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

时间:2022-06-02 01:53:24

导语:在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辅导员 网络文化 角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四川调研时强调,各高校要把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摆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精心实施,抓出实效。同时当前网络信息爆炸和信息污染使教育环境复杂化,也给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1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高校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多元化、开放性的新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大学生比例占到10.8%,学生仍然是网络用户的主体。以3G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功能和娱乐方式,改变着大学生生活环境、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②电子科技大学开展的一项关于大一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平日里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为3.2h,占用了白天学习生活1/4的时间。为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2 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2.1 学习者和推动者

贾德芳等指出,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数量巨大,来源广泛,使得传统教育模式中辅导员在信息量的占有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局面被打破。③面对90后学生利用和掌握网络等新媒体技术比很多辅导员还要精通和熟练,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无法很好地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相适应等问题,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敢于争做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和交流者。在事务性工作之外,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挤时间花时间给自己充电,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及时更新信息和知识,将新媒体技术用于实际工作开展。同时,辅导员要真正融入到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学会利用这些新的媒介手段,在学生中去普及和助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优秀平台,促进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2 整合者和监管者

高校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元化以及区别于其他网络文化的创造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等特点。④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引导的重要参与者,需要整合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以贴近和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根本,找到与学生日常事务工作及教育引导工作的结合点,保证网络资源利用的有效化。其次,在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的监督和新媒体的管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氛围,实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合力。

2.3 引导者和教育者

辅导员的个人魅力表现为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性,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⑤借助新媒体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要不断更新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掌握新媒体技术,以更加灵活及时有效的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开设优质的辅导员博客或主页,通过自己在网络文化中的躬行实践给学生树立榜样,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成为更受学生欢迎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促使教育引导的方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3 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工作思路

3.1 建立学生事务工作平台

面对高校学生日常事务工作信息量大、内容繁杂等特点,网络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媒体形态,对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系统化和时效性起着积极作用。一是要对QQ群、飞信、微博、邮箱、微信平台、博客、专题网站等网络工作方式进行筛选和归类,明确不同的网络途径在日常事务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机制,加强具体工作开展的针对性,使学生事务从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二是网络工作平台要体现师生共建,充分发挥班委、党员、辅导员助理等学生骨干力量在年级、班级网络平台中信息和工作开展中的助推作用,保证各类消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各项事务工作实施开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3.2 打造网络之家助推教育引导

在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辅导员――学生一对一谈话、主题教育、班团活动等教育引导的实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安排紧凑及辅导员有时在事务性工作中难以抽身的困难,借助相应的网络工作方式,开辟教育引导的新途径,打造充满关爱的网络之家。例如通过QQ群或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党员之家、科创之家、留学之家等,给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营造严谨优秀的学风氛围;其次辅导员通过自己的博客或主页以及专题教育网站,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大学规划等开设分享专栏,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3.3 借网络窗口展辅导员魅力风采

辅导员的个人魅力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个人魅力除体现在平日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外,也包括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学习。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博客或主页以图文并茂的活泼形式,成为展示个人魅力风采的重要窗口。辅导员要善于利用这一窗口,找准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引导的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学习,熟练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技术;以贴近大学生的需求为本,加强辅导员博客或主页建设,结合图片、视频、文字记录学生的成长点滴和自身的成长感悟,精心设置版块,如温馨提示、日常事务、出国留学、随笔闲谈、视频分享、时事政治、你们的大学生活等,以丰富博客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辅导员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也是当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随时代步伐,辅导员更要学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驾驭网络能力的新方法,创新工作开展模式,通过网络开辟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新途径,增强教育引导的实效性,为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和氛围尽一份力量,还有更多的工作方式和途径值得探索和丰富。

注释

① 腾晓春,郭志宏.新时期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249-251.

② 屈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前言,2012(13):182-183.

③ 贾德芳,秦广久,李晓玮.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3-03-22.

第2篇

关键词 音乐学院 辅导员 素质 提升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老师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还要肩负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另外,落实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帮扶工作以及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也是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见,高校辅导员工作不仅繁重而琐碎,更具有较高的专业化要求,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较强的工作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管理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并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重任。

虽然辅导员队伍建设逐渐走向专职化,但由于人员配备与选拔等各方面的问题,音乐学院的辅导员队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专业化和体系化都有待加强。认真分析音乐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将对音乐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音乐学院辅导员综合素质现状评析

