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3 20:26:59
导语:在六年级文知识点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抓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加大检查力度。学校制定了《阳光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成立了以教务主任为组长的常规工作检查督查组,每月开展一次检查,每周开展一次督查活动。在检查之前,教导处召集检查组成员,确定检查内容、形式以及具体要求,以表格形式将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培优转差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课堂教学效果逐一检查评比,然后将检查结果以通报形式打印发至全校,让每位教师了解自己,对比他人,找差距、找不足,同时学校还针对每次教学常规检查和督查情况组织反馈交流会,使检查的效果真正落实到实处。
2、加强备课创新。备课以教材分析为主,做到备课、上课、练习、检测四统一,备课过程中做到“四个要”,即“钻研教材要深度、教学环节要清晰、作业练习要精选、单元检测要严格”。教务处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校级备课评比展示活动,让教师相互促进提高,教务处、教研组长负责及时反馈信息,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和提高备课水平。
3、加强教学评价机制创新,重奖重罚。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坚持抓好“两个环节”的评价。一是在学校每月组织的各种常规检查中,必须进行量化评分,市教育局和办事处的检查评价结果得到肯定的双倍奖励,出现问题,上了通报的双倍处罚。二是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科教学质量进行横向+纵向对比评比,横向考评成绩以曙光小学为标准,优分率+及格率+均分=教学成绩,以百分点为单位,少一个单位扣1元,多一个单位奖3元;纵向考评以期中成绩为标准,每多一个单位奖3元,每少一个单位扣3元,六年级毕业考试按照科任教师与学校签订的质量结账方案进行结账,办事处奖励后学校再进行同等奖励,这一系列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了评价的导向作用,调动了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抓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近年来,我们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把精力集中放在抓课堂教学效果上,提出了符合校情的起点教学策略:“低起点,快反馈,细分析,必落实”,即:教学知识起点必须照顾到中差等生,每节课重点、难点必须当堂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学生没有弄懂的地方必须仔细分析,保证每节课教学内容必须落实。同时学校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随时检查教师教学内容是否和备课一致,现场出题检查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达标,知识点是否落实,并做好记录与科任教师及时沟通,及时总结,促进提高。
三、抓基础、促平衡,稳步提升教育质量
(1)六年级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没有1—5年级的基础,六年级再怎样拼搏也是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将1—5年级定位为“地基”,将六年级定位“大厦”,抓六年级的同时将1—5年级也纳入“三年规划”,即语、数主科科任教师必须做好三年教学循环,从一年级带至三年级一轮回,从四年级带至六年级再轮回,这样既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也保证了教师评价机制的合理性。这种模式在我校抓质量提升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始终持之以恒的抓牢学困生的补救工作,我们借鉴许多先进学校、优秀教师的转差经验,每位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本科学困生补救计划,做到学科补救及时,辅导耐心细致,每学期只要能转差一名学生我们就会对这位教师进行肯定,并把转差成绩纳入教师考核内容,由于转差工作的有效落实,学校学生的及格率也有了稳步提升。
四、抓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素质。
近年来,我们把年青教师的培养作为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和推动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手段。学校把“怎样提问”、“怎样布置、批改作业”、“怎样进行反思”、“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等浅显与课堂有关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分解到各年级各年青教师,大家围绕这些研究课题,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学校每周组织一节观摩课,课后教师围绕这四个问题进行探讨,通过三年的不断探索,我校承担的课题《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成功结题并得到专家的肯定,与之相应的我校青年教师王海燕、陈莉、宋海燕等人的优质课在市级比武中获奖,王玉娟、曹永平、肖艳丽、王华荣等教师的论文获国家级奖。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我校教师素质的提升,也带动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定准一个位置,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型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首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知识窗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把“知识窗”和“窗外事”或者“大家一起来”栏目共同形成一节综合实践课,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有限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他们的各种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培养。
二、拉住一个知识点,牵出丰富的学习内容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在“知识窗”一栏设计了丰富的内容,涵盖了生活常识、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等知识,每一个单元都根据单元的主题有所侧重,但是每个小小的知识窗里所呈现的内容并不多,只有一个或两个知识点,要想把少量的知识内容形成一节综合实践课,就要拓展内容,让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如:五年级下册《海洋的颜色》只讲了大海的颜色,以及颜色形成的原因。教学时,完全可以把大海中的景观,以及动物、植物、矿物丰富的物产资源牵出来作为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设计一个表格,激励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以知识窗为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往往要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学生搜集资料。