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7 16:07:00
导语:在畜牧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畜牧生态经济内涵
畜牧生态经济是科学合理利用畜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自然和经济资源,积极使用科学技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实现畜牧生态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和有机循环,是一个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畜牧生态经济系统和循环经济系统。实现畜牧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建立一个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畜牧生态经济系统和循环经济系统,就是要把畜牧业生产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达到畜牧业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即可持续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对生态畜产品的消费需求。
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逐步开始重视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一些畜牧业较为发达地区和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从减少对生活环境的污染和满足日益增加的对生态畜产品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生态畜牧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生态畜牧产品需求,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畜牧生态发展理念还远未普及,畜牧资源不能科学开发利用,畜牧业污染较为严重,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与发达国家对生态畜产品的认知和生产、监管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等,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畜牧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还需要一段很长的发展历程。具体来说,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思想上认识不足,对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扶持、引导、保护和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生态畜产品市场不成熟以及畜牧龙头企业国际化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
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原因就是民众都有强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大力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各种媒介,建立多个层面和全方位宣传体系,大力普及和宣传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和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推行生态生产和消费,树立畜牧生态生产和消费观。生态消费是一种绿色的或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生态消费是一种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念或生态消费意识,是每一个消费者应有的素质要求。消费者应该主动学习和实践生态消费,自觉树立低碳、适度的消费新观念。生态生产就是要求畜牧生产企业要把以盈利为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的生产经营理念,逐步转变到更加注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更加注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上来,积极培育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采用生态生产新技术,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控制新技术,稳步增加生态畜产品的供给。主动引导消费者进行生态消费,形成生产、流通、消费三位一体的生态消费链。
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发挥政府对畜牧业的调控、扶持、引导、保护和监督作用,国外许多国家出台了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欧洲共同农业法》以及《澳大利亚洁净食品计划》等。在我国,为了促进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完善支持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维护畜牧生态经济市场秩序。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出台鼓励畜牧生态消费的具体措施,在政策上鼓励消费者消费生态畜牧产品,在经济上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畜牧产业走集约化和规模化之路,以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研发生态消费产品,严格控制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落后企业。要建立和健全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计划、规划,自觉强化生态畜牧业的基础地位,努力构建促进畜牧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其次,加大对生态畜牧业生产与经营的扶持力度。争取将畜牧业发展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畜产品加工、兽药饲料生产、畜产品及兽药饲料物流、生态养殖等高端畜牧园区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加快畜牧业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畜牧业生产经营条件。要逐步建立、完善生态畜牧业财政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支持政策,探索建立生态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价格补贴政策。最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完善促进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市场化投融资平台,支持龙头企业成立畜牧担保公司或畜牧小额贷款公司,与相关金融机构形成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关系。改善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生产条件,健全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加大畜禽良种补贴力度,鼓励品种改良与推广,全面落实畜禽良种补贴、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补贴政策。建立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从最初的畜牧饲料生产加工,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控、科学化养殖到最终畜牧产品的上市和客户信息的反馈,要坚持全过程的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要制定政策,推动优势生态畜产品生产区的建设,推进绿色畜牧循环经济发展,打造出“绿色、科技、生态、安全”的生态畜牧聚集区和安全畜牧聚集区。
