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校长交流材料

时间:2022-12-07 10:29:17

导语:在校长交流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校长交流材料

第1篇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局之年,是推进《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是能否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评估认定的重要之年,为保质完成2014年我区小学教育工作目标,进一步落实学校精细化管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我区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现就学校管理有关工作要求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规划

学校管理项目类型多,有“百校帮百校”三年行动计划小片区管理、教育集团、“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和“幸福家园计划”等。两年来,有关学校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实行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各校管理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看,发展还不够平衡,一些学校的管理措施单一,计划落实也不很到位,目标仅停留在材料上,各校管理水平离发展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从对事业负责的高度,主动加强沟通交流,结合区里的统一部署,着眼发展,立足实际,认真规划,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工作,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效益。

二、科学安排,有效实施

学校管理事务繁多,工作有相互交叉的地方,各校要统筹兼顾,未雨绸缪,针对“百校帮百校”、“小片区管理”、“教育集团”、“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幸福家园”建设等具体项目拟好计划,整好过程材料,做好学期或学年总结。各种材料均要及时上报教育局,纸质材料盖章后送初教股.

1、要按学期制订计划。格式参照见附表1,要有时间、地点、内容、任务承担人、具体工作、参加人员及落实情况,每学期期初上交。

2、要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校长要亲自过问,任务承担人要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并及时对照各项目的评估标准或要求如:百校帮百校考核评分表(见附表2),用纸质打印存档备查。有考评要求的,各校均要有相关项目的自评表,每年12月上报初教股。

3、及时报送学校管理信息。我局将在教育网设置专栏各校先进经验做法,促进交流,并及时统计各校选送的报道。统计数据作为该项目工作考评及校长绩效考评依据之一。各校要把相关信息打印存档备查,各校可以按项目按月份整档成册,形成常规化。

4、要按学期进行阶段小结(上学期末)和总结(下学期末),形成文字材料,要围绕具体的工作内容、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及今后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各项目阶段小结及总结要于每学期末上报初教股。

第2篇

“大学区管理”模式分为“紧凑型”、“松散式”两种,下面就“松散式”的“大学区管理”以及我们进行的尝试和探索谈谈我的体会。

一、 “大学区管理”的四个特点

(一)“大学区管理”巧在因地制宜

“大学区管理”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指导和引导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从另一角度来讲,是薄弱学校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学习、汲取优质学校的管理经验,以弥补薄弱学校管理上的不足,同时发挥薄弱学校自己的长处,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但是,绝对不是在所有的成员学校中,全面“翻版式”的推广学区长学校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及方法,不是用一所学校的管理制度、方法同化另外几所学校。因为没有万能的管理方法。学校管理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况且学校不同、生源状况不同、师资力量不同、教育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不同,所以不能照搬另一学校的管理模式。正确的方法是先找出本校工作的主要差距、不足,然后大家一起从优质学校的管理中寻找有益的管理方法,研究具体的对策。同时发挥薄弱学校的优势,引导外校的管理经验与本校的管理长处结合,创造性地进行学校管理的探索,以促进成员学校快速发展。

(二)“大学区管理”活动难在“量”的“适度”

大学区教育活动并非越多越好,特别是大型教育教学活动。因为成员学校之间的有一定的距离,领导和老师们过分频繁地参加各种活动,必然打乱本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老师们就不能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搞教学。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扎实细致的工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不宜经常打破。如果大学区的大型活动过多,且老师们全体或者大部分老师调课参加,必然影响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大学区的“活动量”把握适度性原则非常重要。

笔者认为,大学区的大型活动一学期不应该超过两次,特别还要禁止全学区的老师全体停课参加活动。若要开展全学区老师参加的大型活动,应该放在周末。在周内的大型活动,各学科只能派代表参加。如果需要全校各学科派出代表参加的活动,一学期一般不能超过两次。大多数活动的开展应该在网上交流,建立各学校处室主任、教研组长和老师之间的内部交流平台,尽量避免领导和老师奔波于校际之间。否则,看起来活动轰轰烈烈,其实效果并非扎扎实实,不但没有促进工作,反而影响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大学区管理”妙在主抓“重点工作”

学区长学校对成员学校的带动与引导应该从重点工作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分清轻重缓急,而不是事无巨细,全面开花。也不是大学区管理工作越细越好,更不是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而应该先抓重点工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影响一个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呢?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影响其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有:学校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教学常规管理和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德育工作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题研究工作。大学区管理工作应该先从上述重点工作开始,逐步推进,由点到面,最终达到全面带动,全面发展的水平。

(四)“大学区管理”贵在校长工作主动

所谓贵在校长工作主动,就是学区长学校的校长和成员学校的校长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学区活动,达到“双主动”的理想状态。

在“大学区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学区长学校和成员学校都要有积极性。对于学区长学校而言,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胸襟,乐意把自己学校所有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全部拿出来与成员学校共享。同时全心全意地为成员学校提出有益建议和帮助,且善于发现各成员学校的长处和闪光点。还要有一种平等、民主、学习的态度,而不能以名校自居或者以领导者自居,对成员学校横加指责。学区长校长要充分调动成员学校校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相信成员学校的校长,依靠各个校长做好各个学校自己的工作,履行好校长的职责。

对成员学校而言,校长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虚心好学的精神更为重要。如果成员学校的校长事业心差,且不虚心好学,那么,该校的工作面貌就无法改变。为了调动成员学校校长的积极性,应该确定每学期召开一次各学校工作改进总结会,制订出学校工作创新发展评价体系。此体系由大学区内所有学校共同制订,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

