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心理爱情论文

时间:2022-03-12 07:11:11

导语:在大学心理爱情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心理爱情论文

第1篇

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与反思——基于民族教育的视角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适应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属性、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

教师自我意识的生成与培养——兼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深层拓展与发展导向

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研究

对提高开放教育面授辅导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思考

高师公共教育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欧教育实习现状及改革趋势探索

学科中心课程:内涵、理论假设及组织方式

从教育政策学视角看当代世界教育改革

新时期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发展学生个性的意义与策略

“自学、议论、评价”三环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办学之道研究

提高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策略研究

高校学士学位论文抄袭的原因与反思

加强地方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巡礼

试论教师成长的十个“学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初探

从自发走向自觉:促进教师课程领导的策略

论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新变化

挪威教师教育大学化形成及启示

论幼儿教师教育智慧的养成

让园本培训引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素质教育契合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高校课桌文化的狂欢化特征与疏导机制

当下沪用中学物理课本初步研究

孙铭勋乡村幼稚教育实践与儿童文学教学

论社会思潮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双重影响

建国六十年来德育导向的演进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

中小学性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探析

地方本科院校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实施目标管理的设想

大学英语教学秘书的工作定位与职责

撰稿规范

对农村教师缺乏与素质提升的多维探讨

生态学视野下高师教师身心素质可持续发展

师范生“对话”素质探析

我国初等教育领域关于“教师”选题的研究情况及分析

转型期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调适

教师间交往的现实意义及促进策略

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论孔子在中国文化定向中的特殊作用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应对之策

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小人”人格结构初探

当代中国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论大、中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衔接

高校学生党员群体长效教育机制的探索与创新

品味爱情篇章塑造健全人格——以大学生爱情观教育为例

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推进学院制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以成都大学为例

对高校人事工作的思考

高校学生欠费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第2篇

关键词:青春电影 爱情 怀旧 人文关怀

2013年是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国产片电影票房开始反超进口片。进入2015年,中国国产电影票房在超越进口电ac影票房基础上,继续呈现上扬态势。从已上映的国产电影来看,2015年,中国电影题材呈现多样化特征。比如,以反映环保、尊重生命为主题的《狼图腾》,以反映关爱儿童、打击拐卖儿童犯罪行为的社会类题材电影《失孤》,扩展型综艺节目题材类电影《爸爸去哪儿》等。中国电影正在朝着主题多样化方向前进,并显示出蓬勃发展的力量。国产电影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可喜的成绩背后,是电影人能够抓住现代主流观影群体的心理需求,从而创作了一系列迎合观众趣味的作品。从近几年已上映的国产电影题材选择上看,以反映青春故事为主要题材的影片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逐渐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处在青春年华的每个个体第一次作为独立的个人面对社会与人生,无论悲伤还是快乐,青春都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青春系列电影反映了曾经或现代青年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由于青年人是最强大的电影受众群体。为了满足这一市场导向,近年来,国产青春系列电影不断问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产青春电影以描述青年人的成长历程为主。而所谓的青春电影主要是以青年人为影片表现主体,描述青年人的成长经历、生活际遇、个人思想信念、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电影。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青春类题材电影并不是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已出现。1931年的《恋爱与义务》),1930 年的影片《歌女红牡丹》,1933 年《三个摩登女性》和1934 年的《桃李劫》是中国比较早期的青春类题材电影。此后的青春电影《风云儿女》《青年中国》《白毛女》《青春之歌》《五朵金花》等也曾激励了那一代青年人的梦想。但是,最近几年国产青春电影的出品数量之多,成就之大,使国产电影走上了一个新高度。自2011年青春类题材电影《失恋33天》上映后,由于迎合大部分电影观众口味,从此,青春类题材电影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开来,而且屡试不爽。“以电影之美表现青春之美,是电影艺术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完美合奏。”[1]青春系列题材电影的广受好评,除了高科技的运用以外,主题内容的设置应该是最具关键意义的部分。下面笔者将以这一类题材的电影代表作品为例,对2015年青春类电影题材的主题作简要分析。

一、懵懂青春的美好爱情

2011年11月8日,这一天一部以反映青春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上映了,影片以活泼、清新的格调为观众讲述了女主人公黄小仙在经历了33天失恋的痛苦之后,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并最终收获了一份甜美爱情的故事。这虽是一部“小成本”电影却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它代表了一个人面对自己喜爱事物的态度和思考。每个人的青春都会有对爱情的美好向往,甚至是拥有过懵懂的爱情故事,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是影视剧中广泛采用的叙事内容。所以爱情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青春类题材电影不变的旋律。在2015年已上映的青春类题材电影中,每部作品都渗透了对“爱情”思想的传达。

影片《左耳》的上半场以社会妖艳女生黎吧啦周旋在许弋、张漾两位男生之间为线索,主要讲述张漾利用深爱自己的黎吧啦谋害“同母异父”的兄弟许弋的故事。影片中间,一场飞来横祸夺走了黎吧啦的生命,面对这样的结局,曾经利用黎吧啦的张漾、深爱黎吧啦的许弋、坚强倔强的李珥将作何种选择,这着实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影片下半场又以黎吧啦的好朋友李珥为中心,讲述了李珥在为好友黎吧啦申明正义的同时,了解了黎吧啦生前的男朋友张漾的悲惨身世,并与其擦出爱情火花的故事。除了讲述这几位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外,影片更将许弋和张漾父母的情感经历渗入其中,使得电影在抒发爱情故事情结的同时更具有历史厚重感。电影《何以笙箫默》更为明显地体现了爱情的主题。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男主人公何以琛与大学时候的恋人赵默笙的爱情故事。上大学时,两人本是一对普通而美好的恋人关系,由于家庭的变故,赵默笙在没有告知男朋友何以琛的情况下,不得已离开中国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她们的关系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两人的性格特征就证明了他们彼此依旧爱着对方,两人之间的思念不约而同地成了他们各自的必修课。终于,在何以琛契而不舍地寻找与赵默笙的坚守中,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像《咱们结婚吧》《第三种爱情》这样两部电影,单从名字就不难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爱情内容。《横冲直撞好莱坞》《小时代4》《栀子花开》《怦然星动》等青春类电影作品,故事传达的氛围或悲伤、或欢乐,都掩盖不住爱情气息的存在。

与往年相比,2015年青春系列电影涉及爱情的部分更具有多样化特征。无论故事题材是涉及犯罪、惊悚还是职场,作品中的爱情故事总能很好的渗透其中,带给人“爱”的慰藉。然而,之所以青春类电影中的爱情具有更好的感染力,主要还是归因于人们对青春时代美好而单纯的爱情的怀念,对青春时代为了单纯的爱,敢爱敢恨的勇气。“质朴与纯真是表现对象最为简单、干净和纯粹的表现特征,运用电影的表现手段告诉观众,最质朴最本真的是最好的,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2]所以,当初的爱情很简单却记忆深刻。

二、诗意青春的怀旧情结

十年前,属于“80后”的电影或电视剧作品由于供应不足,亦不能满足“80后”群体的成长需求。近几年上映的青春类题材电影则尽可能还原属于这一代年轻人的心路历程。由于观赏电影的主流群体是“80后”,而迎合这一年轻群体最好的主题就是怀旧。贾樟柯认为电影“不再试图为一代人代言。其实谁也没有权利代表大多数人,你只有权利代表你自己,也只能代表你自己。这是解脱文化禁锢的第一步,是一种学识,更是一种生活习惯”。[3]青春类题材影片内容多涉及现代年轻人的经历,这就增强了“80后”这一主流观影群体的理解能力,因为这些故事都是年轻人日常生活中必然经历的一部分,有些电影情结甚至无需理解。因为“怀旧电影从来不曾提倡过重现历史内涵的论调。相反,它在捕捉历史‘过去’时是透过重格所蕴含的种种文化意义,把焦点放在重整出一堆色泽鲜明的、具昔日时尚之风的形象”。[4]

