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教师个人学习计划

时间:2022-12-27 15:54:12

导语:在小学教师个人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教师个人学习计划

第1篇

--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培训总结

陇南市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王文战

国培计划(2015)—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从2015年12月24日开始以来,我就积极参与,认真配合,完全按照研修计划的时间规划,与2016年1月4日进行了学前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以截图的方式提交到研修平台;2016年1月8日开始,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讲解的《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研制说明》等两门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的微课视频,也积极参与到各位同仁们的讨论之中,还能够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15日开始,努力学习和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健老师讲解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共计三门技术素养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且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22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主的综合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根据课程要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每一环节的作业;2016年2月23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必修)、《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讲授》和《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总结与复习》(选修)等三门专题类课程,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和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作业任务;2016年4月1日开始,根据每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再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培训总结。在这半年多的学习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讲座,感受着他们的激情和幽默、亲历着他们的教育智慧和幸福,使我受益非浅。在我的十七年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中,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上虽然有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但是通过培训学习,还是使我领略到了教育教学艺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境界,也使我认识到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粗糙与不足。我感觉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增长了许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都在培训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想想以前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到自己的肤浅和不足。

在将近半年的培训学习时间里,每天坚持进行理论学习,,晚上完成一些作业,还要努力配合助学老师的工作,积极为班上的同学服务,虽然有点累,但是觉得每一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本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新颖的教育教学的培训知识、信息技术与技能,满足了我们对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渴望和对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需求。现将我半年以来的网络研修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的学习,是我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在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更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新时代的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轨,既要有奉献精神,又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要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做一个既让学生幸福,又让自己幸福的教师。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技巧。

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的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和技巧。现在的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运用赏识教育,但并不是说不批评和惩罚,而是说要会批评和惩罚,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成长进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正确适度的进行表扬和批评,使表扬的含金量要高,避免表扬过度,滥用表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爱护学生,切实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培训学习,让我明白,选择了教育,那就是选择了责任。作为教师,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果,我们就应该换位思考,善于从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管理,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关爱,尤其是学会关爱后进生和一些特殊生(单亲学生、自闭学生、留守儿童)。总之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们的“缺点”,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都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还要学会及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化角色,做到与时俱进,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

四、教师要重视班级学生的心理辅导,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

5、读写结合,有所思就记录下来,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 1、《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2、教育类的书籍:《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3、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杂志《读者》、《家庭》、《女报》外国经典名著等。4、儿童文学:《淘气包马小跳》、《海蒂》秦文君小说系列

四、读书形式

第3篇

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的知识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哪怕是老师也应该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2021教师个人进修学习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2021教师个人进修学习计划范文(一)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觉得是最有意义的。因为能到重庆参加“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无疑是在我的教育教学成长上添上一道亮丽的光彩。据了解,“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落实第四届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精神的第一项重大举措,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教师培训。因此我特别珍惜。我觉得自己是好学的,为了争取到能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一直努力着努力着。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长进,我以在培训期间各位专家教授的授课精髓为指导,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研教改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结合有关教育理论,针对教育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及内容:

1、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做好笔记,课后细思慢嚼。

2、多读书且读好书,在读书研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功底与专业素养。

计划读书书目:《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爱弥儿》《爱的教育》《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及历代文学经典中部分作品。

3、观看名师课堂教师,学习名师教学理念。

每周一次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名家上课视频或获奖教师视频,学习窦桂梅、于永正、李吉林、王崧舟等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对比学习他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

4、坚持每周写一次教育札记,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我曾经在“国培学习”作业中写到: 写教育日志,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中的不足,想到改进的的办法;写教育日志,可以分享教育的喜悦,为今后的成果构建健全的步伐;写教育日志,无疑是让老师再一次成长,是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的一种奉献,也是更好地做自己,做一个更美的自己。

5、每学期听课不低于20次,可以是校内的老师执教,也可以是他校的执教,希望能从一个角度观课,一个主题观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断纠正自己的一些毛病。

6、多参与学校教师教研组探讨学习,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有老师说,好学才能博学,博学才能让教学生动有意义。一个教师的认知背景是怎样的,他的学生的能力就是怎样的。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认知背景,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名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希望能得到导师的指导,助我成长!

2021教师个人进修学习计划范文(二)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逐步建立起具有我校特色的继续教育制度,使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我校教育工作在贯彻党和国家教育针,坚持三个面向,立足实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制订我校教师学习和进修计划。

一、学习和进修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关规定为依据,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主线,遵循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按需施教、学用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突出继续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力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

二、学习和进修的对象:

全体教师。

三、学习和进修的目的: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级及晋升高一职级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学习和进修的内容:

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更新与扩展,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实践研究等,要突出培养教师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创新培训活动内容为各科教材,采取听评研讨课、录像课、教材通研、专题讲座外出学习等培训形式,突出培养教师使用新的课标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五、学习和进修的方式:

采取外出学习、请专家作报告、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

六、工作要点:

1、按照区教育局部署,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按要求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

2、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文件认真做好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切实抓好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职评的结合,及时做好宣传组织、资料呈报和证书办理。

3、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

充分发挥我校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让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既可进行教材辅导、开展讲座传授课堂教学经验,也可通过示范课展示教学技能;

4、继续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

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回校归来要求他们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汇总材料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5、做好“请进来”工作。

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2021教师个人进修学习计划范文(三)学海无涯,知识是无止境的,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终身学习。教育工作是动态的鲜活的进步的,作为一名教师,要紧跟社会时代的步伐,这也需要不断汲取新的理念。特制订本学期个人进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以更好地服务教学为中心。

二、基本情况

本人已取得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士文凭,系统学习了有关语文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还需继续努力。在日常工作中,本人善于学习,能珍惜各种学习机会。

三、进修目标

1、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2、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3、综合提高自身素质。

4、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5、提高自己的课堂授课能力和创新能力。

6、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教研能力。

四、方法措施

第一、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文学素养。

1、坚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书籍,及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且广泛阅读文学书籍充实自己,以不断给学生新信息、新知识,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2、借助先进的媒体学习,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建立自己的博客语文园地。

3、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4、利用一切资源,校内多向同事学习,并积极走出去,向教育界名师寻经问宝。

第二、善于思考,把教学工作与思考结合起来。

1、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教师。

2、坚持认真撰写课后反思,并积极反馈于教学工作。

3、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反思教育学生的点滴,在反思中感悟,写出高质量的教学随笔、教育故事等。

4、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积极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第三、积极创造精彩的语文课堂,积极展示自我。

1、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创造精彩语文课堂,多打造精品,在此过程中,学习提高。

2、多听同事们的课,在具体实践中学习提高。

3、积极上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同时虚心接受同事的评价和建议,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授课水平。