二、我们“大学区管理”的具体实践

从今年四月份开始,我们基于上述四点思考,开展了以下工作,成员学校的面貌变化比较大,老师收获也比较多,效果比较显著。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主动到各校了解情况,制订大学区活动计划

今年四月份,西安市雁塔区管理制度文件下发后,我带领我校教务处主任、办公室主任,分别到各成员学校去了解成员学校的情况,征求成员学校校长意见,制订出大学区活动计划初稿,然后再召开第一次大学区管理的校长会议,会上讨论了大学区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一学期活动次数以及注意的问题。

(二)“大学区管理”活动的具体内容。

1.学校管理制度及老师考核办法交流。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师的考核评价办法,对一所学校的管理尤为重要。在这一活动中,我们要求各学校将本校的管理制度、教师考核办法进行校际之间交流。各学校学习兄弟学校的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吸取其有益的内容,完善本校的管理制度。这一工作从上学期期末开始到本学期期初结束。

2.教师培训工作。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以校本培训、网上交流培训为主,学校派代表参加大学区培训为辅。这样,各校的培训大家都可以共享,而且不会影响各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上学期我们举行的培训有:

(1)请市课改办专家作课改工作报告,在高新三中举行,成员学校派代表参加。

(2)请陕西省宜川中学原政教主任作“学生自主管理”的报告,我们全程录像,将其内容上传至高新三中校园网的“大学区活动专栏”,供成员学校下载观看,以培训各校班主任。

(3)上学期高新三中还举行了教师师德演讲活动,讲述我们学校和教师身边发生的故事,内容非常感人,教育意义很大。我们全程录像,制成光碟,发给各成员学校,由各校选择观看。

(4)在暑假期间,各校对老师都进行了培训,我们把专家所作的培训报告录像制成光碟在校际之间进行交流。

3.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这一活动我们主要放在年级组和教研组这一层面进行,注重学科对应、年级对应,注重实效。我们上学期开展了:

(1)初三年级复课研讨会。各学校派出初三教师参加高新三中初三复习观摩教学活动,并请省教科所专家点评分析,最后大家一起研讨,参加活动的老师普遍评价很高,效果很好。

(2)由学区长学校及成员学校派出优秀教师,到各校上示范课,大家一起研究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各教研组自行安排,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到兄弟学校听课,极大地调动了教研组和学科组积极性。

4.教学常规检查及交流。本学期,我们组织学校教务主任对每所学校的教务工作和教学常规进行检查,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后形成总结材料,以促进各校的教务工作。

5.政教工作计划交流,组织各校政教主任完成。

6.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各校自己先组织本校的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选出优秀班主任,在各校巡回作经验介绍。

7.小课题研究交流活动。

8.建立考试评价体系(以自我评价为主)。

(1)每学期期末用统一试题考试,然后统计成绩下发,各校内部分析,寻找差距,制订下学期的奋斗目标,大学区不予评价,也不排队。

(2)每学期,各学校要进行一次大学区工作总结,自己评价一学期来本校工作有何变化、创新,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共享,以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上述活动的开展,既抓住了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又不会给老师带来过重的工作和思想负担,既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能稳步促进各校快速发展。

三、对“大学区管理”进一步发展的设想

笔者认为,我们目前所进行的工作,还只是“大学区管理”初始状态的工作,是对我们现有学校管理机制的改良和改进,要真正实行教育制度的改革,真正达到教育公平化,同时促进各个学校整体优化发展,就必须以大学区管理制为契机,最终促进教育管理机制的彻底改革。改革的思路如下:

(一)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

落实校长的负责制,就是落实校长对学校人权和财权的管理制度。其方法是:在大学区管理的促进下,各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在选好校长的前提下,上级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财务进行预算管理,具体使用由校长支配,每年至少审计一次。在人事管理上,上级领导主要抓人事计划工作和老师招聘条件的把关工作。学校人事管理由校长负责,同时制订出校长考评办法,对校长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制的管理。

(二)对教师进行流动性管理

即每个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时间为6~10年,工作满6年后就可以流动,工作10年后必须离开这一学校,校级领导也是如此。离开学校的教师在区内进行竞聘上岗,各校校长组织专家团队按一定程序招聘考核教师,上级行政部门监督。这一方法对每位教师都有压力,同时也能激励教师平时加强业务进修和师德修养。

(三)从政策上对偏远学校和薄弱学校进行倾斜

第3篇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理念前卫、把握新课程标准、并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师德培训使全体参训人员的师德修养与职业道德水平有明显提高。

2.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使各校教师都能转变教育理念,能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全新的方法走进新学期的课堂,尽快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构、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3.通过班队知识学习,使参训人员进一步熟悉班队集体建设的具体操作方法,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规范化。

4.通过教学业务知识的培训,使全体参训人员人人明确教学“六认真”要求,向教学“七认真”迈进;个个懂得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知识,把握教学教研工作的主动权。

5.后勤工作人员通过师德培训,进一步确立服务观念,摆正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安全防范,确保服务质量。

三、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互学互动,观摩现场,表态发言。

四、组织领导

组长:陈正美

副组长:朱建刚蒋四良胡关乔(主持学习活动,本校教师点名)

成员:宋前方(负责培训班场地、物资、会议材料安排工作)

侯颖华陈德芹(来宾接待)

陈发超(伙食安排,茶水供应)

王平(文秘服务)

吴雪芹(音响服务)