1.1 辅导员配备不足

高校的逐年扩招使得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而辅导员的人员配置又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再加上辅导员工作的待遇和编制问题,使得许多教师不愿意做专职的辅导员工作。虽然学校都在努力将辅导员队伍专职化,但仍然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很多时候,辅导员都是由一些刚毕业或者留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来担任,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们都会选择转向其他职位或者继续深造,这就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较差,流动性强。人才留用与选拔机制上的问题,必然导致辅导员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也很少有人专注于辅导员工作体系和方法的研究。

1.2 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选聘要考虑“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人才。而在实际的辅导员留用和选聘过程中,学校往往更加注重辅导员的专业方向是否和所属学院相关,有些辅导员则是本学院的毕业留校生,对于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等方面考察得不多,专门的辅导员上岗培训也做得不够,这就使得辅导员队伍专职而不专业。他们管理学生的经验和能力都相对不足,缺乏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方面专业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会显得力不从心。

1.3 工作计划性和体系性比较欠缺

目前,音乐学院的辅导员普遍的工作现状还主要是应对学生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比如宿舍管理、考勤、助学贷款及资助的办理和发放等等,工作计划性不强,基本上是遇到一件事解决一件事,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体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基本上处于零散的状态,没有被纳入到整个工作系统当中,一些日常事务的处理也缺乏条理性。这一方面是由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辅导员教师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辅导员工作的方法,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2 提升音乐学院辅导员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2.1 坚持科学发展,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

音乐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被充分地重视,这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辅导员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学校在进行辅导员人才选拔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选拔标准,在保证人员配备的基础上,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便言传身教,感染学生;辅导员还应该熟悉和热爱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清晰的工作思路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一些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才有可能更好地完成辅导员工作。

2.2 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

学校在选拔辅导员人才的时候,既要考虑其专业背景,又要注重其相应的学科知识水平。留用一些本专业的毕业生固然可以更加熟悉专业学习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但辅导员队伍中也需要有一些具备管理学和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人才,这些都可以为辅导员人才选拔广开思路。另外,学校应该定期组织辅导员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使其在管理能力、心理辅导知识以及思想政治修养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升,这对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2.3 完善辅导员的绩效考评及考核机制

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和考核,也是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管理方式。学校应不断完善辅导员的绩效考评及考核机制,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绩效考评与考核。辅导员工作独立性较强、弹性较大,要让辅导员明晰工作要求和工作职责,增强责任心,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调动工作积极性,围绕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

总之,音乐学院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具备了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工作应该同学校的教学工作相辅相成,为培养更多品学兼优、具有较强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振华,张树启.21世纪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所应具备的素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2] 蔡峋.高校需要导师型辅导员──浅谈辅导员的素质及工作艺术[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3] 苏静.高校辅导员发展性评价及其模式构建[J].北京教育(德育),2011(3).

[4] 唐爱真.新世纪高校辅导员素质探析[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第3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管理学;学生管理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基层工作者,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咨询答疑三方面的工作。高校辅导员所担当的工作十分重要,工作内容繁杂,责任重大。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的学科,它对解决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将管理学知识运用到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对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班级管理方面阐释管理学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一、制定长远的有效计划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每天要面对大量的工作任务,如果不做好细致的工作计划,就会出现无从下手、被动的完成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美国管理学家孔茨认为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和“谁去做”。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要想做好计划工作,就应该灵活的运用5W1H分析法,即“what(什么事情) 、who(责任人) 、when(什么时候) 、where(什么地点) 、why(原因) 、how(如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好计划工作。

做好计划首先要将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可划分为队伍管理(党、团、班)、信息管理、日常规范管理、事务管理。队伍管理:采取民主化管理,主要由学生自我管理,避免由班长独权,将工作重点放在激励制度上。信息管理:学生各类个人信息汇总,为学生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库,包括学籍信息、成绩信息、道德信息、违规违纪信息、生理信息、心理信息、诚信信息、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日常规范管理:主要依靠班级规章制度来协调,以寝室和教室为主,做到规范化管理。事务管理:学生个人权益保护、突发事件处理、双困生、奖学金、助学金管理等。将班级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罗列,并把每一项工作的主要任务列清楚,依据工作内容和任务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有些工作需要学生管理工作的其他部门做好协商,这就要提前安排;有些工作,需要班委做好辅助工作,要尽早与班委做好沟通工作。

二、开展有效的组织工作

合理的计划为展开班级管理工作打开了一个好的开端,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辅导员具备有效的组织能力,当遇到事情时能够第一时间的调动所有资源解决问题。但单单辅导员个人是无法有效的完成所有任务的,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执行力较强、上下团结一心的班委队伍,并制定明确的班委职责及应该承担的工作任务。真正实现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的立体互动机制。并保障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指挥与信息传递链条的完好,以确保各种信息传递的流畅性、及时性及完整性。

