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4 11:33:31
导语: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汇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年以来,我乡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策。以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和长效治理为目标,切身做到“五个确保”,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模式,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以开展村庄整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居环境明显优化,达到家家创业、村村优美,人人幸福,处处和谐的目标,全面改善了我乡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现将我乡一年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本着彰显X特色,突显生态魅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乡长X同志为组长,人大主席X同志为副组长,X等同志为成员的X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各村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根据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理清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工作方案,安排工作进度,建设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稳步推进了我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深入开展。为确保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任务落实到位,我乡还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整治纳入乡对各村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二、广泛宣传,层层发动。为营造浓厚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氛围。在年初就制定宣传计划,通过张贴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有关警示用语和宣传画页,悬挂宣传横幅和办宣传专栏,通过多种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舆论宣传,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广泛开展四纸上墙,两桶落地活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悬挂标语X条,张贴宣传画X张,发放宣传资料X多份。为全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紧紧围绕“五个确保”,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工程。X、确保有清扫保洁队伍。(X)按照《X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和《X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保洁队伍及其工作机制建设标准》要求,每个行政组配备X名保洁员,乡督促各行政村建设好保洁人员队伍。并与保洁人员签定责任书,完善保洁考核制度,加强对清扫保洁队伍的管理,全乡共有保洁员X名,保洁车X辆,确保乡域范围内无陈年垃圾。
X、确保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X)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全乡购买垃圾桶X余个,户户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X)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每个行政组平均配置X-X个垃圾池,每个行政组配置一辆人力三轮车。(X)各行政村建设规格模式统一的垃圾收集房。(X)乡配置垃圾收集运输车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由乡运输到X场镇统一处理。(X)对于边远且交通不便的行政村,采用就近就地进行卫生填埋等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禁止垃圾暴露和露天焚烧。
X、确保有再生资源回收点。(X)结合我乡村级再生资源回收少,分类工作起步晚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利用本次迎接国家十部委验收契机,开展了垃圾分类回收和垃圾定点定时收集工作,(X)可回收利用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乡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站X处,对废品进行回收分类处理。(X)每个行政村均设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垃圾治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栏,采取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让农村居民自觉养成爱护环境、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减量的良好习惯。
X、确保有资金投入机制(X)建立起“村民适度缴费,村集体补贴,县乡财政补助”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保障长效机制。(X)乡财政所经常督查各村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经费及维护修缮经费。(X)由乡政府统一按照X万元的标准建垃圾收集房X个。(X)积极引导群众缴纳适当保洁费,按每户每月X-X元标准缴纳清洁费,县财政对每个行政组按X元的标准补助保洁人员经费。
X、确保有村规民约。发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将生活垃圾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增强了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综合效果。
(二)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实施乡风文明工程。生态文化建设是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精髓。我乡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生态文化建设,促进生态文明的健康有序开展。一是抓好机关文化建设。文建明工作法、廉政文化等上墙,全乡党建文化氛围浓,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做好古树名木保护。二是配齐配全文化设施。全乡X个村都建有规范的农村文化书屋,实行户借阅登记管理制定,建村宣传栏X个,建村活动场所X个。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实施乡风文明评议,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推行农村文明新风尚,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全面实施完成了全乡村通广播电视设备安装工程,电视网络覆盖率达X%以上,提升了全乡形象。
(三)加强低碳建设,培育健康环保生活观念。积极推行低碳生活,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资源,实施低碳乡、低碳机关、低碳村和低碳家庭建设,全乡建沼气池X口,实施改厕X户;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站X个、回收点X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达X%以上,推行一三五七工程(一天一次庭院打扫,三天一次白色垃圾清理,五天一次环卫督查,七天一次村道路及公共区域的清扫,)良好的习惯培育了良好的生活观念,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深入人心。
四、存在的问题。今年来,我乡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措施扎实,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全社会共识有待进一步强化。生态区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从我乡情况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全民意识还有待加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投入大,资金筹措难度大,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与实际需要有相当的距离,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区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相关资源必须进行整合。
五、明年工作安排。(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垃圾整治长效机制。各行政村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职能职责,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书记、村长要亲自抓、负总责,驻村干部督查抓,其他成员要具体抓、负主责。
自我县全面部署安排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来,我镇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当成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四月份开始,对全镇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整治。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坚持集中整治和常态管理相结合,采取政府投入、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建立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彻底改变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全面优化提升农村环境。经过两个月的集中整治,我镇环境面貌得到了大大改观,基本实现了城镇容貌整洁、干净、亮丽的目标。现就我镇该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宣传,着力营造全民参与好氛围。
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我镇广泛发动,采取树立宣传牌、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横幅等多种宣传方式在全镇范围内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共树立大中小型宣传牌20余处,发放《“清洁家园、和谐乡村”倡议书》2000多张,悬挂横幅10余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多次组织广大机关干部走上街头进行街道清扫和垃圾清运,用自身行动感染、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形成人人动手、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掀起环境卫生整治的。