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搜集资料总是不太习惯,要么受家庭条件限制,要么受个人的学习兴趣影响,完成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激励学生完成任务,帮助学生养成课前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把教学内容交待给学生,让学生清楚自己要准备什么,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深厚的兴趣去完成课前搜集资料的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去吸引学生,然后把任务设计成表格,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而不是漫无天际地搜寻,这样不仅能提高收集资料的效率,还能减轻学习压力。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知识窗《山水诗人王维》时,可以让学生收集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然后再收集还有哪些诗人也写了山水诗,代表作是什么。再如,六年级上册的知识窗《社会公德》时,让学生收集除了课本上提到的社会公德以外,还有哪些社会公德,再收集社会公德公益广告,每个内容致少写三条,最后设计一条公益V告。
四、当好一名学生,同学生一起准备
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安排学生收集资料的同时,也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并且进行整理,挑选出学生可能收集不到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郑成功》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影视片断,或者当时的历史背景材料,制作成课件,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大海的颜色》时,可以收集一些导游员讲解的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减轻教学负担。
五、交还一个权利,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课最突出的特点是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展示自我,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认识,提升语文素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学习、探索、活动的权力交给学生,或者抛出一个任务,或者设计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大海的颜色》,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动植物画成画,然后向导游员一样在课堂上解说,学生的绘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必然会得到发展。再如,教学三年级《少儿广播的开端》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制作一个电视机模型,课堂上让学生在“电视机”里面进行播报新闻,还可以让学生变成小记者进行现场采仿,这样,学生不仅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视与关注的程度与会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六、借助一个平台,打造一个立体教学氛围
知识窗教学原本是很枯燥的,如果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声像色展示内容,通过多媒体进行互动交流,课堂就会变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例如,五年级下册《大海的颜色》,通过多媒体的投影功能可以展示学生的画作,利用大屏幕呈现给学生,学生讲解起来动作及语气会收放自如,观察起来也会赏心悦目。
七、拓展一个空间,激励学生继续开展活动
基础知识部分
一、复习目标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五年级下册语文要求掌握常用汉字157个,六年级下册语文要求掌握常用字125个,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有一定的速度。推敲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彩和表达效果,丰富词汇,进行常用句式的训练,主动积累语言。
二、复习建议
小学语文教材中拼音、识字写字、词语、句子、标点等这些内容属随文编排,所以在复习时要注重整合。提三点建议:一是归类梳理,分类训练。复习时应站在全册的高度,以音、字、词、句逗设主题,按项整合内容。集中归类复习。如生字词的复习可安排一个课时从音形义方面进行归类辨析。通过综合比较使分散在各课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知识链,做到温故知新。二是突出重点,讲求规律。要依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5-6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各项训练中突出重点内容,如词语的复习侧重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用法的恰当与否。句子的训练重在常用句式的仿写。同时在训练中要善于总结规律,教给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复习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等句式转变时(意思不变),可通过具体的练习。总结出改变句式的方法步骤:原句-疑问词-语气词-标点,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有效迁移训练。三是适度拓展,丰富积累。在词汇、句子等的积累方面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本,要做到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的求知时空。倡导在生活中学语言。
练习举例
1 先在( )中写出所给字声母,然后按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列汉字。
桃( ) 花( ) 流( ) 水( )
鳜( ) 鱼( ) 肥( )
排列顺序:______
2 抄写几句反映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或古诗句:
3 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几个含有“笑”的意思的词。1个字的:______ 2个字的:______4个字的:______
(2)写几个描写春天的成语:______
(3)写几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
4 句子训练。 (五年级下册)
(1)激流中,战士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注意加点的词仿写______
(2)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改为肯定式
5 比较下面两句话。体会加点词的感彩,说说有什么不同。(六年级下册)
(1)由于众寡悬殊,守桥(中国)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2)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基本能力部分
一、复习目标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就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关注个体差异,立足文本。有效梳理,制定多元目标,找准课内外结合点,设计层级练习题,组织学生有效训练。让学生在多元互动中检测学识水平,总结规律,达到第三学段规定的语文能力要求。
二、复习建议
