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时间:2022-04-11 13:08:18

导语:在高中物理学史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学史;科学素养

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对高中物理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教授给学生专业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物理教师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追根溯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课程产生兴趣,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教师将物理学史引入课堂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呈现物理这一科学理体系论的建立过程,再现物理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家们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可以介绍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1666年,23岁的牛顿还是剑桥大学的学生,牛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非常强,他经常思考,为什么地球会绕着太阳转?为什么月球不会掉落在地球上?一次牛顿坐在果园中,突然听到苹果落地的声音,牛顿由苹果落地联想到了月球和地球的关系。在第二天,牛顿看见小外甥在玩小球,外甥慢慢摇摆小球,然后越来越快,最终小球被径直抛出。牛顿从这一现象中猛地意识到月球和小球的运动极为相像,月球对动力和重力的拉力同时作用于月球,使月球不会掉落到地球上,而正是因为重力的作用,苹果才会落地。牛顿之后展开了实验研究,最终证明重力是“万有”的,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很多学生知道牛顿,知道万有引力,单纯直接学习这一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介绍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家的崇拜之情,然后让学生把崇拜之情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

物理学的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等,其中最重要的知识就是物理概念。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在物理概念讲解中引入物理学史,让学生正确全面地把握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在讲惯性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入概念产生的历史。惯性的概念发展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的“强迫运动定律”,到伽利略进行理想的斜面实验,然后再到笛卡尔的惯性原理,最终到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不同的物理学家对这个概念进行优化和完善,终于确定了最后的概念内涵。教师在物理概念讲解时渗透物理学史,可以从纵向的角度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概念的掌握。

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要求学生不迷信权威,以发展变化的思想去审视一切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但是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性传授,没有对科学理论进行讲解,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逐渐被削弱,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物理学史。比如,在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可以突出科学家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在16岁时,就在书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的速度前进的电磁波,于是他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一个人以光的速度向前运动,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爱因斯坦学习了电磁学、力学的相关理论,并从哲学中吸收营养,对之前科学理论进行了大胆创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理念,最终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培养问题意识和发展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可以认识到这二者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表明,物理学和哲学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将物理学史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比如,以上述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为例,教师可以把“新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的观念融合进去,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再比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教师可以把“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观念融合进去,让学生以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高中物理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物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学史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入物理学史。

参考文献:

[1]刘海东.诌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入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3):34-35.

[2]徐志才.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入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考试周刊,2011(11):178-179.

第2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类比思维;教学策略

一、对类比思维的认识

类比思维是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把已知的事和物与具有某种相似之处的未知的事和物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受到启发,以寻求研究新事物方法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形式。由于类比思维具有从一个特殊领域的知识过渡到另一个特殊领域的知识的优越性,所以类比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创造性表现在发明创造活动中人们能够通过类比已有事物开启创造未知事物的发明思路。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类比思维具有联想、启发、假设、解释和模拟等多种功能,对于学生的灵感和直觉思维的产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类比思维可以直接体现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高中物理教学,采用科学的探究模式,将类比思维渗透到各章节知识的学习中

高中阶段,类比思维方法是一种最基本最实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对类比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是评价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必须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科学的探究模式将学生类比思维的培养与基础知识教学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类比思维的培养可以遵循以下过程:相关知识回顾———引出新的物理概念、规律———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和表述目标问题———通过联想寻找类比源对象———根据两者的相似关系,大胆猜想及假设———收集数据进行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与应用。例如,在讲解“电场”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需带领学生对重力场进行简单回顾,随后引出电场这一新的知识点,此时巧设疑问“电场与重力场是否具有相同或者相似之处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密切关注电场与重力场的类似之处,深刻思考,寻求答案。同时,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物理现象的特征分析,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发挥思维迁移的积极作用,找出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类比关系,提高学生的类比思维素质。

