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听课总结与反思

时间:2022-09-24 14:01:53

导语:在听课总结与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听课总结与反思

第1篇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以“计划管理”为主要方法,即在学期初时,由负责教研的领导制定出本学期的教研任务,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对安排不同科目的公开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在由学科组长负责,在每周相同的时间安排不同教师的进行公开课,并由同学科的其他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等活动。

这种教研的优点是可以给教师提供充足的备课时间,有利于教师课程进度的安排,有利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的完成,但弊端大于利端。具体弊端主要表现在:1、教师对已经安排好的公开课进行充分的备课,而忽略了平时的备课,即公开课和平时授课出现两种不同的模式;2、教师会对自己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或方法有所保留,以至于其他教师不能充分得学习更好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3、因我校大部分教师并非专职教师,对正确的教研认识不足,对正确的听课评课作用了解不多,因此我校的教研工作并未走向正规化,其间存在较大的疏漏。

英语的成绩在我校一直是好于其他科目的,多数年级的英语成绩在全区都是领先的。但是我校英语的教研存在很多不足,除了以上的问题外,还有以下一些问题:1、同年级组英语教师存在不团结的现象,在专业知识上不能充分地交流和沟通;2、一二年级英语教师没有全力教育学生学好英语;3、新加入英语教学的教师存在知识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与有经验教师取得交流沟通。

二、工作目标

下学期,英语的教研在我校的教研除了要配合整体的教研改革外,还要达到以下目的:1、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避免再发生授课时出现错误或漏洞;提升教师的师德情操,团结协作,相互不攀比,不嘲讽;2、初步建立一二年级英语的校本材料,为学生们进入三年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开展教研理论培训和其他有利于知识传授的会议

积极组织英语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理论培训,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组织上下两个年级的英语教师,开展课程答疑解惑环节,由年级主任组织,由上个年级有经验的老师带队,由下个年级所有英语教师参与,充分开展答疑解惑,避免在授课时出现问题。此环节预计每单元进行一次。组织2---5名英语教师,在完成自己课程之外,编写出一二年级校本课程,本着实事求是,依照本校的教学习惯,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教材。此环节在每单元开课前完成。

2、开展说课、听课、评课

配合学校完成教研改革,将我校落后的教研形式淘汰出局,开始实行洗呢的说课、听课、评课环节。说课环节,增加授课教师的自我评价环节;听课环节,要求更加认真,记录要更加详细;评课环节要客观公正,优点缺点兼顾。评分环节除了对授课教师进行评分外,还要对听课教师进行评分,并检查听课教师的听课记录,以促使听课教师更加认真。同时,鼓励各英语教师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抽出时间来多听其他年级、班级优秀英语教师的授课,学习更好的授课方法,使学生容易听懂,容易学会,提高成绩。

第2篇

一、接纳他人经验,在学习中学会教学

无论是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还是执教多年的老教师,都要不断吸取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此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做到与时俱进。教师吸取他人经验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较实用的有两种:

1、听课。听课是教师取得间接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听课者可以把别人的课当作一面镜子,在观察别人上课的时候,一面进行反省,查找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一面借鉴他人成功的做法当作自己的资本。此外,听课者还可以发现别人的不足,避免重犯他人的教学失误和不当。听课之后要积极参加评课,在评课时,听课者要将自己观察到的课堂“闪光点”、“缺点”以及产生的“疑惑”与上课者进行交流、切磋。通过交流,化解“谜团”,达成共识,开阔视野,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教师可以随堂听取本校优秀教师的课,也可以听兄弟学校推出的示范课、优质课,且对于县、市、区举办的优质课、研究课或特级教师的示范课,教师要尽量争取条件参加听课。

2、钻研优秀的教案设计。优秀的教案设计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经验外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往往凝聚了一个教师的智慧。通过对优秀教案的钻研,可了解优秀教师是怎样处理、整合教材的,还可以学到他们为突破教学重、难点,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手段、措施和策略。当然,对教案设计的钻研,不是为了复制和模仿。通过对优秀教案的钻研,挖掘并吸取其中的精髓,变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那才是我们钻研优秀教案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

此外,听取专家、教授的教导,观看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钻研优秀教学论文或相关教育教学著术,也是教师获取相关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

