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苏州园林论文

时间:2022-12-08 23:37:25

导语:在苏州园林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苏州园林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说明文;说明方法;对象;语言

一、关于说明文

1.说明文的重要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要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的科技作品,注意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在写作指导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在介绍说明对象时要做到明白清楚。各地中考对阅读说明文都各有要求,笔者查阅了最近几年的中考说明文试题,归纳出说明文阅读一般从以下方面来考查:(1)试题要求学生能够指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说明方法,更要能够理解该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4)让学生能够体味重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更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由此可见,说明文教学在整个初中阶段有着重要的地位。

2.说明文教学的现状

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发现初中教师对于说明文教学不够重视,具体原因如下:一方面由于说明文本身的特点,是对事物的性质、状态、事情的进程以及事物之间关系进行介绍,因此,为了准确无误地介绍,说明文语言一般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老师和学生一般对于这样一类的文体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基本功比赛以及上课比赛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公开课和比赛课是不选择说明文的,因此,老师对于说明文的研究就比较少,课堂教学就没有能够精打细磨,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流程的实践比较粗糙。但是,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不能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就忽视说明文教学,因为说到底我们还要围绕中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来认真对待说明文教学。

3.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就是题目,例如《苏州园林》《奇妙的克隆》等,也有些将说明对象放在文章的开头一段,还有极少数说明对象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提取,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出现;有的在文章开头几段揭示什么对象的特征;有的说明对象的特征分散在各段中,要求学生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的词语进行归纳提取。

二、指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说明方法有哪些

阅读说明文,指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必须让学生能够找出对所学习的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在学生初学说明文时,要明确让学生知道有哪些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作引用等。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在中考试卷中,让学生找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这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中考试题中往往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只知道说明方法,还要求学生掌握文章所选择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来规范化地答题以及了解答题的一些技巧。

比如,“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答题规范的格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本处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打比方”答题格式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中“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运用打比方的什么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征,使说明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特征,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总之,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一定要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答题的规范与技巧。

三、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一般考查的题型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体会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切忌望文生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考虑。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互动

教学互动就是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出现的一种人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现今教育背景下,推进和践行新课程改革之中非常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突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式教学是新课程语文课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尤其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出现交互作用、交互影响,这日益引起语文教育教学的广泛关注。

一、进行情境导入,这是互动生成的基本前提

一堂课的开头,是整堂课至为关键的部分。在课堂教学之中,课堂前几分钟将会决定整个课堂的氛围,如果课堂在开头部分做得好,那么整个课堂的气氛都将会变得与众不同。因此,教师定要把握好课堂前五分钟这一关键时段,做好这个时段的课堂情境导入,为师生进行互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如,教师在上《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可以在课前播放一段几分钟的视频,在网上下载一段越剧电视剧《孔乙己》的片段,这个短片讲述的是孔乙己在酒馆的迂腐可笑行为以及短衣帮对他的耻笑,这样一段内容比较精彩搞笑,学生观看之后会兴致盎然,议论纷纷,这样的课前搞笑的气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看完这段视频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这片段里面的孔乙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孔乙己》,在学习课文之前,通过这个片段的描述,在你眼里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可以发表看法,讲述自己眼中的孔乙己,教师可以等发言之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学习和阅读课文。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这就为整节课开好了头,使接下来的课堂更加活跃。

二、加强互动,学会语文自主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进行互动式的语文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合作以及相互作用,可以实现语文能力方面的提高。在课堂学习之中,学生要发挥自身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不能坐等教师来安排一切。比如,我们在讲八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这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一遍课文之后,就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行讨论:孔乙己是一个非常典型但是却非常矛盾的角色。然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不对这个人物进行点评,而是要学生自行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现今社会这样的人有没有?请举例。”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了,课堂之中就会表现得更活跃了,整个课堂教学也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把多媒体技术带入语文教学课堂,改变传统和单调的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实际教学的内容,为课堂提供足够的资料,增加整个课堂的容量。构建语文学习高效、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让语文教学形式逐渐多元化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激情和自主性。对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创设互动学习的氛围。这在课堂教学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现代语文教学是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课堂教学。让多媒体进入课堂,运用其图文并茂、声情并举的特点,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给实际的教学创设了互动的教学情境,这就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

我们以《苏州园林》为例。这样的说明文的学习相对枯燥,学生大多不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去过也没有条件去苏州园林,对于苏州园林的美景也没有实际感性的认识。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之前告诉学生:“有一句谚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苏州园林,我们一起领略它的美景。”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图片,学生可能边看边发出一阵阵惊呼:“真美啊!”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他们以“苏州园林很美,在你眼里它美在哪里”来说感受,让学生踊跃发言,给后面的授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实现小组合作互动,实现语文学习的高效

小组有效的合作互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现今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方式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最终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实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合作学习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形式丰富多彩,教师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进行灵活组织。

比如,在讲《背影》时,分组讨论文章感动人的原因。学生可以在组内发表见解,在巡视中可发现大多数小组都能找到一点原因,那就是父亲爬月台的形象“吃力而努力”,这是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看看作者一开始有没有理解父亲,父亲的一些行为漂不漂亮,大家可以进行热烈讨论。在语文课堂之中,体现小组成员之间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生在课堂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五、调节气氛,鼓励学生发言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型的师生关系也不断提出。当今的中学语文课堂,比起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做到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和自,重视他们的思想交流,才能建立适合学生发言,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课堂。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责任由教授更多地偏向于引导。因此,学会活跃气氛,巧设情境,就成了教师教学预设方案中的主体。