青春类题材影片适合现代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年轻人在观影的同时,在快乐中完成对自己逝去青春的追忆。

影片《左耳》中的李珥是校园女生温柔坚毅的代表,黎吧啦是敢爱敢恨的社会女青年的代表,蒋皎则代表了富家女生的青涩与懵懂,男主人公许弋是学生时代优秀男生的典型,张漾则是社会青年中游戏人生的代表。在这部影片中,每一位观众都能找到自己青春时代的原型。《何以笙箫默》中,何以琛与赵默笙大学时代的美好爱情,其清新、自然,又不失调皮的氛围背景,又是今天多少大学生恋人之间的完美映衬?电影《港濉分杏泻苊魑的怀旧线索,男主人公徐来为了曾经的恋人来到香港,借助香港这一历史背景,影片中展示了许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粤语歌曲与经典的香港电影。作品深挖香港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差异,展现了香港文化曾经的繁荣对当时年轻人的影响。另外,电影《夏洛特烦恼》毋庸置疑成为今年国产片电影中的一匹黑马,作品以主人公夏洛的一场梦境为线索,讲述夏洛与马冬梅夫妻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开始不久,伴随着夏洛的梦境,他与马冬梅之间从高中时代的相知相识开始进入观众视野。跟随主人公回到高中时代的还有十年前的大陆流行歌曲与当年的玩伴儿,十年前后的场景对比带来的震撼是强烈的。影片在回味追忆似水年华中,告诉观众什么是“长情”。

青春系列电影中,对曾经诗意青春的怀旧成为2015年电影的一种模式。除了电影作品中对青春往事的追忆带来的视觉对比冲突外,还有一种现象是超越了电影本身的结构艺术的,那就是对原作品的改编。《万物生长》《小时代4》《烈日灼心》等影片都是在几年前原著作品的基础上改编的,这些原著在当时一经推出便获得了追捧,现在可以拿出来改编成电影依旧获此好评,可见这样一批人的青春记忆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十年前的校园歌曲《栀子花开》改编成同一题材的电影《栀子花开》并广受好评,也足以说明每个人青春的珍贵与意义。

三、呵护青春的人文关怀

追求青春与美的主旋律应是青春类题材电影带给观众最深刻的感受。青春类题材的电影以描写年轻人的普通生活为主要内容,这也构成了它“小成本”的深层原因。诠释健康人生的内涵,追求健康的人性美,将年轻人的普通生活展现得有新意和深意,是这类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几乎每一部青春类题材的电影除了它要揭示的表层现象之外,还有可挖掘的深刻意蕴。

电影《左耳》中,李珥用自己的真性情打动傲慢的黎吧啦,使她们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好友黎吧啦的离世深深触动了李珥,使她又肩负起为好友鸣不平的责任,而黎吧啦男友张漾的无私、勇敢又震撼了李珥,曾经彼此为敌的两个人变得亲密无间。这部电影不止让观众看到了对逝去青春的追忆,还有张扬青春中对过往的原谅与救赎。《何以笙箫默》中,虽然因为家庭的原因,赵默笙不得已与何以琛分开了,但是在美国的赵默笙依旧保持着善良的本心,她每天听着曾经和自己的恋人听过的歌曲,收养无家可归的儿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直到她与何以琛再次相识,并重新收获这份美好的爱情,她的善心终于得到了回报。影片《烈日灼心》以三个自认为犯下滔天大罪的青年人为主人公,讲述他们为求得赎罪与谅解默默做出任何的牺牲都无怨无悔,勤劳勇敢的三人被生活磨砺的比正常人更有正义、善良之心,却最终没能逃过法律的追究。但事情的最终结果是三位年轻人的罪行本没有必要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是害怕与畏惧让他们一辈子走不出生活的囚笼。影片中有一丝悲凉,但在电影中对三位赎罪青年为了弥补过错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展现,从另一方面凸显了主人公善良的心理刻画,这在2015年青春类电影中也是较为优秀的作品。《夏洛特烦恼》是一部喜剧题材的青春电影。影片虽是喜剧特色却不浮夸,夏洛因为对马冬梅的偏见,使得两人生活并不幸福。但是因为一场梦境,让夏洛明白了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最真,能抓的住的婚姻才最幸福。夏洛重新认识了马冬梅,他们的婚姻生活也开始变得美好。

2015年以青春题材为主要内容的电影作品并不是对日常精神病痛的无病,而是更懂人心的精神关怀。随着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维观念等都与以前有了大的改变。影视剧中传达的人文关怀成为治愈现代人精神疾病的一种重要方式。2015年青春题材电影已经在向着人文关怀气质的要求迈进。

四、国产青春电影的影响

2015年,以电影《左耳》《何以笙箫默》等为代表的青春类题材电影故事以“80后”为主题,迎合了“80后”做为社会观影主体的心理,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国电影向大众娱乐回归的有力说明。同时也说明,中国电影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要反映一个群体的趣味,更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呼声。这一年的国产青春电影开始更加关注人性,关心青春的记忆,国产青春电影以其独特的时代烙印记录着中国青年的当代生活和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青春类题材电影取得今天的成绩绝非偶然。2013年青春系列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1》《青春派》《一夜惊喜》等陆续上映。2014年的青春类题材电影《前任攻略》《白日焰火》《我在路上最爱你》《同桌的你》《分手大师》《一生一世》《心花路放》《露水红颜》等也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进入2015年,国产青春系列电影更是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平均每个月会有三部青春类题材的电影上映。《一路惊喜》《咱们结婚吧》《万物生长》《左耳》《何以笙箫默》《横冲直撞好莱坞》《小时代4》《栀子花开》《烈日灼心》《港濉贰兜谌种爱情》《夏洛特烦恼》《我是证人》《怦然星动》等作品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

2015年的青春电影,在数量与故事情节处置上,具有显而易见的类型化现象。大部分都是在“校园电影”的基础上,添加对现代生活的延展部分。现时代的国产青春类电影还是不成熟的。针对小成本青春类题材电影的制作,王小帅认为,“讲述个人故事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创作环境,资金困难无法完成历史题材的创作,第五代的阴影下,观众也不成熟”。[5]而且“电影作为光影的艺术表现方式,是不能够成为大众化的娱乐休闲方式的,它是属于一种‘分众化’的产物”。[6]当前的中国青春类题材电影虽然在故事剪辑等方面依旧存在进步的地方,但是很多新生代导演因为电影时长的限制,或力求影片的新奇效果,将电影情节简化或剪辑的过于碎片化。这都严重影响了电影故事的完整化表达。在故事情节的展现中,国产青春系列电影还是没能走出商业化运作模式,很多没有必要出现的暴力、血腥、镜头充斥荧屏,这都不利于青少年的接受与健康成长。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不仅要多样化,以此反映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需求,更应该尽力让每一部出产的电影体现一种中国文化符号,要有体现文化发展的大格局意识。

2015年国产青春电影的代表作众多,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也不可否认,国产青春系列电影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影片在尽力回归温情路线,并体现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力量。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类题材电影在国产电影中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助推器。

注释:

[1]张洋:《中国青春电影发展流变论略》,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聂楠:《新世纪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主题与表达》,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3]程青松,黄欧:《贾樟柯 :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 年版,第 367 页。

[4]陈清侨等译,[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5]王小帅访谈,采访李琳:《王小帅:我要坚持自己的态度》,当代电影,2006年,第5期,第35页。

第3篇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各种情况的高效而满意的适应,是一种积极的、丰富而持续舒适的心理状态。在高等学校退学、休学学生当中,因患有心理疾病的占总数的40%-70%,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影响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女大学生比例越来越高,而且出现了一些以女性群体为主的高等学校。从近几年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中,女学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生的比例有上升趋势。这些现象说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其特殊性,她们改变了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组成结构,也产生着新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层次描述