二、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能力

教师教学经验的运用、探索,教学技能的生成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是教师演练教学技能的实践场,也是教师生成教学经验的源泉。特别是一些特殊的课,如校内研究课,协作区公开课、观摩课,以及有关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优质课竞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等。这类特殊的课是教师成长的“磨刀石”,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教师要踊跃参加。只有多次经过这些特殊的课的洗礼,教师才能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在教学中学会“拼搏”,在“拼搏”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质的飞跃。

三、自觉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自我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自我修正、扬优去劣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弥补,使自己的教学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更完美。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反思:

1、对预设目标及效果的反思。每个教学活动都有预设的目标,那么教学活动能否达到预设的目标?如果达到了,是自己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哪些环节突破了预设,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哪些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后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2、对问题设置及回应的反思。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问题设置得好,就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师生、生生互动的质量;问题设置得不好,则会造成活动的停滞,出现课堂中的冷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表现出没多大兴趣时,教师应进行反思:是不是问题的深浅度不合适?还是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趣味?应怎样调整?

第3篇

一、通过日常化、人性化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校长必须亲自建立起校本教研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为了使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倡导成立以名师、骨干教师为龙头的教科研中心。

坚持校本教研常态化,将校本教研融入教学全过程,渗透在教学、教研、科研工作的每个细节中,使学校处处是研究之地,教师时时是研究之人。

二、通过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有“四环节”模式,即“发现问题――学习研讨――实践检验――总结反思”。发现问题:教师或组织者发现教育现场的问题;学习研讨:组织相关的教师就发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最终形成的解决办法不仅为参与的教师所有,也和学校的其他教师共享;实践检验:教师将研讨的成果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以实践,在教学中研究办法的可行性;总结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最终形成文字资料。

(二)主题沙龙

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基本单位,不定期开展沙龙活动,学校的教科研中心参与整个研究过程,成为沙龙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每次研讨的主题,或是近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或是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研讨的途径是话题研究与文本研究相结合。以“沙龙”的形式开展主题研究,使教师有一种轻松感、自主感,更会有反思的内涵、观念的碰撞、行为的研究、思想的交流,从而形成共识。

(三)“诊断”课堂活动

“诊断”课堂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多层面的听课调研来实施,形式有随堂听课、同年级听课、跨年级跨学科听课等。

1. 随堂听课,也叫推门听课。接受随堂听课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采用的模式可以是“听、议、进、落”,即听课后及时组织教师进行课后反思,针对该教师的教学特点、某个教学细节进行分析。对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可以由教科研中心指定一位成员对其进行传、帮、带。学校教科研中心也可以在推门听课中找到校本教研的落脚点,建立校本教研的问题库,充分开辟校本教研的“对话场”,搭建起校本教研的“互联网”。

2. 年级听课。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互相听课,评出优质课。此类听课目的在于给每位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教学风采的舞台,也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发展自我。

3. 跨年级跨学科听课。教师跨年级、跨学科听课,尤其是跨学科听课,促使教师从其它学科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实现知识的整合,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多形式研讨

通过多形式研讨实现同伴互助,加快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使教师具备与新课程标准相符的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如:座谈式研讨,即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提出问题,群策群力;互动式研讨,即教师提问,请上课的教师或教科研中心的成员解答,讨论通常不带有评价色彩,更多的是充分的交流切磋,使听课教师从观众变为主角,气氛民主、和谐,学习效果明显;集体学习研讨,即观看优秀课例,集体讨论;点评式研讨,即由教科研中心就某个问题做点评;自查研讨,即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查、反思。

第4篇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实践 基本类型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55-01

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作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隐含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将专家的理论与自身的实践融会一体,从而使教师拥有一套能够适应教学变化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的过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及方法进行了小结,供同仁参考。

1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

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1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二是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二是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1.2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实践证明,课中有效的反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这一类型的反思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等。

2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随着反思性教学实践功能的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现介绍五种常用的反思方法。

2.1 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只要我们勤于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或教训,既可以减少自己盲目探索的功夫,又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灵感顿悟和自己对教材、学生和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也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

2.2 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其操作程序为:第一,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第二,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念依据。第三,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第四,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2.3 录像反思法

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 “旁观者清”的效果。这种方法的操作程序为:第一,上课和录像。第二,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第三,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或观看录像的人员的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第四,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2.4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

2.5 档案袋法

第5篇

1.“三课”活动能促进授课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即备课,一节准备不充分的课,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因此,授课人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深钻教材,弄清所授课知识纵横联系,明确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来实现教学目标。要通过精心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的设计,还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课前准备,是授课人重要学习的过程。