1.1垂直管理
在江苏省如东县实行的“垂直”管理模式下,村级畜牧兽医工作以动物医院为运行“平台”,将村级服务人员归属于动物医院,不仅解决了这些服务人员的“归属”(组织人事、工资关系、接受教育等)问题,同时也可使他们在上一级兽医站的宏观领导下,开展基层畜牧兽医服务工作。
1.2人员配置
如东县共有14个镇,其中11个镇的防疫员由兽医兼任(5个镇兽医全是防疫员,6个镇的兽医多于防疫员),另外3个镇的部分防疫员由兽医兼任,即全县90%的兽医兼任村级防疫员,10%的村级防疫员不是兽医。目前,如东县兽医队伍中畜牧兽医专业相关人员比例为67.9%,村级防疫员中畜牧兽医专业相关人员比例为66.0%。
2如东县兽医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1知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老化
在如东县的基层兽医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为1.2%,大专学历所占比例为29.7%,中专学历所占比例为39.7%,高中学历所占比例为11.3%,初中学历所占比例为13.2%,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例为4.9%。同时,该县基层兽医队伍中,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也较为老化,其中,61岁以上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为10.0%,51~60岁所占比例为12.7%,41~50岁所占比例为36.0%,31~40岁所占比例为25.5%,30岁以下所占比例为15.8%。
2.2工作量大
①如东县畜禽(生猪、羊、家禽)养殖数量较多。按照法律和相关政策规定,小型养殖场或散养户所饲养畜禽的强制免疫工作是政府的行政行为,由村级防疫人员负责免疫注射。就生猪养殖来说,如东县达到省级规模养殖的比例较小,每年的生猪强制免疫注射任务达2700万头次,90%以上的任务都是由村级防疫员来完成,动物免疫注射的工作量大,防疫工作覆盖面积较大。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大中型养殖企业的免疫注射工作,是企业的责任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防疫法》规定,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必须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技术人员。但是,如东县畜禽养殖场(户)自聘技术员的比例却较小,90%以上的兽医业务服务都是依赖于基层服务体系。
2.3养殖户对防疫工作认识不足
①受“重养轻防,轻防重治”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疫病不一定会在自己的饲养场中发生”,存在侥幸心理。②对出现的疫情认识不到位,而且也不能积极配合防疫人员的免疫注射工作。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疫病流行,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③乡(镇)、村合并后,防疫区划分发生了变化,使综合站及村级防治室的防疫面明显加大,养殖户与村级畜牧兽医的关系还有待于重新建立。
2.4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①部分老兽医对疫病“防重于治”的认识不到位,且预防意识淡薄。②随着物价的上涨,村级防疫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③虽然如东县已经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政府与动物防疫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实行考核奖惩制度。但是,由于该地区防疫任务重,村级防疫员操作不规范、剂量不准确、疫苗保存不当、消毒不严、注射部位不准确及一些防治人员免疫档案填写不认真、记录不全面等情况较为普遍。因此,该地区防疫工作中的漏免现象时有发生,散养户免疫时不能保证“一畜一针”,这些都给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留下了隐患。
2.5兽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如东县现有乡村兽医人员来源复杂,既有原乡(镇)兽医站的改制人员,也有部分饲料厂、种畜场的技术服务人员,同时,部分老兽医的学徒、农牧学校毕业的学生、有经验的养殖户也在从事兽医行业,这就导致该地区防疫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养殖户择医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如东县生猪养殖量的不断增加及饲养技术科技化程度的不断增高,养殖户对畜禽养殖的一些技术问题以及营养如何科学搭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兽医的业务水平要不断扩大和提高。
2.6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不足
部分兽医对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动物流行性疾病对社会的危害意识不足,甚至对已发生疫病的畜禽处理不到位,从而导致新的疫病蔓延、发生。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部分兽医在工作上的懈怠情绪,主要是主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所致。只有在充分了解村级兽医服务人员工作的基础上,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兽医队伍成为有活力、有动力、有生气的为农服务群体,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开展基层兽医防疫工作。
3解决措施
3.1提高知识层次,优化年龄结构
针对如东县基层兽医队伍知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可以从兽医行业本身出发,在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合理地提高村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时,还应引进一些兽医或者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以提高基层服务队伍的专业基础知识。
3.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针对如东县兽医队伍工作量大的现状,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解决:增加物资投入及各镇村级防疫员的数量;加大与养殖户之间的联系,让村级畜牧兽医成为联系的纽带、沟通的桥梁,并呼吁养殖户积极参与、配合相关的兽医防疫工作;加大规模养殖户的培训力度,以使他们尽快掌握相关的防疫技术。
3.3提高养殖户的防疫积极性
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多种媒体,加大法律、法规及防疫常识的宣传,同时,还可利用发放宣传单、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和养殖户的法律意识及履行防疫检疫义务的自觉性,这不仅可使养殖户从切身利益出发,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同时还可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自觉控制私屠乱宰行为,防止有疫病的产品流入市场。②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应呼吁养殖户科学对待,并使他们意识到疫情的重大危害性。③兽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向养殖户传递动物防疫相关知识,加大与养殖户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形成和睦的服务氛围。
