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

时间:2022-09-25 13:40:53

导语:在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

第1篇

2012年4月11日上午,南门街道人大工委组织4名新一届人大代表在这里接待选民。不大的联络站挤进了10多名附近居民,平时幽静的巷子一下子喧闹起来。

这次接待的主题是有关横穿小区的澄浪堰路开通后所造成的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问题。街道人大工委特地邀请了交警部门和附近学校一起协商,试图在保证道路畅通和改善居住环境之间找到平衡。

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在联络站接待选民活动,在海曙区已开展了近7年。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2005年8月,海曙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设立街道工作委员会的决议。同年,白云街道人大工委在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在全区首设联丰路和白云庄2个联络站。此后,人大代表联络站逐渐成为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重要平台,海曙区的联络站也由最初的2个增至28个。近5年来,代表联络站共接待群众4225人次,办结各种意见和建议2620余件。

2012年3月15日,一场旨在提高代表接待活动质量与实效的“人大代表接待站工作培训会”在杭州市上城区举行。各接待站站长、副站长和人大街道工委的同志共80余人参加了培训。

作为“代表进社区”活动的有机组成,早在2003年8月,上城区人大常委会就在小营街道开展“人大代表接待点”试点工作,并于同年在全区设立了27个人大代表接待点,每逢单月20日,由代表小组集体接待选民。

尽管名称有异,但类似探索,在我省各地不断涌现。桐乡市梧桐街道于2001年成立“代表之家”,为人大代表提供了一个履职交流、联系群众、执行职务的平台;绍兴越城区各街道设立了“人大代表接待工作室”,使代表真正走进了社区……

“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日常摩擦时有发生,‘有问题,去上访’已经成为部分居民解决问题的习惯做法。代表联络站建立后,通过代表的解疑释惑,能够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协助党委政府部门接待或解决大量的初期案件。”直接推动海曙区代表联络站建立的相关街道负责人如此阐述自己的初衷。

正是出于这种维稳的考量,在人大常委会推广联络站模式时,街道才会由衷地给予配合,代表联络站也得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扩展。

不过,从人大角度出发,推广类似代表联络站这种代表选民沟通机制的目的更加清晰: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开辟渠道,为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搭建平台,为新成立的街道人大工委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联络站设立后,不仅使代表有了专门履职和活动场所,而且对街道人大工作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明显。”宁波市海曙区的人大工作人员坦言,各街道人大工委排定代表接待日程后,不但方便选民反映问题并进行监督,也有利于代表及早安排、调剂好本职工作,避免与履行代表职责相冲突。同时,由于接待工作是固定、经常性的,也有利于积累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提炼,形成惯例和制度。

“此外,代表履职也相对均衡了。接待工作采用轮流制,每位代表都被安排了接待任务,至少在接待方面,代表履职的表现实现了相对均衡。”上述工作人员说。

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接待点等得以铺开的另一个不可忽视背景是,中央2005年9号文件下发,就代表工作和制度建设提出新要求。

代表联络站的实践,可以当作贯彻实施9号文件的典范。一位人大制度研究专家曾如此充满激情地评论道:“最基层的朴素实践和最高层的宏观指导在这个时候不期而遇,两者之间如此之合拍,相互印证、相得益彰,这是一种发展的必然。”

“综观代表联络站的设立和发展,在总体上呈现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历程。先由白云街道创设,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取得初步经验,再由常委会深入发掘和自上而下地推广。”海曙区人大常委会的一份调研报告这样总结代表联络站的发展路径,认为,“这一进程一改以往单纯由常委会设计创新路径、再自上而下推开的固定模式,为人大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绕不开的三个难题

我省各地人大代表联络站之类的实验,似乎已探索出了一条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可行之道。不过,在各地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共性问题随之出现。

第一个是判断题,就是判定群众所提出的事项是否应该受理。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人大监督的对象是“一府两院”,应当受理群众对本级“一府两院”工作的反映,但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却往往模糊。

海曙区月湖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曾经接待过一个民事纠纷当事人,其对经过两审、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仍感到不公,希望代表介入。这让负责接待的人大代表极其为难,因为即使判决存在问题,监督法出台后,人大的个案监督也已被“叫停”。此外,在平常还有大量的因为政策和历史原因造成的老事件,即便受理了也难以解决。

对此,海曙区人大常委会认为,联络站诞生时间不长,亟须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因而对接待范围的框定可以先原则、模糊一些,留一些可供灵活操控的空间。

为此形成的一般做法是,联络站应当受理群众反映的属于区人大常委会和区“一府两院”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如果反映的事项超出上述范围,通过代表及各方努力也能够求得解决的事项,区人大代表可以与街道人大工委协商决定是否受理。同时,对于已经或者应当通过诉讼、行政复议、仲裁解决的事项,以及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申诉、检举和控告,联络站则断然将之排除在外,不予受理。

第二个是问答题,即如何让代表回答好群众提问。

第2篇

XX年,京口区检察院以效能建设为抓手,推进检察工作创新创优、科学发展。

一是深化检务公开,以公开促效能。成立了院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检察院工作职能上墙,在院门口设立触摸屏,便于来访人员了解。每个干警座位摆放桌牌,写明姓名、职务,实行持证办案,便于人民群众监督,与此同时,对干警出庭公诉、提审讯问着装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执法办案的严肃性。聘请了本院9名人民监督员担任检风检纪监督员,完善了内外监督体系。在全市基层院首次邀请人大代表开展了“检察工作开放日”活动,得到了人大代表的一致好评。此外,我院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联系,邀请参加举报宣传、定期寄送《检察工作通报》等方式,多渠道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风检纪监督员反映检察工作,收集意见和要求,以此改进作风,提高效能。

二是强化流程管理,以程序促效能。XX年,我们专门向区编办申请成立了案件管理科,加强对各部门执行办案流程和工作流程的的监督检查。每月对所有案件进行检查、考核、讲评,还召开了案件质量分析会,从实体与程序两个方面重点查找了近年来办案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总结了在办案中提高案件质量的具体做法,提出了改进措施。在控告申诉科、办公室等“窗口”部门实行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期答复制,有效杜绝了违法办案、超期办案、不规范不文明办案情况的发生。在市检院对XX年至XX年3月不起诉案件的考评中,我院考绩位居第一。

