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1 11:18:21
导语:在舞蹈课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1.将预习真正提到高度,并可以落到实处。
导学案教学模式要求先预习再上课,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提前几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利用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预习,然后完成导学案中的相关内容,同时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和以往只是口头提倡预习相比,这些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预习要求和具体内容、步骤,所以有利于学生有方向的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特别是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把一些学生随手就能做的小实验、生活现象的分析放在预习要求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了教师备课的针对性。
老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利用导学案教学特别有利于做好备学生这一关。学生将预习后的导学案交给教师,教师要批阅后课前再发给学生,由于在课前教师通过导学案已经了解了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即哪些内容学生已经理解,哪些内容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哪些内容是个别学生没有掌握的,那么在课堂上就有利于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学生大面积的参与,有利于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
使用导学稿的课堂要让学生充分参与,为此以小组为单位对座位进行了调整,然后课堂上的主要程序首先是以组内根据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为核心对学习内容展开讨论,由于学生已经对学习内容进行了预习,带着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疑惑参与讨论,容易引起思维上的共鸣,有主动参与其中的兴趣。然后课堂上以学生展示、点评,老师引导、点拨的形式进行学习。和传统课堂上学生讨论、发言相比,学生几乎是全员参与,特别是在目前大班教学的情况下,通过小组或全班的合作讨论,交互学习,能有效提高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预习不到位,严重影响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应用。
预习不到位,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
预习不到位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和预习指导。查阅资料发现,应用导学案教学比较成功的学校大多是住宿学校,学生在学校时间较长,比较好安排学生预习时间以及老师的预习指导,在我们实施教学改革的开始,大家都极其重视预习问题,因为它是采用导学案教学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和依托。但是因为课时有限,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预习只能让学生课后回家完成,监管和指导不到位,并且几门课都会留预习作业,学生分配给每一科的预习时间也有限,所以实际的预习效果并不好。
另一方面,针对物理这一学科,预习的内容往往不好把握。物理的学习内容有许多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分析获得,所以一些内容的预习没有深度,比如物态变化、光的反射、折射等章节的内容,这样学生在课堂讨论展示环节就不可能触及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要知道预习绝对不是只让学生事先了解概念和结论,如果不能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让学生体会“在自学中发现问题”,那么反而容易误导学生轻概念的形成,重题型的归纳、整理与重复训练,不易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和科学素养。
2.合作探究是否真正有效。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有两个渠道,一个是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小组10分钟左右的合作学习,每个学习小组针对课前预习时发现的问题,确定讨论目标,自主合作,探究解疑。
三、几点反思
1.导学案的教学方式确实有它明显的优势,给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这种教学方式中,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预设及掌控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还要对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进行规划,编制的导学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能真正达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是照葫芦画瓢,模仿整个教学程序而没有其实质,那么它的优势反而会变为弱势。
2.导学案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它对教学的要求是一个整体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比如评价方式、作业的形式等,只有每一个环节都有了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学生的自主性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3.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学习的方法,还是学习的内容,在教学中,如何能将这种科学探究的思想融入到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中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
考虑到物理教学内容及实际的教情、学情,后来我们将教学内容大体进行了分类,对学生没有知识基础或缺少生活经验,或需要实验探究才能更好地认识问题的,采用课前预习,课堂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教学方式,比如“熔化和凝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比热容”等知识。而学生有一定的感受、有一些方法基础的课或实验要求相对较少,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完成的内容通常会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比如“功率”这种学生有一定学习方法的内容、章节的复习课等。
