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审计计划

时间:2022-02-25 00:24:16

导语:在审计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审计计划

第1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审计项目计划,是指审计机关按年度对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预先作出的统一安排。

审计项目计划一般包含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项目、授权项目、领导交办项目和自行安排项目等。

第三条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审计署负责管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和署本级审计项目计划,指导全国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负责本地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编制审计项目计划,要依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审计工作发展纲要,严格执行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确保履行法定职责。

第五条编制审计项目计划,要紧紧围绕政府工作中心,明确具体审计目标,合理选择审计重点,注重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第六条编制审计项目计划,要根据审计资源状况,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统筹协调,合理均衡地安排任务,避免重复,减少交叉。

第七条审计机关编制审计项目计划,除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外,应当在规定的审计管辖范围内安排。

第八条上级审计机关直接审计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要列入本级审计项目计划,并及时通知有关地方审计机关。

第九条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由署各专业审计司于每年11月提出安排意见,并填制统一印发的审计项目工作量测算报表,办公厅汇总提出计划草案,经审计长会议审定后下达。

署各专业审计司提出的审计项目计划安排意见,应在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地方审计机关和署各派出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对拟安排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重点内容、主要方法、实施时间、地域分布、所需审计人员数量和工作量等,进行详细说明和测算,科学、合理、均衡地安排全年工作任务。

省级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授权审计项目和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地区审计项目计划,于4月底前报审计署备案。

第十条审计项目计划下达后,审计机关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前,有关审计组应当依据审计工作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署统一组织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由署有关专业审计司编制,经审计长会议审定后下达。

地方审计机关组织的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经厅(局)长会议研究确定。

第十一条授权审计项目计划,由下级审计机关提出申请,报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协调后依法审批。授权审计项目的确定,要从有效利用审计资源和有利于加强对上级所属基层单位的审计监督出发,注意上下结合,重点解决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不断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第十二条审计署对中央审计项目的授权,实行统一管理,一年一定的原则,一般在每年年初集中审批一次。省级审计机关应于每年1月底前向审计署提出授权审计的请示,同时抄送审计署有审计管辖权的派出机构。授权申请应说明审计或审计调查的目的、理由、范围和内容等。署办公厅负责汇总审核,统一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报审计长审定后,批复地方审计机关执行。

第十三条中央审计项目只授权给省级审计机关,由省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实施。省级审计机关应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审计质量责任制,严格按照审计法、审计准则以及授权审计通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执行,确保审计质量。

第十四条审计署授权项目审计结束后,省级审计机关要及时向审计署报送审计情况综合报告。审计署每年对上一年度授权审计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第十五条审计署每年有重点地对中央授权项目的审计质量进行抽查。对未按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或审计质量未能达到要求的地方,予以通报批评,并暂停对其授权。凡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工作失职、渎职等造成重大审计质量问题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地方审计机关授权审计项目计划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级审计机关制定。

第十七条审计署派出机构在确保完成署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的基础上,如确有余力,可在各自审计管辖范围内,向署申报自行安排审计项目计划。自行安排的审计项目必须有明确的审计目标,符合审计署确定的年度审计工作重点,并且从严加以控制。

第十八条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原则上必须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如确有必要调整,应当按照下列程序报批:

(一)审计署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的调整,由署有关专业审计司提出意见,送署办公厅协调办理,报署领导审批后,通知有关单位执行。

(二)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的调整,由省级审计机关提出意见,报审计署审批。

(三)地方审计项目计划的调整,由下达计划的审计机关审批。

(四)领导交办项目及时报批、调整。

第十九条审计机关实行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报告制度。

审计署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由审计署有关专业审计司和省级审计机关分别于每年7月和次年2月向审计署提出上半年及全年计划执行情况的综合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执行进度、审计的主要成果、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与建议等。

第二十条各级审计机关应当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检查和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编报及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计划完成的质量和效果等。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审计为发展服务”的科学理念,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发挥审计工作推进教育发展、推进依法行政、推进制度创新的作用。

    二、工作重点

  (一)继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认真执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做到凡“离”必审。同时加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使审计关口前移,变审计发现型为预防型。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尝试实行经济责任审计预告制、工作联系制、情况报告制、跟踪落实制、结果公告制等。