(二)强化领导,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我县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动员大会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抽调精兵强将专门从事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组,并根据我镇实际,制定了《____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动员各村委会、镇属各单位高度重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加强组织领导,筹措好活动资金,落实整治人员、设备,按照路段及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共同参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导组和督查问责组。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周密的工作机制,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三)加大投入,着力完善环卫设施。
我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严格对照上级工作要求和标准开展工作。我镇新设环卫所,配备环卫所长一名,负责管理环卫所日常事务,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4名环卫工人,使环卫工人达到10名;聘请保洁人员6名。我镇小港咀垃圾焚烧场也在正常运转中。另外,我镇加大资金投入,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再配备1辆垃圾中转车、10个垃圾收集大板车、6辆手推车、50个垃圾箱,新建7个垃圾池。
我镇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重点整治镇区主要出入主干道路、集镇范围内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对违章建筑、广告牌、标志牌进行拆除清理。我镇对居民区、商铺下实行“门前三包”,包门前无垃圾、无污水、无杂草、无乱贴乱画;包门前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包门前公共基础设施完好无损。多次出动大型机械设备对建筑垃圾及河道周边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清运,并雇佣专人进行东港河、西港河河道保洁。
我镇垃圾清理做到“日清日结”,清洁工将垃圾用板车集中拉送至垃圾中转站,进行一次消毒,再由垃圾清运车将垃圾统一运送到垃圾焚烧场,进行分类处理并消毒,后将可燃烧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将不能燃烧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
经过扎实的工作,我镇环境治理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拆除了乱搭乱建、乱贴乱画、违章建筑,对各村的“三堆”及“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治理,河道垃圾得到及时清理,确保全镇环境清洁卫生,道路平整,交通畅通。
(四)加强监督,着力确保工作常抓不懈。
我镇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多措并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全镇卫生整洁,道路宽阔平坦,道路两旁规范有序。道路、企业、村庄一改过去脏、乱、差的不良形象,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为巩固成果,我镇对街道、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又进行了责任划分,由我镇环境卫生整治督查组负责日常巡查、检查和考核工作。我镇建立健全了《环卫工人管理制度》,制定严格考核方案,加强了保洁人员的管理。我镇与各村、有关单位签订责任书,实行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了严密的监管体系和层层负责,层层推进的工作制度,从组织上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我镇还设立监督举报信箱,加强群众监督,对各路段责任单位行动迅速、成绩突出的单位要及时进行表扬,对行动迟缓、活动开展不达标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
(一)部分群众环保意识淡薄,整治难度较大。虽然镇里多次对群众进行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和
教育,但仍有部分群众对此项工作的理解程度还是不尽如人意,“前扫后倒”,“边走边扔”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机关干部上街清扫的行为更是冷嘲热讽。村庄道路两侧还有杂草、柴堆,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现象暂时无法杜绝,集镇范围内还存在卫生死角等。(二)经费不足,与实际需求仍存在差距。由于当前我镇财政压力较大,对环境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造成环境卫生治理效果还无法达到理想程度。
(一)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宣传范围。将宣传资料下发到中小学,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动员各村干部多向村民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重点利用赶集日进行集中宣传。保洁人员在日常保洁过程中多提醒广大居民重视卫生清洁。
(二)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经费投入力度。通过上级财政拨付、镇财政投入、征收垃圾处理费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维持环卫所的正常运转。
(三)进一步健全卫生保持长效机制。抓好长效机制的完善落实以及保洁员队伍的建设。在保持原有保洁队伍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充实保洁队伍,并且逐步改善保洁人员工资和生活待遇。
“爱国卫生运动季”开展以来,我们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某某”一个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陌南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举措,提升一区三园四线,打造集中连片示范带,在“爱国卫生运动季”中,深入开展为期3个月的“美丽某某·清洁乡村”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统一思想,营造浓厚干事氛围
全镇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模式,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卫生整治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围绕“五治并举”和“十乱现象”工作重点,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镇村电子屏滚动播放1000余次,广播宣传2000余次,悬挂横幅标语100余条,微信转发工作动态300余次,利用党员活动日开展党员带头卫生整治5次,重点区域带领镇村干部群众共同整治10余次,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卫生整治浓厚氛围。
二、加强组织,构建三级工作网络
一是成立镇爱国卫生运动季领导组,详细制定实施方案,并实行“一天一排队,一周一研判”会议机制,扎实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开展;二是采取“各片集中人员力量深入一线,攻坚拆违重点难点;各村集中干部群众做细做实,进行网格化卫生整治”的方式,强化卫生整治工作落实;三是组建镇“拆违治乱”和“卫生督导”两支队伍,负责联合执法拆违和整治情况督查,保障整治效果。形成了“镇、片、村三级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网”,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人员到位,密切协调配合,全力推进整治。
三、整体推进,突出细化五治并举
一是全面清。全镇共清理垃圾73802.8方,清除乱堆乱放26140处、乱扔乱倒109处、乱拉乱挂553处、乱贴乱画1724处。二是依法拆。全面排查,下大力度拆除四条干线可控、可视范围的违建160处、整治168处;拆除村内乱搭乱建513处。三是彻底改。全镇2020年改厕达425户、硬化通村路2.5公里、硬化街道2公里、铺设污水管道1.3公里等,通过持续“五改”和改善群众生活基础设施,改掉群众不良生活习惯,切实提升群众卫生素养。四是见缝种。全镇2020年通村路及村庄绿化11.8公里,精心打造5个小游园,目前已全部完工,努力创建森林乡村,致力于实现农村开门见绿。五是切实建。各村依据村情实际,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共同确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153项,明确干部、村民、保洁员各自职责,规范进行卫生清扫,推进人居环境面貌长期向好。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尊敬的各位领导:
省庄镇位于泰城东部城乡结合部,占地68平方公里,现有37个行政村、6.1万人,其中回族人口7500人。开展迎接卫生城市复审工作以来,省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在全镇全面展开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对整治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关乎民生、民心的重大综合工程。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群众生活环境卫生水平成为考量地方政府对人民生活重视程度的标准之一,也是群众对政府满意度的重要指标。省庄镇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决心以镇村面貌翻天覆地的大改观来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升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1、成立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干部包保制度。为确保复审工作取得圆满成功,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李峥同志任组长、镇长孙清华同志和党委成员白刚同志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引导镇领导班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复审工作上来,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坚决高标准按时完成。制定了领导干部包村制度,每位领导干部包保一个城区村,抽调镇机关骨干力量与所包村两委成员形成工作组,全面负责对村内整治工作的指导、督促、实施、协调等工作。
