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4 15:00:51
导语:在电网建设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电网建设风险管理缺乏认识在我国,由于大部分电力企业对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缺乏认识,以至于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都十分淡薄。一般来说,作为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主体,电力企业只注重电网的建设和生产,严重忽视了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这种情况难以提升电力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由此增强了电网建设潜在风险的隐患。
1.2电网建设缺乏风险管理机制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是我国电网建设项目存在的又一问题,由于做好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做保障。但是,当前的电网建设项目没有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严重忽视了风险管理的制度化,以至于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缺乏约束力。
1.3电网建设风险管理监管不力现阶段,我国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监管工作不到位。通常情况下,作为电网建设项目,在其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监督机制,全方位地监督电网的风险管理工作,只要有人管理的地方,就需要监督,这样可以防止人为因素引起的失误,但是当前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监督不力。
1.4电网建设风险管理方式落后在管理方式上,我国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比较落后,难以适合现代管理的实际要求,比如:许多管理人员只重视风险的结果,对于风险的前期控制却漠不关心,由此导致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滞后性。除此以外,在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往往不关心事前的责任,一味地对所发生的问题进行追责。
2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电网建设项目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活动,其投资过程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等特点,这就要求对其风险进行认真评价,及时找出风险根源,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一般来说,建立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考虑的因素较多,且具有不确定性,表1主要介绍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1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1)评价功能。由于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构成的,对各评价指标由专家组集体评判给予权重,能够计算要素的综合分数值据,从而综合评价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做出。同时,通过分析各个要素指标的分数值,还能够评价各要素对于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的影响情况。(2)监控功能。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持续分析和整理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的静态状况和变化趋势,以及所产生所需要的结果报告,从而实现其监控功能。(3)预测功能。通过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预测条件,运算与判断其评价指标,从而得出预测信息,实现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预测功能,然后对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进行动态管理。
2.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要清晰,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要求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进行设计。(2)可行性原则。在设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标,不但要考虑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要考虑其可行性。(3)可比性原则。设置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时,要求评价指标能够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4)完备性原则。选择指标时,尽可能地覆盖评价的内容,且要从整体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将电网建设的风险水映出来,主要内容包括:空间完备性和时间完备性。(5)定性定量结合原则。由于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十分复杂,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判断这些因素时,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结合。(6)发展原则。设计风险指标时,需要从风险源的形成、发展过程、动态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反映,同时要结合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等的变化,不断探索电网建设项目风险源发展规律。(7)借鉴和创新原则。构建风险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其他项目风险管理指标构建的实践经验,然后再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进一步实现创新和突破。
3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的防范措施
3.1健全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机制①通过分析我国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存在的症结,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对策。②需要征询相关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专家和学者意见,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机制。③深入电网建设项目的基层,向相关风险管理人员了解问题,针对管理存在的难题,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机制。
