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加工技术论文

时间:2022-05-05 00:39:48

导语:在加工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加工技术论文

第1篇

机械加工工艺相对于其他工艺来说要复杂的多,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因此,在进行机械加工时,必须要有相关措施来规范工艺,否则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这种约束性的规范就称为工艺规程。工艺规程的定义是技术人员在机械加工时对工艺产品进行规范制约,即技术人员根据工艺产品的形状或规格等因素来制定一系列的工艺流程,然后将其制成相关技术文件,在加工过程中就以此文件为基础进行操作,这也被称为工艺规范。在机械加工中,工艺规范文件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其对机械加工起着指导性作用。工艺规程对整个机械加工来说非常重要,由于其具有指导性,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就应该以工艺规程为基础而对实际的加工操作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调整过后,产品的相关位置、尺寸等因素也会有一些变化,但是不能违背工艺规程,以此形成一个生产环节,产品经过这个环节之后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工艺成品,这就是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流程。

2加工工艺的误差以及原因

(1)定位误差及原因。在机械加工工艺中,加工中的定位误差是比较常见的,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基准的重合不准确而导致的误差;第二,由于定位副加工的准确度不高从而导致的定位误差。由此看出,在加工机械零件时定位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机械加工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基准,且要使用正规的几何要素。如果采用不正确的几何要素来作为定位基准,则会出现相应的定位误差,并且所选择的定位基准必须要与设计基准相吻合,否则会出现基准不重合的现象,这就是导致基准不重合的主要原因。定位副主要是由两方面组成,即夹具定位原件和工件定位面,引起定位副加工不准确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定位副制造或定位副间的配合不协调,使得其间隙发生变化而导致零件发生变化,从而使定位副加工的准确度受到影响。这种误差一般在调整法加工中出现,若换成试切法加工会将此误差的出现概率降低。

(2)制造误差及原因。在机械加工工艺误差中,由于机床生产的制造误差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导轨误差、传动链误差以及主轴回转误差。所谓导轨是指机床各部分零件位置的基准,机床之所以能运转,是因为有导轨的支撑。出现导轨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局部磨损、安装的质量不过关等,从而造成了机床生产制造误差。出现传动链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传动链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而磨损后的传动链在运转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差距,这样就会导致传动链出现误差。主轴回转误差的产生原因是由于主轴的实际回转线与平均回转线不是一成不变的,两者之间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动,其变动的量就是所谓的主轴回转误差,该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加工产品的精细度。同时,产生主轴回转误差的原因还包括了同轴度误差以及轴承运转的磨损程度等因素。

(3)加工工具的误差及原因。对于机械加工的工具来说其主要有夹具和刀具,而夹具和刀具的使用误差对加工工艺来说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使用夹具的主要作用是确定加工零件的具置,如果在夹具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误差,则会直接导致加工零件的定位出现偏差。出现刀具使用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刀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而将磨损后的刀具用于加工工艺中则会对产品的尺寸以及形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工工艺中刀具的误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工艺系统的误差及原因。在机械加工工艺中,出现工艺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一些硬度不高的零件会容易变形。而变形后的零件就会促使工艺系统误差的出现,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的变化、材质不均匀等也会导致误差的出现从而对整个工艺系统造成影响。

3如何降低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

(1)避免直接误差。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误差都不能避免,一些误差是可以被避免的。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要高度重视在加工过程中所出现的误差,并及时的处理这些误差,从而避免这些误差再次出现。例如,在磨削薄片零件的端面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先将原件粘在平板上,然后准备一个磁力吸盘,并将两个工件放于吸盘上,将零件端面磨平再取出。随后在打磨另一个端面时就以此为基准进行,这样打磨出来的薄片不容易变形。

(2)及时处理误差。虽然在加工过程中有些误差能够避免,但是仍有一些误差是必然的,若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误差,则工程技术人员应立即处理,从而降低因误差带来的损失。避免误差的主要做法就是人为制造出新的误差,并利用这种误差来抵消原有的不可避免的误差,这样才能及时的避免误差恶化。

(3)利用误差分组法。在机械加工工艺中常用降低误差的方法主要就是误差分组法,其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误差并且提高工艺的精确度。误差分组法顾名思义就是进行分组,而分组依据是按原件的尺寸和误差的大小进行。这样分组之后会使得每组的准确度大幅度提高,然后在进行一定的调整,就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所有组的整体误差,从而使工艺的误差能够大幅度的减少。

4结束语

第2篇

(1)高职生的职业面向。数控技术专业高职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加工编程技术、数控机床的维护与维修、制造类企业产品的销售与生产管理。就业范围为机械、电子、模具、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军工等行业企业。同时,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毕业时,学生要求获得毕业证书以及加工中心操作工或数控铣工或数控车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

(2)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是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核心技能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练地操作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机床,熟悉数控加工的编程指令,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编程的方法与技巧,综合运用数控加工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职业岗位打好坚实基础。

(3)课程教材模块设计过程。根据教学规律要求和核心能力的可融合性,首先组合设计出许多教学模块,同时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的内容要求,有重点的取舍模块内容,然后进一步明确各模块在学生未来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完成模块教学应采取的方式、模块的权重和分值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等,确定模块教学所需的学时数,最后将教学模块合理归类并组合为课程。《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分为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项目和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数控机床操作技能、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三个教学模块。

2课程教材模块设计

2.1数控机床操作技能模块

(1)教学目标。数控机床操作技能模块的培养重点应放在具体机床操作的技能上,包括机械设备的操控技能和数控设备的操控技能。该模块主要是通过设计各个设备的实际操作练习项目来实现相关技能的培养。这个模块主要是要保证学生的设备操作时间,即要保证每个学生的设备操作时间。该模块不需要单独设计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只须单独设计各种设备操作技能考核的项目。

