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个人读书计划

时间:2022-01-31 12:13:04

导语:在初中个人读书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个人读书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名著阅读;盲目;浮浅;低效;沉浸

新修订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作出了规定,并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总量有了明确要求,还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篇目。但现在中学生普遍对文字量在二三十万字以上的文学作品感到吃力,那些经典文学作品很少有人去看,即使近年来,我们教育的有关部门对此也做了许多的努力,特别是利用中考这个指挥棒,不断强调名著阅读不能只流于形式,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然而初中生名著阅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

1.阅读态度的被动性,产生名著阅读的盲目性

初中生的阅读自觉性不够,特别是对一些篇幅较长,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严密的哲理的名名著感到乏味,阅读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他们需要依赖老师开出的书目,并定期进行阅读检查测试,才会强迫自己看书。笔者曾到图书馆、阅览室了解过,对于一些外国经典名著或者哲理类书籍,很少有学生看,倒是老师布置要求阅读时,图书馆就会“门庭若市”。而借了书之后,只有老师强调考试会考到,所占的分值是多少,学生才会有看的“兴趣”和热情。试想一下,如果教师不布置阅读任务,这种热情还会这么高涨吗?而且,这种功利性极强的阅读,又能真正地起到有实效吗?

2.阅读内容的通俗性,造成名著阅读的浮浅性

阅读内容的通俗性也使学生的名著阅读受到了挑战。青春小说,畅销书刊,漫画读本,成了学生的偏爱,流行读物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一定程度上使他们获得精神的慰藉。“视文化”时代,或者称为“读图时代”,使很多学生已不再在书香氛围中阅读名著,阅读呈现的是一种浮浅性。即使是阅读经典作品时,学生更多的也只是注意到故事情节,认为情节越曲折生动,就越感到有趣入迷。但是较少注意作品的修辞、文采、结构。此外网络文学不仅在内容上,更在语言上,对名著经典来了一个极大的冲击:网络时代的碎片阅读更以其方便快捷、自由开放的语言优势,夺走一批批的文本读者。我们学生阅读在所谓的时尚中表现出令人担忧的浮浅。

3.阅读目的不明确,产生名著阅读的低效性

初中生的阅读常缺乏明确的目的,他们对区别书的好坏优劣,缺乏鉴别能力,不善于根据个人文化程度选择深浅适宜的新闻记者材料。不少学生往往哪种书最流行就读哪种书,如前一阶段掀起一股“郭敬明”热,许多学生纷纷购买郭敬明的《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同时武侠小说、侦探故事、卡通漫画在学生阅读中占很大的比重,很多的学生也很快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而众多的国内外名著虽放在了学生的书桌上,学生却没有用心的去看一看!因为没有明确的指引,这样的课外阅读非但不会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说不定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缺乏长期阅读计划,是造成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盲目性的主要原因

笔者曾做过一个关于阅读计划的调查:

表1的资料显示,无论哪个年级都有近一半的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计划,而即便有长期阅读计划的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减少。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的这一要求在实际中并未完全贯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有短期计划,也很有可能与阶段性的月考、期中考试有关联,这也是与素质教育的目的相违背的。没有计划的阅读盲目的阅读,《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没有计划便没有阅读效率,所以学生在名著阅读上,没有自己的主动性,很多的时候都是靠教师的引导、指导。

2.阅读内容的通俗性和功利性,是影响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浮浅性的

主要原因学生的阅读内容上,功利性和通俗性的书籍占了大多数。据调查,目前中学生的阅读范围相对比较窄,各类实用书刊,如教学辅导、外语、应该作文以及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读书目,上了他们阅读的排行榜。其次阅读内容的通俗性也使学生的名著阅读受到了挑战。青春小说,畅销书刊,漫画读本,成了学生的偏爱。作品中的张扬的个性,不羁的行为,叛逆的思想甚至青苹果似的早恋,像一只温柔的大手,毫不费力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并使他们的理想主义和价值观向个人本位偏移。很多学生坦言:如果没有老师作为任务的强制要求,中外名著作品,是很少去主动阅读的。