比如,讲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幼时记趣》时,在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上,学生纷纷感受到课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其实他们小时候也经历过。之后可以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一些妙趣横生的事情让学生哈哈大笑,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极为活跃。之后在我的积极引导下,不少学生也讲述了自己童年时期的趣事,甚至是玩的游戏。整堂课下来,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但是却因此对沈复的《幼时记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这篇文言文也变得通俗易懂。课堂教学有时候需要以实际的经验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生活的记忆和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已经越来越趋于平等。只有在教学活动中让每个人都得到个性上的解放、潜能上的发挥,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人格、情感、意志共同成长的教学宗旨。在这种理念下,互动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已经成为当下及未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中充满了大量美好的情感内容,如自然美、心灵美、人情美、语言文字美等。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必然要进行情感教育。

写进语文教材中的自然景物,实际上是情化的自然,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复合体。情化的自然充满着感情,因而最容易以情动人,引起读者强烈的美感,当我们随着茅盾去感受大西北白杨树的伟岸身姿,和朱自清一道体会荷塘月色之美时,怎能不与作者陶醉于美好的大自然里,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呢!

教材中有许多具有美好心灵的光辉形象。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常常看到不同侧面的美好心灵,或舍已为人,或威武不屈,或无私奉献。我们读《过零丁洋》能感受到文天祥身上的浩然正气;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体现到保尔身上所具有的钢铁般的意志……

人们常说,“文学即人学”。教材中的一些文学作品描写出了大千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这种人情美常常表现在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笑容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在惨淡、凄凉的情境中,父亲那斜身吃力攀援,为儿子买橘子的细节,刻画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疼爱父亲的情意,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作者抒发感情、刻画人物、描绘形象、阐发观点、说明事物、议论事理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一载体,特别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富有美感的。朱自清在《荷塘月夜》中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一“泻”字,看似平常,但由于和“流水”般的月光相配,也就绘声绘色地描摹出月光的清幽。在一些说明文议论文中也不乏极富情感和表现力的句子;如在《苏州园林》中,“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中的标本。”中的“标本”一词,精确地概括出了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

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自己能体验教材的情感外,更要善于表达,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引导学生一起进入教材中的情感世界,共同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与作品中的情感共鸣,实现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充分挖掘出美的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对人情美的追求,使学生成为一个追求心灵美,具有人情味的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创设情境入手。师生共同理解情感美,教师从上课一开始,就应通过各种方式来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兴趣骤生。在课堂上,教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教师应先“情动于已”,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和作者同喜、同悲、同褒、同贬,释放自己的情感,然后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运行,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产生感情共鸣。

2、从分析语言入手。文学作品总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从语言入手,动之以情。教师在教学时要抓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理解作品中词语的含义及感彩。教师要揭示自己在备课时被深深感动的最贴切生动、富有感人力量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作品中所表达的与形象密切相关的感情,使学生与作品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进入作品的境界中。如《石壕吏》的结局。“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个“独”字把当时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造成的“妻离子散”的悲惨景象深刻地提示出来了。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这个“独”字,就可以使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震动,沉浸于深切的悲愤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渲染气氛,或恬静或紧张;描绘场景,或开阔或幽僻;抒发议论,或慷慨或委婉。使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表达中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当然,中学教材中的说明文,议论文大都语言准确、鲜明而且不乏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教师可用具有感召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奥秘和铸造灵魂的烈焰。

3、从朗读教材入手。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需要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其蕴含的情感。一方面,通过朗读来理解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准确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多读、多诵、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与作品中的感情交流、共鸣。

教材中的古代诗文需要高声朗诵,读出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东流的浩荡气势,读出苏轼《含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宏大气魄。现代作品中的许多文章同样要读出声来,才能领悟文中的情感。

4、从启发学生想象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艺术性很强的课文时,要运用形象思维,从形象入手,由景到情,由物及志,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理解课文的感情东西。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事,让具体的形象在他们头脑中“活起来”。我在教《枣核》一文时,在文章结尾总结时,我教了歌曲《我的中国心》,歌声中学生们感受到了远隔千里、侨居海外的华人的浓浓爱国情,拳拳赤子心。这种淋漓尽致的表达,还会有什么语言比它更充实呢?

第4篇

【关键词】构建 语文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即要把学生从题海战中,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从以失去童年、少年快乐换取优异成绩的可怕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把教师从繁重的教案、作业任务中解放出来,让45分钟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两个转变、两个减轻、两个提高的教学目的。真正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如何才能构建真正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呢?本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理念,积极构建“三为主”高效课堂模式

“三为主”高效课堂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从而形成围绕主题各显其能、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做主人,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主演为导演,在教学过程中既放心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又要灵活机动地驾驭课堂,得法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达到师生共识,生生共赏、共享、共进的最优化教学目的。从理论上能接受,但真正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放手于学生,教师需要一定的过程。

2.积极投身高效课堂实践,变“临渊羡鱼”为“退而结网”

在聆听专家讲座,网上观摩九大名校的真实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又在省教育厅的组织下到省城走进杜郎口教师的实地课堂,亲身感受到了高效课堂对学生智慧的激活与拓展,对学生心灵的解放,对学生互动与沟通能力地培养。亲眼看到了一个当地传统教育没有的课堂,即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问题研讨与解答展示,课堂不再是几个所谓好学生独霸的课堂,而是全体同学的课堂,特别是所谓差生也积极参与的课堂。再加上自己所在学校又是本地教育主管部门特定的高效课堂实验学校,现在积极参与,已责无旁贷,“临渊羡鱼”已如百爪挠心,“退而结网”亲身实践高效课堂才能快慰我心。

学习套用名校教学模式,创出自我的独特高效课堂。在全面学习国内高效课堂名校山东杜郎口“10+35”模式、昌乐二中“271”模式、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模式等的基础上,如何创出自我的独特高效课堂?

