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3 11:36:06
导语:在物流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较高的专业素质
基于国际物流岗位的需要,物流人才不仅要拥有市场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基本的物流专业理论必须掌握,物流人员的职业理论知识、国际贸易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仓储管理知识、国际货运知识等也必须要了解。只有这样,物流人员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要。
2.较高的能力素质
仅仅知晓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物流行业需要的是拥有能力素养和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国际物流岗位工作的物流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才能确保完成岗位上的工作任务,才能促使物流工作顺利开展。并且,国际物流由于环境的特殊、复杂性,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突发事故和意外状况,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才能快速、灵活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二、我国高职类院校物流教学存在问题
1.课程内容枯燥缺乏目的性
高职类院校多是技能型教授学校,像物流等课程的教学应该更有针对性。首先,该类院校应该认识到自己培养学生的重点是哪些方面;在课程的设置上,着重点要放在岗位所需的工作技能上,而不是传统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课程设计和课时安排上并不合理,没能综合考虑到学生在毕业后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需要。
2.教学上缺乏对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
就目前所有岗位的招聘要求来看,企业公司更注重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就是工作实践经验。物流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国际物流行业这种大而复杂的就业环境,更需要员工上岗后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然而,我国高职类院校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程的过多设置并不能帮助学生更快成长,也不利于他们就业技能的提高。
三、我国高职类院校物流教学改革途径
1.科学合理的安排物流课程体系
只有合理安排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课程,才能在课堂中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学生才能更快地掌握必备的岗位技能,将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有侧重点,并不是教授的越多越杂,学生学到的就越多,对学生的未来就更好。“术业有专攻”,恰恰说明什么都应该有重点。其次,物流行业需要上岗资格证,学院应该尽可能教授接近此类的理论知识,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起码能够通过物流行业资格考试。
2.在课程安排上更多关注实践学习
国际物流岗位在工作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在平时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更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努力使他们符合未来岗位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学校一方面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有利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院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高职院校可以同其他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也可以加强同其他院校的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结语
1.1课堂重讲授,实践教学力度弱
高校教师大多是经历学科教育的培养,书本的理论建构了他们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的情境和内容项目也多是来自书本和网络,真正来自于物流行业或企业的第一手知识材料较少。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缺乏导致了目前物流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教学模式上偏重理论讲授;而指导学生实训、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技能欠缺,实践教学力度较弱,不能满足人才培养中实践技能模块的要求,毕业生学而不会用,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产生差距。高校也已注意到实践教学执行力不强的现象,在师资不足情况下从社会或企业聘请具有实践工作背景的人士作为兼职教师。但存在的问题是他们“会做不善说”,缺乏高校课堂教育所需的教学技能,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1.2高校难进难留优秀物流人才
高校在引进人才时比较重视学历、毕业院校、教育素养等因素,对于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有时会因达不到相关要求而被挡之门外。同时,高校也比较重视与认可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配套有相关的待遇。而对于如物流师等这样的认证,有些高校并不给与相应的待遇政策。鉴于物流人才紧缺,很多企业对具备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求贤若渴,甚至可以开出年薪数十万或上百万。这在高校,是不可能有的待遇。对比之下,一些比较有能力的高职称或高技能教师更容易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其它院校或是企业去,从而造成专业教师的流失。如何改变上述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现状,在保证良好而稳定的师资队伍基础上,通过科学改善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技能,培养出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地方本科高校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难题。
2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和内容因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而有别于高校的一些传统专业。对本专业教师来说,为地方培养有特色的本科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必须走既掌握物流理论知识、能进行理论教学,又熟悉地方特色,掌握技术的应用、能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模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接受物流管理新理念,提升教学技能,这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2.1利于物流管理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
物流教师既要掌握物流理论知识,又要了解企业物流生产和管理过程,关注物流市场的需求状况,找准专业培养方向,科学设置一套相对完整的物流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技能的提升利于教师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基于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让专业的建设符合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2.2利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培养
服务于地方物流业的高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在知识、操作、实践上的能力培养。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加强实训教学,通过自己的参与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专业比赛和顶岗实习等,让学生能动手、会动手、展身手,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本领。
2.3利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升
