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09 03:17:33

导语:在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对口支援 互利共赢 对策研究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教育部于 2001 年 6 月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十年来,在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数十所高校开展了对口支援高校活动,我院于2014年开始确立了对口支援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计划,在两年的支援过程中我院从图书捐赠、实验室建设、师资交流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对口援建,在今后的对口支援中,我院将会继续贯彻对口支援的框架协议进行进一步的更深入的支援,以促进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健康良好发展,实现西部教育人才的培养。

一、我院对口支援的措施及方法

我院自2014年6月17日,在教育部于四川成都召开对口支援和四省藏区中职教育工作部署会上,确立了郑州财经学院与那曲地区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在之后两年时间里我院于那曲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师资交流、图书捐赠、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多渠道的支援。这种对口支援会继续坚持并向更广方面和更深层次发展。

(一)我院正积极创建支援平台 形成双方各层次互访机制的建立

2014年6月17日,双方基于对口支援互助共赢的发展战略签订了支援框架协议。2014年7月22日至23日,我院由理事长牛钦民、常务副院长李庆阳、院长助理李赞组成的考察组深入自治区那曲地区所在地那曲县,就对口援助当地中职学校发展事宜与当地教育部门进行了对接,并对那曲地区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双方下一步协商交流等具体事宜达成了共识。我院将对口支援计划写入了我院的的发展规划,列入了我院的年度工作计划,根据计划来认真落实并执行我院的对口支援任务。这些措施都有效的促进了对口支援双方支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保障。 我院正在建立专门的机构,设置相关领导兼任的对口支援工作部门,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并建立专项经费运作机制。两年来双方院校领导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和互访,2014年10月14日,那曲地区教育局局长谢才波、那曲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卡特、教务科科长尼玛德吉一行来到我院,与我院党委书记耿富德、院长李鸿昌、理事长牛钦民、常务副院长李庆阳、院长助理李赞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2014年12月26日,那曲职业技术学校一行来到郑州财经学院,就具体的对口支援工作进行深度交流,用于落实每一项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

(二)我院加强对口支援的师资交流和培训

对口支援两年来,我院对那曲职业技术学院老师进行了多次的师资培训和交流。2014年12月12日,那曲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斯秋多吉、次仁顿珠来到我院,开始为期一个多月的学习培训。2015年 6月27日,那曲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杨齐忠一行15人来到我院,开始为期28天的学习培训,我院也派出了会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机电工程专业的15名老师,参与了暑期的交流培训活动。我院并为每位参与培训的那曲老师在培训结束后颁发了结业证书。这种师资交流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加强了双方院校老师的合作交流,并促进老师们在一些科研项目上的交流合作。

(三)我院加强物资帮助,进行了图书实验设备的无偿捐赠

2014年9月5日,我院进行了第一批的援赠那曲职业技术学校图书,援赠那曲职业技术学校的图书共593包,12825种,35047册。2015年5月23日,我院组成的工作队,在党委书记耿富德的带领下一行5人 到那曲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交流访问,并进一步在师资培训方面提供帮助,并在教学系统的完善、图书管理、实验室建设、专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援助,进一步落实对口支援各项任务。

二、我院今后进一步开展的支援合作措施及方法

(一)帮助支援学校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维护

我院会继续对支援学校进行图书馆的建设和完善,继续进行图书的捐赠活动,也会进行我院教师捐赠自己出版的相关图书项目,今后我院会在图书捐赠的基础上,帮助那曲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捐赠提供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的访问权,还将为那曲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以上所赠系统的软件集成服务,协助其进行数字图书馆的构建和相关技术维护人员的培养工作。

(二)加强骨干教师的那曲支教

今后我院会在对口支援框架协议的安排下,进行我院教师的那曲支教活动。帮助其进行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开展,包括新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的实施,以及相对应的科研活动的开展,那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个中职院校,在教学科研活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慢点,我愿派遣骨干教师的支教活动也将促进该校科研活动的开展,促使其在短期内使那曲职业技术学院新办专业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都得到一定的提高与完善。我院的支教老师也将积极探索相关的教学改革,鼓励一帮一的传帮带行为,鼓励并培养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参与相关的合作科研项目当中,进一步提高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前瞻性。运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我院精品课程的远程教学服务,为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化课程建设提供平台,是的我院的优秀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加强与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学术交流,将派我院的一些名师专家到那曲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名师讲座,拓宽支援院校师生的视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三)强调学科耦合发展 致力学科人才培养

我院将加强对口支援院校的人才培养,在合适的时机下,将会逐步开展联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帮助那曲学生的人才培养,并在学科共建的基础上,尽享双方学分的互认,在我院强大的校企合作单位资源库里,也安排那曲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实习实践活动,提高支援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良好的职业能力培养,提高那曲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

(四)加强两校学生的互访交流活动,拓宽支流范围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能,因此,在对口支援工作中,两校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在今后的对口支援活动中,两校将携手开展各种学生交流活动,比如说互派学生进行社团交流,互派学生参与各校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互派交换生进入彼此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共同开展联合文艺汇演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交流合作,为学生开辟人才培养的第二学习课堂。

