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理论论文

时间:2022-10-19 16:41:26

导语:在建筑理论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理论论文

第1篇

正如上文提及的,建筑幕墙的用途虽然是作为建筑物的装饰美观,但是在设计建筑幕墙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1)概念设计阶段。

所谓概念设计,就是在设计初始从全局的角度做一个基本的构想,建立可行性方案。在这个阶段,需要做很多先期的准备:①确定所选用的支承结构体系的类别,不同类别的支承结构体系针对不同的功能用途,对于结构和承重等方面的要求也各有不同;②确定基本的构建和架设方案,针对主墙的结构以及实际的施工环境和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再根据调研结果设计构建和架设方案;③确定面板的连接方法,根据主墙体的实际结构和角度,结合安装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连接方法设计。设计外观装饰效果,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环保节能。

(2)技术设计阶段。

在技术设计阶段,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将之前的概念设计中的构想具体落实到详细的参数和计算中来,形成完整的指导图纸和步骤说明。一般来说,以下几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①最主要的步骤就是结合实际的建筑需要和主墙的结构,对概念设计形成的构想进行修正,建立正确清晰的参数设计尺寸分格图;②幕墙整体设计时需要考虑刚性要求和稳定性要求,确保幕墙可以承受足够的重力及风荷载等外力。同时,还需要所选择的的材料的防水性能和密封性能,避免发生漏水或隔音不良等情况的出现。同时,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幕墙与主墙体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的要求,防止幕墙由于主墙体的伸缩位移而受损。同时也需要保证幕墙自身具备一定的可伸缩性,上下之间一般建议留出不小于15mm的空间距离。当然,作为建筑体系的一部分,幕墙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安全性的要求。一般而言,主要需要关注于防火安全和防雷安全。防火安全设计主要体现在对防火规范的严格遵循,重点在幕墙空间和节点位置采用岩棉等不可燃材料作为填充材料;而防雷安全设计则主要体现于要注意将幕墙的防雷措施与主建筑的防雷系统相连接,使两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防雷体系,提高安全系数。一般而言,幕墙的顶部接闪器应采用不小于2.5mm的铝制单板,将雷击电能导入地下。另外,由于幕墙是一种可更换可移动式装饰墙体,所以必须考虑幕墙部件的使用年限和备用更换件。一般而言,使用年限介于25-50年之间为佳,同时,主墙的使用年限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3)施工设计阶段。

该阶段就是依照之前总结出的所有数据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出详细的施工图纸供现场安装使用;并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提料、出加工图、框架组装图等,配合采购、制造、运输、安装甚至维护等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并不是单纯的按照图纸做工程,而应该在施工中不停地验证设计的可靠性,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改进。

2我国建筑幕墙行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2.1建筑幕墙的发展历程与行业现状

我国建筑幕墙从1978年开始起步,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自2001年开始,每年以750万平方米左右的速度增长。尽管我国的建筑幕墙行业发展蓬勃兴旺,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隐患和问题:(1)建筑幕墙设计图纸不规范,图纸审核不够严密;(2)过分以追求装饰效果为主,忽略基础因素的严格监控和限定;(3)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质量依然有待提高;(4)产品层次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2.2建筑幕墙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理念、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的大量增加,建筑幕墙行业必然会在兴旺发展的同时有新的变化和发展,基于个人的一点看法和经验,节能环保理念作为当前的重点,也是政府和社会广泛宣传和推广的热点问题之一,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建筑幕墙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实在建筑幕墙行业,很早就有了关于节能的构想和实施。目前阶段,建筑幕墙已经成功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将太阳光转向照明技术和光电幕墙技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项技术:(1)太阳光转向照明技术,即在幕墙上装设光线反射装置,将日光反射到市内天花板,再通过天花板上架设的设备将光线反射到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2)光电幕墙技术,就是将太阳能光电板集成到幕墙材料中,在接受太阳光照的同时,使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和利用。

3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关注住宅的建筑面积、户型、朝向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住宅的核心部分厨房、卫生间的设计。排水管道设计的正确与否与居住环境卫生有着直接的关联。建设部城镇住宅研究所制定的《小康型住宅厨房卫生间设计通则》(BK—94—2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的国家标准图《住宅卫生间》(01SJ914》《住宅厨房》(01SJ913),对厨房、卫生间的设计给出了统一的指导原则,对提高住宅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结合我们公司近年在住宅建筑设计上的实践,谈谈住宅建筑排水管道的设计。

1排水系统的选择

住宅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采用污水、废水合流,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97版)(以下称“规范”)第3.1.2条当生活污水需经粪池处理时,其粪便污水宜与生活废水分流。当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宜合流排出。此条款在各地执行情况也不相同。北京市、深圳市、广州市都有城市污水外理厂,生活污水在排人城市污水管网前按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均需设化粪简单处理。北京市、深圳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采用的是合流制(建筑物采用中水系统除外),而广州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则采用的是分流制,生活废水在化粪池后与粪便污水合并排人城市污水管网。从提高建筑物的卫生标准来讲,广州市的做法是合理的,污、废水分流还可以减小化粪池的容积,有利于嫌氧菌腐化发酵分解有机物,提高化粪池的污水处理效果,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还要设化粪池的目的是由于城市(尤其是居住小区)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污水处理构筑物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为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而设置化粪池。污、废水分流制的缺点是增加了室内的排水立管及室外检查井的数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2000(送审稿)(以下称“规范送审稿”)增加了“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应采用污、废水分流的条款,既也可根据建筑物的标准来决定排水系统。

