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学计算机教学

时间:2022-11-02 15:46:17

导语:在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计算机教学

第1篇

一、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比例

一般来说,中学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应用软件,尤以微软的Office2003为多,也有开设系统软件,如微软的WindowsXP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很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忘记了教学的目的;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实践。就我个人实践总结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1。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上的理论课一来可以为学生理清一些逻辑,讲述一些原理;二来可以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二、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要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它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的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

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要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

创造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画笔时,在作业中可以给他们提出怎样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问题提出后,他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火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灰线构成。如此种种,殊途同归,皆大欢喜。

转贴四、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摸索。“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在不远处。

例如,给他们介绍了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虽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

首先取得成功的是在文字底部配上图画的效果。一位同学利用图片的环绕效果,使用“无环绕”方式,使图片和文字能够重迭摞放,但是图片挡住了文字,也就是说文字在图片的下方,于是使用图片的迭放次序使它置于最底层,这样图片就被“压”在了文字下面。但效果还是有些不好,因为图片的色彩对比比较鲜明,文字尽管覆盖在上面,却有点乱,再想出最后一招,将图片设置为“水印”,效果十分满意。

第二个问题“小块文字进行编辑”也得到了圆满解决。大家知道Word2003的文字编辑是从左到右。但是如果我们先在左边写一小段,然后在右边写一小段,怎么办?他们巧妙利用“绘图”工具栏里的“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于是就可以只在文本框范围内写文字了,其它区域一律不会受干扰。而且利用“线形”和“虚线线形”还将文本框线进行随意美化。但是,有的学生不想要这个文本框的方框,而只想在里面写文字,他们就想出将“绘图”工具栏里的“线条颜色”设置成“无线条色”或“白色”。于是,一个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就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了。

第2篇

一、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智能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调查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掌握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制定讲课的内容、重点和进度。这样有的放矢,因人因时而异,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教学时间只占30%。在上机实践中,应使学生感到在玩中学、学中玩。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

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新生第一个学期刚开始学习五笔字型时,兴趣高涨,但真正训练打字速度时,却又感到枯燥、不耐烦。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软件供学生们练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用这样的方法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

二、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能够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点:

1.它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

2.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集中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

4.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课程均改在了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大量地实施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我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省市的比赛等。同时可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往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太少,而且学生不重视上机练习。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针对以往学生的情况,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安排的实践课之外,我们设置了一周到两周的实训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更注重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训,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完成实训作业的同时,检验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五、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85-02

作者简介:朱云溪(1980—),男,天津市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从现有状态看,计算机授课涵盖着单一的内涵,停留于表层。与此同时,拟定了滞后的模式及思路,也缺失可依循的最佳教材。实际上,计算机科目有着更高的灵活特性,依循设定好的逻辑路径来培育思维,拓展多样的计算思维。学科有着抽象的表征,要变更不适宜的认知,创设思维导向之下的新教学[1]。计算思维应被融汇于实践,采纳了发散式,培育可得的成效将会更为优良。

1解析计算思维

在2006年,周以真创设了计算思维特有的新内涵。具体而言,计算思维涵盖了计算机关涉的科目概念,依托这样的概念着手予以寻求解答、创设某一体系,从根本上辨析了多样的平日行为。这种思维融汇了更广范畴的多样思维。从本源视角看,计算思维协助人们探寻了最适宜的某一解答,是必备的技能,它有着自动及抽象的特性。解析这样的深层内涵,把它融汇于日常流程的授课。这样做,培育了更优的学科认知,辨析现有的某一疑难而后去解决。培育计算思维,是教学拟定出来的长期要点,是复杂的教学任务。计算思维侧重去辨识问题、想办法去化解,借助于科学思路。这种思维有着综合的优势,抽象可得它的根本内涵。然而,计算思维不可被凝练为预设的程序,它应是灵活的,个体都可接纳这样的思路。采纳基础教学,培育出更为持久的逻辑思路,增添抽象类的新思维[2]。编程授课更应注重这样的认知,逐渐去培育思路。

2现有教学的弊病

2.1认知的根基偏弱

计算机现有的平日授课仍停留于浅层,没能巩固这样的科目根基。现有的状态下,基础授课涵盖着单一的操作解析、办公类的常见软件。这样的基础上,添加了较少的编程类常识。这种状态没能吻合进展之中的信息水准,教学显出了偏差。学生没能明晰最完备的科目体系。学生渴求接纳新颖的认知,希望增添现有的课堂趣味。从总体视角看,构建起来的授课体系缺失了完备性,现有内涵仍旧单调。没能深入去解析,很难培育出真正的计算思路。