半导体物理学是以半导体中原子状态和电子状态以及各种半导体器件内部电子运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固体物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聚态物理的一个活跃分支[1]。半导体物理学是一门公认的难教、难学的课程,为了提高半导体物理学的教学质量,相关院校的教师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有效的方法,如类比学习法[2]、多媒体教学法、市场导向法[3]等。基于提高课堂效率、改善半导体物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的目标,作者在乐山师范学院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光伏方向)的半导体物理学的教学中,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半导体物理学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该文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乐山师范学院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光伏方向)的半导体物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作一简述,供同行参考。
1 半导体物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传统半导体物理学的主要内容包含半导体的晶格结构、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杂质和缺陷能级、载流子的统计分布、非平衡载流子及载流子的运动规律、p―n结、异质结、金属半导体接触、表面及MIS结构等半导体表面和界面问题以及半导体的光、热、磁、压阻等物理现象[4]。但是近年来半导体物理发展迅猛,新现象、新理论、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涌现。上世纪50~60年代,属于以固体能带理论、晶格动力学理论、金属―半导体接触理论、p-n结理论和隧道效应理论为主的晶态半导体物理时代;70~80年代则形成半导体超晶格物理、半导体表面物理和非晶态半导体物理三足鼎立的格局;90 年代以后,随着多孔硅、C60以及碳纳米管、纳米团簇、量子线与量子点微结构的兴起,纳米半导体物理的研究开始出现并深化;现在,以GaN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有机聚合物半导体、光子带隙晶体以及自旋电子学的研究,使半导体物理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里程[5]。
半导体物理学是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光伏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太阳能电池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同时又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要透彻学习半导体物理学,既要求有较强的数学功底,熟悉微积分和数理方程;又要求有深厚的物理理论基础,需要原子物理、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前置课程作为理论基础。由于材料科学工程(光伏方向)培养目标侧重于培养光伏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而不是学术型的研究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要求,学生在学习半导体物理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过数学物理方程、量子力学、固体物体、统计物理等专业课程,所以理论基础极其薄弱,这给该门课程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而且半导体物理的理论深奥,概念多,公式多,涉及知识范围广,理论推导复杂,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直接的结果就是课程教学质量较低,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普遍被动。面对发展迅猛的半导体物理和目前教学现状,如果不对“教师讲、学生听”的半导体物理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在半导体物理学教学中采用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2 “学案导学”导学教学模式在半导体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由“学、教、练、评”四个模块构成。“学”,就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自学掌握所学内容。“教”,就是教师讲重点、难点、讲思路等。“练”,就是通过课堂训练和课后练习相结合,检验学习效果。“评”,就是通过教师点评方式矫正错误,总结方法,揭示规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课堂教学形式的简单改变,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教学模式的总体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导学案的编写、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
2.1 半导体物理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总体目标的确定
半导体物理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总体目标是:以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光伏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和半导体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课堂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实行差异化教学,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2.2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
半导体物理学的教材种类较多,经典教材包括:黄昆、谢希德主编的《半导体物理》(科学出版社出版);叶修良主编《半导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刘恩科、朱秉生主编《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该校教研组经过认真分析,选择刘恩科主编的《半导体物理学》第7版作为教材,该书内容极其丰富,全书共分13章,前五章主要讲解晶体半导体的结构、电子的能带、载流子的统计分布、半导体的导电性、非平衡载流子理论等基础知识,第6章讲PN结理论,第7章讲金属和半导体的接触性能、第8章讲半导体的表面理论、第9章讲半导体的异质结构,第10、11、12章讲解半导体的光学性质、热电性质、磁和压电效应,第13章讲解非晶态半导体的结构和性质;该教材理论性很强,有很多繁杂的数学推导,要真正掌握教材所讲内容,需要深厚的数学功底和物理理论功底。该校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光伏方向)立足于培养光伏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学生理论功底较为薄弱,故我们对理论推导不做过高的要求,但对推导的结果要形成定性的理解。具体要求学生掌握半导体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晶体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半导体材料基本参数的测定方法。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我们确定的主要理论教学内容有:(1)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2)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能级;(3)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分布;(4)半导体的导电性;(5)非平衡载流子理论;(6)PN节;(7)金属和半导体接触;(8)半导体表面理论。对半导体的光学性质、热电性质、磁和压电效应以及非晶态半导体不做要求。在课程实践方面我们开设四个实验:(1)半导体载流子浓度的测定;(2)少数载流子寿命的测量;(3)多晶硅和单晶硅电阻率的测量;(4)PN节正向特性的研究和应用。
