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

时间:2022-06-16 16:22:35

导语:在行为导向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

第1篇

一、“模拟公司”的发展概况

1.“模拟公司”起源于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学生在此可以进行营销、财务、金融、贸易、储运、税务、海关、保险、证券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时,除货物是虚拟的并且不发生实移外,其它如票据、账册、操作方式、核算办法等均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由此可见,“模拟公司”也可理解为一种实践教学方法。

80年代后期,“模拟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4月,世界30个国家建立并且在数据库中可以查到其信息的“模拟公司”有2775个(详见下表)。此外,一些国家还建立了“模拟公司”协调中心,负责本国“模拟公司”之间的业务交往和人员培训,及从事国际商务和交流协调活动。为促进各国“模拟公司”之间的交往,1993年11月,欧共体和德国北威州政府支助建立了“欧洲模拟公司”网络,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组织??“EUROPEN”协会。德、法、英、奥地利等12个欧洲国家为正式成员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不久也将成为正式会员,亚洲、南美的一些国家也在积极申请入会。该协会还组织一年一度的“模拟公司国际博览会”,为促进世界范围内“模拟公司”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做出了贡献。

2.近年来,我国的一些职业学校在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相继建立了财会模拟实验室、商务模拟办公室等。从1994年起,上海、北京、浙江、山东、辽宁、河南、内蒙等地的一些学校,在丹麦和德国专家的帮助下,引入了“模拟公司”这一实践教学的新形式。国家内贸总局和教育部通过开展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实践证明,“模拟公司”能够有效地解决职业学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长相关知识。“模拟公司”这一概念正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同时也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教学机构的重视。

二、“模拟公司”的教育哲学与理论基础

“模拟公司”的雏型诞生于50年代,但何以在80年代后期迅猛发展起来呢?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都是特定教育哲学思想与观念的体现。而“模拟公司”正是行为导向教育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1.80年代以来,“行为导向”一词频频出现在职教文献,特别是欧美职教教学论著作中,一时成为追求和提高职教教学质量、改革教学的代名词。它与其说是一种概念,毋宁说是一种新的职教教学理论更为确切。德国职教专家T?特拉姆对其作了的明确界定:“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在教学中,行为导向意味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取决于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质上创造出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的仿真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模拟公司”的建立正是为了创造有助于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进而会预期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即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发展。

2.行为导向的教育思想,主要源于人们对现实及未来社会对职业人才新要求的思考以及对教育和学习概念的重新认识。过去,对学习过程最传统的认识是:动机、接受、理解、记忆。而今人们无论对“教育”还是对”学习”都有了新的认识,更强调“交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年版)对“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义,将“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改为“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在此,学习是指个人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方面的任何进步与提高。“交流”是涉及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信息(包括消息、思想、知识、策略等)转移关系。

柏林工大的教育专家杜霖先生形象地把学习比作“呼吸”的过程,强调学习者不仅要“吸进”还要“呼出”。他指出:“学习的核心是‘呼吸’,伴随着思考和分析,把记忆的东西进行融合、转化成实际问题和任务,然后去解决问题。完整的学习过程至少应该包括思考、记忆、表达、传递以及行动。‘呼吸’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实践,通常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可在一体化教室、实验室、工厂、车间等实际操作环境中进行“手脑并用”的学习,而在现实社会中很难找到适合经济类专业学生这样的学习场所。因为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条件下,员工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和社会损失;企业、学校乃至学习者本人都畏惧此类情况的发生。建立“模拟公司”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

3.“模拟公司”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模拟公司”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采用的正是行为导向教学常用的几种方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

上述教学法的共同特点有三个: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

教学组织形式采取自我控制的独立作业、小组制定计划独立作业以及小组作业等多种形式,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视培训目的、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不同而变换。例如,要突出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则要求较多地采用小组作业形式,这样可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决矛盾,等等。

4.“模拟公司”的教学环境。从60、70年代开始的教学环境研究以确凿的事实证明,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劳动现场等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模拟公司”就是从改善教学环境入手,来达到其教学目的的。

建立“模拟公司”首先要考虑环境布置问题,应尽可能使学生感到真实。“模拟食品公司”摆放有相应的食品样品;“模拟旅行社”的办公室挂有地图、招贴画……例如,加拿大的许多“模拟公司”就建在正式的办公大楼里,学员培训时,就像楼里其它公司的职员在这里上班一样。学员之间谈话时,常讲“我们公司”如何如何,多采用实际商务活动中惯用的称谓“您”,甚至着装也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商人……这种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性对于学员从学习场所向劳动现场过渡是大有裨益的。

三、国内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2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项目案例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体现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权力。我国的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非正常损失货物的进项税额应及时转出”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何珍芳、吴利群主编的《税收基础》书中的“增值税”一节,本节课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习领域的全部课程具体化。

