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8 23:23:19
导语:在煤矿信息化部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煤矿社区基本情况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袁庄煤矿社区位于安徽北部城乡结合部,这里人流、物流、信息流十分发达,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流动人口、下岗无业人员的大量增加,无疑给煤矿社区计生管理服务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针对新形势、新问题,社区不等不靠,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矿区计生工作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社区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与实践进行简要分析。
二、信息化管理对计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积极推动矿区计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当前人口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等方面的协调性,是党和国家制定人口政策,实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效性有重要作用。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整合人口信息资源,把握人口资源现状,为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人口的素质、结构、分布、迁移规律、老龄化特征、就业状况、健康状况以及收入状况等重大问题搽建了高效而开放的平台,有利于加强对矿区人口问题的研究,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支持与参考。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市、县以上的人口计生部门都配备计算机,初步建立业务系统,为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计生工作的信息化日益成为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重要部分。
三、目前煤矿计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现状
我国计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有95.6%的乡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网络互联。75%的县级及其以上的人口计生部门开始应用信息系统对计生工作进行管理,初步形成了综合管理、服务提供、科学决策的应用体系。在基层,计生工作的信息搜集,传递与处理渠道也已经逐步完善,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和国外以及国内其他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的部门而言,我国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现在:(1)信息化管理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计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因此,煤矿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也遵循系统的规律,逐级逐层的展开,而不能只是在一条线上开展或者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2)信息资源的开发不足。由于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难以统一,煤矿社区计生工作中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存在着大量重复建设的现象,各子系统都有各自的网络,但各系统之间就像一座座孤岛,这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我国目前在计生工作中所使用的软件均已单机产品为主,主要投放在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以及上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这不仅使得软件的维护与更新变得非常困难,而且,势必会导致基层与上层之间缺乏数据连接,信息化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同时,计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方面花费大量精力,在信息资源利用的创新方面却投入很少,这直接导致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难以有效开展的原因。(3)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明显滞后。目前,主管计生工作的相关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存在着滞后的现象。相当多的工作人员虽然掌握了信息化的相关工具,却不会或者不能运用信息化设备为公众服务,这也是当前需要积极推进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原因。造成选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广大计生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使得信息化的成果并未见到成效。第二,目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本就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提高。
四、加大计生信息化建设力度
人口变量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很基本的,且具有全局意义的变量,人口发展战略乃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基础性、最根本性的战略,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是制订人口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最重要的依据。要抓紧制定“十二五”等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始终要把人口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观念中去思考,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去把握,从另一方面来说,要实现由“就数量谈人口”到“就发展谈人口”的观念转变,着重探讨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种种复杂的关系,建立科学发展现的指标体系和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人口规模、趋势、素质、结构等人口和计划生育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煤矿社区当前面临突出问题的重要办法,才能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信息化建设在煤矿企业中的作用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也是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再次创造的过程。煤矿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就一定要抓住信息化的发展机遇,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化,带动企业的现代化,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提升煤矿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
1.1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煤矿企业也是如此。例如企业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不管是企业一线对生产物资需求,还是企业办公物资供应,只要通过计算机,就能知道使用量和库存量,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掌握和调配生产物资的服务平台,使企业决策者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杜绝生产物资的积压,杜绝了井下材料的消耗和重复领用情况,对减少物资库存量、增加企业流动资金、节约企业成本、提供了服务平台。
1.2 提供精准监测的数据。例如煤矿企业应用瓦斯监控系统后,只要通过电脑,就能随时查看监测点每一个工作面的情况,只要监测点出现了异常情况,技术人员就能马上追究根源,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加快信息处理。例如煤矿企业应用了OA智能办公系统后,企业办公室负责人员只要将会议内容编辑好,然后形成文档格式,在网络终端进行操作,在很短时间内,所有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就会接到会议通知,这种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工作的效率。
1.4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当今世界,企业间的竞争,不单单是企业规模、生产能力、经济实力的竞争,还包括了信息化建设能力的竞争。只有把信息的应用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生产力,才能进一步增强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它行业相比,发展相对落后,建设力度不够,再加上煤矿企业员工学历不高,人员素质有高有低,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的相对匮乏,使企业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多问题。
2.1信息化建设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大部分煤矿企业的管理还存在粗放型管理的模式,而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已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要,甚至有些企业还难以接受新的管理模式,导致信息流通受阻,时效性不高、真实性较差,再加上企业存在部门的交叉、部门相对的管理状态,更使信息的传送和流通存在阻碍。