(2)教学内容。从内容上该模块应包括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数控车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技能是高职院校数控技术等专业学生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它也是高职学生的就业优势,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

2.2数控加工工艺模块

(1)教学目标。数控加工工艺技能模块对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数控加工工艺制定能力上,可适当降低对相关知识的理论拓展。比如,工程材料可重点讲解各种常用材料的类型及一些机械性能,而可少讲一些材料组织方面的理论知识;切削方面的知识可重点讲解切削用量的具体确定方法,而少讲一些切削原理方面的知识。确定该模块知识体系时,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数控加工工艺制定的技能。该模块在整个知识内容讲授后,需设计一个模块技能综合实训项目,以加强和检查学生对该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考虑设计一个或两个典型数控加工零件让学生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包括工艺方案的制定、切削工艺参数的确定、进给路线的确定、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以及工装方案等相关工艺内容的确定。

(2)教学内容。从内容上该模块包括工程材料知识、切削刀具知识、切削工艺参数确定的知识、数控加工工艺方案及机床夹具等知识。加工工艺是机械加工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是基本功。

2.3数控编程模块

(1)教学目标。该模块内容非常多,但重点应该放在自动编程软件的应用上,因为在目前企业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情况是采用自动编程的。该模块应该设计一个综合实训项目,以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比如,可以用企业较典型的加工产品给学生做数控编程技能模块的实训项目。

(2)教学内容。数控编程模块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的技能模块,该模块最能体现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数控编程技能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数控车编程、数控铣床编程、加工中心编程。

3结语

第3篇

所谓的数控技术,简单来讲就是指采用电脑程序控制机器的方法。主要是指通过采用数字信息,按工作人员事先编好的程式对机械加工进行控制。它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传统及现代的机械制造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数控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把数控技术用于机械加工,能够有效地对机械设备进行数字化控制。这主要是运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预先编程,在运行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执行繁琐的数据存储和运算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加工的精准度与自动化,提高了机械加工的效率。

2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机床设备中的作用

2.1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伴随着现代工业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加工技术和工艺不断进步,从而推动了机械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机械加工控制系统的更新升级。由于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出现了数控技术机械设备机壳的毛坯制造。数控气割技术的使用轻易地解决了单间下料等诸多问题,数控气割技术通过保持压缩接触面积的均匀,很好地满足了密封功能的要求。这些使得产品内外环凸凹曲面的加工精度得到提高,实现了毛坯料到成品过程的持续加工。因数控镗铣床编程加工已与机械设备有机结合起来,首先通过预先编程的齿形子程序,然后进行机械加工和结合角度偏置,这能使产品满足生产要求并进行无差异化生产,更好地满足各种精度要求,极大地提高了机械设备加工效率,还能实现生产计算机控制一体化。

2.2数控技术在机床设备中的作用

机床设备是机械加工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设备的控制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为满足现代机械加工业的发展需求,拥有控制系统的机床设备是现代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数控技术是现代机床设备的灵魂和核心。通过在机床上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对机床的加工过程进行控制,不仅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要求,还极大地提高了机床的使用效率与生产效率。它用数字化的代码来表示加工零件的工艺和几何信息,也就是运用计算机编程将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位移以及进给速度编排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上,由计算机发出控制指令使机床按控制要求运行。无需对机床进行人工参与与调整,只需向计算机控制系统编入新的加工程序,就能改变加工零件,这是数控机床的最大特点。

3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机床中的发展趋势

3.1数控技术的性能发展趋势

现如今,我国的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控技术的作用已不容置疑,它不仅推动了机械加工行业的持可续发展,还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数控机床的性能正朝着高速高精高效化、柔性化、实时智能化发展。高速高精高效化:随着高速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的运用以及机床性能的改善,明显提高了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柔性化:主要表现在数控技术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模块化的设计,能满足生产流程的不同需求。实时智能化:利用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人类智能行为的模拟,使高科技手段有效运用。

3.2数控技术的功能发展趋势

为解决数控技术发展中面临的多种技术与非技术问题,数控技术在功能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用户界面图形化、科学计算可视化、插补和补偿方式多样化以及内装高性能PLC。用户界面图形化:用户界面是使用者和数控系统的对话连接。能够根据客户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要求,加大对客户界面的开发。用户界面图形化能够实现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等功能。科学计算可视化:能够高效处理和解释数据,直接使用可视信息如动画、图像等。用于CAD/CAM,如参数自动设定、自动编程、刀具管理数据的动态处理等。插补和补偿方式多样化:有2D+2螺旋插补、NURBS插补(非均匀有理B样条插补)、极坐标插补等多种插补方式。补偿方式有极坐标插补、螺距和测量系统误差补偿、象限误差补偿、以及相反点计算的刀具半径补偿等。内装高性能PLC:可用高级语言编程或梯形图,提供在线调试和在线帮助功能。用户在车床铣床的标准PLC用户程序基础上修改自己需要的程序,能够建立自己的应用程序。

4数控机床的主要增效途径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数控机床生产设备加工切削参数不太合理、与数控机床相关的知识库和工艺数据库缺乏、在自动化的制造中缺乏先进的管理系统。这些问题增加了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的准备时间、等待时间和故障调试时间,从而降低了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通过对国内数控机床的现状了解,提出了提高数控机床效率的有效途径。

4.1提高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通过柔性生产线,以及柔性制造单元等数控加工技术,逐步提高数控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这样可以减少数控机床加工中的准备时间、等待时间和故障调试时间,从而缩减了加工所需要的总时间。由此,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加工零件的连续性以及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数控机床的生产总效率。

4.2逐步优化加工过程通过机械加工生产过程的持续优化实现数控机床的加工,努力改进现有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刀具的自动配送、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机械零件的制造执行系统等,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数控技术水平,逐步优化加工过程。这能有效提高数控机床设备的完整性和开动率,使数控机床得到高效管理和有序运用。

