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15:18:00
导语:在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CBI 专业英语 家具设计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CBI in furniture design specialized English teaching
LI Song, WANG Jun, CHEN Guodong
(Zhejiang A&F University, Linan, Zhejiang 311300)
Abstract By comparing with five themes of CBI found that theme-subject instruction is suitable for furniture specialized English under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teaching philosophy. Using a flexible method to select course contents and divided into different parts by 6T' s approach which including theme, text, topic, thread, task and transition. This paper emphasis student's practice use of furniture design specialized English and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into periodic evaluation, aiming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content area of the subject matter and simultaneously increase their language skills.
Key words CBI; Specialized English; furniture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近些年来比较热点的二语教学理念,在世界许多国家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它是指在学习学科知识同时,习得语言的一种教学理念。CBI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学模式也比较多样化,其最具代表性的有五种:沉浸模式(Immersion Model)、保护模式(Sheltered Subject Instruction, 简称SSI)、辅助模式(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 简称ALI)、主题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 简称TBI)和内容操练模式。专业英语是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以使用英语为目的课程结构,教学所基于的内容不仅限于生活常识,更多是基于职业技能或学科知识的,因此这在某种程度上与CBI教学理念是一致。如何将CBI理念中合适的教学模式在设计专业英语中运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1 CBI教学模式选择
CBI最具代表性的有五种教学模式,很多学者对CBI教学模式及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五种CBI教学模式侧重语言和内容的程度各不相同。家具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从设计到工艺,从生产到营销都属于其范畴,其知识点也可以分为若干模块。鉴于此,家具设计专业英语教学中首选主题模式。第一,主题模式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顾及多数人。第二,教学内容和材料比较灵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与兴趣确定方向和主题。第三,主题模式主要目的是通过语言为媒介,传递新知识和信息,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水平。围绕话题、主题,通过案例分析、图片、影视、模拟等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学习能力。
2 课程材料的选择
2.1 教材的选定
选定难易程度适中、内容较广泛的家具设计专业英语书籍作为学生使用教材,以便学生自学和阅读使用。教师除教材外,应该根据专业知识选择相关的参考书籍,比如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艺术设计专业英语等教材。
2.2 模块化内容
根据CBI主题模式的特征,对家具设计专业英语知识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
家具设计理论主题模块: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和补充,包括家具设计史论、色彩与绘图理论、家具设计名家及作品解读与赏析等。
家具设计基础主题模块:内容包括家具设计图学、设计软件、家具设计构成、家具设计方法。
家具商贸与会展模块:包括商贸函电书写、产品使用说明与介绍、展会英语等。
家具设计实践模块:包括国外设计网站、国外知名家具企业网站查阅、国际知名设计大赛Red dot、IF等模拟设计。
3 CBI模式下教学方法与过程
专业英语的学习强调学生对专业词汇、表达的掌握与应用,但这些知识教师不能一味地讲授,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因此在不同的主题模块内容下,应衍生出不同的话题和任务。
3.1 家具设计理论主题模块
对于设计理论来讲,往往都以教师传授的方式为主,学生被动接收,这种方式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课程内容为依据,利用CBI模式中的“6T”方法(分别代表主题、课文、话题、线索、任务和过渡)将课程内容灵活的组织起来,可以有效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堂的趣味性。以设计理论主题模块内容为例,首先对中西方设计发展脉络简要阐述,然后选定特定时期或地域的家具作为主题,围绕主题给出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英语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总结成材料汇报。其次,在前期话题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出任务,要求选择熟悉或崇拜的设计师进行深度分析,内容和形式不限,给出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最后,从理论学习上延伸到家具设计作品实体上,按照教师给出的设计作品与设计理论相关联,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也很好地衔接了下一主题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3.2 家具设计基础主题模块
利用案例法,将课程中关于设计方法与图纸绘制的文章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主题。比如学生习惯于用中文来进行设计讨论,图纸说明,软件使用等。利用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将自己曾经做过的设计,用英语进行讨论(包括设计构思、方法、过程和结果),并将使用的中文软件安装成英文软件,熟悉设计软件的英文界面和操作。
3.3 家具商贸与会展模块
家具贸易已成为我国家具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主题内容围绕订单、邮件、电话、QC现场沟通和检验完成贸易。并根据内容设置情景模拟话题,如客户参观家具工厂,了解产品等。随着家具展会的不断兴起,国际性家具展览会也越来越多,以米兰国际家具展、科隆国际家具展、高点国际家具展、上海国际家具展和广州国际家具展为主题对国际家具展的活动形式、会前联系、会下交流和会后联系这四个主要环节中的主要任务、内容和书信格式进行讲授。根据内容布置相应书写任务,并分组模拟展会中的主题活动,如客户接待,产品介绍,设计推广等,达到学与用的统一,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国际家具展,作为实践教学。
3.4 家具设计实践模块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设计经验,因此设计实践往往是他们最能够积极参与的模块,但如何将专业英语与设计实践结合起来,这需要教师很好地来进行设计。首先,设计需要有一定主题和方向,将国际知名设计赛事作为设计实践的主题,比如Red Dot,IF等,要求学生阅读国际大赛网站,理解大赛宗旨、格式要求以及参赛方式,并欣赏历年大赛获奖作品,从而开阔眼界。其次,按照国际大赛要求,模拟参加设计大赛,包括国外设计网站查阅,国外知名家具企业网站查阅等,为设计准备素材,完成后小组用英文讨论方案,老师随机参与讨论,以便监督学生用英文表达设计构思。再次,从方案草图绘制开始,要求用英文记录设计构思、材料、结构、工艺方法等,达到回顾和使用之前学过的专业词汇和表达;利用英文版软件完成效果图、生产图、展板绘制,并书写完成设计思路和作品说明。最后,小组完成作品后,将所有材料汇总并制作成册,作为课程考核材料,并要求学生在讲台做英文汇报,实现在使用英语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设计工作。
4 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有着较大的影响,常规的考试型考查方式,会使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知识点的记忆上,而语言的使用效果不佳。因此在CBI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考核方式也因更加灵活。比如,将每一模块中的主题讨论、作业、汇报材料等作为阶段性的成绩。将设计实践中的讨论活跃度,设计方案的表达情况和英文的写作情况,以及小组汇报材料准备与表现情况等作为分数比重较大的模块。考核结果就是将每一阶段的成绩按照比例汇总成最终成绩。
5 小结
CBI模式融语言、内容为一体,让家具设计专业英语的目的更加明确。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笔者对CBI教学模式和专业英语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课堂效果也不断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用英文展示设计成果,并陆续有同学参加Red Dot、IF等国际顶级赛事,并取得奖项。然而家具设计是一个交叉性极强的学科,课程内容广泛,更新迅速,教师需在CBI教学理念指导下,不断强化语言和专业知识,不断归纳不同的学习主题和话题,从而增加家具设计专业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教改项目 (项目编号:YB1211)
参考文献
[1] Brinton D.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M]. Nunan D.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3.
