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

时间:2023-01-26 22:00:12

导语:在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

第1篇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本身对缺乏,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困难重重。鉴于这种现象的出现以及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将写作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要使学生局限于教室内,要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生活,参与更多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注意留心观察生活,并且体验和感悟生活,逐渐养成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好习惯。例如,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假日出游、平日里自己购物、在家做家务等生活细节,并让他们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学校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公益活动,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公益活动中积累写作资源。语文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交流活动心得和体验,并指导他们记录和整理。学生在参加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注重了细节的观察,在活动结束后又有了体验和感悟。这个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而且升华了学生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品格,净化了学生的心灵。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的素材,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摄取到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以便他们在写作时言之有物。

二、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善于积累,充实写作素材

要想出口成章,就必须有充足的写作素材,而充足的写作素材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书籍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这句话道出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和积累,要勤于写读书笔记,随时记录听到的和看到的优美语句,这对于小学生积累词汇和丰富语言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可以使小学生在写作时有充足的写作素材。

1.增加阅读量,在阅读中提炼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对于写作是很重要的,多读书,多读好书,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到丰富的文学知识:优秀的词句、不同风格的体裁、巧妙的构思等,可以了解到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这些知识的获取都使其兴趣盎然。此外,大量的阅读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思路。实践证明,学生阅读的文章越多,写作思路就越活跃,越宽广。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记录“摘录手记”的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含义。小学生通过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和积累,词汇量不断增加,写作素材逐渐丰富,在写作需要时,大量恰当的语句就会涌向笔尖。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出现无词可用、无话可说的现象了。

2.结合自己的回忆,丰富写作内容,充实写作感情。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使小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还要使小学生的写作内容生动形象,不空洞,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通过自己的日记、照片等重温过去的趣事,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在进行写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情节。例如,写题目为《童年趣事》的习作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趣”字来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通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抓住最有趣的情节展开写作。有关学生亲生体验的写作更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素材的积累。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科学地指导练笔

小学语文教师还要重视对小学生的练笔指导。尽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对小学生的练笔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如果语文教师能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练笔指导,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技巧,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必然会为小学生以后的写作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练笔要求不能过于严格和苛刻,否则会适得其反,要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指导。

1.对低年级的学生,要重视片段的练习。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说话练习、看图作文练习、学写周记等方法来指导学生的练笔。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每天写写自己想说的话,并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完整、写生动: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看图作文训练,指导学生要抓住重点,恰当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写周记,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怎样写“完整事”,逐渐向习作练习过渡。

2.对高年级的学生,要重视篇章的练习。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和语言基础,对写作的要求有了深入的了解,语文教师可以在保证贴近学生生活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习作训练,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或者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了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结语

第2篇

一、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1.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可以传授学生大量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与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开展良好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审美观等。小学语文教材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

2.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小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开阔文化视野,认识到文化形态的多样性,吸取更多的人类文化的营养;其次,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最后,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构建学生的精神构架,为其奠定今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以及创造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地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地安排语文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自身角色,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展开想象力的翅膀,形成良好的读书的素养,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精神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落后。小学语文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全程掌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知识的灌输,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加大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则降低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致使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陷入沉闷的状态,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一直无法得到较高的提升。

2.教师手段落后。小学语文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辛苦地教学,学生则被动地听讲授课内容,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记录,没有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地体会,无法正确地理解语文阅读内容,降低了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忽视对学生的实际状况的考虑,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讲授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时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从而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1.运用自主阅读的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内心会存在各种类型的阅读体验,促使其想要将内心的想法与其他的新同学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交流,进而分享自身的阅读感悟。因此,教师一方面应当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则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过沟通方式与对象,使学生不仅可以与教师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交流,更能够与同学进行亲切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者采取画图等方式,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教师在《詹天佑》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认真地通读全文,而后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最有吸引力的章节。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己所擅长的方式,在全班同学以及教师面前展示阅读成果。其中,一部分学生会对克服困难的章节比较感兴趣;另一部分学生则对“中部凿井与两端同时凿井”的章节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富有感情地展示同学对阅读材料的感悟,教师可以采用画出示意图的方式,体现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最后,一部分的学生则会对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个部分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则可以采用资料介绍的方式,表现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2.拓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当将学生带到课堂之外,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则可以补充与印证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与巩固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其中,文化的熏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古往今来的名人、画像以及事迹等张贴在教师墙壁上,时刻提醒学生养成经常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文化的熏陶。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全程掌控着教学课堂,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无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落后的阅读教学观念,转变自身的角色,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备课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设计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案,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改变以往的沉闷的、呆板的、枯燥的、乏味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的互动,营造出活泼生动、趣味性高的语文教学课堂,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释放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4.阅读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语文阅读的文本实质上来源于生活,因此,学生一方面在课堂中掌握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家庭、社会中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的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阅读教学与生活相互结合,在社会中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提升语文阅读的能力。