4.3优化加工工艺以及加工设计保证加工零部件的质量以及缩减机械加工的时间,是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实现优化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的基础。通过使用较为先进的刀具或者性能高的数控机床设备能够完成数控加工机床的模拟仿真秀。运用先进的技术努力优化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和加工设计,实现优化控制系统装置。通过提高数控机床的切削效率和主轴的加工效率,能够保证数控机床的加工性能。

5结束语

第4篇

现阶段世界上对渣油进行优化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五种:焦化、减粘裂化、催化裂化、固定床和沸腾床加氢、溶剂脱沥青。以下对其进行简单的说明。焦化的方式是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渣油转换方式,其可以加工各种不同劣质的重质渣油,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焦炭,导致原料油中的残余碳含量逐渐增多,生产的焦炭也越来越多。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进步,原油中的碳含量逐渐减少,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油的质量,多环芳径与沥青质含量逐渐的增加,并且不可以通过催化裂化原料直接使用,需要进行加氢预处理与加氢裂化处理,但这一工序存在一定的难度。减黏裂化的方式也是工业中使用较早的手段,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降低残渣燃料油需要稀释的组成部分。随着长期的发展与使用,残渣燃料油主要是在船只使用与发电方面进行使用,随着环保概念的普遍化,船只所使用的是硫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氢含量相对较高的天然气来替代传统残渣燃料油。渣油催化裂化只可以对相对较为干净的渣油进行转化,并对渣油中残炭的含量有一定的约束,简单的说要求低硫、低碳、金属含量也要求相对较低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催化裂化,但在市场中,这种资源相对较少,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悬浮床加氢裂化(VCC)工艺技术的特点

1.全新的悬浮床工艺全新的悬浮床(VCC)工艺是对现阶段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悬浮床加氢工艺特点进行有效地结合与利用,并对相应的技术进行创新处理,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化新型悬浮床加氢工艺。并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目前已经在建的有3套。这一项工艺的用途相对较为广泛,可以加工硫元素含量与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渣油,也可以对氮含量、金属含量、粘度、碳含量、酸值相对较高的重油减压渣油轻质化加工也有着显著的效果,并且原油的性质相对较差,该项工艺的效果越是明显。且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原油渣油进行转化,并且转化的效率相对较高,相对于传统工艺与劣质重油轻质化工艺来讲具有明显的优势,造成的原材料浪费效果也相对较小,适合现代的社会发展。

2.高度分散的催化剂体系这种悬浮床加氢(VCC)工艺主要是通过多金属粉末催化剂进行高度的分散来实现的,反应器内部的催化剂金属在原料渣油中只占1%左右,催化剂主要以铁、钴、锰、镍等等金属系列为主起到非常好的活性效果,其中有一部分的金属催化剂属于工业废料的回收(如赤泥催化剂),其自身的成本相对较为低廉。这种方式与国际上的类似工艺较为常用的固体催化剂等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区分。

3.尾油与蜡油循环裂化这种工艺(VCC)主要是通过对蜡油与尾油一次性通过加氢裂化、精制的手段来进行渣油处理,其余世界上的其他工艺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较强的区分与明确性,这种装置主要产物是进行加氢之后的优质石脑油与柴油,车辆排放所得到的尾油相对较少。现阶段的悬浮床工艺的产物在线加氢精制工序,不仅对已有的压力与反映温度进行充分的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与效果,在线加氢精制催化剂使用3996加氢催化剂的方式,来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从根本上提高了劣质油的优化效果。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可以发现,这一工艺技术通过与传统工艺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劣质油处理,通过新型悬浮床加氢裂化(VCC)反应器分区域冷氢控制来对温度等方面进行高效的控制,反应温度度可以达到470℃,操作压力220Mpa,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操作的效果,从根本上降低反应器的控制难度,进而提高质量。

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的经济优势现阶段,我国较为常用的重油轻质化工艺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固定床加氢、延迟焦化、中有催化裂化,以上对其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研究,在此,对该项技术的经济指标进行研究与对比。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按照加工方案的完善配置进行估算,对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方面的投资较高,但与固定床加氢方案进行比较则相对较低;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的产品收率、质量与分布状况都是最好的,有其的产量与柴汽比例也相对较高,所以与传统的方式进行比较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悬浮床加氢与重油催化裂化方案的内部收益都比较大,与其他两种方式进行比较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投资的回收时间方面相对较短,也就是说可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悬浮床加氢方案在各项经济指标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远高于传统的优化方案,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的重要趋势。传统的方案对金属与硫元素相对较为敏感,一旦含量超标就会导致装置难以正常的运行,所以在对劣质的重油进行优化与处理的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而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则相对较为完善,适合现代的重油处理。

三、结语

第5篇

就目前房屋建筑而言,我国的房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尤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整个施工建筑的质量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施工中所用的材料都是以次充好的材料,且一些建筑商为了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偷工减料现象也尤为严重,这些想象都会对房屋质量构成严重的威胁。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房屋的结构变形,房屋墙面出现裂缝甚至是裂痕,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全方位的考虑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及时的解决房屋施工建筑中和施工完成后所能带来的一切质量问题,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将使用性能提升到最大空间。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可以有效的保证房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经济损失,才能进一步发挥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2房屋建筑施工结构加固技术分析和运用

在进行房屋建筑加固处理上,要依照建筑物不同的情况,来确定适合不同结构的加固技术和方案。就目前而言房屋的建筑结构加固一般分为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在进行这两种方法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建筑施工的实际条件和生活需要来进行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加固方法在房屋结构中的运用。

