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师线直播课工作

时间:2022-02-20 11:45:15

导语:在教师线直播课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线直播课工作

第1篇

关于2020大学消防公开课网络直播观后感精选

为了提高对消防安全的重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潘教师给我们看了一段关于火灾知识的视屏,在短片中,经过生动的火灾实列,向我们展示火灾的无情,经过对火灾基本常识的讲解,懂得灭火的基本常识,进而能掌握火灾中逃生的知识。

如果发生火灾,要努力使自我坚持镇静,以迅速作出确定。如果火势控制不了,在安全地带的人员要通知工作人员赶快撤离,这时生命第一,钱财是身外之物,

逃生时应把毛巾用水打湿,多叠几层,蒙住鼻子,匍匐前进,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在火灾演习中,大于18岁的学生要学会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戴安全装置。在火灾发生时,学校中的人员分别分成两大队,一队是在火灾发生点外的人员,另一队是已在火灾发生点的人员,每个人要做好自我的工作,有的是灭火工作,使有灭火器和灭火栓。有的是指引疏散工作,需要指引正在房里的人员到达安全地带

在平时,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宣传火灾知识,让我们的生活盖上一层坚硬的保护墙!

关于2020大学消防公开课网络直播观后感精选

刚开学了,班主任教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就是让我们观看公共安全教育课的节目。一开始,我还没有当成一回事呢,感觉那些事情离我们很遥远。

节目开始了,我被吸引住了,越看越觉得害怕,原先这些危险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火灾了,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逃到靠近马路的房间,便于呼救;还要把房门紧闭,这样浓烟就跑不到房间里了。遇到大卡车,要躲避的远远的,因为它有个盲区,司机根本就看不到站在那里的人。平时在家里,有人来按门铃,必须要问清楚,千万不能给陌生人开门。

随着节目的深入,我也认识到了过马路的重要性,“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必须要走人行横道。经过这次安全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应变本事,珍爱生命。

关于2020大学消防公开课网络直播观后感精选

《消防安全第一课》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火灾案例,以纪实的风格,直观形象地宣传了火灾的危害及怎样预防火灾,遇到火险时如何灭火,人身安全及自救逃生等基本消防知识。经过观看影片,不仅仅使全体教职工在安全消防意识上受到了启迪,同时也提高了对火灾等紧急突发灾害的自救逃生技能和及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本事,增强教职工的自我保护的本事。

影片中的一场场火灾,烧毁了家园,烧掉了财物,令人陷入了绝望的深渊,迫向死的边沿,甚至吞噬了生命。大火过后,留下了满目疮痍。这种惨痛的教训告诉人们,如此无情的残酷的火灾为什么会发生?由于人们缺乏消防知识,消防知识淡薄,消防设备残旧不完善等等造成了一幕幕人间惨剧,所以我们要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约束自身行为,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观看结束后,学校强调:各科室,各科组要以确保学校安全为目的,强化安全管理,明确职责,制定并落实相应措施。创立安全的、礼貌的、健康的育人环境,每一位教职工任重道远。

我作为一个任课教师,处处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我用电用气等安全,平时离开时关好电源。同时把防火安全意识灌输到每位学生当中,教育学生不要私拉乱接电线和偷偷使用大功率电器等等,教育学生不要麻痹大意,要时刻坚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火灾隐患的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学校是人员密集区,做好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我刻不容缓。

关于2020大学消防公开课网络直播观后感精选

今日,教师让我们看了消防安全的视频,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去一个地方。小朋友听消防叔叔说:“如果找了,要用手捂住鼻子找到安全出口逃生,不能跳楼……”消防员说完,小朋友就去吃冰淇淋。

冰淇淋还没吃完从厨房里跑出一个厨师,大叫道:“厨房着火啦!”大家以比飞机还快的速度跑出来,可是门被人群堵住了,大家便不能逃生了,怎样办呢?这是一个小精灵心生一计,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大家快把窗帘系在一齐当绳子。”小朋友让妹妹先下去,可妹妹不敢,一向念叨着:“我不敢!我不敢!”哥哥着急地说:“再不下去,我们就变成烤羊肉啦!”最终,妹妹还是勇敢地下去了,哥哥也跟着下去了。

我看了这个视频呢明白了:遇到火灾不能跳楼逃生,要冷静,先要用正确的方法自救,还要听消防员的!

关于2020大学消防公开课网络直播观后感精选

这天,我看了《安全教育第一课》视频,它让我懂得了很多的求生知识,还让我懂得了珍惜生命,里面讲了几种安全知识,有自然灾害:如地震,交通安全、有游泳安全、居家安全、防火安全还有很多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保证我们走到哪里都很安全,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事故:如溺水,失火,交通事故等等,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就应要怎样做呢哈哈,猜不出来吧答案是:这时我们就应要冷静地处理事情,不好慌张,平时要多看一些关于求生的书籍,并进行实地演练。

第2篇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通常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D.Allen)教授等人创立的一种利用现代视听设备(摄像机、录像机等),专门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微格教室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内,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环境。

进行微格教学的一般方法是:由受训者(人数以10人为宜)用10至15分钟的时间,对某个教学环节,如“组织教学”或“授新课”进行试讲。试讲情况由录像机记录,指导教师和受训者一起观看,共同分析优缺点,然后再进行训练,直至掌握正确的教学技能。由于这一训练活动只有很少人参加,时间很短,而且只训练掌握某一教学技能,所以称之为微格教学,也叫“微型教学”,一般用于师范院校的学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

传统的微格教学一般使用的是标清演播系统和FTP服务器共享资源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电教专业人员的参与拍摄、录制和剪辑等工作,人力资源成本高,协同性差,电教人员与授课教师之间存在理解偏差,影响了课程录制的质量,效率比较低下。现代自动化高清录播设备的出现,提高了课程录制的自主性,由授课教师独立完成课程讲授、视频录制、编辑制作以及共享等全过程。

本文结合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微格教学高清录播云平台构建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从整体架构、录播教室布局和资源云平台等多个角度做了研究和探讨。

