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三一轮复习计划

时间:2022-09-11 09:16:35

导语:在高三一轮复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三一轮复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高三化学 一轮复习 有效性

高三一轮复习是学生备考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学生面临着备战高考的巨大压力,多个科目知识点的系统整合也为学生增加了许多负担。化学科目作为备考科目之一,其灵活多样的试题与分散的知识点常常让学生头疼不已。基于此,在化学科目的一轮复习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将复习作业与化学实验相结合,提升复习的有效性,促进高三学生成绩的提升,成为诸多化学教师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确立目标。提升策略的有效性

高三化学的备考是一个巨大而繁杂的系统工作,但复杂并不意味着毫无头绪,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为学生理清思路、确立目标的关键角色。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因为学科知识体系不清、知识掌握不牢,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由此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对化学产生恐惧心理;而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牢固,但由于缺乏自信心,临场发挥不佳,使得自身的真实水平难以发挥,考试成绩难以提升。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学生对化学科目缺乏详尽认知,理解出现偏差,对自身的真实情况缺乏认知,没有合理地制订学习计划而造成的。

学习策略的选定是整个高考复习的开端,几乎决定着学生在之后的备考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好水平。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确立目标导向的良好习惯,即抓关键、抓重点,制订详细且合理的短期复习计划,提升复习效率,全力去除短板,促使其接近“最近发展区”,发挥自身的真实水平。同时也要及时疏导,继而消除学生对化学科目的不良情绪,避免学生出现厌学心理。

二、立足F状。提升讲授的有效性

化学相比其他科目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包括知识点多且分散、实验灵活且偏难。学生在化学学习时需要不断地总结与探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归纳的内容不仅包括教学内容与化学体系的认识,还包括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与各层次能力的分布。针对高三一轮复习,教师应结合当年的课程重点与考试趋势,对知识点进行新的分类与整合,形成阶段性的复习计划,做到在布置复习作业时有的放矢,而不是毫无针对性地给学生讲授。在完成知识点细分的工作后,教师应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总结并反复验证,结合高考题型让学生进行日常训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重难点的认知,避免学生一味地进行基础训练而忽视能力的提高,或者一味地追求难题训练而忽视基础的夯实。

三、训练思维。提升方式的有效性

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独有的解题思维或习惯,而固有思维的形成虽然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科目的整体认知,但是在面对一些需要灵活思维和一定解题技巧的题目时,学生往往会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教师在一轮复习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较为灵活的方式,不仅做到对化学知识点的系统整合,还要多层次、有侧重地进行复习教学与指导。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定期进行小型模拟考试。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水平的最好方式,考试内容是考试质量的关键因素。题型多样且难度设定多层次,则便于学生在进行模拟考试的过程中查缺补漏,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专项复习,而教师在进行题型讲解时也可以适当调整侧重点,做到稳固基础,适当提升。

第2篇

对于你这个准高三的同学来说.这个暑假是你跟上或超越的最佳时机!改掉你的坏习惯.找到好的学习方法!

加入你还有什么疑问!.我会尽力帮助你的!

---------------

为上高中考大学做准备. 物理以数学为基础,首先要学好数学.

学习要安排一个简单可行的计划, 改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适当参加学校的活动,全面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重要的范文,记重要的题型结构,记概念,记公式),多看(看书),多做(做作业),多问(不懂就问),多动手(做实验),多复习,多总结.用记课堂笔记的方法集中上课注意力. 英语多看重要课文,熟悉词汇及用法.

其他时间中,一定要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各科的学习质量,不能偏科.

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8小时),保证学习效率.

安排适当的自由时间用于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及其他活动.

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成绩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稳固.对考试尽力, 考试时一定要心细,最后冲刺时,一定要平常心.考试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眼下:放下包袱,平时:努力学习.考前:认真备战,考试时:不言放弃,考后:平常心.切记!

成功永远来自于不懈的努力,成功永远属于勤奋的人.祝你成功.

我将我自己写的评论介绍给你,希望对你有用.

-----------

第3篇

一.仔细研究考试大纲,了解高考新动向

考试大纲是高考的导航灯,它指明了考试的方向。因此在拿到《2014年考试大纲》后,我认真研读,并将其与2013年的大纲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差异,尤其在能力要求的顺序方面的变化,引起了我的重视。我深知,只有明晰考试大纲的要求,才能把握好方向。在复习中我依据大纲,认真制定复习计划。同时,结合这几年的高考题,探讨高考生物命题的规律,提高复习中备课、选题的针对性,提高复习质量。

二、发挥备课组功能,提高复习效率

进入高三许多老师最大的感觉就是一个“忙”字。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同时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中去,我们组采取了集体备课的形式。先按进度安排好每位教师的任务,要求个人提前备好电子教案和课件;然后在每周的集备时间由相关教师发言,主要阐述所负责课节的授课方法、课堂安排和重难点突破等;组内教师讨论交流,最后确定最优的复习教案。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资源共享,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年轻教师创新的智慧火花。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既节约了时间,又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进行心理调试和学法指导

高三一开学常有同学感觉很迷惘,他们形容高三就像在从地狱通往天堂的荆棘之路上痛苦地爬行;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生物在高考中占的分值少而不重视生物的学习;也有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当。为此,我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指导:

一 心态:黑暗并泥泞的路会很不好走,会跌倒,会失足成千古恨,为此有人绝望崩溃,也有人涅飞升,什么样的结果关键是看心态――即是否自信。

二 地位:给学生讲如何理解生物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理综卷中1-6题是生物题,以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为主,如果做不好就会直接影响物理、化学的正常发挥。比如我们平日训练时就有一位学生,前三个生物选择题都不会,一下子蒙了,结果本来是优势学科的化学,选择只对了一个,总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还有Ⅱ卷的遗传题,如果分析不出来,可能一分不得。这样就会影响心情,从而影响下午的英语考试。可见生物在理综卷中的作用不仅是90分,更重要的是对考生心理的影响。

三 方法:告诉学生如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如何挖掘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进行反思总结,如何规范解题等。

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高三复习要有方法指导,更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一)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复习计划

为确保高三这场战争的胜利,我首先让学生了解整个高三复习的统筹安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最符合自己实际,最有利于个人成绩提高的复习计划。该计划内容尽可能详细,目标要具体。在制定计划前,要求学生先将课本知识逐一浏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研读考试大纲,明确每一部分知识的目标任务。提示学生,一轮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二轮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应用能力;三轮复习――限时训练,全力冲刺。

(二)指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是让学生知道哪些是重点,通过对近年来考点、热点以及在往年高考试卷中所占分值的分析,新旧考纲的对比来把握重点。引领学生寻找其中的变化,把握高考的重点。

其次指导学生突破难点。要构建知识网络;注重涉及重难点的类型题的突破,要注重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这一时期我强调学生错题本记录重点内容或重点题型,并且要及时回顾,要融会贯通。指导学生上课时随老师的思路而思考、解决问题,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等吸引学生长久的注意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动脑,发现问题直至解决。

(三)指导学生反思总结

不少学生都说生物Ⅱ卷很多空不知填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熟悉书上的核心过程和概念,不能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回答。只有会看书,才能得高分,这是硬道理。这里不仅是“看”书,而是要用智慧去思考,把你的心带上,再去读书。对于生物的复习,我们要看教材的具体黑字部分知识点、知识框架、联系、以及小字部分的科学小故事,如果能边看书,边做笔记是最好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4篇

为什么说这一段复习要“精”呢?原因是:高三的学生们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知识体系已经大致具备,各种题型也差不多都做过见过,也能够对试卷的结构有一个整体把握。但是,学生在真正面临试题的时候,明明感觉到“会”,却往往得不到全分甚至不得分。这说明,他们以上的学习训练比较粗略,做题方法也较粗糙。那么,这里的“精”字就在于,梳理并真正掌握已有的知识,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力求理解精确,答题精当,提高得分率。

一、 复习要点如下:

(一)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

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这些都是属于识记的东西,前两轮复习积累的东西比较多,容易出现记不准、记不牢的情况,这就需要“学而时习之”。紧张的复习时间,不可能拿出太多来重新识记,但是可以在平时多留心,训练讲解的时候,老师尽力拓展得广一些,把以往记忆里的东西强化一下,以便需要的时候能随时调出来。

病句辨析修改及标点符号应用,这两块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老师基本上都给总结出了规律性、条理性的东西。现在可以重新梳理一遍。比如病句的几个常见类型,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如问号应用时的几个注意事项:选择问句,倒装问句,非疑问句等,做到心中有数,遇到具体题目时迅速归类,能很快得出正确的答案。

语言表达部分,如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等,属于应用的范畴,也可以说属于广义的写作范畴。像扩展语句、仿写句子,就不仅仅要注意理论上的知识,更要实际训练。很多同学手头的语文资料,模拟试卷也不少,但我发现他们往往只做试卷的第一部分(选择题),对于第二部分,只是浏览一下,不实际去做、去写。事实表明,只有做的题目多了,才能形成良好的做题感觉。光看不动手,会造成眼高手低的情况:看起来不难,但是由于表达不好,组织语言的能力不强,出现得不到全分的现象。如果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是可以弥补的。

(二)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近年高考有很多将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考察结合起来的试题。试题类型也趋于灵活多样,不再是单纯的填充或默写题了。这就考察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些重点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要熟记,还要特别注意书写正确。以往考试过后,好多同学说,这句我会背呀,为什么没得分?须知,默写的时候,错一个字,本题就不给分。目前复习的“精”字体现在这一章里,就在于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规范。

(三)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的前几题都是选择题。实词的意义,文段内容的理解,对于久经考验的高三学生来说,不算太难;而文言虚词的比较选择失分较多,原因就在于学生不能把以往学过的文言知识与现在的考题联系起来。这最后的复习阶段就要帮助同学们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就算一句从没学过、见过的文言语句,也可以从记忆里找出与之相似的虚词用法,回到问题上来,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诗歌鉴赏也要落到细处。比如对诗词的整体鉴赏,我给学生归纳了一个“模式”,要求他们把这个“模式”记在心里,在考试的时候,随机应变,试题出哪一部分,就截取哪一部分应答。这个“模式”就是:本作品是一首(内容)(诗,词,曲),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整体感知(风格)。事实证明,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记忆深刻,这个“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另外,这一时期,还要强化同学们对一些鉴赏术语的记忆和应用。比如评价诗歌风格常用的词语,鉴赏诗歌语言常用的词语等,虽说有点机械,但效果挺好的。