(一)促进提高对口支援院校学科建设层次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我院在对口支援那曲职业技术学院中将重点帮助该校在机电工程、物流管理、会计学院等专业学科,以帮助支援学校在这些专业上面进行学科建设,帮助其新开设会计学等相关专业,以发挥我院会计学院作为第一大系的优势,在专业申报、教学计划制定、学科课程开设、教学管理、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促进其学院学科专业设置上面更加合理,促进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更好发展。

(二)促进对口支援院校在科研能力方面的提升

那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个中职院校在科研方面还有待提高,我院计划在以后的支援活动中将加强同那曲的科研合作,比如联合申报一些横向合作课题,以那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课题协作单位来共同申报,提高其科研水平,带动该校进行科研活动的开展。使其成为西部地区同类院校中科研水平向高校前列发展。进而提高该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准,为学校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对口支援院校的人才质量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我院对口支援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重心就在人才培养计划。我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而那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个中职院校,其人才培养也以应用型为目的。我对口支援中,我院也重点在加强受援院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往往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跨学科设置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我院依托我们学校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平台,我院拥有河南三全食品公司、河南百业财务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将以此为平台,加强那曲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促进对口支援院校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高校的发展关键看其师资队伍的成长,师资队伍状况则往往成为制约一个学校发展的“瓶颈”,高效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便成为了其中的重中之重。我院将和对口支援院校达成师资力量定向培养、那曲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来我院交流访问、组织进行院系干部队伍挂职锻炼、双方院校教师联合科研申报攻关等方式来实现对对口支援院校的师资队伍的提升。使对口支援院校逐步的实现自身内部教师的成长,建立起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进而提高其在西部地区高校间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我国中西部高校均衡发展的目标。

四、我院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在对口支援政策下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健全完善

目前,我国实施的高校对口支援计划是在中国政府主导下,作为中东部对西部计划的一项政治任务来实施,其实质上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不管是从对口支援院校的选择、还是支援政策的制定、对口支援资源的分配都完全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实质上从法律层面上却没有相关的法律还限制和保护,也缺少相应的法律支撑。同时再碰到一些具体的地方法规时,中东部和西部也是有一些冲突的,对这些法规的不一致,还缺少一部权威的关于对口支援政策的法律的出台,来保障支援工作的有效实施,并未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施过程提供统一的法律口径。致使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矛盾,而没法就一些问题达成一致。

(二)支援双方还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

目前,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国家、包括地方并没有配套的专项资金支持,其在支援过程中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支援双方高校自己的固定的办学经费,在后续的支援过程中,就会凸显出经费不足的问题。进而会出现由于经费的短缺,使得对口支援过程中的一些措施和方案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和开展,造成支援工作开展的瓶颈,也会为未来对口支援工作的认真落实带来缺陷,尤其是在科研合作、学生师资交流方面带来问题。希望政府在对口支援活动开展后期,能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进而缓解资金不足问题。

(三)支援双方还未在支援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完全是在政府主导下,支援和受援高校间的一种义务和责任。在支援行为的前期,双方都进行了一些投入,包括资金、人力、精力的投入,在后期,随着支援的深入,在资金短缺的时候,就会出现支援积极性的下降。如何提高支援高校在支援过程中的积极性,关键的一点就是实现其对口支援工作的互利共赢,这样才能使得对口支援工作长期顺利的开展下去。对于我院这种民办院校而言,实现互利共赢可持续,更是迫切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构建双方高校互利共赢机制。目前,构建我院对口支援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互动双赢机制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互利共赢的机制。这种“共A”型模式,就要求我们支援双方高校,在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方面,不仅仅要考虑高校双方的资源,还能很好的利用地方经济发展的契机和资源,主动积极寻找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来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实现互利共赢机制。比如引入高校、地方政府、企业三方资源,进行互利共赢机制的探讨。

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是在我国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就在于提高西部高校的发展。对支援高校而言,也是一种政治责任与光荣使命。我院在对口支援那曲职业技术学院两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包括图书捐赠、高层交流、师资培训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待继续深入扎实的实施。我院将会在以后的支援工作中,继续努力,以实现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快速良好发展。为西部发开发战略提供核心竞争力,提升西部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解群.中国高校对口支援政策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2012.

[2]高亢.高等学校对口支援互动双赢机制研究[J].石河子大学,2010.

[3]孙杰.高校专项经费绩效管理的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2014.

第2篇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争资争项

争资争项工作是解决扶贫攻坚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2014年,我办积极对接,主动作为,加强与省、市办的联系沟通,争资争项工作取得大力突破。截止目前,我办共争取各类扶贫资金3655.505万元。

(二)整村推进(村庄整治)

2014年,我县规划整村推进(村庄整治)项目42个,涉及全县10个乡镇29个贫困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40万元。目前建设项目已完成工程招投标,进入实施阶段,已竣工验收项目12个,拨付资金102万元。

(三)移民搬迁

2014年,省、市下达我县移民搬迁任务1319人,全县确定移民搬迁对象共计282户1319人。

(四)库区移民

2014年度,上级批复我县库区移民项目资金879.62万元,安排项目96个。截止目前,全县96个库区移民项目已全部开工,项目开工率为100%;项目完工51个,项目完工率为53%;下拨项目资金325.85万元,资金下拨率为37%。

(五)“雨露计划”

