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有效学习计划

时间:2022-03-09 05:26:21

导语:在有效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有效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兴趣;负担;成功感

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设计作业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学生对作业感兴趣了,作业就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抓住“有趣”两个字。

如:学习“比多求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每位学生准备一副扑克牌。J代表11,Q代表12,K代表13。同桌合作:一个出题,一个猜点。如:学习了“认识图形”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用手摸口袋里的图形,说出是什么?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辨认出来的。这样的练习将所学的知识蕴含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游戏天地、学习的乐园。

二、设计自主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业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教学完“生活中的大数”后,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练习。A.数一数,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数活动。B.读一读,并说一说数的组成。C.用2、8、0、0组成不同的四位数。

这种作业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保证了全体学生都在不同的目标下练有所得,使他们乐学而不厌,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如:每一单元快结束时,我事先布置学生寻找或自己创作本单元你认为最典型或最容易错的题目,上交后由老师选择汇总成单元练习题,每题的后面写上“此题由××同学提供”。当这样的练习纸发到每个学生手上时,兴奋与自信显现在每个学生的脸上。学生做这样的作业也更认真了。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获得成功是每一位学生的向往,也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教师要为学生的多向合作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问难,力求达到“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通”的意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作业中获得成功体验。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红领巾、蝴蝶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又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通过分析、操作、交流、探究,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为学生提供探究方向、时间、空间以及方法,激活思维,给学生一个创造能力得以发挥的平台。这样的作业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第2篇

关键词:目标指向;趣味;层次;层次性;代表性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熟练掌握数学知识要点,形成良好数学意识的重要做法,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之一。数学的试题练习,对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的认知起着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优化练习设计的一点体会。

首先,练习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老师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先钻研教材,明确本课的重、难点。在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了相应的了解后,再根据教学进程和教育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练习内容的确定,并对练习的习题进行精心准备和科学设计。对于练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程度,教师均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盘考虑。同时应加强对练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如在教了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法则之后,要及时安排巩固性的知识点练习,之后要进行一般性的练习,再扩展知识点的范围,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要进行综合的练习,将新知识与以前学的知识进行纵向联系,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网的进一步形成,培养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其次,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代表性和层次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与选择练习的时候可以多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这样的练习会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谁爬得快》一课,在学生学习了路程、速度与时间关系后,在对速度的学习中,笔者设计了让奥运冠军刘翔与一辆家用小汽车跑不同的路程进行速度的比试,让学生预测他们会谁先到达终点,并说说自己根据什么得出的预测。由于有了大家喜欢的体育冠军的参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非常理想。练习题也要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这样才起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代表性的练习便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两基”的掌握。再就是试题的难度一定要安排得适当,不能让难度太大了,如果大部分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承受不了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进行,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扩展。采取多层次的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还能促进学习技能的转化,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传授知识――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对于习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实际出题,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效果的不同进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的练习题。还要以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水平出发,教者选择一些“必做”的习题、自选的有难度的习题,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习题练习上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第三,练习设计要合理安排题量和时长。数学练习的题量,要根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要能保证基础知识能被学生牢牢掌握,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扩展点。特别注意的是要减负,不要机械地重复练习,否则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现在教材中的练习都非常具有趣味性,大部分都是围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或者是和与他们一起长大的朋友“跳跳、淘气”等一起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第3篇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 优秀学习小组 激励机制

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是基本组织形式。一个强有力的团结协作的学习小组是本模式实现“课堂自动化”的关键。“优秀学习小组”的界定一般以小组在各个学习环节中的协作学习情况作为重要评价依据,以小组团体成绩(也就是小组的学习效果)作为基本评价依据。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与之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它可以促成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习小组没有共同的、明确的学习目标,许多班级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只是重个人而忽视小组,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组长形同虚设,只是教师的传声筒,甚至于只是拥有一个组长的头衔而已;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在评选优秀小组及优秀组员时,只看小组和个人总体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进步情况以及原本分组的不平衡性,导致组员不干、单干、蛮干。为了更好地发挥“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学习小组”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有效的班级“优秀学习小组”评价激励机制。