3.流行阅读的大众趋向,是影响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低效的主要原因

(1)由于社会的大背景使然。现行的教育制度,使得现代中学生生活节奏紧张,竞争剧烈,学业压力大,流行读物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一定程度上使他们获得精神的慰藉。高雅严肃、思想性高的名著作品,其受众程度越来越低;反之那些时尚轻松、流行娱乐的读物却日益盛行。这时候的阅读,给予读者的不再是深邃的思考,更多的是一种流行文化的消费。他们凭兴趣而读,追时尚而读,这种趋势明显影响到了中学生的阅读倾向,形成了名著阅读的有力阻碍。

(2)电子传媒和读图时代的负面影响。现在的电子传媒大不同于以往的印刷品时代,今天的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视文化”时代,或者称为“读图时代”。很多学生已不再在书香氛围中阅读名著,许多名著性的文学作品,诸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都是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来接触和了解的。这种缩短了时空距离的电子传媒,使得学生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作品本身,它破坏了人们超现实的想象力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情境,学生再也领会不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享受。

三、对策——初中生名著阅读呼沉浸式阅读

1975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了沉浸理论:“说明的是这样一种状态,人们到一种活动中去而完全不受其他干扰的影响,这种体验是如此地让人高兴,使用权人可以不计较任何代价与付出。人们完全出于对事情本身的兴趣而做它。”

“沉浸式”名著阅读,指的是阅读者沉浸在纯粹、经典的语文环境中,完全投入在语文殿堂中汲取营养,从而让身心得到洗礼,让品位得到提升,让素养得到优化。因为这种“沉浸”可以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产生自我的和谐,享受着意识与活动合一,因此有可能促成学生完成平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通过学生不断获得的自我肯定,促使个人更加努力于学习新的技能,从而最终更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沉浸式”名著阅读笔者认为是主张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浸润到阅读的文本中去,获得阅读的最佳体验和最大感悟,达到沉浸阅读的最佳境界,凸现阅读的“高峰体验”。

沉浸式名著阅读其具体的策略有以下以三个方面:

1.初试“沉浸”——以考试考查内容为诱点,制订循序渐进的名著阅读计划

要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因为没有计划的阅读就相当于在在轨道上运行的火车,对学生阅读的提高没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帮助.计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名著阅读的成败,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等。在学习上,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近期安排。在阅读初期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针对这种情况,可先让学生阅读一、二百页的短篇,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名著阅读与学生的隔膜自然就会消失。学生尝到了读名著作品的甜头,就会产生阅读的亲切感。其次,名著的东西往往不能短时间完成,有些学生无法从容应对这一漫长过程。针对这种情况,可制定简单易行的读书计划。如利用课间、午间、自修课的时间,根据能力的大小,每天读10页至20页的数量,一月下来,四百至六百的作品,就不知不觉读完了。这种降低心理压力、循序渐进的策略有利于学生对名著作品的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浅层“沉浸”——兴趣指引,方法护航,体验前所未有的名著阅读快乐

(1)兴趣指引——以影视引导进入浅层名著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利用电视等媒体观看影视作品是激发学生品赏名著的情趣,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当电视台播放某部电视剧时,与之相关的东西便成为初中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与它们有关的书也就成了初中生互相传阅的热门书。连续剧《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播出之后,文学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同程度地带动了相应书籍的流行。笔者的学生中,有因为看了百家讲坛节目,而成了《论语》的忠实读者,通过影视作品中的名著内容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名著。

(2)方法护航——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含英咀华”。韩愈在著名的《进学解》中强调读书要“ 沈浸醲郁,含英咀华”和“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就是说读书要深入,要反复咀嚼,要读出文章最深处的“义”来。由“沉浸”而实现全方位触摸语义,正是沉浸式语文教学的第二重境界。③在名著阅读教学中,也要指导学生善于把阅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名著阅读中去,让学生自己动眼、动手和动脑,独立活动, 读书要深入,要反复咀嚼,要读出名著最深处的“义”来,全方位触摸名著语义、语境,用不同的读书方法让初中学生沉浸在名著的世界里,让他们“含英咀华”,汲取书中的营养,体验前所未有的阅读快乐!