相反,如果学生仅仅面对文字,缺乏一定的情感体验,就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作者文本的生活背景,无法品味出文章的深刻韵味。此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距离,逐步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不同的时空内探索人生的真谛,感受不同的人生滋味。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更加关注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感受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每一次的感动与快乐,将现实生活作为学生的基础,将语文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第3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兴趣;培养

G623.2

阅读可以增加人们的知识经验,给人们带来乐趣,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所有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一项课题。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希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互相合作和沟通,配合默契,从而建立和谐的阅读氛围。教师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公平、民主的作风对待学生,从而挖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才能受到小学生的尊重,小学生才更加喜欢老师,才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的兴趣。

建立和谐的阅读氛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不同层面的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尊重和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小学生大胆去尝试。对于成绩差的小学生,语文教师需要观察他们的心理,并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对成绩优良的小学生,语文教师需要对他们更加鼓励,促使他们阅读更多的语文材料,从而在和谐的阅读氛围中培养阅读兴趣。第二,语文教师应该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对小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帮助,并勤于观察每个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感受,给予小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并及时与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小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才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阅读。环境能够改变人,同样人也能够改变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定期带小学生到图书室借阅,看到各种各样的图书,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每人选择两本自己最感兴趣的课外书籍进行阅读,并做好编号,由专人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每位小学生能够阅读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1],提高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小学生互相团结和向上的优良班风。

三、分析课本中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典型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来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方说,教师在讲解《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对《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名著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并介绍渔夫、老太婆、金鱼的人物性格特征,如渔夫懦弱无能、姑息忍耐,老太婆的凶狠、贪婪、不劳而获,金鱼的善良等,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阅读,感受和体会这篇童话故事中人物鲜明的性格,故事情节的曲折,并鼓励学生对故事进行续编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广泛地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广泛地开展阅读活动,让小学生切身实际地进行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开展开放性和多样化模式的语文教学方法的阅读活动,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对教室的整体环境进行利用,比方说,教师可以在黑板报上抄写和绘制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童话、图形和儿歌,积极组建班级图书角,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参与阅读活动[2]。另一方面,教师要勤于观察小学生,当他产生阅读的意愿后,教师要抓住时机,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和地点,鼓励小学生多读书,并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阅读活动来增长课外阅读知识。比方说,美文班、讲故事赛、阅读交流会等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发言,激发小学生的自信心,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阅读的乐趣,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观看和书籍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当前学生的特点,为学生精心的挑选素材,增加学生的阅读任务,让他们在任务中完成阅读,以实现阅读水平提高的过程。

比如,在课上,我们通过对《西游记》电视剧的欣赏,提高了学生对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兴趣,然后就某一个片集,让学生去通过各种资料去查找,原著是如何写的这一集,并通过任务展示阶段来讨论是否与原著一致,同时编剧这样修改有什么意义,对于观众有什么感受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就通过一个小小的影视欣赏,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六、布置适当的课外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相关的书籍,以完成任务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完成阅读,这里虽然有一定的强制性意味,对于学生来讲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因为它可以通过课外的阅读,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使其能够不断的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阅读任务的布置过程中,教师要切忌偏难或盲目对待,否则,就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比如,我们在布置学生们去搜集关于春天的词语和段落的时候,不能盲目的让学生们就直接去搜集,可以通过一定的提示,去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去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由于偏难而不作为,反之则去认真地完成任务了。还有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因为小组的力量往往会大于个人的力量。当一个人遇到困难后,如果其不励志,他就会放弃,而在小组中,任务一旦布置,就意味着一定要完成,所以,即使其中的组员遇到了困难,组员们也会共同的来解决问题。

结语:

语文学习的过程离不开阅读,语文教师只有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才能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教学;效果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重点体现在:使小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逐步培养、提高他们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水平;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尤其是语文阅读)的自信心、创新意识、责任感,实现促进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激发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使他们不仅“被读”,而且更要“会读”、“乐读”。增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关键的是要能够学生“动起来”,从而参加到整个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来,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小学生自主建构新的语文知识,并通过进一步的反馈、矫正,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效率、阅读质量的目的。

