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给上级部门建议书

时间:2022-09-05 09:42:31

导语:在给上级部门建议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给上级部门建议书

第1篇

1、抓好项目规划谋划。配合吉泰工业走廓区域规划的编制,紧紧围绕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做好重大项目尤其是产业项目的规划、论证、储备,促进项目与规划的有效对接,争取上级部门在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方面的支持,加快经济发展。

2、强化项目开发包装。加强对全区项目开发包装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引导项目单位加强与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的沟通联系,选择信誉好、力量强、有资质的单位承担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文件的编制工作,抓紧开发包装一批既符合国家投向,又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以及社会事业项目,为“十一五”后期发展打好基础。

3、加强产业和投资政策引导。及时收集、整理和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投资方向等信息,为投资者制订投资计划和争取项目提供政策引导,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

4、加强项目宣传推介。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投资贸易会、项目成果推介会、银企对接洽谈会,采取媒体推介与会议推介、集中推介与分散推介、直接推介与委托推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推介投资项目,实现项目开发与项目实施的高效对接。

5、落实全年争资任务。将立项争资目标分解到区直有关部门,强化立项争资工作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措施,确保我委全年争取上级无偿资金不少于700万元。

6、全力搞好对上衔接。继续打好老区、政策、项目三张牌,实行领导负责、科室督办、专人跟踪和重大项目特事特办、专人专办的办法,加强与国家、省市发改委的联系和汇报;牵好头、抓好总,在全区形成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立项争资工作合力。

7、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跟踪、分析、协调、服务,及时掌握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和情况,找准重点项目推进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上报给有关领导,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8、引导企业上市。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宣传,提高企业对上市工作的认识,增强企业参与上市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建立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加大辅导力度,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9、加强银企合作。有序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重大项目融资对接机制,落实重大项目金融对接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组织开展好银企对接活动,在能源、交通、水利、工业等领域筛选一批优质大型项目,广泛开展和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的金融合作,促进企业争取信贷支持取得积极进展。

10、指导国家鼓励类内外资项目开展免(退)税确认工作。密切关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展情况,及早介入,为符合国家政策的鼓励类内外资项目做好免(退)税优惠政策的宣传和指导工作,主动帮助企业规范申报材料,积极协调海关、国税等相关部门做好前期工作。同时,积极向上级发改委汇报,做好工作衔接,力争有更多的项目享受到免(退)税优惠。

11、积极争取项目用地。主动做好全区民生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土地预审工作,根据项目用地实际需求,加强与国土部门的沟通衔接,及时组织好民生工程和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同时,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积极申报,争取省、市级预留土地指标,缓解我区项目用地压力。

12、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优势企业。积极向上争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协同相关部门完善、落实吸引企业落户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在政策、技术、税收等方面加大已落户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有配套、有市场、有技术、有税收的重点优势企业。

第2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基础差、能力弱;同时,我县既是国家划定的秦巴生物多样区,又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区,属限制开发区,限制政策和扶持政策都很多;再者我县生态、水能、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优势领域明显。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县项目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进一步增强做好项目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优势资源和优势领域中筛选、包装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更多的项目扶持和资金支持,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工作目标

要遵循国家项目政策和投资导向,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重点,全县每年向上争取建设类(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2.5亿元以上,向上争取补助类(用于生产生活保障)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

三、突出工作重点

(一)重视项目规划。国家和省、市从“十二五”开始,转变了项目投资和项目管理方式,审批项目先审批项目规划,只有纳入了规划的项目,才可能得到资金扶持。各乡镇、各部门要将有特色优势和发展优势的项目更多地挤进国家和省、市中长期规划笼子,为争取扶持资金奠定基础。

(二)做好前期工作。按照项目工作的新要求,国家和省、市扶持资金在50万元的投资项目都要编制完整的可研报告和设计方案。重大项目规范性程序是:可研报告(专家评审、主管部门批复)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主管部门批复)投资概算(专家审查、主管部门批复)施工图纸设计(专家审定)开工建设验收审计。各乡镇、各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政策动向和导向,适应政策优选项目,编制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委托有相对应资质的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为争取项目做好准备工作。

(三)科学争取项目。要建立项目工作联动机制,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联系、一个部门牵头、一个工作专班主抓,做到责任落实,任务明确。要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加强与竹溪在外的知名人士、创业成功人士的沟通和联系,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促使项目快批多批。

四、加强监督管理

(一)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要健全和完善“决策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对部门专项项目县政府原则上不作调整,项目安排以部门意见为主。项目资金拨付先报县政府分管领导签署具体意见后,再报县政府主管领导审批。

(二)规范项目建设程序。要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终身责任制,开展项目稽查工作,加强事前控制。要实行项目建设方案预审制度、竣工报告制度、进度月报制度,严格按项目批复内容实施项目,项目单位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项目。确需调整变更的,必须征得项目批准单位同意,并出具调整变更文件后,方可进行调整变更。

(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财政、审计及项目主管部门要针对项目类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现项目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改变项目资金用途,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发挥。

(四)加强在建项目管理。要高度重视在建项目的施工安全,加强现场管理,落实安全措施,及时整治安全隐患,确保项目建设施工安全和质量安全。

五、优化工作环境

(一)重视项目工作人才培养。要加强项目工作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批懂项目、会跑项目的项目人才队伍。对项目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要予以提拔重用并给予重奖。

(二)营造宽松项目建设环境。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为项目业主排忧解难,严禁向项目单位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努力营造宽松的项目建设环境。

(三)多渠道筹集项目工作经费。一是财政年度预算。对既没有预算外收入,又对项目工作具有争取、监管、综合协调服务职能的部门,实行财政年度预算项目工作专项经费。二是财政先期预借。对既有向上争取项目职能、又有具体组织实施职能的部门,针对具体项目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财政预借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待项目获得批准后,从项目应列支的前期工作经费中收回预借资金。县财政每年预算300—500万元项目工作前期经费。三是预算外收入调剂。对有预算外收入的部门,从预算外收入中调剂一部分资金用于项目工作经费。四是项目业主承担。为民营业主争取项目,项目工作相关费用由受益单位承担。