1 微课录播云平台整体架构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师范类高校,承担着福建省小学教育和学前教学的师范生培养任务。目前,学校正按照福建省教育厅的整体部署进行现代化教学改革,其中,微格教学作为师范类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技能,也是该校重要的现代化教学实训方式,通过设计全新的高清微格教学云录播平台架构,改变了以往标清人工录播编辑加上内网共享的落后方式,提高了微格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如图1所示,该平台架构由分布式高清录播教室、主控管理中心、服务器和资源云平台几个部分组成。

录播教室配备有标准化的高清全自动录播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单人操作来完成录播全过程,包括雷达定位、高清拍摄、画面切换、自动剪辑、效果合成、视频导出、上传到资源平台等。

全高清智能云录播系统具有H.264码流传输、存储网络,其中H.264格式可供现场网络直播,录播系统通过H.264采集卡接收高清数字视音频HD-SDI接口的数据,进行高质量的采集,并进行低码流的H.264编码,录像文件夹可暂存在录播主机中,录播完成后通过网络传输到存储服务器的磁盘阵列中进行后期编辑。

网络实时直播、点播主要实现主控中心可以对任意一间录播教室的授课场景视音频信号的编码切换、网络实时直播等功能。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用户可以通过电脑、iPad、iPhone、Android手机多种设备收看现场实时直播及资源点播,也可通过账号登录录播资源管理系统,直接进入直播列表或点播列表,收看录播教室的直播信号或录制完成的录播课件进行自主学习。

资源云平台包含微课制作、视频点播、现场直播、集成控制、虚拟切片、资源、评课活动和个人空间等功能,互联网直播、点播通过运营商提供的专有通讯信道连接到Internet来实现。

主控中心使用拼接矩阵的方式安装大屏幕监控,同时配套有监控和管理软件,可以对整个录播平台中的演播录播教室、资源平台内容以及各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2 资源点播系统软件

资源点播系统是微格教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2所示,它以软件系统的形式体现,该管理系统支持标准课件、教学视频文件、文本素材、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资源,通过整理和分类形成统一的资源库,支持诸如FLV、MP4、WMV、ASF等多种格式文件上传,为用户提供优秀的VOD点播和资源共享平台,可以通过局域网和因特网实现内外网的访问。

如图2所示,该资源管理系统有两个主要的网络特性,一是可以使用学校里现成的网络环境实现在不同网段之间的视频高清和标清的直播,现在许多企事业单位在网络构建上经常将网络划分为许多虚拟子网,由于这些虚拟子网之间无法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所以常规的组播协议无法实现跨网段,该平台使用的新的协议能够进行跨网段直播。二:如需实时观看教学过程,用户只要打开浏览器,就可以选择观看各个频道的直播画面了。由于不需要安装额外的播放器,大大降低了使用单位的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视频文件作为视频点播的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系统中针对不同种类的资源建立不同的目录树,对资源目录树设置最高级别的访问权限。即只有高级系统管理员具有写、读、执行的功能,对一般用户只具有执行的权限,保证系统资源完整性、稳定性。系统运用了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对视频文件进行系统的管理,为系统管理员提供了插入、修改、检索等功能,充分保证了视频资源库的安全。管理员还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数据备份策略,对包括视频节目源在内数据进行备份。同时还要求兼顾到系统原有数据资源的移植及平滑过渡。

由于网络协议的开放性,使得本该保护的多媒体资源公开化,任何人都可以获取并占为己有。网络视频点播与直播系统有效地保护了视频资源,防止各种网络工具下载视频文件。

3 在线资源共享学习系统

在线资源共享学习系统是云录播平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平台除了对接视频点播平台之外,还可以实现移动设备、电脑端的资源获取、在线学习、讨论、翻转课堂等功能。

共享学习系统整体架构如图3所示,从纵向层次上看,可以将系统分为七个层,分别是内容源、视频平台、业务管理、业务门户、服务接口、网络承载和终端层。

内容源主要是来自授课教室制作和上传的一些共享资源,比如课件、直播通道、视频素材、音乐和文字材料等。

视频平台包括了视频点播、转码、直播和分发等,其中网络实时直播可以通过主控中心的管理系统对正在授课教室的多路信号进行选择和切换,通过局域网可以在台式电脑上播放,通过Wifi等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在诸如iPad、iPhone、Android手机等多种设备上进行收看现场实时直播及资源点播。

业务管理包括了诸如后台管理、用户管理、统计分析、服务管理、内容管理等,用户可以进行用户注册、充值、计费、授权管理、视频分类、资源整合、视频直播点播、课件阅读、交流互动等功能。

网络承载层给予校园局域网和互联网,通过WAP、WEB门户的方式来加以实现,提供对手机、PC和IPTV等多媒体设备的支持。

第3篇

20__年是潞西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教育年,州教育局确定的教育常规管理年。8月州委州政府启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我校通过专家引领,以一线教师为研究者,以课堂为阵地,推行教学改革。我们以问题为切入点,认真教研,积极思考,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形成我校配餐制教学改革的初步模式,教师队伍专业化工作得到发展,课堂教学效率得到逐步提高,教学成绩也得到了稳步提升。20__年,州教育局确定为“教育科研年”,教科处将以此为契机,根据《德宏州教育局20__年工作重点》和《德宏州教育局关于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抓常规、兴科研、提质量、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扎实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本学期教科处工作计划如下:

1、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围绕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学科组建设等方面拟订学科组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使教育科研工作扎实有效。

2、在教学副校长领导下,创设科研氛围,认真做好各学科组课题的征题、立项、检查、成果评选工作,做好课题档案工作,争取有州级、市级教研课题的立项。

3、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创造机会做好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专家指导、外出学习、专题活动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供机会和舞台,尽量安排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通过多种形式使一批具有较高素养和能力的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4、有效备课、课题研讨等活动,使教科研活动有成效。

5、全面推进校本建设和校本管理,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形成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形成以教师自我反思、团体互助、专家引领为基本要素的专业发展思路。

6、继续抓好直播班听课制度和被听课制度,作为学校一段时间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向名校学习,向名师学习。要求本学年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教师听课任务以听直播班直播教师的课为主,每学期不少于5节。

7、加大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下学期的班会、校会、晨会上多注重对学生学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和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8、继续统一学案、教学设计的模式,在提高设计的质量上下功夫。