3.2改变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式①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人员安排制度,合理安排风险的管理人员,使其各尽其职,提前监控风险的管理,一旦出现风险,第一时间要落实责任人,并快速处理风险。②建立风险应急和风险管理机制,当风险出现时,可以对风险进行最大化控制,从而确保电网的正常建设。③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并普及风险知识,不断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推进电网建设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目前,我国正在构建智能化电网,推进电网建设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①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和电网建设施工的精度,避免风险的产生。②引入网络化的电网建设项目监控机制,全过程监控电网建设项目,不但能够更好地避免风险,而且能够在风险出现时进行报警,以便及时地处理风险。
4结束语
1.1电网工程项目的建设技术
电网建设项目的科技水平主要是指技术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等方面的标准。这些标准也是电网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和投资预算的重要依据,在电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依据的检测标准是否合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标准定得太高,就可能大大地增加造价,造成投资的浪费,而标准定的较低,达不到高效运行的目的,反而不利于技术的进步。因此,当前进行电网项目建设时,应该适当地选用安全可靠、经济稳定的标准,既要考虑目前的资金投入,又要考虑企业发展的长远效益,充分应用技术经济原理和价值工程理论,分析其投入产出,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1.1项目建设环境
电网项目建设的环境和建设地点,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决定电网公司将来发展的命运。另外,电网建设项目地点的选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和今后经营状况的影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立项的建设地点既要考虑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又要对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合理的评估,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气象和水文条件,遵从工业项目和其他相关项目比较集中的原则。
2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多头管理,项目审批不完善
对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直接有关的单位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项目的建设单位,如果不能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就容易造成多头管理和电网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混乱。工程造价的高低与这些单位利益挂钩的程度不同,因此这些与造价相关的单位对造价高低反映也就大不相同。目前有很多电网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都缺乏一个权威性的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在实际过程中是谁都可以管,但是到关键时刻又没人来管,因此,大部分的工程造价管理一般都处于实报实销状态,这非常容易导致项目审批出现漏洞,例如有的单位为了顺利达到审批目的,就会故意的少算投资,减少审批资金额度,一旦项目审批通过,就会通过审批机关追加更多的项目预算。
2.2与国外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的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人员仍然比较习惯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方式,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相对接的管理方式,例如在国外,电网项目工程的造价一般有专门的咨询服务机构完成评估,这些咨询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全过程的咨询服务,包括项目管理、招标、项目的合同管理和支付索赔工作,这些专业的公司非常熟悉国际惯例,也受到诸多建设方和合资方的信任,而我国的电网工程造价服务机构仅仅停留在对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方面,而且他们进行预算和结算的方式还仍然按照地方和行业标准进行审核,并对国际惯例没有太深入的了解,服务范围也比境外相应的专业机构小,如果不能尽快地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电网项目管理方面的服务竞争力将会越来越低。
3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3.1建设前合理评估
在电网项目建设投资之前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决策,对建设用地、整个电网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和建设后经济效益的发展进行充分的评估,而这些评估工作不仅仅在于办公室的桌面上,而应该在电网项目建设评估前期,项目负责人要深入到实地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充分落实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外部条件,例如充分考虑工程项目与当地的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评估完成后要认真完成电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要涉及不同的电网项目建设方案,通过审核和讨论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相对合理的建设方案,在完成建设方案选择的基础上,本着相信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电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投资预算,预算过程全面准确,对于实际的电网工程建设项目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算,据有关资料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达到80%~90%;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而到了施工阶段,影响的可能性只有10%。
3.2加强对电网建设工程建设的控制能力,合理进行工程设计
(1)设备老化问题严重。电网系统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部分供电导线和设备等老化现象特别严重,给电网规划建设和改造运行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随着用电量的不断的增加,电网传统的供电导线截面积已经不能满足供电容量需求。同时,配电网中供电在故障重合闸、故障识别、故障查找、在线监控等自动化装置严重缺乏,不能够实现“四遥”功能(“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不能够满足现代电网自动化检测、监控以及节能经济运行的实际需求。
