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四则运算教案

时间:2022-04-25 10:21:40

导语:在四则运算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四则运算教案

第1篇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习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习热情不高。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情况分析:

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认识图形。三是小数乘法。四是观察物体。五是小数除法。六是游戏公平。七是认识方程。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图形。

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

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游戏公平。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三、教材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

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6.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一、学生学情简析

本期我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

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4)班、(5)班,从上一学期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图形的运动,会画出对称和平移后的物体,掌握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

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一、学情分析

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需要改正,改掉许多学习上的不良习惯,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争取学好本学期的任务。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为: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统计、数学广角等。

三、教学措施

1、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2、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的训练效果。

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讲求精讲多练,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的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周将进行一次笔算小测。

3、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

本册教材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问题都是由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或改变问题而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5、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6、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

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四、教学措施。

1、多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第2篇

[关键词]兴趣; 强化训练; 计算; 习惯。

在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深刻体会到一个孩子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整体数学成绩会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平时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 、坚持训练,培养短时间记忆能力

1、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数学学习的关键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还是两位数乘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如果这些基础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掌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准、算不快。

2、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提高笔算准确率和速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口算训练。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短时记忆,有些计算失误是学生受短期记忆的影响造成的,短时记忆无论是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还是对数学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口算是训练学生短时记忆能力最好的形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切实加强口算基本功训练,循序渐进的达到熟练的程度。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少些,老师可在课堂上运用口算,并给孩子计时,让孩子进行计算练习,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在规定时间内考了满分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对于出现错误的同学,也要帮助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注意口算还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把这项工作坚持下来,口算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二 、强化运算能力

强化学生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等,每一种算法都有一定的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此提高四则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学生强化计算能力。

1、强化运算顺序。学生的思维定势和不认真审题容易产生运算顺序的错误。要求学生遇到繁琐的题目,不要畏惧,沉着、冷静的看清题中的运算数字和符号,确定运算顺序再动笔计算。

2、强化特殊数值的记忆。计算中常用数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可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例如:乘法中的特殊积--25×4=100 ,125×8=1000等等。

3、强化运算判断结果。验算是防止错误的重要措施,验算的方法多种多样,用估算判断结果是最简便的一种,诚然估算只能看出明显错误,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但估算和计算、验算多种方法结合就能提高检查的效率。

4、强化运算技巧。简便计算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计算能力,强化计算技巧,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观察数字、运算符号的特征和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进行简便计算。

三 、重视错题的分析与改正

学生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位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进位的减法,忘加和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可在批改作业时写出评语,在错处加上评语,指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好,知错的地方一定要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还要因人因题重点分析原因,如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对于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要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的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的类似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要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上采取“游戏”方法,如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的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要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一要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二要使学生养成审题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每个数字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运算方法。

三要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位置上,退位点儿不能少。

四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交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并能从多角度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我想经过日积月累的过程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效。俗话说的好,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就一定会见成效。这将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

第3篇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经过前面三年半的教学与学生习惯的培养,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下面是我本期的教学计划:

一、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

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

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

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3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计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能根据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游戏活动,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及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会画以上三种图形的高;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特点;通过操作,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的先后顺序;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

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简单的游戏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ji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措施

(一)教学改革

1.在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下,从实际出发,从书写着手,以鼓励为主,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有效学习。

2.善用课余时间,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使用好中微家校通,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不在量多,而在拓展思维.

5.多听同年级教师的课,多听专家分析,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二)培优辅差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导优辅差。

培优措施:

1、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2、推荐课外资料,利用课余时间释疑解难。

3、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

辅导后进生措施:

1、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2、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我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的信心。另外,在课堂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平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4、加强家校联系。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定期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优等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三)作业改革

1、把握每节课重难点,精心设计练习,使练习有针对性。

2、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3、作业的选择上针对性强,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有困难的问题、模糊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出作业题,有的放矢。

第4篇

一、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每一个数学教师必然的要求,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关系计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数学这门学科,由于它的自身严密的特点,就容不得学生丝毫的马虎和粗心。农村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力缺乏长久性,要他们认真听几分钟还可以,要他们听上十几分钟或半节课还真不容易。要使学生有较持久的注意力,除了教师认真精心设计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吸引学生外,还必须从平时的点滴小事抓起。