同时,辅导员也要重点抓好班级小团体组织中的核心人物。虽然他们不是班委的成员,但是小团体中的核心人物也会对班级同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辅导员要做好宏观的组织管理工作,避免因为繁杂的琐事而导致辅导员陷入效率低下的忙碌工作中。要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班委及小团体核心人物的作用。辅导员要适当的给予班委和同学更多表现及锻炼的机会,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够有更多的经历用于学生的人格完善及健康的心理发展上。

三、成为身先士卒的领导者

作为一名班级领导者,涉及到班级的大事小情,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做一名称职的领导者至关重要。在学生心目中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才能更好的领导班集体、建设班集体。如何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关爱;如何正确处理同学间的意见争端;如何公平的处理好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等问题,这些都是班级领导者----辅导员需要考虑和处理好的事情。

辅导员与学生管理团队之间体现了领导职能的沟通艺术,辅导员应该积极的调动学生班委的热情并投入到讨论问题、制定方案、探求思路的过程中,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精神激励等手段来激发他们、开拓思路,从而获得最佳的效果。这就是领导运用管理基本职职能中的激励手段。对没有专业管理知识的辅导员来说无疑具有极强的挑战性。但是,打造一个高效运作的班委集体,能够保质保量的、有计划的开展工作并完成工作,对整个班集体有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能使整个年级同学共同进步,对辅导员自身领导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责,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关系着祖国人才的培养。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以便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质工作。

第4篇

精细化管理高校辅导员细化精细化管理旨在将管理工作责任化、明确化,目的是将“小事做细,细事做精”,是将20世纪50年代日本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本管理方式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建立,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是在现代企业应用较多的一种管理概念,是一种普遍使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程,它的本质就是建立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工作方式标准化、组织结构专业化、管理制度化、员工职业化”。

一、精细化理念

“精”字的意思是完美、周密、高品质,“细”字的意思是细节、细致,“精细”二字完美地诠释了精细化管理一词。精细化管理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细节”和“精细”,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深入常规管理,在所有管理环节都运用做“精”做“细”的思想和作风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意义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细节”或者“精细”,它的基本特征是重基础、重细节、重具体、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二、辅导员工作的现实状况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系统的重要组分,是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长期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责任重大。辅导员的工作不仅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等日常管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几乎涵盖了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成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除了具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更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尊重每个生命的特性、人格和价值。几年来,高等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系统建设,辅导员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这支队伍逐渐向科学化、专业化发展。但目前辅导员的工作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不少同学反映,辅导员管得很多,“像个管家婆,什么事都管”;在辅导员队伍的管理问题上,体制不清,职责不明,制度不健全,也导致辅导员工作繁杂而欠可操作性,最终出现了辅导员的现状:多部门领导,工作内容繁杂,“事事干,事事没干好”等等,这些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影响了学生的培养成才。

三、辅导员工作使用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辅导员在学生的成才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很多辅导员每天繁多的事务性工作耗费了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而作为辅导员的中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被晾到一旁。这样的工作状态对于学生的成才无疑是不利的,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让学生有计划地健康成才。当代大学生具有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等特点,因此辅导员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承担者、主力军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的双重重任。辅导员队伍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等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目前形势下,辅导员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因此,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急需转变、管理工作急需细化,需要制定实施细则并检查监控细则,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工作细化。

四、推进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方法

精细化管理是实际工作中运用的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持久使用是难点,重点是在细化,重要的是使之常规化。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培育辅导员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要充分挖掘辅导员的潜力,调动辅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辅导员要详细精细化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及重要意义,将它专注到学生的需求上,以取得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目的。

对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过程,目前采用较多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横向细化、纵向细化、衔接细化、责任细化。

(一)横向细化

横向管理的过程是把一份工作、任务或一个单位的工作按合理的逻辑分解为许多个组分,每个组分又可按照一定的方法分解为更多个小的部分,最终分到不能再分或不必再分。

辅导员工作细化至少有一下几点:(1)使辅导员对各个班级工作既能通盘考虑,又能掌握每个班级的具体工作,做到管理没有漏洞;(2)有利于科学地安排每个班委的工作,建设良好的班委集体,并能关注到他们的工作细节,有利于细化指导;(3)有利于展开各个班级的评比,详细了解班级情况。

(二)纵向细化

纵向细化可以理解为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把工作内容分解为不同部分,然后明确每个时间段需要工作的内容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大学生如果要在学期间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需要有一份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每个时间段都需要达到一定的目标。而作为他们的人生导师——辅导员就要根据学生的生涯规划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实行纵向的精细化管理。

