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生党支部

时间:2022-06-22 19:33:56

导语:在大学生党支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党支部

第1篇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学生党支部 设置模式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学生党员人数随之迅速递增,这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党支部是学生党建工作的立足点,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生党支部,是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保障,也是各大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

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1],为高校党支部设置指明了方向。纵观目前高校党支部设置模式,大致可归为四种:一是按照班级设置;二是按照年级设置;三是按照专业设置;四是按照班级、年级、专业特点等混合设置[2][3]。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逐年扩招,党员人数相应增加,党支部设置模式成了高校党建工作探讨的重点。目前,多数高校一方面选取毕业班作为试点,把支部建在班上,由班内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实现了班级党支部委员会和班级团支部委员会、班委的“三合一”,大大加强了班级工作的力量,便于充分发挥班级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促进班级党团工作和班级行政工作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对大一到大三各班级采取纵向(专业)或横向(年级)结合,设置党支部,由政治辅导员或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支部书记,形成“支部建在班上”与“支部建在专业、年级上”并存的“混合模式”。[4]这是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

显然以往单纯按照某一维度(班级、年级或专业)设置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要,特别是对于一个拥有几千人的大型学院来说,混合模式设置成了必然的选择,而按照怎样的形式进行混合成了“混合模式”设置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华南农业大学某学院原有党支部混合设置模式分析

以华南农业大学某学院为例,该学院拥有约3500名在校本科生,共有6个专业,120个自然班,学生党员人数大约550人左右(其中大一稳定在50人左右,大二和大三共约250人,大四约250人)。面对学生数如此巨大的学院,如何设置学生党支部对于学院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该学院的实际情况,如果按照班级进行设置则有120个党支部,此设置方案显然不适合;如果按照年级设置,则首先大一党支部无法构建,一是因为大一新生党员都是从高中发展来的,一般来说还是预备党员,按照《中国共产程》的规定,必须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才能组建党支部;二是因为大一新生党员思想上仍未成熟,支部工作经验更趋于零,所以此设置不适合;如果按照专业,最多一个专业人数可达1000人以上,最小专业只有150人左右,明显不合理。基于上述分析,该学院采取了第四种混合设置方式进行学生党支部的划分,而根据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混合设置则是工作的技巧和难点所在。下表展示的是该学院原来的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

从上表可知(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简称“土管”,和社会学专业为例),人数庞大的土管专业,党支部或建立在两个年级的相邻班级上,如支部1和支部2;或建立在同一年级内的相邻班级上,如支部3至支部6;而人数较少的社会学专业,则把党支部建立在整个专业上,等等。虽然这种设置模式按照班级、年级、专业的特点进行一定的混合设置,支部人数大概在20人左右,发挥了一定的功能,但是仍然存在以下明显的缺点:

1.党支部设置无明显规律可循。虽然这种模式属于混合设置模式,但是该模式混合性过于随意,班级、年级、专业的混合不具规律性。

2.党支部变动性过大。由于新发展党员和毕业离校党员的需要,党支部需要每年进行一次重组,而党支部设置的无序性给重组工作带来了困难,重组后的党支部变动也非常大。

3.党员归属感不强。每年党支部的重组必然造成支部成员及支部名称的巨大变化,一个党员在大学四年里要变动若干个党支部,进而造成学生党建工作的不稳定性、非延续性[5],这样频繁变动将导致党员对支部的归属感相当薄弱。

以上缺点给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和建设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探索一个最优设置模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华南农业大学某学院目前党支部混合设置模式分析

鉴于以上分析,一个党支部设置的最优模式对学院党建工作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研究和实践,该院创新了现有党支部的设置模式,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知,该院根据班级、年级和专业的特点进行了有规律的设置,总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毕业班支部,一类是毕业班支部。对非毕业班支部,每个党支部下辖本专业一到三年级的相邻班级,支部顺序从第一党支部一直按班级数的需要排至第十二党支部;对毕业班支部,每个党支部按照年级和专业设置,即同一个年级相同专业的若干自然班成立一个党支部,支部序号接着非毕业班党支部排下去,即第十三党支部、第十四党支部……直至所有班级纳入完毕,每一个支部保持在20人左右。这种党支部设置模式综合考虑了班级、年级、专业等特点,对党支部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划分,具有以下优点:

1.党支部设置有规律。如上分析可知,这种混合设置模式具有清晰可循的规律,使人一目了然,并能根据这个规律推演下去。

2.党支部变动性小。当毕业生离校的时候,毕业生党员这批“老兵”就会离去,而毕业生党支部这个“营盘”仍然存在。新的毕业生党员,即之前的大三学生党员,就会“进驻”到这个“营盘”当中;而相应的非毕业班党支部,会有新的大一新生党员注入这个支部,因此,无需改变支部名称,支部成员的流动性也较小,这就是所谓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3.党员的归属感强。由于党支部的人员流动性较小,每个人从大一到大三都从属于同一个党支部,只有大四的时候,才会重新抽出来重组在新的党支部,因此党员对党支部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4.有利于党支部管理。党支部设置的有序性,有利于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6]。比如每年的支部重组工作得到很大的减轻,无论是党员档案的重整,还是党务系统的调整等;由于毕业班党支部的特殊性,党支部工作的要求和规范往往与非毕业班的党支部有很大不同,因此,分开管理不仅体现了党建工作的灵活性和人性化,而且有利于非毕业班党支部的建设,等等。

5.有利于党支部建设。党支部建设有方方面面的工作,如发展党员工作、支部民主生活的开展、支部博客建设、服务群众等。党支部的相对固定性和党员的强烈归属感和荣誉感对支部建设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非毕业班支部由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党员带着低年级学生党员开展工作,这不但能保证支部工作质量,而且能让支部的传、帮、带作用得到很好发挥;大一新生一入学,党支部马上就可以针对支部的对应班级开展工作,对新生进行慰问和深入了解,一方面尽早让新生党员加入所属党支部,另一方面为党的发展储备后续力量,等等。

实践证明,不断探索和创新最优化的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对全面提高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党支部的优化设置并不是简单按照某一个维度或者按照班级、年级、专业等进行随意组合,而是应该全局考虑学院特点,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调整优化,确保支部健康发展,学院党建工作稳步推进,为党和国家培养最优秀的党员和最具战斗力的学生党支部。

参考文献:

[1]周济.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讲话.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C].2003.10.

[2]史永军.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1-1.

[3]王耿锋.优化学生党支部设置方法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7):39-40.

[4]许伟通.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比较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6,19,(4):43-45.

[5]王义全.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5):42-44.

[6]樊敏,朱张军.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探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2):60-62.

第2篇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体系中是一门不容忽视的课程。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细胞,尤其是创造性艺术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塑造气质,培养审美观和对世界的认知感。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提升学生高层次的素质和修养。在大学的综合教育中,艺术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论证了大学教育中开设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时代背景下继续进行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概述

在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才的竞争愈加激烈,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现代人具有专业的技术和能力,还要求他们拥有良好的艺术细胞和艺术情操。因此,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教育体系中一门不容忽视的课程。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细胞,尤其是创造性艺术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塑造气质,培养审美观和对世界的认知感,一旦他们形成了这种审美观和世界观,就会从中收获许多并非书本中能汲取的养分,并终身受益。此外,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要提升学生高层次的素质和修养,大学教育更应当如此。因而,在如今的大学综合教育框架中,艺术教育被广为提倡。

二、大学生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范畴中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艺术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中国的高校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种变化发展,不仅体现在高校教育的性质和内容上,也体现在高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过去的教育,总是特别强调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对体育、艺术等方面的重视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我能力自由发挥的空间,且与学生多样化、丰富化的个性需求是充满矛盾,背道相驰的。而时代越是进步、教育改革越是深入,这一矛盾就越显得突出和明显,因此,素质教育被提上了日程。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与之适应、并利于其未来发展的教学,这中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在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上,更应当扩展到更宽、更广的范围中去,艺术教育就恰恰体现了这样一种素质教育的精神。

(二)大学生艺术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科学的、正确的教育途径,来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素质教育理应是十分强调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和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极大的发挥,从而形成一批满足社会多方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由于艺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在自身环境、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存在普遍差异的情况下,对艺术的理解和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各自需求为本,以他们所热爱的方式来进行适当的教育。而大学生,正当是个性全面发展、才能充分展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艺术教育,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艺术天分的学生;另一方面也能调动每个学生潜在的艺术细胞,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己和认识世界的真善美。

(三)大学生艺术教育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业、就业压力,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常充斥着各种分数、成绩的紧迫危机,很多大学生抱怨在校期间缺少身心放松与锻炼的机会,使得他们本就已经高度紧张、枯燥单一的生活变得更加枯燥。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也好,从素质教育的方针着手也罢,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艺术教育,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和手段,且适当地参与各类文艺活动,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参与性,这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且在将来,也会让他们感到终生受益。一旦大学生走上社会,面对一些公共场合,会一到两手艺术方面的才能,对他们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不仅理论证明了艺术教育对塑造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现实也证明了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是时代的需求、社会的呼声。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全面发展理念的持续深化,我国高校艺术类的艺考,包括美术、书法、音乐、体育等艺术类别的考试,显得十分火爆,艺术报考人数在这几年内急剧增加,这都说明了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欣赏能力、自我发现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感悟和传达,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艺术知识网,增进他们学习艺术的浓厚兴趣,此外,如今在因特网这一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将新的艺术课程与网络相结合,也将开发出一种适应现代教育、适合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意艺术教学模式,这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审美能力,以利于他们成为新世纪综合素质领先的优秀人才,是大有裨益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当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所倡导的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领域的综合能力。在大学教学体系中,进行艺术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是作为文化教育的一项补充和扩充,更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身边的艺术、身边的美。大学教育中广泛开设艺术课程,不仅有着理论上的重要性,更体现了在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所以说,艺术教育是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是塑造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成为了时代钟声下一道清脆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彭丽冰,贾春水.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07(9).