2、成立镇城管协管员、村保洁员、网格员两级三支专业队伍。省庄镇在镇城管中队的基础上招聘了14名协管队员,配合城管中队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巡查执法,确保镇村主干道、重点部位无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停车等违法违规现象。各村根据村庄面积、人口数量,成立了3~8人的保洁员队伍,目前全镇共有保洁员184名,负责村庄环境卫生的日常清理,保洁员配备统一的反光背心和必要工具,按照主干道每天不少于2次、重点部位每天不少于4次、背街小巷每天1次的频率对村庄环境进行清理。各村按照网格建立了成立网格员队伍,全镇目前共有网格员55名,负责进行村内日常环境巡查,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存在问题未解决的以及整治之后有反弹的情况,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联系解决。成立网格员队伍以来,累计发现、解决问题107条。两级三支队伍的建立,形成了镇村环境管控的有效手段,加强了镇村环境整治上下联动、一体进行的配合力度,加快了全镇环境整治进程。
3、定期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工作过程中,镇级领导班子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针对一周以来的整治成效进行总结,对遇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逐一研究对策,对下一周的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安排。领导小组对全镇各村整治情况进行不定期调度,发现问题立即研究解决。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根据前期调查摸底情况,结合市区督导组提出的1100项问题,我们制定了各村、各重点部位的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治目标和完成时限,逐项对账销号,确保工作任务高标准按时完成。根据整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全镇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七项专项治理工作。
1、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对村庄环境问题开展“四大攻坚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相继建成羊楼、兴隆垃圾压缩站,实施农村环境联片整治项目10个,建设污水管网,购买垃圾箱2800个,镇村垃圾收集清运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二是“三堆”整治攻坚战。对村内主次干道、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等处的垃圾堆、柴草堆、沙石堆、乱摆乱放杂物等进行清理,在与各户进行告知、劝其自行清理后,各村组织集中清理,累计出动人员12040个、机械1630台班,共清理各类垃圾杂物5600吨,村庄“脏”的问题明显改善。同时与各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卫生责任,杜绝“三堆”等现象出现反弹。三是道路整治攻坚战。针对村内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对主次干道进行硬化、修复、绿化,对背街小巷进行平整、清理,累计硬化、建设道路73条21.3千米,整治背街小巷103条,修建、修复绿化带3.25万平方米,新增、补植绿化苗木15.2万株,极大的改善了村庄面貌“差”的问题。四是违法建设整治攻坚战。对各村现有违法建设、乱搭乱建等下达限期拆除通知书,并安排工作人员逐户进行劝说,争取其自行拆除,对于拒不拆除的,联系城管执法部门进行强拆,全镇累计拆除违法建设、乱搭乱建1200处8.97万平方米,村庄面貌“乱”问题显著改善。五是存量垃圾整治攻坚战。针对城郊结合部村庄积存垃圾众多的情况,各村采取果断措施,投入大量人力、机械进行清理,主要整治村庄周围垃圾堆、沟渠塘湾内的淤泥和垃圾、垃圾收集点等部位的垃圾,累计投入人工10200个、机械1420台班,清运垃圾6200余吨。
2、健康教育专项整治。为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水平,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镇爱卫办协调上级部门和各村,在11个城区村统一配备了16个高标准的室外宣传栏,每两个月定期更换内容。开展了“全民控烟、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制作下发了1000余个禁烟标识牌。同时,利用各村健康教育宣传一条街、文体广场,广泛张贴宣传版、宣传页,累计设置宣传栏27个,宣传版面309块,张贴宣传画500张,发放宣传手册10000余份。全镇现有一处中心卫生院,下辖卫生所37家,常年坚持健康教育宣传,对普及健康卫生常识、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集贸市场专项整治。针对城郊农村集市特点,着力做好后省庄、南河东两个集贸市场的整治提升工作。后省庄集贸市场因乱搭乱建问题严重、基础设施陈旧,现在原有地段推倒重建,投资1000万元,占地80亩,由市规划设计局设计,可容纳集市摊位300个,全部工程利用2个月时间高标准的建成;原南河东集贸市场占泰新路经营,现择址新建,占地40亩,可容纳200个集市摊位,根据卫生城市复审考核标准,制定了强化分区、提升保洁、全面遮挡、旱厕改水等一系列整治提升措施,目前已全部整治完成,彻底解决了马路市场问题。
4、主干道集中整治。省庄镇辖区内有博阳路、泰莱路、泰新路三条主干道,境内总长27千米。针对主干道两侧经营秩序较为混乱、绿化不够完善、保洁不到位的问题,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门工作组进行集中整治。一是针对乱贴乱画、乱扯乱挂、乱摆乱放、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等现象,采取不间断巡查与重点时段管控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整治,累计清理乱挂广告740处、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700余处,收缴店外广告牌匾1300余个,统一定制广告牌匾680个。二是针对道路设施损坏问题,累计投入资金40万元,新增、修复绿化带2.21万平方米,种植、补植绿化苗木9.1万株。三是主干道垃圾清理采取属地管理与外包保洁相结合的方式,对道路两侧垃圾堆、绿化带内垃圾、垃圾箱周边进行集中清理,做到随时保洁,日产日清。
5、河道集中整治。省庄镇辖区内有明堂河、胜利渠、芝田河三条主要河道,我们成立了河道治理工作组,采取属地管理与集中清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三条主要河道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整治。一是清理淤泥、垃圾、占用河道现象。累计投入人工15000余个、机械1970台班,清理河道淤泥垃圾等6430吨,清理占用河道的小菜园、树木等1590平方米。二是控制、治理河道排污。将直排河道的排污口全部接入污水处理管网,污水经处理后方可排入河道,坚决杜绝工业废水等强污染物直排河道。三是美化河道两岸。对河流流经村内的河段两岸进行护坡清理、美化,绿化河岸,垒砌护坡1300米,真正将河流变成群众休闲纳凉的风景河。
6、“九小行业”专项整治。目前,全镇共有公共场所83家,食品经营户136家、餐饮经营户78家、大中小食堂8家、药品经营户10家、网吧8家。前期摸排发现,存在“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较低、部分经营性公共卫生场所卫生状况较差、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业户缺乏守法经营意识”等问题,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0余人次,下达《限期办证通知书(查体通知书)》107份,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56份。经过集中整治,累计发放卫生许可证62件,健康证86个,发放张贴《监督牌》232块、《餐饮食品安全等级公示》牌匾78户,卫生许可证持有率、量化分级管理率均达到了100%。
7、病媒生物防治。一是下发各种病媒生物防控物资,毒饵站、粘鼠板、防控化学药剂、毒饵(剂)等,并按要求建设毒饵站,定期对排水沟、垃圾筒等场所和设施附近进行化学消杀,全镇累计发放防控物资2.5吨,设置毒饵站3100个。二是开展环境治理,清理卫生死角,清理河道、沟渠,并密盖排水沟;坚决取缔旱厕,一律改造成水冲式厕所,防止病媒生物孳生。三是利用健康教育宣传一条街等载体,宣传病媒生物的危害、生物特性、孳生地等生态特性,使群众认识其危害,掌握预防控制的有效方法,并将其防控变成自觉行为,形成社会共识。
三、强化措施,确保实效
省庄镇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加大实施力度,确保市、区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在泰新路西段悬挂固定公益广告牌6块,在博阳路、泰新路两侧路灯杆悬挂固定标语160块,全镇张贴宣传标语1610幅。同时,镇及各村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流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上门宣讲、小手拉大手等方式,掀起铺天盖地的宣传,充分发动群众,赢得群众的认可,争取群众最大限度的支持,并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2、加大投入,确保资金。镇党委、政府把卫生城复审工作作为当前全镇压倒一切的工作来抓,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镇政府先后投入资金2200万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对工作标准高、整治推进快的村以奖代补,调动各村工作积极性。截至目前,镇、村已累计投入资金7850万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果,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3、加强培训,明确标准。全镇共组织3次集中培训,组织各工作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各村主要负责人认真学习卫生城市复审标准和市、区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使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熟悉相关整治标准,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整治工作,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项整治任务。
一、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人口2.02万人,下辖11个村、2个居委会,共有81个小组。自从2009年启动垃圾集中处理以来,我镇对环境卫生工作进一步重视,目前,镇村组配备专兼职保洁人员99人,配备了必要的保洁车、垃圾池(屋、桶)。2009年,镇里投资40多万元新建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
二、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开展情况
1、重抓集镇环境卫生管理
(一)抓认识,转变思想观念。镇党委、政府对集镇管理和卫生高度重视,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通过改善居住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镇里于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模式。理顺了集镇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以前由镇村建站负责集镇的管理,去年把集镇管理办公室划归到居委会,由居委会负责集镇的管理和保洁,今年,我镇加大改革力度,将管理和保洁承包给个人,由居委会定期进行检查,实行严格的考核,此措施实施以来,集镇的卫生和管理变化喜人。今年,我镇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文件,要求各村积极创建优美村庄。