(2)缺乏完善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对电网进行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时,缺乏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工具,同时也没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或者体系,不能根据当地的环境、行业特点等进行差异化设计与规划建设,这对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非常不利。
二、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基础数据的管理。基础数据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电网规划和改造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基础数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尽可能的研发和利用行业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方法,尽可能的避免在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中出现信息不完善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电网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然后根据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的种类进行分类,这样能够保证数据处理工作顺利的进行,同时保证电网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电能。此外,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中基础数据的更新速度相对较快,电网工作人员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配合,既能够避免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又能够显著的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效率。
(2)实现与其他项目建设的同步规划和建设。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应该以大局为重,高占位,综合考虑长远利益与全局利益,做好电网与其他项目建设和改造的统一规划。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勾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实现与其他项目之间的融合,做好电网建设规划方案的审核工作,实现两者规划的同步性,保证两者能够在同一时间进行审核和建设。同时,还应该站在法律的角度,对电网和其他项目的规划方案进行保护,保证两者的可行性,这样能够促进两者和谐发展。
(3)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力度。现代电网规划建设以及改造运行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克服设备老化问题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安全隐患,应该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一方面,对于新技术,加大新技术的投入,逐渐的实现对电网系统中配电装置、输变电运行的在线控制以及状态检修,同时创建油温检测体系、红外测温体系、在线检测体系等先进的测控体系,能够自动的对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准确的分析与评估,有效的掌握电网中所有设备的性能水平和运行状况,对于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新设备,例如,在架空线、走廊狭窄等难以通过的区域,可以使用供电可靠性较高的高压电缆与绝缘导线,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且其使用寿命相对较长,能够满足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的要求;在人群密集的城镇和树木密集的林区,应该优先选择架空绝缘导线,这样能够尽可能的降低电网运行事故发生的概率;对于空气质量不好、多雾以及多雷雨天气等气候条件较差的地区,应该优先选择棒式绝缘子,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绝缘子被击穿现象发生的概率。
(4)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创建负荷需求预测管理体系,应该重视负荷需求预测工作,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电网规划建设以及改造运行工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该对电力负荷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弹性系数法、负荷密度法、回归模型法、系数增长法等,在进行负荷预测时,应该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的发展计划等状况,合理的选择预测方法对地区的负荷需求进行预测,这样能够保证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以及真实性,为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应该创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保证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都在法律、行业标准等基础上进行,因此,应该创建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电网规划建设以及改造运行的全面监督和管理,实现电网建设的可控发展,保证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三、结束语
1.1电力工程技术在电网建设中的总体应用
1.1.1电力工程技术在电源领域的应用电力工程技术可以为电网建设中的各种相关设备提供电源,具体包括恒频、变频的交流电、直流电。在实践中,变电所既可以使用直流电源,也可以使用变流电源;一般采用直流电源给蓄电池充电;小型或者大型计算机采用高频的开关电源。
1.1.2电力工程技术在数电中的应用电网对于电能的稳定性以及电网稳定的工作状态要求比较高,要达到这种目的,需要电力工程技术中的无功补偿技术以及谐波抑制技术来配合和支持。为了提高电网的稳定性,电力工程中也要不断研发出新的装置,例如,薄型交流变化器以及超导无功补偿装置等。
1.1.3电力工程技术在发电中的应用电力工程技术通过电力以及电子设备来实现电能的转化和控制,既降低了能源消耗,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适应当代的新技术。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半导体的功率原件提高了容量,并且向着耐高压以及特高压的方向发展。
1.2电力工程技术在电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2.1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在电网中应用该优化技术需要建立的基础是电能的质量等级划分以及评估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供用电的经济性能,建立用户经济型评估体系以及技术等级评估体系,促进电网建设向着既优质又经济的方向发展。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具体包括以下电力工程技术,即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以及连续调谐过滤器关键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能的质量,降低了电能的使用成本。