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可分为三个等级:初级(助教)、中级(讲师)、高级(副教授、教授)。作为初级的物流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课为主,配合讲师指导实训,通过实训和参加社会实践来丰富和提高实践技能。讲师级的物流教师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具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较好地参与物流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物流的高级教师则已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创新等提出建设性意见,能引领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教师在一步步提升技能的成长中,也提升了自我相应的职业素质。经常开展教研室活动,专业教师通过研讨交流取长补短,进行有益的传帮带,能共同提高物流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3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措施
传统专业的教育主要是课堂授课,注重理论上的传授,属于理论型教学。而物流的教育不仅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形式上主要有几种:讲课(常规授课)、实训(模拟仿真)、实习与见习(参观企业、物流设施);另外还会增设如学术讲座(企业物流人士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与企业交流)、团队合作项目训练(课题研究)等。在教学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技能主要体现在:教学分析上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设计上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施上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专业规划与建设上不断更新的社会实践经验、与企业合作上创新科技的能力等。
3.1树立良好的师德
爱岗敬业,团结合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要真心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物流管理这个专业,能耐心细致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现代物流环节众多,包括运输、储存、包装、配送等,这也要求专业教师间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把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融合,并把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3.2加强教育理论培养,不断学习新技术
鼓励与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技术,让教师懂理论、有技能、会教书、会动手,从理论专业型向技能双师型转变。
(1)走出去,请进来
为提升专业教学技能水平,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或省市举办的培训活动,内容涉及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讲解、演示及新兴的微课教学等;也可以参加专业类的如全国高校物流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主要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和前沿知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高层次教师进行国外访学、培训,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举办校内外的物流经验交流活动、专题学术讲座等,把高校同行请进来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切磋与探讨专业建设的问题,促进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能力;把企业实践领域专家请进来,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可以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等相关信息,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间接实践经验。通过开展兄弟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新动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学习新技术
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各种知识层出不穷,教师时间精力与机会有限,不可能参加所有的培训。但如果将培训的内容放到专门的网络上,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获取与共享,能让更多的教师有针对的享受到远程教育。利用网站平台,教师们还可以相互交流,把自己优秀的微课或课件共享,让其它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校外兼职教师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是新生力军与未来的主力军,能更容易融合到现代物流人才建设中去。为促进其快速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的培养方法:一个是本校教学一线多年的高级教师,从教学技能方面传授与培养;一个是地方企业一线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骨干业务人士,从实践实战方面分享经验,实现教学工作与企业实践相辅相成。对于聘请的个别物流管理专业兼职教师在教育相关理论和执教水平上达不到高校教师要求的现象,可以对其进行岗前教育理论培训,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兼职教师了解本科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学会运用高校教育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
3.3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
多岗位见习锻炼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研究
(1)建立校内实训中心,促进高校间学习交流
各高校重点建设的物流实训中心,是提供给师生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场所,如进行仓储物流管理实训,可以学习并掌握商品出入库的整个物流流程和信息流程;在国际贸易全仿真操作实训中,可以掌握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等。模拟实训以及物流应用软件的操作,以实践代替理论学习,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高校间也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室的建设,避免无效投资和建设项目的不足。
(2)深入企业,加强实践
如果说教师的理论提升在科研进修上,那么他们需要的实践经验,则应是在企业这个大课堂里。在教学与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带到企业大课堂里去寻找解决,通过参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技能。
(3)参观学习
充分利用地方区域资源,高校可开展到物流企业作业现场如港口码头、铁路车站、配送中心、图书物流、生产企业包装生产线等参观最现代、最科学的企业物流流程。一些专业方向如港口物流,由于其涉及的设备价值昂贵、地方本科高校不可能具备这样高成本的的实训中心,到企业现场去观摩真实的大型设备和工作环境就是最好的选择。教师把在参观学习中了解到的最新物流科技发展动向,转化成最新的教学内容,反馈回专业的建设,反馈回人才的培养。
(4)挂职锻炼
专业教师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到企业里去锻炼,将有机会接触与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可分为两种:一是到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方面对口与专项的短期实践。例如仓储作业实务培训可选择仓储公司,练习收发货、验收、填单、装车、盘点等相关内容,有些内容往往在书本上并未涉及,而是直接由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得,培训效果明显。二是到企业进行中长期的挂职锻炼。在企业里,教师以一名新企业员工姿态去虚心向一线技术人员学习、向企业专家学习,观察企业的微观活动,感受企业文化,可以找到自己平时在学校教学过程的许多不足之处。高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地方企业达成协议,为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以便能分批分方向进入物流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操作中完善知识结构、积累经验。教师在外训中掌握物流企业信息和企业动态、前沿的物流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日后回归的教学中能完整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现代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4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改学院应积极拓展思路,依托区域物流行业,整合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不同教育资源的优势,推进学校与物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根据自已的研究方向,把专业理论的知识教育与企业的生产、科研有机结合,带领学生一同参与地方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中锻炼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提供物流技术支持服务,共同解决地方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这既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自我的专业发展,为将来成为高素质员工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多赢格局。