2.“三课”活动前说课,可以使听课者有准备地听课

说课是授课人对备课的重温和预设,通过授课人对所授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知识结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说出后,使听课者对该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便有准备地听课。

3.“三课”活动能给每个教师提供展示教学水平的机会

授课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果。有的教师虽课前准备充分,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制作课件等,但由于心理素质不好,特别是有人听课,上课时就紧张起来,走上讲台,就不知所措。下课了,还不知道是怎么上的,导致效果不好。因此,定期开展“三课”活动教学活动,不仅给老师们提供了锻炼和展示教学水平的机会,还可以培养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4.“三课”活动对听课教师也是一次促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听课是一种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评课过程中,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一节课给予评价。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必须边听、边记、边思考,这个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5.“三课”活动后,授课人反思自评,能促使授课教师总结教学中的得失

反思,既可总结成功的经验,也可找出自己的不足。教学中,无论课堂设计多么完善,也会出现疏漏之处,无论教学过程多么成功,也会有失误之处。如语言表达的失误、内容处理的欠佳、演示操作的不当、教法运用的不妥、学法指导的欠缺等。如果每堂课后,都认真分析,仔细查找不足和失误,及时找出原因,并寻求得到解决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能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6.“三课”活动中的评课,能展示评课教师的水平

授课难,评课也难。评课是学科组或多学科组教师聚会的地点,也是展示自我水平的平台。评课时对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各抒己见,直言不讳,每一个评课人员都有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机会。经过反思、整理,就可得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并反馈于教学实践。每个人的发言都展示了自己的水平。

第6篇

一、授课教师

(一)充分展示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水平,在课堂上展示了教师的风采

(二)显示了语文教师在评课方面的功力

评课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老师们开诚布公、认真细致的评课,既显示了老师们评课的水平——因为听课也是需要准备的,也显示了学科组教师们之间互相帮助和团结共进的和谐气氛。

(三)展示了老师的反思水平

有人说过,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我们的老师在评课之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抓住亮点,反思错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显示了我校语文教师的积极进取精神

1.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

每位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课件水平提高。

2.课堂设计精、结构巧

语文课不同于语文课,往往比较枯燥无味,但老师们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结构紧凑,有张有弛,学生的兴奋点被调动起来,思维非常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相对枯燥的语文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3.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灵活

课堂气氛活跃,不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指学生思维的活跃。好的课堂总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气氛活跃还指课堂气氛的和谐,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对学生的反应能正确引导和评价。只有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达到课堂气氛的和谐。

4.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课堂语言亲切

成功的课不会是知识的干巴巴的罗列,总是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中,理性思维往往需要感性材料作支撑。大多数教师能对身边课程资源进行挖掘。关于课堂语言,比如声音清晰,语调沉稳,富有穿透力,善于用声音的抑扬顿挫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之中。

二、听课教师

在听课期间,大家都做了听课记录,记录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之后听课的教师对授课教师的课程讲授做了分析评价,指出了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并及时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一些改进教学的建议;也有个别老师的听课记录未能反映出听课的目的,评价较笼统模糊。

从听课情况来看,几位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基本的教学素质都比较好,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有条理,语音清晰,对教材内容都比较熟悉,能合理安排板书,有教案,课堂气氛较好,与学生也有一定的交流。

现以教研整体角度从以下几方面对这次活动做一下总结和评价:

1.注重导教引练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明了。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弊病,使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有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财会教学的意识得到强化,全体授课教师都有课件, 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张宁等两位青年教师做得更为突出。

4.在遵循共性的教学模式前提下彰显了个人的教学风格,发挥了各自的教学特长。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问题一是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学”突出的不到位,老师放手“放”的不到位,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还在牵着鼻子走。

2.学生的小组交流只是流于形式,小组交流应是是在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再与同学交流,达成共识。

第7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指与网络、计算机以及通信等相关技术的合称。信息技术教育已经纳入了素质教育体系,但由于传统的升学制度没有根本改变。作为要应对高考这一特殊任务的高中,信息技术这样的副科往往显得没有地位,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也显得相当的尴尬。尽管如此,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在不断成长,课堂教学反思也取得了一些实在的效果,当然也面临着不少的困境。本文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进行审视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一般说来,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指信息技术教师借助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规律、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方法、策略来研究自己的教学.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经验进行思考,从而改善教学活动、完善自我的活动过程。那么,我们高中信息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如何?可以说,对于我们绝大多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来说,自己的教学反思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主要表现在:一是有教学反思的意识。绝大多数教师能认识到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进行教学反思,把教学反思作为自己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来看待。二是有自己的反思方法。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有的教师选择请教专家,有的教师请教同事,有的教师采用个人单独反思解决问题,有的教师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至于教学反思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有的教师通过教学后记的方式来反思;有的教师通过观摩听课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有的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上说明,我们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学形成了自己反思方法。三是教师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反思能力。我们多数教师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展教学反思实践活动,有关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案例、反思案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