五、培训地点

张家港市绿丰学校多功能活动室

六、日程安排表

时间

午别

内容安排

主讲人

主持人

8月21日

上午

1.开学典礼

①市教育局领导致开幕词

②团市委领导讲话

③教员代表发言(新凯学校

④学员代表发言(绿丰学校)

⑤学员体表发言(渭塘涟水小学)

2.全体人员合影

3.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4.新课标的认识与理解

钱洁雅局长

李彬书记

蒋四良

吴雪芹

周仁丽

蒋四良

市局袁科长

市局赵科长

陈正美

下午

1.三校教师暑假作业展评

2.《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名高素质的教职工》

罗会词

孙振中

蒋四良

8月22日

上午

《教学“六认真”工作具体要求》

港口郑校长

胡关乔

下午

《学校教科研知识讲座》

凤凰钱校长

8月23日

上午

1.《做好班集体建设工作当一名称职的班主任老师》

2.《认识少先队组织开展好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孙振中

朱建刚

下午

1.《办公软件电子表格应用技巧》《word文档排版常识》

2.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詹晓玉(新凯)李雪梅张传俊(绿丰)成诗琼(渭塘)]

蒋四良

有关老师

8月24日

上午

1.小学语文教学

2.小学数学教学

市局候主任

西张卢校长

蒋四良

下午

1.书法教学

2.

3.学唱歌曲《国歌》、《队歌》、《团结就是力量》

泗港陈校长

大新夏校长

吴雪芹

8月25日

上午

1.学校安全工作要点

2.体育课教学

3.音乐课教学

4.评选优秀学员(按校评选)

市局陆科长

市局孙忠义

孙振中

各校校长

胡关桥

下午

1.举行培训班休业式

①市教育局领导讲话

②学员代表学习心德交流(每校1名)

③颁发优秀学员证书

④暑期培训班工作总结

2.培训班结束

市局领导

学员代表

陈正美

陈正美

朱建刚

第4篇

一、力求读书与发展有机结合

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我们积极指导学校做好教师读书学习的管理,把读书学习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读书与教师的发展联系起来。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上,学校按照区里的要求,积极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三年读书计划,做到了有目标、有内容、有措施,使教师学有方向,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我们还努力发掘教师读书的典型,注重梳理他们的阅读成长经验,利用有关平台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引领更多的教师向阅读更深处漫溯,读出精彩,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七年来,我们先后宣传了本区教师读书发展的典型64人,表彰了区优秀读书个人202人、教师优秀读书集体16个。为了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我们还为教师开设了“拨亮心中的那盏灯”等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引领教师认真思考、规划未来人生的奋斗目标。

二、探索教师阅读管理的策略

教师群体的阅读质量主要靠管理来实现,管理方略尤为重要。我们探索出的有效阅读管理策略有:

一是专家引领。几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高万祥、陶继新、张文质、闫学等人来我们的教师读书峰会上开设“名家讲坛”,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为教师打开专业阅读视窗。同时,我们也注意发挥本土专家的作用,对广大教师进行了有效的阅读引领。

二是同伴互助。在我们的倡导下,各种形式的读书发展团体,如魏集初中的“敏笃”读书小组、张集小学的“春天把我们吵醒了”、柳新实验小学的“‘8+1’工作室”等,成为活跃的读书力量。

三是定向阅读。我们积极倡导教师结合课题研究开展定向阅读,相继为教师举办了“做人做事做学问”、“小课题的研究”、“走进校本教研”等专题讲座,特别是在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制订有针对性的读书计划,并要完成相应的读书笔记和研究任务。

四是自主阅读。我们倡导教师要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有阅读意识,要坚持每日阅读,并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

三、善于激发教师的阅读情趣

我们认为,教师应形成读书人格,即具有强烈的、稳定的读书热情,具有稳定的阅读思维方式,形成有效的阅读行为风格。教育管理应促使教师把读书当作一种需要,当作一种职责。

一是激发教师的阅读需要。我们力求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切实有效的方法,激发教师的阅读需要。例如,我们开展的“成长面对面”、“我读我秀”、“辩论当歌”、“绝对挑战”等十多项阅读活动,都是应教师的成长需求而策划的,因而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同,也焕发了他们读书发展的热情。

二是适时聘请专家(名师)领读。基层学校积极与市(区)教科所、高校或发达地区的学校联系,通过“请进来”的专家学者对教师的读书进行思想引领与方法指导,行之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阅读意识和能力。

三是选定中心发言人讲读。基层学校在市(区)教科所推荐书目中,选择若干本现阶段需要重点阅读的书目让全体教师阅读,每本书再指定若干教师精读,进行精心筛选、摘抄,然后再联系自身的阅读感悟开设专题读书讲座,或是以“读书沙龙”等形式进行中心发言。

四是采用“每册一卷”导读。即针对需要教师重点阅读的书目,学校编写导读提纲,印发阅读思考题以及作者的观点,然后要求教师依据问题阅读,以问题促阅读、促理解、促思考、促实践。

五是举办“开心书会”。紧扣愉悦身心的主旨,基层学校先后组织了“好书推荐”,交流“读后一得”,介绍“我喜欢的一本书”等治动,实现共享资源。

六是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让参与阅读的师生有了共同语言,在反复的阅读交流和思想碰撞中,体味不同角度的思考,学会了理解与沟通,发展了认知与思维。

