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类职称论文

时间:2022-02-07 11:06:10

导语:在建筑类职称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类职称论文

第1篇

龙骨架和固定支撑结构 

墙体绿化的龙骨架和固定支撑结构,涉及到植物墙的稳定性、安全性,也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是植物墙成功的关键之一。不管什么类型的植物墙,龙骨架的安装基本类似,首先用膨胀螺栓将热镀锌槽钢竖向固定在墙体上,如果墙体是混泥土的,也可以用化学螺栓进行固定。然后在槽钢上横向焊接方钢或角钢作为龙骨,用于安装固定种植基盘、种植盒、种植箱、种植槽或种植毯等。 

对于容器式植物墙,包括种植基盘、种植盒、种植箱、种植槽等的固定安装,需要根据容器的尺寸大小确定好横向龙骨的间距。其中种植基盘、种植箱一般在横向龙骨安装完后直接挂在龙骨上,而种植盒、种植槽一般用自攻螺丝将其固定在龙骨上。容器式植物墙因为容器有固定的尺寸大小,植物的株行距受到限制,因此只适合做规整的造型或图案。 

对于铺贴式植物墙,一般需要在龙骨架上先安装一层PVC板作为固定支撑结构,然后将种植毯用射钉固定在PVC板上。种植毯最大的优点就是植物可以根据设计者的意图自由种植,不受株行距的限制,可以做成各种形式、各种大小的图案或造型。 

种植基质以及植物的选择 

植物的良好生长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栽培基质配置。常用的植物栽培基质有泥炭土、椰糠、蘑菇渣、陶粒、炭化谷壳、苔藓、树皮、锯木屑、珍珠岩、蛭石等。 

选择适合墙体微气候和光照条件的植物类型也是问题的关键。首先,分析植物生长的需求,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维护措施,帮助维持植物的垂直生长。墙体绿化的植物可选种类广泛,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各种颜色的植物。乡土植物可以优先考虑,但要经过一定的测试,确保其在垂直环境中的生长能力和可持续性。如上海世博主题馆东西墙的绿化选用了五种植物:红叶石楠、金森女贞、亮绿忍冬、六道木及花叶络石,能随季节产生色彩上的变化,呈现不一样的风采。而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抗性,容易养护,能抵抗较为恶劣的气候环境条件。 

能够作为墙体绿化的植物包括灌木、多年生草木、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季节性植物。为了使植物生长茂盛,安装后即时成景,一般应对植物进行预培,即在安装之前2个月左右对植物进行预先培育,以保证植物墙的效果,还能为野生鸟类和昆虫提供栖息地,提高环境水平。 

自动灌溉技术 

水分是植物成活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植物墙一般采用自动滴灌系统。滴灌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给水水源、水动力系统(包括了水泵、动力设备)、水处理系统(过滤器、施肥器、滴头)及控制系统(电磁阀、水压表、空气阀、止回阀等)。 

植物墙面积较大时,一般采用分区分块控制和轮流灌溉的方式,以保证水压充足、滴灌到位,利于植物均匀生长。 

要严格控制滴灌系统的工作水压,不可超压或水压过低。超压容易导致爆管、导致滴头冲掉等现象的发生;水压过低很容易导致管道远端供水不足,影响灌溉质量。 

要定期对滴灌系统进行检查,特别是过滤器,做到定期排沙冲洗,如发现滤网破烂需及时更换。 

施工完成后的养护 

第2篇

关键词:裂缝;种类;原因;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types of civil concrete structures crack, plastic shrinkage, drying shrinkage, thermal stress, component overloading and the basis of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creep de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cracks, and puts forward a existing cracks in the control treatment measures.Key words: crack; types; reas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微裂缝在混凝土构件中是不可避免的,从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在一般条件下裂缝并不影响结构的安全,因而是“无害”的。但在荷载作用或其他情况下,微裂缝扩展并逐渐互相串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即通常所说的裂缝。本文探讨了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既有裂缝控制措施。

1裂缝的种类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两大类。其中结构性裂缝包括设计原因为主的裂缝,有钢筋锚固长度不够产生的裂缝、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引起的裂缝、构造不当引起的变形裂缝、构件刚度不足引起的开裂、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设计未考虑施工方法引起的裂缝等;施工原因为主的裂缝,有钢筋位置放置不当引起的裂缝、模板原因(包括模板支护方法不对、模板立柱下陷等)引起的裂缝、原材料质量原因引起的裂缝、施工超载裂缝、施工质量粗劣引起的裂缝等;使用原因引起的裂缝,有改变建筑使用条件引起的裂缝、荷载加大引起的裂缝、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地震引起的裂缝等。而非结构性裂缝包括塑性裂缝、干缩和凝缩引起的裂缝、温度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等。