2.1加大截面加固法

该方法是在房屋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时常用的方法,主要表现是在钢筋混凝土截面受压严重的地区加上加上混凝土现浇层。是指在原受力构件的单侧或双侧浇注一层混凝土来增大原混凝土构件的截面面积,同时加配一定数量的钢筋以达到提高原构件承载能力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板、梁、柱、墙、基础等构件。

2.2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刚加固法就是在混凝土的四周或者两面包上型钢的一种方法,目的就是提高了建筑物最初了承载力。在实际操作中,针对不同形状的截面要采用不同的包角方法。四周包角钢并在横向加缀板的方法适用于截面为矩形或方形。扁钢加套箍加固法适用于圆柱或者弧形体。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在型钢和原柱之间出现缝隙时,就采用采用乳胶水泥浆或环氧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充的湿式外包法;当型钢与原混凝土柱之间没有任何连接,采用无水泥砂浆的干式外包法。

2.3预应力加固法

该方法是采用外加预应力的钢拉杆(分水平拉杆、下撑式拉杆和组合式拉杆三种)或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对提高承载力要求比较小,且加固后的刚度和裂痕加固后占空间较小的混凝土结构。但是运用此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对于易变性的混凝土结构也不适用。

2.4增设支点加固方法

增加支点加固的方法指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较少构件的单位作用力。增加支点可以使建筑物遭受破坏的时候增加构件的弯曲承受力,从而较小对房屋的破坏程度。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是也错在一定的缺点,增加支点后,会对建筑物本来的外观、功能及使用上造成一定的损坏,在房屋空间结构上也会造成空间变小。

2.5粘钢加固法

该方法主要利用粘贴剂,严格按照加固施工设计将钢板粘贴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表面,这样就可以使钢板和结构共同产生作用力。目前的粘钢加固技术分很多种,包括粘钢加固技术、包钢加固技术、混凝土裂缝灌注修补技术和基层修补技术。不同的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房屋结构加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基于粘钢加固技术具有施工简单、快速且使用该技术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影响的特点,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梁、板、柱和桥梁等混凝土建筑的结构加固中。

2.6碳纤维加固法

该技术运用的是碳素纤维和结构胶来对建筑房屋结构进行加固。主要特点使耐用、且加固后建筑结构强度增大,具有超强的实用性运用广泛。在进行房屋基层部位修补时,要针对不同部位不同情况运用此项技术的不同材料,如房屋构件表体层面出现裂缝现象时,应选用的是灌注环氧树脂胶;聚合物水泥砂浆针对局部建筑层体的风化腐蚀效果较好。上述加固方法总结如下几种:

(1)加大截面加固法。加固特点:用增大结构构件截面面积,以提高其承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的传统加固方法。加固效果好、经济、适用面广,但施工复杂,湿作业工作量大,工期长,对房屋的净空和美观也会有一定影响。试用范围:板、梁、柱、墙、基础等构件。

(2)外包钢加固法。加固特点:在结构构件的四角包以型钢的一种加固方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介,但是维护费用较高。试用范围:梁、柱、屋(桥)架。

(3)预应力加固法。加固特点:采用外加预应力的钢拉杆、钢绞线或型钢撑杆的加固方法。但是在运用此方法上要有严格的温度要求,而且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试用范围:梁、柱、屋(桥)架。

(4)增设支点加固方法。加固特点:通过增设支点,较小结构的跨度和内力,从而提高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受力明确,且效果明显。加固特点:通过增设支点,较小结构的跨度和内力,从而提高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受力明确,且效果明显。试用范围:板、梁、桁、架。

(5)粘钢加固法。加固特点:用结构胶把钢板粘贴在构件外部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的加固方法。施工工艺简单、速度快,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要求环境温度不超过60℃、相对湿度不超过70%及无化学腐蚀的使用条件,否则应应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对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5的构件不宜采用。试用范围:板、梁、墙、屋(桁)、架。

(6)碳纤维加固法。加固特点:利用树脂胶结材料将碳纤维布或碳纤维板粘贴于构件表面,从而提高结构承载力的加固方法。材料轻质高强、施工方便,适用面广要求环境温度不超过60℃,否则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对棍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5的构件不宜采用。试用范围:板、梁、墙、屋(桁)、架。

3结束语

第6篇

1.静态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时,为了实现和分析清偿能力目标与盈利能力目标而使用的一个简化的分析方法。(1)会计收益率:指的是这个项目的总投资额和以后这个项目的平均净收益两者之间的比值。它的一般分析和计算方法是根据这个项目的有效期限来进行平均投资额与平均净收益的计算,最后根据这两个数值的出计算结果。对这个结果进行分析,来分析和研究这个项目在以后的时间内的年平均收益水平。最后对这两种投资方案认真科学的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假如进行投资的年平均会计收益率特别高,那么进行这个项目的投资取得的经济效果就会非常的好,但是假如年平均会计收益率特别的低,那么最后的结果是经济效果会特别的差。(2)投资回收期:指的是在进行项目投资之后,未来几年项目获得的净收益的总和能够等于全部投资所用的总共时间。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这个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就值得投资,但是如果这个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特别长,那么就需要考虑能够获得的收益和时间是否能够成正比。

2.动态分析法它的一般特征是能够综合分析在整个项目的执行期内现金流量的主要变化和它能够取得的经济效益,能够充分研究和探讨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能够对这个项目的综合影响,其中主要是考虑其对经营能力与清偿能力的影响。(1)净现值法:这种方法能够充分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更加明确的体现投资项目在各个时期各个环节中的绝对收益,可以直观简单的将收入情况表现出来。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它在确定和计算折现率与准折现率的时候特别困难,可这两者的大小却对整个投资方案在经济性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2)内部收益率法:是投资项目在一定的年限中将每一年的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的时候的折现率,也就是让整个项目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此类计算方法一般只是适合在项目的效益能够进行预估的项目收益论证。在对内部收益率进行详细科学的计算的时候,我们一些要经过严格的“逐步测试法”。在进行了多次实验和测试之后,找到净现值能够等于或者无限接近于零的两个正负贴现率,之后可以应用内插法来计算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二、煤矸石电厂存在的问题分析