(二)教师精选典型例题,使学生反复训练、分析总结,增强学生运用类比思维解题的意识

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习题教学,加强学生类比思维的训练。任何一种思维能力,不是单凭教师的说教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一个反复刻画的过程,形成一种意识。对于高中物理类比思维能力,这个刻画的过程就是指反复的习题训练过程。教师应该结合教材,设计一些突出类比思想的典型题目,解题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自由讨论,这一探讨交流的过程,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思维方法都可以惠及全体同学,同时还可以引发学生深刻反思自己对类比思维认识的局限性及误区,促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更广、更透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三)充分利用物理学史的价值,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放在了与知识与技能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高中物理教材每章节中都以小字的形式增加了与本章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讲解这些物理学史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从中类比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这使学生感兴趣的同时,更容易体会、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类比思维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物理学家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通过将类比思维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类是如何逐步认识自然界及其所蕴含的物理规律;学生也会对物理学发生、发展的真实情景有所了解。这样学生更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勇于合理有根据的怀疑;养成实事求是、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为学生在健康成长过程中输入正能量,最终可以激励并增强学生运用类比思维解决新问题的勇气。

三、结语

类比思维作为高中物理的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教师必须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总结教材,找出类似知识点或者表面毫不相关但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的知识点,巧妙运用类比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将其内化成自身的一种物理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牢牢把握住高中物理的整个知识体系。

作者:乔金芳 单位:河北内丘中学

第3篇

【关键词】概念 高中物理教学

一、正确认识物理概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之中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复杂的事物都是一系列的简单的事物构成的,在高中物理之中,对许许多多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选择定律、公式的过程,从其中的本质来讲,这个过程就是利用一系列的概念进行思考,判断,推理的过程。例如高中学习之中的欧姆定律等,熟练的掌握这些定律的基础就是对定律之中涉及到的各个基本概念有清楚的认识。

二、高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策略

1.注重概念的导入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之中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基础概念进行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物理的本质属性,逐步的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用三种方法导入物理学之中的新概念:第一个种方法就是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物理现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的学习环境。在运用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物理概念的引入时教师例举的实例一定要恰当,采用的语言要简练,进而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物理而不是在科学世界之中学物理”的目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实验导入新的物理概念。高中的物理知识所涉及到的一些物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之中并不常见,但可以在实验室之中让学生看到这些现象进而展开相关的概念教学。例如在高中阶段学习电磁学部分的知识时,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对在这一部分知识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种通过实验导入概念的方法还能够然让学生们认识到物理这一门学科的学科特征――“以实验为基础”。除此之外物理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三种导入物理概念的方法时借助物理学史。实质上物理学之中几乎所有的定律和单位都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这就为通过物理学史进行概念的导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借助物理学史学生更容易对枯燥的物理概念产生深刻的印象。

2.多渠道多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之中,完成物理概念的引入是第一步,然后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严密的思维加工,使学生逐步的认识到概念之中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为使学生对接触到的概念形成完整,全面,正确的认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沿着物理学的研究方向对概念进行分析,抽象,综合,判断。在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概念的的定义并理解并记忆。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逐步的引导学生认识到高中概念常见的定义方法:“直接定义法,比值定义法,乘积定义法,和值定义法,函数定义法”。在引导学生深层的理解概念的过程之中,要突出每一个概念之中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清楚每一个概念之中的关键词以及概念的局限性。在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概念之后,就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之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上,积极的引导学生建立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将所学习的各种概念整合为一个整体,为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在物理教学方面应加强应用性教学,引导学生不断深化物理概念。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应用到具体的物理之中。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之中,教师应逐步的引导学生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为学生创造运用物理概念机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运用已经学习国的知识对生活之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二是带领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实质上在教学过程之中运用概念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教师要注意的是把握号每一次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每一次运用概念时都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

在上文的讨论之中,本文首先阐明了物理概念教学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之中的重要性。然后本文对物理教学的过程M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了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引入物理概念――阐释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概念――深化和巩固物理概念”并介绍了几种在实际教授物理概念时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教授任何一门课程时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学的过程也是丰富多样的。本文就高中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所做出的一些探讨,时对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的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归纳,希望本文能够给一线的高中物理学教师在实际教授物理概念的过程之中某些启发。

【参考文献】

[1] 郑录永.《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2] 丁义军.《提高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情感;途径

在当前的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标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真正高素质人才不仅需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更加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在高中各门学科教育教学中均开始将情感教育重视起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由此可见,将情感教育进一步渗透到物理教学中,有着尤为重要的价值。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情感教育是近年来出现在我国教育体制中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与传统的唯理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唯理智教学是指过分注重对学生智力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诉求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情感教学则有效的改善这这一缺陷,在教学形式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复杂性和渗透性。不同的教育专家对情感教学的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从总体上来看,情感教学的特点有:首先,情感教学注重的是对人情感技能的培养和发展,旨在帮助学习者建立一个完善的情感机制,使学习者的知识、能力、情感进行协调发展;其次,情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实现学习者情感品质上的提升,使学习者能够更好的感知身边的事物,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最后,情感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在教学模式中就是要从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标