[2] Met. M.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 Defining Terms, Making Decisions[J].NFLC Reports. 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enter,1999.
关键词 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师资队伍建设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3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Faculty Construction
LIU Pingqing, QIU Hongfeng, LIU Xiaojie
(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4000)
Abstract To meet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restructuring of higher education needs of our local colleges are gradually transition to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eaching staff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in Germany leading the world, in terms of teaching staff with a focus on teachers "double" quality, strict teacher recruitment process, focusing on capacity building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 large proportion of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to hire part-time teachers and other practices, is worth our lear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Key words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faculty construction; comparative study
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专科)院校的定位相对明确,而地方本科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基础薄弱等原因,存在着办学定位模糊、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等问题,往往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转型发展是首要任务,也是必然趋势。
为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2013年6月,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并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作为教育部指导下的校际协作组织,联盟围绕建设应用型高校的目标,组织各成员单位推进教育改革、产教融合与协同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合作交流与学术研究,以推动地方本科高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技术大学体现办学特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高应用型科研实力的重要保障。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师资队伍建设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它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为此,本文拟通过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旨在对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尤其是在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1 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概况
1.1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和优化,迫切需要大量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应运而生。尽管成立时间短,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速度很快。数据显示,1971年到2000年之间,综合大学增长幅度是118%,而应用技术大学则高达173%。①应用技术大学培养了德国约2/3的工程师和企业经济师、1/2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繁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2 我国应用型高校
按照人才培养类型和人才培养定位,我国应用型高校主要是指地方本科院校。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一千余所,其中1999年后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有六百余所,这部分高校基本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更是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特色办学的内在诉求。
2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特点
2.1 注重“双师”素质教师任职资格
根据德国《高等教育总法》的有关规定,应用技术大学教授的授聘任条件中,除了高校毕业、具有教学才能、具有从事科学工作的特殊能力或从事艺术工作的特殊能力外,还必须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或开发方面具有至少5年的职业实践经验,其中至少3年在高校以外的领域工作,并做出特殊的成绩。从聘任条件可以看出,担任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除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与企业有着密切联系。这种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有助于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机会,保证教育与技术进步紧密衔接。
2.2 严格教师招聘流程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招聘过程非常严格。学校要成立招聘委员会通过面试和试讲的方式,从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人品等方面对应聘者进行评判。经专业委员会和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可的候选人还要由州文教部部长确定才能正式上任。
2.3 重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
为了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科技发展和企业生产实践相同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进修活动。例如,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每4年可以申请1个学期到企业工作,以便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状况。
2.4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较大
兼职教师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他们主要来自企业界有经验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数据表明,从1999年到2003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兼职教师的人数和所占的比例都在逐年上升,由1999年的19065人(占33.3%)上升到2003年的24547人(占37.5%)。甚至部分应用技术大学的兼职教师比例超过了全职教师,占到60%左右。②
3 我国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3.1 教师引进,注重学历层次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尽快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盲目追求“985”、“211”等研究型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这一类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对于学校的发展无疑非常重要,但由于他们往往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理论研究水平较高但实践应用能力薄弱、应用与开发研究水平偏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利。
3.2 考核评价,科研导向性强
目前各高校对于应用型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都还不够完善。现行评价体系往往偏重于考察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不能很好地体现评价的“应用技术性”。这种“重科研轻技能”的评价体系必然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仍然在科研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践教育教学和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3.3 继续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机会
目前,针对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体系往往体现在提高高校教师整体实力和科研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效果,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相关制度尚不健全,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修的做法得不到保障,多数企事业单位也不愿意接受高校教师参加岗位实践,同时也由于多数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接触企业的生产实践,即使能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也往往不能深入生产第一线,无法充分锻炼实践能力。
3.4 队伍结构,缺乏行业企业兼职人员
兼职教师队伍对于应用型高校的专业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有重要的提升作用,也是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行条件下,企业人员到高校兼职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应用型高校多元化、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困难,使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很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4 对我国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4.1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引进和培训力度