2裂缝原因浅析

2.1塑性收缩

混凝土骨料沉降塑性收缩而产生塑性裂缝。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由于养护不当外部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体积收缩,而内部湿度变化和收缩很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约束,产生拉应力而导致开裂。裂缝为表面性的,宽度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

2.2干燥收缩

混凝土的干缩湿胀是由于混凝土中水分变化而引起的。当混凝土长期在水中硬化时,会产生微小膨胀;当混凝土在空气中硬化时,由于水分蒸发,水泥石中的凝胶体逐渐收缩,从而使混凝土产生干缩。干缩程度与水泥品种用量、单位用水量和集料用量有关,还与施工、养护不良有关。这个过程是由表及里逐步发展起来的,因而湿度变化是不均匀的,收缩应力也是不同的,当表面拉应力超过一定值时,引起表面开裂。

2.3温度应力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由于截面均匀温差、上下温差和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裂缝宽度沿全长没有多大变化。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作用,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显著的体积膨胀。同时,混凝土外部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而收缩,导致外部混凝土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很低,因而出现裂缝。

2.4构件超载及基础不均匀沉降

构件在超出设计的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内力弯矩,出现垂直于构件纵轴的裂缝,构件在较大剪力作用下,产生斜裂缝,并从下往上延伸。此外,基础不均匀沉降使结构变形也会引起裂缝。

2.5徐变变形

受弯构件截面混凝土受压徐变,主要是有水泥石的徐变引起的,它可以使构件变形增加2-3倍。较大的徐变给结构带来的附加被动内力,使箱梁构件弯矩产生重分布,增大的弯矩增加了腹板的剪应力,因此造成了腹板裂缝出现。特别是预应力结构因徐变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损失,降低了结构的抗裂性能。医学职称论文2.6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灌、振捣和养护等各道工序中少有差错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和密实程度。例如模板支撑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强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混凝土搅拌不均、离析、振捣不实以及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保护层太小或太大,浇灌中碰触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混凝土养护不当造成早期表面干燥或内外温差较大也容易产生裂缝。

3裂缝的控制治理

目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治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3.1表面处理法

包括表面涂抹法和表面贴补法。主要运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浅度裂缝的处理。表面涂抹法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人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3.2化学灌浆法

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的裂缝。化学灌浆法是将化学材料配制的浆液,用压力设备关注入裂缝,达到扩散、凝固堵漏加固目的。目前可供灌浆的材料很多,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

3.3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mm),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目前常用的嵌填材料有塑性材料如塑料油膏,刚性材料如砂浆、聚合物等。

3.4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性能时,如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时可采取结构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主要方法有: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3.5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护法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的离子分布状体,提高钢筋周围的pH值,钝化钢筋,达到有效防腐的目的。主要方法有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三种。它的优点是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可用于新建结构或已开裂结构。

3.6仿生自愈法

仿生自愈法是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即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传统组分中复合特殊组分(如含粘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模仿生物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愈合。

参考文献:

刘桂茹,刘飞. 浅谈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结出现裂缝的原因与控制.建筑与预算,2007(5)

第3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写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写作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写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写作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

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写作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accidents occur, often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most fundamental factors in four categories: people, object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the specific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se four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appropriate measures taken.

Keywords: construction; quality; security; 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当事人的过错,使得建筑物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给建设单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事件。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四种: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人的因素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工程质量优劣最基本的因素;物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更加复杂、繁多;质量事故的发生也总与某种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各级管理结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许多单位或部门,因此在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必须对以上四大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1、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1使用不合格的钢材。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螺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为建筑安全埋下隐患职称论文。

1.2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顶部开裂渗漏等问题。

2、施工方面的因素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问题做出相应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建设前期的工作问题。建设前期的某些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认真按有关规定去做,很可能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天性不足,如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地点的选择等。如果这些前期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有时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2.2违反设计程序。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原则。但大量的质量事故调查证明,不少工程图纸有的无设计人,无审核人,无批准人,这类图纸交付施工后,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2.3违反施工要求。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它和钢筋组合时的坚固程度,添加的砂、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但在工地上搅拌站砂、石严重混堆问题时有发生,在配混凝土时,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过秤。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现场的混凝土配比例牌只是摆设。这样就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3、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施工一线技能工人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技术工作出现漏洞。

建筑管理人才缺乏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匾乏;人才结构失调;人才布局不合理;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势头不减;管理人才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深层次发展。

