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8 16:12:51
导语: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系统;B/S结构;ORACLE
一、引言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个综合性的作业。但是,随着毕业设计课题的数量和研究领域的增加,而且就业压力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保证正常的毕业设计时间,使得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和信息收集工作变得复杂和困难。由于高校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的特殊性,目前许多高校对毕业生的毕业导师选择和论文选题流程没有一种快捷而高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一个高效的基于Web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择和完成过程进行规范的管理。
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有了相似功能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其模块的划分大同小异,都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充分共享以及方便用户的操作。主要有南京农业大学的基于.NET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学生平台、教师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公共数据处理平台等模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教师出题、论文题目的审核、学生选择论文题目、开题报告审核入库、毕业论文审核入库、毕业论文查询等模块;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工程系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个人查询、课题查询、网上指导、请假手续、重要通知、论文格式、论文上载等七个模块。所有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体现了开发者对数据库建模的思路。而且在运行模式上,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分而治之的设计思想,即数据库信息(如课题、老师、学生、论文等)在各院系中是单独进行的,在各院系之间及院系与教务部门之间却没有提供信息交互的手段。
二、系统概述
(一)总体规划
基于对目前其他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比较分析,总结其长处,提出了一套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案。该系统方案基于Web技术,不仅要面向学校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要解决各部门已有的或将建立的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用率,系统结构应具有跨平台访问不同数据源的机制。在教务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布局,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的同时,使全校师生可以在任一平台上对毕业论文的信息进行方便地沟通与交流。同时,系统要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要有效预防由于Web技术的应用而引发的信息泄密和对保密信息的非法侵入等安全隐患。
(二)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在这种结构中,应用服务器接收到客户机的请求页面指令后,就向数据库服务器请求有关的数据,数据库服务器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数据交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将之整合成页面再返回给浏览器[2]。该结构主要特点是:客户端实现零维护,系统维护和升级方便。软件程序、数据库、的信息以及其他一些组件都集中在服务器,用户除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外无需其他软件,即用户以Web页面的形式与系统进行交互。
该系统是通过DCOM或HTTP远程调用服务器端组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在具体实现上,应用服务器使用通信线程来提供查询并从后端数据库服务器获得结果。应用服务器接收从客户机通过Web浏览器或其他界面软件发来的信息请求,并连接到服务器上。接着对请求进行处理并从服务器返回信息。然后,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断开并把请求的信息返回客户机。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如果许多客户机都在频繁请求,可以对这种配置进行更改,使应用服务器能预先与数据库连接,以降低每次处理客户机查询请求时建立连接所需的开销时间量。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Web平台、涉及毕业论文管理各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完成毕业设计的申报、选题、论文上传、论文批阅、在线答疑等功能。其相关的系统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三、系统的相关设计
(一)数据库设计
由于系统内部数据流量大,数据检索要求高,用户通过浏览器从后台数据库获取数据信息的响应时间也要满足需求,在该系统中,表示层使用ASP用来开发网页,后台数据库使用ORACLE作为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管理。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大型关系数据库,是目前最流行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ORACLE8.i以来引入了共享SQL和多线程服务器体系结构,提供了基于角色(ROLE)分工的安全保密管理,支持大量多媒体数据。因此从性能需求上分析,采用ORACLE来完成底层数据库的开发。
在具体实现上,系统整体ER图设计如图3示。
其中,教师数据表包括教师号、教师名、性别、职称、所属学院(系)、科研情况、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教师基本信息情况;学生数据表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级、学院、专业、班级、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管理员信息表包括ID号、用户名、密码等;课题信息表包括课题号、课题名称、所属院系、申报教师、规定人数、实选人数等;论文信息表包括论文号、论文名称、学生姓名、所属院系、指导教师等信息。
(二)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的设计是创新性的使用了双树型结构实现的,即在前台的WEB系统界面中,针对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功能,采用ASP和先进的ORACLE数据库技术展现了“左-右”双树型菜单。其中,左边的菜单树上是学生姓名及其已选课题,右边的树则是其他已申报的备选课题,通过此双树型结构的界面设计,学生在方便的选择自己所倾向的毕业研究课题,而且还能很便捷地对其选报课题进行修改或调整。同时,由于该双树型界面本身所具有的美观性、友好性以及操作简便性,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需要查看帮助文档就可以轻松地实现各种相关的操作。
(三)安全设计
任何一个应用系统都对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即数据的保密性和可靠性。而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学生档案等重要信息,其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该系统的安全性,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实现。
1.分级授权安全管理。该系统采用分层授权安全管理,用户分五种权限:超级管理员、一般管理员、教师、学生、过客。用户登录系统时,让用户录入用户名(或者是帐号)和密码,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在安全性上采用多级认证体系对各级用户分级授权,同时各级用户的操作痕迹相互制约,并采用双密码保证超级管理员密码的内部安全。
2.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由Oracle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机制进行控制。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体现在它对用户、权限、角色和用户配置文件的管理上。用户是由管理员建立并授权的一个数据库帐户,每一个企图使用Oracle的用户都必须得到一个合法的用户帐户和口令,只有用合法的帐户和口令连接数据库成功才能操作数据库对象。每个Oracle数据库都有一个叫做DEFAULT的配置文件,它被赋予数据库中所有已经存在的用户和新创建的用户。在系统中通过修改该配置文件,对数据库所有用户都限制为使用特定资源。
3.Web服务器安全保障。Web服务器的安全依赖于校园网的安全,同时对web服务器特殊的安全措施。外网用户通过校园网的VPN技术与web服务器进行通信,在校园网出口处部署网络防火墙,同时在Web服务器上主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进一步防护和监测。另外,通过定时的安装补丁、及时升级、关闭不必要的服务进一步加强了Web Server层和操作系统的安全。
四、系统性能的优化
由于系统基于B/S三层架构,其性能具有很好地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应用服务器采用多线程通信技术,实现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与数据库服务器的预先连接,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信息[5]。在该技术的具体实现上,采用的是抢先式多任务,使得系统能执行多个进程,而每个进程也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且进程中的线程是并行执行的。系统不停地在多个线程之间切换,由于时间很短,看上去多个线程是在同时运行。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需要与数据库始终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用于保持与服务器的固定预先连接,这样连接可以重复使用。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序上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这就更加有效地保证了各级用户在不同地点可以同时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五、结论
本文所讨论研究的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采用了当前流行的B/S结构、Internet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突破了原先使用地域的局限性,使整个校园网甚至Internet上的用户都可访问系统。用户可在多地域、任意时间段以不同身份来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大大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高等院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高等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在社会上也能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必荣.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7(8):54-56.