①对比阅读法。把两个读物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

②浏览式阅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只注重精读,而忽略略读,功夫只作了一半。”对于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随意获取一定的信息。

③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

④创造性阅读法。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从而有所创新为目的的阅读,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⑤圈点勾画阅读法。可边读边做摘记,或作圈点、旁批,作卡片,写心得,改写等,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3.深层“沉浸”——书人灵犀相通,凸现名著阅读的“高峰体验”

初中生的思维往往表面化,缺乏应有的深度,阅读如果只流于表象的理解,思维达到语言层就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到意蕴层,领会文章的重点。通过沉浸式的名著阅读,能让初中生的思考变得有温度,思想变得有深度,它引导学生用心灵去阅读,用心灵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沉浸在语言的世界里,循文明象,循文悟道,凸现名著阅读的“高峰体验”,如:

(1)开展多种读书活动促进沉浸式阅读。沉浸是指一种当个人完全进入一项活动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个人因为自身的兴趣完全融入其中,专注在自身注意的事情上,并且丧失其它不相关的知觉……这就是“沉浸”状态,也有人把它称之为“高峰体验”。 ④而这样的体验,正是沉浸式名著阅读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通过沉浸式名著阅读,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组织“取经故事”(故事会)、“话说 (西游人物)”(演讲赛)、 “读《西游记》有感”(作文赛)、 “影视周”(影评)等活动。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有目的的读完《西游记》,更能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作品,理解作品,领会作品的意蕴,凸现名著阅读的“高峰体验”。

(2)提供各式交流平台推进沉浸式阅读。开展欣赏交流课,搭建多种交流平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名著的世界里,体验阅读的快乐,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更多条件,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采取不同的形式欣赏交流课。初一时采取“我所喜欢的名著故事”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感兴趣的名著故事。从初二起逐步过渡到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评价、作品主题的探讨上,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各抒己见,交流独到感受。在思想的碰撞中,完美和发展自己。

除了交流课,还可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如撰写读书报告、摘抄本的展台式展览、心得的墙报式展览、阅读名著优秀作文展览……在这种交流中,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享受名著沉浸阅读的“高峰体验”,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

总之,名著阅读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他们受用终身的精神底子。在我们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希望我们的初中生通过 “沉浸”式的阅读,使名著阅读不再盲目、浮浅、低效!

参考文献:

[1]王仙娇.《流行阅读背景下初中生名著阅读的障碍、成因及对策》2008年3月

[2]王晨主编.《语文世界》.2011年第七期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书籍;阅读能力

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部门积极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方式与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意义非凡,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积累语文常识、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了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不低于260万字,因此学生要进行广泛的课外书籍的阅读,合理的制定阅读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那么怎样利用课外书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正确推荐书籍,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学生的阅读效率就会提高,阅读能力就会提升。所以在初中语文的阅读学习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乐于阅读,爱上阅读。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向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籍。例如《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符合中学生大胆冒险的性格特点,学生会对书中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因此会主动阅读学习,另外通过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英勇顽强的品质。又如高尔基的《童年》,书中作者对自己童年的生活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学生们会被他那悲惨而又充满奋斗激情的生活经历所感染,学生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梦想的青少年形象,使自己深受启发,也要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类似于这样内涵丰富同时又深受学生喜爱的书籍,如《繁星・春水》《简・爱》《一千零一夜》等书籍,教师在教学中要大力的推荐,因为学生非常喜欢,所以就会积极主动去阅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从点滴做起,并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阅读形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心得评比等活动,学生为了在比赛中有良好的表现,就会主动去阅读学习,时间长了,就会慢慢的养成了一种阅读习惯。因为平时的课程学习比较紧张,所以教师又可以利用好假期的时间来督促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比如在暑假前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假期中进行《西游记》的阅读,假期结束后,可以在班级范围内举办课外阅读的竞赛活动。这种活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在假期中,学生进行阅读时没有教师的指导,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在比赛中呈现的是学生最真实的阅读水平,这样的阅读竞赛很有意义,不仅考核了是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对学生的临场发挥和语言运用的能力以及表达技巧等都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三.制定课外书籍阅读计划,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计划,对学生阅读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合理的阅读计划可以保证课外阅读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进行阅读。这种计划要包括阅读书籍的名称、方法、时间、数量和心得体会等。制定的时候要切合实际,利于实施。在每学期的开学伊始,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书籍的计划,根据课程的要求和教师的推荐,制定符合自己的阅读计划。阅读数量的制定可以因人而异,一般每月要安排2-3本课外读物。因为每个学生的阅读环境和情况不同,所以对阅读方法没有固定的要求,这样利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读书空间,但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不用笔墨不读书,对于书中比较有价值的语句段落要学会摘抄,同时要对自己的读书心得有所记录。在阅读时间的安排上,教师一定要正确指导,因为阅读的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而时间过短,又不会起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所以阅读的时间安排要科学合理。经研究总结,一般情况下,中学生每天要阅读5000字,阅读时间在30分钟左右。而心得体会可以依据个人习惯来书写,字数一般为500字。读书计划要根据学习课程内容与学习紧张程度合理调整,一份好的阅读计划,具有正确引导、有效监督、及时促进的三重功效,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在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教师教学方式僵化陈旧的现象,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大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利用好课外书籍这个媒介,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与方式,通过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合理规划,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岳二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