数学课堂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主要阵地。为此,我很注意培养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快速投入课堂的习惯。我经常提前进入教室,给学生一个条件反射,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检查书本笔是否摆放到位。有时候到学生的位置上,询问一下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或拉几句家常,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从心底上喜欢老师,对老师就会言听计从。

上课时看学生是否坐端正,是否挺起胸膛看着老师或黑板。在课堂中,发现哪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及时提醒,对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有时还有意识地叫个别学生复述刚才老师或同学讲的话,来督促学生认真听讲。在练习时,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在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不良习惯反复是经常出现的。因此,要给学生多次实践的机会。由于学生年龄较低,老师要坚持引导优先的原则。又因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反复的过程,所以必须要严格要求。实践证明,经过一两期的训练,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就初步形成了。那么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就会慢慢巩固下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错误出现,真正地为学生计算“保驾护航”。

二、加强学生的口算、心算和巧算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的计算,不论什么样的计算都是以基本的口算作为基础的,教师要经常性的布置一些由易到难的口算、心算和巧算的练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堂课的前三分钟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一堂课十道口算堂,口算题可以以卡片、课件、小黑板视算,听算等形式进行。练习的方式以灵活多样,报得数可以是全班抢答,可以是开火车,每人答一道,还可以是举手回答,在练习中还要尽量照顾那些在口算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口算的锻炼机会,提高总体水平。低年级学生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如:摘苹果、送小动物回家、吹气球、帮邮递员送信、找朋友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口算练习在新授课后进行巩固时运用,既可以激发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也能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有时还要把计算的结果记熟记,如:25×4、125×8,小数0.2、0.25、0.5、0.75等的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20以内的平方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算法,而且由量变的过程积累能使学生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结果。农村小学生算得多了,熟练了,计算能力也就会提高了。

三、注重算理,加强算法的教学

数学计算是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小学数学主要是计算的学习,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认真对待计算的人,在今后的事情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计算时,首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看清题目中有些什么数,有哪些运算符号,从而确定运算方法,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算什么,还要观察是否有简便,不能盲目于计算。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算理或简便,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在练习的时候,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细仔的计算,不能粗心,字迹和格式要工整。有时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题的算理或简便,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并耐心辅导,教他们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计算出现的错误,及时分析错`产生的原因,并举一反三地让学生反复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从而提高了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加强速算教学

对于小学的多步计算题其解法不止一种,好多题都是有多种解法。在众多的解法中肯定有一种“又对又快”的。这种算法依赖于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分解和组合。还要依赖于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的应用,从而找到计算方法的捷径。教师在讲一题多解时,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和鉴别,从中找到快速的计算方法。

例如:海州与板浦相距20千米,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从海州、板浦两地同时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3:2,求客车的速度?

方法一:设客车每小时行[x]千米,[x+23?x=20÷0.5]

方法二:把客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看着“1”[(20÷0.5)÷(1+23)]

方法三:把两车每小时行的合速看着“1”方法[20÷0.5×35]

方法四: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x+3/2?x=20÷0.5]再求客车的速度。

方法五:把货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看着“1”[(20÷0.5)÷(1+23)]再求客车的速度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针对当今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一些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农村学生的思想教育

1、端正学习态度

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家长外出务工挣钱,孩子们都由祖辈或亲戚朋友监护,监护人文化不高,普遍认为:"学数学,只要会算就行!",导致大多数农村孩子数学综合能力不高。作为教师首先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一些数学与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的视频,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培养良好习惯

我认为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一年级抓起,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及时纠错的习惯,以及学生乐于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勇于合作、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以及敢于创新等习惯,只有细化习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才能形成良好习惯。

3、关心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不爱学习,无拘无束,无人管理,难于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有的甚至转变成后进生。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制订可行的教学措施,给予这些儿童更多的关爱,要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们,随时发现和表扬他们生活、学习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农村数学教师的教学技巧

1、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曾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有经验的数学教师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课,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计算教学,打实数学基础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数学中许多知识都要通过计算来完成,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他数学成绩的好坏,而且数学各知识间的联系紧密,比如一年级"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知识没有学好,到了中高年级的四则运算学习时,练习错误率就很高。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并简化运算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探寻规律,强化计算练习,分层提高计算能力。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注意改进教法,指点学法,重点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查漏补缺,清除他们学习中的障碍。对优生重启发诱导,精选习题,渗透方法,培养他们探索新知的能力。

4、数学即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让教学贴近生活。比如在学习"米、千米"的认识后,可以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跳远测量长度等。

