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2-01-29 20:24:16

导语: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混凝土施工技术

第1篇

[关键词]桥梁工程;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桥梁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以性能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重视钢钎维混凝土技术的总结运用显得尤为必要。

1 钢纤维混凝土的主要特性

1.1 抗裂、抗剪性能强

传统混凝土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无明显差异,但钢纤维混凝土即使出现开裂荷载,其荷载还是能够保持增大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钢纤维混凝土体积增大,那么其开裂荷载、极限荷载与韧性均能增大。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剪切性能进行直接剪切试验检验,实验数据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基体错动移位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承载强度为400~800mpa[1]。

1.2 抗冻、耐磨性能强

钢纤维具有较强的伸缩能力,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伸缩,因此,对比传统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能够很好的抑制由于温度应力导致的桥梁桥面裂缝和扩张情况,这表明钢纤维混凝土抗冻、耐磨性能强。

1.3 抗压、抗拉、抗弯、抗冲击性能强

钢纤维混凝土主要由钢纤维和传统混凝土构成,在混凝土中,钢纤维不规则分布,这样的分布有利于加强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抗拉、抗弯、抗冲击性能。实验研究钢纤维混凝土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适当加入钢纤维,可以有效提高50%~150%抗弯与40%~50%单轴抗拉的极限强度,若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含量为0.8%~2.O%,抗冲击可达普通混凝土的50~100倍极限强度。在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消耗量很小,比例约为0.8%~2.0%,钢纤维本身并不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但在混凝土中适当加入钢纤维后,混凝土整体抗压破坏形式出现明显变化,虽然受到破坏后会碎,但不会散,因此混凝土结构抗压性能显著加强。

1.4 改善混凝土变形性能

在混凝土中适当加入钢纤维,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长期收缩变形性能,且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抗拉弹性模量,此外,还能使混凝土收缩率降低10%~30%。

2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配料主要有水泥、卵石、砂、钢纤维、外加剂、掺合料等,水泥选用型号规格为P.O.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卵石型号规格为5~25mm,含泥量低于1%;砂型号规格为中砂,含泥量低于3%;钢纤维型号规格为长度60mm、直径0.9mm,最低抗压强度为1000N/m2型号规格为泵送剂;掺合料型号规格为I级粉煤灰。钢纤维混凝土的配料选用标准为:

2.1 加强控制钢纤维长径比,钢纤维长度不宜过长,最佳直径为0.45mm~0.70mm,以保证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尽可能符合施工和易性要求。

2.2 适当采用减水剂或外掺剂,使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得到改善,同时降低水泥用量及成本。

2.3 必须确保钢纤维无油污、锈渍、碎屑与杂质等。

2.4 钢纤维品种与基材强度相适应,且抗拉极限强度不低于500MPa。

2.5 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最佳含量为0.5%~2.O%。

2.6 采用10mm~20mm粒径的主骨料,确保钢纤维与基体结合的牢固度。

2.7 采用搅拌机拌和钢纤维混凝土时,其砂率应比相同标号同类传统混凝土高,而且控制钢纤维长径比为50~80[2]。

3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摊铺、整平

①将钢纤维连续、均匀在面板中摊铺。

②通过分散机均匀分散钢纤维后,加入搅拌机。

③摊铺时掺和物塌落度应保持一致。

④投料搅拌时采用先干后湿方式,并严格控制搅时间。

⑤摊铺同一道路作业时,应尽可能持续摊铺与浇筑。摊铺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整平、初步压实工作。

3.2 振捣

纵向条状集束排列钢纤维,可以加强混凝土边缘的密度。采用机械振捣钢纤维混凝土,可以增加其强度与密实度,有效保障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强度与抗裂性。在机械振捣过程中,应按照一定顺序和频率进行振捣,不能出现过振、漏振等问题,而且钢纤维严禁出现空洞、沟槽等现象。

3.3 整形

钢纤维混凝土的特点主要有纤维分布不规则、含砂率大、粗骨料稀等,为免钢纤维外露,应采用机械进行抹平整形。与此同时,采用压纹机压纹技术,可以避免或减少拉毛与拆模后出现的钢纤维外漏、外露现象。

3.4 施工注意事项

①加快施工进度或适当增加水分,可使钢纤维混凝土延迟凝结、硬化。

②为免影响钢纤维混凝土强度,运输和摊铺时间必须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③摊铺或浇筑过程中,必须经过科学计算,才能增加掺和物,如水、外加剂等。

4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

4.1 桥梁工程中的运用

桥梁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在时间周期的作用下,受到来自地面上部的荷载力比较大,经常需要承载很大的重力,并且在结构方面的特殊性,所以钢纤维混凝土应用的比较广泛。主要应用的部位是在桥梁和墩台的外部位置喷射五到二十厘米厚的钢纤维混凝土,以此来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加强桥梁的强度,抗压力等相关方面的性能,避免桥梁发生裂缝等现象。

4.1.1 桥面铺装

在桥面铺装钢纤维混凝土,可提高桥面耐久性、抗裂性与舒适性,增强桥梁刚度与抗折强度,并减少铺装厚度,使结构自重降低,很好的改善桥梁受力状况。此外,还能有效提高桥面抗冲击力,加强混凝土结构和伸缩缝间的连接强度,减少桥面出现坑槽、剥落、裂缝等情况,有效延迟桥梁损坏速度[3]。

4.1.2 桥墩结构局部加固

在长期动载作用下,若桥墩、桥面板出现裂缝、表层剥落等问题,为满足桥梁结构抗震性与整体性要求,可采用转子型喷射机向出现问题的部位喷射5cm~20cm钢纤维混凝土。桥墩结构局部加固方式为:①采用10%掺量的剪切钢纤维;②喷砂或凿毛旧混凝土表面,加强新旧混凝土整体密实性、牢固性;③为提高早期抗裂性能,适当采用硫铝酸盐快硬水泥、TS型速凝剂。

4.1.3 桥梁上部承载部位

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加强桥梁上部应力集中的部位,可有效改善桥梁结构受力性能,控制结构变形的同时降低结构自重,使桥梁结构逐渐呈现轻型化、大跨度发展趋势。在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可以提高结构承载力与抗变形性能,而且能减少上部结构材料用量与下部墩台数量,进而有效降低施工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4.2 道路工程的运用

在道路施工工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状况的不同,将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进行分类,主要有复合式、碾压式和全截面式。