2.2没能替换旧的模式

现今时段内,基础教学仍存有偏多的漏洞,亟待着手予以改进。应试框架之下,授课依循的流程很单调,倾向机械灌输。学生只好被动去接纳,

没能拥有主置。在日常课堂内,缺失了长时段的上机演练,理论没能被融汇于演练的若干细节。信息化态势下,旧模式凸显了单一的弊病,学生没能提起必备的认知热情,缺失了后续探析的必备兴趣。教学模式滞后,是现有授课之中的常见疑难,它压抑了潜藏的认知热情,很难培育出归结及抽象的技能,缺失了逻辑解析。受到课时约束,没能深入去解析设定好的侧重点,忽视选取的重点。对于综合素质,这是很不利的[3]。

2.3缺失可用的成套教材

培育计算思维,不可脱离选出来的优良教材。虽然讲求了创新,也要依循教材拟定的概要架构来解析,拥有明晰的思路导向。然而,计算机基础可供应的现有教材倾向于枯燥,含有单一内容。在多样学科间,缺失了互通及延展的新思路,科目没能被融汇成整体。对于边缘知识,也没能真正去扩展。这就阻碍了应有的积极思维,没能真正去深入。从抽象视角看,学生很难辨识它的内涵。单纯侧重浅层,没能融会贯通,也很难依托教材来解析多类的难题。

2.4师资现有的水准不佳

计算机教学应拥有高水准必备的师资。然而,现有师资没能接纳常态的科目培训,缺失优良的专业类水准。面对变更着的新颖科技,若没能丰富自身,很易遇有授课进展中的若干疑难。现存师资之中,仍旧依循旧式路径下的思维,体系也偏落后。从自身来看,没能归结得出完备的科目授课体系,意识也很薄弱。授课流程内很难去协助学生创设必备的思路框架。缺失优良的师资,阻碍着思路延展,干扰了塑造出来的灵活思路。化解这种疑难,要增设常规情形下的培训,提升师资素养,这样创设的师资才会吻合现有需求。

2.5习惯于忽视操作

应试压力之下,师生倾向去应对测试,忽视了本源的技能。受到应试干扰,即便增设了日常课堂必备的上机,也侧重去演练大纲拟定好的流程,很难自主去创新。学生习惯去依赖,排斥创新操作[4]。上机流程内的操作有着偏重的应试倾向,师生缺失了互通信息、沟通彼此的思路,授课氛围很压抑。

3摸索适宜的培育策略

3.1增设灵活的新颖内容

拟定授课必备的内容,增添新颖的、灵活的内容,这样构建起来的新颖课堂才更便于探析,拥有了启发性。重设课内的现有内容,依循设定的大纲路径。归结并重设细化的多单元,若某一单元涵盖着运算类的内涵则要侧重去解析。不可依循旧式框架内的单一流程来解析,日常讲授要拥有启示性,注重去引发思索。传递过来的新知应被变更为可见的新思路,疏导计算思维。设计各时段的授课,要添加多样的彼此互动,重设搭配着的中间流程。要鼓励学生去质疑,注重课内的主置。班内学生可被分成细化的学习组,增添组内的探析。共同寻找出可用的化解思路。精心布设内涵,侧重去延展思路。例如:在解析C语言特有的编程流程时,要考虑认知的潜在心态。这是由于,C语言有着枯燥及单调的特性,讲解倾向于单调。要解析编程步骤,可添加灵活的多样案例。分步解析运算之中的疑难,随时去搜集反馈得出的信息。唯有这样,学生才能紧跟预设的授课思路,归结并获取编程范畴的一切要点。要规避片面解析的弊病,筛选的案例应能指引从浅入深这样的运算思路。

3.2形象化的配套实验

侧重培育综合思路,要增设课内搭配的上机实验,培育出形象化特有的新认识。面对教材给出来的抽象机理,要搭配形象实验。学生拥有着厚重的好奇感,也富于想象力。改变不适宜的思维,计算思路要添加创新。预设的多样实验应能贴常,活跃课内的趣味氛围。经历了实验后,学生将不再会畏惧原本抽象的某一难题,逐步去寻找解答,表述出来的流程更为形象[5]。借助于互联网,课余时段可上网去学习。强调交流彼此,增添综合的认知。例如:计算机科目涵盖多样的运算,遇有枯燥的这类计算,可创设几何模型,把抽象路径的运算替换成认知必备的模型。基础教学紧密关联着离散数学、几何之中的多样图例、相关联的图论。若能举一反三,变更现有的科目思维,就会凝练得出新颖的发散思路。发散状态下的新思路延展了运算的视野,也归结了珍贵的运算经验。

