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时间:2022-11-20 16:36:41

导语: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1篇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和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强化政策集成,以构建“众创空间”为载体,着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到2017年,基本形成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构建起优质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在全县科技领域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把县建设成为全市依托科技创新创业的高地。打造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产业领域涵盖特色农业、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孵化载体1个以上、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初步建成覆盖全县的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体系。2015年预计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吸纳就业人数50人以上。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争取在2017年前把我县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我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做出贡献。

二、强化政策支持,促进创新创业

(一)放宽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使用范围。规范直接费用支出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调整劳务费开支范围,将项目临时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科目中列支。项目在研期间,年度资金结余可按规定结转继续使用一年。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信用评价好的项目结余资金,由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对科研人员因公出国进行分类管理,放宽因公临时出国批次限量管理政策。所需差旅费如有不足,可在科研项目经费中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两项支出中调剂安排,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二)加强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引导补助。制定我县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引导补助办法,对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小贷公司、商业银行以及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进行补助,所需资金从县级创新创业引导资金中列支。积极争取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和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项目资金,降低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

(三)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办企业,对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单位建立相应管理办法,规范科技人员离岗期间和期满后的权利和义务。允许科技人员兼职取酬,对财政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完成岗位职责和聘用合同约定任务的前提下,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在我县兼职从事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成果转化活动,以及在我县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并取得相应合法股权或薪资。对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符合条件的项目承担单位。对科技成果在我县境内使用、处置不再审批或备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处置收入不上缴国库。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包括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按至少70%的比例划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所有。

(四)实施“科技创新苗子培育计划“。采取“导师+科技创新苗子”和“人才+项目”的培养方式,选择我县范围内的高校在校学生、3年内毕业生,以科技项目的形式资助其在我县开展科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发明创造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强我县青年科技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

(五)建立重点行业专利数据库。鼓励我县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采取专利入股、质押、转让、许可等方式促进专利实施获得收益。以专利权等依法可以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入股的,在公司注册资本中所占比例不受限制。既未约定也未在单位规章制度中规定的情形下,国有企事业单位自行实施其发明专利的,在专利有效期内,每年给予全体职务发明人的报酬总额不低于实施该发明专利营业利润的5%;转让、许可他人实施专利或者以专利出资入股的,给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报酬应不低于转让费、许可费或者出资比例的20%。

(六)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城乡一体的创新创业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县、乡两级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机构,加强乡镇、社区(村)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我县龙凤工业园区、全县25个乡镇于2015年7月底前在政务(便民)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创新创业服务窗口,为大众提供“一站式”创新创业综合服务。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优质服务。着力打造“互联网+”新模式,加快创新创业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整合创新创业信息资源,实现创新创业就业政策集中,创新创业信息、科技供求信息、招聘求职信息统一,公开共享。按照统一标准、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科技创新资源、人力资源数据库,搭建业务经办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决策分析平台,实现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工作的全程信息化。支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征集展示推介等活动,组织和参加川、滇、黔、渝中心结合部创业项目推荐会、创业融资洽谈会等大型专题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

(七)探索开展创新券补助政策试点。开展创新券补助政策试点,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利用创新券,向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购买所需科研服务,相关科研服务机构持创新券到同级财政部门兑现补贴。由我局和县财政局根据上一年度的补助额度,给予适当补助,所需资金从县级创新创业引导资金中列支。

(八)促进创新创业资源开放共享。建立科研资源、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支持我县公益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对提供资源共享、创新创业服务成效显著的单位和机构给予10-30万元的经费补助。对小微企业在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新产品研发检验测试的费用给予30%的补助。鼓励县外科研院所(机构)在叙设立分支机构为我县产业发展提供科研服务,所需资金从县级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中列支。

(九)积极利用闲置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联合县园区管委会、县财政局等部门一起,整合闲置办公用房,国有控股企业闲置厂房,社会闲置资产等适合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的场所,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的形式,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成本较低的场所,采用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力争2015年在我县建成1个产业特色突出、承载力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包括孵化大楼、孵化工场、孵化园区等),能够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创意交流、创新成果转化的实验室和设备条件、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工商注册、政策申请、法律财务、媒体资讯等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的生态体系。积极打造满足创新创业需求的孵化楼宇、社区、小镇,通过用房、用水、用能、网络等软硬件设施给予减免、补贴和优惠,减轻创业者负担,形成创新创业集聚区。2015年底要在城区内建设1条科创街,每个街道要建设1个科创园,每个社区要建设1个创客角。积极引导和鼓励科研院所、企业、个人、投资机构等社会力量在我县投资建设运营一批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专业化孵化平台,并按其对入园创新创业人员提供的服务情况给予平台3-5万元的资金补助。

(十)合理利用科技孵化器资源。利用工业用地建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不改变科技企业孵化服务用途的前提下,其载体房屋可按幢、层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产权登记并出租或转让。对县级经评审符合条件的新建成的创客空间、创客角、创业咖啡、创新工场分别给予10万元的创建资金补助;对新建成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创建资金补助,所需资金从县级创新创业引导资金中列支。