5、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班班通"的实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直观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农村数学教学的常规管理

1、切实履行"六认真"工作,重视过程管理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抓住教材的深、广度,钻研教材的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从教材中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

(2)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设计教案的内容应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具准备、活动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其中教学后记重点写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认真上课,关心爱护学生,不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

(4)精心布置和认真批改作业,课堂作业要求当堂完成,严防学生抄袭作业,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字迹要工整。重视作业的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和纠正。

(5)认真辅导,辅导是教学的补充和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平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6)认真进行考核,注重试卷的讲评、仿练考核

2、关心后进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分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我们可以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谈心、辅导,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还可以让优生帮代后进生,让优生做后进生的"小老师",帮助后进生完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总之,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心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愿学、乐学,因地制宜,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紧密配合,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6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 生本理念 素质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无论是何种类别哪一层面的学校教育,都承载着缔造社会核心生产力的历史重任。我们的中职教育也不例外。本文认为,虽然中职的教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只要紧紧抓住“以生为本、素质发展”这个核心元素,并努力做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应万变,就能永远立于教育不败之地。对此,笔者结合中职数学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一些个人浅见。

一、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简析中职教育现状

数学一直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各类专业必修的文化课之一。就其教学现状而言,应当引起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承教单位和相关教师的高度关注。理由主要有三点:一是教材式样基本采用高中模式,只是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得教学重点依然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加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上。这种缺少实践应用元素的教材早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和及其学生的特点。二是教学方式传统陈旧,既具有中学教学方式的陋习,又存在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高等院校教学模式的明显特征,仅仅把学生当作是一种数学思维的训练机器,也谈不上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极端忽视了主体学习地位和学生个性。枯燥无味的教学加快了恶性循环现象。三是从生源素质来看,大多是暂时“无大路可走”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数学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又深刻地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品质落后、自控能力差,对学习数学严重缺乏兴趣和信心等。据抽象调查,笔者最近任教几个班学生的中考数学人均分都近超红线一点点。许多学生对诸如韦达定理之类的重要数学知识都几无印象。所以进入职校后压力骤减,要想让学生能够重视数学学习,的确“任重道远”。

二、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特点优化课程教学

在“以教为本”的传统教育观念下,中职数学因为长期使用近似化教材,相同专业的教案教法一用就是多年,基本没有什么改变,从而形成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挑花依旧笑春风。”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导。如今在“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下,我们一是要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和学生实际,对数学课堂教学作出相应调整;二是要以提高学趣为抓手,围绕社会市场的直接需要,对教材的内容、结构、难度作出适当调整。三是要努力联系社会实际,加强数学与所学专业知识的有效整合。如数控专业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外贸专业要用到四则运算和线性规划知识,计算机和网络专业要用到等差数列知识,等等。实行“潜近职业”教学,不仅能增强实用性,还会因避免“纯学科化”教学而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收获一举两得的效果。当然,中职数学的基本教法有许多,如“大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对此我们要因需而用。有媒体曾经报道:2007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RMB的存贷款利率作出新的调整,当时的许多储户对此茫然:定期存款要不要转存?是取出来重存合算,还是存单到期后取出合算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情作为案例加以引用,带进课堂交由学生讨论,让他们就此发表各自的看法。通过这一具体案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化和把握。

三、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教程的促进作用

第7篇

关键词 高等数学 课程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Analysis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Education

DU Yi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College of Sciences,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18)

Abstract Based on educational reform of higher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problem of higher mathematics in our country. Then it proposes the main trends of reform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thoughts of higher mathematics, discovered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mathematical thoughts in teaching.

Key words advanced mathematics; course reform; innovative

0 引言

毫无疑问,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及个人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①由于社会发展的飞快进步及日益更新,我国目前执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当前教育形势做了诸多思考之后,提出了多种教育改革方案。②而理工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也越来越注重教育的改革。

在众多的改革科目中,不管是哪个学院、哪个专业、哪个学科,在他们的知识结构设置和培养方案中, 高等数学都必须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来安排。因此高等数学因为在理工科教育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的改革及成败就日益显现出了重要性。事实上,国家及各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高等数学的教育改革, 并因此成立了相应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团等, 客观谨慎地来评估数学教育现状, 继而整体性推进高等数学教育改革。