1.2.2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直流输电系统在输电过程中采用直流电,但是在很多其他环节上都采用交流电。采用该项电力工程技术通过利用控制器来实现逆变的工作状态或者整流的工作状态。换流器在质量比较轻的直流输电系统中通常是由若干可以关断的元件构成,该换流器具有较高的电能使用经济效能,并且有利于提高电能输送的稳定性。该换流器的应用比较广泛,既可以在远距离的直流输电工程中应用,也可以在近距离直流输电工程中应用,还可以为孤立的地域供电。目前为止,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远距离输电中,并且正在向着更大容量与更远距离的工程发展。
1.2.3能源转换技术节能减排是当前能源使用的主流指导理念。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电能能量的转化是电能方面的低碳经济能源的核心所在。当今社会,风能以及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已经广泛成为能量转换的新能源,并且正在探索其他新能源。
1.2.4柔流输电技术低压和高压输变电是我国的电网建设的主要基础,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输进新的清洁能源,并且要实现能源的隔离,柔流输电可以实现上述要求。柔流输电是将先进的控制技术与电力工程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来实现控制和调整电网中的各种参数,达到促进电网稳定运行的目的。在电网的建设中,柔流输电技术的使用不仅降低了输电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同时也提高了输电线路的输送电力的能力。
2结语
1.1技术含量低,劳动力资源投入量较大
对于电网建设工程来说,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主要是进行简单的线路设置和安装。但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劳动力资源和资金的投入量较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成本。另外由于施工人员的数量较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建设工程,在管理中很难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这样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1.2建设工程的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对于电网的建设工程来说,人员的流动性大、作业的危险性较为突出是其最大的特点。而从我国电网建设施工人员自身来看,其施工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由于建设工程的主体就是施工人员本身,如果其在施工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那么就很难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而且,在具体的工作中,其职业道德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些施工人员由于专业技能不足,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愿按照相关的设计图纸来进行,施工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地培训。
2进行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
在电网建设工程进行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包括组织各个监管部门,同时要根据工程的安全程度来建立安全委员会,这样才能实现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全面地管理。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将责任落实到施工人员个人。在建设人员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能够增强其责任意识。只有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要求,同时根据相关的管理规定来对其施工的安全程度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保证整个电网建设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2.2完善规章制度,保证监管质量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或者是企业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电网建设的工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要在工程施工之前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安全目标的制定,并且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建设中,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权威性。为了保证电网建设的安全性,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另外要加大对重点项目以及风险性较大的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最终优化监管质量。
2.3规范监理,提高施工的标准化
电网的建设需要专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来对其进行监管,这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这一监管机构要对施工单位的相关安全管理方案和设计规范等进行及时审核。如果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是其他的问题要及时改进和完善。然后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已经通过批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方案来进行施工和管理,要严格按照监管制度来进行。因此,要对监理机构和建立制度等相关的方面进行规范,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建设施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中施工的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育制度、安全施工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等。
2.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
由于电网的建设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因此,需要在建设工程进行中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为了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需要组织开展一些检查大会或者是相关的竞赛活动,对于不符合施工的制度要进行及时的修改和完善。按照不同季节和不同施工阶段,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覆盖的基建安全大检查,积极评价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状况,沟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全隐患整改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施工项目部认真完成整改,并形成闭环管理。
2.5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确保安全目标实现