3.3依循设定的新导向

变更培养依循的理念,预设了新的科目导向。新导向可被设定成计算思路,注重了消化及后续的解析。潜移默化之中,它指引师生去重设模式,选出最适宜自身的计算指向。应当明晰的是:计算思维也不可缺失模式,创设思路及搭配的模式,变更传统流程内的单调解析。备课时,可依托导图来整理并归结这一课节,增设关联的问题,回溯它关涉的若干知识。思维导向也可拟定折中的新思路,凸显多样知识潜藏的彼此关联。例如:在解析存储器特有的常识时,即可设定导图。这样创设了导图,密切关联了处理器、磁盘必备的存储器、虚拟的内存等。导图表征着可获取的运算总容量,依循了折中这样的思路。若要设定编码,二进制编码可分成0及1。这类编码含有编排好的数值、汉字类的字符、黑白及对应的彩色图形,还可以含有视频。导向图协助创设了更完备的体系,理顺了认知思路。归结并侧重演绎,显示了指引价值。

3.4密切关联上机

计算机基础关联着本专业,它也紧密衔接着其他科目,文理科都不可缺失这样的科目根基。探析基础教学,要搭配着课余时段的辅助指引。课内解析某一理论,还要配有后续的上机。唯有注重培育上机必要的技能,才可真正去获取提升。全面去掌握本源的理论,上机更能明晰它关涉的操作,贴近了日常细节。这样做,也可引发更厚重的认知兴趣,创设愉悦及轻松的上机氛围[6]。依托于校内网,互通并分享了可获取的一切资源。这就便利了后续的上机,获取了互通信息的成效。在校园范畴以内,伴随网络的延展,师生即可互通彼此的上机体会,分享珍贵的经验。校园网预设了各时段的上机规划,供应了亲手去操作的珍贵机会。对于讲解之中的某些疑难,借助上机来大胆操作,这也加深了固有的印象。

4应注重的事项

计算机基础拥有明晰的逻辑,科目也十分抽象。传授这样的科目,应能把归结得出的根本机理变成实践,凝练可得必备的表述符号、表述的语言等。锻炼科目思维,尤为注重科目架构内的计算。面对偏繁杂的计算流程,学生常常觉得很难去下手化解,由此带来了畏难。可尝试新颖的回归教学,授课更应贴常的细微生活,以便调动兴趣。这是因为,计算机关涉的根本机理都来源平日生活;唯有回归到根基,依循渐进的路径来着手探究,才会消解潜在的畏惧。教师被看成指引者,在授课之中显示了必要价值。由此可见,教师是否拥有最佳的素质,直接关联着教学可得的实效。要增添教师必备的胜任水准、提升教师素质,可添加日常的配套培训。在年度时段内,要定时去考核教师,考核得出的分值要挂钩于可获取的绩效等。增添搭配的培训,不可急于去培育成熟的这种思路,而要耐心去化解难题[7]。应当鼓励质疑,即便学生提出了偏差的某种计算思路也应予以肯定。这就协助学生确认了信心,更好地培育思路。培养计算思维也不可缺失更适宜的课内考核。既往考核常常侧重原理,没能设定有着综合性的题目。对于此,考核也要添加更开放的综合题目,测查整体的思路。

5结语

计算机授课流程内,设计可得最适宜的程序,培育了计算思维。现有实践可表明:计算思维可日渐养成,它要被涵盖在多重的环节之中,融汇于教学中。养成计算思维,解析了计算机搭配的实现机制、相关的约束等。这样做,提升了原有的认知层次,创设新颖的思路来妥善化解疑难[8]。提升信息素质,面对设定出来的疑难自主去摸索化解途径,计算思维协助师生去解析深层的科目内涵。

参考文献:

[1]洪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18).

[2]吴尚.培养计算思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探析[J].电子制作,2014(21).

[3]陈露.培养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举措探讨[J].才智,2015(7).

[4]范银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与提高[J].统计与管理,2015(5).

[5]高为民.卓越计划背景下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5(3).

[6]肖广德,高丹阳.计算思维的培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15(7).

