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现代化理论

时间:2022-03-30 11:59:29

导语:在现代化理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代化理论

第1篇

关键词:生态现代化理论;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反思而产生的。它最初由德国社会学家胡伯提出,并首先在一些西欧国家特别是荷兰、德国和英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生态现代化理论从一开始强调技术创新对生态现代化的作用,到注重政府和市场等其他因素在生态转型中的作用,再到关注全球生态现代化的研究,逐渐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环境问题策略论。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治理环境采取的是传统策略,即“应付治疗”的补救策略。这种方法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随着环境污染在全球范围内普遍的发生,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传统策略存在的缺陷。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环境问题的解决应从补救性策略向预防性策略转化”。所谓补救性策略是指对破坏环境的产品和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给予修复或补偿,由此消除污染;所谓预防性策略是通过技术创新使得生产及其产品不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通过对经济和社会结构进行调整。消除那些引发环境污染的生产与消费方式。生态现代化理论把从补救性策略到预防性策略的转变看作是实现生态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科学技术作用论。在生态现代化理论看来,科学技术是治理环境恶化、改善环境,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手段。它认为,虽然环境问题的出现与科学技术有关,但科学技术并非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科学技术在预防和治理环境问题时有着更重要的价值。实现生态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轨迹要改变方向,不能是发展以前的与自然对立的、破坏环境的技术,而是要大力发展先进的环境技术。一方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自然的危害;另一方面也能减少生产过程及其产品造成的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良性互动。 

(三)市场、政府和公众作用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很注重市场、政府与生态现代化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张一致,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能同步进行,经济与生态之间是可以实现双赢的,而不是不相容的。市场在实现生态现代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遏制污染的新技术必须通过市场才能使生态走向可持续发展,政府是不能干预的。然而,这丝毫不否认政府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在生态现代化中,政府应该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环保政策,变补救性策略为预防性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发展的环境代价。市场和政府的重新定位也改变了公众在生态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新技术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政府的鼓励,得以在公众中广泛传播,这大大调动了公众的参与意识,从而使他们成为生态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弱化”与“强化”论。生态现代化理论有“弱化”与“强化”之分。所谓“弱化”理论就是指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提倡由科学界、经济界与政界合作,共同参与制定政策。这种理论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可以利用这一理论巩固它们在全球的垄断地位,从而把其他国家排除出去。而“强化”理论则把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注视扩展到全球范围,这有益于全球民众对环境问题进行关注、参与和交流,可以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指导性的、全面的、开放的策略。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人类的环境意识正在发生转化,即逐步由生态现代化“弱化”意识走向“强化”意识,这是人类环境意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当前我国城市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政府管理能力与国际竞争力。联合国权威机构预测,“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也必须走城市化道路。近年来的发展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城市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带动了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工业增长值的6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国内生产总值的70%,国家税收的85%都来自城市,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比较快,并长期受到传统城市化理念的影响,使得我们片面追求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城市环境问题和生态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一方面,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资源利用不合理。拿土地资源来说,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数量增加与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占用土地的面积也逐年扩大,这使得全国耕地面积迅速减少。从2004年土地变更调整结果来看,全国耕地面积由1996年10月底的19.5亿hm2减少为2005年10月底的18.31亿hm2,耕地净减少1848万hm2,人均耕地由1.59 hm2降为1.4 hm2。与此同时,土地利用率低,浪费比较严重。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近几年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除北京和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有上升趋势外,其他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均出现下降,城市土地的4%--5%都处于闲置状态,40%被低效利用,城市平均建筑容积只有0.507,远远低于工业化国家的水平。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又一严重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仍然存在重视经济和忽视环境的问题,尽管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但解决这一问题还缺乏必要和有力的措施。拿城市交通对环境与资源的危害来说,随着私家车的增长,汽车越来越成为城市能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的主要方面。2000年我国汽车消耗油量为4800万吨,比1999年增长7.81%,大大超出了过去10年我国每年平均能源消耗2.6%的增长速度。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的汽车燃料需求量将达到1.5亿吨,是1999年的3.34倍,年均增长5.92%。同时,据环保总局估计,2005年我国机动车排污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的平均比例将达到79%,汽车尾气污染将对人类的生存造成致命的损害。不仅如此,城市垃圾、噪声污染、水污染、沙尘污染和烟油污染等也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严重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这些问题将引起严重的生态失衡,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总之,在传统的发展模式影响之下,我国城市发展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变。在这一方面,生态现代化理论则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了启发与指导,为我国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向生态城市发展,使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利双赢。

三、生态现代化理论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 

第2篇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也是一个企业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建设首要任务是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围绕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当下的社会目标,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大胆尝试新思路、新方法,为企业的健康稳步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如新时期油田企业文化精神: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所起作用是极其重要的。首先,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一个员工具有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和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规范标准两个方面。如果企业的价值取向不能更好的为和谐社会服务,如果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不一致或违背企业的规范标准,企业文化就会将其纠正,并且将其引导到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标准上来。

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他就有了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标准。其次,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思想心理、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不仅仅是传统的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更重要的是来自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大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来约束。道德规范是从伦理角度、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和共同的习俗、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来约束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的行为。如果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违背了道德规范的标准,就会受到众人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并且自己的内心也会感到内疚和不安。在胜利油田的“三老四严”道德规范,即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一直约束着广大大庆石油人必须严格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标准管理、严格公司的规章制度,打造油田企业文化品牌,实现持续发展。再有,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仅表现在拥有什么关键技术、关键设备、运行机制和人才的竞争上,要更好的建设企业必须还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塑造公司员工的团队意识,如调动起公司员工积极性,让公司员工为公司的建设、发展献言献策,提合理化的、有益公司的建议,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使得公司员工觉得自己就是企业建设的一份子,在认识上与领导者保持一致,从而在行动上与企业的步调协调、一致。还有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要关心员工、激励员工。