安全风险控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与施工进度、质量和施工协调管理密切相关。实行施工区域化管理,执行工作负责人、工作监护人佩戴袖标,施工人员佩戴胸卡制度,明确施工区域责任人、安全监督人员及文明施工负责人。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布置条理化、机料摆放定置化、作业行为规范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六化”要求。加强施工协调管理,尽量避免交叉作业、高空作业、带电作业,降低安全风险。认真督导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充分。
一、安全管理是项目细化管理的主轴线
项目管理中安全管理内涵有三点:一是预防人身事故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二是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工艺安全以确保质量为前提;三是项目本身使用寿命的安全,以消除项目交付使用后的隐患。根据施工项目特点,必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加以细化。
1.对施工人员进行体检,合格者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对进入项目施工的所有人员事先进行安全教育,并通过培训考试、考核等途径贯穿全过程。对各岗位工作提出安全结点。对分包施工队伍要进行资格、安全资质等审查,《施工作业指导书》必须要有安全生产的章节,以便在施工中对安全风险进行辨识,指明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危险源、危险面及防护措施,施工现场要有明显标识,要有安全防护设备和工具,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做好安全监护。
2.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力度,强化安全责任的落实。要赋予项目部管理者和安全员应有的安全管理权力,加大日常安全监察力度,对违章行为严肃惩处,对发现的隐患及时通报、整改。落实各级管理者的安全责任,项目部定期或不定期的由项目经理带队,安全员、施工负责人参加的安全大检查。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对阶段性安全工作做出基本评估,做出奖惩决定。对查到的问题及事故隐患,要在安全例会中通报,对责任人和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惩戒。要加大安全措施的投入,要严格按安全规程工作,开展文明施工,杜绝违章事件的发生。
3.严格执行对施工队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方案交底时严格交底手续和交底层次,交底人及被交底人必须签字。日常工作应做好安全记录,落实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时刻敲响安全的警钟,防患于未然。认真坚持施工队站班会制度,在施工作业前组织站班会,将风险点、危险源及应采取的措施向施工人员交代清楚,以保证施工安全生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增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要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月”,开展学习事故案例、事故通报等活动。通过开展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强化项目部安全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并分析原因,举一反三,避免犯重复性错误。项目部也要经常性自检自查,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增强安全意识,把安全管理常态化、制度化。
二、质量管理水平是项目细化管理的生命线
国家电网建设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投资巨大,涉及面广,对社会经济有较大影响。作为电力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质量管理,狠抓项目施工过程控制,保证工程达标创优。
1.质量规划立意要高,要有创优目标和措施,向精品看齐。工程开工前要对参加建设的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其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和标准,明确质量保证措施及相关规定,明确国网优质工程的各项指标。项目管理者要正确处理质量与效益,质量与工期的关系,必须摆正质量管理永远是施工项目的永恒中心。
2.质量文件的编写要体现工程的质量目标,作业指导书和特殊施工方案要明确质量标准和质量要求,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做好各级的技术方案的交底工作,施工人员要掌握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掌握防治工程质量通病和工程验收规范的要求,要对施工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施工能力。
3.加强与工程设计单位的密切联系,做好设计图纸的会审。理清在施工中需要解决的设计问题,执行材料检验制度,按规定要求对材料和试件进行检测试验,严格材料开箱检验,把好施工第一关,避免由于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或质量事故。遵照标准化手册要求组织施工,严格各环节的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填写施工质量记录,落实质量三级检查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达到所建工程无缺陷移交。
4.加强质量责任制的考核,实行奖惩并重原则。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在质量检查中一旦发现问题,分情节严肃处理,除经济处罚以外,在行政上也要给予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对于工程质量好,工艺精湛的个人和施工队的应给与奖励。做好工程结束后的分包队伍的质量评价,不合格的予以淘汰。
三、成本管理是项目细化管理的竞争力储备
这里所说的成本管理是必须严格尊重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下的成本管理,并非为单纯追求降低成本的成本管理。
1.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目前电力建设市场竞争激烈,工程成本高,企业利润低,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施工项目部的现场生产、生活环境相对较差,所以项目管理要发扬优良传,不畏艰难险阻,工作中要勇于克服困难,管理上要精打细算,开展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控制,以利于经营目标实现。
2.项目负责人要了解工程合同相关条款,甲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掌握工程总造价、工程量和甲供材料清单,核定设计变更发生的实际工程量,做好各项费用的预算与统计。
3.控制工程支出,制定成本降低指标,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等不合理的支出,降低工程成本。
4.做好结算工作。以施工合同为依据,工程完工后按照所完成实际工作量结算。一旦产生工程索赔,必须按照合同条款约定和法律程序严肃解决,争取最大利益。
四、文化建设是项目细化管理的精神保障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推广企业文化传播,使它根植于人心,是推动项目细化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项目细化管理的精神保障。
1.坚持以人为本,推动项目安全管理。即质量标准不降低,严格管理人性化,依靠全体职工做好安全、质量、成本、现场管理等工作,依靠全体职工治理违章行为,杜绝各类事故,实现经营目标,在单位内形成和谐的氛围。