[2]杨永,梁金钤.基于B/S模式的通用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4):143-145.
[3]马薇,娄雨.Oracle数据库容灾备份中的流复制技术研究[J].科技通报,2012,28(2):182-184.
[4]刘昌平,范明钰,王光卫.可信计算环境数据封装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0):3891-3893.
[5]赵建伟.γ遥测数据远程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6):3849-3851.
作者简介: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频谱资源紧缺已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严峻问题,使得建立具有准确性较高的无线频谱资源协作共享模型相当困难。
针对非对称性信息条件下的频谱共享技术研究正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文献[6-9]利用频谱拍卖策略解决非对称信息的频谱共享问题,然而,当PU自身对频谱需求大或者授权信道容量低时,可用于出售或拍卖的频谱资源就非常少,难以满足频谱共享的需求。于是,基于频谱合约的共享策略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文献[10]侧重于研究单个PU和单个SU的频谱合约共享机制以避免拍卖过程中的人为操纵;文献[11]提出了一种基于质量价格的合约以用于垄断频谱市场中的频谱交易;文献[12]研究了一种静态网络中基于合约的协作频谱共享机制;文献[13]在文献[12]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应用场景下单个PU与多个SU的合约设计问题;文献[14]将合约机制应用于传统频谱市场和二级市场的频谱交易;文献[15]研究频谱共享合约机制中的能量敏感度问题。然而,频谱合约签订后,由网络信息非对称性而产生道德风险问题[16]:一方面SU可能不按照合约的规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定提供协作中继服务,影响PU通信的质量;另一方面,PU亦可能不按照合约的规定向SU支付相应的报酬,影响协作频谱共享的实现。但是,针对基于频谱合约机制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目前尚未见国内外专门针对道德风险问题的报道和研究。
本文将多用户协作频谱共享映射成市场环境中的劳动力市场,将基于市场驱动的合约模型引入到协作频谱共享机制中,结合通信双方的自私性需求,研究和提出对称网络信息条件下多用户协作频谱共享合约系统建模方法。在此模型基础上,针对非对称网络信息的特点,结合激励相容和个人理性的约束条件,研究不同信息非对称情况下的道德风险问题建模方法,激励双方行为以保证协作频谱共享的实现。
1 系统模型
假设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存在一个授权用户(PU)和多个非授权用户(SU),如图1所示。PU拥有授权频谱的使用权,但授权用户发射机(Primary Transmitter, PT)和授权用户接收机(Primary Receiver, PR)之间较差的信道状态,影响着PU的数据传输。M个SU的非授权用户发射机(Secondary Transmitter, ST)和接收机(Secondary Receiver, SR){STk-SRk}Mk=1均不同,每一SU都希望获得授权频带的接入机会,以传输自身的数据。于是,PU利用SU作为协作中继,通过两方协作,在PU容量提升的同时,PU也将一部分频谱资源释放给SU作为酬谢。
在如图1所示的协作频谱共享策略中,首先,在前一半协作通信时段(T0/2)内,PU的PT向PR和SU发射机广播数据;接着,在后一半协作通信时段(T0/2)内,收到PU数据的ST利用PU分配的时空编码将PU数据中继传给PR。由于采用时空编码,因此,每一SU的中继在PU的PR处不会相互干扰[17]。最后,PU给参与协作传输的SU分配一定的时间供其接入授权频段,SU使用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接入该频段以保证相互之间无干扰。
然而,PU和SU是自私的,PU希望SU以较高的功率为其传输数据,以提高PU的传输速率,而这会提高SU的能耗;SU期望能获得尽可能多的频谱资源以改善其性能,但这会降低PU的效用。为此,本文借助合约策略来解决双方利益相冲突的问题。合约参数包括SU参与协作通信的中继功率pk以及PU给予SU的接入时间tk。一旦PU与SU签订关于协作频谱共享的合约(pk,tk),双方就必须遵守合约的规定以保证协作频谱共享的实现。SU需发射足够的功率以保证在授权用户接收端能获得pk的中继功率;协作通信完成后,PU需分配SU一定的授权频带接入时间tk作为报酬。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章通过实验分析本文提出的协作频谱合约机制性能。实验参数设置如下:T0=1s和n0=1W。
从第2章和第3.1节的分析中可知,对称信息情况和pk隐匿tk可观测情况的最优合约设计相同,通过求解式(11),可获得PU的效用最大化。
首先,分析最优合约策略下PU效用随R0和χN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图2中实线标明PU直接通信所获得的效用。随着R0的增加,PU与SU协作频谱共享的动机将减弱。当R0足够大时,PU不会选择与SU进行协作通信。PU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直接通信实线将图2分成上下两个区域。当PU最大效用U*PU落到右下非中继区域时,PU将选择直接通信;当PU最大效用U*PU落到左上中继区域时,PU最优效用U*PU为χN的严格增函数,U*PU与实线的距离就是PU通过协作频谱共享增加的效用,且该增加的效用随着χN的增大而增大。因此,PU要选择雇用那些信道状态好、速率高、传输成本低的SU,以获得较高的协作频谱共享效用。
接着,分析PU最优总时间分配与χN的关系,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最优总时间分配随PU直接传输速率R0的增大而减小。
当R0=0时,PU只能依赖SU的协作通信,当χN较小时,PU需要分配较多的接入时间给SU以获得所需的传输速率;当χN较大时,PU只需分配SU较少的接入时间就能获得较高的中继速率,因而,当R0=0时,最优总时间分配为χN的严格减函数。
当R0>0时,PU分配给SU时间的动机较少,尤其在χN较小的情况下。随着χN增大,PU愿意分配较多的时间给SU以获得SU的协作通信。当χN足够大时,PU只需要分配SU较少的时间就能获得足够的中继服务,因而,最优总时间分配先随χN增加后减小。
图4也显示出本文方法与文献[15]系统容量提升性能对比。由于PU自身都需要SU协作频谱共享,以帮助其提高通信质量,很难有用于出售的空闲频谱,因此,在这里不考虑文献[15]中PU出售给SU频谱的情况。与文献[15]相比,本文综合考虑SU用户的速率、传输代价和功率等信息以及PU直接通信的情况, χN信息更全面,系统容量整体提升得更高,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协作频谱共享合约机制,可以提高整个认知无线网络的频谱利用率。
5 结语
本文针对授权频谱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出多用户协作频谱共享合约机制的设计与实现。将基于市场驱动的合约模型引入到协作频谱共享机制中,结合通信双方的自私性需求,提出对称网络信息条件下多用户协作频谱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共享合约系统建模方法;针对非对称网络信息的特点,结合激励相容和个人理性的约束条件,研究信息非对称情况下的道德风险问题建模方法,激励非授权用户行为以保证协作频谱共享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在非授权用户行为隐匿情况下获得最优的协作频谱合约共享策略。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频谱合约协作共享方法可为无线频谱的高效利用和资源共享提供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05, 23(2): 201-220.