七是组织“读书大看台”展示。即区、学校通过展读书笔记(博客),评书香班级,选师生书迷等活动来激发师生的阅读成就感。

四、注重教师读书方法的引导

高效的阅读往往是通过良好的阅读方法来实现。我们在学习借鉴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的读书方法推荐给学校和广大教师选用。

一是任务式读书法。即让教师带着任务进行阅读,学校组织评价与反馈,以此提高教师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二是问题式读书法。教师带着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走进相关书籍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渠道,再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三是研究式读书法。教师围绕自己感兴趣的教育专题或研究课题,阅读相关理论,分析实践现状,借鉴他人经验,指导自己实践

四是备课式读书法。阅读中,我们指导教师像备课那样,学会概括书中的主要观点,学会把握精髓,善于传播阅读的信息,同时融入自己的体悟和见解,让自己的思想走向深刻。

五是休闲式阅读。一种缘于兴趣和爱好的广泛阅读,有利于增长见识,常有意料之外的启发和收获。

六是人文式阅读。读、背一些经典诗词、美文,使自身“回归感性”,丰富人文情怀,形成宽广的胸襟和审美视野,修炼人格。

五、致力校长阅读意识的引领

教师读书工作的推进与校长的阅读意识密切相关。我们要求校长应致力于培养教师的读书责任心,帮助教师树立起“每天读几页书与每天上好一节课同样重要”的意识。我们在校长中开展了“读书,我为教师做些什么”的专题活动,以促进校长为教师阅读的服务意识。我区的每届教师读书峰会,都要求校长亲自带队参加,还专门设立针对校长的活动板块,让他们感受阅读的力量;我区还建立了教师读书先进集体和读书优秀校长的评选表彰制度,激励校长重视阅读。目前,我区已有4位校长被评选为徐州市优秀读书校长,有16位校长被评选为区优秀读书校长。

六、打造教师读书峰会的品牌

我们着力打造了“教师读书峰会”的品牌,使这项旨在推进教师阅读的大型读书交流、展示活动,已经成为我区教师读书文化发展最具影响力和特色的品牌。“教师读书峰会”每年一届,每届历时6个月,包括策划阶段、发动阶段、交流阶段、展示阶段,分学校活动、分会场活动、主会场活动三个层面展开。

一是策划阶段。峰会前夕,我们组织专项调研,了解对教师阅读内容和活动形式的需求,形成全区的教师读书峰会预案。随后,区教科所再召开优秀读书校长和读书教师代表座谈会,讨论本届峰会预案,确定峰会主题、活动板块等事项,修订方案。最后,形成读书峰会实施方案,上报区教育局分管领导与局委会审批执行。

二是发动阶段。下发读书峰会实施方案,逐层进行读书峰会的宣传发动,部署读书任务,组建读书峰会筹备组;区教科所选定适合教师阅读的推荐书目,并代办征订;以自愿申报和轮换的方式选定分会场承办单位;对分会场活动板块设置、日程安排、材料征集、典型推荐等相关事项提出原则性意见,确定分会场召集人与组委会成员,并选派区兼职教科研员任分会场联络员;各分会场参与单位协商制订分会场活动方案,进行任务分工,统筹分会场活动;各校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动员教师参与读书活动,推荐读书典型和读书交流材料。

三是交流阶段。在学校和分会场两个层面,展开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交流各校推荐的读书典型经验和阅读心得等;各校推荐申报区级读书先进个人与集体;区教科所筹备主会场的活动并从基层推荐的资料中选编优秀文稿编辑成册。

四是展示阶段。由局长总结上年度全区教师读书工作,布置下一年度的教师阅读任务,表彰区级“优秀读书个人”和“优秀读书集体”;展示基层学校和教师创造性的阅读文化和工作经验;邀请专家指导我区的教师阅读工作。

七年来,全区学校新装备供教师阅读的图书达百万元以上。很多教师真正的爱上了读书,步入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十一五”以来,我区教师承担的市级以上课题数量大幅度增长,其中有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31项(其中重点课题6项),市级课题(含个人课题)1270项,先后有5项成果获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74项获市优秀个人课题成果奖。近年来,全区千余名教师获得了省、市、区优质课奖,百余位教师获得了各级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称号,10位教师获得了江苏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

第5篇

关键词:校长培训;教学资源;生成性;培育;利用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071-03

校长培训中,教学资源是实现培训目标的要素之一。教学资源包含内容很多,除了有课程及教材、师资、设施、环境、信息等资源,培训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对实现培训目标亦有支持作用。生成性教学资源是相对于训前预设教学资源而言的一类特殊的培训教学资源,是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生成的、可作用于培训项目,有益于培训目标实现,有利于校长专业成长的教学资源。

一、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分类

在中小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研究中,有研究者根据中小学课堂的特点,从若干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如“个体资源”与“集体资源”、“内显资源”与“外诱资源”、“已用资源”与“遗存资源”、“主动性资源”与“被动性资源”等。

因为校长培训是一种成人教育,具有成人教育的特点,所以校长培训教学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相比,在生成性教学资源方面呈现出“三多一少”的特点。首先,校长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比中小学生丰富得多,并且他们乐意将之与同伴分享。这一特点使得培训中诱发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事件”相对较多。其次,校长培训的教学过程不仅限于课堂,还有大量实践考察等课堂以外的活动形式。这一特点导致了校长培训在课堂以外增加了许多生成教学资源的机会。再次,校长培训中授课教师是不断变化的,在一个培训项目里一位教师往往只被安排一次教学,这与中小学课堂内学科教师是固定的也不同,学员不断地认识“新”教师,与不同知识类型、学术风格、人格特征的教师接触的机会多,“触点”多,产生“火花”多。这一特点也导致课堂以外生成性教学资源出现的机会增多。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校长培训课堂上师生互动形式与中小学课堂有差异,授课教师讲得多,师生互动的频率和程度相对较低。这种特点导致了课堂生成教学资源的机会较中小学课堂为少。所以说,校长培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与中小学课堂上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生成背景和条件存在一定差别,它不仅是生成于培训课堂,更多的是生成于培训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并且,生成的教学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有其自身特点。