第3篇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困境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三维互动的过程。在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阅读,还是阅读文本的缺失三方面都存在着困境

困境一:教师阅读教学思想、观念滞后,学生主体意识严重失落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采取的教学方式就是:从文章结构人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人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这种用“生理解剖学”的方法和以获得“生理解剖”结果为认知目的的教学,从根本上背离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

以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就不仅不能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而且还导致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的伤害。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初中学生中“有人督促才去阅读”的学生占50%,“偶尔翻一翻课外书”的学生占50%,而“经常主动阅读”,“有计划阅读”的学生只占20%、10%而已;阅读时“浮光掠影”,“硬着头皮阅读”的学生高达48%,50%。可以说,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缺失与教师阅读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落后不无关系。

困境二:学生阅读实践量严重不足、阅读面狭窄、阅读方法单调

阅读实践量严重不足是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初一的学生至少要有150万字的阅读总量才能达标。而从实际的统计来看:课外阅读量在10万字以上的仅有8%。Ⅲ这从客观上来讲,固然有农村中学大多没有建立图书馆,或者即使建立了也藏书很少有关;但同时也跟学生、家长甚至包括教师的主观偏见有关。他们中有些人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学生在课堂上要以课本知识为主,课后应认真完成各科作业。故有些学生虽然非常喜欢看有价值的课外书,但权衡利弊,还是忍痛割爱。坚决不看。

阅读实践量严重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阅读面狭窄、阅读方法单调。农村初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无视课外阅读的存在,每天早自读只搂着课本翻来覆去地读。很难想象,仅凭几册《语文》教材,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有多强,有多好。有些学生则特别钟情于武侠言情刺激性极强的“地摊书籍”。大多数同学看书无计划、无目的、无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看书时浮光掠影,囫囵吞枣,意在追寻故事情节,对书中的一些好词好句不作摘记,对其精华不咀嚼,阅读方法单调,效果低下。

困境三:阅读文本缺失。阅读环境令人堪忧

首先是无书可读。很多农村初中学校图书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图书陈旧。有的学校图书馆根本就不向学生开放。农村家庭的藏书也非常有限,一些学生仅有字典而已。拥有四大名著的是少之又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图书,纵然学生有阅读的愿望,却无阅读的对象。

其次是无好书可读。一方面,由于市场功利观念的冲击,一些作者和书商粗制滥造,致使书的质量低劣,充满暴力、格斗、凶杀、恋情的书比比皆是。另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各种训练题集锦充斥书市:《中考必读》、《中考捷径》、《中考冲刺》等随处可见。加之初中学生的辨别能力较弱,缺乏选择良莠的眼光,往往找不到适合阅读的书籍。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的对策

对策一:确立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要实现阅读教学理念由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转变。认为:“学习是主体参与性的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主体参与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本质上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一个过程。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仍过份强调教师的讲授,习惯于津津乐道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或按“考点”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模拟训练。