内蒙古民族大学2011版人才培养计划由通识教育平台、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四部分构成.其中学科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的构建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学科教育平台由学科通选课程和学科核心课程组成,专业教育平台由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组成.这两个平台设置的目的是要在打好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识素养和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如何在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规范要求范围内,立足实际,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上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在总结自身经验和兄弟院校成果基础上,按照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精炼严谨、优质创新和突出专业特色”的原则,对整个专业课程进行了重新分类、调整和优化.除必备的有关数学知识、物理知识之外,必修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设置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C语言等课程,最少开课学时也在64学时,目的是体现厚基础,打好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为后续学习提供保障.专业方向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属于限选课程,要体现宽口径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因此,在这一类课程中,按电子技术、信号处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五个方面共设置了26门课程,总计40.5学分,大约按1:2的学分设置,学生选够18学分即可.因此,学生选课空间相对较大.在专业任选课中,本着进一步拓展和补充学生知识面的原则,共设置了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激光原理等17门课程,总计1分,也按大约按1∶2的学分设置,学生选够8学分即可.在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总体上按照电子技术类如模拟、数字、高频技术等;信号处理类如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通信技术类如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等;计算机类如C语言,汇编语言、微机原理等;自动控制类如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嵌入式原理等五个体系设置,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了宽口径的培养理念.学科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学分在整个方案中占到了53%共94学分,这为打好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拓展专业知识面和提升专业能力提供了保障.
2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和优化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影响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突出的环节.考虑到民族院校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采用了在实验和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建立“分层”、“递进”的循序渐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课程实验和学年论文为基础,到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专业社会调查、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逐步提高学习难度,提高要求,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平台按照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基础能力培养:这其中包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特性、电路原理和特性、电子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测量技术、手工焊接技术、SMT技术、PCB制作技术的掌握等,通过课程实验、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课程达到训练提高的目的;科技论文与技术报告等的写作能力培养通过学年论文、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综合设计报告、专业见习报告和专业社会调查报告完成;电路设计与技术开发能力培养通过课程实验、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子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递进式完成;专业前沿领域信息与企业需求了解等方面内容通过专业社会调查实践和专业见习完成,设置这一环节的考虑是:一方面让学生毕业前主动走向社会,与用人单位进行接触,了解他们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内容,了解他们毕业当年的用人状况和信息,去接触他们在学校和书本上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了解行业动态开阔眼界.另外,这一实践环节设置在第八学期开学初,也正是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时间,学生也可利用这一时间找到自己的一份工作.在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平台部分学分在整个方案中占到了34%共60学分,与原培养方案相比,较大幅度提高了实践教学课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增加了实践教学内容,为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电子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保证.
3对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1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已经结束,从2011级开始运行,从目前情况来看运行良好.但是,如何在培养目标上达到预期目的,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于方案之外,需要我们去处理好.(1)为实现培养方案而应具备的教学软、硬件条件也要同步进行建设,如师资队伍、实验、实习基地、课程建设、教学经费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大纲和规章制度等等;(2)虽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较为合理、科学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是因电子信息类学科的实践性教学需要较高的软硬件条件,在目前学校教学经费并不宽裕,设备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而且每年招生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有足够多的机会亲自动手参与其中,成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3)在强调重视基础教学、提高实践能力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涉及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比如兄弟院校以赛课结合带动实践教学〔8〕,以工作过程导向带动实践教学,以项目带动实践教学等等,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努力的问题和方向;(4)用有限的教学经费,能否很好地完成实践类环节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目的,如何与企业、行业保持密切联系,特 别是聘请企业、行业专家走进校园,参与培养计划的实施,是处在电子技术行业并不多的地区民族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4结束语
关键词: 视频会议系统 JavaGroups Java媒体框架 协同工作
一、前言
会议,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会议总是需要先预定时间、地点,统一开会人员及布置会场、记录、主持等,会议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是要制订的方案、决策常常由于许多客观因素而耽搁。自工业革命后,科技的发达使得通信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电话和电报的发明,使远地的人们可以立即传送声音和文档。然而,除了言语的沟通外,人类更注重的是表情和肢体的表达,仅仅是声音的传送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交流的需求,即时并且互动的影像更能真实自然地传送信息。视频会议系统正是在这种迫切需要的推动下产生的新一代通信产品。
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能把声音、图像、文本等多种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通信系统。有效发送基于视频的信息,可以在远程部门和部门间开展合作,同时还可以实现诸如视频会议和视频点播等视频应用技术。视频会议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作为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随着波及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而迅速发展起来。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有关视频会议技术的研究很多,有关的产品也非常丰富,尽管视频会议系统有十分诱人的广阔前景,但在这个领域中还有相当多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在现阶段影响视频会议系统实用性、通用性及友好性的相关技术和有关问题有: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共享技术、资源控制技术、保密技术和会议模型技术。[3]
二、视频会议基本原理
本系统主要研究的是用软件的方式,配合一些必要的外设,在局域网内实现一个小型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示意图如图1.1所示)。
从上面的示意图我们可以大致看出,视频会议系统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通信网络、会议终端和多点控制单元。视频会议系统实质上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所以通信网络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会议终端是将视频、音频、数据、信令等各种数字信号分别进行处理后组合成的复合数字码流,再将码流转变为与用户――网络兼容的接口,符合传输网络所规定的信道帧结构的信号格式送上信道进行传输。多点控制单元是视频会议系统用于多点视听信息的传输与切换部分,它是根据一定的准则处理视听信号,并根据要求分配各个要连接的信道,但它并不是视频会议所必需的。
通信网络是一系列的设备、机构和进程,通过它们,附着在网络上的终端用户设备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信息交换。它涉及网络传输协议、网络编程接口等内容。[4]
视频会议系统的终端设备承担了多种媒体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处理,以及用户和网络之间的连接、交互和控制等多项任务。它属于用户数字通信设备,在系统中处在用户的视听、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和网络之间。
视频会议中有时需要进行多点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这时可以借助于多点控制单元(MCU)来实现。多点控制单元实际上就是一台多媒体信息交换机,实现多点呼叫和连接,实现视频广播、视频选择、音频混合、数据广播等功能,完成各终端信号的汇接与切换。MCU将各个终端送来的信号进行分离,抽取出音频、视频、数据和信令,分别送到相应的处理单元,进行音频混合或切换,视频切换、数据广播、路由选择、会议控制、定时和呼叫处理等,处理后的信号由复用器按照H.221格式组帧,然后经网络接口送到指定端口。[5]
三、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本系统是基于JavaGroups来分析和设计的。JavaGroups是一个由康奈尔大学开发的基于Java的工具包,它提供了可靠的组通信。 它的功能包含了向组内所有成员发送消息,并确保每一个成员接收到相同序列的消息。[8]
VideoConference和JavaGroupsVC是为实现视频会议系统并且基于JavaGroups而设计的。VideoConference是JavaGroups的一个扩展包,JavaGroupsVC是基于JavaGroups的一个视频会议的应用程序。它是一种开放源码的程序,提供了一种多平台视频会议的解决方案。JavaGroupVC支持三个数据频道:一个用于视频广播的视频频道,一个用于音频广播的音频频道和一个用于聊天对话的文本频道。加入某一个组的用户可以和该组中所有的成员共享视频和音频。 每一个用户要选择一个用户名和卡通图标来代表自己。在一个特定的组内,用户名和图标都是唯一的。如果在该组中这个用户名或图标已经有人用过了,则新来者就要换另一个了。组内的所有成员都可以选择发送消息至所有人或者特定的某个人。所有对连接有用的组和目前存在的组将以一种可扩充的树结构显示出来,这样用户可以浏览每一个组来找一个感兴趣的加入。用户可以无限次地加入或重复加入某个组,但是在某个特定时间,一个用户只能在一个组中,他必须离开当前所在的组才能够进入另一个组。