(四) 现代文阅读

科技类文章,我曾这样对学生说,我们不求全懂,但一定要能选择,整合我们需要的信息。因为许多高科技的东西,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几遍是不可能完全吃透的,但只要能针对文后的题目选择、整合就可以了。这一段复习就尤其要训练,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文学作品的阅读,第一轮复习是按章节进行的,二三轮就都是综合训练了。我特意总结了做这类题目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谓技巧择精。比如,大阅读经常有这样的题目:某一自然段或某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让同学们见到这类题就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上的作用,是点题,是升华,是表达感情……一是结构上的作用,是铺垫,是过渡还是照应等。还比如,试题问某句在文中的含义,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答不全面,或者回答混乱。我提醒他们,一是分析字面意思,一是理解深层含义,两者缺一不可。再比如,有些文章引用了很多诗句、神话传说或者名人名言,如果要分析它的作用,也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丰富文章内容的作用,对表达主题的作用,对文章形式上的作用,如增加了文章的典雅色彩或营造了浪漫主义的氛围等。在考试前教给学生这些技巧,让他们见到题目不慌张,不盲目,可提高得分率。

(五) 写作

以前的写作训练都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那么在最后的阶段,不妨教给学生一些得分技巧。比如,如何打动阅卷老师?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向阅卷老师展现你的亮点?第一个问题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要写有时代感的社会热点问题,眼界开阔,老师才会关注;其次要选择具体的以小见大的材料,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的文章是吸引不了人的;还有一点,应该展现真实美好的情感,展现少年阳光明朗的一面,灰头灰脑忧郁伤感的文字甚至是感情虚假涕泪纵横的文章不能真正打动人心。第二个问题,这一阶段我主要训练学生们的发展等级这一块。在循规蹈矩、求稳的基础上为文章尽可能地增加一些亮点:比如为文章选一个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题目,增加表达的文才,还比如,对一些有余力的同学,不妨训练他们写一些有深度的东西。有了这些亮点,才有可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优异的成绩。

二、 学法指导

(一) 梳理知识体系,找出薄弱环节,逐个击破

复习的“精”字事实上还体现在补缺补差方面。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引导、提示他们找出自己的“软肋”,强化之,提高之。

(二) 回归课本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高考语文科目的考查,特别是文言文的考查,范围不超过学过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可以指导学生在考前把六册课本特别是文言文再通览一遍,为知识迁移做好最后的准备。

(三) 强化实践,提高应试技巧

高三一年题海遨游,学生们普遍感到疲惫了,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阶段更不能放松,要善始善终,每一道题都要完整地做,积累做题技巧。事实证明,用心地做好一道题,找出规律性的答题技巧,比走马观花地看几十道题都有效果。

(四) 关注命题动态,以不变应万变

第5篇

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语文学科特征,用单纯的大运动量训练替代了体会感悟,最终导致语文学习和复习的失败。

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复习不应该脱离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色,应该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重视学生主体知识的建构。而教师在高三复习中的越俎代庖,为了赶进度完成复习目标而无视学生的学情,采用题海战术的做法,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所以,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高三语文复习应该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调整复习思路,回归学科特色

笔者经历过几届高三的复习,曾经运用过题海战,但事实说明:

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机械重复的大量练习,并不能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其次,提升难度并不能代替知识获得和巩固。因为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感悟、迁移、运用。

其三,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学生缺乏必要的积极准备和消化吸收,因此效益很差。我们可以看到,到高三后半学期,考试几乎不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学生已经从畏惧考试变成视考试为家常便饭,麻木应付。

所以,高三语文学习中,积累、感悟仍旧是重要环节,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高三复习,必须回归语文特色。

二、设置学习情境,回归语文兴趣

语文其实是而且应该是一门充满趣味的学科。无论从知识体系还是人文精神上说,一方面可以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汲取前人语言和思想的精髓。所以,高三复习中应贯彻“学养和使用相结合”这一原则。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

我们的做法具体有两种:

其一,广泛阅读,精心筛选学生阅读素材,设置阅读情境。高三学生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要求他们课外花大量时间阅读。而且,学生也未必能找到真正有益于高三复习的读物。所以老师必须为他们创造条件。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就常常预先做好相关阅读材料的收集编辑工作,然后以讲义的形式定期发到学生手中,使学生既节省时间,又能读到有益的素材和文章。

其二,语文知识点的复习和迁移阅读感悟的有效整合、穿插。例如,在连续复习基础知识的字音、成语、病句后,就安排一、二堂课阅读文学书籍、杂志,这时,学生肯定不再觉得枯燥乏味,会兴趣大增,情绪高涨,既提供了学生复习巩固的机会,同时,又能使学生沉浸在语文阅读的氛围中,增加作文素材。

