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物流管理概论

时间:2022-08-03 23:25:38

导语:在物流管理概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物流管理概论

第1篇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1、国内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

再从我国目前物流产业的发展来看,现代物流产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经济贸易不断壮大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最近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将物流产业与自身企业发现融为一体的物流发展模式。这类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活动同时,将所运送货物与企业自身相结合,看似是对货物进行运送,其实则是在节约运输成本、原料进购成本的基础上对企业本产业进行扶持。这样既能够保证运输成功又能够减少原料进购风险。因此,像这类极其富有现实灵活性的新型物流产业就更加需要实践性强的人才才能够尽快掌握,顺利完成产业运作。

2、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我国高等院校一直是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但是随着大学扩招政策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对理论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和专业,这样既不能够对这类专业进行有效教学培养,又不能够充分实现实践型人才的储备。对于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应该注重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从本校出发、从本校所处区域出发,对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等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中实践教学比重过轻

多数高等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不科学,范围过宽,总想将学生培训成物流管理专业的全才、专家,而不是精于物流行业内某一个领域的合格的工作人员,将学生当成物流主管,物流经理培养,其实这是不现实的。不少高等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没有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特点和物流工作岗位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必须的实验实训课却没有设置,或者学时太少、比例过轻。

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高等物流教育的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很多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因此多擅长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不是强项。大多高等高专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师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物流师资匮乏严重制约了物流人才教育与培养的规模和质量。试想,一个没有任何物流企业实践的教师能教授给学生什么物流技能?

3、实验、实训设备严重不足

高等是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摇蓝,但很多高等院校由于实验实训设备严重不足,基本上不具备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条件。即使一些院校现行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它们大多也只是物流仓储配送企业的缩小模型,在几十平方米的实验室里放置几排货架,其间穿梭着几辆叉车、自动搬运小车、巷道起重机等,配套的条形码系统等。这样的投资动则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不是每个院校都有实力购置,也不是每个院校都能把物流管理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来投资。而且这样的实训基地过于单一,学生所学习到的技术也很单一、简单,不能适应企业复杂工作所需。因此导致实践性教学环节十分薄弱,物流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物流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都得不到训练。

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增加演示教学。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实务课程进行操作过程的演示和解说,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加深与日常理论知识的结合程度,这样既能够提升物流管理教学的直观性又能够为学生开展实训打下基础。其次,开展案例教学。在学校为学生建立一个更加富有实践性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演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运用相关知识为案例提出多个策划解决方案。使学生在亲自动手推理、提案的过程中体会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同时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多地了解最新成功与失败案例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多维度的探讨。然后,加强校内模拟实习。许多高等院校都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但是往往由于实习岗位定位匆忙、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实习时间短等原因而使实习失去了意义。

2、加深校企合作,优化订单式培养

首先,在校方来看,应该在课程改革、校内实习等方面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个专门负责企业资深人员与教职工协调合作的领导小组,甚至可以根据课程及专业要求编写更加符合实际教学的教材,这样既能够解决高校聘请双师型教师的问题,又能够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直接与企业结对子,优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其次,是对企业而言,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深化校企合作可减少自身企业在招聘人才方面的开销,同时自身“常”在校园,能够提升招聘的有效性,降低招聘成本,增加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是深化校企合作还应该在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上下功夫,虽然都是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但是具体岗位前景与方向还是有所区别,向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与指导,才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改革。

3、改革考核制度,增加实践性考核

物流管理专业应该建立一套以能力考核为主,笔试、操作测试相结合的考核制度。高等院校在对物流管理专业进行考核制度改革时可以与自身所具备的实际操作设备来开展,既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又可以开展多元化模拟实践。同时,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竞技性考核。考核的方式可以多样,但是考核评定标准必须详细缜密,否则就会使考核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另外,要注重校内师资力量的提升。虽然国内教育部门一再重视高等院校教职工相关素质的严格考核录用,但是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仍旧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不对口等情况。所以,高等院校更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内师资力量培养制度,在难以短期内改变这种现状的情况下,对已有教师进行有效培养,采取与校企合作、模拟教学、演示教学等的联动制度,激发教师提升自我素质的兴趣,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完善、稳定、有序地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的改革,并且逐步落实,保证改革的有效性。