(一)对阅读部分的复习要遵循“积累感悟”、“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以单元组教材为例(也可按体裁归类复习),具体梳理,分步训练。1 阅读中的词句复习要做到:①指导学生学会画重点词句,掌握画重点词句的方法。在复习中,可以从课文及课外读物中选择一些程度合适的片段,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词逐句地精读,一边读一边想。经过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把重点词句准确地画出来。并引导学生品味遣词用语的精妙。②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有一定内涵的词句的能力。2 概括能力和感悟能力的训练。一是要引导学生先把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用比较恰当的语句写出来。再把这些语句联系在一起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二是引导学生先把文章中重点的语句画出来,然后经过整合,概括出主要内容。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抓重点语句、人物言行、细节描写等方法来感悟作品主题,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文章表达方法的领悟方面强调“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所以,这一点的要求定位在“保底”,但不“封顶”,不搞“一刀切”。3 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训练要把检查、复习和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检查。对个别诵读能力差的学生,要分析原因。进行个别指导。对课外阅读,可以采取让学生写出读书目录、介绍书籍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情节、讲述书中主要人物的故事等形式来检查落实。要注意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方法,促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每个学生都切实完成“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的阅读任务。
(二)作文复习要遵循“多改精练、以改促写”的原则,其重点是训练学生善于挖掘生活素材,指导怎么写具体,表真情。复习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贯彻“习中练改,改中悟写,写中润色”的策略,使每个学生习作水平达到课标要求。应用文的复习,主要通过例文引导学生总结并掌握这类文体的一般写作格式,然后让学生按格式要求仿写。
(三)口语交际复习要注意创设一定的语言交际情境,搭好平台。开发话题,让学生在多维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在复习的整个过程中挖掘话题(课题),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活动。如:家乡旅游资源开发调查。语文综合能力竞赛等,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准备、自己主持、自己总结,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语文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能力 培养途径及困惑
一、我们的思考
知识是载体而不是核心,数学的终极目标是去掉了知识还剩什么? 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回答,能力。在新课标中第一次提出:在数学课程中,以“四基”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十个核心数学能力: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在以前的旧课标中没有这样的要求,现在新课标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学生的能力直接影响他学习数学的效果及学习能力。
同时,学校在今年提出了在九年一贯制下,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引领小学生学习什么样的数学呢?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又该怎样来确立和开展我们的课题和教学活动?
二、我们的研究目标
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我们的课题围绕着什么来生成,来展开?以什么能力来确立学生的数学核心能力,学什么最重要?学习思考,还是学习做事情?老师应样引领学生学习什么样的数学?经过教研组成员的多次讨论研究,开展了为期两周的课题开题大讨论,大家围绕着这些问题,针对本学年的课程目标 讨论,学习,总结。提练出各不同阶段应培养的教学目标。一、二年级组:以运算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运算的能力。三、四年级组:以培养构建以学生空间观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五、六年级组:以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核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措施与策略。以运算能力为核心的一、二年级可以每天以不同的形式随时让孩子们感知数的运算无处不在。课前可以以有奖竞答的方式计算几道简单的口算;课中可以放手大胆让孩子们根据一题改编其他类似题型;课下可以让孩子在家扮演小老师,考考父母生活中遇到的运算。三、四年级多让孩子自己去感知、观察,空间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是先通过手亲自触摸的过程就会更立体的感觉到。从而从具体到抽象。当然这不仅仅要在课堂培养引导,课下更应多观察、发现、感知、触摸。而五、六年级则应要求孩子们多去体会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能够自己举出相应实例哪个知识点被应用到了哪个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并能根据实例改编一道有关的应用题。学生只有亲自体验的过程才会学习知识不觉得乏味。也会轻松掌握。
三、我们的阶段成果
1.备课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落实到位。根据本年级的研究中心,制定研究课的计划,落实到课堂上。组织教师适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能力方法指导的本质特征。每个年级组均制定自己的子课题计划。
各个年级针对自己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表,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与可信度、客观性与真实性。
2.“开展了以能力为核心的课堂”赛课比赛。教师以课堂为载体,以能力为核心,将前期学习的成果运用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走入数学世界,走进数学空间。综合这几节课有如下的特点:(1)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从注重单一的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能力转变;(2)教学目标的转变:从注重知识技能目标,向既体现知识技能目标,又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的目标转变;(3)教学策略的转变:教学策略丰富,有讲授,有设问,有操作、有讨论等等。通过这些策略,帮助学生运用数学且帮助思考,学习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学习运用数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能力;(4)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前期的研究和实践,感到学生在提问,探究,动手,合作,反思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3.教师及时反思回顾,认真总结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教训,以案例、教育叙事、论文的形式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全体数学组的每一位老师及时、妥善地收集整理好各种资料,全面总结研究并形成阶段性的成果。