4、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监理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建设监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已出台了《建筑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规章,基本形成了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制度体系,对建设监理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随着建设监理的深入发展,有些法规显示出不合理的成分,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4.2建设监理水平不高。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监理服务档次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上,在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方面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施工,材料上偷工减料,导致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4.3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在工程监理工作中,部分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把关不严,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的监控不力。通过调研发现有的总监理师兼任许多项目的总监;大多数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对建设监理的认识和工程经验开展工作,随意性很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4.4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使得一些质量隐患不易被发现而发展成为质量问题。比如,施工中使用的很多建筑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以前,除了必须同步提供质保材料和准用材料以外,有的还要进行实验室试验,有的必须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复查,由于装备和手段原因导致被忽视的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在住宅建设中是屡见不鲜。

5、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即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是产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社会原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建筑法》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且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有专章阐述。但该法律也逐渐显露出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对相应的处罚措施没有规定具体数额和幅度,完全根据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确定,不利于操作,客观上增加了执法的随意性,要么处罚过重,要么处罚过轻,就同一行为可能出现异罚现象。

5.2条例细则不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比《建筑法》在质量管理方面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强,明确提出了“谁设计、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分解了质量责任,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处罚力度,但也存在备案制度细则不完善的问题。

5.3验评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等规范标准,不断更新,但官方色彩浓,执行起来不到位,不具体,可操作性差。

除此之外,在整个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没有明确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另外,在建筑法律实施过程中,没有机构针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修订完善工作滞后。

参考文献:

[1]白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李子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钱胜.建筑工程质量及事故问题.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安全 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当事人的过错,使得建筑物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给建设单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事件。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四种: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人的因素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工程质量优劣最基本的因素;物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更加复杂、繁多;质量事故的发生也总与某种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各级管理结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许多单位或部门,因此在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必须对以上四大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1 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1 使用不合格的钢材。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螺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为建筑安全埋下隐患职称论文。

1.2 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顶部开裂渗漏等问题。

2 施工方面的因素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问题做出相应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设前期的工作问题。建设前期的某些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认真按有关规定去做,很可能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天性不足,如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地点的选择等。如果这些前期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有时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2.2 违反设计程序。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原则。但大量的质量事故调查证明,不少工程图纸有的无设计人,无审核人,无批准人,这类图纸交付施工后,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2.3 违反施工要求。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它和钢筋组合时的坚固程度,添加的砂、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但在工地上搅拌站砂、石严重混堆问题时有发生,在配混凝土时,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过秤。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现场的混凝土配比例牌只是摆设。这样就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3 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施工一线技能工人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技术工作出现漏洞。

建筑管理人才缺乏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匾乏;人才结构失调;人才布局不合理;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势头不减;管理人才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深层次发展。

4 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监理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建设监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已出台了《建筑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规章,基本形成了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制度体系,对建设监理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随着建设监理的深入发展,有些法规显示出不合理的成分,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4.2 建设监理水平不高。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监理服务档次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上,在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方面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施工,材料上偷工减料,导致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4.3 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在工程监理工作中,部分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把关不严,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的监控不力。通过调研发现有的总监理师兼任许多项目的总监;大多数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对建设监理的认识和工程经验开展工作,随意性很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4.4 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使得一些质量隐患不易被发现而发展成为质量问题。比如,施工中使用的很多建筑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以前,除了必须同步提供质保材料和准用材料以外,有的还要进行实验室试验,有的必须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复查,由于装备和手段原因导致被忽视的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在住宅建设中是屡见不鲜。

5 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即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是产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社会原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 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建筑法》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且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有专章阐述。但该法律也逐渐显露出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对相应的处罚措施没有规定具体数额和幅度,完全根据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确定,不利于操作,客观上增加了执法的随意性,要么处罚过重,要么处罚过轻,就同一行为可能出现异罚现象。

5.2 条例细则不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比《建筑法》在质量管理方面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强,明确提出了“谁设计、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分解了质量责任,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处罚力度,但也存在备案制度细则不完善的问题。

5.3 验评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等规范标准,不断更新,但官方色彩浓,执行起来不到位,不具体,可操作性差。

除此之外,在整个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没有明确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另外,在建筑法律实施过程中,没有机构针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修订完善工作滞后。

参考文献

[1]白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李子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钱胜.建筑工程质量及事故问题.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贺子龙.建筑事故成因及构成要件分析.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16:17-19.