2.1 编好自己的导学案,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流程。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协调发展。教师要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编写导学案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一本好的导学案就是高效课堂的导航灯,那么如何编写好的导学案?有下面几个流程。

【温故知新,激趣导入】语文课要在每节课前既以问题的形式检测上节课已学知识,又结合课文内容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设计出既体现课文主旨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新颖的课前导语,引发学习的动机,引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目标呈现,重点明示】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及重点,以便在下面的学习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预习检测,问题导学】

(1)对本节课的字词、作者等知识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当堂检测预习情况。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并取得当堂识记的效果。

(3)呈现本节课要解决的能体现课文重难点的问题,让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对于学生讨论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要精讲点拨。

【巩固小结,拓展延伸】

(1)梳理本节课内容重点,形成条理以便学生记忆及巩固。

(2)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设计问题适度拓展知识的宽度,升华感情的浓度。

【当堂练习,布置预习】

(1)几道练习题,检测当堂学习效果。

(2)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能做到环环相扣。

2.2 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文学作品,凸显语文课特色,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上文学作品及时代特色,能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如陶渊明、苏轼、欧阳修、鲁迅、朱自清、老舍等古今大家的作品既有精炼的语言,又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学习这些课文能体现课文的语言美、音韵美、山水美、情操美的特色,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2.3 课堂上对学生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互助形式,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促进自身成长进步和帮助他人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困生,带动中等生学习,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即“兵带兵”,“兵帮兵”,“兵教兵”,“兵练兵”。

在课堂上的点评, 以小组评价机制为平台,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实行小组评价机制就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捷径。

小组评优树先的办法就是以级部为单位按时评出优秀小组和先进个人,并进行物质和精神鼓励。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前,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文言文的背诵总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很多学生由于觉得难,就放弃了对课文的背诵,因此,当碰到默写类的题目时,他们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可自从实行小组评价制度以来,很多学生出于对荣誉的向往,在同组学生的帮助和督促下开始背起来。如此几番之后,他们不但背过了所学的知识,还得到了应有的奖励。于是,也就觉得任何事只要努力就没有干不好的了。此外,以前,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都很沉默,从不主动与老师的授课配合,可小组评价制度实施以来,很多学生为了能给小组争到积分,在课堂上都不甘落后了。经常是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举手了。这样,课堂气氛就自然变得活跃了,老师的授课效果也更好了,课堂效率就自然就提高了。有了高效的课堂作后盾,还愁什么学习成绩不能提高?

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2.4 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高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是起辅助作用,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结合文本内容,上网查找苏州园林的图片。课堂上,我们遨游在苏州园林的美景图中,不知不觉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美如西子的气息,真不愧为苏州园林的一次旅行。

总之,构建和谐、高效的初中语文“好课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合作探究,提高智能;和谐发展,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摘要】在艺术设计中我们广泛运用的许多手法背后,都隐藏着符号学原理的影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环艺设计的表现性思维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环境设计的元素对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在这里,我们针对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做一些研究。

符号学(Semiotics)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最早是本世纪初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aaure)、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Pierce)提出的。前者着重于符号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心理学联系;后者着重于符号的逻辑意义,与逻辑学联系。大约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符号学才作为一门学问得以研究,其理论成果也已经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设计与符号学关系密切,设计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的Designare,意思就是画记号。现在被普遍采用的英文Design,也就是做记号的意思。研究和运用符号学的一些原理来帮助设计人员“做记号”,是从事设计人员的一个重要的处理手法。现实生活中,设计者将红绿黄色运用到交通管制信号灯上,借以提醒人们注意道路情况,避免发生交通意外事故。为什么使用红绿黄三色?这种感觉不仅仅来自于图案色彩本身具有的视觉特性,这也是因为红色与鲜血的颜色很接近,人们对血液都会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和警惕性,所以红色的指示灯象征着危险、停止;绿色是植物与自然环境的颜色,而生命在这样的环境可以得到健康的成长,因此,绿色指示灯象征着安全、自由;在西方人眼中,黄色是秋天的颜色,是杂草枯黄的感觉,是妒忌、怯弱和败坏的意思,所以在由欧洲人设计的信号灯中,黄色灯被用做象征警惕、注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胜枚举,在实际的设计中也常会有类似的应用,是什么规律在支配这些现象?原来,在艺术设计中我们广泛运用的许多手法背后,都隐藏着符号学原理的影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造型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直接而准确的传达媒介,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的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环艺设计的表现性思维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环境设计的元素对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符号的起源是劳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从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著名思想家庄子在其著作《庄子外篇》中就已提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传达事物的相关信息,符号正是利用一定的媒体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也提出: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它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作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元素。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当然,符号这一概念的外延相当广泛,设计中的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有许多共性,使得语意学对设计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通常来说,可以把设计的元素和基本手段看作符号,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

一、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1、一目了然的认知形式

设计中,认知性是符号语言的生命。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上,中国馆以“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作为主题,其设计将中国的传统文字和生肖图形及“百家姓”应用到了馆厅外立面的设计上,通过将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国城市的元素作为“中国符号”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向人们准确的传达中国馆的主题,这些符号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都具有极强的认知性。相反,如果一项设计形式,让人无法理解,那这项设计就失去了意义。