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自然、欣赏自然,从自然环境中总结科学理论知识,并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其二,提高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中的热情,将课堂上学习的物理知识有效的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对身边的信息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其三,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使学生勇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和立场,能够与错误的行为做斗争;其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勇于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其五,了解物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发展趋势,及时掌握社会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其六,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服务全人类的意识。

三、高中物理课程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利用物理学的真善美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性和客观性的学科,但物理同时也是一门充满艺术之美的学科。事实上,科学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物理的艺术之美是随处可见的。例如,在学习麦克斯韦的电磁学方程时就能发现,复杂的电磁关系只需要通过几个简单的式子就能简洁、直观的表达出来,这就体现了物理的简洁美。同时,物理学还蕴含着统一美,比如牛顿的运动定律就将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有效的结合起来了,从而连接起了微观和宏观的世界。在物理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物理学的这些艺术性,让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讲究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和假设。因此,实验在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物理实验的课时应当占整个物理教学的三分之一以上。实验的教学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掌握实验的技巧和规范。例如,在进行电路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实验室中进行电路的设计和连接,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实验的过程可以进行分组的操作,学生在进行实验的同时,还能培养起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投身科学的信念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当前所取得的所有物理学原理和理论都是经过许多科学家多年的努力才得出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当融入对物理学史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物理理论得出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情感。

四、结语

综上而言,在高中物理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的实现情感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魏正宾.情感教育: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22-23

第5篇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活用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激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任教师要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活生生有感情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最需要得到引导和尊重的人。学生不是一教就懂的天才,更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所以,教学中务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多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更要耐心、细心、宽容和善待学生,从而激发出学生的生机与活力走向进步与成功。尤其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要教会学生观察,因为观察是创造的眼睛,而敏锐的观察力是科学思维的源泉,创造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是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更是提高学生视觉和触觉等各感觉器官机能,使之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理基础的必然要求。实验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注意力,让学生始终处在有意注意的状态中。在课外,要使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观察思考中发现和获取新的物理学科知识。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会对每一个实验应从“整体部分整体”观察的方法。对同一类型的实验则应从“个别一般个别”的观察方法。坚持做到“五要”即:①要全面,只有全面观察,才能获得完整的感性知识。②要细致,既抓住主要现象,又不放过次要现象,既观察到明显现象,又观察到不易发现或易忽略的现象,特别要注意发现异常现象。③要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异同,加强记忆和理解。④要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提高观察效果。⑤要归纳,归纳物理实验中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差异,从而得出该实验的顺序和结论。这就是在教学中采用的短、平、快实验训练,其在讲解某些物理问题上既整体优化了学生创新思维,将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又使学生灵活性地抓住了知识、方法问的“渗透”与“迁移”;引导了学生立体思考、发散思维,更让学生逐步学会通过实验现象抓住物理本质与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灵活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强化实验探究性的科学思维中激发出创新活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的课程内容要密切生活与时代的联系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6篇

做好示范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的传道者,同时也是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因为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作为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的素质高低也会影响学生的素质养成。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自身进行高标准的严格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在平时的时候注意自己形象,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应该牢固掌握专业的技能,保证拥有扎实、专业的技能,能够为学生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教师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进修,保证掌握最全面、最新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专业问题。同时在教学和生活中,应该展现出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高素质,让学生能够以教师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

二、关爱学生

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一直以来受到众多教师的青睐。所以,教师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关爱学生,用真情去打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使教书育人的目标能够顺利得以实现。首先,要求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学生的身心处于健康的状态;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要中肯,不能够对于学习有差异的学生进行不公平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公平,能够对教师的工作认可,从而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给予关心,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这样的氛围中,会让学生变得更加有爱,能够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充分利用物理学史的教育作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物理学史可以讲述给学生了解,让学生感受到众多物理学家努力追求科学的艰辛,体会科学家的勇于探索的高贵的精神品质,同时可以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吸收他们失败的教训,能够在以后的物理学道路发展中少走弯路,早日走向成功。同样可以让学生接受一些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的事迹,让学生们感受到身为中华民族一员的骄傲,激发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能够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能够发愤图强,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一定会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定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推动社会发展的工作当中。