总之,灵活地把语文阅读积累与掌握高考各知识点穿插、配合。一方面,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阅读,能更好地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时间同一内容的复习和单纯的练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师,需有高度的全局观念,要在遵循整个复习计划、进程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安排好穿插内容,既保证复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每一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又保证各个考点都能在阅读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作为学生,既要能够遵循教师的复习思路,在每个阶段巩固好复习的重点板块,又要有自主调配、查漏补缺的能力。

三、注重自我体验,回归主体地位

高三复习中教师容易居高临下,否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我们要放弃盲目蛮干的做法,明确且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应该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精讲精练。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教师的导向作用”上显身手。高三语文教师的作用从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转变为:1.控制学生学情,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2.点拨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3.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第6篇

关键词:高三复习;教学设计;问题组;板块式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2-0015-03 中图分类号:C633.8 文献标识码:B

新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课程模块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体例造成了同一知识的呈现方式的差异;教学科目的增加,导致了教学时间的相对缩短。所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干扰着教师的教学思维,影响着基础年级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牢固性和系统性。新课程下高三化学复习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分析研究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以“整体教学设计”宏观把握复习内容,以“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编制复习学案,较好地实现了化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什么是“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

“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是一种新的备课观点,是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研究,着眼于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整体建构,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板块,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跳出教材看教学”、“用教材教”的目的。

教学内容的板块化是对中学化学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整体架构,是教师系统研究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领会编者意图、体验学科思想的过程,是科学设计教学的前提,它能有效避免教师“抓小放大”、“主次不分”等盲目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内容的板块化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系统化、化学认知能力的科学化。

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自觉思考,问题设计成组不仅能够充分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有序思考、连续思考、有深度思考,还能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随意问”、“满堂问”等低效教学行为。

2、高三复习课的“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

2.1 板块划分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全面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前提下,对复习内容进行整合,划分教学板块,统筹制订课时复习计划,保证内容的完整性。

(2)系统性原则。强调板块内容的连贯性,同一知识点内容,因学生基础、知识难度、教学进度等,可有计划地分散到相关板块,以降低难度,提高效率。如“物质的量”板块,将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内容安排1课时的复习,其他常见计算题型和重要的计算方法则分散到元素及其化合物板块穿插复习,可以降低难度,减少枯燥的化学计算的集中复习给学生带来不良情绪。

(3)科学性原则。板块划分要符合化学科学的思想和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思维能力。如“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板块,可以细分为:常见金属的单质、常见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个小板块,帮助学生建立“类别决定性质”的“分类观”;而“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板块,可以某种非金属元素的典型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为主线划分板块,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认识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建立起正确的“变化观”。

(4)适用性原则。根据学情和考试要求制订或调整板块内容、课时计划,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新课程下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更注重对化学核心观念和重要理论等主干内容的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身份”定位为考查化学原理和化学实验命题的载体。这种情况下,缩短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时间、调整复习板块内容和计划就成为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

2.2 高质量学案是“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的基本表现形式

2.2.1 学案的编写体例

高三复习教学时间短、任务重,编制高质量学案无疑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青岛市高中化学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科学、实用的“一案三区”复习学案编写体例:

课前预习区:将板块基础知识进行整合,设计预习提纲。预习提纲尽量涵盖板块主要知识,尽量减少填空式问题,采用问题推理、归类总结、表格比较等多种形式,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广阔度和深刻度的问题。如“根据金属的原子结构特点,推测金属单质的物理通性和化学通性”,“列表比较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铜的性质和制法”,“浓硫酸和硝酸是两种氧化性酸,总结它们的化学共性,并比较它们的化学特性”。这种预习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再认,更隐含着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网络的建构。在预习区设置“我的疑问”栏目,让学生写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全面了解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提示和点拨。

课堂讨论区:将板块重点知识加以提炼,每节课确定2-3个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知识点,在课堂上重点突破。以典型例题引路,通过题后设置的问题组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在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总结、拓展知识规律和解题方法(不是在学案上直接给出,而是讨论后让学生总结整理到学案上),升华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巩固区:针对课堂重点知识和课堂不能涵盖的重点知识编选习题,让学生加以训练巩固。在巩固区设置“我的收获”栏目,让学生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强化学习效果;设置“我的新问题”栏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复习状况,补充、完善后续板块教学设计。

2.2.2 设计问题组应注意的问题

(1)弄清板块复习与专题复习的区别。板块复习适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三一轮复习,而专题复习则是二轮复习的主打课型。板块复习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建立起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形成基本的学科能力;专题复习的主要任务是重点知识的强化、解题方法的提升以及应试技巧的训练等。板块复习学案中设置问题必须顾及全面、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切忌高考复习“一步到位”的冒进思想。

(2)把握好预习区问题与讨论区问题的特征。预习区的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而设置的“问题纲要”,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基础、全面、设问相对宽泛,给学生留出复习和思考的空间;讨论区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去挖掘隐含其中的知识规律和解题方法,深刻理解和掌握重点内容,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自觉思考、有序思考、深刻思考、批判性思考。准确把握预习区和讨论区的两类问题特征,是提高学案质量的关键所在。