1.燃料费问题当前的洗煤技术越来越高超,让单位煤矸石的含煤量减少,造成单位煤矸石的发热量在逐渐减少,结果是发和以前同样单位的电,需要先煤矸石中掺入更多的煤泥。如果煤泥供应不上的时候,那么就需要向煤矸石中加入热值较高的中煤等燃料,这样在无形之中就逐渐提高了单位电的燃料费,让发电成本越来越高。

2.修理费问题煤矸石发电厂的另外一项重要成本就是修理费,有时为了能够在免税期间创造更多的价值,给投资者更多的回报,煤矸石电厂可能超负荷的提升发电量和发电时间,这种现象非常耗损设备,对于煤矸石电厂未来顺利长期的发展十分的不利。

3.安全管理问题因为每一个机组都比较小,所以造成电厂职工对工作期间安全性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够严格遵守电厂的安全生产制度,不能实行有效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久而久之会对电厂的安全生产工作和当地电网的顺利正常运行造成巨大的影响。

4.小指标问题煤矸石电厂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单单只看其发电量,还需要考察其厂用电率、标煤耗、主汽压力、主汽温度、炉水凝水合格率、给水温度、除盐水用量等小指标的基本完成情况。现在很多的煤矸石电厂都对这些比较小的指标不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现象将会给电厂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三、煤矸石电厂的发展趋势

1.大机组化煤矸石电厂会逐渐引进大机组进行大规模化的作业生产,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力并网系统,能够进一步减少项目投资和建厂用地面积。伴随我国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的成果,烟气脱硫与先进的除尘设备在电厂中的使用,让我们国家在建设大机组的煤矸石电厂已经不成问题,不仅解决了硬件方面的难题,更是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

第7篇

阿联酋迪拜哈利法塔又称迪拜塔,由韩国三星公司负责建造,总建筑面积 52.7 万 m2,塔楼建筑面积 34.4 万 m2,该建筑 601m 以上为钢框架结构(768~828m 为钢桅杆),601m 以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为筒中筒剪力墙+端部柱+板式结构体系。迪拜哈利法塔模架工程技术主要由奥地利Doka 模板公司提供:①竖向模板技术主要采用木工字梁大模板和液压自爬升木工字梁大模板体系。②水平模板技术主要采用可以早拆的移动台模,模板为木工字梁大模板。③单个液压自爬升建筑保护屏与塔式起重机可以早拆的移动台模配合。

2 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技术问题

从总体来看,目前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如下:

2.1 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结构不够简化

通过考察欧美各国的超高层建筑,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与迪拜塔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采用剪力墙核心筒板式结构,其各层间结构变化差异性不明显,整体结构与模架工程施工都较为简洁,很少出现一些繁杂的结构。同时,在进行施工时,施工方一般采用大型模板进行施工,保证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但相比于国外,目前国内的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结构优化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般结构繁杂,同时其建筑结构边梁较小,这就增加了施工负担,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进度。

2.2 超高层建筑施工模架工程方案制定不合理

从超高层建筑施工模架工程的整体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考虑,受建筑自身特点的影响,建筑施工单位必须综合考虑,合理安排,才能最终制定出一套较为科学的模架工程方案,以保证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但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在制定工程方案时,由于考虑不全面,从而导致制定出的工程方案不合理,不能适应实际施工发展的需要。

2.3 超高层建筑缺乏统一的产品生产标准以及流程操作规范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常因缺乏统一的产品生产标准以及流程操作规范,导致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正常的工程管理活动。超高层建筑模架技术是在原有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改造生产技术模式和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技术手段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4 先进的模架施工技术和工法使用范围有限

目前,随着超高层住宅建筑,尤其是核心筒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模架施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积极创新超高层建筑模架施工技术和工法,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建筑施工单位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而拼装式全钢大模板、短流水以及快转换模板施工技术和工法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一些施工技术难题,其具有高效率、低能耗、高精度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一致欢迎。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此类先进的模架施工技术和工法的适用范围仍较为有限,有待进一步推广和扩展。

2.5 多功能建筑保护屏技术发展不完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住宅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外,还要符合环保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此背景下,多功能建筑保护屏技术应运而生,它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安全,同时也适应了超高层建筑复杂的结构需要,但在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技术发展不完善。

3 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

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的管理与检查力度,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施工单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模架工程管理缺乏权威性规范和依据,管理标准不统一;二是一些新制定的规范实用性不强,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种种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模架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三是在选择模架材料时,一些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往往选择那些价格低廉、质量无保证的产品,造成模架工程建造不合理,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四是在监督管理环节,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工程安全意识,安全监督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影响了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五是专业化模架工程管理人才不足,缺乏较为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现有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水平不高等。

3.2 解决对策 为解决上述问题,施工管理单位可以

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质量:

3.2.1 从工程管理实际出发,在考虑各项规章制度合

理性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统一完整的管理规范,并保证其切实可行。同时,施工管理单位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模架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安全管理监督手段,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2.2 提高模架施工的专业化水平

实行模架工程专业化承包制度,激发工程承包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当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施工单位也纷纷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因此,实施模架工程专业化承包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承包单位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合理安排和设置建筑模架工程专业,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二是积极补充和完善项目承包制度,严格市场准入机制,明确项目承包单位资质;三是积极研究和发展整套模架施工技术,提高承包单位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四是大力推动模架施工租赁承包行业的发展,建立健全模架施工承包机制。