四、注重实验的重要推动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物理学的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实验的帮助。在高中物理实验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物理实验中,容不得学生有半点的马虎,只有保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够保证实验的成功。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严谨的态度,从而在未来的任何一件事上都能够严谨地去面对;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实验中得到锻炼,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推动力。所以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分析遇到的问题,一丝不苟地去面对实验结果,让学生能够经过在实验中的不断磨练,养成健全的人格,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总结

第7篇

关键词:思维;心理障碍;物理教学

身边的很多同学反映: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没有什么变化,也能听懂,但就不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原因何在?结合高中后物理学习及与其他同学的探讨后我认为:在进入高中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跳出初中学习物理的思维和方法,始终停留在只注重表象,不主动思考深层次的本质原因。造成各个概念理解粗浅且不能联系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思考,问题也就越积越多,逐渐形成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根据自己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的分析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可以有效克服上述不足。

一、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育

初中知识容量少,且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相对而言比高中薄弱。那么我们刚进入高中后在进行高中知识的讲授以前进行必要的初中知识回顾和相关数学知识的补充是必要的。例如:初中和高中都要学习力的基本知识,初中是一维的,而高中就很快进入了二维的力学问题,这样需要比较扎实的数学能力进行相关的铺垫。当数学能力不能跟上学习要求时,学习中产生了阻力,在短期内不能很好解决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放弃物理”的想法。根据这一情况,先对初中数学知识(主要是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相似形等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习或扩充,以扫除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数学瓶颈问题。再者就是对基本物理概念的回顾和基本物理方法的深入,同时渗透一些高中的物理方法与思维,让我们有一个高中物理知识的预备接受期和缓冲期,做好后续学习的基础工作。

二、安排高中物理教学初期的适应期

学习高中物理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功底,扎实的物理分析理解能力。当我们从初中进入高中,如果马上进对其进行大量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样是很难的。除了进行相应的知识衔接教育外,还要让我们有一定的学习适应期。这一学习适应期主要由教师进行相应的安排。那么在教学的初期,物理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一次到位,适当放慢教学进度,给我们一个知识回顾、理解、消化的缓冲期,为后续学习打下较为稳固的基础,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

例如:在《摩擦力》这一节内容,老师应该首先进行几个基本概念的解释,让学生理解透(如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在进行摩擦力的讲解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因为对摩擦力产生的基本原因已经在上述的两个概念中得到了一定的暗示,能够做到理解上的水到渠成。

三、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讲,培养其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摸索认为,如下的一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3.1 做好物理演示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物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是说明物理基本规律原理的良好的证明。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在实验室或者借用器材,甚至还可以自制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演示教学,在最大限度范围内给学生以“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的学习意识。这样给学生正面的刺激;原来物理这么有趣。渐渐地培养出学习兴趣。

3.2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要充满生活化;物理教学是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的。教学时切不可将实际与理论脱离开。例如:动量的学习。动量是高中的一个重点知识。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怎样引入教学需要进行实际例子的选择;人从高处跳下来为什么有下蹲的动作,而不是直立。在一些轮船的边上为什么要绑上废旧轮胎,跳高比赛为什么要放上很厚的海面垫。当提出这些实际问题时,学生在思考这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动量的学习也就自然而然的引上正常的轨道。

3.3 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地插入物理学家的相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毅力;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很多优秀的物理学家经过艰苦的奋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牛顿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发明了微积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物理学中重要的规律。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辛勤劳动,提出了较为完备的电磁场理论;赫兹又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劳动证明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正确性。托马斯杨经过自己严谨的科学分析和实验,巧妙的解决了取得两列相干光的问题,使得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变得较为方便。法拉第经过长达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找到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物理学是建立在很多人辛勤工作的基础之上的。通过适当的相关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讲透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深刻理解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很抽象,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会感觉到很难。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力争将抽象的概念规律在学生的意识中形成比较具体的模型,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在经典的理论模型基础上会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举一反三,使物理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提高学习的效果,提升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延伸和提升,怎样将初高中的知识有机的联系,做到承前启后,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是每一个高中生和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怎样在教学中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将物理教学进行下去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反思,是能够较好地解决的。