三是细化监督考核,以绩效促效能。全面推行“双基双百考核”,完善科学高效的考核奖惩体系。对部门和个人分别从十个方面量化考核指标,细化考核内容,每周一日志,每月一检查,每季一汇总,突出加强对重点工作、重要岗位的效能监察,对执行命令、遵守制度的检务督察,对执法办案、遵守办案纪律的执法检查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工作,制订了京口区检察院关于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的暂行规定、提醒制度、谈心制度、警诫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相关制度,增强责任心,用好的机制激励干警争先创优,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全市检察机关绩效考核中,18项业务工作有10项位列前3名。

四是优化法治环境,以服务促效能。先后制定了《京口区人民检察院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若干意见》、《关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加强和拓展民事行政检察调解息诉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在辖区乡镇、社区建立了4个以保障民生为宗旨的检察工作站;开展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法律服务活动;与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等辖区内6所高校共商成立了旨在维护青少年权利的“京口区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研究中心”;积极推行以宽严相济、刑事和解为为目的的恢复性司法试点;在全市基层检察院首次召开“规范行政执法与预防职务犯罪”成果推广转化研讨会,为和谐京口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市级先进检察院、“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先进集体、“法治京口” 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人民满意政法单位。

第3篇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平安建设为主线,以“法律服务进村居”为载体,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为重点,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依法稳妥地推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力争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达到“小纠纷不出社区(村)、一般纠纷不出街道、大纠纷不出区”的目标,筑牢和谐稳定社会的“第一道防线”。

二、工作重点

各基层司法所要紧密围绕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按照区综治委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加强八处试点街道和社区的人民调解工作,实现多样化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多渠道矛盾纠纷受理业务,多元化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促使人民调解工作得到根本强化和提高。

(一)要与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相结合,健全工作网络机构。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我区新的基层管理模式,是基层党委政府全面迅速了解民情、把握社会舆论、准确研判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政府服务基层、服务民众、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的有效手段。各基层司法所要立足自身职能,充分发挥优势,主动使各项职责与社区网格化建设相配套,真正把司法行政工作的最末端延伸到网格中,把基层司法行政的资源力量凝聚到网格内,并逐步把司法行政的业务数据载入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满足网格内居(村)民的司法行政管理服务需求。要进一步加强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完善以街道调委会为重点,以社区(村)调委会为主体,以单元网格调解小组(信息员)为延伸的三级组织网络体系,并将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员)融入到各级“网格”中。要从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人民调解工作,将调解组织延伸到社区所有的社会团体、事业机构、商业网点、建筑工地等,进一步调整完善调解网络化建设布局。各街道和社区(村)要根据人员、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充实各级人民调解组织,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吸收热爱调解事业、有文化、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进入人民调解委员会,特别要吸收一些德高望重、有群众威信的人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尤其要注重发挥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和辖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

(二)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衔接和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核心就是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者紧密结合起来,集结社会各部门的力量,共同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和沟通,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对接,形成解决矛盾纠纷的合力。重点要搞好与司法调解的衔接。区法院在全区开展了“法官进社区”活动,选定了21个法官联系点,选派骨干法官担任联系法官,随时为联系点居(村)民提供法律服务,解决矛盾纠纷,同时选择典型民事案件深入社区开庭,以案释法。区司法局也开展了“法律服务进村居”活动,该项工作要积极与“法官进社区”活动相结合,各基层司法所要主动组织深入村居的法律工作者与联系点的法官加强对接和沟通,共同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法院深入社区审理典型民事案件时,相关街道的司法所要注意搞好配合,组织辖区的人民调解员旁听观摩庭审,利用真实案例对其进行法律培训;必要时人民调解员可在法官的指导下参与案件调解,得到锻炼。同时,基层司法所要积极聘请联系点法官担任调解指导员,组织其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对于调解组织通过调解结案的民事纠纷,邀请法官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核,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另外,要搞好与行政调解的衔接。司法所要指导人民调解组织加强与公安、、民政、劳动、卫生、工青妇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充分利用有关部门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优势,依法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如与驻社区(村)民警对接,搞好治安案件的调解;与部门对接,搞好案件的调解;与劳动保障部门对接,搞好劳动纠纷案件的调解,等等。在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和沟通中,要建立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机构,即:与法律服务配套,设立法律咨询室,安排法官、律师免费接待群众,引导群众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咨询配套,设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心处,以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方式及时反映居民提出的问题;与社会评价配套,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组成调解团,依法予以调解。各司法所要与有关部门和组织定期交流信息,分析研究矛盾纠纷的原因、特征和规律,共同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真正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

(三)要与基层司法所建设相结合,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诸多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的形势下,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基层载体和运行机构,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面临的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而繁重,但司法所建设相对滞后,严重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各基层司法所要以推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试点工作为契机,在按照要求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按照《司法部关于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一要完善人员培训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各司法所要根据不同时期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及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工作中常用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技能,并能熟练制作有关文书;对补充调整的新调解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熟悉调解业务,提高调解技能,确保调解工作顺利开展。二要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各基层司法所要争取街道资金支持,配齐电脑、电话、档案橱柜等办公设备,有必要的办公室、专用的调解室及相对固定的交通工具,按要求配备应有的宣传、公示版面等,做到经费、办公用房、工作设施“三个到位”,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三要注重结合,全面推进基层司法所工作。各司法所在抓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工作职能,大力开展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深化普法依法治理,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切实加强安置帮教工作。要通过全面履行职责,及时预防和解决矛盾纠纷,避免一些不稳定因素的扩大,进一步促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在基层的落实。四要制定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按照司法所、调委会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制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和工作流程图,并上墙公示。人民调解工作要严格按照司法部制定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中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以增强调解工作的公信力。要完善文书档案管理,有统一格式的调解文书,有调解、回访、移交等记录薄,有统计台帐和调解案件卷宗档案,人民调解协议书制作、案卷装订和归档要严格按规范进行,调解案件统计报表要按时向区推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各街道和有关试点社区要尽快完善人民调解案件卷宗档案,以供随时检查。

三、转变作风,狠抓落实

做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工作,组织建设是基础,机制建设是关键。各司法所要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进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1、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进工作落实,区司法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基层科,以配合全区推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各司法所要按照各街道的安排,积极参与街道成立的领导小组,与街道相关部门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试点工作。区司法局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到各街道和试点单位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列入街道司法所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以督促试点工作的落实。