其次,要实现阅读教学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情感体验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观。培养学生皂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选择贴近学生实际且让学生感兴趣的文本。通过“诵读”、“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促使学生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性和浓厚的感彩。

再次,要实现阅读课程评价由标准化向个性化的转变。阅读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去掌握标准答案,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在阅读教学巾要特别注重几点:第一,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教师不应以标准化解读规范学生的理解,反对重讲轻读,重视自读自悟。第二,将思维活动贯穿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读书贵思。阅读有着复杂的心智背景,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碰上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灵活处理,或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或帮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

对策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和兴趣的保证,也是使学生能真正成为阅读主体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给学生予以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第一步,介绍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速读等方式,应据材料的不同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选择运用。

第二步,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物,确定阅读目标,培养阅读能力。

第三步,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目的、水平,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如根据自主阅读渐进性特点,可将课堂模式定为“三个梯度”,即“浅程”自主阅读;“巾程”自主阅读;“高程”自主刨读三个梯度。不同的梯度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第4篇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交流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可是,怎样才能让名著在学生的心中占“一席之地”呢?鉴于此,我做了一些探索、实践,力图让名著真正成为学生的名师。

一、开启阅读之窗

我校是一所乡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认为名著就是小时候看的卡通画册和几本作文选之类的书籍。面对《名人传》《童年》《繁星・春水》……各个瞠目结舌。我认为要做的第一步――打开学生的阅读之窗,让学生对名著有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名著的重要性。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启迪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提高阅读层次。其次,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与主人公情感的交流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学生之所以不能够理解作品内涵,主要原因是不能进入主人公的感情世界。所以,阅读之前,让学生与主人公在情感上达成共识。

(二)与名人经历的对话

名人作家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们之所以能够创作出经久不衰的作品,与他们青少年时期爱读名著有密切的关系。

(三)与作品内容的接触

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生性活跃。所以,要开启阅读名著之窗,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趣的活动,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要让学生从阅读名著的死胡同中走出来,为他们打开阅读之窗,呈现一片艳阳天。

二、溶入阅读之海

学生有了阅读名著的兴趣,他们在阅读中就会显得积极、主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是为了不教”,与其唾沫横飞地讲解、分析,不如传授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我采用以下方法:

(一)制订阅读的计划

开学之初,我在教育部规定的必读课外名著之外,再次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以供参考。所推荐的书往往根据其内容、主题或作者与本学期必读书有紧密联系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阅读任务,给自己制订阅读计划,在四周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

(二)学会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中,要学会细细咀嚼、品味。正确掌握阅读方法是学生能够有效阅读的关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我遵循泛览、略读、精读、品析的原则,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

第一步,泛览,即初步感知作品。在前言部分,编者提供了关于作品的一些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中人物及性格、思想内容简析、艺术特点简析等等。

第二步,略读,即整体阅读作品。略读,一种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方面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式能够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课标中指出:初中学生阅读速度,每分钟500字。学会略读,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梗概。通过略读,在脑海中形成框架。

第三步,精读,即局部品味作品。精读,一种与略读迥然不同的阅读方法。它是一种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和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学生略读作品后,对作品有了整体感知。

第四步,品析,即评价分析作品。在前三步完成的基础上,试着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或选材角度,或写作手法,或语言特色。其实,品析作品就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三、交流阅读之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有着不同的感悟。通过探讨、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思想与思想的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现资源共享,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呢?我采用以下措施:

(一)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

以四、五名同学为单位将班级分成若干互助合作小组。每四周后,提供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阅读所得。交流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优美句子、故事梗概、人物形象。

(二)个人成果的展示

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展示阅读名著的成果。例如学生在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后,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读书笔记》作品展,共同交流阅读后的收获;让学生朗诵在积累的优美语段、名言警句、好词佳句。