第四、在教学中加强自己的教研活动,增强教育科研能力

1、学校每周五的教研组活动按时参加,结合实际和校情学情进行教研。

2、在教研组活动中,积极提出问题,积极探讨问题解决方案。

3、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教研活动,虚心学习,提升自我素质。

4、积极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用课题促进自己教研学习,增强教育科研能力。

五、学习安排

1、《教育学》《心理学》。

2、《论语》《老子》《庄子》。

3、《宋词》《唐诗》。

4、《史铁生作品》

5、新课标推荐世界名著。

6、《古代文学》。

7、撰写读书心得。

第4篇

关键词:芬兰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148-03

近年来,芬兰教育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举行的有关学生综合素质的国际测试(PISA)中,芬兰学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等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优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芬兰先进的教师教育。芬兰已将中小学教师教育提升至硕士层次,确立了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教师教育目标。

一、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

1863年芬兰最早的小学教师训练学院成立,也就是现在的韦斯屈莱大学(University of Jyvaskyla)。19世纪90年代政府将小学教师教育定位在大学层级;1979年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提出中小学教师教育应该提升至硕士层次。受博洛尼亚进程的影响,芬兰正迈向欧洲取向的教师教育持续变革之路,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与完善的。

1.教师专业概念的演变

教师专业的概念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变迁对中小学教师教育制度起着促进与规约作用。“专业”源自社会学的特质论观点,是指接受专门的知识与术语教育、通过考试取得证件以及拥有专业组织的规范伦理与自我管理。新韦伯取向的冲突论,则把专业看成通过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来取得控制权,进而使得自身利益合法化。在此过程中,政府通过运用伦理约束来规范控制教师,使其从事意识形态传播的工作,不断进行文化再制。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建构主义观念的流行,推动教师开始注重教育绩效,政府与学校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力指标体系,来考察教师的实际专业工作。格林?伍德就描述过作为一种“专业”,教师应该拥有完整系统的知识、公认的知能权威、同行间的制约和赞许,具有严格的职业伦理规范,成立正式的专业组织,等等。这一系列变化,使得教师专业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职业,其培养过程也成为一个完整、连续的终身学习发展过程。

2.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

后现代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研究应该由寻求宏大理论叙事的建构走向实际教育情境的意义阐释,指出了教育研究的实践性。解释性个案研究推动研究者身份从专业研究人员扩展至一线教师;行动研究的大力普及,使得一线教师作为研究者成为必要与可行;扎根理论研究法推动研究者搜集经验证据,从资料搜集与整理中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就需要研究者对教育研究问题保持清醒、对理论时刻保持敏感。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要求重新审视教师的工作性质,重新认识教师的多种角色,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结合芬兰注重传统的教育模式,加之在受到国际化浪潮的影响以及博洛尼亚进程的规约下,芬兰提出把中小学教师教育提升至硕士阶段,确立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使得未来教师能够在教育实践中积极主动思考相关教育问题,并通过自身研究素养进行专业判断与理解。

3.芬兰教育改革的推进

芬兰自1917年独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不断通过制定一系列教育法案来推进教育改革。1921年,政府制定了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进而在全国推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制度。1965年,芬兰教师教育改革委员会成立,并确立了教师教育改革的开端,提出教师培训的基本方针,指出教师要不断通过加强进修来提高教学品质,促进专业发展。1971年,芬兰颁布《教师教育法令》,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教师教育由八所综合大学负责,使得教师教育与教师培训成为教育政策法规的有机组成部分。1972年,芬兰开始综合学校改革,将文法中学和义务教育学校合并成九年一贯制的综合学校,综合学校的产生与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教师教育的改革。1979年,芬兰颁布法令进行高等教育课程与学位改革,提出要将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学位提升至硕士层次。2005年,为配合博洛尼亚进程,芬兰颁布《大学学位法》,开始采用欧洲学分转换系统,高等教育开始分成学士、硕士两个阶段。至此,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已经得到基本完善。

二、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的内容

广泛地说,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主要包括教师教育目标、入学筛选机制、课程内容规划以及教育实习制度。在过去几十年间,芬兰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运用这些制度积极开展工作,保障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的有效落实。

1.适切的教师教育目标

芬兰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通过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培训课程,培养、培训高素质、具有专业水准、拥有教学专长的教师,并且确保教师终身从教[1]。教师不断增强的专业性,要求其应用不同的学科领域知识做好准备,利用研究性知识为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服务,同时能够与其他教师进行协同教学,相互交流经验,并形成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认同,加强与学生以及社会的沟通能力。芬兰教师工作背景的变化,需要教师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深入交往、与多元文化主义磨合、与学校社区以及家庭开展合作、在环境中学习和实践。这些目标的达成都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持续开展以研究为本的活动,把教育理论与日常实际工作整合起来。基于此,芬兰提出了“以研究为本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目的就是培养研究型教师。

2.严格的入学筛选机制

在芬兰,教师是较受尊重与满意度较高的职业之一,有26%的人希望以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2]。因此,每年班级教师和学科教师的招生录取比例非常低。要进入大学参加班级教师或者学科教师的培训,申请者必须提供入学测试分数,或者是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明。入学程序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国性征选,申请者需要提供大学入学测试分数、高中毕业证书、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第二部分是各个大学的自主考试,主要包括对申请学生的论文、试讲等方面进行测试,以选择适合的学生接受中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

与此同时,芬兰也在进行教师教育政策的改革与完善。芬兰大学教育系通过高中毕业会考来选择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样就造成录取比例低、且女生因为成绩好于男生而有更大机会申请成功的现象。针对学业成就高的学生未必成为好教师以及师范生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芬兰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实行教育系的联合招生考试,让更多成绩中等的男生进入面试环节,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采取整合性评定方式,充分考量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阅读思考、研究反思的能力。通过会考的学生都必须接受心理测试,以衡量其心理素质是否适合接受培训并胜任未来教学专业人员所需要的人格特质与能力[3]。

3.整合的课程内容规划

芬兰各大学教育学系都非常重视师范生课程内容的规划,如赫尔辛基大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芬兰的小学教师也称为班级教师,要求毕业生能够胜任1~6年级的基础教育,为了承担职责,他们需要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学校管理、组织和运作[4]。其班级教师教育培养学生多才多艺的专长,让他们学会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支持其发展自身的教育学反思,促进其成为研究型教师。教师教育是基于互动研究的,包括小型讲座、团队学习和研究。赫尔辛基大学2008年修订的班级教师教育课程,秉持了两级学位体制,要求学生修完180个学士学位学分和120个硕士学位学分,总共需要5年时间,其中包括4个大的部分:通信研究(Communication studies and orientation studies,25CR)、教育主修课程(Main subject studies in education,140CR)、辅修课程(Minor subject studies,60CR)、选修辅修课程和个人学习计划(Optional minor subject and optional studies,75CR)[5]。