  (二)继续深入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实施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的审计,努力深化审计内容,不断改进审计方法。积极开展食堂、房屋出租等情况的审计,逐步规范核算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操作规程,搞好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

  (四)认真抓好跟踪审计。以审计意见、建议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运用为重点,实行跟踪审计回访制度。督促检查单位自觉执行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三、主要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审的原则。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努力学习《审计法》、《会计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审计业务知识,继续发扬“依法、求真、严谨、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

  2.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做到认识到位;强化管理、夯实基础、质量到位;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成果到位。开展文明审计树立公开、公正、文明、廉洁的审计形象。

  3.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的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科学发展观来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和谐统一。

  4.发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把它贯穿到审计业务的全过程,力求做到从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的撰写到审计成果利用,都严谨细致,以避免审计风险的产生。

第3篇

1、开展对市总本级2008年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决算)的审计,并提交经审全委会审议;同时,开展对市总本级2008年财务决算,2009年度经费预算和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审查。

2、开展对市文化宫、技协中心、职工对外交流中心等市总3个直属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3、开展对旌阳、绵竹、什邡、广汉、中江、罗江等6个县(市、区)工会和市教科文卫体、市经贸工会等2个产业工会2008年度经费收支情况的审计。(增加对旌阳区总工会、什邡市总工会2007年度经费收支情况的审计)

4、开展地震灾后重建资金、帮扶救助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审计。

二、会议工作

1、组织召开市总经审全委会,审查市总预(决)算方案和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听取市总经审办工作汇报,审议2008年度全市经审工作标准化建设考核情况等。

2、组织召开全市经审会主任会议,通报2008年度经审工作考核情况,交流经审工作,学结好的经验,安排部署新的工作。

3、年底召开市总经审全委会,审议市总经审工作报告,列席市总全委会。

三、自身建设工作

1、举办全市工会专兼职经审干部经审业务培训班。

2、对县(市、区)工会和其他纳入考核的工会2008年度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评比。

3、参加省总市州工会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评比工作。

4、全年编发《市总经审工作信息》3—5期,用以指导全市经审工作。

四、调研指导工作

1、结合对下审计,深入调查研究县(市、区)、市产业(局)、企(事)业工会经审工作,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经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2、积极为基层解答经审(审计)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3、积极参加市州工会经审工作片区会,学习兄弟单位经验以指导我市工会经审工作。

五、其他工作

1、承担省总市州工会经审会第三组在德阳召开经审工作研讨会的全部工作。

2、参加省总和市内审协会有关会议和培训。

第4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县的要求,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的带头表率作用,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根据《关于印发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的通知》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2021年度莲花县审计局学法计划。

一、会议学法内容、及时间安排

2021年度学法,主要采取专题讲座、会后学法等方式进行。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由有关部门负责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学法活动具体时间及有关事项另行通知。

二、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力促学法制度落到实处。所有职工干部要加强学习宪法和法律,自觉养成法治思维、法治素养,带头学法尊法,带头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第5篇

一、审计计划管理的现实意义

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组织制定审计计划并组织计划的实施,进而对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的一系列活动过程,是为调和审计任务无限性与审计资源有限性之间的冲突,从而整合审计力量而产生的。其对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审计工作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和整个审计业务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规范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为完成审计工作而制定的详细步骤,审计业务繁杂琐碎,制订完善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工作的具体程序、步骤和目标,有利于指导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第二,有利于整合审计资源,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益性。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是无限的,通过审计计划管理,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可以发挥审计监督的最大权威。此外,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是任何组织都追求的目标之一,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管理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节省审计机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提高审计效益。第三,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评价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优劣程度的标准,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受各种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审计风险不可避免,但周密的审计计划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小损失程度,提升审计质量。

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管理现状

(一)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的成果

我国审计机关自20世纪后期组建以来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地方审计机关面临着独特的内外部环境。在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使命和任务、管辖的审计对象、审计机构及人员和技术、组织文化等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地方审计机关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包括各省、市、县审计计划制度的建立、审计计划动态管理的施行,还有的审计机关对审计计划管理进行创新,如建立信息数据库和审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估,跟踪审计、联动审计等新审计组织实施方式的实践等。