[7]张丽,降惠.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7).

第4篇

教育事业发展至今,计算机已经成为大部分学校的必修课程,相比课程的普及程度,课程的教学质量堪忧。中学的计算机教学,是最基础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中,学生需要对计算机有初步的了解,熟悉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如何为学生打下夯实基础,提高计算机中学阶段的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现代中学课堂上存在的不足,简单分析通过教学观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手段两个方面,如何加强中学计算机课堂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予以辅助,因材施教,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计算机教学;教学质量;现存问题

前言

当前社会,计算机的使用几乎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标志,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雇佣员工时,能否熟练使用电脑,也是一个考量的标准。但是中国大部分的学校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还是比较欠缺的,尤其是在打下基础的中学阶段,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往往不能真正从课堂中学到知识。更糟的是有部分学校往往忽视计算机课程,给考试科目让路,缩减上课次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重视,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中学计算机教学现存问题

1.1计算机课程时间少:当下学校和社会都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然而,大部分的学校更加重视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计算机课程往往要给其他科目让路,为此,一再压缩课堂时间。学生本身也对计算机课程不重视,有的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或者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把计算机课当成是繁忙的学习中短暂的休息时间,对计算机课程没有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对课程越来越陌生,也对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1.2效率低,教学质量不高:在传统的教学中,无论科目,都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长久处于被动的地位,计算机作为新世纪新走入学校的科目亦然[1]。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计算机无法结合到一起去。产生的后果就是,老师按照其他科目教学方法进行单方面的讲解,甚至于照本宣科,学生无法进入教学情境中去,只会死记硬背,机械性的进行记忆。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讲是一个负担,无法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对学习失去信心[2]。对老师和学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压力,因此,教学效率不高,从何谈教学质量。

1.3重理论轻实践: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还是归于实用中去。而现代中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给学生讲解理论层面的知识,没有提供实践的机会。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使记住了某项原理或知识,不会把学到的东西和实际结合,在面临上机操作时,也会感到十分地茫然。抽象的学习不仅给学生加大了难度与强度,从中也无法发掘出乐趣,甚至会让处于青春期学生的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偿失。

2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方法

在了解了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后,如何改进并逐渐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然后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2.1创新教学观念: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占据优势地位,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一切都听从老师的安排。然而,在教学改革后,我们必须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学生本身意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才能主动的要求学习知识,才能事半功倍。在调动了主观能动性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作为学习最好的老师,会引导学生积极的渴求更多更深的知识。中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铺垫,更重要的是要发掘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潜力。计算机虽然普及已应用,但长久的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在中学期间,有的学生就会显示出在计算机上的过人天赋和浓厚兴趣,计算机课程就给这部分学生一个探索与展示的平台[3]。所以,对计算机中学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

2.2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早已被摒弃,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过去,我们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很多教学方法无法实施,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网络等技术的依托下,中学教学也有了更多法方法可以选择。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技术,如何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重点也应侧重于实践能力上去,否则,学生学会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是做无用功。所以,教学方法上,可以选择练习法,学校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上机操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最基础打字也是最枯燥无味的,此时,教师可以教学生玩一些打字练习相关的小游戏、又或者,让同学之间使用各种聊天软件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保持了长久的学习兴趣,高效迅速的将理论知识实用化,同时,也创建出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关系也更加亲密,寓教于乐,十分有助于学生学习。升入中学的学生,前期的教育背景各不相同,所以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经有熟练的使用电脑的能力,然而有的学生很可能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在这个前提下,可以使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基础不同的学生教学进度也不同。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学内容过难而根本上进度,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不会对课堂感到无聊。

3结论

计算机是高速发展的,许多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如果把已经淘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浪费时间,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学校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随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不断的调整知识结构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最快的信息,即使在升学后,所学依旧能够为所用。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加紧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骆瑞玲,蔡文青,朱东芹,等.浅谈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甘肃科技,2011,12(14):168-169.

[2]林程华.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J].职业,2012,09(21):75-77.

第5篇

关键词:精讲多练 启发思维 主体作用

从事中学计算机教学几年来,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自主性差,比较适宜采用游戏的手段进行教学;而中学生则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知识应用呢?