3.2.3 建立健全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积极扩宽人才培养领域,推动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企业可以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定期组织多种主题培训活动,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模架工程管理人才队伍,以提高其模架工程整体管理水平。

4 结语

第8篇

在很多国家,农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尤其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而言,农业经常是最重要的行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很早就意识到制定有关“农业”项目的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性。虽然从事农业活动的大都是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式的企业,通常并不要求他们提供通用的财务报表。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即使是小规模的农业主也会寻求外部资金或补助,尤其是从银行或政府部门,而这些资金的提供者越来越多地要求主体提供财务报表。此外,缩小国家对经济干预范围的国际趋势、越来越多的跨国上市和更多的投资使得农业活动的规模、范围和商业化程度越来越大。这就更加需要以合理和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然而,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生物资产,与非生物资产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生物资产具有生物转化能力,从而得以生长蜕化或者生产出农产品。企业的管理活动虽然能够促成转化的发生,但它只为生物资产的转化创造了外部条件。这样,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人类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不仅导致了对农业活动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复杂性;还使得传统的会计模式产生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改变生物资产性质的生物转化能力所带来的生物资产的自然增值,更加难以用历史成本和以实现为基础的会计模式进行处理。

因此,尽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考虑制定有关“农业”项目的国际会计准则,但由于缺乏美英等国相关会计准则的借鉴;且用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与农产品的计量属性具有较大的争议,因此,有关“农业”项目的国际会计准则虽经过多次讨论,却一直不够成熟而不能出台。199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批准了《征求意见稿第65号——农业》。截至2000年1月31日,理事会共收到来自各国际组织和28个国家的62份回馈意见。2000年4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人员向从事农业活动的主体发出一份调查问卷,以确定《征求意见稿第65号》中建议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共收到11个国家的20份回复。在考虑了这些回馈意见后,理事会于2000年12月批准了《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它规定了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和主体生物资产收获物的农产品在收获时的初始计量,并且大胆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准则于2001年2月22日正式,2003年1月1日开始生效,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尽早采用该项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国际“农业”会计准则制订中的争论与选择

国际“农业”会计准则的公布,最后确定了以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的计量属性。此前,国际上对于生物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无论是从已有的会计规范角度,还是从有关各方的反应来看,分歧很大。1999年,IASB为《IAS41》而了65号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E65),该意见稿对将要的《IAS41》的范围、计量属性的选择、政府补助等方面的内容作了较大篇幅的介绍。尤其是在生物资产计量属性方面,E65就生物资产选择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广泛地征求意见,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在最终收到的61份有效的评论意见中,各方争执的焦点也正是生物资产的计量属性。企业界基本上是支持历史成本的,而准则制定机构、行业协会和学校的意见分歧较大。

关于生物资产的会计规范大致可以分为两方,一方以IASB和AASB为代表,支持公允价值计量;另一方则以AICPA、CICA、法国会计职业组织以及企业界为代表,坚持历史成本计量。尽管双方内部尚有分歧,但就选择历史成本计量还是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双方的立场是对立的,其焦点集中在计量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环境等方面。

1.计量的可靠性

支持公允价值的观点认为,由于生物资产所特有的生物转化能力,自然增值的过程使得历史成本的信息失去了相关性;而混合种植和饲养时共同成本费用的存在,使投入和产出不明,在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能力不同的情况下,成本和费用的分配显得既复杂又武断。因此,期末计量不能反映出真实的会计信息。然而,理论界基于决策有用的“美好愿望”,遭到了来自企业界的强烈反对。他们以其长期从事农业活动、运用历史成本的实践经验为依据,认为正是因为农业活动受到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其价值的不断变化使得在不存在活跃、公开市场的条件下,利用估计的折现率来估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并不公允,这严重影响到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的投资决策,也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因此,他们认为,在不存在公开、活跃市场的情况下,相比估计现值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历史成本的归集、分配是可靠且相对简单的。

2.计量的相关性

支持公允价值的观点认为,对于生长周期长的生物,一个会计期间常常不能包括整个周期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即使产出和市场环境波动很大,也不确认生物资产的持有损益,只在销售实现时才计算收益,这不能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支持历史成本的观点则认为,即使由于农业活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大了生物资产价值的波动性,在不存在公开、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决策有用的目标也很难达到。

3、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

支持公允价值的观点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活跃、流动的市场是存在或近似存在的;即使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取得生物资产或农产品在现存条件下的市场价格与价值,企业也能通过估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对市场环境的要求并不高。支持历史成本的观点则认为,并不是每个国家和地区、资产的每个生长阶段都存在活跃、流动的市场环境,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市场,通过估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计量并不可靠;而且即便存在活跃、流动的市场环境,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性常常是不同的,市场价格能否反映交易双方“公允”的交易价格,是值得商榷的。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听取和考虑了各方的意见后,最终决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1.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

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一旦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应该按照公允价值减去估计销售时费用计量。在初始确认和各个资产负债表日,生物资产均应按其公允价值减去估计销售时费用计量。企业一旦使用公允价值减去估计销售时费用计量生物资产,应持续使用该方法直至处置该生物资产。

为了更明确,准则还分别对“公允价值”和“估计销售时费用”的估算进行了说明。其中,估计销售时费用包括:支付给经纪人和经销商的手续费,管理机构和商品交易所的征费,交易税及其他税。对于公允价值的估算则较为繁琐。对于公允价值,准则指出:(1)应该按照重要特征(如畜龄、动植物生长时间或质量)对生物资产和农产品进行分组,企业应选择与市场中用作定价基础相符的特征确定公允价值;(2)因为公允价值反映的是自愿买者和卖者愿意达成交易的当前市场的情况,因此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公允价值不受企业未来某个时日销售合同的价格的影响;(3)在不同情况下,应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公允价值。如果生物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应利用最相关市场中的报价作为确定该资产公允价值的恰当基础。如果活跃市场不存在,企业应根据情况,选用最近的市场交易价格、按资产差别进行调整过的类似资产的价格或者行业基准等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