3.4提高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①提高老兽医们对疫病防疫的思想认识,并让他们将防疫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传递给养殖户。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力度,从而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纳入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奠定思想认识基础。②将防疫员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增强动物防疫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③在合理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收入的同时,强化他们对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相关培训来提高兽医的业务水平。④建立奖励机制,对那些工作突出、服务质量高的人员予以物质奖励。⑤在强化防疫意识的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3.5提高兽医的技术水平
加强动物防疫技术及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兽医的业务能力、专业技术水平:①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普及动物防疫知识讲座、组织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推广和普及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控新技术,使基层兽医防疫员了解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动物疫病的一般检查方法等知识;②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如举办动物防疫知识讲座、开办畜产品安全培训班、普及畜禽疫病防治知识等;③通过学历培训、后续教育培训、专项业务培训等方式培养镇、村畜牧兽医业务骨干;④采取定期、不定期的轮训方式对防疫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3.6加强法制管理
(一)动物防疫经费不足。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用于专门的防疫经费仍然缺乏,导致疫苗费、消毒费等问题一直不能很好解决,严重阻碍了防疫工作的开展。
(二)动物防疫力量不足。
目前,我国畜牧养殖业动物防疫人员缺乏普遍缺少必要的专业培训,不能按照正确的免疫操作规程进行免疫,或注射部位不准确,或注射剂量不足,导致免疫效果差,动物防疫力量不足。
(三)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薄弱。
动物疫病防治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普遍实行的是春秋普免与月月补免相结合的防疫办法,由于防疫工作量大、工作面广,特别是基层防疫环境条件恶劣,防疫人员易出现厌战情绪,致使免疫密度不能常年保证达100%,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薄弱。
(四)科学饲养管理能力差。
长期以来,我国对畜牧养殖业的动物疫情管理采取的是一种封闭的内部管理方式,遇重大疫情才以密级文件形势内部通报,不公开、不透明的管理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造成科学饲养动物的管理能力较差,难以有效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二、今后养殖业发展对策与探讨
畜牧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谈一谈抓好动物防疫工作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增强风险意识,认真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一方面大力开展《动物防疫法》宣传,宣传疾病的重要性和危害性,提高广大养殖户对防疫工作的认识和正确理解,消除他们的依赖和对抗情绪。另一方面增强风险意识。清醒地认识到动物疫病控制的长期性,增强风险意识,同时要更充分认识到,动物疫病是可以防预控制的,因此,政府要多宣传,多引导,多监督,根据综合防控的战略,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科学防疫,高效防疫,构建重大动物疫病控制的长效机制。
(二)县乡两级财政部门逐步增加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
对发展生态畜牧业减免税收、优惠贷款,对疫病发生的费用和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对畜禽养殖企业征收排污费,用于环境治理和环境建设,各级政府应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改善乡镇畜牧兽医站生产生活条件,并在保障必要防疫经费的同时,重点将动物疾病防疫疫苗补助经费列入财政经常性支出中,确保经费到位。
(三)加强疫病防控,增强保障能力
一方面应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领导防疫责任制,实行行政业务两条线责任制,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使防疫工作做到高密度,不留死角。另一方面应规范动免疫工作。每年应按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做好大面积的强制免疫工作,例如春秋防疫只针对少数疫情,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发动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做好动物疫情普查和预防注射工作。再次,加强人员素质培训。从疫苗保存、使用剂量、注射方法等方面加强培训,提升防疫人员的整体素质,逐步使防疫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确保免疫安全,提高免疫效果。
(四)加强养殖创新,改进生产方式
畜牧业生产方式与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密切相关,规模化饲养便于集中采取动物疫病防范措施,因此,应创新养殖,切实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对于小规模散养农户应加强知识培训和教育宣传,引导其向健康的生产方式转变,同时,应重视大规模养殖对外污染、外部负效应等弊端,改进生产方式,加快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的进程。
1.饲料加工机械化方面。我国畜牧业的饲料加工起步较晚,但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我国的饲料加工技术,在设备方面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调配饲料、熟化饲料的机械加工已经趋于完善。此外,我国的饲料在袋贮方向已经开始利用生物技术和装备,在草颗粒草粉加工方向也开始逐渐普及全日粮配方的技术和设备。但是这一方面,对于技术、人才和资金都需要很大的后备支持,所以设备发展并不完善,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畜牧饲养机械化方面。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讲,主要的畜牧饲养集中在家禽饲养以及牲畜中的猪、牛饲养。目前较发达的是家禽饲养,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家禽饲养方面就形成了一系列标准化的设施。但是像电脑自动化控制、智能孵化设备目前只有在大型的养鸡场可见。现在我国养鸡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单一链式喂养,喂养的速度较低。
我国目前养猪机械化发展只占了整个行业的30%,余下仍然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猪舍的建造方面,农户可以清楚地分出保温栏、育喂栏和产仔栏,但是在猪舍的饮水、消毒、喂食和清理方面并没有完全采用机械化。我国先进的养牛机械几乎90%以上都是依赖国外进口,自行研制生产的设备少,局限在移动车式、管道式、提桶式。
二、畜牧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首先,畜牧业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使用半机械,即便是具有先进机器的大养殖场,机械的使用效果也不尽理想。中小型的养殖场,机械配置率低,技术支持较差,经营环境滞后,这已经成为畜牧业全面发展的一个瓶颈。其次,技术质量和服务体系落后。目前市场上机型单一,相互操作起来配套性较差,在售后服务上问题较多。