二、教学理念

1、教学方法多元化:本节课的内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围绕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开展项目化案例教学,整个工作任务(图1)分为创设情境――角色分配――任务分割――分组讨论――实施――验证――总结和评价七个步骤,学生能够在教学训练中,完成由专业的认知到职业角色的转变。此外,本课还结合了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体验法及讨论式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图1会计项目教学工作任务七步法图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会计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如果2所示。

三、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目标:掌握增值税的概念、特点、征收范围、税率;熟练掌握增值税的计算。

2、能力目标:资料检索、信息收集、案例阅读分析讨论、口头表达及撰写报告的能力;自主性、探究性及尝试性学习能力;小组成员间具有相互讨论、评价、合作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企业生产销售等活动中有关增值税的计算,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及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起正确的纳税观,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仿真的职业情境,设置会计模拟实训场景

师:通过网络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案例,创设仿真职业情境,引发学习探索的兴趣。

首先明确主体单位是一家服装生产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7月某市国税稽查局在对该企业2008年度的税收缴纳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在2008年10月份的一次火灾中教育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刚刚采购不久的一批原材料被全部烧毁。企业对此的账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1,200,000

贷:原材料1,200,000

借:营业外支出1,20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1,200,000

经进一步核查发现,该批原材料购进时的进项税额174,358.97元已全部申报抵扣。某市稽查局认定该企业在发生非正常损失货物时,该货物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不予转出的行为构成偷税。

师:任务1:该服装生产企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任务2:市国税稽查局认定该企业这种行为是构成偷税,你同意吗?为什么?请列举出相关的法律依据。

任务3:该服装生产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样的问题?

任务4:该服装生产企业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理?

2.分组讨论、分析案例

分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达成共识不可。最终形成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

3. 各小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各小组代表就问题一、二公布各自的结论,并提出依据,结论较为一致。对问题三,学生存在争议,教师不急于评判,让各小组发表他们的看法,尊重和肯定他们的讨论成果。

学生代表:归纳总结两种不同看法,一方认为该服装生产企业及时改正,补交税款就行了;另一方认为该服装生产企业应该完善各项制度,从企业领导到基层员工,特别是财务部门的员工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职业操守。双方均认为该服装企业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是却没有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

4. 师生研究讨论

老师与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之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社会一些企业的偷税、漏税及抗税等现象的思考,让其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5.总结及评价

(1)案情分析

增值税相关法律规定了进项税不予抵扣的多种情形,如果企业错误的,在此种情形下将增值税进项税予以了抵扣,则依法应当作进项税额的转出。该企业原依法可以申报抵扣,并已实际申报抵扣的所购原材料进项税额,应当在发生火灾烧毁后,即予以转出该部分货物的进项税额,但该企业却没有依法及时转出,在发现当期申报增值税时也没有将该转出在纳税申报表上予以反映,并据以补缴税款,从而造成了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结果教育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该企业的行为属于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偷税行为。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总结性评价

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总结评价。表扬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灵活,有独特的见解。在案例分析讨论中,学生能准确应用与增值税相关的概念,科学地发表自己看法,可见学生对其中相关的知识有独到的理解。同时,也要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对违规企业处罚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引用不够准确等。

6.教学反思

(1)本节中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认为“重要的不是你受到了多少训练,学到了多少知识,重要的是你怎样接受训练,也就是你思维、行动训练的方式和过程”。而这种思维方式正是一个会计人员所必需的。

(2)通过项目及任务的分析,学生学会了如何合作交流、撰写报告,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按要求完成了项目任务,体验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感受到通过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欣赏美创造美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宣胜瑾.对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08~110.

第3篇

一、加强师资培训,明确课改理念。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实验是否能按计划扎实有效地推进,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否到位。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整体培训思路:实验区教研员,各实验校的领导必须接受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实验边培训,边培训边研究”的原则,将培训、实验、研究相结合,构建研究型培训模式,多层面展开工作。

为了使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我市选拔了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及富有教研能力的管理者、骨干教师直接参与到这次课改中,以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二、开展校本研究,改变教师行为。

1.能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和谐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新课改理念,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表现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营造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氛围的自由与宽松,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对问题敢提、对异议敢说的现象,足以说明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的倾听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的见解,能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师生合作意识更加鲜明,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能够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交流问题。

2.能注重教学方式的真实有效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教学方式的真实性、有效性,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凸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有意识地从教学活动的主宰,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转变;面向全体的意识明显增强,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方式,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有了较大改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敢于放手、放权,敢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去设计方案,自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注重学习过程的真实性意识有所加强,无论是教学情景的创设、学习资料的提供,还是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大多数教师能从实际出发,抛弃形式上的东西,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敢于让学生暴露原始的思维状态,敢于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对于偶发事件大多数教师不再进行遮遮掩掩,而是进行积极有效的呈现,并把它当作一个宝贵的生成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教师教学成本意识有所增强,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注重教学投入成本和所带来效益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材料选择、活动开展、教学环节设定等方面的有效性上给予重视。