2、大众熟悉的普遍形式

现代设计是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设计作品会在大众中广泛传播。设计的符号语言只有具备普遍性,才能为大众所接受。设计者只有找出让自己、客户、消费者都能理解的设计语言,才能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才能达到设计者的目的。相对推理性符号而言,视觉符号没有自己的体系,任何视觉符号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只有体现在一定的情感结构中,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大多数受众认知,如在某些城市大行其道的“知青饭店”、“老三届”、“毛家食堂”等等商业餐饮环境设计里,都采用了斗笠、玉米棒、红辣椒、粗木桌椅、水井等等,甚至为了营造气氛更是将服务员的服装、以及菜单名也巧妙地融入其中,这些不同地域农村中富有典型意义的视觉符号营造的环境,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群都能够针对这种设计产生共鸣。

3、各具特色的约束形式

任何语言和词汇都只在一定范围内被理解,符号也是一样。只有具备相关文化背景的人才能接受到该符号所传达的信息。只有符合特定背景的符号才能在这一范围内被接受。比如,武汉江汉路步行街景观设计,其中有四个真人大小、体现地方特色的武汉热干面的饮食文化的雕塑可谓独具匠心。虽然设计界对此褒贬不一,但应该说武汉老百姓是普遍接受的。身为武汉人,谁没有端着一碗热干面端上桌“过早”的经历,但是其他地域的人们没有经过这种特定的城市文化、社会环境的熏陶,也许就不能理解。

4、标新立异的独特形式

符号强调“求同”,这样才容易被理解。但是,在设计中“求异”常常是创新的关键。因为比较形式和内容,前者绝对是更值得深究的。同样是针对一个主题,我们必须找出与之相关的尽可能多的表现形式,可以从造型、色彩和材料和工艺上入手。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师查尔斯·穆尔所提倡的“符号性古典主义”,它的特点是采用大量古典的,历史的建筑符号、装饰细节、设计基本计划达到丰富效果。他设计的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就是在设计中大胆抽取各种古典的要素符号,并以象征性的手法将其再现出来,既具备了典型的古典主义精神,又让人们感叹新材料在设计中带来的全新感触,整个广场以巴洛克式的圆形平面为构图,以逐渐扩散的同心圆及黑白相间的地面铺装向四周延伸出去,直至三面入口的街道上。罗马的古典柱式经过改头换面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如科林斯柱式用的是不锈钢柱头,檐壁上用拉丁文雕刻着“此喷泉为献予全民之赠礼”的献词;柱式上流泉汩汩,圆券上嵌着微笑的摩尔头像,水正不断地从他嘴里吐出,所有的水全部流入中央的水池。水池中有一个由卵石、板石和大理石砌成的岛屿,岛屿的形状很明显,就是一幅意大利地图。在这里不仅充满了欢快浓郁的现代商业气氛,而且具有对乡土强烈的依恋之情。

二、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方式

第一,对符号直接运用,作品本身包含具体符号。以“亚洲现代室内设计之父”著称的高文安先生在深圳华侨城新建的办公室,原是占地700平方米的旧厂房。高文安把它创意改建成具有三个楼面1400平方米集办公区、健身房、家具精品店为一体的高文安深圳室内设计公司所在地。人们在这里脚下踩的是百年枕木,据说都是来自清末民初所建的川汉铁路,它们“退役”后被废弃了。高文安慧眼识宝,千里迢迢把它们运到了深圳。在这家公司的墙面上、泳池边、地板隔层,到处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枕木布满着那象征着悠悠岁月的斑驳痕迹和道钉遗留的锈迹,它仿佛能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让人们感受到百年枕木所度过的沧桑岁月,感受传统文化的震撼,它们就是一段历史,一段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屈辱岁月走向繁荣昌盛的历史。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符号的直接应用,给人一种“形”似为主的感觉。第二,以符号为基本元素的设计。将具有既定含义的图形或实物作为设计基本元素。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位于大阪城郊,是原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牧师住宅所扩建。它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门前只有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必须先经过一条小小的长廊。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很小的教堂,约113平方米,能容纳约100多人,当人置身其中,会自然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庄严。教堂主体建筑物由一个混凝土长方体和一道与之成15度横贯的墙体构成,这道墙把空间分割成礼拜堂和入口部分。廊道两侧为素面混凝土墙,顶部由玻璃拱与H型横梁构成。廓道前后没有墙体阻隔,新鲜空气自由地在这个空间中穿行,其末端是绿色的树木和遥远的海景。透过毛玻璃拱顶,人们能感觉到天空、阳光和绿树。前方是一面十字形分割的墙壁,嵌入了玻璃,太阳光照射进来,呈现出一个逆光的光线十字架,这就是那个著名的光线十字架,也称光之十字架。光之教堂由清水混凝土作墙壁,除了那个置身于墙壁中的大十字架外,并没有放置任何多余的装饰物。安藤忠雄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有太阳这位画家为他作画。天主教最主要的符号就是十字架,在这里安藤忠雄将一个有形的传统符号变换成了一个光影迷离的建筑构成元素,十字形分割的墙壁,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产生了一种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觉。自然就会产生一种虔诚的信仰,教堂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没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用光的神奇作用突出了十字架这个众所周知的天主教符号,呈现出一种静寂安详的,给人一种“神”似为主的感觉。