一、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比例

一般来说,中学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应用软件,尤以微软的Office2003为多,也有开设系统软件,如微软的WindowsXP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很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忘记了教学的目的;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实践。就我个人实践总结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1。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上的理论课一来可以为学生理清一些逻辑,讲述一些原理;二来可以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二、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要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它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的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

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要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

创造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画笔时,在作业中可以给他们提出怎样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问题提出后,他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火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灰线构成。如此种种,殊途同归,皆大欢喜。

四、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摸索。“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在不远处。

例如,给他们介绍了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虽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

首先取得成功的是在文字底部配上图画的效果。一位同学利用图片的环绕效果,使用“无环绕”方式,使图片和文字能够重迭摞放,但是图片挡住了文字,也就是说文字在图片的下方,于是使用图片的迭放次序使它置于最底层,这样图片就被“压”在了文字下面。但效果还是有些不好,因为图片的色彩对比比较鲜明,文字尽管覆盖在上面,却有点乱,再想出最后一招,将图片设置为“水印”,效果十分满意。

第二个问题“小块文字进行编辑”也得到了圆满解决。大家知道Word2003的文字编辑是从左到右。但是如果我们先在左边写一小段,然后在右边写一小段,怎么办?他们巧妙利用“绘图”工具栏里的“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于是就可以只在文本框范围内写文字了,其它区域一律不会受干扰。而且利用“线形”和“虚线线形”还将文本框线进行随意美化。但是,有的学生不想要这个文本框的方框,而只想在里面写文字,他们就想出将“绘图”工具栏里的“线条颜色”设置成“无线条色”或“白色”。于是,一个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就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了。

第6篇

关键词: 中学;计算机教学;教师;学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中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先进的、适当的计算机教育方法在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学生计算机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外塑”,忽略“引发”;注重“圈养”,忽略“放生”;多采取“包办”为主,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学生成绩不错,但是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表象而不知内涵,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却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2.计算机教学探索。

(1)提高教师素质。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 所以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对具体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完成一次教学到终身教学的转变。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所以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外,教师还需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修养,让自己和学生充分了解和应用计算机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识,这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才不会停留在枯燥的内容讲解中。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能主动使用?

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就需要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 怎样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方法和能力?在知识的传递中如何成功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时间注意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聊天等,而对老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初次接触某一应用软件,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就够了,不要要求学生一下子学得很深。在以后的进一步的教学中,肯定会遇到新的运用要求,学生就会感兴趣,自己便会主动地深入学习,这就是“学以致用”了。

第7篇

一、根据社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

职业中学的学生主要就是就业,他们首先面临的是专业技术的挑战。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各用人单位大致需要学生掌握以下计算机技能:

1、能用五笔打字并能达到一定的速度;

2、掌握各领域中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在短时间内很快熟悉一个新的软件,并在使用过程中找出该软件的不足;

3、 能用Word进行一些应用文写作,如传真信函、邮件、合同的拟定与编排等;

4、 能用Excel进行简单的报表处理,数据分析等;

5、 能进行简单的网页维护与更新;

6、 能与团队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Flash创作;

7、 能够利用Photoshop软件独立处理相片。

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围绕这些方面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

二、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职业中学的学生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计算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上机占到70%。上机操作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观察与验证于一体的过程。所以在上机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实用性和实践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亲身体会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快乐。从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要学好计算机专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从第一堂课开始,,我们就应该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培养。

2、 课堂上精讲多练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要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看得懂,能理解的内容,老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针对性的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简明扼要的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上机操作时,我们多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防止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的实践。比如,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用贴切实际的举例和形象直观的课件让学生从感官上对新内容进行认知,再使用投影、多媒体软件等演示设备向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最后由教师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学生便可修正、巩固自己的操作方法,从而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3、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职业中学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并且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如果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差距,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势必造成两极分化,甚至使一些学生失去计算机学习的信心。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层次划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学情,在备课中多下功夫,要充分考虑哪些知识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哪些知识能使差生取得较大进步,哪些知识能充分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然后在课堂练习中要注重对优生的引导和对差生的辅导。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设置必做题、选做题、探究题,考试测验上可以分组进行,题目设置成A、B、C组,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成功感,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果。

4、 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

目标是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引力。设置适当的目标,可以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成为目标激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但目标设置要合理、可行,与个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设置目标时,教师要帮学生制订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吸引力的目标,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实现目标的实现。比如,在一个月内,五笔打字的速度必须达到每分钟多少字;在一个月时间内,和团队一起必须完成学校校庆专题片的制作,拍摄照片,制作剪辑;设定这样的目标,有利于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且能在完成目标过程中掌握技能,提高水平。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游艺比赛