2专用透气立管

“规范”第3.4.14条表3.4.14—1、表3.4.14—2给出了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对流量超过表中的规定值,是采用增大一号立管管径还是专用通气立管各设计单位的作法也不一致。在广州市及深圳市,排水立管设在建筑外墙上,立管的布置不受管井大小限制,一般多采用设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立管每隔二层与专用通气立管以H管连接。在上海市地方标准《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中规定“多层住宅连接坐便器的污水立管,应设置专用通气立管,隔层设H管“设置专用通气立管的标准更高些。在北京市一般采用增大一号立管管径的方法(高档住宅楼除外)。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理更安全呢?笔者经过这些年的设计实践及回访业主,推荐设专用通气立管。我公司的统一技术标准中规定,小高层(十层—十二层)及高层住宅应设专用通气立管。在工程回访中发现,不设专用通气立管的住宅,最下面一层卫生间的大便器内有翻气泡的现象发生,住户对此投诉的较多。设专用通气立管的住宅,基本上无此现象发生。由于污水立管的水流流速大,污水排出管的水流流速小,在立管底部管道内产生正压区,这个正压区使靠近立管底部的卫生器具内的水封遇受破坏,卫生器具内发生翻气泡。专用通气立管的设置可平衡排水立管内的气流,减少正压区的正压值,使其不足以对卫生器具内的水封形成威胁。“规范送审稿”中增加了“建筑标准要求较高的多层住宅和公共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高层建筑的生活污水立管可设置专用通气立管”的条款是必要的。

3排水管道布置和敷设

3.1对住宅建筑底层设架空层、商场或商铺的情况,上部排水立管必须在底层进行转换,以不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转换后的出户管有应少于二根,宜控制在4根左右。排水横干管的管径不应大于DN200,采用DNl50为宜。表1为铸铁管、表2为塑料管排水横干管的设计参数。排水横干管所服务的户数宜超过100户。在实际工程中发现有的设计将一栋楼的排水立管均汇到一根排水横干管上出户,若发生管道堵塞或破裂将影响整栋楼的用户,是不安全的。出户管过多,在地下室外墙上所预留的防水套管(设地下车库的住宅楼)及室外的检查井均增多,给施工及室外环境带来不利。

3.2设有专用通气立管的住宅楼,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是否还要与其它楼层管道分开单独排出?“规范”并没有给出要求,第3.3.18条表3.3.18适应的前提是排水立管仅设置伸顶通气立管。在专用通气立管一节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专用通气立管的设置是可以防止卫生器具水封遇受破坏、内部冒气泡现象的发生。也就是说,排水立管设有专用通气立管时,其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可以接到排水立管上。但住宅内排水管道在使用过程的复杂性,排水管道内有固体废物的存在,影响排水的通畅,使与排水立管底部连接的卫生器具有溢水的可能,此现象在实际工程中也有发生。因此,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不接到排水立管上为好,应单独排出,排水立管需要进行转换时,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可以接到排水横干管上,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Om,不得小于1.5m。对满足不了上述要求的排水支管,应以单独的排出管排至室外检查井。排水横支管的管径“规范”3.4.15条规定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3m的数值确定,但在条文说明中又推荐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2m的数值确定,给设计人员在设计中的选用造成混乱。建设部建筑设计院编著的《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技术措施》中推荐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2m的数值确定,笔者也认为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2m的数值确定比较合理,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也没有发生问题。在立管工作高度为3m时DNl00不通气的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为2.41/s,对应卫生器具的排水当量为1.78—2.78,而浴盆的排水量为3,也就是说卫生间只设浴盆及大便器时其排水支管的管径DNl00已满足不了排水量的要求,而要加大到DNl50,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规范送审稿”也已将底层卫生器具单独排出时其管道的排水能力改为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2m的数值确定。

4屋面及阳台雨水的排出

位于住户上部的屋面,雨水斗不能采用65型或87型雨水斗(雨水横管不能走在住宅内部),而应用侧墙式雨水斗。但在用侧墙式雨水斗时其最大汇水面积不能套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表4.3—3的数值,而应按《屋面工程技术规程》(GB50207—94)第4.3.10条的规定,一个侧墙式雨水斗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侧墙式雨水斗的构造见标准图集01S302《雨水斗》。阳台雨水应设专用的立管由无水封地漏来收集,而不应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上。屋面雨水立管内的压力分布是由负压到正压的一个变换过程,零压力点的位置约在距立管末端以上1/3—1/2的高度处,将阳台雨水地漏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上部负压区,将通过地漏吸人大量的空气,影响雨水立管的水量;将阳台雨水地漏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下部正压区,则有返水倒灌的可能,在实际工程中发生的频率是很高的。屋面雨水与阳台雨水各自分开是必要的,不能因为在建筑立面上增多了几根雨水立管而将其合并。阳台雨水应排到室外雨水检查井中,而不应排到污水检查井中。有的城市为了解决住户将厨房洗涤盆移到服务阳台并将洗涤污水排到阳台地漏内的问题,由建设局下文要求将阳台雨水立管排到污水检查中,这种规定是不安全的。对于起居室及卧室的阳台是不存在有污水的排人,阳台雨水地漏是无水封的,即使采用有水封的地漏,水封由于长时间得不到补充,会逐渐蒸发掉,污水系统内的废气就会跑到起居室内,污染环境,不能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又引起新的问题。