第6篇

摘 要:施工企业对工程成本造价的控制就是在满足项目合理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把工程项目成本造价控制在准许的限额内,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施工企业角度,探讨施工企业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认为主要应从工程投标决策入手,勘察现场,熟悉设计图纸,及时掌握市场价格行情,制定施工方案,加强施工合同及施工现场管理,并做好竣工结算,以提高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投标决策合同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中国建筑市场改革深入,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将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贯穿于施工运作的全过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着如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核心,因此,探讨(安装)施工企业如何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从工程投标决策入手

1.深入调查,做好报价前的准备工作。

2.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确定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质量和工期,同时也是招评标时的一项重要技术标的评定项目。只有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才能有效控制计价成本,如管道土方工程,可以使用的机械很多,但是必须经过计算选择最经济合理的配对,才能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所以合理的施工方案决定了合理的报价职称论文。

3.编制科学的投标文件。施工企业应有根据自己施工特点、优化组合、控制成本等能代表企业先进水平的企业内部施工定额,按招标文件提供的“工程量清单”采用实物量法编制投标文件。即首先依据本企业施工定额消耗量,以及收集、掌握的市场价格信息求出直接费,并计取各项费用,再根据市场行情、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确定相应的利润。

4.正确使用投标技巧。“工程量清单”报价时采用一定的技巧,既可以使业主接受,又可使企业中标后获得更多的利润。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特点来采用不同的报价。报价时既要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又要分析招标项目的特点、类别、施工条件等来选择报价策略。

5.投标报价的决策。在投标报价文件编制完成后,报价的决策决定了投标的胜负。应依据已编制的招标文件,结合当地建筑市场供应情况,研究历次类似工程中标价情况,科学地作出报价决策。决策者应当在风险和利润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从全面的角度考虑企业期望的利润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尽可能避免较大的风险,采取措施,获取一定的利润。

二、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合同,它将明确企业在工程承包中的权力和义务,将工程投标价、设计变更调整方式、工程款的拨付方式、索赔方式、材料的购置、竣工结算方式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企业组织施工、进行项目经营的法律依据。由于建筑产品的形成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涉及原材料种类多、过程工序复杂、质量要求严格、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影响大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又经常要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财政主管部门联系,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施工合同所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要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提高企业的利润,应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

首先应树立合同意识。不管是企业的决策层,还是执行层都应重视合同管理,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掌握业务知识,在制定施工合同时应认真把关;其次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合同的管理办法,明确相关人员的责、权、利,规范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把投标工作和签订合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既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又满足业主要求和投标承诺的施工合同条款。

三、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施工阶段,是依据设计图纸把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在施工阶段,承包合同价已确定,造价控制目标明确,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工程成本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对项目经理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因此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建立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对于加强成本管理、降低造价非常重要。

2.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实施。设计是用以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其内容视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因此,在施工前,应组织包括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应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反复斟酌,使方案优化,并严格按所选择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3.抓好机械、材料管理。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约占工程总造价的60%―70%,因此在建筑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货比三家,择优选购,尽量寻找质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消耗定额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材料设备总量需求计划。

4.加强过程控制,抓好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建筑产品的最基本要求,要求在竣工后,建筑产品应当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要求。在工程施工中,把好质量关,可控制和降低工程的质量成本和故障成本。做好施工前准备,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监控施工过程,把不合格因素消除于萌芽状态,并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出现,就能够抓好工程质量,将不必要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对控制好工程造价十分有利。

四、做好竣工结算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完整地编制好竣工结算并提交给业主单位,所以竣工结算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1.及时收集各种竣工资料,做好竣工结算。工程单位在施工中应及时收集和保管好各种资料,除了工程技术资料、安全文明施工资料外,各种设计修改补充联系单、设计人或监理人的签证单、业主或监理人认可的施工方案、各种自然灾害、凭据等,要及时收集整理。在资料齐全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结算,保证不漏项、不漏算,正确套用预算定额和不同类别的工程费用定额。既要杜绝弄虚作假和多估冒算,又要据理力争,必要时应将每个有争议的分项,通过省市定额管理部门裁定,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索赔工作不可忽视。索赔工作应该是全部竣工结算内容之一,施工企业应该重视索赔的理论和方法。当工程施工中出现了合同内容之外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业主因素等,引起工程发生事故或拖延了工期,施工企业应及时收集文字依据,认真分析,提出索赔报告,要求追补损失。

第7篇

会计职称论文高级会计师,高会评审,财会论文,工业企业制造企业商业外贸房地产建筑施工交通,行政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高校财务管理,会计教育教学论文论文写作指导。

公路部门的养路支出类别分为公路养路工程部分、公路事业部分和养路其他费,地方财政部门预算支出预算实际上划分为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两大部分;项目支出与公路养路工程部分支出对应,基本支出与公路事业支出和养路其他费支出之和对应。按照国家计划委、国家经委、交通部、财政部(87)交公字64号文“关于《公路养路费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规定,公路养护养路工程费不低于切块包干投资基数的80%、养路事业费和养路其他费不高于切块包干投资基数的20%。对比要求下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遵循上述支出控制指标,即项目支出应不低于切块包干投资基数的80%、基本支出应不高于切块包干投资基数的20%。

