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基础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2-11-11 21:29:02

导语:在基础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基础教育教学论文

第1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炼其中的语文因素,发掘出可资利用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周长的含义,我设计了一个侧重学生口语表达的课堂环节。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外在体现,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具有严谨的思维能力。而反过来,通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严谨有序的逻辑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语言就不会有人的理性思维。让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对数学概念和法规的理解,用准确的数学语言与同学进行交流,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深层次认识。教师在让学生描述数学概念的时候,一定要规范学生的用语,引导他们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教授“0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向学生出示了五幅图。第一幅图,在河里面有4只鸭子;第二幅图有3只鸭子;第三幅图有2只鸭子;第四幅图有1只鸭子;而第五幅图里面,河里并没有鸭子。我让学生看图说话,由于“画面”为学生的口头表达提供了依据,学生依次描述4只鸭子、3只鸭子……最后学生也都能认识到里面没有鸭子。因为在前面学生对数字概念已有了基本的认识,所以,这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没有就要用“0”来表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让学生领悟到了“0”所表示的含义。在教授周长的概念时,我对学生提出了下列问题:“先思考一下,什么是周长?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还有学习周长有什么用?”我提醒大家要知道周长的含义,就要先弄懂什么是“周”,我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来研究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查字典,发现“周”共有7个意思:(1)周围,圈子。如四周。(2)环绕,绕圈。如周而复始。(3)普遍,全。如众所周知。此外还有“周到”之义。我让学生辨析出“周长”之“周”是什么意思,说出各自所认为的含义,并举出几个例子。学生经过表述,对“周长”这个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图形轮廓。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指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图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数学题意的理解,对于他们能否正确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培养虽然与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培养有着一定的区别,但二者之间是非常相近的,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侧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识图能力,而对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阅读能力培养却很少有人关注。不能很好地阅读,就不能准确理解题意,相应地,学生的识图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学生只有在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才会识图。那么,怎样准确理解题意呢?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反过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叙述,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我们熟知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开始是喝不到瓶子里的水的,然后乌鸦把石子投入到瓶子中,瓶子里的水位开始上升,随着石子的逐渐增多,瓶子里的水位也不断上升,到最后,瓶子里的水满溢了出来,乌鸦也就喝到水了。这样一个传统的经典故事就涉及到了一个数学概念: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是因为瓶中的水位不断上升,那么为什么水位会上升,是因为石头占据了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这个故事可以被引入到体积的教学中,教师借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来进行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体积的含义有更为形象的认识和充分的理解,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写成短文,让学生通过阅读短文深入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书写

第2篇

基础英语教学任务繁重,但又很关键。然而,基础英语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专业水平跨度太大。由于招生标准的地区差异和高中阶段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呈现地区化的差异。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专业四级的水平,而个别学生的英语程度依然停留在基础阶段,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麻烦。教师在备课时不得不特意照顾这两类学生,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某些学生认为教师教授内容太难,不适合自己的英语水平;而又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课堂讲授知识太简单,不能从中受益。基础差的学生逐渐产生厌恶情绪,不再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基础好的学生认为没有来上课的必要,逐渐养成旷课的恶习,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严重后果。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评价结果。其次,教师没有发挥好引导作用,不能因材施教。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现行《大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学生是课堂运行的主体、课堂活动的主要实践者,教师则是课堂的主导者,指引着整个课堂的方向。然而,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课堂上不能积极引导学生,如课堂讨论、课堂活动期间教师没有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组织,学生处于无组织讨论状态,达不到讨论学习的效果。因材施教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然而,笔者走访了大多数教师的基础英语课堂发现,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师不多,大部分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量大,所以,教师上课时一课件多用的现象很普遍。这就不能保证课堂效果,因为每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有差别的,不能一刀切,教学课件需要随着班级、学生的变化而做出相应修改。不进行这样的教学反思,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提高。最后,教学方法单一。方法是成功的钥匙。教学方法的提高是基础英语教学成功的金钥匙,只要方法对,学生的成绩提高就有保障。然而,实际的基础英语教学课堂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未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得到改变。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尤其是90后的学生,个性张扬,不拘束,对课堂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而传统的讲解词汇、语法和阅读、翻译、写作的教学方式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加广泛的英语文化知识,而不是这种应试考试式的课堂灌输方式。从认知功能角度讲,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解决学生认知差异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各不相同,对英语文化知识的认知也存在个体差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加快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全面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基础英语教学模式设计