2.3 立足学生实际精心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我们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对每个教学内容都精心编写了“导学案”。“导学案”主要包括每章节的主要内容、课程重点、课程难点、基本概念、基本要求、思考题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以“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为例,我们编写的导学案如下:
2.3.1 本节主要内容
原子中的电子状态:
(1)玻耳的氢原子理论;(2)玻耳氢原子理论的意义;(3)氢原子能级公式及玻耳氢原子轨道半径;(4)索末菲对玻耳理论的发展;(5)量子力学对半经典理论的修正;(6)原子能级的简并度。
晶体中的电子状态:
(1)电子共有化运动;(2)电子共有化运动使能级分裂为能带。
半导体硅、锗晶体的能带:
(1)硅、锗原子的电子结构;(2)硅、锗晶体能带的形成;(3)半导体(硅、锗)的能带特点
2.3.2 课程重点
(1)氢原子能级公式,氢原子第一玻耳轨道半径,这两个公式还可用于类氢原子。(今后用到)
(2)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如电子)的运动须用波函数来描述,经典意义上的轨道实质上是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地方。电子的状态可用四个量子数表示。
(3)晶体形成能带的原因是由于电子共有化运动。
(4)半导体(硅、锗)能带的特点:
①存在轨道杂化,失去能级与能带的对应关系。杂化后能带重新分开为上能带和下能带,上能带称为导带,下能带称为价带。
②低温下,价带填满电子,导带全空,高温下价带中的一部分电子跃迁到导带,使晶体呈现弱导电性。
③导带与价带间的能隙(Energy gap)称为禁带(forbidden band),禁带宽度取决于晶体种类、晶体结构及温度。
④当原子数很大时,导带、价带内能级密度很大,可以认为能级准连续。
课程难点:原子能级的简并度为(2l+1),若记入自旋,简并度为2(2l+1);注意一点,原子是不能简并的。
基本概念:电子共有化运动是指原子组成晶体后,由于原子壳层的交叠,电子不再局限在某一个原子上,可以由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上去。因而,电子将可以在整个晶体中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电子的共有化运动。但须注意,因为各原子中相似壳层上的电子才有相同的能量,电子只能在相似壳层中转移。
基本要求:掌握氢原子能级公式和氢原子轨道半径公式;掌握能带形成的原因及电子共有化运动的特点;掌握硅、锗能带的特点。
思考题:(1)原子中的电子和晶体中电子受势场作用情况以及运动情况有何不同,原子中内层电子和外层电子参与共有化运动有何不同。(2)晶体体积的大小对能级和能带有什么影响。
2.4 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
在每次上课的前一周,我们将下周要学习的内容的导学案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先在课余时间提前预习,对一些基本概念要有初步的理解,对该课内容要形成基本的认识。比如,我们在学习“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要清楚:孤立原子中的电子所处的状态是怎样的;晶体中的原子状态又是怎样的;半导体硅、锗的能带有何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组织程序是一问、二讨论、三讲解、四总结。一问,是指通过提问,抽取个别同学回答问题,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二讨论是指让同学们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自主深入的讨论。例如就晶体中电子的状态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共有化运动;电子的共有化远动是如何产生的;电子的共有化运动有何特征;电子的共有化运动如何使能级分裂为能带。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认真聆听,发现学生的错误认识,为下一步的讲解做好准备。三讲解是指就三个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其一是就学生讨论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错误观点及时的纠正;其二是对学生不具备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讲解,例如学生不具备量子力学基础,就要给学生补充讲解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如电子)的运动须用波函数来描述,经典意义上的轨道实质上是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地方,电子的状态可用四个量子数表示;其三是就难点进行讲解,比如原子能级的简并度,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就需要教师深入细致地讲解;四总结就是归纳本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那些基本概念必须掌握,那些基本公式必须会应用。
一、案例教学的程序
基于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在“导游服务技能”课堂中的一般程序为展播案例、自主分析、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四个部分。
(一)展播案例
教师可用多媒体PPT形式展播案例,介绍案例的内容,根据学情,抛出问题。此类问题可归纳为三种:一种是陈述性问题,如:“案例中游客小王属于何种气质?”目的是让学生回忆所学,进行知识迁移。第二种是评价性问题,如:“你觉得导游小李的做法对吗?为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对某种行为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种是假想性问题,如:“假如你是该团的导游,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目的是让学生步入情境,思考案例中的难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独立分析
教师展播完案例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法为中心,激励学生独立分析案例中的具体问题,得出自己的观点。
(三)小组讨论
按就近原则分组,设立组长,组长运用“头脑风暴法”,汇总组员观点,最后组员代表发言。各组代表陈述观点后,由教师引导进行班级层面的二次讨论,得出最终观点。
(四)教师总结
根据分析讨论的问题,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对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归纳。如果案例没有固定答案,只要符合导游法规与游客心理,均合理。同时,教师要对于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的参与态度给予评价,做好生成性信息的汇总。
二、案例教学在“导游服务技能”具体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既适合单一教学环节的展开,也适合多个教学环节的合用。
(一)导入环节
