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幸福感调查

时间:2022-10-09 00:18:10

导语:在幸福感调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幸福感调查

第1篇

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的中国,探求国民幸福状态,是本次调查的初衷。而当面对“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这一问题时,57.32%的被调查者感觉“幸福”。其中,“经常觉得幸福”的人数占到21.17%。

36.06%的人“偶尔会觉得幸福”。长春的李女士说,她在一家企业工作,生活质量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每天都过得很舒坦。只是像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房价上升过快、物价不稳这些因素让她觉得未来的生活质量可能会受影响。

还有17.8%的人感觉自己“不幸福”。温州的段先生感觉生活成本太高,“日子很累”。苏州的徐先生是一名大学生,感觉找工作的压力很大,很难幸福。

面对“影响幸福感的因素”问题,70.86%的人认为生活成本是最主要因素。在武汉做销售的王先生为了保持高收入和同行们进行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好在努力工作带来的经济收入让他“日子过得很体面”。

其他因素分别是工作前景(65.93%)、情感体验(59.04%)、环境状况(57.14%)、子女成长(44.18%)以及国家发展(32.81%),其他因寨占8.15%。

调查中,选择“国家的发展”这一因素的被调查者占到32.81%。有意思的是,虽然在调查中它排在第6位,但在接受电话采访的受调查者中,几乎都表示国家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形势是自己生活幸福的基础。

深圳的康先生对未来的生活很乐观。因为“国家目前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十分好,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北京一位高校教师也有同感。他说:“在战火纷飞的国家,民众生命都面临威胁,幸福又从何谈起?”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鲍女士也肯定国家的发展对个人幸福的重要性。她认为国家所实行的医疗保障体系虽然还有待完善,但给自己减轻了很大的生活压力。

同时,也有一些被调查者认为“国家确实有很多增强公民幸福感的政策,但自己又好像感觉不到”。在深圳工作的段先生则认为追求幸福主要还靠自己的努力。也有被调查者建议:国家在相关利民政策的宣传上应该加大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国家政策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夏建中教授说:“目前,我国民众的客观生存条件直接影响幸福感,幸福感的物质因素较重。而西方民众的幸福感更多放在精神层面,比如对社会的奉献、人道主义追求等等,这应该值得中国人借鉴。”

对于在物质压力较大情况下个人如何增强幸福感?全国首家心理学校创办者、心理咨询专家曲伟杰还给出以下建议:

一、以信念产生幸福感。如果一个人处于物质相对匮乏状态。但是他能满足自己最重要的精神需求。也能产生幸福感。比如一位母亲。她自己的物质条件并不好,但她对自己的子女充满希望,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送子女上学,直到成才。这位母亲在物质上始终贫乏,但由于她在实践自己的信念,所以她感觉很幸福。

第2篇

【关键词】医务工作者;幸福感;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医患比例一直低于发达国家,医生的工作量大,潜藏着职业倦怠等不良心理状况发生的高危因素[1-3],然而目前对医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在医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和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等,还没发现针对医生这个群体进行专门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笔者为了探讨影响医务工作者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利用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量表对河南省某市随机选择的5所三级甲等医院60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具体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河南省某市随机抽取600名医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29份,剔除无效问卷97份,共获得有效问卷432份,有效率81.7%。

1.2 调查工具

采用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量表,量表按照五点记分,分值越高,表明该维度程度越强。采用被试在单项目主观幸福感自陈量表(SISRSWBS)、总体生活满意感量表(GSWLS)和情感平衡量表(ABS)上的得分作为效标量表,计算自编量表总分和效标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对医生主观幸福感的效标效度进行检验[2],自编量表的得分与效标的相关系数接近0.50,且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表明该测验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和LISREL8.5统计软件,主要统计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

2.结果

2.1 不同学历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比较

不同学历医务工作者职业幸福感总分有差异(P

2.2 不同收入水平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比较

不同收入水平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总分有差异(P

3.讨论

职业幸福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和认知,关系到医生心理健康,如能切实提高医生工作的职业幸福感,使临床医护人员从工作中获得的满意感、幸福感,能够有效缓解其职业倦怠,激发其提供高效、高质量健康保健服务的主观能动性[4-7]。

医生是高学历、高智商、高素养的社会群体,他们担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有对“情感的、精神的、物质的、生理的、心理的”全面的社会关怀要求。医院管理者应该增强提升医生工作幸福感意识,把“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医院活动的始终。医院的人文环境,包括医院人际环境、医院与社会公共关系的环境状况及心理状况。医院和谐人文环境的营造,主要依靠人际沟通。医院应增进职工之间、医患之间的沟通意识,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和场所,通过有效的沟通化解矛盾与纠纷,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8,9]。

由于主观幸福感更大程度上来说是医生个人一种情绪体验,因此,全面提升主观幸福感与认知发展、健全人格养成等多方面密切相关,如人际关系和谐、情绪积极稳定、自我意识正确等。这就提示医生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减轻压力、缩小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焰,赵君.幸福感研究概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2):88.