3.能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科学

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通过评价,可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能够较恰当地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表现在:评价内容趋向多元,大多数教师评价时能涉及到认知的发展、活动的参与、语言表达形式、思维状态、非智力因素等诸多因素;评价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在调研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十分注意学生间的互评、学生的自评等;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改变了过去只重结果评价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学生的随机评价随处可见。

4.能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

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整合;学生熟悉的生活走进了课堂,学生周围的环境、学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风土人情、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生活体验都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使课堂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大多数教师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互补,强调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立足教材,又敢于超越教材,注重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努力地延伸教材的价值。

5.能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生成的意识得到较好体现,大多数教师能够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不再把教案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看作是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用学生学习的状态、发展的水平决定课堂教学的进程;“放手”意识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敢于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重视思维成果的碰撞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允许学生对答案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尽可能的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

三、教师教研意识逐渐增强

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注重研究,问题研究的意识逐渐增强。表现在:自我提高意识明显,大多数教师能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大多数教师在钻研教材及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十分注意问题的收集与整理,并能自觉地进行自我研究或与同伴进行随机研究,在调研座谈过程中,很多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以前很少有教师能够谈出自己对教学的独特见解,而现在很多老师能主动与教研员进行交流,谈对课改的认识,谈对新教材挖掘,谈新教法、新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第4篇

写作动机是作者写作的自身动力,是引发写作行为并将其导向实现某一目标,作者由此愿望和心灵力量拿起笔进行写作行动。其具体表现为引发并维持人们写作行为的愿望与意志,以及目的、意向、兴趣、爱好、欲望、信念、习惯、热情等。要有写作动机,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必须在平时的生活和阅读中养成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善于思考的习惯,从各方面加强对写作的关注度,培养写作兴趣。 

一、兴趣——情感激发 

培养兴趣非常重要,写作不是以篇数和字数来衡量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去接受,并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也是如此。 

我们学过的好多文章,在文章开端,都强调写作是出于某种原因的心灵触动。可见,在写作中情感一旦被激发,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作家尚且遵循这样的写作规律,学生写作更应该奉为圭臬。 

二、生活——积累激发 

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要从中观察,并积极发现其中有价值的内容,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不知道写什么,无从下笔,究其原因还是缺少生活的积淀和感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作文最主要的是反映作者自身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体会,反映自己的实情。《包身工》的创作就是先生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亲自观察、深切体会,搜集很多资料进行筛选才写成的。因此说,生活是一本无字的大书,需要我们去细心阅读。 

实际创作时感觉无话可说,要论证时无事可写,这是学生害怕作文的重要原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积累才能逐渐充实,需要材料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多读,如单独拿出课时让学生诵读课本,尤其是大家都感觉不重要的课外阅读篇目,或者我自己从网上搜索时事要闻,名人名言要事,甚至集中一些模拟题中的阅读题文章,让学生阅读并且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积累了不少的典型素材。 

三、模仿——借鉴激发 

借鉴名家名篇,让学生心理上相信。学生单纯积累素材,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作文,还要模仿其他人的优秀文章,尤其是作文范文、高考满分作文等,学习好的写作方法。借用吴增祺先生的话,文章“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学习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后,我让学生模仿文中的铺排句式和比喻修辞写出自己的梦想,学生模仿得非常成功,他们既写出了自己的梦想,又掌握了抒写的方式,可谓一举两得。模仿优秀,从中总结方法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为以后自己创新打好基础。 

四、鼓励——分享激发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任何人都需要在感受成功的体验中,培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信心。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实现成功的机会,激励学生逐渐有能力写好作文。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对于有可取之处的作文,尤其是优秀范文一定要集体欣赏,让人人都有发言机会和权利,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把优秀作文连同评语一起展示,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同时增强其他同学的写作信心。 

第5篇

关键词 校本培训 专业成长 平台打造

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加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以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而校本培训是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教师的专业需求为导向,在充分尊重教师自尊心、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前提下,将教师分为“年轻教师、基础教师、骨干教师”3个阶梯,以校本培训为平台,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大工程”,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下面结合我校“三大工程”建设的实际,谈谈校本培训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

一、实施以培养骨干教师为先导的“名师工程”

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全校中青年教师的优势和不足进行逐个分析,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有序进行培养。同时,激励他们依据自身的优势,拿规划、订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千方百计地给他们引路子、压担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市县优质课竞赛,主持或参与县级以上的立项课题研究,选派他们到上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名师工作室学习培训,要求他们每年至少要有两篇以上的论文在省级以上教育类报刊上发表,定期上好研究探索课、示范公开课,系统性地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活动。组织教师赴扬州、南通、南京等地学习、考察,接受更多的前沿教科研信息。