校长培训教学的主要要素是学员、教师、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模式。有鉴于此,本文将校长培训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做如下分类:

1.生源性资源,指由学员“携带”的教学资源。每一个校长学员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专业精神、专业认识和态度,有一定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也有其特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学员身上“携带”的这些东西加上他们在培训中的情感体验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生成为教学资源。正如北京教育学院从资源特征的角度将学员分为四类,每一类学员都存在其特有的资源价值。

2.师源性资源,指由授课教师“携带”的非预设教学资源。授课教师除了事先准备提供给学员的教学资源,他们身上还“携带”有许多自己的思想、知识、技能、情感等资源财富。在培训教学过程中,他们头脑里的教学智慧、“随身携带”的教学资源会被临时“征用”,这些都可能生成教学资源。在课外,他们主持的研究课题、他们的实践经验或研究成果、他们与学员建立起的专业方面的交往等,都可以是生成性教学资源。

3.共生性资源,指由于生生、师生互动而生成的教学资源。培训是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社会活动中学员与学员、学员与授课教师或其他相关人员之间会有多种形式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由于生生、师生共同的活动、相互的作用,往往生长出新的如情境、事件、认识等可为培训服务的“材料”。例如,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有时出现不同观点的冲突,这种冲突给学员提供了认识、判断及评价事物的“靶子”,如经培训者恰当利用,则学员对此形成科学认识的过程有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这是由学员及教师等若干个体共同作用而生成的教育资源,所以是“共生”的。

4.衍生性资源,指因培训的内容或方法、模式的实施而生成的教学资源。我们知道,培训的内容、方法与模式等都属于预设的教学资源。在这些预设资源发挥作用过程中,有时会生长出新的可用于培训目标实现的“材料”,它可以是“关系”、“机会”、“条件”、“动机”等。这种新“材料”便是衍生性的资源。例如,南京晓庄学院和北京教育学院合作举办的“两京校长班”,两地的校长于异地合作的办学模式中建立了友好关系,在后来历时一年的在职研修过程中,有的学员还带领本校的骨干教师团队到对方学校互访交流,共同开展管理和教学研究,既促进了学员本人提升,也帮助了学校工作的发展。

二、生成性教学资源在校长培训中的作用

1.有助于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增强培训效果。培训管理者和授课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即使是围绕培训需求安排的,有时也可能因资源条件所限、培训者视角所囿等原因造成课程的编排、教学的实施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生成性教学资源可以让学员在享用预设资源的基础上,获得更多可用资源,为学员增加学习机会和渠道,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丰富学习形式。生成性资源来自于培训过程,与学员的生命活动有紧密联系,因而容易增强知识、技能、方法以及情感对学员的穿透力、感染力,提高培训效果。

2.有利于培训资源建设。生成性资源是预设教学资源在培训中的延伸与拓展,常常是应情而生、应时而生、应需而生。它们有的生成于培训项目实施过程的特定环节,有的则“寄生”在预设教学资源上;有的仅存在于培训活动持续期间,有的在培训结束后仍能存续,长期发挥作用。无论哪种情况,它们都可以使可用培训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有的还能在校长专业发展中起到预设资源起不到的积极作用,有的甚至可以积存下来成为培训者手中今后的培训资源。

3.有利于培养学员积极的学习情感。许多生成性资源生成于学员在自然状态下的学习活动中,它顺应学员的情绪、态度和认知倾向,在使用得当时,有利于调动学员积极性,促进学员主动探求知识,增强学员愉悦的情感体验,乘势而上地促进学习,帮助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自觉。

有的培训者会抱怨培训教学的资源不足。其实,如果把培训中的生成性资源培育好、使用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弱缺。

三、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培育与利用

不能因为生成性教学资源是在培训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就放弃对它的主动把握,任其自生自灭。相反的,我们应当积极地了解其生成规律,把握调控权,着意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并把它纳入到培训资源的建设中去。生成性教学资源相对于预设资源来说是新生资源。新生资源的产生路径无非是自然生长或人工培育。培训者应当充分认识生成性资源于校长培训的补益,重视发现自然生长的资源、主动地开展资源的人工培育并发挥好它们的效用。

1.调查摸底,搜集“矿藏”信息。生成性资源之所以谓之“生成性”,是因为它不是预设而是在培训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其中有的是因学员或教师的原有认识、态度、情感等在现场情境的发酵、烘焙、激发中嬗变生成,有的是本来就蕴藏于学员与教师个体身上的“成品”资源,在培训过程中被“暴露”出来。培训管理者要了解学员和授课教师携有多少与本培训项目相关的资源“矿藏”,需要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探矿”。例如,让学员在开班报到时交上一份与培训主题相关的本单位调查报告,或工作计划、工作案例、研究论文等,一方面可以借此了解学员在本专题方面的认知水平、理论功底、经验程度、成果价值,另一方面可将培训有价值者列为备用资源。又如对所聘的外单位教师,了解其除了所讲专题,还有哪些关注专题及研究成果。