数学像抽象的交响乐一样有一定的生命力,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生存和呼吸。向学生传递“有生命的数学”是教学信念,“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快乐的数学―学增长智慧的数学”是每次接手新班级定的四个层进目标。学生只有觉得数学简单了才会不怕数学,他才会爱学;觉得数学有趣,才会乐学;学快乐的数学,数学的思维才会积淀为智慧。
【摘要】本研究用“视点结构教学”,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案例,针对六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心理状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和改善教学效果,教师采用“视点结构”的教学方法,高效地讲解知识,使知识形成结构,利于减轻学生解题时的畏惧心理,对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学科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和解题自信心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视点结构教学 解决问题 学习心理
教学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保证教学的基本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的因素(即人的因素)等。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是由教师与学生所决定的, 学生因素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心理特征,二是知识基础和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具系统性、形象性以及抽象性等特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智力发展水平,他们的认知水平基本上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没有完全形成对记忆材料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加工、归纳能力,在心理机制上没有形成或没有完全形成与意义识记相适应的认知结构,对抽象的新概念的理解基本上依赖于感性直观材料,判断常带有具体性和片面性,思维是处于具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当然也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笔者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视点结构教学”理论和模式,抓住“核心”,建立模型,形成结构,连成系统。用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吸引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视点结构教学”理论由赵伶俐教授提出,“确立一个清晰的点(知识点、技能点、问题焦点、重心点、中心点或其他点),从此点沿着一定逻辑联系轨道(定义及关键词)展开而形成的认知结构、思维结构、知识结构、教学结构,亦即认知模式、思维模式、知识网络、教学技术系统等”。通过“视点”,沿着视点关键词的逻辑延展,可以逻辑地连接学科内部的所有知识,连接学科外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学科内和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系统,就是“结构”。只要抓住了事物的基本元素及其构成的逻辑脉络,就可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率。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这些常识是可靠的,不像某些物理现象会把人引入歧途”。“常R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而凝聚成一定的法则。这些法则在高一层里又成为常识,再一次被提炼、组织……如此不断地螺旋上升,以至于无穷。”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实现数学知识理解的重要标志是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系统中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系统整理成一个知识结构,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系统上整体把握数学知识,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解题的效果就特别好。
下面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针对六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心理状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心理检测后,针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中存在的方法和心理特征,采用“视点结构”的教学模式,在清晰准确地讲解知识点的基础上,使知识形成结构,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其过程和结果如下:
对表2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学生解决问题主要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处于低级抽象阶段。在解题方式的运用上,44.4%的学生采用列式,27.8%用示意图,16.7%用文字表示数量关系,用方程的仅占2.8%。这特别符合六年级学生处于思维快速发展阶段,抽象思维逐步代替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
27.9%的学生会主动探究,82.3%的学生能正确写出解答(学生多渠道地获取信息,至少能模仿算法),但对这类问题最关键的策略思想还不明白。机械地“模仿算法”而不是理性分析,科学的推理意识薄弱。
近半数学生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不是真正的“数学建模”。在解题中缺乏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的缺失,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已经有82.3%的学生“会做题”了,如何在后面的教学中引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怎样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如何让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
针对以上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思维、意志和情感特征,运用“视点结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问题点导入
出示题组
1.720mL果汁平均倒入9个小杯,每杯多少?
2.720mL果汁平均倒入3个大杯,每杯多少?