(二)抓宣传,营造氛围浓厚。今年以来,镇政府已投资5万多元加强对环境整治的宣传,先后印发了《致集镇居民的一封信》3000多份,制作了“三清工程”布幅标语40多条。对沿河路段的80多户居民,每户写下承诺书,不将垃圾和污水倒入河中,集镇的河道明显干净多了。对农村,通过宣传车进行集中宣传,宣传生态镇创建,提高村民的卫生习惯。截止目前,各村已悬挂横幅26条,书写永久性标语150条。
(三)抓重点,开展综合整治。重点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绿化工程。中心集镇相关路段空地植草绿化,今年以来集镇已投入近100万元用于绿化和游园建设,新增加公共绿地面积1.9万平方米。二是净化工程。今年我镇已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日处理400吨、200吨、60吨的污水处理厂各一座,并已投入运行。投入280多万元配套了8.8公里的污水管网,达到路面排水畅通。建设垃圾中转站一座,实行组收集、村转运、镇集中、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新添置移动垃圾箱、固定垃圾池(箱)480个,改造水冲式公厕三座。投入150万元完成集镇农贸市场改扩建工程,我镇的农贸市场建设规模和运行质态排在乡镇的前列。三是美化工程。投入200多万元,对集镇主要路道进行美化亮化,两个集镇基本实现了墙体白色化。四是通达工程。加大道路硬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投入,目前全镇现有农村四级道路75公里,实现了村组通公路,交通条件极大改善。五是禁烧工程。全面推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责任到户,干部深入田头地块,以“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要求落实禁烧,去年禁烧率达100%,建设秸秆预处理站一座,把秸秆预处理后当成沼气原料使用,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95%,六是环境整治工程。今年以来,共清理疏浚河道20条,达30公里,土方15万方,清理河道杂物、漂浮物800吨,清运路道、河道两旁垃圾1400吨,清理草堆杂物280处,清理小摊小贩占道经营和“四小”车辆乱停乱放乱占道,清理乱挂乱画乱拉乱摆现象,保持环境整洁,生态不被破坏。
2、开展村组环境卫生整治与管理
今年,我镇把3月、6月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突击月,各村组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扫除”,各村将河道、道路两侧、庄台前后所有看得见的垃圾集中进行了清除,据统计,全镇共清理出垃圾至少200车,仅清运到垃圾中转站的就有50多吨。
通过环境整治,各村还拿出一条长庄台进行集镇整治,重点整治内容包括卫生、道路、河道、庄台前后、绿化、垃圾池建设等。我镇还组织各村支部书记和分工干部进行观摩,提出整改。通过此次活动,各村加强了保洁队伍建设,建设垃圾池的进度明显加快。同时,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全镇已改造无害化厕所1600多座,加大沼气池建设,已建设600多户沼气池。
3、加强镇村道路和河道保洁
对道路保洁,我镇聘请了18名养护人员,实行集中保洁,要求逢3的倍数必须上路进行保洁,并规定了每次保洁的长度和要求,各村对本村组的道路也聘请了专兼职的保洁人员,对公路、路面和河道进行保洁。
对河道保洁,一方面,我镇由水利站牵头,投资10多万元对全镇26条主要河道进行了集中保洁,聘请了15名专职保洁员,购买了15条小船,水利站定期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各村对其他河道也进行了集中保洁,各村在主干道上还配备了垃圾池或垃圾桶,方便群众投放垃圾,方便清运。目前我镇的河道基本干净,群众的满意度比较高。
4、推进城乡垃圾统筹
目前,各村都有垃圾池,群众的卫生意识也在逐步提高,组保洁、村收集的工作进一步推进,各村能定期将垃圾运送到镇垃圾中转站。我镇制订了环卫基础设施设置标准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保洁标准及考核办法,要求各村将本村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统一清运至镇垃圾中转站。加强垃圾中转站的日常管理。对站内员工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明确专人负责机械设备的操作和定期保养保洁,维护站内车辆进出秩序,打扫站内卫生并负责消杀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回顾总结我镇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的经验,仍有一定差距,群众还不能自觉的参与到治理、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来。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对照上级要求,大力开展“四位一体”工作,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群众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通过对全社会的广泛宣传,进一步营造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是以文明小康村为标准,继续改善村庄环境。从治理“散、小、乱”和“脏、乱、差”入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对各村聚居点的人居环境实行“六化”工程,即: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
三是实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提升小城镇的档次和品位。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做到“六整治、六提高”,用三年时间把各村的环境进行整治。在此基础上,将对镇村骨干道路进行绿化美化,规划建设绿色走廊,栽植香樟、垂柳、紫薇等绿化树木,提高绿化普及率。
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自去年来,我们xx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本乡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实施的道士塘、越溪、南庄、山上应村四个村中二个整治村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余两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创建的大林、小林、下盘三个村,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建工作。回顾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越溪乡成立了由乡长马贤茂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规划编制、协调指导等工作。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编制8个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三)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的8个村针对各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全乡投入专项资金464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52间,拆除危房及断墙残壁45处,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装路灯116盏,新增绿化面积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我乡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如下田村村干部积极充分护绿使者,花木的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三、存在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青山白化、残墙破棚、污水垃圾、露天粪坑……曾几何时,在充满活力的温州,城郊的铁路、国道及高速公路沿线(简称“三沿”),破烂不堪的景象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位来温州和久居这个城市人们的神经。
关注城市的脸面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与温州电视台、温州新闻网、温州都市报联合主办的“实事面对面”、“代表在线”栏目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在省内外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两个栏目都分别对温州铁路、国道和高速公路沿线环境脏乱差的现状进行过报道。在采访报道中,许多市民对温州“三沿”的环境状况深为不满。
市民赵先生认为:人到一个地方,留下第一印象的就是道路沿线的景观。因此,“三沿”可以说是城市的门面。如今,门面却成了城市环境卫生的死角,这是不应该的,也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市民陈先生认为:由于种种原因,“三沿”一直处于我们城市管理的边缘,这些地方外来人员比较集中,管理薄弱,亟待整治……
在历年的温州市人代会上,不少人大代表也对温州环境问题特别是“三沿”脏乱差问题表示不满,提出议案和建议,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对待。
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对环境问题的呼声和要求,引起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几年组织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和跟踪督查。
今年年初,温州市委作出决定,开展“三沿”综合整治大会战。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坚决支持市委的决定,召开主任会议作出决定:市、县(市、区)两级人大组织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开展联动视察,监督政府部门开展“三沿”综合整治。
今年3月20日,温州市600余名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同时深入11个县(市、区)的“三沿”两侧,开展“三沿”整治联动视察活动。
600多名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开展声势浩大的“三沿”综合整治视察活动,这在温州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三沿”脏乱差必须彻底治理
2006年3月20日上午,春寒料峭,近百名人大代表来到鹿城区南郊乡德政村。在这里,首先进入视线的就是一袋袋堆积如山的废弃酒瓶。装满酒瓶的黑色麻袋密密麻麻地占据了30余亩的回收场,一些破旧不堪的黑色塑料布和破棉被凌乱地堆放在违章搭建的棚屋上。公路旁边,几个工人正在一辆大型货车上忙着装卸酒瓶,玻璃碎片摔了一地。附近的一条小河黑黑的,河面不时地冒着小泡泡,许多塑料袋、废弃瓶子漂浮在河面上。在现场,代表们强烈地感受到,废旧酒瓶回收站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据了解,这个废品收购点在这里“安营扎寨”已经10余年了。
市人大代表蔡春潮当即对陪同视察的政府部门负责人说:“德政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周边脏乱差现象整治后也容易返潮,建议有关部门多来几次‘回马枪’,多组织几次‘回头看’,巩固整治的成效。”