芬兰中学教师又称为学科教师,其目的是培养基础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科教师,主要负责综合学校7~9年级以及高中10~12年级的教学。综合学校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包含25个学分的基础研究和35个学分的过渡研究,作为一项规则,学生需要接受为期一年的全日制课程教育,其中包括练量需要实践的教学[6]。芬兰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优异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教育政策,所有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都以研究和证据为基础的方向,使教师学会以分析和开放的态度,制订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方案。学科课程包括学科教师的教育辅修课程、教学学科课程、不同学科课程以及语言和沟通课程等等,具体包括主修所教的至少120个学分的教学科目以及完成至少60个学分的科目学习,并完成相关学术领域的硕士论文,且要学习所教科目领域的研究方法。学科教师能够熟练地计划、评估、实施、发展教学,并且能够将社会背景、学校环境、师生要素以及课堂教学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发展教师个人的教学哲学。归纳起来,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类课程、主修课程、辅修课程以及语言和通讯(详见表1)。

4.规范的教育实习制度

芬兰的大学教育学系非常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建立了规范的教育实习制度。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大约20 个学分的教学实践环节,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教学实践根据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依照实践的各个环节,由大学教师、大学培训机构教师或当地学校的教师进行监督,可以分为基本实践、日常学校实践以及教学实践三个部分。在基本实践期间,学生不断适应不同科目的教学,掌握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获得教学评价和学习的技能,而在日常学校实践和最终的教学实践阶段,就是要扩展学生把教学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和不同方式的工作的观点[8]。在教学实践中,向不同社会背景、个性差异的学生教授课程内容,并根据教学和学习情况,找出实践过程中的不足(详见表2)。

三、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教师教育的发展总是承载着特定的价值追求的,为此就必须在借鉴与本土实践、历史与未来的逻辑规约中,坚持融合和创新的视角,不断推进教师教育制度的革新。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为我们在教师学历层次提升、培养目标厘定、招考制度创新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1.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

芬兰通过将中小学教师教育提升至硕士层次,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准。芬兰教师教育在大学阶段重视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等内容性知识的教授,而在硕士阶段则强调研究性知识的教授,教给他们进行教学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使其能够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用专业的眼光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小学教师教育学历层次已经由中等师范教育转向高等师范教育,师范大学(或学院)教育系重视关于学科知识以及教育学知识课程的设置,相比于芬兰教师教育课程规划,我国大学层级定位的中小学教师教育忽视了教学研究知识的传授。因此,未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必须提升至硕士层次,通过提高学生的学历层次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从而推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2.确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

教师必须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反思与批判能力、多元思考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拥有发现问题、研究与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省思、自我解决问题,同时增强自身专业能力,进行教学创新,同时能够协助学生成长,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具体来说,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是指将研究要素贯穿于整个教师教育培养方案,教师教育全部课程都要和研究相统整,其终极目标是培养自主、反思与研究型的教师[9]。这样,教师就能够每天带着研究意识进入教学现场,不断审视与检讨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应该怎样进行教学。芬兰教师教育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发展师范生的研究性思维以及综合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研究的标准来行动与思考[10]。

3.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实行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按照高考成绩的唯一指标来录取师范大学生。教师的地位与待遇一直不温不火,“一考定终身”的制度也使得师范院校很难录取到适合的学生。很多被录取的学生不适合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加之高校中专业更换困难,这些都阻碍了师范生生源质量的提高。芬兰基于大学教育学系的联合会考以及心理测试的机制,保障了高等师范院校的招生自,从而根据学校特色以及师范生基本素质来遴选合适的学生。为此,我国在中小学阶段应该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高考制度,扩大师范院校招生自,积极探索符合师范生特质和学校发展路径的选拔机制,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从源头上保障师范生的基本素质,为培养未来优秀的教师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Marco Snoek and Irena Zogla. Teacher Education in Europe: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s[A].Anja Swennen andMarcel van der Klink (Eds.).Becoming a Teacher Educator[C].Springer,2009:11-27.

[2]Kansanen, P. (2005). Research-based teacher education in Finland. . 2011-11-06.

[5]University of helsinki. Curriculum for class teacher education2008-300 ECTS credits[EB/OL]..2011-11-06.

[7]Hannele Niemi and Ritva Jakku-Sihvonen. Teacher EducationCurriculum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J]. Journal of Teacher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9(8).

[8]Kansanen, P. Teacher education in Finland: current models and new developments[A]. In Moon,M.,Vlasceanu, L.&Barrows, C.(Eds.)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 to teacher education within highereducation in Europe:current models and new developments [C].Bucharest:Unesco-Cepes,2003:85~108.

第5篇

“国培计划”中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分析

远程教育覆盖广、低投入、高产出和超时空特点。“国培计划”依托远程教育,符合当前的中国国情。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培训,可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帮助农村教师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培训效果,采取集中培训、骨干教师脱产研修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重点对大众传播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在中国,“穷国办大教育”是对我国教育的真实写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要么成为社会裹足不前的沉重负担,要么成为经济腾飞的巨大人力资源,天壤之别,全在教育一举之间。要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缩短东西部、沿海与内陆、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差异,远程教育的发展不但要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也要为边远贫困地区培养人才服务,体现真正的教育公平。通过远程教育,学习者获得学习支持服务的渠道应是多样的,如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学习内容的开放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率,“外部的督促与控制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外因,而内因是学习者,需要学习者积极地、主动地、自由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为个体的发展创造一个自由、宽松、自主性的发展环境”[3]。“国培计划”依托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针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知识更新、观念和手段更新为重要内容,开展广泛的校际联合,深入有效地进行互助,把教育的各个层面与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资源链接,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增加继续教育的比重。远程教育培训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国培计划”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最大限度的实现优势教育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的开放优势的充分发挥,为更多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由于各种因素,优秀教育专家和中小学优秀的师资集中在部分学校,分布十分不平衡。如何超越时空的限制,避免教育的重复投资,实行现行教育形式下的优势互补,共享有限的优秀教育资源,也正是现代远程教育产生的强大动因。网络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随时接受信息的要求,注重采取探究式、案例式、参与式、研讨式、情景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它依据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一则可以使学习者登录到其它的教育网站涉猎所需信息,共享不同角度的教学资源;二则使学习者改变了固有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视听一体、图文并茂的动态交互式的信息集成,“国培计划”重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解除了妨碍灵活学习的种种限制,从教育民主化、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远程教育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教育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为全面开放的教育事业,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国培计划”地域辽阔,培训范围广,培训规模大,传统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所有教师的求知需求。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为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网络远程开放教育培训教学针对性、跨地域、跨文化和跨时空的优势是不容置疑的。传统教育培训是单一教师讲授形式为主的方式,无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提供最有效的教学辅导和培训,教学模式统一,缺乏对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而远程教育培训完全体现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可实现人与学习系统、自我参照和人际之间的三种交互形式。“在网络环境中的人际交流环境不仅会增进彼此了解,增强感情,而且兼顾认知与情感,促进学习者协同学习的发展[4]。”实现了交互式的教学,灵活地支配时间,通过使用BBS、电子邮件等多种媒体技术,可实现双向、多向立体式交流。可以进行交互协作形式教学,又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国培计划”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发挥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优势,体现终身教育和教育公平,形成开放式教学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振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培计划”实施以远程培训为有效途径