第4篇

第一,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部署相关工作要求。

与XX年相比,XX年是法律工作常态化的一年。XX年为配合国庆六十周年等重大政治活动,社区在矛盾调解、维护稳定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进入XX年以后,法律服务、人民矛盾调解等工作进入了常态化状态,不再有重大政治活动等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心理,而这正是工作中的大忌。

为此,在XX年初,社区就召开专门的法律服务工作动员部署会,对今年一年的工作任务、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社区党委书记毛雪峰同志在会议上强调,大家一定要克服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情绪,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今年的工作做好。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光南社区将法律服务工作上升到将政治的高度来看待,要求所有社区居干都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责任感来对待这项工作。毛书记在会议上表示,虽然今年没有奥运会和六十年大庆等重大活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在工作中出现麻痹情绪,防止工作态度简单粗暴。同时,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外部国际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矛盾纠纷有抬头的趋势,如果处理不慎,极易引起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重大事件。因此,社区要求居干们要妥善地对待和处理涉及到居民具体利益的矛盾纠纷,及时做好居民的稳控工作,防止矛盾发生激化。

在年初,社区还专门召开了物业纠纷协调会议,邀请社区内三家主要物业公司(华燕物业、方建达物业和金岛花园物业)的代表参加。会上,社区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充分肯定了长期以来物业公司对社区工作的支持和贡献,并请大家进一步做好今后的工作。社区主任表示,今后希望物业公司进一步配合社区做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共同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社区党委毛书记则表示,目前涉及到物业的潜在矛盾纠纷隐患主要有两个:一是光熙门北里8号楼居民反映燃气集团咨询公司和燃气集团第二分公司的员工经常在小区内驾车快速行驶的问题,部分居民认为此问题影响到居民出行的安全;另一个是柳芳北街九号院居民在光熙家园穿行的问题。应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但社区一定要做好与社会单位的协调工作以及对居民的说服和解释工作,物业公司也要尽到相应的责任,做好小区内秩序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二, 建立专门的支部机构,负责社区矛盾排查调处、法律宣传教育以及两类人员帮教等具体工作。

目前光南社区共有矛盾调解工作小组、物业纠纷工作调解小组、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小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小组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小组等机构。这些共组偶小组的成员以社区居干为主,由社区领导担任小组领导。矛盾调解工作小组则由社区积极分子和居干共同组成,目前拥有四个调解小组,组员35人,并配有纠纷信息员48名。物业纠纷调解小组由社区干部和三家主要物业公司的负责人组成,目前有成员九人。同时,XX年社区还成立了和谐促进员分会和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社区目前有和谐促进员110余人,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委员15人。社区专门设立了律师接待日、物业接待日和人大代表接待日,由专人接待居民来访。

XX年,纠纷信息员共为社区提供纠纷隐患信息16条,经社区排查,发现价值信息10条。根据这些信息,社区及时介入调解矛盾纠纷,避免了矛盾的激化。社区和谐促进员帮助调解矛盾7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些和谐促进员在居民中威信比较高,所以在调解工作中有一定的优势。借助这些优势,帮助社区做好工作,这是今年以来社区探索的人民调解工作新方法。

矛盾排查调解要放手发动居民,走矛盾调解的“人民战争”路线,这是光南社区一直强调和坚持的。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是切实可行的。今后,我社区将继续把这一工作方法坚持贯彻下去,以维护社区稳定。

第三, 切实开展矛盾排查和调处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好社区的和谐和稳定。

光南社区坚持每月至少系统排查一次辖区内矛盾,遇到重大节假日和政治活动期间则开展临时性排查。XX年,社区在上海世

博会召开前、国庆节前夕,xx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等重点时期开展了临时性排查。截至XX年11月,社区共排查和调处矛盾22起,调解成功19起,调解成功率86%。同时,今年以来,社区加大了对人民调解协议书签署的重视,在调解成功的19起矛盾中,有16起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协议书的签订为协议的履行奠定了基础,也增强了社区人民调解的威信。

XX年比较突出,牵扯社区精力较大的矛盾有两起。一起是光熙门北里16号楼3门402居民孙丽华反映楼上502家漏水的纠纷,以及柳芳北街九号院4号楼1704居民夏哲反映隔壁1705居民曹长增家空调室外主机安装到自己家窗户下的纠纷。在调解这两起纠纷时,调解员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做好双方的牵线搭桥工作。为了照顾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调解员满峰和赵洋还利用周六日的休息时间约双方座谈,为双方调解。经过调解员的辛勤工作,这两期矛盾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当事人也对调解员的工作表示感谢。

截止到目前为止,社区还有一些未能完全解决的矛盾。矛盾未能解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因为作为居民自治性支部,居委会没有行政执法权,对纠纷当事人只能以说服和教育为主,当单纯的说服教育不能解决问题时,社区在解决纠纷时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比较突出,需要社区关注的问题是光熙门北里16号楼5门203居民刘桂清反映103居民张淑珍私自盖房,影响到自己家生活的纠纷。针对这起纠纷,社区在第一时间请双方当事人和香河园城管队的工作人员一起进行了协商,当时城管队要求张淑珍停工并去办理相关手续。第二天,张淑珍从城管队办理完手续后继续施工,并于一周后搭建完成。针对此事,社区一方面向司法所和矛盾调处中心书面说明情况,另一方面做好刘桂清的思想工作。目前事态比较平稳,社区将继续关注此事。

第四, 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讲座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XX年,社区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2次,平均每月一次。今年是“xx”普法的验收之年,同时也是文明城区的创建年。结合这两个主题,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这种法律法规。同时,今年我社区注重探索法律宣传的新形式,力争突破以往的单传以橱窗式宣传为主的居民,积极动员居民参与到宣传活动中。今年3月,社区支部居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中关于《侵权责任法》的专题系列节目,并支部居民进行了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社区还举办了“xx”普法正文活动,收到居民普法征文五篇。

今年以来,社区还开展法律讲座四场,每季度一场。讲座分别为《妇女权益保障法》讲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讲座、《国防法》讲座以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讲座。在法治学习讲座中,我们也注意探索形式的多样化。例如,在青少年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活动中,社区请青少年朋友来扮演司机、行人、交警等角色,模拟马路上的实际情景。通过这种形式生动的活动,青少年朋友对交通安全法规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也实际体验到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活动后,社区还邀请交通队的民警对活动进行了点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五, 做好法律服务室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律师进社区”工作的开展。