第2篇

深圳大学自考本科专业:销售管理、物流管理、学前教育、金融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销售管理自考本科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概论、经济法概论、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世界市场行情、市场营销策划、国际商务谈判、人际关系学、销售团队管理、财务管理学、企业经营战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销售管理毕业论文物流管理自考本科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概论、政治经济学、物流企业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库存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学前教育自考本科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游戏论、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关键词:分流教学;内外招生;物流管理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2.0;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262-02

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等高等侨校是招收境内、境外学生的综合性大学,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的办学方针,肩负着为境内、境外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它们的一个明显特色,就是其独特的生源结构。这一特色,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是境外生比例较高。以暨南大学为例,目前暨南大学有各类学生38078人,其中,在校全日制学生27171人,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达12498人。二是入学的新生中,境外生参加的是由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联合举办的海外招生考试,而境内生参加的是全国普通高考,由于两种考试的标准不一,因此,侨校的学生反映出生源国家和地区分布广、学生母语背景差异大和学生基础知识均衡度低的三大特点。所以,暨南大学既有别于国内的其他大部分高校,又与那些较多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大学等有异。

侨校的这种独特的生源背景,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处。由于境外生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地区和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入学前所接受的教育因社会制度、教育体制、教育内容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使得境外生与内地生之间,甚至境外生之间的文化课(如语文、数学等)基础参差不齐。这种差异性,在以专业为单位划分教学班时(内外招混合班),使得教师很难安排和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难以兼顾内外招生的要求。因此,为了解决两类学生由于文化传统、教育背景的差异而造成的培养上的难题,使两类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应当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合两类学生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暨南大学为例,近年来,暨南大学尝试分流教学的培养模式,并不断创新和完善,得到众多学生和家长的赞许。分流教学是指:立足于内地学生、港澳台侨生两大类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业基础和实际需求,在保持一定共性的基础上,按照内招生“加强基础、目标上移”,外招生“面向世界、应用为主”的原则,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通过开设不同的专业(或专业方向)、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构建不同的课程体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两类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确保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分流教学并非绝然分开,而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内地学生、港澳台侨生都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素质,所有学生都必须具备。分是为了培养目标的更好实现。在暨南大学分流教学改革的潮流下,我们对物流管理概论课的教学加以改进,对境内、外生进行分流教学改革和探索,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1 分流教学的目标

对于境内外学生,虽然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尽相同,但教学目标大致相同。物流管理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实验分析、专题报告、认识实习、社会调查和企业参观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了解专业发展过程与前沿问题,使学生初步具备对物流管理的初步认识,为学生了解物流概况,树立物流理念、培养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兴趣,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进行物流沟通搭建一个平台。

2 分流教学的方法

物流管理概论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概念和原理性的知识点比较多,教授起来相对枯燥。况且外招生有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课堂纪律比较散漫、计划性与自制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强、学习目的性强等特点,因此,针对外招生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分流教学应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2.1 针对内外招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内外招学生因社会制度、教育体制、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使得外招生与内招生之间、不同来源地的外招生之间的文化课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并且以后的就业方向、工作性质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内外招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加以调整、改进,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例如,在对物流的概念与内涵、物流形式、现代包装、装卸与搬运、现代仓储管理、现代运输、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基本内容的学习上,内外招生的学习要求完全相同。但除此之外,内招生还要求掌握运输规划模型、配送网络规划模型、物流系统模型及仿真等理论层次和难度均较高的内容,为今后的科研、物流规划工作、高级物流师做准备;外招生则强调案例分析和实际调查,了解中国大陆有关物流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国际物流的管理与规则,便于毕业后回国工作。

2.2 针对内外招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在物流管理概论的课程教学中,最忌讳抽象理论的填鸭式教学。物流管理概论有大量的概念和抽象的原理,填鸭式的教学非常容易令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继而不愿意继续听课和学习。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是一种受到内外招生欢迎的方法,而且外招生对于案例教学的欢迎程度更甚于内招生,因为他们对于填鸭式教学的抵触程度远比内招生强烈。然而,即使在案例教学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先讲解物流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理论,再结合案例来解释,这种方式对于内招生的学习来说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外招生来说,由于他们上课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计划性较差,这种方式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往往在理论讲解阶段,他们就已经没有了兴趣,这样案例的效果就无法达到。要解决这一现象,靠硬性约束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从根本上调动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而增加案例内容,尤其是增加案例趣味性、现实性显得尤为必要。在课程开始阶段,就要通过现实物流案例引入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并顺着教师的引导深入思考,提炼出物流管理的一般规律。另外,也可上课前先给学生案例材料或布置一份实践作业,要求其亲自动手调查、分析某企业案例,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会发现一些课本上未曾明确解释的物流现象,诱导其主动思考。教师上课期间可以针对那些课本上未曾明确解释的物流现象,与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该物流现象的一般规律。