2.以“精品意识,扎根质量”为第一思想。通过各种活动教育全体施工人员,要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建设工程项目。树立精品意识,人人参与质量管理,自觉按照标准化手册施工。以主人翁精神加强对过程控制和工艺细节上的监督。实现自我价值,奉献优质工程。
3.以讲诚信、重质量、守合同、保工期的品质,塑造施工队伍形象。讲究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商界第一信条。在项目建设中要始终教育职工加以秉承,合同中约定条款必须完成,不可借故擅自更改。施工方要为用户着想,把质量放在首位,为用户提供方便,做好完工后的服务。
4.加强民主议事,全员参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不是领导一个或几个人的事,是一个团队的活动,每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加强民主议事,调动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倡导和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为项目顺利进行和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民主管理会使人心舒畅,潜力发挥,形成既严格守纪又活泼和谐的企业风气。
广播电视使我国目前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好的信息载体,广电数字化已经成为“十一五”期间国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的模拟接受终端已经成为制约广电信息化进程的瓶颈,“十一五”期间,国家信息产业政策要求加快信息化进程,推进“三网合一”,而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三网融合”的基础,因此,推广数字化是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根本要求。从个人家庭来说,广电数字化整体转换后,将使家庭拥有一个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和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使家庭率先步入信息化,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捷,这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这些也将为广电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三网合一。
2、技术条件可行性与优越性;
国家广电总局已经确定了我国广电数字化的时间表,全国各大中城市也已启动了广电数字化工程。目前,xxx广电局广播电视发射机房拥有300w电视发射机3台,300w调频广播发射机2台,40m自立铁塔1座,并且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电力及光缆信号传输系统完备。在“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虽然还不能直接实现数字化改造,但是已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数字电视(CMMB)是一个多方位的产业,不是单靠某一个部门就可以掌控运营,它的发展必须寻求多方面的合作,只有不同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才能使数字电视得到快速发展的动力。目前,xxx县城常住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1万佘人。城区有线电视用户1万佘户,其中,数字电视9000佘户,手机用户3万佘部。根据这种实际情况,在经营方针上,数字电视应该摒弃全局最大化利益转而提倡局部最大化利益,各合作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项,共同努力获取该项目中的最大化利益。数字电视产业涉及的部门纷繁复杂,所能提供的机会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在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可以采用区域经营的方式,打破传统广电条块经营、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将市和县地理区域整合,并通过分公司、支公司或者子公司来进行划分。整个市域内有统一的整合公司,来负责各个部门的整合经营。
近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网络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柳州市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技术方面的问题
由于柳州市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中采取的光缆网为3级传输,而正是由于需要多级传输和多级转换,多次采取光转电和电转光,就会导致光链路大量的技术指标丢失,而电缆网的放大器级联数经常超过10级甚至更多,导致系统的指标较为恶劣,而且其网络的稳定性差,故障率又相对较高,各种器材的质量不一。虽然竣工后都已经检验合格,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导致其网络稳定性下降而发生故障。
1.2运行体系方面的问题
柳州市的农村区域广阔,并且住户较为分散,村与村之间的距离较远,这就使得运行体制较为滞后,导致很多地区的分前端建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上带宽又较为狭窄,难以与城市的网络接轨,难以确保双向业务的开展,在较短的时间内会面临二次投资和改造网络的问题。由于带宽较窄,电视节目套数的传输被极大地限制,这就导致收视维护费用的价位较低,最终难以支持网络维护所需的费用。究其根源,在于其缺乏科学的规划机制,导致建设的网络难以满足增长速度日益加快的需要。
1.3管理方面的问题
建成运行后,只有加强管理,才能确保整个网络的顺畅。但就实际来看,在2014年之前已经竣工的很多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导致其难以长期高效的运行,加上部分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其掌握的只有一些最为基本的技术,而显然这难以适应网络时代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发展对技术的需要。
1.4资金方面的问题
资金方面的问题是当前柳州市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究其根源,主要是进村入户需要的成本较高,而农民的收入又相对较低,农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加上后期维护需要较多的资金,导致建设进展较为缓慢。加上,在农村寻求有实力的赞助商相对比较困难,因此资金筹集一直是建设农村的主要难题。
2解决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当前柳州市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加强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笔者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加强技术保障
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中,光缆网所采用的传输系统最为重要。就笔者实践来看,采用860MHz传输系统最为符合建设实践,但是促进的电缆网则应选择550MHz传输系统。若条件允许,可以采取双向建设,尽可能地实现与市网的并轨,但应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从技术上确保整个网络建设的成效。具体来说,广电网络所需的光缆应为G.652a的标准单模光纤,从而能传输1310和1550nm的光信号。后者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较小,每公里的损耗大约只有0.23db,所以符合市区到各县城进行大面积的覆盖和远距离的传输,并在县级设置光放大站,采取星型的结构对下辖的乡镇进行覆盖。由于部分农户与县级距离较远,就需要进行分前端的设计,并尽可能地将从市区到农户的光缆级数始终在2级之内,并严格按照广电总局的规定,在每个乡镇均不得设置分前端,而到光节点的光缆在布设过程中应不得低于四芯光缆线。从乡镇到农村的光缆网采取星型的结构,并尽可能地细化光节点的设置,在覆盖区域的中心位置进行光节点的设置,而且还应对现有的300MHz宽带进行改造和完善,才能给广大农村电视用户提供优质高效、清晰满意的图像,才能确保用户接入率提高。如果需要铺设新的光缆,还应科学的规划,预留足够的拓展空间,从而更好地预防出现二次投资。