[2]张海鹏,邓江.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J]. 丝绸之路,2009(14).

[3] 田荣. 浅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积极影响[J]. 文教资料,2009(16).

第3篇

关键词 自媒体 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 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Grassroots Students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in Media Age

CHANG Wenhui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4)

Abstract The advent of grassroots media age for college students branch building opened up new areas, and improved the students party's interest in learning, grassroots college student branch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is favorable opportunity to continue to improve branch building, so to become party building work from the media new platform, with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 activities together better for the college student branch of the grass-roots work services.

Key words media; college grassroot students Party Branch;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1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自媒体时代”的引领先锋

自媒体时代传播载体多样化,以微博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1月),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量暴增,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的6311万迅速增长到2.5亿,较上一年增长了296.0%,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8.7%。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上升至了38.5%。《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表明,年轻、学历高的人群是微博的核心用户群体,其中大学专科或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1.7%。另外,相关的抽样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中,使用微博的比例为75%,所占比例较大,微博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①

除了微博,微信、论坛、MSN等形式也是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追捧,使用率极其高。“自媒体”自身的传播特点与大学生需求极其吻合,这也是“自媒体”赢得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追求自由、张扬个性,希望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并渴望引起圈内人的关注,得到小范围共鸣。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外界事物感兴趣的同时也非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希望随时记录自己的心情,及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希望自己的信息能够让特定的人群接收,在小群体中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而“自媒体”恰好给了大学生这样的交流平台,使这种想法成为现实。“自媒体”的成本较低,基本的通讯套餐、特定的上网流量、一部手机完全可以达到“自媒体”的使用要求,这也使无高消费能力的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和使用。

2 “自媒体时代”开辟了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阵地

2.1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为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互动交流阵地

目前,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互动交流大部分还是以座谈形式为主,这种“教室座谈”的形式无疑有其特殊的优势,学生党员相对集中,出勤率可控,面对面的形式能够使交流更加深入,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等获得更多的信息。但这样的方式也受到时间、空间和参与人员的限制。而在自媒体时代下,互动交流就变得更加具有时效性、内容也更加宽泛,能够借助的外界力量也就更大。学生党支部可以根据理论学习、社会政治热点学习等内容为支部学生党员推荐有代表性的博客、微博等,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广阔的互动交流阵地。在党的十召开之前,央视网微博和央视网博客联合推出“喜迎十,微博·博客晒变化”活动,大家可以通过微博和博客展示自己家乡、自己身边的喜人变化,央视微博粉丝已经达到42139人。另外,学生党员可以通过自媒体与所在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学校相关老师进行自由沟通,交流思想。例如,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开通的微博在长春市微博人气关注榜上排名第七位。 2010年6月1日,他写下这样一条微博:

我在想个事情,你们可以参与意见:您心目中的好学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您心目中的好教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您心目中的好大学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此博一出,上百学生跟帖。随后,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心目中的好大学是这个样子的:有人物——学生和社会敬仰的大师或教育家;有故事——大学自身深邃的文化积淀;有空间——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有代表——被社会认同的一批优秀学生。

盛连喜说,之所以要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就是要告诉他们,来到大学学习,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思考,在充足的空间内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②

盛连喜的微博拉近了他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师生党员的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为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拓展了更广泛的民主生活阵地

民主生活会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召开的旨(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06页)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活动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学生党支部建设更应该重视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作用。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党支部出现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民主生活会形式单一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对此,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应充分利用自媒体,探索民主生活会新形式,促进交流的深入性,学生党支部书记、教师党员、党总支、党委书记等个人可以通过自媒体与广大党员同学进行交流。例如,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还在微博中与学生交流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

盛连喜经常发表自己对于学校管理、建设以及发展的一些看法,去外地学习的见闻和收获他也乐于与学生分享。

有东北师大的学生在微博上给盛连喜留言,反映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有问题。当天,他就给反映情况的同学留言:食堂问题最近反映得较多。我将在本周专门开会研究。对不起啦。

涉及到食堂涨价的反映,盛连喜也给予了回复:是涨价啦!目前看不光是咱学校一家的事。幅度正在比较。

9月8日,他留言:关于我校食堂伙食涨价的事,我最近搞了点调研。明天就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做具体研究,特告知同学们。