1 高等数学教育的现状

高等数学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如此, 它的不可替代性也不能说明它是完美、完善而不需要改革的。与此相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培养人才素质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培养目标来考察, 传统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体系、教授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慢慢与实际情况脱节,有诸多问题。例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知识不匹配、所学内容与学生目标不适合等。基于这些情况,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需要改革,以便能让它和新兴的工程领域以及专业需求接轨。只有在各方面都进行了适应潮流适应社会发展的改革, 才能真正巩固高等数学的重要地位, 确保它能在各个领域所起到的引导作用。而若想取得实际有效的改革成果,首先必须知道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学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真实背景了解不多,因此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也不能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而数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基本概念和常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在这方面显然我们的教育方式做不到这点。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不能否认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相脱节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老师。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为主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课程教学进度、唯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在把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的同时,忽视了应用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生的潜在能力就被埋没了。

(3)教师资源出现短缺。近些年的高校扩招导致了教师资源的短缺, 特别是高等数学这种各个学科都必学的基础课程。学生的大幅增加直接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大面积地授课于上百名学生也十分常见, 因此老师没有精力在课余与所有学生充分交流, 也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疑问。而高等数学相对其它学科来说,比较抽象,需要严谨的逻辑性, 一旦前期的基础知识不能够扎实掌握,后面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到了学期末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做的只是应付考试, 对学科并没有真正地理解, 更谈不上对数学的热爱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这种状态就导致了高等数学教学质量逐渐下滑的趋势。

因此,近些年来高等数学的改革逐步提上日程,期盼能从各方面得到改革,从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

2 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知道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学习, 同时要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改革措施为:

(1)改变教学观念。这方面的改革首先应该从国家教育部门入手,把对高等数学的教革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 吸引国内优秀的相关数学教育工作者按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和规律来研究和制定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提高我国高等数学的教改层次, 拥有最新的战略眼光,拓宽改革思维,这样高等数学教育才能真正起到夯实国家科学基础教育的积极作用。专业设置方面,首先应调查市场经济调节下的社会发展需求,在了解职业岗位的需求之下,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论证,挑选适合以高等数学教育为导向的专业。在具体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教学大纲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规范条例和岗位需求,组织相关领域的教师、各种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专家共同讨论和制订。课程的设置也应根据培养目标的最终要求,突出教学重点,强化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2)更新教学内容。现在高校基本通用的高数教学体系和内容, 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数学实际应用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 必须进行优化和改革。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从应用的角度,从各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考虑和确定。而且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 更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素质,从而提高学生获取现代知识的能力。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高等数学教改成败的关键就是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能否积极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教师如果不能从自身打破常规, 仍然沿用若干年不变的方法教学, 势必难以被渴望创新、思维活跃的学生所接受。因此,惟有教师也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现代教学教育理论, 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现代数学知识及其可应用的相关领域, 把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 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才会从中受益。这就要求教师会合理地利用计算机以及数学软件,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轻松。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使得数学选修课的教学模式有了硬件条件的支持。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同样的教学时间内涵盖的信息量大,自然地压缩了课时;而且教案可做成各种电子版本,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使用。

(4)注重计算方法和基本概念的联系。高等数学特点之一就是概念多,如果能对各种概念做个汇总,解释他们之间的联系, 会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非常有帮助。例如在讲授函数时, 可先定义集合的概念,然后定义维空间的概念,最后得出元函数的概念;而在讲各种计算方法时,若能把他们联系在一起,那么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会更容易。例如:在学习一元函求导法则时, 涉及到的运算有初等函数求导公式,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导数的四则运算等。在二元函数的偏导计算中, 这些公式和法则都可以运用进去, 即对某变量求导时, 可暂时把其余变量看作常量, 首先用一元函数求导方法计算该变量的偏导数。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求出二、三阶及更高阶的偏导数。

(5)多元化考核方式。不再以一张考卷定成绩的方式来单一考核,而是结合小课题,大作业,小论文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数学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素质教育,学生不仅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重要的概念、方法和结论,还需要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③若仅将教学看成是简单的知识灌输,那么学习了再多的定理和公式,最终仍难以发挥本质作用。而如果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被充分地掌握和理解,那么不多的几个公式就可以演绎出万千生动的结论,显示数学的无穷魅力。

3 结论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教育应该在继承传统教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上, 抛弃不适合现展形势的糟粕。根据社会进步的发展,制定跟得上潮流的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目标, 吸收各国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同时具备传统和现代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