XX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社区法律服务室的硬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区司法所为法律服务室配备了电脑,实现了法律服务室的信息化。社区法律服务室的工作人员、工作制度等实现了上墙公示,进一步规范了服务室的建设。今年5月份,在街道司法所的主持下,社区与鑫泰洋律师事务所续签了服务协议,继续由该律师事务所为社区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XX年,律师共在社区提供法律咨询40余人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7月,律师徐春江在社区接待一来访居民后,又在后来抽时间去居民家中与居民详谈,而这一些都是义务的。同时,我们也将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本人的电话提供给需要咨询的居民,让他们随时能够找到律师。从内容上看,咨询的主要问题涉及房产纠纷、劳务纠纷以及婚姻家庭纠纷等。其中尤以房产纠纷最为突出,占整个咨询量的80%以上。

除律师进社区外,XX年光南社区还开展了人大代表接待日工作,由地区人大代表高宏刚同志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上午在社区接待居民。其中,柳芳北街九号院的北京市铁路局退休工人向高宏刚反映了退休待遇的问题。高宏刚听了大家反映的情况,并表示一定会向区里、市里反映。

第六, 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管理工作,避免重点人出现脱管、失控。

第5篇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化;社区;社区法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52-02

一、社区法治建设是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区建设是社区居民自己寻找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求的社会管理模式。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一些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移交社会,社区承担起社会稳定、社会整合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另外城镇化建设和城区旧城的拆改,外来务工增多,某些社区流动人员集中、人员复杂。同时一些社区也伴随出现老龄人口、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常住比例不断增加,这些群体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因而需要社区具备相应的功能。在城区建设过程中引起的拆迁、土地征用、安置补偿等问题将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新特点,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重大变化,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化社区建设,增强社区功能。

这就意味着社区建设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那么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势在必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社区现在承担着社会治安、社会救助、就业再就业、计划生育等过百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社区已成为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化解社会矛盾、调解各方利益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

为此,要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并且在社会工作走向专业化的背景下,把社区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以民主、法治化促进社区建设和管理,才能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保障社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顺利发展。

二、国外的社区建设经验借鉴

(一)政府财力支持,如澳大利亚

发达国家早期的社区发展带有较强的自发性质,随着社区地位在应对社会问题和社会挑战中作用的日益提升,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发展。尽管政府将大量具体事务交给非营利组织和社区承担,并鼓励企业参与,但政府在规划指导、法律环境、项目组织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澳大利亚政府从1983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地方政府社区发展”、“家庭和社区护理”、“农村社区”等一系列项目。2000年由联邦家庭与社区发展部组织实施“强化家庭和社区战略”,项目前四年投入2,2亿澳元,其中包括对儿童的照料,让儿童和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

(二)社区建设内容全面,如美国、加拿大

社区建设主要有:一、社区服务。对老弱病残提供生活照顾,对幼儿提供保育,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为无家可归者、单亲家庭提供临时住房,为妇女儿童提供保护,为低收入个人或家庭提供资助,帮助移民或难民迅速融入本地社会、实现本地化。二、社区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帮助恢复人们的活力,培养人们的自尊,从而创造祥和的气氛,塑造社区的形象,改变自己,修补和完善社区的社会结构。形式多样比如,文艺、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美国的社区学院是开展社区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以满足战后出生者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需求。三、社区治安。良好的社区治安,不仅有利于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商业投资。在美、加两国,社区治安是一种新的警务,通过加强社区治安,实行群防群治,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以消除社区内各种不稳定因素。

(三)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社区服务的发展是依靠社区服务工作者的实务活动来推动的,社区问题的多样性和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社区服务工作者所承担的角色也不可能是单一的,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波勒(Boyle,1973)指出,社区工作者从事的工作不是单纯的服务提供,而且他们还是组织者、规划者、行政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服务领域包括教育、住房、社会服务、城市规划、健康服务、社区发展和其他社会组织。

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美国家社区服务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也已形成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格局。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当前社区建设都极具借鉴价值。

三、赣州市社区法治建设现状(以章贡区为例)

经过走访调查,以及近两年法律咨询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把章贡区社区法治建设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社区法制知识讲解

市检察院、法院等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课、座谈会、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法制宣传。调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其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两年来,共举行法律宣讲20余次,提高法律咨询和服务300余人次。

(二)社区设立法律服务站

为群众特别是社区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群众依法维权过程中遇到的难处与困惑主动热情地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三)建立代表委员联系点

定期召集社区群众开展对检察工作评议活动,听取社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征求意见和建议IO余条。

(四)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协作网络

从社区中选出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熟悉社区情况的同志组成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小组,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五)成立社区矫正帮教站

加强对暂予监外执行活动的监督,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两劳”回籍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对社区的监外执行对象,“两劳”回籍人员,检察人员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依法予以监督。2010年以来,共帮教“两劳”回籍人员11名。

总结上述社区法治建设情况良好,体现了政府法治建设和社区建设的共进,而且还与时俱进设立社区矫正帮教站,这是法治建设的进步,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社区法治建设的内容,真正把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纳入社区法治建设轨道,构建社区法治建设体系。

四、专业化社会工作引导构建赣州市社区法治

(一)完善社区建设

1、实现社区民主自治组织制度

(1)实行居民自治,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社区通过居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领导班子,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民主自治的作用。社区依据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以及居民代表会议的决议,结合街道办事处的总体要求开展更多的适应居民需要的工作。

(2)加强社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社区民主管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完善社务公开制度,提高社区社务透明度。成立社区民主监督小组,加强对街道、社区工作的社会监督,社区民主监督小组通过听取社区的 工作汇报和明察暗访,勇于对社区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使社区工作始终根据居民的要求和意愿来开展。

2、把专业化社会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建立专门的社区社会工作站资源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塞拉蒙教授认为,作为公民社会组织主要形式的非营利组织应该具有六项基本特征:一是正规性,二是民间性,三是非营利性,四是自治性,五是志愿性,六是公益性。