JavaGroupsVC使用层结构来设计的。有三个主要的层:图形用户界面层、控制层和数据层。如下图所示:
其中包含六个主要部分,四个对用户是可见的。它们是图形用户界面层中的图形用户界面部分,数据层中的视频部分、音频部分和文本部分。另外两个对终端用户透明的部分是控制层中的组内成员部分和组间成员部分。
1.图形用户界面层
该层的主要部分是图形用户界面管理器(GUIManager),它通过轻量Java Swing组件来处理所有的用户事件。GUIManagers实现了接口WidowListener、ActionListener和Runnable,它包含了四个子组件:聊天面板,媒体面板,成员面板和组面板。
2.控制层(ControlManager)
控制管理器包含两大部分:组管理器(GroupsManager)和成员管理器(MemebershipManager)。
3.数据层(DataManager)
这一层中定义了数据频道的管理器和消息类型。
四、结语
视频会议从出现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从最开始的减少旅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到911时的加速国内外协作,保障人身安全等,再到SARS时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各项工作最低限度的运转,视频会议的优越性正在越来越被广泛地显示出来。[2]
参考文献:
[1]基于局域网的小型视频会议系统.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董小国,王红岩,韩少亭.基于H.323协议的视频会议的软件实现.现代计算机.总第163期.
[3]视频会议简介.成都理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慕言,杨士强.Internet桌面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8.4,VOL19,(4).
[5]杨建华,黄瑞光.基于TCP/IP协议的桌面视频会议系统中多点控制单元的实现.计算机应用,1998.12,VOL18,(12).
关键词:独立学院 金融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18-02
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从办学类型来看,独立学院处在本科教育的末端和专科教育的前端,独立学院既不是研究型大学,也不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更不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是教学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符合办学定位,即独立学院不是培养“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也不是主要着眼于学生毕业后考研升造,与高职院校培养的高层次岗位技能型人才也有差别,独立学院应是培养具有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创新与技术革新的理论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创新型、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在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一些现实问题举一反三的解决能力。创新始于实践,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施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实现,因此,独立学院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
2.有效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人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当局者,是教学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理论指导及教师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使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学生还可以把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带到理论学习的领域来讨论,然后尝试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训、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调查等具体的实践环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调动个人潜力,敢于突破某些定论和模式的羁绊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二、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金融学专业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以及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金融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近年来,金融理论从宏观的理论分析转向了市场化的研究,现代金融学越来越多地从微观方面对金融行为进行研究,由于微观金融课程本身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因而,在教学中更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也就是说,对于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而言,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还是金融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都需要强有力的实践教学的支持。
实践教学可以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不同的角度大致可以把实践教学形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功能的不同,分为实训、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2)按内容综合程度的不同,分为课程实践、专业实践与跨专业实践;(3)按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个体式实践与团队式实践;(4)按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作用的不同,分为学生自主型实践与教师指导型实践;(5)按活动场所的不同,分为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等。
下面主要从实践教学活动的功能出发,兼顾其他分类方法,将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加以介绍。
实训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所谓技能是指运用知识或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方式,是经反复训练而获得的。就构成技能的动作成分的不同形式而言,可分为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操作技能是由在头脑外部实现的一系列动作构成的,智力技能是由在头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语言而实现的一系列动作所构成。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操作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操作、专业软件操作、信息资料收集等;心智技能主要包括观察、想象、思维、阅读、专业业务处理、信息处理等技能。技能只是学生必备的诸多能力中的一类,仅凭技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能力、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还不能得到提高。
实验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单项性实验是针对某课程的某知识点而设计,包括验证性实验和理解性实验两类,验证性实验侧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性实验则侧重培养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综合性实验是针对某课程或金融学专业整体而设计的,侧重培养与提高学生对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不同课程或金融学专业与相关专业的知识的整合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探究性实验则是针对某课程、金融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而设计的,侧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实验是在理想的、简单的、静态的环境中以项目形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与训练,而实习则是在仿真或真实的、复杂的、动态的环境中按照业务流程及运行规则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与训练。专业实习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能力与基本素质。综合实习,即毕业实习,是学生在系统的专业学习完成后,对所学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运用,是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衔接,获取工作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形式。毕业实习侧重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等。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既可以在校内模拟环境中进行,比如利用金融实验室进行银行业务处理、金融投资模拟交易等,也可以在校外金融机构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校内模拟实习虽然也能起到专业综合实习的目的,但与校外金融机构实习相比,校内模拟实习环境与实习业务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欠完备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实习效果,因此,从实习的目的来考虑,应主要采取校外金融机构真刀实枪实习的形式,当然,这需要学校在学生实习方面花大力气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创新性实习是旨在搭建一个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平台,组织形式可以是创业计划竞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组织方式上可以采取教师指导下的项目管理、团队攻关的方式来进行;创新性实习成果不是一份实习报告,而是一份具有较强理论与实践价值、操作性强的调查研究报告。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本科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其知识、能力、素质的集中展现。因此,在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依然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实训、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等形式不具有严格的顺序关系,可以相互穿插,比如实验中含有实训,实习中含有实验,其时序安排没有一个普适性的模式,只要顺应教学规律即可。实践教学功能的实现,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各项软件与硬件的支撑,软件主要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推行,硬件是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设置和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各项软件与硬件的支撑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关键。
[本文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JJ2009068]
参考文献:
1.张英彦.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科学,2006
2.曾小彬.试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
3.黄本笑,刘信信,邢俊瑜.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大连大学学报,2008(4)
4.徐扬,戴序.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8(17)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大学生供过于求。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用人单位缺乏接受实习生的动力,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冲突等原因,高等学校毕业实习日益困难。在此形势下,课程实践特色不明显,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的一些文科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着更多的困境,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写作、文化、宣传、管理等工作,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主要进行与文字材料撰写相关的工作,如单位文字材料书写、办公室文件撰写、公司宣传材料书写等等。