[2]陈铭薰,方妙玲.心理契约违背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以高科技产业为例[J].辅仁管理评论,2004(39):31-32.

[3]陈加州,凌文辁,方俐洛.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J].心理学报,2003,35(1),404-410.

[4]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3(11):

35-37.

[5]杨秀君,孔克勤.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77-78.

[6]布伦诺.S.弗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的影响[M].静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余欣欣.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242-244.

第3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2011年国家统计局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农村老年人人口已超过0.88亿[1]。中国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速度加快,老人在社会人群分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村留守老人面对其身体衰老加剧,疾病增加,再加上收入不稳定,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都面临着严峻的问题[2]。针对老年人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的研究虽然为数不少,国内对于留守老人的研究也显著多于国外,但在国内研究中,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问题、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单一维度上,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角度进行研究相对较少,而这一研究从心理学、社会学层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前瞻性意义:首先,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入手,切实关爱老人的晚年生活,使得老人的子女尽孝不盲从,不愚孝;其次,可以减少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最后,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本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重视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实证研究的证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浙江省的湖州、温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农村地区按照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留守老人148人进行调查,同时选取非留守老人194人作为对照样本。共调查农村老人365人,其中有效样本342人,样本有效率为93.7%。调查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布见表1。

表1 被调查老人的人口统计学资料(n)

年龄(岁) N 家庭结构类型 N 婚姻情况 N 文化程度 N 家庭经济状况 N

低龄(60~69) 168 非留守老人 194 配偶健在 247 小学以下 306 好 96

中龄(70~79) 110 留守老人 148 分居两地 23 中学 30 中 194

高龄

(80以上) 64 配偶去世 72 中专以上 6 差 52

1.2 方法

1.2.1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年龄、性别、家庭结构、婚姻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

1.2.2老年人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调查

采用王玲凤编制的《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定问卷》[3]调查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该问卷共20个项目,包括支持对象、支持内容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其中1~13题均有5个选项,支持程度由低到高,分别记1~5分。14~17题选项中给出了支持的来源,可以选择无任何来源,也可以在给出的支持来源中选择一项或多项,每选1项给1分。18~20题按选项1~4分别记1~4分。得分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4]调查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该量表由24个条目组成,分4个维度,正性、负性情感,正性和负性体验,得分越高越具有此种情感或体验。还可以计算出主观幸福感总分,得分越高,幸福感程度越高。

研究资料的收集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尤其是文盲的老年人,由调查员读题,并将书面语言翻译成口头语言,让被调查对象作出自评。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能看懂问卷的老年人,采用发放问卷,由被调查对象独立填写的方式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用±s表示,采用频数分析、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的方法。

2 结果

2.1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2.1.1 农村留守老人和农村非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表2显示,除配偶支持、子女支持外,非留守老人和留守老人差异显著外,其余维度差异均不显著。且在这两个维度上,留守老人的得分均显著小于非留守老人。

表2 农村留守老人、农村非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s)

量表 非留守(N=194) 留守(N=148) t值 P值

配偶支持 13.28±4.30 11.75±5.16 2.924 0.004

子女支持 14.16±2.99 13.23±3.34 2.721 0.007

亲戚或朋友支持 15.20±5.13 14.44±4.80 1.399 0.163

团体组织支持 3.61±2.03 3.71±2.20 -0.441 0.660

情感支持 18.14±5.40 17.99±5.27 0.250 0.803

实际支持 18.61±4.32 17.80±4.80 1.638 0.102

对支持的利用度 5.59±2.01 5.99±2.34 -1.671 0.096

2.1.2 不同年龄、性别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比较

表3显示,除子女支持和团体组织支持得分差异不显著外,社会支持各因子评分年龄差异显著。配偶支持、亲戚或朋友支持、情感支持、实际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各维度得分,均表现为低龄组、中龄组显著高于高龄组,低龄组与中龄组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3 不同年龄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得分比较(±s)

量表 低龄 ①(N=71) 中龄②(N=45) 高龄③(N=32) F值 P值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069-05