在我国油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创业、创新、竞争、发展。而经营理念则是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那么这些油田企业是如何做到的呢?那就是鼓励员工发挥内在动力,深入挖掘并发挥他们的最大的潜力以达到员工心理需求的更深层次,比如在企业内部举行各种竞赛活动、演讲比赛活动、技术大比拼、评比先进和技术职称的晋升等等来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提升自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企业文化提升整个企业在广大公众心目中的精神面貌和品牌形象。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是靠时间的积累,当然也是这个企业文化的积累。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而独具特色的,个性鲜明的有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企业文化将能够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胜利油田的文化理念和经营,它是用各种鲜活生动的方式进入到每一个油田员工心中的,这样胜利油田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个经营宗旨。再比如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已经有50年了,为什么大庆油田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经久不衰,还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力?那是因为它培育和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且仍然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可见,树立企业信誉,打造品牌形象,进而扩大企业影响,是一个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我国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起步比较迟,企业文化在我国引起关注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误解。这些误解和问题有可能成为发展健康、高效的企业文化的阻碍,从而减慢我国企业发展的脚步。比如片面的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的;企业文化没有属于自己的鲜明个性,抄袭模仿或照搬其他企业的,创新能力差;企业文化缺乏群众基础,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普通员工无关;企业领导者想要在短期内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采用“拔苗助长”的方式等等。

三、企业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

第3篇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其传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礼仪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传统礼仪文化在酒店现代服务理念的导入为论述的主线,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礼仪的内涵及其在酒店现代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将就如何围绕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内涵对酒店现代服务理论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推动酒店行业的服务升级、弘扬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做些有益的研究尝试。

关键词 :礼仪文化;酒店管理;服务理念;重构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134-02

在酒店的发展运营中,所推行的价值观应是酒店的发展核心与终极目标,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对酒店员工言行进行统一管理的规范和考核依据,它能使酒店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打造成具备竞争力的服务团队。重构员工道德和礼仪文化,更能使酒店取得经营上的突破与成功,这些文化所形成的动力必然能促进酒店实现应有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一、传统礼仪文化及酒店礼仪文化的简述

1.传统礼仪文化及其价值内涵

追溯礼仪的源头,是由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祭祀产生的。人类的行为与发展一步步进入文明的轨道,国家与阶级也随之建立,早期的礼仪是稳定社会的一种标准与规范。在西周时期,通过礼教推行国家制度,因而有周公吐哺的典故,是遵礼的模范。尤其到春秋时代,礼仪成为孔子所倡导的育化方式。孔子指出,礼是人在社会与生活立身的根本,“不学礼,无以立”,正是最好的体现,一个具有道德标准的君子,需要符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标准。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儒学大家,他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学规》,在此文中向学生们指出了,要形成“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样的礼仪。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礼仪文化深入到教育,并在整个社会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使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而礼仪也因此在人类的历史中世代相传。所谓礼仪之邦便是这样形成的。

2.现代酒店服务行业的礼仪文化

综观酒店业的发展史,客栈是它的古代形式,以及后来的大饭店与商业饭店和新时代的饭店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营模式。酒店业的管理机制越来越健全,新的更为明确的礼仪进一步规范起来。19世纪初期,也就是大饭店时期酒店礼仪得以发展,那一时期饭店的主要客户群就是王公贵族等高层的消费群体。以豪华、奢侈为主要特征,自然仪式与礼节也格外注重。i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这一传统被保留并且发展起来。现代化的酒店文化,不只将礼仪的形式与物质方面做为发展核心,而且更侧重内在的精神领域的发展。

总之,酒店礼仪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职业礼仪,它经历了长期的酒店行业发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酒店礼仪文化从根本上来讲是一项服务,也就是说,它是酒店向顾客提供的一项产品,酒店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有关工作人员的言行标准与规范,具有指导性。同时,它还是一项酒店经营制度。礼仪文化良好的氛围是以一些规定为基础,还需要员工自觉的从内心真诚的为顾客服务。

二、传统礼仪文化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的导入及必要性

酒店把握住礼仪文化的意义,并且按照其发展的方向在实践中运用到酒店经营各个方面,充分表现在酒店工作的实际当中。

1.提升员工的核心凝聚力,规范酒店内部管理水平

礼仪已经形成一种观念中的既定符号,它将人们交际言行进行了充分的提炼与总结,可缓解人们不安的情绪,使交往最适宜的情绪与言行派上用场,引起对方的关注,以此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ii。能使企业的整体效益有所提高,还能杜绝各种不应有的浪费,使员工对酒店这一集体更有归属感。所以,酒店礼仪文化是提高内部人际氛围的有效方法。

2.巩固消费者的忠诚度,塑造酒店的良好公众形象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进行了这样的划分:生理、安全、自我实现、归属和爱、受尊重这五类。顾客在酒店不只能得到一些表面应对,顾客需要得到的基本生理上的满足,像吃、住等那是理所应当的,除了这些还要得到礼遇。顾客进入酒店不光是要求物质方面的满足,还有精神上的需求,有时顾客更注重得到尊重和礼遇。酒店应该从顾客的心理特点出发,既要让顾客得到酒店硬件上的享受,又要得到酒店的整体尊重的心理享受。

3.形成酒店的品牌影响力,提升酒店市场竞争能力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酒店行业里,只有把握住酒店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据统计,顾客在面对一样的酒店硬件设施时,首当其冲的就会选择酒店的服务水平,酒店的服务理念会直接影响选择的结果。礼仪、礼貌就是优质服务的重点。酒店行业要运用礼仪文化提升竞争力,礼仪文化能够树立酒店优质形象,打造酒店的品牌。这就要从礼仪的基本内容入手,注重酒店员工的行为举止、仪表谈吐、待人接物的礼貌规范等。还有,国内的一些酒店实行工装统一,标牌统一,甚至色彩也要求一致,这就从整体上构建了整齐划一的品牌印象,促使员工自觉遵守礼仪规定。要向优秀的同行学习,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比如香格里拉殷勤好客五项核心内容:真诚质朴、温良恭谦、彬彬有礼、乐于助人、尊重备至。如家的服务理念:快乐的微笑、亲切的问候、热情的服务、真心的亲爱。海景花园大酒店的“以情服务,用心做事”。因此,礼仪文化创造的价值在酒店行业竞争中发挥重大作用iii。