2.2信息化建设项目需要统一。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立项审批程序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不严格,没有健全的总体建设规划和指导原则,在某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只注重了某一方面的适用性,缺乏对系统的集成考虑,造成煤矿企业安全与生产,经营与管理信息脱节,在生产实际过程中,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以至于在煤矿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信息多层报送、同一帐目数据杂乱的现象,不能给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数据。同时,由于各部门在应用的时间上不一致,信息化建设单位不一致,导致业务系统之间接口无法统一。
2.3 信息化建设开发力度不够。煤矿企业的管理层都认为,只要购买了电脑、完善了网络、安装了软件,就是完成了信息化建设的,就是企业信息化了,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管理体制与经营观念的革新,是煤矿企业接受和应用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2.4 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煤矿企业缺乏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尤其缺乏既精通煤矿企业专业知识、具备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又具有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众所周知,煤矿企业的工作危险系数高,条件艰苦,企业很难引进专业业务技术水平高、计算机专业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
3 加强煤矿企业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措施
加强煤矿企业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不断改进、发展、完善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单单是硬件的增多和软件上的增加,而是企业的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有企业决策者来主抓、来推动,只有决策层真正懂得了信息技术,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企业效益,才能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最为重要的是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正确的规划、决策和指导。在企业实力允许的情况下,积极组建企业软件开发队伍,以保障软件开发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3.2 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模式。要改变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导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管理方法推动信息化建设,全面规划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定可靠的实施步骤,分步实施,全面落实,确保建设成效;按实施步骤,正确选择软件厂商,组织好实施队伍,同步落实技术基础工作和人员培训。
3.3 创新信息化建设的机制。信息化建设不能理解为用电脑代替手工劳动,简单的把传统的管理方式仍然应用到信息化中。创新信息化建设机制,必须要大刀阔斧改革落后的经营理念、流通不畅的管理流程、僵化臃肿的体制。所以,一定要创新信息化建设的机制,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去解决问题。
3.4 强化的人才培训。加大煤矿企业员工的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使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好处和收益。
[关键词]煤矿能源行业 信息化管理 OA办公系统
能源行业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利用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生产的能源与管理体系进行一体化管控的节能新技术,通过动态监控和管理企业能源生产、输配和消耗各个环节,从而改进生产技术、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
一、煤矿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煤矿能源行业的各种各样的业务需求,OA系统办公系统包括如下功能模块:
(1)企业门户
通过OA协同办公系统的门户设置,可以根据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自行搭建不同的信息门户,实现门户的个性化、阶段化应用,如个人门户、集团门户、关联门户、新闻门户等等,从而实现将有用的信息自动推送给有用的人;有权限要求的信息自动推送给有权限的人。使用户一目了然的在一个界面上看到想要看到的信息,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2)工作流程
通过OA协同办公系统中的工作流软件的实施和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有效落地。通过工作流程的制度、表单和流程的集成,可以使员工轻松掌握和运用企业的制度和流程,尽快融入企业中来尽快给企业带来价值和效益;另外,员工根据需要调用工作流程引擎,实现各种表单的审批,从而提高了日常办公的效率。
(3)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是以OA协同办公系统的工作流为基础定义的特殊模块,由电子行文代替手工行文。公文管理模块专业实现对组织公共文书的电子收发管理,并且公文的正文支持修改留痕、手写签名、套红头、签章、等可灵活设定公文流程,自动进行流程跟踪、催办、查办,并可归类存档和检索等各种应用。解决公文传递速度慢,信息不及时、不同步、不易于查询等问题。
(4)知识管理
通过OA协同办公系统平台电子化的手段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沉淀、授权、分享、学习和持续创新,为团队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OA协同办公系统还提供了完整的文件档案管理地图,实现从个人文档、项目文档、单位档案等文件档案链的采集、分类、授权、分享和管理,方便有权限的人在第一时间申请、查询和使用。
(5)融合通讯
OA协同办公系统配备了即时通讯、短信插件、外部邮件、协同工作、第三方即时通讯工具、视频会议插件、论坛等各种沟通工具,并且可以按照沟通的特点选择使用,如几秒钟的信息对称或者提醒,可用即时通讯和短信;几分钟的沟通可以用外部邮件和协同工作,也可以对上述沟通工具进行组合使用,从而达到沟通的低成本和高效性。
二、煤矿能源行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思路:
(1)安全生产信息化是应用之重
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则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是建设重点之一,除被人们广泛关注和了解的瓦斯监控之外,还包括矿山顶板压力监测、井下煤炭运输系统监控、井下温度监控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监控等;其次,生产作业系统的监测监控和管理;最后,就是各个企业对于安全生产信息的联网,使企业、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能够随时查看这些安全数据。
(2)应急救援系统需求旺盛
应急救援系统是煤炭企业较为紧迫的需求。目前很少有厂商能够提供煤炭行业应急救援系统解决方案。虽然,不少煤炭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煤炭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应急管理上也实现了应急计划管理、应急通信等局部的应用,但是并不能完全满足煤炭应急救援指挥的需求。
(3)整合能源信息资源
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整合需求高,难度大
首先,由于行业企业本身管理部门层次多,条块分割严重,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管理,因此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其次,由于煤炭生产是集采煤、掘进、运输、供电、通风、安全等多环节协同配合的负责系统。同时,煤炭企业生产环节较多,其物流过程又不连续,所需原材料品种较多,且原材料与产成品之间没有严格的数量对应关系,难以像制造业等行业那样,可以通过物料需求计划对物料的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
井下移动设备多,开采、掘进、运输、监测监控等环节的设备随着生产的进行处于移动状态,要求相应的控制设备及网络设备也随之移动,对自动化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设计、系统的可靠性和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煤矿管理信息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矿井生产过程产生的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并提供给相关决策部门。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生产自动化系统集成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超前性和系统性应有足够的考虑。
参考文献:
[1]张敏,赵伟.铁煤集团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6)
1、国内以及国外煤矿安全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现状分析