(三)衔接细化

企业效率低的原因很多,很多情况下就是各个单元之间合作不好,从而造成了结构性的效率降低。辅导员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达到较好的效果,也需要衔接细化,第一,要使各个班级之间、每个班的班委之间都要加强交流,配合好彼此的工作;第二,各个阶段的工作要做好衔接,不要将任务无限制地拖到下个阶段,尽量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四)责任细化

每个学生的分工不同,相对的责任也有差别。作为辅导员,要将班委的工作分工明确,责任细致到个人,否则责任不细导致个人不负责任,难以追究,由此必然导致执行不到位的现象频频发生。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服务质量也越来越精细化,因此,精细化管理是在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也要将工作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深入,在每个环节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辅导员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日常工作中引进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育峰.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8):88-89.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分析了辅导员在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向前推进,高等教育已经从先前的精英式逐渐走向了大众化,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随之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急剧增大。高校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的重要成员,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作用,对于当前做好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参与就业指导个这方面有着诸多有利的条件,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影响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1.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明显不足 

近年来,高校新引进的辅导员逐渐以研究生为主,越来越趋向于高学历化。但是,很多高校在引进辅导员的时候对专业的要求比较宽松,所以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十分复杂,以文史类、管理类的学科背景居多,而与就业指导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人员较少。由于对专业的职业指导知识的掌握不足,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功,理论知识相对匮乏。 

多数高校的辅导员都是由刚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担任,他们年轻,对工作充满激情,因为与学生年龄相近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也愿意在就业上求助于辅导员。而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辅导员未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缺乏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很难在有些问题上给予学生及时又必要的帮助。 

2.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普遍不强 

辅导员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学生党建和团建的指导、学习与成长的指导、就业指导与心理问题的一般咨询与指导外,还要进行日常管理、评奖评优、违纪处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辅导员整天被这些琐事缠身,疲于应付,形成了一种防御型、任务式被动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让辅导员很容易放松对自身工作特别是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使得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就业指导中的各种问题,影响其有效的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就业指导。 

职业指导需要从业者热心热情、积极主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热情跟积极性普遍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长期以来,辅导员的作用得不到重视,威望不高,因此与成长为职业指导领域的专家相比,辅导员更加倾向于选择升学深造,或者是另谋出路;其二是由于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普遍起步晚,发展缓慢,辅导员对就业指导的认识普遍不深,简单的认为是学校又加派到自己身上的一项任务,从思想上排斥,不能很好的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工作被动的结果只能是敷衍塞责和效率低下。 

3.不重视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的培训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但目前高校辅导员一般是由刚毕业或是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担任,由于其自身工作的局限性,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指导也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就业相关知识的需要。而目前高校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培训体系。高校辅导员普遍缺乏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的相关培训。这就导致辅导员在做就业指导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接近学生,广泛收集第一手学生就业动态的这一优势,有效的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提高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1.明确工作职责,将就业指导纳入到辅导员的工作之中 

改变当前辅导员在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责、权、利呈模糊状态,明确地把就业指导列辅导员的工作之中。其一是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将辅导员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在减少辅导员各种非必须的事务性个工作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学生事务的自主化和自治化的建设。其二是通过明确工作职责,给辅导员有效的施压,使辅导员明确哪些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做的心中有数的,改变以往可做可不做的状况,使辅导员在思想上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自觉提高自己在就业指导上的业务水平。 

2.建立有效的工作模式 

建议科学高效的工作模式,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一方面可以使辅导员从学生事务中走出来,增强自身对于就业指导知识的理论储备,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学校层面加强对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规范与检查,检验其工作实效。因此,高效应当借鉴国外高效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一种科学高效的辅导员工作模式。 

3.健全学习机制,加强培养培训 

大力加强辅导员的培养培训是提高辅导员各项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条件。健全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知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其一是加强辅导,邀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对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的专题辅导。其二是制定科学完善的就业指导培训体系,学校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批选送辅导员参加省或国家的就业指导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求职技巧等,培训可以采取组织参加就业指导类的资格培训、到企业实地调研等形式。其三是健全学习督促机制,及时督促辅导员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断总结经验,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督促指导。 

辅导员在完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成才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务。这需要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高校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关于支持辅导员职业指导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马玉玲.浅谈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 

第6篇

关键词:大学辅导员;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68-02

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的重任,因此,辅导员的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