幸福是一个复杂而又主观的概念,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1]我们只有理解了幸福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认知和对生活的热情,等等。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差异化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直受人们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对幸福的感受、理解和行为方式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他们的思想意识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碰撞、冲突和变化,这迫切需要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在南京地区选取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南京人口干部管理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六所高校,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7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22份,有效率为80.5%,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被试者的自然情况表(N=322)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段建华(1996)对总体幸福感量表(Genral well-Being, GWB)修订后的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共30题,包括负性情绪体验、正性情感体验和健康状况三个维度。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三个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85、0.79、0.81,重测信度为0.873,效标效度为0.500。问卷采用7点计分法,选1记1分,选7记7分,其中第2、5、7、9、11、12、13、18、19、21、22、24、25、26、27、28题为反向计分。故主观幸福感在负性情绪体验、正性情感体验、健康状况三个维度都是得分越高越好,即负性情绪体验得分越高,表明被试者主观感受到的负性情绪体验越少;正性情绪体验得分越高,表明被试者拥有越多的正性情感体验;健康状况得分越高,表明被试者的健康水平越高。[2]

负性情绪体验:1 3 4 6 8 17 20 29 30

正性情绪体验:2 5 7 9 18 19 21 22 24 25 26 28

健康状况:10 11 12 13 14 15 16 23 27

(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在被试者填写问卷之前,由主试者告知目的,讲解填写方法。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用Epi Data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变量方差分析,等等。

二、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整体现状

对322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三个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1所示:

表2-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维度的描述统计分析

从表2-1可以看出,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平均得分143.63分(全卷总分为210分);最高分186分,最低分69分。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研究

1.不同性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研究

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分及总分为因变量,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2:

表2-2 不同性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T检验

*p

从表2-2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正性情绪体验、健康状况、主观幸福感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以上各维度分及总分上都低于女生。

2.不同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研究

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分及总分为因变量,专业为自变量,进行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如表2-3:

表2-3 不同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F检验

从表2-3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分及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专业大学生间的差异,研究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4:

表2-4 不同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多重比较结果

注:仅列出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

经表2-4多重比较发现:体育专业学生的负性情绪体验显著低于理科、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体育专业学生的正性情绪体验、健康状况、主观幸福感总分均显著低于文科、理科、艺术类专业学生的。

3.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研究

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分及总分为因变量,生源地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5:

表2-5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T检验

从表2-5可以看出,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分及总分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4.独生、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研究

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分及总分为因变量,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6:

表2-6 独生、非独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T检验

从表2-6可以看出,独生、非独生的学生在负性情绪体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学生的负性情绪值显著大于非独生学生的。(注意:此处负性情绪是反向后的计分,而不是字面上的负性,解释同正性,下同。)

5.不同月消费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研究

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分及总分为因变量,月消费为自变量,进行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如表2-7:

表2-7 不同月消费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F检验

从表2-7可以看出,不同月消费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负性情绪体验、健康状况及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月消费大学生间的差异,研究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8:

表2-8 不同月消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多重比较结果

经表2-8多重比较发现:月消费600-800元的学生负性情绪体验显著低于月消费800元以上的学生;月消费在600元以下的学生在健康状况及主观幸福感总分上均显著低于月消费800元以上的学生。

6.不同睡眠状况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研究

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分及总分为因变量,睡眠状况为自变量,进行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如表2-9:

表2-9 不同睡眠状况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F检验

从表2-9可以看出,不同睡眠状况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分及总分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睡眠状况大学生间的差异,研究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见表2-10:

表2-10 不同睡眠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多重比较结果

如表2-10多重比较发现:对于负性情绪体验来说,睡眠很好的学生>睡眠一般的学生>睡眠差的学生;对于正性情绪体验、健康状况、主观幸福感总分来说,睡眠很好的学生>睡眠差的学生,睡眠一般的学生>睡眠差的学生。

7.体育运动情况不同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研究

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分及总分为因变量,体育运动情况为自变量,进行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如表2-11:

表2-11 体育运动情况不同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F检验

从表2-11可以看出,体育运动情况不同的学生在正性情绪体验分数上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情况不同的大学生间的差异,研究进一步进行LSD多重比较,见表2-12:

表2-12 体育运动情况不同的大学生正性情绪体验的

差异多重比较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体育运动少于半小时的学生正性情绪体验显著高于体育运动多于1小时的学生。

8.父母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

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同维度分及总分作为自变量,以父母是否受过高等教育为自变量,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13:

表2-1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父母是否受过高等教育

因素上的方差分析

图2-1 负性情绪平均分在父亲、母亲是否

受过高等教育上的交互效应图

图2-2 正性情绪平均分在父亲、母亲是否

受过高等教育上的交互效应图

图2-3 主观幸福感总分平均分在父亲、母亲是否

受过高等教育上的交互效应图

从图2-1、2-2、2-3可以看出,在父母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子女的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总分影响的主效应上,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子女各维度体验的分值更高,且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影响更大。在父母和是否受过高等教育的2*2变量的交互效应上,父亲没受过高等教育情况下子女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总分得分较母亲没受过高等教育的分值更低。