一是加强引进力度,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招聘教师时,除了引进已在专业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专家、教授以及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外,还应从相关行业企业引进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了解行业发展动向的高端人才,以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二是促进校内教师转型升级,提升应用能力。在引进新教师的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在原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向应用型技术类专业教师转型升级,以化解理论教师数量偏多而应用技术类专业教师数量偏少的矛盾。教师转型升级可以采取校内职业培训、外出进修、企业锻炼、出国培训等手段,以提高教师的应用型知识理论、实践教学能力、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4.2 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立足内涵发展,安排校内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校内实践基地或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参加正规的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并参加相关证书考试,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4.3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评价制度应更加科学合理,尤其应鼓励“双师素质”教师的成长。在职称评审上,除了考核科研成果和论文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将生产实践、生产指导、专利发明等纳入考核范围,通过考核引导教师向应用型转变,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同时,学校的绩效工资改革要体现激励机制。如,鼓励支持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对教师科研的考核应引导进行应用型研究;对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应进行分类,理论型教师主要依据课时,应用型教师要依据实验课、实践指导、学生实践水平等。
4.4 扩大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
兼职教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数量庞大的兼职教师活跃了学校师资队伍,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带到了课堂,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同时也为学校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提供了便利。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当完善配套政策,弱化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通过客座、定期来校、灵活教学等多种方式,聘请行业企业中有技术、有经验的骨干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以改善应用型师资队伍结构,为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本文系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系统;开发应用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是培养本科生问题意识、科研意识、应用意识以及激发思维、探求真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等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一次大检验。因此,全面做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做法之一就是,自主设计并开发了“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系统”。
一、系统主要功能
(一)用户管理
本套教学管理系统的登录界面如图1所示,其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师用户、学生用户三类,每一类用户有着不同的使用级别。其中,系统管理员可打开或关闭系统,添加或修改学生信息、论文题目及通知公告等;教师用户可查看学生信息、选题情况、写作进度,并进行网上指导等;学生用户可以查看通知公告、浏览本人信息,进行网上选题、网上提问与交流以及上传或下载论文等。
(二)系统开启与关闭
此功能只在学生进行网上选题时有效,其目的是限制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时间、防止学生反复多次换题,杜绝学生选题时拖延时间,从而提高选题效率。此功能的开启或关闭由系统管理员实现。
(三)添加或修改用户信息
本系统可由管理员批量添加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信息,从而有效节省学生和教师用户入库时间,同时,也可实现修改或删除功能。若选择删除,将会删除该用户的所有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只有提前入库的用户才有权登录,本系统不支持任意注册及登录,从而可避免出现许多重复信息,也可方便进行相关统计。
(四)添加或修改论文(设计)题目
在向师生征得足够数量的论文(设计)题目后,可利用本系统由管理员批量添加论文(设计)题目及相应指导教师等信息,同时提供修改或删除功能。若选择删除,也将会清除选择该题的学生用户的选题信息。同样需说明的是,每一年各专业的选题数量要大于该次选题的学生数,从而在系统内可限定学生“一人一题”。
(五)添加或修改通知公告等
本系统可由管理员添加或修改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各项通知、公告等,也可以附件的形式上传相关文件、图表等,同时提供修改功能。
(六)查看论文(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信息
用户登录系统后,可查看所属年级专业的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教师、题目是否可选等信息。同时也可选择不同的查看方式,教师用户还可“一键式”快速查看自己所出论文(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况,以及选择本人论文题目的学生信息等。
(七)学生网上选题
如图2,这是本系统最具特色的功能之一,也是我们开发本系统的初衷。在此,学生用户可方便快速地对系统中的论文(设计)题目进行网上选题,一方面可大大节省选题时间,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以前经常出现的重复选题现象。另外,系统也提供退选和重选等功能。
(八)信息查询与搜索
各类用户登录系统后可查看通知、公告、学生信息、指导教师信息、联系方式、论文(设计)题目、题目选择情况、论文(设计)成绩(成绩由系统管理员输入)等。同时,提供快速搜索功能(如图3)。
(九)师生在线互动
这是本系统的又一项重要功能,也是主要特色之一。教师用户可点击学生姓名,发送留言,学生用户也可点击教师姓名旁的图标给指导教师留言,从而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在线留言时,如不填写“发送给某人”,则视为公开留言,所有用户均可查看,否则,只有对方才能看见。其中未读留言作高亮显示。同时,还可在线记录指导教师平时的指导情况或指导信息。
(十)论文(设计)电子文档的上传与下载
本系统支持word和pdf两种格式电子文档的上传或下载。此功能可由以上三类用户自由实现,不受用户限制。毕业论文(设计)电子档原文上传,不仅方便指导教师修改,同时也方便最终定稿论文(设计)电子档的入库存档,为毕业论文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便利。
二、系统应用效果
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界面美观、使用方便、运行速度快、占用空间小等开发目标。通过近年在信阳师范学院的正式使用,本系统已成为学校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别具特色的管理软件之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管理水平
从征题、选题,到互动、答疑,直至论文入档、成绩管理等均可通过本系统轻松完成,基本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在线操作和管理的目标,从而大大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实现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的高效化管理。
(二)提升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质量
在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效率、充分利用有限时间的同时,由于实现了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实时、动态指导,以及存在问题的及时解决,因此,近年信阳师范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三)调动了师生双方工作或学习的积极性
在使用本系统之前,由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是松散的、滞后的,因而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的写作或设计过程都带有一定的隐蔽性、随意性,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不高。而本管理系统的使用则实现了指导过程和写作或设计过程的实时显示和监控,从而大大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葛方振.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架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4).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先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让学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习是写出比值是0.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Abstract: In polytechnic mathematic teaching,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ion is derivative conception because if one doesn't quite grasp it he will not get well in later studying.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start with a simple, generic conception and design teaching for an ideal teaching purpose.