第三,设计中含有符号性元素,以含蓄的方式传达设计者的表述信息。当人们提到中国古典园林时立即会想起苏州,想起这个江南水乡中的众多名园。拙政园.狮子林,这些名字不仅是苏州园林的代表,还代表着一种生活和文化。著名设计师贝聿铭新的博物馆庭院也建在苏州,较小的展区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提炼升华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尽管白色粉墙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那些江南水乡到处可见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模式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但是,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形状。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形式,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尽管所有结构和材料与古典园林迥异,但是仍使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人们看到它就会联想到苏州园林——因为他们“神似”,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甚为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通过中国传统景园设计中的“借景”手法融为一体,使人又感觉到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神形兼备之处。

三、结论

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所有精神文化都是符号活动的产物。也可以说人类也能有效的利用符号来创造新的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里,符号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这种符号形式是不拘一格的,它可以是一件艺术品、一件家具,也可以是一种植物、一块石头、一潭水,还可以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师能将生活中有意义的东西变成一种表现性符号,运用于现代环境设计中,创造出个性化、人文化的全新文化符号和景观。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装饰材料层出不穷,无论时代感的发展或是设计风格的迥然,都使人在观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设计的真谛和文化的脉动。

【参考文献】

[1]罗兰.巴特尔:符号学原理[M].三联书店,1988.

第6篇

品味语言一般有三个阶段即:读、品、悟。在读中品语言,在品中悟道理。“ 随机点拨,因文入理”可通过诵读、分析关键词语、紧扣语境来完成。

诵读是品味语言最基本的方法,朗读课文其实是了解文章的前提,只有熟悉了课文,才谈得上品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要诵读,在诵读中才能感受语言。学生通过对精彩文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领会语言表达的效果,从而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如品味《春》中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要让学生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的新、美、力,就要随机点拨,因文入理,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文章。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通过学生分析得出要放慢语速,“新、花枝招展、健壮”等字要重读。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然段应怎样朗读,采用朗读比赛、自由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领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品味语言要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特征。说明文语言注重准确,议论文语言注重逻辑,散文语言注重抒情,记叙文语言注重情节的深动曲折。在孙犁的《芦花荡》中“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敌人”“炮楼”点名了环境的气氛,“星星也像浸在水里”渲染了水的晶莹明澈。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共存,写出了优美的水乡却炮楼林立,流露出了鲜明的爱憎感情。“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其中“鉴赏”除了有“欣赏”、“观赏”的意思外,还有“指对艺术品的鉴别欣赏和评价”的意思。用“鉴赏”这一个词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艺术价值。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品位语言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些相应的品味语言的方法和技巧,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品味语言,如何去品味语言!教给学生掌握一些语言修辞方法的作用,如了解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直观的将要表达抽象的无形的思维的内容呈现在读者面前。拟人这种修辞的手法可以将没有生命和情感的事物写的富有生命情感和灵性。排比的修辞能够使文章的语言更有气势和感染力更能够影响读者。夸张的修辞手法是将事物的某种特征故意的夸大或缩小以强调和突出事物的特征。还应该掌握一些语言的感彩,如褒义贬义等作用,语体色彩等一些语言品味的知识。如《雨之歌》中的诗句“我是大海的叹息,我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欢笑。”“我在哭,山河却在笑,我落下来,花儿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随机引导学生去品味这些语句的精彩和精妙之处。学生运用老师教给他们的方法从修辞的角度和感彩等方面结合文章的内容去品味:第一句“我是大海的叹息,我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欢笑。”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春雨以生命和情感,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充满灵性,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雨的形成于海面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在空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降雨,降落到大地滋润田野万物的生长这个样的一个过程,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洋溢者炽热的情感。第二句“我在哭,山河却在笑,我落下来,花儿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用拟人的手赋予了雨和花草以生命和情感,写出了春雨在久旱的大地上及时降落,大地上的花草在春雨的滋润和呵护下茁壮生长,孕育者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喜悦和希望。

第7篇

但是,尽管教材说明文的比例已占11%以上,有的教师对说明文本身固有的审美因素和艺术魅力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认为说明文简单抽象,枯燥乏味,缺少美的内涵,教起来没情趣,学起来也难入境,因此对它缺乏应有的重视。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是缺少发现。”你看《苏州园林》写得多美啊:文章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作者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处处显示出精湛的美学观点,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情致,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感染。就是一般的实用性说明文,也蕴涵着本身固有的美。关键是教师要发掘出美之所在,从而激起学生审美情趣。为此,语文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应注意这样几方面:

一、学习教材科学美

说明文所反映的事物是丰富多彩的。宇宙万象、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无所不及。无论是文艺性说明文还是实用性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教材的科学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和坚持科学审美观的教学重点。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宇宙里有些什么》及《活板》、《核舟记》等,内容丰富叙述生动,只要引导得法,就能增强学生热爱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情趣,还会激发他们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军的美好愿望,树立起建设美好祖国的雄心壮志。

为了把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准确、说明白,说明文强调言必有据,据必确凿。如《死海不死》在说明“死海浮力大”时是这样写的:“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成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利,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为了说明死海的特征,作者引用了三个数据说明了海水成度之高,从而得出“人在水中不会下沉”的结论,揭示出“死海不死”的谜底。写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由此看来,科学的说明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教育学生尊重事实、培养实事求是美德的好教材。

二、挖掘材料趣味美

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它的事例、事理说明,不像记叙文那样形象感人,也不像议论文那样凭逻辑来推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发掘教材本身的趣味美上下工夫。