(3)处理好必考模块与选考模块内容的关系。课程的选择性决定了考试内容的选择性,有些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模块中都有呈现,教师习惯于将选考模块的内容纳入到必考模块的复习中,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此,提醒教师注意:不可将选考内容完全纳入必考内容的复习体系,否则可能会冲淡必考内容的复习或加大学生学习难度。

3、“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举例

对于常见金属元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如下:“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要求如下: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与课程标准比较,增加了“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根据整体复习计划,我们将“常见金属元素”分为常见金属的单质(1课时)、常见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课时)2个小板块进行复习。“常见金属的单质”学案设计(部分内容)如下。

常见金属单质(Na、Al、Fe、cu)

考纲要求(略)

课前预习区(略)

一、金属活动性比较

[例题1]铝元素和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远高于铜、银、金。铜、银、金是人类认识最早的3种金属,因为很早就被人们用作钱币,因而有“货币金属”之称。但人类利用铁稍晚、利用铝更晚。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

②铁、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和Cucl2;

③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铜不能;

④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

⑤把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无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⑥常温下’铁片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而铜片在浓硝酸中不钝化。

以上设计方案合理的有

(2)用化学原理解释人类利用铝比铁更晚的原因。

[问题组1]

(1)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是能够发生置换反应,举例总结以下情形。

(3)回顾钠、铝、铁、铜的冶炼方法,总结金属活动性与冶炼难易有怎样的关系?

[规律总结与拓展1]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最常见的方法有哪些?(总结3~4种)

(2)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金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应遵循什么规律?

(3)碳、氢气与氧化物的置换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物的反应,一般需要什么条件?

(4)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的冶炼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7篇

学习中的小组,每个礼拜一次学习自查交流活动,两个礼拜班级一次大型活动。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复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解决。

第一周:高三新学期的学生教育

高三一年,在学生认为是最为关键的一年,因为学生想的是在这一年内,学生可以出成绩。但是就我们教育者来讲,还是主要抓住高一高二的时间。但是到了高三,我们要更加注意学生的教育工作。首先一点就是要把高三这一年的基本的计划要向学生讲明白,说明这一年的主要的一些工作,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心思定在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上,所以新学期的第一次要把这个事情讲明白。而具体要讲什么内容,要把学生的底细摸清楚,然后就可以把学生的一些具体活动安排好!根据具体的情况的事实可以确定。

第二周:理想教育。学习自查。学期初的家长会。

在新的学期内,先把学生的思想稳定下来,也就是把学生的理想先能够确定下来。这样可以组织一些具体的活动或者讲座来安排确定。

在学期的开始初,让学生进行一些自查,把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定位,作好自己的计划,有一个全盘的计划,把所有的问题得到具体的落实。这样就可以在学期初有一些基本的计划。

学期初的家长会是很重要的,要把一些具体的情况向家长交代清楚,让价值能够有一些基本的情况的了解,这样对于下面的工作就比较好开展一些。具体的内容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确定。

第三周:第五届读书活动。(以与自己的实际相关的内容的书籍为主)

延续上面的几届读书活动,在这一届的组织上,要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定到与自己的实际的学习科目有一定联系的环节上,这样读书也有一定的意义,当然读书的书目要做一定的握,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影响到自己的文化课的学习上。

第四周:体育锻炼安排(准备运动会)。学习交流(集体或安排活动)。

体育锻炼的主要事情是安排运动会的训练和日常的基本活动。具体的事宜根据学校的一些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确定。具体的负责安排还是由班级干部来进行确定组织。

根据具体/为您整理的复习计划,可以组织安排一些具体的学生学习的交流,形式能够多样化,尽量能够把学生的一些学习情况进行一些合理的推广,争取能够使得大家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另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座谈会,把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得更加完美一些。

第五周:第一次月考小结分析。学习方法的交流与总结安排。团员会议。

学生的具体活动安排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团员的工作会议能够落实到实处。

第六周:班级四项评比活动的规范总结活动,纪律自查。

针对学生的特点,不能够放松学生对学校四项评比的放松,纪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最后的阶段,有些学生就会趁这个机会进行一些不合理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回影响到学生的、班级的、集体的各个方面,影响很坏,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很难在这个时期将学生的思想稳定下来,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整个集体的瘫痪。再进行一些学生纪律的自查,给自己一个计划,进行认真地执行!

第七周:我怎样读书暨第五届读书活动小结。

因为特定的环境影响,在这届的读书的活动小结上,一定把握一定的尺度,不能够过,也不能够太随意。尽量地能够把一些具体的事宜进行合理的安排组织。

第八周:心理讲座。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在各个方面都觉得是比较的累了,那么这个时候有些学生的心理就会处于一种很微妙的状态,而这个时候正是需要进行心理调整的时候。具体的做法是先可以请专家来进行一些比较的讲座,而在这个讲座之前,应该想方设法先给学生作好心理准备,也就是不要叫学生处于一种抵触的状态下进行,而这个工作要进行得比较好的话,就首先要在学校要组织这个活动之前,先提前通知班主任,让班主任做一些具体的安抚工作,将学生的一些情况先稳定下来,有了这样一个基础,然后在下面的活动就比较好进行了。在组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必要的记录,然后在下面的一些活动里自己进行实践。不过要清楚的是这只是一个具体的行为而已,主要的工作还是要班主任来自己进行安排组织,不能够只依靠专家的话就将问题解决,这是不可能的,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当然在以后的这样的活动中,这个具体的原则是不年个改变的,然后在下面的一些活动里进行正常的活动。注意要多哟感一点心思在上面。