建立社区社会工作站,它具有4项功能:A传达行政事务功能。居民需要找政府反映和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个“一站式”窗口得到“一条龙”服务,密切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B社区社会服务功能。可为居民代请保姆、家庭教师,可代收水、电、煤、电话费,养老金及提供家庭应急服务;c劳动社会保障功能。社区再就业登记、下岗人员生活费发放、职业介绍与指导等事务;D社区经济服务功能。为新经济组织代办相关行政性事务,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咨询服务。

(二)构建社区法治体系

1、科学规范设置法治工作站机构。建立从区法治领导小组、乡镇(处)领导小组到村(社区)法治工作站、法治工作站站长四级法治工作网络,法治工作站尽职尽责、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法治工作站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悬挂法治工作站牌子,统一业务培训指导内容,统一制作服务联系卡片,统一内务管理模式,统一工作台账样本,统一考评考核细则。

2、创新法律服务载体,把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开通“148”法律服务专线,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民间纠纷求助;实行司法调解与公安“110”联动,提高纠纷的监控率和快速反应能力。把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6篇

区委副书记也在我院“送法”信息、简报上作批示,盛赞此举。等多家媒体也作了采访和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树立了人民法院良好形象。××年底我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创建文明工作先进单位”殊荣,××年初又被省法院首批评为“全省模范法院”。现将××年我院开展“送法”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年我院立足本职,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送法活动人次,其中,深入辖区条街、乡调查社情、民情,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创建、指导民调工作余人次;深入社区、企业、学校进行专题法制讲座余场次,听课人数近人;走访行政机关余家、走访企业余家,为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规范企业依法经营提供法律服务;举办全区处级以上干部培训班、青教干部培训班、民调员培训班等场;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场,接待群众余人,发放法律知识宣传资料套;召开金融债权与企业改制问题研讨会、规范司法鉴定工作恳谈会次;走访应余家企业之邀,上门提供法律服务次采取深入社区设立临时法庭、深入学校组织模拟法庭等形式,就地开庭,以案析法;深入劳改农场回访次,帮教未成年犯余人;成立百步庭社区巡回法庭个;建立“特殊青少年考察基地”个;成立涉金融机构、企业改制案件等专门合议庭个,受理金融机构借款案件件,涉案标的额亿元,加大执行力度,为企业、金融机构实现债权亿元……

此外,还结合工作特点,推出了个方面条便民措施,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受理拖欠民工工资、涉及下岗职工等缓交诉讼费件,缓交金额元,依法对弱势群体的案件免交诉讼费,使得经济确有困难的人打得起官司,妥善处置涉法上访、天平热线上访案件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旁听开庭次,定期将反映法院重大活动及审判动态的信息、简报向人大常委和各街乡寄送,使其迅捷地了解法院情况,主动接受监督,,提出司法建议函余份,堵塞涉案单位的经营漏洞,全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改革发展,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改善投资软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

(一)树立全新理念,打牢思想基础。自××年底以来,我院党组审时度势,切实践行“司法为民”思想,从基层法院的工作实际出发,从基层群众的迫切需要入手,决定在全院范围深入开展“送法进社区(乡)、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学校”活动。这一举措是我院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主动提高服务意识,改革工作方式的一个重大突破,院党组认为,作为处在最直接、最广泛接触群众的基层人民法院,一定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理解“司法为民”理念的深刻内涵,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将便民措施从小事作起,利民作风从小节抓起,亲民形象从琐事树起,突出在送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院上下形成形成浓厚的送法服务氛围,为全力营造辖区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二)组一流队伍,建立服务网络。送法活动之初,我院就确立了由各业务庭庭长担任司法联络员,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上门联系工作的方式,到全区街、乡进行送法服务。活动开展不久,各街乡反响热烈,如人大代表刘生桥反映:原来自己是“怕”法院,自从法院联络员到我街送法以来,给予我们工作上很大的支持,这一亲民之举值得称赞和推广。为此,我们及时作了调整和补充,进一步拓展了送法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在原有名联络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由名院长及名有高昂的工作热情、丰富的审判经验和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的审判人员组成的一支一流的送法服务队伍,深入到全区各社区、乡村、学校、企业、行政机关等最基层的单位,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根据其要求适时提供法律帮助,在全区建立起由点到面,层层铺开的送法服务网络。

(三)建长效机制,狠抓制度落实。建立一套责任明确、讲求实效、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长效工作机制,避免活动流于形式,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的关键。为此,我院不仅以文件形式下发了送法活动意见,并先行进行了调研,制定了实践性、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还将活动纳入院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要求各司法…联络员与街乡等服务单位建立联系制度,并将活动内容予以记载,每季度至少上门服务一次,每年至少讲法制课两次,各庭建立台帐登记,院送法活动领导小组对活动开展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每季度通报检查情况及对下季度工作进行详尽的部署,半年进行小结,年终总结考核,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扣发责任人目标奖。院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安排、督促检查、经验总结和登记考核,并向院长办公作定期汇报。

(四)立足审判中心,紧密结合送法

法院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紧密围绕审判工作,将送法活动与审判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审判工作和送法服务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为此,各庭认真研究,发挥各自的法律资源优势,通过审判环节将送法内容转化成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便民措施,又将在送法服务中了解到的辖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实现了审判工作与送法服务的双赢局面。如为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提高市民法律素养,各庭联络员并结合“”、“”、纪念《行政诉讼法》周年等活动,定期、不定期到社区、进门栋,大力宣传法律,对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一一解答,并现场解决相邻关系、家庭矛盾等纠纷,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市民黄某某之妻发现黄某某未经自己同意,擅自将夫妻共有房屋为他人设定抵押担保,银行准备以该房屋清偿债务,正在不知所措时,我院联络员送法到社区,将相关法律知识对其进行了宣讲,黄妻立即向法庭提讼,法庭在审理后,确认该抵押合同无效,保护其合法权益免遭损失。

三、特色工作

一送法进社区,贴近群众生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加强法庭建设,方便群众诉讼。根据便利群众诉讼,便利法院审判的原则,合理调整法庭设置,加强法庭建设。因此,我院根据人大代表的迫切要求和审判力量,统筹规划在原有个法庭基础上,恢复了法庭建制,五个基层人民法庭呈线状分布,布局合理,覆盖了辖区街乡,方便了群众诉讼。设立了“巡回法庭”,使审判工作进入社区,这在全省法院系统尚属例尝试,得到了区四大家领导和上级法院的肯定。