5管材及附件

5.1UPVC排水塑料管已在住宅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成功经验,但也存在缺点及不足。最大的问题是噪声远大于铸铁管,管壁隔音效果较差,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噪声问题,在UPVC管内壁增加了凸起的螺旋型导流线,使水流条件得到改善,有效的降低了噪声,即目前市场上的UPVC螺旋管。为解决管壁隔音效果较差的问题,又开发了UPVC芯层发泡管(PSP管,)不仅具有传统UPVC实壁管的优点,还具有高抗冲击、隔音、阻燃、绝缘、热稳定性好的特性。排水管道设于室内时,应优先选用螺旋管、芯层发泡管或离心铸造排水铸铁管。目前许多城市都有住宅建筑高度小于100m时,生活排水管和雨水管应采用硬聚氯乙烯管的地方规定,以政府行政作用的角度来推广排水塑料管。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的加以掌握。高屋住宅底层排水立管需要转换时,排水横干管、转换层以下的排水立管、出产管应采用离心铸造排水铸铁管,提高排水管道因堵塞后下部管路系统为受压状态时的承压能力,提高整个排水管道系统的安全度。

5.2地漏是排水管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附件,功能就是排除地面的积水,在住宅建筑中,地漏主要设在卫生间,厨房可不设置。这是由于在厨房中,地面不可能形成积水,只有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即可保持地面的干净。若将洗衣机设于厨房时,洗衣机的排水可采用在其旁边的排水管道上设一管径为DN32带存水弯的排水接口,采用上排水洗衣机。“规范”第

3.2.8A规定地漏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是依据排水管道系统内压力的波动值和水封蒸发等因素确定的。水封的深度越高,越有利于防止因管道内压力的波动对其的破坏。下面介绍一种水封度达到80mm并具有防虹吸功能的直埋地漏,适合于淋浴间的排水。如图1所示,在密封筒体上设有供气体流动的旁通槽,管道内气压发生波动时,使进人地漏内的气体由旁通槽通过,保证地漏内的水封不被负压破坏。密封筒的高度又保证80mm水封的存在。

第3篇

1.1监理市场的不规范

当前的监理业务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地方,例如监理业务的转包、监理证照的挂靠行为以及系统内搞同体监理等。这就使得整个监理市场的规范性以及开放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主管部门利用监理权力,对下属监理企业进行蓄意的保护。

1.2监理工作的不到位

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影响到监理工作高质量运作的重要因素。从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项目的急剧增长,我国现有的监理人员基本素质水平和数量都不能够更好的满足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很多单位出现监理证的挂靠行为。这就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工作的实施出现不倒位的情况。

1.3监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偏低

监理人员的素质状况也会阻碍监理工作的实施,通过对各大企业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很多企业中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涉及到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等技术方面的人员。而单位的监理人员也大多数是从这类技术人员中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作业的。实际情况是这些人员当中,不少人员对经济管理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都有待加强,这就导致监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偏低。

2建筑工程监理的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涉及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很多环节,是一项系统化控制的操作方式,其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保证建设的合法规范运行

建筑工程的施工往往会牵涉到多方的利益,而监督部门往往都是通过合同的形式对工程的相关事项进行有效的规范,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监理部门的规范控制,不仅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可以极大程度上的保证工程能够在施工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合法规范运行。

2.2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工程监理的最主要职责之一,它是项目评价工程质量的基础参照之一。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可以包含全局控制、方案的审查、协调各部门关系、以及工程验收四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监理工程师的行为也会直接决定建设工程的使用功能以及价值的实现。例如对监理工程师对进场原材料的检验、对现场施工工艺的监控工作,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3工程进度控制

建筑工程的进度与施工单位的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它也设计到工程时间计划控制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监理工作可以从工程的设计、项目的招标以及施工和竣工等多个不同阶段进行综合控制。可以有效的剪短投入时间。其次,监理过程中,工程信息的管理也能够对基础信息进行更加及时、准确的把握,提高工作效率。

2.4建筑工程监理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

成本的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各企业单位所要控制的重点工作,而在保证质量与进度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监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工程费用的控制,通过监理部门对每一项成本的统计核算,制定出合理的采购以及投资方案,避免造成更多的材料或者人力资源的投入,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效率,同时也是节约了成本。其次,对各项清单的认真审核,也可以减少工程中的附加费用。

3建筑工程监理的控制措施

3.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作为监理工程师,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要有充足的学习能力以及扎实的监理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情况能够做出合理到位的判断与处理。其次,思想道德的培训加强也尤为重要,通过相关内容的培训,使相关人员避免出现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适用合理的竞争手段,这也关系到人员自身的修养。

3.2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理体系

不同企业和单位的内部结构都会有所不同,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针对自身的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理体系。保证每项工作都能够全面的进行监管到位。同时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条例,保证监理工作贯穿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监管人员也应该积极配合,严厉执行。

3.3树立正确的工作原则

监理人员应该根据合同中的工作目标,严格执行监理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必须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以及效益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动态跟踪工作。对紧张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监理。发现违约现象,也应该实事求是的妥善处理。避免情况的发生。