通过学习培训,这些教师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并逐步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发展。我们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市县骨干教师的申报、参评工作,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近年来,我校的市县级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由原来的3名上升到17名,约占一线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以技能培训促专业成长的“强基工程”

针对我校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和专业发展单一的现状,我们抓薄弱学科、薄弱师资,开展各种卓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做到“研有主题,学有内容,有的放矢,校内外结合”,大力提高教师技能,促进专业化发展。如我们尝试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每周集中教师进行一次信息技术专题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利用网络获取教育信息、提高专业水平和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再如,为了丰富大课间及社团活动内容,我们邀请县内外名师来校,对体艺老师进行“剪纸艺术”“体育游戏”“儿童稻杆画”等专题校本培训。对部分学科教师力量不足的情况,我们采取分批派送培训的措施,尽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满足各科教学的需求。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学校各科教师初步实现了专职化,许多教师一岗多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

三、强化以力荐新人为目标的“青蓝工程”

我校以年轻教师为重点培养对象,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以师徒结对为抓手,切实抓好4件事:(1)自主学习,撰写学习笔记。学校刚性规定年轻教师每学年至少要读好一至两本教育名著,撰写学习心得,笔记不得少于1万字。(2)搭建平台,聚焦课堂。在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中,我们注重开展案例教学,深入挖掘校内培训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做到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提升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度,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帮助他们上好过关考评课、自我亮相课、成长展示课。(3)严格要求,促其提高。学校积极组织年轻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到骨干教师的教室跟班听课,要求达到两个不少于:每周听骨干教师课不少于一节;每周参与骨干教师集体备课不少于一课。同时通过“听课――说评课――改教案――再听课――再评课”的培训方法,帮助他们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4)开展教育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大比武。我们利用校本培训,集中学习论文,促进青年教师提升理论素养。

第6篇

一、巧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会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的特点,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感觉全部都调动起来,根据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能将歌词、旋律、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断音乐的教学论文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夜色蒙、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有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很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自然地产生了美好的遐想。

二、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开拓学生音乐视野

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教师整节课就是播放乐曲,偶尔简单讲解。这就使得每到上音乐课,学生的头脑中自然而然就想到音乐课就是听听乐曲而已,简直就是催眠曲。对于乐曲表达的情感、乐器种类与配合等等,学生不甚了了。而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效果则不一样,不仅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能很快就调动起来,而且教师的劳动量减轻了。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通过多媒体辅助,再现乐队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服装道具、演员的动作表情等,有了音乐再现,视听俱佳,一切都变得通俗易懂,学生自然能够静下心来,投入到课堂氛围中去。此时此刻,学生会对乐曲每一乐段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内容有较深的理解,真正实现“心赏”,用心来体会。

三、 巧用多媒体辅助,升华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除了VCD 课件的运用外,“小学音乐空中课堂”是把课堂资源电教化了,并利用光盘上课的一种特殊模式,它也是多媒体资源的一种。它通过游戏、歌曲、讲故事等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很容易接受。每节音乐课,在多媒体的陪伴下,让学生参于到听、说、唱、跳等各个方面来,特别是补充教材中的音乐、游戏、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改变了学生对枯燥音乐知识的练习,又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学生在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多媒体中学会了乏味的音乐小知识。比如在教学《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一段铁道游击队员们英勇抗日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与画面:一道夕阳斜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小船行驶在水上。一位年经的小战士怀里抱着土琵琶深情地唱着:“两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面上静悄悄……”这时,学生就融入了歌曲所描述的情境中。

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照片、VCR、音乐、语言、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地集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给学生提供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刺激,把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四、评价导向,促进高效学习的发展

第7篇

关键词:发展 评价 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影响教师的发展和提高。我校在河北省教学评估、教师评估标准指导下,在“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思想基础上,尝试制定了我校教师综合评价办法。该办法强化评价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作用,突出体现教师不断反思、感悟与提高的过程,实现“评价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课程改革和实施服务”的原则和宗旨。以下基于我校对教师综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谈谈对初中教师综合评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

一、对教师评价的认识

在评价的功能和意义方面,学校不是教育行政部门,因此对教师进行评价应该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基本任务和目的,同时兼具奖惩性的功能。因此我们确立制定发展性教师评价。注重由于学科差异、教师类型多样、教师发展专业的阶段性(年龄段)不同进行针对性评价。

在评价的主体和内容方面,因为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要从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多方面对教师的工作胜任力、工作绩效和效能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因此我们确立制定教师综合评价制度。

在评价的实施和操作方面,过度量化的评价制度割裂了教师群体工作的连续性和生成性,不利于发挥团体协作精神,同时难以操作。因此我们确立了部分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制度的制定

(一)、主要特点:强化评价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作用;突出体现教师不断反思、感悟与提高的过程;改变教师评价为单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实现教师综合评价;教师在学校中长期规划和学校各处室学期计划的基础上每学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实现“评价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课程改革和实施服务”的原则和宗旨。