六、建立激励机制

(一)划分计奖项目类别。根据我县项目工作实际,为便于操作,将计奖项目分成建设类项目(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补助类项目(用于生产生活保障)两大类别。

建设类项目包括:以工代赈、财政扶贫、老区建设、国烟扶贫项目,通村水泥路、省道改造、县乡路建设、桥涵站点建设、码头等水上交通建设项目,安全饮水、万亩灌区、库塘堰渠、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畜禽养殖、退耕还林(其中补助到农民人头的列为补助类项目,成果巩固列为建设类项目)、生态建设、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建设、低产林低产田改造项目,污水垃圾处理、重点镇建设、百镇千村建设项目,农村初中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医疗服务体系、科技开发、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项目等。

补助类项目包括:各类体制性转移支付资金、退耕还林兑付给退耕户的生活补助资金、民政救灾救济资金、城乡低保资金、劳动保险资金、天保工程资金、新农合资金等。

第3篇

一、做好扩大内需项目工作的基本要求

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工作是当前我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场、区)、县直各有关单位务必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周密安排,明确责任、加强协作,统筹兼顾、扎实工作,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确保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扩大内需资金投向

中央扩大内需投资的主要投向(年底前新增1000亿元的中央投资):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底前新增100亿元的中央投资);二是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年底前新增340亿元的中央投资);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前新增250亿元的中央投资);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年底前新增130亿元的中央投资);五是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年底前新增120亿元的中央投资);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年底前新增60亿元的中央投资)。

三、扩大内需资金安排原则

一是优先安排在建项目,推进在建项目工程进度。所选项目必须是能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拉动效应、形成有效需求的项目。二是优先把中央投资用在已具备施工条件且能带动设备材料订货的项目。特别是优先安排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拉动面广、产业链长、能尽快采购设备和材料的项目。三是优先安排符合投资导向、已进入中央、省和市发展规划的项目。四是严禁把中央投资用于“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严禁用于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

四、投资计划下达时间要求

国家发改委及中央有关部门拟于近期下达今年中央新增的投资计划,各乡镇(场、区)、县直各有关单位必须在接到上一级投资计划后的5个工作日内及时下达给项目单位。明后两年的中央和省投资计划也将本着从紧从快的原则及时下达。今年中央新增投资的计划中提前安排了我县部分申请年中央投资的项目,各乡镇(场、区)、县直各有关单位要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对上报项目的真实性负责,对明后两年上报的项目也必须本着此原则严格把关。

五、精心组织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争取获得中央和省扩大内需支持的重要环节。项目前期工作主要涉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两份材料涉及城市规划、土地预审、环境评估等前置手续。各乡镇(场、区)、县直各有关单位要抽调业务骨干,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认真策划、生成、储备一批对我县经济发展带动性强、拉动作用明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要领会上级意图瞄准国家和省、市投资导向,盯紧国家和省、市上报项目的具体要求,熟悉国家和省、市投资程序。准备上报材料要规范、齐全,决不能耽误上报时间。要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进一步沟通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和省、市扩大内需的具体要求,并有针对性地配合项目业主等到国家、省汇报跟踪项目,确保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力争获得更多投资补助资金。

六、用好中央和省配套的项目建设资金

各乡镇(场、区)、县直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发挥好中央和省、市投资资金的导向、杠杆作用,使财政资金发挥叠加效应、带动效应,引导银行和社会资金投到我县项目建设。要防止中央和省、市投资对地方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不得将中央和省、市投资资金用于偿还历史债务和拖欠的工程款。各乡镇(场、区)、县直各有关单位要全力落实好政府承诺的配套资金,确保按时足额到位,决不能形成“半拉子”工程。所有资金使用要规范、透明、有效,确保不发生问题。

七、全力以赴抓好投资项目的实施

各乡镇(场、区)、县直各有关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要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全力以赴加快推进中央和省、市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中央和省、市投资项目的实施要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在努力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投资强度的同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八、明确项目工作责任

项目所在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是项目工作的责任主体,对项目的筛选、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负全责。发改革部门要发挥好牵头组织和综合协调作用,抓好项目编报;财政部门要按照投资计划及时足额拨付投资资金;国土、环保、建设等部门要及时完备项目用地、环评、规划许可等各项手续;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负责项目的审查把关和项目进展的跟踪督促;监察、审计、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确保中央和省、市项目补助资金发挥效益。

九、建立项目建设协调机制

县成立争取项目资金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争取扩大内需项目资金协调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我县扩大内需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各乡镇(场、区)、县直各有关单位要树立全县一盘棋的观念,营造想项目、要项目、干项目的工作氛围;要指定专人负责报送项目申报情况、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以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要加强沟通联系、密切配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4篇

安玉芳从忻州师院毕业后分配到五台职业中学任教,先后担任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他性格耿直,胸怀坦荡,有胆有识。五台职业中学的发展、兴盛与安校长的创业历程同步,五台职中的教职工和他们的校长一同从风雨中历尽坎坷走来……

一、临危受命,初战告捷

2001年,时任五台职中副校长的安玉芳深思熟虑,起草了一份改革兴学的建议书。他客观地分析了五台职中的历史和现状,提出改革职中,振兴职中的建议。这份建议书引起了五台县委的重视,并专门为此召开会议讨论五台职中的前途,出台了五台职中改革方案。安玉芳在全校教职员工的推荐下,临危受命,担任了五台职业中学校长一职。

(一)集思广益,确立兴校方略

1.精选人才,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安校长不仅知人善任,而且敢于授权,为的是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改革弊端。各级领导身先士卒真抓实干,他们既了解五台职中的过去,又能认清发展趋势,为下一步工作做好了准备。

3.优化教师职工队伍,实行奖惩机制,强化师德,提高教学质量。

在各种改革顺利推进的同时,安校长深知,作为一校之长,要让自己的教职工追随自己形成一股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仅仅靠体制和职务赋予的权利是不够的。他总是用宽广的胸怀倾听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为的是从中汲取正确的东西,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工作思路他淡泊名利,真正为教职工的专业发展负责,为其创造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大搞建设,改变落后校貌