3.5练就双师型技能
在经历一系列高校为教师创造的培训、实习,到物流企业和物流相关工作单位挂职,在产学研相互合作的成长锻炼中,教师逐渐获得丰富工作经历,同时具备获得各种物流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如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层次可分为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注册采购师职业资格认证(按资质相应认定为采购师、高级采购师、注册采购师)等。国家权威的资格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物流专业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真正做到“双师合一”。
3.6建立物流教师绩效考评体系
目前高校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指标还是倚重课堂教学工作量及科研情况,考评制度里对实践能力方面涉及较少,教师的大多时间在被繁重的课堂教学与科研任务占用之下,也就不会主动去争取外出实践锻炼的机会。为此,学校或二级学院的绩效考评里,要增加如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的时间或次数要求,考评其上报的实践活动计划方案、实践业务进展与总结,并以此作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并体现到职称的评定上。这样的导向作用,能积极鼓励和推动专业教师走出高校走进企业,获得相应实践工作经历,提高物流实践操作技能。
4结束语
1.1实验室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尽管学校、系部、教研室包括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一直在进行改革创新,但就总体而言,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在实验室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师生间缺乏交流,实验、课程设计都采用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方法。在实验设计前,教师把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报告格式都写得一清二楚,学生按照教学大纲完成规定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机械性地操作,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一旦离开了教师,学生就不知所措。
(2)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一是机械性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完全不能理解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对未来工作的益处,学习兴趣也无从谈起。二是学校实践教学普遍时间较短、课时较少,学生尚未熟练掌握实际操作内容,课程已经结束,而学生在课堂之外又没有其他渠道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放弃。三是教学与实际脱节。学生清楚地知道实践教学环境只是对现实的模拟,即使敷衍了事,也不会产生任何后果。因此,个别同学学习态度极不认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实验室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均感觉效果不甚理想。
1.2校企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开发真正有效果的实训基地困难重重
企业的开设根本目的是为了利润,而学校的开设根本目的是为了教育。两者追求的不同决定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必然存在分歧。企业需要的理想员工是不用培训即可直接上岗的熟练工人,而恰恰学生都是毫无实践经验,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时间进行培训的“职场菜鸟”。此种培训的成本企业既不愿自我消化,又无法从学校获得补偿。所以实践中,企业往往不愿与学校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合作。同时,作为企业的员工,工作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获取劳动报酬,企业也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的劳动来为本企业的发展服务。如果企业的资深员工被学校聘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企业的正常工作,这也是企业所不愿接受的。
(2)普遍教学难以实现
一方面,企业接受的实习学生数目有限,企业不希望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更换实习学生。所以学校只能不断扩大合作企业的数量,来增加学生实习机会。另一方面,适宜去企业进行实习的学生范围有限。大一大二学生基础不牢,大四学生又面临就业,只有大三学生较为适宜。因此,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只能使少数学生受惠,难以实现普遍教学。
2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大学生校园快递中心构建
2.1建设构想
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依托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术性组织—物流协会,与物流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经营性物流企业,以本校学生为经营对象,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员工,以物流协会骨干成员为企业管理者,真正进行物流经营运作。实现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物流实际运作中学到真正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在校生提供更方便的物流服务,提高学生的生活水平。
2.2建设步骤
(1)实践教学业务种类确定
根据近年来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现状,快递已经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而大学生是使用快递的主力军。通过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89%的同学进行网络购物,82%的同学每月收取快递1次以上,46%的同学经常使用快递。如果针对快递业务进行实践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同时,快递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人员,其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也恰恰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学生轮训的要求。校内师生希望校外快递公司能够提供暂存服务和代收代签服务,但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快递公司难以满足此种要求,客户的需求也为建立校园快递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综上所述,在校园内建立大学生快递中心,模拟快递企业实际运作,成为了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的首要选择。
(2)校企合作伙伴确定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园周边分布着顺丰、宅急送、申通、汇通、中通、圆通、韵达等数十家快递公司,日均处理快递400件左右,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其中申通快递的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因此,2012年6月,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申通快递大连分公司旅顺营业部合作,共同组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校园快递中心,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引入校园。
(3)实践教学形式确定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将专业社团活动和开设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实训周期为一年。在第一学期,以物流协会的名义,组织对快递业务实际操作有兴趣的同学,进行常态化的社团活动。在第二学期,开设专业实践课《快递业务模拟》。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教师讲授快递业务的理论知识,着重讲解快递业务的具体运作流程。同时,采用分组轮训的形式,安排学生到校园快递中心内进行实际操作,保证每名参与同学每星期至少有一次参与快递业务实训的机会。
(4)实践教学内容确定
大学生校园快递中心的业务流程与快递企业营销服务部完全相同,提供的是校园内“最后一公里”的快递服务。主要包括2类实训内容:一是快递邮件的派发,从快递的卸车与清点开始,包括快递的短信通知与标记,快递的上架与排列,快递的派发与登记,到付邮件运费和货款的收取,快递的信息处理以及问题件的处理等工作。二是快递邮件的收寄,包括快递禁寄品和限寄品的了解,快递公司的选择,快递费用的计算,快递单据的填写,快递邮件的包装,快递费用的收取,快递邮件装车与快递信息录入。在此过程中,快递企业派遣资深员工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定期进入校园快递中心指导工作。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指派专任教师,负责该中心的日常管理。参与学生进行分组,负责该中心的具体业务操作。