第2篇

25岁的“生毛豆”研发团队负责人汤洋,似乎还未从被总理认可的喜悦中回过神儿来,“刚刚总理对我们的每个产品都评价了一下,觉得挺赞的”。

“总理之前参观百度公司产品的时候,曾经询问过PM2.5的问题,但对方没有办法回答,来到我们这里之后,刚好可以解答。”汤洋说。

在他看来,“中科创客学院和别的创客平台不一样,他们很真诚”。海外留学归来,放弃了继续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机会的汤洋,曾遇到很多创客伙伴,然而,“只谈盈利,不讲感情”的创业理念让他很难认同。

在汤洋眼中,中科创客学院有一种很特别的学院氛围。“他们不浮躁,有自己的理想,也有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大家在一起合作,考虑更多的是产品如何实现,而不是一味想着盈利。”

除了中科创客学院的独特精神气质,实实在在的“硬科技”,也让汤洋觉得心里特别有底。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者们的很多支持。”汤洋说,自己团队的强项是软件开发,硬件环节始终是一个短板。“学院不仅提供了很多博士生和导师来指导我们,还提供了免费的实验室。”

由于所开发的产品涉及到一些专业标准,汤洋过去经常要跑出去租实验室。“现在我们可以用中科院的实验室来做,对方分文不取。”汤洋说。

自成立以来,中科创客学院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强大的软硬件支撑和优质的服务,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优质创客和创客项目入驻,在业界及社会上建立和形成了良好的品牌与知名度。

归国创业热情高涨

主题为“创业创新――汇聚发展新动能”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将于10月19日到23日在北京主会场以及上海、深圳、西安、成都、武汉、沈阳、合肥等各分会场同时举行,以推动形成全民共创的新风潮。

10月19日,创业者解江冰很早就赶到了位于北京海淀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展示中心,他创办的爱博诺德将在此参与展示。他把这次展示当做回国创业四年的一份成绩单。

2010年,解江冰还在美国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担任首席科学家,年薪数十万美元。看到中国在软式人工晶体方面的进口依赖,他决定自主研发,回国创业。

解江冰为此放弃了安稳职位,妻子也辞职在家。“当时我们也担心,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不过,他的担心在回到北京后很快被打消。

在国家人才政策、创业政策等支持下,2014年,解江冰创办了爱博诺德公司。如今,公司吸引了不少博士、硕士组成研发团队,已取得28项专利授权,研发的可折叠人工晶体走入越来越多的国内医院,成功替代了进口品牌。

“如今我赶在这一轮创业大潮,可以说,创业迎来了最好时机。”他说,因为创业,家人已从美国回到北京,迎接新开始。

在“双创周”启动仪式现场,和解江冰一样的创客还有很多。他们是当下中“创业创新”热潮的弄潮儿。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孟宪棠表示,在双创政策激励下创新创业热潮正在迅速兴起,其质量和效能比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两次的创业热潮显著提升,毕业大学生和留学归国创业者成为双创的生力军。

数据显示,2015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创业比例同比增长近1倍,全国超过千万的网络创业群体中,大学生的比例占到六成。在2014年近40万归国留学人员中,15%选择了自主创业。

科技部相关活动负责人给本报举例说,在海外留学归国创业参展的项目中,有志于打造世界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器的柔宇科技公司,其核心研发团队大多都是从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海外名校毕业归来。

“在成果展示和双创大赛中,除了邀请本国创业者参赛,我们还邀请了来华创业的外国人展示自己的创新创业成果。”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说。

“总的来看,空前活跃的双创活动对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以创业促进就业,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孟宪棠说。

数据也说明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经济带来的新动能。以全国创业最为集中的北京中关村为例,今年前八个月,中关村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收入同比增长10.8%,从业人员同比增长7.5%,新增24家创业公司挂牌上市。

总理点拨“双创”精神

来到中关村活动周启动仪式主会场,北京、辽宁、上海、安徽、湖北、四川、陕西、深圳等省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通过视频汇报了当地创业创新相关情况。5位创业创新者上台以点赞手势推出“双创”活动周标识。发表即席讲话,他说,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发展方式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结构性改革激发全社会创造力,打造发展新引擎,今年在世界经济低迷和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9%,保持在7%左右,尤其是就业比较充分,其中“双创”起了重要支撑作用。“双创”也有力促进结构调整,将推动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分别来到科技人员、基层群体和青年创业项目展区,看到高校师生研发的国内首台金属3D打印设备、脑起搏器等项目,以及基层工人和返乡农民等的创新成果,他勉励大家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要在“创”,核心在“众”。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无论“草根”还是精英,都可以投身创业创新,一展长才。“双创”也是收入分配改革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切入点,可以增加大量就业岗位,为创业创新者提供更加公平的机会和通畅的上升通道,特别是让青年人有广阔的空间驰骋,让更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富起来。

在大型企业创业平台展区,海尔集团等企业介绍,他们借助“双创”实现升级发展,带来边际效益递增。说,“双创”不是小微企业的专利,也是大企业的优势,要主动拥抱“双创”,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带来大中小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变革,催生新的工业革命,这不仅将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会推动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业态加快成长。

在听取几位海归博士的超薄柔性显示项目介绍后,指出,“双创”需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能闭门造车,要登高望远、放开胸怀,面向全球引进各种要素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发展颠覆性技术,与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与各国创新彼此对接,实现合作共赢。