三、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策略
我们在清醒地认识到现存的问题后,就应该要全力解决,科学设定发展策略。
1.加大畜牧业机械化宣传展示。必须帮助养殖户认识到只有通过机械,才能降低饲养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产品增值。可以组织沙龙或者以讲座形式互相探讨交流。政府可以组织大型的畜牧业机械展示会,并向农户们普及科学的养殖方法。
2.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畜牧业的机械化和市场体系大环境密不可分,所以必须尽力排除阻碍因素,培养熟练的操作维修队伍,合理分布专业的操作经纪人,根据地区实际来调节收费价格,制定出专业科学的服务流程。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而是要根据畜牧的特点和各种牲畜展现出的问题,选择合理的医疗技术措施来进行解决,保证牲畜的存活率和正常成长。当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表现出问题后,很多医疗技术的应用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规范,从业人员在相关的工作中,表现出了严重的经验作业现象,不利于畜牧业长久进步。
一、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构不健全。从某种程度上来分析,兽医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其针对不同的牲畜治疗,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完成,但是对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操作,则存在统一的标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机制,都展现为不健全的情况,这就促使畜牧业的发展,会遭受到一定的挑战,无法将所有的工作都按照体制的标准来实施[1]。分析认为,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主要是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层缺少足够的兽医人才。全国各地方的畜牧业发展中,除了要在本身的经营体制上努力,兽医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如果在该方面表现为缺失现象,则牲畜的正常生长和一些特色培养等,都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难以在最终的畜牧业进展上得到预期的目标[2]。第二,管理机构本身表现不足,工作人员少、职责分配上不清楚,同时部门之间的合作也存在较大的问题。2、认识不到位。畜牧业在国内的发展中,给国家带来的帮助,以及对居民生产、生活的改善而言,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可是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还是没有良好的提升,这与主观上的认知不到位具有很大的联系。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理解,主要是集中在疾病的预防和处理上,这种认知的缺失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对于牲畜的养殖和成长,以及各个阶段需要规避的问题,饲养者本身的注意事项遵守等,都能够提供较多的支持和指导。如果没有综合性的认知,则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管理将处于消极怠工的状态,由此演变出的各项隐患会非常突出[3]。其次,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管理工作当中,相关的机构并没有积极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条文。基层机构数量较多,因此在整体的工作前进中,总是展现为按部就班的工作,没有加快效率,造成的负面影响较为显著。
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考
1、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正展现为一个快速进步的态势,我们在管理体制的改革上,也必须加快速度,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保障。建议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管理体制当中,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首先,该管理机构的设定要是隶属于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要求在权利、责任上做出明确的划分,必须要将国家的相关规范、条文等,积极按照正确的手段来执行,减少过往的拖沓、懒散问题。其次,在管理机构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使用、推广、反馈等,均做出调查研究,要从社会、畜牧业、饲养者三个方面来开展,尽量搜集到较多的数据与信息,再结合国家的畜牧业调整方向、发展方向等,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做出综合的管控、调整,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第三,管理机构必须在技术团队、管理团队上不断的健全,确保两个团队能够互相合作,要将客观上的问题更好的解决。2、提高基层体制认知。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管理体制,在各项问题的积累上,表现为时间长、根深蒂固的特点,所以想要在短期内彻底的实现改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今后的管理体制改革中,需要在主观的态度上努力,要进一步提高基层体制认知。第一,要求所有的兽医接受相关培训、指导等,必须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针对畜牧业的发展和各个养殖场的指导工作,要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有效的落实,达到专业问题、专业技术解决的目标。第二,基层体制在出现问题后,绝对不能表现为放任不管的状态,要采取合理的手段去管控和处理,从而在多个角度上,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意识到,基层体制所产生的影响特别广泛,敦促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基层体制更好的执行,加强配合。第三,基层体制的革新,需要按照阶段化的原则来执行,确保体制本身拥有足够的技术依据、管理依据,消除基层工作的各项矛盾。3、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国家畜牧兽医有关部门要积极出台关于畜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基层畜牧兽医发展的指南。在处理一些畜牧兽医方面出现矛盾的时候,要有法律作为依据,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畜牧兽医发展,提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部门职责,体现出为养殖户服务的意识。对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而言,法律法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起到强制性的约束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进一步的健全处理。
三、结语
本文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展开讨论,现下的各项问题还在可控范围内,各个地方正在积极的执行相关手段来解决,整体上未出现严重的恶性循环。日后,必须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关注,要在管理体制上配套建设,从而将技术优势更好发挥出来。
作者:张青 单位:湖北随州曾都区畜牧兽医特产局
参考文献
[1]刘荫秋.浅析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J].甘肃畜牧兽医,2016,(01):24-25.