三、研究结论

(1)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总体来说,大学生被试者还是倾向于体验到幸福感,但是不强烈也不明显。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大多支持本研究结论。

(2)不同性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明显,男生在各维度分及总分上显著低于女生。用男女社会角色的不同可以解释这一结论。

(3)不同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各维度分及总分上差异明显,且体育专业学生的正负情绪体验显著低于其他专业学生的,这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有关;文科大学生与理科大学生在负性情绪体验以及健康状况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其他相关类型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文理科大学生在学科专长上各有其优势、劣势有关。

(4)未发现生源地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这一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结论具有分歧,因此,本研究结果是否受到测量工具的影响或者取样的影响尚未可知,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另外,即使生源地因素从整体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不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否对个体或者群体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同样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5)独生与非独生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差异不显著。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只在负性情绪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正性情绪体验和健康状况上差异不明显;独生子女的负性情绪显著大于非独生子女的。这可能与独生子女性格倾向、气质类型和智力水平等因素上的优势有关。

(6)不同月消费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负性情绪体验、健康状况及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说月消费越多,主观幸福感相对较强,其原因可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会有更多的物质享受,伴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幸福感就较高。[3]

(7)睡眠状况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非常显著。睡眠很好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睡眠一般的大学生;而睡眠一般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又显著高于睡眠较差的大学生。总体而言,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跟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即睡眠好,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分数也高。这可能与睡眠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关。

(8)体育运动情况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体育运动情况不同的学生在正性情绪体验分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体育运动能提高身体素质,产生成功的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打破焦虑、忧郁等消极心境有关。体育运动少于半小时的学生正性情绪体验显著高于体育运动多于1小时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被试样本中有一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动机和目的不一样,所以带来的主观幸福感也不一样。

(9)在父母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子女的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总分影响的主效应上,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子女各维度体验的分值更高,且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影响更大。在父母和是否受过高等教育的2*2变量的交互效应上,父亲没受过高等教育情况下子女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总分得分较母亲没受过高等教育的分值更低。父母低文化的家庭非理性甚至是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子女没有更多积极的情感关怀和鼓励,可能是导致子女主观幸福感体验偏低的主要原因。在很多低文化家庭中,父亲是支撑家庭经济和实施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子女的幸福感体验受父亲的影响更大。

综合以上结论不难看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构成是多维的,影响其幸福指数的原因是复杂的。在一些维度大学生幸福感得分较低。一些人群比如大一新生、农村学生、特殊专业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低的学生等主观幸福感较低。正因如此,关注与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必要的。主观幸福感较高的个体工作更有效率,更具社会适应性[4];同时,主观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理健康状况,已有研究者把它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指标之一(杨宏飞、吴清萍,2002);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幸福本身就是目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高需要全体心理学研究者和大学生朋友的共同努力。

[ 注 释 ]

[1] 包尔生.伦理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 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1):56-57.

第5篇

【关键词】中职生;主观幸福感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多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又面临着职业的选择和就业问题,其心理社会问题相比普通中学生更加严重。吸烟、游戏、网络等成瘾问题,抑郁、焦虑、精神分裂、自杀倾向等内部问题和行为、青少年犯罪等外部失调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关注中等职业中专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中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

1.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它不仅包括认知成分,也包括情感体验。其中,认知成分即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

2.调查问卷分析

抽取大连地区两所职业中专的8个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每两个年级选取两个班级。发放3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290份。采用由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该量表包括家庭满意度,友谊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六个分量表,36个题项。以及 由Dineer2002年编制的《快乐感量表》,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共14道题项。调查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中职生生活满意度得分151.75,说明他们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积极情感得分20.45,说明中职生的积极情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消极情感得分29.81说明职校生有较高的消极情感。

由表2可发现,中职生具有较高的友谊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而在家庭满意度方面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综合以上调查表明,大连地区中职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消极情感较高。尤其是家庭、学校、朋友三个方面对中职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是清晰可见的。而这三方面又是中职生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可见社会支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为了探究其他因素对中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具体影响,又经过多次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将其他因素总结如下。

三、影响中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人口学变量因素

国外学者Dew与Huebner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总体生活满意度与性别、年级无关,但是却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亚裔学生的满意度要低于白人学生。而国内丁新华发现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高,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逐渐降低,同时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在本次关于中职生的调查中,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与年级方面没有出现明显差异。