通过一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认真分析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认真执行__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有关要求,重点抓学案的编写、检查、批阅及课堂教学。学案的编写要求更规范,更精细,练习题要精选,适量,并及时检查和批阅,教科处、教务处分学科分年级定期进行检查或不定期进行抽查。课堂教学要追求务实、和谐、高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克服呆板、低效,学生参与面不大、热情不高,信心不高,教师一讲了之、一走了之,学生做的少、练的少,教师检查少、批阅少的现象。

9、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把提高质量抓死、抓实,由提高质量来显现教改成果,特别要关注、抓好20__年的高考。

10、加强高考研讨,指导和规范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加强高三高考复习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加强对考试的研究与管理。

11、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每个学科每两周进行一次课堂教学研究。

12、进一步规范各学科上报学校的教改资料,由教科处具体要求,以书面形式通知到各学科长。

13、在现有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

14、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成绩

统计分析和应试研究工作。

总之,本学期教科处要始终以州、市、学校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为主线,努力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三个课堂;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2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140

“三个课堂”是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是利用多点音视频全双工同步通讯技术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能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好的学校同上一堂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名师课堂是指一些经验特别丰富的高级教师、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探索网上教研活动的组织形态,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名校网络课堂是指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使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扩散到更广的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

我认为“三个课堂”从技术层面来讲,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窄带天网地网--点播时代;宽带互联网--直播时代;音视频全双工同步通讯技术--互动交流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名师课堂。

农村小学课堂相比城区小学师资要薄弱一些,办学条件要差一些,教师无法离开岗位去外地参加专门的培训,又缺乏与一些名师面对面交流的条件,而学生也无法享受到更好的优质课堂、更新的学习模式、更先进的学习环境。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村小学尤其是教学点也享受到城区优质的教学资源、高效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三个课堂”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一、“三个课堂”的模式

(一)教师应用“三个课堂”模式

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要先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方法。而怎么改、改什么就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的教师来说,交流范围狭窄,无法外出学习,所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偏远农村小学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名师课堂教学模式,与名师互动交流有关新的课堂模式的知识与技术,让他们真正坐在名师的“课堂里”,像学生一样享受名师的讲座,享受到最新的教学模式和最先进的教学环境,掌握后再内在消化,才能体会到它们为学生带来的效益有多大,才能让学生受益。所以,应该多为教师搭建这样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坐在办公室就可以观摩名师、名校课堂,并就本节课堂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等实时与主讲的名师学习、研讨和交流。

(二)学生应用“三个课堂”模式

当然,在当前的新背景下,不仅教师要改变教的模式,学生也要改变学的方式方法。学校应想法设法让学生享受到国内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名师、名校课堂,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更应该要删除“教室围墙”,让他们与城区学校或发达城市的师生同上一堂课,在课堂上实现远程与名师、名校同学在线实时音视频互动交流,与名校同学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如果条件允许,还要让学生人手一台平板,并有配套的教与学的云平台等,学生的预习、讨论、学习、测试等环节都能在云平台上进行,这样,不仅可以远程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定制学习内容,实现点对点的个性化教学、自主化学习,还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率、学习效果的智能分析,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三个课堂”。

(三)“三个课堂”听课环境

如果听课的学生不能配套移动终端、平板电脑和相应的教学平台等这些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学习环境,我还是认为名师、名校课堂更应该以教研教改、教学研讨的形式为学生开设,主要让学生学习先进的学习方式方法,而不是以授课或学知识的形式为学生开设。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远程主讲的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兼顾远程听课的无数学生,也不可能与远程听课的学生交流,更谈不上点对点的个性化教学、自主化学习;二是课程的进度、难易度的掌握会显得很被动。

二、教学环境搭建

(一)教师远程学习环境

一是要有名师、名校课堂网络直播、点播、互动平台的开放,包括用户、权限、时间的开放等,让农村偏远学校在相应的时间段能坐在教室里收看名师课堂直播、点播,并有权限与名师音视频实时在线互动交流或网上互动交流;二是听课教师多媒体电脑(带耳麦、摄像头)、互动终端等硬件学习环境的配套;三是要有高速超容的网络环境作以保障。

(二)学生远程学习环境

学生的远程学习环境,除了具备名师、名校课堂直播、点播、互动交流的权限、互动终端和宽带网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远程一对一的学习软硬件环境,至少要有触控一体机、自动跟踪摄像机、全向或吊装话筒、互动终端、多媒体混音处理器、视频展台等硬件设施,实现学生远程书写演示、音视频全双工同步通讯等,实现无线投影,支持将手机、教学平板等终端的讲解内容无线投射到互动一体机上,也可将投影的画面同步到部分学生平板终端,便于教师或学生随时将所要讲解或展示的内容进行投射,并便于远程听课的学生随时收看讲解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三、“三个课堂”的作用

(一)教的变革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同步在线传播,可以借助教学云平成课堂教学在线记录与统计,摆脱了传统的黑板,并能无限扩展黑板,可以辐射到偏远的农村教室。同时,实现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立体沟通,教师可以全方位快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学的变革

“三个课堂”的建设,让课堂步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从而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学生可自主选择课堂,自主选择教师,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可通过教学平台随时随地上课,无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对于学习内容掌握不清的地方,还可以课堂重放,重复学习。

参考文献:

第5篇

空中课堂系统具有强大的互动教学功能,比如:电子举手提问、语音文字问答、实时课堂测验等。并且系统具有独一无二的硬件白板集成功能,能把普通白板的板书完整地捕获到课堂中,自动录制课件视频。空中课堂系统可稳定地运行在互联网、专网、手机、ipad等移动平台上。并且空中课堂采用成熟领先的分布式架构,确保系统具有强大的并发性,可以支持万人同时听课。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实时而又快捷地课堂交互。

二、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教学现状

(一)工学矛盾突出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学习形式多以集中面授为主,而各个工种岗位与职工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紧张状态,抽调一部分人员学习,势必会增加另一部分人员工作时间,使之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状态,长此以往的轮训,工学矛盾必将愈加突出。