2014年,省办下达我县“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215人,培训资金计划22.64万元。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其中贫困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142人,中高级技工培训73人。

(六)产业扶贫

我办充分利用每年省财政100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做文章,落实产业扶贫项目30多个,为造血扶贫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七)社会扶贫

积极争取省民政厅定点扶贫资金120万元、卫生厅748万元、江钨集团100万元、中烟集团南昌卷烟厂8万元。另外,还通过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平台向社会爱心人士募集资金。自老促会成立以来,得到了国家、省、市老促会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届人士的热切关注。截止目前,获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助学项目支持,还接受社会捐赠款15万元。

(八)做好对接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的前期工作

一是高质量的完成了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县年度工作计划、三年推进计划、八年振兴发展工作方案三个文稿。

二是与县领导专程到国务院扶贫办对接汇报,并呈报了相关扶贫项目、政策的请示报告,为对接支援工作奠定的基础。

三是顺利迎接了国务院扶贫办郑文凯副主任一行来我县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并初步形成了下一步扶持意向。

二、存在的问题

1、资金整合力度不大,形成合力难。由于受各部门资金投入规定和工作程序所限,捆绑资金整合难,实际操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搬迁扶贫工作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移民补助标准偏低,导致搬迁移民户经济负担过重,解决集中安置区建房用地困难较大。特别是整体搬迁难,移民后扶力度小。

3、“雨露计划”培训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创新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帮助贫困群众转移就业,扩大转移就业面,提高培训的实效。

4、“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需要不断完善,扶贫精准度不够。产业扶贫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特别是要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5、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行业扶贫的考核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的对接,争取更多资金、项目、政策惠及。

2、加快移民搬迁进城进园选址、申报、审批、移民对象摸底确认等工作进度,尽早启动进城进园工程项目。

3、加大其他各项业务工作的督促力度,做好年终检查准备相关工作。

四、明年工作思路及目标

按照全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总体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新工作目标,借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之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努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2014年,重点“围绕一中心,开展好七大工作”的工作思路,即以努力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为中心,确保年内消除农村贫困人口9500人,脱贫率达12%,做好以下七大工作:

(一)积极主动,加强联络沟通,做好对接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工作

继续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的对接,勤联络,多沟通,筑牢感情基础。将需支持的政策、帮扶的项目及时请示报告,并做好后续跟踪工作,争取更多的资金、项目、政策惠及。

(二)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扎实推进帮扶到户工作

根据省、市扶贫到户工作要求,将统计部门测算出的贫困对象69240人分解落实到乡、村,然后按照个人申请、村组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公告公示等程序,落实到具体农户。并录入贫困户信息,建立完整的贫困户信息档案,然后因户采取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或漫灌式扶持与滴灌式扶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帮扶到户。

(三)加大搬迁移民扶贫,不断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全面推行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生态建设、圩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我办将结合移民搬迁进城进园工作,加大移民搬迁宣传力度,强化措施,大力推进。2014年计划实施“进城进园“搬迁移民1500人,实现进圩镇、中心村梯度安置500人。切实解决移民就业难,致富难问题,从而不断减少贫困人口。

(四)强化产业扶贫措施,促进贫困人口增加收入

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争取国务院扶贫办的政策支持,创造条件开展中央彩票公益金、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省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的作用,重点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五)突出村庄环境整治,改变贫困人口居住条件

按照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总体要求,将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土坯房改造有效衔接,加大贫困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每个点改造整治到位,大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

(六)深入推进“雨露计划”,充分发挥智力扶贫效果

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改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以贫困家庭“两后生”和进城进园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14年,计划完成学历教育及劳动力转移1920人。

第3篇

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目前,杭州市认真组织编制了《杭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实施方案》、《杭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工作计划(2013~2015年)》,设立了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联络处。建立了选派干部挂职并承担援黔联络处工作职责机制,每年选派五名优秀干部赴黔东南州挂职;建立了对口帮扶结对机制,将全市的13个区、县(市)与黔东南州的16个县(市)一对一,一对二分别结对,实现了全市对口帮扶工作的全覆盖。

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两地交流往来近100次,其中市(州)级领导带队交流往来达10次以上。2014年9月,黔东南州委书记李飞跃率领州党政代表团一行到杭州市,与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等共商对口帮扶大计。2014年7月,张鸿铭率市政府代表团赴黔东南州考察对口帮扶工作,召开第二次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共同推动两地交流合作。

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廖飞等州领导都曾先后多次赴杭州开展招商引资、对口帮扶等工作,杭州市委副书记杨戌标等领导先后带队赴黔东南实地考察调研。杭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20多个市级部门,上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淳安县、桐庐县、富阳市等10多个区、县(市)分别到黔东南州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双方密切的交流往来,不断推动着对口帮扶工作迈上新台阶。

按照《杭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工作计划(2013~2015年)》中提出的“职业教育”“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杭州市两年共安排对口帮扶项目79个,安排帮扶资金6260万元,项目涵盖了职业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产业扶贫等方面内容。为有效加强帮扶项目的管理,编制出台了《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项目管理办法》、《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资金管理办法》。