使用钢纤维混凝土的优势是要比普通的混凝土节省材料,以全截面式为例的话,可以节省将近一半的材料;在双向行驶的车道工程中,不需要进行纵缝的设置,各横缝的间距保持在50cm之内,间隔距离在20cm~30cm之间;三层式复合路面施工时,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的掺入量最好保持在0.8%到1.2%左右。而双层式的路面施工是指将钢纤维混凝土材料铺设在道路路面的上部位置,路面的施工厚度最好占整个路面厚度的40%到60%左右。

5 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的建设日益加快,桥梁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广泛应用于桥梁施工中的钢纤维混凝土质量需要随之提高,所以,重视钢钎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重视钢钎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点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 邹孟义.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10年06期

[2] 张湘文.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建材,2008年02期

第2篇

关键词:问题;因素;设计原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伴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也在逐步的发展,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运用于在土木建筑工程也会是建筑行业的一个发展的诉求。这样的新型的混凝土结构比起以往的材料明显的在强度和渗透性方面都是很好的改善了的。再加上对于裂缝的防治上新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也有了改善,不但能够抗治外来原因的干扰,还能借以协调结构之间的功能。但是对于最近几年的监测发现,还是存在问题的,这些就是需要整个建筑工程关注的问题了。

一、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水泥水化热因素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必然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导致水泥释放的热量不易扩散而聚集在结构内部,以致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越来越高,与外界形成较大的温差,因此出现裂缝问题。

(二)外界温度变化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每当气温骤降的情况下,都会增加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温度应力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实,温度应力与水泥水化热因素有着共同点,就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因素都归结于温差。

(三)混凝土自缩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中大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需要的,其余的都应当被蒸发掉。当蒸发掉的水分超过本应该蒸发的水分——自缩值,就会引起混凝土发生收缩。因此,混凝土自缩与自缩值有着必然关系。通常而言,混凝土的自缩值与其材料有着很大关联。比如,矿渣制成的混凝土的自缩值后期比较大,使用较细材料制成的混凝土的自缩值早期较大。

除此之外,大体积混凝土材料中的添加剂、矿物质掺合物(矿渣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大体积混凝土中添加的高效减水剂增加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的自缩值;干缩剂的添加可以将自缩值降低50%左右;膨胀剂等。通过这些例子,足见添加剂对大体积混凝土自缩值的影响。另外,水灰比、骨料的含量与种类也会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自缩值。因此,在思考如何设计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缓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将导致混凝土裂缝、自缩的因素考虑其中,才能够保证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较强的约束力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往往都是厚重的整体浇筑物结构,导致地基对其有着明显的约束力。这种来自于外部的约束力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严重裂缝现象。大体积混凝土除了外部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内部也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当然,这种约束力主要来自于温度效应,温度效应是形成内部约束力的主要因素。

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设计

(一)施工方案设计原理

尽管关于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原因的论述较多,但是总结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温度应力,二是自缩性。基于以上两种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施工方案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如何组织施工,还要考虑减少以上两种因素的不良影响。

(二)施工技术分析

1、控制温度应力

(1)减少水泥用量。基于水泥水化热现象的重要影响,应当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减少水泥的使用量,相当于减少可水化的热源,水化热现象的影响也会相对较低一些。当水泥较少的情况下,还需要添加一些其他材料来保证混凝土具有符合施工标准的强度。比如,可以添加一些减水剂、混合材料,还可采用比较先进的搅拌技术,既使混凝土内部热量充分散发,又能保证具有良好的搅拌效果。

当前,水泥市场上出现一种新型的低热水泥。比如,选择大坝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类型的地热水泥。使用该种类型的水泥,可以降低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度变化。

(2)控制浇筑温度。由于混凝土浇筑温度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上升的浇注温度会影响混凝土发生温度应力。因此,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当尽量避免在炎热的夏天进行,尽量避免正午施工。倘若一定需要在仲夏正午施工,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原材料温度,进行有效的冷却处理来降低浇筑温度。

(3)强制降温。必要时刻,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比如,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向管中排放冷水,利用冷水的温度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2、提高抗裂性能

(1)掺加添加剂。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自缩值,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补偿收缩混凝土,将混凝土的自缩性严格在适合施工的范围之内。因此,应当严格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标准要求来进行补偿措施。要想得知准确的限制膨胀率,必须在实验中进行限制膨胀率实验。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得到的限制膨胀率才能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

(2)添加增强材料。所谓的增强材料就是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材料。比如,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等材料。倘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广泛应用这种材料,能够显著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添加配筋。科学实验证明,在混凝土在添加合理的配筋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倘若使用的配筋直径较小、分布间距较小,抗裂效果会更加显著。比如,配筋分布间距小于10cm时,混凝土的裂缝宽度就可以控制在0.005cm以内。由于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中间配筋较少,可以适当地在中间添加一些温度筋,增强对薄弱部分的有效控制与管理。

(4)控制混凝土材料配比。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并不随意的,需要依据科学的技术手段来获得。在正式施工之前,技术人员应当在试验进行混凝土材料配比试验和验证,经过多方比较后方可确定较为合理的配比。这样制作出来的混凝土的强度才会满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同时,在搅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程序进行工作,保证混凝土材料充分融合,避免产生离析现象。

(5)其他方式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还应当注意其他方面。比如,骨料配比、骨料种类、水灰比等。其中,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沙砾的大小、光滑度等因素都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3、减少约束力

(1)减少内部约束力。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约束来自于温度应力,那么只有减少温度应力才有可能减少内部约束。较少温度应力影响的有效措施,上述内容中已经有详细地论述,在此不进行过多论述。除了上述内容中论述的方法,还有一种保温的方法,比如暖棚发、覆盖法和蓄水法等。这些方式都是经过实践论述的、非常有效的保温方法,能够将混凝土内部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与外部温度差异。

(2)减少外部约束力。减少外部约束力,主要应当从如何减少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约束力的角度出发。在当前土木建筑工程市场上,减少地基对混凝与约束力的方法主要就是指设置滑动层的方法。所谓的滑动层,就是指在大体积混凝土和地基之间设置的沥青油毡层或砂垫层。滑动层的设置能够减少地基对大体积混凝土约束,保证混凝土地块能够自由变形,进而降低裂缝的风险。

第3篇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业的飞跃发展,混凝土品质愈显重要。开发新型优质高强混凝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减轻结构自重、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改变传统的低强度等,已成为建筑施工科学研究发展方向之一。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高强混凝土,具有缩小构件继面的承重,增加强度,加快周转,缩短工期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因素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抓住重点,控制质量,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法,做好技术交底,加强现场管理力度,责任落实到人,使混凝土浇筑质量逐步提高,为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而努力。

1 施工准备

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对工人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须详细说明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混凝土浇筑前还须对班组进行口头交底,重要强调柱与梁、梁板与剪力墙混凝土标号的控制,振捣间距、振捣时间等。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要准备充足,应有备用的振动器,所用的机具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