案例:2013年7月,旅游者黄某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称其在参加某国际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中,在某景区餐厅用餐后,发现置放在旅游车上摄像机被盗。经检查,担任该旅游团导游许某在游客下车用餐时,没有提醒客人随身携带贵重物品,且在客人下车后,导游许某没有检查车窗是否关紧,司机也下车,以致车上无人看管物品。问题:对客人被盗的摄像机等物品,旅行社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为什么?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此类情形,导游人员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二)新授环节
案例:某旅游团,游客A在景区检票时,心急火燎,显得非常的不耐烦。在游览中被导游生动的讲解所吸引,并不假思索地不断提出问题打断别人;游客B非常外向,在旅游车上积极参加歌唱活动,游览过程中笑声不绝;游客C做事不慌不忙,在游览过程中一言不发,静静地听着导游的讲解;游客D羞涩,不太合群,旅游期间与团友发生了点小矛盾,不断与家人电话诉说,失眠了好多天。问题:分析游客A、B、C、D的气质特点,如果你是导游,会怎样接待他们。游客A属于急躁型旅游者,导游要密切注意他们的动向,抓住他们的兴趣来开展带团服务,以诱导的方式让其融入团队,消除分离倾向;游客B属于活泼型旅游者,导游在服务时要增强趣味性,平易近人,多讲故事少讲道理;游客C属于稳重型旅游者,导游应该掌握科学原则,讲解正确,尊重他们,言语科学严谨,内容上适当扩大知识分量;游客D属于忧郁型旅游者,导游在服务前要制定严密的工作计划,适当与之进行情感交流,但是要保持距离,不要过多干涉他们的活动。
(三)总结环节
在此环节设计案例,有利于使所学形成清晰而系统知识网。例如学习“参观游览服务”这一节,设计“马虎的导游”案例,便于总结本节知识重难点。案例:2014年7月,导游小张带游客游览景点,到了景区,发现团里少了一个人,一打电话才发现,一位游客还在酒店,旅行车又返回酒店。游览过程中,突然下雨,好多游客没带伞,大伙匆忙寻找旅行车避雨,导游上车后,发现还有一部分的游客没上车。下车寻找,得知好多游客不知道哪一辆是自己的旅行车。游客非常生气,抱怨不断。问题:运用所学,导游哪些地方做的不对?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在参观游览服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正确的流程是什么?总结出教学目标的知识点:参观游览活动是导游服务工作的中心环节,应做好出发前的准备,途中导游的注意事项,景点讲解时的提醒工作及返程工作时的注意细节。
(四)布置作业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思维可视化导学案 实践
伴随着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物理教学,加上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大部分为抽象性概念,使得学生的理解难度大大增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和概念成为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思维可视化导学案是通过教师的思维可视化教学方式进行引导,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通过新课程教材作为指引,设计的教学方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另外,新型导学案还能指引学生对遇到的物理问题进行思考,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对学生今后发展等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1.线性笔记同思维可视化笔记之间的对比研究
当前高中物理教材将一些较为深奥的思维逻辑呈现给学生,教材本身知识面得到有效扩展,但由于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传统笔记记录方法采用的是线性记录模式,将所有知识点分成每个知识点记录,这种记录方法使各内容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从而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另外,这种学习模式还会使学生无法掌握课堂教学重点,只是单纯的知识拷贝,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又无法真正掌握有关物理知识。
思维可视化作图笔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首先对教师的课堂讲解内容进行重点突出,通过作图方式将所有关键词进行记录,然后通过线条和文字将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生动地描述。然后是思维可视化图笔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思维导图同传统笔记相比更加简单直接,学生复习时能够快速回忆起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上课后习题的巩固,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回顾知识。最后则是该笔记的记录方法相比传统线性记录方法更加简单,且充满乐趣,学生兴趣更加浓厚,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1]。
2.思维可视化导学案的实践
2.1播放多媒体实验动画,降低教学理解难度。
物理这一门学科对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加上教学内容抽象性较大,教学时学生有时很难对一些知识点有深层的理解,而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实验过程能够将复杂的内容简单明了,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整个实验动态呈现出来,首先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好,然后将纸带的一段固定在重锤上,另一端则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的限位孔,做好准备工作,然后接通电源,使重锤自由下落,这样会在纸带上留下一排点。播放实验时,教师可以对时间进行调整,以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整个过程,播放完之后,学生可以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等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机械能守恒这一概念。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合理使用先进教学设备,帮助学生了解某些概念的含义。