三、传统礼仪文化对我国酒店现代服务理念构建的途径

1.提升“礼”的思想认识,构建酒店礼仪文化体系

酒店礼仪文化机制建立的基础是强化礼仪观念,以规范、协作、融洽的礼仪规律作为从酒店制定整体政策、发展方针,武装酒店员工的个人思想。

其一,需要改变酒店管理层在礼仪文化上的观念。作为酒店的管理者首当其冲要认识接受酒店礼仪观念,还要把礼仪文化运用到酒店的管理政策与运行标准中去,规范酒店的经营行为。只有酒店管理者的礼仪观念根深蒂固,通达明白,才能具备传授一般员工礼仪文化的资格,高效传达酒店的礼仪文化精神。管理者礼仪观念强、素质高,才能有效的建立执行酒店礼仪文化。所以,酒店管理者需要立足工作实际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倡导有效的礼仪文化竞争的新思维,从考评思想觉悟,文化水准以及对酒店的展望等角度入手,挑选和任命酒店管理者,管理阶层需要首先武装正确的礼仪文化理念,不断培养酒店员工的思想认识。

第二,要让酒店员工从整体上形成酒店礼仪文化的共鸣。酒店的礼仪文化构建需要酒店员工深入了解酒店礼仪观念,并切实运用到个人自身的工作实际中去。通常情况,提高酒店员工的礼仪文化理念,可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培养礼仪文化理念要有选择性,侧重强调青年、遵守规章制度意识弱化的员工的培训工作;其次,要科学合理的传授礼仪理念,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礼仪观念的生成,不断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员工的问题,加强员工礼仪服务的理念;再则,礼仪观念需要润物无声、渐渐形成,通过酒店的内部刊物酒店文化网站等途径形成员工深入的学习的氛围,构建员工有序、协作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提高员工自觉的礼仪文化观念。

2.完善酒店礼仪制度内容,保障礼仪文化的实施

长期不断的酒店营业和管理经验衍生出礼仪制度,这是一种遵循酒店礼仪规定的文化现象,目的是增加酒店社会经济效益,在酒店的礼仪传统中,它对其文化的根基与发展以及不断的创新,都起到了最为关键性的作用。其内容有管理与组织构建规范章程等,旨在使酒店管理更为正规,员工的言行更为规范,是带有强制色彩的。酒店行业的制度章程,在文化构建上主要可通过下边几点着手:

首先,开展酒店礼仪文化的宣传工作。依据酒店的实际情况,由酒店人力资源部门所属的培训部门制定酒店礼仪制度,请礼仪培训讲师向员工传授礼仪规范,担任具体执行礼仪制度的责任人。酒店的质监部门要把酒店的礼仪制度纳入到监督范围之内,保证切实执行。酒店的礼仪文化管理高层由酒店高层领导兼任,主要是监督和全员执行酒店礼仪制度,担当酒店礼仪文化运行中的重要事件处理工作。酒店必须构建上述机构组织,才会真正切实的把酒店礼仪制度落实到位。

其次,制定完善的酒店礼仪制度。酒店礼仪文化需要从酒店所出台的各项礼仪规定和制度去体现。当前酒店行业的规章制度基本上大同小异,但细分到各个酒店中去就不尽相同。所以,酒店之间要互相学习,总结好的经验方法,突出酒店自身特点,出台适合酒店自身运行的礼仪规定,让酒店员工的行为有所依凭,有所约束,让酒店员工在实际的执行时呈现最佳状态。

第三,要关注酒店礼仪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据统计,礼仪文化建设中最亟待完善的就是礼仪培训的过程和师资问题。酒店员工对礼仪文化接受的程度有赖于培训师的水平高低,正确合理的礼仪培训影响员工向顾客展现优质的礼仪服务。当前的酒店现状是,将礼仪制度和关联的服务行为规定施行捆绑制定,礼仪和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可混合不是混淆,不能忽视礼仪制度的发展,要把礼仪制度具体化,让礼仪行为有所依凭。

3.营造酒店良好的礼仪文化环境,增进员工及客户之间的沟通

酒店不能停留在已有酒店礼仪文化的成绩上,还要促进礼仪文化的不断进步,这样酒店文化才能长久下去。从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一般酒店和酒店的员工行为活动都可以满足行业礼仪规范,能够达到客人的基本需求。但具体起来,在酒店礼仪细节方面还需要完善和发展。比如,个人礼仪要在酒店员工行为上加倍具体和专心。有调查显示,许多酒店的员工在服务礼仪的实际运用上还需要加强管理,这种现象说明酒店员工没有专心学习,对工作不热情。对酒店员工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整体上符合操作规范,满足客人一般需求,还要进一步提高到优质的礼仪服务。有一些具体要求需要强调,比如微笑服务,举止优雅等。顾客不能忍受冷冰冰的机械式的服务,顾客需要热忱用心的服务。往往在一些小的方面就会改变顾客对服务的看法,一些误解的产生就源于服务细节。酒店员工的言行举止属于个人行为,表现出一个员工的素质,同时也反映了一个酒店的面貌和服务水准,所以,必须从整体出发,注重整体服务,不断使员工的服务理念有所提升,培养他们的职业修养,培训员工的职业行为。酒店的礼仪文化具体由酒店员工去展现,必须把酒店礼仪文化贯穿到实际的酒店礼仪服务中,才能达到酒店礼仪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社会,酒店的基础设备方面已经不存在对比优势,只有不断提高服务和质量,构建良好的文化气氛,树立优秀品牌形象才能在酒店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一定要跟上潮流发展的趋势,积极调动酒店的礼仪文化元素,正确解读酒店礼仪文化的含义以及发展趋势。

注 释:

[1] 周丽洁.饭店管理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2-19

[2] 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9

[3} 牟红、杨梅.旅游礼仪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27

参考文献:

[1] 周媛.酒店员工形体素质教育初探[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2] 孔凯、刘云腾.内部营销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20).