部门预算中的基本支出划分为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三大类。一般来说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应与养路其他费支出对应,基本支出的范围及对象应为县级以上公路部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的退离休人员的人员支出和为开展管理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支出。

为适应地方财政部门对公路部门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适当调整部分支出类二级及二级以下会计核算科目。

中山市财政部门要求中山市公路局每季度报送除公路行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应报送的有关会计报表外,按照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须报送《事业单位基本数字表》、《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事业单位收入总表》、《经费支出明细表》等。《事业单位基本数字表》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路部门一定时期的单位人员、资产和负债状况的静态报表,《事业单位收入总表》和《经费支出明细表》是反映公路部门收入和支出的动态报表。显然,地方财政部门要求公路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现行的《公路养护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会计报表信息编制与披露方式方面存在着不衔接的问题。由此,在现行会计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对支出类会计科目进行适当调整,既保证公路养护会计核算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又满足财政部门所需的较明细的会计信息。

第一部分 养路事业费

一级科目为养路事业费。在一级科目下设专项业务费和行政管理费等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专项业务费下设科研及技术管理开发费、路况及交通量调查费、路政管理费、征稽管理费等三级科目。在二级科目行政管理费下设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办公用固定资产购置维修费等三级科目;在三级科目人员经费下设工资、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其他人员支出等四级科目;在四级科目下还可以按照财政会计报表的需要设置五级科目,如:工资、社会保障费、其他人员支出等四级科目下设置五级明细科目;在三级科目日常公用经费下设办公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水电费、邮寄费、电话通信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车辆维修及使用费、会议费、培训费、接待费、其他费等四级科目。

第二部分 养路其他费

一级科目为养路其他费。在一级科目下设对个人和家庭补助费;在二级科目对个人和家庭补助费下设医疗费、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抚恤和生活补助费、离退休费、其他费等;在三级科目离退休费下设离休费、退休费、离休公用经费、退休公用经费、离退休费社会保险费等。

公路养护会计报表与财政会计报表编制取数与衔接。

在编制行业部门会计报表和财政会计报表时,主要涉及行业部门会计报表的《资金平衡表》与财政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的转化,这两表间的转化较为简单,这里不在赘述。较为复杂的是行业部门《养路支出计划执行表》(03表)、《行政管理费用明细表》(07表),与财政部门《事业单位收入支出总表》、《经费支出明细表》,如何转化衔接。按照调整后第一、第二部分会计科目,财政部门《经费支出明细表》和《事业单位收入支出总表》可以在会计账套中建立勾稽关系直接取数;对于行业部门的《养路支出计划执行表》(03表)和《行政管理费用明细表》(07表)同样也可以在会计账套中建立勾稽关系直接取数。例如:在编制财政会计报表《经费支出明细表》中的人员经费——工资——基本工资及岗位津贴、预算外津贴及节支奖、工作实绩考核奖、奖金及其他栏,可以直接在相对应的科目直接取数填表;同理在编制公路养护会计报表《行政管理费用明细表》(07表)工资栏只需在行政管理费下的人员经费——工资四级科目、其他人员支出中的临时人员工资和长休人员工资五级科目直接取数填表。值得一提的是:在账套中建立勾稽关系直接取数填制财政部门会计报表和行业部门会计报表时要注意有的明细科目的归类。如:日常公用费——培训费科目,在编制行业部门会计报表《行政管理费用明细表》(07表)时应扣除该项费用,而将其填入《养路支出计划执行表》(03表)教育培训费栏。

由于日常的公用经费是依照各地级市财政部门所规定的标准编制支出预算的,大额的会议费、专项接待费,应作专项业务费编制支出预算,在会计核算时应与日常公用费分别核算,在编制行业部门会计报表《行政管理费用明细表》(07表)时可将大额的会议费、专项接待费与日常公用费中的一般会议费、接待费分别并入会议费、接待费栏。

在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下公路养护会计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第8篇

1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环保理念分析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环保理念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尽量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先进的环保施工技术,尽量将施工的范围缩小,防止对更大范围的水域造成破坏,维持周围水域环境水生物的基本形态不变[1]。第二方面是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人工恢复,以该水域原先的自然状况为标准,对生态体系进行重建,恢复部分水生物的物理特性以及化学特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特征,保护环境决不能以制约人类合理的发展活动为前提,同时人类的发展活动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应当贯穿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全过程,而非某个特定的施工环节或者是水域范围。基于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需要遵循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原则,维持两者的长期平衡,保证人类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2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针对港口航道疏浚工程而言,鉴于其采用的是大型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水域环境当中沙石的处理,因而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2]。通过对我国多地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对生态环境主要在于无机悬浮物、船舶污染、污染物质扩散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2.1 机悬浮物影响水域生态系统