二是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区稳定。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冲突和摩擦不断出现,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各种纠纷大量增加,在此情况下,及时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就尤为重要。截止日前,我院法庭慎重处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案件,共受理案件件,审结件,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审理,较好地发挥了人民法庭扎根基层,保一方平安的作用。对涉及社区和街乡所属企业发生的案件,依法及时、公正审理,并选择一些典型案件,以巡回法庭或设立临时法庭的方式在社区、街乡进行开庭审理,以生动的审判活动,弘扬法制精神,使社区、群众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如巡回审理,及时审结房屋租赁纠纷一案,使承租户认识到依法经营、信守合同的重要性,并当即付清了所欠租金,帮助承租户提高了守法意识,物业公司也拟对其他拖欠租金的承租户进行清理,通过司法途径迅速解决这一管理上的难题。

三是注重调解工作,加强指导民调。一方面发挥调解功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不安定因素,元至月共调解结案件,调解撤诉率为一方面积极构件调解新机制,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和配合。如法庭为乡各村人民调解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解业务指导培训,法庭的审判员被聘为民调工作辅导员,定期上门指导工作,还与民调组织形成互动,吸纳民调员参加审判;召集辖区民调员观摩开庭,进行问卷调查,而后有针对性的就调解的原则、方法、工作技巧等进行指导;在《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若干规定》颁布后,及时上门进行宣讲,并结合典型案例民调工作进行讲解;法庭的庭长、审判员经常深入辖区司法所讲课,帮助调解干部提高调解能力和水平,使得一些纠纷在基层就得到及时的处理。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四是参加综合治理,积极献计献策。如广泛开展法制宣传,结合“”、“”、纪念《行政诉讼法》周年等活动,定期、不定期到社区、进门栋,大力宣传法律,对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一一解答,并现场解决相邻关系、家庭矛盾等纠纷,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又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多年来审理与矫治青少年犯罪的实践,我院刑庭会同区青教办等单位,先后在社区等四个社区联合成立特殊青少年劳动考察基地,将经我院判处缓、管、免刑的青少年,根据不同情况,安排不同工作岗位,制订一定的纪律、制度进行劳动考察,现在已有名青少年按期结束考察,其中人已回到校园,升读大专,人已被推荐走上工作岗位。在“城中村”改造中,经常深入到村,解答“城中村”改造、村民转股民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帮助他们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关系,以核定集体资产,确定股民股份等。

二送法进企业,服务大局为根本,全力维护辖区经济发展。

一是组织召开“金融债权和企业改制法律问题研讨会”,邀请余家金融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负责人和代表,区委、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市法院副院长刘敢生、审委会专职委员曾宪文等,就金融债权和企业改制中有关法律适用问题、金融债权的保障与企业改制的权衡问题,以及如何保障企业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金融债权及时实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提出了防范和减少企业不良债权的诸多建议,听取了金融机构对法院审理金融债权案件的建议,并制定了高度重视企业改制、金融债权案件审判工作,确保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畅通,成立专门合议庭,快立案、快结案、强化保全措施、强化执行的工作方针,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促进辖区经济良性发展。一年来,共审理企业涉诉案件执行标的额亿元。

二是召开“共创廉洁、公正、高效同签定司法鉴定环境恳谈会”,家司法鉴定机构与我院签定了司法鉴定“责任状“,对中介机构进行了规范管理,严格遵循当事人协商选择优先和电脑抽签随机选择的原则,在法官与当事人、鉴定人之间形成隔离带,自实行审鉴分立、归口管理后,评估鉴定时间从归口前的平均天,缩短到天,最短的仅天,既提高了审判效率,也堵塞了司法鉴定环节不廉洁的漏洞。

三是增强稳定意识,消除潜在矛盾。目前,在改革和发展中,很多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由此应法的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反映到法院审判工作中来。法院身处解决矛盾的前沿,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工作责任心,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冲突和对抗,维护社会稳定。如执行局在一执行市农行与市华运集团一案中,发现华运集团被我院依法查封的土地,又被市国资办纳入改制成本,职工因此情绪很大。在保护银行利益与保护政府深化改革中职工利益出现冲突时,执行局同志不是就案办案,而是一面主动深入银行、企业余次,耐心细致的进行法律宣传、解释工作,及时召开银行和企业双方当事人座谈会,协商解决办法,一面向区领导、区稳定办汇报,研究合理的解决办法,寻求妥善解决此案的最佳方案,避免了矛盾激化和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四是主动上门送法,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司法联络员如在案件审理中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上出现漏洞,经常抓住时机,主动上门以案析法,既为案件迅速审结作了必要的工作,又为企业提供了法律上的帮助,真正实现了审判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如民二庭在审理一起返还股金案中了解到,名原告均系铸造厂的职工,引起纠纷的原因是该厂改制中债权债务关系没有理顺,承办法官便主动到铸造厂宣讲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相关法律知识,并对其在改制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帮助企业理顺了债权债务关系,积极寻求司法途径保护自身权益,最后,该案得以圆满解决,原告的股金均已兑现。现在该厂的改制也顺利完成,职工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三)送法进学校、进监所,构建犯罪预防体系。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院刑庭除对受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严格贯彻“教育、挽救、感化”六字方针外,还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和预防,积极开展向前、向后、向外延伸帮教工作,为促进社会各界共同构筑未成年犯回归社会平台、构建犯罪预防体系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是常年坚持深入到辖区各中、小学普及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将犯罪“预备军”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元至月,先后到等所学校上法制课,听课人数达余人。

二是采取以模拟法庭、观摩开庭、谈心会等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的法制教育,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大学的学生在工读学校举行模拟法庭,这些“问题少年”通过旁听一起抢劫案件的庭审,真切地体会了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以及触犯法律的严重性,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7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关注民生、改进作风、促进发展为主线,按照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的评判标准,把民主评议行风与规范价格管理、整治价费秩序、实行政务公开、创建文明行业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起来,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好的政风带出好的行风,以良好的行风取信于民,推动我局行风建设深入发展。

通过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达到“六个进一步”和“七个有”的工作目标。“六个进一步”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监督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依法治价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七个有”是: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规范的行政行为,有创新的工作机制,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有满意的服务质量,有较高的社会评价。