就网络信息技术而言,国外起步早,资金投入大,科研人员多,因此国外信息技术化的水平要领先国内很多。在国外,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所有行业领域内的企业,成了新一代企业发展的竞争力,自然国外的众多煤矿企业也是如此。如今,国外大部分稍具规模的煤矿生产和经营企业都安装了安全档案管理系统以及其他的信息化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以及数据共享,不仅提高了整个企业的生产安全性,也提高了整体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但是反观我们国外,整个煤矿行业,除了少数规模大的国有企业,安装了安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外,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方法。整个行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整体的管理水平可谓十分低下。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行业内部的竞争也都愈演愈烈,煤矿行业更是如此,因此各煤矿企业想要不被竞争淘汰,就只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安全管理方面实力的增强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对于这些煤矿企业来讲,要想增强他们的安全管理实力,就必须要借助科学技术,也就是说要引进安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个企业的生产安全、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整体煤矿行业的实力,缩短与国外的实力差距。
2、安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构成平台和功能介绍
关于该系统的功能,其主要包含六个管理功能和一个查询功能。六个管理功能是分别针对于是员工信息、隐患信息、安全奖惩、三违信息、工伤事故以及机构六个方面进行管理;而查询功能则是指综合查询。为了便于用户使用,该系统特意增强了权限管理的灵活性,管理者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权限的设置以及角色的定义。
机构管理。该模块以树形结构来反映企业各部门的关系以及实现机构人员组织的变换操作。
员工信息管理。该功能又分为三个小功能,用户管理、人事管理以及角色管理。通过人事管理,可以对企业所有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查询、更改;通过用户管理,则可以对操作该系统的所有用户信息进行设定、更改;通过角色管理可以赋予和变更不同角色用户所拥有的系统权利,限制用户们在该系统的行为权利。
工伤管理。在煤矿行业中,工伤是偶有发生的,因此,对工伤事故进行记录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每当发生煤矿工伤,相关人员应该马上对资料进行录入,并且对每个月发生的煤矿工伤事故进行统计,然后把数据提交到相关的管理部门。相关部门对各个煤矿的安全情况进行分析时,就必须要统计工伤事故的发生次数,事故发生原因,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等。对于煤矿工伤事故中受伤的人员,要对其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把全年度每个月的工伤事故发生次数制作成直观的柱形图,便可得知煤矿的安全质量问题。
违规信息登记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违规信息登记是基础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违规信息包括矿难的发生时间,煤矿的负责单位,以及是导致违规的原因。除此之外,违规的相应处分以及接受处分的人员同样需要登记在煤矿违规信息中。相关单位把违规的信息公告于众,并且就违规情况进行统计,并且以折线图的形式反映出煤矿违规情况的变化。
煤矿奖罚制度管理。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见义勇为应该得到肯定和奖励,而违规行为则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这就是奖罚制度。相关部门可以透过系统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奖罚情况了如指掌。
煤矿安全隐患管理。安全问题是煤矿行业中最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了有效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有关部门必须从潜在的安全隐患根源上进行杜绝。 从事煤矿工作之前,应当请相关的单位对煤矿进行安全评估,让所有的工人都意识到安全隐患的存在。相关的煤矿负责人应该共同研究讨论应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避免煤矿事故。
综合信息包括煤矿工人的个人信息以及煤矿自身的信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不仅记录了所有煤矿员工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和身体情况等。除此之外,煤矿过往的违规现象也记录在案,这为煤矿工人索要工伤赔偿提供了足够的证据。
3、煤矿安全信息化系统的几个要素分析
煤矿安全管理并不是仅仅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其中一个煤矿,而是对所有煤矿进行集中统一自动化的管理。企业需要在煤矿安全系统中建立起自己的档案,这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互联网简便的程序帮助煤矿企业在24小时内完成信息登记工作。当需要查询某个制定的煤矿企业时,安全管理系统马上为你打开对应的网站。
专用软件的下载让很多人都觉得十分麻烦,但煤矿安全管理不需要下载任何的软件,客户只需要一台有网络的电脑,便可以轻松浏览各个煤矿的生产情况,管理情况,工伤情况等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无纸化办公。
煤矿安全管理是全自动化,涵括多部门的一项工作。我们不仅仅能够浏览到其中一个部门、其中一部分人的信息。煤矿安全管理的范围包括与煤矿生产相关的部门以及从业人员。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文件的发送和传达,业务的规范管理以及工作的审批。
B/S系统以B/S架构为基础进行信息和管理,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和B/S系统直接形成紧密连接。B/S架构提供人性化的菜单管理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包括资源和安全的管理,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任意登陆安全系统。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对于访问有着严格的控制,先进的技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建议及措施
如今,
企业管理更加趋向于自动化,煤矿管理也同样不意外。所有的信息不需要手工的抄写,只需要录入到电脑中便可。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对于推进煤矿的安全施工有着深远的意义。所有煤矿的违规信息都将会被记录到安全管理系统中,这让管理人员更加便捷地了解到各个煤矿的生产情况,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解决方案。确保安全是煤矿生产中的首要任务,安全管理系统是辅助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生产的一个工具。本文给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及措施: 第一,提升“防火墙”技术,防止非法访问或病毒的入侵。“防火墙”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及时更新最新“防火墙”技术,确保煤矿安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矿井生产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稳步前进,信息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不同领域,信息化与网络化成为各行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手段,在企业管理与决策应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中,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决策、指导生产,日益受到现代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的重大关注。当前,在煤炭企业应用中,不同的专业部门已经具有或正在开发相应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并在逐步形成一定的信息化规模。
2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地质、测量、通风、安全、机电等专业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与深入研究,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逐步广泛引用GIS技术,并且逐步形成了不同于常规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近年来,在全国许多大型矿业集团基于多专业管理应用已经逐步开发一体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业务流程还基本采用传统思路,信息不能真正共享应用,同时缺乏三维可视化的展示及应用。因此,无法真正实现安全生产专业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更无法满足多部门多专业的动态管理及其相关应用。
近年来,为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的综合自动化水平,我国煤炭行业在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较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也促进了煤炭安全生产,在此之中以信息流为主要特征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煤炭生产作业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与此同时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也得到迅速推广。
纵观目前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情况,国内外学者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与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国外安全问题既重视技术,更重视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而国内的研究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出发,重技术而轻管理,重评价而轻预测,很少有将管理科学和其他应用科学结合起来系统考虑安全问题的科研成果。国内安全问题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仅限于一些安全法规、安全制度方面的问题;将管理科学理论、计算机技术、其他应用科学应用到安全管理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基于数字化煤矿建设服务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基本没有。