9月12日:价格降回来是对的,前一段的关键是没有指导价,二楼调价太随便,这次是调价要有依据。所以可以放心。 ④

2.3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增强了党团建设的互动性,促进了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全面培养

目前,一些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党建与团建脱节,党建无法带动团建,团建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党建,这就存在了断层现象,影响了党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也使学生党员队伍发展不完善,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薄弱。自媒体时代,党支部与团支部可以增强交流,建立共建体系,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培养。

2.4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弥补了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工作中“重发展、轻教育,后劲不足”的缺点,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监督

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中“重发展、轻教育,后劲不足”的现象普通存在,由于高校学生数量庞大,入党积极性高但政治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党员发展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这就使党支部工作的重点往往都集中在发展阶段,对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培养和管理不足,使得党支部发展“无后劲”。自媒体可以通过灵活的形式,凝聚党员,增强党员学习实践能力,加强党员管理,时刻对学生党员进行全员、全方面监督,提高学生党员素质。

注释

第4篇

作者:李小琼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在我国高校班级管理中,实行的主要是高校辅导员制度,即由辅导员来管理班级和学生日常事务,这一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大学生身心发展,其思想也逐渐发展成熟,他们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主体意识都日益增强,以个人为主体,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随着党支部建立在班上、学生党员人数增多及学生团员管理规范问题凸显。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其契约式、临时性特以及班级组织运行机制中不存在强制性的制度等问题不断显现,管理者无实权,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权力,个人威信和个人情感成为维系班级管理的手段和载体。为了加强对班级管理者的监督,还有相适应的考核制度,使一些管理者出现“三不一怕”现象,“三不”即:不敢管、不会管、不去管;“一怕”即怕得罪人。班委会、团支部委员会与党支部委员会之间由于责任不明晰,甚至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班级管理出现空档。

建立“211”例会制度,搭建班级管理制衡平台,提高班级执行力为更好实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中党支部委员会、班级团支部委员会、班委会三个工作实体有机统一整体,建立“211”例会制度。“211”例会制度是根据班级工作的例会制度,依据每月四次例会,其中两次例会由班委主持召开,而党支部书记和团支部书记各主持召开例会一次。通过“211”例会制度进一步明确党支部和团支部两个主体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地位。党支部和团支部通过例会加强管理、监督和服务班级工作等各项权能的实现,积极管理班级各项事务。为更好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核心作用,加强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努力维护学校稳定,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三会五述一评议”活动。“三会五述一评议”活动即: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五述即:述学习、述思想、述工作、述作风、述模范作用,一评议即: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党员自我评议、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和党员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不合格党员进行谈话,对学生党员中整体存在的问题、个别存在的问题,由党支部和党员制定整改措施,提出整改建议,认真进行整改提高。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一是凸显党支部班级核心作用,“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使学生党支部能积极支持、引导和帮助指导团支部、班委会在抓团内活动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坚持学生党支部思想汇报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规范支部生活,能适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使学生党员讲党性、强纪律,学生支部党员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团结、向上、有战斗力的集体。二是团支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强党团支部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使党支部书记和团支部书记在班级管理工作上话语权得到加强,工作更有执行力,党员、团员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加强团组织对党员的监督。为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可实行学生党员年度考核制度,在考核中,团支部组织学生对党员的工作、学习、模范作用发挥进行评议和测评,如果党员被评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就要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由党支部和党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提高,党员考核评议工作的深入开展,可有力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健康运行。完善汇报制度,构建班级管理安全信息网,提升班级向心力为更好地实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实效,始终将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位,使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在班级管理、学生思想教育和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其作用,建立及时汇报制度。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其真正参与班级建设中来,推动班级建设的发展,落实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班级组织对他们的生活关怀。主动了解其生活状况,及时问寒问暖,做到不遗漏、不疏忽;牢牢树立服务意识,对需要帮助的班级成员及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开展温暖的班级活动,让班级成员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每位党员在连点宿舍活动中,学生党员要知道连点宿舍中的学生在哪里、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知道学生在干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及时报告学生的基本情况,思想管理工作要跟上。学生党支部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明确了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既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班级管理中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作用,又充分体现团支部和班委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三者协调配合共同管理班级事务,同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稳定、学习发展、素质拓展等努力。“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以使班级管理思路清晰,责任明确,班级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协作、共谋发展的团结局面。建立连接制度,营造班级管理和谐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团支部、班委会在党支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团支部、班委会各负其责,团支部主要负责团员思想教育,班委会主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由一批热心为集体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积极分子组成的组织核心,这样才能带动班级成员及时迅速地实现预期目标,带动全班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班级管理中核心作用、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建立连点制度,即:支部连接班级、党支部书记连接宿舍、党员连接问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连接一名普通同学。“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以使学生党支部积极发挥班级核心作用,支持、引导和帮助指导团支部、班委会在抓团内活动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中的作用,组织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学生党员党性意识和奉献意识增强,学生骨干的团结意识和服务意识亦得到增强,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表率作用明显。新形势下探索班级建设新思路,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模式,积极提升“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以使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可以使班级凝集力得到增强,学风、班风得到加强,党支部班级核心作用得到加强等。