2.3实施效果
自2012年6月校园快递中心建立以来,已对物流管理专业2011级,2012级,2013级同学进行实训,参与同学超过150名,此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学生覆盖率达到33.7%,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本实践教学平台,学校、企业和学生3者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三元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了教育;企业获得了业务利润,又减少了运营成本;学生增强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结语
1.实践技能不够系统,且缺乏特色
物流业是一门综合服务性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及岗位较多,这使得很多技能操作之间并不存在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例如,叉车作业、分拣与数码字小键盘录入。因此,在培养物流岗位操作人员时,如果课程设置没有一条主线做指导,学生学到的技能是繁多且松散的。另外,物流业的性质也决定了物流专业实训课程设置上缺乏特色,像数码小键盘录入在会计专业中也有涉及,而叉车作业也只能模糊的界定为物流专业课程的范畴。
2.技能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
中职课程以教授学生岗位操作技能为主,但是由于物流行业为新兴行业,在行业标准上并没有像会计、食品等专业有统一的标准。例如,在出入库作业上,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是不同的。此外,对于实训操作项目,例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企业在操作要求上也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价方式,这对于实施教学的实用有效性上也大打折扣。
二、中职物流专业教学和管理改革措施
1.课程设置定主线
初学阶段以模块知识扩展训练为主———内容围绕主线以专题模块向外辐射;巩固阶段以任务教学为主———培养学生专项上岗技能。物流业涉及的岗位繁多,学校设定的课程要设定一条主线,打造自己的特色教学,对岗位角色进行分解教学和综合实训,在打造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向外辐射。例如以仓储课程为主,可以向配送物流或超市物流的岗位操作技能辐射,罗列出基本技能,相互重合处便是需要重点以多种形式培训内容,比如下表中阴影部分,对这部分内容每一项以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巩固阶段,将下面的模块融合在一起,设计出快递员收件、仓储员收货及超市理货等任务教学。打破“教室、黑板、投影仪”的教学模式,进入校内实训室、深入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在学生对设备或操作有一些认识的条件下实地开展理论教学。
2.课程设置要优先考虑德育教育,再以教授专业技能为主
通过对物流管理岗位群专业技能的分析,进一步进行了实训项目和专业课程的分析。核心课程包括物流整体规划、仓储作业操作及管理、运输作业操作及管理、货运作业操作、报关报检作业操作、配送作业管理技能、物流信息系统操作、物流综合服务管理,相对应的实训项目包括物流整体规划设计、仓储作业操作和仓储管理、运输作业操作和运输管理、货运作业操作、单证操作、配送中心作业管理、物流信息系统操作、物流综合服务管理。从而确定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货运、报关报检、配送中心作业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服务管理。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策略
为构建与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三维一体,三阶递进,二元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物流管理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专业拓展课程,满足单项实训项目物流项目管理训练和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训练的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有选择有规划地建设专业拓展课程《物流项目管理》和《物流成本管理》,在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融入实际物流企业典型案例和情景数据进行物流项目管理训练和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训练。
(二)建设融多项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货代、报关报检、物流综合服务、物流沙盘模拟等项目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目前专业已申报专项建设“物流综合实训中心”,2015年已申报,资金总额为252.6万元。该基地目前准备在2016~2017年建设完成。该物流综合实训中心重点强调物流中心的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连锁服务等物流职能,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以企业化的硬件设施为运作管理基础,以物流软件为载体,搭建现代物流企业运营、作业、岗位职责等真实环境,模拟物流企业各种岗位的典型作业操作和综合服务管理项目,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物流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其动手操作和综合运用能力。本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包括的主要包括供应商模拟设备、制造商模拟设备、第三方物流平台设备、快递业务模拟操作设备、零售商终端设备。
(三)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对专业性较强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讲,通过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其他专业性实践的学习与应用,对培养一名合格的应用型大学生是足够的,但是对创业型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通过ERP沙盘模拟课程改革提高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学生的创业能力。
1.1健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心理
对于重要的创业精神、冒险精神、新事业开拓与创造能力、创业心理等品质要素的培养和教育是当前创业教育的关键。ERP沙盘模拟课程在课程介绍环节中加入创业教育知识内容,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切实感受到创业的紧迫性,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树立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让创业教育理念贯穿整个课程学习。通过ERP沙盘模拟平台,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多年的模拟企业管理工作中切身体会创业的艰辛,感受挫折,能够承受失败,也可以享受成功,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性,能够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
1.2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
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改革注重通过强化战略管理、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增加各经济关系人沟通情景等方面,结合原ERP沙盘模拟平台中的财务预算、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事管理、生产运作等环节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以及能够及时抓住商机、创建优秀团队、善于与各关系人沟通等必备的能力。
2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及过程
2.1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改革内容“三结合”
基于ERP沙盘模拟平台的创业实践教育教学内容由课堂理论教学、创业案例教学、实战模拟创业三个基本内容构成,该课程内容从实现创业教学目标出发,应结合创业理念、创业实践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开展。
2.1.1结合创业理念的课堂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属于基础知识的积累过程,通过这一环节,把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给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业基本素质。如果学校有创业教育的普适课程,则该内容课时不应安排过多,以知识够用为主,教师讲授要精炼,主要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树立完整、科学的创业教育观和创业意识,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形成一套完整的创业理念应用在未来的工作中。