(二)培训效果不理想

铁路职工参加培训学习时间不同于全日制学生,他们往往在3至5天完成学习和考试任务。由于培训时间短,一方面教师很难再压缩时间内把内容讲透彻,兼顾不到每个学生的具体困难和需求,从而导致学员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的精髓,另一方面学员没有对新知识吸收消化的过程,很难提出问题,缺少带着问题去听课,找老师去答疑,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使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

(三)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济南局集团公司的培训师由专业处室、科室以及来自生产一线的专兼职教师担任,他们有的有丰富的培训知识及教学经验,但对铁路新知识新设备不甚了解;有的有专业的铁路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但对教学方式不甚了解。既有教学经验又有专业经验的优秀教师却少之又少,造成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三、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引入空中课堂可行性分析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中指出,“以推进落实“真培、真学、真考”和教育培训信息化为抓手,加强培训能力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空中课堂属于培训方式的创新,它采用了视频教学、互动交流、在线考试、示范演练等多种方式,提升培训效果。在移动信息平台下,可以成为流动课堂,通过微课形式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攻关,有效缓解工学矛盾,提高职工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培训工作实效性。集团公司各培训基地目前已经实现了网络全覆盖,绝大多数站段都建起了覆盖所有车间的计算机网络,职教处为每个单位配置了网络教室和教学专用服务器,这为铁路实施空中课堂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因此,从政策支持和硬件需求两方面来说,引入空中课堂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四、空中课堂在铁路职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策略

(一)空中课堂系统平台的构建

在空中课堂的构建中,应该设计开发成面向学员和教师的教育资源平台,一般应主要包括在线课堂直播模块,网上答疑模块、学习资源模块、反馈评价模块、考试考核模块和管理维护模块等。由于铁路职工工作场地比较分散,工作方式大多数是多班轮班工作制,培训时间难以保证,培训地点难以集中,针对这些特点,在设计在线课堂模块时,不仅要有在线直播功能,还要有回放以及录播功能,以方便职工的自主学习。

(二)注重交流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一个好的课堂效果,不能一味地由教师灌输知识,必须要注重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和发挥学员自主学习的潜能。在空中课堂在线直播中,必须要设置电子举手提问、网上答疑、实时课堂测验等功能,当堂进行提问交流,实时解决铁路职工的疑难问题。在空中课堂回放和录播自学中,要每隔一段时间设置提问环节,回答正确后方能观看后续内容,所有提问环节全部回答正确,才能完成全部内容的观看,并记录本次学习课时。这样才能让职工成为真正的职教培训的主体,同时克服了职工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职工厌学现象,使课堂充满灵动性。任何好的课堂还要包括有效的反馈评价系统,通过该系统建立学员学习记录,教师可及时跟踪学员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给予解答,学员可根据反馈情况,有针对的进行学习,浏览学习资料,查缺补漏,形成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提高学习效率。

(三)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名师出高徒”,可见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空中课堂就是为学员优质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的重要场所。一方面,我们可以鼓励老师上传自己的教学视频或课件,有专家进行审批评价,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平台上。另一方面组织优秀教师和专业制作团队,共同开发优秀作品。另外也可以引入和借鉴其他局集团公司的优质作品。当然,在网络的开放环境下,开放的资源库也可实行师生共建,形成信息的双向流动,不断丰富网上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保持资源库的生机与活力,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与共享。

第6篇

【关键词】全自动录播;录播教室;系统设计

随着高校课程建设的要求日益增多,结合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多年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在线课程资源日益庞大的现状,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成为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而在高校教学资源建设中,视频公开课、网络教学课程都需要大量的、高质量完成教学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工作。所以建设一套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课程录播系统已经成为现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

全自动录播系统是一套以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为核心,集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于一体,通过场景自动识别、主置判断跟踪等方式,实现的多媒体视音频采、编、播一体化,输出成型的视频文件或课件格式文件的计算机多媒体系统。

一、课程录播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从组成结构上看,课程录播系统组成应该包括录制教室和控制室两个房间,录制室是一个经过装修,适合于演播录制的教室或房间,在教室内应该进行隔音、避光处理,教室内的灯光应该符合电视演播室的配置要求等。录制室内包括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台摄像机以及覆盖整个教学范围内的采音设备。

控制室主要负责监控录制室的录制活动情况,管理录制室多媒体设备进行课程录制等工作,控制室应该不远离录制室,通过控制室的设备能够控制和操作录制室中的所有设备,包括摄像机动作、采音音量调整、多媒体设备运行等。

从系统组成上看,课程录播系统的组成包括:

1.多媒体教学子系统

课程录播教师本身即为一个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包括教师用计算机、功放、投影机、电子白板等设备。这些设备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正常使用,教师使用课程录播系统应该与在普通多媒体教室上课一样,完全不受到约束和控制,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

2.视音频采集子系统

课程录播系统的核心是要将拍摄的视音频等信号同步采集到计算机内处理,这个系统中包括视频采集、音频采集和计算机VGA信号采集。

视频采集包括拍摄摄像机和视频采集卡。根据《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录播教室中应布置3台摄像机,分别用来拍摄教师、学生和板书。要求摄像机既要满足画面的清晰度要求,同时能够进行云台动作,我们采用了松下的AG-HPX173摄像机配合科旭威尔KX-PH490S2T云台。这种组合的优势在于,松下AG-HPX173本身在市场定位时即是专业级的高清数字摄像机,它的成像质量,色彩效果,感光性能等参数都优于传统的云台摄像头。配合科旭威尔的490S2云台可以实现多种镜头动作,可以说这种组合能够更高质量的表现。

视频信号的采集使用高清数字采集卡,可以同时采集3路视频信号,满足拍摄教师、学生和板书的要求。最大图像格式可以实现1920*1080,25帧每秒。同时可以手动设置码流大小,保证高清图像质量。

音频采集包括全教室范围内的采音麦克、调音设备及音频采集卡。根据教室的范围大小来设计和布置采音麦克风的数量,基本保证在3*3平方米范围内有一个吊装采音麦克风,在教师讲台附近可以适当增加一个采音麦克风来增强采音效果,同时要控制麦克风音量,避免采入杂音。网络课程有时候只拍摄教师画面,这时可以使用无线麦克直接采音,这样的采音受空间干扰更小,采音质量更高。