4总结

第4篇

一、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措施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企业应结合现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管理手段采取相应措施,使得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现状得以改善。首先,先进的理念可以指导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摒弃不正确的理念。确立有前瞻性的、全面的、动态的成本管理意识。切实做好各项预防措施,积极采取有效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控制措施,从思想上重视对于成本管理出现问题的预防。切实做好将成本管理理念全面贯彻整个工程施工过程,采取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指导工作,对成本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注重工程施工过程中隐性成本的控制。其次,废除不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参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先进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的制度可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筑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工作。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将管理制度切实贯彻实施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重视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做好成本管理的监督工作,尤其是加强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监督。对于工作懈怠、出现问题的员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引起更大的问题。合理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体制,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加强企业内部部门竞争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运用竞争的理念加强项目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的竞争。在项目施工前,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充分运用竞争的方式,选择最合适的施工单位,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再次,不断提升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的工作人员是进行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动力。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定期对员工进行工作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增强项目人员的责任感,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加强对工程施工所用材料的控制。工程所用材料的成本控制是整个成本控制工作的关键。企业应对工程所需材料进行预算,制作详细的工程材料使用清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清单所列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预防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任意破坏与浪费。对于超出清单所列的材料,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申报。不断加强对职工成本管理意识理念的培养,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能力的培训,加强员工成本控制的责任心;与市场经济条件相结合,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管理理念,革新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严格的奖惩体制与监管体制;控制工程使用材料的成本。这些都是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二、结语

加强建筑企业的经济成本控制是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关键。针对企业经济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措施,才能保障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谭小翠 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5篇

关键词:被动技术建筑节能太阳能

1.引言

在人口不断膨胀,地球环境被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困扰人类的今天,能源和环境这一课题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关注。能源和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能源的消耗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能源的有限性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能源问题。早在70年代能源危机之后,人们对“节能”产生了一种新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认为,节能假如不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一定是一种生活的必需。[13]如今,节能已经成为国家政策,它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能量的有效利用。但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人们往往较为注重建筑物的几何外观,使用了许多玻璃幕墙等外表美观的建筑形式,因而大大增加了建筑能耗。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比例较大,并且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长。能源的消耗不仅加剧了地球矿物燃料的日益紧缺和枯竭,而且严重污染了地球环境。由表1[2、10]中可以看出,工业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0%~40%,我国建筑能耗业占总能耗的10%以上。[2]因此建筑节能潜力很大。在全面深入贯彻21世纪议程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建筑节能已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和人类社会共识。

表1.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国家

美国

英国

瑞典

丹麦

荷兰

意大利

加拿大

比利时

日本

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

31.9

34.3

33.9

42.4

33.9

27.4

31.8

31.8

20.3

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占主要部分,随着人们对生活标准、工作环境要求的提高和空调技术的迅猛发展,空调能耗业已惊人的速度增加,于是人们开始不断的寻求空调节能的途径。在帮助创造建筑物内舒适的热力学环境方面,古建筑学就包含了许多被动特色。但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人们渐渐忽略了被动方式而用机械系统来给建筑物供热、供冷。然而,在能源危机之后,人们开始重新对利用被动方式给建筑物供热、供冷产生兴趣。被动冷却可以被定义为利用自然的方法从建筑物中移走热量,通过对流、蒸发和辐射或者是通过相邻部分传导和对流的方式防止从大气中吸热。[3]被动技术与机械系统相比具有节能、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被动技术利用自然的太阳能、风、水等无污染的能源对建筑物进行冷却或加温,避免了机械系统使用氟利昂等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有利于环境保护。

建筑物能耗中的空调能耗在夏季或是在气候炎热的地区日间出现峰值,给地区及国家的电力能源等系统带来了强大的负担。在我国,1999~2000年兴建住宅约55亿㎡,此外,随着人们对室内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过去一些非采暖地区越来越广泛的使用采暖设施,制冷空调设备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据统计,我国2000年空调年产量已超过1340万台。[4]由此可见,今后我国空调能耗必将急剧增加。另外,生活热水的提供也将大大增加建筑能耗,这都将给能源、电力、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是一种巨大的、可再生的、无污染的能源,如果能将丰富的太阳能充分的收集利用不仅能减少空调能耗中用来抵消太阳辐射热的负荷,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加热水以提供生活热水,这样就大大的缓解了社会各个部门的压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2.我国的太阳能资源

我国地处18°~54°之间,幅员辽阔,拥有极其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国约由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太阳能利用条件良好,年日照时间大于2000h左右,尤其是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年平均日照时间在3000h左右。拉萨素有“阳光城”之美称;华北和内蒙古一带日照条件也较优越;东南海域许多岛屿也有足够的太阳能资源。据估计,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0×1018KJ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达335~837KJ/㎝2。若按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来划分,我国大致可分为五个太阳能资源带,如表2所示。[4]

表2中国太阳能资源的划分地区分类

年日照时数

(h)

年辐射总量

(KJ/㎝2)

相当于燃烧标煤(Kg)

包括地区

与国外相当的地区

2800~3300

670~837

230~280

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与西部

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

3000~3200

586~670

200~230

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和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东南部和新疆南部

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一带

2200~3000

502~586

170~200

北京、山东、河南、河北东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云南、陕西、甘肃东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