技工随时检修。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下雨施工时采用塑料薄膜混凝土盖好,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的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需的防雨、防暑等物资。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钢筋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2 施工过程

2.1 浇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应集中布料,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并由远而近、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并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浇注柱、剪力墙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则在浇注时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脚手架有无异样,当发现有松动、变形时应立即停止浇筑,马上加固,修整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发现钢筋垫块移动,不能保证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或预留孔洞位移的情况,应立即整改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此次混凝土为一次性浇筑,应在柱、墙浇筑完毕后尽量马上连续浇梁板混凝土。

在浇注混凝土时,出现堵泵拆管时,应在拆管前在泵管头布设模板或麻袋,把从泵管里倒出的混凝土用模板或麻袋接住,然后把混凝土抬到正在浇注的位置。如混凝土不小心留到楼板上,应马上清理干净。在浇注前把 11 米层多余的钢管扣件木方清理干净,以免留下的混凝土把材料埋起来。

2.2 振动器作业。浇梁混凝土时,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另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 40°~ 45°。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柱与梁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 5cm 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最短不应少于1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振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 R 的 1.5 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 30 ~ 40cm。

2.3 具体浇筑部位应当注意。当柱的混凝土标号等级大于梁一个等级以上时,为保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可采取适当措施。在浇注梁板混凝土时,如施工缝出现初凝,应在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凿去水泥薄膜、表面上的软弱混凝土层,清除垃圾,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在浇注梁板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面上先铺上 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踩踏钢筋(宜先铺设脚手板),不得移动预埋线管和预留孔洞的原来位置,如发现偏差和移位,应及时纠正。

当浇筑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的混凝土时,一般钢筋较密集,特别是上部负钢筋又粗又多,因此,即要防止混凝土下料困难,又要注意砂浆挡住石子下不去。必要时这一部分可改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

在浇注核心筒混凝土时,为了避免板、楼梯混凝土流入墙内,先把剪力墙混凝土浇筑至板底,然后再浇注板梁混凝土。墙与楼梯交接的位置用钢丝网拦截,待墙混凝土开始初凝时,不拆除直接浇楼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不可随意挪动钢筋,要经常加强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踩乱的板负筋应及时调整。浇筑完成后用木抹子搓两道,防止砼表面裂缝。以同条件养护试块为准,未达到 1.2Mpa 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2.4 混凝土养护。在浇筑 12h 后,由专人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保证砼构件表面保持湿润,时间不少于 7 天。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mm2以后,始准在其上来往行人和安装模板及支架。已入模振捣成形的砼要及时覆盖,防止突然遇雨,受雨水冲淋。

3 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就是完成一道道的工序,所以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工序的质量控制,要很好地完成每道工序,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现场作保证,因此质量控制表现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也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所以,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和施工工艺的监督控制。 在工序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各种影响因素和条件的变化, 如发现不利于工序质量的因素变化,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使工序质影台终处于受控状态。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质量验收通知单,监理单位在接到验收通知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对工序进行抽样,通过对子样(样品)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工序活动效果(质量)是否正常和稳定;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性能的优良都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物的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严格控制混凝土制作与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作者参考资料及结合自己在施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如何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加以论述。

参考文献:

[1] 洪志超.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2。(1).

第4篇

本文将从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开展研究,旨在为土建施工人员提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帮助分析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将会面临的施工问题。最后陈述混凝土施工的特性以及技术重要性,其中包括施工材料的选取和搅拌技术。

关键词:

土建;混凝土;施工

随着城市化脚步进一步加快,城乡地区对房屋建筑,以及城市桥梁等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建筑工程已走进高速发展时期。不过传统的砖混结构已经发展到了瓶颈期,如何应对如此多的建筑需求,成为了土建施工人员施工的头等难题。伴随着土建工程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逐渐走进了广大土建施工人员的视野之中。不过受许多客观因素影响,我国在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较为明显。因此本文将对其他发达国家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流程展开详细调查,针对国外的施工技术加以借鉴与学习,在提高我国自身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同时,加强混凝土技术的创新。

1混凝土技术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1.1外在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人们对建筑工程最关心的两点莫过于建筑自身的质量以及建筑成本,尤其是部分市政工作,例如公共设施以及桥梁等。如若建筑的质量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必将导致人们在使用公共设施或是经过桥梁时,心情紧张。同时如果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工程真的因质量问题,发生安全事故,那么势必会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严重影响群众的人身安全。随着多年技术的发展,我国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已经趋于和国外发达国家持平,不仅体现在材料质量得到提升,同时施工技术和施工步骤也逐渐更加规范。例如在技术的挑选与应用上,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砖混结构建筑,成为了人们居住、生产的主流使用建筑。混凝土建筑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现代人们房屋使用的安全,减少了土建工程的安全隐患,同时也能够有效缩减土建工程施工周期。不过随着人们对房屋功能性需求的增加,混凝土原材料的挑选,以及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性能和施工技术,都成为了目前能够影响到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哪一步骤出现问题,都将严重干扰土建工程最终成品质量。

1.2施工过程中所向面临的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必然会因为许多不可控因素,导致房屋质量和房屋设计初衷出现偏差[1]。除了因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起步较晚,人员在施工技术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刻之外,还存在其他问题严重干扰着土建工程成品质量。例如根据调查,由于土建行业工作强度大,现阶段大部分施工工地的工人都是从农村来的农民工,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指导,致使部分工人用着粗糙的技术直接上岗施工。总的来说,大部分施工质量都是因为施工现场欠缺管理,部分施工人员仅盲目的依照多年的施工经验,缺乏相应理论技术指导,使得房屋质量和性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这种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随着近些年科技和人们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我国土建施工技术得到了不错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谋取更大的企业效益,偏重于采用价格较为低廉,或是以次充新的原材料进行施工,致使近些年工程事故发生几率居高不下。

2施工技术的应用意义

在土建工程中,经常出现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偏低,对施工材料的重视程度不够,将混凝土与其他原材料堆放一起。由于混凝土是建筑的施工主体,承担着建筑最终的安全质量与性能高低,因此如若将混凝土与其他原材料堆放在一起,混合存放那么必将由于混凝土掺杂了其他杂物,导致房屋质量出现问题。相比较西方国家的土建施工,笔者认为国外施工人员对细节的控制更为精准,更为科学。例如原材料的配备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同时因为不同土建工程施工目的不同,因此对于工程的质量和性能需求也大不相同,所以许多时候土建工程在现场中会搭建实验室,开展力学实验,确保工程的预期效果达标,以便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施工具体步骤。