计算机VGA信号采集主要是用来采集计算机屏幕的画面,这里可以使用一个抓屏软件实时对教师计算机屏幕进行捕捉,为了能够捕捉动态视频画面,要求抓屏软件必须能够实现25帧每秒以上的捕捉帧率。

3.定位跟踪控制子系统

定位跟踪控制子系统是全自动录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其工作过程即是通过图像识别,对画面中移动的物体进行判断,同时发回控制信号来控制摄像机对主置进行跟踪拍摄。定位跟踪系统包括跟踪主机及3个定位摄像头,分别用来教师定位跟踪、学生定位跟踪和板书定位。

定位跟踪系统通过图像分析的结果,来对摄像机进行控制,比如教师在讲台上移动时,教师的图像在原先的图像中中发生变化,跟踪系统对教师身位进行判断,控制拍摄摄像机左右摇对教师进行跟踪拍摄。在定位跟踪系统要求设定一定的条件,能够保证拍摄画面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切换,比如在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某个学生的身高高出了设定的水平线,摄像机切换到该学生的近景进行拍摄,如果有多个学生同时起立,这时画面应切换至整个教室全景,当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时,画面应该切换到教师的中景并跟随教师移动。当教师在板书上书写时,画面应切换到板书近景并跟踪教师的移动进行拍摄。

课程录播系统输出的格式应为视频文件格式或网络课件格式,无论哪种格式后期都涉及到进行二次编辑和修改的要求,比如讲课过程中出现的口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画面的错误切换等等。所以要一套相应的软件进行后期编辑和处理,这个软件不但要能够剪辑视频音频,同时还要能够编辑计算机VGA信号文件,保证计算机屏幕画面与视频时间的同步。

5.网络点播、直播子系统

课程录制完成后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直播,用户通过连接直播服务器观看直播画面。或将课件上传至课件管理系统,用户通过点击观看相应的课件。

二、全自动录播教室的环境建设

录播教室本身应该要满足视频拍摄和音频采集的质量要求,所以在教室装修布置方面应按照普通演播室的装修方法和标准,教师照明及讲台区域照明采用专业三基色电动翻转式面光灯2~4组,学生照明则使用普通隔栅灯,为了使拍摄的教师及学生画面风格统一,所有光源均采用色温一致的三基色灯管(3200k)。窗户选装遮光窗帘,安装遮光层,避免不同色温的光源混合。教室吊顶,开灯后室内亮度不低于500lx,教师面部不低于800lx,色温3600K,。测量方法采用GB5700-85 室内照明测量方法。

教室为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为了保证采音质量,采用隔音材料装修,噪声要求≤40db,混响时间≤0.6秒。墙面采用专业木质吸音板,安装1个120*200cm专业隔音门。地面铺设4.5mm塑胶浅色地板。屋顶采用600mm*600mm矿棉吸音板。整个教室颜色偏中灰色。

第7篇

一、巴彦淖尔市中小学校全自动录播教室建设情况

巴彦淖尔市现有中小学校(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40所,共有全自动录播教室6间(详见表)。2012年市教育局探索性地给第二中学建了一间全自动录播教室,这是巴彦淖尔市第一间全自动录播教室,截至2014年共录制视频课46节,该录播教室除本校教师使用外,市实验小学、市实验二小、田家炳外国语学校等许多学校的老师也带上自己的学生去市二中录课,满足了部分学科老师的使用需求。之后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乌拉特中旗第二中学、杭锦后旗陕坝中学等学校根据需求各配备了一间录播教室,现在这些录播教室有的在安装调试、有的正在试运行。

巴彦淖尔市中小学校现有录播教室数统计

二、全市中小学校全自动录播教室建设和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由巴彦淖尔市中小学校现有录播教室数统计可以看出,目前全市140所中小学仅有6间全自动录播教室,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乌拉特中旗10所学校就有3所录播教室,而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五原县66所学校却没有1间全自动录播教室。这一现状导致许多教师在参加评选活动或竞赛时没有录播教室可用。

(二) 教师积极性不高,应用频率较小

1. 培训、宣传不到位。

在有录播教室的学校,教师们只是在参加比赛或活动的时候才会想起它,平时很少有人去录播教室上课。通过对一线学科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许多一线教师根本不知道全自动录播教室有哪些功能、根本不知道它对教学或教师的个人提升能提供哪些帮助,所以也就不可能去主动应用。

2. 教师积极性不高。

录制视频课堂需要带学生到学校唯一的录播教室,有的老师嫌麻烦不愿意去用,有的老师看到摄像头就紧张,有的老师担心录下的课被校领导或其他老师看到挑毛病,种种原因导致老师主观上应用录播教室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学校录播教室在建设时没有按照设备厂家的要求进行安装和环境装修(录播教室对室内的灯光和吸音处理具有较高的要求),导致录制效果不佳,客观上降低了教师应用录播教室的积极性。

3. 管理应用制度不健全。

已经具有录播教室的学校,如何将这些设备用好,学校没有详细的可操作的规划或制度。举例来说,大家都知道全自动录播教室在建设本地视频资源方面非常实用和方便,但视频资源建设具体由哪个部门负责;哪些老师建设;建设哪些内容;什么时候建成;学校有哪些鼓励政策或者说有哪些奖惩措施,学校没有制定出详细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案或者说计划,导致许多老师非常盲目,造成了设备应用率低的现状。

(三)缺乏统筹规划,难以形成合力

1. 录播教室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目前巴彦淖尔市的6间录播教室中,至少用了三个厂家的产品,由于各厂家产品软硬件设计不同、使用方法不同,给录播系统的集成、优质视频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带来较大的困难和阻力,导致资源建设和应用在全市难以形成合力,甚至有可能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2. 录播教室应用缺乏统筹规划。

要想形成系统的、全面的优质视频教育资源,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仅靠某个旗县区或某个学校的力量很难实现,即使能实现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必须加强各旗县区之间、各学校之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但现在并没有统筹规划,导致录播教室所在的学校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