1.第一件事是盖大楼。

2002年至2004年,安校长自筹资金200万元,拆除旧校舍,兴建两栋大楼。其中一座教学楼,一座学生公寓,并购置桌凳,安装暖气。这一举措,初步改善了学校的教学、住宿状况,教室宽敞了,亮堂了,冬天师生再也不用受冻了。

2.第二件事是扩轨。

在安校长的指导下,学校首先酝酿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招生方案:边宣传边招生,面向全县所有初中,专招中差学生。学校给每个教职工下达招生任务,发动他们利用星期日,节假日走出校门,深入全县每一所初中,深入每一个初中学生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学业情况。同时向他们宣传国家的职教政策,宣传五台职中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经过大量细致、耐心、艰苦的宣传和动员,社会对学校原有的偏见没有了,广大学生家长对新的职中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五台职中的大门。学校规模由两轨发展到四轨,在校学生人数从十四人增加到六百多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五台职业中学对口升学本科达线人数逐年攀升,名次已跃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五合职业中学声誉鹊起,赢得了社会、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几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

二、顺利搬迁,大展宏图

2009年暑期,在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安校长精心部署,统一安排,五台职业中学顺利完成了搬迁,整改,扩轨等一系列重大工作。新的五台职业中学紧临忻台旅游线和忻阜高速公路,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学校占地50余亩,校园宽敞,四周教学楼、宿舍楼鳞次栉比。良好的办学条件吸引了更多学子,去年高一新生人数一下子突破了700,在校生人数达到1800人,这个数字是五台职中校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迈出了更大的步伐。从2006年起,安校长就不断到市、省有关部门跑资金,国家计委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回。最后国家计委给学校下拨了300万元,县政府也在财政紧缺的情况下拿出270万元支援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暑期开始兴建的两栋四层大楼现已启用,一栋为四千平米的教学楼,一栋为两千平米的实验楼。在对原有教学楼、宿舍楼的维修方面,学校也投入了大笔资金。楼顶,上下水管道,排水设施都进行了维修改造,内外墙墙壁也进行了粉刷。各个教室、教研室、办公室都添置或更换了崭新的桌椅飞校园内设置了许多板报栏,学校还重修了大门。整个校园校貌焕然一新,这一切为学校跨越发展、凸显办学效益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安校长的工作更忙了,担子更重了。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他深思熟虑,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一)进一步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健全各个科室,明确职责。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细化每一项措施。学校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成效。“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择优录用。为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安校长倡导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双师型”教师,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德育教育。要求学生先学做人,然后再学会生活和学习,最后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的人才。习惯养成性格,性格成就人生。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生。为了使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良好习惯,在安校长的倡导下,五台职中大力开展了养成教育活动,为了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干预和辅导,学校还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目的是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疾病,使他们增强抗挫能力,从心理困惑、障碍等各种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对校园安全,安校长更是予以绝对高度的重视。他亲自牵头,实行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制;组织小组成员和所有班主任经常对学校各方面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请有关人员来校进行安全知识讲座,让广大师生从思想上真正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开展遇到紧急状况时的疏散演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防护技能。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重中之重。针对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困生比例大的实情,安校长特别提出要加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从最基本的知识点抓起,让学习最困难的学生也能天天有收获,天天有进步。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校还在第二课堂的开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是生存教育,也是就业教育,以此为出发点,五台职业中学确立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让一部分学生参加对口升学考试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大部分学生凭学校所学的一技之长走向社会就业。五台职业中学根据社会就业需求,瞄准市场,设置多种不同的专业,真正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学有所成。为了指导学生就业,学校设立专门机构,和全国不少大型企业厂矿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每年在学生就业之前都要派出专人去订单厂矿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且建立了长年跟踪服务机制,做到对学生真正负责。不少在学校安排下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对就业单位很满意,就业单位对学校为他们推荐的毕业生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跨越发展再讲新篇

去年开学以来,安校长多次到市、省有关部门申请五台职中成立16轨职业中专部,2010年6月已被省教委发文批准。这标志着五台职中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突破。

随着五台职业中学的快速发展,安校长早已为下一步更大的跨越指明了方向:三年成为省重点,五年进人国家重点职业中学的行列。他要把五台职业中学办成五台县最让人羡慕的学校,让学校的教师成为五台县最让人羡慕的群体。他鼓励教职员工要为五台职业教育的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他希望老师们能在奉献中享受工作的乐趣,体会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

每一个清晨,职中第一个起床的是安校长,是他为大家迎来曙色。每一个夜晚,最后一个休息的是安校长。夜深了,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的灯全熄了,但安校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窗上映出他伏案工作的身影教师们说,有这样的校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又有什么理由不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工作呢?校园内,安玉芳经常或驻足凝思,或漫步甫道,看似悠闲,其实在他的心里或许又在思索着什么。如果这几天看不到他熟悉的身影,大家都知道他又在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外出奔走了。

第5篇

[关键字] 发改部门 项目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98-2

我县发改局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科学谋划、分类指导、健全制度、强化服务,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 争取领导重视

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开展好项目工作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按照有为才有位的工作思路,以为县委、县政府提供优质服务为突破口,坚持多汇报、勤请示,取得了县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重点项目调度工作会议,并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性文件指导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坚持实行领导帮扶责任制,每个重点项目都明确了最少一名县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结对帮扶,一些重大项目还专门成立了县级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坐镇指挥,通过定期调度、现场办公、及时协调,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2 搞好部门配合

在项目建设工作中,我们一直坚持"发改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做法,充分发挥发改局的综合职能和重点项目办公室的调度管理职能,加强与相关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配合协调力度,积极促进项目建设过程中领导帮扶、部门审批、优惠扶持、环境建设、稽查整改等各项工作纳入秩序化轨道,重点督促县发改、经贸、招商、国土、建设、环保、人防、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与各自的上级部门做好衔接工作,及时为重点项目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意见书、土地预审材料及环境影响评价意见等各项必需的项目申报材料,并及时对项目的变更情况做好相互衔接。认真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环境保障工作,及时联络公安、政法等部门从快处理影响项目建设的有关问题,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3 完善管理制度