在高校谋求发展、面临转型的新时期,基础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无疑为之提供了新思路,也成为高校转型改革的突破口,基础英语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结合高校转型的新要求,设计了基础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首先,试行分级管理、授课制度。针对学生基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建议尝试进行分级管理和授课。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或专门水平测试考试成绩,将学生分到不同级别的班级。当然,这并不是终极目的,这些级别班也不是长期有效的,只是临时性的。这样分级的目的是让水平相当的学生能够集中学习,共同提高,教师需要对不同级别班的学生进行特殊的训练: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实施专门的课堂教学,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最终达到这些不同级别班的学生英语程度基本一致,从而进行统一化的教育教学。这样既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利益,也能保证教学任务快速较好地完成。在进行分级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的有效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基础英语资料室和图书馆的资料,以及实训基地和同声传译室等,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做全方位的准备和培训。其次,教师演好领头羊的角色,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积极指导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的课堂讨论做好指导和建议工作,不能让课堂讨论成为一种形式,更不能使课堂活动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发表个人看法;同时,要对学生灌输积极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一种正确的态度看待生活。只有带着这种积极的态度,学生才能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作为教师,因材施教是必须的。教育学生不能一刀切,教师需考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英文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估,传授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知识。再次,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也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该适当地运用在教学中,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学中,它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能全方位呈现每一个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努力让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模式,根据每节课所教授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混合使用。总之,目的是让学生喜欢学、认真学、学到真本事。最后,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间接催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评价不仅包括学生的评价、上级的评价,也包括同行教师的评价。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结论

第3篇

对于中职在基础化学的教材选择上,要坚持“理论知识适度,后续课程够用”的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和对教材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要勇于删除那些深奥的理论和陈旧的内容,善于补充一些新近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动态,使教学具有新颖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同时,基础化学作为化工学科的基础课程,不可能只用一本教材就能够顾及到各相关专业的联系点,这就需要教师对化工专业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提前了解教材了解专业特点及该专业在基础化学中所要涉及到的知识点,以便在备课前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定适合的授课计划。例如:在化工冶炼专业的教学中应侧重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氧化还原反应这四部分的内容;在食品化工专业的教学中应侧重物质的量、有机化合物和溶液的配制这三部分的内容。同时,要将学生实验作为重中之重,在实验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规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因为中职学生不像普高学生要面临升学压力,用人单位在他们身上看中的不是理论知识的深远,而是动手能力的强弱。为了培养这样具有一定知识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不要求纵向的深度而要求横向的广度,在教学中应遵循“宁浅勿深”的原则,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相关专业课打造一个够用管用的平台。例如:指导食品加工专业的学生制作果冻;引导化工冶炼专业的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来模拟“炼焦”等,充分体现“以专业为中心,基础知识服务于专业”这一教学理念,进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课前个别辅导查漏补缺,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吃得了;课堂讲解时“宁少勿多”,让基础居中的学生能够吃得好;课下个别补充扩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吃得饱,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3采用探究型教学法

为了让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相关专业课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应加快探究型教学法的步伐。因为探究型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学习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能力为教学目标而设计授课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评议→最后得出结论。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

第4篇

在课程开始以及过程中,提出考试相关的要求,比如平时作业的成绩也纳入期末总成绩,使学生建立近期目标。无论理论和实验课,在每堂课的开始,说明要求掌握以及了解的内容,明确当堂课的目标。比如学习口腔解剖的根管系统内容时,要使学生明确,根管系统总论的概念是要求掌握的重点。这样使学生明确了短期和长期目标,使他们听课时,重点分明,详略得当。实施差异教学,为优秀的学生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实施差异教学,为部分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具有挑战性而又不太难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觉得目标对自己来说有学习的价值,并且通过努力就能达到,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又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3]。在教学中,教师向优秀的学生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模仿老师参照放大的牙体模型,讲解牙齿的形态特点。登台演讲的学生会得到奖励,主动要求演讲的以及讲解出色的学生会得到双倍的奖励。

密切联系临床,激发兴趣,保持好奇心。以问题和临床现象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导入作为打开教学思路的钥匙,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艺术性。针对性是指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要求确切、精炼,一开始就把学生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启发性是指设计导入,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趣味性是指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4]。例如在讲解恒牙萌出顺序时,以一张微笑的露出“虎牙”的人像照片引出一个临床现象:即上下颌恒牙萌出顺序不同,尤其是上颌尖牙的萌出相对更晚,因此容易发生拥挤。另外,结合三维动画、教学录像以及互联网在线学习系统等,采取多样化、新颖的教学形式,提供相关教学资料,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教师要时刻努力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同时,也不能忽视学习的外部动机。并非每门课都能引发所有学生的内部动机。