(一)关于大专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在2008年11月第一周内,从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07级和08级学生中随机选取15个班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团体测查,主试人员统一培训和要求,测试在20分钟内完成。共发放测试卷682份,回收653份,缺失值3份,有效率达95.74%。通过对调查问卷分类、编号后,我们用北京大学心理测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软件系统对所得数据输机并初步分析,然后将相关数据导入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如下。从附表可以看出,幼专女生在90个测查项目中有反应的(阳性均数为39.6)达到44%,而且接近中等程度(均分2.42)的水平。在9个健康因子中,强迫症状明显,接近轻度反应,除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得分也较高,标准差相对也较大,说明有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比较严重。躯体化得分最低,说明女生生理健康状况良好。与1986年全国常模比较可以看出,除躯体化因子效应明显(显著水平为P=0.011<0.05)较低外,其余因子都有更强的显著的效应(显著水平为P=0.000);与高三学生常模比较发现,除强迫症状效应基本无差异(显著水平为P=0.048<0.05)外,其余因子(人际关系和精神病性除外)都有更强的显著的效应(显著水平为P=0.000);与大学生常模比较可以看出,除强迫症状、恐怖效应基本无差异(显著水平为P=0.049、P=0.045,接近P=0.05临界点)外,其余因子(人际关系和焦虑)都有明显的更弱的效应(显著水平为P=0.000)。

(二)本科大学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2003年,王彦如遵循分层抽样的原则,对山西省15所大学本科院校按照性质分为6类,即:综合院校、医学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农业院校,选取了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华北工学院等7所学校,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按性别、专业等人口学特征比例抽样并进行个别测查,测查中女大学生样本为488名,研究发现,除了敌对外,女生在其他各因子以及总均分上得分均高于男生,其中在抑郁、焦虑及恐怖这三个因子中显著高于男生得分。这一结果与一些相关研究较为一致。我们认为,由于女性生理特点以及社会上长期形成的一些思想,我们对女生的教育比较保守,女性在行为方式等方面受到一定的约束,因此造成女生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而且由于社会仍存在的一些偏见,女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更为强烈。同时考虑到女大学生本身的女性心理特征,使得女生在面对各种成长与发展的问题时表现出更多的不适应。

(三)本科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漳州师范学院的张灵聪和赵广平根据2001年—2006年对14714名女生进行了SCL-90测查,建立了该校女生常模。结果表明,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得分普遍高出男生,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研究结果还表明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三因子是女生心理方面较普遍的问题;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敌对因子的检出效率加强。研究的结果与量表协作组的结果不一致,量表协作组全国常模认为男女间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与以往研究大学生群体SCL-90的性别常模资料相同点是承认性别差异,不同的是量的比较方面存在不一致。这一结果提醒人们大学女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大学生群体有较大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说明漳州师范学院的学生的心理状祝有一定的特殊性。

二、问题分析

从以上三个有代表性的女性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男生,而且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表现,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和女性生理、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因素有关。

(一)传统文化和教育对女生强迫症状形成的影响强迫症状是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根据调研结果发现,大专女生和本科学院女生强迫症状排在9个因子首位,大学本科女生也表现明显。根据唐登华等学者观点,强迫症状的出现是对一些正当情绪长期压抑的结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就应该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并且要“走不露足,笑不露齿”,能忍辱负重和任劳任怨,这种文化在父母传统教育、各种价值观并存的今天,对女生不能没有约束力。但今日世界诱惑多多,作为自然的人,女生的人之本性不能不受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到激发,但理性又要求她不能擅越雷池。这种观念与本性的冲突必然使女生严格压抑自己性情。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我们所举样本主要是师范院校,而师范教育更是要求学生要“以身垂范”,女生就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了,这还不说很多女生还是“完美主义”的奉行者。

(二)生理特点、性格等因素是女生抑郁的重要根源男女生理差异对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如脑成熟的时间、速度,语言及手的动作等。大学阶段的女生正处于性成熟早期,而且有非常强烈的爱情需求和“家”的归属感,但现实又不允许她们公开谈婚论嫁,还有大量的作业等问题困扰她们。从性格来看,很多女生都属于偏内向类型,特别是在传统礼教家庭中长大的女孩。根据胡胜利对厦门市10所中学调研结果,中学女生除敌对、偏执和其他3个因子分和男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外,在其余7个因子分和总均分上均极其显著地高于男生的得分,这一结果与工极盛等人的结论极为相似,可见,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从中学开始就已经表现出高危性了!由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不能尽快消除,抑郁症状便较多地表现出来。在笔者接访中,还发现女生在秋冬季节抑郁症状明显,可能跟其心思细密、多愁善感的思维特点有关。在男性缺乏的女子院校,这类女生抑郁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还表现出失望、悲观以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方面的感受,有的还产生了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

(三)社会文化和生存环境加剧了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人际关系敏感主要是指某些人际的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突出。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心神不安,明显的不自在,以及人际交流中的不良自我暗示,消极的期待等是这方面症状的典型原因。从山西省大学生和漳州师院女生调研情况看,人际关系敏感突出,相对来说运城幼专女生这方面问题不大,这可能与学校存在男生多少关系密切,因为大学生异性之间的交往需要较高的技巧,在目前独生子女主流的情况下,很多学生缺乏对异性心理了解,也没有习得与异往的技巧,异性人际关系紧张很明显。特别是女生在学习、求职中与异往时,因为“性骚扰”等不良现象使她们心理更加紧张,加上社会对女性就业的歧视存在,也使他们缺乏安全感,恐怖加上天生敏感的特点导致了她们的不安全感增加,产生了人际交往困难甚至无助的不良心理。超级秘书网

三、对策建议

鉴于目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原因分析,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关注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从教育教学、思想工作、社团文化、职业关怀等多维度地进行干涉。据漳州师院数据调研分析,女大学生虽然心理健康因子得分水平较男性高,但得病检出率却在统计学水平上显著小于男生,就是说女生的心理发病率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教育为主、预防为主、防护为主。基本策略可以采取顺其自然法,因为任何心理症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减弱和消亡的过程,要相信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免紧张、恐怖加重心理状况;二是采取宣泄疗法,对家人和同学说出心理创伤和紧张恐惧心理,把内心的痛苦发泄出来,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团体咨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发泄积累的情绪;三是对已经出现强迫症状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积极转移注意力,尽可能地把时间安排得紧凑,使自己没有时间去实施诸如反复检查门锁等强迫行为,同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可以选择运动锻炼和户外活动来充实生活,减轻强迫心理的干扰。对于少数症状明显的可以用心理治疗,最好是把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咨询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心理健康恢复和巩固。当然,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积极的女性校园文化氛围和职业帮助政策,使女生心灵充满阳光和自信的力量。

第4篇

论文关键词:生命教育,大学生,生命,“基础”课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他杀、虐待动物等新闻却不绝于耳,他们对生命的轻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和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与残忍?除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心理问题、社会因素等原因外,还与一些高校长期缺乏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没有很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有很大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生命关怀为核心,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在现阶段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高度工具理性化弱化了生命教育。著名教育学家杨书子院士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后认为: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德育论文,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生命教育在这种理性化的教育中越来越边缘化。

第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学生的功利取向越来越明显。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文化多元化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引起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价值观念的重大改变,可能出现部分大学生热衷于追名逐利,存在着狭隘的个人主义倾向。对他人的生命以及生存状态表现出淡漠。这种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生命观、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其理性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第三、目前高校生命教育中重理论灌输轻实践体验的倾向制约了生命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各大高校几乎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并开设了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纠正了一些偏差行为,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能在大学生群体中正确开展生命教育,开设专门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存在的意义,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热爱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结合“基础”课的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基础”课是“05方案”中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在其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应有之义。结合对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群体生命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认知关怀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忧患意识教育和生命能力教育。

第一、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加强生命认知关怀教育。

认知关怀教育主要是增强个体对自我生命的认识、肯定、接纳和珍爱,是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爱护。包括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等。使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情怀,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还关心整个自然界所有的生命。