确立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实现个人目标的思想,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是打造“优秀学习小组”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一套有效的“优秀学习小组”评价激励机制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正常、有序、高效的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证。适时的评价鼓励能使学生遵守学习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互帮互助氛围,提高学习水平,杜绝学习过程中的不干、单干、蛮干现象,从真正意义上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体系。教师适时地给予学生的表现以鼓励和评价,也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对于如何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优秀学习小组”评价激励机制,笔者在实际工作做了大胆的尝试,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确立学习小组评价组织机构,拟定班级评价委员职责

一般来讲,在模式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状况的评判来自于班主任、各科任老师、德育班长、各科课代表和各组组长。在实施过程中,他们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评价网络、激励体系。明确的职责,将会助推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其起到应有的效果。

1.必须明确评价委员会学生成员的职责

首先是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小组学习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可以采用小组监督,每日小组管理,课代表与任课教师对接,德育班长协调汇总管理的机制。其次是对照优秀小组的评价标准,在各自所在小组内积极开展争创“优秀学习小组”的活动。再次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典范,以便委员会适时在班内组织学习、推广。最后依据标准和各小组平时的真实学情,组织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评比。

2.要规定好评价委员会成员的具体职责

一是科任老师要在每堂课结束之后,当堂公布本节课表现优秀的小组或学生,及时将优秀的小组或学生名单反馈给科代表,及时与班主任交流存在问题的小组或相关学生。二是德育班长每日第一课前,督促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进行“日小结”及组内点评。及时汇总每日测评情况、每周测评情况。组织好每周五的学习小组组内点评、评比,班级周考评,及时做好汇总及板报宣传工作。

3.及时作出评价

各课课代表在每堂课结束时,当场提醒科任老师宣布当堂课的优秀小组或个人,并及时在黑板上打星。组长要在每天第一课前督促组员完成“每日小结”,并组织小组进行互相点评;组内合理分工,协调好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督促好组内成员进行自主学习,搞好组内帮扶工作,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小组情况。每周五中午组织组员进行“每周小组内自评及反思总结”,评选出“优秀组员”,并将小组点评及评选结果张贴在小组展示栏中。每周在已入围的优秀小组中推选出“优秀课代表”及“优秀班干部”。

二、制定激励评价标准,为“优秀学习小组”的产生树标立杆

作为“优秀学习小组”的组员,必须与其他组员共同协作、协助组长完成好学习任务,以达到共同进步、为组争光、以组为荣的目标。组内有良性的竞争氛围,在各方面有竞赛,看谁进步快、进步大。具体到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课前准备

根据不同学科的预习要求,小组要在课前组织完成预习,了解本课的基本学习任务,发现难点以便在课上攻克。小组在课前要准备好课上所需的用品,如绿板等。如有组员经常上课时还没准备好上课所需的用品,便一票否决。

2.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

课堂要有动有静。该自主思考时,组员就能独立认真带笔思考;需要合作讨论时,小组讨论能做到分工合理、组织有序、人人参与。气氛要活跃,活动流程要清晰、自动,讨论要有结果出来,并及时做好展示活动。课上小组讨论要积极,有思想,有见解,组内讨论完毕应自动进入下一环节,待各小组讨论完毕后,主动展示讨论结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全员参与,确保人人有事做,人人在活动,人人有收获。有组员不参与组内合作交流的一票否决。

3.展示倾听质疑环节

要主动积极地发言,在别组成员发表见解时能认真倾听,能有评述补充;在回答问题时要精神饱满、声音洪亮。组内展示要安排有序,组内每天每人至少要主动发言1次,否则一票否决。