2.1.2结合创业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创业案例教学属于参照学习内容,通过这一环节,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熟练应用ERP教学网站、资料库和案例库的信息,快速并准确找到与创业项目相关的案例,通过创业案例的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创业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体会创业的成与败,通过成熟案例讲授,学生能少走弯路,不做重复工作,顺利进行下一个实战模拟环节。
2.1.3结合专业实践课程进行实战模拟教学。实战模拟属于创业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以ERP沙盘模拟为平台,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性强的实践课,如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实训、国际物流实训、国际陆港仓储与物流配送实训等内容,在专业课程基础上实现创业教育实践,从寻找商机开始,到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的全过程模拟,并将企业行为仿真应用于该过程中,弥补ERP沙盘模拟自身缺陷,让实战模拟真正和现实创业相一致,检验学生学习掌握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水平。
2.2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三推进”
基于ERP沙盘模拟平台的创业实践教育教学过程由创业计划设计、ERP沙盘模拟实训和企业行为仿真三个基本过程构成,该过程可以推进创业项目的开展、有效管理和实施效果。
2.2.1创业计划设计推进创业项目的开展。创业计划设计首先是撰写创业计划书,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撰写创业计划书前,应从物流管理专业出发,进行前期市场调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撰写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其次是可行性研究论证,对创业计划在经济上、技术上、团队管理、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可行性分析,得出可行性论证结果,对不可行的创业计划应进行修正或更换创业计划内容;最后是创业计划实践验证,对通过理论论证的创业计划书用实际行动来进行验证,但大学生创业机会很少,经费不足,一旦失败,风险较大,因此创业计划付诸实施应先进行试验,ERP沙盘模拟和企业行为仿真为创业计划实践验证提供了一个平台,对创业计划项目进行实战前的模拟演练。
2.2.2ERP沙盘模拟推进创业项目的有效管理。ERP沙盘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运用不仅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而且通过模拟物流管理运行流程,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体会物流企业物流运作和操作的全过程,学习、巩固和融会贯通各种物流管理知识,掌握物流管理技巧。ERP沙盘模拟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在同一市场环境下竞争的多家企业,分别模拟扮演企业的采购经理、生产经理、财务经理、营销经理、总经理等角色,让学生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并做出各种决策,尤其是对物流活动—需求预测、用户服务、定单处理、配送、运输、仓库管理、存货控制、搬运装卸、采购、生产、情报信息等工作进行实战演练,体验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体会企业资源的有限性,认识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掌握企业成功经营的核心要素,提高学生战略决策和有效管理的能力。
2.2.3企业行为仿真推进创业项目的实施效果。ERP沙盘模拟主要模拟企业内部运作过程,而现实环境中企业存在许多对外的业务运作。因此,需要在ERP沙盘模拟过程中增加企业外部行为,达到企业行为全过程仿真。基于实物流的企业运作仿真模拟实验体系需要依托4个方面:产品和物料构成实物流;业务流程规定了仿真实验的具体过程;运作规则构建了仿真模拟实验需要共同遵循的规定;虚拟社会环境中实现价值链的循环使得实验能够持续不断进行下去。企业行为仿真通过建立模拟的银行、工商局、税务局、海关等组织,让学生模拟完成开办企业的注册、贷款、报税、报关、托运等业务。学生要创业,就要先了解企业是如何运作的,ERP沙盘模拟和企业行为仿真都是学生创业前要做好的能力准备,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效果。
3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改革评价标准
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决定着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落实、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而且影响着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些都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物流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至关重要。基于ERP平台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抓好实践教学质量要求必须制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用评价标准来预测、考查、追踪、控制教与学的优化过程,使其达到最佳状态,进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1资料齐备度高和设计合理
教师拥有完整的教案、适合物流管理学生创业的企业物流管理的案例、设计合理的创业设计大纲和指导书,以及齐备的ERP沙盘模拟指导材料与适合物流专业学生的操作手册。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独立完成创业计划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所涉及的说明书、图纸、程序、预测等完成质量好。学生能够将每年实战演练的全过程填写在ERP沙盘模拟操作手册中,并要求填写准确,会议记录详实,帐表平整,物流活动记录清晰,能够做好物流管理的总结评价工作,形成书面报告,为后续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
3.2注重新颖和创新性
学生设计题目明确且有创新和发挥,内容难易适当,能反映物流管理新成就、新知识,有足够量的物流管理项目供学生选择;沙盘模拟大纲能根据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随时加以修订,体现沙盘模拟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模拟教材符合沙盘模拟大纲的要求,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成绩有明确的考核办法,不局限传统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全面、合理,成绩呈正态分布。
3.3教师指导的专业性
创业计划、ERP沙盘模拟实验和企业仿真内容讲授熟练,重点、难点处理得当,操作过程讲授清楚;所有过程组织周密、指导认真;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科学;教师指导认真,有足够的在岗指导和答疑时间,认真批阅每份报告;教师总结到位,年度总结和课程总结能针对不同公司的优劣势提出物流管理专业性指导意见。
4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
4.1建设过硬的师资队伍
大力培养和稳定创业教育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从师资结构来看,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先要根据专业需求确定专职教师的数量,专职教师队伍应具有创业培训师资格的专业教师组成,并通过院校交流学习培养高素质的ERP教师团队,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学习,熟悉物流实践环节,既能够从理论上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也能够从实际工作出发带动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同时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进行兼职教学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利用成功的创业家作为客座讲师,建立起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应邀请企业、工商、税务等各界专家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不仅可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更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训的机会。