教材中的说明文都写得很有趣味。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引用牛郎织女的美好传说,把银河系写得充满神奇;《看云识天气》中用了十七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的千姿百态,变化无常。《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作者以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文笔,高超的美学情趣,热情讴歌我国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与创造力,在字里行问无不渗透着赞叹之情。诸如此类的作品,本身就饱含着浓郁的趣味美,读后不仅会激起学生对劳动与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增强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信心。而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掘教材,引导学生进入美育境地去鉴赏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内涵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三、体会语言准确美

说明文的科学性决定了其语言的准确性。只有精确的语言,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才能保证严密的科学性。高尔基认为,阼为一利,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征是简明、准确、通俗。如《中国石拱桥》在介绍赵州桥结构时是这样写的:“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里的“两肩”,不是两侧也不是两旁,更不是上方下方,而是“两肩”,一个“肩”字,简明而形象地说明了两个小拱的准确位置。又如《死海不死》中“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一句,“大概’是模糊语,意为“可能”,从字面上看,似乎不够准确,但“死海”得名的原因没有可靠的事实可证,只能用推测,这反倒显得极为准确。作者借助“大概’说明了这种不确定性,可谓用词平实贴切之极!《大自然的语言》在描述一年四季更替时用了“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翩然归来”、“销声匿迹”、“风雪载途”、“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词语,使说明的对象显得具体直观可以触摸;“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引用谚语使人仿佛听到了布谷鸟清脆悦耳的叫声,加深了人们对大自然语言的感性认识,可谓生动、形象之至。

说明文要把专业性很强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必须通俗易懂。《宇甫里有些什么》在介绍银河时写道:“从地球上望去,银河就像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同”,形象地写出了银河的形状位置。为了说明银河宽阔无边,文中用了这样的比喻:“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星星啊!”“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本来很深奥的科学道理,写得通俗易懂,使人一目了然。

四、领悟结构条理美

说明文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严格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来安排结构,形成严密的逻辑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以逻辑顺序行文,让读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同的说明文,由于说明的内容角度不同,按不同的顺序表现出篇章结构的各自特色。如《核舟记》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来说明。在“分说”中按“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先介绍船舱后介绍船头三人,在介绍船尾时也是这样,条理清楚极了。

无论是按时空顺序的纵、横结构,或按事物的主次、因果顺序的逻辑结构,还是纵、横结合的综合结构,它们都是反映事物、事理的本质特征的形式。这些形式本身就饱含着说明文结构的内在条理美。只要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让学生把握其规律,感受其妙处,吸取其精华,就可以增强对美的鉴赏能力。

第8篇

现将课堂常用的几种活动类型摘录如下,与大家共勉:

一、排演课本剧

青春年少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模仿,喜欢表演,那么,好多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可尝试5分钟的课本剧表演,避免教学中的枯燥和单调。

如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经过学生的角色表演,秦王作为大国君主的居高临下、骄横虚伪、仗势欺人的作风和唐雎作为来访使的谦恭礼貌、不卑不亢、坚决鲜明的态度,深深的印在学生脑海中。学生在观看中、在演出中寻找到碰撞点和火花,他们在总结人物形象时谈得自由,谈得有趣,也谈得到位。

当然,课堂表演不应仅限于参与和热闹,教师必须给予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比如附加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说出人物语气,观众点评人物等,使学生能深入情境,体察人物。这种角色扮演的活动,避免了教师直接发问的单调,打开了学生思维之窗,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辩论探究会

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辩论探究节目,双方或多方各执一词,唇枪舌战,你矛我盾,甚是激烈,这种活动方式运用到某些语文课堂,收效也甚佳。

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设计了题目“文中谁是最可怜的人?答案可以是菲利普夫妇,可以是于勒,还可以是“我”或姐夫。每组选定一个答案,论据要来自课文或者课外读物,做到有理有据。并且推选本班普通话较好、应变能力较强的同学为主持人。学生要想辩论获胜,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无形中就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对小说背景,对小说主题有了更深入更透彻的认识,最后无论那组胜出都无关紧要,重要地在于辩论探究的过程。

在此,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课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务分配要合理,还要深入引导各组对文本内容把握准确。像莫泊桑这样巨匠的作品,不是仅凭一节课能讲完的,所以,学生会主动“前伸后延”,在此,用《我的叔叔于勒》做“砖”引出莫泊桑作品乃至外国经典小说这块“美玉”,在这没有教鞭,没有冷言恶语的活动中,也许会迎来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的再生。真可谓“赚发了”。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就让我们语文教师通过活动来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宽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吧。

三、记者招待会

让学生扮演小记者,就是要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同时,这种形式也能调动“被访者”的思维积极性,深化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教学《热爱生命》时,学生自告奋勇饰演作者杰克·伦敦上讲台,回答台下记者的提问,上台的代表还可以自选智囊团,帮助回答。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提问与解答可能会围绕哪些问题。通过设置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的兴趣,培养学生作为读者个体感知、体验、探究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

这个过程老师的及时指点和热情鼓励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绝不可以冷眼旁观,也不可以越俎代庖。

四、我是导游

很多学生都有旅游的经历,对充当领队的导游先生或小姐都充满了羡慕和敬佩之情。那么在教学“自然山水、人文景观”为话题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来充当导游,向大家介绍相关信息。

例如教学《三峡》《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文章,都可以让学生过把“导游瘾”,根据文本内容写出解说词或导游词,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充当导游的学生或其他充当游客的学生都要熟悉课文内容,收集相关信息资料。教师可以适当的指导或提供有关资料,也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去构思。一些小导游往往会有奇招,如一位刚刚旅游回来的同学借助图片、照片、旅游门票、地图象模象样的导游起来:带领大家参观了《苏州园林》中的留园、狮子园、拙政园等美丽风景,并讲述了几个优美的故事,这样同学们对苏州园林的特点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百家讲坛》秀