鹿城区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徐益仕代表在“代表在线”上与网民就有关废旧物品回收点整治的问题进行交流。他指出,政府要适当建设一部分废旧物资回收点,以作为大规模的废旧物品交易市场没有建好之前的过渡。要向经营户宣传有关文明经商的道理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真正成为我们温州文明城市建设的参与者。
在甬台温高速公路龙湾区状元段,沿线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杂物渣土随处可见。状元镇石坦段附近的居民对前来视察的人大代表说:“这一带垃圾成堆,还经常有人在此大小便,天气热时臭不可闻。”
在瓯海区铁路高翔货运站的桥头,好几间紧挨着的棚屋就在桥路的交叉地段存在着,一些衣服还晾在外面。在这座棚屋的周围,遍地是五颜六色的垃圾。而货场附近的菜地里,各种样式结构的棚屋随处可见。据旁边的居民介绍,一些附近的菜农搭建的棚屋,除了供自己生产和生活之外,有的还出租给一些外来民工。人大代表林红认真地说,“三沿”整治需要大家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共同努力,对于垃圾等问题,不能只是不让倒,还要做好配套设施,让垃圾有去处,有地方倒。
人大代表黄宏臻在视察瓯海区“三沿”整治情况后指出,“三沿”整治最终要让大多数老百姓满意才行,瓯海区政府对“三沿”整治要有一个合理、科学的长效规划,不能搞一时的运动式整治。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及时收集了解人大代表视察的情况,整理归类后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并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实现全市“三沿”两侧和重点部位、重点村、重点街道无违章建筑、无残墙破棚、无废品堆放、无暴露垃圾、无露天粪坑、无青山白化的目标,确保今年5月底完成绿化、7月底完成拆违、11月底完成修饰和建设的任务。
扮靓“三沿”促和谐
5月下旬,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市政府“三沿”整治情况专题工作汇报。常委会组成人员一针见血地指出:
“市政府要充分认识‘三沿’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小胜即安的思想、不敢攻坚的畏难情绪、抓抓停停的不良作风和短期行为的工作态度。
要狠抓20个重点村和部位的整治,特别要在完成绿化任务、落实养护责任、制订配套政策、完善环卫设施、治理104国道、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以属地管理为主和以块为主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任务到点、责任到人,防止返潮现象。
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三沿’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抓时间、抓进度、抓重点,做到重点部位不放松,后续工作要跟上,如期完成‘三沿’整治阶段性工作。”
在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有力监督下,各县(市、区)相继拉开拆违、绿化、修饰的“三沿”整治大幕。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也结合各自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地解决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市规划局认真拟定了相应的整治方案。局长肖健雄说:“我们将按照城市规划总体要求,做好大量‘三沿’两侧违章建筑拆后空地的规划,可作绿地的进行绿化,可临时使用的予以临时使用,符合有关规划功能的,将予以安排符合规划功能的建设项目,对必须予以退耕的将予以退耕。”
市交通局局长朱铁山也表示:“我们不仅要和国土、规划等部门衔接、配合,同样得做好与业主单位、高速公路、交警等部门联动。”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加强对垃圾、污水倾倒的管理和垃圾死角的清理及清扫保洁。对损坏城市绿化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路边洗车点、废旧物品经销点以及滴撒漏污染路面、破坏市政设施等行为加强管理。
鹿城区的“三沿”整治涉及南郊乡等5个乡镇共57个重点整治区域。经过半年来的努力,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明显改观,老城区焕然一新,一个整洁有序、优美亮丽的白鹿城凸现在人们眼前。仅鹿城炬光园工业区专项整治中,市政园林局就出动10辆清运车,清运垃圾达1000余吨。针对城郊结合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该局陆续在仰义、双屿、海滨等地新建8个垃圾中转站,在仰义、郭溪等地修建20座公厕。
瓯海区通过种植瓯柑、培育树林、建设文化休闲公园等系列绿化工程,建起了南白象街道白象村10亩的休闲公园、娄桥街道古岸头村100多亩的“新温州人林”等绿化工程10多个,完成了涉及该区内6个乡镇(街道)16个行政村,沿线约20多公里长“三沿”两侧的改造。
瑞安市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市容镇貌大有改观,高速公路凤士出口过去垃圾成山,如今变成了美丽整洁的绿化带;一些国道两侧的厂房围墙违章广告、残墙破棚不见了,环城河也变清了,呈现出 “天蓝、地绿、水清”的新面貌。
市人大代表吴圣理高兴地说:“其实‘三沿’就是温州的窗口,整治前,这个窗口展现出来的风景多少有些令人失望。现在,通过整治,已经整出一片绿化地,整出一条景观带,整出温州新环境,整出温州新形象。”
一、我县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取得的成绩
(一)县委、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针对抚仙湖环境形势严峻、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繁重的现实,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保护与治理“母亲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全面保护、重点开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严格执法、依法综合整治,力求实效、确保ⅰ类水质”的指导思想,遵循“县委重视、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关注、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进、政府治理与群众治理并重、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并举”的原则,广泛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我县的环保工作,全面落实《抚仙湖、阳宗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规划》和《玉溪市“三湖一海”水污染综合防治目标责任书》(至)要求,突出重点,严格环境执法,狠抓保护与治理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保护和执法管理力度,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抚仙湖总体水质继续保持ⅰ类标准,阳宗海水质达ⅱ类标准,帽天山保护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各镇也成立了领导组织机构,围绕《澂江县20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明确了镇长为环保第一责任人,有分管副镇长具体负责抓环保工作。
二、县、镇两级领导干部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明显加强
全县以保护抚仙湖为核心,坚持把环境卫生的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开展创优争先等活动,使“城市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等环保意识融入了县、镇两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中,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扎实,措施得力,情况良好
(一)遵循“一湖三圈”污染防治工作思路,抓好抚仙湖生态建设。按照《玉溪市“三湖一海”水污染防治“十一五”目标责任书》(澂江县)要求,我县共涉及水污染综合防治治理项目26项,其中属于我县责任项目20项,其中:抚仙湖流域15项,阳宗海流域5项)。截止目前:已完成1项:农作物秸秆及湿地植物残体综合利用工程建设每年可生产有机肥1万吨,占责任项目的5%。在建项目10项:启动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配套(二期)工程、禄充旅游度假区排水管网及提升泵站改造工程、抚仙湖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抚仙湖流域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帽天山动物化石群保护区周边生态修复工程、抚仙湖退塘退田还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抚仙湖入湖河流治理工程、阳宗海流域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阳宗海七星河末端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占责任项目的50%;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9项: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年内启动、抚仙湖生物净化公厕(生态旱厕、垃圾坑)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湖滨带建设工程、抚仙湖环湖截污治污工程(澂江段)、阳宗海生物净化公厕(生态旱厕、垃圾坑)建设、阳宗海生态湖堤建设示范工程、阳宗海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力争 取年内启动建设,占责任项目的45%;责任书外新增项目2项,抚仙湖北岸生活垃圾转运工程,于今年5月中旬动工实施,计划年内完工。抚仙湖生物多样性恢复试验工程已动工建设,现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年内完工投入使用。
(二)创新思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是近年来,为切实加强抚仙湖保护管理工作,我县先后制定出台了《澂江县关于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抚仙湖管理保护重点工作的通知》,为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落实了目标责任。二是组建了抚仙湖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抽调9个部门20名执法人员,加大综合执法管理,集中抚仙湖管理和执法处罚权。聘用了127名沿湖垃圾清运人员、入湖河道保洁员和监管员,负责沿湖环卫保洁监管工作,有效改变了抚仙湖北岸脏、乱、差的现象。今年上半年,共清运沿湖垃圾2250车,约22500吨。三是县、镇、村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自辖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定期研究环保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四是层层签订《澂江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和《抚仙湖保护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主要任务和考核指标,把环境保护工作责任纳入到县、镇、村各级干部政绩考核。五是认真开展抚仙湖县级月检、镇村周检和县级巡查、保护管理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了举报电话,及时发现通报、研究解决问题。六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6·5世界环境日和8·26抚仙湖保护活动日,在全县开展农村和沿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农村“五堆”(柴堆、草堆、土堆、粪堆、石堆)及“脏、乱、差”整治活动。