第二、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加强生命价值教育。

生命价值教育就是通过对生命科学、医学相关知识的讲授,使大学生形成全面的生命认知,明确“生”的可贵和“死”的不可避免,着力解决人“为什么而活”、“怎样活着”、“生命存在的价值”等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从大学生自杀以及违法犯罪的个案可以看出,有的大学生之所以选择轻生来结束自己年轻鲜活的生命,就是对生命失去了信心,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忧患意识教育。

人的发展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永恒追求。生命的无限性在于在有限的时长中发掘自身最大的潜能德育论文,这也就是生命发展教育的核心。我们应当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通过努力取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激发其自身潜能.从而提高对自身的价值肯定,充分展示个性,达到提高个人生命质量的目的,要让学生懂得拓展生命的宽度,突破自我,追求人生的境界。

第四、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强生命能力教育。

生命能力是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了生命能力、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生命能力教育目的让其领略到“活着真好”,争取“活出点意义来”。如抗挫折能力,要让学生知道挫折只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必要过程。需要有积极良好的心态去乐观面对,应增强自身的挫折容忍程度以及心理调适能力。正确地面对挫折并承受挫折之痛,会让学生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欣赏生命的亮色,提升生命的意义。

三、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生命教育题材

课题组老师结合多年从事“基础”课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挖掘出了适合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题材,并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相应设计。众所周知“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其中,人生观教育是整个课程教学的重点,所以在基础课中开展世界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学时最终的落脚点为人生观问题,从人生观问题扩展开来可以对学生实施相应的生命教育。(如图所示)

1、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看待生命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它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所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极其重要。世界观教育属于哲学的范畴,但对于高职院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哲学”课程,所以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相关教育,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以及万物运动的无止境性等等,动员学生爱护我们的地球,珍惜身边所有的生命现象,增强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情感。落实在“基础”课的教学上,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祖国的灿烂文化和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并将这种爱扩展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及人民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同时生命教育的实践性很强,我们可以结合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来进行德育论文,如探访养老院、孤儿院、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等,以培养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以感恩之心来善待生命。

2、引导学生用高尚的道德观善待生命

诗人但丁曾说过:“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说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行“基础”课的教学不能只是将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公共道德价值体系,通过教师的讲授传达给学生,而是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才是关键。教学中可以选取“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展开课堂讨论,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使学生养成道德习惯,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典型视频,并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来展开课堂教学,可以选取近期网络上出现的颇具争议的“变态女大学毕业生屠杀小兔子”的视频,女大学生对动物生命的漠视必会激起学生的愤慨和心灵的触动。

3、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构筑和谐社会

近年来,一些被人们视为“天子骄子”,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们纷纷触犯法律,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与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背离。“基础”课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仅是对法的一般原理和法律基本知识的一般解说。但教师不应囿于此限,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切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法律素养。教学中不忘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揭示法律规范中所蕴涵的权利基础,消除法律规范是关于义务或以义务为本位的规范的误解,避免权利和义务的错位,树立权利观念。要尽可能把行为模式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运用法律知识和理论剖析“为什么”,使大学生知其“所以然”,并能深刻理解国家的、社会的、个人的法定的、应有的权利义务德育论文,并由此正确地把握它们在法律上的关系,使“感觉”深化为“理解”,进而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实现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引导学生用崇高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这里所讲的崇高的人生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一个树立崇高人生观的人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当今相当浮躁的社会氛围下,人们越来越多地趋向于追名逐利,变得失去了理性,疏远了纯真的情感,灵魂变得愈发孤独。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基础”课的老师在教学中务必要向学生澄清那些庸俗人生价值观的种种危害,动员他们树立崇高科学的人生观;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无论地位如何,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他尽心尽力去为他人、为社会服务,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最终达到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清,刘红斌.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的提高[M], 上海高教研究,1998,(专辑):101 ―103.

[3]刘济,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 江西教育科研,2002,(12):33.

[4]张国民,廉利.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浅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4)

[5]杨芷英.生命的追问大学生生命教育管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6]肖杏烟.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高教探索》.2009,(5)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教育及其教育对象的特点和现今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与不足, 尝试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旨在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一、高职教育与其教育对象的特点

1.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第一,学制短。高职教育一般实行的是两年制和三年制。这个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学时相对来说较少,不能和本科相比。

第二,工学交替,实习实训时间长。教育部要求高职教育实习实训时间占总学时的一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习实训相结合。

第三,办学以培养职业技能与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的职业观念和就业思想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有所不同。

第四,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学生思想比较复杂,综合素质较低,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增加了难度。

2.高职学生特点

一是价值观多元化和不稳定。他们一方面独立意识、自主意识都比较强,有爱国的热情,有渴望成才的愿望,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生活的美满幸福,一方面又缺乏价值评判标准,尚未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二是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较强。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但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拥有广泛的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校园文活活动、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

三是心理压力大。高职生由于不能正确而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情感挫折等问题,尤其是学习和就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较高。

四是自律性较差。高职学生自治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劳动观念、纪律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正逐步开展与实施

许多学校成了专门的管理和实施机构,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开设选修课程,运用多种媒介宣传心理素质教育知识,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心理档案。

2.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素质的专职人员,教育力量单薄,方法单一。当前从事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专职人员,没有多少人真正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而的培训,缺乏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所必需的科学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2)心理素质教育覆盖面不够。尽管好多高校都开设了必修课、限选课或选修课,但不少学校还未建成覆盖全体、无处不在的课堂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的完备体系,只是心理素质课教师、学生工作干部在主动开展有限的工作。只举办了一些讲座,既不能保证心理素质教育的系统性,也不能保证心理素质教育的覆盖面。

(3)在管理上缺乏规范化、制度化,内容上缺乏科学化、系统化。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并没有真正起到心理咨询的作用,只是进行心理障碍咨询,而没有进行心理发展咨询。注重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结合上下功夫。

三、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面对不容忽视的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求高职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成熟稳定的情绪,具有良好的情感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而高职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于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坚持以往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2.传统单调、公式化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

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但对他们在学习、交往、恋爱、择业、承受挫折等日常生活中所具备的心理素质未予以应有的关注和培养,在方式手段上,过分强调灌输、榜样等外在因素的强化作用,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个性特征。在新形势下,原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那种说教式、单一化、公式化、压制化的简单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并真正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性作用,对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3.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更适合学生特点、更符合教育规律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心理素质教育中关于人的发展的一系列理论以及了解、认识、把握个性心理的手段,不仅能够帮助教育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同时也能使教育者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个性,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创造条件。

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教育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我们解决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临的新问题。

四、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1.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增强心理素质教育教学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面向高职院校一年级全体新生开设,要利用这一渠道,对高职院校新生就行入学适应教育、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教育,教给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以及心理调试的基本方法,实现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加入入学适应教育的部分,帮助新生认识中学到大学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为新生适应大学环境做好心理准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与人才的关系,高职教育特点与培养目标;加入学会学习的部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辅导,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理想,培养优良的学风;加入人际关系辅导的部分,交给学生人际关系的技巧和原则,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消极心理;加入爱情辅导,帮助学生认识爱情,学会把握爱情,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加入心理健康常识教育的部分,交给学生心理健康只是、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以及心理调试方法等。

2.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主要有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啊、心理训练法、游戏法、测验法、脑力激荡法、自述法等等,这些方法大多数都可以借鉴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味“灌输”、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多采用和借鉴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手段,例如可以把心理素质教育中已广泛使用的心理测验引进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长与不足,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和能力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从而取得更佳的效果。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加强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首先,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实践技能要求高的工作,特别是面对高职学生这一思想活跃、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他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得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技能,同时对其知识面、人格修养、职业道德、人生阅历有较高的要求。只有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才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具有针对性的帮助。

其次,高职院校还要不断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性培训,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帮助发现和解决学生一些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水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对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考查,并把老师们的工作情况列入考核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内容之中。

参考文献

1 郭维平.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 余茂才.地方院校德育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志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7.

4 杨瑞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5 辛华龙,朱胜凯,张永胜,刘召芳.浅析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中国高教研究,2000.