4.2设立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创业机构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政府在这个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行业的职责是对行业进行规划,提出职业标准,规范人才需求;企业职责是提供岗位任务,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场地;学校是这个系统的主体,连接着政府企业行业,是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主要职责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同时四个主体应加大对学生创业团体的扶持力度,为学生创业实训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资金、政策支持。通过同学自发地集合在一起,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有围墙的社会竞争环境,分工协作,在准社会化的环境中锻炼各种职业技能,培养创业能力,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构建必要的校园环境。成立由创业咨询、培训专家组成的常设机构,为促进学生成功创业提供各项创业后续培训工作,帮助其选择项目,评审、修改创业计划,解决大学生创业者在开业登记、贷款、招工、广告及业务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利用学校现有的实习基地、校友创办成功的企业,及和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的企事业单位积极为学生设立实训基地。
5结论
论文摘要:目前,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方面的文本资料繁多,识记理论复杂,在传统的学习与交流方式中存在着形式单一、学习媒体落后、怠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的主体性等许多不足,这些因素已经妨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在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方面接受中国传统音乐的交流。为此,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的学习与交流,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对知识丰富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扩展其艺术文化视野。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属于当代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在我国学术界,通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或以后所发生的具有传统音乐形态的音乐,划归于传统音乐的范畴。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民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在它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从律制、音阶、宫调、音乐形态特征、文化传统到民族思维方式,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是东方文化的集中表现之一,有着独特的价值系统和思维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可以开阔文化视野,了解与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神与特质,加强的历史责任感。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存在的问题
1.1人类思维网状结构与传统教材组织上的线性有序特征之间的矛盾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思维记忆具有联想特征,在阅读或思考问题时经常从一个概念或主题经过联想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是一种非线性的、纵横交织的网状结构。目前国内出版的所有中国传统音乐教材,在学习内容组织上均体现出线性、有序的特征。在这种线性的内容组织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对知识的摄取难免被动、程式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其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1.2文本资料过多、识记理论复杂趣味性少与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
国内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纯文本资料过多、各民族传统音乐独立单处、针对性研究、形成不了一条主线的缺憾,这是专家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进行的单一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造成的。
1.3手段陈旧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繁重的学习与交流内容
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与交流一般都以专家口头传授为主,加入一些视听资料,无法及时地展现知识信息,专家的讲授受到限制,授课的视听效果不能做到步调一致,讲授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反馈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者。如中国传统音乐讲授、中需要介绍到各个时期大量的谱例,传统的讲授方法只能通过专家的板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观看,然后做谱面上的分析,或者利用钢琴即兴演奏,动作示范只能是局部的,学习者很难把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毕竟钢琴的音色是单一的,表达音乐风格的准确性不能尽如人意。
2多媒体技术对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的积极作用
2.1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展和放大信息空间
用多媒体技术处理的信息可以呈现出多样化和多维化,使那些抽象难懂,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一目了然。多媒体课件利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在课件中重新组织编排讲授信息,将讲授内容整合为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专家在授课时就可根据讲授思路在不同章节之间、章节内容知识点之间灵活“跳转”,及时获取课件上的相关信息来辅助讲授。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学习者将信息转变为知识的过程.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散发式的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多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正符合中国传统音乐讲授的需要,它可以实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非线性的信息传输与交流,帮助学习者建立思维、改善思维、减少思维过程中的弯路,较快的接近学习目标;多媒体的引入还能把声音和谱例完美结合,实现音色和风格的统一,完成音乐风格的具象化,使学习者能够身临其境。
2.3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符合时代要求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为我们传统的外国音乐讲授手段和方法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这是中国传统音乐讲授过程别重要的,学习者的认知当然需要从别的教材、工具书中汲取一些专业信息作为补充,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讲授手段的信息集成优势,则会大大扩展原有的讲授资源。
3多媒体技术在中国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中的应用
关键词:物流;顾客让渡价值;营销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3402
1 引言
物流市场营销是一种无形服务性产品的专业化营销。与有形产品相比,物流企业要成功进入物流市场,参与竞争并且获取利润,除了要具有先进的物流设备、提供适当的物流服务和优秀的物流人才之外,更重要的是快速地识别市场需求,根强调通过满足顾客需求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满足顾客需求的最佳办法是向顾客提供高顾客让渡价值。Westbrook(1980)主张衡量顾客对产品各属性的满意程度,并以顾客认知的重要性作为权数加以线性组合衡量。Kotler(1991)认为拥有较高满意度的顾客,会重复购买同一产品,并有较高意愿与他人愉快地讨论该产品的使用经验,因此,高度的顾客满意是形成顾客忠诚的必要条件。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 Delivered Value)这个概念则对顾客满意的实质作了最好的诠释:顾客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让渡价值越大,顾客的满意度就越高;顾客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让渡价值越小,顾客的满意度就越低。基于此,本文对顾客让渡价值模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权数和满意度分析,为物流业务实践中对顾客总满意度与顾客总价值满意度、顾客总成本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新的指导思路和参考模式。
2 顾客让渡价值的物流营销实践分析
2.1 某客户物流业务需求分析
本文选取广州市某大型外资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进行实证研究。该客户深度配送项目覆盖了从广州出发覆盖全国的多线路货物深度配送,其业务呈现以下特点:
(1)单个门店订单量小,各条线路及两类产品业务量分配较均匀;
(2)由于门店多在老城区或市区中心,相当一部分区域将受交通管制,有些甚至规定货车24小时不能通行;另外,由于货物不允许平放,2.15米及以上的高度也将在部分区域受到交通货高限制,导致无法正常送货;
(3)产品重量100-350kg,加上易受损特点,如果采用人工卸货(装卸工至少需4人),安全隐患较大,建议考虑专业的卸货工具,这会产生额外费用。
2.2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导入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是从顾客让渡价值和顾客满意的角度来阐述顾客价值的。其研究的前提是: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提供最高认知价值的公司购买产品。所谓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了购买产品或服务而付出的一系列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
将顾客让渡价值表示为函数的形式:CDV=TCV-TCC
总顾客价值函数:TCV=F(X1,X2,X3,…)
总顾客成本函数:TCC=F(Y1,Y2,Y3,…)
顾客让渡价值函数又可以表示为:CDV=F(X1,X2,X3,…;Y1,Y2,Y3,…)
以上各式中:
CDV(Customer Delivered Value)表示顾客让渡价值;
TCV(Total Customer Value)表示总顾客价值;TCC(Total Cu stomer Cost)表示总顾客成本;
X1,X2,X3,…表示影响总顾客价值的各种变量;Y1,Y2,Y3,…表示影响总顾客成本的各种变量。
2.3 物流项目业务需求的总顾客价值模型
根据顾客让渡价值理论,该客户在物流业务的选择上除了考虑物流企业的报价,作为跨国知名品牌企业,对此项业务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价值更加看重。根据该项目业务需求和试运作绩效量化考察,结合顾客让渡价值模型和德尔菲法的运用,将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分解为从物流具体业务考察的物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物流运作流程控制体系、物流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体系、物流业务品牌质量管理体系等价值因素,并将物流因素按不同层次聚类组合测算,构建该物流业务的总顾客价值模型指标如表1。
对三家具竞争实力的物流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该企业提供的参数赋值,得出物流公司价值评估决策数据及指标测算结果如图1~图4。
3 物流营销项目顾客让渡价值的综合评价
同理得出成本赋值及核算结果,并将综合评价结果汇总,如表2。通过以上算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按顾客让渡价值理论进行服务商选择时物流顾客总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构成,其中每一项价值因素的变化均对总价值产生影响。物流服务商A单从价格上并不占优势,在某些线路上甚至有较大的成本支出,但综合价格和物流运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物流运作流程控制体系、物流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体系、物流业务品牌质量管理体系等顾客满意度因素,可优先考虑由A服务商承担该客户深度配送项目全部物流运作业务,以有效保障达成客户最高综合期望价值。
4 结论
正如“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指出,顾客购买产品或劳务不仅要考虑其购买成本,还要考虑所购买产品或劳务所带来的总价值。市场营销强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展开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而围绕着顾客需求,实际上就是要使每一个因素都有能成为顾客让渡价值增加的驱动因素。物流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顾客让渡价值并不仅是顾客身上的成本指标,它反映的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感觉和体验。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理论模型,建立了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物流营销综合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物流企业获取顾客满意及赢得竞标项目时,特别是针对于强调物流供应链体系品质的高端品牌型客户,应具备的让渡价值战略思路。本文主要提供了一种进行物流营销顾客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定量测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只有为顾客提供更高的顾客让渡价值,才能真正地留住顾客,这种感觉和体验在采取购买决策之前表现为顾客的一种期望,现代物流企业的营销行为则是一种试图匹配这种期望的过程,企业的营销结果如果满足了这种期望甚至超越这种期望,客户就会产生满意感,这种满意感越强烈,企业获得顾客的可能性就越大,该物流企业的营销就越成功。
参考文献
[1]Kotler P,Keller K.Marketing management[M].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12,(12).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2]Lu J,Tsao Y,Charoensiriwath C,Dong M.Dynamic decisionmaking in a twostage supply chain with repeated transa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137(2):211225.
[3]Guo P,Liu J J,Wang Y.Intertemporal service pricing with strategic customers[J].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2009,37(6):420424.
关键词:国际贸易课程;实验教学;探究
国际贸易专业是个实用型专业,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大量能熟练掌握国贸知识,熟练运用国贸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实用型人才需要培养掌握两个层次的能力:第一层次的能力是基本职业技能,是立身吃饭的能力。首先,培养与外国人的信件函电联络能力。要把信件的目的写明确、写完整,既有礼貌而又简洁。其次,培养业务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单证制作能力、合同履行能力、国际结算的结算方式选择和履行能力等。第二层次的能力是事业发展能力即社会人际沟通与渠道拓展能力,它包括商务开拓、商务谈判、策略制订、风险管理。这两种能力不仅依赖理论教学,更依赖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培养这些能力更有效、更直接。把实验课筹划设计好,有效地组织,科学地评估,是上好实验教学的关键。
1让实验课充分体现教育的本质
所谓教学,教之目的在于学;教之效果在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教师天职为教,其责任落实在对待学生问题上;有教无学,无异于不教;教与学不可分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融为一体,学生为教学之本。实验教学更容易体现教育之本,体现在学生主动学,体现在学生完成项目的教学效果上。在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贸易程序与单证实务”、“国际结算”课程八年多的实验教学中,笔者意识到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互进,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教师应主动转变角色,积极投身教学实践,投入时间和精力,充分备课,准备案例或项目;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沟通,指出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选择最优的实现项目计划方案,解答实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打通各科课程间的障碍,建立知识互通运用的桥梁。实验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学生表现为主动选择项目,准备实现方案的措施,提出遇到的问题,采取自己认定的最佳方法与路径,积极进行相关项目的实验或实践,并获得最终的项目结果。通过实验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与学、学与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不但能获得外贸业务的感性知识,还能够从中掌握国际贸易中业务员、制单员的基本能力和技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能掌握公司成立、核算、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等各种基本进出口贸易环节,能基本熟悉国际贸易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能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
2抓住国贸实验教学之“纲”,注重教学的整体性