美国的华盛顿地区

1400~2200

419~502

140~170

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广西和广东北部、江苏和安徽的南部、陕西南部、黑龙江

意大利的米兰地区

1000~1400

335~419

110~140

四川、贵州

法国的巴黎和俄罗斯的莫斯科地区

研究结果表明,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具有经济价值的地区是年辐射总量高于2200h的地区。因此,我国具有在大部分地区建筑物中推广应用太阳能利用技术的良好条件,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青藏高原以及常规能源短缺或电力紧张的地区更应该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3.被动冷却技术在建筑物中的应用方式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室内空气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不断加紧研究和推行空调节能,改善室内空气条件,寻找替代冷煤的同时,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的探索利用自然条件的冷却方法。[9]实践证明,在提高维护结构隔热性能以大大减少空调负荷的基础上,配以自然冷却的技术和措施,对很多地区而言非常有效的。这些技术和措施一般被称为被动冷却和混合冷却。被动冷却在建筑物中的应用方式可按照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四类:第一类主要是对建筑物屋顶进行冷却(设置蓄水屋顶、含湿材料、加盖隔热板、设置空气层等);第二类主要是对建筑物墙体进行冷却(在墙体中间设置空间层);第三类主要是对建筑物的窗、玻璃幕、阳台等透光部分进行冷却(设置遮阳、水帘等);第四类主要是对建筑物室内地板进行冷却(建地下室等)。

3.1应用于建筑物屋顶的被动冷却技术

对于一个单层建筑物,四面都暴露于太阳下,在夏季建筑物吸入的热量有36.7%是由屋顶获得。一般的,屋顶始终暴露于太阳之下,而四侧墙体不受阳光照射,因此在那种情况下,建筑物获得的热量大概有50%或更多来自于屋顶。[3]因为屋顶吸热是建筑物吸热的主要来源,因此对于如何减少屋顶的吸热成为减少建筑物能耗的关键。

3.1.1屋面水池

屋顶水池是唯一的一种同时可用于夏季供冷、冬季供暖的被动系统。最常用的系统是在坚固并高导热的平顶上设置浅水池。屋顶蓄水后,太阳的辐射热由于水分的不断蒸发而减缓,由于水层的吸收作用也要夺走部分辐射热,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建筑物屋顶房间的过热.同时,由于屋面的防水层是处在水层之下,不直接受太阳紫外线的强烈照射,可以延缓材料老化.对于刚性防水屋面,蓄水层还可以缓解温度伸缩的胀力,减少屋面开裂的可能性.[5]而且蓄水的水层厚度时的水层对于太阳能的透射率降低,但是吸收率有所增加.很多国家已开始采用这种蓄水屋面,如原苏联已大面积将蓄水屋面用于纺织工厂及其他工业厂房,[5、11]法国和美国也不同程度的应用了蓄水屋面,在我国四川也采用了蓄水屋面,综合效果较令人满意.[9]

另外还可以在水池上设置一层隔热板,在夏季,在日间水池由隔热板覆盖,夜间可移动的隔热板移走并且通过夜间冷却使水冷却。建筑物热量通过屋顶由室内传至周围环境并且获得冷却。通过使用带有隔热板的屋顶水池可使得屋顶得热减小,它减少了屋顶吸收的太阳辐射。在冬季,可移动隔热板在日间移开,以便水池里的水吸收太阳辐射热并加热建筑物。水池在夜间盖上隔热板以便于水池中热的水将热量传进建筑物。外观如图1,结构如图2。[3]

3.1.2屋面铺设含湿材料

蒸发冷却是最重要的被动冷却过程,无论何时,只要含湿材料或是材料湿表面的水蒸气压力高于周围环境大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蒸发冷却都可以进行。此类蒸发冷却采用在建筑物面上铺设一层含湿材料(如图3)[8],此层材料依靠淋水或天然降水来补充含湿层水分。当材料含湿后受太阳辐射和大气对流及天空长波辐射换热,内部水分通过热湿迁移机理的作用迁移至表面并在此蒸发。[8]含湿多孔体水分蒸发过程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液体扩散、毛细流动、蒸发凝结、压力梯度、重力等。[7]

图3.多孔材料屋顶结构

屋顶铺设含水的粗麻布袋是比较原始的铺设材料,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和实践研究,人们发现了许多新型的屋顶含湿材料,这些材料的蒸发冷却效果要远远好于粗麻布袋,如多孔含湿材料等。由于太阳辐射给屋顶带来的热量也使含湿材料中的水分蒸发,因此,太阳辐射热强度一定程度的增大不但不会增加屋顶吸热,反而会使得蒸发冷却效果增强,屋顶降温效果更好,另外风速较大也可以使得蒸发冷却效果增强。由此可以看出,蒸发冷却技术对于在太阳辐射强度大、风速大的干旱地区的建筑物非常适用。通过这种技术,室内干球温度可以接近于室外的湿球温度。多孔含湿材料层被动蒸发冷却的降温方法效果显著,建筑屋面降温约25℃屋顶内表面降温约5℃优于现行传统的蓄水屋面。[11]

3.1.3屋顶设置空气隔热层

在屋顶上设置一空气隔热层(如图4)[3]可使建筑物屋顶得热量减小。一般情况下是在屋顶放置一些导热性能较低的支撑物,并在上面改一层隔热板,这样在屋顶和隔热板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气层。这个空气层就起到了隔热作用,不但可以通过隔热板而使屋顶太阳辐射得热减少,还可以通过空气层的隔热作用使得隔热板到屋顶的传热减少,从而减少室内得热。在屋顶设置空气隔热层可以避免屋顶水池和含湿材料两种情况中屋顶防腐和绝湿层的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在减少建筑物得热方面有一定作用,比较单一。