[3] 冯红瑞、孔春艳.浅谈酒店文化建设[J].中国商贸,2011(20).

[4] 陈妍如.酒店文化的精神品格和社会价值[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5] 徐耀强.企业礼仪:重要的企业文化型态[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03).

[6] 尹菲、宫宇宁.形体礼仪在酒店服务中的应用与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7(28).

第4篇

1.坚持现代化档案管理

A.加强制度建设,筑牢档案管理基础

制度化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档案管理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日新月异的形势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应运而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向制度要管理,向制度要效益,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有效。

B.积极探索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现代化档案工作从本质上看是一项管理工作。不仅要管理档案,也要管理档案机构。管理档案人员只有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对档案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才能达到档案工作的目标。现在我国常见的管理包括:经验管理,以个人或别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依据进行管理;行政管理,以法律、法令、计划、条例、会议为依据进行管理;科学管理,以管理科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上述三种管理有着内在联系,经验管理、行政管理过程中应加强科学管理方法的运用。

加强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档案工作人员、尤其是组织领导者应根据社会发展和档案工作的实践,从思想上认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抛弃传统管理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因素,代之以科学的组织管理思想。

注意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的优秀成果,改变单纯的以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做法。在管理方法中把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社会心理方法、政治教育方法等有机结合起来。

强化组织机制,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应根据档案工作实际,按照科学的组织理论对档案组织的体制、设置原则、内部机构、人员编制、运转程序、决策过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保证组织机构的效率,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进一步加强档案组织工作的标准化。通过制定档案工作的组织标准、业务规范标准,更好地、科学地开展档案工作,指导档案工作顺利开展。在档案工作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化的设备、现代化的技术方法都需要具备现代化思想的人去掌握运用。就中国目前的状况,很快在档案工作技术装备上全面现代化仍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即使装备现代化了,以目前档案干部队伍的知识素质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国内一些档案部门的现代化装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处于闲置状况,其关键是人员素质的问题。所以,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知识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保证。

C.档案利用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

档案运用的合理有效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把握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全面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直接手段,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档案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社会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要加强档案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就必须加强档案基础管理。档案员除了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方面下功夫外,应着重做好档案的编目、检索、编研工作,编制较适用的检索工具,建立健全检索体系和档案文件汇编等参考资料,及时、系统、完整地提供、满足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档案的保管工作,随时准备为利用者提供所急需的档案。重要、珍贵的档案要备有微缩或复制件,以代替档案原件提供利用。同时加强档案库房设施建设,减少外界条件对档案造成的损害。在管理好档案的基础上,档案管理工作也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寻求更为有效的服务新途径,以提高档案利用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2.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条件

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要有充分的科学论证和准备工作,必须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各方面成熟的条件和恰当的时机。我国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条件可以从我国国情和档案工作的实践情况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A.档案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所面临的国情

实现档案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发达程度,人口素质等各方面都对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起着制约作用。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具有较高水平,但应用研究仍然比较薄弱,档案工作的现代化需要国家提供大量应用性能好且价格适中的现代化设备及其应用软件。由于目前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计算机普及率从全国看还较低,这也制约着档案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普遍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成实用技术的周期较长,也对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有很大的限制。建国以来,国家培养了大批科技干部、管理干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必要的人才基础。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还很缺乏。教育事业仍然比较落后,国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还比较低,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差距。这对档案干部队伍的知识化、管理科学化也产生了影响。整个社会条件对于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是有利的,从发展趋势上看更是如此,加快档案工作现代化要用好用足党和国家的政策及社会条件中有利的一面,同时也要实事求是,正视不利的一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档案工作的现代化。

B.档案工作发展状况为现代化提供的条件分析

第一,档案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国家规模的科学文化事业,档案馆已经形成网络,档案室工作也有较快发展,档案教育、科研等都已有相当规模,档案工作现代化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二,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早已列入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划。围绕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国家制定了相当数量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并投入了一定资金开展有关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档案科技干部、管理干部队伍随着档案教育的迅速发展而逐步壮大。

第5篇

物理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物理教育的现代化需要素质教育调动学生的全面学习自主性,但应试教育占教育界的主题思想阻碍现代化教育的发展.物理教育的管理或体制现代化是物理教育现代化的保证,现代化教育不仅仅需要自主性,更需要从教育体制,管理和评价等问题入手,为克服传统应试教育的缺陷,必须降低传统教育对物理教育的影响,要依靠体制和管理上持续改革创新.现代化的物理教育不仅需要解决好物理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关系问题,还要与整个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现代化的物理教育需要长期的实践,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二、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物理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物理教师是物理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者和关键,现代化的物理教师教育观念要勇于创新、应勇于开拓进取以及具备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了解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历程,培养现代化的知识结构和现代化教育观念.培养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应该在师范类院校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只有实现课程体系,教育思想和管理体制的现代化才能够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媒体的实践是实现物理教育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人类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变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据教育史记载,人类曾经历过两次学习方式的变革包括文字印刷术的出现[2].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学习能力不受空间限制,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或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印刷术的流行则为知识的大面积普及奠定了基础,印刷术的普及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印刷术是第二次学习方式转变的标志.但在工业社会,拥有上述人类学习本领是远远不够的,工业社会意味着信息快速发展,竞争激烈,变化急剧,这需要人才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优势.信息社会对人们的智能水平要求非常高,如果处理问题不当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一个产业一个星期内,甚至一个小时之内就会破产仅仅归咎于受经营者判断力的失误.计算机的普及和使用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计算机使人的脑力得到延伸.当计算机用于生产过程,则大大提高了人们驾驭生产的能力,从而弥补了人们某些脑力方面的局限.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媒体,有可能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些方式能够使物理教育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所以计算机是促成师生熟悉知识经济的主要学习和劳动工具,对教学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所以所有学校都应该大力投入在计算机方面的硬件设施,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媒体的理论和实践,应该关注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教学媒体,使计算机教学的广泛运用不断促进物理教育的现代化.