(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状态,并未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审计计划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1.组织目标不明确

编制详细明确的审计计划是审计管理工作的首要出发点,但许多地方审计机关对自己的审计目标和将要开展的审计工作没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不明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相关方针政策以及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纲要,造成在制订审计计划时缺乏明确的导向和具体的目标。影响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制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需求、审计能力等,但地方审计机关存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了解、定位不准确和党政领导意图不清晰等问题,在制订计划书时敷衍了事,指导思想死板、笼统等,这些都使审计计划缺乏条理性,各审计目标之间断节等,难以发挥整体效应和审计应达到的效果。

2.对宏观趋势把握不够

地方审计机关虽然可以针对当地的情况开展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但必须基于对宏观社会背景和国内外环境得考虑。地方审计机关有些领导和工作人员不善于观察社会发展动向,对当今的社会走势和经济发展动向也不了解,这就导致地方的审计机关对当地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全局考虑和长远规划。此外,还出现一些重年度计划而轻中长期计划的现象。现行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年初必须制订年度审计计划,以保证后续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确保计划的顺利完成。在对宏观趋势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审计机关制订计划时缺乏长远考虑,主观意愿太强,甚至还有些没有制订中长期的审计计划,这就使得审计计划在年度衔接上脱节。

3.计划编制程序简单,执行随意性大

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拓展,地方审计机关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简单的计划编制很难应付大量审计工作的要求。有些地方审计机关在制订计划前缺乏实证材料和调研分析,审计计划仅仅是一般性的汇总而缺乏创新点,年初的审计计划可能存在考虑不周、编制不够严谨等问题,导致地方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在具体执行时不加重视,领导审批不严,对审计机关的计划执行监控不力,监督和指导工作未落到实处。甚至有些单位或行业长期得不到审计,出现审计盲区现象,年终总结、考核和奖惩机制不到位等,这些都影响到审计计划工作的执行。

4.计划管理手段落后

有的地方审计机关计划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其一,存在重计划轻可行性现象。制订审计计划后就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计划是否施行则很少重视。因为审计计划是在年初制定出的,由于缺乏长期计划的指导和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出现,导致审计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对计划的可行性没有深入研究,对于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时间安排等是否合理等问题不得而知。其二,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和计划管理部门仍秉持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较少引进和采用现今的审计技术和计划方法。例如,在网络时代,引进网络计划方法,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审计单位信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进审计方式;用环境预测技术、风险分析技术、方案评估方法等提升审计机关的效率等。但大多地方审计机关没有将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5.人员素质较低,统筹协调能力缺乏

审计计划管理主要是为了改善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对被审计对象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和利用。在信息化时代,对审计计划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一些地方审计机关负责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审计经验,甚至还存在行政后勤人员接管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现象,能力较高的都被安排到其他部门,审计任务安排不合理、不平衡,导致对审计计划缺少通盘考虑。

三、改进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事业也不断深入发展,对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审计机关要更好履行职能,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必须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工作。

1.突出审计计划管理的重要性

审计计划管理在审计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审计环境对审计计划管理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地方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计划管理工作时,必须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目的性、审慎行和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要提高对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精力投入,积极指导和谋划工作计划,将计划管理工作真正作为审计管理的首要任务来完成;另一方面,审计计划管理工作需要集体合作和全部工作人员参与,因而,要不断强化人人参与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意识,广泛借鉴和吸收集体的智慧,发挥全体工作人员的潜力。

2.健全审计计划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

针对我国审计计划管理不够健全、专门人员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审计计划管理机构,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其统筹全局的作用。同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尽量增加具有管理学、经济学背景和宏观意识等的人员,满足管理理岗位的需求。

3.注重编制审计计划的前期调查

地方审计机关要编制合理的审计计划,有赖于前期的资料搜集和调查工作。其一,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宏观国际国内环境,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借鉴国外制定审计计划的先进经验,综合前期的审计情况等,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更好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等,提高审计计划的可行性。其二,社会在飞速发展,审计工作的审计对象等也在不断变化,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审计对象的变化特点,审时度势,提高审计计划管理的针对性。