关键词: 导数概念;瞬时变化率;教学设计
Key words: derivative conception;instantaneous rate of change;teach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5-0240-03
0 引言
导数概念是微积分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往往影响到学生在整个高职学习阶段学习微积分的兴趣,导数的方法是今后全面研究微积分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工具,在物理学、经济学等其它学科和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导数的出现推动了人类事业向前发展。
由于数学本身的严谨性,导数概念不仅在于它自身具有非常严谨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导数运算是一种高明的数学思维,用导数的运算去处理函数的性质更具一般性,获得更为理想的结果;如能把导数的运算更好地应用于解决问题上,可使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能把微积分作为一个重要工具,在其他专业课程或日常生活中能运用微积分的思想则是高职数学教学达到的重要目标,导数概念的教学是学生认识微积分,打开微积分大门的关健一步。在高职院校数学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要学习较为抽象的导数概念,往往觉得枯燥难学,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不但影响了数学课程的学习,还因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入,在相关的导数应用时会束手无策。本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从导数概念的内容、教法及教学过程进行了有一定成效的教学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下面就导数概念的教学设计展开介绍和讨论。
1 内容特点及学情分析
学情特点:首先,现阶段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导数概念及应用也包含在其中,中学大纲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导数概念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所以在学生眼里,导数概念在中学的课本里已出现,而在高职数学课堂上想让学生再接触该概念,往往容易让学生觉得没有必要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学生对大学的期望值又高,这时进行导数概念的教学对教师及学生提出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该概念超乎了学生的直观想象力,抽象度高,极限概念和运算在学生的思维里只停留在一个单纯简单的运算阶段,而导数概念当中的极限思想远已超越了单纯简单的运算意义;但有利因素在于学生们已有大量的函数瞬时变化率、物理瞬时变化率的经验,且他们的思维正处于最活跃阶段,刚进校对大学的学习充满期望,只要调动得当,自然会引导他们对导数概念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内容特点:导数概念是建立在已有函数概念和极限运算的基础上,几乎所有教材都是以两个实例带出,两个引例的内容学生不陌生,它们可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导数概念的关健内容是求极限,而这个极限的条件是自变量的增量趋向于零时,内容是一个增量比的极限,这个极限即由平均变化率到点的变化率的过渡。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作者针对以上两个的特点,确定该概念教学设计的总方向是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把问题化抽象为具体,分解瞬时变化率的内在含义,一步一步地引入,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中教学设计的重点是更关注导数是一个极限,是一个瞬时变化率等意义的真正理解,难点是概念当中极限的意义和所起作用,即平均变化率到点变化率的过渡,这个过渡偏偏又是导数概念抽象之处。此时教师如能从不同于在中学时所述问题的角度又高于该角度来进行教学,学生才会更愿意去接受,也会做出比中学时更深入和广泛的应用。
2 教学设计和过程
2.1 内容设计
①内容一:两个引例,以它们作为切入口引入新课,一个是求变速直线运动的某点瞬时速度,另一个是求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
②内容二:导数的概念,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关健时,强调引例中解决问题关健的三个步骤作为引路线,即曲线的斜率中的:Δy、■、■■;变速运动中的ΔS、■、■■;分析和分解三个步骤的本质和每步进展所起的作用,指导学生按步骤去思索,使概念的产生水到渠成。
③内容三:举例求函数的导数,实践和体会概念。
④内容四: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⑤内容五:给出函数不可导的例子和图象,了解不可导的意义。
2.1.6 ⑥内容六:练习及小结,熟练和巩固导数概念。
2.2 教学方法设计 结合导数概念的特点,重点在于分解概念成几个小环节,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如图1。
2.3 教学过程的实施
2.3.1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出两个实例,引入新课
两个实例:①求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②求变速直线运动的某点瞬时速度;在此前,学生已有切线概念是曲线与直线只有一个交点这种狭隘的方式,作者利用多媒体的教学途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增加教学效果的直观性,在图形上用动态的观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其中动画图形先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曲线的切线形成过程,是如何由割线通过切换而得,得到对切线概念更广泛的认识;再给动画图形展示如何由曲线的割线位置往切线位置的转动,从动态过程启发理解割线斜率往切线的斜率的转变,这样动画切换可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无限逼近思想,揭示极限的思想和作用,理解增量比的极限的本质,过渡到更深层的瞬时变化率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通过对求平均速度的分析,由一小段路程的速度转化为一点的速度的形成过程,强调极限在当中所起的作用。
在学生观察动画时教师同时提出几个思考的问题:
①由一小段的平均速度变换成一点瞬时速度如何实现?
②由割线的斜率变换成一点切点斜率如何实现?
③Δx0和Δt0的目的何在?
④Δx0和Δt0的过程是动态的,还是静止的?
2.3.2 强调三个步骤及分解三个步骤的本质
即求切线的斜率时:Δy、■、■■,弄清三个步骤中的每项含义并提出思考问题:
①Δy是什么?■又是什么?
②在求极限过程中,Δx和x谁是常量,谁是变量?
③■、■■的区别与联系?