第6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国培计划;远程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18-04

一、概念界定

远程学习行为,即在基于媒体技术和资源的远程环境中发生的学习行为,与之相近的概念有“网络学习行为”等。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类:一是强调自主学习行为,即在远程学习环境中主要是自我控制的、相对独立的学习行为;二是强调交互行为,认为远程学习环境中发生着两种交互行为,即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个性化交互行为、学习者与参与者的社会互行为。

我们比较倾向于第二种理解。远程学习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离不开学习理论的指导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它是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建构主义、分布式认知、联通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学习的社会本质,同时,Web2.0技术注重以用户为中心的生产参与和交流协作;于是,在学习理论与技术的双重推动下,远程学习不仅关注个体意义的自主学习,而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互动和参与,强调学习者与学习者、与助学者和教师等之间的交互。因此,学习者的远程学习行为,应当包括个性化交互行为和社会互行为,前者主要是学习者与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的人机交互行为,体现为学习者登录平台情况、对学习平台中各模块的参与倾向与参与程度等;后者是学习者借助交流工具进行的学习者与参与者之间的人际交互行为,具体体现为基于论坛等交流讨论、学习求助等。二者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支撑着远程学习的运行。

二、调查情况说明

(一)教师远程学习平台

宁夏通过公开邀标和评审,建立了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央电教馆负责的三大远程学习平台。三大平台各有特色,总体看来都具备下列基本模块:第一,管理与信息公告模块,包括学员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等管理信息、信息公告、学习方案(学习目标、任务、考核与评价、进度安排)等。第二,课程资源模块,专家讲授的课程视频,同时附于案例评析、参考资料、思考活动;内容主要为聚焦课堂、教师成长、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等方面;每学科7门课程,每期共计80学时。第三,交互模块,包括论坛、个人博客、互动对话等。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研究采用现场访谈、问卷调查、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选取宁夏参加“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取样,涵盖中小学语文、数学、体育、科学等14个不同学科,共计436名,其中:访谈20人,问卷调查380人,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36份,回收率为88.4%,其中:有效问卷314份,有效率为93.4%。笔者作为辅导教师对教师远程平台中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调查内容有教师的学习准备情况(硬件支持环境、计算机使用率、使用水平、网络学习经历、动机等)、教师在远程学习平台中的各项活动情况、教师对远程学习的反馈情况(对远程学习的满意度与认识、态度)。本研究依据上述远程学习行为的理论界定,结合调研数据重点分析教师远程学习行为情况。

三、调查结果

(一)个性化交互行为

1 教师登录平台的总体情况。(1)登录频次。41.7%的教师都能每天登录平台1次,36%的教师每天登录若干次,说明教师参与远程学习比较积极,平台使用频率较高。(2)平台的适应程度。首先,教师对整个学习要求、进度安排和考核很清楚,大部分教师能熟练使用平台、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资源或路径,教师之间差异不显著;只是在学习的初期,有部分教师找不到注册码、注册路径、“学科论坛”等情况。因此,要注重远程学习的开始阶段的引导和帮助,让教师快速熟悉平台,特别是对首次进行远程学习的教师要给予帮助。其次,适应平台所花费的时间与教师年龄、信息素养有直接关系,年龄较大、无网络学习经历、计算机技能不足的教师在适应平台方面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要注重对这部分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2 教师在平台中各模块的参与情况。(1)部分教师对信息公告模块关注度不高。在信息管理模块,大部分教师比较关注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进行查看,对于成绩不合格的作业,教师会积极地修改完善后再提交;部分教师对信息公告模块的关注度不够。笔者在参与辅导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不关注学习指南,特别是平台的操作指南,出现了学习时往往找不到指定路径的现象;有的教师不关注公告,调查显示,37.6%的教师登录平台后经常关注公告,大部分教师不关注公告,导致就近期的计划安排和提示全然不知,经常出现学习进度滞后、不明确任务、不按时交作业等现象。(2)课程模块的参与度高,交互模块的参与度低。从表1来看,教师在平台上参与度最高的是视频讲座、案例评析等课程模块,经常参与的占72.4%、60.5%;其次是项目论坛、参考资料,经常参与的占56.5%、55%;而对于互动对话、个人博客、基础教育百科,经常参与的占36.2%、16%、24.1%,参与相对较差。

由此看来,教师登录平台主要是进行视频课程的学习,完成与学习有关的任务,而对于学习任务中没有要求的内容如互动对话、个人博客、基础教育百科等,教师一般不参与。从我们对“平台登录的影响因素”调查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60.5%的教师认为登录平台是学习任务要求,有33.1%的教师认为是学习的氛围;45.2%教师登录平台后经常做的事情是视听课程,其次是进入讨论区学习任务要求的帖子、提交作业、查看作业反馈情况,有7.3%的教师随机做一些事情。

(二)社会互行为

1 论坛交流讨论。从交互的对象看,交互主要发生在教师与教师之间。调查显示,61.7%的教师偶尔与专家或辅导教师进行交互;从交互内容看,多以教学问题为主,包括教学中的问题、学生管理等,科研和专业发展关注较少,反映远程学习情况的较少;从交互的行为看,多数教师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习惯于通过观察他人交互进行学习,观望者、“潜水”者多,回复者少;提出问题多,回答问题少;从交互的深度看,交互层级(每个帖子之后都有不同数量的跟帖数,这里将跟帖一次记做1层交互,跟帖2次记做2层交互,跟帖n次记做n层交互)较低,深度不够:一方面,少数帖子达到10层左右,大部分帖子在4—6层,回复为0的帖子也占到了相当比例;另外,讨论缺乏深度,讨论以自发为主,话题零散,过于发散,知识建构不足。总体看来,交互的范围较窄、频次较低,往往流于形式。