(三)突出重点,深入开展的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三清工程”。一是启动实施了《抚仙湖阳宗海流域入湖河道责任制管理办法》,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县长、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任副指挥长的抚仙湖入湖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对抚仙湖流域23条河流、阳宗海流域1条入湖河道实行河(段)长负责制,并交纳了保证金。二是制定出台了《抚仙湖阳宗海流域农村农业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实施方案》,初步探索、建立垃圾管理“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农业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力求做到人人护湖有责、户户减污领先、组组保洁见效、村村联动治理、各镇治污落实、县级措施有力,努力在全县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起抚仙湖保护治理的“污染岸上治、垃圾不入湖、湖面抓保护”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和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充分发挥环保工程治污功能,提高运行效果,真正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管理有效结合、发挥作用,让抚仙湖水常清。
(四)坚持行政手段与法律措施相结合,加大执法管理力度。一是全面开展抚仙湖渔政、水政、航政执法和景区(点)综合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无证捕捞、违规违禁捕捞、沿湖乱建乱占乱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上半年,依法拆除抚仙湖一级保护区乱搭乱建60平方米,收缴船只27只,违规违禁捕捞网具1990张,网绳2100公斤,收缴销毁地笼245个,收缴电机21套、电瓶灯146个,涉案数129件,涉案人员305人,有效遏制了违规捕捞势头的蔓延。实行渔船集中管理,设置6个渔船集中点,共集中渔船894只,促进湖上渔业生产进一步规范。实行抚仙湖径流区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以来,共受理前置审批项目82个,其中办理的建设项目56个。二是认真执行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实行抚仙湖径流区建设项目集体审批制度,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严格征收排污费,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至今“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共征收排污费212.6万元。目前,抚仙湖径流区内工业企业实现达标排放。三是强化对全县污染源的现场监督和检查,坚持重点企业每月监察不少于两次,一般企业每月监察不少于一次,并坚持季度监察情况上报制度。以来共实施现场监察1983人次,对50家违法、违规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对其中42家作出处罚,处罚金额达110.09万元。四是正确及时处理好污染事件,东溪哨工业区事故性排放渣库污水事故发生后,我县启动应急预案,果断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好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责令东溪哨13家磷化工企业限期停产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目前,在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整改的基础上,已有10户企业经验收恢复生产,其余3户正抓紧落实整改措施。五是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围绕企业项目建设情况、生产现状、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处置(排放)情况及存在安全隐患等方面的内容,突出以东溪哨工业区13家化工企业为重点,对全县41户企业污染源和污染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提出73条整改措施,下达了排查整改通知书,并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复查,杜绝新污染事故发生。六是推动节能减排措施落实。认真贯彻《玉溪市“十一五”节能减排责任书》要求,将全县“十一五”期间各项节能降耗指标细化分解到全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引导企业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全县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20万吨,黄磷尾气、泥磷、磷渣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磷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达100%。七是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共填报普查对象1243户,其中生活源449户、工业源106户、乡镇种植业6户、农户典型地块326户、畜禽养殖业328户、水产养殖业28户,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依据。
(五)坚持政府治理与群众治理、社会联动相结合,广泛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抚仙湖的保护管理。一是启动了“保护母亲湖生态监护”、“一助一、一帮五”活动,深入开展绿色 学校(社区)、环保之家和生态镇创建等环保系列创评活动,形成全民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与建设管理的良好局面。二是通过开展环保金点子征集、文艺汇演、有奖征文、摄影比赛等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全民的共识与行为。三是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坚持不懈地开展抚仙湖保护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五进”宣传活动,使爱湖、治湖、管湖的思想深入人心、植入社会,转化为全县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抚仙湖保护与治理的自觉行动。四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在澂江电视台开辟专栏对抚仙湖保护先进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推广,对违法和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坚持科学规划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为依法管理抚仙湖提供科学依据。在配合编制了《抚仙湖流域水污染十一五规划》、《抚仙湖流域禁止开发控制区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完善规划、科学指导的要求,积极配合市级,开展好抚仙湖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规划、抚仙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工业污染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对黄磷、磷肥、水泥、抚钢等各企业实施了从源头上治理工业污染工作。黄磷厂通过技改,节能降耗,减排增效效果明显,产量提高30℅,效益显著;水泥厂企业经过技改,使吨产品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65℅,烟尘排放量平均削减了50.7℅,粉尘排放量平均削减了67℅,煤耗平均下降8.7℅,电耗平均下降6.07℅。二是各企业认真抓好清洁生产。三是配合环保部门认真查处污染事件。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经过多年努力,虽然我县从整体上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了生态破坏加剧的势头,但治理的速度仍然赶不上污染速度,湖泊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政策不配套,治理项目、措施难以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抚仙湖、阳宗海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重建设轻管理,重示范轻推广、重要求轻奖惩,建设项目市级资金就位率低,县级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市、县近三年来基本无项目资金配套。如:一是县财政欠省级配套资金950万元,已批在建未建项目,市级未配套资金970万元,县级财政从以来未配套建设资金。二是凤麓镇环卫站7名事业人员工资自收自支,占用了环卫经费,环卫车辆老化,没有资金更换;三是县抚仙湖管理局执法大队拖欠各种费用近60万元,且每年的执法经费缺口资金达50多万元,执法工具老化,仅有2艘快艇可以使用,无钱添置和修理。
(二)广大群众、工业企业业主环保意识不强,认识不高。群众乱丢乱扔生产生活垃圾的现象较为突出,个别企业主不重视环境保护,治理不主动,治理资金不到位,甚至偷排漏排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对阳宗海径流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一是相关政策不配套,沿湖无清扫、打捞垃圾人员;二是三条主要河道(七星大河、中排浸沟、东排浸沟)没有安排河长;三是垃圾填埋厂建设滞后,乱堆乱倒垃圾情况突出,造成二次污染。
(四)抚仙湖、阳宗海径流区内的水库人工养殖鱼业,大量投放饲料、化肥,水体污染严重,给抚仙湖、阳宗海的环保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此外,县管的三大水库属于差额拨款,也给水库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据调查,截止末,三大水库共有职工55人(在职人员:41人,退休人员:14人),其中:梁王河有:25人,东大河有:17人,山冲河有:13人;收入情况:124万元,其中:梁王河:46万元(水费20万元,水库承包款2万元,财政补贴公益人员工资24万元),东大河:45万元(水费18万元,水库承包款8万元,财政补贴公益人员工资19万元),山冲河:33万元(水费18万元,水库承包款2万元,财政补贴公益人员工资13万元);支出情况:211.5万元,其中:梁王河:75.5万元(工资支出70万元,管理费用5.5万元),东大河:76万元(工资支出71万元,管理费用5万元),山冲河:60万元(工资支出34万元,管理费用及成本26万元)。
(五)生态环境治理进展缓慢,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污染加剧的速度,面源污染,特别是化肥、农药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并已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制约因素。