2.3.3 抽象形成概念
其中提练出导数概念是:函数y=f(x),若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Δx,则函数y相应地的增量Δy,Δy=f(x0+Δx)-f(x0),比值
■=■
若当Δx0时,■的极限存在,则这个极限值称为函数y=f(x)在x0处的导数。
2.3.4 概念的引申拓展
在给出概念后,还要对概念进行引申拓展,导数是一个极限,又不是一个普通的极限,这个极限的含义还可以有以下形式如:
①■■;
②■■;
③■■
④■■。
作者在学生理解了上述几个形式后,还会给出以下形式,让学生思考下列各式子可表示什么:
①■■;
②■■;
③■■等。
2.3.5 以例子加强概念内涵的理解
①导数概念内涵挖掘一:求函数的导数即求出一个极限。
例1:求函数y=x2的导数作为例子,按上述三个步骤求出该函数y=xn的导数。再以求函数的导数作为例,得出幂函数求导公式,即(xn)′=nxn-1。当中通过求导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其中获取知识,巩固概念,发展思维,感悟数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②导数概念内涵挖掘二:函数的导数是一个不定型的极限。
教师作以下演算例2:
1)求下列极限:
■■
=■■
=■■
=■
2)使用导数概念:
■■=■■=(■)′=■
结论:导数是一个极限值且是一个不定型的“■”型,反过来极限值也可通过导数概念来解释。
③导数概念内涵挖掘三:函数的导数是一个瞬时变化率,几何意义、物理意义箅经济意义。
教师给出下列问题加强对瞬时变化率的理解:
1)导数概念y′=■■,是变量y对x的瞬时变化率。
2)如求函数y对自变量x的瞬时变化率时,则有切线斜率y′=■■;
如求路程S对时间t的瞬时变化率时,则有速度
v=s′=■■;
求速度v对时间t的瞬时变化率时,则有加速度
a=v′=■■;
求市场需求量q对价格p的瞬时变化率时,则有需求弹性Ep=q′=■■。
求电量Q对时间t的瞬时变化率时,则有电流i=Q′=■■等。
④导数概念内涵挖掘四:函数的导数与连续的关系,不可导的理解。
例3:求函数y=|x|在x=0处的导数,按上述三个步骤求。
求极限时:因■=■=■=1 x>0-1 x
■■=■1=1
■■=■(-1)=-1
由结论得此时极限不存在,即该点不可导。
结论:即曲线的尖点处不可导,连续不一定可导。
例4:给出圆的图象,通过作圆的切线,当圆的切线与x轴垂直时,此时切线的斜率k=tan■不存在
而y′=k,由结论得此时导数也不存在,即该点不可导。
结论:切线与x轴垂直时,该点也不可导。
在对导数内涵发掘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可以讨论问题认识问题的机会,以这种教学形式介绍导数概念,不但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地思考和发现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导数概念丰富多彩,同时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有助于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3.6 学生做练习及教师小结,巩固导数概念
安排完成练习,用导数定义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①y=x3;②y=■。
巩固导数概念的三个步骤。
高职数学教学中,在课堂上把数学概念枯燥难以接受的内容进行上述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内容更丰富立体,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达到了高职数学课堂上的素质教育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更好落实教学目标,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数学课堂的“教学形态”,为学生创设思考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把瞬时变化率这个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学到并在将来有机会进行运用。
3 教学设计过程的反思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中,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知识面,往往学生的难点不一定出现在本节所要理解的内容上,如推导幂函数的求导公式时,Δy=(x-Δx)n的展开式往往是学生遗忘较大的,在该环节上还要补充中学的知识才得以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琨.浅谈方向导数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27(6):64-65.
[2]黎诣远.经济数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67-110.
[3]毛京中.高等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2):83-86.
[4]王波.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宁夏教育科技,2008,23(3):51-52.
[5]王昌元.关于导数概念的教学设计片段[J].数学通报,2012,51(6):28-29.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生发展;教学系统;等比数列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肖川教授(2002)曾经说的好:“教育就是不完美的人引领者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课型有: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数学原理教学设计、数学习题教学设计。新课改实施进程中的教学设计需要以教师素质全面提升为条件,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还只是第一步,我们应当通过修炼,把理念变成人的素质。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4个要素的的一个动态结合过程,因而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时也应全面考虑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教材,正确把握教学动向,斟酌本节重难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归纳类比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在研究的过程中体现了有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在课前,笔者的教学构思是通过解答数字游戏,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理解并且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公式的推导,这样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渗透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通过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的创新和发现意识,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已有知识的把握,确定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掌握并应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是搞清等比数列与其对应函数的关系。
二、等比数列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向公式及等差中项的定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种特殊的数列。
上课之前的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这道数字游戏题,
, , ,…, ,……;②3,6,12,…,48,……;
③1,-1,1,…,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到结果。
〔教师〕回忆数列的等差关系和等差数列的定义,观察上面的数列(1)(2)(3),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发现:
数列①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 ;数列②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2;数列③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1。
〔教〕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观察、讨论发现,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数字游戏题自主观察、发现等比数列的特点,进一步自主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教师〕我们把这样的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等比数列。
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大家能否给等比数列也下一个定义呢?
(经过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提示总结)
〔教师〕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他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用数学符号语言怎样表示等比数列的定义呢?如果我们第n项用 表示,那么它的前一项该怎么表示?这里的n的取值范围呢?
我们不妨从定义出发: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本上是怎样给等比数列下定义的,和我们下的定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少了“q≠0”这个条件
〔教师〕对!少了“q≠0”这个条件,可否去掉“q≠0”的条件?为什么?
(学生观察发现不可以)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到等比数列中的重要条件,为后期学生解决等比数列问题打下基础。
〔教师〕那么是否存在既是等差又是等比的数列呢?