随着现场按下按钮,全国首个专门服务于创新创业的网络众扶平台正式启动上线。他说,政府要做创业创新者的“后台服务器”,通过不断完善所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不断清除制约“双创”的障碍,不断织牢民生保障之网,增强创业创新者试错的底气和勇气。同时推动“双创”要注重实效,提高政策的协调性和针对性,把“双创”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机结合,防止一阵风、走过场,尊重市场规律,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平竞争,使产品和服务质量有保证、可提升,让“双创”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向围拢过来的创客们说,以创新赢得未来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共识,“双创”精神正在塑造当代中国人的新品格。“双创”活动周要成为创意交流、思想碰撞和成果转化的平台。祝愿那些优秀的初创项目,能在这里遇见各自的“天使”。希望大家用更多创业创新的故事为我们这个时代立传,续写中国发展新辉煌。

“创新创业”成政府关注重点

早在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创新创业”就成为重点工作方向,会议上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以改革释放创业创新活力。

当时总理曾在一周之内三提“创新创业”。此前的7月9日,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促进和巩固经济稳定向好,必须着力以推进结构性改革促结构调整,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向纵深,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7月10日,在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意见建议时,再次强调,“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让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让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接创新需求,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企业飞向新高度。”

在上半年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密集、经济企稳回暖、下半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关键时点,总理一周之内三提“创新创业”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意味着中央政府下半年将继续鼓励创新创业,以有效破解就业难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在主要经济指标中,“就业”始终是总理最关心的指标之一。虽然人社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20万人,调查失业率为5.1%左右;6月26日,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在2015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会上也表示,我国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等多项指标平稳增长,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为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设定为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的目标,当前仍需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最终通过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实现经济有质量的增长。

其次,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将继续支持创新创业,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加速转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政府对创业和创新的重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期,面对制造业“去产能化”、房地产“去泡沫化”、金融体系“去杠杆化”、环境“去污染化”带来的经济增速放缓,要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从低端转向中高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充分激发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唤醒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加速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最后,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将继续鼓励创新创业,以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让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果变成产业活动,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而新一轮的创业创新浪潮显然是稳定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不断产生的创业活动和新企业,不仅可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续活力,也将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中高速增长增添持久动力。

正如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当然,要促进创业创新,不仅要因势利导,更要清除障碍。这也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去年以来已取消149项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再取消网络广告经纪人、注册电子贸易师、全国外贸业务员、港口装卸工等62项职业资格,同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集中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原因。其实,围绕着创新创业,今年政府出台的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已经不少。有理由相信,通过政府不断疏通“创新创业”中的“堵点”,解决“创新创业”中的“难点”,更加宽松顺畅的创新创业环境将会被营造,广大劳动者创新创业的热情将会被极大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有望成为下半年稳增长的新动力。

激发市场活力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发展方式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结构性改革激发全社会创造力,打造发展新引擎。今年,在世界经济低迷和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9%,保持在7%左右,尤其是就业比较充分,其中“双创”起了重要支撑作用。

在中央一系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经济、新动力成长比较快。数据显示,1-9月份,网上零售额增长36%左右,将近40%,像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产品在翻倍增长。在工业结构中,1-9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

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离不开“双创”,“稳增长”和“调结构”也离不开“双创”,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就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今,“双创之火”已经点燃,但要烧得更旺,还需要添好“三把柴”。

其一,政策之“柴”。好政策才能让有创业意愿的创业者付诸行动,“双创活动”显然能极大地起到宣传作用。只有把那些好政策宣传出去,才能把资金、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其二,服务之“柴”。对政府来讲,除了加大扶持政策、加快设施建设外,更需要加强服务水平。毕竟,好的服务才能让创业者安心创业。其三,环境之“柴”。创业环境也是创业者关注的一个重点,营造健康的市场生态,构建优良的创业创新环境,才能更好地招贤纳士。

正如总理所说,政府要做创业创新者的“后台服务器”,通过不断完善所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不断清除制约“双创”的障碍,不断织牢民生保障之网,增强创业创新者试错的底气和勇气。同时推动“双创”要注重实效,提高政策的协调性和针对性,把“双创”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机结合,防止一阵风、走过场,尊重市场规律,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平竞争,使产品和服务质量有保证、可提升,让“双创”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第3篇

从去年下半年起,在高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邦辰公司正式开展“众创空间”建设项目,以努力建成在保定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基地为目标,依托高阳县纺织产业集群优势,整合创业空间、资金帮扶、财务管理、技术支持及政策引导等多种服务,主要面向县内及周边地区的应往届大学生及创业者和创业团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创新活力的目的。

为加快众创空间建设步伐,邦辰公司积极推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实体空间”相结合的新型众创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创客”群体拓展创业空间。

空间引进知名的创客培育管理模式,与行业领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投资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管理运营众创空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互联网+创业服务”,打通创业服务中间环节,提供线上服务。

