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心理健康教育月总结

时间:2022-12-19 11:31:55

导语:在心理健康教育月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心理健康教育月总结

第1篇

本学年,我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关注校园心理安全,抓好心理健康。

我们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安全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氛围和心理环境,真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二、打造亮点,让新营成为品牌。

心理咨询室作为学校的亮点,举行了几次市现场会,多次提供现场让各级领导观摩指导,作为创城的重点内容之一,为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均衡教育验收做出一定的贡献。作为全国健康教育基地,多次承接各地市代表团来我校参观学习,让新营中学真正成为青春健康教育的领头羊。

三、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程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日常教育中,注重整合各种资源,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我注重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和合声,实实在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思想、心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2.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契机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今年,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本学期开展的活动把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因素种植在学生心中。每次活动之后,作为心理老师,在课堂上我都会进行适时教育,让学生将这种种良好品质的种子深深植于心中,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益的。

3.利用学校各种设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利用好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施,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网、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等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伙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亲密友谊。

四、活动与收获

1、心理健康方面

  2018年10月邀请济宁医学院侯日霞老师给学生讲《迎接青春期》讲座。

2018年11月获得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2018年11月张宁老师给初二全体同学做了《青春做好的样子》讲座,和同学们分享如何避免叛逆期,如何合理控制情绪,人际沟通技巧。我们心理咨询处多次接待各地采访团,如潍坊,江苏如皋等

2、体育健康方面

2018年9月东港区体彩杯中学生排球比赛第四名,

2018年10月东港区体彩杯中学生篮球比赛第四名,

2018年12月东港区体彩杯中学生航模比赛第四名,

2018年11月全市体彩杯中学生足球比赛第一名。

2018年12月全国学校武术优秀教改视频展示评比二等奖。

五、建议: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高心育实效。

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觉和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和精神,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心理健康教育

就会成为强制行为,变得毫无意义。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高心育实效,在实践中尝试了以下的做法:

第一是利用学校各项宣传,使学生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甚至是心理变态的人,所以难免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抵触情绪。我们利用心理橱窗、心理小报等途径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课堂上加大力度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些途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科学了解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来强化其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来优化自身心理素质,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是针对学生需要,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科教学中是如此,同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一样。我始终本着“心理健康教育要蹲下来看孩子的需要”为原则对学生时时进行心理谈话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工作总结5篇。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力求联系学生的实际,每课教学只要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大胆进行尝试。

(二)、加强心理辅导,关注和保护特殊群体的正当权益和身心健康。

在学校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群体的利益更容易遭到侵害,包括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比较调皮、淘气的男生,家庭条件差、父母下岗或离异的学生,有亲属患有精神病或正在服刑的学生,以及那些性格内向、怯懦、寡言少语的学生等等。这些少年儿童因生活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件而容易遭到学生的歧视,受到心理伤害的可能性也要比一般学生大得多。女生虽受到各种惩罚的经历比男生少一些,但却对惩罚怀有更多的恐惧,在心理上受到的伤害更大。对这类学生群体,做为心理老师,我努力从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找到自己的自信,防止他们在隐性伤害中过早对社会和自己丧失希望,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具体做法是:

1. 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学期初,都从学生自卑、自悲、自私、自负、学习焦虑、消极、厌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在普查基础上根据其结果设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并在各个班级设立“知心姐姐”信箱以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及有关班级任课教师就能够依据不同情况,协同进行引导、教育。力争将心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 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是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3.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在教育中本着这样的原则: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提高学生积极进取的自信心,获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五、在行动研究中探索教育之路。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4-0016-03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是人生变化最快、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运行系统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何塑造中学生完美的创造型人格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课题正是以心理健康干预对中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为研究目的,以2006年9月入学新生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调查、测量等研究方法,探讨如何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2.文献资料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基础和信息资料,拓宽思路,提供更完善的方法。

3.案例分析法:围绕典型活动及经过筛选的学生开展系统性的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训练等教育活动,对样本开展纵深研究,以寻求有效的对策。

4.统计分析法:通过分析揭示现象的矛盾及规律。对大量零星的、杂乱无章的调查信息进行简缩、概括,使其显现清晰的特征和规律。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不同年级的城市中学生可能存在的人格障碍或人格缺陷、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2.探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通过合理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