一、辅导员的涵义

辅导员是专门从事学生辅导工作的专职人员,有心理辅导员、班级辅导员、技术辅导员等之分。在高校,辅导员专指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承担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职责。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它最早出生于1953年的清华大学。当时的辅导员主要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后来在全国逐步展开,但基本都是兼职。1961年,《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中规定:在高校设置专职辅导员制度。后由于某种原因一度中断。1978年国家恢复统一高考制度后,政治辅导员制度也随之恢复,并逐步加强。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先后颁布诸多关于加强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由此开始,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逐步走入正轨。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辅导员队伍为完成大学德育目标、保证高等教育的顺利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辅导员制度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有利于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辅导员工作的意义

1.是高校实际工作的需要。高校的教学工作与中小学有着质的区别。一般来说,中小学的任课老师与学生联系得比较紧密。而在高校,教师授完课后就很难再与学生见面和沟通。大学生日常生活与管理,尤其是政治思想教育需要专职的人员负责。因此,高校工作客观上要求大学生辅导员承担教育学生的重任。

2.是培养人才的需要。辅导员的整个工作流程包括:价值定位树立工作动机确立工作计划、目标采取行动反思行动修正行动形成结果,这个过程建立在正确的定位和价值判断之上。辅导员是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工作的对象是青年,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教育者、贯彻者、执行者;青年大学生能否成才与全面发展最可能的影响最大的人;对于工作对象担当多重身份:老师、“同学”、管理者、指导者、负责者,最容易沟通的朋友、潜移默化的影响者、心理指导者等;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也决定了这项工作的价值: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成人化、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和价值观、世界观、心理素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大一、大二正是拓展素质和心理转型的绝佳时期。

3.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从来就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一种组织形式,大学生亦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当代大学生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必然会感受到这些变化的气息。现在的许多大学生穿着西方的名牌,享受着西方的饮食,哼着西方的歌曲,过着西方的节日,西方的文化已得到他们很大的认同。辅导员,对于刚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或者说相当重要的。因为大学生活将影响着未来的人生旅途。辅导员能否引导学生,把握学习什么,思考什么,奋斗方向是什么,包括在大学期间寻找经受锻炼的机会,这些可以说都取决于辅导员的能力、水平和人格。

4.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目前,多数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他们聪明、活泼,接受新事物快,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与理念,堪称是时代的精英。但是,他们由于是独生子,受到父母过分的疼爱,很少经历什么挫折,因此,他们的情感虽然丰富却十分脆弱,抗挫折能力特别低。辅导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主要的意义。

首先,辅导员长期与学生交往,清楚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与教育;其次,从事辅导员工作多是一些年轻老师,与大学生年龄接近,与大学生之间的代沟比较小,大学生愿意把自己的心声向老师吐露。在他们眼里,辅导员不仅是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因此,辅导员的教育与引导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辅导员的工作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样的问题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同,则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通过考察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辅导员通过了解与分析大学生实际问题的有关材料,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大学生实际材料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因此,辅导员在运用此种方法对学生教育时,要深入大学生的实际中,充分地掌握与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确保有关大学生客观情况的准确性。

第7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辅导员 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引导者。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障。而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辅导员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视,尤其是在培养医学生的道德品质等内在素质方面更是无法替代。要想进一步完善新时期下医学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效果,适应新形势下医学生培养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医学院校辅导员在医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在高校形成的人生理想信念、道德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进而影响整个医疗卫生体系是否良性发展。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医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医学院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医学院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在学生身边,承担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要任务,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他们必须在深入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地、自主地、灵活地根据当前工作重心和自己的工作计划开展学生工作,耐心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认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自身素质的差距;在生活中关心学生的冷暖疾苦,帮助学生逐步走向生活自立,顽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为今后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学生群体的关系,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信息沟通,化解矛盾,共同搞好学生工作。可以说,医学院校学生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和基础性工作,而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医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生面临着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学生工作难度的日益增大,带来了辅导员工作胜任能力方面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医学生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二、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数量配备不足,流动性大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2010年全国高校在校生将达3000万人,医学生人数也迅速增加,很多高校辅导员配备不足。按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 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但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远远超出这一比例。当前,高校长期以来未能形成一支像专业教师队伍一样的职业辅导员队伍,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辅导员现实的待遇问题、职称晋升问题以及发展前景问题等得不到有效保障。辅导员普遍觉得前途渺茫,思想不稳定,辅导员的在岗时间短,流动过快。