(2)当前,在煤矿产量逐步加大的同时,绝大部分煤矿还没有改变其煤矿安全管理手段落后的局面。虽然,有一些煤矿企业已逐步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系统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专业技术的管理,但这些管理只是对传统管理形式的简单改变―由手工处理变为计算机处理,手工统计变为计算机自动统计等,缺乏基于流程分析与管理的思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缺乏基于多部门、多专业的应用共享管理。
(3)目前,计算机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已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行业领域,而在煤炭企业安全信息化管理应用还不多见。因此,急需引入成熟的空间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等来改变传统煤矿安全管理手段,改变传统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手段,实现流程化实时动态管理。
(4)煤矿信息化基础应用平立,不同软件厂商都采用自定义的空间数据格式和数据组织方式来存储与管理数据,采用自定义的数据操作流程来处理数据。这导致不同的GIS基础平台之间相互封闭和独立,数据共享只能通过操作复杂的数据格式转换来实现。如国内的MapGIS,SuperMap;国外的ARC/INFO,ARC/VIEW,MapInfo,TITAN等。
(5)煤矿信息化管理专业系统应用独立,不同专业领域的GIS应用系统建立在不同的相互封闭的GIS或CAD平台上,并面向具体的专业应用背景,实现时采用的数学建模方法和设计方法也不同,导致相互独立,在语义表达上往往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产生“信息孤岛”。
为此,煤矿生产技术综合管理系统必须从数字化煤矿整体思路出发,在统一规范的数据组织管理体系与元数据数据组织管理体系下着手抓好地测及各专业基础资料的系统建设,基于生产矿井-煤业公司两级管理实现逐级审批的动态实时监督管理与数据信息共享应用。
3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图1地测远程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注:A、矿井生产用户包括矿井领导、总工、系统管理员、一线技术人员。
B、公司用户包括如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地测部门和其他专业部门
4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性
(1)系统能适应煤炭行业的特殊性。
(2)系统采用先进的可扩展系统结构,易于扩充和升级;系统能够提供开放式网络结构,易于与其他系统连接。
(3)系统中可以设置报警时限,具有自动报警提示功能。
(4)系统需对用户进行权限设置,明确资料使用范围。
(5)系统实现与GIS数据共享,实现专题GIS图形、属性数据的实时更新和远程浏览查询。
(6)系统专题图形、查询与分析采用ComGIS+WebGIS技术实现,具有图形放大、缩小、移动、量测距离、图层管理等基本功能,同时具有基于图形实体的属性数据查询功能。
(7)系统具有多层安全保护机制,确保各项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图2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8)系统对客户端没有特殊的要求,支持目前流行的多种浏览器。
5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关系与功能结构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内地测信息化建设也在高速发展,目前国内主要的地理信息平台主要有: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LongruanGIS地测信息系统,北京原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Metamap信息系统等等。目前,国内大部分煤矿企业采用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LongruanGIS,通过大家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很好,都比较认可,所以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LongruanGIS地测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我以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LongruanGIS地测信息系统为例对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测图形系统做个简要的介绍。
地测图形系统主要包括地质图件、测量图件、储量(损失量)图件等专业图件的生成与管理,图形生成的数据来源主要有矿井地质系统、矿井测量系统、矿井储量系统、矿井水文系统以及外部的其他数据源,以地测数据为例,其数据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图形与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关系图
就功能设计来讲,主要分为通用命令和专业命令两部分。通用命令功能主要针对文件操作、打印操作、图形编辑、图形缩放和图形设置来设计的;而专业命令功能主要针对地质、测量专业需求和实用性来设计的。就数据结构设计来讲,主要是点、线、面数据结构的设计,它们的设计关系到数据的存储与优化,同时也关系到空间拓扑关系的建立,从而可能影响到空间分析与操作。最后是系统殊代码的设计,如图例和图层。
地测图形系统主要有地质图形系统、测量图形系统、剖面图形系统、素描图形系统和图例库系统,它们通用功能一致,区别在于专业功能。总体功能结构如图4所示。
图4地测图形系统功能结构图
图层管理是实现数据共享、防止数据冗余的重要手段,如在矿井成图过程中多种图件均要用到巷道布置情况,系统实现时只要获取巷道布置图层即可与其他图层进行叠加与组合实现新图件的生成。
一、新安煤矿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背景
新安矿地质条件复杂,井下生产点多、面广、战线长、环节多,防治水和防治瓦斯形势严峻,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加大安全投入,而安全上投入的加大势必又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如何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解决高突矿井费用投入多、成本控制难的问题,在“安全发展”和“经济效益”之间、“安全投入”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探索出一条适合新安煤矿实际的成本管理新路子,成为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同时,根据义煤集团公司对独立矿井作为成本控制中心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调、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定增加的目标,结合新安煤矿自身实际,新安煤矿正在推行既关注过程控制、也关注结果考核的全面预算管理,其目的是通过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使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每一个执行细节上都做到精确化、数据化,使各单位实现指标数量化、控制精细化、考核数据化、分配公开化,层层传递经营压力,强化投入产出意识,引导干部职工人人学算账、会算账、算好账,处处精打细算,注重点滴节约。在成本管理中做到事前预算、事中监督控制、事后考核相结合,为顺利实现集团公司下达的成本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安煤矿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集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同、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定增长的目标。因此,对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煤炭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全面预算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应从经营机制的角度和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2.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全面预算是用来分配企业财务、实物及人力资源的,包含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方面内容。
3.全面预算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集中管理为重点,实现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重要举措。
三、新安煤矿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设定的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是先进的管理理念、系统的管理工具、标准的作业程序,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整合原有的安全生产管理、经营管理、6S管理等子系统,以此来建立一个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结合新安煤矿实际,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两个分项目的一是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打造成本控制走廊;二是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做为矿井经营管理信息化的突破口,实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
1.总体目标: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