在服务内容的层面,除场地的基础运营之外,向不同的创业者提供各种类别、不同程度的基础服务。这些基础服务包括会议培训、研发设计、质量检测、电子商务、融资对接、活动沙龙、财务法律顾问等等。依托研发检测中心,为创业者提供研发设计、质量检验服务。研发检测中心拥有研发检测仪器12套,可提供花型设计、工艺改进以及毛巾产品全工序质量检验服务。与国家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大学、高阳县职教中心合作,组织专家、教授为入驻创业者定期举办技术指导、创业培训。此外,帮助初创企业进行鼓励、补贴的政策申请;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提供注册等的工商服务;与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高阳县毛巾行业协会合作,利用他们的在线服务资源和产业技术信息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服务。

第4篇

【关键词】创新 团队 拓展训练 人才培养

前言

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创业"、"创新"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语。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到实处,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创业"、"创新"的提出既在鼓励有理想有担当的年轻人进行创业,更重要的,是在年轻人中树立一种"创新"的意识。在大学教育中开展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可以通过专项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团队项目拓展训练介绍

1.团队项目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盟军在大西洋的船队屡遭德国纳粹潜艇的袭击。在船只被击沉后,大部分水手葬身海底,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英国的救生专家对生还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生还者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些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意志坚定懂得互相支持的中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专家们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关键在于这些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于是,提出"成功并非依靠充沛的体能,而是强大的意志力"这一理念。 当时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后其好友劳伦斯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海员为训练对象,这是拓展训练最早的一个雏形。

由于拓展训练这种非常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

2. 拓展训练在国内的发展

拓展训练以独特的培训模式和新颖的培训项目,给国内的培训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1999年,我国拓展训练在经历了四年的发展和提高后,和学校教育在培训活动中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EMBA学员也把拓展纳入课程体系之中,让学生到拓展培训公司参加拓展活动。

二、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

1.经典项目介绍

(1)雷区取水

项目介绍:在一个直径 5 米 的深潭中间有一盆水,你要在仅用一根绳子,不接触水面的情况下取到全体队员的救命宝物,想一想可能吗?团队的智慧可以把它变成事实。

(2)毕业墙(求生墙)

项目介绍:团队在没有任何器材的情况下共同努力翻越 4米高的墙壁。

(3)生死电网

项目介绍:面对高压电网,参加者必须同心协力,尽量避免伤亡,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4)珠行千里

项目介绍:每队所有队员利用手中的运输器,将目标物用循环相接的方式从A地互送到达B地,运送过程中一旦目标物掉落地上,需要重新返回重来。

2.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

(1)培养和谐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简单地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团队精神是一种文化氛围,是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它对于事业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1+1)〉2"的效应。

(2)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是团队生存的基础,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团队项目以复杂性、艰巨性为特征,对于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有很强的针对性。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可以通过拓展训练来不断提升。

(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团队协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示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团结就是力量。在拓展训练中,团队协作意识及精神总是运用得淋漓尽致。

(4)挖掘团队潜能

人力资源需要进行开发,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团队建立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理解、信任、学习、互助、支持配合等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超越;挑战自我、开发潜能,最终达成整个团队的成长与突破。

三、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学习,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学习。通过考察一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还发现单独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开设,即使开设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的学校也是讲其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门。笔者认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仅仅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作为某一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抹杀了其在学生面对的将来工作岗位中的作用。团队项目拓展训练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尤其是对于管理类专业),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人才培养中应该体现出如下地位:

1.是其他课程学习的思想基础:开设学期--建议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最晚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对于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学生,对于未知的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在刚刚入学的第一年,应该树立大学教育更侧重团队教育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大学学习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2.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设形式--单独开设

尽量避免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团队项目拓展训练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增强心智,一种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3.是一门实训课程,需要集中训练,开设课时--30学时(建议开设独立训练周)

团队项目拓展训练需要课程的较强的连续性,其中总结的环节是最精彩的部分,因此在课程安排中避免分散安排,应集中安排,保证课程的连贯性。

结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团队项目训练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意义凸显,因此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应该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团队项目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课程开设方面建议开设为独立实训课程,并注重课程的思想反馈。

参考文献

[1]张茜琳:浅议团队合作精神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3年09期

第5篇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师型;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19-02

一、引言

2015年6月11日(国发〔2015〕32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不仅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我国创新能力,实现国富民强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以培养高素质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主要机构,大学生是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生力军,而教师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教育的实施者,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构建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构建“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创业归根结底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以此帮助其实现就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端创业人才的机构,其承担着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目标的职能,而教师则是创业创新教育的具体承担者,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双师型”教师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保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的社会实用型人才,针对此点需要从事教学的教师必须要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践锻炼中遇到的问题,为此传统的以理论专业知识结构为主的教师满足不了创业创新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培养“双师型”教师。二是“双师型”教师是增强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力。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教师在职业教育中处于引导作用,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其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在创业创新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要改革,而双师型教师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力。三是“双师型”教师也是满足学生创业需求的现实需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根据市场现状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教育,比如针对当前“互联网+”行动的实施,很多学生选择电商创业,为此就需要教师要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以此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创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分析

“十三五”期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的重大使命。虽然我国职业院校加大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提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由上年度的57.2%提高到59.2%;高职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天数由上年度的25.9天增加到27.8天。尽管如此,“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任教师生产实践经验欠缺,仍然是制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之一。其具体表现在:一是数量总体严重不足。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教师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地增长,尤其是具有“双视”资质的教师数量更是匮乏。二是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具有高学历的教师人数过少,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要占到65%左右。另一方面是具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能力的教师比较少,很多教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造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双师型”教师匮乏的主要原因。