(二)、实现目标:

1、综合了学校各职能部门对教师的不同评价,便于管理,实现“六个结合”:①“管理与评价的结合”――将评价融入日常管理之中;②“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的结合”――部分量化的评价体系;③“评价对象与主体的结合”――自评与他评并重,互相补充与印证;④“规范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结合”――基本共性要求与个性化发展并重;⑤“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互相促进;⑥“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集体发展的结合”――教师发展目标体现学校发展方向。

2、强调学校各项活动都有相关教师评价,及时提醒和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提高教师参与学校教科研等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教师主动提高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与教学与课程的改革。

3、将教师集中评价融入日常教学活动管理中,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评价,每一项评价都有依据”。管理为评价积累材料、提供依据,使评价系统化,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管理的集中体现和深化。体现评价的形成性(有过程)和生成性(有依据),增强评价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4、与《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标准》无缝对接,充分体现评估的意图和原则,突出初中教师工作特点,可操作性强,把《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标准》中不便于量化的二级指标转化成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可监控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阶段评估提供依据,实现了“把教学评估纳入常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建立有效的、适合本地需要的教学评估机制”(摘自《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手册》P8)的要求。

5、评价指标体系合理,涵盖了“素质指标、职责指标、效能指标”,涵盖了现代对“师德、能力(创新、合作实践、探究、课程开发等)”的最新要求。

6、评价对象与主体的结合,自评与他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促进教师全面深刻认识自己,促进自我反思能力提高。

7、提高教师对评价的自我参与和管理的热情,提高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工作中的幸福指数。

三、实施机制

1、调动学校多职能部门(教务处、教科处、政教处、校办室)参与,提供评价依据,年级组和学科组组织为主,领导小组协调和确定评价真实有效性。形成两级协调、多部门联动的评价机制。

2、每学年为一个周期,每学期进行一次中间评价,学期内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学期结束有实施总结,各种评价材料在学期结束时汇集整理进入教师评价档案袋。

学科组负责整理完成教师自评报告和学科组评价报告,完成相应资料确定工作。教务处负责分数生成和解读工作,完成年度教师综合评价发展报告,给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审定,同时对结果进行解读和使用。

3、实践中具体评价方式随着信息反馈不断调整,评价项目和内容随着部门具体活动安排不断调整。使教师评价具有能动性的特征,可以随课程改革的深入而在方式和内容上不断调整,适应改革和创新的需求。

4、学校的发展要求、各处室工作顺利开展的要求和教师职业成就认可的自身要求构成了我校教师综合评价制度实施的内驱动力。

四、实施细则说明

项目说明:

1、职业道德:由政教处综合教师教学工作中具体表现、班主任工作表现、和学生反应情况调查等进行资料汇总,给出教师个人等级分数;

2、能力展示:由科研处负责。课堂教学评价:涵盖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方面的表现,包括教师基本功比赛,如书法、简笔画、课件设计、教案设计等比赛,包括学校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评优课、公开课等讲课比赛。教育科研评价包括“研究能力”和“研究行动”,包括教师承担课题研究情况和表现,年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和发表情况,辅导学生作品成果和获奖情况等方面。

第8篇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由笔者和另一位老师共同撰写,是面向高职高专的规划教材。课程配备大量补充素材,每年更新,包含专业参考书目、素材模板网址、设计师博客推荐、在线视频教程等海量设计素材,同时鼓励学生自行搜索感兴趣适合他的素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课程的开设,还有同步更新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平台首页以课程和班级为单位,课程内页由任课老师维护,教师自行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共享教学资料、上传学生作品、在线考试、评价成绩等(如图1所示,为网络教学平台中本课程的首页)。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

1.学生情况分析

该课程实行小班教学,每班学生规模约在40-60人。目前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习自觉性较低,情愿“做”不愿“听”。同时,对于学习本课程来说,学生所需的基础能力也有所欠缺。由于专业类别的原因,学生都不是艺术类的,审美观也有待提高。且逻辑分析能力比较欠缺,对内容整理归类、信息组织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因此,针对学生的现状,教学应贯穿“精讲多练”的原则,突出操作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学模式设计

以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以项目为中心指导实训,以项目为中心实施考核,实现三个“一体化”。(1)以项目为中心,将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以知识点的方式分布到各个模块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2)授课过程全部在专用机房,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以学生操作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机房)一体化。(3)教学流程,循着“情景导入分析讲解学生自主练结评价”路径进行,融教、学、做一体化。

3.单元教学思路

每个教学单元,都以项目化的案例贯穿全程,先精选课程内容,设计教案案例,构建项目模板,在各种教学素材准备完备后,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考核职业能力。