2.2围绕教学重点,开展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多参与物理实验,使学生从直观角度对物理现象有明确的认识,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讲解相互作用中的弹力这一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对这一概念都有大致认识,但对于弹力的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等不太清楚,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弯曲的锯条将小球弹出这一实验内容将弹力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等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弹力的计算方法。此外,这一实验内容操作难度较低,学生可以亲自试验操作,对弹力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2.3构建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一些学生不会通过自身认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剖析,因此,学习过程中往往很难找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较散,严重影响学生物理学习[2]。而采用高中物理思维可视化导学案之后,学生能建立适合自身的知识框架,复习时更具有针对性,此外,可视化课堂笔记能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如讲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等不同内容之间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然后通过知识点的罗列帮助学生思考相关内容,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知识框架。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而采用思维可视化导学案之后,学生能更加简单清晰地了解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一、学案导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实践中发现的利弊
(一)四大利点
实践发现,该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有四大优点。第一,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该模式能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该模式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学案就是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内容就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学生有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老师有时间进行拓展练习,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第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学案式教学促使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第四,利于物理学习的延伸。对于一些内容繁琐、不能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作业,学案可以方便、快捷、准确的布置给每位学生。从而使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三点干扰
实践中发现,学案导学模式在物理课堂中仍有需要完善的方面。主要有三点疑惑:第一,经费来源的不确定性制约了学案教学的开展。学案式教学需要印发大量资料,由此产生的纸张、油墨等相关费用是不可忽视的开支。第二,教师相关经验的积累度影响导学案教学的开展。学生活动时教师的指导是否及时到位,合理有效,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第三,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制约了学案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开展。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讲解需要一定时间,加上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常出现实验现象未能如约呈现就下课铃响,亦或是勉强完成实验没有时间进行总结的情况。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几点探索
(一)设计学案应着眼合理高效
“学案”的设计是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笔者在设计“学案”时,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五步走实现导学案教学的高效性。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框架。学生根据明确的学习目标确定探索内容及主攻方向。根据适当预留出的部分内容,鼓励学生总结概括,建立知识框架。
第二,把握重点难点——找准最佳方案。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释疑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重、难点,逐步找到“会学习”的最佳方案。
第三,设计问题——培养应用能力。设计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环节中,注意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第四,及时小结反馈——加强师生交流。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及时解读学生表现加以正确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课堂检测——注意运用与升华。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检测题目,使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最终实现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理性认识的目标。
(二)导学案课堂的实施策略
第一,以案导学。学生以“导学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自学智能。
第二,多效解疑。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第三,归纳总结。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存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就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解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摘 要】“学案导学—自主展示”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辅助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学案导学——自主展示;教学模式;高中生物;影响
以学案为先导,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成果展示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辅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 还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谈谈“学案导学——自主展示”教学模式对高中生物课堂的影响。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案导学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也能够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其中最为直接的一个表现便是学生们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得到提升。通过有效的学案编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在学案准备中为学生们留出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有充分的发挥舞台。