无机悬浮物是在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当中较为常见的生态污染之一,对该水域的生态系统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无机悬浮物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污染主要在于水体的浑浊度方面。一般情况下,自然水体具有自我调节与稀释的能力,因而其水体浑浊度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是可以保持长期的平衡与稳定的,并不会对水域内的水生物的生长造成影响。而在进行港口航道疏浚的工作当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无机悬浮物,破坏了该水域的自然循环系统功能,打破了水体浑浊度的平衡,导致水体浑浊度快速增加,这些无机悬浮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静止之后便会下沉,掩埋了水域内的水生物,影响其正常的生长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2.2 船舶污染

2.2.1 机油污染

诸如挖泥船等大吨位的船舶在停靠或者是航行的过程当中,船舱的底部位置无可避免会出现机油渗漏的问题,虽然这种机油渗漏问题在两种液体接触的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现象,并不会对船舶的航行性能以及安全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航道周边区域的污染却是比较严重的,抑制水生物的生长,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

2.2.2 噪音污染

在进行港口航道疏浚的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回填的施工环节,挖泥船在进行挖泥施工作业的过程当中会发出非常大的机器运转的噪音。一般而言,噪音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动物的影响却是比较大的。该水域的鱼类在长期的高频率的噪音之下会往往会出现死亡的现象,因为刺耳的噪音声波频率非常高,对鱼类的生理循环系统造成致命性的影响,又或者是使鱼类大量迁移,该水域逐渐变为一片死水,打破该水域的生态环境平衡。

2.3 污染物质扩散

在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当中,污染物质主要指的是营养盐饱和度大的沉积物的基本积蓄载体,对水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污染物质的产生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地表径流携带污染物质汇入;第二是船舶的废污水直接排放;第三是水生生物死亡残骸的堆积,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质逐渐积累把能够达到一定的数量,此时营养盐的内负荷就会增大,在外力的触动下就会出现污染物质扩散的问题。在洪水或者是高温的影响下,本来隐藏在港口航道底泥中的污染物质就会随着水体而逐渐上升并最终付出水面,在洋流或者是季风的带动下,其扩散的速度更快,扩散的范围也更大。当污染物质出现扩散的时候,水体自主进化的功能便会遭到抑制,继而出现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大量水生物死亡,水质恶化,出现臭味。再加上部分施工人员不注重对疏浚弃土的处理,随意将其堆放在施工现场周围,并未加控制,导致污染物质的扩散由水中蔓延到陆地。

3 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生态保护策略分析

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生态保护策略主要在于疏浚方案、疏浚时间、施工控制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3.1 合理制定疏浚方案

在制定疏浚方案之前,针对港口航道附近的水域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明确底泥产生的各项原因,以便保证疏浚方案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整合全部的调查资料与当地的水文资料,准确测算水底沉积物的总量,研究制定各个具体的疏浚施工环节,仔细划分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范围与技术类型,选用合适的施工设备,完善与之配套的疏浚施工管理规则与方案,优化各方面的资源配置,在降低疏浚施工成本的同时,提高疏浚作业的效果,同时制定备用的疏浚方案,保证港口航道疏浚施工不受影响。

3.2 正确选择疏浚时间

专业领域内禁止在周边水底栖息生物活动频繁时期内进行港口航道疏浚,防止对水底栖息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不利的影响。基于兼顾水底栖息生物活动规律的前提下,港口航道疏浚工作的时间选择需要遵循最重要的两点原则就是气温低与水位低,因为此时水底栖息生物活动不频繁,进行港口航道疏浚施工的风险较低且环境影响小,因此建议选择冬季为港口航道疏浚施工的时间。环保理念的要求之下,必须要“抛泥上岸”,不可仅仅使其松动而自然清除[3]。鉴于此,建议选用排距较大的绞吸式挖泥船进行作业,350m3/h以及500m3/h的挖泥船均可。

3.3 强化施工控制的力度

3.3.1 控制底泥搅动的次数

在进行港口航道疏浚之时,底泥的搅动次数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若搅动次数过多则容易造成污染物的扩散,污染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若搅动次数过少,底泥的松动性不足,清理不彻底。在合理控制底泥搅动的次数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物出现长期性的悬浮问题。

3.3.2 精准定位港口航道疏浚范围

单位水域 内的底泥厚度多为12—18cm,在进行港口航道疏浚施工之前,需要对底泥的具体分布情况加以全面的分析与明确,继而在其基础上确定港口航道疏浚工作的整体范围。在正式进行港口航道疏浚的过程当中,污染底泥的清理工作当务求彻底,防止底泥存在残留的问题,对水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4]。同时,为了不破坏水域内的生态链条平衡,当保留部分未经污染的底泥,为水生物的生长提供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在环保理念之下,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有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这是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所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