2.组织互动,“摩擦生电”,开发共生性资源。在化学上,催化剂可能使两种物质生成新的化合物。校长培训中生成性资源的生成也需要一定的“催化剂”,而授课教师和培训管理者所发挥的组织、引导作用就可以是这种“催化剂”。比较有效的做法是组织开展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生命体与生命体相互作用、相互改变的影响之下,原有的资源因素易被激发,生出新的教育资源。这就像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都带上了电荷,两块木头快速相擦能生热。互动的方式可以有围绕专题分组讨论、召开专题沙龙、进行角色模拟、开展项目竞赛等。例如,让学员分别扮演校长和“教学质量上不去”的教师,模拟校长找教师谈话,一同查找原因谋求改善。谈话过程生成的教学资源既可帮助学员提高认识水平和沟通技巧,也可帮助校长增加对教师心理的了解。又如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上,我们组织全班到学员所在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在过程中学员们发现该校的体育活动非常有特色,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我们抓住这个机会,邀请该校校长专门做了一场报告,介绍他们的体卫工作经验。之后有的学员还带了本校中层干部前去访问学习。

3.主动培育,发展衍生性资源。野生菌菇好吃有营养,但数量有限。人工培植的菌菇可补野生之缺,同样为人们带来美味。在对生成性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应关注资源的人工培育。人工培育的方法和渠道很多,借助于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组织管理方法及培训模式的实施过程,我们可以培育出多种衍生性资源,使培训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长久、学员受益面更宽阔。例如,在培训管理中注意班级建设,发挥好班集体功能,为培训衍生新资源。在2011年举办的一期任职资格校长班,我们在开学初就选好班委会,配好班干部,加强优良班风的创建。在班委的组织带领下,这个班的凝聚力很强,学员关系融洽、热情高涨,各项学习活动成功开展,班委还自发组织了多起校际交流互动,推进了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携手发展。又如着力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能衍生新资源。我们在培训班开展文体活动以及学员聚餐时,邀请授课教师参加,其间学员与教师亲切互动,加深了感情,为学员在今后长期获得专家的指导打好基础。

4.任务驱动,促进资源生成。在学习任务驱动之下,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责任感更易被激发。而在被激发的情形下,学员及教师个体身上和群体内部“携带”的各类资源因素相应活跃起来,容易被调动来形成资源,服务于学习任务的完成。例如,我们在骨干校长研修班的实践研修阶段,安排学员在高校专家指导下完成科研任务。有的学员被导师吸收到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组里,在课题组内得到导师悉心指导并完成科研任务。这种情况下的导师的课题及课题组对学员来说就是生成的衍生性教学资源。又如,在农村校长提高培训中,我们安排学员分组用两天时间考察学校,并为被考察学校写出该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诊断报告。有的学员把考察小组接到自己的学校,让小组为自己学校做现场诊断。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员在理论指导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校工作起到了实际的帮助和促进作用。这当中,接待学员去做诊断的学校是生源性的教学资源。因是在自己“同学”的学校做诊断,小组学员受到了周到的接待安排,可以看到校内实际工作的真实面貌,完整获得各种资源信息,学员据此做出客观分析、科学判断,活动成效很好。

在骨干校长培训中,我们让每位学员填写“教师培训授课专题登记表”,要求学员写出自己研究比较成熟的可以为教师培训开设讲座的专题名称。我们将之纳入教师(校长)培训专家资源库。在这个任务“逼迫”下,每个学员即使是被动的也得去将某些教育专题研究透彻,钻研清楚,整理成篇,为我们在本班或其他班级的培训扩充了资源。

四、提高生成性教学资源利用效益的要则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即时生成”特征,使得它往往原本不在培训者视野里,其产生时机、存在形态难以事先把握,并且在自然生成的情况下常是稍纵即逝、一闪而过的。如果说培训课堂内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主要在于授课教师的话,那么,培训课堂外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就主要在于培训管理者了。培训管理者和授课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注意,以提高其生成率和利用率。

1.勤于学习,扩展专业境界,提升专业情操,拓宽培训资源建设的视野。应当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确立对校长培训事业的积极情感,多学习校长培训理论,了解学校管理理论和中小学校长的管理经验,提高专业能力,积极关注校长培训的资源建设,努力探索并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生成规律。

2.密切联系学员,深入培训课堂,提高发现、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培训管理者要和学员多接触、多交流,和他们一道活动,增进对他们的了解,把握学情、教情。要尽可能坚持和学员一道听课,并在课后对讲课内容做出点评。要能够从培训过程发生的事件中发现其教学资源价值,并适时、恰当地加以利用。例如,授课教师某次讲课中的观点引起学员不同意见,课后培训者及时引导学员对有争议的内容开展讨论,通过辨析,使学员的认识锤炼得更加科学,在辨析的过程中得到教益。

3.在设计培训时着意搭建生成教学资源的温床。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与模式、培训管理等多个环节都有可能生成教学资源。所以授课教师和培训管理者可以在准备培训内容时、在设计培训方法与模式时、在确定管理办法时巧妙创设生成性资源的“生成情境”,经过有意设计的“温床”可以生长出更多有利于实现培训目标的教学资源。

第6篇

1、10月17日晚,年级部组织了一次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问卷调查,及时了解了开学以来教与学的情况。

2、10月18日下午,各班级利用班会课邀请前去?茶中学的班长到班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各班学生听了交流介绍后深受鼓舞启发,掀起了学习“?茶热”。