和国内大多数高校一样,吉首大学文学院作为老牌院系,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和非师范两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院里制定统一的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计划,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于大四第一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自主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撰写的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附件材料(即实习期间的成果)等。从院内近三年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情况看,与汉语言师范专业的集中毕业实习相比较,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每届毕业生人数都是50人以上,人数较多,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联系到实习单位,部分学生因考研和考公务员而不愿进行毕业实习。第二,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目的认识不清,个人毕业实习计划和安排混乱。第三,从提交的毕业实习材料看,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日志填写敷衍了事,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目的。第四,因全部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管理难度大,难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现在还没有可行的分散实习调控机制和评价机制,毕业实习效果难以评估。因此,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毕业实习难度大,毕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毕业实习重要性认识不清。院内管理难以到位,对分散实习的调控和评估不足。
二、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的形成原因
首先,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动力不足,导致实习难度加大。毕业生数量增加和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使大学生实习机会减少,实习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人员调度充足,没必要也无心接纳实习生。实习单位担心接纳实习生会扰乱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计划,占用单位资源,造成单位信息外流等等,也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接纳实习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盈利个体的公司、企业、单位等都追求利润,觉得接纳实习生对他们而言毫无利润,因此,也拒绝接受实习生。所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实习难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形之下,汉语言文学“万金油”专业与理工科、职业指向明了的专业学生相比,落实实习单位更加困难。
其次,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当地经济欠发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再则因为学科特点所限,学校对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实习投入不够,重视不够。与实践性课程较多,实践操作环节较强的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化工、临床医学等理工科专业相比较,像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课程实践特性不明显,专业实践效果不明显,实践环节缺乏可操作性,专业实践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该类专业的基础实验室配套、实习基地建立、专业实习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专业实践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再则,从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自身主观原因看,该专业学生对毕业实习认识不够,毕业实习目的不明确,平时缺乏实践操作动手操作的锻炼等,这些原因也直接导致了该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不理想。该专业学生认为,与理工科相比,他们实验课程少,实践环节少,文字工作实践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毕业实习可有可无。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不理想。因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认为处于游离状态,实习日志、实习材料随意杜撰,实习效果的评价难以尽如人意。大四学生即将毕业,要准备毕业论文,为毕业找工作做打算,毕业实习态度要么不认真,要么挑剔,对毕业实习敷衍了事。
三、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对策
1.提高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重视。在院系发展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把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纳入其中,为该专业实习积极创造条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改革中,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日常办公软件应用、资料查找分类、公文书写、活动组织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培养知识过硬、能力可靠的人才。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开展调研,不断探索和改革该专业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制度,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找工作的关系,提高毕业实习质量。为避开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冲突,吉首大学文学院将从2009级开始在大三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以确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2.整合资源组建近便专业实习基地,灵活调整实习形式。将学校资源、院系资源与当地资源进行整合,为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组建近便实习基地,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如吉首大学文学院已经在当地团结报社、电视台、校报、校电视台为新闻专业建立了专门的实习基地,既解决了很多学生毕业实习问题,又为平时的课程见习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亦可在当地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公司建立近便实习基地,以便接纳部分毕业生实习,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在近便实习基地的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实习形式,方便院系管理和及时调控实习进程,监控实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地方联系,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争取与政府、单位就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横向和纵向合作,使得单位、学校、学生三方互利互惠。
3.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明确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过硬的文字功底,是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毕业实习圆满完成的基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应该与用人单位需求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字功夫,为他们的毕业实习提前打好基础,为就业增加砝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学生本科学习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行角色转换(由学生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铺垫。通过实习,可以检验我们学习的效果,提前进行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为就业做预演。在实际生活当中,毕业实习的就业功能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学院应提早将毕业实习种种必要性告知学生,对需要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提前做好准备。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13902
0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化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各大行业中除了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外,对于专业科技英语水平的人才更是不可缺少。通信工程专业起源于欧美国家,是一门通用的专业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让人目不暇接,各种行业标准、先进设备及新兴技术不断推新去旧,新技术的表述及大量学术文献都是用专业性很强的英语撰写,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有具备理解和吸收先进知识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取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专业英语阅读的能力。同时,各大企业要想更好的在市场中竞争,就要不断的融入到国际化的潮流中,而国际化的交流则需企业人才具备一定的英语及专业英语水平,因此,通信工程专业中开设专业英语这门课程,能更好的将英语和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满足市场人才的需求。对于三本院校学生而言,掌握这方面的能力能更好的为自己的就业增加一份资产。所以,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
1三本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三本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英语是该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的是除在学生毕业时撰写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和翻译英文文献外,也为学生走入社会接触新技术,学习新兴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但三本院校学生相较于一本、二本则不同,他们在进校入取时分数线较低,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比较多,基础差自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虽大学教学中大一、大二均要对大学英语进行学习,但兴趣决定效果,没有较高的兴趣如何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多半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证,目的达到后对英语的热情就更低了。专业英语的学习中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语句复杂,长句较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比较好的英语基础,学生本身对两种不同的英语区别对待,又怎能激起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呢?另外,通过对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反馈可知,目前通信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多采用专业词汇的讲解和课文翻译相结合的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都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又像在听天书,这样的现象不仅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关,与课程的特点及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分不开的。三本院校对于基础教学后续的专业英语的教学没有相对具体的要求,重视程度也不够,一般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的学时也比较少,这也使学生对该课程只是抱以通过即可的态度,主动性也就差了。同时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懂专业又要擅长英语,这对三本院校而言,师资力量的培养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再则,教材建设也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很多教材内容落后,而新编的教材内容太多,讲解起来费时费力,效果效率都不佳。而通信工程专业英语和其他专业课程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它要求学生不仅具备通信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又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而通信工程专业知识的难度以及对英语基础的要求使通信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难度更加大,教学难度的力度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如何在通信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和英语整合成一个统一体,又能提高学生对科技英语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该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2三本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