一、拓荒打捆机市场
让刘贵林感到自豪的,不仅仅是呼分院各种荣誉加身。“呼分院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方面,也做出相当的努力。”刘贵林告诉记者:“无论是清洁能源利用,还是秸秆捡拾打捆,呼分院都有相应的产品。”秸秆综合利用作为畜牧机械领域的一项重点,呼分院在成立之初就在不断进行研究。刘贵林所说秸秆捡拾打捆,是呼分院经过多年研制、改进的产品,出自其旗下控股子公司内蒙古华德牧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德牧机”)。据刘贵林介绍,目前华德牧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草捆捡拾压捆机、灌木平茬机、气流式免耕播种机、切割压扁机、太阳能饲草烘干成套设备、风光互补供电设备等产品行销全国,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我院销售中心设在北京,共有专职销售与售后服务人员100余名,销售网络遍及全国,能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技术服务。”刘贵林告诉《农业机械》杂志记者:“华德方捆打捆机在同类产品中占据绝对优势,几乎成为用户的首选。”刘贵林所言,也在记者拿到的一份行业数据中得到了印证。但究其原因,华德方捆打捆机为何能有今日之市场?刘贵林一语道破其中玄机。刘贵林告诉记者:“华德牧机是最早在我国推广打捆机的,产品也都是最贴近用户使用的类型。”此前记者采访呼分院一位相关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他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发、试制方捆打捆机。2000年投放市场之初,十几台的销售量就是很了不起的事,主要应用在传统牧草市场。经过多年的摸索和锤炼,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的收获打捆,包括牧草、小麦秆、玉米秆、水稻杆以及棉杆和拧条等硬性秸秆,现在华德方捆打捆机年销售量已经突破2000台。“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企业生产打捆机,我们主要是和国外品牌竞争。”刘贵林说道。
二、提供贵宾服务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农机工业起步较晚,又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缓慢,农机产品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当年在开拓打捆机市场的时候,呼分院旗下华德牧机产品,能够赢得市场主动,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有专家分析,国产品牌的价格是唯一优势。对此,刘贵林有自己的看法。刘贵林认为,凭低价赢得市场,那只是一时的,甚至是一种假象;而靠质量和服务赢得市场,那才是真实的。为何这么说?刘贵林解释道:“你压缩利润去打市场,最后你产品质量上不来,不能让用户赚钱,用户最终还是会放弃你的产品。作为对比,别人产品比你好,你只能是‘首台套’销售,等于是替别人打市场了。”华德牧机在开拓打捆机市场的时候,因为本土企业固有的成本优势,和国外进口机型相比是有价格优势,但那不是畅销的根本原因。在刘贵林看来,华德牧机赢在适应性和服务方面,这也是呼分院一直提的“贵宾服务”。呼分院一位资深销售人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正好印证刘贵林所说“贵宾服务”。那位资深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以玉米秸秆打捆为例,早期很多打捆机是不具有打捆玉米秸秆的能力的。当时他们在一个玉米秸秆打捆的项目上和某国际知名品牌竞争,最后某国际知名品牌被选中,但却没法完成任务,因为他们的产品打不起来玉米秸秆,他们也不接受项目方提出的改进,最终赔款了事。而呼分院根据当时情况,认真研究,推出能够打玉米秸秆的产品,最后终于拿下了那个项目。“设身处地的去解决问题是一方面。”刘贵林告诉记者:“当产品出现问题,及时周到的服务,更能体现出‘贵宾服务’的内涵。”确实,当记者看到呼分院北京销售中心办公室挂着的一面面锦旗的时候,记者能够感受到这些锦旗背后“贵宾服务”的动人故事。虽然现在国内也有不少企业上马打捆机,外资品牌向市场推出的打捆机品类也越来越多,价格和适应性也在不断调整,但呼分院旗下华德牧机产品,作为我国打捆机领域的拓荒者,并未因此失去其市场份额。就像记者从呼分院领导身上领略到的一样,这是一种精神。
作者:于帅
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是否有益于粮食安全,或者说,耗粮型畜牧业的发展格局是否是导致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如若不是,那么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行为。本文将通过对粮食需求结构、产品需求弹性、城乡居民消费特征、饲料转化率以及消费习惯因素的考察来判断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对粮食安全的潜在影响究竟是怎样的。
1.1粮食需求结构转变可能导致节粮型畜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内在冲突。
1984年以来,我国人均谷物消费呈下降趋势,消费结构发生明显转变,即人均谷物消费大幅下降,而人均肉食消费、水果、植物油、蔬菜、蛋、奶、鱼类等消费大幅上升,对畜产品消费带来的间接粮食消费对直接粮食消费具有替代作用。粮食直接需求下降,但间接需求日益上升,间接需求又主要体现在对饲料粮的需求上,而饲料粮的供需缺口在近些年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大豆和玉米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再加上工业用粮的增长,结果我国粮食自给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下降,从100%以上降低为2012年的97.7%,于是就产生了饲料粮需求不断上升的压力导致粮食安全问题恶化的认识。粮食需求结构的转变使得对粮食总量需求上升,不断地逼近和突破粮食供需平衡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乡居民对动物食品需求的增长主要由猪肉与禽蛋等耗粮型畜产品构成,这就意味着粮食安全就表现为如何满足居民对这部分增长的间接粮食需求,换言之,满足了该部分粮食需求粮食安全才有保障。以肉鸡为例,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09年,我国肉鸡的国内产量由618.4万吨上升至2009年的1210万吨,而与此同时,肉鸡的进出口贸易逆差由4139吨上升至573374吨,也就是说肉鸡产业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因此,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结果只能使粮食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因为消费者需求的是耗粮型畜产品,而社会却要提供更多的节粮型畜产品,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种资源浪费与要素错配;政策之于现实只能是“南辕北辙”。