为新安煤矿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为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即将生产预算、材料预算、工资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存货预算、材料采购预算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考核与分析;同时,将预算与企业制定的各种管理标准相结合,将预算指标具体落实到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实现预算管理与其它基础管理的有机结合,使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均有相应的“标尺”,从而使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最终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2.分项目标: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打造成本控制走廊
根据义煤集团公司管理体制要求,各矿作为公司的成本控制中
心,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是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成本控制走廊就是要把成本控制标准化和流程化,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实现这一构想的具体落实。
四、新安煤矿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计划
新安矿成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系统责任归口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四级预算组织机构。在编制上抛弃过去以财务科目为预算编制项目,而是从经营活动开始,把预算看成是经营活动的分解,再过渡到业务层面上的费用项目,最后归集到财务科目。
新安矿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总体思路与实施计划如下:
建立一个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矿井管理模式;
实现两个全面预算管理目的;
重点把握好费用支出的三个过程;
建立四级全面预算组织机构;
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五个体系的建设;
实施“六步成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七个创新点。
为贯彻“一切围绕成本,成本围绕一切”的成本理念,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总体思路是责任成本核算和管理,打造三级成本预算核算体系,新安煤矿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都要围绕成本展开,所有预算的连接点就是成本,责任成本预算是各项预算的中轴。做到成本预算到岗位,核算到岗位,考核到岗位,责任到个人。
开展“责任成本”核算(矿财务将成本分解到责任单位,成本按责任划分,按责任单位核算),明确了新安煤矿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分为三个层次:
(1)矿财务做到:矿、区队(科室)、班组三级预算和核算;
(2)区队(科室)做到:区队、班组、岗位三级预算和核算;
(3)班组做到:班组、岗位、个人三级预算和核算。
做到矿、区队(科室)、班组、岗位、个人都有一本账,形成环环相扣的成本预算管理控制体系,让每个单位和每个个人都学会了算经济账。
五、新安煤矿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1.全面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全面”二字上,它具有全员、全额、全程的特点。
“全员”是指预算过程的全员发动,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人人肩上有指标,让每一个参与者学会算账,建立“成本”、“效益”意识。“全员”的另一层含义是企业资源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一个协调和科学配置的过程。通过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对预算过程的参与,把各部门的作业计划和企业资源通过透明的程序进行配比,从而可以分清“轻重缓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全额”是指预算金额的总体性,不仅包括财务预算,更重要的是包括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对于一个独立矿井来说,主要是业务预算,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全程”是指预算管理流程的全程化,即预算管理不能仅停留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和汇总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监控、预算的分析和调整、预算的考核与评价,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
新安煤矿创新性的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 + 信息化办公 + 内部基础管理”的矿井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并系统提出了以目标成本控制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施动态的预算管理制度。
2.全面预算管理以信息化为支撑
传统的预算主要是手工进行的,其缺点是工作量大,编制时间长,编制的内容不够系统全面。另外,手工模式下的预算控制靠人工随时记录和更新预算执行结果,不但预算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剧增,而且由于更新结果的不及时,往往导致预算控制不能完全实现,使得某些设计的预算控制变成了事后分析。
面对当下的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只有采用信息化手段,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经过对财务管理技术市场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筛选后, 新安煤矿采用了用友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并在全矿强势推行了ERP管理信息系统,为全面预算管理积极搭建技术平台。
ERP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模块可支持矿成本预算通过不同层次的授权,分级下达到生产末端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各岗位、班组的消耗及时录入系统后,又能自下而上逐级自动生成数据,反映到各级成本表上,费用消耗接近预算控制指标时又可报警提示。通过ERP管理信息系统的逐步应用,新安煤矿的成本预算管理方案,可以做到纵向管理到底,模向管理到边。纵向管理可以自上而下分级指导管理,即由矿到各系统、各区队、各班组、各岗位。横向管理可以按照成本项目,根据各职能科室业务的不同,除负责本系统内成本管理外,还将每一个成本项目分解落实到各责任科室管理。如:工资指标落实到劳资科;电力消耗指标落实到机电科;支护材料指标落实到生产科;炸药消耗指标落实到通风科等。
这套ERP管理信息系统做到了管理全方位、时时可监控、资源可共享、考核更方便,为新安煤矿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预算执行控制模块将所有与预算相关的业务都规定了标准流程,固化于系统内部,经济业务只有依次经历标准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才能顺利流转。
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对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做出了明确的划分,这样即保证了预算的严格执行,又杜绝了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使得全面预算能够得到及时、顺利、严格实施。
矿井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适时控制,必须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支持,实现网络连接、信息传输、实时查询和过程控制,保证预算的编报、审批、执行、控制都能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将生产作业信息及时转化为预算信息,达到即时查询和实时控制的目的。
因此,借助计算机技术,依赖网络信息系统,实行全面预算信息化,是矿井推行全面预算的必然选择。
3.全面预算管理重在控制
控制原则:谁的费用谁归属、谁归口谁编制、谁花钱谁申请、谁核准谁负责。
预算执行控制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它是预算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因此它是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预算的有效实施、控制,必须充分调动各级负责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强化其责任意识。为此,除了依据可控性原则确定科学、先进的预算目标,还必须调动各项经济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潜能。预算执行环节主要还应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完整的记录,有效进行有关预算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4.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为确保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顺利实施,规范和有效推行新安煤矿全面管理,新安煤矿先后制定并完善了《新安煤矿目标成本管理办法》、《新安煤矿全面预算管理办法》、《新安煤矿责任成本分解管理办法》、《新安煤矿全面预算管理千分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成本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了矿、系统、区队三级全面管理制度体系,为开展全面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
(1)《目标成本管理办法》,建立了成本指标与工资挂钩政策。
(2)《新安煤矿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确立成本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考核和数据传输流程。
(3)《新安煤矿责任成本分解管理办法》,明确了完全成本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立了成本分解管理政策。
(4)《新安煤矿资金管理办法》,确立了预算、核算和结算“三算合一”政策,建立了资金支出和责任成本预算挂钩政策,做到没有预算就不能支出。
(5)《新安煤矿全面预算管理千分制考核办法》,确立成本督察和现场走动管理模式。