但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反思还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当今,社会、家长和学校领导仍然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尺度。就学校方面来讲,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反思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有的学校都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写反思日志,但对其内容、质量、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很难与高考学科一样看齐。几乎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承担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还兼任其他教辅工作。学校也很少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听课和学习等集体活动。二是教师认识有待提高。教师反思的认识和实际的反思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教师一方面认为反思对自身发展是有必要的,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又把反思看作是额外的负担,没有花时间去反思,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三是反思水平普遍不高。由于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我们教师信息教师对反思活动本身的认识不足,大部分教师还只是依据个人的经验对事件进行反思因此,在教学行为上依然停留在经验型教师水平。四是反思内容单一。普遍采用的反思方法是写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较多地关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通常教师在教学反思上填写的是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这与写教学总结没有多大的区别,很少涉及录像法、课例反思法、微格教学、校本教研、教师论坛、博客、Wiki等方面的内容,对教育理论涉及更少。五是缺乏有效的经验交流。在教学反思,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各自为战,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共享反思日志的则更少。主动听课的教师多为新手型教师,听过之后几乎不对同事的讲课提出建议。即使如此,这种听课也仅限本校内部,校际交流几乎为零。

二、两点建议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和认同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校长首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更新观念,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比如:加强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信息技术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学校应当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不同特点,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的评定不能随意化,要科学合理,并制订相应的考核奖励制度,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日常工作所作的贡献进行积极的评价,提升个人成就感,调动信息科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再次,学校要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在职学习进修的机会,如提供各种培训、交流活动,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拓宽教师的眼界,使信息技术教师产生一种自觉的内驱力,并内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

(二)教师要善于总结。一是要注意充分性。要把每一节课当做一个全新的课题来看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案的设计时,教学的内容,教学流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落实知识点,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等方面都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在讲解《动画制作》一课时,除了对动画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并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外,还采用了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将各种学习、帮助、交流评价等信息呈现给学生,使其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当然,这并不是完全撒手不管,通过相应的教学管理软进行巡视辅导,并进行总结性分析和重难点再讲解,这样才能比较充分的备好教学课案。二是要注意主体性。在课堂上,要注重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教师教学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和教师共同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一方面,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生由于计算机知识的参差不齐导致的需求差异,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解。三是要注重实践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多时候以操作性活动为主,这样,课后的实践活动形式应当可以多样化,如在讲解《视频编辑》一课时,可以以电影电视节目片段、学生喜欢的音乐以及学校各大活动视频为素材,学生感觉到是身边的信息,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同学们不仅轻松地掌握了视频编辑的基本知识,而且都能制作出美丽的视频文件,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1]胡晔.教学反思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6).

[2]石焱丹.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1).

第8篇

[关键词]同课异构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同课异构是指不同教师以不同的设计构想或不同的教学策略上同一节课,在相互观课的比较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课异构大概包括下面五个环节:根据需要,确定主题;独立钻研,拟定方案;集体研讨,确定方案;实施教学,集中听课’评价反思,总结提高。在这五个环节中同课异构显示出它的“异”样力量,对校本教研起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一、同课异构活动促发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同课异构活动既能促发参与同课异构的执教者,也能促发其他参与者进行反思。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1.教学前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二环节“独立钻研,拟定方案”要求参与同课异构的每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先拟订各自最为满意的设计方案。因为这相当子一次比赛,到下一环节“集体研讨”时,都要把自己独立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拿出来亮一亮。所谓有压力就有动力嘛,老师们一定会全面反思自己及其他老师的教学,竭力找出与其他老师上课时的不同点,以此来突出自己教学的特点和风格;而在第三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老师们就会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同伴,进一步对比彼此,反思自己原来拟定方案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备下一步的改进。

2.教学中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四环节“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中老师们用心听取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随着课堂的演绎,随时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其中可反思成功之处如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也可反思不足之处,这可成为今后教学上的教训,让自己少走弯路等,或可反思学生创新之处,如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等,这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这些反思内容与一般的课堂反思相似,只是因为“异构”,针对的是同一教学内容,具有可比性,反思内容变得更多,显得更深刻了。当然这更是执教者反思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