2、辅导员队伍构成和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按照职业定位,辅导员应当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着相当强的专业性。可现实的状况却是,许多医学院校的现任辅导员专业背景为医学专业的多,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少;本科学历的多,高层次学历的教师少,青年教师多,有经验的资深教师少。许多现任辅导员,既没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也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从而导致辅导员队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这种现状很难适应新时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3、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即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体验下呈现的工作兴趣、情感和动力的衰竭状态。医学生学习任务重、课程多,易烦躁,更需要高度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辅导员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烦琐的学生工作中而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个人成就感降低,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降低,找不到职业目标,缺乏工作动力,产生职业倦怠。高压力和低价值认同产生的矛盾会使辅导员陷入心理亚健康状态。

4、机制不建全,管理不到位

首先,工作机制不顺畅。辅导员是学生管理链中连接学生最后一个环节,在辅导员管理上存在多头管理、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指导和引导学生成才的本职工作职责就不能很好地履行,降低辅导员的工作效能。其次,培训机制不到位。各高校将更多的精力和经费用于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导致辅导员专业培训和实践培养的机会匮乏。再次,激励及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薪酬总体上满意度不高,岗位津贴和奖励缺乏吸引力,职称晋升的个人事业发展影响不大。另外,许多高校现行的辅导员考核机制不够规范、不够科学,考核的效力不明显,缺乏目标质量和工作绩效监控体系及评估系统。

三、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明确辅导员任职资格和规范选聘制度

首先,要规范选聘程序,加大辅导员补充力度。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 在笔试、面试、审核和公示等环节严格把关。大力招聘优秀毕业生, 吸纳一些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敬业爱岗的毕业生或教师到专职辅导员队伍中来。其次,建立辅导员准入制度。医学院校辅导员还是以医学专业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主,既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使得他们更易了解医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辅导员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又有利于辅导员末来的分流,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优化医学院校辅导员的专业结构。以实行有经验丰富的老年资辅导员帮扶新近辅导员,以老促新,构建一支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

2、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培训机制。

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工作者―辅导员承担的工作多,压力强,外出参观、学习、培训、进修的机会很少。首先是严格岗前、岗中培训,使他们尽快明确工作职责。其次是开展经常性的培训工作,增加辅导员和班主任外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参加学术活动、考察机会,定期召开辅导员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对医学专业毕业的辅导员还要适时安排其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专业培训。还应适时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实现学历提升和专业成长同步进行。

3、进一步健全辅导员的考核、监督和奖惩激励机制

要根据医学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制定辅导员评价体系,对辅导员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和工作实绩等进行全方位考核。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奖惩激励、转岗分流等保障机制,切实为辅导员解决后顾之忧。医学院校给辅导员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合理地正确地进行考核和评价,建立多方面的激励机制,保护和激发辅导员开展创新性工作的热情,给他们提供各种体验成功的机会,以增进辅导员工作乐趣,缓解工作压力。

4、改善辅导员工作环境,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地位

要利用各种途径来宣传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尊重与关心辅导员的工作,着力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辅导员任在师生中的地位。

5、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福利待遇问题

辅导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都比较年轻,面临着诸如结婚、住房、生子等一系列问题,给他们带来的生活压力不小。学校应想方设法解决辅导员的生活待遇问题,切实增加对学生工作的投入,不断提升其福利待遇,缩小他们与专业教师的收入差距,进一步调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

6、理清晋升途经、建立辅导员职务职称晋升机制

医学院校辅导员的职称评聘问题,要充分注意医学背景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允许他们自由选择晋升专业职称或职务。在职称或职务评聘、科研立项等工作中要予以适当倾斜,促进和激励辅导员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学校应该推进辅导员职级制管理模式,做好职务的他们升降和转岗问题。应鼓励学生工作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做职业化的辅导员,同时选拔管理能力突出的优秀辅导员到党政管理岗位工作,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这既能为学校党政管理队伍不断注入生命力,同时也能起到稳定学生工作队伍的作用。

总之。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医学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把医学院校辅导员工作看作是一项专门技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综合成有效的专门技能。当前医学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对于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深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这支队伍的发展与壮大。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 考 文 献

[1] 王霞娟,张官禄,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96-98

[2] 赵庆典,李海鹏.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 政学院学报,2006,(2):75-82

[3] 王来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 科技教育,2009,(13):220-222

第8篇

关键词: 胜任力;霍兰德职业兴趣;培训;招聘;激励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9-007-03

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决定着思想教育的成效。当前,部分辅导员由于工作年限增加,出现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怠工的现象,然而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

本次研究旨在解决以“如何提高辅导员胜任力”为核心的问题,我们会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模型,对辅导员目前胜任力进行调查分析,并且主要从辅导员招聘配置和培训方面入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辅导员的胜任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生工作中去,并且可以促进辅导员个人价值的实现。