4.自主时间的学习及组内帮扶学习

(1)自主时间内小组成员能及时独立完成作业,杜绝抄袭现象,及时展开预习复习。(2)在组内要落实“一帮一”制度,结合个人实际,落实科目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帮扶制度。课间除了正常的休息时间外,要正常开展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的交流,每天确保有共同的讨论话题。背诵任务组内要有互助,在规定时间内以组为单位过关。小组长要落实分配工作,组内真正做到相互协助。

5.学习质量

作业完成情况以各老师反馈情况为主,完成质量与个人的学习能力挂钩。由各课代表及时与任课教师对接。各学科检测情况、默写小测试以各人的不同情况设置过关标准,考虑小组过关率;大型测试,结合小组个人及总体进步情况进行考虑。

三、明确“优秀学习小组”的评价结果及奖励形式

奖励名称及奖励方式包括:团队――“优秀学习小组”“课堂合作先进团队”等;个人――课堂之星、学习先锋、优秀组员、“管理之星”等。班级层面的奖励可发放奖状及奖品,在班级大黑板及小橱窗公布表扬;小组层面的可在组内张贴表扬信等。评选包括以下形式。

(1)课堂评价主要以科任老师和课代表在每课结束时具体进行评价和记载为主,以评星的方式进行,每一课下课后即时公布在黑板上。每周五进行小结,得星前列的小组入围“优秀小组”,周五班会时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和“课堂合作先进团队”。优秀团队的产生不限制个数,但一定要获得三分之二小组的认可。

(2)“班级之星”的评选。每周评选出班级层面的优秀表现个人,分为“课堂之星”“学习先锋”“自主之星”“进步之星”等。班级评价委员会在入选的“优秀学习小组”范围内,结合各小组的意见分别评选。本小组未能入选“优秀学习小组”,而个人却在本小组向“优秀学习小组”迈进的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可申请成为“班级之星”,同时须陈述理由,由评价委员会仲裁。

第4篇

一、游戏化课堂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感到既陌生、又好奇,但是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就像一个接收器一样被动地等待着教师将知识倒入进来,严重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将游戏化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课堂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气氛,二来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创设恰当的游戏模式,以确保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构建游戏化课堂

1.创造“打地鼠”游戏

打地鼠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学生认识键盘、应用键盘最有效的游戏活动。在键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键盘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输入法。所以,在教学《键盘指法练习》时,我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指法进行“打地鼠”游戏,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而为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组织“网上寻宝”游戏

所谓的网上寻宝是指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网上寻找一些东西,这样一来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二来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所以,在教学“网上冲浪”的相关知识后,为了给学生搭建自主应用的平台,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在网上查“一种自己喜欢的花”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我们要有意识将游戏化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端正学习态度,进而也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第5篇

一、巧用信息技术,有效呈现教学内容

如今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快速,计算机已拥有各种强大的功能,它们可以对多种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例如,在教学“前滚翻”一课时,教材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垫上滚翻技巧,培养学生超越低障碍的能力,促进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教学前,笔者先播放了一段我国体操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比赛录像。赛场上,体操运动员矫健的身姿、熟练漂亮的滚翻动作、观众的掌声及最后的升国旗奏国歌,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了起来。接下来,笔者边讲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边让学生观看视频中播放的“前滚翻”示范动作进行学习。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录像机拍下学生做的整套动作,边播放边进行现场讲解纠错,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

科学研究证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时,学习的效果是最佳的。教师要学会在实施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创新的方式,活用信息技术。通过精彩的图片、视频等信息技术,展示教师要教的内容,借此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巧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课堂将对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实现了丰富的资源共享,把过去单调和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以前的体育教学中,所有的教学安排设计都是教师说了算,包括学习内容、方法、策略、步骤等,一切依照教师的事先安排。可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交互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课前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预习教学内容,再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来自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练习。