重点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黔东南州农村和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有力促进了当地的教育、文化等民生事业发展,大力推动了黔东南州的科学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4年4月,廖飞带队到杭州经济开发区考察调研,就凯里经济开发区与杭州经济开发区共建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社会管理等具体问题与杭州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共商招商引资事宜。2014年7月,张鸿铭率杭州市政府代表团赴黔东南州考察,双方签订了共建园区框架协议。两地开发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对口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杭州市有关部门领导先后率康恩贝集团、瑞麒集团、伟星实业、浙江元成园林、源牌集团、浙江信泰人寿等企业赴黔东南州考察对接产业合作和产业园区共建事宜。2015年元月开始,两地积极筹建凯里(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正式挂牌营运。

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杭州搭建、完善了对口帮扶“五大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产业招商平台、旅游推介平台、农产品展销平台、文化会展交流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拓展、招商推介、旅游合作、文化和会展交流、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

电子商务平台方面,充分发挥杭州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助力电商扶贫。借助阿里巴巴集团的平台和优势,拟开通“特色中国・黔东南馆”、展开一县一店、推进一村一铺、落地黔东南农产品一品一码溯源项目、设立淘宝大学黔东南人才培养中心、开展黔东南淘宝县长电商研修定制班、建设黔东南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农村淘宝试点等一系列工作。阿里巴巴集团将黎平县、黄平县列入“千县万村”计划,开展农村淘宝试点。杭州市经信委、淘宝大学等分别赴黔东南州,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共培训学员200人次,营造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产业招商平台方面,共有50多家杭州企业(客商)到黔东南州投资考察,共签约23个项目,签约资金92亿元。浙江客商到黔东南州投资的招商项目35个,总投资45.29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1.37亿元;开工33个,目前已投产l2个。浙江华东医药集团、浙江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银江环保、兴源环境等知名企业都和黔东南州签订了投资协议。

旅游推介平台方面,2014年4月,黔东南州党政代表团赴杭州考察期间,双方签订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杭州市旅委帮助黔东南州编制了《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发展规划》。2014年8月,杭州市42家知名旅行社组团到黔东南州各大旅游景区考察调研,积极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宣传“苗乡侗寨情・美丽黔东南”。杭州市上城区将历史名街―南宋御街的中山中路119号300平方米的商铺无偿提供给雷山县设立西江千户苗寨水云间风物馆,推出贵州省东线旅游产品,展示苗寨旅游文化。

农产品展销平台方面,2014年1月和2015年1月,杭州市帮助黔东南州组织31家企业分别组团参加“2014和2015杭州・都市圈优质农产品迎新春大联展”、浙江省年货展、上海对口支援地区暨西部地区特色商品迎春博览会,利用杭州、上海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拓宽黔东南州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同时,帮助黔东南州农业龙头企业与杭州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建立了合作联系。

文化会展交流平台方面, 2014年9月,杭州市组织了王文瑛等10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参加2014年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2014年10月,黔东南州组团参加了第16届杭州西博会、第8届(2014)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两岸文化的创业交流,期间在杭州召开了“民族元素与时尚表达―两岸文创产业交流暨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产业合作发展”专题交流会,向杭州、台湾人民推介了风景优美的苗乡侗寨,更对民族文创发展进行介绍,提高了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的美誉度。

公共服务不断提升

以支持农村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杭州市帮助黔东南州实施了一批公共服务领域的重点项目,使得项目建设地的公益设施建设和农村饮水、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杭州市的教育、民政、文化、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赴黔东南州积极开展对口帮扶作,公共服务帮扶迈上了新台阶。

教育帮扶方面,帮助黔东南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双方签订了《对口帮扶框架协议》。重点帮扶凯里经济开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台江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民族工艺品加工实训楼建设、岑巩县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楼建设,大大改善了黔东南州的办学条件。黔东南州组织了一批中小学校长、40名小学骨干教师赴杭州集中培训、跟岗实践;杭州市组织了一批普通高中名校学科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组成讲学团,赴黔东南州开展讲学交流活动。同时,杭州师范大学和凯里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分别结对帮扶。杭州师范大学三替家政学院计划每年为黔东南州提供100名免费学习的名额(第一批63名学员正在就读),共持续三年。

民政帮扶方面,2014年5月,杭州市民政局与黔东南州民政局签署《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两地民政部门将在慈善助学项目、干部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帮扶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2014年11月,杭州市民政局在杭州举办了为期10天的首期“黔东南州社会福利机构院长培训班”,并安排实践锻炼,在主城区对口机构进行“挂职”学习。

文化帮扶方面,帮助黔东南州建设了一批民族文化设施和文体活动中心,大力支持黔东南州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抢救。双方签署了《共同推进文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在公益性文化活动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培育优秀文化人才搭建平台。

医疗帮扶方面,杭州向黔东南州医院、锦屏县中医院捐赠了医疗设备,积极帮助黔东南州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技术和卫生服务水平。

社会扶贫星火燎原

两年来,杭州市发动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慈善帮扶黔东南活动,共募集慈善捐款捐物价值超过600万元。2014年10月17日,在我国首个“扶贫日”,杭州市共捐款200万元用于黔东南的扶贫项目建设。

第4篇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健全对口帮扶机制,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专科发展,促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根据县委组织部和长沙县卫计局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相关要求,我院扎实开展相关工作,现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总结