第九周:第二次月考分析会。团员工作会议,优秀团员的组织推荐工作。

分析后的复习方法大调整,学生和老师共同商量来解决这个问题。月考的分析是很重要的,要把各个环节一定要抓到实处,不能够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出现。特别要重视的是第一轮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握其效率,到了后面就已经是差不多了,认识到这一点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此从各个方面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争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要组织一些团员的工作会议,要定期地把握住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争取让他们能够班级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样班级的整个稳定就能够保证,而一些有志向的学生就能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来。特别地要把优秀团员的组织推荐工作要放在首要的位/为您整理置上进行安排处理,能够有机会加入到党的组织的,尽量地进行推荐,这样这些学生对于其他的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而对于一些还没有加入团组织的同学,要多加帮助,一定让他们在最后的阶段里面实现自己的愿望。

第十周:班级的中期整顿管理,在高三年级的各项管理是不能够放松的。

经过一段高三时间的学习,一些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很不好的念头,对于这样的一些不好的表现,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活动进行整顿处理,万一一些很影响集体的现象或学生,要及时地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绝不能够掉以轻心。

第十一周:学习教育。

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信心的加强。将学生在种子中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可以先挑出来,然后根据这些现象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活动不是来打击学生的,所以在组织安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一些方法的选择不要让学生因为这样的活动的举行而丧失自己对学习的信心,这样倒是起到了一个反作用,就是很不应该的事情了。在组织活动之前,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一些切身的利益,这样工作起来就会处于主动的状态。要多花一点时间在上面。争取能够把这个活动进行得有意义一些。个别的学生要一直进行个别的指导。

第十二周: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的确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

第十三周:挑我自己的刺。学生的各方面自查活动。

结合第十周的整顿,进行自己的挑刺活动,把自己的一些不良现象提出来,通过大家的帮助来进行解决,有一些自己不能够克服的问题可以借助于别人的力量来解决,争取能够在自己的学习环境里不要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将自己的各个方面进行一番自查,目的是将自己的一些心思及时地归结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也是为了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制定一些比较符合学生自身的规则。

第十四周:安排一些比较轻松一点的放松活动,激发学生的一些斗志,这个时候学生一般会处在一个比较疲劳的状态里面,所以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阶段激发出来进行一些必要的活动是很有好处的。在组织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态郁郁想法。

第十五周:第三次月考分析会议。

同样地要重视与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心理状态的调整。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一些具体的调节是不可避免的。要把每次考试过后的效果要达到最佳状态里面去。这就是我们考试的意义,要认真地对待考试,学生参加考试是真的很累的!

第十六周:学习苗子的确定。(部分学生的分层次教育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为您整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些问题不需要大家都要完全掌握透彻!在问题的准备上要注意多方面的分层次活动。)

经过几次月考和学习成绩的平时的确定,基本上对于学生的一些状态都有了很清楚的了解,因此下面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于学习苗子的确定,这个工作要能够及时地坚持落实下来,但是对于学生的稳定也一定要把握好。有利也有弊!但是要考虑到在最上面的毕竟是少数,所以进行一部分人的具体的指导也是有必要的!

第十七周:完成最后一批团员的入团工作。

根据上面的一些准备工作,把最后的一批团员的发展工作完成,对于这些学生来讲是一个鼓励,对于大家来讲更是一种促进!尽量地能够把一些合格的团员吸收进来,让他们能够有更加宽阔的空间发展。

第十八周:学生的学习调节活动,适当的户外活动。

学期最后阶段的调节工作和学生的纪律管理放在心上。注重的就是一个习惯!

第十九周:学生的高中小结活动。为下一学期的各方面的安排做准备。每个学生都能够做具体的分析与安排。

第二十周:最后的期末考试。

第8篇

1 现状分析

1.1 课程进度过快

就笔者所在省的高中数学教学进度是将高中数学高考范围内的全部内容在高二结束和高三开始时讲解完毕,而高三整个学期就进行总复习.有些重点高中的实验班将所有内容在高一就结束,但又获知有些学校的统一的教学进度比教研室规定的进度还要快,比如我市教研室规定高一上完成必修1和必修3,高一下完成必修4和必修5,但有些学校却在高一上就几乎已经完成了必修1、3、4、5的全部教学,笔者曾有机会到这些学校与学生进行座谈,学生反映老师上课进度太快,跟不上,很多内容都是一知半解.

1.2 解题方法遗忘

很多数学教师都有同感:很多题型的解题方法教师自己觉得已经讲授过很多遍了,但从作业或考试的结果来看,学生却掌握的并不好.有些相似的题型学生每次碰到都好像是第一次碰到一样束手无策.而数学教师每天批改作业时的心情是最差的,很多老师边批改边抱怨“都讲了这么多遍了,怎么还是不会做!”、“这种错误已经指出过多次了,还是继续犯错!”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教师不断地自我反省:是不是讲得不够清楚?是不是讲得不够多?是不是练得还不够?等等.