2 学习求助。为了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网站专门设有咨询服务模块,主要针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咨询。但是调查表明(见图1),只有6.4%的教师对这一功能使用过,教师在远程学习中遇到问题之后,主要咨询或求助的对象是学伴、周围的同事,只有14.3%的教师咨询辅导教师,还存在一些教师不知道咨询谁的情况;从教师的沟通方式来看,教师主要是通过学习平台中的讨论区来沟通,其次是通过QQ(群)等,沟通和求助的对象主要还是学习同伴。有教师谈到“有些辅导教师不太关注学员的学习,有些地方不明白,只能请教同伴”。这说明,一方面教师倾向于与周围熟悉的人或同伴进行交互,与辅导教师等咨询服务人员之间还存在心理上的距离;另一方面辅导工作不到位。这就启示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营造良好的交互氛围,缩短和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距离,扩大和提高交互的范围与质量。

四、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将目前教师远程学习行为做如下总结:教师登录平台比较积极,对远程学习平台的适应性较好,这为进一步开展远程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教师在平台中的学习行为以个性化的交互行为为主,社会互不足,且缺乏引导,交互的总体水平较低,质量不高;教师远程学习以传统的“视听”为主,仍然是被动的个体意义上的接受式学习行为,群体意义上的交流互动很少进行,这种学习方式不适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不符合远程学习发生的基本规律。为了提高教师远程学习的质量,我们有必要分析导致教师上述学习行为的原因。

(一)学习评价单一:标准单一,导向单一,评价主体单

首先,评价以数量为标准。目前,评价指标只是以课程学习的时间和作业完成的数量为依据,对质性指标关注不够,这样会导致教师完成作业重数量而轻质量。其次,评价导向以完成作业为主,交流互动关注不够。对教师在课程学习时间、作业方面的权重占80%,论坛研讨只占10%-20%。最后,评价的主体是组织方,缺少教师所在学校的监督评价。教师学习实际状况如何,所在学校最具发言权,但目前学校在教师远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监督评价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相关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改革评价导向,关注质量,提高参与性、加强交流互动,真正体现远程学习优势和成人特点,是重要思路。

(二)组织引导乏力

对于教师与专家或辅导教师之间的交互,组织引导不够,没有针对其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干预。教师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基本没有开展,如教师谈到“不能很好地跟专家互动,只是一味地学习,效果总的说不太好。学习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希望加强互动这个环节”。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影响其参与论坛的因素排在前四位的是:需要花比面对面交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参与和讨论中得不到满意的回复、没有专家的引导和参与、缺乏对课程论坛使用的引导。这说明,一方面教师在论坛中的交互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教师缺乏足够的组织和引导。

从笔者参与辅导工作的过程来看,辅导教师主要是完成了参训教师作业的批阅、学习简报的制作,论坛研讨的组织和引导基本没有开展,辅导作用发挥得不够。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点:一方面,辅导教师的辅导工作缺乏远程教育理论指导。远程辅导团队是按项目要求的比例由优秀学科教师、教研员以及高校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人员组成,他们的学科教学能力较强,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辅导的学术性水平,但其远程教育理论知识不足,实践辅导工作缺乏理论指导,未能有效引导学员开展论坛交流互动。另一方面,辅导教师的工作量较大,一些担任辅导工作的一线教师或者教研员往往由于工作忙而影响了辅导质量,如有学员谈到“部分辅导教师迟迟不反馈,作业批改不及时,最后是合格,让我学习得很失望”。这些启示我们:辅导教师的水平、责任心、辅导工作量都要充分考虑,保证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

(三)学习保障方面的原因:学习时间不足、硬件条件不够

我们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进行了调查,首先,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是第一大问题。86.6%的教师认为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进一步调查表明,导致教师网上学习时间难以保证的因素是工作任务重(占93.6%)。在访谈中,教师多次谈到“日常工作很忙,工作压力大,难以保证学习时间”,大部分教师建议将“学习时间拉长一点或者将学习放在假期”,“希望网站提供下载功能”或“长期开放、保留资源以供我们随时交流学习,让学习能够持续下去”。其次,农村教师学习的硬件条件不足,“网速慢、容易断线等网络配置问题”(54.1%)和“上网不方便”(49.7%)的情况较为突出,学校办公室机子不足,有的教师家里无电脑或者上不了网(见图1)。

(四)学习者自身的原因:远程学习不适应、学习技能不强,影响学习质量

远程培训尚属新事物,大多数教师面对冷冰冰的机器一时难以适应。调查表明,有52.5%的教师认为自己正在适应远程学习,总体适应性不高。教师认为学习不适应的原因排在前四位的是:自己远程学习技能不强,学习方式变了,学习观念变了,学习环境变了。对于远程学习技能,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即计算机技能、自主技能(学习者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控制、调节和评价的技能)、协作技能。调查显示,在计算机技能方面,有53.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计算机技能一般,如有些教师在作业的完成、论坛互动等方面会遇到一些技术操作问题,往往会花费较多时间。在自主技能方面,有49.1%的教师认为自己“有网络学习计划,并能坚持付诸实践”,46.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合理安排时间,监督和监控自己的学习”;48.6%的教师认为能“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这说明还有约半数的教师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师协作技能一般,如培训的组织者反映,参训教师相对集中的学校,十几人或几十人同时参训,但“国培”的气氛不浓,教师在网上交流不多,本校同事间听不到议论,多半是各自为阵,独自学习;调查也显示,有54.8%的教师认为参与论坛讨论需要花比面对面交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仅有24.2%的教师认为自己“通过网络与同伴或辅导教师建立合作关系,解决一些问胚”。这说明教师对协作学这种方式还不熟悉、不适应。另外,在访谈中,农村教师多次建议“外出培训,效果更好”,“多增设置换脱产研修机会”等。这说明,教师需要进一步适应远程学习。

五、促进教师远程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远程学习交互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实现从呈现到参与的转变

首先,在目标上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发展,而不是低层次的信息分享与一般意义的交流。其次,在设计上,将交互活动设计融入到学习课程、作业、论坛等之中。例如:针对学习课程增强思考活动案例评析等设计;作业方面可以设计合作任务、专家点评作业、学员互评作业等互动形式;针对论坛等交互工具,设计有效的讨论类学习活动,依据远程学习的内容或教师实践工作中的问题,设计有意义、教师感兴趣的话题,建立讨论小组,制定相应的规则和营造良好的氛围,组织讨论并进行评价。最后,在组织形式上,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即由学习者(群体)及其助学者(包括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团体,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研习活动、基于资源的探究活动等。