四、创新是物理教育现代化的生命力

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化与精细化;探究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不断变革的时期,在这样的一个时期之下,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危机。有的国家能够抓住机遇便从此不断发展,国内形势蒸蒸日上,而有的国家不能够抓住机遇,那么就会遭遇严重的危机,使得自身的国家被时代所抛弃。而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过了数十年的现代化发展,如今我国的经济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着,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如果想要使得自身的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从而屹立于世界之上,那么进行国内的工程建设,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是时代的趋势,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必要条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内的工程建设项目一直都是国内的热点项目之一,吸引了无数的公司进入其中。而在国内众多的工程建设项目之中,最为引人注意的就要数水利工程建设了,因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往往难度大并且造成的社会影响也不小,因此如何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工作以此来做好相应的水利工程项目就成为了当前的一大问题。

1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概念与内涵

1.1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概念阐释与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如何有效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也成为了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就成为了当前的一大热门产业之一。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则极大的适应了我国当前经济大幅度增长的社会环境,创造出了服务一流、质量过硬、科学先进的现代化水利工程服务体系,并且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现代化还有效地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打造出了更加人性化、效率更高的水利服务平台,对于有效保障操作流程的规范化以及监控软件的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还有效地完善了内部体制的管理,因此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推进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水利工程项目效益的发挥,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体制以人为本,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能够有效地发挥现代化管理体制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应有的作用,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

1.2 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概念与内涵分析

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建设以产品的调配以及相关的服务运营过程为基础,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转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建设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够通过相应的规范化操作,从而有效地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在于保障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正常运转以及细化水利工程建设的流程,因此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与精细化建设的结合,则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设

如果想要对水利工程中的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从而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可以做到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有效结合,那么对管理体制以及相应的运行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了,而在这其中,对于人才方面的管理工作需要重视,因为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当中,不管是现代化建设还是精细化建设对于高素质的人才的依赖都是非常严重的,这两种管理体制当中对于高素质的人才的使用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因此我们在进行相关的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人才福利待遇的提高,以达到足够的人才储备,从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以及精细化的建设,另外我们还应当加强设备维修体制以及检测体制等方面的完善,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做好相关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

2.2 监测监控系统的建立健全

在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当中,拥有一个健全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监测监控系统能够良好的监督管理体制的运行,从而能够有效地发现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威胁性因素,对于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而想要完善水利工程中的监测监控系统,那么就需要对相关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有效的完善,从而可以有效地对相关的水利情况进行掌控,及时发现有可能出现的险情,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另外,我们在完善监测监控系统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利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充分利用,实现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实时性和全面性,消除相关的安全隐患。

2.3 维修养护体系的完善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要长期的与水进行接触,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相应的机械设施以及工程建设部分出现诸如水力侵蚀所造成的伤害,极其容易造成机器设施以及工程建设部分的损害,从而严重的影响工作效率,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维修养护体系的完善就是非常重要的了,所以在进行相应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以及精细化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维修养护部门对相应的机器设施以及工程进行日常的清理与维护,尤其是及其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更是要加强维护,以防止出现问题,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

3 实现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途径的探究

3.1 提高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

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我们就需要对这些资金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能够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效率,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应当对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长久以来,因为人们对于这方面的不重视,导致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混乱,而如今想要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建设,提高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管理工作是一项工程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工程项目的建设势必会错误百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2 加快推进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尤其是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非常依赖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以及精细化建设来说就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应当加快推进相应的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提升人才的福利待遇,拥有留住人才的能力,另外也应当注重对人才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现有人才的相关素质,强化他们在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重要性,从而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维护这一体制。

3.3 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应当加大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当中改革的力度与深度,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一个方面都应当拥有相应的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此来保障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正常运转,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已经表现出了其远超其他管理方法的优越性,所以我们应当注重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当中现代化建设与精细化建设的有效结合,使其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极大地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由于其特殊性,因此施工难度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然而又由于其在民生上的影响,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一点问题都会影响到施工周围的民生,造成的社会效应极大,因此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中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建设工作就成为了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一大重要工作内容。

第7篇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文化环境、组织关系和个人形成了心理压力源,在这种心理压力模型下,社会阶层、地域亚文化和社会性别等因素建构了个人的社会角色,社会环境对个人角色通过舆论压力、社会认同等方式进行限定,从而使人们在不同领域中对社会角色行为选择。当个人行为偏离规范角色时,舆论的压力、社会的不认同等将造成心理压力。本文选取了社会阶层、地域亚文化和社会性别对心理压力进行了阐述,并具体分析了在这种心理压力模型下,夫妻关系和家务劳动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心理压力;社会阶层;地域亚文化;社会性别;社会角色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1-0189-02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也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时期,主要体现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加速。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必然要求个人现代性的相应发展,即个人的思想观念应当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的趋势保持一致。思想观念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虽然社会已经发生变化,但思想观念却具有惰性,从而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会出现思想观念与行为选择的冲突。因此,一方面,社会成员享受社会现代化带来的回报时,也产生了更加多元而复杂的心理压力因素;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还未完全现代化,落后、保守的文化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相撞,使社会成员产生了更加剧烈的文化震荡,因而产生一些心理不适感,造成心理压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经历从传统文化迈向现代文化,也会出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由文化影响产生的心理压力也是不可避免的。文化观念与自身行为的冲突势必形成个人的心理产生压力,而且文化对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增多、表现多样。作为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个体,需要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并理解产生心理压力因素增多,我们需要增强自身抗压能力和调节心理的能力,即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心理抗压能力。正是从现代化视角出发,分析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如何影响而产生了心理压力。