有效应用表扬。对于刚刚进入口腔专业学习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更应该经常使用表扬。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当表扬是针对某一行为结果,而且具体可信时,表扬就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激励因素[1]。例如“你的支点运用得很好”,这些具体的反馈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成功的努力归因。明确、及时和经常的反馈。教师对于学生的牙体绘图作业或是组织病理学绘图作业不但给出评分,还用红笔对绘画做出修改,必要时给出评语。例如局部解剖学绘图作业和组织病理学作业是当堂课参照标本和切片完成大部分绘图,课后上交,次堂课返还学生。这种及时和明确的反馈,兼具信息性和激发性,最好地激励了学生的动机。同样,经常向学生提问,或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经常获得自己理解知识程度的反馈。另外,以分数作为诱因,定期举办竞赛以及适当的奖励,都可提高外部动机。

第5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兴趣

一、引起兴趣学习法

学生一般对计算机的某些功能比较感兴趣,比如说,男生一般喜欢计算机上的游戏,而女生一般喜欢计算机上的电影,因为女生喜欢看电影,因此,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学好计算机,告诉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优点,让学生不仅喜欢游戏、电影,还对计算机其他功能产生兴趣,引起好学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学生的兴趣一般都聚集在一些新鲜事物上,所以说想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合理改善讲课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进步,节节高升。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充分喜欢上信息技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之后,给学生放松的时间,让学生看看电影,玩玩游戏等等。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自己有想学信息技术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全力以赴,另外,教师要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表扬,这么做既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二、教师直接讲解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直观地演示学习内容,让学生总体把握学习的要素,自己练习,并指导学生如何记住容易忘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计算机,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如果遇到不懂或者不会操作的问题,要及时询问教师。直接讲解法适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当然并不是说直接讲解法不能教授实践操作,而是说相比之下讲解理论知识比较有目的性。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普遍运用直接讲解法来教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教授理论知识可以使用直接讲解法,而教授实践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掌握操作技能。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学习压力也比较大,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有特色地讲课,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听进去。这样教师通过对资料的搜集、筛选、归纳,制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网页,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些新的认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娱乐,还可以办公。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直接讲解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完善。

三、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两两对比法,让学生发现两者的不同,并将其记牢。两者不尽相同,可以对比记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使所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该得到改善,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善于创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新感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做到语言精练,并且让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才会让教师与学生感到轻松自如。一堂课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后,可以在剩余的时间里给学生讲解一些相似的应用,给学生讲解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记牢。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好,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是一举两得的举措,充分运用到信息技术操作之中,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能让学生进步提高,就可以采纳。两两对比法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所以说,使用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还是比较有优越性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自己认识不足,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有针对性地听讲,让学生自己感兴趣,寻求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学好信息技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上课认真听课,课下及时巩固,相信学好信息技术不是梦。

作者:靳志刚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海联学校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59-01

现代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课中所应努力培养的能力之一,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使一个人在社交活动中更好地听取别人的讲话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更好地为人处事,是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

一、端正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认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更是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而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以笔试为主要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只顾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而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交流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就使得现代社会对公民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广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本着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当成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着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

作为领路人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教学素质。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足够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但是目前,我国中学很多语文教师缺乏带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素质。很多老师普通话不标准,吐字不清晰,发音不标准;还有一些老师理论知识欠缺,实践经验缺乏;还有的老师口才不佳,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些都极大制约了初中语文老师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为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教师的素质高了,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三、加强课堂训练,上好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课是现在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有相关内容,在课程的安排上,也要充分重视这一方面。现行人教版教材将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每册教材安排了六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时,部分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口语交际练习题。这就为口语训练课提供了充分的素材,教师要熟练驾驭教材,充分地收集资料,科学合理地安排口语交际课程,适时给予方法指导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切忌过多的口语交际知识讲解,把时间让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创设好的口语交际环境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它离不开特定的情境。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程,创造出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表现和展示,以进行口语训练。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要充分调动想象力,精心设计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场景的交际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进行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让学生充当裁判员、调节员处理教室里发生的事情。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五、拓展口语交际渠道,加强学生课外口语训练