《百家讲坛》这个雅俗共赏的节目拉近了大众与经典的距离,学生们火热的追捧易中天,又对于丹讲课时神闲气定,妙趣天成的语言佩服有加。于是,学习《陈涉世家》后,我推荐学生看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王立群读《史记》,学习《杨修之死》后,推荐易中天《品三国》。渐渐地,《百家讲坛》讲过的《论语》《红楼梦》都成了学生争相传阅的书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原著。为保持学生读名著的的热情,我利用学生天生的表现欲望,开展《百家讲坛》秀一秀活动。如今,一期期的《百家讲坛》秀搞得红红火火。有的“主讲人”像毕福剑在舞台上那样,敢于秀一段方言“献丑”给大家;有的“主讲人”学习于丹教授的旁征博引、滔滔不绝;还有的“主讲人”模仿周立波,经常“手舞足蹈”语言犀利……我想,他们是在“活动式训练”课型滋养下茁壮成长的壮苗,已然开出的绚丽之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活用中国的老话就是: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欲。

其他诸如“再现画面”“套曲随唱”“短信言心声”“续编文学小故事”“知识点抢答”等等活动,均可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安排在课堂中,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令学生对语文课无限向往,无限期待。

当然,我们的活动一定要精心预设,否则,就会成为哗众取宠的道具,喧宾夺主的装饰画。这是践行“活动式训练”初始阶段极易陷入的误区,本人也曾在刚开始时不得要领,走过弯路,还好反思及时,又尝到了不少甜头。

第9篇

男人们对于自己的LC200,向来自信又坚定,够大、够强、够野,便是释放男性荷尔蒙的最佳方式;而姑娘们谈起丰田LC200,想必能想到的都是“硬汉”、“霸道男”、“越野王”等闷骚又充满崇拜感的词汇,谁让LC200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迷人特质呢!纵如此,LC200初下江南之时,更让江湖人士不免有些担心,这霸气外露的“越野王者”将坡坎泥泞换成了浮华街巷、将那极限路况挑战换成了密集人海挑战、将耳边呼啸而过的粗野山风变成了江南小情调的细雨柔风,这样会不会委屈了王者,让他浑身武艺难以施展呢?千里之行始深知,这王侯将相气自贵,越到繁华市井之中,LC200的豪华舒适与大气卓然的气度更能彰显无余,将一众底气不足的小车们纷纷比下英雄谱。

一路从北方的黯淡天气与一片枯黄凋零的萧萧冬日之景中行至依然绿树红花环绕的江南之地,LC200如其旧名(陆地巡洋舰)般像一艘安稳的大船驶入姑苏城内,正式进入这江南腹地的温柔乡中。车内响起优雅的丝弦叮咚声,任由吴侬软语将那韵味悠长的曲调柔柔传唱而出,苏州评弹里那千年姑苏的模样便开始从想象中移到了现实。不知这样回味无限的曲调会不会唱得LC200也觉得“酥”了,反正我们是听得柔情无限长,坐在宽大稳重的车身里真有了几分君王临城之感。想来那千百年前,LC200这样的座驾级别也是相当高的,不知算得上是六骏并驾的车鸾,还是四马奔腾的诸侯贵驾呢?稳中微摇的舒适,慢摇出那盛世桃花的百年之景……

第二回姑苏古城今昔变他年旧梦意翩翩

进得城内,与无数城市一样,别样的苏州依然划分了老城区与新城区,若要寻根觅景,自然是非得老城不可,但道路稍窄、车道稍少也是老城的通病。许是常常越野,行来过于奔放自在,粗放的驾驶风格到这儿可得收敛着点儿。车身长度近5.2米,高度与宽度都奔2米而去,LC200可算是不折不扣的“大块头”,无论尺寸还是外形,都绝对硬派、霸气,这也一直是LC200能体现卓越越野性能的优势之一,但是,在这小桥流水、街巷密布的城市之中,通过性是否会打些折扣呢? 当然不,可别忘了,自古帝王的楷模都是武艺非凡、文采飞扬,需得文武双全的!

如今英雄君王的战场早已不再,但谁说穿行在街道狭窄,自行车、小三轮、行人还纷纷齐上阵抢夺通道的城市车流之中,哪天不是如同上战场征战般需要斗智斗勇呢?还常常弄得人仰马翻,疲惫不堪。好在LC200虽然采用的是承载式车身设计,但仍然拥有良好的公路性,比起大多数轿车来毫不逊色。车身虽然个儿大,但外形设计并不张扬,反而带着几分内敛的气质,颇有旧式文人平和的风范。车内无论是精细的做工还是丰富的配置,都早已不见粗犷而更添豪华精致。

车内空间比起轿车来自是不必说,宽大、舒适的空间绝对能让人在堵车堵得郁闷时还不至于僵了腿脚,大车里连储物箱都比小车大上许多,于是吃的喝的闲看的把玩的可劲儿装 吧,多堵车也闷不出病来。隐藏在中央扶手内的小冰箱也是亮点,既不占地儿还实用得很,想来大汗淋漓时喝上一瓶冰饮立刻就变得酣畅淋漓。6碟连放的DVD,慢堵慢行时听听歌、堵得完全不动时还能抽空看个小短片自娱自乐。操作方便、功能全面的GPS,时时关注路况提示,有机会便变道寻顺路去也。如果在车流中烦了乏了,打开硕大的天窗,吹点儿小风却不嫌喧闹,看看天空更显辽阔,处处体现着硬汉柔情。最典型的越野车城市优势还有:高呀!往驾驶座一坐,视线便可无障碍地穿过无数辆小车,一有状况便能立刻改道避开拥堵,果真是坐得高、看得远!或许文人士大夫们所渴求的大隐隐于市也不过如此,身处最繁乱的喧嚣之中,却能稳坐LC200之中,将一切嘈杂隔绝于车门之外,单拓出一小片专属天地来。