二、增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有效,是深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

(一)师生共学,教学相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教学系统内外部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教与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方面,语文教师一定要真正地把小学生当作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以生为本,让他们成为语文阅读“教与学”的主人。《语感论》中明确地提到“作为读、写的主体,教师未必必然比学生高明”,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放下“身段”,将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作为自己“充电”的过程,与学生共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学实践也确实证明,小学生往往会随时爆发出一个新奇的“想法”,这些“想法”甚至于能够让教师“顿悟”,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通过与小学生的“互动”不断地进行反思、质疑、判断、回答,与小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境”,在向小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自己也不断地获得新知,这对于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善于设问,注重创新

语文阅读教学与基本知识教学不同,语文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而是需要学生自己来体会、感悟,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语文阅读中去,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敢于设问、善于设问,开启小学生的心智,力求让小学生在“读懂”、“会读”的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新(主要指的是学生个性化阅读)。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由此可见,教师的“设问、设法”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受到认知能力、知识面等条件的限制,小学生对语文阅读范文(材料)肯定会有诸多不理解以及理解错误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设问”,综合考虑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问、灵活设问,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目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设问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趣味性,并给小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从而让小学生在阅读达到共知、共识的基础上,还能够“求奇、求新、求异”,开启小学生的“心智”,并在不断地反馈、矫正、调整的互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互动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三)创设氛围,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师生互动”要求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能够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学生和老师之间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可以说,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追求师生和文本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共鸣。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信任、真诚、平等、民主”的互动范围,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不但有机会说,而且能够和教师一起决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作为阅读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满怀深情,在所设定的课堂氛围中,利用自身的激情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就会实现师生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和告白。学生在情感雨露下,也会受到滋润,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纯洁而丰富的情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效果。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氛围,学生会感受到相对比较宽松的教学环境,阅读时间也比较充分,学生就会进行深入阅读,这就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他们就会在阅读中读出味道,读出感觉,读出情趣,在心理上产生情感共鸣。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广大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创设氛围、共同学习、善于设问等方式,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使得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积累语言

一、加强背诵

我国唐代诗人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透过句子,我们可知这位大诗人是背书高手,他“下笔如有神”的内力来源于较好的背诵功底。还有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他小时候也是一个背书能手。可见,背诵是积累语言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E进行背诵。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来指导学生背诵。例如,在指导背诵《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按“请求——同忆——赞扬”这个层次提纲来背诵,学生尝试分层记忆,很快就背出来了。除了要求背诵的课文之外,在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数科书里的“日积月累”等里面的语言材料,教师也应该认真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此外,学生在熟读成诵后,还要指导学生经常复习,防止遗忘。老师可以利用早读课、语文课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样才能记得牢固。

二、勤摘记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积累,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及时摘录下来。同时,可以要求学生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把平时生活中获得的怃美词句随时随地摘记下来。例如,乘车出行时,看到公路两旁的交通警示语“车轮一动,想到群众。”“路无事故,就是财富。”等等,可以及时记录下来。到公园玩时,见到一些有趣的提示语,如“别踩我,我怕疼。”“草木皆有情,你我同爱护。”等,也可以立即记录下来。走在大街小巷时,见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对联,也可以随手记录下来。……指导学生这样做.也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引导学生处处留心学语文”这一指导思想,它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

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主要体现在是否能正确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所以,教师还应该想方设法鼓励、引导小学生积极地、大胆地运用语言。

(一)让学生多交流积累到的语言。结台语文教学,我经常在班上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让他们把自己积累到的名人名言、成语、谚语、歇后语、提示语、广告词、对联等说出来或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和牢记这些有价值的语言材料。

(二)引导学生在写作巾运用积累的语言。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认真指导学生熟读《同步作文》的“词语宝库”和“精彩语段”中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大胆地、有选择地运用这些优美词句以及自己积累到的语言。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到的好词佳句,我在批改时,用红笔划住并写上“用得好”等评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运用语言的信心。

第6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极其的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教育部门对于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视。因此,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有效,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的明显,都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体状况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其特殊性。首先,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受众是小学生。小学生相对于中学生、大学生来说,其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好奇心强,但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主要授课方式以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记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新课程改革在各个小学的深入开展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性。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准备,下功夫,力争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大效率值。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心理,善于合理利用课堂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使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充分吸收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内容,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主动求索的欲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仅限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做充分准备,特别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心理。有的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挫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心理,合理的安排相关课堂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安排中要适当安排一些探索式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古诗环节进行古诗楹联文化方面的教学,相关内容相对超前且更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总之,学生学习的心理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如何合理安排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所在。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和平时生活交往过程中多于学生沟通交流,多接收学生的倾听。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动态,特别是学习心理动态。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率。