第6篇

论文摘要生命价值追寻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是高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备条件。大学语文教学立足人文性目标定位,借助经典篇章,关注学生精神世界,探寻生命意识和人生价值,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的最初目的是关注人的生命,然而,在这样一个将实用功利哲学发挥到极致的消费主义年代里,本着实用性的高职教育中,似乎只有学科专业知识才获得了合法性,而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审美情趣的养成、意志力的磨练、为人处世之道等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作为人文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传承知识,同时要从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安全、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教育、对生命的理解和欣赏等角度来审视《大学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

1、人文关照、生命呼唤是来自时代需求

每年的l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可见精神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统计,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成为影响我们健康成长的隐形杀手。高校作为缩微的社会形态,这种症状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明显。目前在全国各高校陆续发生学生自杀案件是对这种现象的诠释。

一份反映近几年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和未来的调查显示,“有超过10%的大学生对生命持漠视态度”,遭遇挫折时有“1.7%的人想到用结束生命来解决”,在对待大学生自杀行为上,“16.7%的人认为可以理解”,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甚至有接近1/3的人承认自己也曾产生过轻生念头。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凸显崇尚生命、注重生命的人文价值,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大学生生命及人文教育的必由之路。

《大学语文》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思考和智慧资源,能培养学生汲取正确对待生活并且适应生活的精神养料;在与语文的对话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和生命愉悦的享受,并对人生善恶进行鉴别,积累人生经验,张扬人性美,对人的生命发展起着核心性的决定作用。在大力推行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

2、树立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素质是大学语文的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性质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即语文的实用功能,听说读写;所谓人文性,就是“精神性”,“人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立人教育”。“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方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文学是人生的另一种存在,充溢着真情真性、至情至性的生命美学。

《大学语文》以经典作品的赏析为主,通过具体作品的解读,还原一种生命精神,使学生感动于这种生命状态;或者通过作品的解读,将一个时期的文学精神揭示出来,使后人感奋于这样的精神形态,从而达到通过文学来认知社会与人生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可以获得安身立命的基础,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根"的中国人。把人文精神贯注到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中,关注入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养成,对现代社会日趋严重的人的精神异化现象给予纠正,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通过读经诵典的过程,体验《诗经》、《楚辞》的古朴、俊雅,诸子百家的睿智、博大,秦汉时代的雄浑、豪迈,魏晋时期的自然风骨,唐诗的典雅和谐,宋词的飘逸灵秀等,使民族文化重新弥漫于校园,净化学生浮躁的心态,重归健康和充实。

3、探寻生命意识,关注当下人生是大学语文课程内容

3.1 传统文化传递生命意识。大学语文中的经典文本是几千年来先哲智慧的结晶,反映的是前人的生活与情感。古代文学作品中沉淀了诸多母题--爱情婚姻、人生价值、仕与隐,这些话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的探寻、自由人文的追求。

事实上敬畏生命,爱身养生、安贫乐道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我们可以透过经典文选,看到国人“倡导贵生、重生,尊重生命、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这实际上是人们对一切生命的尊重、关爱、敬仰和维护。而儒家经典中所透露的“忧道不忧贫”,则体现了一种达观的快乐情怀。“君子固穷”,不仅透露出安贫乐道的忍耐力,同时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安顿和精神的超越。陶渊明的“纵浪大化中,无喜亦无惧”是对生命的豁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澹远宁静的生活态度;“千古第一文人”苏轼的诗文中浸透了一种旷达超脱又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和以山水审美消解生命悲苦的东坡人格。在这种经典人文关照中,体会出怎样以坚强的意志应对磨难和挫折,以对生命执著的眷恋和对社会的强烈关注支撑自己走出困境。

3.2 经典阅读审视当下人生。对大学生而言,现实世界的、悖论、问责是最真实不过的,人文教育唯有穿透现实,方能承受生活的重压。大学语文课程面向的多是大一新生,正面临着对自身的重新认识定位、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调整,以及成长过程中接踵而至的挫折,加之对青春、爱情等问题的敏感、困惑和茫然,使他们迫切的需要获得指引和帮助,更容易从阅读中寻求人生经验和价值导向的指引。教学过程中可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因势利导,与学生现实世界结合。如《伤逝》教学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尝试进行角色代入和角色转换,探讨涓生对待职业的态度和失业后心态等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叙事视角叙述效果差异的同时,学会对生活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障碍等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分析涓生的懦弱和缺乏责任感,在困难面前没有和子君携手面对,而是选择退缩与逃避,引导学生思考个体生命在爱情中的责任;而子君在这一失败了的爱情中所体现出的欠缺,则是经济未能独立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丧失与人格依附等问题。

4、因势利导、倡导真爱的途径渗透大学语文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

《大学语文》的人文性要求授课教师要关注人生,以人为本,教学要用文本的积极因素去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做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

4.1 因势利导,榜样激励,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大学语文教育中需要因势利导,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充分发挥文本中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许多作家的人生经历、选择以及由此体现出的人生观是蕴涵其间的人文精神最生动的体现,对学生具有垂范作用。鲁迅为改变和提高国人的精神素质而选择的弃医从文,并在时代的风雨中以深邃的目光和坚毅执着的勇气持续发出自己的声音,显示了铁骨硬汉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巴金一生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晚年后对自己的严厉解剖和批判,更是对自我人格不断追求完善的典范。此外,郁达夫的率真、徐志摩的浪漫、汪曾祺的冲淡、北岛的叛逆都以其独特的人生选择来展示和丰富着人文精神的不同侧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作家人生选择的关注,可以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影响、鼓励和安慰着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对其健康完善之人格的形成颇具影响力。

作品本身的内涵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王蒙的《安详》倡导一种雍容大度的生活态度,而不纠缠于琐碎小事的困扰;法国思想家蒙田的《热爱生命》里,倡导人生要过得“丰盈饱满”,“领略美好时光”;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芙的《笑的价值》认为微笑面对人生的心态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可以像“利刃一样应对外来的矫饰、虚套和压抑”,只要能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就能微笑面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4.2 倡导真爱,以关怡情,燃起生命的热情。真实鲜活的生命是充满七情六欲,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亲情、友情、爱情于我们而言仿佛就是我们需要呼吸的空气,但在生活中往往我们会有呼吸艰难的时候: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友情陷入谷底;爱情触礁搁浅……面对如上情况,该如何理性应对?文本中的课文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照:《祭十二郎文》《追悼志摩》《怀念萧珊》,或哭亲人,或悼友人,心情郁结忧伤,但在哀伤中仍有对生活的美好展望;《关雎》《静女》《蒹葭》等篇章,或表达两情相悦的缱绻深情美好,或表达“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痴情守望。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山光水影的熏陶中,心灵的狭隘、偏激、冲动、暴怒、苦闷、创伤都可得到修复。“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春江花月夜》展现青春洋溢之美;“东南形胜”、“烟柳画桥”的《望海潮》展现风情之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富有诗情画意;《瓦尔登湖》寂寞、恬静、智慧……这些课文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视角,用山水的灵秀、壮阔、幽深、诗情画意来涤荡心灵的埃尘,让我们去体味生命的美好,愿驾生命之舟徜徉在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 叶澜等.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l997(9)

第7篇

关键词:中韩大学生;韩剧;大众文化

作者简介:金志宣,女,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韩国留学生(上海 0040);张国良,男,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013)03007306收稿日期:[F]013010

一、问题的提出

从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的大众文化进入中国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进入1世纪以来,韩国文化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依然呈现良好势头。韩国通过各种影视作品和时尚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大力传播本国的文化,巧妙地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韩流”现象。其中,韩剧(即韩国电视剧)作为一种在中国、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风行的文化输出样式,正逐渐走进学者的视线。