1.2通过降低耗粮型畜品种的养殖数量,的确可以减少对饲料粮的需求,从而使口粮得到保障。
正是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及由此产生的对饲料的大量需求带动了种植业的发展,在未来粮食增产的大部分将主要作为饲料,并且后者将成为带动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我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存在严重的饲料来源瓶颈,在我国节粮型畜牧业如牛羊的养殖主要以牧为主的饲养方式,而农区草原面积又呈逐年下降趋势,再加上禁牧等因素,导致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尽管近些年提倡通过发展牧草、苜蓿等种植业来扩大牛羊等的养殖规模,但是,目前这些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方兴未艾,各方面发展十分不成熟,尤其是市场发育不充分,因此比传统农作物种植的市场风险还要高,对于传统的粮食作物而言,由于既可用于口粮、亦可用于饲料粮或工业粮,种植户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发展进行自由处置,或是满足口粮需要,或是换为货币需求,对产品具有自由选择权,显然这些优势是牧草产业不具备的:另一方面,由于种植业的高风险、高投入和低产出特征,种植业的比较利益日渐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日益消减,如果畜牧业对种植业的带动作用再进一步减弱,这对种粮积极性和种植业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据资料显示,尽管人口在不断增加,但居民对直接的粮食消费在逐渐减少,尤其是城市居民尤为明显,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一趋势只能进一步得到增强。所以,尽管人口增加产生粮食刚需,但现有人口对直接粮食消费需求的降低以及粮食间接消费对直接消费的替代可以弥补新增人口对粮食直接消费的需求。
1.3从城乡居民对食品消费的特征来看,城镇居民对食品价格的敏感度较强,即价格小幅度的上升(下降)会带来需求量的大幅下降(上升)。
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结果必然降低耗粮型的猪肉、禽蛋产品供给,那么,这些产品价格上涨,考虑到敏感的需求弹性,产品需求将大幅下降,结果畜产品需求下降导致对饲料需求下降,最终负面影响将传导至种植业。同时,城市居民对间接粮食的消费弹性表现为正常品需求,也即间接粮食消费相对于直接粮食消费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因此,在我国居民对耗粮型畜产品消费偏好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条件下,也即不同畜产品之间缺乏替代弹性时,人为地限制耗量型畜产品产量会降低对饲料粮的需求和粮食总产量,不仅对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而且由于畜产品价格上升,居民生活成本增加,消费者福利恶化。所以,提倡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必须考虑相关产品的自价格弹性以及交叉弹性的影响。另外,从对饲料及其能量和蛋白质的转化效率来看,生产奶牛、鱼、肉鸡、蛋鸡是最经济的,生猪居中,而肉牛、肉羊是最不经济的。以饲料转化率为例,效率较高的是鱼和肉鸡分别为62.5和41.7,而肉牛和肉羊分别仅为11.1和12.5。反刍动物对牧草、秸秆等农作物的副产品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如果品质较差,这些饲料难以维持反刍动物的需要,还必须补充一定量的饲料粮。这说明牛羊等所谓节粮型家畜,由于其对饲料、能量和蛋白质的转化率较低,对资源的浪费更严重,因此其对粮食的节约程度可能是有限的。再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牛羊等反刍动物对前者的负面影响较之禽类及其他牲畜更严重。因此,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率以及生态环境效应之后,对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方式应进行更细致和深层的考量。
2实证检验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将以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一般可检验的计量模型对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2.1关于粮食安全的测度
目前,关于粮食安全的测度与评估有很多种方法,比如FAO的营养摄入评价法、朱泽的4指标简均法、徐奉贤德5指标简均法、马九杰的5指标加权平均法以及高帆的“横纵联合法”等,但总体而言,学界对粮食安全的理解多侧重于供给层面,而需求面往往被理解为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同时作为解释变量进入实证模型中,显然这是有失全面性的。因此,在借鉴已有文献基础上,同时结合本研究目的,本文选取粮食产量波动系数(0.3)、人均粮食占有率(0.2)、恩格尔系数(0.3)以及粮食进口贸易依存度(0.2)四个指标,其中前两个指标用于测度粮食供给安全水平,而后两个指标则反映粮食需求安全,括号里的数据代表每个指标的权重值。
2.2解释变量的选取