3.2应用于建筑物墙体的被动冷却技术

建筑物维护结构内部存有空间层有可能大大提高建筑物热阻值,使得建筑物维护结构热量的散失和获得都降低,并且无论是在冬季还是夏季都可以获得能量以保持适合的室内空气温度。另外还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随着冬夏的不同通过升高或降低墙体内表面温度——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将体系统热量需求和制冷系统制冷能量的需求,并防止在冷气候条件下墙体结露。采用建筑物墙体内空间层通风而不是采用密封墙体节约了大量能源,尤其是当空间内通风层的通风是通过排风口处的风扇来实现的时候能够节约更多的能源。

图5.蒸发冷却系统示意图

对于不同类型墙体和不同的通风、排风量,无论是密封的墙体还是通风墙体,大量用在空间层内流动的空气来自于一个蒸发冷却过程的饱和空气时,来源于维护结构的得热远远小于通风空间层从室内处的得热,甚至来说,对于封闭墙体也是一样的。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于考虑到通风扇的能耗,部分的节能率可以大于100%(与通风墙的热量散失有关)。[6]此外,发展可能会沿着利用供应的空间层内遗留的通风空气流去回收空气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应用于室内空调环境以减少空调能耗。

3.3应用于建筑物窗、玻璃幕、阳台等的被动冷却技术

这种冷却技术提出在位于低层层建筑物的公寓,通过在私人部分的开放空间和阳台上设置一个简单水帘的方法进行空间冷却。图5[1]显示的是一种在自然通风协助下暴露水帘的蒸发冷却系统。水流沿着尼龙线或其它丝线垂直下落,使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表面积最大,丝线的排列要使流下的水形成水帘,并使得水流与流过的空气流相互垂直。

水通过小型水泵由位于系统底部的水槽提升到上部,并沿丝线流下回到水槽.流过系统的空气被冷却加湿。如果使水和空气充分接触并使水和出口处的空气均达到平衡态(饱和),那么系统里的空气达到的温度将接近于出口处空气的湿球温度。由于水不断蒸发而使系统水分流失,因此需要给水槽补充水。图6是一个所提出的冷却系统的外观。

图6.建筑物外表面蒸发冷却系统外观

3.4应用于建筑物地板的被动冷却技术

这种被动冷却技术与建筑物的结构有较大联系,主要是在建筑物下的地面以下建构一个地下结构(譬如地下室、储藏室等),这种结构主要是使得建筑物地面蓄热能力增强,是建筑物室内空气温度曲线较为平稳,室内温度变化幅度较小,与其它冷却方法相结合使得室内条件较为接近舒适度条件。

4.被动冷却技术的发展回顾及其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前景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美国的克萨斯大学的学者就提出利用屋顶蓄水来降低屋免得温度,但当时由于结构上的原因没有能够实现这项构造措施。1940年Houghten等人首次对屋顶蓄水和洒水两种情况的蒸发冷却效果进行了考察研究,证明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1958年,我国学者赵鸿佐(1959)等对瓦屋面的间歇加湿降温问题作了研究,这项研究为研究含水材料层的蒸发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5]

由于被动冷却技术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并且对于室内空气冷却效果显著,长期以来这种冷却技术倍受人们关注。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工业的各个产业都迅速发展的今天,能源的大量消耗、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都促使人们更加的关注寻找新的冷却方法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被动冷却技术就是这样一种冷却方式,它利用太阳能、自然风、蒸发冷却等自然的方法对建筑物进行冷却。因此在未来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对被动冷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予更大的关注。首先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使得人们了解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严峻性,从而使得人们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以及被动冷却技术的在建筑节能中应用的必要性。其次就要求科研工作者要继续努力,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同时大力的研究开发效果更佳、经济性更好的被动冷却应用方法。

新世纪已经来临,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对能源与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科技兴国”的国策指引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被动冷却技术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我国建筑物节能应用中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ZahraGhiabaklou.Thermalcomfortpredictionforanewpassivecoolingsystem.BuildingandEnvironment,2003.

2.董琳,龙惟定.绿色建筑与暖通空调.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3年第3期.

3.N.M.Nahar,P.Sharma,M.M.Purohit.Performanceofdifferentpassivetechniquesforcoolingofbuildingsinaridregions.BuildingandEnviornment.2003.

4.旷玉辉,王如竹.太阳能热利用在我国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和展望.制冷与空调,2001年8月

5.孟庆林.建筑物表面被动蒸发冷却.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

6.M.CappelliD’Orazio,C.CianfriniandM.Corcione,ENERGYSAVINGBYEVAPORATIVEAIR-COOLINGPROCESSESINBUILDING-ENVELOPEVENTILATEDAIRSPACES.HeatandTechnology,1999.

7.王子介.建筑物被冻冷却与混合冷却的方法.暖通空调,1998年第6期.

8.孟庆林.建筑屋面利用含湿多孔材料被动蒸发降温技术研究.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12月第6期.

9.孟庆林.建筑屋面太阳能被动蒸发冷却研究.太阳能学报,1996年7月第3期.

10.钱以明.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11.刚性蓄水屋面.南方轻型屋盖热工设计研究.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1980年.