3.注重教师队伍的心育观念更新,探寻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业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之路;

4.增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5.建构适合城市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模式。

四、研究过程概述

(一)前期准备(06年3月~06年9月):对取样班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并通过调查,分析其心理障碍的成因(学生、教师、家庭三个维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二)实施干预(06年9月~09年4月):矫正研究阶段,通过长达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层面),干预取样学生的人格形成,进行跟踪测评,分析干预效果。

(三)总结阶段(09年4月~09年6月):对取样学生进行最终测评,与入学测评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其心理健康成长水平,将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一一总结,构建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

五、研究成果

(一)构建了“三维三层三步”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所谓“三维”,指从学生自身、教师、家长三个层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时,注重三维之间关系的协调处理;所谓“三层”,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关注到学生自身所处的受教育层次,对于初中生而言,可以理解为三个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主要心理困惑及解决方式;所谓“三步”,指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紧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性和时效性,通过“测评筛选―心育干预―跟踪反馈”三个步骤开展研究和教育,力图实现尽早关注学生心理障碍,及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全面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图 1 “三维”释义图

如图1所示,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本课题组成员认为,要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维度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责任必须由学校担任。图中①处只有师生两个维度,②处只有学生、家长两个维度,③处只有教师、家长两个维度,④处为三维交叉点。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期,往往更着眼于①处,随后,才慢慢发展到③处,进而延伸至②处,这一普遍规律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使中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一切心理健康干预的手段必须经由教师、家长去共同影响学生,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求。从这一意义上,课题组得出了“三维”教育这一模式,并做了许多具体而有意义的工作。

图 2 “三层”释义图

如图2所示,心理健康教育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发展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差异性,为此,课题组在开展研究之初即确定了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和实际年龄,采用不同的心理健康干预方式。例如:针对普遍存在的交往问题、入学适应问题等,学校在七年级以“心语社”这一课外学生社团的方式,开展了团体性的心理适应性训练;针对八年级出现的男女生情感问题、学困生挫折、因青春期叛逆产生的家庭问题,采取一对一的面询方式;针对九年级出现的升学压力、职业选择问题,开展了主题研讨会。

图 3 “三步”释义图

如图3所示,“三维”“三层”面向的是大部分学生,而“三步”则是侧重于对经过前期测评后具有严重心理障碍甚至是人格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这三个步骤的核心步骤是干预。此处的测评筛选一般是指入学检测,也不排除因出现特殊症状而进行的针对性测评。而跟踪反馈是指在经过一段时间(至少3个月至6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以后进行二次测评,根据测评的结果考虑是否中止干预。

(二)搭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平台,营造和谐的校园心育氛围

1.“心语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合肥市初中率先成立心理咨询室,由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证的五位心理师和德育专业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师,每周一到周五轮流值班接待来访学生,同时接受家长、教师咨询。

2.网上心灵驿站――三维交流的快速通道。在学校的德育在线网站上设立论坛,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网上点对点的直接咨询,网站的留言反馈版块和校讯通平台同时接受家长的咨询。通过这种方式,一些涉及学生隐私的话题能够有效地收集到心理教师处。

3.心语社团――学生喜爱的心灵家园。心语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生力量,它的成立为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在此学习初步助人自助的技巧,在完善自己的同时将心理学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教师心育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

实施课题研究的三年多时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挥出实际效果的三年,也是培养教师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三年。学校于2007年12月承担了合肥市首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课题负责人曹秋敏校长作了题为《从“心”沟通、共创和谐》的工作汇报;2008年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修会上,课题负责人曹秋敏校长应邀参加会议,并详尽地介绍了我校自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申报以来,围绕课题工作开展的一些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与会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课题组成员先后参加省级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检查暨成果交流会、省心理学会年会、第三届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等,向大会递交研究论文,多人分获不同等级奖项数次;课题组主要成员杨梅艳老师主讲的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安徽省初中的示范课,受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陈虹博士的高度评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安徽专刊中。