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的稳定、温暖、理解、成员间相互关心,关系密切、愉快与幸福感呈高度正相关;与父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惩罚、严厉、偏爱、母亲的拒绝等均有显著负相关。通过对中专生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单亲的中职生家庭占总数的40%左右,这也是家庭满意度降低的数据来源根据。

3.生活事件因素

国外学者Suh研究发现,急性生活事件和慢性生活事件(包括正性和负性)均与青少年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呈中等程度的相关。 与同学或是老师发生矛盾、或是考试压力影响等类似事件的影响也造成了中职生自卑、抑郁、焦虑、疏离感等多种不良心理问题,使其主观的幸福感下降。

(二)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观因素

1. 人格因素

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导致不同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及生活满意度。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比较认同人格特质中的外倾性和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相关。外倾性对主观幸福感具有增值作用,神经质则与之相反。就人格类型来看,稳定外向型中职生的幸福感分数最高,幸福感分数最低的是内向不稳定型的中职生。

2. 应对方式

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较多地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类应对方式的中职生幸福感水平高,反之较多使用退避、不良情绪和发泄应对方式的中职生幸福感水平低。

3. 自我效能感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回避目标的追求、较少的目标发展与低幸福观都有关系,具有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水平高的中职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低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

综上所述,影响中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外在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又有人的内在心理特点因素,那么要提高中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就可以针对以上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四、如何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

通过对中职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和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以下可供参考的提升中职生幸福感的建议。

1.培养学生积极情绪

积极的情绪会表现出更大的宽容性、耐性和持久性,更倾向于使事物朝向好的方向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经常思考一些积极的事件或事件的积极面就会使学生体会到更多的快乐,而变得更为乐观。因此,提醒学生要积极地看待所发生的每一件事,学会让自己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经常去听、看、经历一些能够激起积极情绪的美好事物,多看自己的成就与优点,感激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等等。.

2.帮助学生建立维系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

建立与家人、朋友、老师等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职校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学校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引导职校生不断调整和改善认知结构,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在交往中感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使自身在交往中获得积极的幸福感体验。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从不同侧面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职校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缩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从而获得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4.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合作

父母是学生重要的心理和感情的交流对象,来自家庭的支持、父母的支持是提升中职生幸福感的重要方面之一。建立与学生家庭的紧密联系网络,和家长共同探讨研究改善或形成和谐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关注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尤其要关注其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让家长与学校共同完成对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开设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职校生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指导课程如:心理卫生、青春期心理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以帮助他们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的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以提高职校生的社会生存和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关于职业中专学生的问题研究,不仅是学校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关注职业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这个群体在的主观幸福感,可以为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同时,培养职业中专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从学校适应过度到社会适应,预防出现一系列社会的问题出现更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唐洁,孟宪璋.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ChineseJournalofeliniealPsyehoz"gy, 2002,10(4):316一320.

[3]韩爽.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培养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实施策略

一、研究目的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涯是一个人性格形成、价值观形成以及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关注这一阶段人的成长,对整个人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取样法,采用自编的《关于我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形式,主要测量被试者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环境四个维度,共20题。选太原理工大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被试学生331名,在对全部问卷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共获取有效问卷299份。

三、研究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被试小学生中有9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82%的学生认为和同学在一起最快乐,有27%的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19%的学生的自卑是由于自己的性格,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幸福感指数不高,这和许多因素都有关。

四、讨论与分析

1.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首要因素。

2.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对小学生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3.学习压力是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4.小学生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对小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五、实施策略

第一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寻找幸福

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掌握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第二步,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幸福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大多喜动。因此,课内,教师在设计教学双边活动中,应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学习幸福感,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第三步,在实践中鼓励学生传播幸福

就教师而言,要给学生被关心、关注、关爱的幸福;要给学生语言亲近、亲切、幽默的幸福。

第7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重庆市;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而实施幼教的直接行动者,即幼儿教师群体当前的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如何值得去做深入调查和研究,因为幼儿教师是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角色,是幼儿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基于此原因,本文将采用以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对重庆市S地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

二、情况调查及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重庆市S地区幼儿园随机抽取的578名幼儿教师,问卷调查主要涉及择业动机、工作成就感、专业素养、人际环境、身心健康、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及工资待遇因素(共42题);另外加上个别访谈。

1.调查数据解读

对影响幼儿教师整体幸福感的各个因素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得出重庆市S地区幼儿教师的总体职业幸福感的平均得分为2.85分,处于中下等水平。其中人际环境、专业素养及择业动机的平均分较高,高于中等水平;而身心健康、社会支持、工作成就感、工作压力及工资待遇的平均分较低,低于中等水平。从幼儿教师对职业幸福感的自我认定统计情况看,幼儿教师的“整体幸福感” 平均数为2.78分,与数据汇总结果相近。总的来说,幼儿教师的整体职业幸福感不容乐观。