 (一)高度重视,积极谋划,确立目标

从开展科技特派员下乡工作以来,县第二医院和我院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工作开展之前,四名科技特派员多次来我院调研、实地考察,根据我院的病人就医情况、发病特点制定周密的支援计划,我院业务副院长和综合科主任也多次到县二医院就我院的业务发展想法和要求进行汇报。通过双方多次沟通和协商,制定了周密的、可实施的工作计划,确定了方便群众就医、提高我院整体诊疗水平的工作目标。

 (二)大力宣传,合理布局,提高群众知晓率

为促使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我院积极开展宣传,迅速布局诊疗环境。一是在我院醒目位置张贴科技特派专家简历简介,设立专家诊室,为下乡的科技特派员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二是积极跟镇政府汇报,利用村卫生计生专干会议等布置工作时一并宣传、培训村上各类基层干部,并安排他们一并宣传。三是利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老年人体检、慢病随风等,深入各村(社区)进行广泛宣传,扩大群众知晓面。做到本辖区内老百姓了解、认可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开展医疗服务,帮助服务对象了解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目的、意义和任务。

 (三)真诚帮扶、落实职责,提高水平

科技特派工作在制度制度建设等工作完成后,每周二、周五会准时到我院来开展工作,甚至有时利用晚上的时间到黄兴来授课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受益面从我院职工到乡村医师到普通老百姓,层层普及。充分发挥上级专家作用,以专家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病例讨论等多方面的业务帮带,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同时组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定期上级医院参观学习。以科技特派员服务为支点,积极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家庭医生团队建设等服务。2018年8月- 11月,四位科技特派员共计驻点工作时间为68工作日,共计指导查房68工作日,共计查看门诊病人1882人次,开展手术台次5台,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

二、目前的不足和困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底子薄,业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就医服务的接受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特技特派这类帮扶行动协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急诊、心内科、普外科等诊疗项目上,希望特派员与我院医生一起积极推进技术能力的上升。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一手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手抓脱贫成果精准巩固提升,按照“摘帽不脱责任、摘帽不脱政策、摘帽不脱帮扶,摘帽不脱监管”的要求,全面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继续强化精准帮扶,扎实做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年度目标

围绕省、州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总体部署,全面抓好企业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公益(类)性岗位安置、技能扶贫培训等就业扶贫各项工作,促进就业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对接,持续提升就业扶贫成果。同时对已脱贫人口继续巩固提升,2021年确保新增已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人,开发公益(类)性岗位1245个(其中公益性岗位103人),同时统筹规范全县公益(类)性岗位的管理,加强岗位的退出和进入制度建立。组织已脱贫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200人,动态实现“户户有就业”目标。

三、重点工作

(一)、巩固完善“一库五名单”数据。(牵头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扶贫开发局)

1、主要任务。按季更新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和已脱贫家庭劳动力信息,做好农村已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与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及对口帮扶地数据信息的比对复核工作,夯实就业扶贫数据基础摸清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落实专人按季更新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和已脱贫家庭劳动力信息,做到已脱贫劳动力基本信息精准,培训需求精准,就业需求精准。

2.进度安排。按季动态更新管理。

(二)、继续实施技能培训脱贫行动。(牵头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1、主要任务。因地制宜,结合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思路,服务“全域旅游”战略,依托专业合作社、企业开展劳动力培训。根据已脱贫劳动力需求,采取“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提升其技能水平,补齐已脱贫劳动力缺技术、缺管护的“短板”,着力培养一批农村就业创业“能人”,真正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优势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产业大发展添砖加瓦。全年预计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0期,受训人数600人,其中已脱贫劳动力200人。

2、进度安排。截止5月5日已开展培训8期,410人,其中已脱贫劳动力84人。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三)、优化公益(类)性岗位的管理。(牵头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林草局、自然资源局、农牧农村局、交通局、水利局、残联,各乡镇)

1、主要任务。继续加大已脱贫劳动力公益(类)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坚持公益(类)性岗位安置救急解难的原则,优先用于安排大龄、残疾人及其他家庭的劳动力,争取统筹开发公益(类)性岗位1245个(其中人社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103人),解决已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完善公益(类)性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核查就业扶贫公益(类)性岗位开发安置情况。根据当地实际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公益(类)性岗位兜底安置作用,避免过度依赖和福利化倾向。

2、进度安排。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四)、加强劳务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促进新增转移就业。(牵头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各乡镇)

1、主要任务。加强政策扶持服务,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本地企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依托对口援助机制,引导已脱贫劳动力到省内县外充分就业,另一方面,通过与青白江人才资源服务中心搭建劳动用工信息共享平台,定时将服务中心提供的人力资源岗位信息到各乡镇,积极对接东西部协作地区、对口帮扶地区,广泛开展劳务协作,组织劳动力外出就业,计划新增转移就300人,全年预计合作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5期。

2、进度安排。截止5月5日已在县城、烟袋片区、三垭片区、湾坝片区开展招聘会4期,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五)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回头看”(牵头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主要任务。实行“脱贫不脱政策”,对全县2016年以来已脱贫贫困户,继续实施就业扶贫政策扶持,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确保稳定就业脱贫。开展分片督导检查、及时发现整改问题、共同促进提高。