3.教学后反思

经过了同课异构的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总结提高”,在上课实践之后,每种教学方案自有其闪光点或可商榷之处,这时就是执教者反思最深刻的时候了。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对于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孰优孰劣通过比较就可一目了然。当然其他听评课的老师也看到不同的课堂模式,通过对比也会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也可更好比较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继而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由此进行反思。并最终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个人的教学风格。这样的反思,是积极的、有益的、具有创造性的。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集体反思。

同课异构让老师们有了更多向别人学习和全面审视自己教学的机会,能最大范围促发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反思。

二、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

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可以去帮助其他老师,实现同伴之间的互助。同课异构活动的多个环节就为老师们的互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同课异构第三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是在每位教师设计好自己较为满意的教学方案之后进行集体讨论最终确定几个方案。此时大家就文本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展开毫无保留的研讨。于是,老师们在同伴的帮助下会使理解逐渐全面,思考逐渐深刻。思路逐渐清晰;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教授说: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是。敞开每一间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续改进。在第四环节“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中听课者在比较不同的“异构”课中,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机智、教学智慧,如各具特色的导人、切人、处理突发事件等等,在这比较中会拓宽听课者的教学思路,这可以说是一种间接的同伴帮助;至于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总结提高”,执教老师根据其他老师的评课、建议,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更为优化的“再教设计”以备再上课。其中如教法的创新、组织教学方面的新招等常常是同伴多年的宝贵教学经验。这种帮助弥足珍贵。

特別要提出的是,同课异构活动中若与水平高的老师同台异构,则其实就是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之一——师傅带徒弟。能与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同课异构,则能受惠于老师的传、帮、带,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这种同伴的帮助作用是最直接的,最显效果的。而其他参与者也可侧面从优秀教师的一个提示、几点建议中,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以至教学品质和境界,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帮助甚至可以说是起到了“催熟剂”的作用。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互助,为每位教师提供有了更多向别人学习的机会,能获得来自更多同伴的帮助,受益无穷。

第9篇

一、充分认识高中数学特点,制定科学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由于学习内容的巨变和学习方法的不当,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要教育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成山,形成恶性循环,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高中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考去获取的,学习数学的最佳状态就是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能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优化学习环节,提高学习效益

1.关注预习的效果。学会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有以下三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预习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同时通过预习有助听课笔记的记录与使用,课本上有的内容可不记,这样挤出时间,认真听课,认真分析,提高效率。

2.如何参与课堂活动。参与可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有些学生课堂上是“以听为主,力争跟上老师的思路”。他虽然也有参与,但这种参与所涉及的内容和力度都是很有限的。另一些学生,课堂上不满足于听懂,而是调动全部的身心投入到数学创造中去,他所获得的理解和体验自然要丰富、深刻得多。如何实现“主动参与”呢?关键是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做到四个“超前”:超出老师之前,想出思路;超在老师之前,做出结果;超在老师之前,对解答过程进行总结;总结后,超在老师之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研究问题。如果在某一“超前”中出现障碍,借助老师的讲解将其排除。这样做,才能更主动的学习,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听课时,要紧跟着老师的进度走,如果不与老师同步,当你想参与的时候,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对于本节课的难点内容,老师都会设置台阶层层突破;对于疑点的地方,老师也会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进行释疑;对于重点的内容,老师会选用经典的例题进行巩固和提高,这些都要求“思想”要跟着老师走。如果听课遇到了困难,不必急于马上搞懂,可以记录下来,待课后再去探究。因为在你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反而问题成堆,得不偿失。

3.考后如何总结失分点。现在很多学生总结失分点主要是把做错的题重新做一下,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进行:试卷丢分统计(审题、原理、思路、概念、表达、运算、书写);试题失误分析(复习不全面、公式不熟悉、迁移能力差、读不懂题、缺少思路、题型生疏);试卷逐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方法技巧、考查哪些方法能力、易出错点);考试能力检查(考前准备、审题、答题技巧、心理因素)等。这些问题都要查明原因,找出改进办法,力争做到不犯第二次错误。

三、强化推理归纳,注重反思功能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活动的严谨性、数学语言的严密性、特殊性,同时由于高中年龄阶段学生思维的发展的特殊性等,决定了高中的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好数学知识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的探究,才有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但是,我们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缺少的恰恰就是反思性学习这一环节。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