2.3 针对内外招生的特点选择教学语言

暨南大学作为一所侨校,拥有他自己的先天条件:双语教学。外招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好,尤其是口语相对流利,所以教学以英语为主,中文为辅,能产生很好的互动作用,要求他们掌握物流管理的英文专业术语,也有利于今后他们归国进入本土企业工作。而内招生的教学主要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要求掌握物流管理的中英文专业术语。

3 分流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流教学是暨南大学对内外招生实行分类培养的一项重要的教改举措和教学特色,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能够被内外招学生所接受的、较适合于侨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的教和学都比较有针对性。但这种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从形式上的分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实质性的分流。在这一点上,分流教学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目前来看,分流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1 缺乏适用于外招生教学要求的教材

由于国内侨校屈指可数,而留学生多的其他高校尚不能形成这种大规模的分流教学,所以还没有针对外招生组织编写的教材。这也造成了一些内外招生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采用一样的教学内容,严重地违背了分流教学的精神。不过,这一现状很快将得到改观,近两年,在学校的资助下,暨南大学各教学单位在积极编写适合外招生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大平台的学科基础课程教材,以及适合专业课分流教学的有特色的外招生新教材。

3.2 缺乏适合外招生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

由于外招生人数众多,相关的物流实习基地建设严重不足,且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非常少。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应由学院牵头,建设几个相对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同时计划扩建学院的实验室,改善实验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适合外招生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由于外招生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学生文化知识基础不同,对内地专业设置和要求也不尽了解,因此存在因学力不足或认识偏差而影响外招生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构建适合外招生实际情况的、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优化课程体系来解决。

参考文献

[1]孙平华,易晖,杨兆琪,陈卫民.药物化学课分流教学在侨校中的新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4):387-389.

第4篇

关键词:物流 中小企业 物流管理 问题 对策

1.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中小企业对物流管理不够重视

现今大部分的企业都明白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企业经营者对物流管理的观念还很薄弱,对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知识不了解,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很自然的就倾向生产、忽视物流。企业没有把物流看成强化经营的关键,只是把物流作为一种储运的代名词,忽略了物流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没有把物流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上。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度不够,严重影响了企业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进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减少。

1.2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低,信息技术还很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信息管理还有一部分还在用纸笔,有的企业是在用计算机,但是计算机只是用于日常事务的存储,ERP系统也在有的企业中被应用,但是效果不明显,还没有达到和企业业务很好的结合的程度,使得信息不能够通畅,共享性差,信息反馈速度和准确度不高。

1.3设施利用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采用自营物流的方法,像购买交通运输工具、自建仓库、雇佣工人等,大量的设施利用不足,最常见的就是交通运输工具闲置、库房大量闲置,大部份时间工人都是无事可做,使得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大量的浪费。物流自营这种方式,由于缺乏规模效益与科学性,造成设施利用率低,使得企业运作成本大大的增加。

1.4缺乏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进行设计和改造时,没有进行物流的规划、设计,对于车间平面布置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作坊式的规划方式进行,设备布置只强调充分利用空间,没有考虑前后工序的衔接、物料搬运、在制品的存放等,造成企业现有的总体或局部的物流格局不清晰,给生产带来许多问题。比如:物料流混乱,物料除了停滞外,经常是处于交叉、迂回、倒流、跳跃和拥挤状态,重复搬运、无效搬运占50%左右,物料流动路径长,使材料、零部件不能及时供应到位;物料和总部成品仓库分散分布,无集中的物料集货分拣与配送中心,物料管理混乱、困难,配送周期长,配套性差;物流车辆在厂区内或车间内行驶,没有组织成单方向行驶的固定路线,而是按各自的需要随意行驶,经常发生交叉干扰,降低了运输效率。