同时,准则还阐述了一些可能遇见的特殊情况的解决方案:(1)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信息来源可能会导致与生物资产或农产品的公允价值不同的结果。企业应考虑上述差异的原因,并在相对狭小的合理估计范围内,对公允价值作出最可靠的估计。(2)在无法取得生物资产或农产品在现存条件下的市场价格或价值的情况下,企业应考虑生物资产在当前地点和条件下的现存条件以及该资产的预期现金流量变动和折现率变动的可能性,利用该资产的预期现金净流量按当前市场的税前利率折现后确定公允价值,但不应将未来可以增加生物资产价值的企业未来活动和进一步的生物转化活动考虑在内。(3)当生物资产集合存在活跃市场,但附着在土地上的生物资产却没有单独的活跃市场时,企业可以使用资产组合的信息决定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此外,准则还指出,由于这种计量方法是按公允价值减去估计销售时费用,所以初始确认生物资产可能会产生损失,也可能会产生利得。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以及之后余额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发生期间的损益。

对于从企业生物资产上收获的农产品而言,准则认为,农产品收获时的公允价值总是能够可靠确定,因此,强调在各种情况下,企业均应按照收获时公允价值减去估计销售时费用计量农产品。本准则也同样按照公允价值减去估计销售时费用进行计量,而由此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包括在其发生期间的净损益之内。

2.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情况

如果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或价值无法确定,并且公允价值的其他估计方法明显不可靠,则上述假设对于初始确认无法成立。在此情况下,生物资产应该按照其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与我国生物资产准则的选择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对企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的规范显得日益迫切。因此,按照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原则,并且在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我国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于2006年2月15日。

2006年生物资产准则首次全面系统地对生物资产和农业活动这一特殊的领域做出了会计规范,从而改变了我国与农业相关的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缺乏统一标准的现状。它不仅从定义上明确了生物资产的范围,对其加以分类,还改变了以往与农业相关的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以农业的具体分支和具体的会计科目为主线的思路,跳出了行业的局限性,以与其他行业相同的思路,即以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收获和处置以及披露,全面地对生物资产在企业的整个存续过程进行了规范。

新颁布的生物资产准则的制定基本上沿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的思想,但仍有所不同,保持了中国的特色,具体在计量模式、生物资产的分类、减值与跌价准备的处理、披露的内容上均与国际准则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最为明显的不同当属生物资产的计量未参考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模式,仍然延用了原来的历史成本模式。我国生物资产准则的第6条和第15条规定除能满足第22条的规定以外(《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第22条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生物资产所在地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二)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均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国际会计准则的第12条和第30条则要求除了在对生物资产进行初始计量时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地计量以外,在初始确认和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生物资产均应按其公允价值减去估计销售时费用计量。同时,企业一旦使用公允价值减去估计销售时费用计量生物资产,应持续使用该方法直至处置该生物资产。这在此次新的一批大规模采用公允价值的准则中,显得与众不同。

我国新出台的准则中对生物资产的计量未参考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模式,依旧采用历史成本模式,这显然是基于对中国具体国情的考虑。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人口又占多数,不可能出现众多的大农业资本家、大农场主。我国农业企业总体上是数量多,规模小,大多以家庭经营为主。而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有其使用的环境要求。如果市价是在一个活跃、流动和健全的市场上形成的,且任何时间均可以正常找到相同特征的交易品的公开价格信息,那么它就为公允市价提供了最好的依据。如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澳大利亚,农业十分发达,农业类上市公司众多。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使得澳大利亚在农业会计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市场机制不成熟,产权市场不完善,完善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更使得它们所从事的一些交易所反映的信息也很难说是公允的,以致在西方发达国家司空见惯的公允价值,对于我国而言却是勉为其难。对于生物资产而言,目前我国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市场规模小、集中度不够,受地域限制和技术手段的影响,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差异很大,市场呈现出相对分散的状况,这样就更加难以找出能够代表整个国家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市场交易价格。在缺乏有效市场的条件下,由于我国的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各年的产量变化较大,价格也波动较大,如果通过估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获取公允价值,预期的现金流量与实际情况也会产生较大的出入。这些都使我国在生物资产和农产品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道路困难重重。

对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可能遇见的其他特殊情况,我国的市场更是难以解决。比如当生物资产附着在其附着物上并与其不可分割时,它们构成一种资源——环境系统。对于这种资产体系的计量,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因为附着在其附着物上的生物资产可能没有单独的活跃市场。《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规定:当生物资产集合存在着活跃市场,但附着在土地上的生物资产却没有单独的活跃市场时,企业可以使用资产组合的信息决定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例如,生物资产、土地和土地改良形成一个资产组合,从此资产集合的公允价值中减去土地和土地改良的公允价值即可确定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而我国市场上明显缺少生物资产组合的概念,更不用说采用资产集合的公允价值了。

第9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问题、应对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门专业性、政策性、知识性、技巧性及系统性的工作,面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专业人员要不断的对自身拥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实,在不同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管理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不断的进行专业技能及管理经验的提升,企业也要立足于培养综合型预结算编制审核人才,全面提升预结算审核质量来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内容概述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主要是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单价套用的合理性、费用计取的准确性三个方面实施重点的审核,在施工图审核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合同、工程协议、投招标文件、会议纪要、地质勘查资料、工程的变更签证、隐蔽性工程的验收资料、材料设备等的价格签证等工程项目的重点资料,实施工程造价预结算的计算审核。