2.2健全运行体系
针对现有的运行体系难以满足广大农民收看电视的需要,就必须在结合农村经济基础和农民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地理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现有的运行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具体而言,就应对整个运行模式从传统的多头管理转移到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上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对各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回访,及时地改进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3加强管理,科学规划
针对当前管理混乱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在市广电总局的带来下,各地区选派专人深入农村加强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尤其是在建设过程中,应切实加强管理才能不断夯实建设成效,并在建设竣工之后及时地进行验收和维护。只有验收合格才能使用,并设置相应的投诉渠道和机制,发动村民的力量,切实加强对农村有线电视光缆的保护。在整个工程开工之前,应紧密结合实际针对性地制定有线电视发展规划。尤其是在组织安装过程中,必须加大对施工队伍的管理,严禁出现无证设计与无资质安装等情况的出现,更不能出现承包或变相承包的情况。只有统一由广电部门开展,才能更好地强化管理的科学性和规划的完善性。
2.4加强资金投入
将农村有线电视发展项目列入财政部门预算和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采取贴息贷款、补助启动资金和进行奖励等办法,通过政府补贴实现村村通,降低农村用户的安装成本,让更多的农村用户装上有线电视,争取通过努力逐步达到户户通。同时,加强农村网络需求宣传,运用农村优势资源,找到与企业合作的接洽点,从而发挥优势,筹集资金。
3结语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广播电视网、互联宽带网、通讯信息网三网的有机融合,是有线无线相结合、全程全网的新型广播电视网络,其核心技术是由国内53家科研机构、3000多名科研人员共同奋斗8年多而自主研发出来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互联网络,但又不能仅片面地理解为物理层面的网络,因为NGB除了包括NGB承载网外,还包括NGB业务网和NGB管控网。NGB,除了具有容量超大、双向互动、多功能集成等特点,还具有可控、可管、可信等突出优势,所提供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娱内容和服务,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虚拟消费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2009年7月31日,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示范合作协议就标志着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一)NGB的网络特征和网络技术创新
NGB的网络跟其他网络一样,同样也是由三部分网络组成: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但NGB网络协议,是基于优化的IP分组承载,是IP基础上的网络协议族,而在家庭网络领域方面则体现出了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智慧家庭网络。在接入网方面,NGB是完全按照世界最新趋势——“光进铜退”,主要采用光纤加同轴电缆的树形拓扑结构的,单个用户双向接入速率可高达100Mbps,具有宽带双向、扁平汇聚、混合传输、全程全网、智慧家庭等网络特征。
在NGB的网络技术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NGB网络技术中所出现的两种自主创新技术:
一是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这是NGB的核心网络技术,是在国家893计划“十五”期间的我国自主研发出来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目前家用电脑的硬盘一般都还在使用GB作为计量单位,而我们这里所说的“3TNet”在传输、交换和路由这3个关键指标上均达到了以Tbps为单位。在3TNet中,除了自主研制Tbit的光传输系统、交换路由系统、网络应用支撑环境是3TNet的核心技术之外,同时还准备在关键性软件、核心光电器、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实时性、安全性和可用性等领域进行重点突破,通过下一代信息网的探索研究来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从而进一步缩小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
二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CMMB利用大功率S波段卫星覆盖了全国全部国土,利用地面覆盖网络对城市等人口密集区域进行了有效覆盖,同时还利用双向回传通道实现了双向互动,从而形成了单向广播和双向互动有机结合以及局部和整体紧密衔接的无缝覆盖系统。CMMB主要为PDA、手机等小屏幕手持便携终端和车载电视等终端提供广播电视节目,节目内容主要来自于电视台、电台等这些主流媒体,到目前为止,CMMB已经可以实现全国漫游服务了,可以支持播送约30套广播节目和25套电视节目,全国超过310个城市现在已经开通了手持电视信号。2008年CMMB就早已成为了奥运会的直播载体。
(二)NGB的业务特征
NGB融合了广播电视网络和互联宽带网各自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支持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无缝覆盖的同时还支持广播、组播、推送播存和双向交互四种工作模式,业务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同时有广播的音视频、音视频点播、音视频通信、宽带数据接入和在线游戏等多种业务。NGB,具有广播和分组交互融合等多种网络技术构建成的扁平式网络体制,还具有能保证广播服务质量的大规模汇聚接入技术和开放式业务支撑架构,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在不久的将来预计骨干网宽带速率将有望达到1000Mbps,接入网用户端速率则有望达到100Mbps。总的来说,NGB,具有开放性的业务体系,支持跨区域服务;具有可管理的全网用户标定和用户授权,可以通过专用接口与ACR协同联动,从而实现用户业务和用户接口的控制与管理。一句话,NGB的业务特征主要体现在兼容性、交互性、开放性、互通性、多样性、安全性等方面,而其中最突出的业务特征主要体现在:
一是全媒体性,顾名思义,全媒体性就指能全面综合地展现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事实上,NGB将会使家家户户家里面的电视机真正成为生活娱乐的终端,到那时电视机将不再仅能够收看电视节目,而且还可以边看电视节目边上网搜索资料,真正体现NGB全媒体性。
二是全方位互动,未来的NGB网络将会是双向宽带网,将会真正体现出广播式电视节目与数字互动业务的完美融合,真正实现有线数字电视网用户间内容互荐、互动点播等全方位的互动。
(三)发展NGB的重大现实意义