1.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缺乏科学的保障制度。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将其作为教师培养的主要目标,但是结合实践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师培养建设方面缺乏科学的制度保证:首先,政策没有及时跟上。在创业创新教育环境下,要求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政策要求也要进行调整,构建以教师综合素质为考核标准的政策体系,但是目前国家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仍然是以理论教师为主,而忽视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社会各方面对“双师型”的教师培养存在偏见。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对技能工作岗位存在一种偏见,基于此种偏见认识使得教师不愿意深入到企业中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结果就会影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2.“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不清晰。创业创新教育环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教师时需要紧紧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但是高职院校在具体的教师培养上会忽视创业创新方面的教育,导致教师所具备的能力满足不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要求。

3.培养机制建设缺乏有效的合作方。基于创业创新教育的要求,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在于寻求合适的平台,而校企合作则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完善的平台,但是基于校企合作开展层次不深因素的限制,使得在具体的培养中缺乏有效地合作方:一是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到“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基于工作性质因素,企业不愿意向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践锻炼机会;二是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高职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实践锻炼中。另一方面企业所提供的实践锻炼岗位不切实教师的实际需要,因此其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的动力。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构建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对策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仅仅把握时代步伐,以构建科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对创业创新对职业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1.构建分层开发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新要求,为满足创业创新教育的要求,职业院校必须要立足于实际,建立多层开发的教师培养体系:一是改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模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但是其关键还是在于提升学科带头人的综合素质,学科带头人代表着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学校要根据市场及专业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有前途的教师确定为培养对象,重点进行培养。二是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中青年是高职教育主力军,另外由于中青年教师处于好学的阶段,因此要大力培养该年龄段的教师,通过有效的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担当重任。

2.健全“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关系到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职业院校要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到教师职业规划体系中:一是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四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现地方经济与职业发展相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方式,比如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要将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融入到其中,以此保障教师的能力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例如今年7月份在深圳举办的高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就向教师详细地讲解了关于创业教育的内涵等,有效提高了高职教师的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三是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教学发展规划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规划制定也必须要将创业教育与教学发展相融合,促进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营造良好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氛围。首先,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全国上下日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国务院决定自2015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当下的经济社会大环境,给了职业教育“顺势而为”的新契机。因此职业院校要积极宣传,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其次,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制度保障。例如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高职双师队伍建设的系列措施,支持高职院校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高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双师素质,优化专兼职教师结构。

4.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机制。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职业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职业院校要为教师提供完善的科研工作平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为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提供平台。例如职业创新孵化基地的建设,就为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拓宽师资渠道,改革人才聘用机制。

总之,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的重大使命,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本着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角度,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此满足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梦卿,张碧竹.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02).

第6篇

“创新”唱响,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政策,包括:2014年6月主席强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8月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1月在APEC峰会上提出“创新是中国发展新引擎,改革是点火器”;李总理主持召开的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18次提到鼓励创新、创业,9月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2月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2015年1月设立总规模400亿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客”一词正式出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3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简政放权”等市场化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必要条件。

传统地产以拿地、开发、销售赚取开发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开发过程中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带来的溢价,这种业态的前景,站在当前时点放眼未来,大趋势是向下的。而孵化器,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分支业态,从商业模式上看,由于具备服务“创业“和“创新“的功能、具备拥抱新经济的便利条件,因此在时代呼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时代呼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时代呼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中国现阶段有其迫切性和必然性: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土地、人口、自然这三大红利均已衰减且相当程度被透支,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

能否通过改革提升存量资源效率,特别是通过激发大众的创新精神及创业动力以提升存量人口资源效率,对中国经济能否从高速增长过度到有质量的中速增长,将是关键变量。美德的发展历史或许可以给出一些启示。

美国当代经济史上两次重大的扭危为机有赖于技术革命之功,本质上均与其国民极富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有关――1995-2000年:微软推出Windows 95,个人电脑普及度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互联网所开启的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商业模式激起了投资者的遐想,亚马逊、EBAY以及雅虎公司在这一时期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受到热烈追捧;后来的互联网巨头Google开发出互联网搜索引擎;硅谷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又带动了软件业的昌盛……高科技成为了第一位的生产力,纳斯达克指数剧烈上涨、经济增速有所回升。2008-现在: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的科技创新力再次释放,带动经济走出谷底。这一时期,Facebook、Google、苹果、亚马逊等公司表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智能技术使得美国逐渐变成成彼得?德鲁(Peter Drucker)所说的一个浮现中的“创业型社会”。

德国在欧债危机中能傲然屹立有赖于其在高端制造业具备全球独树一帜的核心竞争力,本质上也是与其国民极富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有关――企业处于中心地位。根据熊彼得的创新理论,技术进步作为市场创新的基础具有无止境的活力,具有发现精神的企业家正是这种活力的体现者。德国制造业就曾经涌现出像西门子、戴姆勒、本茨、保时捷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

对于研发的持续高投入。德国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常年维持再2.5%以上,且逐年增长。调查显示,2012年,德国科研投入财795亿欧元,其中企业投资538亿欧元,同比增长5.3%。从企业规模看,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在研发领域投资占到企业总投资的四分之三。从行业划分看,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最高,占所有企业创新支出的86%。