3混凝土施工技术细化

3.1原材料的选取

混凝土工程由于施工目的不同,所以在挑选原材料时,施工人员也会根据建筑的用途需求而制定不同的材料挑选策略。原材料的挑选对于建筑的质量影响至关重大,材料的优劣和性能将会直接关乎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沙子、石头和水组成[2]。相比较其他材料,混凝土的质量主要由水泥所决定。所以在挑选水泥的品牌时,采购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市场中不同水泥的稠度、比热容和凝结时间等。只有充分了解水泥的挑选方法,才可以在施工前便为土建工程的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另外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为了避免杂质的掺杂,在混凝土搅拌时,还要选用更为纯净的自来水,而非含有杂质的污水和废水。最后为了提高混凝土建筑体积安定性,砂石的选取还要根据建筑需求做抉择。

3.2搅拌技术

混凝土搅拌是土建工作施工的重要环节,也是施工前提,唯有使用质量更优秀的搅拌设备才能够充分满足后期施工需求。一般来说,混凝土搅拌工作要在干净无污染的地区实行,避免杂质的掺杂。同时要将各种配料分区堆放,以免配料在搅拌前混合,影响后期各材料配比[3]。混凝土搅拌技术详细流程如下:①科学计算混凝土原材料配比,确保混凝土搅拌需求符合建筑应用需求。比如施工前,首先由现场专家对土建工程的地形和气候等进行勘察。同时根据设计图纸需求,利用实验室对原材料的混合配比进行实验,确保混凝土最终质量;②在搅拌时,应明确材料的添加步骤,防止因材料添加顺序出错影响到后期混凝土的质量。首先应添加石头,其次倒入水泥,最后加入沙子进行搅拌。根据建筑需求和搅拌机的容量合理搭配材料的数量,确保原材料在搅拌机中能够得到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最后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最终质量,在搅拌过程中,混凝土搅拌机使用人员应当充分了解搅拌机的使用方式。同时还要做好定期的设备维护工作,防止由于设备老化造成混凝土搅拌质量偏低。

3.3其他施工要素

混凝土施工技术除了以上几点因素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将涉及到许多施工技术和步骤[4]。例如混凝土建筑的后期养护工作,以及施工中的浇筑技术等。一般在浇筑时,如若建筑的大小可以一次浇筑完成,那么施工人员必须一次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如若不能,便需要利用分层浇筑技术,在浇筑过程中也不能够有停歇,确保浇筑的质量和效果满足建筑设计需求。另外在浇筑期间,由于混凝土建筑普遍存有内外温差问题,因此部分混凝土施工还要预埋冷水管等做混凝土建筑降温处理工作。另外后期的养护技术也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由于混凝土在完成浇筑之后,经过时间的变化,必然会受到自然侵蚀,或是风吹日晒导致裂缝[5]。因此后期的养护是保障建筑整体性能的必然工作。

4结语

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选取是施工质量的安全前提。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技术的运用也将承担着建筑在完工后的功能性、安全性效果。基于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时间较短,技术形式还不够完善,致使我国部分建筑工程由于缺乏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正确应用,而出现许多质量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步走上正轨,生活质量逐渐开始与发达国家持平,我们更应该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房屋施工质量。因而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房屋的建筑施工设计要满足安全、合理的设计原则,同时还应确保建筑原材料的挑选要符合建筑质量的需求,最后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必须在专业的施工技术和理念下完成,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左文.全面分析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6(19):64.

[2]赵宏峰.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6(17):74-75.

[3]张翠翠.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191.

[4]曹晨飞,张丽敏.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121.

第5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技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使其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当前房屋建筑的不断兴建,人们越来越关注房屋建设的质量。房屋建筑物中,其中混凝土施工作为其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部分,对其施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所以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一)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不仅要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还要能够保证按施工进度所要求的产量。搅拌机在拌合混凝土时,如果施工者能严格按标准控制每盘混凝土的进料容量、进料顺序和拌合时间,那么混凝土的质量将得以保障。加强原材料的控制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使得搅拌时拌合物与桶壁之间的粘结力减弱,砂浆和叶片之间的摩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小,降低了机械损耗。

(二)混凝土浇筑

采用剪力墙、梁、板一次泵送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首先,在工作面铺设上必须坚持“走道板,走马凳”;其次,浇筑工艺必须先墙体再梁板,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对墙板结合部位进行二次振捣,以避免结合处收缩裂缝或不密实现象的产生,严格防止漏振问题的发生。为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应该连续进行浇筑,不能留有施工缝,如果一定要留有间隙,应尽可能将其缩短,并应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下层混凝土灌筑完毕。应按结构层次和平面分层分段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水平方向以伸缩缝分段,竖向以楼层分层先浇柱子后浇梁板。浇筑的顺序从两端向中间推进,不宜从一端推向另一端,以免横向推力累积导致柱子出现弯曲变形。浇筑柱施工缝前,先铺50mm厚水泥砂浆或细石砼,其配合比与混凝土相同。柱砼浇筑时先将振动棒插入柱底根部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边下料边振捣,连续作业浇筑到顶。最后,在标高和平整度的控制上,也应使用2m刮杆进行刮平操作,同时以木抹板双向搓毛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压实,待其收水后再通过提浆机提浆并继续后续的扫毛供需,进而从内到外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提高其施工实效性。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的发生时,须保证一定的清洁度,以保证整个浇筑过程的高效性和完善性。并保证定位标志和水平拉线的。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必须定点设置定位标志以及水平拉线,实时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随时控制混凝土施工的楼板厚度。

(三)混凝土的振捣

入模后的混凝土,其自身很难进行填充密实,归其原因为内部存在一些松散并且影响混凝土强度,抗冻性,渗透性,耐久性的气泡,为了解决这一不利现象的发生,这时候混凝土的捣实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将其密实成型是工程中混凝土入模后需要完成的操作。混凝土振捣要进行三道振捣: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工序全部符合要求,同时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深度,以及振捣时间,振捣深度为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距离要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振捣密实后,还要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25mm碎石,并抹平,最好保持该动作两次以上。

(四)混凝土养护

在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技术施工中,后期养护工作同样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从当前的建设形势来看,后期养护工作主要是以减少由于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防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为最终目的。且定期对其进行定期洒水,以保证施工的要求水平。同时,保温养护另一作用也表现减慢混凝土的降温速度上,通过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来实现整体建筑结构机械强度的全面加强,进而有效完成混凝土及时施工的质量控制。另外,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维持相应温度不少于15天,且梁板表面需要不间断的洒水养护,是养护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房屋建筑中混凝土质量常见问题