工程量计算准确性的审核。工程量计算中存在的误差主要是正误差及负误差,其中主要表现在就建设工程中的土方施工中,土方的实际开挖高度比设计室外的高度低,计算时依旧按照图纸进行计算等,实际工程量小于图纸上的工程量时按照图纸进行计算,存在重复性的计算等;负误差主要的表现是完全按照理论尺寸实施工程量的计算,存在计量项目的遗漏等。在施工图的工程量的审核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准确掌握与科学应用。就签证凭据中涉及到的工程量的审核,其主要的内容是依据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及修改通知书等依据实际状况实施核实,做到计量合理、实事求是。

单价套用的合理性的审核。工程造价的定额具有着权威性、科学性与法令性,造价定额的形式、内容、计算单位、数量标准等必须执行严格的标准,不能将其进行随意的提高或者是降低,在预算单价的套用审核过程中要注意审核直接套用的单价;审核换算的定额单价;审核补充定额等内容。

费用计取的准确性的审核。取费要严格的依据工程项目所属地的工程造价相关管理部门所颁发的文件以及制定的规定,综合工程合同及投招标文件等来准确的确立费率。在费用计取的准确性的审核中要注意计费文件的实效性;费率计算的准确性;所执行的取费表与工程性质的相符性;存在差价调整的材料与相关文件的相符性等。

2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的预结算文件的编制是项非常系统和繁琐的工作,需要编制及审核人员认真细致的去对待,对编制及审核人员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建筑工程专业性的设计知识、专业性的施工技术、较高的预结算业务能力等,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原理知识、法律知识及政策敏感性等,另外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等,但在工程造价预结算的编制及审核工作中,具体的人员素质难免存在无法完美的符合以上诸多要求的地方,使预结算的审核存在不细致、不到位的地方。

无论预结算审核人员水平的高低,在具体的预结算编制及审核工作的开展中,因工作的复杂性、易变性等原因,难免存在一些差错;工程造价的构成项目相对复杂,变动相对频繁,增加了预算及结算的计算难度,计算基础所存在的不一致等都容易造成预结算中存在错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材料及结构的不断涌现,使具体的预结算中存在需补充的项目、内容及定额缺项现象增加,致使产生定额核算不合理;预结算编制及审核人员因缺少施工现场的实地调查及可靠的数据资料,导致补充定额及计算定额中存在某些不合理的地方;高估冒算现象在施工企业中其实并不少见,施工企业为获取经济利益,不是立足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以及提升企业社会信誉等,而是以多计算工程量、巧立名目、高额套用定额单价等不正规的手段来获取经济利益等,提高建设工程造价而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

3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3.1 强化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意识,树立起科学的管理理念

企业要想切实的提高预结算的准确性,实现建设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就必须在企业内部树立起正确的预结算管理理念,在预结算文件的编制、审核及执行等过程中逐步开展全面预结算管理,将预结算审核管理确立为创新型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推行,对企业内部的预结算编制、审核等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部门进行准确的定位;对参与预结算编制及审核的人员进行重点的业务培训,首先强调预结算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提升,再对其进行造价控制、经济学原理、施工设计、施工技术等其他专业性知识的提升,最后在预结算审核人员中培养起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及及时获取第一手的工程造价资料的习惯,使编制及审核人员逐渐的形成全面化的预结算审核管理的观念;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全面的参与和直接的介入到预结算管理工作中,从管理权限的手段、预结算的审批、预结算的执行结果的评定等全过程中落实全面化、系统化的预结算管理。

3.2 采用更加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预结算的编制及审核办法

企业及预结算编制审核人员要充分的认识到不同的预结算编制方式所存在的优缺点,对预算编制方式进行合理的创新来规避传统的固定式预算编制方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从预结算的编制过程中就强调科学性与完善性,减少审核的难度及工作量,固定预算的编制方式较为适用于业务比较稳定的企业中,对于其他的企业可适当的采用滚动式预算编制方式,在确保预算的连续性及完整性的基础上,对预算实施合理的调整及修订,使预算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建设工程的实际状况更为吻合,有效的发挥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指导性作用。

在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过程中,要想实现系统性全面性的审核,就要依据从粗到细、查找误差、对比分析及简化审核的原则,科学的采用审核方法,而常见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有分组计算的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分解对比审核法、全面审核法、重点抽查法、手册审核法、筛选审核法等。其中分组计算的审核法是指将预结算中的项目按照相互关联关系划分为一组,就同组内的某个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实施计算审核,以此判断同组内其他的分项工程量的计算准确度。对比审核法是将该工程项目与已经完成的同类工程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此时如果两个工程采用相同的施工图,但现场条件及基础部分存在差异,要对基础之上的部分采用对比审核法;如果两个工程的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存在差异,要在保持两个建筑的面积比例与两个分项工程量比例一致的基础上,对新建工程的分项工程量进行审核等。不同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具有其不同的优缺点,在具体的审核过程中,要依据施工现场条件、具体的工程内容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有效提升工程预结算审核质量及水平。

3.3 加强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

我国工程造价的管理模式已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办理预决算模式,改革为国际上市场经济通用的招投标模式,工程造价原则上已从政策定价改变为市场竞争定价,在工程设计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做到市场竞争,一锤定音。但是由于工程的多变性,尤其是在设计考虑不周,设计不够深入、到位的情况下,招投标又往往会流于形式。尤其是土建装修工程,在业主考虑不周的情况下,设计不够详细,市场采购有难度等因素,施工单位有可能从材料规格、样式、颜色等方面要求修改,势必造成工程造价的变动,这就要求我们对现场较为熟悉,确保工程造价审核的准确及合理。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中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相应的解决,不断改进审核方式可以全面提升工程方的财务管理水平,尽量使得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中制度得以完善和健全,加快工程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丽颖.泉州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谈公司预决算控制[J].职大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