政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为制造业的创新创造了很好的法律和制度框架条件;其次,各级政府制定和执行国家的研究与技术政策,在技术进步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从美、德的发展历史来看,创新是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了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改革创新新突破,当下的中国需要创新、时代呼唤创新!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政策:主席多次强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是中国发展新引擎,改革是点火器”,要“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犹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新的“创业潮”。最重要的是“反腐”为“简政放权”等市场化改革铺平了道路,而“简政放权”等市场化改革又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必要条件。

服务“创业”、拥抱新经济,“孵化器”前景广阔

传统地产以拿地、开发、销售赚取开发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开发过程中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带来的溢价,这种业态的前景,站在当前时点放眼未来,大趋势是向下的。而孵化器,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分支业态,从商业模式上看,由于具备服务“创业”和“创新”的功能、具备拥抱新经济的便利条件,因此在时代呼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科技部定义,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一般来说,孵化器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有孵化场地,二是有公共设施,三是能提供孵化服务,四是面向特定的服务对象――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孵化器“已经成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从全国来看,目前科技企业孵化器超雷1600家,大学科技园115家,在孵的企业8万多家,就业人数170多万;全国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有1000多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

随着“全民创业潮“的掀起,未来孵化器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多。

“孵化器”的商业模式和“创客经济”产业链

“孵化器”通过为新成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以及提供一系列的包括技术、财务、HR、市场等资源支持,可以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中国孵化器盈利模式主要有民营、高校、政府三种模式,相应的盈利途径和难易度也不同――

民营模式:卖服务+搞活动+投资。以中关村的Binggo咖啡为例:卖咖啡是一个基本收入的窗口;第二在于工位费;第三是靠投资挣钱。创业家亦循此思路,出售课程以获得收入。

高校模式:建科技新城+孵化器+服务。以清华科技园为例,利用大学资源获取便宜土地建造孵化器,同时依靠其校友资源和学校资源对创业者进行服务。所有清华的学生创业,注册手续是全免的,只有在这办公的时候才收工位的钱,免费参加所有创新创业的活动。一般来说,高校模式也较难盈利。

第7篇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创业之火开始在中国大地蔓延,2015年成为“双创”元年,这一年,中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1.16万户,平均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创业群体中,除了70后、80后的生力军,很多90后、00后的创业者也开始走上创业舞台。

“双创”在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的助推之下,开启了新一轮中国创业潮。而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创一代”,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未来支柱。

2015:野蛮成长

2015年1月4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正在深圳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来到柴火创客空间,体验年轻“创客”的创意产品,并现场评价说:“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在这之后,“创客”火了。“如今整个中国都在参与创客文化的建设,这是很好的现象,它给国家未来的创新、创造打下基础,可以培养更多的创新者。”柴火创客空间CEO刘德志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柴火创客空间寓意“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创新制作者(maker)提供自由开放的协作环境,鼓励跨界交流,促进创意的实现以致产品化。

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在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投融资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

五四青年节,给清华大学学生“创客”们回了一封信。在这封410余字的回信中,希望,当代大学生要有勇于打破常规创新创业的开拓精神。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积极政策,为“众创空间”清障搭台,为创客们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2015年5月7日,总理走进中关村创业大街,喝了一杯3W咖啡,与创业者们零距离交流。对比鲜明的是,两年前,中关村创业大街还是一条破落的图书城步行街,随着移动互联网来临,这条200米长的小街上,已有10余家创业、创投平台入驻,云集了诸多创业者。

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指出,在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创业便利化和优化财税政策强化创业扶持等方面切实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顺利推进。

国家的关注给创新创业开了一个好头。据了解,目前中国各类众创空间已经超过200个,与现有的1600多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129个国家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区相互连接,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

“双创”新引擎也释放着新动力。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065.5万户,新增市场主体注册资本超过20万亿元,全国发明专利申请从去年同期的58.3万件增至70.9万件,商标注册申请量在去年同期154.8万件的基础上增至211.5万件。

2016:理性创业

创业热潮在2015年上半年如火如荼,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几乎人人都是“创客”,人人都想“改变世界”。

据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报道,与20岁出头的城市年轻人在中国大城市的咖啡厅和大学里待一小会儿,就可以很快看出,一股科技创业狂潮正在席卷整个中国。似乎全中国的年轻人都开始退学或辞职去创办公司,北京、上海和广东的咖啡厅里突然坐满了风险投资家以及憧憬着白手起家的年轻企业家。

而在他们当中,有太多“为了创业而创业”的项目,只因资本热,或者看到同事朋友创业而去创业,没有一个框架在背后支撑,只是一种跟风。

2015年,国内创投领域出现了一轮高估值风潮――A轮估出B轮价格,B轮估出C轮价格,C轮估值更是达到企业IPO的价格。“创投泡沫”也使得许多创业者“自我定价”过高,每日奔波于各种路演融资中,而忽视了企业和产品。

在深圳柴火创客空间CEO刘德志看来,创业不能够操之过急,一是创业本身需要基础,需要有创业的想法。创客并不等同于创业,为了创业而创业,那和浪费地球资源没有多大的区别。“对于创客热,这是一个时代的阶段,总有一天这样的现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消失,希望政府、大企业可以一起合力去引导,支持实实在在做创客文化的群体,鼓励与众不同的创新。”