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个人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种类及形式日趋多元化,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复杂多样。个人的行为方式也在逐渐变化,对文化的理解和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享受着现代文化产品带来的精神愉悦;另一方面,现代化过程中,在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选择产生了矛盾,承受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冲撞产生的压力。笔者试图分析在现代化进程中,心理压力如何在众多因素影响下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第一,心理压力与社会阶层的相关性。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不同社会阶层之间逐渐形成了阶层文化,阶层文化以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品味、阶层价值、阶层意识等相区别。同阶层之间文化上彼此认同和接纳,不同的阶层则文化上彼此之间相互排斥、区隔。换句话,同阶层之间以彼此认同的文化方式互动,如果阶层文化不得到对方的呼应,往往会被排斥在外。阶层文化正以这种方式要求阶层内部的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选择,排斥甚至拒绝其他阶层人员,不同阶层之间以阶层文化为标志彼此区别。阶层文化对个体思想和行为要求的影响,也体现在心理压力上。一般而言,社会阶层越高,越容易接受现代观念和倾向于现代化的生活,社会阶层越低,思想和行为也越加保守和传统。因此,社会阶层越高,更享受现代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社会阶层越低,越容易受到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出现认知矛盾甚至对行为选择不知所措,造成心理压力。因此,社会阶层越高,心理压力越小,社会阶层越低,心理压力越大。

第二,心理压力与地域的相关性。首先,从不同城市现代化程度不同观察,一般而言,城市现代化程度越高,市民越容易接受现代化的观念,更加容易摒弃传统文化的影响,现代化程度越低,市民生活在越落后保守的传统文化当中,接受和选择现代化的生活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城市发展越现代化,心理压力也越小;城市发展现代化程度不高,心理压力越大。其次观察城乡亦如此,现代化进程中,意味着农村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摒弃传统的农业文化,积极主动完成现代化、工业化。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居民面临着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差异从而导致心理压力。再次,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因此,地域文化在现代化程度的双重作用下,不同的地域,心理压力表现也有所不同。

第三,心理压力与社会性别的相关性。传统社会中,赋予男性公共领域的责任和义务更多,赋予女性则是私人领域内的家庭责任。传统上被认为与男性相关的领域同等条件下男性的心理压力比女性的大,传统上被认为与女性相关的领域同等条件下女性的心理压力比男性的大。心理压力与社会性别的相关,原因在于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对男女两性的角色定义不同。两性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内化,对自身的行为方式的要求和理解有差异,因而影响到心理压力。社会性别文化通过个人观念也会反应在不同领域中。受社会阶层亚文化、地域亚文化及社会性别观念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具有个体差异的文化认知并影响行为选择。当这些观念受到传统社会普遍认同,那么比起反对这些观念的人而言心理压力要小很多。在反对传统观念的人群中,如果涉及情感、婚姻、家庭等方面时,女性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男性的大。同时,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更加现代化的观念逐渐影响着社会成员,社会文化的惯性又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这种文化的发展,因此,一方面有很多社会成员积极主动的追求现代化的观念,另一方面追求现代化观念的成员也要承受相对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当观念与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相冲突时。

社会阶层、地域和社会性别体现着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外在体现诸多因素中的三个。社会文化环境、组织关系和个人因素三个心理压力源形成了心理压力模型。在这种心理压力模型下,社会阶层、地域亚文化和社会性别等因素建构了个人的社会角色,社会环境对个人角色通过舆论压力、社会认同等方式进行限定,从而使人们在不同领域中对社会角色行为选择。当个人行为偏离规范角色时,舆论的压力、社会的不认同等将造成心理压力。成员之间的人际冲突将造成人际压力,角色冲突或者角色模糊等都将带来角色压力,夫妻关系的角色规范体现了组织间的关系,家务劳动反映了组织中需要担任的角色。因此,最后笔者分析了夫妻感情和家务劳动分别与心理压力的相关程度。

夫妻感情与心理压力呈负相关性,即夫妻感情越好,心理压力越小,反之则越大。即夫妻感情好,可以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因此当夫妻满意程度较低时,会增加彼此的心理压力。夫妻感情满意程度越高,也体现着现代化进程中,人们追求个人幸福最大化的历程。另一方面,夫妻彼此不满意时,并未选择离婚,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传统社会文化对离婚持反对态度,因此离婚需要承受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因此即使夫妻感情不好,只要夫妻感情不满意程度带来的心理压力不超过离婚的舆论压力,那么人们倾向于选择维持婚姻。

心理压力与家务劳动的相关性。传统社会中,认为女性从事家务劳动是正常而合理的,男性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也是理所当然的。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人们自觉不自觉内化并选择认为属于女性或者男性的行为方式。并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有违于女性或者男性的行为要求将遭到社会的不认同,因而会产生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现代男女平等观念逐渐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因此,当男性承担较多家务劳动时,男性并不会因为工作量的加大而产生心理压力,相反,女性可能因为没有履行传统社会认为的义务而产生心理压力;当女性承担较多家务劳动时,女性因完成了传统社会认为应尽的义务而心理压力较小,男性则心理压力变化不大;男女承担基本相同时,那么彼此心理压力也会较小。

社会阶层、地域文化和社会性别构成了社会文化要素,在社会文化、家庭组织结构和个人因素等三方面的心理压力源的模型下,建构出社会角色规范。只有当个体较好的适应社会文化,才可能最大化的减缓心理压力,当个体不能适应社会觉得规范时,会因为社会的不认可而产生心理压力。社会阶层的角色规范对各个阶层的人群有区隔作用,对其他阶层产生排斥作用,因而不利于低阶层的人员向上流动,同时社会阶层的形成本身就有一定的社会不公正性,存在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形成后也严重限制了社会平等。因此,社会阶层对社会角色的规范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地域亚文化对于社会的流动产生限制作用;社会性别的角色规范更是不符合性别平等的趋势。因此,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社会阶层、地域和社会性别形成的社会角色规范,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洪霞、唐玉琴,《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世纪桥,2007年第12期。