二、评议内容

(一)我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并实施行风建设计划、措施的情况。

(二)我局落实价格调控和治乱减负目标责任制,规范收费秩序,减轻社会和群众负担,营造良好价格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情况。

(三)我局完善价格收费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定价行为,推进价格政务公开,促进价格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情况。

(四)我局完善价格执法程序、规范价格执法行为以及完善价格举报制度,受理和处理价格举报情况。

(五)我局开展价格服务进社区,为群众解决最关注的热点价费问题,为企业价格诚信服务,为窗口地带经济发展服务的情况。

(六)我局实行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建立公示、承诺制度,建立行政责任制、失职责任追究制等情况。

(七)我局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办事拖拉、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等情况。

(八)我局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情况。

三、评议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全面部署阶段(6月10日-7月10日)。

1、召开干部大会,对全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2、制定我局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方案。

3、成立局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开展行评工作。

4、聘请10名行风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以及服务对象),明确20家企事业为民主行风评议单位。

5、在物价局网页上公开评议内容,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接爱全社会监督评议。

(二)征求意见,自查自纠阶段(7月11日-7月31日)。

1、采取召开业务联系单位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下社区及服务单位问卷调查,设立征求意见箱、征求意见电话、群众接待日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

2、在全局干部中开展“八查八看”自评活动,找准我局在行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一查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组织情况,看行风建设的计划、任务、目标、措施制订了没有,落实得如何;二查批费批价是否合理、合法,看批费批价中有没有决策失误、群众意见强烈的问题;三查价格、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是否到位,看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收费问题是否得到检查处理;四查价格服务进社区工作中各项便民、利民、为民措施是否健全,工作是否到位,看有哪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问题;五查是否依法行政,看是否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以言代法的问题;六查窗口服务部门人员能否高效,是否负责,态度是否热情,看有没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没有办事不力、工作拖拉的问题;七查干部廉洁自律的情况,看有没有“吃、拿、卡、要、报”的问题;八查职业道德教育是否落实,看干部队伍素质高不高,有没有发生突出的有损物价部门形象的人和事。坚持边评边改、未评先改、边自查边整改。

(三)反馈意见,整改建制阶段(8月1日-9月30日)。

1、对评议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进行意见反馈,同时表明整改态度。对行风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当前能整改的,要立即先行整改,使社会和群众感受到民主评议行风带来的实际效果,看到民主评议行风带来的新气象;对群众不了解、不理解的价格政策作好解释,提出今后的工作设想。

2、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原有制度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缺乏制度的及时建立,促使行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强化行风建设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落实行风制度的保障措施。

3、提出整改情况报告。将制定的整改措施和落实整改措施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在10月15日前报区行风办、区政府分管领导。

(四)述职评议,接受民主评议(10月1日-11月1日)

局领导班子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分析后,写出自查自评报告,召开“向服务对象述职,接受群众评议”大会,向行风监督员和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自查自评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查自评及征求意见的主要情况;抓行风建设的主要措施与成效;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五)整理材料,迎接检查阶段(11月2日-11月15日)。

认真总结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做好迎接评议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组织领导

按照局行风评议工作总体安排,在行评领导小组领导下,实行分工负责制,成立*区物价局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局长林宁任组长,副局长董新宁为副组长,问海燕、苏立军、沈斌、钱丽明、琚琦瑾、柯斌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沈斌兼任办公室主任和联络员,具体组织实施本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

五、工作要求

本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要着重抓好“评、查、改”三个环节。

一是广泛发动群众做好社会评议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让社会各界参与行风评议,通过行风监督员、服务单位的评议,及时发现物价干部执行法律法规、政策纪律、工作效率、服务质量、行风状况等问题。通过价格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学校、进医院、进景点,把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最不满意的问题收集上来。

第8篇

街道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创建工作的意义,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利用“邻居节”活动等载体,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宣传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全街道设立33块永久性宣传牌和标语。所辖各行政村均有1条以上永久性食品安全宣传标语,设立食品安全宣传栏或板报,定期更新内容,每季度不少于1次。在江滨公园和隧道口设立2幅大型公益广告牌,分别为286平方和130平方。

大力开展“六进五个一”宣传活动,即宣传工作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活动,做到每个村〈社区〉有一名食品安全信息员、一个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栏、一幅食品安全宣传画、每户备有一本食品安全知识小册子、学校每个学期开辟一堂食品安全知识专题课,普及消费者食品安全和法律法规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有专门教师、有指定课本、有固定课时、并开展学期教学评价。

5月22日,区食品药品安全恳谈会在*街道举行,来自街道的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社区书记主任、校长等近30人参加了恳谈会,并积极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出宝贵建议。10月7日,召开区食品药品安全座谈会,各社区主任参加,座谈会进一步加深了各社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

二、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管理

年初,街道办事处将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纳入办事处今年主要工作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许鹏飞为组长、以各位副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先后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和村、社区食品药品协管员会议,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同时要求各部门单位团结协作,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示范街道的创建工作。

为了做好创建工作,办事处配备了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建立专(兼)职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充分发动基层力量,各行政村和社区都配备有食品安全协管员,从而保证人力到位,尽最大努力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办事处将创建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充分保证创建所需的一切经费,创造必要条件让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我街道的食品安全工作年初有计划、工作有部署、年终有总结。创建食品安全工作措施有力,定期检查落实,确保工作计划顺利进展,完成预期目标。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了街道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了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制度,以及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每年不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特别是节前食品安全检查,保证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全。近两年,我街道未发生食品安全等级事故。

三、突出重点环节,抓好食品安全

我街道处于市区中心区域,城市化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功能日臻完善,各行政村已基本征地完毕,基本没有农产品生产,因此已经没有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任务。

(一)认真做好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

我街道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5家,其中1家停产,1家小作坊。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情况清楚,无食品生产单位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辖区内4家应取证的28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均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各生产企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和容器实施进货验收,均符合质量安全要求。各企业按照有效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工艺流程科学、合理;从业人员定期体检,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产品出厂进行质量检验;出厂销售食品均进行预包装或其他形式的包装,标签标识合法;各企业均建立详细明确的生产和销售记录。

食品生产企业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没有发生使用非食用原料或不合格原料;没有发现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的现象;没有伪造食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标志的现象;没有发现生产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食品及相关产品的行为。生猪实行定点屠宰,无私屠滥宰行为。