4.充实审计计划内容,改善审计计划管理流程

审计计划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各地方审计机关在制订审计计划时,要加强计划实施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制订中长期审计计划并建立数据库,融年度审计计划、中期审计计划和长期审计计划为一体,充实审计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作业计划、战略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等,完善审计计划体系。其次,各地方审计机关要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管理流程,将制定审计计划和实施审计区分开来,制订完整的审计计划流程并将其固定下来,提高审计计划管理效率;再次,为完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地方审计机关须创新审计计划手段和技术方法,发挥信息化系统在审计计划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引进环境预测技术、风险分析技术等先进审计计划方法。

5.完善审计计划的执行反馈与调整

审计计划下达后,各单位就必须确保完成任务。一方面,下级审计机关要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反馈计划地执行情况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肯定已有的审计成果,并及时调整审计工作中不适宜方面,为改进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之策;另一方面,执行审计计划时,各部门要加强交流沟通,增加各部门间的互动频率,及时向上级汇报审计情况,以保证调整审计计划中的不当之处。

第6篇

县,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安排意见。本着科学、量力而行的原则,对年度全县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如下意见:

一、财政收支审计

县今年安排12个财政收支审计项目,省审计厅要求。包括:

即对县财政局、民政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法院、检察院、经贸局、局预算审计。1本级预算审计7个。

并延伸审计啤酒有限公司、石材有限公司、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山水房地产有限公司、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县网通公司、守业集团公司、纺织有限公司、县烟草公司、县信用合作联社、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县第六建筑公司12户纳税企业。2地税系统审计1个。

即对镇、乡、镇财政决算审计。3乡镇财政决算审计4个。

二、经济责任审计

今年将专业审计,经与县委组织部商定。加大任中审计,共安排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1个,即对县交通局、科技局、统计局、招商局、畜牧局、文体局、财办、扶贫开发办、工会、实验小学、职教中心的主要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县委组织部安排随时。

三、财务收支审计

全年共安排7个行政、事业财务收支审计项目。

对县物价局、水利局财务收支审计。1市局项目2个。

对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供销合作联社、民营办、实验中学、中心卫生医院的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审计。3县局项目5个。

四、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即对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来水公司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全年安排资产负债损益审计项目2个。

五、投资审计

第7篇

(一)县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对县财政局、县地税局具体组织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对县卫生局、县建委、县招商局和县市容局等4个单位进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

(三)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对镇政府年度财政决算进行审计。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对县花苑一期安置房(廉租房)建设工程、县小区一期安置房及附属建设工程、县医院病房综合楼建设工程、县杨黄路一期建设工程、县延伸段建设工程、县道路建设工程、开发区标准化厂房三期工程、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四期(不含附属)建设工程、县城东产业新城廉租房(不含附属)建设工程、市三期安置房(廉租房)建设工程、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工程、县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工程、县城景观工程三个标段建设工程、县道路建设工程、县道路建设工程、市二期安置房建设工程、县公共卫生综合楼(不含附属)建设工程、县图书馆建设工程、县二中初中教学楼建设工程、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工程、县屯路三元段建设工程等21个项目决算进行审计。对县城东产业新城小学及初中教学楼建设工程和全县保障性住房(国家审计署统一组织项目)等2个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三、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县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和县委组织部的意见,并经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组研究,对县发改委主任汪铸、县一中校长、县公安局局长、县建委主任、县市容局原局长、县农机局原局长、县卫生局原局长、县招商局原局长、镇原党委书记、县工商联原党组书记、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县经信委原主任、县公路运输管理所原所长、县卫生监督所原副所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局长、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原书记、东八村支部书记、九十殿村支部书记、村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和镇村支部书记等2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四、财务收支审计

对初级中学和镇卫生院等2个单位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五、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

对8个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即:

(一)国家审计署统一组织的项目:全县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调查;

(二)省审计厅统一组织的项目:县级政府性资金专项审计调查、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情况跟踪审计调查;

(三)市审计局统一组织的项目:年度全县医疗卫生专项资金情况审计调查、年度全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情况审计调查;

(四)-年度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效益专项审计调查;

(五)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专项资金审计;