著名投资人阎焱表示:“我们所碰到的情况就是创业企业在点击率、在用户数转化率等数据上全造假,而且造假夸大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常态。我也曾经呼吁,我也看到我们做创投的同事也在呼吁,希望创业者能够讲真话,但是在这样一个大潮下目前我们看到的整个风向还是大家都说假话,而且说得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2015年下半年资本寒冬的到来,让创业者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股价大跌之后,尽管人们对寒冬来临已经有所准备,但是现实却似乎在以超出预期的姿态刺激着整个创投圈的神经。“今天我们看到的创业公司大概95%以上在几年以后会死掉。”阎焱说。

回归理性创业将成为新的趋势。作为创业者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创业行为是否为一次成熟的创业。

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崩溃,未来是理性创业,野蛮成长时代将在2016年结束。那些讲概念、玩花样,做题材的创业者将离开中国产业的下半场。正如巴菲特讲的那样:大海退潮的时候,才能看到谁衣冠不整,才能找到好的企业。

第8篇

【关键词】创新发展 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引擎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第一动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良好发展,有别于过去依赖出口拉动和投资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创新引领促发展

自改革开放伊始就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由于数量巨大的廉价劳动力的存在,导致了持续的贸易顺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消失,加之汇率变化等对外贸易条件的变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依赖外需以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持续的高投资和高资本积累的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持续了多年,但是也带来结构失衡的问题。在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和经济实现起飞之后,投资对GDP的贡献下降明显,而对结构失衡的作用却在加剧。我们必须转换这种依赖投资来驱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模式。

为改变过去依赖出口拉动和投资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政府倡导以创新促发展。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是作为人口大国的低成本优势,这种优势在减弱,唯有通过创新才有可能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要扭转我国大部分行业还位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的被动局面,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实现;为了消化过剩的产能,扭转规模不经济的生产也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实现;等等。

二、创新与模仿创新

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逐渐成为政策,但从本质而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这种经济行为显然需要靠市场来发挥作用,政府于其中引导、支持和搭建平台,而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的任务就是在市场竞争中迸发出创业、创新的热忱。

“创新”作为经济学名词,被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发展概论》中定义为创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有机地“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中。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它包括新产品、生产的新方法、新市场、新供应和新组织五种情形。由此可见,创新并不局限于技术概念,它包括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加剧,企业必须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唯有创新,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持续不竭的竞争力,其中以技术创新最为紧要。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仍诒淞俊

技术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跟随创新、模仿创新、联合创新等。自主创新是与模仿创新和技术引进相对的概念,它是指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或者专门诀窍并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的新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自主创新一般具有领先性和原创性,着眼于未来市场或立足于潜在需求,旨在成为技术的领头羊和市场的把控者,一旦获得成功,就能通过市场化和专利技术的商品化攫取垄断利润,但以这种形式创新的企业必须具有很强的独立研究开发能力,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作后盾,费时费力,且创新活动的结果也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自主创新成功后要完全杜绝模仿也很难,创新成果的保护也需花费资金和人力成本,这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主动型创新。

模仿创新是企业学习自主创新者的技术、思想和商业模式等,或者通过购买原创者的核心技术、专利许可或反向工程等方式,模仿生产以致再创新的过程。当企业的技术能力、研究开发能力较为薄弱,但是生产能力、营销能力、服务能力等较强时,企业就可以通过技术的学习和吸收,或者购买核心技术、专利并投入一定的资源用于技术升级、技术培训,或者从公开渠道取得产品,对其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该产品的有关技术信息,从而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把模仿生产出来的产品投放市场,从而以较短的时间收获利润。这是一种规避企业技术短板、投资回收期相对较短的被动型创新。如模仿的程度较高而创新的程度较低时,投放到市场上的产品往往被视为同质化、无差别的产品,只能通过“杀价拼市场”,这种低层次的模仿创新,风险也是巨大的。

三、化模仿为创新

模仿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模仿创新是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一环,即使是一些著名的企业也不能讳言模仿的。例如,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QQ模仿的是以色列人开发的能够在互联网上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ICQ。著名的微软公司的发展史也可称得上就是一部模仿、局部修补、技术改进等的历史。

模仿并不可耻,模仿与创新的界限也远非那么清晰,许多创新细究起来都带有模仿的成分,而许多模仿要想真正有效并具有可持续性,就必须带有创新的成分。腾讯QQ在设计之初模仿和借鉴了ICQ,但是针对ICQ的缺陷下足工夫,对其进行改进与创新,例如QQ的断点续传功能节省了网民的时间,提高了效率;ICQ只能按照用户提供的信息寻找好友,而QQ能够通过网上搜索直接寻找好友;等等。

四、结语

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万众创新”本质上仍是一种经济行为,它需靠市场来发挥作用。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创新驱动发展终究需靠企业的创新来落实。不管是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不能一味地强调先进性、原创性,而应该看创新的市场适应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检验创新是否成功的最终裁判是市场。

参考文献

[1]吴伯凡.化模仿为创新[J].21世纪商业评论,2008.3.