通过对中国知网1999—01年的文献进行检索,我们发现,相关研究虽然很多,但大多从韩剧本身的内容出发,以思辨和文本分析法研究韩剧热播现象的原因、韩剧与儒家文化的关系、韩剧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韩剧中的女性形象等。仅有两篇论文涉及韩剧对大学生的影响,其中《大学生收看韩剧与文化认同关系的研究》[1]一文采用调查方法,发现收看韩剧的中国大学生对韩国文化的认同程度较高,以“向往韩国型”的认同类型居多,而且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收看韩剧及对韩国文化认同方面有显著差异。《韩国影视剧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念的影响探析》一文分析韩国影视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指出韩剧有利于提高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力。

迄今为止,对于中国大学生观看韩剧状况的定量研究极为匮乏,更缺少对于中韩两国大学生的比较。我们尝试以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对中韩大学生观看韩剧的实际状况进行比较,研究问题可概括为:一、中韩大学生对韩剧的接触有何异同?二、中韩大学生对韩剧的评价有何异同?三、中韩大学生喜爱韩剧的原因有何异同?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首先,以上海交通大学的中国大学生和韩国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滚雪球”抽样方式,调查了上海交通大学在读中韩大学生各100名,共计00名,回收率为100%(如表1所示)。

其次,以中国热门视频分享网站“优酷网”作为搜集热播韩剧的平台,分析其010年至01年排名前五的热播韩剧,即《城市猎人》、《秘密花园》、《屋塔房王世子》、《我的女友是九尾狐》与《恶作剧之吻》(相关情况如表所示),探寻它们究竟有哪些特点吸引了中韩两国大学生的收视兴趣。

最后,依据受众调查和文本分析的结果,初步得出结论,分析本研究的局限,期待进一步研究的深入。

(一)大学生观看韩剧的情况

1大学生看韩剧的接触率。本调查显示,85%的中国大学生看过韩剧,可见观看韩剧的行为相当普遍。我们以卡方分析方法,对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的中国大学生进行比较后发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P值分别为0045和0036,即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对韩剧的接触程度有显著差异。从性别角度看,女大学生对韩剧的接触率更高,达905%,而男大学生的比例为757%。从专业角度看,人文社科大学生观看韩剧的比例更高,达906%,而理工科的比例为75%。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金志宣,等:中韩大学生观看韩剧状况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观看韩剧的渠道。中韩大学生观看韩剧的最常用渠道均为网络,总体比例高达

表五部热播韩剧简况

作品名称热播时间剧情简况电视剧类型男女1号明星类型拍摄场景作品来源

城市猎人0115一部融英雄主义和爱情题材于一体的剧情剧都市剧当红男星李敏镐/女, 朴敏英主要在首尔日本白条司同名漫画

秘密花园01111一对情侣由于意外互换灵魂而引发了一个浪漫蚀骨的爱情故事爱情剧神话剧当红男星玄彬 /女, 河智苑主要在骊州、济州岛首尔韩国电视剧

屋塔房王世子013朝鲜时代痛失世子妃的王子,跨越了300多年来到1世纪的现代后,邂逅与世子妃长相相似的一个女生而展开爱情攻势的故事爱情剧古装剧当红男星朴有天/女,韩智要在全罗道(广寒楼),首尔韩国电视剧

我的女友是九尾狐0108500年前追赶凡人的九尾狐穿越到现代后,引出的一系列故事爱情剧当红男星李胜基/女,甲敏儿主要在首尔,金罗道(海南)韩国电视剧

恶作剧之吻0109IQ00的天才白胜祖和喜爱他的高中生哈妮不得已变为同居关系,从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浪漫爱情故事爱情剧当红男星金贤重/女,郑素要在首尔日本白条司同名漫画

90%,其次为电视(占8%),再次为DVD(约占16%)。就中国大学生而言,使用网络观看韩剧的比例为875%,通过电视观看的比例为91%,另有34%的中国大学生通过DVD观看韩剧。韩国大学生在韩国观看韩剧以电视为主,但作为在中国的留学生群体,其观看韩剧的渠道也以网络为主(97%),而通过电视收看的比例仅为73%。

3大学生观看五部热播韩剧的情况。在韩国,电视是韩剧播放的主要渠道,但由于版权限制,受众不能上网观看韩剧。因此韩国电视里播放的电视剧,与中国网上热播的电视剧并不完全一致。不过,韩国的一些相关数据表明,上述五部在中国热播的韩剧,在韩国的排名也相当靠前。NS Media orea的数据显示韩国010年-地面电视频道010年OP0 节目收视率(NS Media orea),http://wwwtnmstv/defaultasp。[BFQ][ZW)],《我的女友是九尾狐》在010年爱情剧收视排行榜中居第4位,收视率达5%;《秘密花园》在011年爱情剧收视排行榜中居第1位,收视率达314%韩国011年-地面电视频道011年OP0 节目收视率(NS Media orea),http://wwwtnmstv/defaultasp。,《城市猎人》居第5位,收视率达193%。另外,韩国AB尼尔森01年的电视剧收视报告[ZW(][BF]AB Nielsen Media Research-01年韩国电视剧最高收视率,http://wwwagbnielsencokr/。[BFQ][ZW)]显示,《屋塔房王世子》的收视率达15%,在当年爱情剧中居第7位。相对而言,只有《恶作剧之吻》在韩国的收视率较低。可见,中韩两国受众对五部热播韩剧的喜爱程度,可谓大同小异。

本研究比较了中韩大学生对五部热播韩剧的收看情况,发现中国大学生收看率最高的前三名是《城市猎人》(69%)、《秘密花园》(461%)和《屋塔房王世子》(47%),韩国大学生收看率最高的是《城市猎人》(7%)、《秘密花园》(7%)和《我的女友是九尾狐》(68%),排序也十分接近。

(二)大学生评价韩剧的情况

1大学生喜爱的韩剧之类型。既然大学生普遍喜爱韩剧,那么他们究竟喜爱哪些类型的韩剧?调查结果显示,中韩大学生最喜欢的韩剧,排在首位的都是情感剧(中国大学生99%、韩国大学生6%),其次是喜剧(中国大学生18%、韩国大学生181%)。这两种类型的电视剧凸显了韩剧的优势和强项,也是成功吸引中韩两国大学生的重要原因。010年到01年在韩国热播的韩剧中,排在首位的是周末电视剧和家庭电视剧。这两类的电视剧有很高的人气。此外,周一、二和周三、四的电视剧也被选成有人气的韩国电视剧。根据韩国NS Media orea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如表3、表4所示),010年《秘密花园》排名第7位(8%),《我的女友是九尾狐》排第14位(5%),011年播放的《城市猎人》是第17位(193%),而又根据AB尼尔森电视收视数据显示,01年播放的《屋塔房王世子》排第5位(15%)(如表5所示),但是010年播放的《恶作剧之吻》是例外,在韩国的收视率并没有被列入收视榜单。笔者选取的这五部在中国第一视频网站上热播的韩剧都是喜剧,且是爱情剧,由此更能印证本次调查的结果,爱情电视剧相对来说更能受到观众们的喜爱。

大学生认同的韩剧之特点。韩剧进入中国市场最初多为悲剧和家庭剧,篇幅多以百集为单位。近年来,韩剧一改以往悲情冗长的路线,以剧集短小、节奏鲜明、情节紧凑的风格居多,且故事内容不再单一,故事题材更为多样,融入了更多的含意,其目的是为了更加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通过对五部热播韩剧内容的文本分析,我们从主要价值观、叙事结构、表现技法和演员等方面,对其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一是富含浓厚青春气息的题材。从表面上看,热播op5韩剧的题材、形式丰富而多元,但其深层母题都呈现为青春的恣意与烦忧,都指向对少年情怀的多维诠释。几乎所有偶像剧都将爱情作为叙事的焦点,其间有年少懵懂的爱慕,有纯洁坚定的爱恋,也有多角关系导致的情爱哀伤,但情节主线总是男女主角在经历磨难后,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既给年轻观众一种似曾经历或见证的认同感,又满足了他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结局的信念和憧憬[3]。