3.720mL果汁倒入6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与前两道题相比,第三题的变化是什么?(未知量变为2个)怎样就能像前两道用除法直接计算(把两种量变为一种,或大小一样)。
问题点揭示
就这样一想,就是在做假设(视点),目的就是化二为一、化繁为简。(板书:假设、化二为一、化繁为简)
建构方法
(通过学生分析题目,增添关系,尝试解决,形成如下解题经验、建构题型结构)收集学生的解题方法,从画图、算式、方程这些不同类的解决方法中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的“关键点”,都用到了“假设”,共同的目的“化二为一”。
本环节训练学生对“数学结构”的敏感性,能依据“数学结构”的分析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一种分析和理解的习惯、一种理解结构和结构关系的侧重。所以,尽可能地让学生“说题”,教师做出引导即可。
视点检测
采用过关测试,分层递进。
1.依据关系可以互相替换达成假设的
买1张桌子和4把椅子共3200元,椅子的单价是桌子的■,椅子和桌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2.依据关系转化为其中之一比较方便的
买1张桌子和4把椅子共2700元,椅子的单价是桌子的■,椅子和桌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非倍数关系的
买1张桌子和4把椅子共3300元,桌子的单价比椅子贵800元,椅子和桌子的单价各是多元?
视点延伸
下面的题目与刚刚学过的这类题目又有什么变化,能否也用假设策略进行解决?
1.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8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小盒呢?
2.鸡和兔共8只,脚共26只,问鸡、兔各几只?
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
问题点回归
静静地看板书,我们发现,知道两种量的和与它们的关系,求各自是多少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假设策略,化二为一进行解决。
效果检测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课堂发展情况,使用以下工具尝试依据一定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分析。
有效问题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观测(一)
此表主要观察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理答。能够看出,有效问题应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能触境生情、触境生问、触境生思;有效问题应利于学生论疑辩难,应在学生知识建构的关键处提问。
目标学生“问题解决”学习活动观测(二)
随机抽取异质分组的“四人小组”,进行小样本的追踪观察分析
本观测单,主要是进行小样本的一个观察分析,印证其他小组的一些分析结果,随机抽取异质分组的四人,进行全程的追踪观察,包括课后访谈。从学生初遇问题的状态,心理观察分析,初始策略的选择,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状态描述,到再遇问题的策略使用,试图对学生做出一个比较科学、比较全面的观测分析。
学生“问题解决”发展现象观测(三)
从表三中,我们能够看出学生用示意图、文字表述的为0,使用线段图的有2.8%,列式法的已经由44.4%上升到83.3%,方程法的由2.8%上升到13.9%。抽象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从上述条形统计图对学生解题思维做出的分析可以看到,形象思维由34.78%减少到4.30%,半抽象思维由30.43%减为0,抽象思维由34.78%上升为95.71%。学生使用的抽象思维方法有了明显提升。
这些观察工具从老师方面、四人小组的小样本、全班所有学生的策略选择变化、课后质量检测、通过不同维度观察分析,以期分析的结论更有效。
做了课前调研后,为了呈现原始的思维,选用非调研学生上课做观察,把例1作为前测,得出正确率79.8%。后测第1题(基础性)正确率100%,第2题正确率98.3%,第三题正确率91.7%。第二观测组课后访谈学生。生1:学会了假设的策略;生2:以后见到这种知道两个数的和与关系,求各自的问题可以用假设策略解决;生3:学会了方法就不怕题目了……
结论
1.数学问题解决表现有最大正面影响的是问题的结构,“视点结构”教学更倾向于从结构出发去探究事物的数学特征,进而建立新的联系、发现新的因素,逐渐形成特定的数学思维模型,使得问题解决变得简单,学生容易获得成就感,利于消除解题畏惧心理。
2.教师创设能激发学生产生问题的情境,在思维的转折点、生长点提出具有方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冒险、去体验成功与失败、去相互提问,能引发积极的学科心理情感,利于学生发展抽象、推理、概括的能力。
3.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习题的分层设计、课堂提问的层次性、生生的有效互动、特别的关注与等待,都是问题解决能力得以提升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获得心理成就感,更愿意去主动探究与解题。
4.问题解决是以思维为关键的活动,关注学生信息加工的方式,在交流、比较、总结中引导学生形成抽象、建模等方面的发展是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伶俐.教学科学、教学技术、教学艺术三位一体中端论――视点结构教学原理及其技术系统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2]赵伶俐.视点结构教学技术原理 [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
[3]顾泠沅,鲍建生,周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4][法]安德烈・焦尔当.学习的本质[M].杭零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陶行知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的确,小孩子比较好动,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作为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要具有一颗"童心",甘做一个"小孩子",走进学生们丰富多彩,曼妙无比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而形成某种特定的课堂心理气氛。小孩子在听觉方面发展比较迅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放一些英文歌谣,来培养他们的听力能力,而听力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和言语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歌曲和歌谣已成为明确规定的小学英语整体教学目标的一部分。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歌曲、歌谣教学的分级目标与要求。一级(三、四年级)要求:能唱英文儿童歌曲15-20首,说歌谣15-20篇;二级(五、六年级)要求: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含一级要求)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可见,歌曲与歌谣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应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这方面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时刻总结、创作自己的歌谣.我们可以旧调填入新词,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知识点进行串联,可以创编自己的节奏等等。但一定要注意节奏明快、押韵;适合所教授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紧密结合所教授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歌谣灵活应用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1.歌谣 课堂导入