三、对策研究

(一)统筹规划、合理建设

巴彦淖尔市教育局应根据各旗县区中小学的多少和分布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建设。

1. 统筹规划。

一方面要对录播教室配备进行统筹,既要解决够用的问题也要解决均衡的问题。杭锦后旗、五原县、临河区、乌拉特前旗由于中小学较多,笔者建议每个旗县区小学选择2~3所学校各建1间录播教室、中学选择1~2所学校建设录播教室。中旗、后旗、磴口由于中小学较少,笔者建议每个旗县中、小学各配1间录播教室即可。少数民族学校有的旗县区有,有的旗县区没有,笔者建议由全市统筹规划,但要保证少数民族的中、小学校至少各建1所录播教室。另一方面要对录播教室的应用进行规划,比如优质视频资源共建共享的规划、开展互动教学的规划,以保证各学校“有章可循”。

2. 合理建设。

各旗县区在建设录播教室时要选择中小学相对集中的学校来建,以便相邻中小学校能够共用录播教室,一是节省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录播教室的利用率。二是要尽量选择同一厂家的产品建设录播教室,以方便培训、应用推广和系统集成,现在做录播教室几大厂家产品的技术都非常成熟,都能满足普通的教学和应用需求。三是要严格按照录播教室技术要求进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和环境装修,以确保录制视频音频的质量。

(二)加强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1. 加强培训。

为确保培训取得实效,防止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前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开展维护人员、学科教学人员、管理人员的分类培训、按需培训,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培训内容应以设备功能为主,维护人员应以设备基本工作原理、功能及设备维护等内容为主。培训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训结束时一定要进行考核同时布置应用任务。

2. 提高应用水平。

一是建设名师课堂和微课资源云。各旗县区教育局可以组织本旗县区名校名师分工协作,共同建设本地名师课堂和微课资源,根据各校学科优势合理分配名师课堂和微课资源建设任务,既能保证名师课堂和微课资源建设的全面性(涵盖各学科各章节)和高质量,同时也能防止资源的重复建设,通过专家评选和网络投票等功能逐级评选上报,最终形成“学校――旗县区――市”三级资源建设和应用中心,真正做到优质资源“班班通”。届时广大教师可以借鉴名师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组织安排教学,提高教学技能,广大学生也可以在课后利用名师课堂或微课资源对课上没有掌握或有疑问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全自动录播系统中的名师课堂和微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二是开展互动教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局可以组织本区域内城区名校和边远农牧区学校进行结对帮扶,利用录播云平台开展互动教学,农牧区学校的学生可以聆听市里或县里名校名师的课堂教学,城区名校名师也可以对农牧区学生进行在线辅导,这对促进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均衡发展,降低择校热和择班热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三是开展微课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广大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通过录播系统可以随时回放自己教学的全过程,这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教学反思,专家、名师在方便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进行点评,帮助年轻教师的专业进步和快速发展。四是开展各类培训、讲座活动和视频会议。学校可以通过录播系统开展视频会议和相关活动,将会议内容或活动情况同步传递给每位教师和学生。例如利用录播教室举行家长会,校长只需在录播教室做一次报告,各班级的师生和学生家长就可以在本班教室收看同步直播,扩大参会人员范围同时也能突破时空限制。五是利用录播教室开展网络教研等活动。

(三)加强系统集成

1. 加强校内集成。既要与学校原有校园网、闭路电视等系统有效集成,实现各类视频资源的直播和点播,又要与学校原有的资源库和资源管理平台进行有效集成,实现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统一管理。

2. 加强区域间的集成。要实现对全市所有全自动录播教室管理系统的系统集成,包括不同厂家的录播系统的集成,以便全市所有录播教室能协作共建全市优质视频教育资源实现“学校――旗县区――市”三级资源管理和应用云平台。

(四)完善机制、提供保障

1. 建立强有力的督导机制。各级督导室要将全自动录播教室的管理和应用工作作为对项目学校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对全自动录播教室应用进行经常性的督查和指导。

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资源 共享平台 专递课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更加渴望。于是,教育发展的非均衡现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差距的事实,区域、城乡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公平问题,世界各国主要的做法是“补短”,也就是对薄弱地区或薄弱学校增加投入。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县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发展差距可能并没有缩小,原因是统计数据一般都是以“生均”来计算,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乡村学校大量的学生离开生源地,向镇、县、市流动,造成统计评价指标的偏差[1]。许多乡村学校学生数量少,教师配备不足,而且教师学历水平低,年龄偏大,课程开不好、开不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趋势在短期内很难解决。为此,《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要求,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期间,基本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专递课堂”建设。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高教学点、薄弱校教学质量,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研究探讨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县区综合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县区内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县区内城乡、校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原则

“互联网+”时代实现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就是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建立的线上虚拟学习环境,它不打破原有的体制建制,而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补充、改进和创新,让实体学校和线上虚拟学校有机结合,让线上数字资源和本地课堂教学同时并进。“互联网+”环境下构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讲求实效的原则

讲求实效的原则即利用本地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重点解决乡村学校开不全课、开不好课的问题。随着“三通两平台”的逐步完成,县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具备网络课堂的传输和实现功能,无须再进行专项投入。须重点解决的是本地优质教师资源和现有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2.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位教师在一个课堂上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讲授,无论教师资源多么优质,但受众是有限的,共享平台可以将已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因为通过互联网,可以让一位优秀老师去服务成千上万个学生,通过直播课堂,学生可以直接接受优质教师资源,通过网上平台,学生可以打破时空,享受、学习到最优质的教学。

3.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原则

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教学,是对实体学校教学的补充和改进,是通过网上虚拟的教学环境,弥补实体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现实,因此,实现共享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首先,应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其次,优质资源共享,可帮助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学理念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4.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

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教学,目的在于把优质的教师资源和数字教学资源引入乡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帮助这些学校开全课、开好课,和本地学校的教学相结合,全面提高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互联网+”时代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框架模式

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是基于县区“三通两平台”已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具备各类网络课堂传输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的,是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因此对平台的硬件环境不再进行研究,只是对如何构建平台进行设计和研究。