从年初的项目提报、筛选、论证、确定,到平时的调度、管理、服务和年末的考核、奖惩,我局积极一直本着"服务优先、制度优先"的原则,并及时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立足我县实际,积极吸收借鉴先进县区及发达地区的成功管理经验,及时对原有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在多个政策性文件的基础上,我局还研究成立了县重点项目稽查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还结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采取县档案局指导、重点项目办公室存目、项目单位归档的方式,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统一归档、分类管理,使我县的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4 网络平台构建,实现项目管理全时空

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项目管理技术水平,建立了重点项目在线管理系统,主要内容为项目信息、形象进度、项目图形、项目列表、项目汇总等。重点项目在线管理系统的运行,实现了对项目储备、前期工作、新开工项目、计划竣工、续建项目的全时空管理,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也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能。

5 现场检查监督,实现项目管理全过程

每月到项目现场对未开工项目查明原因、限时开工、重点督办;对进度缓慢项目明确时限,卡死进度,严格督办;对正常开工项目做到开工现场稽查、开工过程跟踪、工程后期督促的全过程管理。

6 月报汇总分析,实现项目管理全方位

每月及时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编制成《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简报》,每份《简报》涵盖项目进展总体情况、责任单位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等涉及项目管理的全方位内容,《简报》通过政府内网发往各责任单位,便于责任单位掌握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形成项目推进合力。

7考核奖惩并举,实现项目管理全员化

按照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要求,凸显"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工作导向,对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和相关服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实行风险抵押考核,通过签订责任状、缴纳风险抵押金等方式,落实目标责任,全力以赴加快项目推进。

8 实施分类管理

为了给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提供第一手重点项目资料,我局在对全县重点项目实行常规调度的基础上,对重点建设实施了分类管理。一是按照项目建设的需要实行分类调度,在对全县重点项目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季分析的基础上,对部分重点项目和中央新增投资计划项目实行周调度、周通报制度;二是按照重点项目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结合项目在建设前期、开工建设、建设过程、竣工投产等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协调指导,降低了问题出现率。从而更好地掌握了项目动态、促进了问题解决。

9 加大宣传力度

一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精心设计载体,大力宣传重点项目建设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积极推介外地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广泛宣传我县重点项目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记录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件,宣传对重点项目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业主、职能部门、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及时跟踪报道县六大班子领导工作包扶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结合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对全县重点项目和中央投资项目分别实施了专访,并及时通过报纸、电视等多种渠道进行了宣传,有力地引导、提高了全县上下对项目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全县上下形成关心重点项目、支持重点项目、参与重点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

10 结语

第6篇

一、政府投资财政监管的内涵

政府投资,是指利用市本级财政预算内资金及其他财政性资金全额投资或部分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按照投资形成的来源不同,可划分为:网文章找范文,到网

(1)市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的投资;

(2)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和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按规定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

(3)上级部门专项补助的基本建设投资;

(4)现有国有资产存量安排的投资;

(5)用于基本建设的其他财政性资金。

政府投资财政监管是政府赋予财政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是财政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财政部门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中心,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经济行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以达到规范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目标。按照项目实施的基本程序,政府投资财政监管工作可分为资金筹集、预算分配、进度拨付、使用监督、财务决算、效绩评价六个阶段。

适应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管理的要求,政府投资要逐步减少对经营性项目建设投入,转而增加对非经营性项目,特别是公益性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些公益性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没有直接经济效益或者微乎其微,没有社会资金愿意介入,不能通过市场规律自发调节,原创:但却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只有通过政府强制集中和二次分配一部分经济资源来建设解决。而财政则在其中扮演着社会资金二次分配执行者的角色,因此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监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政府投资财政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一些项目受政治或领导意图等非正常的因素影响,不能够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不重视项目可行性论证,拍脑袋定项目,盲目建设,致使项目建设的先天不足,出现了“匆匆上马,匆匆下马”的怪现象或出现“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

2、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得不到严格执行。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是年度支出预算的重要做成内容,是经人大通过法律程序批准的,它的执行具有法律的严肃性。实际执行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任意扩大投资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更改既定设计的情况,致使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三算”之间得不到相互控制,导致建设资金不足、工程款拖欠的被动局面。

3、项目法人责任制得不到充分体现,政府投资监管的客体——建设单位,其会计主体不明确,会计权利和责任得不到充分的落实。目前,我市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管理,另一种更普遍的方式是设立专门的临时性机构进行管理。前一种方式一般只适用于一些投资规模较小、建设周期比较短的项目。这些项目的管理工作已列入该部门日常的的工作之中,其工作成效的考核自然也并入了对该部门的考核之中。而后一种方式主要是针对一些投资规模比较大、建设周期比较长、社会效益影响面比较广的政府重点工程,一般都是采用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的管理形式,这些临时机构的设置对于加强工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建设指挥部成立后,管理人员都临时从各职能部门临时抽调组成,没有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项目法人,人员管理松散,项目管理成效考核对这些临时机构没有约束力,人为地形成管理真空,从而形成项目开支分散,没有集中的成本核算,只管工程进度,不管钱从那儿来,只管项目建成,不管竣工决算的不良局面,造成政府投资财政监管的被动。

4、没有建立统一的绩效考核制度,是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的根源。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大都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时效性强,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再加之受建设机构临时性的制约,一些工程建设管理者只片面追求数量、追求高标准、追求大而全、快而美,不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能处理好质量、进度与效益、成本之间的关系,致使项目建设在抢工期、创一流的同时,超规模、超标准,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大大降低了政府投资效益。

三、加强政府投资财政监管的应对措施

(一)建设前期,应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

1、严格政府项目审批程序。

政府投资项目要严格按照《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进行管理。项目立项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先由市发改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初审,经同级政府审定同意后,由市发改部门批复,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2、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