Spring springMarch April May
Summer summerJune July August
Fall fall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Winter winterDecember January February
这首歌谣是在教授季节时创编的,用于课堂导入部分。月份是已学内容,所以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并且很自然的把12个月份所在季节对号入座。
2.歌谣 新授内容
North north @@south south @@
North @ south @ north south @@
West west@@ east east@@
West @east @west east@@ (@代表拍手动作)
这首歌谣是在教授方位单词时创编的。单纯的方位单词很枯燥,如果把单词放入歌谣当中,学生们很有兴趣。在教授歌谣的过程中可以加上手指的方向来增加难度,可以进行小组竞赛比速度。学生很快掌握单词而且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也不会错。
3.歌谣 课堂操练
Pig pigWhat colour is it?
Pink pinkIt's a pink pig.
Dog dogWhat colour is it?
Black black It's a black dog.
这首歌谣 是在教授动物单词时创编的,用于课堂的操练部分。不仅学习新的动物单词,及时复习已学颜色单词,还加上了句型练习。让操练部分有梯度,更有挑战性。
4.歌谣 语法知识
时间 时间 at in on,At at 时间点, in in 早中晚,On 是具体某一天, for 后跟着时间段。 这首歌谣是在讲授介词和时间时创编的的。在做题的过程中,部分同学在介词和时间的搭配上总是记不清,这首歌谣很方便记忆,在习题当中也很实用。
5.歌谣 课堂总结
Spring springa warm rainy day
blooming flowers we can see.
Summer summera hot sunny day
I can swimI can play.
Fall falla cool windy day
fly a kite ride a bike.
Winter wintera cold snowy day
I can skate I can ski. 这首歌谣是学习完季节所有知识点后创编的。把季节、天气和喜欢做的事总结到一起,方便记忆。
6.歌谣 课外延伸
Hometown hometownBaoding is my hometown
Beautiful places a long history
Hometown hometownBaoding is my hometown
Famous peopledelicious food
Hometown hometownBaoding is my hometown
新课程背景下的义务教育英语教材3A到9B的编排体系体现了小学、初中一贯制原则,而目前学制体系并未发生多大变革,与课程改革并不完全匹配,这不能不说是初中、小学教学容易脱节的原因之一。不过,我们可以设法打通两者沟通的渠道,开展系列校际交流活动。如,初、小互派教师“支教”;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施教区内外、城乡六、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互动联谊等等。我们可以组织初中、小学教师围绕六、七年级两个学段同一话题的不同文本进行同课异构,如,“运动”话题,可以把义教译林版初中英语7A,Unit 2的 Reading“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与义教译林版小学英语6B,Unit 2“More exercise”进行组合;“节日”话题,又可把义教译林版初中英语7A, Unit 5“Let’s celebrate”跟义教译林版小学英语6A,Unit 6“Holidays”组合,每个组合均由六、七年级教师分别进行同课异构研讨,执教公开课,让大家互相体验、反思、总结、改进,探讨影响初、小教学结合度的因素及提升融合度的策略,努力提高目标达成度。
对六、七年级教材边缘性知识点及能力等的要求,要把握好度,该拓展延伸的不拓展延伸,教学达不到应有的目标,肯定不行;不该拓展延伸的拓展延伸了,势必造成结合处的重叠,给学生带来课业负担和精神压力,削弱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浪费宝贵时间,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很难达成。所以,我们必须明确新课标,把握新要求,吃透新教材,理清脉络,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减负增效。如,festival,dress up等词或词组,在义教译林版小学英语6 A的Unit 6中出现,只要求会读,听得懂,并能在口头练习中运用,而在义教译林版初中英语7 A的Unit 5 中,festival,dress up则成为“四会”新词汇。如果两个学段要求把握不准,无论我们怎样处理这些词汇,都会造成本段前文所述的后果。
时下,教育界正在狠批幼儿教育小学化,其实,小学教育初中化,初中教育成人化也早该狠批并予以纠正。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了小学教学应多采用直观法、听说法、动作反应教学法等,图片、模仿、绕口令、英文歌、游戏等成为常用教学手段,寓教于乐,特色鲜明。特别是到了小学六年级,老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及逻辑思维形成的趋势,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笔头训练及语言点、语法归纳,做好感知语言材料向理解语言材料的助推工作,但要避免“初中化”。初中阶段在教学方法上力戒“成人化”,初中教学应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语境为依托、语言为载体,以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起始阶段,我们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法的同时要在教学中遴选并融合小学部分教学法,使学生“保持小学学习英语的好奇心、兴趣、爱好”,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如,在小学阶段there be 句型给学生引发出许多有趣的话题,在教学义教译林版初中英语8A,Unit 6“Birdwatching”时,我们可以巧用这一学生娴熟的句型导出生词,引发新的相关话题。T:Are there many giant pandas in the world?S:No,there are not many. There are few.顺势导出rare,学生凭借熟悉的giant pandas现状,联系上下文语境,rare 词的含义恍然大悟。就课堂教学而言,无论初中还是小学,“限时讲授、合作探究、踊跃展示”应是我们共同遵循的原则。