(三)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学生的交流中,我适时地收集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然后,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除了在必要的时候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外,还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点评。阅读中的合作与交流,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传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探究合作”,采用恰当、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我们的学生将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 要:语文一般包括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读”基本指的是阅读能力,而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乎他们的语文水平。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关乎着他们了解社会,甚至探索世界的能力。我们常说,一个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发展,取决于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问题;办法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讲成效的活动,如何有效、真实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根本要求.教师只有正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文本的把握,让语文阅读切实走进学生的心中,通过量的积累,最终达到质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落后的观念。在初中教学中,讲课文或者是考试,都是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细心揣摩主旨或它的中心思想。而阅读往往是读者与作者内心交流的一个过程,读者将自身融入到这个环境中去,带着情去思考,聆听作者的心声,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但是,教师往往掌握着语文教学的方法以及进度,而学生经常都只是被动接受,这明显与新课改不符。学生如果没能主动独立去思考,而是以旁观者身份被动接受,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无法培养自主性、创造性、有思维的优秀学生。

2.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意义,还是以手上的参考书和教材橹鞯迹进行流水式的讲解,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没有任何效果。只会导致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被教师牵着走,不能从根本上掌握方法和技巧。教师没教学生用心去领悟,了解课文的初衷,不仅不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学生只能学到极其有限的课本知识。

3.初中的阅读教学没有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由于语文教学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与生活脱节。而生活中的不管什么作品都不可能是凭空想象的,都来源于生活,只有饱含真情实感,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中,都是在一个固定的的教室听课讲课,就如所谓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学生就远离了实际,对生活的理解、感悟、积累极其匮乏。

4.初中学生普遍文学素养低。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很少去阅读课外读物,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也是屈指可数。学生文化素养低下,在阅读时摸不着头脑,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第一,学生一方面要应对繁重的作业,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压力大的升学考试。不少学生出来要在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课下还要去参加家长帮他们报的各种补习班和冲刺班,压根就没有时间去认真阅读并深入思考。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吸引力,总是一堂课下来,都是自己一个人在长篇大论地讲,而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却很少。第三,教师一直认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有了一些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很多教师都不注重语文的教学,都把重点放在数理化和英语的学习上面。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离不开学生平日里的情感投入以及一些练习,教师在平常生活中安排必要的阅读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对于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一是适当使用表演的教学模式。语文阅读材料的题材往往都是丰富多样的,有的还含有情感丰富的故事情节,这就可以采用表演的模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材料,然后自己安排角色去编排表演。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表演来认真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的感情波动。二是适当创设情境。有的课文比较复杂,加之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教的时候又很抽象,使得学生难以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课文。

2.教师应加深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阅读教学进行扩充。可以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阅历加深对阅读的理解,达到强化内引,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感悟人生的真理、真谛,延伸自身所学的知识。

3.明确阅读计划,增强阅读的目标性。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不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阅读教学就不会有效果。很多教师都是在给学生讲解课文或练习中,临时给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方面的知识,而没有设立专门的阅读训练课。其实,这些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病所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制定系统化的阅读教学计划。在接手新的班级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拟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应该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一年级,不同阶段也要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个阶段都要拟定具体的阅读教学计划,使阅读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4.教师作出表率,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即阅读经验的内化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野;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样的思维常常只是混合、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所以,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这方面作出表率,自己要多读书,多动笔,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交流活动等。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到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第6篇

喜欢看下雨时那水珠蹦跳的情景,习惯了那白天伴黑夜的乌云密布.让我再次回忆起那快乐无比的小学生涯.

在下午的雨天里,我盘点着过去的那整整六年来小学生涯中的风风雨雨,同时又在计划着初中的到来.

望初中我这样过:总是微笑地对待每一个人;尊师敬长;尊老爱幼;文明有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事认认真真,不马虎;诚实守信;有空尽量给姑妈姑姐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有空帮家里做做家务;好好煮一顿饭;尽量每天读十页课外书;十一点前上床睡觉;多跟爸爸,妈妈谈谈心;多给在外国读书的哥哥写写信.

当然,在初中开学的前一天,我会好好睡一觉,迎接明日重新在白纸上再绘一次生涯的经历.

再见了!我那难以忘怀的小学生涯.