3.3.3 科学处理弃土

对于疏浚弃土的处理方面,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堆场间歇操作的施工技术水平,因为疏浚底泥残留着大量的污染物颗粒,可采用堆场间歇操作的方法在余水当中将疏浚底泥残所残余的污染物颗粒除去,保证余水的水质不受污染。二是合理堆放疏浚弃土,遵循“封闭性”以及“生物性”的堆放原则,精确计算出底泥的含油量以及体积,划定堆放区域。鉴于疏浚弃土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可将其当做有机肥料投放到绿化带或者是农田当中,变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教学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4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社会整体对于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由于工期长,工程量大,因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妨害周边水生物的生长。鉴于此,在进行港口航道疏浚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坚持环保理念,将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参考文献:

[1]刘鑫鑫.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分析[J].科技风,2013,04:178.

[2]吕巧志.港口航道施工工艺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6:1-3.

第9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预防 职称论文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ecaution for 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copd is characterized pathologically by declining,irreversible 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and progressive dyspnea,which we can sceen and monitor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of copd with spirometer to achieve early diagnosis. results: data shows cigarette smoking is the principal cause of copd among the various risk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copd.basis on the evidence and theory,we can formulate srtategy and measures for early precaution. conclusions: the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 is smoking and it is effictive to sceen and monitor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with spirometer for early diagnosis.smoking cessation,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nutrition support and strategy of stop is of importance for the early intervention in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of different age gruops.

【key word】 copd risk factor early diagnosis precau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范围内最影响健康、要经历慢性长期病程的严重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该疾病以一秒钟用力呼气流量(fev1)的不可逆下降为特点,并伴随不断加重的呼吸困难、其他呼吸道症状和进行性体质下降。明确诊断后,10年存活率<50%,其中1/3以上患者死于呼吸衰竭。copd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是致死、致残的重要疾患。copd早期很少有明显症状,正常人群中估计超过5%患有潜在copd,肺功能较低水平[fev1/用力肺活量(f-vc)<0.70]的人群中超过70%有潜在阻塞性肺疾病,潜在的患者往往错过早期预防机会。因copd治疗效果不好,一旦发生几乎很难逆转,延误诊断和治疗是导致copd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在病情已不可逆转时才作出诊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预防和治疗效果。如果针对copd进行大范围人群的早期筛选,会产生过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有必要探究copd的病因学和易感人群的特点,寻找出copd的高危人群,以便针对目标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

1 高危人群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一般认为,导致copd的主要病因是吸烟。虽然其他因素也有一定作用,但吸烟是引发copd的最重要的原因。其他影响copd发生的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性别、个体基因、气道反应性、遗传性过敏症、职业、社会经济状态、饮食和生活中的环境因素等。

1.1 吸烟 虽然重度吸烟者中只有一部分发生copd,但已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主动吸烟是引发copd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吸烟者fev1指标下降的危险性更大,吸烟量与fev1下降密切相关,戒烟后fev1能恢复,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不论性别如何,吸烟者发展为copd的可能性是不吸烟的14倍。而被动吸烟也同样增加肺吸入颗粒、有机粉尘和气体的负担,因而增加呼吸道症状和发展为copd的危险。

1.2 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和no2等气体,会使成人、儿童的fev1以及f-vc等指标发生改变,显示肺脏功能受到损伤。很多研究发现,在可吸入颗粒污染浓度较高的地区,气道分泌增加、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copd的发生较其他地区增多。分析发现,城市污染是发生copd更危险的因素。

1.3 个体基因 研究表明,不同个体遗传易感性差异在copd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可以解释有10%~20%的copd患者有吸烟史。有研究项目对包括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在内的5种基因进行分析,有明确证据的只有α1-抗胰蛋白酶基因(aat),它是早期严重copd和快速肺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尤其结合吸烟因素时更为明显。也有研究表明,高浓度il-13也可促进copd的发生。

1.4 高气道反应 有高气道反应的人群肺功能容易下降。虽然高气道反应如何影响copd的形成过程尚不清楚,但是研究显示,伴有高气道反应的吸烟者易发展为copd。气道高反应预示肺功能的损失,这是吸烟状态后肺功能下降的最主要指标,并且吸烟导致的气管炎症使气道高反应表现更加明显,使受累人群更易发生copd。

1.5 fev1 fev1值及其下降速度,对copd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尤其在copd的早期,fev1下降速度较后期更为明显。有研究显示,有较高fev1值的人3岁后发展为copd 危险性较低。对特殊人群(例如吸烟者)的fev1跟踪检测可预测其发展为copd的危险性。如果吸烟者的fev1<75%并且下降速度超过30ml/a,预示有很高的危险发展为copd。