(二)认真做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

我街道共有5家超市、8家放心店,各店建设均达到要求,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建设规范统一,食品配送面达70%以上;辖区内各学校商店均建成连锁店或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食品配送面达30%以上。

街道共有786家食品经营单位,均办有齐全的经营证照,并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按照核准项目范围规范经营;各单位均有齐全的食品质量管理制度和索证索票、进货检查验收、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和质量承诺等制度。食品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并随身携带健康证明。

多年来,街道辖区的食品经营单位未发生经销“三无”、腐败变质的食品的现象;没有发现以次充好、掺杂使假,以及出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行为;没有经营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食品;没有经销假冒或仿冒他人注册商标和包装装潢的食品;食品广告或说明实事求是,诚信宣传,无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内容。

街道有3家菜场,1家副食品市场,353户经营户。农贸市场每日开展食品质量快速定性检测,并在市场显著位置进行公示。食品加工、活禽宰杀设立均在相对独立的区域进行;生、熟食品实行分区销售,不致生熟混淆。熟食品从业人员做到衣帽整洁卫生,销售直接入口、散装食品的店家使用专用工具。凉拌食品销售者有冷藏设备和相关措施;销售畜禽类食品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三)认真做好餐饮消费食品安全工作

街道共有餐饮及食品经营单位335家,5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全部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各餐饮单位均规范建设,做到证照齐全,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有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明,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对农村自办宴席和民工食堂有管理措施,大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和指导。

各餐饮单位食品及原料采购均严格执行卫生要求,入库验收及时记录;库房不与非食品混放,无超过保质期或腐败变质食品,冷藏设施正常运转;厨房内外环境整洁,认真做好防蝇、防鼠、防尘工作,加工用设施、设备、工具干净;加工过程严格按卫生要求执行,凉菜间配有温度计,确保温度低于25℃;严格按要求做好餐饮具消毒保洁工作。

第9篇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四五”普法开展以来的工作,部署安排今年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动员全县上下积极行动起来,打好“四五”普法攻坚战,确保我县顺利通过“四五”普法总结验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20*年起,我县“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后经历了准备、启动和实施等几个阶段,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是建立健全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都成立了领导及办事机构,制定了“四五”普法规划及“十五”时期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做到了“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两个文明”建设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

二是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县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先后接待群众咨询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10万份,培训普法宣讲员两万人次,对县直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团骨干、群众代表共1.2万人进行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全县所有学校均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按照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的要求,基本保证了法制教育课的正常开展;同时,通过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改善了学校周边环境,依法治校工作迈入了正常化轨道。

三是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等各个领域的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促进了基层民主自治和基层社会政治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四五”普法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领导在思想认识上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地方和单位还没有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四五”普法的总体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三是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要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努力做好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今年是“四五”普法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四五”普法依法治理考核验收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十分关键。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点是: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是要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深化依法治理,提高全县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首先,要大力宣传宪法修正案,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同时,大力开展《行政许可法》的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第二,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努力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和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为实现我县社会治安局面的明显好转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第三,要加强全社会诚信建设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专题宣传,不断提高消费者、市场主体和市场监督者的依法消费意识、依法经营意识、依法维权意识、依法管理意识,努力营造诚信守法的信用环境。第四,要将普法依法治理与招商引资工作相结合,增强“四五”普法的实效性。要采取有效措施,用法律规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行为,切实保障投资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进一步优化我县投资环境。第五,要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认真总结“法德结合”、“文明理家”等工作经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造就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二)切实抓好全民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素质。

一是要认真抓好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法制学习要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的学习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学法用法,为广大干部群众当好表率。二是要认真抓好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人事部门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晋级的重要依据;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报道,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好组织、指导、协调职能,制定好学习计划,抓好学习内容的落实,组织好考试考核。三是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四五”普法学习。教育、法制等部门要给合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通过聘请法制副校长、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落实法制教育计划、课时、师资和教材等途径方法,精心组织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普法教育力度。重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对WTO法律制度和我国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工作。在认真抓好重点对象普法教育的同时,各地要认真做好广大农村普法对象和外来人员的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力争使普法工作不留空白。

(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一是要进一步促进行业依法治理工作。要按照从严执政的要求,明确执法主体,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行政执法公平、公正、公开,坚决纠正违法和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建立和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落实行政赔偿制度,从源头上、制度上防止和消除行政执法中的腐败现象。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认真组织基层干部及广大群众学习与生产、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民主法制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行使民利,自觉履行义务。在农村,要以深入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深入推进村民自治为突破口,围绕“四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两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指导、帮助村民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依法制定涉及农村生产、生活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干部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的能力和自觉性,促进农村各项事务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在街道社区,要以提高街道社区成员的法律素质为核心,促进街道社区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提高社区成员的法制观念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依法管理水平,促进社区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认真做好“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

今年是“四五”普法考核验收年,省、市要求各县市(区)务必在六月底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七月中旬市里组织考核验收。现在距考核验收只有一个多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认真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是要组织好自检自查。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总结验收考核标准,对“四五”普法规划实施近五年来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回顾。对查找出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要及时整改,确保完成“四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各地、各部门在自检自查的基础上,认为达到要求的,及时向县依法治县办公室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和“四五”普法工作总结,县里将在六月中旬开始对全县各地、各部门进行总结验收。

二是要切实做好试点工作。按照验收考核标准,县、乡两级和县直部门要办好“一个乡镇、一个机关单位、一个村、一所学校、一个企业”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试点,县一中、建陶公司、黄商集团、电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柳林乡、黄梅镇、小池镇、老铺、西河、中列村等单位作为全县试点单位,由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包保责任,6月5日前要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三是要积极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视察、检查、督办和评估工作。县人大、政协6月初将组织对全县“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视察、督办,各乡镇、各部门在总结验收之前,也要系统地组织检查、督办和评估,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做好详细记录,不断改进工作。

四是要做好“四五”普法农村版读本发行工作。全县“四五”普法农村版读本发行总数10万册,按全县农户总户数60%分配到乡镇。为减轻农民负担,经县委研究决定,发行经费由县财政和司法局承担20万元,其余18万元由县直有关部门捐资解决,这项工作由吴海涛书记、张友启县长牵头,希望各单位站在全局高度,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