应着这舒适的驾乘感受,才可在“乱世”中还有闲情雅致感受这姑苏古城。江南首先是美丽的,其次是诗意的。黄河文化延伸的浸润、历史文人们华丽的词藻渗透、鱼米之乡的水性外衣,历来以自己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让才子佳人们如醉如痴,勾画出柔情似水,卿卿我我,鸟语花香的江南。这江南之中的苏州,则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城”之称。已有数千年城建史的苏州,城市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呈现“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而且如今的苏州城仍坐落在原址上,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更能在这古城之中处处寻觅真实的历史遗痕。更勿论时不时从车窗边飘过的柔美江南女子,个个苗条匀称,肤如凝脂,盈盈浅笑间便让人不忍离开这座水样的城市,当年令乾隆爷心驰神往、无限迷恋的除了江南美景,估计惦记最多的也就是这些江南美人儿了吧!

第三回几经轮回皆尘沙吴宫殿前雄姿飒

正值冬日,但阳光洒下时依然有几分暖意。“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杜荀鹤笔下的苏州,势必是那城市间从容优雅的水乡气质,而当我们从一路繁华中,渐渐走进苏州的市井气息中,才深信:苏州最精致的风情就在那寻常小巷里。诗中那“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景象,在如今繁华的苏州城区里依然存在,非常奇妙,现代和古朴完全结合在一起。在古宅里喝茶、闲逛门票只需2块钱、走入名人豪宅遥想当年辉煌,街头巷弄,百步之内就有园林。刚刚缅怀过俞樾的故居曲园,出门便可参观怡园,不远处还有听枫园在等候,花上10块钱便可进去喝茶,顺便观赏。

平江河一带的小巷在苏州城里是最有味道的,在那些岁月痕迹很重的小桥流水幽街窄巷间走过,既使看到路边门前有标牌,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苏州第一富商的宅院,那里曾经出过怎样一个大官,我们依然很难从这些陈旧的砖瓦间联想出昔日的奢华生活在这样窄的街巷中是怎样流转的。不知道在哪个门口,便可得见唐伯虎吟诗作画,听他说说秋香的故事。历经千年的烟雨,朦朦胧胧宛如一首首情诗。呼吸着有些凉意的空气,恍惚中似乎闻到了吴越文化浓郁的气息。

眼前的一座宫城突兀而起,在这古街里虽然和谐,却未免惊喜。果然是宫殿,若要上楼,必得先冲上那坡度近40度的长街之上,方可上得城楼。LC200所采用的4.7升V8发动机运转非常平稳,无论是怠速状态下还是行驶中,几乎感觉不到来自于发动机的噪音。但上坡之时,V8发动机吼叫着前冲的浑厚声音像是在宣布它 的王位不可侵犯。使用坡道辅助系统,车辆牵引力的控制十分精确,一步步引领“王者”缓缓登上这代表权力与欲望的宫城之巅。LC200在这最古典的城楼之上闲庭信步,雕梁画栋之中,透过那屏风望去霸气依然,时尚硬朗的车身摆在这传统殿堂之外居然毫不突兀,与飞檐翘壁、小桥流水一同融入了这吴越古韵之中。

只可惜,此吴宫却早已非彼吴宫了。虽名吴宫,却只是城中最高档的酒店之一罢了,仿宫城建筑风格和高雅别致的古代苏州园林式特色,将传统的设计风格与荷塘月色,小桥流水融为一体,再现了吴越古韵,且处于这繁华的闹市之中,实属难得。但正如诗中所说,“西施和泪下珠楼,回首吴宫隔烟雾”,历史的吴宫早已远去如尘埃,那宫中的往事也如烟云散去了。只剩LC200翘首城墙之上,驰骋荒漠的野性在浮华的城市中渐渐隐匿,雅致、细腻的一面开始涌上心头!

第四回最是红尘风流地英雄处处是家乡

苏州这个在曹雪芹《红楼梦》中被誉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的城市,移步皆景,用浓浓的古意与精致的园林让人遐想连篇。看罢了虎丘塔,拜过了寒山寺,漫步狮子林,观赏拙政园,仰水路盘门的雄伟,瞧小桥流水的浪漫,循着白墙灰瓦行到郊外的唐寅墓边。穿越那木渎古镇,走在那大街小巷间的水路弯弯,踏着康熙乾隆印过的足迹,重蹈其上,细品回味这秀水江南。

未尝想到,呼吸带着冷意的空气,待到夜幕降临,苏州居然将它的古老与淡然的模样悄然隐藏,而以一张时尚又炫彩的新面目重新魅惑了我们。如同一条靓丽丝带接连金鸡湖东西两岸的金鸡湖大桥、金鸡湖边那既可观景又自成一景的幻彩摩天轮、月光码头上时尚的餐厅与别致风格的欧式小镇建筑、处处透露着精致典雅气息且可俯瞰大半个苏州城的香格里拉酒店、卓然傲立的新地标环球188……或许人们早已熟稔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那一面风情,而夜色之中却不得不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另一个时尚、充满活力的现代苏州。

精品推荐
热门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