具体情况为:

(1)择业动机。调查结果显示,从择业原因来看,主观上有更积极选择幼教行业的人只占40%左右,这部分幼儿教师能体验到职业幸福感,而其余60%非积极选择幼教行业的人体验到职业幸福感的指数相对较低。

(2)工作成就感。从调查结果来看,能够感受到成就感的教师较少,这与幼儿教师工作内容偏于重复繁琐的劳动相关,同时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幼儿,因此幼儿能够取得的成绩通常难于给社会和成人留下有冲击力的印象,从而也就使得幼儿教师获得的认同度偏低。

(3)专业素养。调查数据显示,有56.7 %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因此,幼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满意度较高,这也反映出目前幼教行业的素质逐步得到提升。

(4)人际环境。调查数据显示,有40.2%和34.5%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比较”和“非常”受幼儿欢迎;有49.4%和26.6%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比较”和“多数时候”能与同事和园领导愉快相处;而在家长支持程度方面,感受在“一般”(含“一般”)之下的教师比例高达85.8%。

(5)身心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多数教师处于亚健康状况,只有13.5%的教师认为自己身体在“比较健康”及“健康”;心理健康方面“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28.5%,比例仍然偏低。

(6)工作压力。调查结果说明,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如果再择业很大一部分教师都不会再选择幼教行业,这说明工作压力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果不及时排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将会对未来幼教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

(7)工资待遇。调查数据显示,有33.9%和15.1%的大比例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工资待遇“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

2.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包括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衰减和增加这两方面的因素。通过对重庆市S地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行统计总结,结合访谈,对影响因素归总分析如下。

(1)导致幸福感衰减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①工资待遇低,现实生活中, 幼儿教师们担负着对幼儿教育、保育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目前生活水平很高的现实情况下,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月收入平均在2000元左右,这让教师们感到生活压力很大,认为自己的极度付出与回报差距很大。②工作无成就感,幼儿教师每天干的都是一些琐碎而又重复的事情,很难看到显性的成绩。③管理体制不完善,从整个社会来看,对于幼教行业的规划和投入显得不足,该行业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未纳入到正规的教育体制中,且大多数园长只关注幼儿园的外部发展及规模的扩张,使幼儿园内部制度、教师成长、工资待遇等方面的体制很不完善。

(2)导致幸福感增益的主要原因。①幼儿的成长和进步;②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③对幼儿教育职业的热爱;④领导的支持与肯定;⑤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

从调查结果中显示,重庆市S地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整体处于中下等水平,大部分幼儿教师有时能体验到幸福感,但体验幸福感的频次不高;他们在身心健康、社会支持、工作成就感、工资待遇及工作压力方面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其职业幸福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三、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建议

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结合重庆市S地区幼儿园实际情况。具体策略建议如下:

1.社会层面

(1)给予学前教育充分的重视,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真正实现“尊师重教”。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国家通过政策法规的倾斜和宣传等手段,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只有提高了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真正实现“尊师重教”,才能使幼儿教师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2)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保障,确保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幼儿教师面对的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工作琐碎繁杂,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要投入大量的劳力、心力与情感,但幼儿教师的收入与付出却相差甚远。幼儿园将各项保险福利按《合同法》的规定纳入到工资体系,但是却按法规的最低标准实行。教师的福利得不到保障,导致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获得。

2.组织层面

(1)幼儿园管理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多给教师“人性化”关怀。

(2)赏识教师,及时给予教师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帮助教师“减压”。

(3)幼儿园管理者要积极为教职工争取福利政策。

当教师提出合理要求时应当尽量满足,从而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提高幼儿园的凝聚力。

3.教师个体层面

第8篇

[关键词] 幸福感;大学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078-03

追求幸福,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伴随而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对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幸福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刘莹,2014)。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中涉及较多的一个核心概念,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肖少北,2010)。Ryff (1995)认为幸福并非获得简单的快乐,而是包含了一种完美的体验,即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掘自身的潜能而体验到的快乐。Wilson(1967)的研究认为高幸福者都是“高自尊、年轻、健康、受过良好教育、收入丰厚、外向、乐观、没有烦恼、信教、已婚、性、智能的适度目标”。综合国内外观点,本研究将大学生自我幸福感定义为:个体通过对自身的认识和对环境的认知,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主观的心理体验。幸福感不仅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也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和实现过程(方王皓明,2012)。大学生的幸福观代表着当代年轻人的主流和方向,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进步与前途命运。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已成为当务之急(王金明,2015)。