1研究辅导员胜任力特征及方法

1.1 胜任力的概念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1.2 辅导员胜任力的重要性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三方面:学生工作,教学授课,科研项目。我们认识到,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推动高校的工作完善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显著作用。在新形势下,配合集中组织以及各个高校各自的有意识、有计划地积极推进辅导员的专业研究能力建设和学术水平提高,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育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大势所需,而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学术性的创新研究平台,则是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实现的重要途径。此外,加强在人才选拔以及人才培养中,即人力资源管理招聘配置与培训开发两大模块的作用也是一种可行性的方案。

1.3霍兰德职业兴趣模型

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主要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来探索职业指导的问题。他明确提出了职业兴趣的人格观,使人们对职业兴趣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霍兰德以职业兴趣理论为基础,先后编制了职业偏好量表和自我导向搜寻表两种职业兴趣量表,作为职业兴趣的测查工具,霍兰德力求为每种职业兴趣找出两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不仅能够测量出每一个人对应适合的工作类型,详细分析测试者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适合的职位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还列举了不同职业兴趣类型的做事心态、部分性格特点。

因此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不仅可以在招聘过程中初步判断辅导员候选人们目前现有的优势和不足,也能够判断他们的性格是否适合胜任辅导员一职,从而可以提高选拔出的辅导员的质量,也能真正的做到适才适岗。

2 辅导员胜任力的现状

此次研究主要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校以及松江大学城其他4所学校的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校内外问卷发放为120份,最后有效问卷数为100份。其中,男辅导员有30人,女辅导员有70 人。通过调查得知,辅导员的月收入均在4000以上,但是大多数辅导员均认为对其收入不满意。通过对所有调察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属于R型的辅导员占5.5%,属于I型的辅导员占14.3%,属于A型的辅导员占20.2%,属于S型的辅导员占总数的40.3%,属于E型的辅导员占10%,属于C型的辅导员占9.7%,从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辅导员还是偏向于社会型和艺术型的职业类型。这样的性格特点也是和教师这样的职业是相符合的。

然而还有许多辅导员偏向的职业类型是其他四类的,因此对于这些类型辅导员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相关培训和有技巧的配置安排,让他们在辅导员这样的岗位上依旧能够有热情的工作,能够通过培训和配置等方法,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的调研我们发现:辅导员在目前工作中说体现出的胜任力存在的问题有:

2.1抗压能力差

我们通过相关的调察发现,有超过60%的辅导员表示他们目前的工作压力非常大,统计结果如下图3

辅导员工作压力调察结果 所示:

从访谈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许多辅导员除了要很好的管理手下的班级之外,还要做许多学院行政方面的工作,另外还有的辅导员为了能够实现其个人的职业规划,还在校外进行进修,他们表示目前的工作压力非常大。

2.2工作内容上避重就轻

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关注和教育学生的生活和思想道德教育。但是,辅导员工作的繁忙导致了许多辅导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关心他所管辖的同学,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与学生密切的交流,根据我们对学生的访谈,我们对辅导员是否经常亲近学生,与学生交流进行了调察,相关结果如下图4 辅导员是否亲近学生调查结果 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3%的同学和我们反应,他们的辅导员会经常和他们碰面与他们交流日常生活和近期生活,接近60%的同学和我们反应,辅导员只会在期末根据学习成绩来找同学谈心交流。

因此辅导员由于忙于其他行政类的工作而忽略关心学生的工作,这也是此次调查结果体现出的结果之一 。

2.3 岗位忠诚度偏低

我们在调察过程中,就辅导员会从事这一职多久时间以及选择从事辅导员这一职的原因进行了调察访问,相关结果见下图5辅导员从事职业年限图所示: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66.5%的辅导员表示,辅导员这一职位做几年再说,有30%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几年后肯定会换别的工作;可以看出40%的辅导员表示选择这一职位是考虑工作是否稳定,因此从调察结果可以看出,各位辅导员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的忠诚度并不是特别高,还有的辅导员在访谈时明确告诉我们,做辅导员就是求稳定,事业单位福利好,才来这里工作的。

3 提高辅导员胜利力的途径

3.1 笔试环节加入量表测试

调查时我们得知招聘时运用的笔试试卷。在试卷中只是涉及到考察各位候选人对于教学和科研以及相关教学方面的知识,却忽略了运用相关量表来辅助学校方来判断各位候选人是否真正适合担任辅导员这一职。