2.教师要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相对比较活泼好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言和参与教学互动较为积极。但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但是听课过程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的现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把握小学生课堂教学中的特点,合理高效的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具体来说指的是既不能使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活跃,也不能使课堂教学相对沉闷。如果过于沉闷,学生在听课阶段就会出现乏味、无聊等现象。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学习过程中效率相对低下。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这个度。只有这样,才能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的有效率。

3.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学科情感培养的过程。语文相对于数学、英语等学科来说,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如果学生对学科有了一定的情感,那么教师在其课堂教学中的效率一定会大大的提高。因此,善于培养学生情感也是促进教师课堂高效教学的一个有效的途径。而且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环节是最容易培养学生情感的环节。学生通过阅读,领略到语言文字的优美,联想到文章中呈现出的图画。通过阅读,感受到语文带来的美。而这种美促使学生更愿意进行语文方面的学习。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多选择一些好的阅读材料供学生欣赏。对于一些不太愿意阅读的学生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从简单有趣的阅读材料入手,然后在深入诱导,讲授一些难的阅读材料。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如果一个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较强,那么他的语文其他方面应该也是比较不错的。所以,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既能使学生逐渐的热爱上语文,还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效率。

4.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随着现代化教学工具在各个小学的普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使得教学能够更加的直观、更加的有趣、更加的吸引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如利用多媒体、利用网络等进行教学,使教学变得图文并茂。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那种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很直观的展示相关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能够很快的记忆和理解。如在讲授古文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教学勾勒出当时古文描述的场景,学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大屏幕展示的场景来对相关的语句进行自我理解和解读。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推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5.教师要学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无论是多媒体形式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师都要注重对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人的培养。学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插嘴”。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要齐头并进的发展。只有学生能够充分的融入到教学中,学会了用心思考,主动研究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才算成功。如果即使教师使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仅仅成为一个收听者,那么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不能为课堂教学高效性带来成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模式钻研的过程中,更加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改变学生依赖教师的心理,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主人。

第7篇

关键词:特教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语文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习语文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增强文化素养。在特殊教育过程中,小学语文也同样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但是与其他一般学生的教学相比,针对特殊儿童的教学有着更大的难度,这一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特教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其心理和生理上都和平常的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群特殊的学生,他们的生活与常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自理能力差,能力有限,极少参与社会活动,他们需要依靠老师家长的帮助,这些孩子的内心更渴望关爱。在他们的世界里,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因此教师也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教师不仅要教给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要教给他们理解语言的能力。从特殊儿童的情感出发,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提升特殊儿童对语言和阅读的理解能力,使其具备自我独立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以后的实际生活。

二、当前特教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分析

对于目前的特殊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突出表现为以下这三方面的问题:教师不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想法、忽视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忽视对智障学生知识的渗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特教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下面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1.师资力量缺乏,专业能力不强

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里,专业教师的力量不足,师资结构与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量严重失调,远远达不到这类学校发展的需要。加上智障儿童的群体文化标志就是智慧程度严重低于平常的孩子,而有些教师因为他们的智力迟缓,交流起来十分费劲,失去足够的耐心,影响了师生的沟通,使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思维达不到平衡,在教与学之间出现了断层,理解的知识侧重点有所偏颇,教学效率受到影响。与普通教育进行攀比,有效教师进行拔高教学,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

特殊教育对象因为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性多样化,感知迟钝、缓慢的生活节奏,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差,在心理上不敢与外人交流,对自身的特殊性和个性不了解。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有80%以上的学生小学毕业时,仍然写不出通顺的语句,发音困难,且出现大量的语法错误,语言病句屡见不鲜,阅读普通报刊的能力极差,难以实现完整地说出、阅读所表达的语言情感。