2.进度安排。12月底前完成任务。

第6篇

一是继续加大对市场商品价格的监督检查和检测力度。加强对市场商品价格的检查,坚决查处价格欺诈、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不正当的价格行为,确保市场价格稳定。计划在古尔邦节、国庆节期间对8家大超市、5家蔬菜批发市场、5家商品交易市场、10家医疗机构、9家药店进行价格检查;二是加大对乱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解决好民生价格收费问题。继续规范教育、医院收费,积极开展农资价格和涉农收费专项检查,认真做好价格举报案件查处工作,化解因价格问题引起的各种矛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以“价格服务进万家”和“价格诚信建设”两项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价格服务工作水平;四是继续做好重要商品市场价格周报工作,加强对重要商品价格走势的监测预测,不断完善监测报告制度,提高价格监测工作质量,及时反映市场价格动态,提高价格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完成24篇价格周报、2篇价格季度监测、6篇价格月度监测和6篇价格动态。

(三)做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一是贯彻自治区、__相关体改工作会议精神,结合__县实际,指导和协调我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探索有效推进改革的方式,继续深化农村领域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民生和社会领域等方面的改革;三是继续做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争取落实9个乡卫生院附属设施建设、维吾尔医医院住院楼项目建设资金。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力促基层卫生长效机制建立。四是按时上报下半年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四)做好粮食工作。一是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今年我县收购任务是6000吨,7月初至9月中旬全面投入到夏粮收购工作中,做好粮食库存管理与销售工作。二是粮库建设。即将建设项目总投资150万元的阔什萨特玛乡粮站。

(五)做好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指导和督促节能减排工作。二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实施绩效考核问责制;以重点领域节能为依托,组织实施节能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__下达的总控制量指标范围之内。三是将__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作为环境保护项目上报,积极争取落实项目资金;四是根据上级安排及时上报材料、信息等。

第7篇

活动方案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对引导中医医院保持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总结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总体安排和中医药工作总体部署,—继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引导和促使中医医院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活动范围

全市公立中医医院。

三、重点工作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2.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3.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4.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及业务指导工作。

5.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相关项目。

(二)人员配备与培训

1.严格执行《关于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

2.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临床科室建设

1.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2.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3.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4.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6.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本科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含中医诊疗技术操作及常用中药方剂应用)。

7.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8.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

9.有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并积极使用;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应占6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应占30%以上。

(四)重点专科建设

1.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确定的重点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主要研究课题应解决该病种中医治疗难点。

2.制定并实施本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

3.按照有关规定,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开展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应用推广工作。

4.重视本专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培养。

(五)中药药事管理

1.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2.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3.按照要求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

4.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5.严格执行《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6.按照《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开展中药制剂管理相关工作。

(六)中医护理

1.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2.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

3.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基本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

1.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要求。

2.医院宗旨等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3.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4.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医院标识、庭院等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体现中医药文化。

(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医院制定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措施。

2.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合理设置和建设“治未病”服务提供平台。

3.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4.积极应用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技术应用符合相关规定。

四、组织实施(8月—7月)

(一)动员部署(8—10月)

根据全国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经验,查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针对性工作措施,制定和完善全市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自查自纠(11月—5月)

各级中医医院按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年度重点工作,结合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情况,制定本单位的活动 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整改。

(三)指导督查(12月—5月)

市中医局制定督导方案,组织人员对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导,确保实施效果。

(四)检查评估(6—7月)

组织专家组对各单位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报送省中医药管理局。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全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县中医医院要进一步提高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重要性的认识,把发挥好中医药特色优势做为参与医改、顺应医改的重要工作来抓,要克服松懈情绪,保证重视程度不降低,工作力度不减弱,牢固树立中医医院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坚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信心,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中医医院中医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领导,完善措施

各区县卫生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加大宣传、指导、培训和检查力度。各中医医院要明确医院主要负责人是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围绕主题广泛开展动员部署,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制定完善措施和制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第8篇

政府空前重视

与往常卫生信息化会议有所不同的是,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厦门市等政府部门的领导到会,并纷纷表述对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看法。

备受行业关注的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无疑成为本次会议的焦点。这是我国卫生信息化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有望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对卫生信息化投入严重缺位的基本状况。这无疑是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国家发改委高新司吴珏处长在大会发言时表示,“信息化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抓手。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进行了专项调研。我们看到,信息技术在医改过程中必然引发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二是卫生服务的重心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卫生信息化涉及到管理理念和利益结构的改变,必然遇到不同的阻力和挑战。”

吴珏还表示,“国家发改委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信息化,高新司正在制定国家‘十二五’卫生信息化重大工程的计划。我们建议大家在信息化中注意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信息孤岛的问题。第二,重硬轻软的问题。第三,投入渠道单一的问题。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政府部门,短期看会有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营运有问题,难以贴近群众实际需要,需要调动社会资源。第四,多头建设的问题,这也是医药卫生部门的特有问题。卫生信息化涉及医保、社保等不同部门,部门各自为战,影响整体推进,这也是医药卫生信息化必须解决的问题。发改委愿意和大家共同努力,在上述方面取得突破;目前正在与国家发改委医改办协商,启动区域医疗试点、远程医疗试点。”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对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共有“重点任务”,除了此前公布的、并已广为流传的“3521”(“3”意为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5”表示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2”意为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1”代表一个国家卫生信息专网)外,最终版本的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又增加了两项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安全体系建设。简称为“35212”。