混凝土主要是由水、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外加剂、掺合料等物质以一定的比例进行科学配置、均匀拌合、成型硬化而形成的人工石材,是房屋建筑中应用广泛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在房屋建筑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无疑为建筑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故在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将其质量常见问题概括为下述几点:外观质量缺陷,如蜂窝、孔洞、麻面、缝隙、露筋、表面不平等,一般与混凝土配比、拌合时间、振捣不实、结构尺寸、浇筑技术、缝隙处理、温度控制、养护措施等有关;抗压强度不够,抗压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也是在实际施工中易出问题的环节,通常与混凝土中水胶比、水泥用量、粗细骨料、砂石质量、温度养护等有关。

三、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控制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前先认真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审核通过后,按照该方案进行组织施工;检查搅拌站原材料的准备情况,使原材料必须能满足连续浇筑的需求;检查原材料试验检测报告是否合格、配合比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要求,混凝土施工磅称检验是否合格;对现场施工机具的检查,现场必须有足够的振动、找平及后备的机具;检查施工单位准备的人员情况,人员必须充足,且工人的操作水平必须能达到现场的要求;最后就是对降温系统的检查,最好先进行循环试验,确保其运转正常且无漏水现象。

(二)有效消除原材料隐患

混凝土通常包括水泥、细骨料、矿物质、水、外加剂等,其中与其重要质量指标-抗压强度密切相关的有水泥强度、水灰比、骨料等原料。因此必须以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为重要依据(通常处于C20-C40范围内),慎重选择原材料,以便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根本保障。如严格审查水泥的强度、标号、类型、含泥量、细度模数等指标,并加以科学的实验验证;重点检查细骨砂料的级别、质地、有害物质比例、细度模数等指标;同时加强控制减水剂等外加剂的性能和用量,并严格检验非饮用水的水质及其抗腐性能等,此外所用钢筋和配筋的等级强度、承受作用、构造特点等也要与设计要求相符,以免因原材料选用不当影响混凝土及其结构、构件的性能和功能。

(三)重视混凝土强度设计

对于房屋建筑而言,结构的稳定性尤为重要,尤其是高层房屋建筑,故立足实际,合理设计混凝土强度就显得十分关键。混凝土施工在实际中的强度值往往不符合要求,因此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应注重混凝土强度的设计值,节约单方混凝土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度。在此基础上,根据房屋建筑建设标准和环境因素,科学计算混凝土应力、抗压标准值等,若其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则应适当调整相关设计值用于降低水化热温、入模温度,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改善拌合物性能,最终实现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效果。

(四)做好混凝土裂缝处理

1、在混凝土相应的浇筑过程当中,振捣棒的速度需要维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尽可能达到快插慢拔目的,同时需要根据混凝土各种不同的坍落度来进行混凝土振捣时间的准确性调整,这样可以充分地防止出现过振与漏振现象。为了能够达到清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与气泡的具体效果,混凝土通常运用二次振捣或者

二次抹面等相关技术。加强混凝土操作工的岗前培训工作,详细讲解混凝土振捣的操作要领,不断提高操作工的劳动技能,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温度控制。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方法较多,目前工程建设中通常采用改善骨料级配来避免产生混凝土温度,具体做法为:选择干硬性混凝土,加入混合料,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除此措施外,在拌和混凝土时,采取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的方法,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也要随时准备好温度散发,创造更多的散热途径控制混凝土温度。

(四)全程质量管控

从计划施工到竣工验收,建筑企业都必须设立专业部门进行全程的质量管控,不仅要实现对现场各区域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的整体调度,而且还必须建立起技术落实、质量管理以及效率保证全面结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将整体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控制在既定轨道上进行,保证各方面要求都能达到较高水平。当然,对于混凝土施工中排架柱、填充墙等方面的管理落实同样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强,确保房屋建筑各结构部位美观性与实用性并存。另外,应保证在房屋建筑投入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测,进一步完善施工中的疏漏之处,保证住户的住房安全。

结语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而安全和质量又是业主关注的首要问题,所以在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保处理措施的切实可行性,更应做到术方法科学,工艺操作到位,以此提高施工水平,减少质量隐患,进而为公众创造安全、舒适、优质的生活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亚.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2,25:49.

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筑坝技术;混凝土碾压

近年来,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了很多的施工技术,同时这些施工技术也在进行不断的发展,新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对施工质量有很大促进作用,也推动着水利工程向着更好的方向进行了发展。水利工程在施工技术方面进行改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水利工程的筑坝施工技术,堤坝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在施工技术水平方面进行提高,也能更好的提高施工质量。在进行堤坝施工的时候,最好的施工技术就是碾压混凝土筑坝施工技术,这种技术的使用更好的推动了我国水利工程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在质量和效率方面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对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推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获得更好的发展。

1 碾压混凝土技术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要想对碾压混凝土筑坝施工技术进行更好的分析和探讨,对这种施工技术的基本情况要进行了解,同时,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能够为水利工程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碾压混凝土技术是一种新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主要是对干硬性的混凝土进行不断的振动压实,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堤坝的稳定性。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碾压混凝土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新的施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传统水利工程堤坝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方法方面的限制,同时,在施工速度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碾压混凝土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施工才的程序非常简单,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这样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在工期方面也能够进行保证,同时,在施工成本方面也能够进行降低。

2 碾压混凝土筑坝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中,碾压混凝土技术具有很好的施工优势,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很多的施工中,这种施工技术获得了非常好的施工效果,对其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对水利工程的施工意义进行理解。

2.1 水利工程重复灌浆系统研究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碾压混凝土灌注技术在后期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对实际的施工经验进行更好的分析,在进行蓄水的时候温度的变化其情况对堤坝的影响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水利工程堤坝的受力特点和形式进行更好的分析,要保证堤坝非常稳定。在温度出现降低的情况下,部分坝体会受到物理作用的影响,导致其出现裂缝的情况,在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在一些水利工程施工中,技术部门通常都是采用的单回路重复灌浆西戎,这种灌浆系统和其他形式进行对比,在构造方面非常简单,同时,造价也是非常低的,在进行安装的时候也非常的容易,在水利工程的堤坝施工中能够进行反复混凝土浇灌,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堤坝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进行保证。反复混凝土灌浆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对水利工程堤坝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情况进行解决,同时,也能更好的为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2.2 水利工程垫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筑坝施工技术中,垫层混凝土碾压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水利工程在进行堤坝的施工建设时,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常态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在碾压混凝土垫层施工方面也能够采用常态混凝土浇筑方式来进行施工,在进行浇筑的时候要有垂直运输设备作为支持。但是,这种常态的混凝土浇筑也存在着不足情况,在施工效率以及施工堤坝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方面都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3 国内外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发展