当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输出——接受模式,而是需要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去验证、去探究,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会很大的提升大家对于课程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只有当学生们对于所学内容有着强烈的好奇与求知欲时, 大家才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心思去思考研究这些内容, 才会对于相关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体验。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理论性很强的一节内容,这部分内容在理解与接受上也存在一定难度。为了让相关知识更易于被学生们接受,在学案编制时我会有意识的留给大家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这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以及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的。前面的内容已经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本节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提出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对于这两个经典实验的研习是重点,这也是很适合让学生们展开自主学习的内容。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会引导学生们梳理前面学过的知识,随后,会让学生们自己来学习探究这两个实验,然后展示相关的学习成果。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学生间的交流探讨也异常活跃,课堂氛围非常融洽。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大家的思维能力也很有效的得到了锻炼。
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案为先导,以学生的独立探究及自主展示为途径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但是学生思辨能力、探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自主学习的过程也可以很好的深化学生们对于教学素材的理解及认知, 这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种很有力的推动。在引导学生们展开有效的自主学习前,教师在制作学案时应当让教学过程更为灵活生动, 要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且设置多样化的教学环节。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进而更好地推进教学过程的有效展开。
《关注人类遗传病》是和实际生活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一节教学内容,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会通过学案设置加入更多学生们独立探究的过程, 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让大家举例说出自己熟知的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并且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学生们纷纷就这个教学任务展开了各种研究。一个学习小组在自主展示中向大家展示了X隐性遗传病的有关资料图片,当汇报人深情地介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舸”所患疾病和事迹时,不少学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相信这不仅是对学生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这个学习过程也会给学生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会让大家对于这部分内容有更好的掌握。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案导学—自主展示”的教学模式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好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会是很好的推动。
在学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节内容时,学案设计中我给大家留出了两个思考问题:
1)选取1~2种生物,分析它们的生活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
2)如果照片中某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会对这种生物产生什么影响?
对第一个思考题,可指导学生以一种陆生生物和一种水生生物为例,仍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找出它们生活所必需的环境因素,并说出这些环境因素对它们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在这些必需的环境因素中,阳光主要为生物提供能量,其余的各因素主要为生物提供物质。通过对第二个思考题所作出的假设或猜想,学生们会逐渐明确每种生物都离不开适于其生存的相应环境,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引起生物的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们在思考与探究这两个问题时需要自己尝试去获取各类资料,这些资料中除了有关于思考问题的介绍,其中也涵盖了大量其它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很有帮助。
【关键词】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教学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是一门注重理论性、应用性及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测量误差及误差分析、常规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仪器操作使用。除了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各种电子测量仪器的选择原则以及使用方法。但我们一般的教材理论部分较多,具体测量方法特别实例分析、实训项目等内容介绍较少,教学也相对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所以需要更多的实践课程,利用案引导和任务驱动教学,更好地学习《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1.案例引导和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