4.学习方法指导

项目化的训练促使学生实现技能叠加,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项目训练掌握单项技能,再通过项目将多个单项技能锻炼成综合技能,最后还是在项目实训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

5.教学手段选择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想了很多办法和措施。(1)分解难点将一个难点分解为多个,降低单个难点的难度,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入门,一旦有了兴趣,学生便会爆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2)制作趣味点通过演示案例和实训项目,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3)提升兴奋点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闪光点要在所有学生面前放到最大化,在点滴中慢慢影响学生。(4)聚焦职业素质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职业人,在项目训练过程中,模拟企业环境,按职业标准要求学生,培养职业素质。每周一网这是本课程的固定单元。如果靠平时上课时间教师的推荐,是看不了多少优秀作品的,所以一般从第二次课开始,每次都安排1-2位学生上台演讲(如图2所示),请学生介绍一个网站,学生可以自己制作PPT、截图或屏幕录像。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自发自主地鉴赏优秀作品,另一方面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演讲,了解学生们现在的兴趣点。每位学生推荐的网站会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记录。宽容•激励•欣赏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要充分重视和关注每位学生的每份作品。对待学生的作品,不能简单给个分数,还要给予具体的细致的评述。虽然网站作业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教师秉持“宽容、激励、欣赏”的态度去评价学生的作品,对学生是另一种方式的鼓励。这项工作是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的,学生、项目、作品都很多,但是一旦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本人的关注、对他作品的重视,学生们就会逐渐改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也许刚开始的作业只是为了应付,但是慢慢就会主动花心思去完成作品。

6.教学经验成果

以上总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汇总为公开出版的一本教材和3篇教学论文。

三、教学单元设计

以“页面布局设计”2课时(90分钟)为例(这个单元是本课程的重点)。“页面布局设计”教学单元的教学任务与目的是:第一,了解网页版式布局的原理,懂得版面设计是需要创意的,但是也有规律可循。第二,掌握Dreamweaver中布局表格这个工具的用法。第三,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注重职业规则,提升作品可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三个原则:理论够用、实践为重、行为养成。

1.情景导入

(1)原则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网站,然后慢慢导入理论知识。这个单元的范例网站是苹果官网,选择它的原因:首先,苹果官网是网站设计的经典;其次,学生对它的兴趣很高。可通过提问方式导入这个范例——为什么苹果的首页在大量的空间只放了一张图片?因为苹果深刻了解用户体验。根据科学的眼动数据,用户在浏览网页时,眼睛停留的时间大多在网页显示第一屏的上半部分区域,所以在处理页面版式空间时,要把最想让用户知道的信息,或最想让用户买的产品放在这里。(2)行为养成开始做项目之前的准备工作,再小的项目也要注重行业规范。理解需求,认真策划与归类项目功能;设计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注重行业规范,命名、目录结构、尺寸等。

2.分析讲解

原则是“教师做,学生模拟”,实现从知识点到实际技能的转变。分析过程中,理论够用即可。这个教学单元的基本知识就是基本布局的方法,不管多复杂的布局,都是通过一列、两列、三列的基础布局组合而成。所以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布局方法,遇到复杂的布局只要耐心地层层分解,就可以完成。仿照苹果官网效果,一步步画出布局表格并添加内容。

3.举一反三

进入学生自主进行项目训练的阶段。老师提供项目效果图及相关素材,让学生根据效果设计布局。从简单的模仿开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评价

评价阶段分为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并且要给出项目的评价标准。选择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好的作品要大力表扬,提倡同学们进行参考和学习;有缺陷的作品,要给出指导性的意见。

5.评价考核方式

第9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营销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6.015

Stud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Outstanding

Market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LUO Sheng, LUO Zhenku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ning, Guangxi 530003)

Abstract Marketing personnel training is always applied busines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headache problem, on the one hand the strong market demand, the other companies in our delivery of quality marketing talent veiled criticism, most marketing graduates not really understand and apply core marketing theories and tools to create value for the enterprise, is as simple to use marketing executives,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local application - oriented universities high level marketing training model is imminent, especially systematic pattern design, operational sex has high research value.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market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l

1 营销人才培养现状及意义

1.1 国内外研究

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最早成长于美国,现在欧美的市场营销教育仍领先于其他国家,其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强调必须与市场挂钩。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共同点是从来不注重学生分数的高低,而只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市场的需求其代表性的人才培养方法主要包括:(1)案例教学法:通过课堂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计算机辅助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市场瞬息万变的各种因素,让学生在复杂的模拟情景下,应用所学是知识,进行战略、财务、销售、物流供应等方面的合理决策,高度仿真地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步从“重理论、轻实践”过渡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实践能力不足、综合能力不全面的问题,各高校都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是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文科类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工类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1)文科类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在文科类高校中,北京大学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设置通用公选课,强调拓宽基础、沟通文理、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学生在二年级才进行专业分流,这为学生后续的深造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强调实践,在课程设置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模拟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等。