信息技术对学习的时间和场地要求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作为媒介,学生就能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就能挑选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软件和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许多的学习软件都配有学习评价系统,并伴有趣味性很强的游戏式评价。互联网就是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快速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学“跨越式跳高”这一动作,一般需要三四个课时才可以完成。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收集跨越式跳高的视频,结合教材的需要,制作成课件发到网络上。学生可以上网先了解跨越式跳高的动作示范、动作要领,也可以上网搜索跨越式跳高的教学视频,反复地观看,再根据自身的理解模仿强化。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在家观看、模仿动作的情况信息,然后在下次实践课中安排针对性练习。对情况特别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在课上或课外进行个别指导,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进度。

三、巧用信息技术,整合更新教学模式

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以往上课的模式,使得从前单调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得以改变,形象直观的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例如,体育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的体育技术动作,都需要体育教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讲解,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教师也y以进行分解或慢动作示范,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生就能十分直观地把动作看得清楚明白。

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所收集的各种材料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制作出各种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教学课件,是教师进行教学实施的好帮手和强有力的工具。依托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适当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体育课堂教学不再像以往那样单一无趣,从而活跃了体育课堂教学。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很多学校都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等专用教室,可以很好地发挥多媒体教育教学的优势,更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并在已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基础上,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资源,对所教的体育教学动作进行演示;创设教学情境,重新编排组织教学,突出教学动作技术的重难点,让学生易于感知,易于形成良好的学习规律,从而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可以利用家里的电脑、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解决在课堂上还未理解掌握的动作技术和学习上还存在的疑惑。此外,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建立网上远程体育教学,特别是在寒暑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联系。例如,教师可通过网络或电子邮件向学生布置健身练习,学生也可以将锻炼的情况通过网络向教师进行反馈,让教师在网上进行指导答疑。

四、巧用信息技术,促进体育教学管理

几乎每个学校每一学年都要开展一次全校性的以田径为主的运动会,但是这项活动的项目编排准备工作十分复杂,工作量也非常大,每每给体育教师增添了不小的负担。利用计算机进行运动会的编排,可以大大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每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统计、上报,期末学生体育考试成绩的统计、换算,都很繁琐,但如果用ACCESS数据库制作一个学校体育教学系统,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对教师备课、体育课成绩、学生体育达标、体育器材等方面的统一管理。比如,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统计时,只要录入学生单项的测试成绩,就能直接算出学生是否达标,其中还包括分数、平均分、总分等,大大减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

第6篇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新课导人,重在激趣,巧妙成功的课堂开场白,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来,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为新课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导入新课无定法,可以旧联新,铺路搭桥;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可借助观察,建立表象;可利用故事,启发想像;也可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计算机展现这样一组画面:小狗、小猫等五只动物在跑道的起跑线上准备赛车,他们的车轮形状各异,有轴心在车轮中心的圆形车轮,有轴心在车轮边上的圆形车轮,有椭圆形的车轮,也有正方形的车轮,还有长方形的车轮“砰”!出发令声响了,小动物们滑稽的表演把大家的、注意力会吸引住了,“谁能最先达到终点?”教师把这个悬念留给学生,学生看了小动物们滑稽的比赛场面感到十分好笑,教师提出问题后更是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都想说出正确答案,但因知识的限制,怎么也讲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教师用略带神秘的表情说:“如果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就肯定能解答这些问题,”这一略带挑战性的话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有意注意,顺利过渡到新课教学。

二、学习新知,师生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流通实时高效、传输同步、在线实时交互等特性,能够使师生之间建立起共学关系。形成新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者与学习媒介互动的教学模式-而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电脑模拟和实物操作演示,投影显示联手,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长方体体积计算,可以设计如下教程:(1)探讨体积大小与什么条件有关,利用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改变,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如何解决体积计算方法的问题;(2)探讨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利用电脑依次显示:①一个棱长为l厘米的正方体,②把这样的5个正方体摆成一排,③把这样的正方体4排摆成一层,④同样的共摆3层(最后得到一个体积为6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3)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学生以4人为一组,用6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出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派代表上台当“小老师”,用实物投影显示拼法,并对照本组实验报告单说出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总个数的关系,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4)归纳体积公式;(5)验证公式,如此一来,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一月了然,水到渠成。