1.3 复习方式单一

据笔者了解接近月考或期中复习的时候,数学备课组都会编制很多份试卷,包括单元练习卷和综合练习卷,然后每天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在批改完后下发学生,课堂上进行讲评,讲评当然是根据学生做的情况,错的多的题目讲评得细致些.这样的试卷讲评复习方式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有些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做当天的作业,而导致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而这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1.4 作业量增加

现在学校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备课组统一订购一本同步的参考书,根据上课的进度配以参考书目相应的作业,其中穿插备课组自己编制的练习卷.据笔者了解,数学作业量往往是比较多的,有些学校每天除了相应的作业,还要增加一定数量的练习卷.关于作业量的问题,即使学校备课组内部统一了作业量,但是知道其他学校的数学作业量比自己学校的多,那就也相应增加自己的作业量,只怕自己学校的成绩比不上其他学校.

2 解决方法探讨

新课改以后,各方面、各部门都对现行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提出了异议与建议,很多学校与教师个人也都进行各种尝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各种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探讨,在此要说明的是笔者所指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常态课教学,并不是指那些经过反复磨课、研课的比赛课与观摩课.

2.1 课程进度合理分配

现行上课的进度总体是由市教研室规定的,因为涉及到期末全市统考,所以市教研室规定的进度会照顾到所有学校的学生情况,但有些学校会自行加快教学进度,有部分学生感觉很不适应,上课听不懂.关于教学进度的问题曾引起过很多专家的议论,有些人认为原本课程的设置是按照高中三年的时间编制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循序渐进原则的,高三一年的时间用于复习只会让学生疲于炒冷饭,重复地做试卷,结果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沦为解题机器;也有人认为高中数学内容繁多,学生知识遗忘的相当快,高三的总复习还是必要的,学生通过反复的磨练而达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谓百家争鸣.

笔者在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中也经历了几轮新课程的改革,通过几轮教学下来感觉市教研室规定的教学进度基本还是比较合理的,比如笔者现在所带的这届学生高一上安排了必修一和必修三,因为考虑到必修一函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难,从初中到高中跨度大,落差大,因此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教学与学习,而相对而言必修三的内容涉及算法、统计初步,学生有一定基础,容易掌握,将这两册书结合在一个学期还是可行的,高一下安排了必修四和必修五,相对于高一上紧凑了些,考虑到学生应该已经适应了高中的学习节奏,基本是可以跟上的.但对于前面提到的某些学校赶进度的做法笔者觉得不妥,新课的进度不易太快,由于现今初、高中落差大,导致衔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例如韦达定理、十字相乘等等一些高中常用的知识与方法初中都未必教授.以致现在的情况是中考很简单,学生的分数都很高,但一旦进入高中,学生很不适应,所以在高一起始阶段,进度一定要把握好,新授课讲授的内容不易过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新知的探究与学习,不要急于让学生迅速进入知识的应用(解题阶段),新知的获取过程往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新知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掌握新知,不易遗忘,并能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总之,教学进度的把握我们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当然新一轮课程深化改革即将开始,浙江省出于减负的需要已将现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的删减,减负后的课堂容量与进度如何,是否真正达到改革的效果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2.2 课堂讲练如何分配

笔者所在市有一所重点中学高考成绩一直都很不错,听说学校明文规定教师一堂课一定要留出三分之一的时间给学生做题目,教师在此段时间内是绝对不允许讲解的,否则将视为教学事故.笔者并没有机会到这所学校进行过参观与学习,这一切都只是听闻.但不管这种方式的具体实施过程究竟怎样,我们可以对此种方式进行探讨.

“讲练结合”其实一直是我们教学领域内长期探讨的话题.最近笔者在德清三中跟岗实践跟随特级教师邱林甫老师学习,邱老师的数学教学课堂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话少”,几乎没有废话.以邱老师的一堂“三角恒等变换”复习课为例,邱老师一堂课中只讲了四道题,题量虽不多,但每一道题邱老师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由学生给出各种解答,邱老师根据学生给出的解答再给予分析与点评,充分展现了数学课堂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实践结束后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教师讲得多好呢?还是讲得少好呢?”前不久笔者在一次省级教研活动中听到我省一位数学特级教师这样讲到:“你在课堂上多讲一句话就好比丢一个垃圾,废话讲得越多,丢得垃圾就越多.倒不如你不要讲话,使课堂保持清洁.”这句话也无形中切中了很多数学教师的要害:竭尽全力在课堂上多讲,就怕学生不知道,能多讲点就多讲点.