总之,就初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本人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有益探索,以上只不过是本人“一孔之见”。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多做有心人,关注有关研究成果,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探索,初中、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会达到“无缝对接”的境界!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79-01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教师不仅在教学理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手段也变得多样化,尤其是集电脑、投影仪、传统的黑板于一体的电子白板的出现,优化了课堂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平台。数学课堂上合理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知识,使得例题的讲解直观化、简单化,能够让学生的练习、师生的互动更加直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生动。
一、合理利用电子白板,优化新课引入
教师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趣味性强的数学活动,还可以是需要交流讨论的数学问题等。在电子白板的帮助下,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问题可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给学生创设形象生动、感性的情景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优化新课引入。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垂线与平行线》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实际生活中学生常见的景物引出垂线与平行线。如利用电子白板呈现黑板上两个相邻的边、窗框的四条直角边等,如果把它们分别看做是直线,就能抽象出四组相交的直线,每组相交的直线构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对于平行线,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笔直的铁路、黑板相对的两边形成的直线、数学课本上的条形码等,从中抽象出三组直线,让学生辨别每组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不相交的直线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等,从而深刻理解了平行。
二、合理利用电子白板,强化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灵魂,如何更好地突破重点,是教师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在某些数学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用实物演示会有些死板,用课件演示又欠缺灵动性,但电子白板的直观、形象等优点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可以让学习的重点深入浅出,让学生自主探索,感受重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本节课的重点就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推导的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时,笔者在电子白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复制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来试一试怎样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积极动脑,跃跃欲试。笔者让一个学生来演示,其他学生想象着一起动手。学生会发现要通过对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旋转和平移,才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通过视觉的感官,马上能体会到这个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2倍,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此外,笔者还充分利用回放页面的功能多演示几遍,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积推导过程的理解。
合理利用电子白板的演示,动静结合,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面积计算公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强化了教学的重点。
三、合理利用电子白板,深化解题方法
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除了要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教师往往通过板演例题的正确解题过程,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但这样教学,学生却不能理解透彻,只能生搬硬套地套用教师的方法进行解题。但合理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一一呈现给学生,同时还能把新旧知识合理地统一和过渡,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感。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除法》中学习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中已有的资源库,做出4个形状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依次排列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把每个正方形平均分成3份,并涂上颜色表示出一个,学生可以数出这4个正方形中一共有6个,于是得4÷=6.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分数除以整数,所以有些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用分数的乘法来计算,对于这样的想法是否成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结果学生会发现4÷=4×,从而确认整数除以分数转化成分数乘法的猜想是正确的,与此同时,学生也总结出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成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还可以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出这类题的解题方法。
回首这一年的成长,我渐渐的由“忙、乱”而达到了“忙而不乱”,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汇报一下这一年来我的成长------
一、教学工作方面
1、认真备课