一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某校大学生共270人参与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50份。调查专业涉及教育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其中男生75人,女生171人。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Fazio(1977)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是被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指定的一种定时性测查工具,是用来评价被试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姜永杰,2007)。该量表有18个项目,经因素分析分为六个分量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分量表、对健康的关心分量表、精力分量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分量表、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分量表、紧张和松弛分量表。问卷采用六级评定,最终得到各分量表的得分以及总量表的得分。本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研究表明本量表比其它焦虑和抑郁量表的效能好,同时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幸福感的测评。

3 实施程序与数据处理

主试统一指导语与施测过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施测,统一回收问卷;数据处理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 结果与分析

1 大学生自我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从表1可以得出,在大学生自我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方面,男大学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维度上高于女大学生,但差异不显著;在对健康的担心、抑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维度上女大学生高于男大学生,差异也没有达到显著。

2 大学生自我幸福感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我幸福感在生源地方面,对健康的担心、松弛和紧张、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等维度上有显著的差异(t=-2.409, P< 0.05; t=-2.308, P< 0.05; t=-2.794, P< 0.05),并且均表现为城市大学生自我幸福感高于农村大学生自我幸福感。同时城市学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抑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维度上高于农村学生。

3 大学生自我幸福感在独生子女与否上的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我幸福感在独生子女与否差异方面,独生子女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抑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上都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差异不显著。

4 大学生自我幸福感在年级上的差异

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自我幸福感在年级方面,对健康的担心、精力、松弛和紧张、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等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

从表5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自我幸福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上,一年级与二年级大学生有显著的差异(P

三 讨论

1 大学生自我幸福感性别差异

大学生自我幸福感的性别差异调查结果为自我幸福感总分、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上男生高于女生。也就是说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释这种现象:其一,随着社会分工和文化的进步,传统的性别观念虽已发生改变,但社会对男性的要求还是很高,男性比女性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其二,这种差异是由于男女社会角色不同造成的,男性在社会上的角色很少强调情绪的表达,而女性有更多的情绪表达。同时女性感情细腻,所以在感情体验上一般比男性更快也更明显。上大学以后大多数女生会遇到更多关于感情方面的问题,再加上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困扰,因此在大学期间女生在情绪方面波动可能比较大。

2 大学生自我幸福感在生源地方面的差异

大学生在自我幸福感的生源地差异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为在对健康的担心、松弛和紧张、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等维度上生长在农村的学生和生长在城市的学生有显著的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城市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起点比较高,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比较大,因此学习压力大;而农村学生从小受教育条件差,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学生缺乏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所以相对于城市学生压力比较小。还有一方面是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对健康的担心方面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比较新鲜,还有天然的食物,而现在的城市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有时候会出现雾霾现象。我们从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城市学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上高于农村学生。这个原因可能是跟农村学校相比城市的学校教学设施比较齐全,最重要的是比起农村学生城市的学生会有更优厚的物质条件(马存燕,2008)。因此城市学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高于农村。

3 大学生自我幸福感与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

独生子女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抑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上都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均未达到显著的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拥有更多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以及精神资源。独生子女是家中独子,因此享有更多的照顾,他们常常会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欢迎的,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其次,由于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把更多的期望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因此独生子女的压力比非独生子女高。再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缺少了兄弟姐妹间的情感支持,但独生子女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李萌萌,2012)。

4 大学生自我幸福感的年级差异

从各个年级来看,大学生自我幸福感由高到低依次为一年级、三年级、二年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首先,大一新生带着“金榜题名”的喜悦和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来到崭新的校园,对整个校园氛围感觉很新鲜,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因此对生活也比较满意,其幸福程度是最高的。其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会面对很多的苦难和磨难,他们会为了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而烦恼(赵连锋,2011)。因此,一般二年级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有所降低,因此幸福感也相应地下降。最后,三年级学生得分较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基本掌握了大学的学习方法,自我意识已趋向稳定,并且到了三年级之后,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比如准备实习、工作、考研或出国等。生活过得比较充实,因此能体会到幸福感(刘洋,2014)。因此他们在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上又有所回升。

四 结论

第一,大学生自我幸福感在城乡之间存在差异。作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两个被试的总体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某些差别的反映。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总体上仍与城市存在相当的差距。

第二,大学生自我幸福感在性别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男女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也就是说性别不会对自我幸福感产生明显的影响。我们认为这种结果并不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大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活跃的群体已经广泛地接受了各种观念,原有的各种性别差异也因此逐渐缩小。所以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小。

第三,大学生自我幸福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在对健康的担心、精力、松弛和紧张、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等行为上差异显著。

参考文献

[1]方王皓明,苗元江,梁小玲,胡亚琳,周.大学生实现幸福感初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9).