核心解释变量包括耗粮型畜产品比重(主要指猪肉、禽肉及禽蛋产量占全部畜产品产量的比重)和耗粮型畜产品的需求弹性。之所以选择耗粮型畜牧业相关指标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是因为如果本文能够证实耗粮型畜牧业比重的上升能够为粮食安全带来积极影响,那么其比重降低就必然给粮食安全带来相反的影响,进而,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就会不利于粮食安全。同时,采用耗粮型畜牧业发展指标还可直接观测其对粮食生产及安全的数量影响。根据前述理论分析,耗粮型畜产品产量比重应与粮食安全正相关,因为前者可通过对饲料粮的需求拉动粮食生产;而耗粮型畜产品需求弹性与粮食安全负相关,即弹性越大,当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升时,需求以更大程度下降,结果产品总收益下降,打击畜牧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可能对粮食需求及其产量水平产生负面影响。价格弹性计算公式为:价格弹性=畜产品消费增长率/畜产品零售价格指数。在对模型进行估计时,分别采用全国样本和地区样本进行检验,对于后者的具体划分,通常的一种做法是将我国畜牧业生产划分为六大区域:华北、东北、东南沿海、华中、西南、西北,本文依据不同区域对耗粮型畜产品的需求特征和粮食产量高低将这六大区域进行合并,组成两大类区域,即将华北、华中和东南沿海合并为同一类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对耗粮型畜产品需求和生产集中,而且也是粮食作物的主产区,三大地区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接近70%;该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共15个地区;余下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合并为一类,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由检验结果可知,所有变量均通过显著水平检验,并且各变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具体而言,第一,从全国来看,耗粮型畜产品产量比重每提高1%将对粮食安全产生0.21%的积极影响,即耗粮型畜产品产量提高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由耗粮型畜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可知,该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大小为-0.1247,即需求弹性每增加1%将导致粮食安全水平下降0.12%。这说明就全国整体而言,耗粮型畜牧业产量下降将不利于粮食安全。从各控制变量的影响来看,所选四个变量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并且与被解释变量正相关,其中,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最大,影响因子为0.14,这说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粮食间接需求的日益增加不仅没有对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为后者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第二,从划分区域情况来看,对于一类区域而言,耗粮型畜产品比重对粮食安全产生了显著而积极的正影响,该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带来粮食安全0.3个百分点的提高,畜产品需求弹性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为-0.14。另外,控制变量的影响与全国样本的估计结果十分类似,均表现为与粮食安全正相关。不仅如此,通过与全国样本比较,发现大部分指标在对一类区域中的影响更大。第三,从二类区域的估计结果来看,与全国和一类样本估计不同的是:其一,耗粮型畜产品比重系数为负值,说明对于该类地区,降低耗粮型畜产品比重更有利于粮食安全,换言之,在该区域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将对粮食安全大有裨益。其二,在二类区域中,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负相关。这说明,在该区域面临资源瓶颈下无法满足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日益高涨的粮食间接需求,从而导致该区域面临粮食安全恶化问题。
3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广义角度看,畜禽养殖小区属于规模养殖范畴,也可以说是多养殖主体的规模养殖场,是将规模相对较小的同类养殖主体,集中在一起,在同一地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独立生产经营的养殖方式。其有利之处与规模养殖场相似,可以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便于管理,可以推行标准化养殖,可以消除分散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村民生活品质。畜禽养殖小区与畜禽规模养殖场主要区别是其养殖经营主体,前者是多个主体,后者只有一个主体,由于多个主体同时在一个小区生产经营,不同主体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管理经验、经营思路各异,前者的疫病风险明显高于后者。软件建设滞后、内部管理困难、存在防疫隐患,是制约畜禽养殖小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兴利除弊、扬长避短,畜禽养殖小区才能助力畜牧业转型。
二、助力畜牧业转型
发展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养殖,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两大目标。这一转型,一开始由畜禽养殖小区担当先锋,后由畜禽规模养殖场接棒,可谓史无前例、如火如荼、成绩卓著。目前家禽、生猪、牛羊的规模养殖比重,差不多达到80%、60%、40%,除了畜禽规模养殖场外,畜禽养殖小区能不能继续助力畜牧业转型?答案是肯定的。客观地讲,上述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已经不低,靠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提升规模养殖比重,有一定的空间,但这种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剩下20%家禽、40%生猪、60%牛羊零散养殖户,长期靠畜禽养殖谋生,养殖历史悠久,资金规模较小,无其他一技之长和谋生手段,通过行政权力让他们放弃畜禽养殖,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亦违背市场规则。维持现状让他们继续存在,不仅影响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广度和深度,更会影响新农村建设,面对两难选择,畜禽养殖小区可以继续助力畜牧业转型,政府可以提供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财政扶持资金,鼓励、引导、扶持畜禽零散养殖户共建和入驻畜禽养殖小区,同时限期拆除零散养殖圈舍,复垦零散养殖用地。畜禽养殖小区扬长避短的关键,是共建防疫屏障。
三、共建防疫屏障
1.共建防疫制度。
畜禽养殖小区的特点是养殖经营主体多,其防疫隐患亦源于此。没有防疫制度,小区就是一盘散沙,就会各自为政,就会自行其是,就会自生自灭。建立包含专人监管、统一免疫、封闭管理、人员进出、规范消毒、病畜隔离、无害处置、入区检疫、杀鼠灭蝇、环保储粪等内容的防疫制度,并切实加以实施,是小区经营成败的关键。