[2]王淑波,《当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实证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7期

[3]朱虹,《教师心理压力的社会学分析》,宁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张震,《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及其调适》,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年第12期。

[5]武国荣,《积累隐形资本,减轻心理压力--隐形资本视角下高校教师心理压力探析》,高教研究,2008年第7期。

第8篇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economic level increases rapidly, and at the same time, economic growth has also contributed to China's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evel. Urban construction develops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urban development has inconsistent and unbalanced features. Urban plann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urban construction. It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and political system, so urban planning must consider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China. Before studying China's urban planning,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the social context, reflecting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ccupied by Chinese urban planning in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society, to stud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planning in China.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it is applied to urban planning.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应用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modern urban planning theory;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037-02

0 引言

现如今,中国迈向工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工业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同时还提高的我国的经济水平,另外,工业化也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城市所占地的面积越来越大,同时,在城市中居住的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并且呈持续增长的趋势。这种现象,对城市的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占地的面积不成正比,冲突正朝着日益严重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城市建设的工作当中,城市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制定出一个合理有效的城市规划方案,才能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但是,在进行对城市建设的规划时,也很容易受到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应当将城市的现状作为进行城市规划的第一准则,根据现代化的城市规划理念,与时代的进步方向统一步伐,尽量避免城市建设中各种影响的发生,同时,有效的促进城市的发展。

1 城市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的规划是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之上,结合城市中的实际情况,以及科学和一些专家的决策,在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前提下,制定出有效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也就是合理的改善城市的布局,让城市朝着越来越先进的方向发展,以及确定城市以后的发展方向,在城市中的各种项目建设之中也要进行安排,这些都是需要城市进行管理的内容,也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前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是城市在进行建设和管理时,结合建设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这些经验中往往会产生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结果,这些理论当中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说多核心理论和卫星城理论等。多核心理论,也就是说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大型城市的发展,应当拥有多种核心,城市应当围绕这些核心进行发展和建设,比如说商业中心区,工业中心区以及住宅区等的建设。卫星城理论,也就是说以城市为中心,在城市的范围之外建设小的城镇,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中居民人口的数量,让城市的发展不会受到人口数量众多的阻碍,促进城市稳定发展。总的来说,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拥有着现代化城市所独有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促进现代城市的发展,所以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城市规划当中。

2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概述

2.1 卫星城理论

卫星城理论在我国城市规划的应用当中,是非常广泛的。卫星城理论,是建立在田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之上,在进行城市发展规划时,常常会出现城市功能集中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城市中的人口数量众多,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进步和发展,让城市的功能系统无法正常运作。这种问题的发生,必须要得到解决,因此,经过多年的城市规划经验,我们总结出了卫星城理论。卫星城理论,也就是说以城市为中心,在城市的周边建设中小型城镇,这样城市中的人口可以就住到小城镇当中,城市中的人口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减少,从而也可以降低城市的发展阻力。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可以独自的进行运转,这些小城镇当中也拥有中心城市所拥有的设施,同时还与城市紧密相连。通过卫星城理论所建设的城市规划,让城市以及城市周边的小城镇,结合成一个整体,城市和城镇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和协调,实现建设出卫星城的目标。例如,我国的首都北京,由于北京的人口急速增长,我们需要在北京的周边建立一些卫星城,并且正在建设卫星城,其中包括燕郊、廊坊以及涿州等等。

2.2 同心圆理论

同心圆理论是伯吉斯在1923年提出的。伯吉斯主要针对芝加哥的城市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研究出了土地的使用结合城市的发展创建出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同心圆理论,也就是说,将城市分类成五个同心圆:其中包括中心环是中心商务区,二环是过渡区,三环是工人居住区,四环是良好居住区,五环是通勤区。但是这个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还并不是固定的,他可以随时进行变动和更改,在城市进行发展的同时,每一个环可以像外面的环进行扩张,促进城市范围的增加,这个过程也体现了城市进行扩张的过程。同心圆学说,也为现代城市的规划提供者参考的价值,其中有效的对城市的价值进行了分类:中心商务区处于城市的中心,利用最为广泛;越接近中心商务区的土地,越具有利用价值;在向城市发展的土地,所利用的价值就越低,同时用地的租金也比较低。同心圆模式就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有效的反应出城市中的一元结构所拥有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将城市各个层次的发展情况动态的展现出来。例如我国的上海,在陆家嘴的附近一个浦东地区就是繁华的商业区以此类推,整个城市的布局就符合同心圆理论。

2.3 多核心理论

多核心理论是哈里斯和乌尔曼在1945年提出的。他们研究了美国大量的城市,在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对城市中活动产生作用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一,有些活动所需要的位置必须处于城市中仅有的几个地区,比如说中心商务区,必须要求具有方便性,而一些工厂必须应当接近水源,以足够提供工厂的需求。第二,一些活动之间在位置上,应当需要具有相互接近的特点,比如说工厂和工人所居住的地方应当接近,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人去工厂工作,花在路途上的时间。第三,一些活动之间可能对其它的活动产生影响,这些有影响有可能是消极的,所以应当避免有影响的两者活动相互毗邻,比如说一些绿地拥有着优美、广阔的特点,在这些绿地的周边不应当存在钢铁厂等污染环境的工厂出现,钢铁厂会大大的降低绿地所带来的观赏价值。第四,不是每个活动都能够建立在理想的地区,因为一些费用的问题,一些活动必须要建立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仓库因担负不起大额的租金,因此被设立在城市的边缘这种租金较低的地方。这个理论的实际例子就是美国的经济中心纽约。纽约的这个城市在建立的时候,这个理论还没有正式形成,也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总结而成的。