六、存在问题

1.心理健康干预方式较单一。目前,我们主要采用测评、筛选、约谈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这一方式的好处是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感到,其实许多心理问题在学生中具有广泛性。下一阶段,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一系列教育面更广、互动性更强的心理活动课。

2.咨询室潜在功能待挖掘。心理咨询室成立至今,在学生中的影响不是很大,只具有阅览室和个体咨询室的功能,如果能进一步地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多方位、多时段地对学生开放,在布局上更有趣味性,对学生们会更具有吸引力。

第3篇

刘利民在讲话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刘利民强调,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总结各地各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成为我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各地各校要认真地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

刘利民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心理辅导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入手,印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性文件,指导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他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也要根据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新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十六字工作方针,要求各地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面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以及初中、高中五个阶段,分别规定了具体教育内容。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指导纲要还要求,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

福建省、福建省厦门市、湖北省武汉市、山西省晋中市、重庆市沙坪坝区、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山东省济南市第九中学等8个单位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第4篇

为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落实石家庄市教育局《2016年5·1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月)活动方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不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品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 活动主题

三位一体共助健康心

二、活动意义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精神为指导,树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素养,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各种素质全面提高,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使他们把学习当着一种快乐和享受。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像抓教学成绩一样,在安排工作时同时安排心理教育,检查工作时同时检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工作时同时总结,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2.通过案例进行教育,用各种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事,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自教或互教,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案例,并相互讨论当事人的过错或过失,教师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3.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4.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提高认知水平,同时学会团结协作,从而健康成长。

6.利用校园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7.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历、体验。

六、活动安排

1、 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板报、绘手抄报等途径,宣传和培育健康理念,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与氛围。

第5篇

一、征稿内容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

2.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与有效整合。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针对当前心理活动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对策,包括理论文章与课例分析。

4.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包括理论文章与案例分析。

5.班主任开展班级心理辅导的方法与途径。

6.应用心理学规律指导学科教学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7.区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总结。

8.校园心理剧剧本及学校开展心理剧研究的探索。

9.中小学生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0.中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比研究。

11.处境不利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农民工子女、离异家庭儿童等)、特殊儿童(独生子女、残疾儿童、有缺陷儿童)、问题儿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自闭症、网络成瘾等)的心理健康教育。

12.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二、来稿要求

体裁不限,可参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相关栏目文章风格。字数:2000~7000字。标题用黑体字,正文用宋体字。作者的详细信息(单位、地址、邮编、电话、电邮等)另起一页附在文末。

三、征稿对象

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广大中小学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教师。欢迎集体组稿参与,优秀者将获得组织奖。

四、投稿方式

文章一律采取邮箱投稿:

五、主办单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六、时间安排

1.优秀成果征集时间:2017年1月1日~9月30日。 2.优秀成果评选时间:2017年4月1日~10月31日。

3.研讨交流会、杂志社理事年会及评审颁奖大会预计2017年下半年召开,地点待定。

七、评选办法

1.由主办单位邀请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来稿进行评审。坚持三审制度,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确保获奖成果的质量。

2.按照优秀成果的质量评出一、二、三等奖。

3.评选过程公开、透明,手机微信群实时报道。 微信号:13581906384

4.获奖名单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定期公布。

5.获奖文章将择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一等奖全部刊登,二等奖、三等奖择优刊登。

6.获奖名单及优秀获奖文章将在杂志官网()定期更新。

八、收费标准

采用先交款后评审的方式,汇款后请及时与组委会核实到款信息。

评审费:每篇文章180元。

评审费缴纳方式: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邮局汇款。

微信缴费号:13581906384

支付宝缴费号:13581906384

邮局缴费汇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10室

邮政编码:100089 收件人:王策

附言请注明文章第一作者姓名。

九、组委会联系方式

投稿咨询电话:13581906384

联系人:王策 电话:010-88817526 QQ:635866544

刘泳 电话:010-88810835 QQ: 841699352

组委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10室

邮编:100089 网址:

“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组委会

第6篇

以《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全校师生心理健康素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目的

通过系列心理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感悟和体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增强广大师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提升心理素养,健全人格品质,持续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活动主题