口语交际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仅仅在课程上进行口语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老师还应引导学生拓展口语交际渠道,加强学生课外口语交际训练。例如可以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主题班会,采取类似如记者招待会、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口语训练等,当然,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社会中训练口语,多与人接触,加强与父母和亲朋好友的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对口语交际训练进行科学评价,以保证其可持续性

在教学活动中,科学的评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口语交际课程中也是如此。教师评价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评价应多一些鼓励因素,少一点甄别与选拔成分。这样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便于调整教学方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坚定学习信心,增添兴趣。仅仅这样还不够,如果把口语交际能力纳入高考、中考,在高考中考成绩中占一定的份额,就会赢得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普遍重视,从而使口语交际教学具有持续性,不再是阅读、写作的附庸。

参考文献:

第7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什么时候该问,问什么样的问题,严格来说这不取决于教师的需要,而是学生的思维的需要。新课堂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是学生学的地方,其次才是教师教的地方。教师有才好的口才,再幽默智慧的问题,如果对学生没有帮助,就不需要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发现这些问题,教师也不要去问。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思维,但是问题并不要多,而是尽量地少,把问题的提出、思考、解决尽量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在课前问题引导设计时、在学生的思维遇到问题时、在方向发生偏差时,适时地抛出一个问题,起到点拨的作用。你说: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提问不是应该很少吗?教师那里有资格在课堂中去炫耀自己的口才呢?案例中,教师的提问显得不突出,其实是很自然。教师提问的低调正是教师对教育规律的高度把握以及其对课堂学生思维的高度掌控力的表现。过分提出教师的提问是不精彩的,教师举重若轻的提问,三两拨千斤的提问才是真功夫。

二、问题中隐藏的生活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设计非常具有层次性。那么这些层次性的起点在哪里呢?就是从学生的生活中经历过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先初步地感受字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这就是层次中的第一层,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字母表示数字的方向深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迈向高级的渐进过程,儿童原有的基础与发展的目标之间的区间,就是发展的区域,也较最近的发展区,教学活动一定要了解儿童的原有知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实施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理论也告诉我们: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的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本案例从学生的生活知识出发,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故事进行思考,这样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三、探究中闪烁的思维

这则案例中另一个闪光的地方是对课堂探究情景的设置。我们怎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这就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设计,那么氛围的设计与教师的提问有什么关系呢?探究氛围的设计是需要问题作为引导的,这表现在课前的学习需要问题,探究中的深入同样需要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教师提出来的。所以,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与组织形式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就是探究的氛围与情境。本案例中,教师用投影仪打出的故事情节加上教师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投入到了思考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搭正方形的游戏,加上对游戏推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动手中去合作、探究、思考,更加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随后,教师提出让大家回顾过去学过的定律等,让学生回到了对过去只是的回忆,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了联系,这一切都是学生在情境中活动,但是我们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活动都是教师通过举重若轻的问题引导的。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的入门教学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愉快学习

首先,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我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远离父母到我校学习,老师和蔼可亲的语气、协调自如的表情、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眼神、恰当的鼓励,为学生带来感官上和精神上的愉悦;课后多和他们接触,从生活上多关心他们,注意他们在情绪、思想和行为上的变化,就像父母一样与之多交流、多谈心,帮助他们答疑解难。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对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或表扬,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时刻在进步,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愉快教学就是通过营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如:帮助班上的同学改英文名,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使他们能够爱上英语。

二、做好记忆方法指导,让学生轻松学习

1、语音规则记忆法。在教授生词的时候,我根据本课的新单词,联系旧单词,总结读音规则。如:在教新单词时,总结出字母a的读音规则。a在单词past、half中是发[a:],在单词late、game中是发[ei:]。我还同时联系学过的单词中含字母组合ar的单词dark、quarter、sharpener等,复习字母a的发音规则和字母组合ar、aw、ea的发音规则。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能顺利地读出单词,渐渐也能写出单词。

2、扩展联想记忆法。在教生词travel的时候引导学生联想到表示旅行的交通工具,boat、bus、ship、plane、car、taxi.minibusandsoon;并且可以联系by、take、on、in的用法。当学习动词visit时,要引导学生想到一系列的与“看”有关的动词或短语see、watch、read、lookat、lookafter、takecareof。久而久之,学生在看到一个房间的时候,就有可能想到desk、chair、broom、sofa、book等一系列的单词。