2.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2.1转变观念,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知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目标主要是放在产品研发问题上,忽视物流管理的作用,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是没有认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所以,转变观念,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知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首先,中小企业应正确树立物流管理的理念;其次,改变传统的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货物运输;再次,为了建立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信心,可以对传统的物流模式和现代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行成本分析。

2.2实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的物流管理实现了通过畅通的运输通道快速交货、实现了通过即插即用的信息网络获得信息共享与知识支持、实现了多种形式的运输网络和多种信息获取途径、实现了多样化产品等等。总之,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3利用第三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讲,企业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应该把这有限的资源用在企业核心的业务上去,把物流等辅助工作转给专门的物流公司,这样有利于企业核心业务的集中经营,管理水平也会随着不断地提高,进而有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利用其规模经济优势和成本优势,使企业节省费用,减少资金占用,从而降低成本。

2.4完善物流管理体系

运用系统的思想对物流管理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是形成高效物流管理体系的前提。把分散的物流管理职能集中起来,如原来在生产、销售和财务部门的物流管理职能,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集中负责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物流管理的计划、执行、监督和管理控制活动,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2.5加强物流信息化管理

物流信息化是指在进销存管理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达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实现物流信息化就需要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

3.总结

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进行物流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不断地对目前物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改革,最终达到经济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优化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07).

第5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着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6]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8]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9]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第6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第7篇

学习形式

考试科目1

考试科目2

备注

英语 自学考试 高级英语 英语写作

日语 自学考试 高级日语 日语写作

法律 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法概论 知识产权法

律师 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法概论 知识产权法

新闻学 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 新闻评论写作

物流管理 自学考试 物流企业管理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经济学 自学考试 西方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企业财务管理 自学考试 管理会计 审计学

第8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63-01

一、中国物流管理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中国物流业飞速发展,已经迎来了物流的春天――现代物流。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后,物流管理的发展也渐进一个平稳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总体上讲,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物流需求在持续增加,物流这个行业的增加值也在增加,物流企业也在不断增长,将物流作为服务链的行业也在不断增加,物流服务的市场化经营逐步形成,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优化,以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来改善技术条件,以新的经营、服务理念改造业务流程从而反过来促进管理优化。在一些重点区域、优势行业、龙头项目、优势领域率先推广先进的物流管理和服务,政府予以物流管理政策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支持,使物流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物流管理重视不够

通常,我国多数厂商将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认识和重视远远不够。为了追逐利益需求,多数企业都将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作为企业的重要环节,并且想尽办法从这生产和销售成本中寻求利润,但这个过程中缺容易忽视潜在的物流利润。与此同时,很多管理部门对物流行业管理的潜在发展不能有充分的认识,不能预见到物流行业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市场流通,以及企业竞争力,这说明我国在物流管理方面还是比较滞后。实践告诉我们,从企业自身寻求方法加强物流管理不仅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有效方式,也是增加企业外部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

(二)现代物流业务附加值低

我国物流实物规模较大,社会物流收入总规模却较低,说明我国现代物流业务增值服务少、附加值低。我国单位货运量物流收入虽然自1991年以来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2005年单位货运量收入不到160万吨,这说明我国现代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业务增值服务太少,导致物流活动还处于低水平、粗放的阶段,很难适应目前多品种、多批次、少批量的流通方式的变化。

(三)政府在物流发展中的应有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会对本国的物流发展做出规划和提出实施原则以指导行业发展,同时也会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对物流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和协调。在我国,由于物流管理体制不合理,物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缺少配套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制,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而物流管理中由于环节多、分工细,多头管理现象严重,而物流的后续服务水平就跟不上,使各物流企业或机构只对其上级管理机关负责,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却很少。地方政府在进行物流行业规制时多数只从本地区利益考虑,这将对建立全国统一化、行业化、专业化的物流大市场很不利。

三、我国物流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服务意识

终端物流是物流系统供应链里面最后的一个环节,是物流配送服务好坏的体现,不是简简单单物品交付的过程。在递送过程中,不仅仅体现终端送货人员的素质好坏,而且直接影响快递企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影响企业以后的发展。服务的缺失会使一些老顾客渐渐流失,而与其将大量资金用来开发新的客户,不如提升服务质量来培养老客户的忠诚度。

(二)不断提升物流服务

现代科学技术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物流的运作效率。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服务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需要物流企业能运用现代科技为客户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率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要具有综合化、一体化的特点。另外,物流服务要具有个性化,以适应个性化消费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三)培养物流服务的专业人才