有效课堂教学有“三个不讲”和“三个必讲”.三个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三个必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之处必讲.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上该讲的一定要讲,而且要讲透彻、讲清楚;一节课的重点不易过多,关键要把重点与难点突破;课堂上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和练习是必要的,一是考虑到学生听课有一个疲倦期,通过让学生自行探究思考克服疲倦期,二是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的急中生智,有利于考试的情景训练;至于究竟要留出多少时间给学生就要视情况而定了,若是新授课,可以先讲后练,若是知识应用课,可以先练后讲.总之要做到“以少胜多”,不片面追求教学容量,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注重思维过程的暴露,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探索过程中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易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通性通法与技巧孰轻孰重

笔者曾记得浙江省一位知名的数学特级教师曾讲过“程序化”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给学生讲授通性通法,让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程序.每次高考一结束,就有很多教师在研究高考试题,主要就是研究高考题的解法,包括对那些压轴题的研究,往往除了标准答案,还能给出很多的解法,有时标准答案的解法不是常规解法,教师们就会孜孜以求通性通法,或者寻求更优美的解法,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研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通性通法与技巧究竟孰轻孰重呢?通性通法属首选,技法巧法也要会,当然不必为技巧而技巧,用不着的技巧就当收起来,无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通法自然流畅,非常朴素,巧法往往犹如行云流水,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的美妙.

在高考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但只是改了一点点符号、数字,同学们就会觉得无所适从,归根结底就在于平时缺乏对题型结构的反思意识,因为很多所谓的难题都有它们的背景,绝不是空穴来风.所谓难题的解题方法,不是简单奉送,而是水到渠成,尤其要自然而然让学生产生思维共振,不知不觉地突发奇思妙想.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通性通法还是奇思妙想,笔者认为只要暴露学生的思维,学生能想到的思路、能找到的切入口,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若是“此路通”,则引领学生总结思路与思想方法;若是“此路不通”,则引领学生考虑如何调整方向,变“不通”为“通”;若还是“不通”,就要总结失败的原因,为今后的解题提供一种经验性的教训.总之,“通性通法”与“优解优法”是两个相对概念,在我们教师看来是“通性通法”的在学生看来可能未必是,在我们教师看来是“优解优法”的学生可能会首先想到.反映在课堂上就是预设与生成的相对关系,再好的预设都是要根据学生的生成来变化与调整的,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上,遇到问题讲解时,教师最好不要自己先讲预设好的方法,应该先让学生讲,学生讲得越多越好,暴露学生越多的思维越好,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思维来进行进一步讲解.学生自己能够想到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学生的印象应该是最深刻的,教师不必纠结于何为 “通性通法”、何为“优解优法”.其实数学学习的乐趣就在其间,因为在探究问题中伴随着一系列的思索、探究、改进、创新,直至成功,喜悦也便随之而来,那么谁还会说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呢?

2.4 复习方式如何改革

复习课该如何上?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尤其是高三阶段,更多的是复习课,所以复习课如何上才有效是值得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高三数学的复习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即“由厚到薄”的过程,是形成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全面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一般的复习程序是预先将复习卷下发让学生当作业完成,教师批阅过后下发,课堂上进行讲评.首先笔者要谈的是试卷如何讲评,笔者曾听一位有经验的特级教师这样叙述他是如何进行试卷分析的:提前几分钟让学生将几道中等难度易错题书写在黑板上,教师对错解与正解进行辨析;简单的易错题教师一笔带过;将重点放在较难易错题的分析与探讨上.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模式.另外还有一位资深教师提供了一种非常规的复习方案:不按照常规的按章节进行系统的复习,比如集合、算法等比较简单的知识点不采用系统复习的方式,按照高考解答题五道问题所可能涉及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比如解析几何内容是一定要进行大量的系统复习.据这位教师说他们所在学校采用这样非常规的复习方式效果是不错的.

笔者觉得不论采用怎样的复习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在复习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是教师不花费心思设计复习课,学生可能就会厌倦沉闷的复习课,有些学生可能会自己做自己的事而不愿听教师的讲解(这是复习课上经常出现的现象).在复习课上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使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机结合,亲身经历了出错、纠错、归纳、总结的过程,彻底改变“在听中学”一统天下的单一复习模式,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在研究中学”、“在学习中研究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机会,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从而使全体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

其实很多数学教师都在尝试不同的复习课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复习的近况而随时调整复习计划与模式.比如有些复习课上可以为学生创设题根,让学生围绕题根进行编题,自己编题自己解决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些复习课上可以让学生展开说题,通过说题加深对一类问题深入的理解.

2.5 作业的设置科学与否

针对现今学生负担过重,数学教师也应出谋划策,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有效数学思维为代价,数学作业的科学合理设置也尤为重要.做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精炼性,趣味性,自主性,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如何体现作业的“少而精”?首先从整体来考虑,可以以学校为单位编写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作业,市面上虽然参考书目数不胜数,但真正适合自己学生的却很难找到,所以根据自己学校生源实际情况编写合适的校本作业是可行的,当然针对每一届学生校本作业要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其次分层布置作业是解决班级学生分化的一剂良药,对于特长生要满足他们“吃不饱”的需求,对于学困生要满足他们“抓基础”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弹性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再次探究性作业、研究性作业或开放性作业是现行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为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借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避免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产生厌烦心理;最后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尝试轮换面批作业的方式,精选典型作业类型,每次作业可以选择几位学生进行面批,当面指出他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比较深刻,而且几次作业下来,面批波及的面也会比较广,每个学生都会得到教师面批的机会,自然而然学生对待数学作业的态度也会认真许多.

3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