第6篇

1.1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体制及法律法规

管理体制不健全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尤为突出。为了减少成本,随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人员短缺,员工身兼数职的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导致了许多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建筑工程管理尽见于表面,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同时,相对国外先进的管理水平而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当不完善,2002年我国颁发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此后相继颁发了其他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始终未能坐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缺乏系统的管理工作程序手册。

1.2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我国建筑业引用工程管理的时间相对较短,缺乏对高素质专业人管理人才的培训,从而导致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相对较低,未能确切的理解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工程管理技术及理念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贯彻。极大的影响了建筑工程各大目标的实现。

1.3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缺乏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管理理念的提升,现代企业的管理技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是与时俱进走向信息化。但我国建筑业的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刚刚开始,只是利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一小部分。在建筑企业,大多管理人员缺乏对管理信息化的了解,未能认识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导致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及物力在实际的开发和应用中。同时软件开发人员只追求高利润而缺乏建筑工程管理的实践认识,使得开发出的软件难以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拖慢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1.4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缺乏建筑工程建设中,安全问题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当前我国仍然有很多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勘探、设计及监管工作尚未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企业承包三方、工程总承包方及项目管理之间缺乏联系,相互脱节,盲目施工、随意施工以及违章施工的问题也时常出现,这也是安全管理意识缺乏的表现,这些状况的存在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1.5重建筑工程进度

轻工程质量管理随着国家对建筑业的重视,国家建筑工程也日益增多,因为利益的驱使某些建筑企业一味的追求工程进度,而忽视了工程质量的管理及控制,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差,不合格,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不仅仅损坏了整个企业的声誉,更加阻碍了本企业的生存及发展。

2解决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机遇的时代,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及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也不例外,需要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针对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求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使建筑工程最大利益化,与世界接轨。

2.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及法律法规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及法律法规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国际化的基本要求。首先建筑业应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项规章制度,使建筑工程管理者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合理有序的展开各项管理工作。其次,要时时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及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面对国外的一些管理经验,我们应去其糟粕,吸其精华,建立一套既适合我们国情的且又具有专业化国际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及系统。

2.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工程质量的好坏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必然的联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员需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懂得工程管理相关知识,也要具备法律、合同、设计及经济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国内具备这种条件的专业管理人员极少,因此建筑业应加大力度培养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如定期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多参加一些国际性的技术交流会,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其沟通协调能力,建立奖罚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既定的发展趋势。因此建筑业应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各个建筑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应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不能仅停留在施工中的机械自动化,建筑工程管理也要信息化,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优势,从而为自身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4建立管理责任制,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因许多建筑工程规模较大,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施工程序较为繁琐,从而加大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施难度。为了更好的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应的管理任务,做到每项施工都有专人负责,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防护资金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工程安全生产,争取零事故,提高工程质量。

3结论

第7篇

1.1健全HsE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强化人员配备、完善管理制度是做好HSE管理的首要支撑。明确参与各方对HSE管理的具体分工,实行领导全权负责,专职安全员部位负责,班组长和施工技术人员区域性负责,操作人对自己工作范围负责的制度。建立安全环保监督站,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监控。

1.2提高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的素质人是搞好各项管理的最关键因素。领导者必须要有“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时提高管理及操作人员素质,从而确保安全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适当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定期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安全环保管理水平的的关键所在。让每一个员工懂得HSE知识,掌握HSE技能,实现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技能学习,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场;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

1.3加强材料、机械设备的管理对安全帽、钢管、扣件等应进行见证取样及复试,复试合格后,材料才可用于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时须提供质量证明书、合格证、说明书,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时,必须通过有安装资质的单位来安装,安装完毕后由专业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可以投入使用。设备投入使用前,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落实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监理人员定期检查防护装置、安全保险装置,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2.几种日SE管理新技术

2.1用BIM可视化技术和远程监控技术进行HSE管理BIM代表建筑信安全息模型(Buildingl面rmationModelin勘,是基于最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构建“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提供了一个“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实现提高质量、降低风险和污染、节约成本等作用。一些建筑安全企业利用BIM可视化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并引入安全环保指标进行超前预控,实现施工阶段的动态集成管理及可视化模拟,并与三维扫描、视频、照相、移动通讯、互联网等技术集成.实现了各项HSE指标的预控与跟踪.实现了HSE管理的动态和精确管理,使HSE管理的幅度、深度和力度大幅增加

2.2应用55管理优化现场实现HSE管理指标的实现55管理就是要创造一个零故障、无意外事故发生的工作场所,现场内应保持宽敞、整洁和通道畅通,物流、人流、工序流有条不紊,意外事件的发生自然就会相应地大为减少。具体操作中,多以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等的应用为主。在目视管理方面:材料、机械的摆放位置用标准化的标牌,让管理人员“一看便知”;人员的着装上也可以做明显标志加以区分,方便管理。在看板管理方面,及时公布和更新各施工段HSE信息、施工机械故障情况、事故问题发生情况,起到传递信息、防微杜渐、强势宣传、褒优贬劣的作用,进而提高整体的HSE管理水平,确保各项HSE管理目标的实现。

2.3运用多媒体动画提高HSE培训教育的效果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企业的HSE教育不能停留在传统的集中授课、最后以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的做法。相当多的建筑安全探索了利用FLas形式进行HSE培训的形式。动画系统以生动逼真、直观的形式展现给施工从业人员,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有更强的感染力,使参与培训人员更好的掌握HSE管理的知识。

2.4斗运用建筑安全十项新技术促进HSE管理在前期的施工方案编制时,积极应用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大力发展现场监测技术、低噪音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绿色施工的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筑模型的工程量自动统计、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系统、数字化工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安全工程材料、设备与物流管理系统等,协助HSE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

