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8 01:53:39
导语:在汽车营销教学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职业学校;教改策略;实施方案;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51-03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一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工作,经济社会越发展,职业教育就越重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十五”以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随着《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的出台,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我省职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加强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弹性学分制,推进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化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推进“双证书”制度……所有这些都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研究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步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安徽这片土地上,奇瑞、江淮、星马等民族汽车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到2010年3月26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标志着奇瑞公司已经进入了打造国际名牌的新时期。江淮汽车肩负振兴民族汽车工业使命,高举自主品牌的大旗,整合全球资源,实施自主创新,长期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持续深入推进精益生产,积极构筑民族汽车的品质和品牌优势。星马汽车公司2000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年产2000辆专用汽车技术改造项目”和“年产5000辆专用汽车技术改造项目”,形成了年产5000辆专用汽车的生产能力。预计“十一五”期间,星马公司将达到年产10000辆专用汽车生产规模,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随着安徽省民族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安徽省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对人才结构和专业性的需求也在悄然变化,对职业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是安徽省教育厅直属、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也是安徽汽车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学校、理事长单位,是全省唯一一所学生数量超过万人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本着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标、服务为宗旨、质量为保障”的办学理念,我校先后与江淮汽车集团、奇瑞公司、星马汽车公司、安凯汽车集团、合力叉车集团、宁波吉利汽车、深圳富士康集团等几十家现代大中型汽车、机电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2006年3月底,由我校牵头,联合相关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报经省教育厅批准,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个职业教育集团――安徽汽车职业教育集团。依托汽车行业、职教集团平台两大优势,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更加稳固、宽广。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我校现行课程和教学体系的弊端也不断地显现出来,我们的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就业后时间不长即离职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成为我们当前首先要解决好的大问题。为此,我们成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研究课题小组,专门对此进行研究并付诸实践,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使学生扎实掌握实用技能,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同时,也为我校招生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
我校目前共开设了四大类15个专业,其中,汽车类专业3个、机械类专业5个、电类和管理类专业共7个。每年汽车类专业招生人数占招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人数较多时,一届就有2500人左右。从前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报考我校汽车类专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数稍多,而汽车商务专业人数最少,每学年只能开办一个班(50人左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和不全面。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掌握当今社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特点,在走访了省内一些著名的汽车企业,与多名汽车专家交谈后,我们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汽车厂商、4S店、维修厂等40余家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领导及各部门员工进行了近200人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
汽车类企业用工需求旺盛 “十五”以来,以江淮、奇瑞、星马为龙头的安徽省汽车整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9年,在市场需求回暖的带动下,安徽汽车产量也呈高速增长态势。在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下,汽车下游企业,即汽车后市场产业也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省风之星、省汽贸、宁国亚夏三大汽贸集团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旗下品牌众多,尤其在合肥地区,形成了包河园汽车城、安徽国际汽车城等几个规模庞大的汽车4S店集群。纵观全省各类加工制造型企业,汽车类企业无论是整车制造业,还是销售、维修业,对有良好素质的汽车制造、维修类人才的需求都极为旺盛。
各类汽车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各不相同 汽车制造型企业需要一大批操作规范、组织性、纪律性良好并具备一定现代化设备操作技能的人才。虽然新进员工通过培训就能熟悉并掌握冲压、焊接、喷涂、装配等某一道工序流程并上岗操作,但企业笃信只有合格敬业、诚实守信的员工才能制造出品质优良的汽车,所以他们对员工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相较于汽车制造型企业,汽车服务型企业,包括汽车销售、维修等企业对员工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划分更加精细。但每个岗位涉及学科领域都差别甚远。例如,汽车机修工所需掌握的汽车电控诊断思路、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与汽车钣金工所需掌握的钣金、油漆等材料化学知识可以说毫不相干。这些企业并不强求汽修全才,只要求汽修专才。从统计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汽车维修企业中的汽车机修工岗位相对饱和,而对汽车电工、钣金工、油漆工的需求却是非常大的。
招收中职毕业生是大多数企业的优先选择 现代中职毕业生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的种种优势还是得到了诸多用人单位的认可。他们诚实守信、组织纪律性强、易于管理、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培训,可以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基本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另外,中职学生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与其他层次人才比较也优势明显,这些都得到了用人企业的一致赞同。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中职学生上手快,好管理,所以,在就业招聘竞争中,中职学生较其他层次人才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企业生产第一线,中职学生在各个岗位中都能大展身手。
综述,我们把改革的着眼点首先放在专业的设置上,既要把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才就业结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爱好,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因此,我们在汽车制造与维修这个大专业的前提下,细分出汽车制造、汽车机修、汽车商务、汽车电子、汽车车身修复五个方向,以便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在对专业有所了解后,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找出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技能方向,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增强就业竞争力。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和教学体系