(二)改革评价导向,关注质量,提高参与性

首先,评价导向上要注重交互,加大交互的考核权重。引导教师积极地参与学习互动活动。其次,评价标准要注重质性指标,关注过程评价,注重教师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容质量,如作业的评价既关注教师经验的反思,也要关注对学习内容的学习情况;在互动参与方面,评价的依据可以从参与的数量和参与的质量两方面进行,数量方面如参与的人数、有效发帖的数量、精华帖的数量等,质量方面如观点鲜明、有创新性,论证有深度等。最后,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形成培训机构、辅导教师、学校校长、学习同伴共同评价多元评价体系。其中,培训机构提供学情统计分析,辅导教师提供参考性建议,学校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如校长定期巡视制度、学员定期汇报学情制度、同伴交流研修制度、定期展示研修成果制度、评优选先年终考核挂钩制度等),学员之间对作业等的相互评价。

(三)加强组织和学习支持服务,提升教师远程学习技能

第一,进一步加强辅导团队的建设,使来自不同地域、机构和不同风格的专家、一线优秀教师有效协作,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第二,加强对辅导教师的培训,特别是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如论坛讨论、协作学习等同步、异步交流互动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实现学科专家向助学者的转变。第三,辅导教师的时间要予以保障,责任要明确,工作量要合理,特别是辅导的人数安排应科学合理,保证辅导质量。第四,要注重情感性支持与学术性支持相结合,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中促进学员远程学习技能的提高。在开始阶段要注重引领学员熟悉学习环境,认识自我,规划学习,学习时间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等;在学习中期注重互动式学习等活动的开展,促进学员利用网络学习、交流、咨询、协作、完成作业、自我评价等技能发展;在学习后期要注重帮助学员梳理、巩固、转化学习成果,如引领学员实践课堂,诊断学情,学以致用。

第7篇

一、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师德建设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教师既是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随着我国的文化服务性行业将逐步开放,西方文化、价值观将随西方的影视、音像、书刊进入我国,这既为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有益的科学文化成果提供了方便,也必然会使教师的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可能使教师在理想、信念和追求上产生动摇、困惑、彷徨,引起思想与行为上的失衡,造成思想观念的剧烈冲突。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2、师德建设是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也表现在高尚的道德素养。近年来,虽然也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如:职业理想和信念动摇,职业情感淡漠,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工作利益的关系”,“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出现了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有的对教学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有的重科研,轻教学;也有的只顾业务,不问政治。尽管这些情况只是在少数教师中存在,但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以及下发的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件。在坚持两周一次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平时个人学习,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端正态度,积极投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提高自身师德修养。

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

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一个教师当已失去对学生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情感才会真实地显露出来,对其师德师风的评价才最可信。就这一点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师职业才可以用“蜡烛”来加以形容,道理就在于此。这也正是这个职业的崇高之处。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道德、情操、品行、作风等方面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否则,在学生面前是没有力量的。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正之风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为自觉的行动,用执著追求真理,敢于抵制歪风邪气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也才算具有师德。

四、坚定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个共性的要求就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在单位里、家庭中或是社会上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你服务的对象上。你的钱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或者你的职称职务没有顺利提升,由此产生了气愤、懊恼、悲伤和烦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当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时,你的角色就要转移到教师这里来,而不能停留在马路、家庭和领导者那里。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应是师德和职业道德中比较高的要求,是一种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其师德二字之后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古往今来,人们把教师比作浇灌幼苗成长的“园丁”,比作将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的“红烛”,比作攀登科学高峰的“云梯”,比作为人类编织幸福的“春蚕”,这些都是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道德风尚,为献身教育事业而感到自豪,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热爱自己职业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兢兢业业搞好教学,努力承担和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科研攻关,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智力和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完成自己的基本职责,除了掌握渊博的知识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之外,还必须掌握教育规律。“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的一条客观规律,因此教师应在教好书的同时,把育人寓于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教师要努力成为正确思想的宣传者,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优秀品质的体现者。

第8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认真思考工作计划如何写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模板,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模板1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加强修养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思想言行的标尺,它对我们的一言一行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以前,我缺乏对《规范》的学习,只知道埋头工作,我总是希望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却与我的个人愿望相去甚远,因此,我首先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规范》中的各项内容,让《规范》的要求深入我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偏离方向,不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

三、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四、出勤工作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五、教学常规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上语言准确简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听、写、读等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

六、以身立教

师德中既有教师本人的品德,又有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够出现一点疏漏。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到。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七、无私奉献

教师师德高尚的重要体现就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要注意转变观念,端正思想,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把学生视为平等的教育对象,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惟我独尊,任意发号施令,要逐渐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要本着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的原则,不偏袒好学生,更不歧视差学生,要爱得有方,严得有度,特别是对后进生,决不讽刺挖苦他们,更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以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坚持不懈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惜时间,不计报酬。做好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逐一进行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变革教育方法,并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省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八、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素质,能够自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尖子,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和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总之,我会从自我做起,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本着教育一个学生,挽救一个家庭,稳定整个社会的宗旨和敬业、爱生、奉献的原则,严肃认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模板2101艺术设计装潢班的同学经过大学三年的适应,绝大多数同学完全转变为大学生状态懒了,班主任工作也开始变得轻松,但我相信紧跟学院的学生管理步伐,通过自己的努力,依靠班团委是可以将这项工作做好的,现就班主任工作计划安排:

一、坚持不懈地学。

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多渠道地学。

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我认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尽心尽力,都要为学生着想,要努力工作,应当兢兢业业,忘我的工作。

三、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

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加强班级日常管理。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配合学院、系上,认真完成学院和系上布置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做好班委和团支部的分工工作,并注意培养和考核班颁布。同时,作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特别加强对学生考勤、晚上外出的管理,一经发现违纪,严肃处理。对典型的违规事例,触犯原则的行为要加大力度处理。

五、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充分利用学院、分院、各部门、老师和社会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多参加相关活动,在培训中学到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体验,在精彩的演讲中受到启发。

六、狠抓班级学风。

学生进入第二学期,人头熟了,地头熟了,刚进校的凌云壮志已经被磨平了,这学期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个转折期,转变得好的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有所获,转变得不好的,可能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在班周会上要次次强调,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引导其获取更广泛和更深入的知识,对一般学生要注意鼓励和督促,对成绩差的学生要找原因,尽最大限度让其心思放在学习上。继续以寝室为学习单位,同学中互帮互助,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晚自习中开展主题活动,让知识在沟通和交流中被接受和熟悉,乃至升华为一种意识和行为。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模板3新学期,新希望,新起点,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班主任语文教学兼六年级英语教学。我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学常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年级有8名学生,其中男生6人,女生2人。学生上课气氛不活跃,中等生、后进生生占较大多数。学习不踏实,对问题不求甚解;书写速度慢,错字多。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1)备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本学年采用电子备课,注重二次备课。课前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有人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2)上课。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不会受到影响,不会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