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辅导员招聘的时候,将霍兰德职业偏好量表和自我导向搜寻表这两种职业兴趣量表放入笔试环节,判断该候选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其对岗位的忠诚度和个人兴趣,从而更好的选拔合适的人才。

3.2 招聘环节加入压力测试

辅导员的招聘环节中,不仅要测试其对教学科研的看法,也要测试候选人的抗压能力,可以在招聘环节中选择增加面试官人数,来给候选人施加压力,从而选出抗压能力较高的候选人,从而能更好的在高压下做好所有的事情。

3.3加强对于薄弱环节的培训

注重岗前培训和上岗之后的定期培训,岗前培训要和辅导员沟通上岗之后的具体工作,要求辅导员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以此来合理的安排手头的事情,灌输以关心和教育学生为主,行政工作为辅的理念,来加强辅导员在工作能力。

3.4 培训形式多样化

目前学校的培训方式大致都是运用讲座的授课形式,让辅导员觉得很无趣,因此我们建议可以运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来给辅导员进行培训,例如:借助专业培训机构推进培训工作,可适当依托专业培训机构。我们可以通过使培训内容更多样化来使辅导员获得新鲜的体验的同时增强工作积极性

此外,我们认为可以从本校角度出发分析,我们认为在对于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学院的培训中,我们应加入“学院文化”加强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学院,是根据学科性质划分的。学院文化,倡导辅导员互相探讨学科专业知识,个人发展,学生工作经验的分享。再者,我们希望通过“学院文化”培养学院自豪感。

我们所推崇的一种是用“文化”来引导辅导员。学院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在认同学校整体的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色、学生特点、辅导员特点、学院环境来构建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通过建立文化构建小组,进行文化诊断,在全体师生的认同下构建独树一帜的学院特色文化,组织各个学院的辅导员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能够帮助学校在选拔辅导员时更加清晰的认清每一位候选人现有的胜任力,也能对其之后的培训及其工作分配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3).

第9篇

近些年来,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受到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管理策略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管理质量一直不高。对此,高校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

1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11学生管理观念陈旧

随着近些年来高校的扩招,高校的招生要求也随之降低,同时高校的学生质量也在不断下降,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高校辅导员在管理观念上进行转变,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1]。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观念较为陈旧,依然坚持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未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叛逆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各个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且,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管理方法是否合理也将对学生的管理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2]。笔者在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调查中发现,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方法单一,虽然部分辅导员已经改进了管理方法,但从本质上来看,未能脱离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从而影响到对学生管理的效率。

13管理策略不合理

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完善相应的管理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在制定管理策略时,却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例如,管理策略的指明方向不够明确、管理目标不够具体,这都将对学生管理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3]。另外,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守护者、学生三观树立的引导者,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而保证管理策略实施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

2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分析

21转变辅导员管理观念

通过以上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不足分析了解到,在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下,高校辅导员管理意识也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对此,应转变辅导员的管理观念[4]。首先,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化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意识,对学生的管理要坚持大爱的态度,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爱护和关心,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辅导员的工作,能够有效规避学生叛逆心理的出现,而且,在辅导员的正确引导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其次,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应转变自身的管理角色,打破传统管理角色的束缚,要坚持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辅导员还应与学生真正成为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最后,辅导员在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并本着以引导教育、说服教育的原则,对学生开展综合素质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以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22改进管理方法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过于陈旧会影响到学生管理的质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对此,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应不断改进管理方法。首先,管理方法应向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学生潜能的激发,要避免出现偏向优等生的现象,不能歧视任何一名学生,对优等生以及后进生都必须抱有同样的管理心态,辅导员还应充分挖掘学生的中间力量,当中间力量占大多数时,对学生的管理效率也在不断提升;相反,如果中间力量减少的话,那么对整个班级的约束力也将随之下降,从而说明对学生的管理质量在不断下降。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注重中间力量的挖掘,提升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其次,对学生的管理要越简单越好,同时,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发掘自身的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当然,要确保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大体方向是正确的,因此,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也显得格外重要。最后,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管理,更应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责任感,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对学生管理的水平。

23完善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策略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管理质量,对此,必须完善管理策略。首先,在制订管理策略的过程中,主要遵循计划的周密性、决策的科学性、执行的严格性原则,并运用正确的政治思想以及道德理论,这样才能为学生管理指明正确的方向,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同时也体现出了辅导员的政治水平以及道德素质水平。其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主要对学生的生活、道德、思想、学习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根据数据库内的各项信息来完善学生管理策略,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计划,从而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学生的管理效率。最后,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下,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也给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性。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充分应用到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工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拓宽与学生的交流渠道,可以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了解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哪些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而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效率,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