三、巧妙引导。突破难点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建学生感知的过程,分解难点,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能有效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学生感知过的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交通标志等实物图,在学生说出它们的外形都是三角形后,再利用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上二角形部分的形状,接着把实物的模样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显示出三角形的形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多媒体动态演示三条没有首尾连接的线段逐渐变化,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演示,能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四、总结复习,强化记忆

数学里面有许多公式、概念、定理等,不好理解也难以记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存储功能,能有效唤醒并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例如,在学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后,教师可设置这样一道题,通过解题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学生读题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对刚学过的新知识进行链接,第一步,回到动态情境界面,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家里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并将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在计算机进行演示的同时,教师提出“有几个人在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等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相遇问题中的两地、同时、相遇等关键词的理解,第二步,学生进行解答后,教师继续利用链接功能,再次逐步演示两人行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从而更好地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设计作业。发散思维

作为受教育者,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对新知识的理解和领会也不尽相同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完成对新知识的完全消化与最后内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设置多种题型,发散学生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作业布置环节,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难度与类型的作业,例如,在某个多媒体课件的作业检测模块中,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多个级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级别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就有窗口弹出并播放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而一旦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正确解答习题后,则出现鲜花、掌声、喝彩等方式,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能激发后进生的潜能。

六、在线辅导。因材施教

第7篇

高等学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是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学生必做的基础实验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熟练使用各类仪器装置的能力;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各高等学校主要以不同的实验操作来安排实验内容。这样让学生在每一次实验中都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技能。而作为基础实验,有机实验培养学生范围广,影响大,如何更好地科学合理的安排实验课内容,将很大程度影响学生以后工作中对化学问题的处理,对人才的培养有积极重要的影响。

1.注重绿色化学对有机实验的影响。绿色化学是一门具有明确的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的新型交叉学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表一为近二十年来我国绿色化学文章的发表情况。表1说明,绿色化学九十年代初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短短几年,我国学者发表了大量的关于绿色化学的文章,从1992年~2012年翻了200多倍,说明绿色化学引起各行业学者的重视。近年来已经曾比较稳定的趋势,说明绿色化学发展已经比较平稳。绿色化学具体地说就是选用无毒无害原料和可再生资源,进行原子经济反应或高选择性反应,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催化剂等,得到环境友好的产品。GOOdWIN在2004年提出在进行任何实验室工作室,要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1)实验中哪些是绿色化学;(2)实验中哪些不是绿色化学;(3)如何改进实验让过程更加“绿色化”。一般有机实验过程中人员比较密集,消耗总试剂量比较多,虽然在选取高校实验过程中,都选取的是低毒的药品,但由于有机溶剂大多易挥发,即使低毒的试剂也可能会对老师和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这也是有机实验比其他实验更要重视绿色化学的原因。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将绿色化学作为自己操作的行为准则,力争做到更高效、更环保。例如,在萃取与蒸馏中可用蒸馏水代替乙醇。环己烯的制备实验中,曾小君提出环己烯的绿色催化剂,不仅对环境的污染更小而且化学试剂可重复多次使用。

2.实验设计连续化。以往的实验中,有机实验中合成的产品往往作为废弃物集中处理。如果一个实验的合成产品是另一个实验的反应物。不仅节约了成本,也让废弃物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如环己烯的制备中,制取的环己烯可氧化生成己二酸,己二酸与正丁醇反应生成己二酸正丁酯,这样避免了生成产品的浪费,让实验安排更加合理。乙酰苯胺的制备中,其产物可再次应用于熔点的测定。蒸馏实验中可用蒸馏分离出的乙醇,用于天然产物中有机成分的萃取剂。