1.打破“信息孤岛”,整合已有资源,构建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整合县区内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县区内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数据中心,并实现与各学校之间的互通互联(如图1)。这是整个平台建设的框架和基础,是实现已有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渠道。但与平台建设以前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不同的是,这是云概念下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是经过整合和筛选的,是单个学校的信息资源无法比拟的。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多样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向各个学校输送,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借鉴与补充。但这种方式的教育资源传输是基于平台对学校、对教师的传输,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所帮助,但对于已经存在的校际间教育教学资源不均衡现象却没有太多的改变。

2.利用优质资源,开设同步直播课堂和专递课堂

针对县区内学校教学水平差异较大、许多薄弱校主要课程开不好、个别课程开不了的现实,开设同步课堂。在具有优质教学资源的中心学校或示范学校设置主讲课堂,利用宽带网络传输,通过平台同步直播到各相关学校和教学点,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一种是同步直播课堂,就是在主讲教师在本地为本校学生授课的同时,同步直播到其他学校,实现本校课堂和异校课堂同步讲授(如图2)。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各校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接受优质教师资源的讲授,不增加教学资源投入。但是由于资源输出学校的教师是在为本校的学生讲授的同时来完成输出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的,对于资源输入学校来说,由于教学水平的差异,可能会感觉到针对性不强,或者难度较大,影响教学效果。另一种方式是专递直播课堂,是资源输出学校的主讲教师专门针对资源输入学校设计的同步直播课堂(如图3),资源输出学校的课堂并没有自己的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针对性强,可以照顾到资源入学校学生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但主讲教师会长期面对无人教室授课,影响讲课激情。在实践中可以在有条件的资源输入学校,让主讲教师作为专递课堂的支教教师,面对学生讲授,并向其他学校进行同步传输。

3.借助网络技术,实现校际互联互通,开设互动课堂和专递课堂

以上两种方式,都是建立在资源共享平台与各个学校或教学点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进行远程传输,是一点对多点的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均衡化的比较基础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是在一个大平台下运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诸如网络速度、网络安全的影响,一旦遇到问题,整个共享平台都可能被迫中断。而且从平台本身来看,规模越大,对维护的技术要求就越高,维护成本也随之上升,平台整体行动的效率也会降低。因此,须着力打造“中心一”管理模式,使某些学校成为整个网络运行的核心力量[2],在平台与学校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服务器分级下移,建立平台中心校,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联互通,让中心校成为平台运行的核心力量,逐步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同步直播课堂,在小范围开设互动课堂和专递课堂(见图4)。

4.借助“三通两平台”项目,实现教师教研与学习的网上互通

“三通两平台”是以人为本的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与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建设要求是初中学生有条件逐步实现“人人通”。结合共享平台的实际运行情况,笔者认为当前重点是要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不是形式上的人人有帐号,教师要率先使用。平台的构建,为在不同时空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成为现实,对于课程输出学校和课程输入学校的教师针对同一课程的交流研讨变得非常直接,不同学校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心得交流更加顺畅,大量“精品课程”、“名师课堂”等数字资源,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平台建设运行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性地设置专门的教学研讨空间,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全面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

三、县区内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面临的问题

1.县区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顶层设计不到位

随着县区“三通两平台”建设逐步完成,县区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硬件环境已基本到位,但作为专门解决县区内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设计并没有同步跟进,平台所需的软件环境没有进行整合,只是进行最基础的一点对多点的数字资源的传输。

2.课程建设不足,现有教学资源针对性不强

针对县区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特点的课程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本地自己建设课程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在实体学校按传统方式授课的录像而已,根本不具备共享平台同步直播课堂的特点要求。而市面上的各类数字教学资源,虽然数量很大,但在实际使用中会发现针对性不强,也不具备同步直播课堂的特点要求。

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参差不齐,根据华晓宇的调查[3],从使用频率来看,尽管中小学教师使用网络文献资源的教师比率达到98%,但仅有12%的教师会每天查阅网络文献资源,56%的教师每周查阅1次以上;从使用能力来看,仅有不到2%的教师没有任何困难地进行网络资源收集和整理,50%左右的教师会遇到各种困难。在教学手段上,大部分教师只能制造简单的PPT,许多教师不能熟练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版。

四、平台建设的保障与措施

县区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县区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合力建设完成。

1.政府主导,推进平台建设

(1)建立UGBS协作模式,做好平台顶层设计

UGBS模式由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协同中心首创,是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4]。U是高校研究机构,G是政府,B是企业,S是学校。即引入高校的先进理念、公司的先进技术,通过政府资金与管理的支持以及学校教师的主动参与,共同推进平台的建设。

(2)组建核心团队,促进平台建设

无论是平台的安全高效运行,还是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中的学科建设,归根到底是人员队伍的建设,需要逐步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学科核心团队。因此,政府需要牵头组建包括信息技术专家、学科专家、一线教师、电教工作者等人员在内的学科研究团队,组成研究共同体。承担控制平台运行风险,帮助学校教师进行学科研究,进行课程建设,指导平台建设等任务。

(3)加强教师培训,完善平台建设

过去的几年间,国家实施了信息化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教育部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针对平台运行需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以此推动平台建设。

(4)制定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平台使用效益

根据《教育部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要制订针对区域、学校、课程、资源、教师、学生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将相关评估纳入教育督导工作,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因此,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平台建设和使用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面向县区教育信息化的督导评估,提升共享平台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2.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促进平台建设

(1)改变观念,创新教育教学组织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校际优质资源共享,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对教学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要把教与学活动在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网上学习空g整合起来,并进行融合[5]。因此,学校层面必须改变观念,把实现县区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责任。强化校际合作和支持,全力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打造信息化教育的教学环境。

(2)培养信息化队伍

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利用数字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把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于县区内的每一所学校,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校必须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无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从课堂设计、讲授方式、课外辅导等,都要建立信息化教学的概念,符合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培养信息化的师资教学实施队伍。

(3)加强教研活动,探索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与实体学校相比,网上虚拟的学习环境突破了时间、空间的概念,所要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有很大的改变,而且是全新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因此,根据信息化教育的特点,针对性地加强教学研究活动非常重要。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专门的教研活动,包括跨校、跨课程、跨年级的教研活动,以最大化地实现经验共享和思想碰撞,探索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3.增强教师能力,提高平台使用效能