(六)除阳宗镇外,其余各镇都没有成立环境建设管理中心,镇政府对违反《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的行为只能说服教育,没有执法权,削弱了行政效能。
(七)环卫工人工资过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人的积极性和清扫保洁的效果。目前,县城有环卫工人110人,人均工资400元/月(包含50元/月的考核工资),离全市最低的工资水平520元/月,还差120元。
(八)县城各居住小区环卫管理机构不明确,环境卫生情况差。
六、对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一)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努力解决好市、县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的问题。同时,县级财政也要加大对环保的投入。一是建议把凤麓镇环卫站7名事业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好因人员工资挤占环卫经费的问题,给环卫工作减轻压力;二是要解决好县抚仙湖执法大队每年执法经费缺口50多万元的问题;三是要解决好抚仙湖管理局垃圾清运工具不足,添置清运工具的问题。
(二)要一如既往地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群众,企业业主的环保意识,逐步减少生产生活垃圾乱丢乱倒行为,改变企业主不重视环境保护的现象。同时要与各学校协调,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的宣传,把环保意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要重视和加强对阳宗海径流区内环保工作的领导。一是要争取把阳宗海南岸垃圾清运纳入市、县两级规划,配备清扫人员,增添清运工具;二是入湖四条河道应配备相应的河道管理人员,使河道管理规范化、正常化;三是要加快七星大河河尾人工湿地建设步伐;四是要认真对阳宗镇垃圾填埋厂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尽快争取建设,改变乱堆乱倒垃圾的现象。
(四)要加强对抚仙湖、阳宗海径流区内水库人工养鱼造成水体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制定解决办法,改善水体,从源头上减轻抚仙湖、阳宗海的环保压力。建议将县管的梁王河、东大河、山冲河三大水库的管理人员纳入财政供养,取缔水库承包办法,取消水库的人工饲养,恢复水库的自然生态。
(五)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从源头上减轻污染对环保工作的压力。
(六)要尽快成立五个镇的环保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及经费,促进各镇的环保工作。
(七)建议适当提高县城环卫工人工资,调动环卫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把县城环卫工作做得更好。
一、领导高度重视,投入稳步增加,城管工作开展顺利。
1、各级领导充分重视,城管工作焕发生机与活力。今年,在区第六次党代会、第七次人代会上,提出了大力推进“中提升”战略,实现城市管理向精细化、网格化、人性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管理水平的工作目标,为城市管理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是领导重视程度高。在国际女排赛事、国际儿童电影节、全国卫生城市复查、浙洽会等重大活动保障中,区各级领导多次亲临现场督促和检查城市管理工作,针对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并形成会议纪要。分管城市管理工作的副区长,多次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急事、要事,每月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年初主持召开了20*年全区城市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全年城市管理工作任务。今年9月,我局召开了*城管执法大队成立五周年庆典大会,市、区各有关领导都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为下阶段我局的城管执法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二是协调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大同村是一个较典型的城中村,周边群众生活环境较差。为此,区委书记陈利幸曾先后数次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大同村蹲点调查、现场办公。在区委主要领导的支持下,我局与区建筑工务局、新碶街道共同制定了大同村河道污染治理方案。把河道污水通过新铺设管道输入城市污水管网,对无法进入管网的河道污水,用吸污设备抽出来并对河道进行定期清淤和冲洗,以减少河道污染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为防止农用车在运输垃圾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区政府在调研后决定投资200万元,专门建造了*片垃圾中转站,由我局负责实施。建成后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占地3亩左右,将有效解决*片区的垃圾清运问题;三是建立执法协调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权下放工作,落实我区《关于强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基层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20*年8月份,在区委区府统一协调下,我局在*戚家山街道新成立了一支街道行政执法队伍,使我局的城市管理工作在街道乡镇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在借鉴大港综合警务室推行多部门联合执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5月在区委常委会的协调下,我区又在*片成立了由区公安、新矸街道、区城管局共同派员组成的*综合警务室,进一步深化了公安协同城管执法的快速反应机制;四是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城市管理工作向乡镇城乡外延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管理,将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各街道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占街道(乡镇)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的4分。首次将街道(乡镇)自聘的城管队员纳入执法中队考核,对城管队员的行为准则作了详细规定,严防城管队员言语粗暴、管理野蛮等现象的发生。根据区委、区府对我局20*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意见,强化了局属各事业单位的目标考核管理,制定了《20*年度事业单位目标考核方法》,逐项分解指标,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理顺体制,积极构造“和谐城管”新格局。在区领导的协调下,逐步理顺城市管理机制。针对我区污水处置管理相对混乱的局面,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将宁波开发区岩东污水处理厂建设有限公司与宁波开发区岩东污水处理厂合并,更名为宁波*岩东排水有限公司。同时,将开发区污水管理处更名为*区(开发区)排水管理处,划归*城管局管理,彻底解决了原来多部门重复管理的局面,使我区污水处置工作的管理体制真正得到理顺;结合全国卫生城市复查的有利契机,在区创卫办的支持下,与华山小学、东海实验学校等五所学校组建了“少年城管学校”,与杜鹃社区、牡丹社区等多家社区签署了“共建公约”,与*最大的企业—申洲公司开展了多次联合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学校、社区、企业三位一体的齐抓共管,一种全方位、立体式城市管理模式已具雏型,“文明家园手牵手,和谐城市心连心”的全社会共建*美好新家园的和谐氛围正在形成。
3、转变理念,努力构建“服务型”城管。今年全国“两会”以来,关注民生、共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紧跟时代节拍,根据*区委、区府相关精神要求,结合我区城乡结合部及工业区周边的流动设摊现象难以根治问题,局党委在区领导的支持下,经细致调研多方论证,在大力推行路段分类管理的基础上,从人性化管理、服务广大群众的角度出发,投资100万元,在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村建立两个临时市场,把*区域周边的流动摊贩和大排档纳入市场进行有序管理,从而满足低收入人群的购买需求,实现城市管理从“硬堵”向“巧疏”转变,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和城市管理与特困人群流动设摊之间的矛盾。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与此同时,*城管局面向市民推出了5张极富特色的“城管名片”。五张名片由“市政联系卡、停车导向图、燃气安全卡、社区联络卡、城管服务卡”组成,在管理和执法过程中向市民发放。目前已累计向沿街经营户、企业、学校、社区、城中村发放各类“城管名片”共2万余张,极大方便了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畅通了市民与城管部门之间的联系,在城管与市民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4、加大城市维护经费投入,切实提高维护管理力度。为确保城市维护经费落实,基本满足正常的设施维护、综合执法需求,根据区财政部门的要求,年初编制并上报城管系统年度部门预算,制定全年城市维护费的分配方案,确保管理资金到位。20*年我区下达城市维护费项目经费预算指标4450万元;区预算追加369.6万元;长江路与明州路等路口改造工程860万元,骆霞线改造一期(长江路—珠江路)改造工程784万元,骆霞线辅道644万元,黄山路拓宽工程393万元,骆霞线(珠江路—海河路)拓宽工程349万元,太平洋工业区道路改造工程782.5万元。全年用于道路、绿化改造资金共计8632.1万元,比去年(7130.6万元)增长21%。
二、加强管理与养护,城市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1、市政设施畅通化。以实施市政道路专项改造为重点,不断加强市政设施管养工作。根据区财政1000万市政设施专项维修资金的安排,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了20*年市政配套设施改造项目,分三期进行改造,主要改造项目为人行道改造、路面改造、停车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等市政工程共17个工程,涉及30多条道路。目前,第一、第二期项目已基本完成,第三期项目已正式启动。20*年市政处以方便群众出行为出发点,重点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投入专项资金共311.7万元完成了对镇小路、农技弄、公安路、幼苗路、爱国路等小街小弄的专项改造,解决了城区小街小弄路难行、深积水问题,方便了广大群众日常通行。继续对桥梁实行“一桥一卡”电脑化管理工作,并对新增桥梁进行添加。全年共完成通途路太河桥接坡、明州路规划河桥接坡等桥梁接坡改造9座。完成了大路村、凤洋村等6个村的撤村改居道路照明工程。至11月底,市政设施专项改造共完成砼路面11840平方米、沥青路面3283平方米,新铺人行道17575平方米,安装路灯400杆,改造下水道683米。相比20*年底,*城区新增道路4条,增加道路长度4.4KM,增加道路养护面积15万M2,其中增加人行道面积2.2万M2。各项主要设施拥有指标仍列市区前茅,经综合评定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0.4%。全年市政设施人行道改造共获得单项奖3项并获得宁波市市政工程协会城区组市政设施管理优良奖和市政设施资料管理规范奖。20*年城管局市政处被评为省市政行业协会先进单位。