第5篇

以村级换届为契机,针对后进村党支部书记选任难的问题,在彬县先行试点,拿出35个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面向全县党员海选,在实现村干部岗位职业化方面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

公开竞争选拔。选拔改变“从本村选、在本村干”的固定选任方式,打破城乡、地域、身份、行业界限,鼓励机关干部、工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等各行各业“能人”参选,先后有420多人报名。选拔标准突出“双带”能力强、熟悉农村政策、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热心公益事业等内容。选拔形式采取笔试、面试结合,一岗一题。面试实行“大评委”制,根据综合成绩,每个岗位确定3名候选人竞岗答辩,每个公选村组织50名左右党员群众代表列席。整个选拔全程公开,媒体跟踪报道,纪委参与监督,阳光透明,公正公平。

优厚待遇激励。将公选村党支部书记工资、补贴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规定公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大学生村官,保留原身份待遇,每人每年加发1万元生活补贴,三年任职期满,考核特别优秀的,经组织考察,优先提拔使用,大学生村官优先录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民(工人)党员实行结构补贴制度,基础工资年8400元,绩效工资年8000元;跨村任职的,每年加发1600元生活交通补贴;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每人年发3600元岗位补贴;在边远山区任职的,每人年发1000元生活补贴。

管理考核帮扶。实行办事承诺制,公选村党支部书记在群众大会上公开承诺拟办实事,并与镇党委签订《三年任期目标责任书》和《年度工作责任书》。建立任期目标管理办法,考核结果与工资报酬、升降去留、评优树模挂钩,让公选村党支部书记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帮扶、部门结对包抓责任制,实行“捆绑式”帮扶,帮助后进村改变落后面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其早日升级晋档,科学发展。

通过公选,新上任的35个后进村村党支部书记普遍年纪轻、有学历、素质高、有激情、干劲大,在他们的带领下,城关镇万人村合作社、韩家镇先锋村核桃基地、太峪镇中山村大棚蔬菜基地、小章镇西堡村苗木基地等一批示范产业初具规模,为群众致富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领路人”。

第6篇

关键词:学生党员 组织生活 提升 实践

组织生活的质量影响到党员的自我成长与自我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整体情况良好,但吸引力下降、凝聚力滑坡,党员组织生活存在过场、形式、跟风等现象,这其中既有认识不足、形式单调、内容乏味等主观原因,也有大学生党员特点丰富、变化不定及社会观念冲击等客观原因。笔者在工作中统计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策略,并在实践中予以研究、考证,就是希望大学生党员通过组织生活,促使自身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调整改善自己的价值观、责任感,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增加社会适应性,逐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促进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本科生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和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的提升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如何让大学生党员通过组织生活的平台,学会系统思考,从而通过提升组织生活的质量,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促进支部的先进性发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过程。同时,在网络等载体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提升组织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1.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现状

从目前高校组织生活的现状看,主流是好的,能弘扬主旋律,操作上有序和规范。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组织生活过于程序化、呆板化,进行到一定时段容易陷入一定模式和程序中,使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过场化、形式化等。这些都影响组织生活的质量,也影响支部整体战斗力的发挥。

随着高校发展党员步伐的加大,发展党员的任务加重,审批活动增多,两周一次的组织生活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发展和审批,内容与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而整个支部则由于个体的惰性或潜意识的抵抗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期望,再好的学习内容、再具有时效性和实践意义的学习价值都有被削弱的可能。

效度深度欠缺。学生党员的个人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优秀,但他们在个人进步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班级等集体的联动作用,在同学中的威信不高。学生在座谈交流中普遍反映,有些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没有太大区别。另外,部分党员对周围的一些不良行为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同时又不向组织反映,组织生活很难深化。

支部力量配备不足。教育功能是学生党支部的基本功能之一,支部力量不足导致教育功能表现不够充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发展一个带动一批”的辐射效果有待加强。有的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要负责的学生人数太多,组织生活很难深入细致进行;有的支部书记由学生担任,学生在忙于应付学习和就业的同时,自身尚欠积累,很难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生活作用难以体现。