教师:我运动 我快乐

学生:我阳光 我快乐

四、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五、活动时间:5月21日—26日

六、活动内容

(一)准备阶段

1.召开教科室成员会议

活动目的:研究部署活动月有关事宜,研究活动内容,明确具体分工。

活动时间:5月16日第二节

活动对象:教科室小组成员

活动要求:要求教科室成员增强责任心,立足我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每一项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负责人:

2.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规划活动月活动安排,落实负责人和活动要求。

活动时间:5月16—17日

活动要求:全面、具体、科学规划。

负责人:

(二)实践活动阶段

1.教师心理瑜伽活动

活动时间:5月18日

活动对象:聘请瑜伽教练引领教师进行瑜伽活动。

活动目的:聘请瑜伽教练,根据教师群体的特点,设置一些基本动作,舒展身躯,拉伸颈部、肩部,带领老师们进行瑜伽冥想,舒缓压力,放松身心,以此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缓解职业压力,提高幸福指数。

负责人:

2.观看电影

活动时间:5月16日

活动对象:全校教师

活动内容:观看心理电影《国王的演讲》

活动目的:通过影片观赏,活动心理感悟,增强心理认知。

负责人:

3.观看心理视频

活动时间:5月16—17日心理活动课

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活动内容:心理励志视频《尼克胡哲》、《生命爬行》

活动目的:通过视频,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学会感恩等心理品质。

负责人:班主任

(三)总结阶段

时间:5月18—23日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

0 前言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和研究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加强心理品质的提升,为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应该如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总结出围绕高职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八项核心能力,形成“个性与共性、教学与学工、课内与课外”三融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1.1 面对个别学生的咨询性个体心理辅导形式

个别心理辅导(咨询)是单独与咨询师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稳定的关系本身就有疗愈的作用。个别辅导(咨询)有利于解决来访者深层的问题,咨询师可以对来访者的生活史,现在的主要心理矛盾、心理结构、心理发展阶段、主要防御机制等指导今后咨询的关键点做非常系统的判断和评估。特别是刚开始进行心理咨询时,以个别咨询开始将使来访者较快地获得稳定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一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在校生达到了15000人。如何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环境,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拥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充分发挥潜能,是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学校于1999年就组建了“聆灵心声”心理健康咨询组织,采取信函式的一对一的个别咨询方式。并于2004年正式组建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现有专兼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二十名,实行心理咨询师联系院系制度,建立有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咨询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网络制度。新生入学期间,利用SCL90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对得分高的学生专门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给予重点关注并提供专门的心理支持服务。

1.2 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

个别辅导有利于解决来访者深层的心理问题,但由于世俗的偏见和对心理咨询缺乏了解,使许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顾虑并望而却步。一方面,心理普查的结果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大量存在,一方面,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又门可罗雀,少有人问津。如此情形让心理咨询师们也很困惑,是坐在咨询中心等学生来访,还是走出去,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心灵相通呢?面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更能发挥其教育优势。

发展性心理辅导着眼于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与潜能开发,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圆满地完成各自心理发展历程,妥善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开发其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由于较少提及心理问题和障碍,使广大学生更易接受。此外,团体辅导中更多地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

基于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的优势,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以课题为依托、以校园为实验场所、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性实验研究。

2.1 时附锥

团队成员自课题申报开始就着手前期的准备工作:组建课题小组、整理课题申报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组织教师赴北京大学分期分批进行拓展师资培训学习并取得相关资质、组织教师进行体验式学习模式理论学习和探讨、组织教师进行团体辅导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课题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后,团队成员于2009年5月正式启动研究工作,6月份开始设计拓展项目及实施方案。成立学生社团――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协会完成招募实验组成员。

2.2 心理拓展训练阶段

2009年7月召开论证会,进一步明确培养方案和计划、调整成员分工、细化教育内容;9月在医学院新生中招募实验组成员,从268名志愿者中随机分层抽样选择55名同学作为实验组学生,并确定了对照组学生。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课题组对09级实验组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培养。按照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进行循序渐进设计,分别围绕环境适应、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情绪管理、创新实践核心能力模块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并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全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心理测量,作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实验组中出现的问题,并调整相应的培养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3 任务和项目驱动活动阶段