“卫生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思路是要实现三个转变。”孟群说,“在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主要应用系统建设相融合转变;在业务内容上,从面向单一卫生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和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在实现路径上,从单纯追求各单个系统规模向促进多系统资源整合转变。

关于下一步工作思路,孟群提到:“卫生部将组建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办公室,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力量,集中智慧,集中时间,集中办公,统筹推进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尽快研究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加大督促指导的力度。”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吴琦介绍了目前的工作计划。一是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协调与沟通,争取将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十二五”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

二是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研究下发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等深化医改的配套文件。

三是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是以点带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六项试点:(1)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支持中西部地区42万多个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设,按照每个村卫生室4500元标准补助;(2)开展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5省(区、市) 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3)县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4)支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5)支持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中央补助每个城市2000万元,其中1800万元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6)支持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管理建设,2011年〜2015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支持下,逐步在全国除省会城市以外的310所地(市)综合医院和2572所县级综合医院建立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每个地(市)综合医院补助650万元,每个县级综合医院补助280万元。

四是开展卫生信息化标准工作。2010年〜2011年底,完成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信息平台为建设重点的有关信息标准与规范的修订完善工作。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发表了题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演讲,建设国家卫生信息专网是“35212”的重要内容之一,清华大学将参与其中。

点面结合

探索电子病历

孟群用“三个最”来强调电子病历(EMR)和居民健康档案(EHR)的重要性:“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是最基本、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医药卫生基础数据资源。”

最基本的问题,往往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为破解电子病历难题,卫生部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试点,另一方面抓紧制订出台相应的技术方案和功能规范。

在前一段时间电子病历试点的基础上,目前,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正在网上征求意见,建设方案涵盖从设计到建设、再到运维的一系列工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张成普介绍了盛京医院的电子病历试点经验。11月中旬,“全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刚刚在沈阳召开,与会代表还参观了盛京医院。据介绍,盛京医院拥有4388张开放床位,2009年的门诊量是242万人次,2010年实行了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并在门诊试点推行EMR。

“盛京医院实施电子病历的主要经验就是要以临床应用和医疗管理为主导,要比较实用,要解决临床问题。”张成普说。

目前,盛京医院的住院病人已经全部用上了EMR,门诊EMR正在试点推行,并集成了各种医疗信息,譬如:电子体温单、电子医嘱单、重症报告和肿瘤报卡等;系统还能自动生成麻醉记录单,解决了麻药使用监管困难的问题;还能将无线查房的录音自动嵌入到EMR系统。

张成普还介绍了EMR在医疗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管理者可以实时调阅和检查病人的病历;对于书写不规范的情况系统可以自动反馈;基于EMR优化了会诊流程和电子交班流程;电子签名完成后,系统可以自动提示查询和监管;麻醉科、病理科、输血科以及院感科等科室都能共享EMR的信息;系统还具备危重症自动分析评分预警功能。

厦门长庚医院行政中心特助何国豪介绍了长庚医院实施EMR的经验,长庚医院下属的10家医院已经100%实现了电子病历,并且在10家医院内实现了信息共享。何国豪认为,需要有四个要素来保障EMR的成功实施:首先是法规保障,要颁布医疗法,赋予电子病历以法律基础;二是管理保障,要设置并运营医疗凭证管理中心;三是标准,电子病历必须符合标准才能实现信息共享及交换;四是要对电子病历的内容设置一个基本格式。谈到EMR的未来发展,何国豪认为EMR将在四个方向上不断进步:法规面、标准面、推广面和安全面。

区域卫生信息化急须配套软环境

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马伟杭认为,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化至少缺乏五大支撑:一是标准;二是流程规范;三是平台,这个平台首先是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而不是面向医疗机构或者政府管理部门的;四是法,缺少法律保障,“如果国家立法的程序很复杂,很难短期内实现的话,我们可不可以先颁布一个‘部长令’呢?”五是关口,“要设置一个IT厂商的准入原则,这个原则至少包括两点:符合标准、承诺开放接口。”

厦门市在区域卫生信息化方面堪称佼佼者。厦门市卫生局局长黄如欣在会上介绍了厦门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情况和经验,整个系统包括六个平台:一是面向公众的服务平台,市民可以预约挂号、调阅健康档案、查看检验报告等;二是面向医疗机构的协同平台,可以调阅病人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结果,避免重复检验检查、不合理用药等,厦门市有一些医院已经实现了100%预约挂号,并能预约到具体的时间段;三是面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平台,市民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结果能够自动转化成为社区的健康档案;四是面向妇幼保健的信息平台;五是面向第三方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六是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平台,可为管理部门提供日常监控、疾病预警、决策支持等。

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建设也日益摆上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的议事日程。

远程医疗不再沉寂

11月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几个部门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方式,面向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拨付27亿元,专门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其中重要的建设内容就是远程医疗和远程培训。而近年来一度沉寂的远程医疗,在本次大会也成为十分活跃的议题。

事实上,新医改方案早已明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有四大优势:访问(无边域限制),质量(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服务),高效(提高效率)和收入(降低成本,使医疗机构利益最大化),这就好比是一个凳子的四条腿。”美国远程医疗协会首席执行官Jonathan Linkous说。