(6)系统、区队和班组责任成本管理办法,确立了全员成本管理模式。
新安煤矿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通过认真研究国内外全面预算管理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批判吸收、举一反三,确定了如下工作思路:以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理念;以建立现代财务管理为重点;以目标成本控制为中心;以矿井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条件;以持续管理创新为驱动力;以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为手段;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实施环境。把年度经营目标作为预算的起点和落脚点,构建了一个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动态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每一个生产者成为经营者、每一个生产要素落实成本、每一个经营行为都能控制、每一项工作都有预算、每一天都知道经营成果。
新安煤矿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如下的原则:
以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理念;
以建立现代财务管理为核心;
以目标成本过程控制为重点;
以矿井信息化平台为支撑;
以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条件;
以持续管理创新为驱动力;
以绩效考核与评价为手段;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安全领域;安全生产;物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8-0089-02
1煤矿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在煤矿安全领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即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煤矿企业比较重视硬件的投入,而对于软件的投入比较轻视,即内部信息资源的开发比较轻视,在思想意识上,虽然各单位都意识到了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只是用计算机进行排版和打印之类的最基础的事情,对于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处理等是非常模糊的,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信息化建设包括了企业规模,企业在电话通讯、网站、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情况,在客户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成就等。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有些煤矿没有自己具体的规划,即使有相应的规划也没有按照本煤矿的全局制定,而在实际中常常出现设备缺乏通信功能,导致信息资源无法接入局域网,信息也不能实现共享。同时由于管理思想和观念等方面的限制采用封闭的数据格式或软件,甚至是由于受资金、管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往往是就事论事地实施某一个或几个子系统,使大部分仍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从而造成了煤矿内部“信息孤岛”的存在。这样不仅制约信息技术的发挥,也增加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运营成本,不利于煤矿整体信息化的实现。
2煤矿信息化建设在煤矿发展的作用
煤矿所带来的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煤炭工作又是非一般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然而其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其在煤矿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安全是煤矿生产的重要前提
煤矿生产是个较为复杂的工程,其生产环节也比较多,要求也相当高,而在实际生产时由于水、火、瓦斯和顶板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事故。因此,煤矿生产技术具有严格的专业要求。而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信息传递等可摆脱人工操作,减少人为错误,有助于职工从本质上认识到各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井下瓦斯、煤尘、水等危险情况的预警、预报等,有预见性地组织、协调、监控各部门、各生产环节运作状况,能保证安全生产平稳运行,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2物料管理非常重要
在煤矿生产中,所用的物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材料的成本多占比率一般都超过一半。而管理信息系统是优化物料管理的重要措施,即可以降低物料的周转时间。同时信息化网络将采购和销售电子化,使得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降低,以及使得煤矿企业的效益和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2.3为决策提供依据
无论是哪个企业的决策者都是根据不同的信息作出决策,当然煤矿企业也是如此,而信息化的建设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并且准确性也明显的提高。决策者既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监控子系统随时看到和收到煤炭开采的现场信息;通过人力资源子系统中的基本信息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通过建立的煤矿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借助互联网与外部的信息系统互连,使煤矿企业可以迅速获取国内外市场信息和技术发展动态,并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挖掘,及时发现新的机遇和潜在风险,快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煤矿企业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实施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从而降低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和本矿的经济效益。
3煤矿信息化建设具体工作内容
3.1管理方面
在煤矿企业中,要根据本煤矿的实际情况建立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搜集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的有用的信息资源。除此之外,通过这些管理信息系统在煤矿实行办公自动化,使全矿的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都纳入煤矿信息化管理,减少管理人员,提高办事效率。
3.2煤矿安全生产方面
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井下工作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加强监控,可以减少煤矿的安全事故,同时也能使员工的行为有所规范。在煤矿开采现场,使用传感技术,对危险源及各类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数据采集,将数据结果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可以对各煤炭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实现自动预警,改变目前对危险源的单纯的人工监管方式,同时将各安全监测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加强对网络的集中管理,对网络上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和处理,对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网络。
3.3网络建设方面
现在煤矿企业各部门、区、队、班组等都配置和使用了计算机,而煤矿应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局域网、电子邮件系统并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
4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煤矿信息化正向信息扩展、高度集成、综合应用、自动控制、预测预报、智能决策的方向发展。
4.1总体发展目标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提出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发展目标,指明了今后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主要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寻求多方支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需求主导,急用先行;注重实效,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我国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实现全国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资源专网;建设供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共用共享系统。建立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业务信息化的数据库群和应用系统。建立和完善电子办公系统功能,不断推进各级机构应用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日常办公效率。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机构的政府网站,提高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和网上互动的效果。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4.2发展方向