拟建项目要建立项目课题研究或项目规划研究制度,以课题和规划前期带项目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详尽成熟,要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实施前公示制度,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除了要求中介机构评估咨询、专家评议等环节外,还应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3、要严格基本建设预算支出管理。

用于农业、水利、林业、环保、交通、城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政法、党政机关等项目建设的财政性建设资金,要统一纳入建设资金年度计划。财政性建设资金计划按分工由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并会同财政及有关部门协商平衡后并报政府审定,审定后的计划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经批准的年度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具有法律效力,项目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已经批准,必需严格按照批准的规模、标准、内容进行设计、建设,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擅自变更。

(二)建设期内,要严格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完善资金拨付程序。

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先由项目建设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资金拨付意见,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照项目年度投资计划、项目建设程序、基本建设支出预算、项目建设进度的“四按”原则拨付建设资金。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前,财政部门拨付的用于建安工程的财政性建设资金总额应控制在90%以内,尾款待竣工财务决算审批并通过综合竣工验收合格后按规定拔付。

2、大力推行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

政府投资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绿化苗木、拆迁评估等,凡是能进行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的,都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招标办法和操作规程,纳入招标投标管理机制。要进一步推行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预结算审查中介机构招标投标制度,把竞争机制纳入审价市场管理,进一步明确预结算审查各方的权、责、利,提高审价机构的风险意识,保证结算审查的公平公正。

3、加强项目建设期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要加大项目建设期间的资金监管力度,政府重点工程应该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监察、政府采购、工程质量监督等部门要现场勘查、现场测量、现场签证,监督材料采购、工程施工、结算审查等的招标投标工作,做好与项目单位的工作衔接,随时做好现场监督服务。

4、研究制订《政府投资项目设计变更和隐蔽工程签证管理办法》,从制度上遏制项目建设中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现象,保证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三)建设完成后,要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工作

1、要重视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竣工验收是一个项目建设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项目运营的开始,一个项目建设的好坏,质量高低,花了多少钱,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公众的作用等等都要通过竣工验收体现出来。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后,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施工图以及现行工程技术验收规范等文件资料,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2、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应当严格按规范进行。

竣工验收前,应先进行施工质量、消防、环保、绿化、市政等单项验收。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政府投资项目,还应当先由建设单位组织对项目进行初步验收或交工验收。

3、严格工程预结算管理。

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后应当及时编制竣工结算。未经审定的工程结算不能作为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不得办理竣工财务结算。

4、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工作。

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做好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按项目隶属关系报送财政部门审批,审批后的竣工财务决算作为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以此为依据登记和考核新增国有资产。未按规定办理财务决算编制和审批手续的,财政部门不拨付预留的余额资金,不办理竣工项目新增资产移交手续。

5、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

要组织有关部门及早建立政府投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制度,要有选择地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全面评价项目实施后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制订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推行项目“代建制”

2004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代建制”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模式,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代建制”突破了旧有的管理方式,使现行的“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各环节彼此分离,互相制约”的模式。

第7篇

关键词:土地调查 项目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202-04

从现代项目管理角度出发,要确立管理三要素以保障土地调查项目的实施,即科学的组织管理、全额预算管理和有效的财务监督。本次研究从土地调查项目的实际出发,构建新的管理模式,从项目的管理程序、组织机构、项目动态过程管理与项目质量控制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财政预算管理与资金支出绩效考核作为财政类项目管理的重点,将在下一节专门进行阐述,以便能够为提高我国土地调查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一点建议。

1 建立土地调查项目里程碑式管理程序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项目成员之间权责不明,以及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约束直接导致了项目管理程序的模糊,从而降低了管理效率。里程碑式的项目管理程序已经普遍应用于现代项目管理中,它的优点是便于项目阶段评审以及对进度和成本进行节点控制。里程碑式的项目管理过程(图1)将项目管理划分为四个明确的阶段:启动、规划、实施(执行与控制)和结束阶段。每两个过程的交接都有可交付的成果,以供项目管理班子组织项目的自我评审以及接受上级部门的专家评审。

土地调查类的项目管理程序在里程碑式的程序中我们可以再增加一个阶段就是工作范围的分析。分别是工作范围分析、项目启动阶段、项目规划阶段、项目执行与控制阶段、项目结束阶段。在土地调查类的项目管理的程序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起止范围,有本阶段的投入要素和本阶段要产生的技术阶段性成果。同时,每个阶段都有本阶段的控制关口,即本阶段完成时将产生的阶段性成果在下个阶段也会得到运用。每个阶段完成时一定要通过本阶段的控制关口,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在图1中,规划—执行—控制这三个过程往往要周而复始循环多次,直到实现阶段发起时提出的要求,才能为下一阶段准备好可交付成果。因此,里程碑2应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循环,实行监理制度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里程碑式的管理程序设计正好符合这一要求,而且对组织机构设置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同时便于监督审查,也有利于项目高层管理班子对项目的自检查与自监督。

1.1 工作范围分析

全国土地调查,其目的是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任务,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其次,搞清土地调查类项目开展的实施范围,可以是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在全国范围铺开的,也可以是某某地域内的一次土地调查。最后,弄清了项目工作范围,便于项目的立项和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设计。

1.2 项目启动阶段

在土地调查类项目管理过程中,启动阶段是开始一个新项目的过程。启动土地调查类的项目,必须明晰项目任务说明,有专门的机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编写项目立项建议书和项目任务说明。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土地调查行业现状以及本次调查的可行性,只有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可行,或项目阶段必备的条件成熟或已经具备的时候,才可以启动,贸然启动是不可取的。

1.3 项目规划阶段

在土地调查类项目管理过程规划阶段,项目中标单位要编写《项目设计书》以及其准备其他的辅助材料(包括工作人员安排,项目预期进度,成本预算,风险评估,采购管理等)因此计划的编制是所有程序中最复杂的阶段。在设计编制的过程中,可看到后面各阶段的预期的阶段性成果。设计书的编制人员要有一定的经验,在项目设计制定出来后,项目的实施阶段将严格按照此进行控制。今后的所有变更都将是因与设计不同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土地调查类项目的变更控制将是参考设计阶段的预期成果而产生的。