复旦大学在营销人才培养上,强调“宽厚基础+实践+全球视野+创新意识”,拓宽专业口径,实施通用知识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文科类高校营销人才培养,依托其文化底蕴优势,强调宽厚基础,人文精神,其培养的营销人才,在文案能力、文化修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理工类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科类高校中,以南京大学为例,强调培养“综合性营销人才”,要求掌握扎实的现代管理、营销理论和方法、熟悉计算机操作技能、精通外语。并强调思想修养和政策法规方面的学习。在办学模式上,侧重跨专业选课和“产学研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背景和动手实践能力。工科类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都依托雄厚的理科专业基础,开展具有研究能力的营销人才培养,弥补了文科类高校数理分析偏弱的缺陷,培养的学生在市场调查和分析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国内高校都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点,对营销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都强调了“综合知识背景+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缺乏对卓越营销人才模式全面推动因素的系统思考,其不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缺少对学校配套机制的研究;(2)极少涉及对两栖型教师团队培养的研究;(3)缺少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路径的系统研究。因此,目前各高校提出的人营销人才模式,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思考,没用形成系统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实施效果不佳,可复制性也不强。 1.2 研究意义

从地方性财经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系统地构建卓越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里面的每个子系统、构成要素进行详细的研究、执行详细的实施方案,使该模式具有可操作、可复制性,为各高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可行的参考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参考范式和方法论。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和项目组成员多年从事企业实践、营销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和提炼,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操作思路,将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参考范式和方法论。

1.2.2 实际意义

(1)促进高校就业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通过结合社会需要,以企业为实践载体,加强实战能力的培养,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校企营销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问题,同时促进高校就业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2)降低企业用人风险和成本。卓越营销人才知识体系的规划和培养,把目前很多需要企业进行培训(比如职业道德、实战技能等)的项目,前置在学生的大学生涯完成,将极大地缩短毕业生在企业的适应时间,大大降低企 业的用人风险和成本。(3)打造两栖型教师团队及为企业提供智力贡献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教师队伍的理论功底将会在企业得到锻炼和发挥,既打造了两栖型教师团队,同时,教师团队也通过自己的智力贡献,直接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或启迪企业的发展思维,推动企业直接提升经济效益或者完成企业的战略升级。

2 应用型本科院校营销人才培养的现状

2.1 营销类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卓越营销人才的缺口巨大

营销类人才为我国10大紧缺人才之一,随着我国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营销专业人才的整体需求将会持续增加,特别是对复合型的卓越营销人才的需求缺口更是巨大。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一方面,部分高校营销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却很难从高校招聘到合适的营销人才,更加难以招聘到卓越的营销人才,形成了“就业难和招聘难”同时并存的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

2.2 高校营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由于学校培养环境的限制,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客观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涯中,缺少实践检验理论的机会,培养出来的人才“眼高手低、动手能力不足”,对营销实践的理解为一些简单的促销活动,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需要进行二次“回炉”培训,加强对行业和专业的制定化培训,适应企业的时间较长,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如果学生接受培训之后离职,企业的损失更高,企业承担着较大的用人风险。

2.3 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不完善

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主要偏重营销理论知识体系的教学,而普遍缺乏职业道德、行业知识、战略规划、职业规划、通用商务技能、实战技能的学习和锻炼,造成营销人才知识体系不完善、底蕴不足,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导致这些营销人才遇到成长瓶颈、无法突破,逐渐变成企业界俗称的“销售老油条”现象。

2.4 两栖型(理论与实战兼备)教师团队的缺乏

长期以来,相当部分高校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如学校体制、教师时间的不足、企业的高要求等)脱离或者较少涉及企业实践,两栖型教师团队的缺乏是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学校难以有效突破的一个难题。这又直接导致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问题:(1)教师无法胜任企业委托的工作,也就没有载体去培养两栖型教师团队,不能给学生带来实践的载体;(2)教师对学生实战能力培养多是停留在纸上谈兵教学模式,这对卓越营销人才的培养不利。

2.5 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营销人才培养的单一体现在两个方面:(1)培养载体的单一:往往只限于学校,缺少企业载体或者流于形式(如挂牌实践基地、但是并没有发挥作用);(2)培养方法、手段的单一:课堂理论教学或简单的课堂案例分析,缺乏企业实战案例的实践。

2.6 高校营销专业人才普遍特点不鲜明

高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方法等都具有雷同性,相比其他专业学生,没有特点不鲜明,也无明显的优势,导致部分企业认为“人人都可以做营销” ,这与企业对卓越营销人才的需求极不吻合。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大的不足,难以培养卓越的营销人才,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结合社会的需求,整合社会和学校的资源,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研究适合自己的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使得营销人才的培养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1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从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实情况出发,从“保障系统”和“培养路径系统”两个方面,完整、系统地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该模式的每个子系统、构成要素进行详细的研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形成校内、校外的良性互动,达到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良性循环。