3.1 国外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碾压混凝土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对传统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限制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决,同时在施工速度方面效果也非常好,这样能够更好的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除此之外,碾压混凝土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施工程序简化、机械化程度高、缩短工期、节省投资都是碾压混凝土技术与众不同之处。在采取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时候,方式上粗放,对于施工标准要求并不是十分的严格,尤其是对碾压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不严,因此,水利工程在采用碾压混凝土技术之后会产生很多后期的使用问题,这种经常性的问题会得到及时的解决。国外在对水利工程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应用上多重视对技术的应用性的提升,讲究如何将这种技术及早的付诸于实际的水利工程堤坝建设中,提高施工建设效率,但是对于这种技术的质量问题并没有引起这些国家技术研究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得到充分的投入与研发保障工作。

3.2 我国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现状

筑坝要求严格、技术水平较高。同国外同行相比,我国水利工程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发展较为科学,在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对于使用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不仅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而且技术的应用必须确保水利工程堤坝质量安全达到预期的标准,决不允许不必要的危害发生。在我国,在进行碾压混凝土堤坝的建设时需要连续的铺筑,各层之间必须能够做到很好的粘合,不同层面的混凝土在性能上具有不一样的要求,比如说上游面混凝土应满足防渗、防裂和抗冻融等主要性能要求,而内部混凝土要满足必要的混凝土温度控制及抗裂要求。

碾压混凝土筑坝所使用的原材料及步骤。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需要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步骤采用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浇筑。水利工程堤坝建设时需要将水泥和粉煤灰按照科学合理的比例结合起来,在进行碾压的工作程序时,薄层需要进行连续碾;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则是为了凝固混凝土,最大限度地确保混凝土层的密实和稳定,全仓面或全坝面碾压施工。

科学的指导规划和章程不仅是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包括其他任何行业的项目的施工建设任务来说,都需要在之前设计合理优化的指导规划和章程,编制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技术的科学操作技术规程,进而指导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推动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我国当今的碾压混凝土技术来说,虽然在某些方面领先世界同行业,但是在管理理念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甚至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难以胜任其所应该尽到的工作职责,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的设计安全标准。

4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保证施工工程有非常有利的技术支撑,这样能够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水利工程的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邓荣贵.碾压混凝土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37(01):19-25.

第7篇

【关键词】超长混凝土;结构;无裂缝;施工技术

一般而言,混凝土结构中出现施工裂缝,会导致张拉问题出现,如果钢筋材料的抗拉强度降低,随着施工工程弹性模量的不断变化,就会进一步加剧工程结构的收缩变形。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采用“抗放皆有、以抗为主”的处理方式为混凝土结构施加巨大预应力,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缺点,当建筑工程出现超长裂缝时,就会对整个施工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与耐久性造成很大影响,从而不利于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1超长混凝土结构无裂缝施工案例概况分析

本施工工程为我国厦门某地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南广场主体工程,该施工工程主要包括广场地下停车场、用地红线内道路、南北站前广场、进站高架桥及商业空间等几大主要部分。本施工工程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80207.82m2,地下室建筑占地面积77425.58m2,而地上建筑面积约为2782.84m2。该施工工程总体建筑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施工。建筑结构地上、地下各1层,其中地上高度为3.95m,地下高度为7.8m。在该建筑工程中的地下室下部结构中预留300m的1、4号线地铁箱体;该建筑结构地下室基础工程施工主要采用冲(钻)孔桩抗浮及静压管桩进行负荷承载处理,由于工程施工质量要求高,为了避免施工裂缝出现,施工方决定采用超长混凝土无裂缝施工技术进行施工。经施工地质勘察及施工论证评估,其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耐久性设计满足70年要求。

2超长混凝土结构无裂缝施工技术分析

2.1超长混凝土结构无裂缝钢筋施工

在进行钢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首先需对施工工程的钢筋直径及实际间距进行科学控制,通过钢筋混凝土的配筋处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同样的配筋比率下,密集的钢筋网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严重的施工裂缝,因此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通过对钢筋的实际间距及粗细进行调整,才能显著改善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身的抗裂性。其次,要在建筑结构预应力相对集中的部位通过增加钢筋数量分布的方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与抗压能力。为了有效避免超长施工裂缝出现,在该工程施工时,技术人员将原来的@150型号的水平钢筋换为型号的钢筋,与此同时将原来放入主筋中的水平筋置放在建筑结构的部分。工程设计人员在综合考虑该施工工程地质情况之后,水平筋依然采用原来型号的钢筋,但在建筑工程施工连接段及预应力集中部位,通过增加强拉接力筋的方式进行施工处理。通过应用实践发现,此施工技术方式大大提高了钢筋的约束力,从而有效避免在工程结构表面产生严重的施工裂缝[1]。另外,为了有效防止混凝土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出现严重的收缩裂缝,在建筑结构表面的凹凸部位及转角部位需要设计和安装双向钢筋网片,从而加固该施工工程,具体结构布置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除此之外,还需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施工技术人员对钢筋材料的保护层不是十分重视,因此就会导致钢筋材料的保护层偏薄或者偏厚,从而容易使混凝土结构开裂。一般而言,如果混凝土材料的保护层过厚,则会导致钢筋材料的相关构件截面实际高度不断减小,从而大大降低钢筋结构的设计承载力[2]。在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为了避免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将钢筋材料的保护层实际厚度控制作为重点施工分项工程进行管理,从而将基础性的底板厚度控制在50mm左右,要采用混凝土等级较高以及强度较高的预制水泥砂浆作为建筑结构的垫块。在双层钢筋网片之间采用预制好的钢筋马登进行加固处理,地基的保护层及相关转角结构保护层需要采用成品高强度的塑料卡环式垫块进行处理,在模板支撑或者浇筑混凝土施工中要对成品材料进行保护,避免施工振捣出现严重的问题,从而导致建筑结构保护层垫块发生严重的脱落及疏松现象。

2.2超长混凝土结构无裂缝模板施工

在模板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结构中的支撑体系及加固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从而避免地质原因导致施工工程结构总体性下沉,进而引发混凝土开裂的情况出现。在该工程施工时,基础结构的支撑体系主要采用扣件式的钢管满堂架进行支撑处理,对于建筑结构的步距及立杆间距要经过科学的计算,每一个施工结构的模板支撑方式需经过严格的计算分析,从而通过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3]。其次,应该对施工工程的拆模时间进行严格控制,结合施工经验,一般情况下只要建筑结构表面位置或相关棱角部位没有出现严重的损伤情况,则可拆模作业,如果当地施工温度在28℃左右,则可通过一天的时间达到拆模施工要求,尽量避免过早拆模,不然会导致工程结构棱角产生细微的裂缝。具体而言,梁模的拆除时间需要结合同一条块的现场试验数据,对跨度及悬挑构件在8m之上部位的混凝土试块进行试验时,要确保其实际强度能达到施工设计强度的100%即可进行拆模施工,梁结构中混凝土试块的跨度在8m之下且实际抗压强度在75%之上,则不可进行拆模处理,当梁模板跨度在2~8m之间的范围且试块结构实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可以进行拆模处理,但实际施工时应该结合当地不同施工情况进行略微调整。