同样我们需要知道,不管教育改革有着多么复杂,多么细致的直接目标,其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④因此,不论是哪个层面的教育改革,若没有促进学生的最终发展,教育改革就是失败的。所以说这是对教育改革成功与否进行判断的根本标准,因此我们的终极目标即为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描述和解决自然社会问题,这也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最后要说明的就是现代社会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 而科学技术又取决于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的最终方式决定于教育的竞争。所以从根本上说, 高等数学在整个高等教育包括理工科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极端重要性,完全是由其本身的特征和功能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到高等数学教改的成功。

注释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② 马德炎.谈创新与大学数学教学[J].大学数学,2003(1).

第8篇

现状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如下表:

现状二:在浙江省一次小学数学教学的研讨会上:

师:请大家估计一下今天在场听课的老师大约有几人?

生1:1000。

生2:600。

生3:249。

生4:500。

生5:1050。

生6:10000。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人呢?

出示信息:全省每个地区听课老师人数表。

师:请你再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老师。

生1:3000。

生2:4000。

现状三:一节数学课上,在认识了“≈”和初步的估算方法后:

师:请你估算49×4≈?

生1:应该等于196,我口算出来的。

生2:约是200,我是先计算出结果196,然后再估计成200。

孩子们的“真情透露”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的估算教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还不习惯于运用估算和估计来解决问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了估算教学的内涵和价值,才会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估算和估计这块有待开发的宝地。

一、创设情境,感悟估算和估计的现实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有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悟到估算的价值。

例如,王老师星期天去逛商场,他看中了一部298元的文曲星和一个143元的电饭锅,他很想把这两件商品买下来,于是拿出钱包清点了一下里面的钱,共4张100元面额的人民币和一张50元面额的人民币。你觉得王老师能买下这两件商品吗?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到一下子精确地计算出298与143的和有一定困难,而且也没有必要,只要求出近似数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比精确计算更方便。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了估算的优越性,孩子们才能走进估算的乐园。

当然在创设情境时,我们应该从那些肤浅的问题情境中走出来。例如:三年级学生去春游, 3个班需要饮料312瓶,平均每班大约需要多少瓶饮料?这个问题乍一看与生活联系紧密,可谓是数学来自于生活,但我们又不难发现,这样的联系是肤浅的,是为估算而估算的。对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和持续的发展没有多大价值。生活中的估算是不会出现“大约”两个字的,当失去这个“拐杖”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会不会手足无措呢?可能他们只会做这些习题却解决不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同中求异,体现估算和估计方法的多样性

在估算教学中,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采用。学生的计算方法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即使估算的结果相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可能是不同的。例如,热水瓶28元和水杯24元,估算热水瓶和水杯一共花多少钱?结果同样是50元,但可能有的学生是把28看成30,把24看成20,有的学生是把28、24都看成25,等等,可能有些方法并没有在教师的教案预设之中。因为教案只是教师的个体行为,他是以教师本人的思想方法为主线来编写的,毕竟教师一个人的智慧是那样的渺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我们面对的是那么多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更何况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许多“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我们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掩盖了学生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耐心听取孩子们的想法,仔细推敲,不要急于评判,更不能简单地认为估算结果离精确结果越近的方法越好。所以交流的时候,要让学生把估算的过程表达出来。学生采取的策略可能是很丰富的,只要学生能运用适合自己的策略,把问题解决,都要进行鼓励。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充分体验,夯实估算和估计的基石

学生生活的空间是三维的,在这个五彩的空间里,充满着点、线、面、重量、大小等许多数学知识。如果能让学生对这些原型进行观察、猜测、测量,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充分的表象,那么将有利于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如,在长度单位教学后,让学生量量身体上各部分的长度、量量自己学习用品的长度、教室里的物体长度、测测自己的步长,然后理一理哪些物体的长度比较接近1厘米、1分米、1米,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比较充分的体验,从而培养数学的直觉,为长度、面积的估算打造基础;在认识了重量单位后,就有必要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并用手掂一掂来感觉物体的重量;同样在体积、容积单位的认识后,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毫升大小或多少,并记住生活中的一些典型。学生有了这些基本单位的表象,形成了一定的直觉,那么他们以后的估计就会得心应手。如前面提到的估算会场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对一排人数和排数的估计算出会场内的大概人数。如估算教室的面积约多少平方米,我们可以对长和宽先作出估计,然后根据估计出的数据求出近似数。