二是丰富的情感渲染。这5部电视剧虽都有各自的主题和主线,但是情感线的穿插均是不容忽视的。男女主角交错复杂的感情,总是以忽远忽近的关系呈现,让人不禁为他们的感情而担忧,有时又会因其感情的幸福发展而感到一阵畅快。同时,这5部电视剧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配乐的气氛渲染,让剧中情感的抒发更感染人心。

三是独具匠心的叙事结构。比较热播op5韩剧,可以发现,除了内容题材和情感渲染的共通之处外,5部韩剧都具有独特的叙事手法。电视剧的内容大多老套,似曾相识,但是被讲过很多遍的故事在播出时依然吸引观众,其关键就在于,导演巧妙地设定了其叙事结构。这5部韩剧都具有非常特别的、吸引观众的叙事结构,特别是倒叙手法的运用,开篇就能立刻抓住观众的眼球,设置悬念,让人产生继续观看的兴趣。而间接穿插的“插叙”更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一点点地发现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结构之间的奥妙。近年来,电视剧掀起“穿越”浪潮,韩国的“穿越版”电视剧也独具匠心,从《我的女友是九尾狐》、《屋塔房王世子》运用古老传说,主人公从古跨越至今,到《秘密花园》中男女主角被魔法渲染的现代角色置换,这些手法都贴近了现代受众试图改变现状或回到过去的心理期待。因此,从设置悬念入手的多种方式融合的叙事结构,紧扣受众的观影心理,导致这5部韩剧的热播。

四是注重韩国文化的传播。一部成功的韩剧,除了剧情和角色,在画面、音乐、造型等方面的共同发力已成为共识。韩剧一向以精美的画面著称,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影像画面的后期调色,“画面控”们一定会发现,《城市猎人》的画面后期调色处理得非常出色 。《城市猎人》的音乐制作方面也很出彩,任宰范演唱的《爱》,话题效应十足,一经推出就反响强烈,任宰范嘶哑中带着沧桑感的歌声本身就有浓厚的情节感。随后推出的金宝京演唱的Suddenly同样受到热烈欢迎,高亢的歌声如同剧情的进展一样令人热血沸腾。此外,片头曲Its Alright、插曲So oodbye、背景音乐Sad Run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韩剧中有很多特别设计的服装、配饰、电子产品等,这5部韩剧也同样如此。《城市猎人》里,可以看到男主角李敏镐穿的服装很有特色。不仅在韩国,中国也有很多男子穿他的服装。 朴敏英当的是警卫员,因此她穿的衣服都是整齐的女性正装,由此还产生了“金娜娜衣服”的名称。剧中朴敏英的自然发型,也在美发厅里很受欢迎。其他几部热播韩剧也是同样的特点,服装等流行元素都受到中韩大学生的关注。

五是受欢迎的明星演员。韩剧十分注重甄选演员,不仅是演员的个人演技,还包括演员的自身形象,同时也坚持不断选用新人。《城市猎人》中的李敏镐,《秘密花园》中的玄彬和河智苑,《恶作剧之吻》中的金贤重等,都是韩国人气偶像,广受年轻人喜爱。剧集未出,明星口碑早已打响,迅速唤起观众的期待,并形成强大的粉丝团,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推广,获得很高的关注度,这无疑是其后期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环。韩剧总是选择年轻帅气、成熟又略带可爱风趣的男明星,以及活泼可爱、外表甜美的新晋女明星,演员的年轻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产生交集,大学生在观影时容易产生共鸣并融入影片,从而为韩剧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同时,我们调查了中韩大学生认同的韩剧的特点,发现中韩大学生普遍认同的韩剧的三个特点为:(1)内容题材(吸引人);()剧中的服装、饰品、食品和拍摄场景(特色鲜明);(3)剧中演员(演技好)(如图3所示)。

受众认知的三个特点与上述5部热播韩剧的五个特点相对照,一致性很强。即:中韩大学生普遍认同,韩剧在“内容题材”、“剧中物品、场景”(与韩国文化的传播密切相关)、“演员选取”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有趣的是,相对而言,中国大学生更偏好演员,而韩国大学生更偏好剧中物品和场景。通过卡方分析方法检验后发现,“剧中演员”(P=0000)有显著差异,即:中国大学生(58%)比韩国大学生(167%)更看重“剧中演员”。也许,韩国电视剧的演员在演技、形象等方面明显好于中国电视剧的演员,从而获得了中国大学生的青睐。

3大学生喜欢韩剧的原因。我们询问,“中国电视剧和韩国电视剧比较,更喜欢哪个”?结果显示,中国和韩国大学生都偏好韩剧。韩国大学生百分之百地更喜爱韩剧,而中国大学生“更喜爱韩剧”的比例也达598%。

其原因何在?中国和韩国大学生总体更喜欢韩剧的主要原因(如图4显示),集中为以下三点:(1)韩剧的内容题材多样化,吸引人,有创意;(2)剧中有吸引眼球的演员;(3)剧中的服饰、拍摄场景等吸引人。另外,剧中传达的价值观念能获得认同,也是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更喜欢韩剧”的原因。

与以上大学生认同的韩剧的特点相似,除了受到共同重视的内容之外,中韩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中国大学生偏重人(演员),而韩国大学生偏重情境(景物)。

四、研究结论与不足

通过上面的研究与论证,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是印证了“韩流”的汹涌之势,韩国大学生自不待言(无人不接触韩剧),就连中国大学生对韩剧的接触率也高达八成以上。不过,就中国情况而言,存在着女性、文科大学生更偏爱韩剧的现

象;在渠道上,中韩大学生在中国观看韩剧的主要渠道,都是网络,而且中国网络上热播的韩剧,与韩国电视里热播的韩剧,人气指数相当一致,这可能反映了两国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的接近性。与此相关,中国大学生喜爱的韩剧,也有很大的共通性。在内容偏好上,中韩大学生最喜爱的韩剧类型,都是情感剧和喜剧。除此之外,中国大学生更喜欢古装、奇幻、悬疑剧,而韩国大学生更喜欢历史、医患、法政剧。这一差异,或许来源于历史、医患、法政剧等类型要求观众具有更多关于韩国历史和现代社会的知识储备。

其次,热播韩剧内容的特点与受众认同韩剧的特点之间,一致性很强。即:韩剧在“内容题材”、“剧中物品、场景”(韩国文化的传播)、“演员选取”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相对而言,中国大学生更偏好演员,而韩国大学生更偏好剧中的物品和场景。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韩国演员在演技、形象等方面明显好于中国演员,从而获得了中国大学生的青睐。比较中韩两国电视剧的喜爱度,韩国大学生固然百分之百地“更喜爱韩剧”,就连中国大学生“更喜爱韩剧”的比例也高达六成,值得中国电视界深思和反省。中国大学生更喜欢韩剧的主要原因为:“内容题材吸引人”、“演员吸引眼球”、“服饰、场景等吸引人”、“价值观念获得认同”。与大学生认同韩剧的特点类似,除内容外,中国大学生更偏重角色(演员),而韩国大学生更偏重情境(景物)。

我们的研究只是一些初步的结论,由于条件所限,我们研究的对象局限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韩国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所得结论具有不充分性,其中的“韩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这些概念都以上海交通大学为样本,且样本量仅有00,其规模都较小,一定程度地限制了信度和效度的范围。研究实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希望这些探索性的研究能为大样本的“中韩大学生”韩剧效果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璐,徐芸大学生收看韩剧与文化认同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007,(1)

第8篇

学生时期的友谊总是起源于一起生活、一起学习的日常。

林熙和小B的友情也是在朝夕陪伴中积累起来的。小B是个美丽又柔弱的女孩,

总是微笑着聆听林熙诉说她的喜怒哀乐。

这让林熙心里觉得很温暖,也希望自己能够给小B带去温暖。

大四毕业找工作期间,林熙和大家一样,一边递简历、面试、实习,一边写论文走各种繁杂的毕业程序,忙得焦头烂额。而小B却不慌不忙,对找工作的事并不上心。大学毕业以后,林熙和大部分毕业生一样,留在大城市工作,开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而小B却始终没有工作,也并没有找房子住的意愿。小B对林熙说:“你自己租房子是那么多租金,加上我你要付的租金也一样,我去你那里和你一起住吧!”林熙心里m然有点犹豫,但是考虑到大学四年的友情,便将她接到自己租的房子里共同居住,而租金只有林熙一个人负担。