在设计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在“边研究、边试验、边修改”基础上进行探索,收集效果反馈资料;为了达到“先行后知、知行结合”的目标,特制定出“任务驱动计划”和“项目驱动计划”让学生的健康积极发展――核心能力,通过活动体验与参与得以真正的提高与升华。

“任务驱动计划”是指给实验组学生设定特定的任务,不给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在指定的期限内,让学生们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与冲突,最终完成任务。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筹经费拍摄校园情景DV剧并举行全校首映礼、组织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组织首届PPT达人大赛、首届阅读经典读书创意秀大赛等一系列的“任务驱动计划”,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前期心理拓展训练的学习成果。最终,校园情景DV剧《安放青春》在全校成功首映,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首届PPT达人大赛、首届阅读经典读书创意秀大赛等都好评如潮。

“项目驱动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第三学期时由实验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的项目组接受不同的挑战,培养深层次的心理品质和创新精神。分别组建:助教组、创业组和科研组。助教组负责协会新成员的纳新及承担新成员部分课程的授课任务。开设“学生大讲堂”,定期面向学校全体师生作专题讲座;创业组学生自由组合,又细分为若干小组,书写创业项目立项书,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调查,建立严格财务及分配制度,组建团队真金白银、自负盈亏进行创业项目活动,各创业小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战绩;科研组也遵循自由组合和兴趣相投原则,细分若干小组,首先进行文献查新,小组进行头脑风暴法,确立研究方向。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研究进展,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并撰写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

此阶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式――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鼓畈⒅傅伎蒲行∽榈难生分别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等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形成了“教学与学工、课内与课外、共性与个性”三融合的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3 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推广

3.1 学生积极参与高度认同

心理拓展训练虽然都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但学生们却有着高度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每次都提前半小时到达场地等候,分享单中有许多同学写到“期盼一周的活动终于来到了”,“望眼欲穿的团队活动终于开始了”,在轻松、活泼、自在的气氛中,学生们充分地感受着体验式学习的魅力,在“小游戏大道理”中分享着各自的心路成长历程,坚持在每天的感恩簿中记录着点点滴滴的感动。这些都让学生对心理拓展训练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和吸引力。任务、项目驱动主题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对学生践行学习内容和技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综合能力和素质,自信心和成就感不断提升,对活动参与度的热情也不断增加。

3.2 学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三年的教育培养,实验组学生在参加了一系列的发展性团体辅导活动后,其心理测量数据显示,他们在“环境适应、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情绪管理、创新实践能力”八种核心能力上均有显著提升。实验组与对照组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在未参加活动之前,八项核心能力差异不明显,但参加系列心理拓展活动后,实验组学生的八项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在学业、科研、就业等项目上均优于对照组。

第8篇

当今医疗环境比较复杂,医患矛盾增多,信息比较发达,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护理专业学生以女性居多,作为医学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随着人群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对护士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不仅具有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今天的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就是将来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护士职业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社会给予了比较高的职业期望和道德期望,却往往忽略了护士这个群体自身的健康问题。我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士承担着繁重的工作;特殊的工作时间(三班倒工作制),作息生活很不规律;同时在医院要面对医护、医患、护技、护护等复杂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大多是女性,传统女性所承担的角色和工作角色之间的冲突,医患关系的紧张等等都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许多调查研究都表明,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因此,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特别的关注和干预。同时,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现代护理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的身体健康,也要全面关注人的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护理观念和技术的革新,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大量医学研究及临床病例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护士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技术,也是临床工作的必备素质和专业技能。护士心理健康与临床护理质量息息相关,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工作性质直接关乎着人群的生命和健康,责任重大,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拥有应对复杂紧张工作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相反,如果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等低心理健康水平状态,如抑郁、焦虑、情绪失控、注意力不集中等,将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影响护理的质量。

2.课程设置内容

2.1教材编写原则

我校准备开设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目前所出版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没有专门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我们拟自编教材。教材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根据“护理学专业开设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研究我们知道,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从护理事业的发展需求、护理事业发展对护士生素质要求、临床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与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目前临床护士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来进行编写。所以,我们组建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写团队,该团队由有着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护理领域专家、教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专家组成。团队成员在川近十家大中型医院开展了调研活动,了解了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她们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现状,结合护理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制定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应该遵循针对性、客观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教材内容要结合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护理学科发展,融合时代性和创新性。教材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临床护理的实践当中去。