3.结束语

第8篇

1.建筑质量的管理问题。

建筑质量是建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使用寿命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目前我国建筑工地上的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民工,他们欠缺专业的职业技术培训,对于一些先进的建筑模块和施工技术不甚了解,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最低化和质量最高化。对于这一现象,若管理制度再不够明确和完善的话,施工工程中就会出现设备落后、偷工减料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2.建筑人员管理的问题。

建筑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建筑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今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较为迅速,大型建筑也迅速崛起。虽然在资金、人力等方面准备都较为充足,但是建筑人员仍然存在素质底下的问题。尤其是施工现场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在上岗之前虽然要经过培训,但是专业性不强。对于质量标准较高的现代化建筑缺乏专业性的队伍很难达到要求。同时,项目管理团队的素质水平也参差不齐,在各阶段的管理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甚至有个别人员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学习与培训。

二、建筑管理的有效策略

1.津筑成本管理策略。

正如上文所说,要想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就要控制好建筑成本,而建筑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便是建筑预算管理。首先要完善预算审核制度,相关审核人员不仅要对书面材料进行详细、全面的审核,还要进行实地考察审核,避免出现多报、少报现象,保证资金预算和实物相吻合。其次,要高度重视建筑情况执行预算分析并及时对执行中的偏差进行调整解决,将此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进行狠抓落实。对于预算执行差异较小的情况,及时调整,对于差异较大的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商讨出最佳补救方案,力争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建筑人员管理策略。

人员管理是任何工作的基础,在建筑企业的人员管理中包括内部关系协调、远外层管理协调、近外层管理协调等几个方面。内部关系协调主要包括项目经理部门同作业层之间、项目经理部门内部以及同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远外层管理协一调主要指与政府、交通、环卫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协调。近外层管理协调主要指同监理单位、物资单位建设单位、银行、设计单位等的关系协调。建筑企业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施工工程队的选择要层层把关,只有专业的施工工程队才能获得进场资格。对于每一位建筑工人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考核,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强化他们的职业技能,为安全施工、高质量施工做好保障。

3.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策略。

要想保证施工进度就要有一支高效科学的工程管理队伍,从项目经理到相关领导到个别人员都要认真选拔,力保团结协作,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在项目开始之后,要将权利和责任细分到个人,从经理到员工,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职责权限,做好个人工作的同时通力合作,跟踪管理项目工程的进度。采用科学的奖惩机制来保证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最后,要实施全程进度的精细化管理,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以及管理计划。工程开始之前,承包方要根据业主的要求、自身的资金人员状况、建设能力、气候环境条件综合考虑拟定一份工程进度计划,确保后期工作的顺利展开。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再制定详细的材料计划、资金管理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等,确保工程进度按计划进行。

三、结语

第9篇

1.1强化质量管理

针对建筑项目管理来讲,只有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方能实现最终目标。施工前期阶段首先应对地形环境进行勘察分析,明确项目质量要求标准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案。施工建设人员应认真完成施工以及设计图纸的审阅,针对施工材料质量做严格把关,保证材料整体质量安全。在应用材料进场之后,施工建设人员应按照规章制度领用,划定相应的空间进行安全存放,预防其受到不良污染或是最终破坏。这样一来便可扩充支出成本,场地之中应尽可能的装设全方位监控系统,避免存在死角,合理实施安全排查处理。

1.2优化管理体制以及法规制度

施工方应积极创建建筑项目管理体制,将该项制度同我国法规制度有效融合。施工阶段中应做好定期的员工培训以及评估考核。管理决策层人员应确保技术应用以及安全管理的全面落实到位,通过清晰的奖惩管理体制提升说服力,避免对员工呈现出强硬的态度。应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并接受执行力强的建议,以全面提升实践工作效率以及综合管理水平。另外,应通过合理方式缩减作业成本,全面提升经济效益水平。针对我国法规制度体现了一定的强制性,因此在建筑项目管理策略中,针对施工单位的专业化能力水平必须进行严格细致的掌控管理。

1.3提升科技创新发展力度

信息时代,各项科学技术快速更新发展,因此建筑项目管理措施也应不断优化,工作人员应积极动脑树立创新意识,强化质量监督管控,对技术创新給予必要的鼓励与激励,增强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始终为建筑单位获取长足发展的核心条件。因此,企业应把握与时俱进的原则,扩充引进优秀的科技设施以及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力求将技术实力发展转变成为经济实力,确保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管理模式上,建筑单位同样应更新以往粗放管理模式,引入精细化管理手段,确保各环节均在掌控之中,各类政策均能全面有序落实。

1.4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加强成本管理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始终是劳动力分布较为密集的地点,施工建设阶段中则要配置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做好人力资源完善配置,成为企业单位缩减成本投入的核心方式。通过最大化的发挥人力资源潜能价值,可有效预防不良浪费现象,使员工提升凝聚力与向心力,强化施工效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施工建设工作中,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建筑工程成本费用涉及到较多层面,例如现场成本、材料、机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为强化成本管理,在选购材料过程中应做到货比三家,优选性价比高的材料,利用缩减机械设备应用周期合理的节约机械成本,并透过提升劳动生产率缩减劳动力成本,进而对建筑项目各环节成本费用实施有效管控。在确保工程项目质量水平的基础上,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实现高效、优质的发展与提升。

2结语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