3 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作用分析

3.1 引导城市建设

在城市进行建设时,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综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确立出合理的城市建设发展方向,让城市内的各个项目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促进其共同发展,这样各个项目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凝聚力,可以有效地保证城市功能。城市规划中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应当着重凸显出城市的重点建设,各个项目之间还用当有主次分明的特点,确立出城市建设中最主要的工程项目,蒋哥哥项目之间的重要性明确的进行确立。比如说,可以着重建设长途车站、工业园区、商业中心等工程,这些项目对城市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一些不理不合理的项目应当及时进行拆除,让城市可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2 促进持续发展

在城市进行建设和发展时,对城市进行规划是不可或缺的,城市规划可以帮助城市更好地进行设立以及发展。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应当着重注意让城市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规划应当科学合理,只有在科学的环境当中,才能够让城市确立出正确的建设发展方向,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达到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关的进行城市规划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实际的规划操作时,应当将城市所处的环境以及社会情况,融入到规划当中,并且还需要分析出城市在发展时会不会对自身以及周边的一些城镇产生作用,这样才可以及时发现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地对城市规划进行改善,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才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城市规划和发展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不同情况,比如说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让城市的发展和周边的环境相结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3 形成城市形象

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够促进周边城镇的经济文化水平,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集群效应。进行城市规划的前提是,现代城市规划理念中应该拥有良好的城市形象,从而才能达到促进城市发展的目的。在城市进行规划时,应当注重对项目的建设以及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城市内的一些文化遗产进行保留,避免在城市建筑的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情况,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那文化底蕴的形成,才可以让这座城市更加的有一个鲜明的城市形象,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城市规划就是要保证城市在进行各项目的活动时能够正常的运转,除此之外还应当尽最大可能的,让中心城市影响周边区域的发展,比如说,可以有效的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以及生态水平等。另外,还可以将科学发展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推动城市产业的提高,增强城市中个项目的竞争力度,在城市中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每一位居民都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当中。

4 总结

总的来说,在城市经过规划,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占据著重要的作用,他合理的确立了城市的发展方向,让城市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保证对城市中的资源合理的进行开发和使用。另外,现在城市规划理论还具有更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改善城市的形象,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周边的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的共同进步,同时还有效地带动了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同时,城市的规划建设还可以对城市规划理论进行影响,让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拥有更加科学合理的内容。相关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同时,必须要拥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合理的应用到实际城市当中,保证这些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可以有其存在的价值,促进城市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琼.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主体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4.

第9篇

关键词:现代化 水利工程 管理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介入,使得各行各业都把其列于行业必需的装备。工程建设管理随时代技术的发展,也逐步由传统型的经验管理转向为现代化管理。相比较传统的经验管理而言,在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加强骨干性工程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加强对于现代化手段的运用,配置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建立通信传输、信息采集、计算机网络、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利用通信、计算机、图文视讯和遥测遥控、程控交换等现代技术;实现水情、施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水利工程视讯异地会商、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等。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状况

纵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前期是以人工管理模式为主的,主要是以长期的工作实践经验为基础,以传统的通信手段、机电设施为基本技术手段,主要是靠人工观测工作方式,对工程建设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类图表绘制、数据,以人工的方式进行计算,合理的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同时也要求完成水情、工情调度指令。从总体上讲,完全的以人工为基础完成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不过从上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初步应用通信、计算机技术,但从应用的情况来看也只是作为一般的辅助工具,并没有从实质进行推广。从具体的情况来说,并没有摆脱对于传统经验型管理模式的依赖,更多是用于通讯联络、文字编辑、图表绘制等工作,应用的最大程度也只是作些简单的编程计算。由于先进的技术手段未能得到全面普及和应用,因此不能使其系统效益得以充分体现,从整体上降低了先进技术的能力。

二、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基本解决方案

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基本建设程序由国家规定,但从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角度来讲,并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也没有在行业内形成固定的模式,没有制定具体标准,从实际操作上说也不能进行量化。从这个实际出发,制定临时(建设期)与永久(运行期)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系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目前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做的事情。

工程建设管理并不孤立存在的,从长期的工程实践得知,现代工程管理也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经验。所以在建设现代工程管理模式的时候,应该结合以往积累的工作经验,把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程管理当中,对于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要通过对比选择最合适的,最终构成一个性能稳定、实用性强、技术先进、系统开放、扩展灵便、质量可靠的管理操作控制现代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综合处理各类业务,方便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以强大的网络服务环境,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系统化。

现代化管理系统是通过对现代的通信、遥测遥控、计算机、图文视讯等技术的统一、协调运用,并配以专用的通信传输链路实现传输,依托高效的计算机网络,集中的进行数据处理,实现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网络,实现远程监视监控和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把工程建设管理办公自动化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从而提高整体的效率。

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对项目至关重要,针对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进行考核管理,建立相应的制度,以此来规范和约束其行为。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推行合理低价中标,加强对评标专家和招标机构的管理,遏制违法分包和转包的现象。

2.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人员是以外部的监管来提高施工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积极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的素质,以此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的体制改革,真正提高监理人员和监理企业的活力。

3.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设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核心质量,因此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时要严格遵循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为此,施工单位要将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全面的建立健全起来,以防设计人员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水利工程建设的现代化管理需要一支专业、敬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部门的职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优质工程评审和工程建设评优的工作需要全部转由行业协会来履行。因此,只有加强质量监督队伍业务培训,提高其法律法规的业务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质量监督要不断完善其监督体制,采取“上级监督下级”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履行其进度职责。

4.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信用体系;加大对项目法人等市场主体的监督力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同时对工程分包进行规范管理;严格管理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资质,强化市场的准入及清出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健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检验进场的产品、材料、设备的质量,严禁不合格产品混入施工现场。

四、总结

简而言之,社会生产力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的建设想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就必须及时开展现代化管理,跟上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水利工程建设做到与时俱进,水利工程工作者才能真正的适应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利,翟伟奇.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