(六)原县属改制企业资产管理情况审计调查。

六、企业审计

第8篇

关键词:审计计划; 管理模式;质量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就是审计工作人员为了完成审计工作当中预定的目标,对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做出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来开展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能够科学有序的进行。在做审计计划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方法,科学的制定出符合审计工作的计划,使审计工作能够更好的为国家服务,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1审计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审计计划管理工作涉及计划编制与调整、计划执行与反馈、计划考评等一系列环节。科学有效地执行上述各环节,对规范审计机关业务活动,确保审计工作高效、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1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依据和基础

审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在审计工作中,要想顺利的完成一项任务,首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审计计划来执行。一个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它对审计工作的工作方向,工作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一旦审计计划落实,那么审计工作将按照审计计划的目标来执行,采取一定的审计方式,来完成审计任务。

1.2是控制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益的需要

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工作效益,是审计工作追求的境界,是在审计的人才、物力、财力等资源都不甚充足的情况下,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精打细算”,是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有效地实施,对于不断提高审计成本效益,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1.3是切实整合审计资源的需要

目前,繁重的审计任务与现有审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审计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现代管理的基础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无疑是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一环。通过制定计划,可以实现任务和人力等资源的统筹安排;通过计划的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统一协调,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的功效。

1.4是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需要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全面提升审计质量,是强化审计管理的目标选择。审计计划是审计机关年度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也是项目审计实施的依据。计划安排得科学与否,重点突出不突出等,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与质量的好坏,并为审计质量控制和考核提供依据。所以,提高计划管理水平是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同时,在审计的过程中,如果在对审计计划等环节的把握上出现偏差就会产生审计风险,影响审计项目质量。审计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过周密地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达到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2审计计划管理的基本要求

2.1科学性

对于计划的编写一定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从计划的立项开始就要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编写计划。在编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严谨认真的态度,制定出的计划要经过反复的论证研究,对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计划要准确合理具有科学性。

2.2全面性

计划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对于其中的诸多因素及其关系必须以全面、联系的观点来对待。比如要正确处理审计成本、效率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要正确处理中长期目标与年度审计计划的关系等。

2.3目的性

计划工作应有鲜明的目的,即在计划编制、执行中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切实可行的目标。在执行完计划后,还要对是否达成最初的目标进行测评和考核,使得任务和目标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4审慎性

即在计划执行时要对审计重要性进行评估,并运用正确的审计方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同时,对审计风险水平也要有正确的评估,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审计失误而出现新的审计风险。

2.5可操作性

审计计划工作是审计工作执行的标准,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都是按照计划的内容来执行的,所以说审计计划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

3审计计划管理的现状分析

3.1在审计计划编写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做好事前调查工作,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的编写审计计划。但是目前来讲在我国的审计机关当中,对于审计计划的编写,没有进行事先的调查研究,对于经济状况没有充分的了解,所以在编写审计计划的时候就不具备科学性,随意性较强。对于单位的整体状况没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对于计划的编写不够系统,目标不够明确,并且只是注重对于年度计划的编写,忽视中长期的审计计划。

3.2审计计划管理的统筹、协调、综合能力低

审计计划管理主要是改善内部管理,扩大信息交流和信息资料的分析利用,建立综合的被审计对象的信息资料,并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和利用。目前,审计机关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积累能力不高,效率低下。同时,由于执法水平、政策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性质相同事项的定性、处理,不同的审计人员会有不同的意见,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

3.3以项目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导致信息不匹配,管理难度大

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大多数的情况下, 审计机关下发的审计计划都是按照项目为中心的模式来展开的,但是在目前的状况下,对于审计的项目分类一直是一个难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可以参考执行,所以说在最后审计出来的成果预期的审计计划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了信息严重的不匹配,管理难度加大

3.4在审计计划执行中,项目的调增调减比较频繁,变动的程序比较简单,特别是计划执行缺乏有效的控制,对项目进展、资源和力量调整、质量和风险控制以及目标的实现疏于管理

3.5审计计划完成后,质量评估、绩效评价、经验总结和奖惩等未能及时跟上,对于审计成果和数据的利用和考核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审计工作对我国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使各项工作能够合法合理的进行,保证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保证了市场的秩序,所以说审计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那么在执行审计工作之前,要对审计工作进行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的目标确认,审计任务的执行情况和审计结果都会做出明确的规定,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就会有具体的规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所以说要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审计计划;管理;和谐