(1)提高信息化教学操作和使用能力

教师要通过培训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信息化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课程输出学校和输入学校的教师,都要熟练掌握课程同步直播过程中的各项程序,并且能够熟练地操作,保证课程同步直播和互动的教学效果。

(2)提高学科学术水平

教师能力的提高,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科学术水平,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数字资源,认真钻研业务。结合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争取人人创建微课,人人有优课,人人争做教学名师,全面提高学科学术水平。

(3)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在平台上教学是一种创新,包括教学环境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必须设计出符合信息时代认知规律的内容,培育多种新的教育方法。作为课程输出学校的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设计、讲授时间、交流互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以保证教学质量;课程输入学校的教师,既要同步掌握输入课程的全部内容,同时要维护好课堂的教学秩序,在直播过程中引导学生同步学习,还要在课下做好学生的辅导和预习,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

参考文献

[1] 陈鑫.我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研究[J].求索,2012(3).

[2] 华晓宇.中小学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1).

[3] 高振字.中小学校际介作网络构建的成效、类型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1).

[4] 杨宗凯.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第9篇

【摘 要】教育信息化作为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互联网服务的角度出发,借鉴现有服务模式的优点与经验,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远程服务的模式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北京市试点的教师在线服务为例,总结新模式下的服务效果,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互联网服务;教师在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2-0024-03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全国各级教育单位经过多年的积极投入,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初见成效,多数地区已经实现了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与此同时,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却明显滞后,在全新的信息化条件下,多数教师尚无法有效利用信息化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近年来,虽然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培训,但存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教师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服务模式。教育部在2013年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采用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于此,笔者研究了当前互联网服务的应用现状,利用其他行业的优势经验,面向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了教师在线服务,希望借此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乃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互联网服务的应用现状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服务通过互联网的渠道送到人们手中,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的行业都在尝试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自己,希望借助新的渠道和模式提升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从服务的模式上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 线上自助服务

这种模式适用于交互较少的场景。在金融行业,各大银行推出了网上银行服务和手机银行客户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账户余额,进行转账或其他理财操作。在电力行业,智能电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查询自家电表中的用电情况,当剩余电量不足时,还可以通过手机购电,1分钟内就能充入电表。

2. “线上自助+线下人工”服务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这种模式适用于实体消费的场景。以京东、淘宝等电商为代表,用户在线上选择商品,生成订单后由物流送至手中,这种服务模式已经被人们普遍使用。另外,以餐饮行业为例,用户可以通过大众点评网获取美食信息,在网上参与团购等活动,在线下用餐时出示电子消费券完成购买。

3. 线上人工服务

这种模式适用于交互性较强的场景。在IT行业,很多软硬件厂商推出了线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故障诊断和修复服务,通过互联网远程连接到用户的设备或系统,边沟通边修复故障。相比传统的上门服务,大大节约了时间和资金成本。这种模式在医疗行业和家电行业也被广泛应用。

从前面的各种服务场景中,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服务不再受到工作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同时面对大批量的用户,高效率、低成本地帮助最终用户达成目标。如果将这些优点应用到教育信息化服务方面,结合适当的服务模式,必将给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带来质的飞跃。

教师在线服务的应用

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的信息化发展速度快、普及程度高,大量教学设备和应用平台进入校园。教师们面临很多的应用问题,但系统内现有的服务人力和培训资源远远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发挥前期投资设备的价值,提升教育质量,经过2年多的调研和准备,北京市建立了教师在线服务中心,在一些区县和学校对互联网线上人工服务的模式进行了探索,以期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 服务简介

教师服务中心由专业的人工服务团队,通过互联网远程桌面、热线电话、视频培训、微信等服务方式,面向北京市近郊和远郊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个性化全天候的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信息化教学应用技能提升服务、IT基础维护服务,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服务内容

结合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内容和特点,教师在线服务中心从不同层面提供三大类服务: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信息化教学技能提升服务、IT基础服务。

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由服务工程师远程帮助教师快速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信息化教学技能提升服务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由教育技术专家、服务工程师共同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IT基础服务以保障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为主要目标,由服务工程师解决技术问题,辅助教师掌握基本的IT技能和知识。

具体服务内容见下表:

3. 服务方式

(1)远程服务接入。教师在线的远程服务平台集成了即时通讯、桌面接管、文件管理、隐私保护等功能模块,由专业的工程师通过互联网远程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各种应用支持与咨询服务。

(2)现场服务。对于复杂的技术问题,教师在线派出工程师进行现场服务;同时,为教师提供的线下培训也通过现场服务的方式完成。

(3)在线视频直播。教师在线服务中心拥有功能强大的在线视频直播系统,定期将信息化教学应用相关的培训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分享给全市的所有教师,同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播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与讲师就具体问题展开咨询和互动。

(4)微信。关注教师在线的微信服务号,一线教师可以及时接收最近的教育教学资讯和资源,在点滴中提升教育水平和信息化应用能力。

4. 应用效果

2013年-2014年,北京市在大兴区和西城区开展了教师在线服务试点,一年来对外服务4万多次。通过对教师提出的服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服务在所有服务中的占比约为70%,多数服务的时长分布在20~40分钟,服务满意度为90%以上。这些数据说明,教师在线这一新型服务模式获得了一线教师的认可,很多学校和教师的活跃程度很高,说明教师对于服务有了一定的信任和依赖,确实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在线对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远郊区县的教师而言,不再受到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同样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服务和培训。

展 望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各个行业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效、合理地借鉴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对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教师在线服务平台具备的强大功能和优势,以及跨时间、跨地域、高效、低成本等特点,为中小学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和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和便利的服务方式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虽然教师在线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但笔者认为,模式的创新仅为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建立了一种渠道,应当在此之上加以优化,探索与教学本身相关的服务内容,最终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一方面,教师在线服务平台既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通过整合优秀的师训资源和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科教师的教研教法服务,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联合优秀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公开课)服务提供商,借助教师在线服务平台的高互动特点,让优秀教师面向不同区域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

[2]史陈新,詹伟华.面向中小学的远程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1).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