2.共用免疫程序。
免疫无疑是保护畜禽免受疫病侵害最有效的手段,畜禽养殖小区要配备专职兽医人员,从事畜禽防疫工作,要根据所在地区历年来的疫情状况,畜禽来源地的疫情状况,本小区的历年疫情,结合小区周边道路、车流、人流及野生动物活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由全体养殖主体同步实施。
3.共享无害设施。
免疫工作做得再好,消毒工作做得再彻底,也难免不发生疫情,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置,是消灭和控制疫病传染源的治本之举。建设病死畜禽焚化、高压灭菌、生态发酵等无害化处理设施,由各独立养殖单元共享,不仅能防止疫情向外扩散传播,更能防止独立养殖单元之间的交叉传播。
4.共营养殖小区。
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更新,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人才的培养上不能只是应付就业需要,更要注重创新精神等新的素质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工学结合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这要求职业学校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去寻求企业的帮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一起培养出适用的人才。我校把办学的方向统一到了面向企业需求上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创设新的专业培养急缺的技能型人才,真正达到了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目的。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办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贴近就业市场,积极地寻求适合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起实习与就业、生产和教学、学习与工作等相互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即把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和育人单位的学校密切联合到一起,这样才能真正把职业学校做到企业化、市场化,以满足时展的迫切需要。
二、如何推进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
我校综合两年以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下面几个有效的推进措施。
(一)为了保障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
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当今社会的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的关系密不可分,让企业直接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办学中是推进工学结合的最佳方式,也是进行技能型、素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处,能够使校企之间优势互补、共享资源,达到共同发展。为了使企业参与办学助推职业教育发展,2012年我校选取畜牧兽医专业与当地的食品厂、养殖场和饲料厂等相关企业确立了校企合作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与企业合作的新理念,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了工学结合与产学研一体化,在制度建设上切合实际制定出了《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等制度,在组织机构上专门设立了针对工学结合的专业化教育团队,学校高层每学期就工学结合问题召开专题化会议,对培训计划进行修改和制定,并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在教改政策制定上要以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为重心
对于学校来讲教学的质量就是生命。我校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会专业的知识,也要学会实际操作的技能,使培育出的人才能够应用到一线的管理、服务和生产岗位中去,以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用,达不到这一目的。如今的职业教育模式需要切实推行模块实训和案例教学等更为先进的教育方法。一是要建立贴合企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课程,建议组设专门的专业课程建设委员会来指导专业课程的建设,促成“盯住紧俏产业建设专业、根据专业选择适宜产业、学科和产业相互链接、岗位和专业相互链接”的科学化办学模式;二是把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作为核心内容,在课程的规划和设计上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联合企业建立课改指导机构,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把握好“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课程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本位、职业活动为主线”的总体思想。
(三)推行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
1.如何理解顶岗实习模式
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在学生实践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顶岗实习,这是学生如何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也可以借此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顶岗实习模式的具体要求
顶岗实习需要学生通过企业专家和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所负责岗位的全部工作,并据此提报顶岗实习的报告。
3.推行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