三、特教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善教学态度

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语文教师耐心地进行训导,对同一个问题要进行反复地解答,要比普通教育对象的教育责任感更强,耐心细致的程度更好,对受教者的观察要更加的体贴入微,对语言的解说次数频度更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运用游戏或多交谈等教学方式,决定着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准,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的特殊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学生待亲人般地关爱、呵护,避免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感,使顺畅轻松的教学课堂形成。所以,加强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改善教师的教学态度,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是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为特殊受教者的生理条件受限,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很弱,但他们对声音及图像的敏感度。机械记忆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课文进行精心的电子处理,图文并茂,声形合一,使学生通过听和看,来体味语文学科的精髓,欣赏到语文文学的魅力,快速掌握到语文教学的内容知识。通过引发学生更深的接收语言的欲望,利用自我的优势和本能,对语文课堂的内容进行自我消化和筛选,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语文材料也为智力障碍的学生量身定制一定量的语言词汇及蕴含语法的课堂内容,通过练习教材中的词汇和语法表达,结合多媒体的应用,缩小发展的差异性。

3.引入生活化教学,拓宽学习空间

在当前倡导的“大语文观”环境下,特殊教育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来,例如,学生买饭、购物、看病时与医生进行和谐的交谈。语文教材密切结合课堂与生活应用原则,正确定位语文教学的社会性,多开展游戏活动,指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要贴近特殊受教者的生活,充分开发和发挥他们的长处,提升他们的智能和用语文交往能力,促使特殊受教者吸取生活中的精华,阅读到生活化的精品,积累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养成富有理想、敢于发展自我的习惯,进而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延伸和拓展。

4.教学要求不宜过高,培养学习自信

培智班的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缺陷,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要求他们一定要达到同龄人的标准,可以根据他们的条件适当降低标准。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逐渐找回自信,慢慢进步。

结语

总之,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开展,许多学校和教师都逐渐落实了教学改革,特教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注重深入分析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学过程要讲究艺术,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特殊儿童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特教小学语文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58-59. 

[2]叶廷.特教小学语文教學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02):80-81. 

[3]蔡跃萍.浅谈特教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08):35-36. 

第8篇

《新课标解读》中指出: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多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自学习惯。语文教学应当积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行培养,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加以尊重,不断鼓励学生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以上要求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对于自主学习而言,其所强调的就是要进行自主激励、自主控制,这也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思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众所周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但就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来看,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依旧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和理解,主动学习更无从谈起,这样的教学方式及学习状态无疑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养成。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结合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自主互助式教学,对学生主体意识以及自身能动性加以激发,使学生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也进一步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完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自主互动式教学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更加有效地开展自主互助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课前预习工作,为自主互助式教学做好准备

积极有效开展自主互助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通过预习工作能够使学生对教师所要教授的教材内容有更为深入地了解,从而能够较好地为自主互助式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小学生而言,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思维水平相对比较低,对知识的自学能力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地预习。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语文作业进行设置;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预习,并及时地讨论以及归纳;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预习方法和效果进行点评和总结,选择适合学生的预习方法,使学生的预习效果得到提升,预习的习惯得到培养。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因其自身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语文教师就应当参考教材,设置形式较为丰富的预习方案,引导学生依据预习方案,积极开展自主互助的语文学习。另外,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力争将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提升到一新的层次。

比如,《莫泊桑拜师》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教学内容,积极设置相应的课前预习作业。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是采用对话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到莫泊桑虚心好学的品质以及勤学苦练的学习精神。很多学生对于作文写作没有掌握足够的技巧,所以对相关事物很难真正做到仔细观察,从而也就很难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事物的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课文进行全面阅读,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以及情感,对作者的背景等相关信息进行搜索,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资料收集,从而对课文有更为深刻的把握,知道如何进行观察,知道写作过程中抓住特征进行描写,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有更为透彻的理解,为有效开展自主互助式学习打好坚持的基础,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积极引导学生制作学案,加强自助互助学习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学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的兴趣加以激发,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比如,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课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教师之前所提供的预习学案制定出良好的《詹天佑》学习方案。学生们制作的学案要有相关的文字材料,同时还应当有解说词,另外还应当有图片等能够起到补充作用的材料。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音像方面的材料,将这些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同时还可以储存在学校的阅览室,供其他的学生阅览。但是需要注意的,教师应当对学生所做的学案进行积极、客观、公正的点评,同时还应当将那些比较优秀的学案材料、创意以及解说词等进行整理,使得这些材料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自主和互助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自主互助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可以依据自身的特长与学习优势有效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在小组中整理文字、整理图片或者是进行相关的解说工作,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三)促使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效结合,推动自主互助式学习的开展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身在教学课堂中的主导性作用,另外还应当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以及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体性作用,使自主互助式的教学得到有效的开展。对于教师来说其主导作用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相关的语文知识以及课题答案,而是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不断思考,继而有效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比如,在《青藏高原一株柳》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课之前,就应当提出和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课文中所描述的是一棵什么样的柳树?这株柳树是怎么长得这么神奇,让人有敬畏之心的?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标注出来,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如果学生能够答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讨论与交流。接下来,教师可以再提出相关的问题:这篇课文中河边的柳树容易生长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样的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怎样的?透过阅读课文你能有哪些收获?文中对柳树的努力都做了哪些描写?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在体现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同时,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小组交流与互动,使教师自助互助式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民主化教学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与教学民主化不谋而合,它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将语文教学的功能做了重大的调整,指出语文知识的传授不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当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由于教学资源薄弱,教师专业素养较低,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等原因使得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任务繁重