专业英语和普通的专业课不同,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该课程的注重点是英语在各个专业领域中的应用,除了大学英语中的读、听、说、写基本要求外,还要培养学生对科技文献的阅读和翻译能力。由于专业英语中的文献多为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文章,一旦翻译出错,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可想而知。下面结合三本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英语来说一说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
2.1所需专业知识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的专业英语课程中所选取的文章大多是该专业的科技文献,有基本概念介绍的文章,也有具体问题原理性分析的文章,涉及方面形形,所包含的相关领域有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通信技术、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这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教师而言,要求教学老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翻译和口语能力,所以专业英语的教学多选用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讲授,因为有专业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科技文献的含义,知识服务于教学,这是不可改变的真理;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在进入大学的第三个年度就开始逐渐接触比较重要的专业课,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在教师的辅导下,能更好的理解专业词汇以及整篇文章的所代表的含义。
2.2专业词汇的把握
通信工程专业英语中专业词汇非常的多,除了一些特定的专业词汇外,还有很多大学英语的词汇用在专业英语中又有了特殊含义,这就使学生对文章的翻译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很多词汇在翻译时还要进行词汇的引申,这对学生的要求无疑是一个质的转变。学习专业英语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专业词汇的含义,所以往往教学中是先讲解课文中所出现的专业词汇的含义,只有清楚了专业词汇的含义才能对句子的理解更加全面。例如:We will then develop an intuitive approach which can lead us to the same response without going through the formal solution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该句中重点是要理解develop的含义,而develop在科技文献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多翻译为“发展、开发或研发”的意思,但在此句中若翻译成此含义就大大影响了句子本身的含义,所以根据上下文的意义,应将原意引申为“推导、导出”比较合适,整个句子可翻译为“无需通过正式的微分方程求解,我们将导出一种直观的方法来得到同样的响应”。现在很多的英语词典中对于某些词汇都给出了专业领域的翻译的含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优势。只有准确的了解句子中重点词汇的含义,才能准确理解句子乃至整篇文章的含义。
2.3长句的应用
通信工程专业英语中往往为了很好的解释一个概念或是原理,需要大量使用长句和被动语态,这些语法特点也是有科技英语本身的特征来决定的,因为科技文献中多是对专业领域中相关技术的表述,要求在表述时叙述准确、没有任何的感彩参杂其中,所以要求句式结构严谨规范,而长句(复合句)则能更好的体现这种特征。很多学生一旦遇到长句整个人就一头雾水,读过之后没有任何印象,更不要说理解其含义,翻译时多是依靠积累的单词量来理解,而没有从句子整体再到逐个瓦解的方面来下手。科技英语的翻译中有很多的方法以及相关技巧,对于长句在翻译时,首先要让学生抱我整体结构,找出句子中的主谓宾,定语以及状语等,再根据上下文确定句子中重点词汇的词意,对某些词进行相应的词性转换、词意引申,为了使句子完整的表达出碑身的含义,必要时还要进行单词的增和减,尽量将长句划分为多个短句,既简单明了又使翻译简化。所以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实例来讲解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多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4课堂气氛
通信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本身是一件很枯燥无味的事情,如果不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会死气沉沉,何谈教学效果。结合专业英语本身的特征,要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营造一种更随意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朗读课文,翻译相关语句,解释相关语法现象,尤其是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更要给其跟多的机会,让他学习英语的信心一点一点的聚集起来,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在阅读和翻译时出现的一些语音错误、语法错误等给予及时的纠正,并给予鼓励和肯定。课后还可布置一些相关文章,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得到更好的锻炼,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将翻译的文章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享翻译的成果,相互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翻译好的地方给予肯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三本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建设
3.1教学方法建设
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应开展多项综合训练,引入各种专题报告,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专业英语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学内容的讲授,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传统的词汇+语法+翻译的讲授方式进行多样化,穿插讨论,情景等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课堂上交流互动的机会,多说,多练,使学生在原本大学英语的基础之上,更好的融合专业英语的概念,两者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因材施教,避免课堂教学中知识过于简单亦或是听不懂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或多或少学到一些知识。除此外,课堂上还要重视口语表达,适时将专业词汇融会贯通,理解其实际含义。
3.2教学内容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英语中涉及该专业中形形的内容,教学中除了注重教材相关知识外,还可适时攘括一些该专业领域中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元器件和设备说明书以及技术专利等。另外,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英文摘要、国外求学申请等也可作为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的眼界,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利用课堂时间,还要花费大量课外时间来训练,然而,专业英语一般在大四开设,在这一阶段,学生除了有繁重的专业课学习任务,还要面临找工作,考研等一些列的压力,精力明显不足,所以授课老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3师资建设
专业英语的教学无疑是让学生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但同时也必须要求任课教师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一定的英语翻译能力,所以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更要形成专业英语的教学团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对学生对自己都是一个能力的提高。
3.4教材建设
三本院校专业英语的教材多是有由任课教师所选用的,而大部分教材在编写时都是该专业领域内一些文章的汇集,针对性不是很强,因此,通信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急需一些能针对该专业而又与本校该专业所设置课程相结合的科技文献,这样能更好的将专业知识和英语紧密联系在一起。
3.5考核方式建设
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最终的教学成果,授课教师可在考核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并按一定比
例计算总分的形式,考核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最后的期终测试中,将词汇、语法、科技文献等以选择、填空、阅读理解、翻译等方式来考察学生对科技英语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加入口语测试环节,进一步确认学生的听、说、译等能力。课后作业也可加入到考核结果中,因为平时的作业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应用相关的知识,提高科技英语翻译能力。
4三本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索
对于目前通信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结合三本院校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确定教学改革框架;
(2)以职业应用为导向,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
(3)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4)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5)以职业需求为动力,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5结束语
三本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和普通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同,同时和专业课的教学也不同,与其他行业的专业英语相比,特点也不尽不同,而且里面所涉及的知识多由国外流进,故而,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应不能给予过多的限制,在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条件下,给授课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和教师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而这个有机整体的形成则需要专业英语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马海华.通信、电子类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探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4(4):146148.
[2]余剑.浅谈《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5759.
[3]肖音,刘世金.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1):6265.
[4]徐玲.基于CBI的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J].价值工程,2010.
[5]任蕾,古海云.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4).