第9篇

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知识人群,其成长与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紧密联系,是决定国家未来繁荣昌盛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他们常因幸福感不强而影响自身价值的实现。本文运用SPSS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感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811.116 文献标识码: A

一、 研究意义

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位为大学生,因为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观念代表着青年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和国家的未来。他们智力水平较高、思维能力较强,情感丰富,内心体验细腻微妙,人生观、世界观趋于成熟。但由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人生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经常会出现幸福感不强而影响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当前社会上大学生因各种因素酿成的悲剧频频发生,有外界的客观诱因导致,也有归咎于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所以,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设计《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将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来源归纳为自身状况、校园情况和社会宏观环境三大因素,并细化为25项变量,其中各变量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评分。

自身状况包括如下13个变量:1经济状况宽裕、2学习优秀、3善于交际、4对未来有明确目标、5情感充实、6为学校感到自豪、7喜爱所学专业、8对外形自信、9家庭和谐、10身心健康、11和同学相处融洽、12拥有非凡的领导能力、13性别。

校园情况包括如下8个变量:14教学设施好、15食宿条件好、16校园风景优美、17学习氛围好、18教学质量高、19校友资源丰富、20行政服务效率高、21校园活动丰富。

社会宏观环境只包括4个变量:22交通便利、23宏观经济良好、24就业情况良好、25社会风气文明。

三、 数据分析

1.研究各变量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

分别用各变量与满意度y作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在自身状况中,经济状况、外形、就读学校、与同学交际、领导能力等对幸福感基本没影响,学习情况、所学专业、身心健康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较大,其他因素略有影响。

校园情况中,学习氛围、校友资源、行政服务效率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对校方的建议是提高生源质量,改善培养模式,提高自身行政服务效率。

社会宏观环境本该是影响度较高的因素,但由于调研是在海淀区展开,其治安和文明程度很好,且为重点高校聚集地,大学生的就业与满意度的相关性并不高。

2.研究大学生幸福感与自身状况的关系

经多元回归分析,R方为0.814, DW为1.734近似于2,拟合得较好,经济状况宽裕和身心健康与性别等出现较大的系数相关性。同时观察B系数,并与1中的单变量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再分析t值和sig,通常要求t值越大,sig小于0.05为较优的结果,发现学习优秀、喜爱所学专业与身心健康是自身状况中影响大学幸福感最关键的3个因素变量。

3.研究大学生幸福感与校园情况的关系

R方为0.620,DW为1.536稍小于2,说明回归不是很理想。行政服务效率、教学质量高与食宿条件,校友资源丰富与行政服务效率,教学质量与校园风景优美等均出现较大的负系数相关关系,因此说明因子分析来剔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很重要。从B系数看出教学设施好和风景优美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较大,再考虑的t值和sig,发现t值不大,且sig大于0.05,故该回归分析不可靠。

4.研究大学生幸福感与社会宏观环境的关系

此处的R方值很小,但DW很接近于2,说明这部分的数据不适合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各变量的赋值基本呈现随机分布,故前两大块的因素更重要。

5. 提取变量做因子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最终选取学习优秀、对未来有明确目标、情感充实、喜爱所学专业、家庭和谐、身心健康、性别、学习氛围好、校友资源丰富、行政服务效率高、教学设施好、校园风景优美和社会风气文明这13个变量做因子分析。

从相关矩阵可看出:情感充实、身心健康、校园风景优美、校友资源丰富均与学习优秀有较高相关系数,可能是学习优秀的同学通常情商也较高,并且善于劳逸结合,热爱运动、热爱生活,而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丰富的校友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其热爱学习,积极上进;此外,校园风景优美与情感充实的相关性更高,这可能是虚假相关,又或许优美的校园环境能让大学生更好地享受生活。

解释总方差基于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率两方面的考量,提取了4个因子。碎石图也进一步验证。将这4个因子与满意度做多元回归,得拟合方程如下:

四、 结论及思考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性的效用,对大学生而言,其自身状况的影响也最大。学习优秀、喜爱所学专业与身心健康是在自身状况中作用最大的三个因素。大学生应积极进取,学会适应大学的学术氛围,热爱学习,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学术造诣。

其次,校方虽然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不如其自身的影响大,但校园中情况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教学设施、环境、学习氛围、校友资源等等都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学校应努力提高相关的综合实力。

最后,由于调研数量和范围太小,社会的影响并未体现,但也说明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过少,缺乏对社会动态的关注,不会将其与幸福感联系起来。希望高校的培养模式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从长远意义上能给大学生走入社会后带来更充实的幸福感。

[1] 陈智慧,陈艳.影响大学生幸福指数的需求因素探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1,30(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