2、绿化景观精品化。实施“增色添香”工程,全年共投入资金963万元,对恒山路(钱塘江路—富春江路)机非隔离带、黄山路(新大路—凤洋一路)中间绿化带、龙角山路等道路共25个绿化工程进行了绿化升级改造,完成总改造面积14.1万平方米。积极做好裸地排查和补种复绿,今年1—11月份累计补种乔木29421株、灌木152274株,补种草坪17357平方米,绿地恢复6400平方米,新种绿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加强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区公园绿地的改造与升级,投资250万元建设太河沿河公园绿地2.3万平方米;投资20万元,完成小山公园的园灯改造,统一配备了节能灯具;投资15万元,新增中河路小游园1530平方米,有效地提高了城区公园景观效果,为市民提供如诗如画的休闲养身环境。继续抓好园林式居住小区、园林式单位的复查工作,由区绿化办牵头对7个园林式居住小区、14家园林式单位进行了复查,指导新建设小区开展园林式居住小区创建工作。今年共投入500万元,完成了对金港花园、华恒公寓、桃源里小区、景第公寓等四个小区绿化、自来水、管线综合升级改造。20*年3月,*区城管局下属园林处被(市)评为园林绿化管理先进单位。
3、市容环境优美化。根据市城管局提出的大城管、全覆盖的目标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我局通过二年的探索和实践,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区全面推进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实施方案》、《*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实施细则》、《*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实施意见》、《*区餐厨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逐步完成了对全区街道、乡镇市容环境卫生目标考核工作,形成了全区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使全区街道、乡镇市容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首先,加大了投入。今年投入460万元在新矸和亚浦街道新建了2座垃圾中转站,全区共投入384.3万元在各街道乡镇新增各类环卫车辆共16辆,其中8吨以上5辆,使保洁面积进一步扩大至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截止11月份,我区城区保洁面积达290万平方米,18小时保洁面积250万平方米,18小时保洁率达到76%,比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机扫面积为201万平方米,机扫率达到65%,比去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其次,规范了各类垃圾处置。1—11月份*城区98家主要餐饮单位中已有80家餐饮单位实施了餐厨垃圾集中清运处置,处置率达到81.6%;全区共规范化处置生活垃圾13.8万吨,处置粪便2.5万吨,查处各类渣土案件65起,处置装潢垃圾18594吨,调剂回填装潢垃圾约6000吨。所有垃圾都在垃圾中转站实行处理分类,妥善处置。全区8座垃圾中转站均设置有有效除臭系统,基本实现了垃圾清洁化处理。再次,完善公厕管理。进一步将社会公厕纳入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考核范围规范管理,全年共完成简易公厕改造8座,城区有4座公厕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达22%。其中*城区海韵园、海晨园、星中路公厕率先在全市公厕范围内提供免费手纸,这一方便往来群众的细节创新,成为我区今年公厕管理过程中的亮点,将进一步在城区范围内推广。
三、文明管理,严格执法,城管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1、创新执法机制,落实执法责任。一是执法机制不断完善。落实执法管理责任制,实行定时、定员、定岗、定职责、定奖惩的五定考核制度,使工作职责落到实处。推行路段分类管理、明确标准,建立健全巡查机制,加强重要路段的执法力度。实行定点管理与徒步巡查相结合、路段管理与机动巡查相结合的管理形式,初步实现了工作范围的全覆盖。二是抓好队伍培训。为转变城管执法理念和工作方法,强化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利用每月一次的中层例会,经常性地开展执法工作研讨;建立以大队案审科为主的执法培训工作小组,定期对各中队进行执法培训,参训率达100%,不断提高基层执法队员执法水平。三是不断创新执法方式。针对城区新疆羊肉摊贩属于少数民族、言语不通、难管理的状况,执法大队率先在全市范围引入“城管课堂”的做法,请精通维语的老师有针对性地给执法队员授课,让每一位执法队员都能掌握简单实用的对话语句,有效解决了这一困扰城区环境的老大难问题;结合*城区小山公园地处城中村,人员相对复杂、夏天夜间流动摊贩人满为患的局面,采取灵活机动的“提前介入、教育为先”的做法。在通过发放告知书、宣传册教育的同时,让执法队员在晚间还末形成市场之前介入蹲点,发现一起,劝告一起,既避免了夜间强行整治可能引发的肢体冲突又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为小山公园附近城乡居民营造了一个温馨的休闲娱乐环境。
2、重视队伍建设,加强督察力度。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为切实加强队伍管理,大队完善了督察工作方案,建立了一套保障廉洁的监督机制,维护形象的督察机制,奖勤罚懒的奖惩机制及过错追究责任机制。对队员行为规范、到岗到位责任落实、执法效果和形象、依法办理案件情况进行每月一次的督察,每季度一次综合考核,每半年一次全面考核,并及时将每一次的考核结果反馈给队员,保障和监督各中队执法队员依法履行职责、遵守纪律,防止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出现。为完善中队内部管理,在对4名中层进行轮岗的同时,在大队内部新选拔任用了6名中层干部,使一批德才兼备、富有一线工作经验的队员脱颖而出,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20*年9月,*城管局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5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员,并在12月初完成了培训上路执勤,不仅为行政执法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如初升的旭日,赋予年轻的城管以朝气与活力。二是以人为本开展工作,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执法。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以服务市民为中心,在服务中坚持原则,严格管理;在管理中,讲究方法,严格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注重日常的宣传教育、服务先行,实行文明管理;对屡管屡犯,视城管法规于不顾的人员,坚决依法处理。相继开展了违章建筑、流动摊贩、夜间施工、渣土乱倾倒等专项行动,使执法队伍进一步得到锤炼,城管形象进一步得以提升。三是健全投诉处理督办机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使群众投诉办理情况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执法大队始终坚持接到举报30分钟内赶到现场,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人,指挥中心做到24小时专人值班,通过建立礼貌接听、准确记录、每日汇总、领导批办、全程督办、征求举报人意见等工作程序,快速、高效地办理了各类投诉,全年共受理各类投诉2737起,无一起重复投诉案件,多次受到区领导、区效能办的通报表扬,多次收到群众表扬信件。20*年*执法大队城区中队先后获得了*区青年志愿服务先进单位、市装备管理先进单位和绿地认养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新矸中队被评为省级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
3、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办案质量。以市城管系统优秀案卷评比和星级办案能手评选为契机,健全案件审核制度,对中队承办个案进行打分,提高队员对案件质量的重视。强化法制指导和服务,案审科定期对疑难复杂案件和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向各中队提供法律帮助,提出指导性意见。注重执法公开透明,案件审理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使办案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受到社会监督。重大、重要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实行例会制度,由大队领导召集各中层干部集体讨论决定。同时,还建立了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行政处罚备案制,进一步完善了处罚程序,要求各中队的执法案件定时上报。从而,既提高了办案效率,又使执法情况得到有效的监督,避免关系案、人情案的发生。大队案审处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错案,也没有发生一起行政、行政复议案件,保证了办案质量。截止11月底,执法大队共查处各类案件1868起,罚款164.845万元,其中一般程序477起,罚款158.957万元。简易程序1391起,罚款5.888万元,机动车违停抄告1105起,录入交警联网949起,接受处理680起。执法文书制作、案卷装订整洁规范,在区行政执法案卷评比中被区政府法制办通报表扬。
4、加强装备管理,充实装备力量。为了进一步规范装备管理,我局制定了装备使用登记制度、装备操作规程、装备出行申请制度,大队装备实行分级管理,装备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中队,建立健全装备管理台帐,中队装备管理实行装备日清点制,大队综合科按月对各中队所使用的执法装备进行核查,将装备使用、管理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使各项装备管理工作责任明确、条理分明。为改善执法环境,在区政府的重视下,不断加强执法队伍装备力量,新购置了执法指挥车1辆,皮卡车4辆,手提式无线调频对讲机12部,数码相机4台,摄相机4台,大大提高了执法通讯的便捷和高效。全年累计投入装备经费100.45万元,比去年同期(68.28万元)增长了47.1%。
四、服务于民,公用行业管理不断规范。
1、节水型城市创建有序推进。在“中国水日”、“中国水周”、第十六个“城市节水宣传周”中,通过在行政大楼、海韵公园、城区各主要路段设立节水广告宣传图片、发放节水手册、展示节水器具,开展节水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节水宣传,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继玉兰社区里仁花园、芝兰社区明州花园之后我区海棠社区新艳公寓创建节水型小区顺利通过了宁波市供节水办考核验收。
2、燃气管理进一步加强。始终坚持为群众服务意识,在区政府的关心和协调下,为通途路以南拆迁安置小区美好家园、滨海锦苑等共计7000户居民安装了天然气管道,解决了居民用气难问题。多次召开*区瓶装液化气市场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不断强化“安全第一”意识。对我区5家液化气经营公司、41个液化气供应点和8个瓶组气化站及3家储灌站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区燃气办会同城管执法部门不间断地进行突击性检查。全年共取缔无证液化气供应点20家、暂扣钢瓶80只、罚款15000元;加强燃气安全宣传,组织开展“关爱生命、安全用气”的咨询活动,在海韵园内摆放各类燃气知识安全图片,分发宣传资料,接待群众咨询,听取群众意见,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今年我区3家瓶装煤气公司全部被评为市级星级储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