关键词:单片机;串行通信;总线;计算机;接口
随着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工业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单片机系统由于其抗干扰性能较好被大量应用到工业过程控制的各个领域。因为工业现场环境较恶劣,单片机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设计时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单片机综合实验系统,根据工业现场反馈的各种问题,随时对系统中的功能模块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本文设计的这套单片机综合实验系统具有自动采集多路模拟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调节和控制输出、与计算机进行远距离数据通信等功能.
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综合实验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89C51单片机及其仿真系统,温度、压力等模拟量传感器及其接口电路,A/D转换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按键控制模块,日历时钟模块,看门狗电路模块,FP—GA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及上位计算机,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A/D转换模块将多路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外部数据存储模块为该系统采集的数据提供存储空间;按键控制模块向CPU传回键值,用来设置和调节系统参数;日历时钟芯片不仅可以给系统提供准确的时间,而且为系统提供掉电保护功能;看门狗电路模块为系统提供了精确复位和低电压监控功能,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或程序跑飞,它就可以在超时周期之后使CPU复位,提高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FPGA模块是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通过编程可将它作为多种数字逻辑器件使用;LCD液晶显示模块可以同时显示多行字符及自造图形,主要用来显示采集到的数据、系统时间等;兼容RS485和RS232两种协议的全双工串行通信接口,可以与上位计算机进行远(约1 200 m)近(约15 m)距离的数据通信[1] ;上位计算机将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绘制模拟曲线、打印曲线和数据文件,按照用户的具体要求作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同时发送控制参数,对被测对象的温度、压力等进行控制和调节.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单片机仿真系统
单片机仿真系统可以模拟CPU在仿真机上运行用户程序(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借用仿真机的),也可以连接外部电路来实现动态监测与控制功能.仿真机一般都具有单片机的基本功能部件,如CPU、RAM、用户程序存储区、键盘等;具有单步、设置断点(以便随时观察内部各RAM、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数据变化)、连续运行用户程序的功能[2].
监控程序放置在仿真机内,要仿真的CPU器件位于仿真机外仿真线的端头,毕业论文 更换不同的仿真头和CPU,该机可以仿真8031、89C2051、89C51等类型的单片机,该机的调试软件可以直接编辑汇编源程序.通过仿真机进行编程和调试减少了对芯片的频繁写人、擦除和修改操作,只有当程序调试顺利通过才将程序写入芯片,编程方便且节省时间.
2.2 传感器的选择及信号变送电路的设计
传感器作为系统的感知器件,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本实验系统中,温度传感器选用精度高,线性度好,使用方便的LM335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选用标准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它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分辨率高等特点.传感器接El电路的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了温度、压力等专门接口电路,直接与上述各种传感器相连.由于从传感器输出的模拟电信号非常微弱,需对这些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同时为了确保信号不失真,选用了线性度好、抗干扰能力强的高精度运放OP07,其特点是输入失调电压较高、温漂较小、开环电压增益较高、共模抑制比较大,它输出的模拟信号经10位A/D转换器TLC1543转换成数字信号后,送人89C51进行处理.
2.3 通信模块的设计
计算机(PC)串行通信端口是RS232负逻辑电平,该实验系统上既有RS232接El,又有RS485接口,可以通过RS232总线进行点对点通信,也可以通过RS485总线进行多机通信_3],RS485总线上最多可挂接32个综合实验系统,总体布局如图2所示.所以实现计算机和该实验系统之间的近距离通信,通过RS232接口即可;若要实现计算机和该实验系统之间的远距离通信,则必须将RS232电平转换为RS485电平后,才可将实验系统挂接在RS485总线上.RS232-RS485电平转换原理如图3所示,通过MAX485的差动输入(A、B)与RS485总线相连进行信号的收/发,由于RS485总线上只能进行半双工通信,所以MAX232和MAX485之间除了接收和发送线外,还有一个信号线来控制MAX485的接收使能(RE)和发送使能(DE),在PC与RS232相连的这一侧,通过PC的请求发送(RTS)来控制.
2.4 串行总线I*2C
I*2C总线是PHILIPS公司开发的一种简单、双向二线制串行总线[4].它只需两根线(串行时钟线SCL和串行数据线SDA)就能完成挂接在总线上的若干个I C器件与微处理器之问的数据交换.该实验系统采用具有I C总线接口的看门狗芯片CATll61和可编程实时时钟芯片PCF8563,由于单片机89C51自身没有I C总线接口,所以采用软件合成I C总线与它们相接.
I C串行总线与并行总线的最大区别在于:并行总线有地址总线,CPU通过地址总线访问从器件;而I C总线利用数据传送中的前几个字节传送地址信息,所以占用CPU的口线大大减少[5].随着智能化测控仪器日趋小型化和集成化,I C串行总线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并行总线.
转贴于 2.5 抗干扰设计
工业监控现场工作环境一般较差,干扰较严重,为了保证系统可靠工作,必须解决抗干扰问题.针对工业监控现场可能产生的干扰、干扰来源、传播途径等,采用了软硬件方法对系统进行抗干扰设计.硬件抗干扰设计主要包括:对电源噪声进行滤波、大功率驱动电路接口进行光电隔离、集成电路芯片的VCC与地之间并连电容、优化电路板的布线、看门狗监控等;软件抗干扰设计主要包括:软件陷阱、软件自恢复、数字滤波、求平均值等.
对于数据输入通道的干扰,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进行滤波.当存在随机干扰而使被测信号中混入了无用成分时,硕士论文首先经过一个时间连续的RC滤波电路,再经A/D变换成二进制数字量后,进行数字滤波.因为硬件滤波能很好地抑制高频干扰,而对低频干扰的滤波效果却较差;而软件数字滤波算法对低频干扰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
在控制强电设备的开关量输出通道中,为防止现场强电磁干扰或工频电压通过输出通道反串到监控系统,采用了光电隔离技术.因为光信号的传输不受电场、磁场的干扰,可有效地防止干扰信号因耦合而进入系统,达到电气隔离的效果.