2.3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在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对施工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了避免施工后期工程结构中出现超长混凝土裂缝,需要在混凝土施工环节有效降低混凝土材料的水化热,水泥产品应该选用中热低碱水泥,由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较高,因此本工程主要采用型号为C30的水泥,水泥掺量为318kg/m3,至于施工过程中碎石材料的选用则应该严格使用连续级配的碎石材料,而且保证碎石针片状实际含量要小于10%,蜂窝石的实际含量应该保持在1%之下,碎石的最大粒径应该结合混凝土泵送实际高程及甭管的直径,将其控制在31.5mm左右。砂石材料应该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干净且实际含泥量在2%之下的高级配砂颗粒,在对商品混凝土进行搅拌过程中,应该将细骨料的细度模数控制在2.7以上,且保证其中不含任何杂物,杂物的含量均应该与国家施工设计要求一致,含泥量应该控制在3%之下。对于外加剂及掺和料的添加,应该使用粉煤灰+矿粉拌和而成的复合矿粉,总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14.3%,混凝土的实际等级严格按照当地气候条件及泵送高度进行控制,具体等级应该按60d强度进行控制,本工程实际强度控制值为C30+1.645×4.5N/mm2≥37.4N/mm2,而且允许各种添加剂及配合料的混合比例误差在以下范围:水、外加剂、复合粉煤灰、水泥:±1.0%;砂、石:±3%。与此同时,要对施工坍塌度进行严格控制,各种施工材料实际用量如下:石用量1046kg/m3;外加剂7.56kg,水泥324kg,砂781kg,掺和料54kg,水172kg。本施工工程下部超长混凝土进行三次浇筑作业,具体平面布置如图3所示[4]:地上部分浇筑同样采用三次施工浇筑方式进行作业,浇筑时通过插入式振捣器进行密集振捣施工,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气泡,则停止振捣施工,振捣器在插入式振捣时移动距离应该在400mm左右,实际振捣时间应该在15~30s之内,对于初凝后的混凝土应该进行二次振捣处理,基础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段浇筑处理[5],为了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超长施工裂缝,应该在施工后期进行养护,由专人看管,当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等级之后,进行施工验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超长混凝土结构无裂缝施工技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正是在此研究背景下,针对我国建筑工程中的超长混凝土结构无裂缝施工技术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分析,文中结合具体施工工程项目展开针对性分析,希望通过无缝设计,提高施工质量,综合运用“抗”“放”及“防”的施工处理理念,对建筑结构中的混凝土及钢筋、模板、预应力等几大重要施工分项工程进行论述,希望采取科学的施工技术措施提高该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思雄,苑伟松,刘坤.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4.

[2]张亚军.超长混凝土结构无裂缝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5.

[3]温晓龙,时炜,王珂.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及裂缝控制技术[J].建筑施工,2015.

[4]董煜瑜.超长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技术对裂缝控制的应用[J].建筑结构,2011.

第8篇

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是决定水利工程使用年限的关键因素,影响着水利工程质量。解析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阐述混凝土施工技术分类,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促进水利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发展,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水利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水利工程主要依靠石块等材料砌筑,易被流水、微生物等侵蚀,耐久性差、易损坏,而混凝土能够有效解决此问题,整体性与耐久性都较强,能够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促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1混凝土施工技术种类

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不离析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下面对此三种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

1.1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下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受到水流冲击与水下微生物侵蚀等多种因素影响,水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遇到较多困难,尤其是处于严重腐蚀环境下,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1]。当前,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提高工程质量。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有三种,一压浆法,压浆法实施方法如下,首先在水下清基并安放模板,其次将模板密封,并填放粗骨料,埋上压浆管,最后用砂浆泵压送砂浆,完成压浆过程[2]。二袋装法,袋装法是将混凝土的搅拌料装入袋中,用吊车在投入水中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三导管法,导管法的关键在于配置抗冲散混凝土,并使用添加剂增加难度,以便提高混凝土的抗冲散能力。应用导管法实施混凝土施工有助于提升混凝土的抗冲力,增强水利工程的耐久性。

1.2不离析混凝土施工技术

不离析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指在水中不会产生离析现象的技术,此技术具有显著地优势,即使在水流冲击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离析,具有较强的聚合力,与其他材料相比,更加适合应用于水利工程,使水利工程水下混凝土施工变得更加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水利工程质量。不离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实现水下直接浇筑,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还能够节省较多环节,不需要在水下搭设临时设施,也不需要进行人工排水,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水下不离析混凝土技术还具有另一显著优势,水下不离析混凝土可以利用低潮位在干环境下进行施工,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还能够方便施工,具有重要作用。

1.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河渠、港湾、水库、大坝等工程之中,具有结构厚实,强度较大等优势,虽然存在施工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且易产生裂缝等问题,但依旧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施工技术[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运用混凝土强度级别较高,水泥用量较大,易收缩变形,产生裂缝,因此在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时需要注重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在一般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一般商品混凝土为主要原料,也有时选择实验室研究的具有一定配合比例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内容,一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保证水利工程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坝,港口等重要位置,一旦质量不过关造成安全隐患,会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施工,提高工程质量非常重要。二分块分层浇筑,通过分块分层浇筑的方式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稳定性与耐久性,提高工程质量。三控制温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温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大面积底板面不仅需要预防严寒气候影响,还需要做好保温养护工作,控制内表温差。

2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孔洞处理

混凝土空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出现空腔,类似于蜂窝状态,混凝土出现空洞情况较为常见,在孔洞较小,对水利工程影响不大时可以采用简单的处理方式,但是,孔洞一旦超过了钢筋保护层厚度,即使未超过整体截面的三分之一,也需要采用较为复杂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在混凝土孔洞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做好预防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孔洞的措施,主要是均匀搅拌,在搅拌均匀,振捣均匀的情况下会使模板的缝隙严密,不易出现孔洞。二,在孔洞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蜂窝处置措施,即首先将孔洞位置凿除干净,其次用细沙混凝土以及砂浆将孔洞填平[4]。三,在孔洞较大较深的情况下,需要将孔洞彻底凿除,并设置钢筋网,以提高工程质量。