参考文献

第8篇

高中物理素质教育实验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03-02

很多人都认为物理这门学科的知识学了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在实际生活中,的确也很难想象会在什么场合要用到“连接体”等高中物理中这类典型问题。即使有些人将来从事科技工作,如果不是去作大学或者中学的物理教师,恐怕也很少需要在这样的层次上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这就似乎涉及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学习物理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到底能有什么用?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认为,在中学的有限课时内,应该多学一些“主干知识”。所谓主干知识,则是那些在物理学中影响全局的,掌握不好就无法进一步学习的,也就是说,考虑得较多的是物理学科本身,而并非作为一个人的素质的需要。

1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用科学的方法

在物理课程中,强调的就是认真观察,在观察事物时,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而是以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着这样一个途径:观察实验、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在其他领域,大到科学理论的建立,小到台灯、自行车故障的排除,基本途径都是相似的,有意识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的物理课程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育。

1.1作为教师应注意不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误印象,好像通过课堂上的一两个实验,收集三五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物理规律。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用于归纳物理规律的实验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提到过。

1.2重视“猜测”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直重视从事实归纳科学规律,而后用演绎方法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是正确对待,但有两点常被忽略。其一,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识;其二,单纯的归纳得出规律只适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两点都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往往需要猜想。这种猜想也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可以,而不是胡乱猜测。

2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

对于物理规律要知道物理规律是怎样得来的,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要深入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还需要系统的练习才能达到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的目的。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1.1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硬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硬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硬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当学生对教师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1.2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在物理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为了帮助学生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我们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轻松;负担;考试

【中图分类号】G22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005-01

高中物理难度比较大,很多高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懂难学,思想负担较重。怎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轻松地学习高中物理,是每一个高中物理老师都思考的问题。我从事高中物理教学以来,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在教学过程做了三点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优化课堂结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轻松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我们打破“堂上尽由着老师灌”的僵局,实行“四主”“三同步”教改新路。四主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把学生完全推向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思、看、读、做、听、议、写、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指的是知识、方法、能力一起抓,同步走。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都要把知识的核实,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像遇到习题教学时,首先做好习题的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毕竟有限,所以狠抓典型,翻透弄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做到攻克一点,解决一片。在课堂上争取把知识落到实处,多给学生方法,多指点学法,从能力上、素质上、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效益,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改变考试制度,淡化分数,减轻学生精神负担,让学生轻松学习

传统的考试制度、形式、内容及评估方式,对学生精神压力太大,以分定位,一榜定论,像一具精神枷锁枷走了年青人的朝气,锁住了孩子们的兴趣。重知轻能使同学们钻入“高分低能”的怪圈,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难以发挥,总是围绕高考指挥棒游来转去:凡是考试内容,深挖细究,猜题押宝,填鸭硬灌,反之一略而过,甚至置之不理,纯属应试教育。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方式和新评估模式。实行“两种考试并行,三种活动辅助的新方案。两种考试并行是指:开卷考试(占40%)与闭卷考试(占60%)并行,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推导,物理学史实,实验操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面试和开卷考试,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相互研讨,但最后师生必须共同讲评,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主动探究,个个动脑思维进取,为进一步掌握高层次科学技术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思维素质的题目进行笔试,试题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有大有小,新颖脱俗,波浪起伏,不拘一格,有效度,有信度,有难度,有区分度,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再大跨一步。更重要的是不论那种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分数,使每个同学心悦诚服,欢畅乐学;三种活动指的一是章一,一编一竞赛,一年一答辩,以此作为检验同学们智能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一可增强师生竞争意识,二可充分展现自我,三可加重智能检测比例,四可突出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例如高三学年总复习前,我们拟定了“高中物理学基本思路与方法探讨”的答辩论文题目,同学们积极准备,踊跃答辩,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位同学从“合成与分解”,“整体与隔离”,“宏观与微观”,“力与运动”,“图象”,能量转化与守恒等七个方面基本完整总结了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思路与方法,为全面物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进进行趣味性实验,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轻松学习

为了有效地完成物理教学任务,充分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十分有必要把物理实验引伸至课外,课外实验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特别能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大自然和日常生活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开阔的大课堂,有意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大有裨益。

四、开展多种活动,引情激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让学生轻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