3.1.1 卓越营销人才培养路径系统的研究

(1)设计人才培养基本路径。路径的设计,遵循卓越营销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以营销人才持续成长为导向(包括在校和就业),设计包括“校内理论学习、实战培训、学生内部演练、校外实战及教师全程辅导、项目总结分享及案例分享、营销职业生涯规划等”相互衔接的成长路径,从校内低年级到高年级、延续到整个职业生涯都能持续指导学生、发挥作用。(2)人才培养路径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制定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实施措施、匹配相应的时间和具体的实施空间。

3.1.2 卓越营销人才培养保障系统的建设

(1)学校课堂教学体系的规划。围绕培养卓越营销人才的目的,为学生实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在课堂中大量采用“亲验式”案例教学、模拟实验教学,以“学生学”为主。(2)两栖型教师团队的打造。设计两栖型教师培养计划:制定教师培养人数计划、主攻研究方向、成长目标及每个阶段的分目标。制定两栖型教师培养实施方案:包括教师自我学习方案、培训方案、实战培养方案、教师传帮带方案。(3)营销实战培训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开发。研究和开发营销实战培训课程体系,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培训课程主要包括:卓越营销人才职业路径规划、市场布局的逻辑思维、卓越营销人才营销实战管理工具、本土中小企业营销实战案例解析等。全面武装学生的实战基本素养和能力,为学生实战奠定坚实的基础。(4)营销实战平台的搭建。研究企业营销实战平台的搭建,以为师生提供实战平台、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锻炼两栖型教师为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合作企业的筛选、合作企业的合作谈判、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等。(5)学校配套机制的建立。研究协调教学与实践的时间统筹安排、经费预算以及合作企业的谈判等问题。

3.1.3 建立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学生实时评价机制,实时跟踪培养的效果,根据学生反馈意见,不断地改善和提高。(2)建立用人单位反馈评价机制,跟踪 社会用人要求动态,及时调整培养的方案和内容。(3)建立就业数据库,从就业率、就业质量、人才成长等方面来跟踪、分析培养模式的质量。

3.2 “新财子”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

3.2.1 模式建立

为了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从2009年开始尝试“新财子”工程,整体思路见图2。新财子模式又称院中院式的人才培养,从广西财经学院 各二级学院选拔优秀的学生加入新财子团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地图构建+定制培养”的模式进行为期2年的培养,最后输送给用人单位或推动学生的自主创业。支持体系包括:双栖教师团队,除本校师资外,专门聘请了国内著名的咨询公司和企业老师;培养模式主要是在广西财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融入我们开发的特色培养课程;经费主要来自团队的项目,包括教师团队的企业咨询及各种创业大赛奖金等;为了更好展开服务团队成立了相应的科研平台一方面将实践案例进行深度研究形成新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便于对外开展合作项目。

图2 新财子人才培养模式

3.2.2 模式应用特色

(1)配合广西财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特色培养课程和学习方式。除了体制内的课程之外,新财子专门按照卓越营销人才的成才逻辑建立新财子的知识地图,按此设置核心培训课程,如国势研究、营销战略、管理工具、实战案例学习、商务沟通、法律常识、计算机技术、外语提升等;学习方式上采取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研发课程并固定每周课程分享,阅读规划确保学生专业书籍阅读量每周2本,新财子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图书资料库,按照知识地图积累了500本经典书籍,此外,还建立影视库、杂志库、网站库等大量知识管理体系,通过IT固化后的知识管理系统将伴随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学生每周固定参加一次视频课程学习和一次团队主题分享,每年阅读书籍不能低于30本,大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创业大赛、一次企业咨询项目以及一次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实习。

(2)实战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在导师的带领下,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商业实战,如自我创业、管理咨询或企业实习。自我创业项目训练的内容包括创业项目的挖掘和选择,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的撰写以及组合打造自己的团队,参加国家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衡量学生创业项目的质量主要是通过风险投资人的评判为主;咨询项目主要是营销咨询,包括企业的营销环境分析、营销问题诊断和有的放矢的解决方案设计,一般情况,学生会要求参加方案的执行;企业实习相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新财子的培养必须完成企业对他们的检阅,在评估通过的企业里完成1~2个月的营销岗位实习,内容可以是系统的营销策划,也可以是参与营销节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点的实习,如市场调研、营销诊断、促销执行、创新营销模式设计等工作。近三年来新财子团队每年按照以上的培养路径设计,已经显现初步的成绩,每次参加创业大赛均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在指定的实习企业受到企业人士的好评,毕业生首次薪酬平均超过5000元/月;学生们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整地参与营销咨询项目,包括项目建议书撰写、提案、项目方案设计并协助客户执行方案,新财子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JGB22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