(1)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建设并完善事故统计与调查分析系统、危险源动态监控与安全状态评估系统、重特大安全隐患动态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与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致的信息网络系统框架;多数企业基本建成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省管企业基本建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形成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培训、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研发、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事故救援电子装备等技术保障体系框架。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数据库群和应用系统。基本建成覆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到各级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及省、地(市)应急救援机构的统一的安全生产资源专网;基本建成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基础资源数据库;基本建成供各级机构实施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
(3)建设各级安全生产监管信息体系。建立省级以上的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系统,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专家远程会商等工作的重要作用。依托资源专网系统将覆盖范围的煤矿重大生产事故隐患纳入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煤矿执法文书实现数字化处理并入库;对高瓦斯矿井基本实现监管;有关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信息上报在专网覆盖范围的系统内实现随时报送,以明显提高对事故应急响应、救援指挥决策和综合协调的效率,缩短响应时间。
(4)基本完成满足各级政务机构业务应用需要的政务内网建设。形成规范的、能够统领全局的、普遍适用安全生产监管与监察、应急救援以及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业务的建设、管理及技术规范和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域相关网络和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技术保障和维护制度。
(5)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基础建设。要基本建成支持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府门户网站群,可陆续实现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受理功能,逐步加强网上为民服务和互动交流的范围和深度。同时,安全保障系统要从多个层次分别对信息进行保护、监测、响应、恢复和改善。在条件、时机成熟或必要时建立灾备中心。通过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信息不受诸多威胁的侵犯,确保业务运行的连续性,将损失和风险降到最低。改善各级机构局域网基础条件及连入互联网和安全生产专网的条件,包括局域网布线、网络设备。
(6)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集成系统。建设以成本控制、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控为主要目标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煤矿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环境,采用现在比较先进和流行的软件技术,基于Web、B/S结构,建成一套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的管理集成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鹏.浅议煤矿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6).
关键词:大型机电;安全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F406.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0155(2016)07-0077-01
煤矿在开采时会因环境、生产环节繁复等影响煤矿的正常开采及开采效率,这对企业的运营及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保障煤矿的正常开采效率,煤矿企业需着重加强对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并定期为机电各项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确保煤矿开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另外,煤矿企业还需加强提升大型机电设备管理及维护人员的责任心及管理能力,切实保障大型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1从制度化方向开展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
大型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的制度化方向意味着需从制度管理进行完善,同时,根据煤矿开采现代化机电设备技术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在制度管理上,煤矿企业需要根据大型机电设备的管理要求及结合煤矿生产程序进行完善,根据大型机电设备的防护标准制定防爆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检修维护制度,根据机电设备的不同应用环节及领域来规划岗位职责,安排相应的现场监测人员,督促各个岗位职责全面落实实行,从而使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实现科学化及制度化。在煤矿开采现代化机电设备技术管理措施上,煤矿企业需意识到大型机电设备对煤矿开采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大型机电设备维护工作及安全管理的重视,使大型机电设备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得以顺利进行。煤矿企业在规划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时,可基于经济效益的同时对重点应用设备及对人身安全具有隐患的关键设备进行定期更新,使煤矿生产能够与时俱进的应用新型开采技术,同时也切实提高关键设备的安全性能,将废旧设备及功能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报废,使煤矿企业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1]。
2对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人员开展应急演练
由于煤矿开采过程十分复杂,其在开采过程中时常会因大型机电设备的长期运行或超负荷运行出现故障现象,当出现这类现象时,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若缺乏一定经验或技术水平,则会给整个煤矿开采工期带来极大影响。同时,对煤矿企业的运行及煤炭市场资源的供应也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对此,煤矿企业在管理与维护大型机电设备时,需从安全管理人员及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专业水平来进行提升,以扎实的能力水平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使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煤矿企业可定期针对管理人员及维护人员开展相关机电设备的培训工作,从技术领域进行针对性培养,并将大型机电设备常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故障进行说明,为安全管理人员及维护人员提供技术挥发平台,并针对机电设备的故障现象开展应急演练,使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及维护人员能够意识到自身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并通过演练培训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及维护水平,确保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现象时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处理[2]。
3定期针对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开展检测工作
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不仅需加强对各项设备的日常管理,还需加强对机电设备各项技术及功能的检测。在以往,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在运行时其所出现的故障现象大部分都因故障隐患所引起,而这些故障隐患由于长期未被得到关注而出现了日积月累的现象,最终导致机电设备出现严重故障,甚至部分机电设备已完全报废无法使用,许多企业在遇到这类故障现象时往往才会采取一定的检修措施,但因设备损毁已十分严重,因此无法继续使用。设备故障及报废影响的不仅仅是煤矿的正常开采效率,对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直接影响[3]。对此,煤矿企业需改变以往的安全管理及维护理念,根据大型机电设备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针对各项大型机电设备开展定期的检测工作。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检测工作需以施工前及施工后两个阶段进行检测。施工前,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及维护人员,要全面检查设备各项功能,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使机电设备存在的隐患得到及时发现与排除,从而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概率。施工后,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及维护人员需切实针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到细致观察,并对各项设备的做好保养及维护,使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得到有效管理。煤矿开采施工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工作,为了保障煤矿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煤矿企业需将煤矿施工的重要性及危险性进行详细说明,使施工人员及技术人员正确认识煤矿工作存在的安全问题,煤矿企业再根据以往事故经验做好全面的预防措施,将事故的紧急自救方式进行演练及培训,同时,对煤矿员工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企业需针对施工一线负责部门创立相应的检测部门,从起点严格抓起安全事故问题。