机制建设欠缺。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缺乏好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好的工作量化指标,缺乏合理的奖励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行政化较浓,工作、事务等具体安排的心理偏重;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经费太少;组织生活一般是被动参加,党员的主动性、互动性长期得不到发挥;偏重于学生成绩,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培养欠缺。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一些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转换、改变与震荡。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冲撞,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党支部对组织生活认识不深,重视也不够;部分人员心存困惑,工作创新不够;畏难情绪作梗,对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等。

2.提升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的策略及实践

2.1了解组织本身

本文中学生党员指本科生党员,隶属组织是支部(或小组),通常由支委和其他党员组成,支委主要包括书记、组织委员、纪律检查委员、宣传委员、青年委员。

支部书记在党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决议,负责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委员相关职责主要有:会同宣传委员提出组织生活。宣传委员相关职责主要有:围绕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指导和推动开展群众性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和体育活动。纪律检查委员相关职责主要有:研究本单位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向支部委员会提出加强党风建设的意见和措施等,[1]保障党员的民利。青年委员相关职责主要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指导团支部开展活动。

从上我们了解到,党内分工明确,组织生活虽然是全体参与,但主要在于支部书记的指导、重视,组织委员牵头实施,宣传委员发动。在当今“歪风邪气”严重的情况下,纪律检查委员可推动针对性深入地开展组织生活。

2.2相关策略及实践研究

第7篇

[关键词]党建工作 学生工作 有机结合 作用途径

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落实群众路线,更好地服务学生,如何在新时期做好学生党建及其他学生工作是摆在学工一线老师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高校学生工作包含的范围较广,既有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学生组织工作、党建工作,还有学风班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工作,可以说党建工作是学生工作中的核心,学生党员是全体学生中较为优秀的群体,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和学生工作进行有机地结合,对于推动整个学生工作的开展,形成新局面将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的作用

高校学生工作中,学生党建工作是重中之重,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学生工作的领导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队伍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方法。通过将高校党建工作和日常学生工作相结合,通过加强学生党员的管理和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也赋予了学生工作更高层次上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学工一线的老师更好地处理学生问题,打开学生工作新局面。

1.以大学生党建工作为先导,有利于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生工作主要包括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学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工作,而学生党员在思想觉悟、文化学习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是优于普通同学的,他们思想上进、学习优异、活动积极,如果以大学生党建工作为先导,率先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理论素质强,文化功底扎实,社会实践丰富的党员同学,并动员他们在班内带领和服务其他普通同学,建立互帮互助小组,积极投身日常的学生工作中去,通过评比和考核,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广泛宣传优秀党员事迹,将有利于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2.以具体的学生工作为载体,有利于加强党支部建设和管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管理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开会、说教等层面,要根据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寻找新的载体。在对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生学院学生做调查中,超过65%的学生认为党建与班级建设结合,与学生组织工作结合,传递信息发挥指导作用是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方法。所以,学生工作平台多,开展的活动多样,如果以具体的学生工作为党建活动载体,将更有利于支部的建设和管理。如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可重点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引领学生党员率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后由学生党员在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中影响其他同学;以大学生社团、组织、班级为工作载体,要求学生党员主动承担工作任务,担任组织内主要学生干部,可以在具体的工作中直接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指导,进而加强了党支部的建设和管理。

3.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的有效结合,能够打开大学生成长成才新局面

党建工作既是学生工作中的核心,也要与其他学生工作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把学生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优势作用。大学生党员既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具有榜样示范作用,也是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可以带动其他同学共同成长;大学生党员既具备老师所不能替代的朋辈因子,也是老师最得力的助手和帮手,只有把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在具体的学生工作中,充分利用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优势,才能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才能把所有同学指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能打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局面。

二、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的途径

1.党建工作与学生组织工作相结合,赋予党建工作新载体

大学校园,学生组织是大学生最活跃的地方,也是最能够施展学生党员才华,发挥引领作用的舞台。实际上,很多学生组织的主要学生干部也恰恰是党员,这样把学生组织与党支部进行接洽融合,利用组织活动,如志愿者工作、社会实践、学术竞赛等,号召学生党员带头,引领普通同学参与,共同组队,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受益,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增加了党员教育机会,也引领了普通同学。此外,以党建带团建,党员与广大青年团员一起学习和实践,既让党员学会服务,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也可以让党建工作拥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和服务平台。