第7篇

关键词 名著存在的问题 周末 假期 指导 阅读兴趣 QQ

名著之所以称之经典名著,是因为它除了可以给予学生语言文字修养的指导与借鉴外,更可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改造人的思想。前人的无数例子告诉我们,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是由于在青少年时期阅读了一本好书,从而树立起远大崇高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终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根本,也是人发展的需要。

一、名著阅读指导存在的问题

我们曾对七年级新生课外阅读情况,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却发现:从阅读的内容来看,只有极少数学生阅读完四大名著,也不乏个别学生至今对四大名著从来就没去接触过;大部分学生阅读的作品是漫画、武打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从阅读的时间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被网络游戏、流行音乐、娱乐电视占据;只有很少部分学生能静下心来看名著。对此,我们感到初中生阅读名著存在下列问题:一无时间读书,二无心读书,三不会读书。

(一)学生的阅读时间没有得到保证。

初中学生课程多,要面对语、数、外、政史、地生、物、化等课程,学业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学生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很难保证充分阅读时间。在此前提下,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以及潜质的无穷性也是有限的。

(二)以讲代导,越俎代庖。

由于时间紧,不少老师想尽多种办法如印名著资料、背资料来应对考试,恨不得把资料一股脑全“灌输给学生”。于是,名著阅读课变成了名著资料的讲坛,这样的阅读课,势必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这就激起了我对学生名著阅读问题的思索。

二、QQ为代表网络教学的优势

著名学者认为,人的成才就在于善于利用业余时间,如果我们不浪费时间,又会利用零碎时间,就能给时间增值,就会赢得阅读时间。针对学生无时间阅读这一情况,我就建议学生的阅读最好放在在周末和假期。但如何与学生交流,督促、指导阅读名著呢?

如今,几乎每一台电脑的桌面上,右下角都藏着一只小企鹅,接触电脑的人上网后一般习惯性地先登录QQ,不管有没有空跟人聊Q,挂Q已经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的初中生也加入到QQ大军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拥有个人QQ号,学生之间组建了QQ群,这为假期与学生交流,督促、指导阅读名著提供了可能。QQ有哪些优势呢?

(一)师生能在课余时间利用QQ流。

QQ群有群讨论区,类似BBS讨论区,学生可以帖子、并设置精华帖、置顶等。QQ群对话框上提供群公告,可以将最新的通知、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辅导资料及时告知群用户。可见,QQ群不仅是聊天的工具,还是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QQ群借用网络优势,更快捷地传播教学信息,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二)QQ群所建立的开放课堂给学习者创造了很多主动参与机会,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在心理压力大为减轻的情况下,自由地各抒己见,营造出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及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胆子小,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这会可以放松自如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了。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学生,不论是好生、差生一视同仁,学生可以轻松的,没有担忧、没有顾忌地在QQ里谈自己的看法。

三、QQ拓展学生阅读名著的空间

我利用QQ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做了如下尝试:

(一)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

为了使学生在课外真正阅读起来,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必不可少。指导学生按其阅读内容进行课外阅读周计划安排,以每周为一个阅读单元,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各安排了阅读内容,而周末则是对前五天阅读内容复习研讨和阅读训练并进行长篇论著的阅读。

(二)指导学生会提问题。

无论阅读何种书籍,要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总得认清几个问题——也可以叫做题目。又如阅读《爱的教育》,我通过QQ提出许多问题或题目:作为书中主人翁的那个学生安利柯,他的父亲常常勉励他,教训他,父亲希望他成个怎样的人呢?书中写若干小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品性习惯各异,品性习惯受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呢?书中很有使人感动的地方,为什么能使人感动呢?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会提出一些问题或题目来。

(三)解决阅读方法的问题。

第8篇

主人翁在暑假时手收到一位神秘人的来信,激活起了他对初中升高中的觉悟,主人翁的父亲是一位大型企业的老板,从小外婆就告诉他“你只用读书,不管好坏都不要紧,往后的路你的父母亲都为你安排好了。”更是这一位神秘人该变了他的这个观念使他在一年里焕然一新。变了一个人。

我们生活中也许没有一位神秘的人三天两头的去给我们写信,这也不代表没人不希望我们小学升初中使开始觉悟,主人翁是有人经常使用跟踪等方法来了解他的日常生活从而对症下药,坚持每天给他写信,也使他开始关心生活的周围的人使他更有爱心。虽然不会有人这样对我们,但我们有三种方法可以实行,也会有微弱的收获。