3、10月18日晚,年级部召开学情调研分析会:年级部仓定权主任具体分析了各班级的分数段情况、目标完成情况、学科均分以及达A、B、D情况,分析了年级前15名的各学科成绩情况,最后通报了学生问卷调查情况,仓主任分析具体、深刻,既分析了具体的情况,又提出了希望与要求;接着,王锦双校长强调了六个方面问题:一、再分析调研中存在的问题;二、提出了教学“六大意识”:质量意识、自主意识、效率意识、全局意识、研究意识、生本意识;三、强化必修学科教学,要看东台、赶东台;四、部署了“学?茶、迎联考”事宜;五、要求教研求实效;六、跑操再强化。最后,吴校长做总指示:认真对待调研成绩,时刻关注边缘学生。

6、加强了各班早读管理,要求学生6:40进入早读状态。各班早读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7、各备课组完成了学情调研分析材料,总结了这次学情调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整改措施。

1 2二、工作安排

1、各班级出刊一次“学?茶、迎联考”板报。

2、检查老师对边缘生关注情况。

3、要求各班级上好信息课以迎接信息技术会考。

第7篇

一、西五大学区发展现状

2010年,为顺应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形势,按南关区教育局学区划分,西五小学与区域内的兴盛小学、东长小学、回族小学、北大小学、自强小学、富裕小学(村小),组建成西五大学区,成为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协同发展的教育共同体,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资源开发、文化创建等方面实施一体化管理。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有效促进了学区各校教育水平的联动发展与提升。学区现有118个教学班,学生4299人,教师344人,其中省级骨干18人、市级骨干28人、区级骨干60人。值得欣喜的是,大学区校长团队平均年龄不足45岁,工作踏实肯干、积极进取,能够快速融入学区的发展与建设中,积极出谋划策,携手共进。2011年6月,在“长春市南关区大学区现场会”上,西五大学区的教育展台、学区长论坛,得到了吉林省教育厅孙鹤娟副厅长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赞誉。2011年12月,西五大学区在长春市大学区工作检查评估中,以详实的基础材料及学区建设特色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被评为“长春市先进大学区”。

二、西五大学区发展定位

为了实现学区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立足实际,审视现在,着眼未来,对大学区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定位。

工作目标:强化师资、优势共享、内涵拉动、合作共赢。

工作思路:建立制度保障、整合优质资源、强化优势引领、校际多元合作、缩短质量差距。

措施保障:出台《大学区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区本教研、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文化创建、课程开发等方面实施一体化管理。

预期效果: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搭建活动平台,拓宽发展空间,努力实现学区教研常抓不懈,重质量、提水平;学区队伍建设多措并举,重优化、促发展;学区德育建设丰富生动,重过程、求实效;学区文化创建独树一帜,重特色、成体系,不断深化大学区“交流、合作、发展、共赢”的发展理念。

三、西五大学区一体化管理的实效探索

(一)建设校长团队,决策先行,提升一体化管理

大学区校长团队是大学区的核心力量,是引领学区成员校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指挥者和学区理念的践行者。为了深化大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我们组建了由龙头校校长任大学区学区长、成员校一把校长任副学区长、成员校副校级领导为成员的大学区领导组织机构,明确大学区三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职能,制定学区的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学区的各项工作。

在校长团队建设中,首先从发挥“学区长”作用做起。学区长积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凝聚大学区校长的思想,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方向引导、发现经验、具体帮助和创造条件上,注重人文关怀,强调合作交流,产生“1+1﹥2”的管理效能。其次,建设大学区“领导团队”。把每个领导从“个人——要求式”的行为转变为“团队——自愿式”行为,把转变观念、树立正确办学思想、打造学区核心精神转变为“领导团队”的理想和追求。为此,在成立大学区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们加强落实大学区校长例会制度、学习制度、研讨制度,每次例会的重点是学习和讨论,都要围绕1~2个问题集中进行讨论、商议,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而终止。在研究的过程中,校长间形成了友好、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树立了质量意识——落实责任,敢于负责;品牌意识——实现学校与学区的双赢;服务意识——让服务成为管理的动力,使校长例会逐步成为研究学区发展、制定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计划的研究会。

在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大赛”中,大学区成员校校长主动请缨,分头把关,分别负责音乐制作、组织排练、场地服务,每位校长管理到位,配合默契,使演出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再如,在每年一次的“教育系统联欢会”上,“领导团队”积极创新节目的题材、形式,以思想先导引领行为发展,每次文艺演出力拔头筹,展示了大学区“领导团队”的智慧和才能。

西五大学区三级管理机构

(二)优化师资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师资水平的质量直接决定区域教育水平的优劣。为此,我们积极树立“质量兴区,人才兴校”的发展目标,通过“内外兼修”——外塑师德形象、内炼教学硬功,全力打造大学区名师团队和教师团队,为大学区发展积淀丰厚的人力资源。

第8篇

XX年年8月20日伊始,我校进行了为期5天的暑期校本培训。正值酷暑之际,又当休息之时,举办这样的全员性活动,不光对组织者,而且对学习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对于我们学校来说,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兴师动众的全员暑期校本培训活动,也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8月20日8:30,我们的开班仪式由校长亲自主持。校长首先阐述了此次培训活动的重要意义,而后表达了对此次培训的殷切期望,并宣布暑期校本培训正式开班。接着,科研室主任黄格老师对此次活动的目的、要求、措施、安排等做了详尽的介绍,让每个教师在思想上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各个条线的负责人吴其宝、李中等也做了动员讲话。最后,书记作了高屋建瓴的概括:1、此次活动是“二期课改”推进的必然要求。2、此次活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3、此次活动是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4、此次活动是“十一五”校本研修的一个缩影。随后,我们又观看了862工程的录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各一堂课。 