2.党员承担学生干部职责,参与班级事务管理

目前,由于各高校发展党员受指标的左右,在党员培养中出现了若干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就发现只有42.6%的学生认为大多数党员还可以,认为一般和很差的学生比例也达到36%,不清楚谁是党员的居然占到21.3%。认为学生党员脱离组织就没有主动性,和普通同学没区别的占到48%,认为还不如普通同学的占到4.9%。这说明我们的党员在平时很少与群众交流,更没有起到带动作用,因此,化生学院号召所有党员承担起学生干部的职责,以“党员是永不卸职的学生干部”做要求,在具体的学生工作中履行职责,如党员参与班委工作,主动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以互相监督提醒的方式共同做好班级工作。据调查,90%的党员都有过学生干部经历,在具体工作时,不仅上手快,还可以指导新班委开展工作,能够更好地帮助老师,服务同学。党员参与班级工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党员服务他人,提高思想觉悟,拥有较坚实的群众基础,也有利于党员在具体工作中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以避免出现不良问题,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党员开展帮扶工作,解决具体学生问题

独立学院的学生和重点院校相比,往往存在学习底子差,自控能力弱,心理素质低等情况,在调查党员能够发挥先锋作用的途径时,有65%以上的同学认为组建学习小组,参与宿舍管理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其次,有40%的同学认为党员还可以担任学生干部和班级就业信息员以更好地传递信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因此,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开展党员1+1帮扶活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设立不同的帮扶主题。如高年级的英语四级和就业带动帮扶计划:一名党员带动数个普通同学一起学习、共享就业资讯、形成互助小组等等;对于低年级,学习困惑多,大学不适应等问题,可以开展一名党员负责一个班级,一名党员负责几间宿舍,通过班会、拓展活动等方式传授经验,交流心得,解答困惑,规划生活。对于个别心理问题、自控能力差的同学,采取一名党员带动一名同学的形式,具体指导,及时反馈,帮助每个同学积极进步,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福刚.试论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9(35).

第8篇

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学校党建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的作用?如何其先进性?如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真正代表广大同学根本利益,则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做人所未做之事,做人有我优之事,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烛光伴我行,一导一”活动。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学生党支部则以此为立足点,动员和组织系上思想素质高、业务精的全体党员教师和非党员教师中的优秀分子,与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学“一对一”的结对,促使教师将育人工作做到课堂外。一年来,师生共计结对46对,师生间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切实让受关心和帮助的同学在思想、学习生活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受益匪浅,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心连心、同进步,一助一”活动。学生党员均是品学兼优的学生,那么,怎样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培养呢?“心连心、同进步,一助一”活动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一年来,学生党员与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学共计结对92对,在生活中,按照党支部的要求,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对自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同学中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学习上的共同探讨,生活上的互帮互助,工作中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使受关心和帮助的同学也在各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党员同学和普通同学的紧密联系,亲密合作推动系上学风、班风建设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特困基金”的设立。机械系的学生家庭经济贫困在全校是众人皆知。其中有80的同学家庭经济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困难,如何减轻学生物质上的负担,助其顺利完成三年大学学习,是以成为学生党支部关心已久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党支部开展“送温暖”活动,设立“特困基金”,动员全系教职员工及广大学生自愿捐款,一期筹款共计3581.2元。“特困基金”的设立对99111班一患肝腹水、生命垂危且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似的同学来讲无疑是雪中送炭,捐助给他的2500元对其最终康复尽到了绵薄之力。靠捐赠筹款的资金毕竟有限,通过倡议广大教职员工自愿捐助,倡导获奖学金的同学自愿捐助,鼓励支持系上社会实践部创收,及联系赞助商赞助,扩宽基金来源已是迫在眉睫,为保证基金有的放矢,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息借给部分经济困难且具有偿还能力的同学;二是通过设立奖学金的方式支助部分品学兼优的困难同学;三是无偿捐助遇突发事件的部分困难同学。

设立“特困基金”,减轻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物质上的负担是党支部一直关注的问题,但增强经济困难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促进其自我发展,则是该项活动更深层次的涵义。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有困难,找党员;需帮助,找组织”等精神都是我学生党支部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体现,为了学校的繁荣和不断发展,我学生党支部仍坚持不懈努力,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系部二级管理 “一体化”模式

1.高职院校系部二级管理“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系部二级管理是指系部原有的以学生工作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变为以教研室和党支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教研室和党支部管理和建设一体化,在各专业人才培养和党支部建设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且对于系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实施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支部委员会在系党总支领导下开展本支部工作,商同教研室主任指导所分管教研室、学生分会和共青团的工作,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考核和服务保障工作中,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目前高职院校系部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目前高职院校系部党支部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系部党支部主要以党员身份为主组建而成,分为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缺乏与教研室相沟通与联系。教研室教师几乎与发展党员毫不相干,所以平时也就缺乏对所在专业的相关班级的优秀学生进行深入地教育与培养。而系部管理人员对于发展对象的评价只能来自于间接的调查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直观性和真实性。