审计管理在整个审计事业大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科学的审计技术与方法要靠严密、规范的审计管理来落实,审计管理的好坏已经成为影响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因素。而在诸多审计管理工作中,对审计计划进行科学的管理尤其重要。总的来说,我国审计事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实践,审计计划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引起审计环境及审计方式方法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审计计划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已不能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审计计划管理从整体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问题,比如:审计执行过程中表现为被审计者与审计主体的不配合,审计计划不能随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等。审计署将建立科学的审计计划管理体制,对审计项目计划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作为今后审计工作发展的主要任务。在“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政府社会建设的新理念的社会大环境下,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为实现这个目标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大系统中的每一个系统之间应该和谐,小系统内部也应该和谐,审计系统是国家政治经济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审计管理又是审计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审计计划管理是整个审计管理工作的其中的一个环节,它是审计管理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分系统。为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因此提出和谐审计计划管理的观点。

一、和谐审计计划管理的含义

1.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计划管理就是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编制、协调和实施审计项目计划,并评价和报告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活动过程。它是审计机关对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协调、调整、检查和考核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的总称。

2.和谐审计计划管理

和谐审计计划管理即在审计计划的编制管理,计划的执行管理和计划的质量管理中都要充分发挥审计系统成员和子系统活动的总体协调性,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使审计者和被审计者能密切配合,在审计气氛宽松的环境下,使相关方满意,实现审计的高效率、低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达到审与被审双赢的一个科学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制定计划时首先要站在经济工作的宏观视角,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向社会广泛征询审计项目计划,应重点关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对社会和谐影响更为直接的项目,并注意综合考虑和前后协调。其次要充分调动全体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人员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清楚,对于如何改进工作也最有发言权。只有广大审计人员广泛而积极的参与,才使他们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实施审计项目,确保审计项目取得成功。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即实施审计的过程中要增强审计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调整控制,一旦在审计中发现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甚至停止对该项目的审计,使审计计划的修订完善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计划的质量管理中要求建立考评制度,检查审计项目计划执行的效率和效果,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并责任到人,对未按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或审计质量未能达到要求的,给予相应的处罚,以提高审计质量。

二、和谐审计计划管理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根据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系统是有层次、有等级的,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若干个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又由更小的要素组成,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同外部环境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审计系统是有许多相互联系的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发挥整体的功能。他又是国家政治经济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审计系统内部又有若干分系统和构成要素,它们各有一定的目的和功能,互相联系、互相协调地一起实现审计系统的总目标和总功能。

审计计划管理是整个审计管理工作的其中的一个环节,它是审计管理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在审计计划管理这个子系统中,又包含审计计划的编制、执行、修订、检查和考核等若干环节,每个环节又涉及多个要素。审计计划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又必须注意与审计管理中的其他管理环节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外部环境,争取取得较好的审计结果和审计效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和谐理论

和谐理论是席酉民教授于1987年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其理论的核心基础是:任何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都是相关的,且存在一种系统目的意义下的和谐机制。和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与效率是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和谐态的存在是绝对的,而和谐则是相对的。和谐管理的目的即使系统由不和谐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

“和谐”思想作为一种反映经济社会普遍运行机理的管理思想,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强调“和谐”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我国的审计计划制定者未能将和谐思想引入审计计划管理理念和实践之中,从而导致审计计划管理成效低下。我认为应将“和谐理念”导入审计计划管理系统,审计计划管理中要注重和谐管理:力求做到重点突出,使审计者和被审计者能密切配合,在审计气氛宽松的环境下,使相关方满意,实现审计的高效率、低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达到审与被审双赢的一个科学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三、和谐审计计划管理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科学性是对计划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涉及到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讲究科学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妥善合理安排。首先编制审计项目计划要站在经济工作的宏观视角,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合理选择审计重点;制定计划时要充分利用审计人力、物力和审计技术与方法,统筹兼顾,科学确定审计范围,合理均衡地安排审计任务。其次要科学地执行审计计划。计划制定再好如果不能有效的执行也没有用。要把审计计划层层分解,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责任到人。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以较少的审计成本取得最佳的审计效果。最后科学检查和评价审计项目计划。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的效率和效果,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编制及执行情况,计划完成的质量和效果等。