1.4 项目实施(执行与控制)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是占用大量资源的阶段,此阶段必须按照上一阶段定制的计划采取必要的活动,来完成计划阶段定制的任务。在项目开始之前,项目组都必须领到由土地勘测规划院下发的《项目设计书》评审意见。《项目设计书》中规定了要完成的土地调查工作内容、任务完成的进度与经费下拨安排、土地调查项目的质量标准、土地调查项目的范围等相关的内容。

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引入监理机制,由国土部地籍司聘请专业监理公司负责。可以按照年份或地区聘请监理公司。由监理部门对项目实行阶段性的评价和检查,与阶段性的预期成果进行对比,得出评估报告,以便财务部门参考后对项目每个阶段的资金及时拨付,从而对整个项目的进程,在成本和质量上起到有效的监控,保证土地调查如期高效的完成。

1.5 项目结束阶段

项目的结束阶段是一个项目很重要的阶段,如果一个项目前期及实施阶段都作的比较好,但是在项目的结束阶段没有重视,那么这个项目给人的感觉就像虎头蛇尾的项目一样,即使项目的目标已达到,但项目好像总没有完结一样。所以一个项目的结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的结束阶段做的好,会给项目的所有干系人一个安全的感觉,尤其是成果汇总类的土地调查项目。这样可以更好的为今后的土地调查类的项目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有经验的案例。

2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构建

对于一个组织的衡量和评价与组织的目的和当初为该组织规定的目标有关。因此对于土地调查类项目的组织机构来说,按照预期的调查成果来编制各项工作标准及费用标准。在展开工作以后,要根据确立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结果,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土地调查类项目的组织机构最重要的目标是要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得到最直观准确的图件和最符合实际的文本成果,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个简洁高效的组织在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控制、评价与调整。

通过对我国土地调查类项目的现状分析以及针对一些管理体系重叠混乱的弊端,采用代建制与工务局相结合的模式。我们在组织机构这一节设计了一个相对简洁的三级组织机构。第一级是行政机构国土部地籍司,第二级是三个平行的部门(技术部门、监理部门、财务部门),第三级就是各个实施单位(省级勘测规划院、高质量的土地调查类公司)。在组织机构中各个部门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能范围,首先,作为行政领导部门的第一级国土部地籍司职责:作为行政职能部门,负责全国土地调查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按照年度或地区聘请土地调查监理公司;负责协调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监理公司、财务中心工作。其次,作为项目监督和资金拨付的第二级监理中心的职责:监督项目组执行过程中的技术质量,负责项目的阶段验收,完成项目的阶段验收小结;负责向财务中心提交项目组下一步资金拨付资格的审批;负责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和项目质量的过程监督。财务中心的职责:负责土地调查项目的预算标准制定;负责项目设计中预算编制的审核;负责项目组经费的拨付;负责审查项目组经费决算报告和项目资金的支出绩效评价。最后,作为项目设计和实施主体的第三级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的职责:负责制定土地调查规范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制度的制定;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投标;负责项目设计书的审核,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负责项目任务书的下发;项目技术总负责和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培训;根据监理公司提供的项目完成单位名单进行项目成果收集与归档;项目管理软件的维护和应用。

由国土部地籍司牵头(政府行政机构)委托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来具体设计项目的规划,技术支撑与成果存档等,再根据各个项目地区的不同再委托各个省级勘测规划院和部分高质量施工单位,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地方的具体实施单位可以在内部进行预验收,和阶段性的成果汇报。在监督方面,对于项目来说由国土部地籍司聘请专门的监理公司来对整个项目进行有效的监控,包括项目质量,项目进程,资金监管等等,为财务部门的资金拨付提供一个准确的依据,让各个阶段的资金能及时下拨,保证项目每个阶段如期推进。项目的财务管理是土地调查类项目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地籍司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专门的项目财务中心,来主抓项目的合同、成本预算和对项目的财务进行监督,规避财务风险(如图2)。

3 土地调查项目的动态过程管理

当项目已处于执行阶段时,监控过程以确保一切按计划行事是很要的。实验证明,造船业分别在设计、建造、下水实验阶段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消耗的成本比为1∶3∶8,软件业分别在设计、使用阶段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的成本比为1∶250,土地调查项目也应该存在同样的规律,即问题发现的越早损失越小。为此,项目管理者需要根据项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目标,及时找出偏差,分析成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的全过程,而动态控制则强调了项目变更管理。对于投资大、人力多的大型项目来说,传统的方法难以达到项目控制的目的,则应借助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统。具体来说,为了达到动态的过程管理,土地调查项目一是要实现项目的进度计划、跟踪管理;二是推行项目质量管理;三是要推行第三方监理的验收与评估。

3.1 项目进度计划与跟踪管理

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影响整个大局。每一项目,计划管理贯穿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各层次。一切工作由计划开始,一切工作按既定目标和计划步骤展开。要做到依合同约定准时交付,首先必须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管理体系,加强对项目组(作业单位)的管理。

(1)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基本要求。

通过招投标,各作业单位陆续开展项目实施工作。为便于管理,我们对进度计划的制订提出如下要求。

①统一软件。要求各施工单位配设一台电脑,统一使用Microsoft 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编制项目进度计划。②统一进度计划提交、更新时间。各作业单位实施作业前10天提交施工组织设计图,月进度计划在上月28日前提交,周计划每周五提交。③统一进度计划内容要求。除提交进度计划外,各作业单位还需提交上一阶段项目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报告和下一阶段项目进度计划说明。④建立沟通渠道。各单位技术负责人工作时间必须在岗,如临时外出须通知其他相关成员,应做出相应安排,并且随时能取得联系。项目组将各单位进度管理体系架构通告相关单位,建立本项目进度管理体系成员的联系总表。各相关单位之间,建立纵向、横向联系。各级项目负责人、计划编制人员之间,应及时进行指导、反馈、预警、建议等工作交流。