2.2教材编写内容

根据教材的编写原则,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队通过反复研讨确定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结合护理职业心理特征及护士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指导护士生如何针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第二部分结合临床患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特点,指导护士生如何识别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高与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教材具体章节内容:护士生心理健康导论;护士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护士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护士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护士生的人际交往;护士生的职业心理发展;护士生的情绪管理;护士生的压力管理;护士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护士生临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每一章节均在每章的内容之前列出相应的学习目标,章节内容更突出了对护士生的实际指导,包括一些案例、测试题等,章节后附有推荐与阅读、学习与思考,有助于突出重点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课后总结与思考,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并指导学生延伸阅读,拓展知识体系。

2.3课程开设形式

本课程是作为护理专业拓展类课程,开设一学期,4学分,72学时。授课对象为所有护理专业学生。授课紧扣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期末考试以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理论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形式有纸质考试、小论文、临床实践、实践报告等,突出护理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特色。

3.讨论

第9篇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其主要造成因素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文化价值等息息相关,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视。本文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前言:

健康是人类的第一大财富,没有健康,就没有后续的人生。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人才,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促进其学业有成、事业辉煌、生活丰富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对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如对学校环境与专业的不适、人际关系的处理、恋爱矛盾、对未来职业的选择等。这些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学习与学习环境问题是高校学生常见问题之所在,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更加自主、灵活,在学习方面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能力。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出现困惑的心理,如理想与现实产生的落差,不知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一个重点问题,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个人的人际交往经验不足,部分学生因性格、爱好等个人原因无法很好的处理与同学、朋友、老师等人之间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显得被动。恋爱问题,大学生恋爱属于热门话题,进入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对异性的追求的欲望加强,但由于缺乏经验,在恋爱关系中往往容易出现矛盾,无法正确认清爱情的责任。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情况较差,大部分高校学生知道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参与其中的为数不多,主要原因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没有很好的发挥心理辅导中心的作用,没有具体的实质内容与措施,使其流于形式。再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且专业性不强。据统计,我国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专业教师引导学生。一般高校近设有两个专职心理教师,且大多无实际操作技术,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心理老师无法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只是简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简单的讲座不能对全部学生与所有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覆盖,如讲座场地的限制,不能让所有同学参加,且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经历等各有迥异,心理问题表现不一,教育课程缺乏针对性,效果不理想。

三、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针对我国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设置专业人员,主要包括心理学专业人士、精神医学人士,负责帮助解决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设置心理课老师,安排每个班级至少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心理辅导课,保证每位学生得以参加;设置辅导员,其主要责任是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内容,根据学生心理困扰程度与心理问题类型进行辅导。

(二)增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形式

可适当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开展大型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心理健康宣传中去;每个月组织学生观看心理电影、宣传片等;为学生订发心理健康书籍、报刊、杂志等;适当开展心理健康趣味活动,如答辩有奖、同学互动等。增加高校心理咨询形式,如个别面对面进行心理咨询、校园电话热线咨询、来信咨询、团体辅导等,可加强发展网络咨询的方式,同时保证学生的隐私安全,降低心理辅导成本,实现资源共享。

(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建立一套评价学生受辅导情况与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工作水平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够从学生的评价中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学生问题的所在,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学生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在大学生的评价中改善高校心理教育机构的不足,加强教育水平。

(四)搭建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

高校学生远离父母,交流变少,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媒体,建设网络互动平台,发挥家长的资源作用,优化整合家庭教育资源,使家庭、学校、学生三体之间形成多维度、多层面的信息交流,让父母及其他亲人分享经验于学生。高校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开发多种渠道的沟通平台,如微信、腾讯QQ等社交软件,通过此类渠道共享心理健康经验。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进行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切关注与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只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做好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还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促进国家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相信通过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提高高校学生自身的知识与素质,定会为国家输送专业知识扎实、身心健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雪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1):143-145.

[2]余秋梅.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03):180-181.

[3]林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10):84+92.