要想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刚一开始,我没有掌握好备课的方法,花费时间很多,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时我虚心向师父请教,从教学环节到提问技巧,从重难点的把握到作业的分析,我在探索中成长,在失败中收获,逐渐掌握了备课的方法,力图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一步步提高了上课的效率。我的教案书写详细,反思及时,在学校常态检查中,受到了教研组长的好评。
2、投入上课
一堂成功的课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仔细研究教辅材料,不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不懂的问题向同年级有丰富经验的顾老师请教。我大胆的在课堂上尝试各种新的教法,比如编题、随堂批阅、课堂讨论等。在每一堂课上我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3、辛勤辅优补差
为了不使班级出现两极分化,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效果很好。我几乎每天6:20到校,抓住早课前的这一段时间对及格临界和优秀临界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以提高班级的及格率和优秀率。我因为住在学校附近,每天放学后,我也会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晚上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要忙到近21:00才回宿舍。
由于我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对学生辅导力度的加大,终于将学生的成绩逐步提高了上来。有几位学生进校成绩不及格,现在基本上能考近七十分。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
5、及时反思
我每上完一节课就会写一节反思,因为我知道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随时把所思所想给写下来,把工作中的点滴变成文字成为一种习惯。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反思是教师进步的最好的途径,我在反思中得到了成长。
6、优异的学生成绩
老师教得好不好,学生的成绩最能说明问题。任教近一年来,我所教的六(1)、六(2)两个班在区统考与镇统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第一学期期中与期末都是镇统考,六年级数学平均分两次位列镇第一名,其中我任教的六(1)班两次优秀率都是年级第一名;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是区统考,六年级数学的平均分与合格率都是乡镇学校第一名,我的两个班全部超过镇平均分和区平均分。
二、班级管理方面
1、班级多次获奖
这一学年,我辅助莫海华老师任教六(2)班的见习班主任,充分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从给学生排座位,到秋游和春游,再到家校联系,我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六(2)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①“奉贤区优秀小队”(区级)
②“2010年秋季运动会”获第三名(校级);
③“科技周”获第三名;
……
现在的六(2)班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区统考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中,六(2)班有四名同学进入年级前十,占到了全年级的40%,本学年得过两次“卫生流动红旗”。我想将来真正的给我一个班,我也能将它带好。
2、成功开设班队课
六(2)班是一个表现欲很强的班级,我利用这一特点,班队课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主持人、中队长的选拔,到各个节目的排练,我充分发挥班主任这一角色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班队课上的很顺利,形式多样,主持人激昂飞扬,舞蹈演员动作娴熟,小品意义深刻,亮点很多,显示出了我选人的准确性。
三、自身成长方面
1、虚心听课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通过听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把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老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优点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我大胆的将编题、课堂讨论、随堂批阅等技巧运用到教学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2、积极开设公开课
从亮相课到区级新教师研讨课,再到汇报课,我在一次次磨课中逐渐成长,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收获却很大,尤其是区新教师研讨课,三名新教师同台竞技,我被评为教学重点抓的最好的一位,我的教案设计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我在讲课时充分考虑到借班上课的因素,在课前激励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得到了教研员庄老师的肯定。虽然每次上课都会有一些遗憾,但我从这些遗憾中吸取教训,争取下一次上的更好。
3、大胆评课
这一年来,听了几十节课,每次评课我都积极主动参与,有些观点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同,比如在古华中学听陆老师讲课时,我提出应将等式两边加代数式这一内容加进去,得到了教研员的肯定。通过评课,我加强了自己分析教材的能力,能够从一个学生的角度看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并提高自己的评课技巧,在评课中反思自我,在日常教学中吸收别人的优点,避免出现类似的缺点。
4、在教研组中成长
每周二的数学教研活动是我成长最快的时机,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听取老教师的教学想法,在其他教师和自己的磨课中吸取精华,让自己逐步完善。平时我也经常向师父以及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数学组的教研活动、区里的集体备课和听课活动,让我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四周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5、初步参与教科研课题课题,案例,论文
作为一名新教师,这一年我参与了数学组的两个课题,一个是张忠华老师负责的《九年制校本背景下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一个是权克军老师负责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合作交流机制的研究》,在做课题的过程当中,搞清楚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为以后申报课题做好准备,我也充分体会到了做一名研究性教师的重要性,希望将来自己也能独自承担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