(2)进度计划管理体系建立。

根据土地调查项目实际,建立三层次的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体系,第一层是组织层次进度计划体系,是主体计划,由三个进度计划组成,下面主要介绍项目总体进度计划。

土地调查项目总体进度计划是一个框架式计划,它的目标是实现项目施工的宏观控制,指导、协调和安排人、财、物等各类资源。项目总体进度计划的制订,只是项目进度管理的起步,只有以此为基准逐级分解进度计划才具有可操作性。土地调查项目总体进度计划为最终进度目标,由项目组制订并在项目任务书中明确的,为各主要作业提出了明确的开工、完工时间,并能反映各主要工程的逻辑制约关系。总体进度计划是项目施工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各方均要严格遵照执行不做轻易调改,是监理部门的监督标准也是财务部门划拨经费的依据。

第二层次为具体单位的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是具有独立作业条件的工程,如土地调查项目中的DOM制作。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由作业单位制订,提交项目组审核,项目组以单位工程进度计划为进度标准,对作业单位进行进度考核。单位工程进度计划是为了保证总体进度计划的落实,对总体进度计划的进一步分解,为总体进度计划的实现提供一个参考的标杆。

第三层是时间层次进度计划体系,为月进度计划与周进度计划。

项目组对项目作业单位的每月进度计划进行审核,考虑各项目单位的协调、配合作业,综合各项目作业单位的月进度计划,编制工程部每月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与周进度计划都是项目组对项目全局把握的基础,考核的依据。

3.2 土地调查项目的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质量规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2)土地调查项目成果质量保证分析。

总结现今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有: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物)、Method(方法)、Environments(环境)五大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对项目成果质量影响最大。

根据国家制定土地调查相关规范及要求,各级市、县应制定适合本省、本地区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土地调查工作技术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总结当前我国土地调查项目质量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一是质量被动管理。土地调查项目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室内外检查验收的办法,这种管理办法是一种“事后检验,事后把关”防守型的管理,是被动的。对发现的问题无法很好补救,或错过补救的机会,往往已经造成了损失;二是管理组织不健全,措施不得力。就土地调查而言,从上级领导部门到基层单位,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一个长远的、统一的质量目标。各职能部门下发的各类条文,都是从各自的专业性质出发,重布置,轻检查。并且各类条文之间如何协调、执行、贯彻、缺乏统一的作用机制。

4 土地调查项目的预算管理

4.1 土地调查项目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预算管理改革的深化,财政部门在实践中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完善预算管理的措施,如:零余额账户,国库集中支付,新旧科目的成功转换,清产核资的顺利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等等,这些都使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业务基础不断加强。结合土地调查现状,为更好实行预算管理改革,仍有以下几个难点。

(1)预算编制能力较低,对预算工作重视不够。

政府部门缺少多阶段多方式的审核方法,造成在预算管理方面,有的承担单位对项目预算编制工作不够重视,“重申请、轻管理”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年度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有的项目预算支出随意性较大,甚至超预算额度支付外协经费。预算人员是土地资源与经济的复合型人才,现今的预算工作人员很难很好的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使得预算编制与工作实际脱节,预算下达后工作难以推进。

(2)预算执行效果不佳。

预算执行中没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支出审批不严,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少数项目管理费用支出超出规定比例,个别单位以内部结算的方式结转项目经费,有违国库支付的相关规定。有的单位用大量现金直接支付材料购置费,对项目购置的仪器设备该纳入政府采购的不履行相关程序,用项目资金购置的设备没有纳入资产管理。外协费用支出缺乏相应的业务验收环节,项目财务核算出入很大。

(3)预算绩效考评机制缺乏。

随着国家财力增强,对项目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但由于缺乏套科学合理的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和工作机制,目前,土地调查项目采用费用科目预算,这样预算审核部门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项目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项目预算单位相关责任人也没有受到相应的制约,已完成项目的绩效状况未能对财政支出的预算分配和投资项目的管理起到其应有的参考作用、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未能充分达到财政支出的预期效果,同时,影响了监理的成果审核。

为进一步保障土地调查项目资金管理模式的实行效果,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改变预算思路,完善财务支出相关条例。

改变现行的按照费用科目编制项目预算的形式,在建立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的前提下在项目立项概算实施预算等环节按照工作手段进行预算,加强对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的监管,切实保证项目出成果。在项目申报阶段,按照预算标准,严格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在项目验收阶段,应以工作项目为单元,由工作单位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提交给监理中心。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业务队伍的建设,由财务中心牵头定期举办土地调查项目预算培训班。每个项目组都必须配备专门的预算员负责项目的设计预算和统计年报的上报。完善项目设计预算评审制度,在项目设计评审时,预算评审作为和技术评审同等层次并分开评审。实行一票否决制,预算不合格的必须重新设计,项目不能启动进入实施阶段。项目预算优秀、项目财务执行率好的要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2)强化项目经费管理责任的问责力度。

积极探索财务的绩效考评方法,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预算执行结束后,要通过评价机制,对预算执行和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将项目经费使用与支出的审计、检查结果,与对项目承担单位的评价挂起钩来。对项目经费管理不好的单位或项目组,将进行批评整改,对出现重大经济问题的单位或项目组,要降低项目承担单位能力建设评估等级,尚未评估的暂缓进行。项目管理经费出现重大问题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领导、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其他项目单位出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视情节轻重,进行通报,不受理新开项目申请,直至取消承担项目的资格。

4.2 土地调查项目的预算管理有效模式

结合土地调查项目预算管理现状,本文尝试提出资金预算的有效管理模式,以期规范资金使用,达到节约资金,高效合理的目的。

(1)建设预算制度。

为了使土地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公平、公开、透明、规范,有关单位应制订完善《土地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土地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审查暂行办法》、《土地调查项目经费监审暂行办法》以及《土地调查项目经济监审专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预算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健全,严格规定预算编制人行为,约束了预算监审专家行为,保证了从事预算制定和审查的人员有章可依。一定要采用预算审查要和项目设计审查同步不同类进行,预算审查不通过的项目不能下发项目任务书,必须在整改合格后才可以下发。按照《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预算编制有关技术要求,各省、市应分别出台土地调查市、县级支出预算标准,内容包括了农村土地外业调查预算标准和城镇土地外业调查预算标准等,为统一项目支出标准和指导市、县做好项目预算提供依据。