和其他行业一样,专业化使企业的发展更快,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批拥有业务技能、精通业务知识的专业从业人员。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社团组织来执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

四、结语

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业将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中流砥柱,很多服务业的交叉合作中物流业不仅作为单纯的服务,还将作为成为一种提升其他服务的增值业务,如一些餐饮行业、鲜花、礼品等行业都增加了快递送货到门的服务,可见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在以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有着广阔前景。如果能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正确指引下,以民营为主的快递行业在加快自身改革,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局限性,在和传统寄送服务和外资快递行业竞争中逐步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王芬.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09(5).

第9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

高职教育对教材的要求

2006年12月14日,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高职教材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与教学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等,这些都把教材建设提高到了一个重要位置。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实施的是一种新型的专科教育,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高校或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规格上截然不同。高职教育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和实习;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面向专业物流企业、各类货运公司、港口、联运公司、快递公司、生产企业物流部门、电子商务企业、商业企业、专业储运公司、货物集散中心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物流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在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从事物品采购、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生产物流管理、国际货运、物流作业信息管理、物流设施设备管理、物流方案初步设计与运营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的课程主要有:《物流概论》、《仓储与配送》、《物流成本管理》、《运输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实务》、《物流运筹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报关实务》、《物流成本管理》、《市场营销学》、《物流经济地理》等,这些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较强,目前,这些课程的教材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材版本众多,但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及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有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有很多,除了一些规划型的教材之外,很多高校都出版了自己的教材,其中有两套教材被采用较多,但这两套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一套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这套教材是有关院校和出版社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的精神编写的,体系比较完整。但是,因为物流管理专业是个新兴专业,教材的编写尚处于初级摸索阶段,而且每门专业教材分别由不同院校的不同教师编写,彼此间缺乏协调,所以很多教材重复和转抄的内容较多,有些地方的表达晦涩难懂,不知所云。这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能力培养等教学要求及目标相去甚远。而且这套教材中案例非常缺乏,偶尔出现几个案例,也往往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套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规划教材”,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全国多所在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有特色、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高职院校成立“新世纪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选择教学经验丰富且实践能力强的骨干教师组织、规划、编写的。这套教材相比第一套,比较突出的特点是涉及了一些新学科,如物流经济地理、物流地理等,有大量的案例和实训方面的内容,实用性较强,但是教材的编写略显仓促,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错误。

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这主要表现在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而且不少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与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尤其是物流行业无论是国家规划,还是其自身的新技术、新工具发展变化非常快,但是教材的更新则远远滞后于物流业发展的速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比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物流经济地理》,虽然出版时间是2009年,但是其中大量数据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与高速发展的物流行业的实际严重脱节,使得教师在备课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更新这些陈旧的数据及资料,教材形同虚设。

不同的专业课程教材内容重复较多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部分课程之间教学内容重复较多,缺乏必要的协调与整合,学生所学课程繁多但不精。例如,《物流经济地理》作为物流管理的专业课之一,多种版本的内容都与另一门专业课《运输管理实务》有较多的重复,其他专业课程之间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此类问题。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了较多重复的内容,固然可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也因此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做了一些“无用功”。

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双证制”是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从事物流岗位的工作常常需要具备相关的证书,如助理物流师和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报关员职业资格证书、货运资格证书等,但现存的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教材的内容与劳动部门及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缺乏有效的衔接。学生要获得这些资格证书,需要另外花费大量的钱购买相关书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考证的积极性,增加了学习成本,同时,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也加重了找工作的法码。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的建设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根据物流行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开发校企合作教材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工作岗位包括仓库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物资计划、采购、物流市场开发及客户服务等,要求学生能掌握仓储配送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等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在公路运输、仓储、配送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及工商企业物流职能部门从事基层物流经营管理或物流作业操作,并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物流管理教学所用的教材可依据这些岗位要求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校企合作的初衷是使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使学校与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开发的教材,一般应按企业岗位工作的标准编写,使学生所学更符合企业实际。

树立教材的发展观,不断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更新这要求物流专业的教材出版和再版都要与行业接轨,要反映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及最新的物流发展形势,保证学生在校能够学习到实际有用的知识,而不是一些过时的、与实际脱节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