3、归类集中记忆法。鼓励学生将所学过的单词归类集中:按归属范围归类,如文具类、蔬菜类、水果类、交通工具类、月份星期类;按词的用法特点归类,如带双宾语的动词、带宾语+宾语补足语的动词、后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后接动名词作宾语的动词、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兼用作宾语有区别的动词。按句型结构归类,如“想干某事”可有如下句型:wanttodosth,wantsbtodosth,wantsth,wouldliketodosth.按字母组合归类,如以字母组合ook结尾的单词有cook、book、look等;按同义词、反义词进行归类,

4、构词分组记忆法。引导学生利用构词法可以迅速、准确地记忆单词,增加词汇量,下册的Unit21,动词ing构成中有一条是以重读闭音节结尾且未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动词,需双写这一辅音字母再+ing,让学生着实难以理解。教师可仅就初一册中常出的需双写辅音字母的动词罗列出来,如:put-putting,begin-beginning,stop-stopping,swlm-swlmming,run-running,get-getting,sit-sitting等,然后再按一定顺序排列,使之成为一段有意义的话:getbeginswimrunstopputsit,得到(get)-个命令,开始(begin)游泳(swim)和跑步(run),停止(stop)比赛后,穿上(put''''-on)衣服,坐下(sit)休息一会儿。这样同学们只需记住一段对于自己来说太好记不过的话,就可解决很多易错的问题。

三、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积极学习

培养为交际听、说、读、写运用英语的能力既是目的,又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基本功训练手法。它要求打好口语基础,并在这基础上培养读写能力。外语教学从听说人手,读写跟上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言积累

引言

初中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一个及其重要的阶段,而语言的学习又是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语言不仅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自我修养的手段之一,更是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载体。丰富的语言积累是我国历代学语文的优良传统。

1.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1)语言积累是我国历代学语文的优良传统

我国古代私塾非常重视朗诵的记忆,认为只要多多的朗诵就会积累文字、句子,就能熟能生巧的应用这些文字、句子,因此,那时采用的是经验式语文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记住所学的知识。比如,我国古代的学生在熟练记忆、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书目后能熟练将之应用到文章的写作中。因此,我国古代对语言积累的重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当前语言教学的重要课题是语言积累

初中语文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语言积累的教学任务,这就说明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语言积累,这就要求各初中院校需增加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量,这样初中教师不仅能够从繁琐的语文课程中解脱出来,还能达到新课标规定的课堂阅读量。

2.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途径

(1)加强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实现语言积累

朗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朗读,学生通过朗读文章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词语,还能够积累优美的句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大声的将课文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朗读文章品味出文章中蕴含的趣味,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感悟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语言素材。学生在第一次朗读时,教师要校正学生的发音、咬字,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后让学生大声的朗读出来,同时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朗读形式,比如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组织分角色进行朗读或齐读、范读,也可以采取朗读比赛的形式组织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朗读既可以让学生积累语言,又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情趣。

(2)强调背诵,让学生在背诵中实现语言积累

与朗读一样,背诵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人的大脑中知识的储备与治疗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才干,这主要是由于人在思考和表达时都要从大脑中提取相关的素材。而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读、诵、悟是一个连续过程,如果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诵,那么学生的理解、感悟将失去意义,语言积累将失去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同时为学生做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激发学生朗诵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背诵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教师现引导学生缕清文章的含义,在理解每个段落的含义,然后在进行背诵。这样学生能够更好记忆背诵的文章,而且不容易以往背诵的文章,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背诵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加强对复述的重视和语言的积累

复述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口头训练中的重要手段,复述能使学生在使用语言时更加的规范、准确,能让学生将书面化的语言转变为更容易让人理解的语言。在复述时,首先要收集和整理语言材料,然后加工、转换有用的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才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句子、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因此,通过规范化的复述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在复述的过程中,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选择复述的教材时,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师生合作复述或表演复述的方式对段落、图文结合的文章进行复述;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的结构调整方式或人称转换方式将长篇幅文章的重点、难点复述出来。在当前提倡开放性学习的阶段,教师需不断引入新的复述方式,不断改进复述方式,以便让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4)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课外阅读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培养钭陨淼奈幕素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同时巩固课堂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各个领域的课外图书,引导学生阅读积极向上、语言清新、简单明了的图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课外图书带到课堂上来,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分享图书中的净化,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从而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3.结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不仅要靠学生不断的朗读文章、背诵文章,还要靠提高学生课外的阅读量,语言积累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更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华文化的美丽,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