NGB是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为技术基础,以我国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为核心技术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线无线相接合的、“三网融合”的、全程全网的新型广播电视网技术,可充分利用我国现有广播电视网宽带网络资源,既符合我国实际国情,又可以在较短时间里以较低成本跨越数字化鸿沟,建设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使我国较快实现信息化,成为国际领先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可以改造、提升传统信息媒体,发展新型信息媒体,加快我国信息服务的产业化,推动信息科学、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提升高新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可以在更高的技术层面上实现“三网融合”的伟大目标,对我国跃居成为国际“三网融合”的领先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线数字电视网的发展现状
目前,广播电视网已拥有1.6亿有线电视用户,但其中94%都还未能实现双向网络的改造。随着三网融合的号角正式吹响,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已经正式启动了从模拟到数字、从单向输送到双向互动的全面升级,NGB建设进程加快,现在上海、武汉、重庆等地都已全面开展了NGB试点工作,全国各地都已在摩拳擦掌准备着NGB建设。数字化使有线电视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服务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原来模拟电视面临是一个没有市场竞争的广电市场,原来的运营体制和管理体制都是在政府政策的保护下运作的。而现在面对有线数字化电视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线电视企业必须具备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在传统的生产流程、管理机制和服务形式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突破政府政策的保护,勇敢地走向市场,积极地参与竞争,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三、目前有线数字电视网所存在着的一些问题
虽然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网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在观念、体制、技术等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广电部门思想观念仍有点保守
多年来由于政府政策的保护和广电市场的不开放,广电部门内部封闭保守思想仍占领着主导地位,没有充足的竞争意识,其竞争意识根本无法与电信通讯企业相比较。如果广电部门要想取得长足的进展,就必须开放广电市场,将市场竞争引入到广电部门内。
(二)广电部门尚未形成完善的营销体系
目前为止,我国广电部门,仍未能形成统一性的运营平台和全国性的电视网,仍是地方广电各自为政,有线网络小而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从而导致不能够连通全国网络,未能形成完善的营销体系。
(三)数字化双向网络的改造尚未能完全完成
由于资金等多方面的问题,现在全国的单向模拟网络尚未完全改造成数字化双向网络,但又只有数字化双向网络才能够实现视频点播、互联网接入等交互式服务,让广电用户充分参与其中。
四、建设有线数字电视网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开放投融资渠道
在我国的单向模拟网络改造为数字化双向网络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网络改造,目前资金问题已成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网建设的最大难题之一。要尽快解决资金问题,完成数字化双向网络改造,建设有线数字电视网,广电系统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勇敢地走向市场,进一步开放投融资渠道,促进广电产业快速发展。
(二)加强品牌宣传营销
目前为止,数字电视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仍是一个比较新鲜比较陌生的新概念,消费者对此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普及有线数字电视,建设有线数字电视网就应该大力介绍和宣传有关数字电视方面的知识,让消费者深入了解有线数字电视,从而提高消费者对有线数字电视方面的消费需求。只有使广大消费者真正深入了解有线数字电视的独特优势和其所带来的实用价值,才能引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广大消费者心中树立起有线数字电视这个品牌,让这个品牌深入广大消费者心底,从而为有线数字电视这个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客户需求分析
面对数字化电视激烈的市场竞争,广电系统必须注重客户需求分析,面向客户市场,立足客户需求,用心沟通,用心服务,尽量做细做活网络业务层面文章;以客户需求为方向,千方百计满足客户休闲、娱乐、消费、商务等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技术先导、业务整合,整体转换、分步实施,统筹兼顾、统分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致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和运营管理新机制,从而提高有线数字电视竞争力,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
五、加强有线数字电视网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根据有线数字电视网发展现状和数字化电视所面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广电系统必须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加强员工技术和政策培训,并辅以科学的激励和任用机制,从而构建一支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二)提升服务能力
提升服务能力,就需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条件、规范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这些都是企业服务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由于有线数字电视网的发展,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种类和业务量都将会大量增加,因此同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沟通、打交道的机会也会逐渐增多。因此,我们广电体系应该学习借鉴通信企业通信系统的经验做法,增强员工服务意识,重视服务网点和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着手统一全系统的服务标准,以服务为核心建设好有线数字电视网,从而为广大电视用户提高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重视用户管理系统的研究
有线数字电视网的两大核心系统分别为条件接收系统(CAS)和用户管理系统(SMS),这两大核心系统分别实施着不同的职能,从而共同完成整个数字电视网的正常运行。目前广电系统已对CAS系统进行大量详细的探索研究,但存在着漠视SMS系统的倾向。但随着广电系统有线数字电视网的建设和新兴增值业务的逐渐开展,广电系统将势必会从离散化、小规模、低效率走向集约化、规模化、高效率,在这一转变过程中SMS将会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广电系统必须转变观念,重视用户管理系统的研究探索,从而满足有线数字电视业务不断更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