1.1 案例引导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就是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以往在讲解电子测量基本仪器的原理时,教师按课程的理论体系阐述知识点,学生听老师讲解,适当时候教师提问。这样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案例引导教学法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例如讲解频率测量这一章节,教师可先拿教师自己或上一届学生设计的一个简易数字频率计向学生演示,介绍其功能和设计过程,再介绍其基本工作原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学习兴趣大增。讲完后,再让学生思考这个作品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者还可以采用什么新的方案,并及时布置与之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与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一个内容完成开学时布置的小制作及小论文。上交作品或小论文时对学生进行面试,以避免抄袭现象。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科研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收集与电子测量相关的小产品,充实到案例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对理论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帮助也很大,其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可得到较好的锻炼。案例引导应着眼于学生正确和熟练地使用仪器这一教学目标,围绕这一主线展开讨论。对于电子测量仪器,主要强调其基本组成与整机工作原理,不对整机电路作较多的讨论。教学中的仪器内容及选型注意与当前生产、科研实践相联系,使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介绍典型仪器产品时,把仪器的面板构成和原理框图相联系,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1)案例的来源往往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需要较长时间。同时,编写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技能和经验。因此,案例可能不适合现实情况的需要。(2)案例法需要较多的培训时间,对教师和学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案例引导的过程中建议:1)案例讨论中尽量摒弃主观的成分,教师要掌握会场,引导讨论方向,要注意培养能力,不要走过场。2)案例教学耗时较多,因而案例选择要精当,开始时组织案例教学要适度。3)学生一般都具有实践经验,不必担心讨论不起来,但一定要有理论知识作底衬,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1.2 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进取的自学能力。
把课堂搬到实验室,针对具体的测量仪器来介绍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同时观察实验效果。鼓励讲授理论的教师同时承担实验教学,此教学形式的改进能帮助教师拓展知识结构,理论教师通过实验课程指导,能深刻体会实验对理论教学的重要促进作用,提升教师自身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令学生学生能够独立设计测量方案、熟练运用电子仪器、利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测量结果。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以下几点:(1)了解主要电子技术中如电压、电流、频率、元器件参数、阻抗、噪声等物理量的测量原理;(2)了解电压表、信号发生器、电子示波器、扫频仪、逻辑分析仪等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并能熟练操作和使用这些测量仪器;(3)针对具体的物理量的测量,能够设计出合理的测量方案、正确操作测量仪器、并对测量结果能科学分析。
在仪器的新技术方面,我们建立了虚拟仪器实验室。通过Virt ualBench 等软件在教学中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在虚拟仪器中,一台计算机可当作多台仪器使用,“软件即仪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应用Lab VIEW 等图形化编程软件编制软件,使计算机变成自己所需要的仪器。这样,大大地扩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是:(1)教学进度不易把握。每一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教师很难把握,实训结束时,有的组提前完成,有的组不能完成,影响效果。所以后需采取一些措施,要既能保证探究效果,又不影响进度。(2)课堂管理待改进。探究性学习法的课堂更为生动,这也导致个别学生干扰他人。采取措施在行动上约束学生,最好能使学生都积极参与起来。(3)评价上有困难。任务驱动教学法,可能有个别学生滥竽充数、混水摸鱼,给教师造成教学质量好的错觉,影响到教学效果。
1.3 小结
总之,案例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将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帮助,并随时成为教师。这种教学方式全面应用到技能教学相信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它将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2.建立新型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试制度比较注重理论和笔试,实验成绩虽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比重较小,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理论测试与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应同等对待。理论考核应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出发。而实践考核中,既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更加公平的评价方式,也为那些擅长动手和创造的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帮助他们脱颖而出,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更全面。突出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3.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很难想像一个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一般的教师能教出一批好的学生。而且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不断出现,测量应用领域的拓展,对教师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教师一方面必须积极参加科研,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另一方面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相关电子产品生产测试实际情况,丰富实用教学案例,把自己获得的实际经验、所掌握的最新信息传授给学生。