[2]娄亮华.模仿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摭谈[J].才智,2012.9.

[3]郭熙保,韩纪江.改变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N].经济日报,2013.3.29.

第9篇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思考

G647.38;G434

一、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背景形势

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可谓是众说纷纭,最早来源于国外,其内涵为“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1]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同时又注重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其本质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它是就业教育的拓展。[3]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促进就业的新引擎,也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提出

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是@样表述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从此全民上下掀起了新形势下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浪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把创业、创新与人、企业这几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要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仅突出精英创业, 而且突出草根创业、实用性创新, 体现了创业、创新、人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总要求,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为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新天地。[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符合我国发展实际,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同时扩大了就业渠道,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潜能,以及创业的活力。

3.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的印发,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明确提出了总体目标,要求从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5年6月2日,教育部在京召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15年12月1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的印发,明确规定了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正式纳入高校课程体系。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尚不成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度不够。

2015年5月14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荆德刚解读《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时,明确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教育理念滞后、结合专业不紧、文化氛围不浓等问题,教育体系亟待健全”。我国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虽然很多高校也已经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性,但整体来看,高校对此类课程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与国家的期望值还存在很大差距,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支撑的重要性。[5]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够融合,课程开设大多数为了迎接评估,一些教师只把创新创业课程当成一般的必修课课程来上,过于注重形式。

2.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建设尚未完善,还不能很好地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会贯通。

2016年起,创新创业教育虽然正式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但因没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可供学习与借鉴,有的高校甚至用讲座来代替课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即便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日渐活跃起来,可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受到约束,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过多缺陷,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不能融会贯通。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教师指导性不强。

由于高等院校过去没有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因此也缺少相应的从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任教师,目前这方面的师资多是从“两课”教师或学生管理人员等岗位转变过来,专业知识存在缺陷。[6]特别是在孵化指导方面,对一些有创业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学生,给予的创业孵化、导师指导等还不够充分,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课外指导均得不到良好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发展。

4.起步阶段经验欠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了大学生创业“学校热,学生冷”的局面。

新形势下高校虽然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引领,不断的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举办讲座、报告会、宣讲会,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想燃起了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但是由于起步阶段经验欠缺,导致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受挫,参与性并不高。

5.新形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不够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够明确。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缺乏长效机制。高校中指导性文件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工作标准,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长期有效地开展。另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缺乏考核激励机制,尚不能通过目标与过程管理,不能很好的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思考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校应该形成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从上到下关心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建立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

1.明确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调研;明确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化制度。

(1)抓好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求年轻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同时聘请公司、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打造经验丰富、稳定的创新创业课程讲授教师队伍和项目指导教师队伍。[7]只有拥有良好的教师队伍,才能在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指导上给予学生最好的帮助,才能充分的指导创业孵化,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课外指导同步,才能更好的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发展。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做好第一课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中明确规定了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也就是从2016年起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安如教学体系,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的时候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融为一体,[8]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与专业相结合,做好第一课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一方面通过第一课堂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做好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大学生一般都是以自己专业知识为基础开始的创业之路,在需要人才的社会,大学生也深深认识到专业知识才可以帮助自己发展事业,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创业的成功,[9]同时将创新创业训练内容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另一方面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和孵化基地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汇贯通。实行创业学分转换制度,争取多方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支持和培育自主创新创业团队,为创业团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激发学生创业激情。

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为毕业生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提供创业资讯、创业指导、项目展示、项目对接等服务;做好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工作,组织好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及奖学金,不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意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多样化的实践空间,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1)激发激情,提高认识。

通过创业讲座、创业论坛、职业规划课堂教学等途径,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唤醒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提高认识,选拔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学生,参加SIYB系统化的创业培训班;通过参加创业计划大赛、金点子设计大赛、挑战杯、营销大赛等途径,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素质,提升创业能力;通过对具备创业条件的团队,提供政策、场地、资金等服务,扶持自主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鼓励大学生创业,打破大学生创业“学校热,学生冷”的局面。

(2)优化平台,强化服务。

关注省、市、区的创业动态,优化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建设以“政策咨询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孵化服务平台、专家顾问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强化大学生创业指导、法律咨询、投资融资服务、技术指导服务、工商注册服务等。另一方面优化创业项目,利用电子商务的广阔市场前景,打造具有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创业团队。

3.建立完善新形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1)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制定工作规划。

根据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建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长效机制,制定合理的工作规划,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任务和措施,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制定科学的指导性文件,使各部门充分发挥优势,密切配合,保证创新创业教育长期有效地开展。确定工作目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每项工作,都要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工作目标,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

(2)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激励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目标和过程管理,定期检查,推动工作。建立和完善针对师生的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师指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10]根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逐项进行检查和经验交流,掌握进度,找出差距,推动工作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年底拿出成果,公开评比,表彰先进,以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向,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上下协调行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 6);

[2]石国亮. 时代推展出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 2010( 10);

[3]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2014年第3期;

[4]王昌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J].科技创业月刊,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2016年02期;

[5]李丽娜.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东工会论坛Shandong Trade Unions ’Tribune.2015年03期;

[6]王燕,黄韬.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2013年06期;

[7]谈晓辉,张建智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Education.2015年05期;

[8]沈洪科.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2016年3月第13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