1.6 职业 在工业操作中,煤尘、金属粉尘、喷涂粉尘、异氰酸盐、镉等被认为能增加copd的危险;尤其是长时间的职业粉尘和化学颗粒环境,是导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有危险的行业包括木工、造纸、纺织、建筑等。

1.7 营养 营养在预防copd方面,越来越引起重视。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可以部分对抗因吸烟、空气污染对肺脏的氧化损伤,长期缺乏新鲜蔬菜使fev1水平较常人低。其他如镁、ω-脂肪酸等也与预防copd有关。食物中鱼类蛋白较多者的fev1水平高于食物中鱼类蛋白较少者。此外,低体重儿童的f-vc、fev1指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这可能是低体重对肺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长期不良影响,导致成年后达不到预期发育水平而易于发生copd。已有报道证实,饥饿会加速弹性蛋白酶诱导的肺气肿发生,而且肺气肿在低体重个体中更严重,这为营养因素影响肺修复的观点提供了支持依据。

1.8 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居住或就业情况等。低收入、居住环境差、室内外空气污染、教育水平低、营养不良、儿童呼吸道感染、被动吸烟等,在儿童时期是发展为copd的危险因素。慢性进行性疾病反过来又可影响其社会经济状况。

1.9 肺发育不良 从出生到25岁,肺脏都在不断发育直到最大容积。肺的发育过程受到干扰,与吸烟环境、体重等因素有关。孕期和哺乳期吸烟可影响胎儿的肺发育和体重,还可影响到免疫系统发育,受到影响的婴儿较正常儿童有更多的咳嗽和呼吸功能受损症状,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可能是成人发展为不可逆气道阻塞的危险因素之一。

1.10 儿童呼吸道疾病 一般认为儿童期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若不能完全恢复,成年后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婴儿期呼吸道感染可影响他们今后的肺功能及呼吸道症状,这可能与肺组织损伤,结构改变,肺组织顺应性下降有关。营养不良、母亲吸烟、肺发育不好等都是儿童时期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

1.11 其他 6.8%~17%的食物过敏者可以发生哮喘。一些研究表明,女性是发生copd的高危人群,其潜在的生理机制可能与激素和肺的发育结构有关。在调整和平衡肺功能基线后,女性较男性的小气道高反应更明显,这可以解释女性fev1更容易下降的现象。因此女性吸烟导致的copd比率较男性更高。

2 预防

copd的早期预防很重要,不仅能起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而且可起到减少医疗资源消耗等作用。但控制copd发生和发展在实践中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因缺乏足够重视的预防观念和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对copd的早期预防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戒烟 戒烟或减少吸烟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因为戒烟可明显缓解fev1的下降速度。但干预性研究提示戒烟成功率很低,需要不断地改进戒烟方法和技术。美国在copd国家预防项目中,推广对人群fev1的主动检测措施,使吸烟者了解自己的fev1现状及其下降速度,以达到鼓励戒烟的目的。清楚自己身处copd发作边缘的吸烟者,比其他人更有戒烟的动力和成效。

2.2 肺量计普查 采取最简单、实用的技术和方法在无症状的copd高危人群中定期进行肺量计测定普查,可以尽早检出病变者。肺量计用于测定fev1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对可能发展为copd的患者,无论其有无伴随症状,都可以应用肺量计进行检查,以期及早诊断,及早干预。keith等对8140名40~69岁的无病史人群进行肺量计普查,发现12.4%的男性和3.5%的女性患有潜在阻塞性肺疾患,对吸烟且有呼吸道症状的人群,检出率上升到27.4%。如果吸烟者的fev1<75%并且下降速度超过30ml/a,预示有很高的危险发展为copd。因此,对高危人群的肺量计普查更有实际的预防意义。异常的肺量计指标还可预测copd、肺癌、心肌梗死和中风,因此,对其指标的辨别超发显得重要。

2.3 控制呼吸道症状 儿童时期的呼吸道反复感染对成年后copd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老年人由于其免疫水平低下,容易因呼吸道感染诱发copd的急性发作。因此,要控制重点人群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疫苗对于预防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有一定作用。对于老年copd患者,流感疫苗接种可降低其入院、感冒和死亡的危险。老年人因消化功能异常,抑郁和恶病质等,导致体重下降,可进一步损害免疫系统,因此加强营养,恢复体重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2.4 加强营养、增加体重 低体重的copd患者死亡率较高,因此,加强营养,增加体重,不仅能改善通气功能,而且增强机体免疫水平。尤其是早期copd患者,。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进食高能量食物,增加进食次数,配合戒烟和体育锻炼等,延缓copd病情的进展。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