〔学生〕“常数列”
〔教师〕是吗?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后)
〔教师〕对!非零的常数列即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
作业:牛刀小试
那么,同学们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①1, , , , ,......(x≠0);②1,0,1,0,1,0,......③ , , , , ,......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从而更好的解决等比数列的问题。
同学们,等比数列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资产折旧等一些计算问题,你能列举出生活中等比数列的实例吗?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三、总结
通过对等比数列教学的重新设计,推倒了教材的设计安排,即,先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学生感知等比数列来源于生活,教师直接给出生活中的等比数列,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去观察等比数列的特征,给学生的类比、归纳造成了一种突兀感,而本课题则采用先让学生完成数字游戏题,在做题的过程中直接发现等比数列的特征,过程流畅自然,使学生更容易发现和理解等比数列的特征和定义。因此,好的教学设计直接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的上好一节课。正所谓战场上,不打不备之战!课堂上,不上不备之课!这里的备就侧重在备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何小亚,姚静,2012,中学数学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章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问题驱动;类比启发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由每一讲100分钟的基本单元构成的,而任何一讲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都不是孤立的,与前后内容存在必然的联系,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利用备课环节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的章节设计又处于核心地位。同样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也很重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一、章节教学设计的要素及基本实现过程
首先要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认识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然后将课程包含的内容归纳整理,选择适合本校和学生特点的教材,清楚理解本章在整个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的作用与特点。本章作用:网络层主要解决端到端主机间的通信。本章特点:课程内容体系最为复杂,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含的通信协议多。理清本章与前后章节的逻辑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整个教学自然连贯)。前一章数据链路层主要实现通信网络中相邻节点的通信,为本章网络层功能的实现打下基础。本章功能实现建立在数据链路层基础之上,主要完成非相邻节点间端到端的主机通信功能,它又为下一章传输层端到端可靠的进程通信打下基础。深刻理解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及其内在关系。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层功能与网络互连(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概括清晰的认识,起到统领的作用)、IP网络层与IP协议(使学生明白结构化的IP网络现实构成)、地址解析ARP与RARP(实现链路层与网络层的沟通)、路由与路由选择(含Internet的路由协议,主要解决智能化、最优化路由的实现方法)、路由器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实际网络的认识)、ICMP(阐述网络内部控制管理功能的实现)、端对端主机通信的实现机理(起到总结复习的作用)。涉及异构网络互连、跨越网络的主机寻址、最佳路径选择、分组转发、网络组织管理等解决方案。
二、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得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并会灵活的运用所学重难点。不同的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问题驱动式教学、类比启发式教学(提问、案例、动画、互动式等)、讨论式教学、通过实验验证强化复习所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或者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精品课网站、相关企业网站、推荐教材等)通过课外认知活动等辅助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法问题驱动法教学时要有主线,也就是本章或本节的基本目标,使用时必须知道教学内容中必须掌握的所有重要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它们构成了主线上的关键点,问题的提出是一个前因知识点的结束和后果知识点的开始。通过多点构成的主线引导教学可以使学生逻辑思维清晰,记忆深刻,同样也使得教师教学轻松;通过提问可以灵活组织教学、引起学生关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问题讨论互动也可以加深学生理解。但这种教学方法不等于小学生式的个别提问,问题要针对大家,而且和以前以及将要讲的内容联系密切,否则会使整个教学显得松散不紧凑。2.类比启发式教学法教学中的新知识、新概念和难点问题,相对抽象,而学生知识面较窄,理解能力较弱,如果光从书本的概念讲授,学生短时间不好理解,更难以及时掌握,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势必影响后续的教学效果。除了让学生课前预习之外,通过类比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将那些抽象的问题和概念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类比,通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类比的两件事物一定要联系紧密,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另外也要把两者的区别讲清楚,不然就会把本来就模糊的学生思路引入歧途。通过类比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初步认识,然后通过提问启发,使学生发挥个人能动性积极思考,强化理解。例如:讲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而UDP是一种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传输协议。为了让学生理解best-effort的含义,可以将TCP协议、UDP协议和在邮局寄挂号信、平信进行类比。3.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将相关的声音、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学习更加直观;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使教师把重难点知识分析得更加透彻,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量;通过动画的引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方式灵活、课堂气氛活跃。但在使用中一定要准备充分,展现给学生的PPT课件要设计合理、匠心独运、重难点清晰、文字量适中,不要将课件变成书本,内容密密麻麻给学生无形的压力,也不要过于简单,使学生看完后不能掌握全部的知识点。课件的时间分配也十分重要,它直接体现了每一位教师的各个备课环节、和自己的方法、风格。放映时间控制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灵活掌握。多媒体教学中,遇到随机事件或者需要重点强调的地方,板书也必不可少。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准备充分可以使整个教学紧凑高效,否则适得其反。4.课外实践认知教学法当一章或一节内容讲完后,可以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动手实践认知活动复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当出现问题和困难时,强迫他们自己思考问题,加以老师的辅导,从而解决问题,这样对提高动手能力、建立自信心非常重要。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章节教学设计可以加深对本章知识点的认识、使各个教学环节合理并熟练运用;同时将日常总结、积累的新教学理念和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付诸教学实践,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艳双.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
[2]王江涛,杨金玲等.知识、能力分类与高职课程教学设计[J].高等职业教育,2012(07).
[3]梅志强,段承刚等.“转基因技术”章节教学设计的探索实践[J].学园,2014(14).
[4]梁荫基,肖丹杨巧红等.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2(30).
关键词:职业教育;“两课”评比;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2-0065-04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教研活动有效开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从2011年开始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省职业学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研、“两课”(研究课、示范课)评比活动。“两课”评比旨在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典型,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教师。其中示范课是指已形成教学模式,具有全省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的品牌课;研究课是指某一方面形成教学特色,并具有一定研究与推广价值的优质课。