高职院校系部发展党员各部门缺乏沟通与交流,普通党员教师参与党建工作积极性不高。党支部活动缺乏专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而且发展党员工作轻重不一,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明显较教师支部繁重,部分党员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发展学生党员上。发展党员工作缺乏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和引导,党员教育培养和管理考核工作入党前后重视程度不一,致使有些党员入党后出现不良现象,影响了党员质量和党的形象。

高职院校系部党支部活动“重形式轻效果”,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党支部活动主动结合工作实际、专业学习和生活实际的自主安排地较少,基本都完全按照上级布置安排的来实施。支部活动缺乏特色和创新,对于系部而言范围较广且涉及的人数较多,专业不同和层次不一等因素影响了支部活动不能围绕某一专业来开展特色活动。

2.2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方面,高职院校因学生基本素质较本科院校低,在学生管理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多;另一方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比例较低,学生工作事务繁杂。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每日疲于应付各种学生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无专业专门人员负责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考核工作,影响了党员发展的质量。

教学工作目前只有系主任和分管教学副主任负责全系各专业的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工作,而真正的教学改革和建设需要各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互助合作精神,积极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参与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来。同时应充分调动本专业广大学生参与到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中来,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教师认真专研、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3.系部二级管理“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及探索

3.1教研室按专业设置。教研室负责该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由于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研室可以大力实施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同时由于教研室里教师的专业和研究方向相同,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可以充分地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2支部建立在教研室这个实体上。改革党支部按党员性质划分的做法(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以专业相同的党员组成党支部,破除支部只单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而将本单位(教研室)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将成为支部工作成效的一方面加以考核,赋与党支部更多的责任,使管理的重心得到降低,目标更加细化。

3.3支部管理班级。教研室负责教学与专业建设,学生是专业建设的直接载体,将制定目标和具体实施两个主体合二为一,更能快速准确地保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3.4辅导员按专业进行分工负责,并归属于各教研支部和教研室。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力量,除日常管理外,学生的培养教育、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培养等各方面工作,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辅导员归属于教研室和党支部后,辅导员工作更加具体,工作更加全程化,与学生的结合更加密切,大大缩小了管理的跨度。

4.系部二级管理“一体化”模式的优势

4.1实施一体化管理,强化了人才培养的目标。系部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为标准。无论是党建、教研,还是学生工作,都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把学生培养作为工作重点,改变了以前教研室单纯管理教学和教师,脱离学生的尴尬局面,扭转了支部只注重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学生平时的教育、培养的状况。支部加强了学生平时的考核力度,使发展更客观、全面、公正。辅导员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与专业接触更加密切,与学生交流更加通畅。

4.2实施一体化管理,加强了管理力量。由于支部、教研室是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支部委员和教研室主任共同加入系部管理体系中来。这样,系部从原来八个管理人员扩展到近二十人,大大加强系部管理力量。

4.3实施一体化管理,明晰了管理职责。原来管理实施和考核在系部层面,造成教学和学生管理经常相互推诿,影响系部正常工作推进。一体化管理后,教学和学生管理同属于教研室工作的一部分,教师既要负责组织教学,又要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质量。教研室主任对教师考核的重点不再单纯是教学资料的齐全与完备,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学生能力的提高。支部的考核不再单纯是组织多少次政治学习、发展多少个学生党员,而是支部负责专业学生日常管理考核积分、学生活动开展和本专业学生的影响力。辅导员工作是否将教研室和支部的工作贯彻执行下去,将本专业学生的情况及时向教研室主任和支部书记反映,并协助制订落实各种实施方案。

4.4实施一体化管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前党建、教研和学工是三条独立的线开展工作,由于工作主体不同、目标不同、考核的方法不同,就无法进行比较,造成各自为战,自我中心意识浓郁。而现在,无论是支部还是教研室,教学、管理、学生教育、党员发展,都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这就存在各支部相互比较、相互竞争的问题。这就促使支部和教研室主动积极的开展工作,大力挖掘本专业潜力,凝炼专业特色。

4.5实施一体化管理,拓展了工作思路。原来各项工作均集中在系部,明显感觉人手紧张、时间急迫,各项工作浮于表面或忙于应付。现在,一体化管理整合了资源,党建、教研和学工形成合力,保证工作有序推进。同时,一些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也迎刃而解,比如实验室和实训工厂管理,原来由于学院没有设置实验室和实训工厂专门的管理人员岗位,没有人愿意额外承担这些工作。但是现在,各教研室和支部为了加大本专业学生动手技能,充分利用实训场所开展各项活动,教研室和支部商量,以教研室名义申请实训场所的管理权限,教研室是实训场所的管理主体,支部组织学生参与实训场所的管理。这样实训场所的整理、清洁由学生负责,同时也提供本专业学生更多操作的机会。

4.6能促进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教研室和党支部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积极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积极推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充分调动本专业广大学生参与到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中来,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教师应认真专研、互利合作、共同发展,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