4建设信息化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管理模式
在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建设下,信息技术开始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及发展。煤矿机电设备作为煤矿开采等环节的重点设备,建设信息化管理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根据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管理内容分析,其信息化建设内容可从机电设备型号选择、调试安装、后期维护、设备更新、设备改造等多个环节进行信息化全程管理,这意味着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选择及维护工作成为信息管理的重点所在。根据以往管理经验,结合当下信息技术的应用,煤矿企业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大型机电设备的维修、养护等档案,并根据这些档案建立管理与维护制度,使大型机电设备的各项问题一目了然。
5结束语
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实行核心是为了保障煤矿实现安全开采,并确保煤矿实现高效率的开采成效。企业在针对大型机电设备开展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时,需着重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规范管理及维护工作,同时,着重针对安全管理及维护人员开展应急演练,并定期针对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开展检测工作,加快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设,使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得到高效的安全管理及维护。
参考文献:
[1]于云涛.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群异常运行状态辨识与预警网络化系统研制[D].青岛科技大学,2012.
[2]杨龙洋.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1:22-27.
【关键词】煤矿企业;信息化规划;基本要求;实施步骤
引言
企业信息化规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对信息化目标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协调发展地进行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必须依据煤矿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围绕企业的生产、人才、采购、成本、质量、营销、财务等业务建设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指导各单位运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合理、优化地安排企业信息化有关的项目。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企业现有业务的计算机化,还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优化煤炭企业流程,进行信息化整体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覆盖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信息处理,它不可孤立地建立业务信息系统,全面实现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和操作,实现信息采集、处理、适用过程的集成化。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准确定位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及主要部门业务的发展目标。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方向;了解同类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把握煤炭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现状和信息资源状况。根据煤炭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其次,以层次化的结构设计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由许多功能模块组成,每一功能模块又可分成更细的层次。信息技术标准是对信息化总体架构的技术支持。通过选择或制定标准,使煤炭企业信息化具有兼容性和扩展性。最后,对信息化总体架构中的各功能模块及相应的各项煤炭企业信息化任务进行评估计划,把它分解成为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项目。明确各个项目的功能、预算、时间等。按具体项目重要程度和煤炭企业财务情况做出安排
三、保障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
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涉及的技术难度较大,内容较多,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保证规划按时、保质、保量进行,煤炭企业应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建立煤炭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建设机构可分为领导决策层、企业信息化组织协调及技术支持层和实施执行层。1)煤炭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他们为领导决策层,从全局上权衡、协调、审定、决策以及组织企业信息化实施;保障实施煤炭企业信息化系统所需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为煤炭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营造良好环境。2)煤炭企业信息化办公室。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牵涉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必须设置一个组织协调煤炭企业信息化办公室来负责日常的工作。3)专家组。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工程技术以及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专家组要有本企业专家,同时,还必须邀请社会专家、IT专家与经营管理专家以得到智力支持,共同组成专家组。5)煤炭企业信息化实施组织。实施执行组织要按照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进程,具体分为多个项目小组。项目组是实施执行小组的执行单元,由项目负责人直接领导,选择若干专家和业务人员组成。项目组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项目负责人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人物,要选拔德才兼备、威望高、信息工程技术过硬、又有经营管理经验的技术干部担任。
2、制度保证
1)煤炭企业管理措施保障。采取强制措施清除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各种障碍,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2)建立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主要制定和规范煤炭企业业信息化的评审制度、实施模式等保障制度。3)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在煤炭企业中稳定一批懂企业管理又通IT 的中坚技术力量,特别是选择几个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精英,他们在信息化规划中能发挥重大作用。煤炭企业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系统培训,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信息化规划建设队伍。
3、技术保证措施
一方面,针对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及我国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状态,吸取各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教训。如:一些应用系统分别找不同的合作伙伴分散开发,缺乏统一的控制和协调机制,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所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选择几个长期的IT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联盟。另一方面,针对煤炭企业信息化各个应用系统,由项目实施小组与会同相关部门编制面向不同使用者的培训计划,并负责培训,如:面向全体使用人员的使用培训、维护培训和面向领导和管理干部技术业务培训等。
四、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长期的工作,信息化规划是这一工作的指向标,通过信息化规划可以确定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目标和步骤,通过分阶段实施来降低信息化工作的风险。只有做好全面、细致的信息化规划工作,准确把握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使企业在战略层面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年松,曹维运.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