下午,我们邀请了县进修学校副校长原研训部主任龚耀昌老师,为我们作了“二期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备课、上课及教学评价”的主题报告。报告不但清晰地讲述了新形势下,教师如何发展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而且给我们学校提出了中肯的、符合我们学校实际的建设性意见。他的报告不但给老师们予教育,也给了学校领导予启迪和新的思路,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第二天,我们邀请了县科研室主任刘伟超老师作了“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方案设计”的主题报告。刘主任介绍了课题选择的一般思路和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此次培训的关键性问题,并作了充分肯定。听他的报告,给人的感受是:1、深入浅出。校长、科研室主任之流听了意犹未尽,对科研事不甚了了的新、老教师也所获颇丰。2、联系实际。他总能找到与本校教师的契合点,总能时不时地抓住老师心里想的东西,总能把理论性很强的东西转化为操作性的东西。3、有亲和力。刘主任长着一张大众化的崇明脸,第一眼给人的感觉是亲切,第二眼给人的感觉还是亲切。随和的性格给他的报告增添了不少的特色,从教师毫无疲态的神情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下午,我们进行了教育科研获奖论文汇报活动,先后有4位教师进行了交流。后来,又进行了XX学年立项课题的介绍会,有5位教师进行了交流。最后,校长对我们已经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进行了总结。 

第三天,王思伟书记主持了先进教师师德交流会。先后有13位教师进行了交流,给全校教师予很大的触动和激励。下午,让教师自主安排,以完成862工程作业和准备第二天的研讨材料。 

第四天,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以组长筹划和组织,以条线干部参与和负责的形式,召开了教学质量研讨会。从时间有充分保证和会议记录的完善程度来看,此次研讨会是卓有成效的。下午,教导主任主持了“中考试卷分析与交流会”,先后有10位教师进行了发言,包括主要科目的教研组长和初三任课老师。他们的发言让我们重新审视了XX学年的中考,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我们邀请到了德育室主任严英老师和顾老师,分别为我们作了“生命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华经典人物评析”的专题讲座。教师们都被严老师的那种“鱼也在乎”的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崇高境界所感动。她也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指出了一条“生命”之路。最后,政教主任主持了主题为“温馨班集体建设”的德育专场,有6位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进行了发言。 

综观此次培训,总体来说是圆满的、成功的。为什么? 

主要原因是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就此次暑期培训而言,大部分的内容必须由教师的合作和参与下才能完成。如:教育科研获奖论文交流;先进教师师德交流会,教学研讨会,都是教师们自己在唱主角,哪有不上心的?此次培训,除了一名出国培训未归,一名产假,一名事假,其余教师全部到位,甚至包括远在外省市的十余名教师。 

其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在学期末,学校已经组成了暑期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动员了各个条线,开了几次行政会议,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7月初,在年级组和教研组层面召开的黄山研讨会上,我们就已经提出了初步方案。所以宣传、发动、组织工作很重要。 

再次,领导的重视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我校成立了“长明中学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科研室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各条线中层为分管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修网络。 

第9篇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徐 丽 课题研究单位: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子乡新城堡小学

二、工作报告(不超过1500字)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等。

经沈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课题《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历经两年的研究,现已完成了课题任务,形成了预定的研究成果。

一、本课题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

1、组建课题组

我们从本课题研究的性质出发组成了课题组。课题组组成人员和分工见下表。(略)

2、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

准备阶段(XX.6—7):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学习现代教师教育理论、教育科研资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制定实验方案,确立实验对象;进行调研,摸清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培训实验教师、学习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步骤,依据实验原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专家论证。

实验阶段(XX.8—2010.2):全面实施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相关活动,探讨参与式校本培训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总结阶段(2010.3—4):全面总结验收,进行终端测试和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专题总结,提交验收。

针对课题研究的实际,我们采取了如下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根据我校教师自身特点,确定选择研究专题,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发展空间与可能,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

典型经验总结法。对学校及同类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反思,总结经验,形成规律,从中探求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培训方法和模式。

学习考察法。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请教授专家来学校对老师们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或讲座,组织教师走出学校,与兄弟学校进行相互沟通、学习、相互研讨,总之,一切都要有助于学校和教师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一切都要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使校本培训更加实在,更有实效。

文献研究法。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自我总结法。引导教师在活动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观念和经验,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

我提高,并把学习的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使经验产生迁移的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计划执行与变更情况

课题的研究严格按计划执行,课题主持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等均无变化。由于中期验收的需要,完成时间略有提前。

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和学校领导对实验工作的重视,在实验进行中,我乡的田凯师校长、朱会芬副校长、侯英副校长、陈鑫主任均参加了实验。但未列入课题组人员名单。但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列入课题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中。

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其使用情况

课题研究参与人员发表的成果如下:

1、经验材料《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学校》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3期(XX年6月)发表,作者:校长田凯师。

2、论文《农村小学的问题与对策》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4期(XX年8月)发表作者:教学副校长朱会芬。

3、论文《关于在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在《沈北新区教育》XX年年第1期(XX年年2月)发表,作者:主任陈鑫。

4、论文《农村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在《沈北新区教育》XX年年第3期(XX年年6月)发表,作者:德育副校长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