“两课”评比作为考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窗口、教师展现自己教学风采的平台、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受到全省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每年各地积极组织此项赛事,一大批职教一线教师积极踊跃地参加省市“两课”评比活动。笔者于2011年参加该项活动,经过层层比拼,最终获得医药卫生类省级示范课。
一、“两课”评比之“行”
2010年10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颁发《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苏教科院科[2010]11号,以下简称《通知》)。笔者所在学校在徐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以下简称徐州市职成教研室)的指导下,深入贯彻文件精神,由校科研处牵头,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各专业的教学骨干全部参加校级“两课”评比,最终决出6位教师参加市级比赛。
在市赛阶段,徐州市职成教研室对参赛选手进行专题培训,按照省赛的要求,经过教案评比、说课展示、现场答辩3个环节评选出市级示范课和研究课。之后,组织全部市级示范课选手参加由职教专家把关的两轮淘汰赛,最终确定省赛参赛选手。期间,每一次比赛都是一种锤炼。选手们在比赛中成长,在竞争中互相学习,比赛经验和心理素质也在不断丰富和增强。由于前期的准备工作扎实有效,措施得力,针对性和实战性强,最终徐州市代表队在基础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的省级”两课”评比中都取得了佳绩。
在遴选省赛选手的过程中,徐州市职成教研室专门组织上一届省赛示范课、研究课获得者给下一届参赛选手以及其他教师作公开课展示和参赛总结报告。这样分享“两课”评比赛事成果,既促进了参赛选手的迅速成长,又在广大职教教师中树立了榜样,让他们学习先进,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二、“两课”评比之“思”
(一)明确赛事核心
“两课”评比活动不是一项简单的“形象工程”,而是展示江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窗口。这一活动可以深化职业学校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教学常规工作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师坚持在岗学习和校本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提升专业化水平。
“两课”评比的核心就是服务实际教学。如果参赛背景脱离实际教学,在教案设计中走“八股文”路线,说课展示时只凭一些时髦的词汇、空洞的理论堆砌冒充亮点,现场答辩时大打“球”,恐怕很难获得好评。
“两课”评比涵盖的范围广、评分标准细、对选手的要求高,在严苛的条件下要展示出教师最精彩的一面,在这背后支撑的正是教师在长期认真细致的日常教学和研究探索中沉淀与积累下的成果,厚积薄发的道理就在于此。正是由于平时在日常教学中重在积累与创新,待到比赛之日方显从容;经历比赛的磨练与洗礼,走向课堂教学更显自如。从教学实际中来,到实际教学中去是“两课”评比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分析评判标准
“两课”评比参评内容包括教学总时数不低于8课时的两个教案、15分钟的说课展示和10分钟的现场答辩3部分。如何在参评的教案中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现场说课和答辩展现出自己的教学风采?有的人认为抓紧时间制作教案和说课课件是首要任务,临近比赛再翻阅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以备现场答辩之需,大而化之即可。如果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想,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作依据,参赛选手可能会觉得有如盲人摸象,有劲无处使,不知从何处着手。选手如何做到有的放矢?首要任务就是细致地分析参评标准。这里的标准包括苏教科院科[2010]11号文、《职业学校“五课”教研“两课”评比“说课”竞赛评级表》、《市专家组听课评议表》中的“项目与评价要点”等。
苏教科院科[2010]11号文从宏观的角度对“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的宗旨、内容、方法等作了阐述。参赛选手应该认真分析其中的要旨,其中的“评比标准”就指出“对参评课呈现的课程观念、教学理念及其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中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特色和亮点”。以上这些内容是比赛评判的几个主要指标,尤其是其中的特色与创新更显重要。
竞赛评级表和专家评议表从技术上详细地列出了各项评分条目。选手在制作教案和说课课件时要充分考虑这些要素。当然,在制作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将这些项目简单地罗列,那样就会割裂各要素间的关系,作品显得单调,而是要立足于自己的参赛课题,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二次加工,将评分要点“艺术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能立体式地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把上级的文件精神吃透,把评分标准分析到位,在准备环节就会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少走弯路。
(三)精心打磨作品
1.编写参评教案。
“两课”评比的作品主要包括参评教案和说课课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参评教案的格式体例没有作统一要求,有的人会觉得心里没底,不知如何编写教案。但换个角度思考,没有统一的格式要求恰恰能避免“八股文”。“海阔凭鱼跃”。这给选手预留了极大的自由空间。选手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操作性强、特色鲜明、能反映自己教学特长的教案。
参评教案要来源于参赛教师的日常教案,但又不同于日常教案。所谓“不同于”并不是说完全摆脱日常教案,另起炉灶,甚至于生搬硬造,杜撰出一个“精品教案”。如果那样,所谓的教案是没有生命力的,是经不起推敲的,那样的教案是“空案”、“假案”。有的教案注明是在实训基地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要应用项目教学法,包括讲授新课、制作行动计划、学生分组实践、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可仔细一看,一个项目下来,产品已出炉,仅用两个课时;教学模式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却没有“教学准备”、“安全教育”等环节。所以说,没有经过实际教学检验的教案是苍白的、缺乏生命力的。这里所讲的“不同于”日常教案,是指参评教案源于日常教案但要高于日常教案。因为日常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参评的教案只有两个,要在这两个教案中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体现出来,就要在日常教案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例如“课程分析”、“教材分析及处理”、“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资源开发”这些在日常教案中很少提到的环节有必要在参评教案中呈现。这样便于评委全面地考量这篇教案、这名选手。
在编写教案时,选题是很重要的。“两课”评比要求选手自选课题。因此,选手最好选择学科特色鲜明,能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操作性强的课题。
教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注意全局,要前后呼应,要突出重点、显现亮点。如教案中都有教学重难点,但不能列出重难点后就不闻不问了,在后面的教学实施环节中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突破重难点,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采取了何种教学方法、手段,创设了何种教学情境,应用了什么资源,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学得轻松、有趣,事半功倍,这就是教学特色和亮点。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不在于选手编写教案的文字功底,“功夫在诗外”,在于日常的实际教学能力。
2.制作说课课件。
说课课件的制作一般要花费参赛选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其内容和表现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课件的内容是其魂,表现形式是其身,两者要相辅相成。选手既要设计好课件的表现形式,让人一看就感觉或是清新淡雅或是晶莹灵动,眼前一亮;更要推敲课件的内容,让人能遵循作者的思路,听其娓娓道来,让听者心弦一动。
说课应涵盖哪些内容?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除此以外,有的选手加入了教学资源、板书设计等。说课应包括的内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但一般公认“教学实施”是其重点。其中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属于“教什么”的范畴,教学实施、资源整合属于“怎么教”的范畴,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属于“为什么这样教”的范畴,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分析就是要吃透教学内容,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课程标准所设置的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学情分析是要知晓教学对象的特质。以上的分析做到位,才会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设计就会变得水到渠成。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特质相吻合,彼此能引起共鸣,再加上所整合的各种教学资源发挥的辅助功能,教学实施就像水银泻地,一气呵成。一次课下来,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自己的得与失,将其投射到以后的教学当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在处理这些环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重点——教学实施。所有的环节都要服务于教学实施这个中心,要围绕中心来布局,包括教学时间的分配、技术手段的应用、特色设置等,最好放在教学实施环节中。在进行教学实施的说课过程中,要让人感受到参赛教师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具有高超的教学技法和过硬的课堂组织能力,通过短短十几分钟就能让人领略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风采。说课内容切忌面面俱到而又平铺直叙,分散兵力,否则会让评委觉得“什么都说了,可什么也没说”。