2.2气泡处理

当混凝土中引气剂用量不够或使用的沙子太细时,就会使混凝土中的气泡无法排出,从而产生在施工工程中出现气泡等问题,影响水利工程的外观与质量。混凝土气泡处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做好预防措施,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天然砂以及人工砂,保证沙子符合施工要求,以免由于沙子太细而产生气泡。二,在发现气泡影响混凝土外观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首先对较大的气泡部位进行刷毛,其次用清水润湿气泡部位,最后用同等强度的水泥砂浆进行亚光,覆盖养护[5]。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问题,一,浇筑六小时以上才能拆模,且拆模时需要小心,谨慎。避免造成破坏。二,在此过程中需要防止水流的冲刷以免影响水利工程的外观与质量。

2.3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尤其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极易产生结构裂缝,一旦温度控制不当,产生温差,出现内部温度高外部温度低与温差超过混凝土强度等问题时,就会产生裂缝,影响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结构裂缝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控制好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避免产生较大温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天气因素,不能够在高温天气下施工,以免由于温度过高产生裂缝,在浇筑完成之后,还需要做好保温与遮挡工作,避免产生温差。二,选择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尽量减少水泥的使用,多使用粉煤灰等材料,并将水胶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以免由于混凝土材料搭配不合理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导致出现裂缝问题,降低水利工程的耐久性,造成较大安全隐患。

2.4混凝土结构露筋处理

混凝土结构露筋是指结构内部的主筋,钢筋等未被混凝土包裹,出现外露现象的问题,其具体处理方法如下,一,浇筑混凝土,保证钢筋位置准确,保护层厚度适中,不存在外露问题,并严加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需要保证配合比准确,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认真堵好缝隙,避免出现混凝土结构露筋的情况。三,在拆模时,要掌握正确拆模时间,通过试块试压方式进行检测,以免拆模时间过早,造成棱角损毁与钢筋外露问题。四,在混凝土浇筑时,浇筑高度要超过两米,并应用溜槽与串筒进行下料,防止出现离析现象。由此可见,通过以上措施能够较好处理混凝土结构露筋问题,提高工程质量。

3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施工要点与技术种类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水利工程高效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节约资金,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世孝.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4(21).

[2]尹晓林.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途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9).

[3]邢艳,张宏伟,夏留厂.中小型水利施工中对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1).

[4]吕彦,孙启儒,任文娟.试述在水利施工中对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02).

第9篇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技术

一、前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整个水利施工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传统水利工程中,石头一直以来都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但是石头是有一定的弱点的,它容易被水、细菌等腐蚀,被破坏,缩短了使用年限,人们在长时间的尝试摸索中发现,混凝土没有这个弱点,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的凝固性强,不会轻易被流水等腐蚀,因此用混凝土代替石块,更能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但是这项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其他要注意的地方,本文主要就这些地方进行相关分析说明。

二、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种类

水利施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分为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不离析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1、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下混凝土施工相对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众所周知,水流本身的流动性会对混凝土造成一定的冲击,而水下的细菌等微生物也会对其进行侵蚀,如果说侵蚀的比较厉害的话,就会造成混凝土松软,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目前,主要用三种方法在水下进行混凝土施工,一是压浆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水下放置一个模板,在模板中填入一些粗骨料,之后密封起来,把压浆管埋上,用砂浆泵压送和好的砂浆,完成压浆的过程。二是袋装法,这个比较简单,在袋子里投入混凝土需要的材料,用吊车把袋子放到水里去。这个方法简单易行是比较常用的。三是导管法,这个主要是改变混凝土的特性,配制出能够不容易被冲散的混凝土,这就要填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增强抗冲能力。

2、不离析混凝土施工技术

不离析混凝土施工技术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这种混凝土在水下不会被离析分解,这是增强了混凝土的聚合力,具有比其它的材料更突出的优点,提高水下施工的便利,这种技术与其他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在水下进行直接浇筑,不需要像其他混凝土一样施工后还要人工排水。节省了人力和物力。除此之外这一技术还有其他的显著优势,在水流水位比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在干燥环境中施工,不会对施工过程产生影响。缩短了整个工程需要花费的时间。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应用在水流面积比较广,工程比较大的地方,例如港湾、水库施工等,这个技术施工量比较大,容易出现的纰漏也相对小规模工程多,虽然如此,但这项技术仍被广泛应用在大体积的工程中。遇到这种大面积工程时,水泥、拌合材料、骨料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还有添加剂的控制。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施工所用的材料有着极大的关系,首先是水泥的选择,这需要对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水热化特性进行严格的把控,拌合材料,骨料。添加剂的比例要把握好,选择添加剂时要反复试验,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三、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孔洞处理

混凝土空洞就像家里使用的蜂窝煤,就是混凝土中混进了空气形成空腔,这个在施工工程中是比较容易发生的,如果空腔比较小,对工程影响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简单操作一下,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厚度(以钢筋保护层为准)就要进行严肃的处理了,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着重说明一下以下内容:

1.1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是主要以预防为主,前期认真做了才会减少后期的麻烦。为预防空腔出现,前期混凝土和拌过程要做到均匀,使模板缝隙更加紧密,不会出现空腔现象。

1.2在空腔不太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简单一些的处理方法,先把问题位置凿除,然后用混凝土等把空洞填满。

1.3在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首先跟之前一样,先将空洞凿除,并用钢筋网进行补救,以提高整个工程耐久力。

2、气泡处理

气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个是混凝土中引气剂含量太少,或者细沙太细这样会使气泡不能够顺利排出,第二个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能掌握好振捣时间,时间太短导致其中还含有大量气体。从而造成整项工程的质量问题。处理办法首先当然还是预防为主,材料选择上要加大监督力度,保证材料都是符合要求符合标准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振捣,避免存在大量气体。当发现这些气泡已经是混凝土的外观不好看了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处理了,较大的气泡可以先刷一下,用水浸湿,在进行亚光处理,当然要使用强度相同的混凝土处理。

3、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经过多种资料的查询,我发现结构裂缝最容易出现在大面积的混凝土施工中,在这类施工中,温度的控制尤为重要,一个控制不好极容易因小失大,当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于其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一般大体积的工程结束后面对的使用人群也比较多,一旦出现裂缝,极易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如何做到控制结构裂缝呢,首先就是要注意温度的防控。

四、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社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为我国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地助力。而混凝土施工作为水利工程建设重要的组成内容,需要不断的对这一技术进行改善,使得整个技术水平不断地提升。我们也要不断地探索提升施工质量的有效应对策略,推动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推动相关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世孝.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1(21)

[2]尹晓林.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途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