在下一步工作计划中,孟群明确表示要支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具体有四个要点。一是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在中西部地区每个省份选择地处偏远的5个县开展试点,每个县的一家综合医院与省级定点综合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每个系统补助50万元。二是高端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三是在卫生部所属的综合医院建立远程医学综合服务中心,部署先进的数字化远程医疗设备和完善的应用系统软件,开展高端远程医学活动。在西部地区每个省选择2所省级综合医院,或2所地市级医院医院,建立远程医学中心,完成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医学影像实施传输和交互式操作、虚拟化病历切片等高端远程医疗业务。第四,该项工作要见实效,要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切实解决偏远地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困难。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介绍,北京将对口支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医院和陕西神木县医院,上海将对口支援云南。“中日友好医院的远程医疗中心将建设3D手术会诊中心,为边远地区提供3D的手术指导。”许树强表示,“此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先做2D,再做3D,2011年3月30日完成第一阶段。”

第9篇

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提高消费能力,落实国家拟出台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协同增长机制,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贯彻落实好国家“三农”直补政策。提高目标考核奖励标准,制定实施房改货币化补贴方案。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完善鼓励居民合理消费的财税、信贷等政策,鼓励发展旅游、健身、文化消费和社会化养老、家政、医疗保健服务。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抓好住房建设等投资促消费工程,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落实好居民购买首套普通商品房的相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城乡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商贸物流成本和居民出行费用。优化消费环境,支持“万村千乡”、家政服务、早餐工程、标准化市场等工程建设,加大东部地区商贸零售业市场建设,引进大型知名企业集团,提升商贸零售业发展档次。加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为提升消费层次创造条件。

做好经济运行协调。切实加强煤炭产需运衔接,保障发电及煤化工行业的用煤需求。统筹安排天然气资源供给,确保居民和天然气化工等行业用气。强化电力市场预测和电力供需分析,推进发供电企业和用电大户联动。落实外购电量,尽最大努力满足省内用电需求,力争全年供电645亿千瓦时。加强铁路运输综合协调,做好重建物资和钾肥、电解铝等重点行业物资调运,确保完成铁路运货量4200万吨以上。

(二)毫不放松控物价,确保物价指数继续下降

保障重要商品供应。切实加强重要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产运销衔接,合理安排粮油肉的收储和投放。建立完善州地级储备制度,增加重要商品储备。建立省级蔬菜供销合作机制,加强与省内外蔬菜生产基地之间的联系,保证省内市场正常供应,重点保障和稳定冬春季蔬菜供应。抓紧“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大投入,安排建设蔬菜大棚3万个,种植蔬菜面积达到75万亩,力争蔬菜自给率明显提升。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增加畜禽产量。

减少商品流通环节。落实完善农副产品“绿色通道”制度,加强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推进农超对接、冷链物流和社区蔬菜直销网点建设,鼓励大型企业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农副产品经营模式,减少流通环节。落实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用地等政策,加大对农牧产品批零场点建设的支持。鼓励郊区菜农到城镇直销蔬菜,增加平价蔬菜销售点,设立蔬菜早晚集市。

落实调控政策措施。加强对物价工作的领导和行政问责,加快建立保供稳价责任考评体系,实行调控目标州(市)长负责制,落实各级政府物价调控主体责任。发挥价格调控联席会议作用。完善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预案,合理安排政府管理价格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加强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制订《省价格调节基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重点支持生产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市场价格监管。加强收费监管,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清理规范农贸市场、零售商业企业等流通环节收费行为。制定出台学前教育收费管理办法,完善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加强门票价格管理,继续扩大免费开放。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及时准确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价格预期。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三)突出重点抓改革,增强开放带动能力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面贯彻文化改革发展大会精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完善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完成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社体制改革等八项重点改革任务,提升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推动文化名省建设。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医药价格改革,重点抓好、格尔木市公立医院和14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健全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预算和开支公开,增加对各地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贯彻落实国家对增值税、房产税、消费税和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改革部署。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面向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中小金融机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青南三州乡镇机构改革。理顺工商、质监部门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完成木里煤田煤炭资源及企业整合工作。深入推进农牧区综合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水管体制改革、供销社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农牧区发展活力。

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外贸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全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扶持民族服饰、电子材料等领域企业开展对外加工贸易。加快赋予各类中小企业进出口资格,-推动新能源、新材料、藏毯、特色纺织、农畜加工等产品出口。积极引导企业开拓新兴经济体出口市场,巩固扩大一般贸易份额。大力培育外贸出口基地。继续抓好对口援青工作,坚持无偿援助和合作开发并举,争取支援方扩大在青投资规模,力促签约项目落地投产,争取国家尽快出台对口拨肯投资买物工作量标准,加快推进援青项目建设。探索与周边省区建立长期化、制度化的协作机制,推进兰州一经济区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对循环经济、高新技术、新能源、特色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优质招商项目的推介力度,谋划推进一批牵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重大招商项目,精心组织好“青洽会”、 “环湖赛”等赛事展会。深化与美国犹他州等在经贸、科技、环保、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中美绿色合作伙伴关系—青犹联盟创新合作项目的开展与落实。

(四)鼓足干劲抓重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