3.科学是不断进步的,因此在实验设计时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实验、照搬书上内容,要做相应的创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实验中。如微波合成有机化学,研究表明微波对大部分有机合成反应都有促进作用,微波辐射技术在催化加氢、基团保护、重排反应、消除反应、不饱和烃的加成、有机金属、立体选择性反应等有机合成领域都有应用,并取得一定的进展。黄学仁等人对微波提取黄连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用水做浸泡,微波提取后,黄连素的提取速度不仅加快,而且跟常规的乙醇提取法相比,更加环保,对环境不造成污染。李秋荣等人同样用微波技术合成肉桂酸,表明了微波技术可提高产物质量,节省时间。所以高校可借鉴先进的技术经验,与时俱进,创新实验内容。不过将先进技术与高校有机课程相结合,还必须做好实验条件的优选,及改进技术的对比工作。如微波功力越大,副产品越多,产率越低,而时间照射越长,产率越低。

4.有机实验与其它实验相比有其特殊性。高校设置中70%以上以合成为主。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合成产品的处理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实验教师把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报告作为学生的实验得分,而很多老师大大忽视了废液的处理,因此必须将绿色化学的理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加强思想建设工作,废液倒入指定容器内,而实验教师更要重视实验中的绿色教学,为学生实验提供专门的固定容器。每节课前认真查看是否有固定的废液瓶。将上节课的废液瓶收集好放在指定位置,防止学生将多种不同性质的废液混合在一起照成安全隐患。而对于可回收利用的溶剂,收集好后,可供下次的实验循环使用。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有机化学实验室教学模式应与时俱进,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优化整合多方面技术,创新实验内容,人性化教学,不断研究,提供给学生更好、更新、更实用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孙俊梅,郑平.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综合素质培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18(5):60-61.

[2]郝玉兰,张荣明.高校绿色化学实验室建设的探讨.广州化工[J],2012,40(3):146-147.

[3]John Andraos and Andrewp Dicks.Green chemistry teaching in higer education.a review of effective practices.Chemi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J].2012.

[4]曾小君.从环己烯制备实验的改进谈化学实验上的“绿色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04,(23):69-71.

[5]周崇文,曾春亮.浅谈微波在有机合成化学中的作用[J].化学工程与制备,2009.91-92.

第8篇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他们喜欢学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事物认识的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家长、朋友的影响加以培养,也可以因为遇到困难无法克服而逐渐消失,同样可以通过帮助或辅导解决困难而恢复。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1.直观形象,激发兴趣。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

以"七巧板"的导入设计为例,我没有像教材安排的那样直接向学生介绍"七巧板",而是先通过教材练一练中第2题"守株待兔"的故事,老师一边说故事一边用"七巧板"摆出故事中的农民、大树和小兔子。然后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用三角形、正方形这些图形拼成了故事中的人、树和兔子。""好看吗?你想拼吗?""想!"学生回答的声音因为充满了急切与兴奋而显得格外响亮。这时教师再向学生介绍"七巧板",学生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自主的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此例中我为学生构建出一个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体验成功,保持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笫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教学"有几瓶牛奶"一课中,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计算"9+5=?"时,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寻求解决的办法。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学生在操作中思考,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正确的结论,有的是用小棒一根一根数出来的,有的是用"凑十法",还有的用"做加法想减法"。无论用哪种方法,我都给予鼓励。当我说出"9 +5 =14"时,学生兴奋不已,有的学生用手式做出胜利的标志,还有的学生发出"YE!"欢呼声。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有所差错,他们就会自己查找原因。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二、注重教材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要跟学生生活的世界紧密联系,不能脱节。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尽可能地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例题的编写尽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富有数学内容的事物作为教学材料,便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学生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各自的生活背景的差异都有可能使他们的学习受到影响,作为教师,就有必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材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材料进行教学。

如教学"高矮"一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手,首先教师与一位学生比高矮;然后教师与身高不同的两名学生比高矮;再请三名学生比高矮,其中两名学生的身高基本相同;最后小组内互相比高矮。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了比较事物高矮的过程,感知了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验到高矮的相对性,同时也从中体悟到比较事物高矮的具体方法。整节课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者相融通起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第9篇