(2)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按项目核算成本,注重预算与核算的统一。将项目前期预算编制文件作为总预算标准,根据实际费用支出,分别绘制计划与实际累积费用曲线,通过曲线对比得出实际支出与计划支出之间的差异。也可利用“赢得值法”分析偏差的程度,通过绘制拟完项目工作的计划值(BCWS)、已完成工作量的计划值(BCWP)和已完项目工作的实际值(ACWP)三条曲线进行比较,分析费用组成的现状。若费用超支,应分析其原因,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时做好费用控制加以弥补。针对经费确实需要增加的项目,项目预算必须通过预算审查,并进行专题汇报,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酌情增加项目经费。

(3)健全人员培训机制。

定期举办(每年两次)预算人员学习班并颁发证书,取得合格证的人员方能参加预算的编制,以提高预算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力补充预算编制队伍。加强预算法规知识宣传,得到各层单位的重视。坚持召开技术讨论会,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技术口径,统一判绘标准的目的,从而细化土地调查经费预算,逐项进行编制,确保不夸大、不漏项。充分调动乡(镇)、村干部,国土工作人员积极性,全力做好此项工作,做好计划细则,降低不可预见财务风险。积极整合资源各县(区)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相关部门的测绘成果,实行资源共享,从而节约项目成本。

(4)建立土地调查项目预算考核体系。

对项目费用使用情况、材料消耗、生产效率、人员配备和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财政部门应当对项目支出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项目资金运用与经济社会效益状况进行评估。同时,注重发挥绩效考评的制约、导向作用,绩效考评结果应当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将其作为优化执行、调整预算、评定信用等级,下年度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通过绩效考评,减少了违规成本,对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环节责任人产生直接约束作用。

5 土地调查项目财政资金支出管理

5.1 土地调查项目的财政资金有效监督

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以及其他各种由各级政府安排的土地调查专项资金是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从财政收入中安排的专项拨款,属于公共财政支出范畴,应接受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随着土地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国土部门的重视,如何高效使用项目资金已成为各部门面对的问题之一。因此,各级政府部门探求如何做好财务监督工作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财经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集中支付制度、总额控制下实报实销制度安排好调查资金。

(1)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为根本。

发达国家的国库资金管理运作过程中,无不体现着“加强控制,提高效率”的目标。推行政府支付系统,采用实际的资金支出方式,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督和管理,减少政府资金的流失,为严格控制预算单位收支活动,高效运作资金提供了保证。

(2)设立国库单一账户,高效运行国库资金。

在中央银行开立了国库单一账户,由中央银行负责政府财政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的核算,通过对国库资金的运作管理,不但可以严格监管政府财政资金的收支,控制市场货币供应量,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国库资金余额的持有成本。发达的电子信息网络和支付系统是保证国家国库单一账户与政府支付系统正常运行必要条件和手段,更易于对每一项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监督和控制,这为强化预算资金管理,发挥预算资金的最大效益提供了基本保证。

(3)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引入社会公众监督。

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或其他敏感信息的项目,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加快建立预算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众提供预算信息查询服务,向社会公布预算编制的政策、依据、项目预算及项目绩效等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提高财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完善财政民主决策机制

(4)建立信息化实时监控系统。

高效率的国库资金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在国库单一账户的设置、集中统一的政府支付系统的运作以及发达的电子信息网络和支付系统为依托的基础上的。随着经济信息化不断深化,各单位的信息化软硬件设施条件也不断完善,通过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政府采购支付相关系统资源,建立起财政信息化实时管理系统,逐步与实现与预算单位信息化系统之间的无缝衔接,对项目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控制、反映、纠正违规问题,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的监控能力,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

5.2 土地调查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意义。

进行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根本目的是要建立起“规范、安全、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机制,由于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处于起步阶段,支出管理还主要集中在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控,面向结果的评价反馈管理相对滞后;各预算部门往往只注重财政资金的获得,忽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公共支出效率低下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如何强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水平,是我们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重点。

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财政支出水平,是公共财政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要科学准确的衡量财政支出的绩效,并据此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就需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2)财政绩效评价的工作目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是评价财政支出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的目标与结果有效性的关系,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财政支出管理效率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公共财政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因而对目标的描述呈现多元化的状态,社会评价的分析目标也呈多元化的特点。具体组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部门,应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是保证顺利实施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前提,同时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5.3 土地调查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构建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出发,结合我国土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评价的目标、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基本程序和质量控制等内容。作为评价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只有首先对这些内容加以明确,确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实施程序等,才能有效开展绩效评价的后续工作。(2)对评价对象的具体评价。主要包括评价对象的分类、评价的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及评价的计分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等。评价对象的分类,是对财政支出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的原则,是指在具体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应遵循的准则;评价的指标,是在科学合理分类的基础上,提出设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想,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载体,土地调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只要集中在这几个指标方面。

①资金保障指标:是指项目资金落实、实际支出情况的指标,如资金到位率、资金到位及时率、财政资金总筹资额增长率等。

②社会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主要包括项目对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指标,如社会服务满意度、社会服务受益水平等指标。

③实施管理指标:包括项目立项是否可行、科学、合理,项目预期目标完成情况,项目开支内容和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还有一个指标是经济效益指标,对于土地调查类公共服务性的财政支出来说,经济效益的考核是无法经行确定的。

评价的标准,就是收集汇总样本数据,整理各种分类标准数据,研究不同评价对象的标准选择,明确指标与标准之间的关系;评价的计分方法,就是首先对每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设置不同权重,计算出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形成量化的评价结果:评价方法的选择,是指在具体进行评价时,根据评价对象和构建的指标体系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