4.小结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素质和创造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人才培养工作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大学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脉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很好担当起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学改革毕竟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我们去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有益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连生,丁德全.当前高等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发展趋热[J].辽宁教育研究,2004(2):75-77.
新的小学艺术课程固然能使学生得到更健全的发展,但没有教师的桥梁作用,新的艺术课程就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那么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教材下,小学美术教师如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转变观念,搞好现阶段艺术课程教学工作呢?我认为,美术教师在吃透理念的基础上,认真编写艺术课教案是至关重要的。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构思过程的体现,只有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准备教学资料,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效果。新的艺术教材没有为教师准备参考教案,这对于习惯于按照教参书上的传统模式备课的教师而言,实在有些措手不及。在一节课中既要做到音乐、美术的交叉融合,又要渗透其它相关学科,这样的教案应该怎么写呢?拿到新艺术教材时,我也是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来写新的艺术课程教案,不知道怎样用新的教学理念融通于教学实践。而后在实践中我渐渐悟出了头绪,接下来谈谈对新艺术教材下美术教案的编写。
〈一〉、 确定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规范着教学方向和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指导教学全过程,调节全部教学活动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配合进行。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往往以学生将要达到的知识技能作为所要达到的目标,而新的艺术课程提倡生态式艺术,重视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并将其作为总体追求目标。根据艺术课程的总目标,我认为应定出三个分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人文目标。
〈二〉、 教学重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主线,只有正确把握重点,才能使课堂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象一首娓娓动听的乐曲有有低沉,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知识。如:在《我爱我家》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人文目标上,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艺术中的人文情怀,使学生进行自发性的艺术创作活动,尝试用艺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通过绘画、制作等活动,引发学生对家人的爱心和对家庭幸福的关注。
〈三〉、教学过程环节:
这学期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继续注重对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地教授,将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结构等,把它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机地、协调地融入课堂,这一学期仍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音乐视野,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坚持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关于音乐的知识,并创造放松、愉快的教学课堂氛围,让学生由衷地喜欢音乐,自主学习、自主创造。
二、本学期科组重点工作
本学期音乐科组的重点工作都围绕着区第二届艺术节的各项参赛项目开展,一开学,马上有序地开展舞蹈训练,全力奋战。我们经过严格地考试,重新挑选了舞蹈队员,组织成现有的舞蹈队。同时有序地开展器乐训练和语言艺术训练,每天都固定将早操时间定为练功训练时间,中午午修时间为整合舞蹈训练时间,甚至增加了下午第三节的课外时间及周六的休息时间,来进行比赛前冲刺训练。
三、参与的活动及获得成绩
1、组织学生,坚持参加艺术团舞蹈队及器乐队的排练(20××.10.9开始-20××.11.11比赛)在区第二届学校艺术节的比赛中取得了优秀组织奖,优秀团队奖,器乐表演二等奖,舞蹈表演二等奖的成绩。
2、参加了区来我校的教学视导检查,准备了一年级二班的公开课《青蛙合唱》(20××.11.1)
3.周五下午参加“钢琴即兴编配”音乐教师技能培训(20××.9.23-20××.12.23)
4.观摩萝岗区教师声乐选拔比赛(20××.10.19)
5. 观摩广州市音乐教师声乐选拔比赛
6.参加了广州市青少年救助站的义务教学工作(2010.11.15 / 11。5 )
7.参加香雪小学综合科组课题“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艺”
8.协助区少年宫办好一周年庆典活动――做礼仪和领奖(20××.12.29)
9. 参加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
10. 参加香雪小学教师钢笔字比赛(20××.11)
11.购买了学生的奖品和演出服(2010.12.10)
12. 布置场地,协助进行“规范化学校期终督导迎检”工作(20××.10.27)
13.观摩广州市第三届学校艺术团展演活动
14.期末文艺汇演节目排练
15 参加了工会组织老教师羊城一日游活动(20××.10.12)
16. 参加工会期末看望退休老师的活动(20××.12.23-20××.1.6)
17.组织学生参加了广州市翡翠皇冠酒店邀请的圣诞唱诗班演出(20××.12.24)
18. 协助一年级和六年级开展“语文诵读”排练
19. 补充学校内部网“资源库”音乐科组及个人资料
20. 参加艺术团领队会议及工作协调(20××.10.26)
21. 完成音乐学科一。三。六年级期末考试工作
22. 完成期末外出东区小学监考任务
23. 完成音乐学科计划(20××.10.14)及期末工作总结
24. 完成艺术团工作计划和总结
25. 完成比赛资料总结和上传
26. 完成单科成绩输入网上成绩管理系统
27. 填写一。三。六年级学生成长手册音乐成绩部分
28. 参加“邮票世界知识海洋”远程继续教育(20××.11.20-20××.1.10学时32 学分3分)
29. 参加“广州市专家讲座教研-音乐教师怎样写论文”(20××.9.16)
30. 协助工会完成星级工会评比资料(20××.9.13)
31. 参加萝岗区音乐学科学期工作布置会议(20××.9.9)
32. 代表工会主持第27个教师节会议(20××.9.7)
33. 协助信息科(莫绮丽老师)上交音乐科组项目公开课教案(20××.9.6)
34. 提前回校组织一年级新生会议机上一年级二班新生示范课(20××.8.27)
35. 完成“教师专业发展手册”网上填写(20××.10.18)
36. 组织综合科“六要素”演讲活动(20××.10.9)
37. 参加区组织的教师演讲比赛,获得三等奖
38. 参加区香雪女声合唱团培训和演出
四:本学期科组取得的成绩:
1.、区第二届艺术团展演舞蹈类表演二等奖
2、 区第二届艺术团展演器乐类表演二等奖
3. 林屏屏老师获得区教师演讲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