四、有机整合,养成先估后算的良好习惯

学生估算、估计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成,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把估算、计算、验算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使学生养成先估后算的良好习惯。如在计算30-(89.9÷12.4+2.5)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每一步作出估算,然后再进行计算,看结果是否与估算相近来解决学生计算中小数点位置不对造成的错误。又如应用题“30.5千克可以榨出花生油12.2千克,要榨出54.9千克花生油需要这样的花生多少千克?”在计算之前,可先估算一下这次榨出的油约相当于12.2千克的4倍多一些,因此花生的质量应该在120千克多一些。计算后还可以让学生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是否出现明显错误。如4715÷23=25,可以通过估计商的最高位的位置来判断商“25”是错的。经常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不但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而且对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第9篇

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学科教学计划范本2022,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1一、思想工作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通过阅读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教育手段,完善教学水平。

1、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课上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的好习惯。

2、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爱班上的优等生,更爱班级的后进生。在学习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如我班舒伟、幺静楠同学,每次上课发呆,作业完成难度大。我没有放弃他们,而是经常利用中午休息,下午课外活动,晚上文化餐时间,手把手的教他们写字,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的,不断鼓励他们,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他们是聪明的孩子。渐渐的,他们能够完成作业,而且成绩也有了的进步,虽说在班上学习还处于落后位子,但是从集体生活中可以看出来,他们是快乐的。在生活上,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帮他们削铅笔、甚至学生呕吐,我都能尽心帮助,亲自动手弄干净。所以只要是课间我在教室里的时候,学生都爱围在我的身边,拉着我的手问东问西,跟我说知心话,亲热地在我身上粘粘糊糊,不由自主的叫我妈妈,天真可爱的孩子,让人很有作为人师的成就感。

3、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

老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好。平时我都注意做好这个工作,特别是那些顽皮的同学更要家长共同管教。以前有几个同学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特别是幺静楠,行为习惯极差,安全意识不强,性格倔强,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教育,现在改变很大,基本能遵守学校的学生规范了。

二、教育工作方面

1、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2、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在教学中如有疑虑,我能虚心请教老教师及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有时还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批改作业时努力做到面批面改。让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及平时抽测,我所教班级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本人也在这学期承担了3节课,调研课《100以内数的认识》,研究课《图形的拼组》,比赛课《找规律》都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四、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平时应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到精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一些,在教学水平上继续提高,今后我将针对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去改进,不断提高。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2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2)班、(4)班共有学生(89)人,男生有(46)人,女生有(43)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学前班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学前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常规知识还得加强训练,他们还像在学前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体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教学重点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86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也有上进心,但个别同学由于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差异有厌学情绪,所以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掷一掷、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补充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鸡兔同笼、数字编码)。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安排了位置,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综合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与植树问题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物体的位置,找到相应的数对,并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会描述和辨别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推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4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5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基本能够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书写不是很规范,回答问题声音不是很洪亮,有不明白的问题不愿意问,今后要加强个别辅导。

二、教学要求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生喜欢且自己能够看懂的连环画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和划定长的线段。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观察、联想、推理在探索与交流中编出6-9的乘法口诀。结合生活实际引出乘、除法计算的两步式题,学生正确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两步式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乘、除法算式,知道乘、除法算式的个部分名称,体会乘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正确的`口算,并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初步的空间概念说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受生活中的评议平移、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初步渗透“运动”、“联系”的辩证观点。通过创生情境,学生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初步学会有意识的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筋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有调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能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口诀,会利用口诀求积,求商,能较迅速的用表内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组织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恰当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线段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习中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解答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试商及理解有关除法实际问题的思路。会画给定长度的线段的长,并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四、学期教学工作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地计算能力及习惯,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率。

抓好尖子生。

4、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会倾听别人讲话,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5、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主要教学措施及方法

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过程。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概念。

(3)结合知识的重难点,在学校有意识的补充学生自身知识的不足,为解决重点作好准备。

(4)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生活观察、交流、概括,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

2、认真引导教学表内乘法和除法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举行小型的计算竞赛,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比赛,选出优胜者,鼓励进步者,予以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使学生牢记乘法口诀,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3、加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使学生通过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2)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物体经过平移,旋转后,物体本身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的观念。

4、加强统计和可能性的训练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使学生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会用适当的词语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