(3)作业。重视对学生句子的讲解和训练,重视作文的指导和训练。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重视对学生书写的评价。

(4)辅导。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对会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卫生、纪律、安全意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严格要求,班内形成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进行家访,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总之,希望通过这学期的努力,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风气,有积极进取之心,热爱学习,以学习为乐。热爱班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书写认真,习作有一定水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各项活动,都获年级组优秀奖。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模板4本学期我担任初一(1)(2)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入学成绩上看,两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这个新挑战。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甚至加减乘除运算都不过关,更不用提解决实际问题了。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七年级(上)的五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

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教学研究计划

课堂教学与数学改革是相铺相成的,做好教学研究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本学期将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的各项教研活动,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本人决定在第十一周开一堂公开课,与学校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

四、继续教育计划: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项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通过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式。

2、阅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还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模板5一、个人基本情况:

20--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工作--年,一直执教专业数学,同时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数学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能够较好的把握课堂。

二、专业发展目标

理论素养方面:通过自培和校培的结合,实现个人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教育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创新。

教学水平方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数学学科的教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素质好、师德水平高、专业知识宽厚、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高度的专业精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科研能力方面: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深入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认识教科研的意义,引领全组数学教师用很高的热情投入到教研的工作中来。

三、主要措施

1、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以自学为主要途径,实践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校本培训和各类业务进修提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升各方面工作质量,力争成为市教学骨干。

2、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对知识的感知远远超过我们教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要转变心态,抱着谦虚学习和共同研究的思想,共同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了学生个性,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养成,鼓励他们学会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3、认真做好主题研究:在确立备课组研究主题《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导学》的基础上,按照主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落实。

与相关学科教师对研究课题进行讨论,进行需求分析,并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提高专业技能,注重实际,优化方案。整理好档案资料,总结得失,完成主题研究报告。

四、未来发展规划

1、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形成论文在市或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

2、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堂研究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成为一个有内涵的教师。

第9篇

关键词: “一类模式” 彝族大学生 特殊性 教育管理

根据凉山彝区的特点,凉山彝区采取了“两类模式”双语教育并存的教育模式。两类模式”就是指“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一类模式”是把汉语文作为一门主科开设,其余各门学科均用彝语文教学。二类模式把彝语作为一门主科开设,其余各门学科均用汉语文教学。

一、西昌学院”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概况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地处庐山脚下琼海之滨,环境优美,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治学读书的场所。彝语言文化学院前身为彝文系,筹建于1988年,次年开始招生。1997年开始招“一类模式”学生,2007年招收了“一类模式”专科文科单独班,2008年又招收了“一类模式”专科理科单独班。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招收两个“一类模式”专业,文理各一个。2007级一模语文班38人;2008级一模语文班49人,一模数学班28人;2009级一模语文班36人,一模数学30人;2010级一模语文班32人,一模数学30人;2011级一模语文29人,一模数学30人;2012级一模语文49人,一模数学31人。从2007年到2012年,彝语言文化学院共招收“一类模式”学生382人,二类模式学生1165人,“一类模式”学生占总学生数24.6%。“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具有学习基础较差、家庭经济困难、民族自尊心强、意气用事等特点。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并探索管理“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的工作方法。

二、“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的特殊性

(一)家庭经济困难。

西昌学院“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多来自喜德、昭觉、布拖、美姑、金阳等偏远山区,家庭经济困难。据调查,2007级“一类模式”语文班38人中,只有1名学生是双职工家庭,3名学生是单职工家庭,其余34名学生均为双农家庭。2008级一模数学专业的28名学生中,有3名生学生是单职工家庭,其余学生均为双农家庭。彝语言文化学院“一类模式”学生中90%都是属于双农家庭的孩子。凉山彝族生活的地区,为平均海拔2000m以上的高寒山区和二半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甚至恶劣,自然灾害频繁,耕地大部分分布在30-70度的陡坡上,不存在灌溉条件,属于“望天田”。农业生产基本是以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方式进行。主要种植荞麦、玉米、燕麦、土豆、圆根等耐寒的低产作物。目前,凉山彝区几乎还沿用者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犁、耙、锄、镰、耕牛为主要的生产工具,肩挑背扛是普遍的运输手段。因此凉山彝区的农民的收入是很低的,调查显示,2007级一模语文班的双农家庭的收入,最高的平均460元/月,最低的100元/月不到,与城里的孩子相比,相差甚远。城市里孩子一个月的消费可能是彝区孩子一年的消费。“一类模式”学生家庭的经济是很困难的,而高等教育是收费教育,“一类模式”专业的学生一年的书学费是4600元,对于家庭贫困的“一类模式”学生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昂贵的开支,很多学生家里拿不出这笔钱,只有靠父母东拼西凑,还有的是靠借高利贷交学费。昂贵的学习费用给他们的衣食住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就像是一副无形的枷锁压在他们脆弱的肩膀上,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使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陷入一系列的负性变化之中。贫困不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过错,但他们背负了家庭经济困难给他们带来的心理阴影,增加了“一类模式”专业学生管理的难度。

(二)汉语基础差,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

“一类模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中,所掌握的语言就是他们的母语——彝语,从未接触过汉语。上学时选择的是“一类模式”,只把汉语文作为一门主科开设,其余各门学科均用彝语文教学,并且很多彝区教学管理指导薄弱,教学质量低,很多小学未按教学计划教学汉语文等原因,“一类模式”学生的汉语基础很差。据了解,有些“一类模式”专业的学生,小学毕业时都不会说汉语。彝语言文化学院给“一类模式”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基础汉语》课,笔者从科任老师那了解到,学生的汉语基础很差,有些学生的汉语知识可能还不及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一些很简单的成语都不知道含义。如:有位学生迟到了,没喊报告就进教室了,老师问他“尊姓大名”,学生听不懂,摇头告诉老师他不知道什么意思。笔者也给“一类模式”专业的学生上过课,经常有学生写请假条,很短的请假条错别字就好几个,语句也不通顺。汉语基础差,口头表达能力差,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上明显劣于“二类模式”学生,他们只在本民族的小圈子里交往,不愿与外学院的学生沟通交流。“一类模式”的学生因为汉语基础差,从而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产生自卑、封闭的心理。在日常管理和生活中思想偏激,当自身利益受挫或情感产生波动时,往往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容易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也就是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基本上由自己决定的,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只是辅的,大学生更多地要靠自学,而“一类模式”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很多学生课后不看书,不上图书馆。大学的课余时间是很多的,若学生缺乏自主性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会感到无事可做,俗话说“无事生非”,这样就增加了”一类模式”学生管理的难度。