3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包括单片机软件和PC机软件.单片机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利用MCS一51汇编语言编写.根据要实现的功能,该软件由主程序以及数据采集、A/D转换、数据通信、日历时钟编程、键盘中断调控、液晶显示、D/A转换、数码管显示等程序模块组成.下面以加热炉的炉温控制为例,给出系统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PC机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单片机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动态模拟显示、报表绘制、打印输出等.PC机软件采用Visual Basic 6.0编写,医学论文 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实时通信程序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串行通讯口进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双向通信,此外,PC机程序还将单片机采集过来的数据按照用户的具体要求进行动态显示、数据统计、生成报表和数据文件等,并对不同情况下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变化规律.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测试该系统的实时性,将5台综合实验系统与工业计算机组成分布式多机通信系统,单片机串口工作方式1(传送一帧信息10位),波特率2 400 bps,一帧数据采用5个字节(其中数据占2个字节是因为A/D转换结果是10位)的格式,如表1所示.5台实验系统各采集一次数据给PC机传送时,理论上连续发送速率为2 400/(10*5*5)= = =9.6次/s.经过测试发现,计算机在120 ms后收到了5台综合实验系统发送的共250位数据,实际发送速率约为8次/s,这是因为有状态转换和等待时间;为了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将调试好的程序写入单片机芯片,使系统连续运行,120 h后观察系统仍然在按设定的流程工作,没有出现死机现象.该系统经过多次改进和实验验证后,据此设计了工业加热炉炉温控制系统并在工业现场安装使用,结果系统能连续正常工作(工业计算机故障除外),测量随机误差为±0.01℃,控制结果满
足了实际要求.
5 结论
该综合实验系统不仅能为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前期探索研究提供一种方便的实验装置,而且能在远离工业现场的实验室解决工业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将许多分散的实验项目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和分析,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实验数据正确率高,通信实时性强,系统工作可靠;单片机串行网络构成的分布式通讯系统灵活性强,易于扩充,其基本原理适用于工业现场的分布式数据采集、检测及控制系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朝青.PC机及单片机数据通信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2001.
LI Chao-qing.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f PC and SCM[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Spaceflight Press,2001.(in Chinese)
[2]杨文龙.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YANG W en—long.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CM[M].Xi’an:Xi’a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Press,1993.(in Chinese)
[3]高红红.矿区专用铁路调度监督系统的研制[J].现代电子技术,2005,21:84.GAO Hong-hong.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Dis—patch and Supervision System of Mine Railway[J].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2005,21:84.(in Chinese)
随着电子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出现,各行各业都应用到了电子技术,同样,网络电视同样也是电子技术应用的使用者,本文将结合电子技术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就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子技术 媒体管理 工作方式
社会的发展因为高新电子技术的出现迎来了黄金时期,其中,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尤其突出,他与以往的生产力完全不同,而应该在另一个层面进行解释,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占据了生产力的主流。比如,创新性和战略性是旧式的生产力所不具备的,超高的辐射性和人工智能技术同样是本世纪的新兴产物,作为一种新的的生产力,他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丰富了业余生活,使电视可以连接网络使用,而告别了楼顶电线杆的时代,这都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电子技术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标志。本文在这个方面探讨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以及对电视媒体的影响。
1 电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计算机的应用就逐渐蔓延开来,它既包含了物理逻辑学的严谨,又赶上了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于是在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全球普及。电子技术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到晶体管计算机、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最后是网络计算机。更新换代程度越来越频繁,技术越来越先进,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包含的程序和功能越来越多,现阶段已经到了研发纳米级的程度了,其运行速度已经超越前面任何一个阶段的速度,到了纳秒以下。越来越多的生活领域应用到这项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提高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 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
电视媒体的发展依靠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上文提到,网络电子通信技术为多媒体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依赖于网络通讯技术,因此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近些年的电视媒体越来越多姿多彩,形式新颖,足够吸引人的眼球,高传播性同样可以使它的影响范围大大加强。首先,电视应用的信号离不开卫星传播,加强地面覆盖建设,可以使信号覆盖范围大大加强,同时,媒体间的良性竞争也有利于推动技术的发展。其次,有线电视的发展得到了大力推动。因为原有的电视通讯传输介质是电缆,电缆的传输条件并不好,传输途中会损失掉好多电视信号,因此近些年光缆一出现,就迅速替代了电缆作为媒体传输介质。当前电视媒体的传播形式主要有三,一是有线电视,二是卫星信号,三是网络电视。其中有线电视的特点十分独特:
(1)频道内容丰富,采用卫星信号传输,无线网络传播,因此多媒体音质,画质都达到了现有技术的最高水平,能同时传送多达120套电视节目。预计未来可以同时传播多达500套电视节目。
(2)光缆信号稳定,受干扰性小之又小,播出质量可以保证。
(3)光缆的特征可以将信号双向传输,不仅可以连接有线电视,还能将网络引入到电视中来,电视上可以点播网络节目观看,扩大了电视媒体功能领域。
3 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发展中的作用
3.1 电子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媒体创作与媒体接收设备质量
电视媒体的发展是媒体技术的整体发展,环环相扣,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个环节都是为了将媒体技术向更高的技术水平推进,朝着数字化,动力化,智能化发展。电子元件的发展是整个发展过程的先决条件,只有基础设施完备,才能将技术发展推进到更高的发展水平。创新研发能力越强,技术进步就越大。当前电视媒体技术已实现了五个转变:
(1)电视摄像器材由摄像管向CCD的转变。
(2)电视录像器材同3/4模拟分量向1/2模拟分量转变;
(3)ENG由分体式向一体化转变;
(4)播出方式从计算机控制人工上带的半自动化播出向计算机控制机械手上带的全自动播出方式转变;
(5)从模拟播出系统向数字播出系统转变。新技术还不断丰富着新闻媒介的报道手法,开拓着新闻媒介的业务领域。如利用先进的传送设备进行现场报道。
3.2 电子技术拓展电视媒体功能
技术的发展使得元器件的功能和作用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网络电视和智能电视机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佐证,利用技术进步制造出电视制式之间的相互兼容,通过模拟分量技术将数字信号间的传输变得更快,新型的传输媒介的使用为传输速度提供了更优质的渠道,在各方面共同作用下,我们才能在家里享受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提高了生活水平。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我们不再采用以往的媒体工作模式,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段和组织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变化,节目越来越“接地气”,追求高收视率,这就需要网络技术和电视技术的多方面配合,是的多媒体技术更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由单一模式变为多样模式。
3.3 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视新闻传播的有效影响
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有效地拉近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时间与空间不再是限制人们的桎梏,而是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今天可以收看昨天的电视节目,而大规模的传播特性也可以坐在家里收看大洋彼岸的实况直播。随着电子技术和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中都可以将现场的情况真实有效及时的传送到电视观众面前。另一方面,电子技术的以展改进了图像符号。使图像更清晰,音质更保真,近些年出现的3D,4D技术就是多媒体的进步,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同时在字幕制作特效方面,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图像,音效与特效三者结合,极大了发挥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同时,录像机,摄像机的发明和使用,也有效的节约了人力和物力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顾涛.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视媒体的影响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孙彬.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J].消费电子.
[3]杨辉.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
[4]张向宏,张少彤.互联网新技术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