教师承担了大部分教学教育工作。由于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失,致使农村学生的学习、生活教育都转移到农村教师的角色上。农村小学语文作为主科,语文教师做班主任带班的情况很普遍,除了从事班级管理和学生生活指导,主要的语文教学目标还要按进度完成。因此完成课本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致使课堂成为课本灌输的主战场,课下要忙于安排班级活动,学生日常管理以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指导。没有更多时间对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改进做深入研究,加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低,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教师教学任务难以高效完成。

2、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缺乏

与城市小学相比,农村小学给与教师的专业教学训练机会不足,使得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对如何将专业教学同学生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由于缺乏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进修和教学能力培养,自身教学水平有限,提升教学水平的平台较少,同时除了课本教学,缺乏课外补充学习的贴近农村题材的学习材料,更不用说校本教材。这严重影响了农村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可发挥水平和教学质量。

3、教师教学模式和理念落后

教师落后的教观念不符合小学语文大纲要求,大部分农村教师依旧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1]。教学过程中仅重视模仿和迁移,没有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等看成是语文的教学目标。缺乏创造性的教学,对学生的权威灌输,缺乏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抑制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所包含的的情感、思想、价值观念的感受、理解和认识,没有与学生产生共鸣,影响了学生对语文情境的体验和形象感悟能力的提升。

二、推进语文教学民主化是实现新课改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教育者所制定的计划必然会以我为中心"[2]。这就要求教师应与学生是主体间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民主关系。推进语文教学民主化,是实现新语文教学课改的有效方式,是综合推进语文教学完成全面培养人的目标的有效途径。

1、民主化教学要求教师改变已有的教学观

注重学生的学习主题位置。学生的学习主体是不能忽视的。新课程提出的学生新型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这与民主化教学是相通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主观的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建构,从而达到知识的增长。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要求,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教材的联系,用民主化教学鼓励学生有意识的探索,可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渴求。以讲课为核心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讲课和自主探索、集体讨论、小组合作、个别诵读等综合课堂教学模块相结合。

2、民主化教学要求教师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面对国家针对基础教育提出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需要不断去理解、摸索。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中才能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理念,才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改变原有的落后的教学方式。这促使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专业教学水平训练机会和与先进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机会吸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只有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能力提高了,才具备民主化教学的基础。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发展。才能有意识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学生从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产生相互的信任、相互的情感交流,实现民主化教学。

3、民主化教学要求教师情感投入

语文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文章中要表达的情感。传统的只重视书本,忽略学生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形象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民主化教学要求教师将情感教育也作为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感受课文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把握语文知识包含的情感因素,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表现,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并在良好的情感互动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讲授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朗读课文时感情到位,刻画小女孩的心理变化。在文章中运用反问的地方,要给与学生思考的空间,跟学生一起体会反问恰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民主化教学要求教师就地取材

语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应该融入家庭作业的完成中。例如在布置作文作业时,可适当增添描述乡情、本地风俗、农业农活、动物植物等生活中的喜闻乐见的题材作文。让学生学会观察、欣赏生活的美丽,挖掘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对生活美的感受,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民主化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实现新课改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民主化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重要性,尊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在教学中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要求教师有民主的先进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能力的提升,不着眼于书本教学目标的完成,更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生接受和消化的教学内容,面对弹性课本留下的教学空间,选取更多既开阔学生眼界,又能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辅助教学内容。民主化教学是农村小学教学实现新一轮语文课改要求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民主化的教学课堂学习语文知识,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庆松.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J].长丰教育信息网.2010,(6).

[2][经]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1:3.

[3]孙采平.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探[J].教育革新,2011,(1).

[4]陈锡清.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珠江教育论坛,2013,(2).

[5]张宏杰.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