小B家境并不富裕,她开口向林熙借钱,林熙便从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小B用。那段时间,林熙时时替小B考虑工作的事,给她找合适的面试机会,将自己的面试经验悉数教给小B。可是很多工作机会都被小B错过了,她说她不想过像林熙这样朝九晚五的生活,她觉得太累了。林熙结婚了,就租了一套二居室,和老公、小B三人一起居住。

后来,小B决定考研,在复习考研的时间里,林熙给她加油鼓劲,关心小B备考期间的饮食营养。林熙觉得,能够共患难的友谊是弥足珍贵的。两年后小B如愿考上了名校研究生,林熙特别高兴,就像自己也考上了一样。

小B读研期间,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异地恋。一天快下班时,林熙接到小B的电话,小B说她男朋友提出分手,她要坐火车去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挽回她的爱情,希望能见一见林熙,从林熙这里获得一些安慰和勇气。林熙着急忙慌地赶到超市,买了各种吃用物品,赶到火车站交给小B。林熙发现,那时小B失魂落魄,在寒冷的冬季只穿了一件单薄的外套,想也没想就把自己身上厚实的羽绒服脱下来给小B穿。望着小B走进火车站的背影,林熙担忧不已,不知道小B此去是否能成功挽回爱情。北方的深冬季节,凛冽的寒风吹在林熙身上,林熙才意识到自己怀胎两月,正是最怕生病感冒的阶段。

那次,小B成功挽回了她的爱情,毕业后就嫁到另一个城市。小B结婚后,渐渐疏远了林熙,林熙有些难过,但是小B说:“我人生中最难过的样子你都见过,我见到你会想起那些难过时光,所以还是少联系为好。”然而,林熙仍改不了多年来替小B操心的习惯:总是担心她的老公对她好不好?她在新的城市适应不适应?有没有朋友听她诉说婚姻的酸甜苦辣?

第9篇

【关键词】 高校;女大学生;爱的教育;意义;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作为未来知识女性的代表,今天的女大学生终将成为活跃在社会各界的精英女性,同样也将为人妻为人母。她们以不同的人格特征和道德情感影响着丈夫并教育着儿女。整个社会对女大学生寄予了厚望,她们璀璨夺目备受全社会的关注。而在大学期间女大学生对爱的不同领悟、不同选择、不同体验将塑造和改变着她们的人格气质、性格爱好,甚至影响她们今后的人生。因此,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教育显现出不可忽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研究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真实了解女大学生的对于爱的智慧的理解,本研究针对当前高校女大学生在恋爱观问题及人际交往困扰等问题,编制了三份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爱的智慧”开放式问卷、大学生恋爱观[1]以及大学生人际关系诊断表。本次调查以高校某学院女大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主要采用问卷法兼访谈法,利用百分比的方式及词频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

二、女大学生恋爱观及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分析

1、爱的智慧的分析

通过对当代女大学生对“爱的智慧”的理解,分析得出在开放式问卷中,通过开放式问题“你觉得爱的智慧包括什么,哪个最重要?”中的得出恋爱和人际交往的词频出现率最高,分别占94.1%和95.2%。

2、女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在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中,针对择偶取向、恋爱动机、依恋方式、恋爱中的四个方面对问卷进行了设计,编制了共60个题项的初测问卷。所有项目采用李克特式五点记分制,并且采用单选形式,其中“非常重要”记5分,“比较重要”记4分,“一般”记3分,“比较不重要”记2分,“不重要”记1分。

表1 择偶取向

因素 A2 A7 A9 A11 A3 A13

总积分 544 544 542 340 356 204

百分比 81.14% 81.14% 80.10% 50.75% 53.13% 30.45%

表1的结果显示,当代女大学生在恋爱中最看重A2能对我好、A7人品及A9两人感情这三个因素,而最不看重的因素为A11家庭社会地位、A3家庭经济条件及A3是否是学生干部。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指出,男性在择偶上比女性更倾向于“以貌取人”,即对方的相貌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女性则更倾向于两人的感情、男性的付出、对方的人品、事业心等条件,这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2]。

在恋爱中的中B2当我了解对方曾有过,我坚决不会继续恋爱;B7我完全赞成未婚同居或“试婚”的做法这两个因素是女大学生觉得中最不重要的因素。调查结果说明90后女大学生对恋爱过程中的持传统意向。这与我们认为的现在90后女大学生的性开放观念是相悖的。

表2 恋爱动机

因素 C11 C13 C4 C9 C10 C5

总积分 257 217 194 151 143 138

百分比 38.36% 32.39% 28.96% 22.54%5 21.34% 20.60%

表2的结果显示,C11我没打算谈,和对方相处时间久了,自然就谈了;C13对方对我太好了,为了不伤害他(她)就谈了;C4我谈恋爱是为了无聊时寻找感情寄托是女大学生觉得在恋爱动机中最重要的,C9我谈恋爱是为了使我的物质生活过得更好些;C10我恋爱只是玩玩而已,要付出真感情的恋爱我不会谈,C5我谈恋爱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要这三点是女大学生最不看重的。女性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女大学生在恋爱动机上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恋爱,这也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3]

在依恋方式中D1总的来说,我不喜欢让恋人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觉;D10我会无条件的满足恋人的任何要求这两个个因素女大学生最不看重。

三、女大学生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1、教育意义

(1)女性教育的意义是塑造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女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尊自爱的高尚情操,以及培养她们良好的道德修养、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的积极优秀品质,成为拥有高尚人格的新时代知识女性。

(2)针对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掌握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异性,正确区分爱情与友情,克服恋爱从众心理。爱情是以异性间的为基础,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爱情最终的归宿是两性的结合,组成家庭,而友情则不具有上述特点[4]。正确区分爱情与友情的界限,把握好爱情与友情的尺寸,理智地看待爱情所包含的责任与义务,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是在大学期间是非常重要的。

(3)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女性的努力和付出。女性学教育中应通过几种不同的女性为典型,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学习,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自信、克服自卑,使她们自主自为地走向成长成才之路。对个体意识薄弱、自卑人格突出、情绪波动较大等问题突出的个别女大学生,一方面,我们应积极关注,注重培养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针地性地做好个体心理问题识别与自我调适技能培训,实现心理自救。做好培训教育的同时,辅导员还应做好相关危机干预预案。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2、开展方法

第一,成立专门的女大学生工作坊。通过团队训练、课程讲授、分享和讨论等形式,让女大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对女大学生共同存在的疑惑和困扰进行专题教育和团训,对个别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第二,通过一些典型影片、优秀书籍的观赏分析和阅读找出映射在自己身上的影子,汲取营养,克服存在问题。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读好书来提高女大学生的品味,陶冶其情操,培养她们高尚的人格、善良美德和对成功执着追求的精神。

第三,每年在新生入学后女性系列专题讲座、邀请校外成功女性讲座、优秀女性影片展、女性选修课等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创造浓郁的女性校园文化氛围,开辟女性报刊橱窗,展示时代女性风采。

四、结语

将高等教育与性别教育相结合,将女性研究与女性发展结合是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成才的现实需要,同时也为女大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女大学生爱的智慧的认知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她们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提高女大学生爱的能力,减少、消除其恋爱心理困惑,避免、纠正恋爱行为的盲目性, 平衡学业与爱情两者的关系,有效实现女大学生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注 释】

[1] 安晓斌.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人格类型的相关研究.西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2] 罗之仁.从斯特赖克认同理论与特纳角色理论看大学生社会定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1.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