(三)热情大方,耿直,讲义气,易冲动等性格特征。

彝族是一个热情、大方、好客的民族,“一类模式”的彝族大学生从小就接受本民族的文化习俗的熏陶和影响,也就很热情、大方、好客。他们中绝大多数家庭的经济都很困难,但是再怎么困难,只要有朋友来,他们宁愿自己接下来的日子挨饿也要请朋友吃饭喝酒。但喝了酒,有些学生往往头脑发热,易冲动打架闹事,给学校和同学带来许多无法预计的安全隐患。

“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所居住的地方远离汉区,且交通不便,他们一生下,便被高山大川束缚在彝族的村寨里,不知道什么是网络,什么是游戏,有些学生甚至没使用过计算机。他们受外界的影响很少,所以很淳朴,性子很直,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都是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不会考虑说的话是否对他人造成不快。由于性格上的耿直,讲义气,也使他们容易冲动,意气用事,经常有“一类模式”的学生因为一时冲动,打架斗殴,或替朋友出气等而被学校处分或开除。

“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多数来自凉山彝区的偏远山区,高寒山区,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质量低,教学管理指导薄弱,中小学教师没有严格要求他们,导致他们在大学里生活散漫,时间观念不强,纪律意识差。经常有学生上课迟到,旷课;有的学生迟到了不喊报告,直接走进教室;有的学生在上课中手机响了,不向老师请假,直接拿着手机走出教室接听;有的学生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说,表现得很随意。

三、“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有效的管理途径

(一)加大“一类模式”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经济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他们心理自卑的主要因素。学生管理者应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他们的学费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多数来自于偏远山区,偏远山区的农村家庭培养出一名大学生是很不容易的,他们的父母都期待他们能学成后改变家乡的面貌和家庭经济窘迫的状况。高校的领导应该积极主动地向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等上级部门申请减免“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的书学费。学生管理者不应该成为贫困学生学费的催交者,应当成为贫困学生学费缴纳的牵线人。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勤工助学、社会资助等多种有力的措施帮助他们。对家庭贫困的学生积极鼓励和支持在学校贷款,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应该给学生以诚信教育、贷款政策、贷款准备材料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贷款。对不符合贷款条件、家庭贫困的学生,应多方联系社会力量,资助学生完成学业。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条件下,多鼓励多支持学生勤工助学。如:2007级“一类模式”语文专业的一名学生,就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勤工助学,凉山州西昌市店铺的店牌要求彝汉两种文字,这名学生就利用自己彝文好的优势,做了名片,把名片发给的各广告牌公司,需要翻译就联系他。他根据店铺名字的长短收费,20元~50元,自己翻译不出来的就请教学院的老师。就这样,大学三年的生活费都是是自己挣的,大学三年他家里仅给过他500元。这名学生没有因为家庭贫困而自卑抱怨,而是振作起来,主动勤工助学为家里减轻负担。所以学生管理者们应该多鼓励贫困学生勤工助学,既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又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利用专业特长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

(二)提高“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汉语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类模式”的彝族大学生因为汉语基础差,口头表达能力差,从而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产生自卑、封闭心理。要增强“一类模式”彝族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彝语言文化学院开设了《基础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等课程,但仅仅靠几门课程是不够的,还应该考虑通过更多的途径提高学生汉语水平。如,(1)“一帮一”互助学习,让汉语好的同学帮助汉语差的同学。(2)利用每周周日晚的班会,开展“普通话朗诵”、“汉语演讲比赛”、“辩论赛”、“说课”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汉语水平,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3)班主任可以要求学生多看书,规定每个学期看几本书。通过看文学名著,或是报纸杂志,培养学生语感,学习文学常识。(4)要求学生记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5)对于汉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经常找机会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学习汉语文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尽量给他们提供帮助。

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不再是接受知识灌输的场所,而应该是根据各方面情况完成自己的判断,进行选择性学习与探索的天地。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高等教育知识层次的系统教育内容框架下,有指导的自主学习。“一类模式”的彝族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由依赖性改变为自主性。要他们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自定学习目标,自定学习计划,自定学习时间,自定学习内容,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科学安排。第二,转变学习方式,中学学习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获取知识;大学学习则要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锻炼能力。(1)多利用图书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自己综合素质。(2)多参加社团活动培养锻炼各项能力。彝语言文学学院有庐山文学社(彝汉双语),“诺苏文化”协会,“彝族影视文化”等社团,很适合“一类模式”学生参加,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还能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3)多利用实验室、计算机室。彝语言文化学院有彝汉英同声传译实验室、非线性音视频实验室、多功能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多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对社会的认识,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清学习与职业的关系。(5)多选听讲座报告。彝语言文化学院每学期都会邀请彝族名人,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彝族著名诗人罗庆春、阿苏越尔、鲁娟等人,“长江第一女漂人”吉胡阿莎等开办讲座,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民族文化知识。第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学习方法对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不同的课程应当根据个人学习特点,各个击破。文科注重思维的灵活,形象的感知表达;理科注重概念的清楚,思维的缜密,技巧的熟练。在实践中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三)优化“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性格,大胆管理,严格要求。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培养良好的性格,对大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自制力、主动、果断、坚毅性格的人,能够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够正视现实、克服困难,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相反就会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热情、大方、直爽,讲义气、易冲动是大多数“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方面。这样的性格特别是在喝酒后容易冲动,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人的性格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是可变的,只要自己下决心改,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性格的形成是受个体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影响的。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更有理智感,更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提高“一类模式”学生的文化水平,加强道德修养,改变不良性格,让学生善于正确地自我评估,辩证地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好的使之进一步巩固,不足的调整改善。久而久之,就能使不良性格特征得到克服和消除,良好性格特征得到培养和发展。

对“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我们要大胆管理,严格要求,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处理学生的问题要做到既“严”又“快”,从而较好地教育学生。同时,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对“一类模式”学生要多关心,多鼓励。据调查,因为“一类模式”专业的学生基础差,有些老师不愿教“一类模式”专业的课程,有些老师在教学中骂学生笨、木、懒等,这样很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而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敬业精神和科学态度。其次,教师还应该健全系统的管理措施,除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有关学生管理规定外,结合彝族大学生特点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处罚条例。如,彝语言文化学院制定了《禁酒承诺书》、《教师值班制度》等制度,有效地控制了学生因喝酒而打架闹事的事件发生。最后,要搞好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占领学生的业余活动阵地,这样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了解“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类模式”学生的日常管理,可以增强“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的科学管理,为凉山彝区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海彬.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及民族班学生进入大学后管理的几点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08.

[2]艾尼瓦尔.亚森.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研究,201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