教学计划是一个体系,各课程不可分割且相互联系。教学计划好比一串精美的珍珠链,而各课程就是一粒粒珍珠,彼此相互独立,需要一根线(纲)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才能变成人们眼中的珍宝。“国际贸易程序”就是串联国贸专业实验教学计划的“纲”,纲举目张。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和贯穿了国际贸易程序的这根“纲”。笔者在国际贸易程序之“纲”上串联了各课程的知识点,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物流”的知识点,使学生们把各门课程中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验课程之中。因此,课程的实验教学变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契合点。教学计划中各部分的外贸基本业务知识在现有的实验课程中整合起来,既抓住了国贸实验教学之“纲”,也注重了教学知识点的整体性。
3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实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建构项目,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使学生把已学的关联课程知识逐渐融合到本课程实验教学学习中。实验课程教学项目一:完成与国外客商的国际贸易磋商,以达成国际贸易合同。设定具体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主要目标是完成既定任务,包括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以及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在这个教学项目中,根据不同成交方式和不同结算方式分成六组实验课题。用英语函电完成从建立贸易联系、发盘、还盘、接受、信用调查到签订合同等内容,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利用英文来处理各种业务函电、外贸单据与合同,这对提升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对专业英语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大有益处。实验课程教学项目二:完成信用证的审核和更改。课程设计内容包括通过让学生根据已经签定好的外销合同,交易的买方(开证申请人)填写开证申请书,开证行发出信用证,卖方(信用证受益人)对信用证的有关条款进行逐一审核,并正确实施更改程序。通过课程实验培养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充分认识国际贸易的风险,以及采用信用证的风险。如何有效规避这些风险。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使他们初步具备胜任今后工作的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课程教学项目三:有效履行国际贸易合同。以实战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任务一,学生把握整个外贸业务过程,了解在实际业务中,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货运公司、海关、商检、税务、外汇局等各相关部门在工作中的流转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培养外贸业务流程的完整、感性认识。任务二,学生能制单,制好单。培养学生的自主制单能力,有效管控国际贸易单证风险,以适应将要面对的就业和专业人才竞争。任务三,完成CIF成交条件下采用信用证结算的整套国际贸易流程。实验课程教学项目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设计。整个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设计包括:A、创建虚拟企业。了解企业规模、现状、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产品与服务、行业及市场等内容。B、制订企业战略规划。公司发展战略定位、企业竞争战略、职能战略的制订和控制。C、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划。做好营销环境分析、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营销目标和企业商品定价策略、销售渠道及广告策划等。D、国际谈判策略。包括谈判的因素分析、目标与分歧分析、磋商阶段的策略、成交阶段的策略等。E、进出口合同的磋商与履行,进出口合同的磋商与履行是上述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的综合与深化。
4合理剪裁实验课时,设计实验课程内容,重点突出事业发展能力
相对于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本校国贸专业学生的上机实验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但应用型国贸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外贸操作业务的能力和技巧。解决目的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唯一有效解决方法是,合理剪裁实验课时,科学设计实验课程内容,重点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实行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点和面无缝对接,技能与能力相补相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部分项目,例如搜索阿里巴巴网站,并发现其在外贸业务中的运用特点,进而搜索其他不同国家和地区知名的商务网站,并指出他们的特点。鼓励学生直接与各外贸网站接触,提出问题和困惑,引导他们交流发帖,拉近学生所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距离,拉近课堂与社会或就业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所有单证练习,定期批改,这样的课堂计划可以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于实验课程的重难点和技能培养,教师应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分析讲解。例如,“国际贸易程序与单证实务”是实验课教学项目之一,应引导学生掌握如何顺利实现交单议付。对学生单证制作过程中出现错误频率高的地方逐一分析,厘清单证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单证的时间节点,这些单证与信用证或合同的关系。对学生容易出错或忽视的地方,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将有代表性的单证拿出来仔细分析讲解,指出错误所在,为什么会出错,会产生什么结果。安排学生反复练习,找出规律,抓住重点,进而不断降低出错率。布置毕业实习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事业发展能力即社会沟通与拓展能力。
5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科学研究,科研成果反哺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与教学研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相生相长。教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又深化教学研究。笔者在北大核心杂志上相继发表了四篇实验教学论文。A.《国际贸易中卖方采用FOB的风险防范》。阐述了国际贸易术语在实际贸易运用中的风险分析,对国际贸易实验教学有着积极意义。B.《海运提单收货人抬头与国际结算方式的关系探究》。文章针对“国际贸易程序与单证实务”中的重要单证之一———海运提单进行研究。在实验课教学中把海运提单与国际结算两个相对独立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抽丝剥茧,详尽地分析了其内在联系,进行了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辩证分析。C.《应用型本科经管人才培养之毕业设计探索》。总结了探索中的实验教学成果,为后续的国贸实验教学树立了坐标和方向。D.《海洋运输中卖方的保险利益风险探究》。阐述了特定国际贸易术语的运用对进出口方保险利益的影响。对学习国贸单证实务,特别是“国际贸易程序与单证实务”实验课教学中的保险单,提供了深入思考和创新角度。加深了笔者对所教授课程专业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对于课程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6结语
实验教学与教学研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相生相长。教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又深化教学研究。应把实验课筹划设计好,有效地组织,科学地评估,更好地指导实验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原玲玲.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4):127-129.
[2]郑春贤.浅谈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系统的构建[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56-58.
[3]陈晓梅.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113-115.
[4]窦建华.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06):76-77.
[5]刘智运.对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36-38.
[6]周建涛,李欣.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91-95.
[7]王莉.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商情,2012,(33):91.
[8]王维凯.借鉴国外经验改革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