旁贷应该成为书香网络的守护者和导航员。将更多的读者导向读书人的层次、将更多的网民导入书香网络的世界,不仅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神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杨绛,干校六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