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资源。每个专业课程的设置,都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学生离校后能否具备直接上岗和后续发展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职业技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基础的专业技能课程,又要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正确指导学生确立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基于此,我们对全部课程按照模块形式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三大模块,其间穿插有若干文化基础课程。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梯次培养。以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机修方向为例,专业基础技能模块包括汽车驾驶、汽车维护、汽车构造、汽车维修等,专业核心技能模块包括汽车电控、汽车检测、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专业综合技能模块包括汽修综合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考前实训等。通过这些课程,不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第二学期末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证,以拿到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初级证书为起点,进而在毕业前拿到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钣金工、汽车油漆工、汽车营销师等中级证书,以实现双证书的培养目标。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面向全体学生,我们选择了《汽车文化》、《汽车专业介绍》、《汽车安全驾驶与营运知识》、《汽车维护与保养》等课程。通过《汽车文化》课程,将100多年来的汽车发展史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汽车,认识汽车,进而爱上汽车,提升对汽车的兴趣。通过《汽车专业介绍》课程使学生详细了解汽车制造与维修大专业下五个方向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面向企业等情况,使学生能够在第二学年开始之初就对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进行下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通过《汽车安全驾驶与营运知识》、《汽车维护与保养》等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就能够接触汽车、操作汽车并能简单地维护汽车,以此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第二学期主要设置有《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及《汽车维修技能》等基础技能课程。该阶段从汽车结构拆装入手,以维修技能训练为主要手段,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职业技能。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不但能学会各种工量具和维修设备的使用,掌握各种操作技巧,更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为下个学期的学习指明方向。
第二学年课程设置主要以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为主,按专业方向培养学生。这种课程目标定位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结构中的逻辑主线地位,以专业方向中完成一件(或多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工作程序为逻辑顺序,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技术实践知识,并通过设计实践性问题,从中引申出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是知识记忆;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使教学不再停留于孤立的技术训练,而强调学生在具体、完整、综合的工作过程中的学习与思考,感受职业成长,在形成专业能力的同时,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学校派专业教师进行驻点管理。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和上海通用青年培训课程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以行动为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培养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倡导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手脑并用地学习,在专业技能、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均衡发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行为导向教学策略主张师生双向互动,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师生积极地参与和投入。
按照这个模式,在对我校全部实训设备进行摸底调查实际操作后,我们首先制定出每门课程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对课程的基本要求做出明确界定。我们按照每学期15周(按实际周数的不同可加以调整)、每周四课时连上的方法,将每门课程的全部授课内容整合成15个最具典型工作过程的项目,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都包含6个步骤:明确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方案决策工作实施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对应这6个步骤,我们写出详细的授课计划,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们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并以项目工单的形式列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完成每一操作步骤所需使用的工量具及设备,以指导学生的实操过程及评价过程。另外,再编制出学生任务单,让学生对自己的项目完成过程加以记录,以便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学生任务单中设定的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集思广益、相互协作的空间。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设计工作计划并实施,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切磋。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团队工作的重要性。
在考核评估阶段,我们分别设计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评价表,以量化的形式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每做完一个项目就及时考核,变结果评定为过程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由上述15个项目的考核成绩综合确定。采用这种成绩评定方式,能使学生自评、小组间互评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组互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评价则重在分析问题所在,促进学生广泛讨论,寻求解决方法,并最终得出结论,促进共同提高。这个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校办好教育的基础,我们要根据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课程结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要求来做好师资培养规划,建设学历结构较高、年龄结构均衡、学科结构相融,老中青结合,各专业、学科全面均衡,跨学科、跨专业、跨区域来源的师资队伍。
拓宽“双师”来源,建立兼职教师队伍 我校通过去高校聘请兼职教授的方式,引进了一批高水平、高职称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技术研发能力;通过在企业聘请一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增加了教师队伍的”蓝领”成分。通过这些措施现已形成一支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的职称、学历层次 在学校内部挖掘、培养年轻教师,鼓励他们参加高校在职硕士、工程硕士学习,以取得更高的学历和职称。我校现已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开办汽车交通与运输工程在职工程硕士班,参加学习的三十多位教师都已进入了课题研究阶段。
推进校企合作、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选送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工厂、企业顶岗实习。我们已先后向奇瑞、江淮及星马公司派驻了十几人次的教师,通过从事生产管理及工程技术工作,切实提高了这些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我们还计划尝试与企业联合成立产学研基地,选派教师到基地搞科研开发,承担课题,推行技术服务,参与基地建设改造等,以提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业务进修与培训,多途径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我校已先后有几十位教师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我校利用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之机,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大赛指导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使自己得到更大的提高; 选派教师参加每年一度的省级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通过这种高规格的培训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进而带动学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利用每周三、周日下午时间开展校内自我培训,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指导,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师培训。
完善教师队伍的考核与管理机制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制定合理的奖励分配制度,我们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以上所述各项教改措施已在我校2011届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全面实施。通过我们近五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2011届学生的就业情况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这批学生普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变化,真正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能,成为了受企业欢迎的人。
改革虽然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菲的成绩,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更为深刻,我们仍然会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努力为企业多培养人才,培养出好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小平.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岗位(群)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
[2]赵精兵,同勤学,王景红.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黄尧.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4]阳妮.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6,(8).
[5]陈玉玲,李玉贵.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J].职教论坛,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