2.整体性

审计计划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根据合谐理论的思想,对于其中的诸多因素及其关系必须以全面、系统、联系的观点来对待。比如要正确处理审计成本、效率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等。从时间上说,何时审计何种项目,需要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计划管理时进行全面考虑,这样既可避免某段时间审计项目过于密集、审计任务难以完成等不合谐情况的出现,又可集中有限的审计资源,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审计。从空间上说,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应注重审计机关内部及审计机关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密切配合,尽量避免重复监督,减少审计的真空地带,实现资源整合的最优化。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从统筹考虑,各方协调,减少资源损耗,最终实现审计项目计划合谐管理的目标。

3.灵活性

审计计划管理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随着审计对象、审计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审计项目计划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使审计计划的修订完善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若不能灵活运用,仍然按照原来的审计计划去执行,则已经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执行的再好,也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就失去了意义。

四、和谐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

根据和谐管理理论,在现实生活中,不和谐是绝对的,和谐是相对的。和谐管理的目的是系统由不和谐趋向和谐的状态。对于我国当前审计计划管理的现状而言,不和谐是绝对的,而相对和谐则是可能的。我们强调重视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审计计划管理水平,目的正是要促使我国审计管理事业由不和谐趋向和谐状态。和谐审计计划管理包括审计计划管理与人的和谐以及审计计划管理与环境的和谐。

1.审计计划管理与人的和谐

审计计划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相关参与主体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相关参与主体包括:审计计划的编制人员,审计计划的执行人员,被审计人员。按照理性经济人假设,这些相关参与主体都有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在审计计划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利益冲突,外在表现为审计计划管理的不和谐,造成审计计划管理系统的无序。

和谐审计计划管理,就是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相关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在编制人员之间,充分调动全体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根据编制前的调查分析,将不同的编制任务与相应的审计资源分派给相应能力的编制人员;在编制人员和执行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协同合作;在执行人员之间,既要分清职责,又要相互配合;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之间,要充分沟通,增进了解,使被审计者能积极的配合,最好做到合作博弈。和谐审计计划管理,目的是就要通过以上各相关利益主体的经济博弈,实现审计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合理利用,以达到“帕累托最优”,从而实现审计工作的高效率和协同效应。

2.审计计划管理与环境的和谐

环境指的是影响审计人员行为及后果的外部事物。审计计划管理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服务的。而审计服务是一种产品,涉及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可以将环境分为供给环境和需求环境。

供给环境是指影响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的环境因素,既包括审计服务产品提供方注册会计师行业内的环境因素,也包括注册会计师行业外的环境因素。需求环境是指影响审计服务需求数量和质量的环境因素,从需求主体看,审计服务方包括了公司、政府和社会公众。据此,需求环境可分为微观的公司环境以及宏观的政府与公众期望环境。

审计计划管理与环境的和谐,主要是指从事审计计划管理工作时,要运用恰当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手段,符合审计执业准则的要求;同时,在进行审计计划管理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审计计划,并随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审计计划。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政府要求和公众期望,力求通过审计计划管理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也就是说,和谐审计计划管理,要持之有据,行之有效,切合实际,达到要求,不负众望。

审计计划管理是整个审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审计工作的起点,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对于我国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目前的不合谐现状,我们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审计计划管理,逐步改变审计计划管理中不和谐的问题,不断地改进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编制工作,提高审计计划管理的效率和审计质量,使审计相关利益主体满意,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从而实现和谐审计计划管理的预期目标,使审计监督能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席酉民,肖宏文,王洪涛.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原理的新发展[J].管理学报,2005(5):23-32.

[2]刘迎祥,李衡峰.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推动建立财政审计大格局[J].审计月刊,2010(8):

30-31.

[3]上海市审计局课题组.审计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方式方法创新研究――基于一项问卷调查的研究[J].审计研究,2011(5):35-39.

[4]廖洪,闵青.审计计划管理模式重塑[J].审计研究,2005(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