当学生进入小学,是真正受到系统的、科学的教育的开始,也是学生打下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学习情况。小学学生幼稚单纯的玩乐心理较重,虽然刚接触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但形式上却有些单一,现代信心技术可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小学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小学的数学,所学的都是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是让学生对数学中加减乘除的算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有所不同,特别是在举一反三的方面。在做题的时候,虽然涉及到的数学知识都差不多,但换一个问题,就会难倒学生。还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解问题时,有的学生老师讲一个遍就会理解,但有的学生则需要老师反复的更加详细的讲解才会理解。而智力方面的差异只是造成种这些情况的因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生以前的成长环境的差异化。在这方面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家长主动教育型。这种类型的家长自己在早起也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启蒙教育,这样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让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早早的熟悉了学习的感觉。二是督促型,这类型是指家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靠嘴说,用话语告诉自己的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虽然会意识到学习对于自己很重要,但对于学习却比较陌生。最后一种是自由型,也可以说是放任不管型,家长不会干涉学生的学习。这样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己,并且学习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会较多,变化也会较大。

(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当代的教育领域中经常可以听到新方法、新理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正面的学习态度,而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其中部分学生则因为枯燥的学习环境而放弃学习,这里面不少是头脑较聪明,但因为教学模式的过于单一,并不合适所有的学生。在学生学习到应用题的时候,老师针对每一种类的应用题都会交给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但这种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局限性。老师教给学生的的每一种解题思路,基础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然后在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情况,进行改动。这样就令在数学教学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围绕着老师的这一个点,学生没有多余的选择,这就是陈旧的教学理念。以数学为例,学生最后学习到的是自己的数学知识,而不是老师的数学知识。

二、以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老师的知识结构、学校的环境、学生的生活环境等因素虽然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影响最深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可以解释为,小学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包括求知欲望和积极的程度,即学生在学习时心情如何。信息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在视觉上改变的人们的生活,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则可以通过独有的丰富色彩和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信息技术中多媒体的应用,是把灵动的图像所代表的数学知识,以视觉效果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对于小学生而言,图像可以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也便于记忆。一般数学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结合口头讲解,这样令小学数学教学缺少了灵活感,画面相对是静止的,很难让学生的大脑可以灵活的思考。很多学生在幼年期,最喜欢的是动画片,其中一个原因是画面比较充实和多变,很多生活中不会出现的夸张、有趣的画面都可以在动画中出现,他们在观看动画时心情是愉悦的,自然就很想以后时常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那么用学生熟悉的图像技术结合数学知识,就可以令其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心态。很多数学题都会涉及到动物,如:农场里动物的数量,猪牛鸡鸭有多少只腿等等,经过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处理,可以令学生第一时间的看到图像般的数学知识,而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字,以此慢慢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三、以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

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是以黑板上的粉笔字为依据,老师的口述为通道,把数学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但这样单一的形式,很难让学生理解以数字为主题的数学知识,并且数学的特性是变化,即不同数字相互影响后的变化结果,所以静止不动的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变化特性较强的数学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在小学时期,与几何图形相关的数学知识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几何知识的学习情况。通过让线(直线、射线、曲线等)在学生面前灵活的变动,就避免了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时,因为在脑海中想象几何图形所产生的误差现象。

在讲解关于角度的知识时,因为不同角度之间的转换会令学生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尤其是过程比较长和复杂的角度问题,会造成学生置身于迷宫的情况,反复的计算仍然得不到正确的答案,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把角度图形与数字等式搞混了。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的把三角形、方形等之间的角度转换情况,变静态为动态,令学生是可以直接看到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改善了以往学生靠理论知识和公式来计算几何图形的情况。运用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的更加灵动和轻松,然后使数学知识以拥有丰富色彩的图像、形象的声音和不断变化的视觉效果的形式,来更容易被学生吸收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