第8篇

初中计算机信息课程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尤为关键,信息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如何开展中学生计算机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我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对如何提高中学生计算机教育水平的一些建议,期望对提高中学生计算机教育水平有所帮助。

一、加强引导、注重塑造正确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或者说信息情感意识是指学生在进行信息活动中的感觉、知觉和情感等心理品质,具体表现为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迅猛的信息化潮流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活动产业化都给人们以巨大的震撼力。因此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注重信息意识的培养和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信息社会中,作为中学生最初接触丰富的网络资源时,就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所以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信息意识的培养和建立主要是强调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包括提供信息、指导方法和启迪思维等,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辨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和信息吸收应用能力等。

二、精心设计、培养学习兴趣,力求学以致用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时间注意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例如:在学习制作网页这一课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张网页,网页尽量显得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将学生的眼光吸引住,促使他们也想制作出如此漂亮的网页,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和疑惑心,在指导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培养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之能主动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的基本保障,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今后的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外塑”,忽略“引发”;注重“圈养”,忽略“放生”;多采取“包办”为主,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学生成绩不错,但是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表象而不知内涵,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从以往的“外塑”“圈养”等教学方式向学生自主的“我要学”的方式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发者和促进者。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是被动的接受,缺少主观能动性,为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中学计算机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及时发现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迎刃而解。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求老师因地制宜,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与之相适应,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老师应加强学习,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使之高效的学习

目前中学生计算机教育,面临着被动学习和知识更新速度快慢等问题,这就要求老师不光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还要有适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坚持做到与时俱进,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老师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二)老师应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比如:精讲多练,具体来说就是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不如一节课尽量少讲,留足一定的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以达到巩固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

(三)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每个学生因所处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同班同级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大,这时老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四)应多采用形象举例教学。初中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限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直观的内容,喜欢动手亲自操作。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力求在上课的时候,多举例子,将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硬件时可以将其比喻成人的五官,人是通过眼睛、鼻子等器官获得外界信息的,而这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类获得信息后由大脑处理,大脑就相当于微处理器;信息经过处理后再由嘴巴说出来,那嘴巴就相当于输出设备。

(五)多安排课外实践。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除了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外,对于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交流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五、要注重信息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和应用信息技术

第9篇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而应教会学生学习探索的方法。同时,还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从而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讲解――演示――上机练习,以教师的讲解、演示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地接收,模拟性地操作。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教学内容精简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提升信息化素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传统计算机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以及很难满足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传统计算机教学属于一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有非常大的制约,教学模式缺陷较多,教学内容也较陈旧,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状况不容乐观,学生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接触并不多,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娱乐和游戏,计算机的应用潜能发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能力。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注意培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并且要将这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摸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进行教学手段创新,将多媒体教学引进课堂,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原有的教学手段诸如板书、挂图、幻灯片等曾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但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仅靠这些手段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要。而把多媒体教学引进课堂,由于它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使我们在课堂上更易创设情,让原本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这样的做法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化解教学的难点,既节省板书,又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学习是一个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而不是在完全控制下学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学生为本位。提倡以学生为本位在于克服传统的重“灌”轻“趣”、重“知”轻“思”的倾向,学生在乐于学习中地位发生转变,从被动走向主动,不断地在自主发展中提升自己,升华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发生角色转换,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过程、结果和质量上,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应该为学生搭起桥梁;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以学生为本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渗透在计算机教学中就是努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想他们所想,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解决问题,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找方法,发现方法,指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布置课堂实机操作的作业时,可以规定作业的主题和效果,而细节问题交给学生处理。

传统教学目标对所有人都一个要求,大家学的东西也都是一样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计算机教学采取相应的育才政策。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对学生有专门的课程外,同时也应该设计一些非计算机方面的问题,这样让学生把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应用,遇到和解决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主要措施。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是“大锅饭”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受到家庭原因、地域因素等的影响会比较大,因此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能力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培养,既能照顾到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又能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扩大计算机技能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讲解为辅导、重视应用等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上。计算机教师并不是消极被动,完全放任学生自由活动。相反,这种计算机课堂教学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更重,责任更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倾听、密切观察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当小组成员集体不足以实现目标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点拨、帮助,以确保他们的互动学习富有成效。

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可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增加计算机学习的气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开展计算机讲座、智能机器人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课外活动,构建开放式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活动不受课堂限制,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2]丁金叶.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光明日报,2004-9-23.

[3]李天顺.写在“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开题之时.中国电化教育,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