教案是制作说课课件的依据,课件是教案的立体表现形式。选手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在课件的表现形式上采用文字、图片、FLASH、视频等多种形式。《通知》也建议在说课时有不超过2分钟的能反映先进教学理念、独特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和显著教学效果的现场教学录像片段。
在设计课件的表现形式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需而用。选手应该是在确定了说课环节和内容之后再设计恰当的表现形式,不能买椟还珠,为了拼凑多种表现形式而修改实质性的内容,那样就会削足适履,使得形式大于内容。如在教材分析时用精练的几行文字加以表述就很实用,讲解设备结构时一幅挂图就让人一目了然,在说教学实施时几张现场照片或一段视频远胜过长篇赘述。
在设计课件的版面时需注意几个技术性的问题:(1)背景图案要简约。课件的背景图案通常是固定的。如果背景图案总是发生变化,特别是色差较大的变化,观众会产生视觉疲劳。比较好的做法是选择简约风格的图案作背景,其主色调最好不要超过两种,如果在此基础上背景图案还能体现出学科特色那就更好了。背景图案最好不要设置闪烁或活动的东西,那样会分散评委的注意力。(2)文字与背景的色调反差要明显。为了突出重点,课件中的文字与背景的色调反差要明显一点,否则就会让观众看不清楚。一般背景色调要淡一点,文字色调要深一点,但不建议采用红色或蓝色字体。(3)课件中的FLASH和视频的应用。选手通常会把课件中的FLASH和视频作为自己说课的亮点,但如果与电脑软件不兼容,或选手调试、应用不熟练,那就会弄巧成拙,反而失分了。所以,在比赛前一定要调试好,确保说课过程不出现上述问题。
3.说课展示。
参加省”两课”评比的选手一般都是各个学校的教学骨干,大家在平时的教学中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但在现场说课时,面对着业内专家评委的审视,一入赛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这个时候可以借助调试电脑,打开课件的间隙,不妨与评委聊上几句,评委也会回以善意的微笑和鼓励。即使在说课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头脑一片空白,也不要慌张,可以深呼吸几次,调整一下心态,或是瞄几眼电脑屏幕的内容,很快就会把思路续接上来。有人在紧张的时候会不自主地改变语速,有的是语速加快,以至于15分钟的内容在七八分钟就说完了,评委还没听清楚;有的是语速变慢了不少,以至于说课超时,功亏一篑。建议选手可以放一只手表在桌上,自己按照平时的练习节奏掌控时间,语气要舒缓有度,抑扬顿挫,吸引评委的注意力。
4.现场答辩。
现场答辩是很多选手最为头痛的环节。该环节重在考察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由评委从选手的教案或课件、相关课程标准及教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等领域中提出有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资源开发、工学结合等方面3~4个问题,让选手在10分钟之内作答。因为提问的范围宽泛,且都属于综合类问题,故让不少选手觉得难度颇大,不知如何准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困惑;教学思考
最近十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的信息化也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的信息化有利于解决当前职业院校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引入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所以对于当代的职业院校教师而言,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一、职业院校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论
所谓的职业院校数学信息化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数学中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以及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弊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将数学教学过程中枯燥的书面语言变为生动的图像语言,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印象,通过介绍一些数学在实际问题中建模过程的运用,使得学生明白数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学好数学能够锻炼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通过信息化数学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得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职业院校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困惑
(一)如何选取合适的授课方式。信息化教学作为一个全新的授课方式,如何选取最佳的契合点,课本上的知识点如何转化为吸引学生的图片语言,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比例如何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都是值得思考的。
(二)如何正确运用教学手段。在职业院校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是否只是一种形式,在追求课堂生动性的同时能否对知识点的传授到位,教学过程中传统板书的简约化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正确掌握及运用这样的困惑。
(三)如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信息化数学教学模式的引入,必然增加课堂的容量,但是课堂容量的增加就要对学生的知识点的吸收问题提出新的考虑,此时是否能够保证学生听懂全部授课内容,是否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听懂的情况下能够在课后练习中加以运用。
三、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环节
(一)职业院校数学课堂运用“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性探讨。成功的职业院校数学教学必须有精心的教学设计辅助,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上多花精力,找到相关资料,投入大量精力准备。同一节课可以设计出多种授课方式,通过各种方式解读课文中的知识点,运用不同的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设计时可以运用对比的方式为学生阐述知识点,比如用原始的方式进行板书讲解,然后运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的方式讲解.让学生感受两种讲课方式的不同,让他们感受信息化授课的优势在哪.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主要在于图像更清晰,更生动,让学生一目了然,还可以通过颜色不同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而且可以节省作图时间.学生对新鲜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更愿意学习和探索,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研究课程的讲解中。
(二)培养教师数学信息化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领导者,首先要让教师重视数学信息化教学,让教师提高对多媒体技术和专业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如PPT、EXCEL的使用能力,专业软件Mathematica、Mathcad、3DMAX的应用能力,对于教学多媒体仪器如投影仪、录像机、展示台能够熟练地使用,将课程内容化繁为简,这些技术都将支撑后期教学过程的进行。
此外,还要善于运用一些网络资源,通过离线技术和在线技术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要给学生更多资源和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参与意识。基于职业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和信息化基础不足,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信息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一些生动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创立网络交互平台,将教学资源放在这样的平台上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或者探究的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通过运用网络平台,老师就可以因材施教,设置不同学习程度的练习题,对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信息化教学势在必行,教师一定要注重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会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特点。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的能力,密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通过互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改变数学课在人们心中原有的印象,减轻学生的压力,让数学课程变得更轻松.职业院校学校数学信息化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探索的地方,需要各方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