一:可以在放假之前跟一个和你住在一起的伙伴天天观察你,帮你改掉你的坏毛病和不良的习惯;二:你可以过一天就看一下书上的来信,一天看一点,做一点书上的练习,因为主人翁有很多和我们相似的错,这样也可以帮你改掉错误;三:自写自阅如果以上两种方案都不适合你们的话,那么这个方法一定非常合适你,你每天观察自己找出自己当天的不良的毛病或者是习惯加以改正。而且你是每天最接近你的人因此这个方法最合适你了。

从这个假期就开始进行这种方法吧!真正让你知道“你在为谁读书”的计划吧!

第9篇

【关键词】语文素质;“四读”教学;默读;散读;赏读;研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界,逐渐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实施方法研究,但都只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的,系统的、实质性的研究还不多,尤其是对薄弱初中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研究更为罕见。针对这种状况,2009年春,我校成立了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实验小组。制定了《实验方案》《分步实施要点》《活动安排》等三个附件,于秋季开始了实验与研究。

我们认为:语文素质包括阅读素质、听话素质和说话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辅之以一系列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东西得到历练,感受语文生活的意义。在历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形成技能技巧,从而使语文素质大大提高。

二、研究对象

我校成立于1980年,地处市区和效区交界,生源一直较差。2009年入校新生成绩在市属16所中学中排第13名,我担任该届六个班中一班、二班的语文课,我们称之为实验班,其他四个班为对比班。

三、研究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始终严格按照本课题的实验方案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带动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一)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我主要在“读”字上作文章。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引导学生四读课文,即默读、散读、赏读、研读。每一层次的阅读,都设计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和阅读要求,目标和要求随阅读的层层深入而逐步加难,且紧紧围绕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彼此相连,环环相扣。力求达到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统一。在阅读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全部消化在课堂上,不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我们的作业就是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

(二)写作训练

1、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坚持每天写半个小时的钢笔字。还多次邀请我市颇有成就的书法爱好者到班里上书法知识讲座,并让学生欣赏他们的优秀作品。每月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一次钢笔字比赛,每逢重大节日,则出版面向全校师生展示我实验班学生的优秀作品。

2、积累语言材料:由于基础差,实验班的学生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为此,我特设了阅读课,每周一节,并成立班级图书馆。在阅读课上,教师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中外优秀作品,并巡回指导学生阅读,使之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为了及时掌握学生阅读情况我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并举办读书笔记展、美文欣赏课、读书讨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3、写作训练的有效途径:坚持记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两个日记本,一本公开,要定期检查,互相指导,必要时还可以互相批改,另一本让学生自己保存, 把不愿公开的事情写在上面。除了每天记日记,每周写一次大作文外,我们还创办了班级《作文通讯》,排版、定稿、封面设计均由学生定酌。每年寒暑假,要求学生整理本学期自己满意的作品,汇编成册,出个人专辑,开学第一周进行展览、交流、评比。

(三)听说训练:

听说训练除了结合教材开设专门的听说训练课以外,要求学生坚持听新闻广播,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和要求均有明确规定,逐步升级。

演讲的内容依次是:新闻报道、成语故事、诗歌朗诵、唐宋词赏析、美文欣赏、即兴演讲。演讲的要求是:说普通话,声音洪亮;语言清晰、态度自然;内容具体、有条理,用比较恰当的语调表达感情;用身体语言辅助感情的表达等。

四、实验步骤与安排

(一)准备阶段:

1、用试卷测试法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模底测试,内容包括钢笔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用问答法、谈话法了解学生听说能力。测试结果作为原始资料妥善保存,以备今后对比。

2、对实验班做“素质教育”教改实验动员,讲清意义、鼓舞信心,提出要求,最大限度地取得家长的支持。

3、拟定实验计划,写出实验教案。

(二)实验安排:

我每学期都按时参加实验小组召开的工作会议,并遵照课题组的安排讲一节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公开课,展示、汇报自己实验工作的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小组举办的钢笔字竞赛、快速阅读比赛等活动。期末,写出实验小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